CFR
」 台灣美中最大風險是台海危機!蘇利文重申美國對台政策不變
白宮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Jake Sullivan)1月30日指出台灣在選舉期間沒有爆發重大事件,是因為華府、北京和台北都設法針對彼此的意圖,減少溝通失誤和誤解。但這不代表此一趨勢能延續下去,美中最大的風險是台海危機,風險確實存在,美國必須透過嚇阻與強力外交作為來應對。蘇利文30日晚在外交關係協會(CFR)就「美中關係的未來」發表演說時做上述表示。他指出,數周前台灣在兩岸未爆發重大事件的狀態下,舉行歷史性的選舉。當時多數人預期,台海局勢會如2022年8月時任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訪台前後一般,甚至更為緊張,而不是降溫。蘇利文說,美中密集對話有助於管控戰略競爭帶來的摩擦,雖然從南海、東海,到經濟和科技的舉動和反制措施,處處是風險,但最重大的風險是台海爆發危機,尤其是北京一直增加針對台海的軍事行動;若中方持續在南海、東海和台海挑釁,美國會與盟友夥伴密切合作反制,並強調維持全球最重要水道和平、穩定的重要。在演說後,主持人問及台灣大選議題時,蘇利文重申,美國沒有在大選中選邊站,不論公開或私下,美國自始至終保持中立,在大選後,美方祝賀勝選者,也祝賀完成一場有效的民主選舉,美方清楚表明希望看到政權平穩過渡,對美國而言,台灣展現充滿活力的民主特質是正面的事。蘇利文再次說明美國的對台政策不變,向來遵循「一個中國政策」、《台灣關係法》與「六項保證」。但他也對台海周遭軍事挑釁日增而憂慮,稱這無助於和平穩定,美方與世界各國一樣,都希望、並盡一切可能支持台海和平穩定。蘇利文說,中共中央外辦主任兼大陸外交部長王毅與他均同意,美國總統拜登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應繼續對話,也應盡快通電話,因領導人間的對話無可取代,這對美中政策的有效管理至關重要。接下來,蘇利文說,美國希望可以與中方深化危機溝通機制,減少衝突風險。美國已準備好就氣候、公衛、安全、全球經濟穩定與人工智慧等新挑戰與中國對話,並與其討論紅海、朝鮮半島的區域與全球議題。
拜習會下周登場 美專家分析可能聚焦「4議題」
2023年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峰會將於下周在美國舊金山登場,而美國總統拜登與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有望會面。美國外交關係協會(CFR)中國研究資深研究員張彥(Ian Johnson)分析,有4個值得關注的領域,包括台灣、類鴉片止痛劑芬太尼(fentanyl)、以色列與巴勒斯坦武裝團體哈瑪斯(Hamas)戰爭以及氣候變遷。張彥指出,最重要的問題必然是台灣問題,一直以來北京認為台灣是其領土的一部分,並且反對台灣獨立,習近平希望拜登重申美國不支持台獨的立場,可能還會希望拜登表明,美國在台灣即將舉行的總統大選中,沒有偏好的候選人,北京的目標是對大陸持較柔和的立場的國民黨取得勝利。芬太尼部分,張彥表示,美方可能希望大陸承諾管制製造芬太尼的化學原料,因芬太尼是一種危險藥物,已成為美國年輕人死亡的主要原因;而這樣的承諾也將使拜登能展現,他的外交政策旨在幫助老百姓,而非僅是菁英。以哈戰爭方面,張彥直言,北京不想在戰爭中對任何一方採取強硬立場,以免激怒貿易盟友,因此這個話題可能會被擱置。針對因應氣候變遷,張彥指出,大陸和美國可以就應對氣候變遷發表聲明,這將是一個重大轉變,因為儘管它們都是世界上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國,但它們都不是氣候行動的領導者;美國在這個問題上存在政治分歧,而大陸正在推動綠色能源,同時也在建造新的燃煤電廠。
侯友宜拜訪兩智庫 宣示希望達成「臺海安定、臺灣安全、世界安心」
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出訪美國,於美東時間15日前往紐約拜會當地兩大重量級智庫,並且向美方展現自己會堅定守護台灣,希望兩岸可以進行對話,來實現「臺海安定、臺灣安全、世界安心」。而美方關注於侯友宜如何處理兩岸問題,過去合作是否延續,以及臺灣自我防衛的決心。侯友宜的訪美之行拜訪兩個重量級智庫,並且展現自己會堅守臺灣,希望實現「臺海安定、臺灣安全、世界安心」。(圖/侯友宜臉書擷取)侯友宜昨天分別拜訪美國外交政策全國委員會(NCAFP)、外交關係委員會(CFR),會中針對美中台三方關係,侯友宜表示,「對於中國的意圖,不會有不切實際的期待,也不會將美國支持台灣,視為理所當然」,台灣應持續加強自我防衛能力。侯友宜表示,希望兩岸可以加強交流對話,來取代武力戰爭。不僅能使臺灣遠離戰爭,也有助於區域及全球的穩定與發展,實現「臺海安定、臺灣安全、世界安心」的目標。並且指出,本次訪美的目的,是向各方闡述讓臺灣有足夠的能力,來實現安定的願景。這次訪美之行,美方關心侯未來若當選總統,會如何處理兩岸問題,是否維持之前台美合作,以及是否展現臺灣願自我防衛的決心。據透露,美方認為侯友宜表現不凡,認為侯友宜侯與過去國民黨親中,傾中的形象完全不同。知情人士說,侯友宜這趟想向美方傳達三個訊息,一是證明他是穩定,有可預測性的總統人選,二是打破他人認為國民黨親中形象,第三則是重申對台美關係穩定。
川普嗆台「搶走美國的工作」…外交部回應曝光 美智庫酸他:把台灣當敵人
美國前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再爆驚人之語,指責台灣「奪走美國的晶片生意」,強調「我們應該阻止他們」與提出川味十足的「加徵關稅」,引發台美政界討論。外交部今(18日)表示,對川普的發言沒有評論,台美經貿一直互利互補互惠。《福斯新聞》主播巴蒂羅姆(Maria Bartiromo)16日採訪角逐2024總統大選的川普,問及美國是否應該出兵保衛台灣對抗中國入侵,但川普拒絕評論並指「這會有損我日後談判的立場」,強調他過去執政時沒有這威脅,若未來再掌權也不會有,接著話鋒一轉批評台灣搶走美國的半導體生意,還掌握了全球90%的晶片業務。川普批評台灣搶走美國的半導體業務。(圖/翻攝自Twitter/Aaron Rupar)對此,外交部在例行記者會回應,台美經貿合作交流密切,且雙方經貿及產業結構互補互利互惠,對川普發言沒有評論。至於美國聯邦眾議院議長麥卡錫(Kevin McCarthy)9月訪問日本時會不會「順路」訪台?發言人劉永健表示沒收到相關資訊,但歡迎美國國會議員來訪。美國智庫外交關係協會(CFR)名譽主席哈斯(Richard Haass)則指出,川普前半段說法符合美國戰略模糊策略,但對台灣的後半部卻與美國國策「非常非常不符」,哈斯表示,台灣不是川普所稱的「經濟對手」,警告若讓各國對美國保護台灣的意願產生懷疑,屆時不只是經濟,全球戰略布局也會大受影響。哈斯強調,美國能否維繫在亞洲的盟友「關鍵在美國準備為台灣做什麼」,華盛頓不只要繼續保持對台援助的「穩定感」,更應該增強這方面的力量,好讓習近平理解攻台的代價太大,川普的言論卻與這方向背道而馳。
美退役軍事首長稱台灣對國家利益至關重要 呼籲拜登必須教育人民
美國前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穆倫(Mike Mullen)於5日參加《華盛頓郵報》線上論壇時警告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應從莫斯科過去18個月來的挫敗中汲取教訓,並呼籲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必須教育人民,為什麼台灣對美國的國家利益至關重要。與此同時,他還認為解放軍自1950年代韓戰以來就沒打過仗,實戰表現令人質疑。據非營利性軍事協會「美國海軍研究所」(United StatesNaval Institute,USNI)的報導指出,曾參與過越戰的退役海軍上將穆倫,5日與川普任內的美國國防情報局(Defense Intelligence Agency,DIA)前首席副局長高登(Susan Gordon)在論壇中暢談美國對台與對中政策。穆倫指出,俄軍過去18個月在烏克蘭的挫敗將警醒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他還認為,台灣絕對是未來美中關係的核心議題,因此美國總統拜登「必須教育人民,為何台灣對美國的國家利益至關重要。」此外穆倫補充,兩棲登陸可能是解放軍最艱難的軍事行動,如果要入侵台灣,北京必須將入侵部隊調動大約160公里,中間必須穿越波濤洶湧的大海,抵達人口稠密、登陸地點很少的台灣。他還認為解放軍自1950年代韓戰以來就沒打過仗,因此實戰表現令人質疑,不過穆倫似乎忘記了1979年的中越戰爭。而高登則認為,儘管習近平不打算將統一問題交給繼任者,但武統絕不是既定的事實,「若中共自認無法在短時間內實現和平統一,北京就會設法優化解放軍的潛在弱點,完成武統。」她還聲稱,與中國爆發戰爭是如此的糟糕,將使新冠疫情造成的破壞看起來像小菜一碟。穆倫與高登是美國智庫「外交關係協會」(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CFR)最新報告「新時代美台關係:因應更強勢的中國」(U.S.-Taiwan Relations in a New Era: Responding to a More AssertiveChina)工作小組的共同主席,2人都認為華府應該重新設定與台灣及盟國的條件,以防止習近平「決定即刻入侵台灣」。
2023年全球主要危機展望 台海衝突已成最顯著爆點
新年伊始,全球多家智庫、專家近來紛紛出具報告及調查稱,在2023年的全球主要危機展望裡,台灣海峽軍事衝突已經成為最顯著的爆點。據美國智庫外交關係協會(CFR)連3年將台海列為全球潛在衝突中最高級別,經濟學人也認為兩岸衝突列為今年重要趨勢,《美國之音》報導,國際問題學者預估,中國對台灣的軍事脅迫升級可能導致一場捲入美國的台海軍事衝突,這樣的風險在2023年只會有增無減。華府智庫外交關係協會下屬的「預防行動中心」日前發布《2023年預防優先次序調查》(Preventative Priorities Survey 2023)報告,將「中國對台灣升高施壓,包括增強軍事活動,引發嚴重兩岸危機,並涉及美國與其它區域國家」列入發生機率中等、嚴重衝擊美國利益的「第一級風險」中的首位。同屬這一風險指數級別的其他衝突還包括:俄羅斯對烏克蘭衝突升級,導致北約成員國直接參戰的風險;北韓核項目和彈道飛彈引發東北亞安全危機等。華府智庫大西洋理事會近日也公布針對167名國際問題專家的調查指出,大多數專家(70%)認為北京會在未來10年內尋求強行收復台灣。受訪專家甚至認為,未來10年台海爆發戰爭的可能性高於北約與俄羅斯發生衝突的可能;華府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也於年初發布台海局勢兵棋推演,結果以美台慘勝告終。《經濟學人》副總編輯斯丹迪奇(Tom Standage)近日也表示,台灣是2023年最顯著衝突爆點。中國可能會覺得歐美光是顧及烏克蘭就分身乏術,現在會是攻擊台灣的絕佳時機。因此評估2023年中國在台海發射飛彈的機率會有6分之1,但中國更可能會在東海、南海進行武力恐嚇,來測試美國及其盟友態度。《美國之音》12日報導,外交關係協會10日為該報告舉辦調查解說會。報告主要作者、預防行動中心主任史泰爾斯(Paul B. Stares)在會上表示,美國在台灣海峽的地區安全戰略首先需要挫敗中國犯台的信心,但難點是如何避免美國的軍事部署激怒北京、發生適得其反的結果。「所以美國要試圖做的是增強台灣的自衛能力,從而通過阻絕來威懾中國…降低他們發起行動的信心,而不是通過報復其所作所為這種懲罰的方式來威懾。」布魯金斯學會外交政策項目副主席兼總監馬洛尼(Suzanne Maloney)在會上表示,北京清楚意識到,在處理台灣問題上需要掌握一個最佳機遇期。他們(中國)採取的行動以及國際社會採取的行動,可以讓這個機遇期延長,也可以縮短。拜登政府和在亞洲的夥伴面臨的真正挑戰,是如何試圖延長這個時間窗口,努力確保讓中國沒有動機去迅速行動或突然行動,尤其是當習近平在國內和整個地區都面臨壓力的這個時間點。
台灣時間不多了!美智庫:國軍改革太慢、人民缺乏備戰意識 廢核政策尤其不智
華府智庫外交關係協會(CFR)研究員、軍事歷史學家布特(Max Boot),曾在去年訪台期間與外交部長吳釗燮、前國防部長楊念祖等人會面。對此,他也在近日投書《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點出台灣在國防和能源戰略上的重大危機,包括總體戰略方針混亂、國防改革過於緩慢、人民缺乏備戰意識,尤其廢核政策更是不智,「台灣98%的能源依賴進口,應該是擴大核電產業,而不是停用。」《華盛頓郵報》9日刊出布特所撰寫的《台灣終於加強防禦。會不會太少,太晚了?》(Taiwan isfinally beefing up its defenses. Will it be too little, too late?),內文指出,許多台灣人指望美國在戰爭爆發時可以派兵援助台灣,但華盛頓目前仍奉行「戰略模糊」政策,雖然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數度在口頭上承諾「美軍會為台灣而戰」,但他的幕僚團隊每次都會收回他的發言。布特指出,吳釗燮曾告訴他,要贏得國際支持,台灣就需要展示自己的能力和意志,「保衛台灣是我們自己的責任,如果台灣表現不出保衛自己的決心,也就無權要求任何其他國家協助保衛台灣。」而台灣也確實採取相關措施在加強防禦,例如2023年國防預算提高13.9%,義務役兵役時間從4個月延長至1年,並從美國購買魚叉反艦飛彈、刺針單兵防空飛彈,以及海馬斯高機動砲兵火箭系統(HIMARS)等在俄烏戰爭中大放異彩的武器。但布特也點出現實層面,那就是台灣和烏克蘭存在顯著的差異。事實上,台灣的國土面積只有烏克蘭的1/16,缺乏戰略縱深。人口則是烏克蘭的1/2。除此之外,烏克蘭與北約成員國有安全的補給線,在開戰後持續對烏克蘭輸送物資。而台灣卻是一個可能被封鎖切斷的孤立島嶼,也就是說,台灣需要做好承受長期圍困的準備。尤其台灣目前極其依賴天然氣,但天然氣儲備卻只有十幾天,對此民進黨不但沒有擴大核電產業,反而頑固地淘汰台灣剩餘不多的核電廠。「台灣98%的能源依賴進口,應該是擴大核電產業,而不是停用。」更別提中國和俄羅斯根本是完全不同的對手,中國人口是俄羅斯的14倍,解放軍規模也是俄軍的2倍。此外中國更是全球第2大經濟體,相比之下,俄羅斯只排名第11位,因此中國更有經濟實力投入閃電戰或消耗戰。由此可知,台灣的防衛工作將更加艱難。儘管台灣的國防預算逐年增加,但也僅佔GDP的2.4%,遠低於美國的比例。而國軍雖然恢復1年義務役役期,但還是比以色列與韓國短。布特還分析,除了增加國防預算、軍隊人數之外,台灣還必須修改總體防衛戰略方針。也就是從傳統艦艇、坦克、戰鬥機,以及志願役,改成發展無人機、全民國防、城市巷戰等不對稱作戰。因為這些水面艦艇、坦克和戰鬥機不太可能在中國大量的彈道導彈攻擊下倖存。因此華盛頓認為,台灣應該採用不對稱戰略。但這種做法仍處於早期階段,許多國軍高級軍官仍不清楚此戰略的方向。台灣希望從美國獲得有效的武器,例如海馬斯火箭和刺針飛彈,但礙於俄烏戰爭,上述軍武需要數年才能交付給台灣。此外,布特擔心的是,台灣在軍用無人機的發展上過於落後,因為國軍近期才開始將無人機納入武裝部隊。但相比之下,中國已是全球最大的無人機系統製造國。除了需要數年才能取得裝備之外,前國防部長楊念祖還表示,「我們需要培訓專業士兵和軍官熟悉這些新系統,可能還需要五六年時間。」問題是,台灣是否會還有時間準備?美國中央情報局日前指出,中國有可能在2027年對台灣展開軍事行動,而台灣國防部自己的評估則是「最早可能發生在2025年」。另一個重要的國安危機,就是台灣多數人民根本沒有做好戰爭的心理準備,並未意識到他們的處境有多危險。去年8月的民調顯示,只有39%的台灣成年人認為「很可能」或「有可能」爆發戰爭,而高達53%的人則表示「不太可能」與「完全不可能」爆發戰爭。布特總結,雖然有些台灣人意識到了危機,正從沉睡中甦醒,但多數人仍更願意按掉鬧鐘,再瞇個5分鐘。總之,留給台灣的時間不多了。
美國前國防部長:7月訪台曾建言蔡總統延長役期、提高國防預算
蔡英文總統27日宣布義務役將重新恢復為1年役期,並強調「沒有美方的壓力」,不過美國前國防部長艾斯培(Mark Esper)30日接受美媒訪問則透露,今年7月訪台時,曾向蔡表示台灣對潛在的中國入侵「準備不足」,並建議蔡英文採取大幅提高台灣國防預算、軍隊義務役延長為至少一年、廣儲食物與武器等措施。他並稱目前看來台灣已在著手,這是好事。美國《國會山莊報》(The Hill)30日報導,艾斯培說,他7月訪台時向蔡英文提出諸多他認為台灣該做的事。目前看來他們(台灣)已在著手,這是好事。華府也在做類似工作,像提供軍火與更多的訓練。艾斯培表示,中國正在按照其想看到、如何推翻國際秩序的道路上,威脅整個地緣政治秩序。所以面對中國的侵略,我們堅定地站在一起展現出堅實的防禦,這一點相當重要。艾斯培指出,台海最糟情況是中國渡海犯台,但這是非常、非常困難的作戰,他不相信中方當前已具備這個能力;他舉俄烏戰爭為例,對台灣在共軍犯台前能否做足充分準備表示樂觀,(俄烏戰爭的)教訓就是:「一個充分武裝、願意一戰並能動員民眾的小國,確能擊敗比自己強大的敵人」。美國智庫「外交關係協會」(CFR)主席哈斯(Richard Haass)近日接受《日經亞洲》專訪時表示,他不認為中國2023年會對台灣或其他國家動武,僅會繼續軍演。因為中國在某些方面還尚未做好發起衝突的準備,中國除要強化軍力外,也要減少被制裁時的弱點,並將經濟成長恢復至更高水準。哈斯指出,2023年並非台灣最危險的時刻,但(解放軍侵台)很可能發生在2026、2027年或接近2030年的時候;真正的問題不在於中國做什麼,而是「誰更懂得善用時間」。如到底是中國能利用時間增強脅迫台灣的能力,還是台灣、美國、日本和歐洲更能善用時間,提高中國干預的成本,進而阻止其動武。
中鋼看好全球經濟復甦 用鋼產業需求前景亮眼
中鋼公司於2月17日召開111年3月份內銷鋼品盤價會議,會中表示因全球經濟逐漸復甦,包括國家基礎建設、建築與車市等用鋼產業前景看好,因此3月份內銷月盤秉持「順勢、穩健」之原則,產品基價平均調漲2.44%,希望與下游攜手共迎虎年鋼鐵產業營運長紅。國際間疫苗施打覆蓋率快速普及,變種病毒影響程度趨緩,主要經濟體逐步迎向全面解封,全球工業生產及需求穩健走揚,挹注經濟基本面復甦動能維持強勁。台灣經濟表現持續耀眼,1月份出口值達399.8億美元,年增16.7%,為歷年最佳,寫下連19紅紀錄,行政院主計總處公布110年經濟成長率達6.28%,創下11年來新高,人均GDP約達3.3萬美元,首次超過3萬美元里程碑。展望今(111)年,全球經濟基本面佳,台灣出口將可延續成長勢頭,內需在政府延長台商回流投資方案及各項振興措施激勵下,民間投資及消費動能加速升溫,主要機構預估台灣經濟成長率有望突破4%。國際能源價格飆漲,俄烏緊張局勢進一步推升原油價格突破90美元/桶;印尼數千家煤、錫和鎳等金屬礦業公司未按政府規定呈交當年的工作計畫被迫停工,導致煉鋼主副原物料價格同步攀高,鐵礦砂價格更於年後突破150美元/公噸、強冶金煤則站上440美元/公噸,BDI指數週漲幅超過36%,導致鋼廠整體生產成本壓力激增。俄烏地緣政治衝突恐迫使獨立國協鋼材及半成品出口緊縮,加上日韓鋼廠多座高爐關停、減產及歲修,其中,韓國POSCO高爐及熱軋產線上半年預計進行五次歲修,中國大陸因冬季奧運、碳中和等議題而限縮產量,整體供給面依舊緊俏。另外,美國逐步放寬進口鋼材232關稅措施,陸續與歐盟、日本達成關稅配額協議,大幅激勵歐亞市場信心,日本製鐵外銷熱軋售價大漲100~200美元/公噸,最高瞄準CFR 1,000美元/公噸;歐洲鋼市受惠汽車等終端用戶需求明顯復甦,鋼廠與國際車廠長約簽署提價成功,ArcelorMittal率先調漲熱冷軋等平板產品報價30~50歐元/公噸;中國大陸市場剛性需求穩健釋出,近期鋼材期現貨行情持續回升;寶武鋼、鞍本鋼3月內銷盤價各產品大漲200~400人民幣/公噸,為近8個月來首次開漲;河靜最新盤價亦分別調漲熱軋及線材90及40美元/公噸。隨著鋼鐵需求旺季到來,基本面轉強提升下游補庫存腳步,國際鋼價在「成本推動」及「需求拉升」雙引擎加速運轉下,已重回穩步上揚格局,將催生虎年新一波漲勢。全球各經濟體逐步邁向全面解封,主要國家基礎建設將於下半年陸續展開,建築、車市等主要用鋼產業需求前景亮眼。3月份鋼市反彈拐點確立,以銜接第二季需求旺季來臨,下游製造業進入補庫存週期,成本與需求有效拉動新一波鋼價回升,考量煤鐵等煉鋼原料大幅墊高生產成本及國際鋼價走揚下,為協助下游用鋼產業掌握後疫情接單契機及出口競爭力,中鋼決議三月份內銷月盤仍秉持「順勢、穩健」一貫之原則,適度合宜調整盤價,以共同維護國內物價穩定及鋼市秩序,盼與下游攜手共迎虎年鋼鐵產業營運長紅,以延續牛年多頭格局。中鋼3月份月盤產品基價平均調漲2.44%(500~800元/公噸),各產品基價調幅詳下表。
美國智庫評比台灣潛在風險最高級 蘇揆回應是這樣
美國智庫外交關係協會(CFR)昨天發布報告,台灣今年首次被列為全球潛在衝突風險中最高級別的第一級風險(Tier I),與伊朗和俄羅斯同樣危險。對此,蘇貞昌表示,自助而後人助,民主自由得來不易,一定要好好的維護。蘇貞昌說,美國是世界超強的國家,對於全球各方面的情形都隨時掌握。在蔡總統當總統以後,一再地提高臺灣的國家能見度,同時保護國人的安全和自由民主,而旁邊有一個始終不放棄對臺灣使用武力的國家,且力量很強大,所以國際上非常注意這個區域的狀況,並不奇怪。蘇強調,自助而後人助,且民主自由得來不易,一定要好好的維護,不但是維護國家主權、國人安全,同時也是維護區域的和平。
央行棄守防線? 新台幣輕快飛越28.2
新台幣飛越28.2價位 央行雙防線又要棄守?10日台股雖收跌,然而新台幣氣勢不減、繼續寫逾23年歷史!11日在台北外匯經紀市場開盤戲碼持續重演,美元匯價大漲又開在28.3元,同時也是早盤最低報價。未幾新台幣持續飆漲,突破28.2價位,最高來到28.165對1美元,大幅升值了3.41角,繼續改寫1997年以來的歷史紀錄。迄上午9點57分的匯價暫報28.165元,大幅勁升3.32角。10日新台幣對美元匯價盤中一度衝鋒至28.21元,收盤雖收歛至28.506元,仍刷新23年新高紀錄。另外,台股周五早盤跌深反彈稍回神,一度收復5日線,盤中呈現開高盪趨堅,迄上午10:15的加權股價指數暫報14,254點,小漲5點,成交1,323億元。早盤最高指數一度觸及14,353點,最低點則暫報14,232點,上下震盪約121點。每天都23年新高 台幣早盤爆漲逾3角 殺進28.1元台幣強強滾!昨(10日)台幣兌美元盤中最高抵28.21元、收盤28.51元已續創23年來新高,今天(11日)早盤升勢擋不住,開盤不到20分鐘狂升逾3角,一度看見28.1字頭,最高觸及28.165元。近期台幣升勢,永豐金首席經濟學家黃蔭基判斷會持續到明年,還形容今年價位是國宅,明年會是豪宅。台灣金融研訓院董事長吳中書表示,台灣經濟今年來都往好的方向走,台幣匯率走強也是國家競爭力的顯現,「台灣經濟成長率高,台幣匯率若一直很弱,不是好的現象。」據美國《華爾街日報》報導,人民幣、韓元與台幣自2020年來強勁升值,三貨幣兌美元匯價各別大漲約6%,雖令出口商苦不堪言。倘若央行一再出手阻升貨幣,可能招致美國不滿,引發雙邊關係緊張。美國總統當選人拜登(Joe Biden)對國際貿易態度可能與現任總統川普(Donald Trump)不同,但這並不代表大陸、韓國與台灣能夠輕易解決問題。雖然外界普遍認為在貿易議題方面,拜登內閣的可預測性更高,但不能預期新政府將對匯率操縱國寬容。值得一提的是,美國智庫外交關係協會(CFR)資深研究員塞瑟(Brad Setser)即將轉任拜登的經濟顧問,他曾撰文批評台灣與大陸干預匯率。
新冠肺炎「嚴重呼吸衰竭」比SARS快!救治難度高 60歲↑男性最危險
新冠肺炎疫情截至今(14日)在大陸境內累積確診案例6萬3753例,1487人死亡;北京專家就表示,新冠肺炎患者出現嚴重呼吸衰竭的情況,比非典型肺炎(SARS)快,救治難度比以前還高。另外,醫學研究網站「medRxiv」最新報告指出,新冠肺炎確診患者病死率約3.06%,如患者符合「年齡60歲或以上」、「男性」、「患有重症肺炎」死亡率將升高。中央指導組醫療救治組專家、北京超陽醫院副院長童朝暉表示,冠肺炎的患者出現的是一種嚴重的呼吸衰竭,與2003年的非典型肺炎(SARS)進展更快,缺氧有時候發展很明顯,心臟受到的攻擊也相當厲害;透過分析,發現患者心臟肌酐蛋白增高比例非常高,所以救治起來難度比SARS更大。另外,medRxiv最新研究顯示,追溯至2019年12月7日,確診患者的平均年齡為49歲,其中又以老年男性風險最大,發病到診斷約5天。近一半的患者年齡在50歲或以上(47.7%),而20歲以下的患者最少;確診患者中30-65歲的患者最多(2873,71.45%),又以56歲的病例數最多,為139例。針對新冠病毒,衡量疾病傳染能力強弱的基本傳染數R0約為3.77,即在沒有防護措施的情況下每例患者平均會傳染給另外3.77人;新冠肺炎確診患者預估病死率( CFR )為3.06%,傳播能力與SARS-CoV(SARS病毒)類似。研究強調,在症狀發展為嚴重肺炎之前及早發現老年患者,尤其是男性患者,對於治療與防控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