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P
」 輝達 AI AI伺服器 台積電 台股![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28/395228/sm-a743c6673ad69a6de02a6a52e2978c1d.jpg)
川普2.0投資術1/美關稅手段重舉輕放 法人:資金停泊「新避風港」
由於美國總統川普關稅手段重舉輕放,中國對Google、蘋果APP store展開反壟斷調查等,台股金蛇年開市首日利空壓境,重挫830點,隨後收復失土站回23400點。「上半年,台股仍受到『川普投顧』不確定性影響大」台新投顧副總經理黃文清保守分析;多位法人接受CTWANT記者採訪時建議「個股輪動性強」,可考慮將「去中化」下受惠的傳產股視為「避風港」。 永豐投顧分析,新春期間出現三大利空,一為中國DeepSeek橫空出世,引發市場對AI高資本支出的疑慮;二為美國將對墨、加課徵25%關稅及對中課徵10%關稅,其三則是川普政府揚言對台積電課稅。 DeepSeek的橫空出世造成 1月27日費城半導體指數下挫9.15%,輝達當日股價大跌17%,至今未能回補跳空缺口,台股在2月3日新春開盤即重挫830點,跌幅為3.53%。但在美系大型雲端服務供應商(CSP)持續上調資本支出下,投資人逐漸放下疑慮。 至於墨西哥在美墨邊境加派兵力嚴防非法移民及毒品芬太尼的出口,美國對加拿大及墨西哥課徵關稅延緩30天,預期川普已達到談判目的,後續關稅手段有待觀察之外,中國提出反制,自 2月10日起對從美國進口的煤炭、液化天然氣、原油、農業設備、汽車徵收10%、15%關稅等,並對25種稀有金屬產品與技術等實施出口管制,且對Google、蘋果APP store展開反壟斷調查等,但中國祭出報復性關稅清單僅140億美元,相較美國對中國高達5250億美元出口商品全面加徵關稅的十分不對等,顯示中國邊打邊談的協調策略。 國泰證期顧問處經理、資深證券分析師蔡明翰認為,可以觀注不受美國關稅政策影響的企業市場發展。(圖/國泰金提供) 國泰證期顧問處經理、資深證券分析師蔡明翰說,DeepSeek帶來的市場疑慮降低,美關稅政策且戰且走,將對台股有一定的壓抑影響,科技股首當其衝震盪,雖有恐慌,仍可關注布局買點;同時,資產配置須了解自己承受風險度,高風險高報酬,市場在不確定中,也會尋找資金避風港,可觀察在擴大去中化下不受影響的產業類股,以及不會削弱台商競爭力的產業,譬如說紡織、製鞋、石化等傳產股。「台廠電子供應鏈既非課稅目標的半導體,也早已執行分散產地政策,關稅政策不致於削弱台廠國際競爭地位,應關注由關稅政策導致的全球需求衝擊影響。」蔡明翰進一步說明,網通產業早已分散產地,PCB產業多已執行「中國+1」策略,產能可快速佈署到中國以外產地,EMS更將生產基地拓展至美國境內。 川普2.0擴大「去中化」趨勢下,台灣多數製造業將受惠,例如紡織及製鞋業,像是儒鴻、聚陽、寶成、豐泰、鈺齊-KY、來億-KY、志強-KY等,在中國產能極低,部分廠商的中國產能僅供在地消費,風險有限,或將產能從越南轉往成本更低廉的印尼、孟加拉,「觀察其業績面來看逐步回升,期待轉單效應」「至於石化業仍須關注供需結構疲弱,中國市場需求還沒有明顯回升,短線不建議。」蔡明翰說。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66/394366/sm-797739f272d089deb2a25580cf272753.jpg)
DeepSeek低成本AI模型催生需求 集邦估「這一模組」今年出貨看增56.5%
調研機構集邦科技今(5)日發布統計稱,DeepSeek模型雖降低AI訓練成本,AI模型的低成本化可望擴大應用場景,增加全球資料中心建置量,光收發模組作為資料中心互連的關鍵元件,將受惠於高速數據傳輸的需求。2023年400G以上的光收發模組全球出貨量為640萬個,2024年約2040萬個,預估至2025年將超過3190萬個,年增率56.5%。集邦表示,未來AI伺服器之間的資料傳輸,都需要大量的高速光收發模組,這些模組負責將電訊號轉換為光訊號,並透過光纖傳輸,及將接收到的光訊號轉換回電訊號。集邦指出,DeepSeek與CSP,AI軟體業者將共同推動AI應用普及,特別是未來的大量數據將會在邊緣端生成,意味著工廠、無線基地台等場域需佈建大量微型資料中心。並透過密集部署光收發模組,預期將使每座工廠的光通訊節點數量較傳統架構增加3到5倍。集邦認為,相較於傳統的電訊號傳輸,光纖通訊具有更高的頻寬、更低的延遲和更低的訊號衰減,能夠滿足AI伺服器對高效能資料傳輸的嚴苛要求,這使得光通訊技術成為AI伺服器不可或缺的關鍵環節,AI伺服器的需求持續推升800Gbps以及1.6Tbps的增長動力。傳統伺服器也隨著規格升級,帶動400Gbps光收發模組的需求。集邦指出,光收發模組由雷射光源(Laser Diode)、光調變器(Modulator)、光感測器(Photo Detector)等關鍵元件組成,其中,雷射光源負責產生光訊號,光調變器負責將電訊號調變到光訊號上,光感測器負責將接收到的光訊號轉換為電訊號。至於矽光子模組當中的CW雷射(連續波雷射),集邦分析,由於雷射的光調變與分波等功能被矽光子製程整合了,因此僅需要提供光源,台廠因而進入CW雷射的代工供應鏈當中,如聯亞(3081)透過幫國際資料中心大廠製作CW雷射、華星光(4979)與光環(3234)等廠商則結合雷射晶片製程進行代工。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24/393224/sm-1613b34c9b8aa4c05c9e19b5b83f3938.jpg)
DeepSeek旋風引發美國新一波打擊? 集邦:中國AI以「這領域」應戰
在農曆春節期間引發全球關注的中國新創公司DeepSeek,已讓美國官方動作不斷,顯示其威力不容小覷。研調中心集邦科技TrendForce在30日表示,在美國晶片禁令持續下,預期中國AI市場將朝兩個重點方向發展,包括加速投入自主AI晶片與供應鏈發展,以及用軟體補足硬體缺陷,就像是DeepSeek採用蒸餾技術模式,2025年的AI產業在GPU AI晶片或半導體實際需求可能出現變化。AI行業過去仰賴擴大模型、增加數據和提升硬體效能來發展,但成本與效率成為挑戰。DeepSeek採用蒸餾模型(Model Distillation)技術,壓縮大模型以提升推理速度並降低硬體需求,同時充分發揮NVIDIA Hopper降規版晶片的效益,最大化利用運算資源。其成本優勢來自高效能硬體選擇、新型蒸餾技術及API開源策略,不僅優化技術與商業應用的平衡,也展現AI產業向高效發展的趨勢。但美國商務部長提名人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近期出席參院任命聽證會時表示,他不認為DeepSeek完全照規矩來,可能規避相關規定以購買大量的輝達晶片,對中國這樣的對手,應該施加最嚴厲的關稅,並且結合出口管制。也有消息傳出,美國官方正與輝達、台積電一起追蹤2023年至2025年H100和H800晶片出貨量。集邦表示,預期未來美國政府可能對中國相關AI或半導體禁令趨嚴,迫使欲投入AI發展的中國業者加速發展自有AI晶片或HBM等硬體。像是中系大型CSP業者等,除了盡量採購目前尚可取得的H20外,未來將加速擴大發展自有ASIC,應用於自家資料中心,中國也會利用既有的網路基礎優勢,以軟體補足硬體缺陷。集邦認為,儘管效能不及NVIDIA等GPU方案,但主要為了滿足中國市場自用資料中心基礎建設,單位晶片效能已非唯一考量。DeepSeek等業者近期朝AI多模態模型發展,在更低的訓練成本下,於特定應用領域達到類似效能,以加速實現商用化。彭博資訊分析師認為,DeepSeek使用混合專家模型(MoE)系統等創新架構,建立了一條新道路,短期內可能對台積電用來生產輝達高階AI訓練晶片的CoWoS封裝訂單帶來不利因素,因為中小型開發商可能減緩AI晶片升級,但隨著低成本的模型,驅動更廣泛的採用,長期而言會加速AI推論晶片需求成長,而這類晶片大致仰賴台積電進行生產,可謂短空長多。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98/390998/sm-d737ef084052b5b063a016fa11c35f92.jpg)
抱股過年勝率1/破解台積電漲勢密碼 改追這些低價股是王道
美國總統川普1月20日就職上任,二天後台股封關,接著蛇年到,2月3日開市,根據歷史資料這二天台股加權指數多為上漲,「有人調整部位現金入袋過好年,也會繼續抱股,得挑選產業類股」「上半年台股應是站穩23000點,邁向下半年的26000點。」CTWANT採訪多名投信投顧董總給予的觀察。台股這幾年由台積電的一人武林到成為半導體、AI概念股領頭羊,電子業科技股齊漲,就連小資族、存股族也從聚焦高息型標的賺息收(譬如金融股、食品股、ETF等配息殖利率超過5%或以上),進化到也參與到「含積量」有買台積電的市值型ETF、海外科技股ETF等。2025年起,台股在23000點擺盪,台積電一度飛高到1130元。尤其1月16日,美國公布12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2.9%,為六個月來的首次放緩,溫和的好消息振奮美股大漲,台積電ADR上揚3%。同日,台積電法說會公布去年獲利1.17兆元,每股稅後盈餘高達45元,網友嗨翻「1200準備退休……」。到底要不要抱股過年,CTWANT採訪合庫金控首席經濟學家、合庫投顧董事長兼總經理徐千婷提到,「半導體2025年仍是好年,AI半導體更是半導體中的量點產業。」她雖未點明,趨勢是不變的;這從工研院產科所估計的數據可窺一二,2024年全球AI半導體市場規模約840億美元,年成長56.3%,預估2028年將成長至1965億美元,較2024年成長134%。台新投顧預期,RTX50系列性價比提升,將帶動消費者換代意願。圖為NVIDIA(輝達)的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黃仁勳。(圖/翻攝自NVIDIA)台新投顧副總黃文清則是直言點出台股到下半有機會來到26000點;萬寶投顧分析師王榮旭與啟發投顧分析師郭憲政也是看多。「AI還是台股重中之重!」黃文清表示,他分享在CES展中輝達黃仁勳提說「AI才剛剛開始」看好未來大有可為,綜合黃仁勳演講時說到的埃森哲(Accenture)、Agility Robotics、波士頓動力(Boston Dynamics)、微軟(Microsoft)、Brain Corp等六十家企業名稱,可以分為十大類,包括「解決方案服務供應商」,還有「人形機器人製造商」、「機器人大腦」「機器人模擬軟體」「視覺AI」「企業軟體」「CAE與實境捕捉」「自動駕駛」「機器人與感測器製造商」「Project Digits」等。他解釋,觀察NVIDIA新發布產品,GeForce RTX50系列透過AI輔助每幀畫面額外生成三幀流暢度提升等即將上市,性價比高,有利於顯卡出貨動能,以台廠供應鏈來看「板卡、電源功率IC、電源供應器、散熱模組」,像是華碩(2357)、技嘉(2376)、微星(2377)、力智(6719)、虹冠電(3257)、僑威(3078)、海韻電(6203)、曜越(3540)、雙鴻(3324)、建準(2421)等。不過,「會報喜也敢報憂」的啟發投顧證券分析師郭憲政則說,「要小心台積電神話會不會破滅。」近期他觀察外資對台積電持股占比從八成多降至74%,且台積電股價漲勢未如預期,「我百思不解,這半個月來看到外媒、網友在談Rapidus,終於解開疑惑。」合庫金控首席經濟學家、合庫投顧董事長兼總經理徐千婷提到,2025年AI半導體,更是半導體中的量點產業。(圖/劉耿豪攝)原來是1月9日傳出,美國IC設計大廠博通(Broadcom)將把二奈米新晶片訂單交由成軍才兩年的日本半導體國家隊Rapidus試產,若良率及格2027年開始量產,輝達、Meta等將跟著變心,Rapidus成為競敵,台積電的高毛利率優勢不再,「台灣電子業將會大洗盤。」郭憲政說。郭憲政雖然認為現在手上抱有台積電等半導體、AI概念股,暫時可以抱過年,「要持續高度關切Rapidus試產效能」之外,「老AI股、成熟製程等已漲很多的就不要追,要去挖掘二線、還在低價的個股」他舉例像是矽統(2363)、威盛(2388)、前鼎(4908)等。此外,AI晶片需求方興未艾,台積電大幅擴充CoWoS產能對後段設備需求大增,自研ASIC熱潮持續,CSP加速開發以減少對NVIDIA依賴等市場的趨勢,AMD晶片組市占提升、SWITCH概念股等。徐千婷則提到Amazon亞馬遜、Google、微軟Microsoft、Meta臉書美國四大雲端業者在2025年合計資本支出將持續增長22.2%,繼續建置AI資料中心,且因美國高階伺服器市場將近九成由台灣硬體業者代工或供貨,資本支出未來幾季將逐漸反應到台灣硬體供應鏈業績上。黃文清與台新投顧團隊整理2025看好產業類股,包括台積電先進晶圓代工業,延伸到AI ASIC、AI伺服器及零組件、先進封裝設備、顯卡、IC設計等。以AI伺服器美國產能布局來看,鴻海(2317)、廣達(2382)市占率約六成,前者可透過德州廠出貨,後者於墨西哥無伺服器產能,受關稅影響程度低。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54/387854/sm-4ace65bf45868c969ac5ff8ef3488dd9.jpg)
AI伺服器去年產值2050億美元年增46% 集邦:2025再增28%
AI伺服器需求強勁,研調機構集邦(TrendForce)6日發表最新調查,2024年整體伺服器產值預估約3060億美元,其中AI伺服器成長動能優於一般型,產值約為2050億美元,預計2025年全年出貨量將年增近28%,提升至近2980億美元,將占整體伺服器產值七成以上。美中兩大國的雲端服務供應商、伺服器OEM客戶對搭載Hopper系列機種拉貨動能增強,帶動2024年AI伺服器總出貨量年增46%。TrendForce表示,2025年AI伺服器需求將持續不墜,且單位平均售價(ASP)貢獻較高,產值有機會提升。至於主要AI晶片供應商表現,預期2025年Blackwell新平台將成為輝達高階GPU主流,然GB Rack系列因設計驗證較為複雜,供應鏈尚需時間整備,加上第一季因季節性因素工作天數較少,預估至第二季後出貨量將明顯提升。此外,估計輝達於2025年第三季將推B300及GB300等方案,將進一步推升搭載Blackwell的HGX及GB Rack等出貨動能。TrendForce表示,除輝達外,大型CSP更積極投入自研ASIC情形亦值得關注,2024年仍以Google為出貨大宗,但AWS的出貨成長力道更強,年增率突破200%。預計2025年AWS出貨量將成長70%以上,並更聚焦往Trainium晶片發展,投入AWS公有雲基礎設施及電商平台等AI應用。廣達(2382)執行副總經理暨雲達總經理楊麒令日前在尾牙活動時提到,GB200將如期於今年第一季量產出貨,未受到影響,下一代超級晶片GB300也在積極開發中,預計今年第三季問世,所以廣達也計畫在今年增加500至600名員工,進一步強化實力。鴻海(2317)前一日剛發布的第四季營收超出市場預期,創下歷史新高,主要也是受益於AI伺服器的強勁需求。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91/387391/sm-69a180496067642f1f7404466d407f3f.jpg)
ASIC王者1/世芯年末一雪前恥!神秘創始人抓住「這2大浪潮」 坐穩上市股王
2024年末台股最熱的話題,莫過分析師們口中「衰了一整年,年底一雪前恥」,重新奪回上市股王的世芯-KY(3661)。世芯去年3月衝上4565元問鼎股王,隨後就一路下跌,腰斬又續跌,10月跌到1805元,豈料龍年末竟上演甩尾秀,重返榮耀。深耕特殊應用IC(ApplicationSpecific IC, 簡稱ASIC)設計服務的世芯,截至1月3日收盤,市值上看2400億元,股本僅8億元,全球員工578人,散佈中國、日本及美國,總部隱身於台北內湖科技園區一棟大樓的9樓。除法說會與股東會外,鮮少曝光的世芯,由董事長關建英於21年前創辦。關建英自美國伊利諾大學電子工程學系畢業,1998年先在矽谷創業,成立IC設計服務公司Altius,三年後事業登巔峰時與Simplex Solutions合併上市,隔年再併入EDA(電子設計自動化)大廠益華電腦(Cadence)。關建英另起爐灶,2002年輾轉到香港、上海,創立Alchip(世芯),並在開曼群島註冊成立,Altius成員沈翔霖也加入,兩人領著矽谷技術團隊,創業初期即展露頭角,2004年獲得索尼PSP遊戲機晶片大單,一年後,世芯來台設子公司,在新竹設ASIC製造中心,總部設在台北。真正讓世芯一鳴驚人的是比特幣商機。(圖/報系資料照)這支名不見經傳的小公司,2009年便和IBM、東京大學合作,設計出全球最快的超級電腦晶片,逐漸打響名號。真正讓世芯一鳴驚人的是比特幣,世芯2014年,開發出全球首款28奈米比特幣礦機ASIC晶片,性能強大到「挖礦7天就回本」,營收一舉從前一年的25.8億元增長至46.9億元,10月順勢上市。然好景不長,比特幣2015年走低,世芯營收與股價跟著下滑,還一度退出礦機晶片市場。世芯火速將重心轉向高性能運算(HPC)與人工智慧(AI),搭上中國市場熱潮,2019到2020年間與天津飛騰資訊科技合作,營收、獲利再度大爆發,股價從低點64.2元一路飆升到700多元。豈料,美中貿易大戰開打下,2021年飛騰被美國列入實體清單,世芯躺著中槍,沒法閃躲,股價一個月內從近千元砍殺到364元。再度面臨大考驗的世芯,轉戰北美市場。在AI熱潮下,美系雲端服務業者(CSP)為降低對輝達依賴,轉而投入自研晶片,找上IC設計服務商助攻打造ASIC,來自亞馬遜及英特爾兩大巨頭的訂單,讓世芯賺得盆滿缽滿。這支無廠的IC設計公司,兩度遇大劫且能逢凶化吉,除了站穩浪尖上的領先ASIC技術,還有一獨特優勢,就是與台積電的緊密合作。世芯掛牌上市後的第一份年報揭露著,早在2004年便加入台積電設計中心聯盟(DCA),一年後才來台成立公司,2009年還獲選為台積電全球VCA(value chainaggregator)九大會員之一。這個「VCA」得來不易,世芯還是初生之犢時,「三年內就完成了0.13微米、90奈米到60奈米的技術跨度並付諸量產」,直白的說,就是世芯緊貼著台積電的最新製程,更新設計服務,二十多年來,一路做到今年正夯的3奈米製程技術全面量產,還採用先進封裝技術(如CoWoS與InFO),成了市場領先者。幾乎不受訪的關建英,八年前一次陸媒採訪中透露,「世芯受到台積電很大支持,世芯是一個Value chain aggregator(價值鏈集成者),就是說可以透過世芯,帶一些生意給台積電,因為客戶都說世芯代表台積電,而不是台積電幫世芯找這個客戶進來,都是世芯帶進來的。所以世芯不但是合作夥伴,也是很重要的客戶,因為可以讓台積電的營收也會有成長。」也就是說,世芯不但是台積電的合作夥伴,還可以幫助「台積電營收成長」,因此備受台積電重視。世芯挖礦晶片一役,也離不開台積電,「曾經,我們是比特幣全球最大的軍火商!」沈翔霖曾透露,「當時花了不少唇舌」,才說服台積電把最新的製程應用,「後來台積電跨入之後,反而覺得很讚。」亞馬遜於去年5月參與世芯私募,投資約5.3億元認購約224張股票。(圖/報系資料照)連彭博專欄作家高燦鳴(Tim Culpan)去年都發文提及,「世芯由於和台積電關係密切」,不僅能提供客戶5奈米等先進製程的設計,還能讓客戶獲得關鍵且稀缺的CoWoS產能。他也認為,亞馬遜去年5月以私募入股世芯5.35億元,「象徵對世芯的支持」,並意味著亞馬遜未來仍是世芯客戶。中信投顧分析師接受CTWANT記者採訪表示,「世芯在ASIC有豐富的經驗以及大規模量產的實績。」他進一步提及,就先進製程而言,世芯的產品組合,7奈米以下量產開得很多,明顯經驗比較好,「這就像學習曲線,不管是什麼產業,新的產品做越多就越熟,良率就越高,之後就有比較好的價格的調整空間。」而這一波ASIC熱潮,讓世芯再度坐上「上市股王」寶座。展望未來,啟發投顧分析師榮逸燊接受CTWANT記者採訪時直言,「今年下半年到後年,股價有機會衝上4000元。」不過,目前世芯股價已「過度反應」,提前反映到今年第一季,建議投資人靜待高檔出現爆量及籌碼異常時,考慮將資金分批轉移至創意(3443)或聯發科(2454)等ASIC個股。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93/387393/sm-b42533481bafbd7f954d934e33cd6e56.jpg)
ASIC王者 2/博通挑戰輝達成全村希望? 業者搖頭「這答案」將長期共存
去年扮演美股台股「全村希望」的輝達(NVIDIA),12月中突然被市值衝破1兆美元的ASIC(客製化晶片)大廠博通(Broadcom)逼車,還拉動大洋另一端的台股中的ASIC概念股,如世芯-KY(3661)、創意(3443)、智原科技(3035)等。年末博通飆漲三成多,輝達陷入盤整之際,投資人社群紛紛熱議,博通是「下一個輝達」、「全村的希望換人」?ASIC會不會成了輝達GPU的替代品?CTWANT記者採訪一位業內人士,對方聽完上述問題微笑搖頭,「ASIC是把幾個已有的晶片做到一起,GPU則是從頭設計一個此前不存在的晶片」,「根本不可能憑空ASIC出一個GPU來」。簡單來說,輝達GPU代表「面面俱到」的通用性GPU,ASIC則是「精準突破」。摩根士丹利(大摩)月前的報告也認為,這兩種技術將「長期共存」,為不同需求場景提供最佳解決方案。不過,ASIC確實有望從輝達GPU手中搶下AI晶片商機。中信投顧一位分析師告訴CTWANT記者,和通用性GPU比起來,ASIC精準於「某個領域」,具有最低的功耗跟最高效能兩大特性,價格也相對便宜。博通最新財測令市場驚豔,執行長陳福陽(HockTan)預告,2027年博通ASIC類型晶片銷售金額將達到600億至900億美元。(圖/翻攝自博通官網、Linkedin)目前,博通和Marvel(邁威爾)是全球ASIC賽道雙雄,合計市佔超過六成,博通為Google自研AI晶片TPU(張量處理器)的製造商,近來還與Meta合作,Marvel則是亞馬遜的老夥伴。對於AI ASIC市場崛起,輝達自然不放棄,去年2月建立新部門,試圖插旗,高層親自拜會亞馬遜、Meta、微軟、Google和Open AI。「博通無意跨入輝達擅長的GPU AI加速器領域,我們不會試圖成為他們的競爭對手。」博通執行長陳福陽(HockTan)去年中在法說會上直言,半年後他還預告,2027年博通ASIC類型晶片銷售金額將達到600億至900億美元。世芯參與了特斯拉超級電腦Dojo1部分設計。(圖/翻攝自特斯拉官網)《日經亞洲》點名,美國CSP(雲端服務商)刮起的ASIC風潮中,台灣晶片設計服務前三大公司:世芯、創意和智原,因支援客戶半導體設計業務,2023年三家總營收是2019年12月底時的3倍多。其中,世芯除了大客戶亞馬遜和英特爾,還參與了特斯拉超級電腦Dojo1部分設計,創意幫助微軟Athena自研晶片,智原IP與ASIC客戶則包含博通與索喜科技(Socionext)等。為何這三家ASIC台廠能乘上這股東風?業者坦言,美系或矽谷公司雖靠近市場,但台廠優勢是「近水樓台先得月」,全球半導體供應鏈主要廠商集中在台灣,不論是晶片製造還是封裝,都可以在台灣解決,成了獨到優勢。中信投顧認為,「價格」是另一大優勢,台灣人力成本比起美國相對便宜,具成本優勢。這三家公司中,創意大股東是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2330),智原大股東則是二哥聯電(2303),世芯雖無「富爸爸」庇蔭,但和台積電緊密的合作關係,搭起設計服務與生產外包的生態系統,成立競爭力利器。其中,世芯成長最顯著,2023年營收304.81億元,比2019年的43.3億元,增長約7倍,2024年前11月營收已達474.93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76.1%,創史上新高,美國市場營收比重逾八成。總經理沈翔霖在2024年11月法說會上透露,隨客戶製程持續推進,現階段開案多以3奈米為主,相關案件單價高,預期明年NRE(委託設計)業績將有顯著成長,看好明年毛利率將優於今年。另外,市場還傳出Google第七代與第八代TPU的ASIC訂單有可能交由聯發科(2454)與世芯。法人預估,2023年ASIC伺服器總出貨量為37.6萬台,2024年將增加至43.1萬台,年增率達15%,以亞馬遜AWS ASIC伺服器為最大的推動力;台廠以世芯最為受惠,手握AWS Inferentia2、3等訂單,今年有世代轉換期,2026年將迎來推論需求的增長拉貨動能。中信投顧也直言,世芯與其大客戶合作的3奈米AI產品預計將於2026年開始量產,量產後營收有望超越第一代產品表現,中長期來看,公司成長趨勢明確,整體產業前景正面。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96/384496/sm-7858234c966fa025d8a2b81c523db786.jpg)
「蛇」來運轉明年聚焦AI變現 法人:科技股領軍成投資關鍵
台股持續多頭格局,今年初加權指數從17000點起漲,一度突破24000點,法人看好在台積電技術領軍、台灣供應鏈享有 AI 紅利下,台股指數2025 年有望再創歷史新高。川普明年1月就任美國總統,將推出高關稅政策,影響全球經貿市場,加上地緣政治緊張、中美貿易戰攪局,為市場帶來許多變數。不過專家認為,AI發展趨勢不可逆,明年投資關鍵字仍為AI,輝達與台股相關AI供應鏈是主要投資標的。統一投顧董事長黎方國表示,目前最確定投資方向還是AI。明年股價波動劇烈,因為川普上任後會推出很多政策,增添市場變數,包括增加關稅、驅逐移民、降低企業稅等,只要美股動盪,就會外溢到其他國家,促使投資人轉買防禦型的標的。研調機構TrendForce指出,若估算 AI 伺服器產值,AI 伺服器 2024 年的產值將達逾 1870 億美元,年成長率高達 69%,2025 年 AI 伺服器出貨成長將逾 28%。受惠 CSP 及品牌客群對建置 AI 基礎設施需求,估計 2024 年全球 AI 伺服器出貨成長可達 42%。2025 年在 CSP 及主權雲等高需求下,出貨年增率可望超過 28%,占整體伺服器比例達 15%。盤點AI供應鏈,包括上游的台積電、日月光投控,以及組裝的廣達、緯創、鴻海,散熱與機殼包括奇鋐、台達電、富世達、雙鴻、晟銘電。外媒認為,美國四大CSP將持續投入AI基礎建設和AI相關研發,預估達到2700億美元,年增22%以上,零組件和ODM廠都持續受惠。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85/382885/sm-b3fa377339b76bb909992c9c7f3a675b.jpg)
不斷電商機2/又是黃仁勳惹的貨 11月台股暴跌電池股卻「因夢想而偉大」
「有夠水!你們有看到那麼漂亮的東西嗎?」輝達創辦人黃仁勳今年6月大推GPU組成的AI伺服器,市場開始拆解此一超強技術,在默默無名的零組件廠商中挖寶,先後點火機器人、水冷概念股,如今換BBU概念股上場。這波BBU浪潮還是外資先挖出來的。外資花旗證券報告指出,看好電池模組廠AES-KY(6781)搭上未來電動車、雲端服務供應商(CSP)的電池備援電力模組(BBU)需求熱潮,給予「買進」評等,目標價由670元大升至1020元,調幅52.2%。摩根士丹利11月也調升AES-KY目標價至800元。沒想到AES-KY跑的比外資預期地更猛!股價從11月初的510元,一路衝到月底,11月29日漲到880元,12月再攀高峰,12月3日直上千金股、4日更收在1055元,而後漲多回檔,12月13日收在946元。新普在大型數據中心的鉛酸轉鋰電池的需求已布局多年。(圖/報系資料照、翻攝自Google Cloud臉書)AES-KY是新普(6121)子公司,主攻鋰電池模組,產品以輕量型電動載具以及中大型工業儲能系統電池模組為主,跟光寶科(2301)合作,已經供貨給AWS和谷歌,是最正宗的BBU概念股,但過去兩年因歐洲自行車市場進入庫存調整,導致輕型電動車(LEV)業務走衰,使整體業績下滑。但AES-KY總經理宋維哲表示,LEV最壞時間過去,已來到U型反彈,加上明年伺服器BBU需求非常樂觀,看好明年業績優於今年,毛利率將持續向上。5日公告11月合併營收10.51億元,月增10.4%,年增28.2%,創23個月以來新高;前11月累計營收88.5億元,年減3.55%。另一被大量提及的是鋰電池模組廠順達(3211),已於2023年第四季度開始量產CSP大廠的BBU訂單,預計占比約20%,11月1日股價107元,月中飆漲後被關禁閉至28日,而29日出關首日又攻上漲停,收盤價198元,12月6日更攀上227元。13日則收在192.5元。「順達也是實質的供應鏈,確實已出貨給臉書的Meta,2025年可能又會加入AWS亞馬遜。」大華國際投顧分析師阮蕙慈表示,長線來說籌碼還是相對穩定,雖然近期筆電電池模組市況不佳,不過因搶進BBU市場,還有土地等業外收入,後面還有機會再創高點。順達的BBU在去年第四季開始出貨給美國雲端伺服器大廠。(圖/報系資料照、翻攝自amazon官網 )電池模組廠新盛力(4931)在去年下半年兩季本業皆虧損,但隨著今年第1季產業景氣回復,加上資料中心BBU業務帶動,本業轉虧為盈,今年第3季稅後純益5527萬元,季增逾五成,每股純益0.86元,有別於台系電池模組廠主要營收來自消費性IT產品,新盛力以非IT為主,產品應用涵蓋儲能系統、輕型電動交通工具及園藝與手持式電動工具。阮蕙慈表示,新盛力其實也是在BBU的過關名單,因為現在有AES-KY的千元股價空間拉出來了,所以像是加百裕(3323)在BBU方面跟仁寶(2324)合作,應該也在過認證,這些股價相對低檔的,比價空間又更大了。但也有不少分析師擔憂這一波炒過熱,真正的大廠股價卻反應平淡,像是光寶科作為重要的提供者,近期卻沒什麼漲到。PressPlay創作者權證小哥表示,新普是AES-KY的母公司,法人都有買一點,但這一波都沒想到他,「可能因為以前就是個乖寶寶,不大會炒的一家公司」,投資人反而是要特別注意其他「跟漲的小弟」,會有風險。永誠國際投顧分析師李蜀芳也表示,GB200最大的受惠產業其實還是來自散熱題材,目前輝達認證的BBU只有兩家,就是AES-KY跟順達,所以最好不要追高,近期不少只是做鋰電池的個股「股價因夢想而偉大」,但法人也在賣出「非正規軍」,投資人要留意技術面。不過「大家都知道AI是吃電怪獸,如果電有問題的時候,那就是更大的問題,」阮蕙慈表示,BBU如果能成為下一波的關鍵零組件,那對投信來說,其實還有很大的加碼空間,畢竟「現在的AI伺服器主力就在台灣,還是會就近去取用」。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12/382812/sm-5ace0ee82bc8446f0af627e94f9e5e3d.jpg)
AI伺服器帶旺銅箔基板需求 外資連10買「這檔」電零股創天價
美系外資高盛證券上周點名銅箔基板大廠台光電(2383),台光電11月業績報喜,股價連日走揚,13日終場上漲4.54%,收599元,創歷史新高,2024年以來股價漲幅近6成。隨著新型AI伺服器採用M8等級銅箔基板,推升高端銅箔基板的需求,高盛預測台光電將成為AI伺服器升級趨勢的主要受益者,2025年營收、獲利有望持續提升。台光電11月營收63.36億元,月增8.91%、年增49.98%創新高,主要成長力道來自CSP客戶需求推升。在外資連10日買下,台光電近日股價走揚,13日成交量突破1萬張,榮登強勢股王。6個交易日漲幅達13.66%。根據兆豐證資料統計顯示,個股股價連5漲以上,且昨日成交量在萬張以上只有1檔台光電(2383),台光電股價已連6漲,昨日收在599元,上漲4.54%,成交量達1萬333張,為昨日的強勢股王。展望12月,儘管面臨年底盤點因素,惟美系CSP業者ASIC平台11月積極下單,訂單能見度至2025年第一季,並且採用M8等級的材料,產品平均單價(ASP)顯著提升使產品組合優化,預期台光電12月營收將維持高檔。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56/378656/sm-10fc2c4cf4f6f95b5220c1f7ec444adb.jpg)
老AI股變大鏢客1/董座苗豐強都笑了 「達史詩級飆漲」集團及家族進帳134億元
「老AI股」神達(3706)在11月可謂風頭無限,股價自第二週開始爆衝,五個交易日爆量103萬張,從58.40元衝上72.70元,大漲26.67%,旺到連董事長苗豐強11月18日接受CTWANT記者採訪時,都忍不住流露出笑意,開玩笑說「可能是因為我不在台灣」。至25日截稿,神達收盤價已飆至85.4元,估算神通集團及苗豐強家族約26%持股,11月進帳134億元。 向來給投資人「專門搞車用或工業電腦」印象的神達,近5年來股價相對平穩,持守30元上下,直到2023年5月台股AI大浪掀起,才跟著衝高7月翻倍攻上65.5元,後拉回到40元,今年3月小衝一波到54元,又回到45元附近,11月才一躍而起,帶量點火一路飆破80元,連PTT網友都發文驚呼,「人生發達靠神達」、「神達又瘋了」、「神達一直噴一直爽」、「神達還買的到嗎?」。事實上,今年市場上爆紅兩大概念股,神達都沾邊。今年6月初,神達出現在輝達執行長黃仁勳的演講背板中,成為「43檔老黃股」之一,11月美國總統大選時,神達又被市場入列「川普概念股」,主要是與陷入成立56年來的最大危機的英特爾有關。儘管英特爾輝煌不再,近年也沒能站在AI浪尖上,但市場認為川普當選美國總統後一定會出手相救,神達是英特爾次世代液冷技術「G-Flow」的生態圈成員,並積極推動英特爾DSG(資料中心解決方案)應用,因而被列入「川普概念股」。神達電腦股份有限公司總部外觀。(圖/翻攝自聯華神通集團官網)「神達的基本面一直都相當穩健,近期在AI需求提升的情況下,因此被市場青睞,股價、成交量同時向上。」國泰證期顧問處協理蔡明翰這樣分析。神達股價飆高可說是「有基之彈」,今年單月營收從5月的41億,來到8月50億元,10月攀上71.48億元,年增149.74%,創單月歷史新高,累計前十月營收450.6億元,年增47.51%。法人預估第四季有望挑戰單季新高,全年營收有機會刷新紀錄。神達總經理何繼武今年5月在法說會上透露「神達今年來伺服器事業大反攻」,預期一般伺服器及AI伺服器業務今年皆會成長。神達表示,子公司神達數位的 AIoT、車用業務及神雲科技的伺服器營收均預計年增,未來將聚焦創新研發,強化AI伺服器產品線,持續為OEM(代工廠)與CSP(雲端服務供應商)提供高品質伺服器產品。觀察神達的業務結構,旗下神雲科技營收占比高達82%,主要客戶涵蓋甲骨文、英特爾、浪潮、亞馬遜、戴爾等國際科技巨頭。來自客戶的伺服器訂單如雪片般飛來,令神達全球產能瀕臨爆滿,為此神達10月宣布,將斥資2500萬美元擴充旗下北美組裝廠產能,進一步增強供應能力。神達旗下車電廠「神達數位」在車用電子領域也快速成長,主要增長動能為聯網型行車記錄器與車隊管理系統業務,第二季起訂單暴增,單月營收穩定維持在5至6億元,年增率高達28.5%,與神雲並肩成長雙引擎。英特爾執行長季辛格今年6月來台,參加 2024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圖/黃鵬杰攝)亞洲證券投顧分析師林威廷先前談到,籌碼面來看,神達股價並非單靠題材推升,背後有主力資金強力進駐,外資自10月以來買入約7.7萬張,但主要買盤集中於內資,低位吸納形成明顯布局。他表示,11月,神達月交易量達193萬張,創上市以來新高,巨量支撐下,有望挑戰歷史高點87.5元。摩爾投顧分析師鐘崑禎認為,神達主要專注於伺服器相關業務,並且其合作夥伴英特爾的股價於第四季強勢反彈,對神達股價有間接助推作用。他表示,英特爾近期的業務復甦,加上川普勝選後對美國晶片產業的政策扶持,將有助於神達在2025年獲得更多英特爾相關訂單,進一步推動神達的營收成長。短線已成盤中熱門股的神達,長線趨勢如何?蔡明翰認為,神達有題材,基本面很好,兩者加持下仍有長線行情,但空手的投資人現在進場風險太高,應待波段見頂拉回再介入,或將資金分為3至4筆,分批買進,避免股價一去不返錯過漲勢。林威廷也建議投資人避免追高,宜在股價回測至五日或十日均線時分批買入,對於已持股者,可續抱至籌碼結構穩定且五日均線仍具支撐為止,並密切觀察量能變化。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59/378359/sm-d3b95bd8df600fe45d24ceca0f5bf656.jpg)
全球AI伺服器出貨量年增42% 「這四家」台廠打頭陣
研調機構 TrendForce 預測,2024 年全球 AI 伺服器出貨量可望年增 42%,台廠已積極布局,華碩(2357)、技嘉 (2376)、光寶科 (2301)、微星(2377)等大廠於SC24超級運算大會展出新一代AI伺服器解決方案。華碩的ASUS AI POD搭載輝達GB200 Grace Blackwell超級晶片,與第五代NVIDIA NVLink技術,及液冷對液冷/液冷對氣冷等多重冷卻選項,以最大限度強化AI運算效能。日前也提到已經在美國建置伺服器一條龍產業,力拚明年第一季出貨。技嘉推出支援每機架 72 顆 GPU 的 GB200 NVL72 伺服器,同時展出支援 NVIDIA HGX H200 平台的液冷與氣冷伺服器:近期獲美超微轉單效應備受矚目,GB200也將於 2025 年首季出貨放量,後市備受期待。光寶科則聚焦散熱技術,展出獲輝達認證的 600kW in-row CDU 液冷系統,並推出液冷無風扇設計的 5600W 電源模組;總經理邱森彬表示,明年包括電源供應器(PSU)、機櫃(Rack)、機構件、液冷以及機櫃式電源(Power Shelf)等 AI 產品,有望突破一成。微星也展示了新一代伺服器產品線,包括搭載 NVIDIA MGX 架構的 AI 伺服器及採用 Intel Xeon 6 處理器的 DC-MHS 伺服器系列,強化企業級運算解決方案布局。微星內部也積極擴編人才,規模來到近年來最大,積極跟上產業布局。另外Trendforce也表示,AI應用造成客製化晶片及封裝面積的需求日益提升,輝達Blackwell新平台2025年上半年逐步放量後,將帶動CoWoS-L需求量超越CoWoS-S。CSP也積極投入ASIC AI晶片建置,AWS等在2025年對CoWoS需求量將明顯上升。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67/376667/sm-532bc0502edeae2ab5f7c9bc31d0376c.jpg)
輝達財報下週重磅登場 分析師:AI點將「這幾檔」可受惠
輝達(NVIDIA)公布財報倒計時,市場普遍看好財報優於預期,法人表示:「又到AI大放異彩時刻!」,除點名台積電(2330)為半導體首選,還有GB200供應鏈的鴻海(2317)、廣達(2382)、奇鋐(3017)、台達電(2308)、川湖(2059)亦可受惠。輝達將於美國時間11月20日公告上季財報,相較市場估計營收的330至360億美元,買方基金經理人及分析師估計可達365億美元。大摩分析師認為,輝達雖受到供應問題的限制,但其指引可能會略高於上述預測。在財測方面,目前市場預估Q4營收為360至370億美元,毛利率75%。但分析師表示,Blackwell、NVLink和Spectrum X等產品的推出都預計將帶來較不成熟的收益率,亦伴隨利潤的不確定性,因此預估輝達仍會對毛利率不利因素保持謹慎。法人指出,在上季財報公布後,四大雲端服務提供商(CSP)2025年資本支出的共識預估,已由2,330億美元上調至2,480億美元,換算年增率從12%上修至16%,有助強化市場對AI需求的信心。台積電的正向前景以及2024至2025年CSP資本支出強勁,皆代表輝達未來表現將維持穩健,法人考量在AI至關重要地位,將台積電列為半導體領域首選,但提醒風險表示,即使過去幾季展望樂觀,展望仍不足以滿足短線上投資人持續高漲的預期法人預期CSP業務占比高,且已取得GB200訂單的供應鏈將率先受惠,包括鴻海、廣達、奇鋐、台達電、川湖,主因是這些廠商在個別GB200 NVL36/72相關產品占據領先地位。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93/371093/sm-0258ea64f1bff5efb369f1d3c28b2c59.jpg)
輝達B300系列明年出貨時間表曝! 集邦預估:高階GPU出貨佔比將逾65%
輝達(NVIDIA)近期將所有Blackwell Ultra產品更名為B300系列,研調機構集邦科技(TrendForce)預估,輝達明年將策略性主推B300和GB300等採用CoWoS-L的GPU產品,將提升對先進封裝技術的需求量,另外高階GPU出貨占比也將從今年50%提升至65%以上。近日輝達將Blackwell平台中的Ultra產品更名為B300系列,原B200 Ultra改為B300、GB200 Ultra改為GB300,B200A Ultra和GB200A Ultra則分別調整為B300A和GB300A。B300系列產品按原規畫預計於2025年第2季至第3季間開始出貨。至於B200和GB200,預期將在2024年第4季和2025年第1季之間陸續啟動出貨。集邦指出,輝達對Blackwell系列晶片的劃分更細緻,以分別提供符合CSP(雲端服務供應商)的效能要求和server OEM(伺服器代工)性價比需求的產品,並因應供應鏈所能提供的量能動態調整。如B300A即鎖定OEM(專業代工)客群,預計待H200出貨高峰過去,於2025年第二季起才會逐步放量。集邦認為,輝達原規劃提供B200A系列產品給server OEM客群,卻在設計階段就調整為B300A,「隱含OEM的企業客戶對降規版GPU需求不如預期」。而從GB200A調整為GB300A的機櫃方案,未來企業客戶恐會面臨進入成本較高的問題,成長動能恐受到抑制。從出貨占比的角度來看,集邦表示,輝達高階GPU產品明顯成長,估計2024年整體出貨占比約50%,年增超過20個百分點。2025年受Blackwell新平台帶動,其高階GPU出貨占比將提升至65%以上。集邦說,輝達為CoWoS主力需求業者,預期2025年隨Blackwell系列放量,對CoWoS的需求占比將年增逾10個百分點。從近期輝達調整產品線的情況,推估其2025年將更著重提供B300或GB300等給北美大型CSP業者,上述GPU皆使用CoWoS-L技術。除了對CoWoS需求增加,集邦預估,輝達對HBM(高頻寬記憶體)的採購規模也將持續擴大,預估其占整體HBM市場的消耗量將於2025年突破70%,年增逾10個百分點。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14/343614/sm-471a5b06e06ff92b1881a461a797bd12.jpg)
受惠AI熱潮廣達訂單龐大 林百里:這2年「忙得不得了」
電子代工大廠廣達(2382)14日召開股東會,董事長林百里表示,受惠AI熱潮來臨,大型雲端服務供應商(CSP)業者為了開發生成式AI應用,不斷建立與擴大AI資料中心,廣達在手訂單「非常龐大」,這兩年會忙得不得了。預期公司營收與獲利將呈現強勁成長。林百里表示,各大CSP廠皆持續建資料中心,用來開發生成式AI,且愈來愈多語言模型。目前客戶正在開發中的大語言模型,現在ChatGPT 4.0版本是生成文字,未來從文字走向圖像、影片,後續也會有更大的應用。廣達也因此不斷被追加訂單,看好未來需求將不斷增加。廣達2023年合併營收1.09兆元,較前一年的1.28兆元下滑,但因產品結構調整及成本控制得當,仍呈現「三率三升」,分別是毛利率7.8%、營業利益率4%、淨利率3.7%;營業毛利848.88億元寫下新高,年增19.7%,每股淨利(EPS)10.29元,配息9元也寫下新高紀錄。林百里肯定廣達同仁、幹部皆非常努力,尤其是努力在新產品開發,相當不容易。林百里指出,筆電每年推出新機型,AI伺服器每兩年就改款下一代,車用AI電腦則是每3年換新世代,產品的更新都會激勵「以設計、研發雙軌並重」的廣達業績成長,這就是廣達的核心競爭力。談到AI PC,林百里說,由於發展相關應用所需的資料庫規模仍在增加,今年不會有太多消費性應用應,預期明年才會有較大的成長幅度。消費市場的AI應用仍由微軟(Microsoft)主導發展方向,加上其於Windows作業系統與Office 365系列產品的滲透率高,讓微軟具備戰略性競爭力。林百里強調,廣達會繼續聚焦智慧製造、智慧醫療與智慧交通,其中,研判先進輔助駕駛系統(ADAS)將廣受消費者青睞,所使用到的車載電腦正走向AI化,且產品複雜度極高,設計作業與實際推出各需要3年時間,因此廣達在此領域的布局已經推進到2030年。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75/342875/sm-e4375e1a07e975aaabb63cf81a474dcc.jpg)
全球晶圓代工產值Q1季減4.3% 「這家中企」連超兩位竄升季軍
調研機構集邦科技(TrendForce)12日公布最新調查顯示,今年第一季消費性終端進入傳統淡季,動能稍顯疲軟,僅AI伺服器在全球CSP巨頭投入大量資本競逐、企業建置大語言模型風潮下異軍突起,成為支撐第一季供應鏈唯一亮點,第一季全球前十大晶圓代工產值季減4.3%至292億美元,第二季產值也可能僅有低個位數的增幅;值得注意的是,中芯國際受惠於IC國產替代趨勢,第一季營收季增4.3%至17.5億美元,反而優於同業,市占達5.7%、一舉超越格羅方德與聯電,躍升至第三名。全球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12日股價收在909元歷史天價,常被外界拿來比較的中國最大晶圓代工廠中芯國際,儘管外媒不斷唱衰,認為美國實施晶片出口管制,打壓中國半導體產業發展,但最新數據顯示,其威力仍不容小覷。TrendForce調查顯示,第一季消費性終端進入傳統淡季,雖供應鏈偶有急單出現,但多半是個別客戶庫存回補行為,動能稍顯疲軟;與此同時,車用與工控應用需求在通膨、地緣衝突、能源等總經風險不減反增情境下,前景悲觀而持續修正。第一季的排行也出現明顯變動,中芯國際受惠於消費性庫存回補訂單及國產化趨勢,第一季排行超過格羅方德(GlobalFoundries)與聯電躍升至第三名;格羅方德則遭車用、工控及傳統資料中心業務修正衝擊,滑落至第五名。儘管AI相關的HPC(高速運算)需求相當強勁,台積電第一季仍遭逢智慧型手機、NB等消費性備貨淡季,營收季減約4.1%,收斂至188.5億美元,不過其他同業也面臨消費淡季挑戰,因此市占得維持在61.7%;第二季隨著主要客戶Apple進入備貨週期,及AI伺服器相關HPC晶片需求持續穩健,有機會帶動營收呈個位數季成長率走勢。韓國的三星第一季同樣遭逢智慧型手機季節淡季衝擊,加上中系智慧型手機及周邊企業同樣轉以國產替代,先進製程與周邊IC動能清淡,營收季減7.2%至33.6億美元,市占維持11%;考量Apple在中國市占恐持續遭中系品牌侵蝕,加上Samsung 5/4nm、3nm先進製程尚缺乏具規模客戶、產能利用率低迷,整體營運動能受到抑制,估營收將持平或僅較前季略增。《華爾街日報》報導,ASML艾司摩爾新任執行長福凱(Christophe Fouquet)近日表示,美國對ASML出售EUV微影設備至中國的禁令,可能帶來意料之外的結果,因為美國的限制措施不能阻止中國使用這些設備製造晶片,反而讓ASML無法追蹤這些設備的具體位置和使用狀況;且美國對晶片技術的管制反而激勵了中國,讓中國加快發展自身的技術和生產能力。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53/339253/sm-306e3ef8488ec3ae633619f82af800fb.jpg)
台積電晶圓代工流程納入矽光子 「這族群」台廠相關概念股受惠齊漲
近來台積電不斷投入先進封裝製程,全系列晶圓代工流程也正式宣布納入矽光子,再攜手生態系夥伴整合3D Fabric,加上共同封裝光學元件(CPO)技術,提供晶片至封裝的完整整合方案。昨(24日)帶動台廠光通訊族群包括聯鈞(3450)、光環(3234)開盤攻上漲停,旺矽(6223)漲約9%,、上詮(3363)、波若威(3163)、穎崴(6515)、統新(6426)等一起走高。台積電日前釋出消息,透露正在研發緊湊型通用光子引擎(COUPE),用以支援數據傳輸爆炸性成長,其中,COUPE將電子裸晶(EIC)透過SOIC-X的3D堆疊技術,堆疊在光子裸晶(PIC)上,使功耗帶來巨大改進,疊起來後,面積也會縮小。相較傳統堆疊的方式,COUPE能使裸晶對裸晶介面有最低電阻,及更高能源效率。該技術將於2025年完成驗證、並於2026年整合CoWoS封裝,成為共同封裝光學元件(Co-Packaged Optics)導入。隨著台積電的封裝製程技術再度進化到矽光時代,市場法人指出,一旦矽光需求興起,相關廠商皆有望迎接新的商機,台系光通訊族群擁有矽光子及CPO技術如聯鈞、上詮、聯亞、波若威、訊芯-KY,最有望在此一長線趨勢中受惠。其中,聯鈞投資源傑科技,設計矽光子晶片,並將矽光子製程相關元件與產品,交由聯鈞代工;聯亞則生產雷射磊晶片,目前為美系CSP大廠生產矽光子雷射晶片,並將於2024年第三季交付1.6T高速雷射,若未來客戶以CPO技術實行高速網路傳輸,現有雷射晶粒亦可應用於CPO。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89/336989/sm-4d94a3b13650914f8a3cb1d38de7e523.jpg)
鴻海第一季EPS僅1.59元不如預期早盤大跌近4% 法人:「本業無虞」股價回穩
鴻海 (2317)在14日舉行法說會,因為認列轉投資日本夏普(Sharp)的損失,導致第一季的每股盈餘(EPS)1.59元,先前不少股民和網友就放話表示不如預期,所以在15日股市一開盤就下跌最低到165.5元、約3.78%,但隨後跟著強勢的大盤,在約11點時向上攀升,最高又衝上174元、反漲了約1%;法人認為,夏普虧損認列無礙於本業營運,加上三大產品線強勁成長,後市可期。日本媒體大篇幅報導夏普在5月14日宣佈退出電視用液晶面板的生産,因為被中國企業的低價戰略打垮,加上韓國企業已轉向高清晰的OLED面板,讓夏普失去競爭力的領域,截至2024年3月的2023財年,夏普虧損1499億日元,日媒認為未來夏普會跟台灣的鴻海「求救」,且考慮資本合作。儘管夏普讓鴻海的第一季獲利不如預期,但內外資的最新投資報告大多認為,鴻海第2季業績淡季不淡,加上輝達(NVIDIA)GB200超級晶片將挹注未來成長動能,維持看好買進的投資評等。法人表示,儘管消費性電子、電腦產品的營收持平,但雲端、零組件產品強勁成長,能見度較3月法說時更好,來自CSP的AI伺服器具有強勁需求,預計會在今年第四季開始貢獻營收。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63/336163/sm-8f68414f094a03257924cacb09fd7f8e.jpg)
輝達GPU將升級 郭明錤曝:R100晶片搭8顆HBM4台積電N3製程
近日,天風證券知名分析師郭明錤披露,針對輝達( Nvidia) 下一代 AI 晶片 R100 進行預測更新。據他所述,該晶片將於2025年第四季進入量產,系統和機架解決方案可能會在2026年開始量產。郭明錤猜測,在工藝方面,R100將採台積電的N3製程與CoWoS-L封裝,今年推出的 B100 則採台積電 N4P 製程,同樣是CoWoS-L 封裝。與此同時,R100採用約4 倍光罩尺寸(reticle)設計。但中介層(Interposer)尺寸方面,輝達尚未定案,但會有2至3種選擇。至於備受關注的記憶體(HBM)方面,R100預計將搭配8顆HBM4。郭明錤預期,GH200 和 GB200 的 CPU 採用台積電 N5 製程,至於 GR200 很可能採台積 N3 製程。輝達將於 2025 年第四季量產 R100 處理器,系統和機架解決方案將於 2026 年上半年投產。另有外媒報導稱,B200 GPU 配置功耗最高可達 1000W,GB200 解決方案功耗最高可達2700W,資料中心運作時,供電和降溫將遇挑戰。因此郭明淇表示,輝達已理解到AI服務器的耗能已成為雲端服務供應商(CSP)和超大規模服務商(Hyperscale)採購與資料中心建置挑戰,故R系列的晶片與系統方案,除提升AI運算能力外,耗能改善亦為設計重點。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55/333355/sm-1ebe78e6948be0644a2841f54d5e1e3b.jpg)
AWS資料中心落地台灣!首階段斥逾30億 近期有望闖關成功
全球前三大雲端服務供應商(CSP)相繼來台投資設立資料中心,據掌握,在台灣市佔率第一的亞馬遜AWS落地台灣投資案近期有望闖關成功,首階段至少斥資逾30億元台幣,這意味著三大國際軟體業者投資台灣的最後一塊拼圖將補齊,該案也可望成為賴政府上台後,引進國際科技大廠投資台灣第一案。AWS是三大雲業者之一,外界相關關注資料中心何時落地台灣。亞馬遜AWS台灣暨香港總經理王定愷日前就預告,「很快會有好消息跟大家分享」。據悉,目前AWS已送案給相關部會,近期有望闖關成功,成為台灣重大投資案,會朝年底前落地台灣目標前進。而據知情人士透露,AWS資料中心應會採分階段設置,首階段至少投入1億美元、也就是30億元台幣,且未來「不會只有一座」,站在備援立場可能陸續會有三座資料中心,地點的話台灣南、北都有可能。數位部對此僅表示,對AWS要投資台灣樂觀其成,未來也將全力配合和協助。相關人士分析,AWS資料中心一但落地台灣,背後有五個重要意義。首先,在台灣設立資料中心,是看好台灣的資訊產業未來持續發展的需求。其次,代表國際大廠對台灣的基礎建設、水電供應有足夠信心;第三,這也顯示出國際業者對台灣政治風險的信心。第四,對於台灣本身,一旦遇到危急狀況,連外網路海纜不順,會因為資料中心設在台灣,使得台灣內部還可以維持服務運算與資料提供的功能;最後,連帶讓周邊國家及業者利用設在台灣的資料中心,就能相對提高台灣安全,類似「矽盾」概念。全球雲端大廠Google於2013年時在台灣彰濱工業區成立大型資料中心後,五年前再購置台南的土地,為第二座資料中心預做準備;微軟是2020年時宣布在台灣投資成立資料中心,經過三年準備,預計今年會有具體進展。AWS則算較晚布局台灣,在今年初數位部前往Amazon位於拉斯維加斯的Fulfillment Center倉庫參訪時,針對未來投資台灣有進一步討論,表達規劃將資料中心落地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