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00
」 輝達 AI 晶片 黃仁勳 AI伺服器![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10/393410/sm-8720997ac83986ed48049691250f9030.jpg)
與黃仁勳會面結束!川普稱「一次很好的會議」 輝達發聲明證實「討論AI政策」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於1月31日在白宮與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會面,雖然白宮方面未就內容進行解釋,而川普在會後也稱黃仁勳是「一位紳士」,僅強調這是「一次很好的會議」。而輝達也發出聲明稿,表示感謝川普的邀約,雙方有就AI政策進行討論。根據《CNN》報導指出,在會面結束後,輝達官方發出聲明,表示雙方討論了半導體與人工智慧(AI)政策,以及如何強化美國在科技與AI領域的領導地位。輝達發言人也提到「我們很感謝能夠與川普總統會面,討論半導體與AI政策,」、「黃仁勳與總統討論了強化美國科技與 AI 領導地位的重要性」等語。報導中提到,在DeepSeek問世、撼動全球AI產業之際,這場會議變得額外的受到關注。先前就有傳聞指出,美國政府正準備加強AI晶片出口管制,以確保先進運算能力維持在美國與盟國之間,並阻止中國獲取相關技術。有知情人士表示,其實這場會議是早在DeepSeek崛起之前就已經排定,但也由於DeepSeek的意外崛起,讓川普更加認為「美國企業不需要再花大筆資金開發低成本AI技術」,並開始考慮更嚴格的出口限制政策。有3名知情人士向《路透社》表示,川普政府正在研究,是否對輝達專為中國市場設計的H20晶片進行更嚴格的管制。據了解,H20晶片之所以問世,就是輝達為了因應拜登政府對中國出口限制而開發的降規產品,符合美國既有的出口規範,但如今川普政府內部對其重新評估,可能採取更嚴厲的限制措施。其實早在2022年,拜登政府就已禁止輝達將H100晶片出口中國,隨後輝達推出性能略低的H800,但該產品在2023年也遭到封鎖,迫使輝達於2024年推出H20來應對。與此同時,美國眾議院中國問題特別委員會(House of Representatives Select Committee on China)的與會議員穆倫納爾(John Moolenaar)與克里希納穆提(Raja Krishnamoorthi),兩人也督促美國商務部、美國國務院英加強出口審查,確保美國的技術不會流入戰略競爭對手手中。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0/393400/sm-ef20f0d7f24a0d01f4c09f50a1d2c127.jpg)
考慮收緊NVIDIA出口限制防堵DeepSeek 傳黃仁勳前往白宮會面川普
隨著中國新創公司DeepSeek撼動全球AI領域,後續也爆出美國政府有意進一步收緊對人工智慧(AI)晶片的出口管制。目前有消息指出,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將於2月1日在白宮與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會面。根據《路透社》報導指出,目前外界對於此次會談的具體議程所知不多,但有消息人士表示,川普的焦點將會放在在於如何確保美國及其盟國持續掌控先進運算能力,並防範中國快速發展的AI技術對美國科技霸權造成威脅。先前也有消息指出,美國政府近年來不斷加強對AI晶片的出口限制,並計劃在2025年春季推出新一輪管制措施。中國新創企業DeepSeek於20日發布一款AI模型,宣稱成本僅為美國AI模型的一小部分。短短數日內,DeepSeek便成為蘋果(Apple)App Store下載量最高的應用程式。消息曝光後,美國科技股大幅震盪,美國股市市值瞬間蒸發1兆美元,輝達股價更是一度暴跌17%。在這樣的背景下,有消息人士透露,川普政府內部正討論進一步收緊對輝達(Nvidia)專為中國市場設計的H20晶片的出口,但這項計畫目前還在初步討論階段。據了解,H20晶片是符合拜登政府出口管制標準而設計的產品,其最大用途就是降低運算能力,以避免落入美國政府的嚴格限制。但隨著中國AI技術的快速發展,美方擔憂H20可能成為中國發展AI的關鍵工具,因此考慮對其進一步施加出口限制。其實不僅川普政府正在評估對H20的限制,美國國會內的對華特別委員會(House Select Committee on China)也施加壓力,要求美國商務部(Commerce Department)和國務院(State Department)進行審查,以確保美國的技術不會落入中國手中。報導中也提到,早在2022年,當時拜登政府便禁止輝達將最強大的H100晶片出口至中國。後續輝達為了中國市場,推出H800晶片作為替代,產品規格僅略低於出口管制門檻。但由於美國政府於2023年進一步收緊管制,導致H800遭到禁售,這迫使輝達推出H20作為替代方案。而先前《路透社》也曾報導表示,美國商務部正在調查DeepSeek是否使用受美國出口限制的AI晶片。美國政府擔憂,中國企業可能透過間接管道獲取輝達的H100或H800晶片,並利用這些晶片訓練先進的AI模型。如果一旦證實,恐會引發更嚴格的技術封鎖措施,甚至進一步升高美中科技戰的緊張局勢。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24/393224/sm-1613b34c9b8aa4c05c9e19b5b83f3938.jpg)
DeepSeek旋風引發美國新一波打擊? 集邦:中國AI以「這領域」應戰
在農曆春節期間引發全球關注的中國新創公司DeepSeek,已讓美國官方動作不斷,顯示其威力不容小覷。研調中心集邦科技TrendForce在30日表示,在美國晶片禁令持續下,預期中國AI市場將朝兩個重點方向發展,包括加速投入自主AI晶片與供應鏈發展,以及用軟體補足硬體缺陷,就像是DeepSeek採用蒸餾技術模式,2025年的AI產業在GPU AI晶片或半導體實際需求可能出現變化。AI行業過去仰賴擴大模型、增加數據和提升硬體效能來發展,但成本與效率成為挑戰。DeepSeek採用蒸餾模型(Model Distillation)技術,壓縮大模型以提升推理速度並降低硬體需求,同時充分發揮NVIDIA Hopper降規版晶片的效益,最大化利用運算資源。其成本優勢來自高效能硬體選擇、新型蒸餾技術及API開源策略,不僅優化技術與商業應用的平衡,也展現AI產業向高效發展的趨勢。但美國商務部長提名人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近期出席參院任命聽證會時表示,他不認為DeepSeek完全照規矩來,可能規避相關規定以購買大量的輝達晶片,對中國這樣的對手,應該施加最嚴厲的關稅,並且結合出口管制。也有消息傳出,美國官方正與輝達、台積電一起追蹤2023年至2025年H100和H800晶片出貨量。集邦表示,預期未來美國政府可能對中國相關AI或半導體禁令趨嚴,迫使欲投入AI發展的中國業者加速發展自有AI晶片或HBM等硬體。像是中系大型CSP業者等,除了盡量採購目前尚可取得的H20外,未來將加速擴大發展自有ASIC,應用於自家資料中心,中國也會利用既有的網路基礎優勢,以軟體補足硬體缺陷。集邦認為,儘管效能不及NVIDIA等GPU方案,但主要為了滿足中國市場自用資料中心基礎建設,單位晶片效能已非唯一考量。DeepSeek等業者近期朝AI多模態模型發展,在更低的訓練成本下,於特定應用領域達到類似效能,以加速實現商用化。彭博資訊分析師認為,DeepSeek使用混合專家模型(MoE)系統等創新架構,建立了一條新道路,短期內可能對台積電用來生產輝達高階AI訓練晶片的CoWoS封裝訂單帶來不利因素,因為中小型開發商可能減緩AI晶片升級,但隨著低成本的模型,驅動更廣泛的採用,長期而言會加速AI推論晶片需求成長,而這類晶片大致仰賴台積電進行生產,可謂短空長多。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77/376677/sm-426a0d87855126cad338792655074f8b.jpg)
馬斯克打造全球最大數據中心 xAI募資60億美元將狂掃輝達10萬片GPU
外媒15日引述知情人士報導,Tesla創辦人馬斯克(Elon Musk)旗下人工智慧新創公司xAI正要進行一輪最高達60億美元的融資,令估值推升至500億美元。這筆資金或許會購買10萬片輝達晶片,以打造xAI的數據中心。這輪融資將於下周結束,預計將有來自多個中東國家50億美元的主權基金,另外有10億美元來自其他投資者,包括想重新投資xAI的人。融資所得的資金很有可能購買10萬片輝達,用於打造xAI在美國田納西州曼非斯(Memphis)的數據中心。該數據中心號稱全球最大,除了用於訓練xAI的AI聊天機器人Grok,也會用來支援Tesla的全自動輔助駕駛系統(FSD)。先前曾有媒體報導,馬斯克先前在社交媒體平台X發文表示,xAI將擁有一個囊括 20 萬片輝達 H100 和 H200 GPU 晶片的 AI 訓練系統。而目前的訓練系統「Colossus」已具超過 10 萬片輝達H100 GPU,曾被輝達譽為「在創紀錄短的時間內上線的、世界上最大的 GPU 超級電腦」。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40/376040/sm-449e157295f2a43509520f2543336649.jpg)
AI妖股斷腰 2/不甩美超微財務風暴! 供應鏈台廠:貨照出、錢照賺主因是「這個」
「輝達已向我們確認,他們並未更改配置。美超微跟輝達密切的合作關係,預期不會有變。」美超微電腦財務長David Weigandy在台灣時間11月6日美股盤後的財報電話會議上這樣表示,因為全球投資人都在關注,當前AI教父輝達(NVIDIA)是否會因美超微的財報風波而轉單給其他業者。不過,相關的台廠影響已呈現在股價上。法人點名台廠的美超微供應鏈,包括雙鴻(3324)負責水冷板,尼得科超眾(6230)是母公司日商Nidec供貨CDU,南俊國際(6584)為伺服器滑軌,華泰(2329)伺服器占成品事業營收約60%,其中九成訂單來自大客戶美超微,優群(3217)則供應伺服器DDR 5連接器。 而風暴第一排就是台灣老牌顯卡廠麗臺(2465),去年6.69億元私募案,由大訊與肯微入主董事,這兩家就是美超微的親兄弟,也讓麗臺搖身一變成了「泛美超微集團」,今年3月更成立伺服器事業部門,與美超微合作開發液冷AI工作站和AI伺服器,搶吃北美與中國大陸商機。大訊與肯微去年加入麗臺經營團隊,要共同開發AI產品,搶北美與中國大陸商機。(圖/劉耿豪攝、報系資料照)麗臺董事長盧崑山在6月時還開心表示,今年AI伺服器營收可望入帳,讓本業跟醫療事業都拚獲利。麗臺今年前三季財報累計營收26.67億元,營業毛利2.29億元,毛利率8.61%,合併稅後虧損3.11億元,EPS為-3.71元。原本受惠於AI專案進帳,麗臺8月營收一舉站上4.27億元,為2008年以來同期高點,加上第三季底後將有新品逐步出貨,挹注業績回溫。沒想到美國興登堡研究8月的放空報告,加上11月美超微下市危機,讓麗臺股價跟著美超微一起動,今年6月股價最高還有137.5元,8月摔完一波到83.1元,11月再摔到74.3元,11月13日收盤價則為73.3元。不過美超微概念股近期止跌反彈,主要還是因AI大浪帶動真金白銀的收益,台灣相關產業鏈已有相當地位,轉來轉去,都還是他們拿到訂單。美超微伺服器滑軌獨家供應商南俊國際表示,2018年美超微也曾下市,當時並未影響該公司實際的接單出貨,目前實際業務面來說,既有專案的出貨都按照計畫進行,開發GB200伺服器滑軌,原訂第四季試產,明年初量產的時程也未變,表示並未看到訂單減少或轉單現象。不過股價曾因連7日下跌達10.59%,11月13日收盤價則為162.5元。雙鴻也表示,美超微訂單沒有變化,明年首季量產的產品計畫都如期進行,而美超微的貨款向來也均如期支付;長期而言,即便出現轉單效應,因現階段檯面上主要的AI伺服器大廠都是雙鴻的客戶,衝擊不大,持續看好展望。「其實美超微在2018年也發生過這件事情,但供應商紛紛跳出來說『貨照出、貨款照樣拿到,都有賺到錢』,我認為這次對供應鏈公司的影響不會很大。」大華國際證券投顧分析師蘇建豐表示。 萬寶投顧執行長王榮旭也認為不必擔心,因為台灣廠商也供應給其他AI伺服器廠商,整個出貨量沒減少,只是對象挪移,就算輝達真的轉單移到戴爾、技嘉,也都是台灣零組件廠「分食」掉,以國內供應鏈客戶分散的情況,沒有太大影響。技嘉近期因AI產品讓營收、股價雙雙大漲。(圖/報系資料照)轉單消息利多,也讓台系供應鏈如技嘉及華擎等相關股價大漲,事實上,技嘉營收近期的確大幅攀升,9月營收267.36億元,較去年同期大增64.31%,10月營收257.72億元 年增53.72%,AI伺服器方面,出貨主力輝達Hopper平台系列產品動能強,甚至不斷有急單挹注。13日股價收在300.5元。英業達(2356)近來憑著最新的GB200晶片與液冷技術,也融入輝達供應鏈,為了配合未來AI伺服器產能需求,甚至打算在墨西哥新建高壓變電站,以確保產線所需之龐大電力。10月合併營收646.85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60.1%,更創下歷史新高。13日股價收在51元。其實也有法人表示,輝達H100的訂單是美超微領先,但新機種GB200的最大代工廠其實是鴻海(2317),所以只要AI伺服器還在旺,台廠就都能分一杯羹。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23/365923/sm-c731daca6c3aebe47d1a8c08f5d1bb13.jpg)
AI相關需求強勁!台積電下半年營收可望創高 分析師指觀察重點在這裡
晶圓代工大廠台積電10月17日舉行第3季線上法說會,將報告第4季業績展望,市場預期第4季將延續成長趨勢,季營收突破歷史新高。分析師強調,受惠AI相關需求強勁,將會是最強第3、4季;不過消費性PC旺季不旺,記憶體模組廠平均庫存過高,將是觀察重點。台積電第3季財測匯率假設為1美元兌32.5元,預估營收區間在新台幣7280至7540億元,季增7.6至11.4;累計7、8月營收為5077億元,9月營收僅需約2203億元即可達標;市場預期,台積電在下半年旺季可望逐季創高,預估9月營收成月減態勢,但可望達成財測目標。智璞產業趨勢研究所執行副總林偉智指出,對消費性電子供應鏈來說,第2、3季是旺季,今年非蘋陣營的手機出貨下修到年初的預估,全年成長3至5%,所有手機的出貨在1.3至1.5億支左右,比去年好一點。再加上H100、H200、Blackwell的持續出貨,讓台積電5、4、3奈米以及先進封裝製程持續滿載,因此預期會有最強下半年的營收表現,而市場將會關注台積電的海外佈局、先進封裝產能擴充以及先進製程2奈米、16A的進展。反觀DRAM模組廠遭遇逆風,消費性PC產品旺季不旺,半導體分析師陸行之貼文指出,金士頓傳出啟動降價策略,原因是DRAM模組廠庫存累積9至11個月,一旦價格反轉認列損失將成常態,高階記憶體存儲器合約價何時鬆動,將是未來觀察重點。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1/364601/sm-23d82e882884d3b5c9b61b90d873c8ec.jpg)
抄底撿四寶3/台灣石化績優生長春走斜槓路線 擁抱AI開發LLM還研究機器人
整個亞洲石化業面臨中國大陸的天量傾銷,已造成結構性改變,無一家逃得過這場風暴,連台灣石化業老二、長年的績優生長春集團也不例外,不過這家老字號今年大力轉身擁抱AI,身為傳統到不行的基礎原物料產業,不但參與自建台灣繁體中文的大語言模型,還想跨界做機器人,就是由最愛親自巡工廠的96歲老董、長春集團創辦人林書鴻的帶頭猛進。中國大陸是全球最大的石化與塑化產品消費國,是亞洲各國進軍的目標市場,但中國在2016年將過去只有國營企業才能經營的石化產業釋放給民間,導致投資一股腦湧出,北從大連長興島、南到福建漳州古雷,一路上就有七大石化園區推動煉化一體,石化產能從2015年占全球12%,去年已翻倍增長至25%。產能開出的時間剛好遇到疫情後全球去庫存的景氣低迷時刻,大陸本身經濟也未恢復,導致這些新增產能無處可去,傾銷造成整個亞洲市場價格崩壞,「現在東北亞的國家,很多公司都在討論要怎麼把生產線直接結束掉。」產業人士跟CTWANT記者說,而台化董事長洪福源在6月股東會時感嘆「中國產能太荒唐,都是天文數字」的供給過剩,恐怕到明年都難以解決。中國大陸正在興建的煉油化工廠產量驚人。(圖/新華社)「中國石化業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擴張,台灣花30年才能推進100萬噸的產能,中國大陸在2、3年間就直接超車達到200 萬噸。」長期低調的長春集團之大連化工董事長林顯東也看到了石化業的隱憂;身為林書鴻的長子,且做為長春集團常務董事、長捷士科技公司董事長,同時擁有石化與電子兩種領域之管理經驗,他在這場中國低價傾銷風暴中,選擇的應對作法,就是善用AI預測與「斜槓」。長春集團與台大資工系、資管系,以及和碩、長庚醫院、欣興電子等業者,剛在7月共同宣布要開發臺灣繁中大型語言模型(LLM)計畫Project TAME,以70億參數的開源模型Llama-3 70B為基礎,使用5000億個Token和NVIDIA開發者計畫技術訓練而成,希望未來可用於原物料價格預測、企業戰情中心資訊分析和機器人大腦等3大領域。台大團隊與長春、和碩、長庚醫院、欣興電子等業者共同推出Project TAME。(圖/業者提供)就戰情中心來說,長春集團資訊中心將過去2年的內部銷售與財務資料,加上外部的關鍵經濟指標,發現LLM真的可給出人類分析師沒注意到的意見。而高齡96歲的長春集團總裁林書鴻也力挺集團數位轉型,直接買下一台輝達DGX H100放在集團運算中心進行AI訓練,更在2023年10月投入機器人研發,與台大團隊合作,計畫在一年內開發出通用型機器人,結合AI大語言模型,可以聽指令做家事、陪伴老人,更能進入危險的石化工廠出任務。像是台灣大學機械系教授郭重顯的研究團隊,最近推出台灣首創且自主研發的AI機器狗NTU DogBot,93公分長、40公斤重的工作型機器狗Dustin,就可應用於工業巡檢與物品遞送,搭載各式工業用途的感測器,包括音噪、視覺、溫度、氣體等,並結合Line Bot即時訊息回報,今年底希望能學會爬樓梯,2025年至2027年加上防水、防塵的戶外場域應用,可用於長春集團提出的化工廠智慧巡檢需求。左為寵物型機械狗Oliver、右為工作型機械狗Dustin。(圖/記者劉耿豪攝)長春石化資訊中心IDX協理黃至善表示,現在切入機器人產業時機點正好,因為全世界起跑點一樣,石化產業競爭激烈,機器人會是集團數位轉型的好方向,計畫明年6月前打造出機器人原型,聽懂主人指令跟操控手指等細部動作,接下來希望能順應不同地形、在虛擬環境做自主訓練,然後在集團工廠服役。「未來石化業若有危險場域都可以由機器人執行任務,即使機器人爆炸了,由於知識儲存在雲端,可以馬上複製。」黃至善得意地說。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47/359047/sm-769621ddac39c7e1e7c3645929283609.jpg)
老黃簡報提3次提「他」 APMIC帶AI解決方案反攻美國市場
今年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掀起AI教父、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炫風,他在演講簡報提及的台灣公司股票都大漲一波,有一家軟體公司的名稱出現三次,那就是主打企業自主AI解決方案的台灣新創公司APMIC。APMIC創辦人暨執行長吳柏翰27日表示,旗下的大型語言模型「CaiGunn開講」將引進北美市場,讓企業擁有能力打造自己的AI大腦、人人輕鬆參與AI時代,協助全球企業邁向AI轉型。「CaiGunn開講」,名稱取自台語「聊天」發音,是APMIC團隊打造的在地化大型語言模型與平台框架。吳柏翰介紹,企業人員只要將現有的文章、網站或是文件資料上傳,不需寫任何程式,就能打造出地端的企業AI大腦,不上傳到雲端,所以不怕機密洩漏,每個員工都能一鍵套用、用對話的方式使用AI工具。「CaiGunn開講」已獲得Google、台北市政府、NEC、台塑生醫、中國信託銀行及亞太電信等800多家橫跨健康、製造、金融、航空、零售等產業採用,為企業服務效率提升超過30%,也是2023年全台唯一上榜全球知名開源語言模型平台Hugging Face百大排名的模型。輝達也在27日宣布推出四款全新NVIDIA NIM微服務,讓開發人員能輕鬆建置與部署高效能的生成式AI應用,針對地區需求量身打造,在台灣使用Llama 3-Taiwan 70B NIM微服務,可降低生產環境中運行模型的總成本,並減少延遲。輝達新聞稿提到,像是長庚醫院正在以此建置該院專屬的AI推論服務,集中管理醫院體系內的所有LLM應用;和碩用來開發內外部的應用,將這款微服務與旗下的AI系統整合,提升製造與營運效率。其他包括長春集團、欣興電子,媒體公司,以及線上合約服務公司律果科技與新創公司APMIC等都有在開放模型上進行合作。數據顯示,目前企業做AI生成,用小模型加上RAG準確率只能達到83.9%,若想更精準,就必須花更多的錢、買更大的設備與模型,但APMIC的技術就是用他們「微調」,使用輝達H100的顯卡,達到H200擁有的90%以上的精準度。吳柏翰表示,今年他到美國參加輝達的GTC大會時,發現美國雖然AI發展得早,但缺乏相關的框架業者,而他們已能跟輝達生態圈合作打團體戰,包括硬體、軟體與系統整合等廠商,進軍美國市場。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1/356301/sm-632bc2607ccff961d47cb0de5b428161.jpg)
鴻海Q2稅後獲利350.45億元創新高 「AI伺服器是下一個兆元產品」
鴻海 (2317) 在14日下午舉行線上法說會,公布上半年財報,其中毛利率、營益率和淨利率三升,累計上半年合併營收2兆8745.42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3.88%,上半年毛利率6.37%,也較去年同期增加0.16個百分點,看好AI伺服器的未來,將會成為鴻海下一個兆元產品。由於鴻海董事長劉揚偉正在外國洽談商務,14日法說會由財務長黃德才和發言人巫俊毅主持,全場以AI伺服器議題為焦點。14日股價收在185.5元、漲2.49%。鴻海表示,今年整體營運將優於2023年,其中消費智能產品、電腦終端產品持平,但雲端網路產品、元件及其他產品將大幅成長,其中AI伺服器能見度顯著提升,需求強勁,占整體伺服器營收比重大於四成,將成鴻海集團下一個兆元營收產品。其中,法人關注輝達(NVIDIA)Blackwell繪圖處理器(GPU)傳出延遲出貨,巫俊毅表示,目前開發AI伺服器產品進度如期進行,已做好量產前準備,不論生產時程變化,鴻海「一定是第一家、第一批出貨的廠商」目前預計今年第4季小量生產GB200伺服器,明年大量出貨。他表示,就算GB200時程有變,輝達H100、H200晶片等相關AI伺服器產品需求比之前還好,所以今年AI伺服器營收還是會強勁增長,維持逐季成長態勢。鴻海累計上半年營收2.87兆元,年增3.9%;毛利率6.37%,年增0.16個百分點;營業利益813.54億元,年增 13.9%;營業利益率2.83%,年增0.25個百分點、淨利率1.98%,年增 0.33 個百分點。鴻海第2季單季合併營收1兆5505.51億元,季增17%、年增19%,是歷年第2季同期新高;稅後獲利350.45億元,也是創歷年新高。鴻海第2季旗下四大產品營收比重,消費智能產品占整體40%,雲端網路產品32%,電腦終端產品21%,元件及其他產品7%,除消費智能產品季對季、年對年為持平之外,其餘3大產品,季對季、年對年都會顯著成長,優於預期。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19/354919/sm-040a7c3bc1105c82e166ac94ab84d9f2.jpg)
台股8日開盤再跌400點 AI強勢貢獻營收華碩逆勢飆漲衝500元大關
美股開高走低再度下挫,也讓台股8日以跌逾400點開場,權值股台積電(2330)開盤下跌2%左右,成900關卡保衛戰,聯發科(2454)跌約3.5%,電子五哥一改前日強勁走勢,分別有1到4%左右的跌幅,金融股大多以小跌開出,比較特別的是華碩(2357)在一片淡綠時逆勢大漲6%,衝上500元大關。華碩7日舉行法說會,第二季獲利超乎預期,單季EPS15.9元、為近九個季度高峰,上半年EPS賺逾兩個股本。共同執行長許先越表示,公司先前訂下2027年整體伺服器營收拚五年增長5倍的目標,可望提前於今年度就達陣。華碩表示,目前已能提供從板卡、整機系組到大型機櫃,甚至是多重晶片平台的多元解決方案產品;AI伺服器業務於上半年高速成長後,下半年仍以輝達H100/H200為出貨主力,華碩身為輝達第一波合作廠商,AI伺服器單季營收續創高,整體伺服器業務單季營收占達品牌合併營收的10%到15%。華碩也持續看好AI PC市場,並認為PC產業將迎來新的成長週期,而華碩在上半年微軟定義之Copilot+ PC的AI PC領域中,已拿下25%的市占,下半年AI PC將是產業出貨重點,華碩針對包括高通及超微、英特爾等新平台,都有AI PC產品應戰。英業達(2356)繼第二季筆電及伺服器出貨動能為業績大進補後,7月營單月營收555.33億元,刷新單月歷史新高紀錄,月增9%、年增32.75%。前七個月合併營收也以年增16.24%、達3,401.98億元。聯強(2347)公布7月營收,在四大業務全面走升帶動下,也再度改寫同期歷史新高,達到358億元,年增12%。累計今年前七個月營收2,397億元,亦創歷史新高紀錄,並較去年同期成長11%。台北股市7日終場上漲794.26點或3.87%,收在21295.28點,漲點再創歷史新高,日K連2紅、並且站上5日線,成交量為4433.25億元。但美股7日收盤時,美股道瓊工業指數下跌234.21點或0.60%,收38763.45點;標普500指數下滑40.53點或0.77%,收5199.50點;那斯達克指數下挫171.05點或1.05%,收16195.80點;費城半導體指數挫跌141.30點或3.09%,收4426.27點。雖然AI概念產業持續加持台廠營收,但對於美股來說,被認為大型科技股已過度上漲,近期財報削減人們對AI的熱情,輝達股價重摔5.08%至98.95美元,失守100美元大關,美超微營收低於分析師預期,暴跌20.14%,至每股492.7美元。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86/347986/sm-a18eb2b03d2b9eb0d3171032a7d1cf7a.jpg)
輝達H100顯卡PChome賣139萬秒殺 網直呼:你還嫌貴早完售
近年來全球走入AI世代,而輝達NVIDIA H100 GPU近日在網購平台PChome開賣,售價為139萬,一開賣就秒殺,讓網友直呼,「當你還在那嫌貴的時候,商品早已完售。」據了解,NVIDIA H100 80GB Tensor 核心 GPU PCIe在PChome售價為139萬元。原PO在PTT發文,「不知道什麼時候上架的XD。」而下單還可以折2024元,讓他直呼佛心,「重整才發現已經賣完了QQ。」此文曝光後,網友紛紛留言「AI靠這張」、「未來一戶一張」、「要不是賣完了,不然我一定買」、「能24hr到貨嗎」、「一張一台車賺爛了」、「中國公司買來屯」、「當你還在那嫌貴的時候,商品早已完售」、「這東西塞的進我家電腦裡面嗎」、「聽起來買這個會變成穩賺不賠的投資」。據悉,近日馬斯克在X發文,新推出的AI聊天機器人Grok3會很特別,因為AI用10萬張H100晶片訓練。據悉,H100又稱Hopper,是輝達圖形處理單元,用於大型語言模型,而隨著AI發展逐漸進步,也成為科技公司搶購的資源。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81/346281/sm-7e16147e0f532a459ba8afbcc3bc9a1f.jpg)
首富的浪漫3/「黃仁勳概念股」滿天飛 六月股東會老闆們開口必提關鍵字AI
對於台股6月大飆客的「AI+人型機器人概念股」的投資妖風,業內人士與投資界的態度卻相對保守,「短期要看到巨額收入貢獻不太實際」,「趨勢是對的,但時間線可能過於樂觀」,但6月股東會旺季中「萬物皆AI」,各界都在關注誰是下一檔飛天妖股。最先搭上人型機器人,就是今年3月輝達GTC大會背板亮出英文LOGO名稱的所羅門(2359),這間成立於1973年,自電子零組件代理起家,逐步擴及自動化控制系統的公司,股價從當時的39.85元一路起漲,不管投資報告如何踩煞車,都擋不住飆勢,6月28日開盤沒多久就漲停收在166元,短短3個月已經漲超過400%。輝達創辦人黃仁勳去年來台參加台北國際電腦展,已讓AI伺服器相關概念股漲一波,今年更是雨露均霑,他不但親自到AI伺服器、AI PC等供應鏈站台,6月2日到台大演講時,背板更加碼點名了43檔供應鏈好朋友,果然演講第二日的台股就大漲,其中39檔收紅、14檔個股攻上漲停,平均漲幅5.2%。綜合統一、兆富、元富與台新等四大投顧看法,43檔中點名台積電、廣達、鴻海、聯發科、台達電、緯穎、創意、欣興、廣運、微星等十檔,列為輝達供應鏈中的優選標的。被黃仁勳點名後,所羅門股價已在3個月內漲了400%。(圖/報系資料照)統一投顧總經理廖婉婷表示,輝達供應鏈可分為GB200、Rubin、機器人等三大亮點,其中GB200、Rubin相關族群長線看好;元富投顧總經理鄭文賢說,須觀察個股的評價面是否有潛在成長空間,目前看來H100相關供應鏈會是最快可以看到實質貢獻的族群,下游組裝廠有望在下半年受惠並挹注營收。台新投顧副總經理黃文清表示,被點名的台廠中,獲得輝達挹注營收的貢獻比例會有大小差異,在個股的選擇上,投資人可以由籌碼面來觀察法人動向,具法人買盤背書的個股比較安全。有趣的是,這波漲最多、網友熱度最高的所羅門,不在投顧的青睞名單內,以財報狗的數據為例,就提到他「自由現金流5年內有3年為負」、「營業現金流對淨利比5年內有3年小於70%」,甚至「2023Q2、2023Q3、2024Q1 獲利主要來自業外」等多重風險。所羅門董事長陳政隆7日在股東會後表示,將持續與輝達強化合作,2024年各事業族群中AI視覺營運成長幅度較大,不過AI視覺相關產品占整體營收少,也未透露實際數字;所羅門員工也跟CTWANT記者介紹,視覺智能取放系統 AccuPick 是一種以AI為核心的系統,讓機器手臂能夠挑選隨機或未知物體,「其實我們不做機器人,比較像是軟體公司。」慧友入列「黃仁勳概念股」以來,股價創17年來新高。(圖/報系資料照、業者提供)下一個明顯的妖股就是安控廠慧友(5484),自輝達執行長黃仁勳在入列「黃仁勳概念股」以來,股價更連飆九支漲停板,6月3日時在28.35元,28日收在74元,持續創下17年來新高,是近期台股大黑馬,但也被外界發現這家公司過去在紅色供應鏈低價競爭下,2017年開始虧損,甚至在2021年還需減資彌補虧損。不過因搭上黃仁勳概念與AI實在「太香」,6月啟動的各家股東會,不少公司都開始將自己與AI做連結,就算自己不提、小股東也會問,AI赫然成了飆股關鍵字。光是20日一天的股東會,除了原本就是電子業的宏達電(2498)和威盛(2388),觀光業的雄獅(2731)、鋼鐵業的燁輝(2023),還有石化業的台塑(1301)都提到要搭上AI熱潮,引發網友熱議「萬物皆AI」;就連前一日的遠東商業銀行(2845)股東會,副董事長徐旭東也說,「現在每個企業都要發展 AI,因為 AI 的潛力很大,目前只是剛開始發展,光是遠東銀已有 101 個 AI 應用展開,最快的 2 年內就會發展成熟。」真可說是沒有AI就落伍了。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72/345672/sm-e180e480eb04c8c77b3344ed1458c2e5.jpg)
AI戰神輝達27日股東會 台股「黃仁勳概念股」8成走高
AI教主黃仁勳創辦的輝達NVIDIA,將在台灣時間27日凌晨舉行股東會,近期股價遭遇亂流,但昨日漲近7%,市值重回3兆美元俱樂部,而台股先前被點名的「黃仁勳概念股」在26日也相對強勢,43檔中有37家上漲,華爾街分析師們也認為輝達產品需求仍強,近來以唱多為主。輝達2022年底以來股價已上漲9倍,目前在訓練、AI應用的市場中有超過80%市占率,將在27日凌晨舉行股東會,在2024年致股東報告書中,黃仁勳表示,AI伺服器取得領導地位後,將會聚焦未來AI車用領域、智慧製造的布局。輝達已與台積電、聯發科等台廠在車用AI領域合作,黃仁勳透露,車用領域已有數10億美元的營業額,未來智慧醫療、機器人技術還有另外數10億美元機會。黃仁勳6月2日在台大演講時,背板上點名43檔供應鍊名單,被視為「黃仁勳明牌股」,26日有37檔上漲,其中以弘憶股(3312)10點多就亮燈漲停在75.4元,水冷伺服器機殼廠勤誠(8210)上漲6%以上,約在308元,迎廣(6117)最高衝上4%,後續漲勢收斂在2%左右,像是廣運(6125)、艾訊(3088)、醫揚(6569)、益登(3048)一度也都有3%以上的漲幅。大型權值股方面,聯發科(2454)、日月光(3711)漲幅在2.5到3%以上,廣達(2382)、台積電(2330)漲約1%。摩根士丹利25日對輝達發表樂觀研究報告,認為需求面依舊強勁,且H100還有需求,H200有限擴產的狀況逐漸明朗,而Blackwell架構GPU直到2025年中的產能已全被訂光,專為中國市場推出的降規版H20也大幅放量,從各種跡象來看,輝達展望仍不錯。瑞銀調查也發現企業高層對輝達深具信心,在執行AI模型的訓練、推論任務時,仍以輝達產品為首選,目前傾向選擇Hopper架構GPU(H100 + H200),而非舊款和低階的GPU,而機櫃級系統有望迎來更多需求。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58/341158/sm-f19f36d6b53e5d009bdb2f559cdfa2e4.jpg)
大學附近狂開這類型店家!「配菜無限量」 網不買單:寧可吃網咖泡麵
一名網友日前在網路上發文,表示「無人泡麵」的店家一包泡麵就要90或100元,配菜卻都是低價的泡菜豆芽或蔥花。因此他相當困惑,明明這類型店家已經省去人事成本,為何還賣那麼貴,貼文一出立刻引起網友熱議。一名網友在PTT中發文,指出「無人泡麵」的店家一包泡麵就要90或100元,配菜卻都是低價的泡菜豆芽或蔥花。若是去網咖吃一碗泡麵,裡面有荷包蛋還有火鍋料,這樣也才賣120元。因此,這讓原PO相當困惑,明明這類型的商店已經省去人事成本,為何商品價格還是賣那麼貴?貼文一出立刻引起網友熱議,許多網友表示,無人拉麵店的門市大多開在大學周邊,雖然是無人商店,但店租、電費、配菜等也是成本之一,且配菜是無限量供應「請加入店租電費裝潢器具材料配菜成本」、「裡面放了H100,不用錢嗎?」、「店面設備不用錢嗎」。不過也有網友表示「寧願超商微波也不想吃這種」、「台灣超商這麼多,這個相對起來就很盤」、「台灣半夜一堆麵店跟永豆可以吃,不明白吃這個要幹嘛?韓國人是不吃麵跟泡菜會死的民族,台灣又不是」、「便利商店屌打」、「台灣太方便了,半夜也有得吃,沒必要吃這個」。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50/340350/sm-505b4118beab0396548a6d7eddda3dfa.jpg)
全球前十大晶片廠今年Q1賺到爛!輝達獨吃其中四成以上淨利
全球半導體產業歷經前兩年低迷後,近來受到AI浪潮及手機、PC需求回溫等多方因素激勵,展現強勁復甦力道。《日經新聞》報導今年第一季全球前十大晶片廠合計淨利年增近4倍,光是輝達就吃下其中四成以上淨利。《日經新聞》根據全球前十大晶片廠公布的第一季財報進行統計,結果顯示合併營收年增6.3倍至1,488億美元,合併淨利年增3.6倍至329億美元,創下2022年第一季以來最高紀錄。十大晶片廠的第一季結算日各有不同,部分業者第一季為去年12月至今年2月,另有部分業者為今年2至4月。在全球前十大晶片廠當中,穩坐AI晶片龍頭寶座的輝達表現最搶眼。輝達開發的H100晶片號稱目前業界最強大的AI晶片,在全球賣到缺貨,推動輝達第一季淨利年增6.3倍至148億美元,占十大晶片廠合併淨利的比重超過四成。AI浪潮不只讓輝達事業如日中天,也造福其他晶片業者。排除輝達之後,其他9家晶片廠第一季合併淨利仍較去年同期增加2.5倍。輝達競爭對手超微同樣受惠於AI浪潮,第一季淨利1.2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相比轉虧為盈。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35/339535/sm-869a6f0963f61607ef555aa98fbaf1b9.jpg)
正崴攜優必達斥20億建AI綠能運算中心 華碩成「獨家供應商」
由於台灣在AI算力方面持續成長,正崴集團(2392)今(27日)在新北土城總部舉辦「打造台灣AI革命運算基地」簽約儀式,華碩(2357)成獨家硬體供應商。並宣布與旗下森崴能源,攜日商優必達(Ubitus)共同合作,斥資20億元建置規模達128台的H100伺服器「超級運算中心」,負責算力服務及AI應用,以全面強化提升台灣運算的全球競爭力。正崴集團今日舉行兩場重要簽約儀式,一是與華碩集團簽署GPU設備採購合約,其 128 台 H100 將由華碩生產提供,建置超級運算中心;另是與日本優必達公司簽訂全球戰略夥伴,共同成立「優崴超級運算公司」,結合優必達的軟硬技術進行管理營運。董事長郭台強表示,優崴超算由優必達49%、正崴持股41%、森崴能源10%,未來的營運將同時提供AI算力與相關應用,希望其投資的新台幣20億元資金能在5年內進一步回收。郭台強補充道,目前正崴已投入初步的建廠規劃,第一期預定將在今年第四季,即可完成128台、共1024片AI運算加速卡的運算中心,建置完成後,將成為亞洲最大且算力最快的AI綠能運算服務中心。除了搭載 H100 AI晶片的伺服器外,後續還將積極爭取最新的GB200的AI晶片。而且會根據市場需求,繼土城後,續在新竹、台中、台南等地建置AI運算中心。郭台強進一步指出,利用AI算力提升企業和國家的整體競爭力,協助企業將「產業AI化」與「AI產業化」,未來只要台灣有需要,正崴集團將全力支持投入建置最新的運算基地。森崴能源也不斷聚焦能源轉型,有超級運算中心,不能沒有超級電力加以支援。同時,優崴超算透過國內外所有科技夥伴全力相挺,共同打造台灣成為全球AI先進製造中心及綠能發展的重要基地。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31/339431/sm-02a883586d400afdd4885ddf77e33066.jpg)
AI正夯!馬斯克不甘示弱:要為xAI打造史上最大超級電腦
眼看OpenAI、微軟及谷歌等科技大廠接連推出更強大的AI模型,當年共同創辦OpenAI的馬斯克(Elon Musk)也不甘示弱,近日宣稱將為他創立的AI公司xAI打造史上最大超級電腦,用來訓練新一代AI聊天機器人Grok。The Information新聞網站報導,馬斯克在近日一場投資人說明會上表示,xAI打算和甲骨文合作打造一台超級電腦,並宣稱這台超級電腦內建的輝達H100晶片數量將是目前的4倍之多,目標在明年秋季開發完成,屆時將成為史上最大超級電腦。馬斯克在今年初曾表示,xAI訓練Grok 2動用大約2萬個H100晶片,估計Grok3及未來新一代AI模型將動用10萬個H100晶片來訓練。H100晶片是輝達專為AI運算開發的GPU晶片,讓輝達成為全球AI晶片龍頭,但市場需求火熱也讓H100晶片難以取得,估計馬斯克將動用各種手段爭取供貨。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14/337814/sm-74b264f45281291e07fac16ee44082b4.jpg)
技嘉AI伺服器動能大爆發 外資力挺重申「買進」目標價上看658元
技嘉(2376)上週召開法人說明會表示,AI伺服器佔伺服器產品線已逾7成,由於客戶需求持續強勁,且布局多元客戶效益顯見,預期今年AI伺服器將呈爆發性增長;另針對未來展望,預告有望在COMPUTEX展看到輝達(NVIDIA)最新GB200 NVL72機櫃。多家外資法人看好技嘉的後市發展也重申「買進」評等,紛紛調高目標價,最樂觀上看658元。技嘉總經理李宜泰在法說會上表示,搭載輝達最新GB200晶片的AI伺服器已經準備就緒,已涵蓋所有晶片廠,包括輝達H100、H200、B100、B200、GB200,以及超微(AMD)MI300圖形處理器GPU等,將迎接下半年爆發成長,相信今年、明年伺服器相關產品都會非常強勁。其中,今年出貨主要會以H100、H200為主,而GB200伺服器已經design in,正與客戶測試中,預期COMPUTEX將會展出GB200 NVL72。觀察技嘉第一季產品營收比重,網通伺服器占比已達52.5%,較去年第四季的提升;其次為顯示卡占27.7%,主機板占11.6%、其他為8.2%。值得注意的是,網通伺服器產品中,AI伺服器占比就超過70%。在客戶結構上,去年以美國客戶佔大宗,不過公司持續拓展、分散不同客源,今年在歐洲、亞太地區可望快速成長,預期今年各地區佔比將均衡化。技嘉第一季營收551.6億元,季增20.9%,年增96.7%,站上500億元創下單季新高;稅後淨利20.24億元,季增49.9%,年增97.4%,寫七季以來新高,每股稅後淨利(EPS)3.18元。美系外資表示,技嘉如今在AI伺服器業務貢獻下,預期2026年比重上看70%,代表是AI伺服器爆發潮中「最主要受惠廠商」,因此推估AI伺服器營收2025年提升到60%至65%。重申「加碼」評等,目標價維持在450元不變。並強調,最樂觀情況下,輝達、超微的新款GPU需求優於市場預期10%至15%,伺服器業務因拓展至「非一級」雲端服務廠商,達到年成長3倍,該公司股價便可望上看658元。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81/331781/sm-5bcc8b1ca5127a3c9a9a65e48e650be2.jpg)
海力士攜手台積電 拚2026年量產HBM4晶片
世界第二大記憶體製造商南韓SK海力士上周五(19日)表示,已與全球最大的晶片製造商台積電簽署了一份合作備忘錄,齊力開發生產下一代高頻寬記憶體(HBM)晶片。通過與台積電的合作,SK海力士的目標是在2026年開始量產HBM4晶片。SK海力士和台積電是AI晶片市場領導者輝達的主要供應商。目前全球晶片製造商競相利用人工智慧熱潮,這推動了對處理器和記憶體晶片等邏輯半導體的需求。其中HBM對生成式AI領域至關重要,它是生成式AI的關鍵零組件。目前,只有SK海力士、三星電子和美光能夠提供HBM晶片,這些晶片可以與強大的GPU配對,如輝達的H100系統,用於AI計算。SK海力士是HBM領域龍頭,據集邦(Trendforce)諮詢估計,SK海力士今年可能獲得全球市場52.5%的占比,其次是三星(42.4%)和美光(5.1%)。而台積電的先進封裝技術則有助於HBM晶片和圖形處理單元(GPU)高效協同工作。SK海力士總裁兼AI Infra負責人Justin Kim日前表示,期待與台積電建立牢固的合作伙伴關係,以幫助加快該公司與客戶的開放合作,並開發業界性能最佳的HBM4,「通過此次合作,我們將通過增強客製化記憶體平台領域的競爭力,進一步加強我們作為整體AI記憶體供應商的市場領導地位。」通過與台積電的合作,SK海力士的目標是在2026年開始量產HBM4晶片。這家韓國公司目前向輝達供應其HBM3晶片,並預計今年將向該公司運送更先進的HBM3e晶片。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45/326745/sm-4713bec755f607c12f6d89c9a262dfb0.jpg)
地表最強晶片1/輝達軟硬通吃「老黃像AI傳教士」業者想入教 分析師:有應用就沒泡沫
畫面從宇宙看向地球,然後靠近、聚焦在正中間的台灣,旁白介紹起AI預測颱風的技術,畫面裡有圓山飯店、台北101大樓,還有美麗明亮的台北盆地,長達兩分多鐘的介紹,反覆出現的台灣小島,最後輝達Nvidia創辦人黃仁勳從舞台邊走來,迎接上萬人的掌聲;這影片光是在輝達的官方Youtube頻道上,一周內已接近2700萬次點閱。這不是觀光宣傳影片,而是輝達在GTC開發者大會上宣傳旗下的「Earth-2氣候數位孿生雲平台」,與台灣的中央氣象署、IBM子公司The Weather Company合作,將生成式AI應用在預測天氣上,「我們真的想知道怎麼預測極端氣候,讓人們遠離傷害」黃仁勳說。這段影片,不但為了人類的安全,也是「台灣囡仔」黃仁勳的一份心意,讓台灣站在世界的中心。「我們知道,這場新的工業革命、AI革命,台灣正處在中心的位置」,黃仁勳會後與矽谷的台灣同業吃飯時大喊,「跟我一起說好這個故事。台灣加油!」「所謂科技的傳教士,就是能將這個技術的熱情與影響力擴散給更多領域。」業者向CTWANT記者說,「這次真是AI佈道大會,連我都想入教了」。黃仁勳在美國時間18日舉行的開發者大會,發表地表最強AI GPU晶片,兩個Blackwell,加上一顆Arm架構Grace CPU組成的「超級AI晶片GB200」,AI訓練速度比前代H100快四倍、推理能力優30倍,成本和能源消耗低25倍,已經有許多大型科技廠下訂。其中被點名、馬上就能受惠的Blackwell供應鏈,包括華擎旗下永擎、華碩、鴻海、技嘉、英業達、和碩、雲達科技、緯創、緯穎等企業,外資券商報告也加碼點名,除了晶片製造主角的台積電,包括日月光、欣興、廣達、奇鋐、雙鴻等台廠也有相關訂單;儘管活動已過去一周,但餘威仍持續發酵,被點名的台灣供應鏈被媒體封為「AI十虎」持續在股票市場強強滾,甚至有廠商飆到被列為「注意股」。與會業者表示,難得可在這樣的國際級大展覽上聽到很多台灣腔。(圖/翻攝自輝達GTC臉書)與會業者提到,其實除了目前浮上檯面的伺服器供應鏈,還有很多看點,像是現場展示的包括車用平台、醫療等應用都指日可待,甚至是演講壓軸的機器人領域;與會業者跟CTWANT記者說,「大家應該要關注的是,除了賣硬體,輝達開始推商業軟體業務,未來可能包套販售,是準備好種子開始『撒豆成兵』了。」黃仁勳在國際記者會上提到,Nvidia希望成為AI領域的台積電,替所有想導入AI技術到自家業務的人簡單入手,「就像我們把點子給台積電,製造後我們就能拿走晶片」,推出的AI微服務Nvidia NIM,就是客製化AI時的「副駕駛」,提供NVIDIA 推論軟體(包括 Triton Inference ServerTM 和 TensorRTTM-LLM)驅動的預先建置容器,為語言、語音和藥物發現等領域提供符合產業標準的應用程式介面(API),開發人員就能在自己的基礎設施中快速開發程式,首批客戶包含Adobe、SAP、Cadence等。業內人士向CTWANT記者解釋,簡單來說,就是「整體包到好」,過去買軟體可能像是毛胚屋,還要自己採購家具、或重新裝潢,但現在的趨勢是已經裝好家具的房子,客戶可直接入住,「甚至連門口警衛都幫你安排好了。」「成熟的企業平台坐擁資料金礦,這些資料可以變成生成式人工智慧的輔助夥伴,是各行各業成為人工智慧公司的基石。」黃仁勳表示,輝達其實也是個「軟體公司」,擁有「AI技術、專業知識、基礎設施」這三項條件,足以成為「AI代工廠」,他說,AI對人類的大貢獻便是「縮小技術鴻溝」,一般民眾就算不會程式語言,也能成為指令工程師,就像「我太太跟我說話時,她就在當我的指令工程師」。輝達執行長黃仁勳於GTC展會與技嘉集團總經理李宜泰相見歡。(圖/技嘉提供)有像黃仁勳這樣能言善道的AI教主,2023年一整年,AI概念在全球被炒得如火如荼,不少投資機構擔憂股市泡沫或過熱,特別是輝達股價從去年1月至今漲幅已高達450%。「AI有應用就不是泡沫」,美林證券亞太區硬體科技研究主管鄭勝榮表示,目前是AI發展初期,在主軸為布局基礎建設的軍備競賽下,第一階段以硬體受惠多,台灣供應鏈有多種解決方案和高價值專利權,將迎來5到10年的爆發期。「現在AI產業不只有一種、而是存在很多不同的解決方案,這是為何可以強調整個產業大繁榮的原因,」鄭勝榮表示,台灣科技產業經歷三波大週期循環,第一次是1980年代的PC產業,第二波是2006到2010年的智慧手機,現在是第三波AI浪潮,許多不同的業者都在開發平台,而台灣業者經歷多次的潮起潮落和洗牌,能撐到現在的都是「夠資格的供應商」。安聯投信也提到,2023年被視為深層式AI的元年, AI不僅影響科技產業,也顛覆其他產業,如藥物研發、農業等領域等,暫時未見泡沫化的可能性,且前景亮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