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 KIT
」 電動車 鴻海 Kia MIH EVMIH聯盟正式成軍與鴻海劃清關係 6個月內組新開放多元董事會
鴻海集團推動的MIH電動車聯盟(MIH Consortium)今(25)日透過線上方式舉辦成立大會,會中揭示財團法人的組織框架、營運模式、願景目標、任務、策略步驟及未來規劃。鴻海董事長劉揚偉表示,6個月內將建立一個更多元、更開放的董事會,MIH將以開放、中立、獨立自主於鴻海之外的方式運作,未來鴻海將充分運用MIH設計及標準,擇優MIH零組件和解決方案。MIH自宣布開始6個月就募集1,600家會員廠商,目前已有超過1,680家會員,今日正式成立的MIH Consortium除了正名外,也就組織框架、運營模式、發展願景及創建一個促進移動行業全面合作的開放式EV生態系統進一步說明,這也是繼3月25日發布EV Kit電動車開發工具後最新的里程。劉揚偉表示,MIH Consortium扮演的是一個開放、中立、非營利的單位,建構B2B的平台,以模組化、標準化,讓EV產業減少重複投資,將開發周期由4年縮為2年。鴻海未來的EV產品將充分運用MIH的設計及標準,並優先選擇MIH成員的零組件和解決方案。劉揚偉說明,鴻海只是創始會員,目前董事會組成是過渡時期,將在6個月內組成一個全新的、更多元及開放的董事會,MIH Consortium是一個開放、中立並獨立於鴻海的組織,以技術與專業掛帥。MIH執行長鄭顯聰及其辦公室將廣邀聯盟內成員組成兩個專家委員會:技術委員會和諮詢委員會,並依照成員的個別需求組成不同的工作小組,督導日常運營並促進成員參與。鄭顯聰表示,聯盟當今的重點是定義關鍵技術、開發參考設計和標準,為所有成員互通有無,從而降低進入門檻、加速創新並縮短開發週期。MIH技術長魏國章表示,MIH要建立一個開放生態系統,Open source可以刺激硬體和軟體平台的創新,縮短開發時間並為充滿活力的市場提供基礎,顛覆電動汽車的開發模式,目標讓所有的會員參與並取得成功。
鴻海集團聯合高瓴創投投資AutoCore.ai 布局開源自動駕駛
鴻海集團為MIH舖路,聯手高瓴創投投資AutoCore.ai,並由南京太陽花跟投,融資金額近億元人民幣。此次融資主要用在加速AutoCore.OS智慧移動計算的功能安全中介軟體系統平台,進一步在開源自動駕駛的發展。鴻海旗下富士康集團今(1)日宣布,已經聯合高瓴創投完成對AutoCore.ai的Pre-A輪融資,由富士康、高瓴創投聯合領投,南京太陽花跟投,融資金額近億元。富士康表示,本輪融資主要用於加速AutoCore.OS智慧移動計算的功能安全中介軟體系統平台,及在多種晶片及EEA架構下的產品開發,進而引領全球開源自動駕駛發展。AutoCore.ai是Autoware基金會的創始頂級會員,與戰略合作夥伴日本TierIV一同打造開放自動駕駛系統有長期合作,開發出第一代自動駕駛開放開發平台。主要客戶包括晶片廠商、系統整合商及汽車廠商,範圍涵蓋北美、歐洲、日本、大陸、台灣等地都有。此次投資前,TierIV與淩華科技在去年6月也共同攜手投資。AutoCore.ai做為中介軟體平台供應商角色,參與了多項國際標準的制定與開發,所主導的多項開源專案均被廣泛使用。AutoCore.ai已於2020年10月成為MIH開放平台首批加盟會員,是打造MIH EV Kit的核心夥伴之一。
搶親Apple Car韓廠拔頭籌 鴻海拉攏大陸汽車一哥搏生機
隨著歐、美相繼宣布自2035年起,汽車產業完全使用乾淨能源,為燃油車劃下大限,全球汽車廠、資通科技及創新公司紛紛總動員,搶食六兆美元電動車市場大餅。其中,由蘋果公司iPhone代工一哥鴻海集團號召的EV供應鏈大隊「MIH」,也在去年浩浩蕩蕩成軍,然而近日蘋果公布其EV「Apple Car」的代工伙伴為韓國「現代汽車」,等於宣告鴻海搶親失敗。不甘淪為棄婦的鴻海,今年開春快速結盟新歡,先是與資金燒完的EV陸廠「拜騰」合作,再與大陸汽車一哥「吉利」攜手切入大陸市場,還搶著推出開發工具「EV KIT」。「鴻海練功已久,這一仗只能打贏!」鴻海內部工程師透露。
新娘不是我4/MIH聯盟讓鴻海品牌跟代工通吃
「對於陌生的汽車產業,蘋果選擇與規模全球第4大的現代集團合作,自然有其考量。全球前兩大的福斯、豐田集團,規模與產能太大,蘋果若與他們合作,未必能掌控主導權;而全球第3大的雷諾日產集團,正逢整頓階段,自顧不暇。」一位汽車業者分析。MIH聯盟吸引EV產業上下游業者加入,其中充電樁的多寡,是EV普及程度的關鍵角色。圖為裕電EV充電樁使用情形。(圖/報系資料庫)由於蘋果的做法向來是將品牌與產品分開,由蘋果先設計出產品,再委由多條供應鏈生產,不會單押一間代工廠。因此,對於蘋果棄鴻海、選擇與現代集團合作Apple Car的決定,一名業界人士認為:「這個結果固然讓台灣汽車產業鏈眾多廠商失望,但也未必是壞事。」對此,一家加入MIH EV的關鍵零組件廠老闆樂觀地表示,鴻海在EV產業中雖被打入「非蘋陣營」,但「MIH對鴻海來說,是一個進可攻、退可守的武器,未來可自用(品牌)和代工通吃。」現代汽車研發的高剛性鋼材,重量比一般鋼材輕,強度卻提升2倍。(圖/翻攝自韓國現代鋼鐵官網)「鴻海除了靠MIH大舉吸納各界精英,還有FCA當後盾,FCA現正與法國寶獅雪鐵龍集團進行合併,合併後規模將超越現代集團,成為全球第四大汽車集團。」該名老闆預期:「未來MIH的造車能力若獲得蘋果認可,就算這次沒搶到Apple Car訂單,也可能在下一回合取得發球權。」據悉,劉揚偉已下令鴻海,趕在一月底前發布工具平台EV KIT,開放全球開發者預訂,4月底開始對外交貨。鴻華先進副董事長左自生表示,將在MIH的基礎上,用最少代價與時間,開發需要的車型。(圖/馬景平攝)一名鴻海內部工程師則透露:「鴻海在EV產業練功已久,近年來的大投資多為EV相關,包括鴻華先進、拜騰與吉利汽車;1月14日還找來大陸蔚來汽車創辦人鄭顯聰擔任MIH聯盟執行長。因此,不論有沒有接下Apple Car訂單,EV這一仗,鴻海鐵了心只能打贏!」輸人不輸陣的鴻海,正傾全集團之力,要在2年內推出旗下首款電動車。韓國《經濟日報》日前披露,現代汽車與蘋果將合作電動車Apple Car的雛型。圖為Apple Car3D模擬圖。(圖/翻攝自韓國《經濟日報》網站)。
【智慧音箱實測5】Apple HomePod 重低音效果最突出
在硬體技術部份,HomePod擁有6組麥克風陣列,即使音樂在播放的同時,它也能聽到主人的呼喚。其次,它內建7組波束成形的高音喇叭陣列,搭配一個高位移範圍的低音喇叭,以及振幅達20mm的馬達動力驅動振膜,能呈現出渾厚的重低音效果。據記者實測,在播放Bass很強、有鼓聲的音樂時,HomePod的重低音效果非常明顯,音質表現的確優於其它兩款實測機種。它還內建空間感知技術,能夠自動感知在房間中的位置,然後進一步分析並調整音訊,例如把直達聲與主唱人聲傳送到房間中央,而環繞聲的殘響及和聲則是從牆身反射回來。安裝程序非常簡單,只要用iPhone輕觸HomePod機身,就能啟動安裝程序。(圖片/Apple提供)HomePod同時也擔任智慧家庭控制樞紐的要角,只要這些裝置有支援Apple HomeKit規格,就能拉進iPhone/iPad裡的「家庭」app。支援的產品包括Wemo Mini智慧插座、Eve Degree Connected Weather Station、Eve Room Indoor Air Quality Monitor、D-Link Omna 180 Cam HD攝影機、Eve Door & Windows無線接觸感測器、Philips Hue Ambiance白光/彩光延展燈泡Philips HUE 升級橋接器、Opro9 iU9智慧電源插座等等。(待續)智慧家電若支援Apple Home Kit規格,就能拉進iPhone或iPad裡的「家庭」App。(圖/家庭App實測螢幕圖)
MG旗下車型漲2至3萬元 中華車:HS 1.5T滿足國產化要求
經濟部新制「國產車自製率」上路後,中華車(2204)導入並代工的MG大受影響,只能以「蒐MG4電動車暫停接單,MG HS和ZS限量接單」的方式將短期衝擊降到最低。而今(3)日終於突破僵局,MG Taiwan在官網針對「2025年車型銷售」宣布最新公告,旗下車型最多調漲3萬元。MG Taiwan在官網公布,HS 1.5T旗艦版2024年12月底前出廠將維持91.5萬元;2025年起出廠的新售價則為93.9萬元,調整2.4萬元。而HS 2.0T旗艦版、HS PHEV旗艦版2024年12月底前出廠將維持 106.9萬元以及121.9萬元的售價;2025年起出廠的新售價則為109.9萬元以及124.9萬元,2款車型均調漲3萬元,且為限量接單。ZS 1.5L旗艦版2024年12月底前出廠也維持74.9萬元,2025年起出廠的新售價則為76.9萬元,調漲2萬元,同樣為限量接單。至於在電動車MG4的部分,不論是XPOWER或是EV旗艦版,均維持「預購接單」的模式。針對已繳 20,000元訂金的準車主,MG Taiwan承諾目前已成交訂單之交易條件維持不變,同時在車輛尚未進入生產排程前,將提供無條件退訂機制。MG Taiwan也強調,「國產車自製率」新政策不影響後勤零件供應;目前全台已有27間展示中心與26間服務廠,台東展示中心與服務廠也在1月全新竣工。
Kia總部砸90億台幣蓋「電動車專屬製造工廠」 預計年產能達15萬輛
Kia繼亞太區2024 Kia EV Day首度移師來台圓滿落幕後,日前更盛大迎接集團旗下首座電動車專屬製造工廠Kia EVO光明工廠(Gwangmyeong EVO Plant)的正式開幕啟用,宣告品牌開啟全面電動化的新世代。位於Kia Autoland的Kia EVO光明工廠,不僅是集團首座電動車專屬工廠,更大規模投入生產全新Kia EV3和未來將量產的Kia EV4等新世代電動車款,預計年產能達15萬輛。Kia指出,創建於1987年、位於韓國光明市的光明第二工廠,團隊耗時一年規劃全面轉型為電動車專屬製造工廠,總投資額達4,016億韓元(約台幣92億元),占地約6萬平方公尺,將成為Kia最重要的電動車生產基地。在Kia EVO光明工廠正式啟用後,Kia將持續加大電動車款的生產力度,品牌旗下全新純電智慧跨界休旅Kia EV3已於2024年上半年開始大規模投入生產,並預計在2025上半年開始生產全新Kia EV4。Kia也計畫在2027年前在全球推出15款電動車新產品。EV3與EV6、EV9相同,以Kia E-GMP平台打造,在WLTP標準下可達最高605公里的續航里程,是第一款搭載Kia全新i-Pedal 3.0智慧動能再生制動系統的車型,並搭載與EV9相同的資訊娛樂系統和多項⾼科技功能。針對台灣市場,Kia總代理台灣森那美起亞總裁李昌益日前也透露,「EV3預計今年第1季進入台灣,希望可以有150萬以內的價格。」
調研估2025年電動載具年增33% 法人關注「這三家」頻率元件商
市調機構Researchnester研究顯示,車用電子、消費性產品、WI-FI、5G等技術不斷演進,全球頻率元件市場規模持續成長。因工業4.0、工業自動化發展程度提高,各式互聯網設備持續增加,2024全年預計為54.3億美元,2025年達58.5億美元。Researchnester認為,除行動裝置外,車用以及5G通訊技術也是主要動能。車用方面,隨著汽車朝電子化發展,智慧座艙、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AS)、自動駕駛等創新應用不斷出現,增加了頻率元件的使用量,頻率元件可用於車載視聽設備、高級音響系統、汽車導航系統、駕駛輔助系統、安全控制以及資訊娛樂系統等。近期電動車市場雖遭逆風,根據研調機構Gartner調查顯示,到2025年底,全球電動載具(EV)將達8500萬輛、年增33%。電動車滲透率持續拉升,商機可期,車用市場為頻率元件商營運重心。晶技、台嘉碩、泰藝等台廠積極拓展電動車應用版圖,強化業務量能。泰藝(8289)日前法說會上表示2024年前3季車用電子營收較去年同期大幅成長105%,在新客戶加入後,2025年相關應用業績還會成長。法人指出,泰藝車用產品主要客戶以大陸廠商為主,而公司透過與大型電子代工服務(EMS)廠合作,車用電子產品有望拉抬毛利率表現。晶技(3042)表示,目前電動車市場雜音雖多,但汽車電子化占比持續提升,同時ADAS也不斷升級,車聯網(V2X)積極發展中,而汽車安全、車身控制等也會推動汽車電子零件需求。2023年車用產品占比為16%,2024年有望達到21%,而2025年目標車用產品占比能夠提升至25%。台嘉碩(3221)指出,今年第三季大陸新能源車客戶出現急單,公司趁勢擴大大陸車用市場滲透率。同時,由於大陸電動車競爭激烈,使得歐、美TIRE1或TIER2業者加速認證及新品導入腳步,同時增加供應來源,公司有望因此受惠。
本田、日產將於2025年6月正式合併 三菱明年決定是否加入
針對本田與日產汽車的合併計畫,目前已於23日正式進入經營統合的協商階段,雙方也完成基本合意書的簽署,目標是在2025年6月達成最終協議正式合併,此舉有望誕生全球銷量第三大的汽車集團。而三菱汽車則於明年第一季度決定是否要加入合併行列。綜合日媒報導指出,目前本田與日產雙方計劃於2026年夏季之前設立控股公司,將兩家公司同時納入旗下,新公司的領導權將由本田主導,社長人選預計從本田提名的董事中產生。此外,控股公司的董事會中,本田將提名過半數的成員,以確保主導地位。雙方之所以會有合併想法,主要是為了應對全球汽車市場格局的劇變。隨著電動汽車(EV)和自動駕駛技術的興起,以及軟體開發的重要性不斷增加,美國特斯拉(Tesla)和中國比亞迪(BYD)等新興企業迅速崛起,這些都對傳統汽車製造商構成巨大挑戰。面對技術開發所需的高額投資,本田與日產希望通過統合分攤研發成本,提升經營效率,從而增強在市場中的競爭力。目前本田、日產及三菱汽車工業的領導層共同前往經濟產業省和國土交通省,報告統合協商的最新進展。三菱作為日產的最大股東,雖尚未明確表態,但計劃於明年年初決定是否加入新聯盟框架中。報導中也提到,日產近期因美國市場銷售不振,業績惡化。而本田計劃透過供應混合動力車(HV)及在其他領域展開合作,協助日產渡過難關。同時,三菱的加入可能進一步壯大新聯盟的實力,形成與豐田汽車集團分庭抗禮的局面,並對日本國內汽車產業的供應鏈產生明顯影響。此外,台灣電子代工巨頭鴻海精密工業(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也曾提出收購日產的建議,並透過收購法國雷諾(Renault)所持有的日產股份來進行談判,但日產選擇了與本田合作。
瞄準千億電巴汰換商機! 三地能源代理鴻華Model T拚明年交車300輛
配合台灣政府推動2030年市區巴士全面電動化目標,北基(8927)旗下三地能源(6946)看準1,700億元汰換商機,成為鴻華先進(2258)Model T電動巴士獨家經銷商。三地能源總經理廖佑晟表示,目前累積交車總數達120輛,隨著明年Model T電巴產能供應提升,目標2025累積交車總數達300輛。北基總經理廖順慶表示,北基深耕加油站油品事業逾35年,北基近5年已擴增超過20站,截至目前北基全台加油站站點數達77站,受惠加油站版圖擴張、總發油量創高,2024年第3季油品事業銷售創下歷史單季新高、並達18.73億元。廖順慶提到,目前全台加油站共計2,507站,北基市占約3%,在國內位居第6名,預計明年底可以超越統一加油站,攀升至第5名。不僅如此,三地能源成為Model T電動巴士獨家經銷商,並整合旗下「特爾電力」充電服務,而旗下「環創電行」則負責Model T 電動巴士經銷,已銷售給大都會客運、三重客運、台北客運、高雄客運、府城客運等國內9家客運業者。高雄客運總經理特助陳可培提到,為了在2030年達到客運電動化,政府已編列643億元,提供客運業者購買電動大客車,目標是能在2030年11,700台市區公車都能電動化。另外,三地能源旗下EV充電營運商「特爾電力」截至目前包含建置當中已經有100個站點,高功率充電的「超級快充旗艦站」也為今年布建重點,並已完成新北林口、新北新莊、新竹竹北、南投日月町、高雄中正、高雄美術東等6個「超級快充旗艦站」。旗艦站標準配置350kW高功率、最高規格建置到4樁8槍,且在軟體介面上推出「Auto Charge即插即充」功能,只需插入充電槍頭,系統便會聯網配置並充電,提供車主順暢和直覺式的操作服務。三地能源業務涵蓋太陽能光電、儲能、EV充電服務、電動巴士銷售、綠電銷售及碳盤查服務,目前太陽能光電、EV充電服務、儲能、電動巴士業務營收比重分別為90.16%、5.40%、3.03%與1.33%。受惠太陽能光電、EV充電服務業務規模放大,挹注三地能源2024年上半年合併營收達4.66億元、稅後淨利7,972萬元、EPS達0.19元,已超越去年全年水準。展望未來營運,三地能源看好旗下太陽能光電、EV充電、電巴銷售及綠電銷售等業務多路齊發,包括旗下「特爾電力」目標2025年全台建置達到150個站點,同時持續拓展家用充電樁結合智慧電能管理EMS系統導入建案,提供建商全方位的住家充電解決方案。
健保停復保制度取消、無人機考照門檻降低 12月相關新制一次看
目前時序已經來到12月初,本月政府各單位也頒發了不少相關新制規定,其中像是台鐵開放在線上換票,讓尚未領票的乘客可以透過網路變更搭乘的車次,健保局也取消了停復保制度。除此之外,交通部也降低了無人機的考照門檻。台鐵宣布,自2日上午9點起,將推出全新的線上換票服務,已付款但尚未取票的乘客,可以在網路上變更車次或票種,免除親臨現場排隊的麻煩。但台鐵方面也提到,使用Apple Pay、Google Pay等行動支付購票的旅客,暫時還無法享受這項便利。而在泰國旅遊部分,自12月1日起,旅客入境泰國6大主要國際機場前,需先申請電子旅行授權(ETA),後續只要掃瞄ETA的QR CODE就可通關。而ETA每次申請最長停留時間可達60天,期滿後可再延長30天。在無人機考照部分,交通部先前修正「遙控無人機管理規則」,宣布自1日起實施,其中包括放寬操作證申請年齡限制從16歲降至14歲,並將操作證效期從2年延長至3年。規費調整方面,實體檢驗合格證從250元調升至500元,新設立的專業操作證收費500元,而普通操作證則維持250元。操作人員的基本級和高級術科測驗費用也從500元上調至1200元。無人機活動申請審查費用將改採分級收費制度。對於高度不超過400呎的飛行活動,許可期限為3個月,收費1000元;若飛行高度超過400呎,或在禁航區、限航區及航空站或飛行場周邊區域飛行,許可期限為2個月,收費2000元。農政機關的飛航活動許可期限為6個月,維持500元收費。飛航公告申請審查費則為每空域500元,政府機關執行公務且使用自有無人機及編制內操作人員者可免收費用。內政部日前也宣布,自12月2日起,民眾只要帶著手機等行動裝置,到全台任一戶政事務所,就可以臨櫃申請行動自然人憑證。未來辦理各項網路服務,就可免隨身攜帶實體憑證,透過手機就能完成身分識別和數位簽章。金管會先前曾公告,自12月2日起,盤中零股交易的撮合間隔時間,從原本的1分鐘大幅縮短為5秒鐘,交易效有望因此提高。衛福部宣布,將於12月23日停止健保的停復保制度。根據衛福部統統計過去5年平均每年約有13.6萬人辦理停保,2023年更高達23.1萬人。廢止停復保制度後,預估每年可增加保費收入23.6億元,其中政府補助8.5億元,不過自墊醫療費用核退也可能增加約4.7億元。健保署也宣布自12月1日起,新增7種癌症的單基因檢測項目納入給付,包括實體腫瘤的大腸直腸癌(BRAF)、黑色素瘤(BRAF)、腸胃道間質瘤(KIT+PDGFRA)及甲狀腺癌不包含髓質癌(BRAF),以及血液腫瘤的多發性骨髓瘤(原位雜合檢驗)、B細胞淋巴瘤(BCL、第17對染色體缺失原位雜合檢驗、TP53)及T/NK細胞血癌與淋巴瘤(TCR)等,預估將有9,000多名癌症病人受惠,相關經費約1億元。健保署同時也修訂「孕產婦全程照護醫療給付改善方案」,新增妊娠糖尿病品質照護及產科醫師與助產人員共同照護服務。若孕婦在妊娠期間罹患妊娠糖尿病,可獲得胰島素注射的協助,並在生產後接受葡萄糖耐受試驗,而醫院若能讓產科醫師和助產人員共同照護孕婦,則每名個案除了原有的生產費用外,還可額外獲得12,000點的給付。預計每年將有2.1萬名孕婦受惠,相關經費約4,000多萬元。除此之外,有鑑於國際間的猴痘(Mpox)疫情仍然十分嚴重,台灣也不時傳出零星病例,因此疾管署決定自12月1日起,開放不符合公費接種資格、但經醫師評估具感染風險者自費接種猴痘疫苗。疫苗單劑費用為6,986元,完整接種需施打兩劑。目前提供自費接種的院所共有8家,分別位於6都的大型醫院或旅遊醫學合約醫院。最後便是將於14日上路的新版《精神衛生法》,這次修法重點放在加強心理健康促進、建立社區心理衛生中心、強化疑似病人的通報和危機處理機制,以及引入「強制住院」等措施,以保障病患權益。
衛福部12月新制即將上路 廢止停復保制度恐衝擊23.1萬人
目前時序已經來到11月底,在即將到來的12月,衛福部頒佈了多項新令,除了擴大猴痘疫苗的接種外,產婦照護方面也新增了妊娠糖尿病品質照護及產科醫師與助產人員共同照護服務。除此之外,健保制度中的「停復保制度」也即將於12月廢止,屆時恐衝擊23.1萬人之多。根據媒體報導指出,關於健保的停復保制度將於12月23日停止,屆時國人無論是否出國,都必須持續繳交健保費用,不再能夠辦理停保。根據衛福部統統計過去5年平均每年約有13.6萬人辦理停保,2023年更高達23.1萬人。廢止停復保制度後,預估每年可增加保費收入23.6億元,其中政府補助8.5億元,不過自墊醫療費用核退也可能增加約4.7億元。除此之外,健保署也宣布自12月1日起,新增7種癌症的單基因檢測項目納入給付,包括實體腫瘤的大腸直腸癌(BRAF)、黑色素瘤(BRAF)、腸胃道間質瘤(KIT+PDGFRA)及甲狀腺癌不包含髓質癌(BRAF),以及血液腫瘤的多發性骨髓瘤(原位雜合檢驗)、B細胞淋巴瘤(BCL、第17對染色體缺失原位雜合檢驗、TP53)及T/NK細胞血癌與淋巴瘤(TCR)等,預估將有9,000多名癌症病人受惠,相關經費約1億元。在孕產婦照護方面,健保署修訂「孕產婦全程照護醫療給付改善方案」,新增妊娠糖尿病品質照護及產科醫師與助產人員共同照護服務。若孕婦在妊娠期間罹患妊娠糖尿病,可獲得胰島素注射的協助,並在生產後接受葡萄糖耐受試驗,而醫院若能讓產科醫師和助產人員共同照護孕婦,則每名個案除了原有的生產費用外,還可額外獲得12,000點的給付。預計每年將有2.1萬名孕婦受惠,相關經費約4,000多萬元。在疫苗接種方面,由於國際間的猴痘(Mpox)疫情仍然十分嚴重,台灣也不時傳出零星病例,因此疾管署決定自12月1日起,開放不符合公費接種資格、但經醫師評估具感染風險者自費接種猴痘疫苗。疫苗單劑費用為6,986元,完整接種需施打兩劑。目前提供自費接種的院所共有8家,分別位於6都的大型醫院或旅遊醫學合約醫院。
川普喊取消電動車7500美元補助 分析師:特斯拉「這原因」反受惠
路透消息透露,川普交接團隊計畫取消7500美元的電動車(EV)稅收補助,EV類股股價應聲倒地。而這項決定受到電動車特斯拉的支持,甚至對於美國電動車同行會是「毀滅性」的打擊。特斯拉股價14日開始跳水,政策取消的消息傳出後加速暴跌,最終收跌5.8%,收報311.18美元。特斯拉的市值瞬間跌出兆美元俱樂部。儘管後續股價有稍微拉回,截至收盤,特斯拉下跌7.39%至320.72美元。分析師認為,即使特斯拉少了稅收補貼,仍然能夠靠著規模經濟維持獲利,因此對特斯拉來說相對中性,但對同行企業來說卻是重傷。若來自需要補助的EV製造商的競爭減少,也意味著特斯拉有望搶下更高市占率。馬斯克今年7月也表示,終止補貼可能會對特斯拉銷售產生輕微影響,但對其競爭對手,如通用汽車等傳統汽車制造商而言,打擊將具有「毀滅性」。自總統大選以來,特斯拉股價飆漲近80美元,使其市值突破1兆美元大關,川普宣布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帶領「政府效率部」,也推動13日股價上揚0.5%,股價也直直超過華爾街分析師目前的目標價。特斯拉向來是拜登及前任政府電動車補貼政策的最大受益者。現在,廢除補貼可能有助於削弱特斯拉的競爭對手,從而使其受益。
Kia EV Day首度移師海外3原因選台灣 「最便宜純電休旅」明年確定引進
Kia年度品牌盛會「Kia EV Day 」首度移師海外,盛會中不僅帶來Kia旗下全新電動車陣容,包含Kia EV3、Kia EV5及Kia Concept EV4、Kia Concept PV5。Kia總代理森那美起亞總裁也表示,「接下來3年,預計會在台灣引進6台電動車。」Kia旗下最入門純電休旅EV3,預計明年上半年正式登台。(圖/劉芯衣攝)對於EV Day首度移師海外選擇台灣的原因,Kia亞太區總裁暨首席執行官Ki Seok Ahn表示,「今年正好是台灣森那美起亞成立屆滿的第十周年,且台灣是亞太區最大的電動車市場之一。近年來,Kia台灣寫下卓越的銷售成長佳績,年複合成長率高達43%。」李昌益分享,近年Kia在台屢創銷售佳績,其中純電車款Kia EV6、Kia EV9自上市以來累計銷量已突破2,000台,2024年累計至10月,Kia更蟬聯非豪華進口電動車銷售品牌冠軍。此外,台灣市場於去年榮獲Kia全球總部評選為「2023年度電動車表現最優異市場」,都是此次Kia APAC亞太總部選擇台灣作為首場海外Kia EV Day的關鍵契機。隨著全球汽車市場加速邁向電動化,Kia也將規劃提供多元化的選擇,以及不同價格帶的車款,同時針對各市場電動化程度,同步擴大應用於油電混合車HEV,與PBV模組化電動車平台的產品規劃。Ki Seok Ahn也表示,「透過全球電動⾞策略,我們計劃在2030年達成全球銷售160萬輛電動⾞的目標,預估將占全球Kia總銷量38%」,為了實現此目標,Kia全球總部也計劃到2025年運營6個全球電動車生產基地,穩定電動車生產和電池供應體系。值得注意的是,此次EV Day的焦點正是甫於全球發表的純電智慧跨界休旅Kia EV3。EV3與EV6、EV9相同,以Kia E-GMP平台打造,在WLTP標準下可達最高605公里的續航里程,是第一款搭載Kia全新i-Pedal 3.0智慧動能再生制動系統的車型,並搭載與EV9相同的資訊娛樂系統和多項⾼科技功能。李昌益也透露,「EV3預計明年第1季進入台灣,希望可以有150萬以內的價格。」首次來台現身、更是首度在亞太區首演的Kia Concept EV4,傳遞Kia「Opposites United對立的合諧」設計哲學,以斜背造型跳脫傳統房車設計,搭配幾何車身線條和車體特殊材質;內裝設計以水平寬敞、極簡風格減少視覺雜亂,並推出全新的「思緒模式」概念,透過環境燈光與動態通風調節創造不同氛圍,讓駕駛者可依需求選擇「活力模式」提升專注,或「靜謐模式」享受放鬆時光。EV5則以兼具個性、功能性與舒適性的創新設計,滿足現代家庭多樣化的需求。外觀車頭搭配引人注目的動態燈光和極具辨識度的Star Map星圖日行燈,為車輛賦予獨特的電動車風格;為強調空間的開放及明亮,EV5前座採用長凳式設計。另外,於2024年拉斯維加斯CES展首度登場的Kia Concept PV5,也首度於亞太區首演。因應全球市場數位轉型,共享經濟與電子商務已成為關鍵,移動和物流產業也正面臨快速轉型的挑戰,Concept PV5透過Easy Swap快速易換模組化技術及模組化設計,不僅可依據不同需求,在相同車台上更換不同功能的車廂,變換成乘客型、貨物型、高頂型等不同用途的車款,更能簡化後續所需的維修流程。Kia為了開發PBV,直接接觸來自世界各地的B2B客戶,包含配送、公共事業等領域,並提出PBV概念,將提供移動產業將面臨問題的解決方案。
南陽實業油電休旅Santa Fe配額售罄 總座:品牌今年賣2.3萬台創新高
三陽工業(2206)旗下南陽實業代理的現代(Hyundai)今(25)日正式發表第5代大改款休旅車Santa Fe,南陽實業總經理徐伯達表示,「自上周開始預接單,一周接單已超過今年200台配額。」他也看好今年達成2.3萬台銷售,將達成品牌連續5年正成長,並挑戰市占率新高。Santa Fe共導入5種車型,售價分別為GLTH-A 172.9萬元、GLTH-B 187.9萬元、GLTH-B Premium 192.9萬元、GLTH-C 197.9萬元、GLTH-C Premium 202.9萬元,其中頂規版可加價2萬選配六人座,全車系比起10月中公布的預售價微降1,000元。徐伯達也提到,「訂單中有8成都選GLTH-C及GLTH-C Premium。」由於EV電動車和Hybrid油電車逐漸成為現代生活的新選擇,Hyundai汽車利用新能源科技,以創新的設計開創全新駕馭體驗,南陽執行副總詹醒昇表示,「目前乘用車中油電銷售占比29%,明年目標是31%。」Santa Fe全車系引進CVVD連續可變汽門技術,搭載1.6 Turbo Hybrid渦輪油電引擎,具備218ps動力。全新外觀設計採用Hyundai家族獨特的H型設計元素,配合大面積的水箱護罩,彰顯出車輛的寬闊質感。車側的簡約方正設計襯托出充滿肌肉感的車身曲線,並搭配20吋低風阻五幅式鋁圈、大面積三角窗及橋式車頂行李架。在內裝方面,Santa Fe配備雙12.3吋數位儀表、電動調整方向盤、6.6吋觸控式空調面板、SBW電子線傳排檔及Easy System數位座艙等最新科技娛樂系統。同時,全新Santa Fe搭載Platform 3.0第三代底盤平台,並採用引擎式及車身多重框架結構,有效提高碰撞安全性。全車也標配10具安全氣囊,並配備高達20項Hyundai SmartSense主被動安全科技。看好Santa Fe的表現,「明年希望Santa Fe月銷量可以超過100台,整年有1,200台至1,500的銷售表現。」徐伯達也提到,「預計明年會導入小車Casper。」針對原訂今年第4季要發布的國產車,徐伯達表示,「配合政府國產車自製率新制度,會確定完全符合規範後推出,因此預計到明年才會發布」,他強調,「不過公司應對速度很快,國際車廠與供應鏈的配合也很快。」
250萬有找!福斯商旅「7人座電動車」ID.Buzz上市 全台有超過300位準車主
終於來了!台灣福斯商旅今(18)日宣布品牌首款 7人座電旅「ID. Buzz Pro S」 正式上市,售價方面與預售價相同,單色車款239.8萬元、限量雙色車款為248.6萬元(雙色塗裝選配價為15.8萬,上市期間至12月底享早鳥價8.8萬),據原廠表示,目前全台已有超過300位準車主。全新ID. Buzz成為繼 T6.1 和 New Multivan 之後第3款中型商旅車級距的車款,不僅是市場上唯一德國原裝進口的 7人座電旅,更結合福斯集團先進的純電動能科技於一身,搭載的最新 MEB 模組化電動車平台除了具備空間極大化和創新科技滿載等優勢,也針對電動車獨有的電池模組、驅動馬達、電控等主要系統進行充分整合所開發的 EV 車款專用底盤平台。為因應高負重的承載和行駛需求,全新 ID. Buzz Pro S 配置目前 MEB 平台中總容量最大(91kWh)的高效鋰電池模組,其最大動能達到286匹馬力和57kgm扭力的水準,也是福斯商旅Bulli家族車系有史以來馬力輸出峰值最大之車款。車內的數位操作界面同步整合ID. Digital Cockpit全邏輯數位化儀表、Discover 12.9吋多媒體鏡面觸控主機及4種駕駛模式調整。(圖/台灣福斯商旅提供)透過優化的電能科技加持,全新ID. Buzz Pro S可支援最高達200 kW的充電功率,並同步導入CCS2充電規格,透過最高功率DC直流進行快速充電,電量自20%充電至80%最快只需30分鐘內即可完成,根據原廠依照WLTP規範的測試數據,全新ID. Buzz Pro S最高續航里程達450至480公里。在外觀上,全新ID. Buzz採低風阻空氣力學優化設計,並融合T1車系經典傳承 75 年的復古元素及ID. 家族前衛科技設計語彙,車身尺碼為4,962x1,985x 1,927 mm,超長底盤軸距達到3,239mm,是目前台灣電動乘用車市場中軸距最長的車款,並採用「2-3-2」長軸3排7人座設定,其第二、三排座椅皆具備前後滑移和傾倒功能之外,乘客艙還有彈性調整的座椅配置,並可創造出高達 2,469 公升的超大載運容積。車內的數位操作界面同步整合ID. Digital Cockpit全邏輯數位化儀表、Discover 12.9吋多媒體鏡面觸控主機及4種駕駛模式調整。主被動安全配備方面,先進的 IQ.Drive 智能駕駛輔助系統(符合Level 2半自動駕駛標準)充分整合車道維持及偏移警示系統(含修正輔助功能)、駕駛注意力警示系統、疲勞駕駛警示系統、車前碰撞預警系統(含AEB 自動輔助緊急煞車功能)、車側盲點警示系統、離車安全警示系統、輔助停車煞車功能、後方橫向車流警示等多項功能。
輝能攜德國FEV首發全新「電池系統」 EV充電8.5分鐘電量可達80%
全球次世代鋰陶瓷電池研發與量產的領導品牌輝能科技今(14)日於2024年巴黎車展(Paris Motor Show)上首度發表「100%複合矽負極」系統,並與德國FEV集團合作,展示未來電動車用電池模組的全新應用輝能指出,「100%複合矽負極」系統不僅在能量密度和充電效率上超越傳統鋰離子電池,更通過快速充電的能力,應對當前產業面臨的充電樁不足及二手車殘值低的問題。根據德國萊茵實驗室的測試數據,「100%複合矽負極」電池系統能在充電5分鐘內,從5%電量充至60%,充電8.5分鐘則可達到80%。體積能量密度達到749 Wh/L、重量能量密度達到321 Wh/kg,預計年底最高將提升至823Wh/L和355Wh/kg。此外,電池包的總容量減少也意味著碳稅的降低和購車初始成本的下降,消費者將享有更低的總擁有成本(TCO),且電芯可回收再利用,使維修成本下降,還提升二手車的殘值。值得一提的是,輝能科技與FEV集團在巴黎車展上向全球市場宣告雙方為策略合作夥伴,並展出電池包將如何運用於電動車中,證實輝能科技的次世代電池已從電動車零組件升級至模組及電池包階段。
鴻海科技日大秀全新電車Model D、Model U n⁷預計2025年底北美量產
鴻海(2317)科技日今(8)日在南港展覽館舉行,正式發表正7人座電動休旅Model D、電動中型巴士Model U,鴻海與裕隆(2201)合資的鴻華先進(2258)也揭露與美國合作夥伴打造北美版Model C,預計將在2025年底量產推出。今年是鴻海第50周年,在科技日上也展示集團所有電動車解決方案,包含Model A、Model B、Model C、Model E、Model V、Model N、Model T,以及最新的Model U和Model D等原型車、量產車,相當震撼。同時,現場也端出北美版Model C設計,還有由「車神」陳和皇打造的拉力賽版Model C。科技日開幕時,鴻海科技集團董事長劉揚偉特別搭乘剛完成6天、2100公里拉力賽版的Model C亮相,並表示「今年有更多新款電動車登場。」Model D為鴻海第4款乘用車,採用鴻海最新平台,車長5,195mm、寬 1,995mm、高1,785mm,軸距3,200mm,與Kia EV9相當接近。在車身設計上,加入S型進氣口和空氣簾設計,使風阻系數僅0.23;內部配有23.6吋IVI中控螢幕、全景玻璃天窗、第2排影音娛樂螢幕及第2排獨立座椅,並採鴻華先進研發的UI使用者介面。Model D為鴻海第4款乘用車,車長尺碼與Kia EV9相當接近。(圖/方萬民攝)此外,鴻海也同步展出全新中型電動巴士「Model U」,延續Model T電動巴士簡約外觀、大面積車窗的設計。鴻華先進產品企劃李宜耘表示,Model U是專為狹窄城市巷道及偏遠地區設計的「中型電動巴士」,設計概念強調靈活性和多功能性,內部空間可以依需求進行配置,並搭載先進的電子控制系統和ADAS系統。此外,Model U還提供客製化豪華旗艦版本,並配有VIP專區、迷你吧和咖啡機,適合各種場景需求,如VIP接駁、移動辦公室等。除了2款全新電動車解決方案,今年同時展出與美國合作夥伴合作打造的北美版Model C針對美國市場需求設計的MODEL C,保持簡約時尚的新世代家族風格外,擴大S-duct導流設計造型,也推出全新的方向盤以及UI設計,預計將於 2025 年底量產。以「Being White」為主旨,Model A概念車款今年也在科技日上亮相,車身4.3公尺長的迷你造型,側滑門以及搭配多元的內部空間設計,提供給品牌客戶靈活的選擇。
車神駕n7載鴻海董座登場 劉揚偉:「GB200供應鏈準備好了」
鴻海(2317)年度大戲「2024鴻海科技日」(HHTD24)8日登場,鴻海董事長劉揚偉乘坐台灣越野拉力賽車手「車神」陳和皇駕駛、以MODEL C為基礎的納智捷Luxgen n7登場,並以影片展現全球第一家獲WEF燈塔工廠(Lighthouse)認證的AI伺服器工廠,讓全場2000名觀眾聽聽「AI的聲音」。劉揚偉表示,鴻海掌握全球伺服器市場40%的市佔率,供應鏈已準備好GB200伺服器基礎設施所需的技術,NVIDIA 的Blackwell平台也將成為鴻海高雄超算中心的核心。鴻海董事長劉揚偉乘坐電動車進場。(圖/方萬民攝)鴻海今年成立50周年,首屆鴻海科技日在2020年舉辦,今年是第五屆,首度連續兩日舉辦,並開放給一般民眾參觀,現場有大量電動車展示,最吸睛的就是世界第一座量產版超級晶片驅動的AI伺服器機櫃,還有鴻海研究的各項零組件、AI系統與機器人。不過台股8日盤中大跌近300點,鴻海股價也下跌1.77%,最後收在194元。劉揚偉表示,過去一年所有產業和時事都圍繞著AI,AI已無所不在,恰逢鴻海轉型之際,透過三大智慧平台重新定義,包括智慧製造、智慧城市和智慧電動車,鴻海是全球最大的電子製造服務供應商,在24個國家地區擁有超過200個據點。劉揚偉表示,AI需求令人振奮,我們的供應鏈已準備好應對這些變化,我們垂直整合的製造能力,包括支援GB200伺服器基礎設施所需的先進液冷和散熱技術;AI的關鍵零件、模組與板卡、伺服器與機櫃、高效能交換機,乃至AI數據中心,鴻海將成為首個量產出貨搭載這些超級晶片的公司。劉揚偉在科技日最後總結,這次分享了鴻海跟輝達如何攜手推動AI加速下一次工業革命,智慧城市方面,透過跟頂尖企業的合作,進軍太空產業,打造更快速、全面的下個世代的通訊網路。智慧電動車領域加入新系列,讓電動車家族更加壯大,也會結合更多儲能夥伴,建立完整的綠色供應鏈。會後接受媒體採訪表示,第四季展望仍舊強大;鴻海在垂直整合部分完整,因此在各界提到供應鏈問題時,鴻海沒有太大的感覺;現在EV市場跟我們預期的非常接近,因為電動車的引擎門檻降低,競爭對手非常多,擁有相關技術、市場營銷能力、客戶信賴就可以,不需要自己生產,所以鴻海將其模組化、標準化、平台化,這麼多車子的底盤大致上都是同一個,所以新車可以出得很快。劉揚偉也提到,像是汽車這麼大的產品,會採取當地製造、當地販售,所以已經提前布局好幾個國家,就沒有關稅壁壘的問題。未來在伺服器製造上,預期也會在當地國家製造給當地國家用,因為談到AI,有很多跟國家相關的機密在裡面,這會是未來的方向。
歐盟4國將投票贊成!路透社:有望通過對中國製電動車徵收45%關稅
歐盟將於4日就中國電動車關稅提案進行投票,對此消息人士透露,法國、希臘、義大利和波蘭都決定支持對中國製進口電動車(EV)徵收高達45%的關稅,這樣的投票意向雖有利於推動此項新的貿易措施,但恐招來北京的報復性關稅。據路透社的報導,正在針對中國製電動車進行反補貼調查的歐盟執委會(European Commission),日前已向歐盟27個成員國提出最終關稅提案,預計將在4日進行投票。如今,法國、希臘、義大利和波蘭的支持,對推動此項貿易措施的布魯塞爾來說是一大進展,然而目前尚不清楚該地區的最大經濟體和主要汽車生產國德國將如何投票,有鑑於德國聯合政府存在意見分歧,德國可能會延續7月的決定,也就是再次投下棄權票。而先前支持徵收關稅的西班牙,在首相桑切斯(Pedro Sánchez)9月份出訪中國後,便表示歐盟應重新考慮其立場,目前尚不清楚西班牙的投票意向。根據歐盟規則,歐盟執委會可以在未來5年內向中國製電動車徵收關稅,除非占歐盟人口65%的15個成員國的合格多數投票反對,而法、希、義、波4國占歐盟總人口約39%。對此,1年前發起反補貼調查的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表示,歐盟需要保護自己免受國家補貼的廉價中國製電動車進口所影響。歐盟執委會則指出,中國製電動車在歐盟市場的註冊份額,已從2020年的3.5%上升至2024年第二季的 27.2%,中國品牌的份額則從1.9%上升至14.1%。而且中國每年需要出口300萬輛電動車的閒置產能,是歐盟市場規模的2倍。歐盟汽車產業普遍反對向中國製電動車徵收關稅,尤其是德國汽車製造商,因為它們有近1/3的銷售額依賴中國市場。尤其北京今年才對歐盟的白蘭地、乳製品和豬肉產品進口展開調查,此舉也被視為是針對布魯塞爾向中國製電動車發起調查的報復。如果這項關稅提案通過,中國電動車製造商將被迫決定自行吸收關稅,或是提高產品售價,以在國內需求下降之際,彌補進口歐洲市場所新增的數十億美元成本。儘管勞動力和製造成本較高,但關稅提案的通過,將促使部分中國汽車製造商尋求在歐洲投資新工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