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FA
」 ECFA 關稅 賴清德 兩岸 中國大陸抄底撿四寶1/台塑集團股價摔進「地下室」分析師天天唱衰 小散戶竟越罵越買
「千萬不要想著『存股』、結果變『存骨』!」、「現在已經跌破『地板價』、摔進地下室,再怎麼談底部都沒有意義了!」台北股市近期最熱烈討論的話題,不是AI,而是台塑四寶,各大投顧、分析師,甚至連網紅都忍不住在YouTube頻道上開講得嘴角冒泡,從感嘆傳產龍頭頹勢,轉而熱議「進場價」、「撿便宜」。集保中心數據也證明,台塑四寶小股東人數今年大幅增加,九月中已逾84.9萬人,比去年多約14.5萬人,年增高達2成,光是8月就激增約1.5萬人,簡直是越罵越紅,股價越低、氣氛越熱。「今天又接了幾張,好便宜,這時候不買,難道要等漲上來再買嗎?我就賭他不會倒!」年輕人聚集的Dcard上有網友留言,立馬接上一大批勸退文,「趕快停損吧!連王家人自己都放棄了!」、「這種景氣循環股,一路攤平攤到躺平」、「我在業內工作,真的只有慘到看不見未來」,「買股票是用來賺錢的,又不是放著當傳家寶。」「瘦死的駱駝比馬大!」萬寶投顧投資總監蔡明彰表示,近期的投資策略及選股邏輯圍繞在美元走勢,大宗商品的黃金及石油以美元計價,美元下跌、油金將上漲,股價一再破底的塑化股將有一次跌深大反彈,台塑(1301)、南亞(1303)、台化(1326)目前價位都跌破淨值,十幾年來罕見。這話反映了近期廣大小股民想法。CTWANT記者整理資料,以2021年9月到2024年9月為計,這三年來台塑股價從最高點110元走到最低點48元左右,到截稿前9月20日收盤價為48.75元,比每股淨值53.58還低;南亞則由80元下探38.85元,20日收盤價42.9元,比淨值46.63少;台化則從90元一路下滑到36.75元,最新收盤價41.2元,淨值卻是55.72;台塑化(6505)則從100元到47.4元,20日的收盤價51.5元,是四寶中唯一超過其淨值34.31的公司。中國大陸的產能過剩,導致亞洲石化業者叫苦連天。(圖/新華社)除了股價跌入谷底,產業也進入谷底。台化董事長洪福源表示,市場保守觀望認為8月應是谷底,9月已有復甦跡象;台塑董事長郭文筆也表示,第4季為部分石化產品傳統需求旺季,且近期海運費下跌,印度雨季結束,以及歐美降息,有助石化產品需求增加,預估第4季營業額比第3季成長。「當大家都在唱衰四寶時,可能就是進入另一個財富重分配的時代。」投資專家顧健晏在自己的臉書上分享,他過去覺得四寶是牛皮股,現在已改觀,「跌得越深、彈得越大、像皮球一樣。」顧健晏認為,四寶的營收、獲利最差都在去年第四季,雖受中國產能影響、但最壞已過去,再怎樣都不該跌到今天這種股價,人類的食衣住行育樂大多與石化相關,當月營收只有2億元的宏達電,股價還超越台化、南亞,就知道四寶股價被扭曲的多嚴重。台塑連34年發放股利成了「存股族最愛」,去年石化景氣低迷,四寶全年營收1.5兆元,年減18%,稅後純益440.07億元,年減51.1%,股利政策卻由70%到75%的配發率,一舉拉高到80%到85%,例如台塑去年EPS為1.15元,今年發現金股利1元,雖與2022年高達8.2元的股利比起來,讓「老存股族心碎」,但高達87%的配發率,仍吸引新一代存股族。依股市公開資訊,台塑四寶股價跌入谷底時,股東人數卻不斷增加,其中又以台塑今年新增6.2萬人最多,南亞4.3萬人排第二;值得注意的是,台塑新增股東中超過一半是持有1到5張的小散戶,持有400張以上的大股東,反較同期減少37人。分析師陳相州建議錢要放在有效率的地方。(圖/翻攝自股添樂臉書)有人忙著抄底,但也有不少人喊煞車,「我現在都不知道台塑四寶是不是『寶』了,根本是人人喊打」精誠金融學院專業講師、也是臉書粉絲頁「股添樂 股市新觀點」分析師陳相州近期修正看法,他去年7月分析四寶的地板價,但至今都破了地板、進入地下室,他說,全球新增乙烯產能過剩,中國經濟不振、ECFA制裁,還有接下來要課徵碳費等,配息會很不好看。他認為現在是台塑歷史最低的估值水位,股價真的很便宜,他列出他認為的地下室價,台塑為62.61元、南亞49.74元、台化51.39元、台塑化64.17元,「雖然跌深就是最大的利空,但還是不要盲目操作,如果財報出現虧損,可能連地下室都守不住,跌破到十八層地獄都有」陳相州說,就算買在最低點,未來能不能賺錢,還是要看中國房地產市場能否回復、台塑本身的轉型成功,要有上漲的動能,因為台塑四寶不像金融股是特許行業,競爭者隨時可以跳進來。「我看到最近四寶散戶大增,真的是為大家感到憂心,投資機會非常多,就算不敢買AI股,還有重電、水資源、綠能,甚至ETF都好,錢一定要放在有效率的地方。」陳相州說。
陸9/25起停34項台農產品免關稅 國台辦「強烈支持」:台獨只會損害利益
大陸財政部昨(18)日晚間宣布,自2024年9月25日起,停止對原產於台灣地區的鮮水果、蔬菜、水產品等34項農產品免徵進口關稅政策。對此,國台辦發言人陳斌華深夜直言,「支持台獨就是助紂為虐、自作自受,只會損害切身利益」。大陸財政部官網最新消息釋出,稱台灣單方面對大陸產品出口採取歧視性的禁止、限制等措施,嚴重阻礙兩岸經貿合作。陳斌華18日表示,大陸方面秉持「兩岸一家親」理念,自2005年8月1日和2007年3月20日起,分2批對原產於台灣的鮮水果、蔬菜、水產品等34項農產品免徵進口關稅,有力幫助台灣農產品開拓大陸市場,台灣農漁民也從中獲得實實在在的好處。陳斌華指出,賴清德當局上台以來,頑固堅持「台獨」立場,不斷進行謀「獨」挑釁,升高兩岸敵意對抗,阻礙兩岸交流合作,至今仍單方面限制大陸1000多項農產品輸入,嚴重損害兩岸同胞福祉,「鑒此,大陸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近日發布公告,決定自2024年9月25日起,停止執行對台34項農產品免徵進口關稅政策,我們(國台辦)對此表示強烈支持」。陳斌華接著說到,大陸始終尊重、關愛、造福台灣同胞,致力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深化兩岸各領域融合發展,將一如既往歡迎和支持台農台胞來大陸發展,「搞『台獨』就沒有和平、沒有發展,只會『禍台』、『害台』;支持『台獨』就是助紂為虐、自作自受,只會損害切身利益」。陳斌華強調,希望包括農漁民在內的廣大台灣同胞認清民進黨當局推行「台獨」路線的極端危險性、危害性,積極維護台海和平穩定、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與大陸同胞一道共創中華民族綿長福祉。此外,第1批中止ECFA部分產品關稅減讓公告是於去年12月21日發布,包含丙烯、對二甲苯在內,總計12項;而今年5月31日公告第2波,終止項目總計134項,包含潤滑油基礎油、部分紡織品、石化、紡織、機械、鋼鐵及金屬、運輸工具等等,相關產品稅率恢復到1%至12%,影響出口金額約98億美元(約新台幣3180億元)。目前,依據這3批中止關稅減讓公告,已累計180項產品受影響,總數約500項的ECFA早收清單,已有36%的產品宣告結束。
陸取消對台34項農產品免稅待遇 陸委會:因政治理由對台施壓恐嚇
大陸財政部網站18日發布中止兩岸ECFA第三波關稅減讓項目,宣布自25日起,停止對台灣34項農產品免關稅待遇。對此,陸委會批評陸方因政治理由,以經濟措施對台進行施壓恐嚇的政治操作,強調中共所有「善意」都有政治目的,都可以隨時取消。大陸國台辦發言人陳斌華昨日晚間稱,賴清德當局上台以來,頑固堅持台獨立場,不斷進行謀獨挑釁,升高兩岸敵意對抗,阻礙兩岸交流合作,至今仍單方面限制大陸1000多項農產品輸入。對於國務院關稅委員會決定停止對台灣34項農產品免關稅待遇,國台辦表示強烈支持。對此,陸委會感到遺憾,陸方作為傷害兩岸農漁民利益,只會造成台灣農漁民及民眾反感,無助兩岸關係長遠發展。陸委會說,陸方因政治理由,以經濟措施對台進行施壓恐嚇的政治操作,無助兩岸關係之維護。從中共最近一連串作為看來,顯然是將貿易當成武器,把所有優惠措施當成脅迫工具,這也是政府一再提醒不能依賴所謂中共「善意」的原因。事實證明,中共所有「善意」都有政治目的,都可以隨時取消。陸委會也強調,農業部近年已積極輔導國內農產品轉型升級,持續開拓多元外銷市場,降低台灣農產品對中國大陸單一市場的依賴,維護農民權益。行政院表示,陸方自2021年起陸續對我鳳梨、蓮霧、石斑魚等農漁產品實施片面限制措施,且僅以政治理由重新開放特定地區之品項,實屬經濟脅迫手段,我方表達強烈抗議。面對中國大陸持續經濟脅迫作為,我政府早有掌握,並預作因應準備。為減少外銷市場風險、降低對單一市場依賴,我政府已採取「開拓新興市場」、「改善外銷產業鏈」及「多元通路與行銷推廣」三大策略及具體措施。農產品外銷中國金額占比從2018年最高的23.2%,至2023年降為10.2%,其中水果銷中金額占比更從2019年最高80.1%,至2023年降為6%。行政院已請主管單位持續與農漁民溝通,並對受影響的農漁民提出及時的協助與輔導機制,政府將提供最迅速有效的協助,相關因應工作都已在進行,請農民及國人放心。
機器仁來瘋3/「中國正在倒貨」+日幣貶值重擊 工具機業集體面臨存亡戰
儘管在AI教父黃仁勳的加持下,台灣機械設備商在8月21日的台北國際自動化工業大展中,提高不少能見度,但CTWANT記者訪查,多家業者透露現正「腹背受敵」的真相,「中國用傾銷搶低價市場,日本用低匯率搶高端市場,台灣業者好不容易打進的俄羅斯市場,也因烏俄戰爭受到美方壓力被禁止出口,簡直是頭大到不行!」「台灣從AI晶片、零組件到伺服器都有主導地位,但AI要落地,智慧製作與機器人技術就是其中的關鍵!」台灣智慧自動化與機器人協會理事長絲國一在21日「台灣機器人與智慧自動化展」開幕時表示,這次活動聚焦在AI人機協作的工業5.0、智慧製造相關的設備與零組件、各產業機器人應用等領域。台灣智慧自動化與機器人協會理事長絲國一。(圖/翻攝自台灣智慧自動化與機器人協會官網)參展廠商看到今年的熱絡場景,向CTWANT記者閒聊時都感觸良多,機械產業雖在台灣出口上佔有一席之地,但媒體及市場關注度,遠不及半導體與電子資訊業,就算今年有機器人及AI人機協作議題加持,仍難掩產業正腹背受敵的窘境。就在同一天,北京也熱鬧舉辦「2024世界機器人大會」,參展廠商約169家企業,跟台灣的1200家差很多,但現場有27款「人形機器人」同步亮相,還配上栩栩如生的人工皮膚,看了就讓人頭皮發麻。「中國已連續11年成為全球最大工業機器人市場,近三年新增裝機量佔全球一半以上,十年間成長近19倍」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在21日的開幕式上,一語展現中國機器人發展的實力。事實上,台灣的機械業過去以出口中國大陸為大宗,近期因美中對抗、地緣政治衝突,出口受創還反被大舉進口。「中國模具產業已供過於求,價格更壓到只有台灣模具的7成,導致台灣7成模具從中國進口,已嚴重打擊本土產業,更有模具廠商已出現『做三休四』。」台灣區模具公會理事長張和明急切地表示,台灣應成立研究中心,協助產業轉型,由智慧製造與數位轉型帶動模組高品質化轉型。業者向CTWANT記者表示,過去機械產業,高價位以日本、德國廠商為主,中低價位、也就是CP值高的由台灣來做,但中國大陸商務部先前中止ECFA早收清單效益逐漸發酵,大陸廠商陸續崛起,「加上他們自己景氣不好,所以產量過剩,開始往國際市場倒貨的情況也出現了!」業者舉切削中心機為例,台灣平均單價約12萬美元的產品,但大陸業主出口的單價,居然出現4萬美元。去年全球前十大工具機出口國,只有兩個國家出口衰退,一是日本衰退8%,另一則是台灣衰退14%,但眾所周知,去年起日幣就不斷貶值,今年上半年新台幣匯率貶5.97%,同一時間的人民幣貶5.44%,日幣貶值高達 22.99%,讓日本製造的出口產品價格降低。日商FANUC發那科是世界最大的工業機器人製造商之一。(圖/方萬民攝)「再笨的人也知道要買日本貨!」業者大呼無奈,以日本工作機械工業會最新公佈的數據顯示,今年7月工具機訂單年增長8%,達到1239億日元,已連續3個月實現正增長,因中國政府的補貼效果持續,來自中國的訂單增長7成,北美的訂單增長1成。據台灣機械工業公會、台灣工具機暨零組件公會等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工具機出口值10.75億美元、出口占7.6%,年減15.5%,然而下半年並無好轉跡象,全年出口值恐創近五年最差。台灣機械工業公會秘書長許文通表示,下半年預期美國會降息,加上半導體產業因AI議題不斷增溫,紡織、製鞋受惠國際重要賽事而需求增加,但工具機業仍較為辛苦。業者向CTWANT記者透露,國發會主委劉鏡清其實在7月下旬曾到台中拜訪工具機業者,不是去談補助,而是問業者說,能不能「整合成一家控股公司」,他以大聯大為例,透過控股方式將九家公司合而為一,成為產業龍頭,否則面對中國同業動輒300億元的營收規模,恐怕會離對手越來越遠。但業者嘆氣,「工具機很多都是小型的家族企業,哪有這麼簡單。」
創近2年最大增幅!6月出口年增23.5% 財政部:要再觀察
財政部9日公布6月出口,金額為399億美元,年增率23.5%,是2022年3月以來、2年4個月最大增幅,為連8個月成長。至於出口是否算是全面復甦、繁花盛開?財政部統計處長蔡美娜態度仍保守,形容「受熱面不太一樣」要再觀察。累計上半年出口金額2250.3億美元,年增率為11.4%;整個第2季出口1147.3億美元,相較於主計總處預估少約47億美元,年增方面少了4.6個百分點,顯示主計總處對於第2季預估,仍是過於樂觀。蔡美娜分析,6月表現主要是受到全球景氣復甦平穩、終端需求也回溫現象、AI商機擴散、供應鏈的庫存改善國內廠商接單好轉及進入國際品牌新機備貨期。就11項貨類中有9個貨類上升,資通與視聽產品仍強勢回升,同樣AI商機持續,出口金額107.8億美元,年增率1.1倍,為歷年單月第3高;至於電子零組件出口金額115.8億美元,年增7.3%,終止長達1年半的下滑。整體看資通產品與電子零組件來看,6月份年增率36.2%,總出口成長年增率23.5%,有9成是來自資通訊產品與電子零組件。傳產類中機械、塑橡膠及其製品、化學品、紡織不受ECFA(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6月中旬終止134項關稅優惠的影響,皆為正成長。機械業年增率10.5%,有一半來自生產半導體機械所貢獻;另外紡織業隨著服飾消費市場回溫以及奧運商機,年增率16.5%。主要出口市場中,對中國大陸與香港的出口在連續4個月連衰之後,終於止跌回溫,出口金額128.6億元,年增7.3%。相較於上一次連衰17個月,這次復甦時間較短,是否能夠解讀為大陸景氣回穩,財政部認為還要觀察。至於7月進入傳統外銷旺季,預估399億美元與410億美元,年增率3到6%,可望創下連續9個月正成長。中華信評昨提預測,受惠人工智慧相關科技產品需求持續成長,加上溫和的國內消費支出增加,看好2024年台灣經濟成長率提升至4%。
華府學者憂「台海危機迫在眉睫」 勸賴清德遵循「務實兩岸政策」
自稱「務實台獨工作者」的中華民國新總統賴清德,自520就職後的短短1個多月以來,不斷公開發表「新兩國論」及「台獨、華獨」主張,觸動北京的敏感神經,也因此引來各種前所未見的經濟戰、外交戰、法律戰和軍事脅迫,徹底驚動華府。對此, 華府智庫「德國馬歇爾基金會」(GMF)亞洲計畫主任葛來儀(Bonnie S. Glaser),以及「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亞洲安全高級研究員林碧瑩(Bonny Lin),也在2日聯合於《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雜誌上發表文章,示警台海危機已「迫在眉睫」,並以此探討華盛頓如何緩和兩岸之間的緊張關係。根據《外交事務》雜誌的報導,葛來儀和林碧瑩2日在1篇名為「台海危機迫在眉睫—華盛頓如何緩和台北與北京之間的緊張關係」(The Looming Crisis in the Taiwan Strait - How Washington Can Lower the Tension Between Taipei and Beijing)的文章中指出,自賴清德上任以來,中國解除了對中國人民解放軍在台灣周邊行動的所有限制,共軍每天都在穿越海峽中線,並在台灣東部進行軍事演習,更宣稱台灣海峽是其內水(internal waters),這讓賴清德顯得灰頭土臉,並促使他採取更堅定、更大膽的立場。首先,賴清德在520上任後的數場公開演說中,都故意不用「大陸」和「北京當局」稱呼對岸,而是直接稱其為「中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這些術語表明海峽兩岸是不同的政治實體。與此同時,賴也沒有引用1992年起施行的《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作為他處理兩岸事務的法理依據,該律例承認了「台灣地區」和「大陸地區」都是中華民國的一部分,並規範了「國家統一前」兩岸應如何進行交往。上述表態突顯了賴清德想傳達給北京的信息,那就是中國和台灣是2個不同的國家。因此北京認為,他們需要嚴厲回應賴清德的政治表態,例如他在520就職演說時,公開發表「新兩國論」及「華獨、華台獨、台獨三合一」等主張後,中國外交部長王毅隨即狠批賴清德之流「背叛民族和祖先的醜行令人不齒」,解放軍也「首次無預警地」在台灣周圍展開「聯合利劍—2024A」演習,並引來美國印太司令部司令帕帕羅(Samuel Paparo)警告:「該次軍演是中共武力犯台的1次預演」。北京事後更撂下狠話:「每當『台獨分離主義者』掀起波瀾時,就會引來更多的軍事演習。」隨後,中國也利用其經濟實力,禁止了台灣僅存的12個外交夥伴之一瓜地馬拉的夏威夷果和咖啡進入中國市場。5月底,中國又宣布中止《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的134項台灣進口商品之關稅減讓。 6月下旬,北京更發布名為《關於依法懲治「台獨」頑固分子分裂國家、煽動分裂國家犯罪的意見》的新指導方針,內容明確指出,針對極少數「台獨」頑固分子犯下的嚴重罪行,中共可以考慮判處死刑,且依法終身究責。從520開始,北京對賴清德的敵意就日漸升溫,台北和北京之間建立秘密溝通管道的前景也變得渺茫。雙方缺乏溝通和互動的結果,增加了彼此誤判和敵意螺旋上升的風險,這也讓美國在處理北京與台北的關係時,顯得更加棘手。因此葛來儀和林碧瑩認為,為了緩和兩岸緊張局勢,美國除了必須鼓勵台灣強化軍事威懾的能力之外,還需呼籲台北加強與北京的外交接觸。中國認為,賴清德加大了賭注,並表示除非華盛頓理解北京的擔憂,否則中國對美國實際上支持並鼓勵台獨的質疑將會加深。因此,北京正在敦促華盛頓限制對台北的軍事和外交支持,並限制賴清德破壞台海穩定的行動。但同時,中國正在加強對台灣的灰色地帶戰術和軍事脅迫壓力,因此葛來儀和林碧瑩認為,中國的步步進逼,以及美國兩黨對台灣的大力支持,意味著拜登政府不太可能停止支持台灣。台北方面,他們希望美國加大力道反擊中國逐漸壓縮台灣生存空間的軍事脅迫,包括北京試圖常態化針對台灣的大規模侵略性軍事活動,但拜登政府並沒有這麼做,而是專注在防止台灣遭到入侵,部分原因是美軍無法獨自應對中國對任何美國盟友或夥伴的軍事脅迫,如果美國承諾協助台灣抵禦北京不斷加強的軍事壓力,那麼日本和菲律賓可能也會存在同樣的期望。葛來儀和林碧瑩指出,到目前為止,北京仍發出信號,表示它不希望看到台灣海峽發生真正的軍事衝突。然而,這種和平態勢還能持續多久,誰都不能肯定。美國必須密切關注兩岸動態並積極管理,以防止緊張局勢升級,進一步引發危機或衝突。對此,他們認為,避戰不僅需要軍事威懾,還要有積極的外交舉措。在與中國官員的私下溝通中,拜登政府應該向北京坦承,賴清德就職演說的論調和內容,確實與蔡英文路線不同。然而,政府官員也應該向北京強調,賴清德的政治表態還是與實際行動有所落差,因為目前沒有證據表明賴清德正在計畫「法理台獨」。而且華盛頓也必須讓中國體認到,其不斷升級對台灣的軍事、外交和經濟脅迫,其實也是在加劇兩岸的緊張局勢,並加強了美國保衛台灣的承諾和決心,而這正是中國不希望看到的結果。與此同時,華盛頓更應警告台北,不要有任何中國可能會以此為藉口,升級對台灣脅迫行動的言行,也必須避免做出任何可能會導致國際輿論分歧的行動,並向台北明確表明,只有賴清德遵循國際社會所共識的「務實兩岸政策」,才有可能維持和擴大全球對台灣的支持。葛來儀和林碧瑩還在文末點出關鍵,那就是美國必須更積極地鼓勵北京和台北之間恢復政治對話,並向2國的官員強調缺乏直接溝通所帶來的風險。尤其華盛頓應敦促兩岸建立可靠的秘密溝通管道,這對於澄清意圖和防止誤判至關重要。華府也應該鼓勵兩岸允許他們的學者,在中立的場合進行溝通和會面,這至少有助於雙方了解彼此的真實意圖和想法,「威懾、對話、避免單方面改變現況,是控制台海局勢的關鍵。美國必須鼓勵雙方實現這些目標,以確保台海衝突不會爆發。」
發展50年才有今日護國神山 學者分析關鍵因素在這裡!
今年臺灣半導體產業將首次突破5兆大關,清華大學榮譽講座教授史欽泰指出,這是50年來技術官僚體系做了很多事才完成,最關鍵是李國鼎先生與孫運璿先生對科技的眼光、掌握全局的能力,科技產業方能支撐今天的台灣經濟、亦終能被世界看見。國發會副主委詹方冠、數位發展部數產署長呂正華則認為,落實產業AI化、AI產業化已經成為政府發展主軸,台灣只要將軟體發展、整體生態做好,很快就可以誕生新的兆元產業,資訊應用服務業會是其中之一。李國鼎科技發發展基金會、孫運璿學術基金會,中華民國艾森豪獎金基金會及台大社會科學院29日共同舉行「WE CAN再造兆元產業科技人文論壇」,活動主持人台大社會科學院長蘇宏達表示,現今台灣社會所享受到的經濟果實、護國神山以及國際的重視,關鍵角色即為孫運璿與李國鼎先生,透過當時曾共事的公私部門領袖的經驗分享,與現今公私部門領導人的對話,期能集思廣益、拋磚引玉,為再造台灣下一個兆元產業有所貢獻。孫運璿學術基金會董事長、前國發會主委陳添枝指出,我國自1970年代退出聯合國,開啟第一次轉型,推進基礎建設十大建設和策略性產業,1973年設立工研院,強化產業科技研究,其中半導體發展是新嘗試,一開始引進技術,而不是引進生產線,後來進行技術移轉、卻沒有民間企業接手,因孫運璿支持而推進,「這個決定非常重要,這是公務員一生的最大貢獻!」李國鼎科技發展基金會董事長王伯元指出,台灣要繼續發展兆元產業,業者常抱怨水電、人才等五缺,實際上是「六缺」,台灣缺乏兩岸和平,是最大的問題,ECFA優惠關稅一直在減少,所幸沒有對台灣高科技作出抵制,建議兩岸要坐下來談,兩岸如果不談,就是中美對談來決定台灣的前途。國發會副主委詹方冠、數發部數產署呂正華,則在會上是當代專業官僚代表,兩人大談AI對產業發展影響的觀察。詹方冠指出,兆元產業最先出現是2002年的兩兆雙星,賴總統提出的五大信賴產業,攸關產業韌性、國家資安,且現在已發展出「+N」了,因為方向有了、但還有很多細部正在盤點。國發會四年國家發展計畫先前有六大核心產業,是為了能源轉型、民生及戰備等國家需求,勾勒了亞洲矽谷,智慧機械,綠能科技,生醫產業等新兆元產業。國發會目前正在盤點,發現近八年來的產業發展重點沒有服務業,服務業比重其實在產業裡面最高。詹方冠指出,目前國發會擬定的策略性方向初步可以分為護國、均衡、未來三大群,未來推動成為兆元產業是很重要的工作方向。
賴清德親提釋憲 立委直言非全民總統該有作法
賴總統昨日親上火線,宣布針對國會改革法案提釋憲的理由,國民黨立委林沛祥今天表示,賴從就職到現在的作法,令人聯想到晚年的中共領導人毛澤東,在神智不清下發動文化大革命。他舉例,賴總統的就職典禮才剛過一天,民進黨團總召柯建銘就舉著「民主以死」的大牌子,在立院痛罵推動國會改革的藍白立委,讓人好奇「所以是指選總統不民主?」「前一天總統不是還說這是台灣民主的勝利」?林沛祥今天接受網路直播節目訪問時說,觀察賴清德目前的作法,他就是賴主席,已經不是賴總統,因為總統應該是全民的總統,想的應該是全民福祉,但對賴清德而言「全民就是那40%投票給他的支持者」。看看台灣現在缺電、ECFA被停、很多民生議題都亟待解決,只是賴顯然沒在管這些事,只會下達「我現在就要開始文化大革命、四人幫快出手」令,他語帶反諷的說。他說,看到民進黨最近跡近文化大革命的手法攻擊在野黨,真的讓他有種時空倒轉的荒謬感,也不禁要問,這真的是大家引以為傲的中華民國民主法治嗎,政黨居然可以以不實謊言搧動一般民眾、甚至連小朋友都不放過,要大家攻擊在野黨,連一向挺綠的白委陳昭姿都忍不住問民進黨「除了過去的抗中保台抹紅以外,你們都不會執政嗎」。他同時表示,在野立委並沒有要求賴總統到立院國情報告,要一對一即問即答,在野黨只期望總統能盡量保持中立「請不要那麼民進黨」,至少每年一次到立院報告,而非立委四年都問不到人,藉以反應民意給「以前從不必理會立法院」的總統聽。
大陸新石化產能開出「天文數字」 台化董座:拚轉型審慎樂觀看下半年
台化(1326)18日舉行股東會,董事長洪福源表示,2023年合併營收3326.2億元,年減12.4%,主要是大量新產能持續開出、供過於求,在同業的競銷下價格走低,不過今年會進一步執行產銷精實化,減少一般「紅海規格」的生產與銷售,專注在提高差別化產品比例與分散市場;由於第二季是傳統旺季,市場會慢慢向上轉好,「審慎樂觀看待下半年」。近期台股頻創新高,台化股價卻跌至2009年以來、近15年新低,引發不少股東質疑,甚至拿台積電來比較;台化18日股價力撐平盤,盤中約在51.9元。不過洪福源回應,在去年這麼困難的情況下,台化仍有賺錢,且獲利還比2022年更成長,預期今年還會再改善。面對中國大陸的新增產能,洪福源直言「太荒唐、這些產能都是天文數字」,今明兩年恐怕都會面臨同樣的問題,大陸最近中止第2批ECFA關稅減讓,台化也有3項產品受影響,市場轉移需要時間,然而對台化來說「沒有甚麼好逃、要勇敢面對」。洪福源表示,去年台化推動「做精、做廣」,積極落實產銷節制、汰弱留強,雖然造成公司營收下滑,但獲利逆勢提升,要先跳脫紅海巿場競爭,並推廣產品到全球超過八十個國家,重視產品的差異性,包括產品認證、品質與交期穩定、及時技術服務,在這個策略上,台化雖然不再全產全銷,但會得到客戶信賴。洪福源表示,第二季屬傳統旺季,目前油價維持80美元上下,預期輕油、石化及塑膠品價格觸底反彈,市場慢慢向上轉好,加上公司沒有排定大型歲修,預估合併營收將優於第一季,售量、售價皆會增加,上半年營運會比去年同期好。至於下半年,美國的通膨仍在高檔,降息不斷推遲,歐洲經濟也陷入膠著,大陸經濟困境也還在,過剩產能需要時間消化,房市改善有限,但各級政府拚全力改善經濟,企業投資及民間消費可望逐漸提升,若地緣區域衝突能控制,原油及能源價格維持穩定,預估石化品及塑膠價格可趨於穩定,審慎樂觀的看待下半年。
台塑化前五月獲利不到百億下半年有望轉好 陳寶郎談「AI兩大目標」
台塑四寶股東會起跑,台塑化(6505)在14日首先登場,由董事長陳寶郎親自主持,他表示,去年情況真的非常糟糕,今年的經濟前景也沒有太多有利因素,不過在集團長年累積的產銷調度經驗,靈活應對市場變化,今年前五月獲利不到百億元、低於目標,但預計下半年會比較好。台塑化14日盤中股價小跌0.4%,約在65.6元左右。陳寶郎表示,去年整體經營環境可說是變化很大,但台塑化仍逆勢成長,2023年稅前利益為247億,比2022年增加了46%。去年煉油部門平均日煉量是44.2萬桶,年成長3.2%,銷量的部分,內銷油品成長4.6%,但受到通膨、升息、全球經濟疲弱、中國經濟復甦不如預期,油品跟原油價差大幅縮小,使煉油部門獲利年減69%。針對ECFA(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近期連被開鍘,他表示「對我們影響不大」,因為銷中國大陸免稅一年在1000萬美元左右,現只剩潤滑油基礎油,銷往中國大陸產品3年前占比約58%,但現在只剩32%,將來銷售市場會持續轉移,其他石化產品則沒有銷大陸,影響不大。至於碳費問題,陳寶郎表示,台塑化會符合政府規定,在逐漸趨嚴的環保規範下,石化產業發展勢必要調整,台塑化將在兼顧既有事業之際,朝產品升級與轉型計畫前進,以綠色工廠、綠色能源及綠色創新三大主軸為基礎,加速投入數位轉型、AI 應用、潔淨能源及去碳技術等領域的開發。陳寶郎也提到,台塑化很早就推動AI,由總裁王文淵親自領導AI工作,相關應用在台塑化進行很順利,面對AI浪潮,利用數位科技,設定「數位」與「永續」兩大目標,帶動整體產業導入低碳、綠色的經營理念。
過度靠晶片業 專家警告台灣「荷蘭病」恐更嚴重
中華經濟與金融協會副秘書長曾志超警告,近年台灣經濟表現看似數字亮眼,但一般民眾卻感受不到,原因之一是台灣過度依賴晶片產業,恐怕已經染上「荷蘭病」。他指出,即使月初COMPUTEX辦得風風火火,相當成功,但台灣的AI產業仍缺乏軟體實力。此外,台灣過於依賴晶片產業,積體電路占大陸(含香港)出口比重已達59.4%,雖然ECFA和科技產業比較沒有關係,但這也意味若ECFA中止後,影響台灣傳統產業出口大陸,台灣依賴科技業的趨勢會更加嚴重。國民黨前立委陳學聖與清華大學兼任助理教授何志勇在網路直播節目中,邀請曾志超討論台股創新高與貧富差距等問題。曾志超警告,台灣過度依賴晶片業得了依賴單一產業的「荷蘭病」,未來將隨ECFA中止更加嚴重。根據「維科百基」資料顯示,荷蘭病(Dutch disease),原是因出口自然資源,導致貨幣匯率上升,導致工業出口減少、國內製造業衰退的現象。而經濟學中的「荷蘭病」,是特定行業(晶片)發展的增長,與其他行業(如製造業或農業)經濟發展的下滑,有明顯的因果關係,最後衍生造成該國某些行業(例如製造業、農業)競爭力被降低。曾志超解釋,台灣在自由貿易協定(FTA)覆蓋率僅一成,面臨嚴重的關稅不對等情況。若完全沒有大陸市場的話,台灣的出口值可能會更慘。2023年北京二波中止ECFA關稅減讓合計有144項,金額高達118億美元,已經占了總金額近75%。陳學聖補充,這代表獲利低、卻養活很多勞工的台灣傳統產業受到衝擊。何志勇則指出,這也代表,如今中止ECFA的政治意義其實已大於實質意義,因為台商都已轉向,不在意了。曾志超進一步說明,ECFA終止最受影響的還有農產品,因為農產品易腐,所以台灣長期依賴大陸市場的原因,除了消費習慣相似之外,就是距離近。過去鳳梨遭大陸暫停進口後,轉而銷往日本,以「民主鳳梨」打響名號,但卻頻頻爆發黑心等問題,價格也因此崩盤,可見口號式的出口沒有意義。何志勇則表示,貧富差距是一般民眾感受不到台灣經濟成長的另一個原因。主計總處公布2021年,台灣最富有的前20%家庭平均財富是新台幣5133萬元,後20%家庭為77萬元,貧富差距擴大成為66.9倍,明顯高於1991年16.8倍。而且現行家庭財富中房地產價格計算採公告現值,並非實價登錄,若改以實價登錄來計,台灣的差距應該會更大。雖然央行曾反駁台灣沒有「荷蘭病」,但台灣過度依靠科技業是事實,新加坡理前總理李顯龍也曾點出此問題。曾志超則補充,這也是為什麼雖然台灣今年經濟成長率預測可到3.94%,看起來國內經濟很好,但是多數的台灣民眾卻感受不到之因。曾志超並批評,政府力推「新青安貸款」,貸款額度提高至新台幣1,000萬元,至於利息補貼部分,政府額外補貼1碼,加上原公股銀行減半碼,形同優惠加碼1.5碼,且貸款年限延長至40年,造成民眾會覺得不買很可惜,就拼命買,等於政府鼓勵大家炒房。陳學聖因此擔憂,民進黨所謂台灣經濟好的假象一戳即破,台灣雖然是全世界最注目的科技島,但是大多人還是在傳統產業。傳統產業雖然獲利低,但是養的員工不少,政府若放任不管,最後受傷的還是製造業的員工與一般民眾。
砍ECFA關稅減讓非致命一擊 陸若中斷採購將利空台灣生產線
大陸宣布對台134項產品中止適用ECFA(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關稅減讓,前立委郭正亮表示,中美兩國博弈下,中國大陸在科技零組件要求國產化,倘若未來陸方政策轉向,中斷對台採購相關資訊類電子零件,屆時對於台灣電子產業的生產線而言,將面對殺傷力的打擊。中國財政部日前表示,台灣單方面對大陸產品出口,採取歧視性的禁止、限制等措施,違反了《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規定, 因此決定進一步中止合作協議中部分產品關稅減讓。自6月15日起,對原產於台灣地區的附件所列潤滑油基礎油等134個稅目進口產品,中止適用《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協定稅率,依現行相關規定執行。郭正亮表示,陸方宣布取消ECFA部分產品關稅減讓並非殺傷力最大的打擊,真正具有衝擊的是採購。他指出,台灣的出口有50%是資訊類零組件,如今大陸要去美國化,倘若認為台灣越來越美國,他們也會做決斷,寧可買國產品。郭正亮引用《金融時報》的報導指出,2027年大陸半導體要去美國化,大陸是否會將台灣的企業當作美國企業,這個問題民進黨政府要想清楚。他指出,中美未來的博弈,科技戰會導致中國大陸會趨向要求國產化,以維護自身的安全,所以碰到的問題可能會越來越大。郭正亮強調,兩岸的貿易,幾乎有一半是零組件,華為極盛時期在台灣採購1200億,或許未來陸方轉向,屆時生產線要賣給誰?他提及,目前台灣的生產線已經拉那麼大,倘若到時大陸不買,恐怕找不到有另一個國家會買那麼多電子零組件?
台股周跌逾391點!中國再對ECFA出手「貨櫃三雄」重挫 工商協進會籲兩岸及早磋商
台股大盤5月31日收在21174.22點,下跌190.26 點,跌幅達0.89%,三大法人賣超逾404億元,台積電跌了17元為821元,跌幅2.02%;受到中國無預警宣布中止《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定》(ECFA)134項商品關稅減讓,貨櫃三雄長榮、萬海、陽明聞訊重挫。關於「中國大陸發布中止 ECFA 部分產品(第二批)關稅減讓公告」中國大陸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於31日發布「決定中止《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定》(簡稱 ECFA)部分產品(第二批)關稅減讓」公告,自今(113)年 6 月 15日起,對原產於台灣的潤滑油基礎油等 134個稅目進口產品,中止適用 ECFA協定稅率,按現行有關規定執行。工商協進會昨天發表聲明表示,根據ECFA早收清單,我國出口大陸可享免關稅之貨品項目原有石化、機械、紡織、運輸工具及其他產品總計521項;本次陸方宣佈中止134項產品免關稅優惠,範圍遍及石化、機械、紡織及運輸工具四大產業,且迄今公告中止項目達146項,佔整體早收清單產品項目28%。工商界建議政府採取有效措施,循適當管道持續與大陸溝通,及早進行磋商,化解雙方歧見;並協助相關業者加強拓展海外市場,分散市場過度集中風險,加速轉型升級,朝向高附加價值及高階應用方面發展,以強化自我競爭力。貨櫃三雄萬海、陽明昨天跌幅近9%,陽明(2609)收盤價71.5元、跌幅達8.68%,萬海(2615)收在79.7元、跌幅為8.91%,長榮(2603)以210.5元作收,跌幅3.66%。根據臺灣證券交易所統計,113年5月31日發行量加權股價指數收盤為21,174.22點,較上週5月24日的21,565.34點下跌391.12點,跌幅約為1.81%;產業別指數方面,漲幅以建材營造類指數上漲5.91%為最大,跌幅以半導體類指數下跌3.82%為最大。累計今年年初開盤迄今共98個交易日,集中市場總成交金額為40.75兆元,市場日平均成交金額為4158.76億元。5月31日全體上市公司市場總值為新台幣67兆3,902.99億元,較上週市值68兆6,220.55億元減少1兆2,317.56億元,減幅約為1.79%。
大陸砍ECFA關稅減讓 年輕人忍不住吐1句
大陸財政部31日宣布,終 止《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134個原產於台灣進口商品的關稅減讓停止。中天新聞針對「年輕人對於中國大陸宣佈,終止ECFA134項關稅減讓,也很有感」進行街訪,結果,有年輕人認為,「斷ECFA,物價一定會上漲」。中天新聞《盧秀芳辣晚報》31日派出記者針對「年輕人對於中國大陸宣布,終止ECFA 134項關稅減讓,也很有感」進行街訪。一位年輕人認為,「賴總統是台灣人民選出來的,就算他不是絕對多數,也是台灣人民的共識。所以我認為,當我們在選出賴總統或者是民進黨為多數執政的时候,我們就已經默認了。其實我們大家都知道嘛,賴總統是比蔡前總統是還要更激進一點的台獨分子,今天ECFA斷了,我覺得是非常正常的,也是我們應該要受到的一些代價。斷ECFA,物價一定會上漲」。還有一位先生表示,「一定有人會跳出來調解的,因為馬英九前總統已經先到訪了,之後的話勢必企業家、政治家都會出面來協商,這是必然的。一定有協商空間,因為我們這麼多年面對大陸,大家都了解,他們都是先兵後禮, 都是這樣」。
ECFA第二波關稅優惠中止 經濟部三招因應
大陸祭出第二波ECFA關稅中止優惠,擴及潤滑油基礎油等134項產品,經濟部今(31)回應,影響出口金額約98億美元,研判在「可控制範圍」。中方動作我方已預為準備,該部將從「輔導產品差異化」、「分散市場」、「精進低碳化及數位化製程」等三大政策工具協助。中國中止ECFA 134項產品早收優惠關稅,自2024年6月15日起實施,涵蓋石化、紡織、機械、鋼鐵及金屬、運輸工具等產品,相關產品稅率恢復到1%-12%不等。這134項產品輸中金額,經濟部表示,以2023年統計約98億美元,占我對全球出口比重約2%。近年中國石化大擴產,台灣石化產品出口對岸已持續下降至兩成。我ECFA早收對中出口占對全球出口比重亦逐漸下降,2023年降至3.6%,評估目前對我國的衝擊,應在「可控制範圍」。經濟部強調,將利用輔導業者發展差異化及高值化產品、分散市場、精進低碳化及數位化製程等三大政策工具來協助。在分散市場方面,將以異業結盟方式群聚拓銷;由公協會以大帶小帶領業者參展;建立中小企業共同品牌拓展海外市場。並將於下週起再與業者溝通瞭解需求,降低中止關稅減讓影響。經濟部指出,中國製造業產能過剩,加上經濟成長趨緩,2023年我國對中出口1522億美元,減少18%,比重降到35.2%,創21年來新低。2024年1-4月出口453億美元,減少3.7%,進一步降至30.7%,而對東協、美國、日本、歐盟市場之占比持續上升。我方一再呼籲,兩岸同屬WTO會員,貿易爭端應在WTO機制下協商予以解決。
下班前急收飛行許可!中國同意飛新疆領空 航空雙雄鬆口氣
兩岸關係全面惡化,不只ECFA《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受影響,連航空運輸都受波及,航空業界稍早傳出,自6月1日零時起,國內航空業者因未取得北京當局核准,無法飛越新疆上空,台北往返歐洲航線必須改飛阿富汗上空的南線,不過就在下班前,航空雙雄總算收到對岸飛航許可,警報暫時解除。長榮航空表示,已取得展延飛越新疆領空權,往返歐洲航班不受影響。華航則說,目前維持原航路飛行。中國財政部31日發布消息,指台灣單方面對大陸產品出口,採取歧視性的禁止、限制等措施,違反了《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規定,即使中國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去年年底發布稅委會公告2023年第9號,中止《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部分產品關稅減讓,但台灣仍未採取任何有效措施,取消對大陸的貿易限制。不只經貿受影響,空運也遭受波及。目前台灣飛往歐洲航班,可飛行新疆上方以縮短飛行時間,不過在兩岸關係緊繃時刻,傳出不過自5月31日UTC(世界協調時間)1600起,也就是台北時間6月1日零時起,由於未取得北京當局的核准,台籍航班無法取得新疆區域之飛越許可,台北至歐洲的來往航班被迫改行過往常用之南線。航空業者表示,兩岸關係緊繃,加上大陸空域本就壅塞,台灣飛歐航班過往都無法直接飛越大陸領空,勉強能夠從新疆上空飛越,多少能節省飛行時間。不過今天傳出,大陸不再發給國籍航空飛越新疆區域許可,代表台灣飛歐航班只能改行阿富汗上方等中亞地區,不僅耗油、費時,也因中亞地區政治紛擾,確實讓人比較憂心。就在航空雙雄癡癡等,整顆心懸在半空,就在下班之前,收到對岸飛航許可,警報暫時解除。不過航空業者說,如果兩岸關係緊繃,這種「千鈞一髮」的情況可能會很常發生,還真的心臟要強一點。
經濟脅迫?大陸出手「取消134項ECFA關稅減讓」 總統府說話了
針對中國大陸片面取消ECFA協議中134項關稅減讓,總統府發言人李問今(31日)表示,這是中國典型的經濟脅迫,而這些作為不但衝擊了經貿市場的健全發展,更無助於兩岸關係的正面推進。李問指出,中國大陸與台灣都是WTO會員,更是全球經貿體系重要的成員,理應秉持負責任的態度,在WTO架構與規範下,就各項經貿議題進行協商,這種以政治力干預全球經貿的行為,國際社會並不樂見。對於中國的大陸經濟脅迫,李問表示,由於政府對相關狀況早有掌握,並預為因應,因此衝擊有限,整體風險可以有效管控,但政府仍將加速產業的全球佈局,持續提供產業最好的協助,請國人可以安心。他也再次呼籲,中國大陸應該拋棄以政治介入市場,以經濟脅迫扭曲全球經濟的正常運作,儘快回到WTO架構下協商,共謀有序、互利的兩岸經貿關係。
陸官方正式宣布「第二波中止ECFA關稅清單」 台商憂:衝擊更廣更重
大陸再宣布中止ECFA關稅適用第二波清單,囊括從台灣進口的134項稅目如潤滑油基礎油、染色純尼龍布、真空泵等。台商認為,選在時機點與賴清德520就職演講內容多少有點關聯,但也擔憂第二波的影響比第一波更廣更重。與上次偏重石化業不同,這次涉及到的紡織、機械是許多台灣中小企業所屬產業,更研判第三波觀察點可能在6月中舉辦的海峽論壇。大陸財政部網站5月31日公告,大陸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30日所發佈關於中止《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定》(ECFA)部分產品(第二批)關稅減讓,從6月15日起,對原產於台灣,包含潤滑油基礎油等134個稅目進口產品,中止適用ECFA協定稅率。回顧第一波大陸祭出中止適用ECFA關稅是在去年12月21日,對ECFA早收清單中的丙烯等12項石化產品關稅減讓,從今年1月1日起喊卡。同月9日大陸商務部表示,正進一步研究農漁、機械、汽車零配件、紡織等產品的關稅減讓。對於第二波中止ECFA關稅,廈門台商協會榮譽會長吳家瑩表示,第一波針對石化業,這在台灣多屬大型企業如台塑等,且許多業者在大陸早已建廠。但這次涉及到機械與汽車零件等關稅,會延伸衝擊到許多台灣中小企業。他說因為台灣沒有加入RCEP,有些中小企業會將半成品先運到大陸加工轉出口,未來對成本的影響勢必明顯。至於這波少見到原被列入研究的農漁業產品,也有台商認為,第一是部分農漁產品大陸之前才剛剛恢復開放,突然又關門有點太反覆。另外或也跟日前國民黨立法院黨團赴北京拜會,特別強調希望發展兩岸農漁業而釋出善意有關。此外,有會長級台商認為,接下來的觀察點應該是6月中在廈門舉辦的海峽論壇,由於這是兩岸指標性的會議活動之一,端看賴政府的表現與態度去思考可能第三波清單時機,更透露近期已有部分綠營人士開始打聽有意赴會的民間與企業界人士。
大陸又出手!剛上台就遇「134項ECFA被中止」 經長郭智輝回應了
大陸財政部今宣布,對原產於台灣的潤滑油基礎油等134個稅目進口產品,中止適用ECFA關稅減讓。對此,陸委會主委邱垂正表示,要表達強烈抗議及不滿,相關後果應由陸方承擔;經濟部長郭智輝則說,經濟部會協助受到傷害的業者轉移市場。民進黨立委吳思瑤今於院會質詢時表示,今天一早中國又出招、出手了,又再一次違反WTO、ECFA相關規範,片面中止對台灣ECFA134項項產品關稅減讓,對於中國再一次以商逼政,行政院會表達不滿嗎?相關的回應及因應又是什麼? 經濟部長郭智輝31日前往立法院備詢。(圖/記者姚志平攝)行政院長卓榮泰回應,任何對國家人民跟產業有產生傷害、危急的時候,我們首要做的是如何保護人民跟產業,以及適時向國際社會透過正常管道表達反對跟希望能夠更正的態度。卓榮泰說,他也希望國際任何組織的成員,要能夠習慣、適應在國際組織裡的生活,不要隨便更改互動之間的規則,這樣才能在國際間取得衡平的地位。邱垂正則說,有關此次中國大陸再次以貿易制裁為理由,稱我方違反ECFA相關事由,無理、片面地終止我方134項早收清單關稅減讓,他要在此表達強烈抗議及不滿,相關後果應由陸方承擔。邱垂正認為,這種對台施壓恐嚇的政治操作,只會扭曲兩岸經貿原本互利互惠的發展方向,阻礙兩岸在國際產業分工架構下的分工模式,更讓兩岸經貿漸行漸遠,脫鉤斷鍊,相關責任應由陸方全部負擔。邱垂正呼籲,陸方這種不符合WTO及ECFA的規範,雙方還是要透過協商,針對兩岸貿易的分歧;陸方應面對兩岸現實,去除政治障礙,讓雙方務實溝通解決,對兩岸經貿才是最有利的方法。經濟部長郭智輝強調,經濟部會針對目前的狀況跟實際受到傷害的業者,給予充分的溝通,並協助其轉移市場。
大陸再出招!ECFA關稅優惠「12項石化產品」遭中止後 第2批又列「134項產品」
中國大陸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曾在去年12月21日宣布,台灣單方面對大陸產品出口採取歧視性的禁止、限制等措施,違反了《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規定,因此針對丙烯、對二甲苯等12項產品進口中止協定稅率。如今大陸又宣布,由於台灣地區事後仍未採取任何有效措施取消對大陸的貿易限制,因此將從2024年6月15日起,對原產於台灣地區的附件所列潤滑油基礎油等134個稅目進口產品,中止適用《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協定稅率。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官網5月30日公布了「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關於中止《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部分產品(第二批)關稅減讓的公告」指稱,由於台灣地區單方面對大陸產品出口採取歧視性的禁止、限制等措施,違反了《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規定。因此2023年12月21日,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發布稅委會公告2023年第9號,對原產於台灣地區的附件所列丙烯、對二甲苯等12個稅目進口產品,中止適用《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協定稅率,依現行相關規定執行。公告續稱,事後台灣地區仍未採取任何有效措施取消對大陸的貿易限制,因此根據《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依規定和程序決定進一步中止《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部分產品關稅減讓,宣布自2024年6月15日起,對原產於台灣地區的附件所列潤滑油基礎油等134個稅目進口產品,中止適用《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協定稅率,依現行相關規定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