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石化產能過剩低價搶市 業界大老:若EFCA都失靈「簡直做不下去」
中國大陸今年以來有20項以上的新石化計畫陸續完工投產,然而當地景氣還未復甦,造成產能過剩,已經出現低價搶市的情景,經濟部統計處27日發布「當前經濟情勢概況」,也提到這件事,呼籲廠商要提高警覺,不過,石化大老早就對此憂心忡忡,表示如果連《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都失靈,那簡直就做不下去了。先前大陸的塑膠需求成長快速、市況很好,本土業者熱衷於擴張石化產能,沒想到在投產時碰到疫情後、美中貿易戰的景氣低迷,供給過剩,只好用較低的價格往其他國家賣,外媒就曾報導,儘管近來越南、土耳其、南非等新興市場需求增加,但遠遠吞不下中國業者釋出的量,影響整個亞洲市場,目前日本、韓國大廠都嚴陣以待,連西方業者都擔憂效應擴散。石化業者跟CTWANT記者說,大陸近來開出的產能實在太多,讓價格整個往下掉,先不論品質如何,如果台灣出口還要付高額的關稅,那就真的沒戲唱,他也呼籲,所謂的ECFA影響,不能只看帳面上多少錢,而是相關的產業鏈一整條都會受影響。經濟部統計處最新的「當前經濟情勢概況」報告中,「我國化學材料業的現況與展望」,也提到我國石化產品集中出口到大陸市場,原因就是化學材料業與各產業間相互依存度最高,不論是家電、汽車、紡織、電子產品、日用品,都以此為原材料。以2020年的數據來看,我國化學材料業營運中,有工廠1139家,近7成集中在中南部;北部以化學原材料業為主,中部做肥料及氮化合物、人造纖維工廠,塑膠原料業工廠則多位於南部。ECFA早收清單中,大陸對台石化業降稅共88項,若中止關稅優惠,相關產品稅率將由零上升為2%至10%;石化公會先前表示,以去年會員出口71億美元、平均關稅稅率7.38%計算,光是帳面上就多出5.2億美元稅金、約168億台幣。工研院IEKConsulting最新數據也顯示,有鑑於上半年石化產業持續低迷,加上國際政經風險不確定性在下半年持續增強,預估2023年臺台灣石化產業產值1.6兆元,年衰退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