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2
」 乳癌 標靶藥物等20年!新標靶藥成晚期腸癌曙光 38歲母親治療盼陪幼女長大
自2005年首款大腸直腸癌的標靶藥物問世以來,近20年都沒有專屬標靶藥物,可治療高惡性度的BRAF基因突變。近年終於有BRAF基因突變專屬的雙標靶藥物可使用,迎來轉移性大腸直腸癌治療新曙光。BRAF基因突變的轉移性大腸直腸癌,具有化療反應不佳、容易轉移與復發的特性。依臨床研究,患者在第一線治療時,平均7個月就會復發、存活期低於14個月。而這樣的治療困境終被雙標靶藥物突破!更讓人雀躍的是,就算一線治療復發了,接續使用雙標靶藥物,有近10倍的患者,在治療後腫瘤縮小或是完全消失。高醫大附設中和紀念醫院院長暨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王照元分享診間BRAF基因突變個案,洪小姐是一位38歲的年輕母親,儘管在確診第三期時立即手術切除原發腫瘤,但仍在2年半內歷經2次復發,甚至需切除子宮與卵巢。所幸,在自費使用雙標靶藥物半年後,電腦斷層已不見癌細胞蹤影,僅在腹腔鏡檢查時,發現腸膜上殘留的少量癌細胞。為了陪伴6歲女兒長大的她,目前正以治癒為目標,持續治療中。中醫大新竹附醫院長暨外科部大腸直腸肛門外科陳自諒說,依最新110年癌症登記報告,大腸直腸癌發生人數高達16,238例,再度蟬聯男性新發癌症排行冠軍,與女性排行季軍;此外,在癌症死亡排行上也穩居第三名,平均每日約有1.3人因病而死亡。陳自諒院長說明,雖政府自民國95年起推動公費糞便潛血檢查,但每4人仍有約1人確診時已屬第四期,也就是所謂的轉移性大腸直腸癌。此外,一旦從第三期惡化至第四期,患者5年存活率將會從71% 陡坡式下降至15%、驟減了56%,平均每13個人中僅有約2人能存活超過5年。臺大醫院腫瘤醫學部主治醫師梁逸歆提醒,轉移性大腸直腸癌的患者,若希望追求更長的存活時間、甚至爭取治癒,那麼個人化醫療格外重要,因此治療前,需要先透過基因檢測,確認我們要攻擊的敵人以及可以使用的標靶武器。考量到目前健保尚未給付次世代基因定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簡稱NGS)在大腸直腸癌,建議有預算考量的患者,可以優先檢測已有標靶藥物可使用的BRAF、RAS(KRAS與NRAS)、MSI、HER2四大基因,整體的檢測費用約為1萬初頭,對於財務狀況的衝擊相對較低。梁逸歆醫師說,基因檢測不僅可以幫助醫師選擇標靶武器,還可以作為預後的一項評估。舉例而言,BRAF突變就是一項預後不良的因子,這類基因型在我國大腸直腸癌個案中約佔5至8%,其不僅疾病惡化快速、容易腹膜轉移,還有很高的抗藥性、容易復發。然而,過去卻一直沒有專屬的標靶藥物可使用,BRAF基因突變患者的預後可說是有很大的加強空間。整體而言,轉移性大腸直腸癌的患者在第一線治療後7個月就可能惡化,平均存活時間也僅有13個月,相較於無基因突變的患者有高達37.1個月,存活時間整整縮短了2年。梁逸歆醫師鼓勵,BRAF突變的轉移性大腸直腸癌患者在第一線治療惡化後,患者切莫消極,今日終於有專屬的雙標靶藥物可以接力治療,有高達75%的患者有效控制疾病進程,腫瘤縮小或完全消失的機會也從2%激增至19%,足足增加10倍,意謂著有將近2成的患者,跨過了爭取長期穩定控制疾病的門檻。此外,患者存活時間增加了75%、死亡風險也降低39%。王照元院長也說,BRAF基因突變患者迫切的需要突破性的治療搶時間救命。然而,目前健保尚未開放給付專屬BRAF的雙標靶藥物,治療的經濟負擔較大,對於許多患者而言,新的治療選擇無疑是一道曙光,但自費用藥的經濟負擔卻又殘忍將其熄滅;就算咬牙自費治療,也容易「因病而貧」。以個案洪小姐為例,其在使用雙標靶藥物後腫瘤明顯縮小,儘管身體狀況漸入佳境,生活品質卻因自費用藥受到衝擊,未來也可能因為經濟因素需要停藥。盼政府看見病友的心聲與需求,讓BRAF基因突變的患者也能在健保的支持下,獲得更適切的治療。
全台平均每天約8人因乳癌喪命! 營養師曝「飲食照護秘訣」有效抗癌、防復發
根據民國110年中華民國癌症登記報告統計指出,乳癌是台灣女性癌症發生率之首,死亡率第二名,110年因乳癌死亡的女性共2,913人,平均每天約8人因乳癌而喪命。HER2弱陽性乳癌 新一代藥物有助殺癌嘉義大林慈濟醫院腫瘤中心副主任、一般外科林俊宏醫師分享,轉移性HER2陽性乳癌惡性高,HER2表現越多的乳癌,疾病惡化更快速。傳統的HER2標靶藥物只專一毒殺有表現HER2陽性的癌細胞,隨著醫療進步,乳癌有新分型,HER2不再只有陽性與陰性,過去被分類為荷爾蒙陽性與三陰性乳癌的病友,都可能屬於「HER2弱陽性乳癌」,並可使用新一代ADC藥物(魔術子彈),藉由「旁觀者效應」,一併毒殺鄰近沒有HER2強陽性表現的癌細胞,成為「轉移性HER2弱陽性乳癌」治療新曙光。 不過,林俊宏醫師補充,新一代ADC藥物常見的副作用包括噁心、疲累,少見但較嚴重的間質性肺炎等。後續還會有很多新藥出現,希望大家多堅持,不要輕易舉白旗放棄。營養不良影響治療效果 乳癌化療飲食莫輕忽大林慈濟醫院營養師賴思吟指出,營養不良可能造成體重流失,而每種癌別有不同的體重流失率,文獻表示乳癌大約佔21%,當面臨這樣的狀況會影響患者抗癌效果,降低乳癌患者對化療耐受性。賴思吟引用歐洲腸道靜脈營養學會-癌症患者營養指南指出,癌症治療的營養需求,需要有充足的熱量及較高的蛋白質,熱量為每天每公斤體重需要25-30大卡,蛋白質則為每天每公斤體重1.2-1.5克。此外,Omega-3脂肪酸(魚油),適合惡病質前期、惡病質或癌症晚期患者的營養補充。若營養不良,以增加飲食攝取及給予口服營養品為營養介入建議。鼓勵運動合併營養支持,維持或增加運動量,有助保持肌肉量、身體機能與代謝。預防乳癌復發 運動+飲食這樣吃在預防復發的飲食策略方面,賴思吟建議病友,維持健康體重,積極鍛鍊身體,每天至少進行30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多吃全穀物、蔬菜、水果和豆類,限制速食、紅肉和加工肉類、含糖飲料及飲酒,不要使用補充劑來預防癌症。可以參考211健康餐盤,以兩等份蔬菜、一等份蛋白質及一等份全穀類的比例來均衡飲食。
停經前乳癌病患有福了!健保放寬給付CDK4/6抑制劑
從事業務工作多年、今年四十歲的王小姐某天洗澡時,發現左側乳房有一顆摸來很硬、形狀不規則的突起物,經醫師診斷為荷爾蒙陽性HER2陰性乳癌第四期,且已出現肝轉移,所幸健保署自今(113)年元旦起放寬給付標準,讓停經前荷爾蒙陽性HER2陰性轉移性乳癌患者也能在不化療的情況下接受標靶治療 。透過停經針搭配CDK4/6抑制劑治療至今三個月,工作之餘還能照顧兩名年幼的孩子,讓本來很擔心治療後會有嚴重副作用、無法維持生活狀態的王小姐鬆了一口氣!乳癌復發率高,最常出現遠端器官轉移乳癌為國內女性健康一大威脅,其中臨床上以荷爾蒙陽性HER2陰性的乳癌患者占比70%為最大宗, 即使此類患者的治療成效與狀況預後較佳,仍具復發風險。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乳房外科主任、乳癌團隊負責人劉良智醫師表示,乳癌復發後,包含局部(包括胸壁、腋下、鎖骨上淋巴腺)復發,以及骨骼、肺、肝、腦等遠處轉移 ,而針對停經前荷爾蒙陽性HER2陰性轉移性乳癌患者,現有治療除了手術、化學治療、免疫與標靶治療外,近年來也發展出便利性高的口服標靶藥物,能更精準的對抗腫瘤,讓病患能延緩疾病惡化,且維持良好生活品質。搭配停經針使用,口服標靶也有健保給付劉良智醫師指出,目前荷爾蒙陽性HER2陰性乳癌轉移後的第一線治療為抑荷爾蒙的內分泌療法,加上CDK4/6抑制劑,透過抑制細胞的分裂週期來阻止癌細胞的分裂複製、延緩荷爾蒙抗藥性的出現。以往停經前乳癌病患須接受卵巢切除才能申請健保給付的CDK4/6抑制劑,否則便須自費負擔CDK4/6抑制劑的藥物治療,不少患者常因此改採傳統化療,好在此情況自今(113)年元旦起改變,停經前患者發生遠端轉移後,可以在併用停經針的情況下,申請CDK4/6抑制劑健保給付 ,讓癌友不必因為經濟考量而犧牲治療。副作用小、治療成效佳,口服標靶藥物這樣挑藥物選擇上,台灣核准上市的CDK4/6抑制劑皆經由全球性大型臨床試驗證實可以延長疾病無惡化存活期,因此除了療效外,劉良智醫師補充,病患能否每日按醫囑服藥是穩定病情的重點之一。若是遇到病患年紀較大、或合併多重疾病使用多種藥物時,選擇能降低病患服藥負擔、增加服藥順從性的藥物,也是醫師評估的重點之一。除此之外,劉良智醫師提醒,臨床上,醫師普遍會從副作用來挑選適合病患的藥物。CDK4/6抑制劑的副作用方面以白血球低下等血液相關副作用最為常見,還可能出現肝功能異常、心毒性及腸胃道的副作用,治療期間除了要定期抽血監測血球外,也要監測肝臟與心臟數值,一旦發現數值超標須立即停藥,並考慮更換另外一種CDK4/6抑制劑或調整劑量。 儘管上述狀況都是可逆的,只要停止服藥就能恢復正常,但病患年紀以及是否合併多種疾病,仍是醫師評估的重點。劉良智醫師提醒,臨床上,醫師普遍會從副作用來挑選適合病患的藥物,建議肝功能較差、有慢性肝炎等肝臟相關疾病家族史、高血脂(脂肪肝)、心臟共病或家族史者,應主動告知並與醫師討論,共同擬定最合適的治療策略。
蟬連19年女性殺手 勿輕忽這一型乳癌的高復發風險
【健康醫療網/記者鄭宜芬報導】乳癌連續19年攻佔女性十大癌症之首,一般認為荷爾蒙接受體陽性(HR+,HER2-)早期乳癌預後較佳,但其中的「高復發風險族群」絕對不可輕忽,一旦復發預後和三陰性乳癌一樣糟!台北榮民總醫院腫瘤醫學部主治醫師趙大中呼籲女性定期篩檢、及早治療,荷爾蒙接受體陽性早期乳癌治療重點是在尚未復發之前就予以預防,預防復發的輔助性治療新趨勢為荷爾蒙治療加上細胞週期抑制劑,可降低32%的復發風險,效果顯著。乳癌是台灣女性最好發的癌症,近30多年來發生率持續上升,台灣每年新增約1萬5千名患者。根據國健署最新十大癌症顯示,乳癌發生年齡中位數為57歲,較全癌症年齡中位數(64歲)更早發生。當心這些特徵有高復發風險 一旦捲土重來就難纏!乳癌依據荷爾蒙接受體(ER/PR)以及第二型人類表皮生長因子接受體(HER2),分為多種亞型,每一型之臨床特徵、存活率和治療策略各不相同。其中,最大宗為荷爾蒙接受體陽性(HR+,HER2-)占約6成。一般認為荷爾蒙接受體陽性早期乳癌預後較佳,但若是高復發風險族群,其預後與惡名昭彰的三陰性乳癌一樣棘手,不可不慎。 趙醫師說明,乳癌亞型中的管腔B型患者儘管是荷爾蒙接受體陽性,但復發風險比較高,無論管腔B1型或管腔B2(三陽性)型都比管腔A型預後差。其中荷爾蒙接受體陽性早期乳癌患者中的高復發風險族群佔所有乳癌患者約2-3成。研究顯示,復發患者中約8成以上在手術後5年內發生,約3成是在手術後2年內就復發。目前乳癌的標準治療流程是先切片檢查確認病理報告,接著進行手術治療,但若腫瘤較大者常會先進行手術前輔助化學治療,手術後接續評估復發風險。高復發風險族群特徵如下,建議及早與主治醫師討論治療策略:淋巴結轉移4顆以上淋巴結轉移1-3顆加下列其中1項條件:腫瘤≥5公分、腫瘤分化程度第三級、Ki-67指數大於20%。細胞週期抑制劑加上標準荷爾蒙治療 手術後輔助治療預防復發趙醫師表示,無論復發風險高低,治療重點是在患者尚未復發之前就予以預防,在完整的手術後,對於高復發風險族群,就有下列輔助治療策略:第一、化學治療現今醫學發達,化療被列為標準治療的一環,有助降低復發風險。第二、荷爾蒙治療若患者能耐受副作用,可進行5-10年療程,可依復發風險決定服藥多久。第三、局部放射治療若腋下淋巴結轉移超過4顆、腫瘤大於5公分,以及接受標準乳房保留手術的病患,建議在化療後接受放射治療。第四、細胞週期抑制劑最新發展出的細胞週期抑制劑可與荷爾蒙治療合併使用,也可算是標靶治療的一種,療程為2年。完整的荷爾蒙治療加上細胞週期抑制劑,根據研究可再降低32%的復發風險,效果非常顯著,優於僅使用荷爾蒙治療,因此細胞週期抑制劑扮演了關鍵角色。此療法目前為自費,猶如預先買保險,治療越完整,復發風險就越低。2年1次乳癌篩檢+個人化精準治療 綻放粉紅人生「每個病人都非常珍貴」,趙大中醫師呼籲,女性身為家庭、社會、職場的中堅分子,面對乳癌頭號殺手,應定期接受乳房X光攝影及乳房超音波檢查,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台灣乳癌患者9成為早期,可跟醫師討論個人化治療策略,且台灣治療技術先進,醫療團隊會盡其所能讓患者接受最完整的治療。依世界衛生組織(WHO)及實證醫學證明,癌症篩檢可有效降低癌症死亡率及提高存活率。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統計資料分析顯示,每2年1次乳房X光攝影檢查可降低41%乳癌死亡率,並可減少30%的晚期乳癌發生率 。政府針對下述女性同胞也有補助2年1次乳房X光攝影篩檢服務,國人應善加利用。45-69歲婦女40-44歲二等血親內曾罹患乳癌之婦女。
抗乳癌新武器「魔術子彈」 精準攻擊+旁觀者效應提升戰力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慈恩報導】女性一發現乳房有腫塊,千萬不要拖延就醫!根據大林慈濟醫院血液腫瘤科李思錦醫師、嘉義長庚醫院血液腫瘤科呂長賢醫師的觀察,門診中,有些乳癌病患發現胸部有腫塊,常因逃避、害羞,或深深感覺自己做錯事等因素而拖延就醫,有些病患拖到腫瘤大如棒球、籃球,甚至出現傷口、分泌物,並產生異味,夏天還堅持穿厚衣服,且在傷口裹上厚厚紗布以掩蓋傷口、異味,都還是不願面對。李思錦醫師指出,近年來,隨著新藥推陳出新,乳癌病患即使遭遇癌細胞轉移,也都有藥物治療選項,讓存活期可以延長。所以病患若從接受疾病開始,改變心態,勇敢接受治療,並配合醫師指示用藥,生活還是可以回歸正常,病痛也能大幅減輕。HER2弱陽性病患,治療有了新選項談到乳癌的治療,呂長賢醫師表示,乳癌病患的治療策略與HER2(第二型人類表皮生長因子受體)、HR(荷爾蒙受體)、BRCA乳癌基因表現等有關。其中在乳癌病患中,HER2陽性病患約佔20%-25%,以這群病患為例,過去使用抗HER2標靶藥物,多數可發揮作用。「乳癌病患如何知道自己有沒有HER2表現?」對於這問題,李思錦醫師解釋,目前檢查HER2方式以「免疫組織化學染色法」(IHC)、「螢光原位雜交法」(FISH)為主,檢驗時可發現,HER2依據組織染色表現分為三價、兩價、一價與零價,價數越多,代表HER2表現越多越明顯。李思錦醫師進一步分析,在過去,當HER2組織染色呈現三價或FISH陽性,才被視為「HER2陽性」,此時才有對應的抗HER2標靶藥物可供使用,如果HER2組織染色呈現兩價FISH陰性或染色為一價,以前都被當成HER2陰性處理,在乳癌病患中,所佔比率達50%,但在乳癌治療精準化的現在,治療趨勢已經有所改變。目前,不少研究顯示,若是HER2組織染色呈現一價、兩價等「HER2弱陽性」的病患,使用新一代ADCs(抗體藥物複合體,又稱魔術子彈)藥物,同樣可發揮毒殺癌細胞的效果。新一代魔術子彈精準攻擊,病患存活希望大大增加據統計,HER2陽性病患若使用新一代ADCs藥物,無疾病惡化存活期有機會長達2年半,若是HER2弱陽性病患用藥,與傳統化學治療相較,無疾病惡化存活期增加一倍,這代表傳統HER2陽性與HER2弱陽性病患相加,有高達70%到75%的乳癌病患將有機會受惠於新一代ADCs藥物治療,對於具HER2表現的轉移性乳癌病患而言,無論HER2表現是強、是弱,都有新治療選項可供選擇,病患延長生命的機會再度增加。針對抗體藥物複合體的獨特作用方式,呂長賢醫師表示,新型ADCs藥物的結構有HER2抗體、連結子,而連結子帶有細胞毒殺藥物。這類藥物進入體內,因帶有HER2抗體,一找到有HER2陽表現的細胞,受體、抗體就會結合,癌細胞就會把藥物「吃進去」。此時癌細胞內的酵素,會切斷ADCs上的連結子,帶有細胞毒殺藥物便順勢進入、釋放毒性,很快消滅癌細胞,不只如此,這些細胞毒殺藥物也會穿過癌細胞細胞膜,滲入周遭的癌細胞,導致旁邊癌細胞也跟著毒發身亡,這種效應稱為「旁觀者效應」(Bystander Effect),藥物作用範圍就可擴及更多癌細胞。李思錦醫師表示,這類藥物的作用方式,由於攻擊精準,所以與傳統化療藥物相比,副作用比較輕微,如果是身體較虛弱的病患,也有機會可使用。不過藥物可能產生間質性肺炎,在用藥過程,需監控血氧濃度,發現血氧濃度異常,就必須提高警覺。醫院團隊、病友團體支持,病患更有前進動力在治療乳癌的過程中,病患的肌力維持與身心靈支持,都是重要環節。以大林慈濟醫院來說,特別針對乳癌病友提供肌力提升課程、復健課程等,讓病患學習;嘉義長庚醫院則有堅強的病友團體作最佳後盾。兩院也都有個管師、營養師等專業人員予以協助。李思錦醫師呼籲,當發現乳房有腫塊、異常,一定要勇敢踏出、尋求治療,只要願意勇敢踏出第一步,就有生命延長的可能性。呂長賢醫師則提醒,民眾如果符合國民健康署免費乳癌篩檢資格,一定要定期接受乳癌篩檢,早期發現,也才能早期治療,存活期也才能真正大幅提升。
年輕女性罹癌易轉移 乳癌年紀有下探趨勢
林小姐34歲時罹患第3期乳癌,接受治療後以為擺脫癌細胞,沒想到46歲時突然發現右眼不能動,就醫檢查竟是乳癌復發且罕見轉移至眼睛!經由切除雙側卵巢與輸卵管,接著口服標靶藥物,終於找回健康。台灣乳房醫學會理事長陳守棟表示,乳癌年紀有下探趨勢,亞洲人年輕乳癌比例較歐美高,雖然40歲以下極年輕乳癌預後差,但隨著醫療進步,現已有許多新藥已可延長存活期。年輕型乳癌高達3成 容易轉移與擴散乳癌高居國內婦女癌症發生率第1位,歌手朱俐靜等年輕女星皆因乳癌病逝。根據衛生福利部最新癌症登記報告,109年新確診乳癌患者有17,371人,其中不到50歲的年輕型個案有5,541人,約占整體31.89%[1]。而且年輕患者中,有1,300名病人確診時已處於第四期[2],也稱晚期乳癌或稱轉移性乳癌。陳守棟說明,年輕型乳癌主因是未及早發現、積極治療,加上年輕女性罹癌易轉移、擴散速度快,患者普遍預後也較差。亞洲人停經前就罹患乳癌的比率較歐美高,而且台灣乳癌存活率比歐美日韓低。隨著醫學不斷進步,乳癌已經有多元的精準治療方式,包括近年興起的「抗體藥物複合體」與「細胞週期抑制劑」。即便復發轉移,也可透過區分亞型,對症下藥。對於不同型別的癌細胞基因突變,能透過基因檢測找到合適的治療方式,幫助延緩疾病惡化。7成為荷爾蒙陽性 年輕型乳癌5大特性三軍總醫院一般外科主治醫師馮安捷表示,根據癌細胞受體對不同激素表現,乳癌區分成4種亞型,其中7成為荷爾蒙陽性/HER2陰性乳癌病患。年輕型乳癌的5大特性包括:約70%為荷爾蒙受體陽性腫瘤較大,惡性度高不易診斷初診斷為晚期比例約占7%死亡率較高細胞週期抑制劑 精準治療助延緩惡化乳癌治療方式包括手術、化療、免疫治療、標靶治療還有荷爾蒙治療等。研究顯示,停經後乳癌病患,治療效果與預後較好;針對停經前病患,可藉由藥物讓卵巢休息、停止經期,透過口服細胞週期抑制劑(標靶藥物CDK4/6抑制劑)搭配荷爾蒙療法,抑制生長週期不受控制且異常快速分裂的癌細胞,副作相對較低。此治療方式獲得美國國家癌症(NCCN)治療指引方式推薦[3],並經由歐洲腫瘤醫學會(ESMO)評比生活品質提升及整體存活期延長[4]。過半數患者恐復發 基因檢測為治療趨勢馮安捷提醒,在醫學期刊研究中發現,乳癌患者每4人就有1人,在治療5至10年後發生復發或轉移[5]。世界外科腫瘤期刊研究中也提到,過半數荷爾蒙陽性/HER2陰性乳癌患者,診斷5年後可能轉移復發[6]。若患者帶有特殊基因突變,研究顯示具有較高的復發率且更容易產生抗藥性,使治療效果不佳[7]。她呼籲,基因檢測是癌症治療必要過程,能協助區分癌症不同亞型,找出最適當的治療方式,也有助於評估治療後狀況。尤其荷爾蒙陽性/HER2陰性病患有高復發風險,治療後必須按照醫生指示定期檢查,就算出現轉移復發或抗藥性,也應趁早介入控制癌細胞,讓患者繼續陪伴最愛家人與完成夢想。為了防治乳癌,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提供45歲至未滿70歲女性,每2年1次乳房篩檢,如果有家族史,能夠提前至40歲開始。越早治療癌細胞威脅越小,治療成果也越好。女星Lulu(黃路梓茵)出席相挺乳癌病友,台灣年輕病友協會和乳癌社團「花漾女孩GOGOGO」也呼籲面對疾病不輕易放棄,積極治療、定期追蹤,轉身後依然能持續閃耀花漾人生。[1]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109年癌症登記報告:https://www.hpa.gov.tw/File/Attach/16434/File_21196.pdf
正要慶祝重生「乳癌卻復發在眼睛」 想陪女兒成長!讓她勇敢奮戰
現年48歲的林女士在34歲時發現左側腋下有腫塊,原不以為意,在親友催促下才到醫院檢查,沒想到初步判斷是2期乳癌,在手術切除腫瘤時,確認乳癌已到3期,再接著做4次小紅莓化療與4次歐洲紫杉醇化療,病情恢復良好,服用抗雌激素劑10年後,終於不用再回診。2021年8月底林女士覺得右眼常有異物感,在一般眼科看診但未改善,漸漸開始出現頭痛,轉診神經科檢查,發現右眼窩內側肌肉膨脹出一塊組織,壓迫眼睛導致無法正常轉動,採檢才發現竟是乳癌細胞轉移復發。時隔10多年乳癌再次找上林女士,她內心充滿擔憂,當時對2名才高一的女兒說,可能很難參加她們的大學畢業典禮。但家人給予林女士強大支持力量,同年11月初先做雙側卵巢及輸卵管切除手術,經歷短暫休養後,開始用口服標靶藥物迎擊癌細胞。林女士說,第一次使用口服標靶藥物治療時,就能感受到明顯效果,眼窩內側膨脹肌肉慢慢消下,副作用比起化療更是大幅降低,過去接受化療掉髮非常嚴重,乾脆剪個精光戴著棒球帽就去上班。標靶藥物雖也導致掉髮,但都在可接受範圍,且口服標靶藥物不須要像化療一樣接管,讓生活更加便利。根據衛福部109年最新癌症登記報告,台灣新發生乳癌病患共有1萬7千371人,當中0至49歲患者竟然有5 541人,約占整體31.89%,相當於每3名就有1名屬於停經前的年輕患者。並且在年輕患者中,有1 300名病人確診時已處於第四期,也稱晚期乳癌或稱轉移性乳癌。三軍總醫院一般外科主治醫師馮安捷表示,根據癌細胞受體對不同激素表現,乳癌能區分成4種亞型,現在針對各亞型已有多元治療方式,除了手術、化學治療,還有免疫治療和標靶治療等。近年更發展出便利性高的口服細胞週期抑制劑(標靶藥物CDK4/6抑制劑),不僅能夠協助對抗腫瘤,副作用相對也較低。馮安捷醫師提醒,在醫學期刊研究中發現,乳癌患者每4人就有1人,在治療5至10年後發生復發或轉移。另外,世界外科腫瘤期刊研究中也提到,過半數荷爾蒙陽性/HER2陰性乳癌患者,診斷5年後可能轉移復發。若患者帶有特殊基因突變,研究顯示具有較高的復發率且更容易產生抗藥性,使治療效果不佳。馮安捷醫師呼籲,基因檢測已是癌症治療必要過程,除了能協助區分癌症不同亞型,讓病患能夠有最適當的治療方式外,也有助評估治療後狀況。尤其高復發風險的荷爾蒙陽性/HER2陰性病患,治療後必須按照醫生指示定期檢查,就算出現轉移復發或抗藥性,也應趁早介入控制癌細胞,讓患者繼續陪伴最愛家人與完成夢想。
婦罹乳癌怕化療 1年內早期變晚期、HRE2陽性轉陰性
【健康醫療網/記者王冠廷報導】一名50歲婦人2年前確診乳癌時僅是早期,但因受不了化療副作用而中斷治療,沒想到一年後癌細胞轉移至肺部與腋下淋巴結,後續又快速惡化,癌細胞再轉移至皮膚,出現約巴掌大紅腫;HER2表現量更從早期陽性、轉移後的陰性變成弱陽性,確診為「轉移性HER2弱陽性乳癌」,差點以為無藥可醫!幸好婦人最終在醫師評估與建議下接受「魔術子彈」ADC藥物治療,腫瘤明顯縮小,且副作用低,生活品質大幅改善。HER2乳癌新分類—HER2弱陽性乳癌維馨乳房外科醫院乳房外科歐陽賦醫師表示,乳癌是台灣女性第一好發癌症,而在全部乳癌病友中,約1/5屬於「HER2陽性」乳癌類型,適用鎖定HER2受體、抑制癌細胞快速分裂與生長的HER2標靶治療。然而,近年臨床發現,有一群乳癌病友,為「HER2弱陽性乳癌」,是乳癌的一種新分類,占轉移性乳癌病友的一半左右,其HER2的免疫組織化學染色(IHC)檢測為2+,但螢光原位雜交法(FISH)檢測為陰性,或者是IHC檢測只有1+,有HER2表現但表現量卻不高,使用抗荷爾蒙治療、免疫治療或是單純使用化療,仍有機會復發。歐陽賦醫師表示,這群病友對抗體藥物複合體(ADC,全稱Antibody-Drug Conjugates)治療的反應良好。研究顯示,轉移性HER弱陽性乳癌在醫師評估下接受抗體藥物複合體ADC治療,無疾病惡化存活期與整體存活期皆獲得有意義的改善。翻轉轉移性HER2弱陽性乳癌 ADC藥物是趨勢義大癌治療醫院洪朝明院長進一步說明,抗體藥物複合體(ADC)係以「連接子」結合標靶藥物與細胞毒殺藥物,利用標靶藥物的專一性,將細胞毒殺藥物精準地送進癌細胞,其作用就像特洛伊木馬屠城記的巨型木馬(標靶藥物),偷偷裝載著威力強大的武士(細胞毒殺藥物),進入城堡後就悄悄發動攻擊,此舉相較於傳統化療屠殺式攻擊或單用標靶,作用更精準,副作用較傳統化療小。部分ADC藥物所搭載之細胞毒殺藥物,細胞膜通透性佳且數量多,可以穿透腫瘤細胞膜而對鄰近的癌細胞產生毒殺效果,引發「旁觀者效應」,改善癌腫瘤異質性導致的抗藥性問題,降低復發風險,是轉移性HER2弱陽性乳癌症病友的治療選擇之一。洪朝明院長強調,ADC藥物是未來5至10年乳癌治療的重要趨勢,關鍵就在於「旁觀者效應」!罹患晚期乳癌,別怕!專業精準治療+先進藥物助延命台灣乳房腫瘤手術暨重建醫學會巫承哲秘書長表示,精準治療,需先精準分類!當HER2乳癌不再只是「陽性」與「陰性」,而在中間多了「弱陽性」,治療策略就需重新做綜合性評估。如同前述的50歲轉移性HER2乳癌病友,HER2表現量從「強陽性」變成「弱陽性」,用藥也將跟著調整。而經過ADC藥物治療,該名癌友的預後良好,更有信心持續面對治療與定期追蹤。長期關懷乳癌病友的台灣癌症基金會呼籲女性朋友「即使罹患乳癌,也不要怕!」拜醫療科技發展所賜,無論早期或晚期乳癌,臨床上的治療選擇越來越多,且新藥也陸續研發問世,因此確診乳癌時千萬不要沮喪,勇敢面對,及早與醫療團隊討論,盡早治療,搭配規律運動與健康飲食,才是戰勝乳癌的不敗法門。
3寶媽罹「難纏乳癌」如同判死刑 新藥物可望延雙倍存活期
「我到底做錯了什麼,才會罹患三陰性乳癌?」45歲的康小姐於2015年確診三陰性乳癌,當時二女兒才剛滿4個月,一邊照顧兩個小孩一邊進行化療、手術以及放射治療,讓康小姐心力交瘁。沒想到療程結束,短短一年多後對側乳房又是三陰性乳癌,讓她面臨崩潰邊緣甚至一度封閉內心將自己與外界隔絕。即使後來成功熬過三陰性乳癌的3年復發高峰期,還生下了可愛的三女兒,卻沒想到在2022年2月癌細胞又再次復發,甚至還發生轉移,病程進展至第四期,雖然化療後成功控制病情,但不斷復發的三陰性乳癌宛如甩不開的夢魘,且傳統化療易產生抗藥性,如果再復發極有可能面臨無治療可用的窘境,而更讓康小姐擔心的,是無法陪伴3個年幼的孩子長大。三陰性乳癌顧名思義就是荷爾蒙接受體:雌激素接受體(ER)、黃體素接受體(PR)、第2型人類表皮細胞接受體(HER2)皆呈現陰性,因此像是乳癌治療常用的荷爾蒙療法對三陰性乳癌患者無效。根據國健署109年數據統計,乳癌為台灣女性發生率最高的癌症,更是十大癌症死亡率的第四名;雖然三陰性乳癌僅占乳癌總體的15%,但其挾帶三高特性-高抗藥性、高復發與高轉移,導致五年存活率僅剩11.5%,讓許多患者確診就如同被判處死刑。台灣乳房醫學會陳守棟理事長指出,40歲以下女性罹患三陰性乳癌的風險較其他乳癌類型高出53%,而年輕型的三陰性乳癌患者經常處於結婚生子,甚至是育兒的人生重要階段,對患者身心靈影響更為巨大。過去大多三陰性乳癌患者的主要治療都是化療再化療,且傳統化學治療容易產生抗藥性,需要經常更換藥物維持治療成效,隨著更換化療藥物的次數增多,藥效持續時間也越來越短,最後患者將面臨無藥可用的困境,而近年雖然不斷有新治療推陳出新,但事前基因檢測卻限制了患者治療的機會。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外科部主任洪進昇醫師指出,只有約30%的三陰性乳癌患者適用免疫療法,僅約5-6%的病友能使用PARP抑制劑,能用到化療以外藥物的三陰性乳癌病友堪稱「天選之人」,剩下的患者即使積極配合治療,也可能因基因檢測資格不符被排除在外,連存活的機會也受到限制,所幸,能幫助所有轉移性三陰性乳癌病友突破現況的新治療已核准在台使用,預期能有效幫助患者延續生命。抗體藥物複合體(ADC;Antibody-Drug Conjugate)是由抗體與藥物組合而成,研究指出Trop-2蛋白在三陰性乳癌患者的癌細胞中有超過95%的高表現,因此Trop-2抗體藥物複合體可以透過Trop-2蛋白精準鎖定並毒殺癌細胞。洪進昇醫師說明,Trop-2抗體藥物複合體能精準鎖定癌細胞,作用如同散彈槍一般,釋放強效毒殺藥物攻擊鎖定的目標,發射出的散彈槍彈藥會連帶攻擊周邊癌細胞,引發「旁觀者效應」。國外研究數據指出,使用Trop-2抗體藥物複合體的轉移性三陰性乳癌患者,腫瘤縮小的比例高達傳統化療的7倍、疾病進展風險下降59%,更能延長雙倍存活期。
乳癌晉十大國人癌症之首 病友協會提4大訴求盼政府改善政策
台灣乳癌發生率為十大癌症第一位,且還在逐年上升[i]!10月國際乳癌月即將到來,中華民國乳癌病友協會(TBCA)15日提出4大訴求,期盼政府將乳癌及早治療納入第五期國家癌症計畫、乳房攝影下修至40歲、早期新藥加速納保,以及應將持續增加的年輕乳癌病友所衍生的婚育問題納入少子化對策等,盼政府及社會能察覺趨勢,確保醫療環境符合病友實際需求。2022年乳癌就醫人數超過16萬人根據衛福部統計,乳癌標準化發生率18年來蟬聯第一,且持續成長,人數眾多,2022年乳癌就醫人數超過16萬人。TBCA理事長黃淑芳表示,乳癌患者人數眾多,但每人平均醫療費用最少。不同於美國趨勢,台灣乳癌死亡率未有效降低。然而受到疫情影響,110年婦女乳房檢査服務人數下滑,第四期國家癌症防治計畫之乳癌防治執行績效並不理想,其中以65-69歳婦女乳癌攝影服務利用率下滑最為嚴重。我國早期乳癌健保藥物 落後國際治療趨勢她提及,台灣乳癌好發年齡較歐美年輕7歳,而且乳癌為台灣年輕族群發生率最高之癌症,年輕乳癌病友及早治療急迫,然而年輕病友自費藥物需求高,受限經濟負擔。不僅如此,我國早期乳癌健保藥物落後國際治療趨勢,以惡性較高的HER2型乳癌為例,我國自民國99年將第一代標靶藥物trastuzumab納保後,至今無新的HER2早期乳癌標靶藥物納保,隨著更多創新標靶藥物問世,多數病人無法得到完整治療。因此協會提出4大訴求,關注病友及早治療重返職場及延續婚育規劃之需求。陪伴乳癌姊妹走過抗癌之旅黃淑芳表示,乳癌病友協會2002年由26個團體共同組成,20幾年來不停歇地提供病友們相關協助。協會志工遍佈全台14個縣市,超過40個會員團體,擁有700位志工、1.5萬名會員,成立以來透過線上諮詢服務超過2萬名病友。協會除了站在第一線協助病友抗癌外,近年也積極向政府爭取癌友權益,去年首先進行國內首份針對乳癌病友及其親友樣本數破千之研究,發現有近7成受訪者表示選用自費治療藥物是沉重負擔,並根據調查結果積極向政府及民代請願,獲得多位跨黨派立法委員支持與協助,得以在今年3月於立法院召開座談會,邀集70位病友、專家及主管機關共同討論乳癌早篩早治問題。國際乳癌月即到來 點亮第20次粉紅絲帶10月即將迎來國際乳癌防治月,乳癌病友協會將依照慣例舉辦點亮粉紅絲帶排字活動,10月15日在台北市大湖公園舉辦「點亮雙色粉紅絲帶 守護健康 掌握幸福園遊會」,由藝人吳怡霈公益主持,超過500位病友與家屬響應。現場除排字活動外,還有衛教趣味活動、摸彩環節以及表演活動,園遊會也將邀請衛福部代表以及民意代表共同參與。 [i]https://www.gender.ey.gov.tw/gecdb/Stat_Statistics_DetailData.aspx?sn=nLF9GdMD%2B%2Bv41SsobdVgKw%3D%3D
「只盼活到孩子結婚」 5旬婦晚期乳癌積極治療救回一命
【健康醫療網/記者鄭宜芬報導】一位5旬單親媽因家庭債務拼命工作而延誤就醫 ,確診時已為乳癌4期,不僅兩邊乳房都有癌細胞,而且分別為三陽性與HER2陽性不同亞型,並且已轉移到骨頭與肺部,情況告急、相當棘手!該癌友得知病情眼淚潰堤,只期盼「想看到我的孩子結婚」。恩主公醫院乳房外科主任黃星華率領團隊治療,該癌友也積極配合,如今疾病控制良好,還迎來寶貝孫子。黃星華鼓勵民眾及早檢查、勇於治療,都有機會重返人生。乳癌年輕化 出現腫塊、異常分泌物是警訊黃星華表示,近年乳癌年輕化,不少患者30幾歲就罹癌,收治最年輕患者甚至僅26歲。乳癌年輕化因素包括環境變化導致基因突變、不正確的使用含有荷爾蒙的藥物、高糖高膽固醇飲食、抽菸喝酒、晚生或不生育等因素。建議有乳癌家族史者、長期服用避孕藥、更年期補充過量荷爾蒙、長期生活習慣不正常、初經早、停經晚、未生育、30歲後才生第1胎、未曾哺乳、肥胖、得過乳癌、卵巢癌或子宮內膜癌等女性都應特別注意。他提醒,一旦摸到乳房有腫塊、乳房皮膚色澤暗沉、表皮粗糙如橘皮、乳暈顏色變化、單側乳頭出現顏色異常分泌物、兩側乳房大小差異加劇等,恐為乳癌警訊,建議盡早就醫檢查。▲恩主公醫院乳房外科主任黃星華如何揪出乳癌? 依不同亞型擬定治療策略乳房X光攝影:政府補助45歲以上未滿70歲婦女,及40歲以上至未滿45歲且其2親等以內血親曾患有乳癌之婦女每2年1次乳房x光攝影篩檢費用。乳房超音波檢查:非侵入性,利用超音波反射篩檢,需搭配醫師觸診或X光攝影,精準度達8成。乳房核磁共振檢查:目前敏感度最高、精準度佳的檢測。穿刺切片檢查:當影像診斷有高度罹患乳癌機率,透過穿刺切片進一步檢測,取出組織做切片化驗,準確度達99%。現今乳癌治療方式包括手術、化療、放射療法、標靶治療、荷爾蒙療法、免疫治療治療等。黃星華說明,近年乳癌治療技術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早期乳癌以手術為主,近5年隨著分子生物學發展,根據不同亞型擬定治療策略。例如荷爾蒙陽性乳癌可選擇直接動手術,後續以荷爾蒙治療或放療輔助治療;三陰性或標靶陽性乳癌,尤其腫瘤大於2公分、淋巴結受侵犯,則建議做前導性化療,另加上標靶或免疫治療,縮小腫瘤再開刀,可降低5年疾病復發率、提升存活率。依循國際最新指引 集結多科團隊就近照顧根據衛福部統計,每36分鐘就有1名女性罹患乳癌 。乳癌發生率高,但只要早期發現,透過正規治療,5年整體存活率可高達9成 。不少癌友認為到大型醫學中心才能得到完善照顧,但黃星華表示,其實區域型醫院與大型醫學中心在醫院架構與治療水準並無太大差異。以恩主公醫院為例,遵循美國國家癌症資訊網(NCCN)與臨床腫瘤醫學會(ASCO)、歐洲腫瘤學學會(ESMO)三大國際最新治療指引,已可處理9成乳癌患者狀況。前院長吳志雄本身也是乳癌專家,因此恩主公醫院的目標是成為桃園地區乳癌治療中心。而且患者就近到區域型醫院就診,可省卻舟車勞頓、排隊檢查之時間,減緩體力消耗更能好好休養。三總出身的黃星華擁有逾20年治療乳癌經驗,收治過數百位女性癌友。團隊成員包括乳房外科、腫瘤科、放射科、個管師、護理部等,提供癌友多方面照顧。他表示,現今治療技術與藥物日異月新,癌友保持正常作息、健康飲食,適度運動,都有助於維持體能、應對化療。也呼籲女性及早檢查與治療,別因年輕而忽視乳癌風險,高風險族群於20-23歲即可進行超音波檢查,及早揪出乳癌並治療,預後會比晚期確診來的更佳。
年輕女子乳癌腫瘤逾3cm 術前輔助治療讓「腫瘤消失」!
乳癌高居女性十大癌症之首,且近年來有年輕化的趨勢,患者常面臨要切除乳房、能不能結婚生育等問題。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內科部部長兼血液腫瘤科主任鄭企峰表示,現有不少女性患者於手術前進行輔助治療,先將腫瘤縮小,即可縮小手術範圍。一位二十多歲女性患者腫瘤逾3公分,經過術前雙標靶輔助治療後「腫瘤完全消失」,日前回診時還拋出紅炸彈喜訊!HER2陽性乳癌惡性度高 切除乳房影響身心乳癌分為HER2陽性、賀爾蒙陽性、三陰性等亞型。其中約2成患者為HER2陽性乳癌,腫瘤生長速度快,預後差,而且易復發與轉移。好在除了第四期遠端轉移,第一至三期都屬於早期乳癌,治癒機率高,是值得積極治療的階段,以減少疾病進展到轉移性乳癌。針對早期乳癌,手術切除腫瘤是必要的治療方式。許多女性對於切除乳房感到恐懼、自卑。鄭企峰說明,為了避免切除全乳影響自信,患者可進行乳房保留手術加上放射線治療,病患存活率可達到與全乳房切除手術相當,而且傷口與後遺症都會比較小。▲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內科部部長兼血液腫瘤科主任鄭企峰(左五)術前(雙)標靶輔助治療 縮小腫瘤、存活率提高除了手術,還可視患者的腫瘤特性、腫瘤大小與手術方式等加入荷爾蒙療法、化學治療、放射線治療作為輔助性治療,可分成「術前輔助性治療」與「術後輔助性治療」,可達到術前「縮小腫瘤」進而增加乳房保留,術後透過給予全身性的治療來「消滅肉眼無法見的細微轉移,降低復發可能性」,讓患者延長無疾病的時間,換取更好的生活品質。以往HER2陽性乳癌對化療藥物易產生抗藥性,但自從標靶藥物問世以來,無論是雙標靶輔助治療或是新一代標靶藥物,對於早期乳癌的疾病控制與預後都展現顯著的療效。此外,乳癌標靶藥物近幾年更研發出更方便省時的皮下給藥方式,相較傳統給藥方式,可以大大縮短治療與等待時間,提供忙碌的現代人另一個治療選擇。「術前輔助性治療」在手術前以化療搭配標靶,將腫瘤縮小,即可縮小手術範圍,對於患者維持身心健康與術後乳房外觀維護相當有助益。同時,術前輔助治療也有助於分析哪種藥物適合患者、提升預後。適用於腫瘤大於2公分、癌細胞有侵犯至淋巴結或轉移之患者。根據臨床統計,使用單一標靶,近3成乳癌患者腫瘤可於術前消失,若使用雙標靶,近5成患者腫瘤可於術前消失。即使是HER2陽性乳癌患者,只要使用術前雙標靶輔助治療,5年存活率便可高達9成。鄭企峰分享,一位二十多歲女性患者確診HER2陽性乳癌,腫瘤大於3公分,雖有侵犯淋巴結但幸無轉移,屬早期乳癌患者。經過術前雙標靶加上化療的輔助治療,一年療程還沒做完,腫瘤就完全消失,手術範圍也能大幅縮小。該患者日前回院複診時,已經要準備結婚生小孩了。確診別悲觀 醫療團隊助患者重拾健康與自信抗癌之路雖艱辛,但只要早期診斷、配合醫囑治療就有很高的治癒率。鄭企峰表示,乳癌治療團隊齊聚乳房外科、腫瘤內科、放射腫瘤科、病理科與影像醫學科,會為病友分析各種治療方式的優勢,還有個管師可提供服務,心理師也會協助病友重拾自信。仁愛院區血液腫瘤科也有針對初診病患開設特別門診,讓病患與病患家屬有更充裕的時間與醫療團隊對話,更充分了解自身疾病,並與主治醫師溝通後續的相關檢查與治療計畫。醫師最後呼籲,有家族史者等高風險族群可進行基因篩檢,當發現乳房有硬塊或分泌物,應盡早尋求醫療協助,若真的確診,也可多與醫師溝通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治療方式。
台康生技乳癌生物相似藥 今公佈一期臨床試驗達標
台康生技(6589)今天(1日)發布重訊,研發中生物相似藥EG1206A (Pertuzumab Biosimilar)完成第一期臨床試驗,主要試驗指標數據分析結果達到生物相等性標準。台康生技股價4月28日以107元作收,漲福2.88%。台康生技發言人、董事長兼總經理劉理成指出,EG1206A (Pertuzumab生物相似藥,原廠為羅氏大藥廠Roche),用途為治療早期乳癌、轉移性乳癌。預計進行之所有研發階段,包括已完成人體臨床試驗審查(IND)、人體第一期臨床試驗(Phase I),規劃中的人體第三期臨床試驗(Phase III),尚未進行生物相似藥品上市查驗登記審核(BLA/MAA)。目前正在規劃多國多中心的第三期臨床試驗,用於證明EG1206A和Perjeta之間在療效方面有著治療等效性,並比較兩種產品之間的安全性、免疫原性和藥物動力學,同時,與一些全球大藥廠開始就 EG1206A 的全球營銷權進行商業談判,以進一步加快生物相似藥邁入國際化並躍進全球市場。待EG1206A第三期臨床試驗收案啟動後,預計約2年可完成主要療效指標評估,惟實際時程將依執行進度調整。由於藥物開發時程長、投入經費高且並未保證一定能成功,此等可能使投資面臨風險,投資人應審慎判斷謹慎投資。目前市場現況,根據原開發廠羅氏(Roche) 2022銷售數據,Perjeta(主成分Pertuzumab)全球銷售額達40.87億瑞士法郎,位列羅氏產品組合中銷售額前兩名的藥物。 2021 年台灣健保給付Perjeta(Pertuzumab)的品項支出約10.2 億新台幣。不只如此,trastuzumab和pertuzumab是治療 HER2 陽性乳癌的常見組合,過去大多透過點滴輸液或新式皮下注射產品(Phesgo ,羅氏pertuzumab、 trastuzumab和hyaluronidase-zzxf的新組合藥物,2020年獲得美國FDA批准)。 2022 年,Roche的Phesgo銷售額增長 118%,達到 7.4 億瑞士法郎。
醫建議有乳癌家族史應及早篩檢 提高警覺注意風險因子
乳癌對女性健康威脅不容小覷,根據衛生福利部109年癌症登記資料,女性乳癌發生率已是10大癌症之首,每年新發個案超過1.8萬人;在台灣女性10大腫瘤死因排名中,乳癌也名列第二。三軍總醫院血液科主任戴明燊說,近年乳癌新診斷人數持續上升,也不乏新診斷就已轉移個案,女性應更關注乳房健康,尤其若母系親屬如媽媽、阿姨、姊妹或表姊妹曾有乳癌,應養成定期篩檢習慣。乳癌致病原因仍不明 提高警覺注意風險因子戴明燊表示,乳癌的致病成因目前尚不明確,但已知風險因子如西化、高油脂高熱量的飲食習慣、環境中致癌物質;也與女性荷爾蒙有關,像是停經後補充女性荷爾蒙、初經早但停經較晚者;或有家族風險者罹患乳癌的風險也可能較高。但大部分乳癌病人不見得有接觸危險因子,也沒有很好的預測工具,因此提高警覺、定期篩檢、早期發現異常症狀,是乳癌治療重要的關鍵。臨床觀察發現,有些乳癌病人的腫瘤基因分型比較高度惡性,可能乳癌一發現就進展快速惡化;另有一些則是早就發現乳房有異狀,卻因害怕現實、擔心治療而遲於診斷,等到症狀嚴重惡化,就醫才確診乳癌,癌細胞也早已慢慢擴散到其他器官。初診斷就轉移莫慌 治療武器多元治療有希望根據台灣的統計,乳癌病人以荷爾蒙陽性、Her2陰性的管腔型乳癌為多,約占6成多;戴明燊說,多數初診斷的病人處在第一、二期階段,開刀治療後搭配荷爾蒙治療,預後不錯;但有一部份病人是初診斷即發現轉移。雖然一般病人聽到轉移就會聯想到「末期」,也對治療感到無望;其實數據顯示,轉移性乳癌患者經穩定治療,平均存活在3、4年以上,甚至不乏存活10、20年者,病人無須聽到「轉移」就失去希望。戴明燊說,荷爾蒙陽性的轉移性乳癌病友需要的是治療方便、療效好、副作用少的治療方案;過去藥物選擇還不多的時候,轉移性乳癌病人為求快速控制疾病,會先用化學治療,但化療對正常細胞也會有傷害,強大副作用往往令人難以承受,也可能對治療萌生退意。荷爾蒙療法搭配標靶藥物 免於化療苦乳癌治療日新月異,戴明燊表示,現在荷爾蒙陽性轉移性乳癌病人第一線治療以荷爾蒙治療搭配標靶藥物CDK4/6抑制劑,藥物只需口服,治療方便,副作用也輕微,且根據臨床試驗結果,治療效果不錯,維持穩定的無疾病惡化期比接受化療者好一些,病人也不用面對乳癌確診就要化療的恐懼。戴明燊說,目前針對已停經、荷爾蒙陽性、轉移至肝、腎等其他內臟器官的乳癌病人,健保給付2年的荷爾蒙合併CDK4/6標靶治療。因治療效果好,大多數病人都可維持2至3年以上疾病無惡化存活期。但臨床試驗和臨床使用經驗也顯示,對於還沒有停經的病人,使用荷爾蒙合併標靶治療的效果也很好,甚至優於化學治療。戴明燊提醒,45歲以上女性每2年應至少做一次乳房攝影,若有家族病史,則注意篩檢的時間更要提早,除了應定期篩檢,若乳房發現硬塊、乳頭有不正常分泌物、胸部皮膚凹陷等,應及時做超音波檢查。
這幾類人HER2乳癌復發機率高 「強化輔助治療」可降低3成風險
HER2乳癌 不容忽視的乳癌亞型乳癌是台灣女性癌症頭號殺手,乳癌有許多亞型,除了衆所周知惡性度高的三陰性乳癌,HER2陽性乳癌也是復發率高、預後不佳的乳癌亞型。振興醫院乳房治療中心常傳訓部主任指出,HER2是一種在許多人體組織都能看見的蛋白質,例如消化器官、腎臟、卵巢、乳房, HER2陽性乳癌則因其過度表現,將主導一系列的連鎖反應,有利於腫瘤細胞生長,約有7成左右病人完全可以在妥當治療後達到長期無疾病惡化存活,但仍有2-3成病人飽受復發轉移的威脅。高復發風險族群照過來!強化輔助治療降風險早期HER2乳癌的治療目標是防止後續復發及轉移,常規治療是先進行術前輔助治療,再做手術治療,手術後接續術後輔助治療。常傳訓醫師說, HER2乳癌的高復發風險族群,包括「腫瘤大於2公分」、「有淋巴結轉移」或「手術後腫瘤未完全去除」的病人,建議在術後輔助治療後,接續為期一年、每天口服一次的新一代小分子標靶藥物進行「強化輔助治療」,能進一步降低30%到40%的5年復發風險。新一代小分子標靶藥物 血腦屏障進得去HER2乳癌常見轉移部位包括骨頭、肺部及腦部,而腦部治療最爲棘手,因爲有BBB「血腦屏障」,癌症進得去但藥物不易進入。常醫師解釋,新一代小分子標靶藥物因爲其小分子特性,相對傳統大分子標靶藥物,更能夠穿透血腦屏障,因此有利於針對進入腦部的癌細胞進行抑制,進而預防復發,也在大型研究中發現有降低腦轉移的趨勢。常醫師進一步指出,雖然強化輔助治療能爲病人帶來好處,但也可能帶來腹瀉的副作用問題,病患接受治療前,將充分瞭解治療的利於弊,才能以自行權衡接受治療的需求。醫師呼籲,HER2乳癌已有越來越多的治療武器,醫師呼籲患者應定期接受乳房攝影檢查,把握黃金時機,早期發現治療。
醫曝三大復發高風險HER2乳癌類別 早期預防是關鍵
38歲的徐小姐,屬於年輕型乳癌患者,未來人生還很長,可能較在意乳房外觀或有後續生育計劃。而她罹患單側的HER2乳癌,此類乳癌亞型患者有着較差的預後,復發率與死亡率也較高。此外,徐小姐有淋巴結轉移的現象,經歷雙標靶治療後,仍發現體內有殘存癌細胞,醫師建議接續新一代小分子標靶藥物「強化輔助治療」,完成1年療程後,至今定期追蹤,都無復發跡象。3成HER2乳癌患者10年內復發 「高風險族群」當心了收治案例的林新醫院乳房外科吳玉婷醫師指出,HER2乳癌在研究中發現,約有3成患者會在10年內復發,因此屬於需要積極治療的族群。HER2乳癌的標準治療,是在術前進行輔助治療後,再執行手術切除腫瘤,爲降低未來復發率,手術後需再接續1年的術後輔助治療,儘可能削減殘存的腫瘤細胞。吳玉婷醫師進一步表示,醫學上將「有淋巴結轉移」、「腫瘤大於2公分」、「前導型標靶治療後若手術仍有殘存癌細胞」的HER2乳癌患者,定義爲未來復發率較高的「高風險族群」,徐小姐正符合了以上條件。晚期腦轉轉移最棘手 早期開始來預防晚期的HER2乳癌,常見轉移至腦部、骨骼、肺部及肝臟,其中最棘手的就是腦轉移治療。吳醫師解釋,爲保護腦部免受外來物侵害,腦部的「血腦屏障(Blood-brain barrier, BBB)」形成一道防線,癌症能轉移,藥物卻不容易抵達。而新一代小分子藥物,相交於一般傳統大分子藥物,更能穿透BBB,除了晚期能治療腦轉移,在早期強化輔助治療方面,除了能降低復發率,還有降低前導型標靶治療後若手術仍有殘存癌細胞的患者76%腦轉移及死亡的風險。吳醫師解釋,強化輔助治療是療程爲期1年、給藥方式爲每日口服一次的新一代小分子標靶藥物,透過穿透癌細胞膜,阻斷下游訊號傳遞,阻止癌細胞增生,進而達成抑制癌症的效果。由於腦轉移治療不易,因此預防腦轉移是早期患者需要留意的關鍵。微創真空抽吸提早診斷出多發或對側乳癌像徐小姐這樣的單側乳癌患者不少,吳醫師提醒,乳癌患者單側乳房組織,甚至對側乳房都可能有其他的囊腫,建議全部腫瘤都進一步切片檢查是否爲惡性腫瘤,目前有微創真空抽吸的手術方式,可以達到很好的治療及診斷效果。許多女性都相當懼怕就醫,醫師表示,不要等到乳房出現明顯異狀才就醫,及早就醫才有機會提高疾病存活率。若是因男醫師看診感到害羞,目前也有越來越多女醫師能提供協助,希望廣大女性能更正視自己的乳房健康。
「早期術前輔助治療」助癌友保留雙峰 雙標靶治療數據首度公布
想要保留乳房,又擔心復發,面臨治療選擇當下難以抉擇。但好險醫師的一句話『有機會保留自己的乳房』點醒我,讓我決定做局部切除手術。」現年44歲的HER2陽性乳癌患者Tracy分享,透過「早期術前輔助治療」,化療加上雙標靶治療,3.1公分的腫瘤成功縮小至1.3公分,後經乳房保留手術並積極配合完成後續標靶藥物療程,目前術後預後良好。能保留乳房對她來說可減輕切除手術後帶來的不適跟照護困擾,讓她更有體力繼續面對後續治療,或有更多時間專注在自己的家庭、生活或職場。根據衛生福利部最新108年癌登資料顯示,女性乳癌發生率奪下全癌症統計冠軍,乳癌發生個案數(不含原位癌)共計14,856人,相較107年增加639人,增幅位居全癌症第三位,女性每12人就有1人可能罹患乳癌。陳守棟理事長指出,隨著時代新女性在職場衝刺、家庭照護的多重繁重角色,一旦確診乳癌,即面對生命長度和抗癌艱辛歷程的擔憂,但保留、切除乳房的選擇應回歸患者本身對生活品質的追求,並不是全部切除就不會復發或轉移。台灣年輕病友協會理事長暨乳癌社團「花漾女孩GOGOGO」創辦人潘怡伶表示,一個乳癌手術治療的決定會產生很多影響,將會伴隨這些癌友的餘生,年輕病友更加重視「生命延長後的生活品質」!很多罹患乳癌的姊妹們常社團詢問「我的小孩還小,我要陪他們長大,擔心復發轉移,想全部切除乳房;但又害怕乳房重建的術後風險、疼痛感、性生活的影響以及與家人的關係等」。潘怡伶分享,乳房對於女性來說,具有相當重要的心理層面的意義。面對乳癌,從診斷到治療的每個階段,都對癌友的心裡有很深的衝擊。呼籲癌友把自己的需求擺在第一順位考量,此時可以與醫師討論「早期術前輔助治療」是否可以保留乳房,為自己留下最多幸福,醫病共享決策已是醫療趨勢,將感受及恐懼與專業人員討論,了解最新的治療醫訊,以得到適當的幫助。陳守棟理事長表示,儘管乳癌位列十大癌症死亡率第四名,但隨著篩檢的推廣與治療革新,經過適當的治療5年存活率第零期為97.7%、第一期為95.7%,整體存活率高達90%,因此面對乳癌,癌友更要積極面對、接受治療。仰賴乳癌治療邁入精準、客製化,一經確診,會先依照基因表現型態區分為5種類型,施以不同的治療組合。其中HER2基因過度表現的HER2陽性病患約佔20至30%,因癌細胞容易快速生長分裂,屬於較易復發及轉移的型別。所幸,現今透過早期術前輔助治療幫助,改變傳統治療順序,為病患提供二大好處:第一、術前縮小腫瘤,增加乳房保留手術機會:對於腫瘤較大或具高風險淋巴轉移的病患,不僅於手術前有機會縮小腫瘤、降低乳癌期別、增加手術安全距離,減少大範圍切除或免除淋巴廓清術,提升乳房保留手術機會與生活品質。第二、觀察腫瘤對藥物的反應:過去先開刀再治療時,多半要等到復發轉移才知道當初療效不好,也增加癌症惡化的風險。早期術前輔助治療可幫助提早得知腫瘤細胞對於治療之敏感性與有效性,以利術後治療依據,有望提升五年存活率、降低復發率。陳守棟理事長另補充建議,針對癌細胞已出現淋巴結轉移的患者,術前除單種標靶藥物之外,可再多施以一種標靶藥物治療,意即所謂的「雙標靶治療」。根據最新國外大型臨床試驗之8年研究數據結果顯示,在高復發人群中,可降低23%復發或死亡風險;除此之外,在早期乳癌發生淋巴結轉移之高風險病患,接受雙標靶治療更能有效降低28%乳癌復發機率或死亡風險,跟過去相比,對預後有極大幫助。定期篩檢是最重要的事,國健署提供45至69歲女性及40-44歲有家族史者,每2年1次乳房X光攝影檢查,民眾應定期篩檢,才能早篩早治。最後,年度衛教大使許瑋甯溫柔鼓勵病友,「面對乳癌,你不孤單!醫護團隊與親友都會相伴支持,了解治療趨勢的新知與自己的需求,才能做出善待自己的決定」。在多元、精準治療時代,惟有積極與醫師了解自身治療選擇,透過早期術前輔助治療介入、勇敢與癌和平共處,才有望延續自己的美麗人生,持續閃耀花漾人生。為響應粉紅十月乳癌關懷月,台灣乳房醫學會、台灣年輕病友協會、乳癌社團「花漾女孩GOGOGO」推出「保留最多幸福,把胸部還給自己」IG、FB濾鏡宣言活動,年度衛教大使許瑋甯亦邀請全台民眾使用活動濾鏡,分享至個人FB或IG社群媒體,增加大眾對乳癌早期篩檢、早期治療的防治意識。
健保署今公布多項給付新制 放寬乳癌標靶藥給付範圍
健保署今年8月召開「全民健康保險藥物給付項目及支付標準共同擬訂會議(共擬會議)」,通過多項用藥提供病人臨床治療選用,包括「早期乳癌尚未發生腋下淋巴結轉移之病人可以用標靶藥物治療」、「遺傳疾病努南氏症可用生長激素治療」、「罕病龐貝氏症有更具安全的新藥可供選擇」、「類固醇治療無效之嚴重氣喘的12歲至17歲青少年,得以生物製劑治療」。健保署醫審及藥材組副組長張惠萍表示,本次共擬會議將乳癌標靶trastuzumab成分的藥品,放寬至「未發生腋下淋巴結轉移」也可給付,意即符合「HER2過度表現、雌激素受體(ER)為陰性、腫瘤大於2公分」等條件即可給付,估計每年能嘉惠510位乳癌病患。針對trastuzumab成分藥價,健保署也努力與廠商協商議價,張惠萍指出,本成分的原廠藥單價高達4萬3844元,若依現行最多給付六個月的方式估算,每人所花的健保費用為35萬元左右,但現在健保署已與兩家生物相似藥廠商議價為2萬9895元,每位病人所花的健保費僅23.9萬,成本已大幅減輕。不過此成分的給付範圍已擴大至未發生腋下淋巴結轉移,因此估計每年的健保赤字仍會達1億元左右。本次共擬會議還開放生物製劑治療嗜伊紅性白血球的嚴重氣喘患者,這項給付過去僅限於成人,張惠萍說,由於這款藥物已被證實在12歲以上病人使用也無虞,因此決議讓青少年在使用口服類固醇無效後,可由健保給付含mepolizumab成分藥品,預估能嘉惠163名青少年患者,每年將增加4400萬元赤字。但在罕病龐貝氏症的藥物使用上,每年最多可省下3.7億元,張惠萍表示,過去龐貝氏症病患僅能使用專案進口的alglucosidase alfa藥物,如今新藥avalglucosidase alfa已在國內取得藥證,因此成本已大幅縮減為每人每年一千萬,估計有97人受惠。此外,本次會議還通過遺傳性疾病努南氏症候群之兒童患者,可使用含somatropin成分之生長激素製劑,預估約64名兒童可脫離無藥可用的窘境。
32歲女驚罹乳癌第三期 3狀況才需「乳房全切」
一名32歲已婚患者,某天摸到右胸有小腫塊,當時不以為意,經過半年後,發現腫塊越來越大,而且淋巴出現腫大的狀況,求診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乳房外科主任劉良智,經過超音波和電腦斷層檢查,發現有約兩公分的腫瘤,並且淋巴轉移約4到6顆,確診乳癌第三期。劉良智主任先以化療和雙標靶治療,經過約四個月,再次以超音波檢查,發現腫瘤縮小非常多。劉主任評估可以進行乳房部分切除手術,保留乳房,後續再搭配放射線治療,但經醫病溝通後,患者希望切除整個右乳避免復發。劉良智以達文西手術進行右乳全切,並和整形外科團隊合作進行乳房重建手術,術後病理報告顯示沒有殘餘癌細胞,患者目前恢復良好,持續門診追蹤。劉良智主任表示,該病患來就診時,照超音波發現疑似惡性腫瘤,立即做穿刺,病理報告顯示賀爾蒙接受體(ER和PR)為陰性,HER2受體為陽性(3+),腫瘤發展指數(KI67)高達70%,因此選擇以化療和雙標靶治療。四個月後,超音波追蹤發現惡性腫瘤從約2公分縮小到0.8公分,而原本因轉移而腫脹的淋巴,從約2.6公分縮小到約0.5公分,劉良智醫師和病患溝通,建議可以保留乳房,但病患對於再復發十分恐懼,希望把風險降到最低,討論過後決定接受右乳全切除和立即重建手術。劉良智主任以達文西手術切除右乳後,整形外科團隊立即進行乳房重建手術,術後病理報告顯示乳房組織與淋巴組織完全沒有發現腫瘤細胞。病患目前恢復良好,定期門診追蹤,由於手術經腋下傷口進入,乳房正面沒有任何傷口,外觀和術前一樣,病患也對重建後的乳房相當滿意。劉良智主任指出,惡性腫瘤不超過5公分,淋巴沒有轉移,沒有靠近乳頭或乳暈,可以採取部分切除手術,保留乳房,後續再透過放射治療,回門診定期追蹤。劉良智也提醒,發現乳癌真的不是世界末日,只要搭配醫師的治療,存活率相當高。原位癌發生病變,高達90%是後天造成,可能是情緒,壓力,飲食,作息等造成,因此,提醒所有女性,定期乳房攝影或乳房超音波追蹤,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更重要的是,保持正向樂觀心情。
朱芯儀罹癌「首摘假髮露面」秀人工血管 正能量喊話:一起加油別放棄
藝人朱芯儀在36歲生日當天宣布罹患乳癌2到3期,而且癌細胞已擴散到淋巴,預計5月切除右邊胸部,目前仍在積極接受治療。在最新曝光的影片中,她分享自己被告知罹患乳癌後的改變,還有治療的心情調適,引發關注。朱芯儀罕見摘下假髮,帶著毛帽現身鏡頭前,她笑說:「因為假髮拿去送洗,所以必須以帽子的部分跟你們見面」,由於前幾天剛打完化療,使得臉看起來有點熱潮紅,而且化療的藥物也導致她停經,「有時候副作用其實是蠻大的」,接著分享確診乳癌之後的生活,以及要如何面對開始治療的心情。朱芯儀拿下假髮示人。(圖/翻攝自朱芯儀YouTube)朱芯儀透露,自己罹患的乳癌是HER2陽性,轉移率和復發率都高,因此她滿擔心的,醫生建議「術前輔助治療」,也就是先不開刀,用6次化療把腫瘤縮小,「因為我有單側3顆,都已經超過2公分」,並安排一系列檢查,確認癌細胞是否有轉移到其他地方,或是全部消失,「如果全部消失的話,那就是同樣的藥再打12次」,若沒有消失,醫生就會建議換藥,再打14次化療,因此算起來,療程估計要到2023年3、4月才會結束。朱芯儀相當樂觀。(圖/翻攝自朱芯儀YouTube)朱芯儀指出,醫生不斷提醒她買假髮,因為做完化療會掉頭髮,但是她一直不想太快去面對,「感覺好像真的去買假髮,頭髮就會掉光,頭髮對我而言還是很重要」,坦言要這樣面對大家,需要鼓起很大的勇氣,不過該來的還是會來,「它跑不掉的」,後來她乖乖買了假髮,並戴著假髮去找知名造型師,修剪她的髮型。朱芯儀也秀出自己的人工血管,「其實就很像是在身體裡面縫一個鈕扣」,不過一開始化療時,她也是吃盡苦頭,好在醫院有專門的門診,可以找尋相關資源,讓自己變得更舒服,為此她十分感謝醫生和醫療團隊的照顧。朱芯儀秀出人工血管。(圖/翻攝自朱芯儀YouTube)朱芯儀正面喊話,要癌症病患不要放棄,當信念越堅強的時候,力量就越強大,她常說:「癌細胞遇到我真的算你衰」,因為她擁有樂觀的心態和強大的能量,雖然在治療的路上會遇到很多困難,「但是沒關係,我們一起加油,我們不要放棄」,重點是要有好心情,加上吃好、睡好,一定可以度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