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AEA
」 核廢水 日本 福島 國際原子能總署 IAEA2空殼公司CEO驚傳失聯 BAC執行長前雇主懊悔:雇傭他是我的人生錯誤
黎巴嫩17日驚傳呼叫器連環爆炸,可以說是震驚全球,原本爆炸的呼叫器上有著台灣金阿波羅(Gold Apollo)的LOGO,但後續該公司負責人表示,爆炸的AP-942型號呼叫器的設計和生產授權給匈牙利的BAC公司(BAC Consulting)。BAC公司執行長阿奇迪亞科諾(Cristiana Barsony-Arcidiacono)在事件後強調,BAC僅是一家中介公司,並未參與製造這些呼叫器。但在阿奇迪亞科諾發出聲明之後,他與疑似促成呼叫器交易的保加利亞Norta Global創辦人何塞(Rinson Jose)均從公眾視野中消失。綜合外媒報導指出,阿奇迪亞科諾是49歲的義大利裔匈牙利人,擁有多國生活和學術背景。阿奇迪亞科諾自稱會說七種語言,包括匈牙利語、義大利語和英語,擁有倫敦大學學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物理學博士學位,並曾在2000年代初期發表過正電子相關的學術論文。但有報導指稱,阿奇迪亞科諾的教授托羅克(Akos Torok)表示,阿奇迪亞科諾的學術背景確實存在,但自博士畢業後,阿奇迪亞科諾便未再從事科學研究。而在學術圈外,阿奇迪亞科諾的經歷顯得異常複雜,他聲稱自己曾在許多非政府組織(NGO)工作,並且經常在歐洲、非洲、中東等地進行人道援助工作,其中包含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工作,負責籌辦核子研究會議,並在倫敦政治經濟學院(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及東方與非洲研究院(SOAS)修讀過政治學與發展學的課程。但這些資歷大多未經證實。根據國際原子能總署的資料顯示,阿奇迪亞科諾僅在該機構實習過8個月,並未擔任專案經理。此外,倫敦政治經濟學院也表示,阿奇迪亞科諾並未在該校獲得任何學位。報導中也提到,阿奇迪亞科諾曾於2019年受僱於聯合國前人道救援官員克萊因施密特(Kilian Kleinschmidt),主持一個由荷蘭資助的專案,目的是要訓練突尼斯境內的利比亞難民。但克萊因施密特對阿奇迪亞科諾的工作態度非常不滿,形容阿奇迪亞科諾的管理方式極具爭議,甚至使用「霸凌」來形容阿奇迪亞科諾的行為。最後,阿奇迪亞科諾在專案結束前一個月遭到解雇,克萊因施密特甚至用「人生中一個重大錯誤」來形容聘用阿奇迪亞科諾一事。除此之外,阿奇迪亞科諾還在履歷中提到自己曾是紐約慈善機構「地球兒童研究所」(Earth Child Institute)的董事,但該機構的創辦人古德曼(Donna Goodman)表示,阿奇迪亞科諾從未在該機構任職,僅在2018年曾詢問過是否有職缺,並未被正式邀請加入。除了阿奇迪亞科諾本身的背景撲朔迷離外,其實連其開設的匈牙利公司BAC也是十分詭異,該公司在匈牙利布達佩斯註冊,但有外媒報導指出,該公司似乎並無實際生產活動,被認為是空殼公司。匈牙利政府先前曾表示,BAC公司並無任何生產設施,也無營運場所,且爆炸的呼叫器從未進入匈牙利境內。根據《紐約時報》報導指出,BAC公司可能是由以色列情報部門設立的前台公司,用於掩蓋某些不透明的交易活動。阿奇迪亞科諾的母親比阿特克麗絲(Beatrice)曾對媒體表示,他的女兒受到了來自不明勢力的威脅,並且目前正受到匈牙利特勤部門的保護。但後續這說法遭到匈牙利政府的否認。而除了開設BAC公司的阿奇迪亞科諾消失外,另一間註冊於保加利亞首都索非亞的Norta Global公司,則被外媒報導是促成BAC公司呼叫器交易的關鍵公司。而目前Norta Global印度裔挪威籍的創辦人何塞也傳出下落不明。有媒體報導指出,Norta Global註冊地點位於索非亞一棟公寓建築內,與約200家其他公司共用地址,這也因此,Norta Global也被視為是一間空殼公司。而且在爆炸案發生後,Norta Global的公司官網就立刻關閉。根據保加利亞國家安全局(National Security Agency)的聲明,他們已經開始對Norta Global在這起爆炸事件中的角色進行調查,但並未發現該公司有進口、出口或製造與爆炸相關的通訊設備。而Norta Global的創辦人何塞,現年37歲,曾在挪威接受教育,並在英國短暫工作過。何塞的叔叔表示,家族以前經常與何塞保持聯繫,但爆炸事件發生後,他們已無法與何塞取得聯絡。何塞的父母目前居住在印度,叔叔則形容何塞為一個直率且無法被輕易利用的人,認為他可能是被誤導或被捲入了某種陰謀。
台電讓專家進去了! 翁曉玲宣布「核四考察圓滿完成」
今(9日)早翁曉玲等立委邀請兩位核能學界專家顧問一同前往核四考察,盼藉助專業提供諮詢意見,台電因須遵守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制定的保安實體防護規範為由,阻擋專業人士陪同參訪,不過在翁曉玲據理力爭後,最終還是與賴士葆及清大李敏教授、葉宗洸教授順利進入核四、完成考察。國民黨立委翁曉玲稍早發文表示,與賴士葆委員及兩位專家顧問清大李敏教授、葉宗洸教授順利完成核四考察,雖然聯繫台電過程有些波折,但終究圓滿完成。翁曉玲表示,很感謝台電副總許永輝和相關同仁們辛苦協調安排,也謝謝多位曾負責核四興建的處長同仁們細心解說,為他們解惑。核四至今仍是國家和台電的重要資產,看到台電有妥善維護核四廠房機件設備,均予以高度肯定。
邀專家隨行考察核四遭阻 翁曉玲:台電到底在怕什麼?
今日翁曉玲、賴士葆、王鴻薇、張智倫一同去參訪核四,並邀請兩位核能學界專家顧問隨行考察,其藉助專業提供諮詢意見,然而台電竟阻擋專業人士陪同參訪,台電總經理王耀庭甚至跟翁曉玲表示,「他的底線就是只能立委和助理去,不能讓專家學者隨同前往」。翁曉玲對此怒言,「是誰給王總經理這麼大的底氣,可以對立委頤指氣使?」國民黨立委翁曉玲今(9)日在臉書發文表示,他與同黨立委一同去參訪核四,並邀請清大原科院李敏教授、葉宗洸教授,兩位核能學界專家顧問隨行考察,期藉助他們的專業,提供諮詢意見,以利日後進行更深入專業的問政。然不解的是,台電竟然屢屢阻擋專業人士陪同立委參訪,台電總經理王耀庭甚至給翁曉玲下通牒說,「他的底線就是只能立委和助理去,不能讓專家學者隨同前往。」這種極其藐視立委職務、妨礙立委職權的口吻與態度,殊難想像。「核四是禁地嗎?台電到底在怕什麼?」翁曉玲直言,是誰給王總經理這麼大的底氣,可以對立委頤指氣使?一個早該引咎辭職,對今年四月因4部電力機組跳電導致北部大停電的經理人,不僅仍厚臉皮的坐在那個位置上繼續管理台電,而且還語帶威脅地警告說,若堅持帶專家顧問去看核四,會損害台灣利益。翁曉玲表示,台電如此強勢,力阻專業人士去看核四廠,她認為有兩種可能性,一是,核四廠到目前為止軟硬體設施維護的還不錯,怕專業人士去看過後,認為日後若非核政策轉彎,重啟核四指日可待,但此一結果恐怕會得罪民進黨政府。另一種可能性,則是核四廠有些機器設備已被拆除轉賣或是移作他用,怕專業人士去看過後,揭穿真相,台電無法交代東西去哪兒了?賣的錢是進到誰的口袋了?這種情形更難交代,肯定砸鍋,引起輿論譁然。翁曉玲說明。民眾參觀電廠,本就是稀鬆平常的事。台電向來有對外開放,只是自蔡政府上台後,台電逐步限縮參訪核四,幾年前就已禁止民眾申請參訪核四了。理由很簡單,因為去參訪過核四廠的民眾和學生都覺得核四沒有不安全。在年輕世代普遍支持核電和核能科學的情形下,民進黨政府索性要求台電取消核四參觀,不讓人看。翁曉玲指出,台電發新聞稿說,立委帶專家顧問進核四有違核子保防保安規範。諷刺的是,可能會有核子保安、保防風險的核一、核二、核三廠,台電是歡迎民眾申請參觀;但卻對一個已被民進黨政府搞成廢墟的核四廠進行嚴格控管。隨著核燃料棒的清空,駐衛核四的二個分隊保警早於2021年5月1日全面退出,台電竟還厚顏地搬出國際核子保安要求的藉口,說要有效管控門禁,拒絕立委帶專業顧問進入參訪。「說這話,難道不心虛嗎?」翁曉玲曾擔任過數年的原子能委員會政府開放資料諮詢小組的委員,做過數項國科會原子能法研究計畫,肯定比台電董事長、總經理更熟悉核安相關法令規定。諸位可去問問核安會,有去監管核四廠嗎?核安會會告訴你,核四廠並未啟用,所以不在核安會依法監管職權範圍。先前核燃料棒還留在核四廠時,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每年還會去巡視,現在台電已將核燃料棒運出台灣送至美國了,核子保安和保防風險已大幅降低,從2022年之後,IAEA就沒再去檢查核四廠了,相關訊息請詳見核安會網站,「國際原子能總署來台執行核子保防作業動態」頁面。翁曉玲說,一件單純立委帶顧問去參訪核四的小事,竟意外地戳到台電的暗黑,發現他們如此恐懼,實在是始料未及。翁曉玲表示,經由這事,也觀察到王耀庭這個人,一個口口聲聲說要為台電繼續負責的總經理,是有什麼能力可以為台電負責,可以去解決全台缺電、停電的問題?「其實他根本無須有什麼專業和治理能力,只要有捍衛民進黨神主牌、把核電廠劃成禁地的能力即足矣」。台電昨日發聲明稿表示,基於遵守國際最高核子保防要求以維護門禁有效管控,僅能同意國家賦予職權者如立法委員(含國會助理)、監察委員等因問政要求進入核電廠。並說明,由於核四廠內仍有台美核能和平利用合作協定列管的核子設備與組件,如反應器壓力槽、控制棒、燃料匣及主冷卻泵等,須遵守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制定的保安實體防護規範。
不讓看得懂的人進去?台電拒藍委考察核四廠讓專家隨行 老員工:匪夷所思
立法院新會期將開議,為推動核電延役相關修法,國民黨立委翁曉玲等人9日邀請清大核工所教授李敏等外部顧問同行,台電卻以外部顧問不符保安規定為由,僅同意立委參訪。藍委質疑台電在怕什麼?台電老員工說,過去為了爭取民眾支持核四,即使工作很忙也都願意開放民眾參觀,不讓看得懂的人進去,令人匪夷所思。翁曉玲與同黨立委賴士葆與王鴻薇今日仍依規畫前往,據了解,也會邀「專家」陪同會勘,若確定遭台電阻止,台電必須為政治動作負責。據了解,藍委們向台電提出申請時,台電嚴詞拒絕專家同行。知情人士表示,此舉與過去考察標準不同,若台電堅持阻擾專家顧問陪同,須說出可受公評的理由。知情人士表示,立委不是核電專家,因此邀請清大核工所教授李敏、葉宗洸與核四前廠長王伯輝陪同考察,但卻遭台電拒絕,甚至從嚴要求只有立法院公費助理能同行,「台電在怕什麼?」台電說明,由於核四廠內仍有《台美核能和平利用合作協定》列管的核子設備與組件,如反應器壓力槽、控制棒、燃料匣及主冷卻泵等,須遵守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制定的保安實體防護規範,立委、監委等依問政需求,經申請獲台電核准後可實地瞭解,其他外部顧問不符合相關保安規定,無法同意核准參訪。賴士葆質疑,台電是做了什麼見不得人的事情,不敢讓專家學者看?核四現在到底是什麼面貌,應該要讓專家參訪,呼籲台電要秉持專業,不應有政治動作。王鴻薇則說,考察核電廠需要專業意見,但台電卻極力阻擋,要求非常無理,質疑台電為了卡核而心虛。李敏8日低調表示,他是翁曉玲所邀請,不方便說什麼。不過他直言,過去台電開放核一、核二、核三等參訪,他去過很多次,也帶學生去過。熟悉核電廠建置的台電老員工指出,台電過去為了爭取民眾支持興建核四,工作再忙,也願意開放民眾前往,盡所能解說,馬政府時代便接待過許多民進黨立委帶著專家來看。如今封存核四,更應該敞開大門,歡迎大家都去了解,科學是真理,本於科學數據解說,較容易尋求共識。
入侵庫爾斯克打亂俄軍補給線 烏克蘭:已炸毀第二座大橋
自兩周前進軍俄羅斯庫爾斯克(Kursk)地區後,烏克蘭軍隊的進度可以說是異常的快速,如今有消息指出,烏克蘭軍隊已經炸毀該州第二座大橋,嚴重打亂俄羅斯的補給路線與計畫。綜合外媒報導指出,烏克蘭空軍司令奧列舒克(Mykola Oleschuk)在社交媒體上宣布「又少了一座橋」,後續又詳細解釋「烏克蘭空軍航空部隊通過精確空襲,已經剝奪敵人的後勤能力,顯著影響這次戰鬥進程。」而奧列舒克所提到的行動,其中包含摧毀了塞姆河(Seym River)上的兩座重要戰略橋樑,其中一座位於茲萬諾耶(Zvannoe),另一座靠近格盧什科沃(Glushkovo)鎮,嚴重影響了俄軍的補給線。烏軍在俄羅斯庫爾斯克炸毀的第一座橋。(圖/達志/美聯社)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也在18日晚間的公開講話中,強調了這次行動的重要性「在庫爾斯克地區的行動,仍在給俄軍、俄羅斯,甚至是他們的國防工業、經濟造成損失。」澤倫斯基解釋「這不僅僅是為烏克蘭防禦,我們的目標是盡可能摧毀更多的俄羅斯戰爭潛力,並進行最大程度的反攻行動。」澤倫斯基還提到,烏軍已在庫爾斯克地區控制了超過1,000平方公里的俄羅斯領土,並在蘇扎(Sudzha)鎮建立了軍事指揮中心。烏克蘭監測組DeepState也分享了一段影片,當中顯示一輛烏克蘭國防軍坦克出現在奧爾戈夫卡(Olgovka)村,該村位於蘇扎鎮以北約20公里處,這部影片也間接證實澤倫斯基的說法。此外,烏克蘭武裝部隊還發布了「西瓦爾卡」(Sivalka)火焰噴射器系統在庫爾斯克方向進行作戰的影片。雖然烏克蘭軍隊在庫爾斯地區取得明顯進展,但俄羅斯軍隊也在烏克蘭東部取得不錯的成果,尤其是在頓涅茨克(Donetsk)地區。該地區內的波克羅夫斯克(Pokrovsk)市軍事管理局局長多布里亞克(Serhii Dobriak)表示「俄軍離此很近,距離城鎮郊區只有11公里,目前城市正在做好抵抗的準備。」烏軍在俄羅斯庫爾斯克炸毀的第一座橋。(圖/達志/美聯社)多布里亞克也提到目前城市的狀況「城鎮正遭受導彈、多管火箭炮的襲擊,先前也發生過幾次制導航空炸彈攻擊。」而過去一週,已有近1,800人從波克羅夫斯克撤離,遠超之前每月450至500人的撤離人數。烏克蘭總參謀部報告稱,俄羅斯軍隊在12輛裝甲車的支援下,於頓涅茨克地區的皮夫尼奇內(Pivnichne)和扎利茲涅(Zalizne)村莊周圍發動了「大規模襲擊」。烏克蘭副總理韋列舒克(Iryna Vereshchuk)呼籲前線附近的居民撤離「我理解你們將不得不離開工作、家園和財產,但儘管如此,你和你孩子的生命、健康更加重要。」韋列舒克也提到「撤離時不會孤單,政府、地方當局、志願者、國際組織以及接待你們的社區,都會提供相對應的幫助。」也因為戰事越來越激烈的關係,札波羅熱(Zaporizhzhia)核電站的安全問題也引發關注。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負責人格羅西(Rafael Grossi)強調目前仍在持續關注中,更出言呼籲「各方最大程度保持克制」以保護電站。IAEA一份報告中也提到,最近的襲擊有破壞核電設施外圍的一條道路,而且十分靠近重要的灑水池。澤倫斯基在總結戰況時提到,過去一週,俄羅斯對烏克蘭城市和村莊發射40多枚各種類型的導彈、750枚制導航空炸彈和200架不同類型的攻擊無人機。澤倫斯基表示「對於這樣的恐怖行為,佔領者必須在法庭和歷史面前負責。他們已經面臨我們戰士的力量。」最後,烏克蘭總司令謝爾斯基將軍(General Syrskyi)雖對如今的前線戰況表示樂觀,但也向西方盟友呼籲「戰爭沒有假期」,希望美國、英國和法國加快提供軍事物資的進度。
付鉅額代價!韓花1.5兆處理「核處理水恐慌」 力阻謠言進一步擴散
日本東京電力2023年8月開始向海洋排放核電廠的污染處理水,引發社會各界廣泛關注。據韓國《朝鮮日報》報導,韓國政府過去一年內執行3.8萬次檢測,僅有0.2%檢出放射性物質,可見先前針對核處理水的疑慮「均為謊言」,韓國政府卻因此付出鉅額代價,投入超過1.5兆韓元(約新台幣355億)進行檢測和水產促銷活動。報導指出,部分團體和政界人士在開始排放核處理水後提出「會吃到具放射性的魚」和「排水是日本的核攻擊」等言論煽動社會恐慌,促使韓國政府積極進行一系列檢測。然而,韓國官方對韓國和日本的水產品、天日鹽、海水進行4.4萬次放射性檢測,所有檢測結果都遠低於標準值。針對水產品的3.8萬次檢測中,99.8%放射性濃度低到無法檢出,僅有78次(0.2%)檢出放射性物質,但含量也低於標準值的50分之1。文中稱,檢測結果證實先前各種「怪談」均為謊言。慶熙大學原子核工程系教授鄭範津也表示,科學證據顯示福島帶來的輻射風險實際上「全無」。然而,韓國財政為此付出巨大代價。自2021年日本公佈排放計畫後,韓國政府在過去3年內投入約1.55兆韓元用於檢測和促銷活動。《朝鮮日報》指出,上述金額有超過90%為促銷和漁業補助經費,如果沒有核處理水可能影響漁業和水產的謠言,政府根本不須花費如此高額的資金。例如去年6月,因「氚會污染天日鹽」的傳聞引發搶購現象,導致政府動用預算統一採購天日鹽。過去「吃美國牛肉就會讓大腦產生洞」的狂牛病怪談造成3.7兆韓元(約新台幣877億)經濟損失,不同於以往,專家指出韓國社會已經較妥善應對有關福島核處理水的謠言。學界一致認為,福島排放水在安全性上沒有問題。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在去年7月發表報告,確認日本的排放計畫遵守國際安全標準。韓國政府也通過每日舉行記者會等方式,迅速應對,阻止謠言進一步擴散。日本的污染處理水排放計畫將持續近30年,直至2051年。專家建議,為避免類似謠言的再度出現,應繼續加強基於科學事實的檢測和宣傳工作。首爾大學地區環境科學系教授趙暘基表示,應定期對污染處理水經過的入口進行檢測,並及時向國民公佈結果,以減少社會的不安情緒。
若不用核能 IAEA署長:2050年無法實現「全球脫碳」
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署長葛羅西(Rafael Grossi)日前對《聯合國新聞》表示,如果不使用核能,不可能順利實現2050年脫碳的全球目標。《聯合國新聞》日前專訪格羅西,針對核能發展以及第28屆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 28)協議對大眾所產生的影響進行剖析。格羅西指出,全球生產的清潔能源(指生產過程中不會排放二氧化碳)中超過3分之1來自核能,核能早已是減排過程中的關鍵角色。然而,大眾因為事故對核能產生許多反感和誤解,讓核能幾乎無法參與各種能源政策會議,先前的大會上也沒有提及核能。部分國家承諾將在能源政策中將核能占比提高三倍,格羅西表示:「我不認為這是核能的復興,而是現實主義的回歸」。鑽研全球氣候問題的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也已經察覺,如果沒有核能,2050年幾乎不可能實現全球脫碳的目標。因此未來將會更大規模發展核能,國際原子能總署和整個聯合國系統將確保以安全可靠的方式實現目標。格羅西也點出當今存在許多與核能有關的錯誤資訊,並警告各國不可「因噎廢食」 。傳統觀點認為「福島核災造成數千人死亡」,但死亡人數其實來自襲擊日本的海嘯,而沒有人死於核災輻射。他表示,核能的死亡率甚至低於某些再生能源——世上也有很多人死於空難,但我們並沒有停止搭飛機,各國政府有責任讓大眾充分了解狀況並澄清事實。格羅西強調,使用核能不代表百分之百依賴核能,而是以核能為基礎混合其他能源。因為核能非常穩定,無論任何天候都可以使用,也可以結合再生能源。他也表示,核能和任何工業活動一樣確實存在風險。他以核廢料為例,在核電廠商業運轉70年後,核廢料得到了充分的管理,廢料的數量也是有限的,相較於化石燃料的廢料,後者產生的廢料顯然對地球危害更大。
國際原子能總署:伊朗「濃縮鈾庫存量」達武器級水準! 足以製造數枚核彈
聯合國系統相關的獨立國際組織「國際原子能總署」(International Atomic Energy Agency,IAEA)於美東時間27日在1份機密報告中披露,伊朗近幾年累積的濃縮鈾庫存量已達到「武器級水準」,是2015年7月14日在維也納簽訂之「伊朗核協定」(Iran nuclear deal)中,所限制庫存量的30倍。據美國之音的報導,伊朗目前的濃縮鈾庫存量,自IAEA於2月發布最新報告以來,又增加了675.8公斤,總量超過6201.3公斤。對此,阿根廷籍的IAEA總幹事格羅西(Rafael Mariano Grossi)早在上個月就示警,若德黑蘭打算製造核武器,他們已經擁有足夠的濃縮鈾來製造「數枚」核彈。回顧歷史,「伊朗核協定」正式名稱為聯合全面行動計畫(Joint Comprehensive Plan of Action,JCPOA),為伊朗與伊朗核問題6國,也就是俗稱的「P5+1」,包括5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外加德國,以及歐盟,於2015年7月14日在維也納簽訂的國際協定,旨在約束伊朗的核擴散行為。協定指出,只要伊朗同意遵守「不生產濃度超過3.67%的濃縮鈾」等符合核不擴散規定的舉措及各項義務,美國、歐盟和聯合國安理會就會解除對伊朗的經濟制裁。然而,美國時間2018年5月8日下午,時任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卻突然在白宮宣布,美國將單方面退出伊朗核協定,並對伊朗及與其貿易的國家實施進一步的經濟制裁。2018年9月,聯合國國際法院(ICJ)判決美國違約,要求美國停止大部分無理由制裁,但美國拒絕承認ICJ判決的強制力。接著在2020年1月3日,美國又在伊拉克巴格達國際機場發起無人機空襲,刺殺了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和聖城旅指揮官蘇萊曼尼(Qasem Soleimani)。對此,德黑蘭隨即於同年1月5日晚間,在1份聲明中表示,伊朗將暫停履行伊朗核問題全面協定第5階段對該國的限制措施,從此之後,「伊朗核協定」已名存實亡。雖然IAEA目前仍然可以定期存取伊朗申報的核子設施,但根據協議增設的額外監控設備,已應伊朗要求拆除,IAEA如今也不能在未申報的地點進行即時檢查。近年來,伊朗更撤銷了數名核子檢查員的委任,導致IAEA為伊朗指派的檢查員核心小組,僅剩約2/3的人力。報導也認為,隨著伊朗及以色列之間的敵意螺旋不斷上升,德黑蘭製造核彈以對特拉維夫形成核威懾力的企圖也將越來越明顯。
COP28杜拜登場!美日22國籲2050全球核電產能提升3倍 盼達「淨零碳排」
《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締約方第28次會議(COP28,簡稱聯合國氣候大會)正在杜拜召開,包括美國與日本在內的22個國家於2日發表聲明,呼籲到2050年,將世界核電產能提升至2020年水準的3倍,以助全球屆時達到「淨零碳排」目標。立法院國民黨團總召曾銘宗表示,這無疑證明蔡政府訂出2025非核家園政策,是一個大錯誤。沒有核電 淨零排放目標難達成該聲明稱,核能在本世紀中葉實現碳中和的全球目標方面,扮演著「關鍵角色」。美國氣候特使凱瑞說:「這不是要證明,核能絕對會成為所有其他能源的全面替代品……但我們知道,科學和事實以及證據告訴我們,如果沒有一些核電,就無法實現2050年淨零排放的目標。」歐盟執委會主席范德賴恩在COP28峰會上表示:「我呼籲與會者,將這個目標納入最終的COP決議中。」聯合國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署長葛羅西(Rafael Grossi)也說,世界需要核電來應對氣候變化,應該採取行動來擴大這種清潔能源的使用,並幫助建設通向未來的「低碳橋梁」。核能大國 俄羅斯和中國未簽署除美日外,簽署上述聲明的其他國家包括英國、保加利亞、加拿大、捷克、芬蘭、法國、匈牙利、韓國、摩爾多瓦、蒙古、摩洛哥、迦納、荷蘭、波蘭、羅馬尼亞、斯洛伐克、斯洛維尼亞、瑞典、烏克蘭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但核能大國俄羅斯和中國沒有簽署。全球現有391千兆瓦的核電裝機容量,有31個國家運營核電廠。但路透指出,政府和企業是否願意投入所需的巨額資金,以實現2050將全球核能增為3倍的目標,目前還是未知。使用核能作為石化燃料的替代能源也存在爭議,有環保組織擔心核能的安全和核廢料處理問題。環保組織350.org表示,日本311福島核災凸顯了核能危險。該組織北美分部主任奧道爾(Jeff Ordower)說:「我們雖然讚賞拜登政府準備要投資石化燃料的替代選項,但我們沒有時間浪費在危險的分心選項上,例如核能。」針對22國提高核能發電量的聲明,立法院國民黨團總召曾銘宗表示,蔡政府訂出2025非核家園政策,是一個大錯誤,非核政策造成的後果,是蔡政府留給下任政府最大的爛攤子;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競選總部則暫無回應。曾銘宗指出,近幾年不僅造成5次大規模跳電、停電,外商也認為台灣有缺電疑慮,甚至造成電價大幅上漲;面臨未來台灣可能缺電以及電價大幅提高,又面臨國際2050淨零排放的趨勢,蔡政府應傾聽國際呼籲,不要再硬拗,否則會影響2300萬民眾的用電需求,及全台1600萬的產業發展。國際趨勢 藍委促政府嚴正面對曾強調,2050淨零排放,是國際發展趨勢,也涉及到國內中小企業的產業競爭力,請政府嚴正面對。至於賴清德,今年10月19日提到,未來若能解決核安與核廢料,不會排除核能。被視為民進黨非核家園態度鬆動;11月29日他接受專訪時又表示,核安核廢若解決且有共識,不會排斥科技帶來便利。
加強檢驗還不夠 俄羅斯全面限制日本水產進口
自從日本宣布排放福島核廢水到大海後,中國隨即宣布全面禁止進口日本水產,俄羅斯方面則是宣布會加強檢驗。而現在有消息指出,俄羅斯也宣布要限制日本水產進口,直到證明其水產安全性達標為止。根據《路透社》報導指出,俄羅斯農業監管機構Rosselkhoznadzor於16日表示,目前將針對日本水產進行全面性的限制進口。但該單位也提到,此限制並非是真的有發現問題,而是基於「預防」而實施的。直到全面顯示日本水產的安全性達標後,將會解除限制。而報導中也引述《共同社》的報導,日本農林水產省在得知俄羅斯方面的決定後,就在16日發表聲明,表示俄羅斯的決定「不僅沒有任何科學依據,同時還不公正且令人遺憾,呼籲俄羅斯方面盡速撤銷禁令」。其實早在俄羅斯發表聲明之前,日本外務省已經在10日與俄羅斯方面取得聯繫,同時也在15日之前提供更多科學證據給俄羅斯。更向俄羅斯方面說明,日本排放核廢水與相關水產安全性一事,不僅資訊透明,同時是有接受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審查。報導中也提到,日本是俄羅斯海鮮的最大出口市場之一,與中國南韓並列。而根據Rosselkhoznadzor資料顯示,俄羅斯在2023年1至9月這段期間,也從日本進口了118公噸的海鮮。
日本今排放第2批核廢水…東電:連續排放也安全 核安會回應了
日本東京電力公司今(5日)啟動第2批含氚福島核廢水排放,預計排放7800噸並耗時17天。東電表示,該批核廢水經排放前檢測,氚濃度低於安全標準值,即使連續排放也能確保安全;我核安會則指出,嚴密掌握日本第2次排放動態及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監測數據,以及持續透過跨部會平台因應。東電9月21日的第2批核廢水放射性核種分析指出,氚以外核種濃度與標準值上限之比值總和為0.25,符合小於1判定值;IAEA於22日公布的報告也指分析具高可信度、數據沒高於日本管制限制。東電4日再確認經1200噸海水兌1噸處理水稀釋後,氚濃度每噸約63至87貝克,遠低於日本國家安全標準40分之1每公升1500貝克要求;5日確認天氣及海象後,於當地時間上午10點20分開始排放,其排放總量與第1批相同。東電表示,自首批廢水8月24日至9月11日排放以來,每天都經目視、設備方式確認,排放後定檢也沒發現問題;第2批則有多個機構對核電廠周圍海域海水、魚類進行監測,其中與環境省每日、每週檢測一次,跟水產廳每週4次公布魚類檢測結果。(圖/翻攝自核安會)但即使有IAEA與科學數據背書,以及所有核電廠都會排放含氚核廢水、部分電廠核廢水氚濃度遠高於日本福島核廢水,但太平洋國家對人類首次有7級核災核廢水排放海洋有疑慮。我核安會就指出,將持續嚴密掌握動態、數據,並透過跨部會平台採取相關配套因應。核安會表示,第1批排放的最外圍(氚濃度為背景的千萬分之一)目前已擴散至日本本州東部海域,氚濃度影響為安全的綠燈,且遠低於背景變動範圍,對環境輻射影響可忽略。農業部水試所2日已完成北太平洋公海的秋刀魚漁場海水與漁獲取樣,完成分析後將公開在放射性物質海域擴散海洋資訊平台。另目前每日預報已納入第2批排放的日本源頭資訊,綜合評估排放至今擴散影響。核安會指出,放射性物質海域擴散海洋資訊平台增設「跨部會輻射監測整合儀表板」、「一周擴散預報概述」及「排放資訊即時看」,提供最新監測動態資訊,並與農業部、衛福部、海委會持續嚴密監控,對漁產、日本進口食品、海水及環境生態樣品取樣檢測,迄今均無輻射異常。
核廢水入海1/中港澳封殺海鮮「日本恐損失1626億日圓」 苦主出爐!這國汙染最嚴重!
2023年8月24日台灣時間12點,日本逐步排放134萬噸含氚核廢水入海,這是人類史上首次大規模排放核廢水,由於輻射物恐使海鮮遭到汙染,中國、香港、澳門已封殺日本進口水產品,經濟損失約1626億日圓(約354億台幣)。儘管亞洲鄰國反應激烈,但多項研究依據洋流流向皆預測「美國將是汙染最嚴重的國家」,不過美國基於國際政治考量,選擇支持日本排放核廢水。2011年日本爆發311大地震,海嘯導致福島第一核電廠三座反應爐熔毀,為了讓反應爐內熔融核燃料保持穩定,日本政府決定持續注入水冷卻,而這些水再加上流進反應爐的地下水、雨水,形成擁有高濃度放射性物質的汙染水。由於水量已快超過儲存槽容量的極限,日本於2021年提出核廢料排海的計畫申請,表示會透過技術淨化輻射物,只留下「氚」再排入大海,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邀集各國專家多次前往日本檢測與調查,經過2年,證明日本的含氚廢水在每公升1500貝克以下,遠低於國際標準,因此同意日本核廢料排海計畫。雖然日方一再強調處理過的含氚廢水,與各國核電站排放的冷卻水無異,就連IAEA總幹事拉斐爾.格羅西(Rafael Grossi)也保證這些「處理水」甚至可以飲用,但依舊引發軒然大波,尤其是海鮮可能遭到汙染的疑慮。國際環保組織綠色和平(Greenpeace)發表聲明指出,一般核電廠運行的廢水沒有直接接觸機芯燃料棒,這就是福島核廢水與一般核電廠廢水的根本分別。原能會依照洋流流向推估核廢水影響台灣的程度非常微小,根據多項研究顯示,美國恐怕汙染最為嚴重。(圖/翻攝自原能會臉書)亞洲鄰國也紛紛抗議,其中又以中國最為激烈,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甚至表示,「太平洋不是日本的『下水道』」,中國也在24日後隨即宣布全面禁止日方所有水產進口,香港也宣布即日起禁止東京、福島、千葉等10個都縣的水產品進口。根據日本《每日新聞》報導,日本水產品出口去年創下3873億日幣營業額,中國871億日幣佔22%、香港755億日幣佔19%,兩者相加為1626億日幣(約354億台幣),如今恐損失慘重。根據《時事通訊社》報導,福岡一家水產公司社長坦言,聽到中國全面封殺的消息後「大腦一片空白」。南韓政府雖未反對日本排放核廢水,但民間反應相當激烈,首當其衝的海鮮市場瞬間門可羅雀,許多消費者表示將減少食用海鮮。馬來西亞也發起萬人連署抗議活動,民眾紛紛表示不敢再吃海鮮,當地餐飲業者也陸續以其他國家海產替代日本進口海鮮。台灣則以加強檢驗的方式應對,原能會表示,依照日本評估結果,主要受輻射影響的是電廠3公里海域範圍,輻射劑量是「背景萬分之一到十萬分之一」程度,且隨海水流動與距離增加,影響越來越低。含氚廢水主要沿著黑潮流往美國,再沿太平洋往下到北赤道洋流,順著來到菲律賓,再沿黑潮依序到台灣和日本,這是所謂環太平洋主路徑;而台灣位在主路徑後端,含氚廢水約4年時間才會流至台灣海域,此時氚濃度均小於最小可測量值。日本排放核廢水讓亞洲眾多鄰國拒吃海鮮,恐造成1626億元日幣經濟損失,因此許多日本當地居民也持反對意見。(圖/新華社)根據清華大學團隊2021年11月發表在《國家科學評論》期刊上的研究指出,在核廢水排放的4000天(約11年)之內,日本宮崎附近海域會首先出現污染物,之後為中國上海,再之後為美國聖地牙哥,由於此時流速變慢,所以聖地牙哥附近海域的污染物濃度會累積最多。韓國海洋科學技術研究所與韓國原子能研究所今年2月聯合發表的模擬結果與清華大學的模擬類似,預測核廢水抵達美國後將造成較嚴重的汙染,雖然如此,由於美國近期急欲拉攏日本和韓國在東亞組成「鐵三角」,政治因素讓這個最大污染苦主依舊全力支持日本的核廢水排海計畫。
核廢水入海3/汙染恐持續!吃海鮮勿踩「2大地雷」 專家:半年內避開福島漁獲+「鍶-90」最糟恐永存體內
日本於8月24日開始排放含氚廢水入海,預計最快要到2051年才會排完所有的核廢水,整整28年,海洋生態將會發生什麼事?國際環保組織認為日本淨化核廢水的技術有瑕疵,將近7成的廢水都需要再處理,且不只含有氚,還包含碳-14、鍶-90和碘-129等輻射物,恐危害海洋食物鏈的根基,專家也建議未來若要吃海鮮,最好避開喝湯、魚骨,否則部分輻射物進入體內後,無法代謝恐危害健康。日本排放福島核電廢水入海,此舉引起許多國家恐慌,擔心海水中的放射物質,將造成海鮮等水產品的食安問題。日本政府表示核廢水在排放前已稀釋氚濃度在每公升1500貝克,遠低於國際標準,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也為其背書,但國際環保組織綠色和平(Greenpeace)質疑日本淨化核廢水的「多核種除去處理系統」(Advanced LiquidProcessing System,簡稱ALPS)技術失敗,其中約70%的水需要再次處理,也認為IAEA未能調查ALPS的運作,完全忽略了每隔10天就會產生約1000立方米的高度放射性燃料殘餘物,這些殘餘物每天都在持續污染地下水。由100家海洋科學機構組成的美國國家海洋實驗室協會也強調,日本核廢水的輻射風險尚未得到充分評估,除了氚之外,其中還有碳-14、鍶-90和碘-129,對食安、人體健康的風險仍不可知。綠色和平組織認為,日本排放這些含有放射性物質的廢水,根本就是蓄意污染海洋,放射性物質可能隨著海洋洋流傳播,並且會讓在海洋中長期遷徙的海洋生物(如浮游植物)長期攜帶,而浮游植物是所有海洋生物食物鏈的基礎,無疑是摧毀海洋生態。經過2年檢測,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認為日本核廢水安全無虞,但國際環保組織認為IAEA忽略放射性燃料殘餘物的汙染。(圖/東京電力公司提供)國立清華大學原子工程與科學研究所榮譽教授董傳中受訪時表示,日本政府雖然宣稱ALPS可以過濾掉氚和碳14以外的62種放射性物質,但實際上並不是百分之百徹底去除,而是將放射性濃度稀釋至符合日本法規為止,若不斷強調「氚水」等於核廢水,會讓大眾忽略其他對人體有害的放射性元素。舉例來說,核廢水中的另一個放射性物質「鍶90」,一旦進入人體後會累積在骨骼中,不容易代謝排出。董傳中說,食用福島地區的海產還是存在一定風險,如果可以選擇的話,建議至少半年內先避開來自福島的漁獲。若民眾真的無法割捨日本海鮮,董傳中建議至少避免食用海鮮生物的骨頭,例如魚骨、魚頭,因為像鍶90這類型的放射性物質,比較容易累積在骨骼中。長庚醫院臨床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也認為,雖然目前科學證據顯示,日本所排放含氚的核廢水不會危害人體健康,但在沒有更多研究證實無害之前,民眾盡量少吃黑鮪魚、旗魚、鯊魚等魚類。一般來說,養殖魚會較為安全,但仍要避免使用大量含有抗生素或其他化學物質添加的養殖魚類,所以建議選擇合格業者較有保障。食藥署也提醒,對於嗜吃魚類的民眾,建議「多樣化選擇」飲食,例如今天吃石斑魚,明天吃鯛魚,後天吃海鱺等方式,避免長期、高頻率食用同一魚種。另外,若選擇減少食用海鮮,也可多吃豆類食物取代,同樣富含優質蛋白質。另外,由於氚為水溶性,所以最好不要喝海鮮湯或魚湯。營養師程涵宇說,氚可直接或間接誘發多種生物效應,包括DNA鏈斷裂、細胞壞死或凋亡,所以建議多吃抗氧化食物來修復DNA損傷,包括藍莓、葡萄等富含多酚的食物,或柑橘沙拉這類維生素E、維生素C的組合,既能有效保護細胞膜,又能增強細胞的抗輻射能力。
原能會認「氚檢驗能量不足」?政院駁斥 徐巧芯再開砲:玩文字遊戲
行政院長陳建仁昨(31)表示,依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對日本福島含氚廢水排放案的安全審查結果,顯示日方的排放符合國際安全標準。對此,台北市議員徐巧芯透露,原能會在行政院會中坦言目前針對氚的檢測能力不夠,只能以檢測銫為主。相關說法遭陳建仁駁斥「非事實」,徐巧芯今(1日)再度開砲。陳建仁31日表示,依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對日本福島含氚廢水排放案的安全審查結果,顯示日方的排放符合國際安全標準;另依我國觀察團3度赴日所掌握的相關資訊判斷,亦認為日本福島含氚廢水排放尚可符合國際安全標準的規範,惟鑑於排放作業長達30年,仍將持續敦促日方切實依據國際標準與規範執行排放作業。徐巧芯今日在臉書發文,「昨天行政院會,我掌握權威消息,中央原能會承認『氚』的檢驗能量不足,現在以檢驗『銫』為主。據說聽完陳建仁還皺眉頭,要求原能會提高氚檢驗能力。發言單位包括原能會、農業部、海委會、經濟部。但新潮流支持的環境部長,對環保事務陌生,對此事完全沒表達意見。」徐巧芯指出,「今天陳建仁出面『駁斥』,但卻沒有回應最關鍵的問題:請問行政院一年檢驗銫多少件?氚多少件?完全回答不出來我的提問,卻要說人以訛傳訛,我們的政府就是這樣喜歡玩文字遊戲,這種文不對題的回答,就是民進黨面對監督的態度——總是在擺爛。」另外,徐巧芯也點名民進黨立委賴品妤,「再次呼叫『一生以反核為職志』的雲豹小公主賴品妤跟雲豹把拔賴勁麟,該你們反核大將出面替人民把關的時間到了,怎麼又乖得像小貓啦!」(圖/翻攝自徐巧芯臉書)
日本核廢水能喝嗎? 聯合國:氚濃度遠低於全球飲用水限制
【健康醫療網/記者鄭宜芬報導】日本福島第一核電廠24日排放核廢水,引發各國關切與搶鹽潮。根據聯合國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監測顯示,核廢水的輻射水準低於日本限制,更遠低於全球飲用水輻射值標準。我國行政院海水輻射監測燈號顯示,目前台灣周圍海域皆屬安全的正常範圍。多位國際專家學者也表示,日本排放核廢水並不會造成明顯的輻射汙染與食用海鮮的風險。聯合國監測屬安全範圍 我國跨部會監測因應核廢水第一批排放7800噸,預計17天才能排放完畢。日本政府與運營福島第一核電廠的東京電力公司(TEPCO)強調,這些核廢水將經過「先進液體處理系統」(ALPS,又譯多核種除去設備)處理,再行排放大海,與一般核電站排放的冷卻水無異。IAEA由11位國際專家組成,負責審查福島處理水的放射學特徵與環境監測。聲明表示,排放稀釋廢水的「氚」濃度,約為每公升43-63貝克,低於日本限制的1500貝克,以及低於世界衛生組織(WHO)為飲用水制定的每公升10,000貝可的標準。總幹事拉斐爾格羅西(Rafael Grossi)形容日方所稱的「處理水」可以飲用。IAEA的報告也說:「原子能源總署承認,排放先進液體處理系統處理水引起了社會、政治和環境關切。但原子能源總署基於全面評估,結論是東京電力公司目前規劃的先進液體處理系統,處理核廢水排放對人和環境的放射性影響微乎其微。」為了確保海域環境與民眾食品輻射安全,我國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與衛福部、農業部、海委會的跨部會合作強化輻射監測作為,執行海水、漁產、環境生態樣品及日本進口食品之取樣檢測,表示迄今檢測結果均無輻射異常,未來亦將持續進行漁產及海水監測。含氚廢水排放歷史洋流模擬擴散時間動態分析圖(點這裡)海水輻射監測與預報燈號(點這裡)經處理的排放水能否喝? 專家:理論上可以核廢水包括核電廠機組爆炸後滲入機芯的地下水,以及冷卻機組用的海水。福島核廢水中有2種放射性物質引發關注—氚(tritium)和碳14(Carbon-14)。那麼經處理的排放水到底能否飲用?曾到福島視察的英國普利茅斯大學環境學教授吉姆史密斯(Jim Smith)進一步說明:「理論上將要被排放的水是可以喝的。」瑞典查爾姆斯大學核化學副教授馬克福爾曼(Mark Foreman)表示,即使大量食用海鮮的人,也僅有極低劑量的輻射。紐西蘭奧克蘭大學物理系高級講師大衛克羅夫切克(David Krofcheck)表示:「只要放射性同位素被過濾和稀釋到世界衛生組織(WHO)的飲用水限制以下,那我會喝這處理水。」澳洲阿德雷德大學分子生物學教授湯尼胡克(Tony Hooker)指出:「中韓台灣等全球各國主要的核能設施,都在排放氚同位素到海中,這些亞洲國家放流入海的氚,數量和濃度都比日本還多還高。」我國行政院環保署「非游離輻射預警機制風險評估小組」主席林基興說:「氚的風險非常小。之所以引起這麼多議論,主因是人們害怕輻射,以為輻射就會有傷害。」中國官方嚴禁水產品進口 日本海鮮還能吃嗎?針對日本排放核廢水,中國官方嚴禁日本所有水產進口,重創日本漁業。香港核學會主席陸炳林表示:「現在福島所排放的廢水,除了一些核電站廢水常見的放射性元素,例如氚、碳14之外,還多了許多所謂的『超鈾』放射性物質,比如鈈、鍶、銫。一般的核電廠裡不會排出這麼高毒素的放射物。」國際環保組織綠色和平(Greenpeace)則在2020年10月發表的自家研究報告中指出,ALPS無法過濾碳14,並指責日本當局隱瞞。對於碳14的疑慮,IAEA報告引述日方資料指出,人體可能攝入的放射性物質包括碘129、碳14、鐵55和硒79,每年排放的ALPS處理水中,碳14濃度約為2吉貝克(0.002兆貝克),「比自然產生的全球總量低約50萬倍」。預計海產不會檢測出這些放射性物質,它們包含在綜合輻射監測計劃(CRMP)內,總量非常的低。吉姆史密斯釋疑,氚不會在海產體內積聚,「事實上風險意外的低」。馬克福爾曼表示,此次日本排放核廢水,不會導致海水的現有放射性暴增,即使大量攝取海產,輻射的影響仍遠低於牙科X光與乳房X光檢查。倫敦帝國理工學院分子病理學系主任格里托馬斯(Gerry Thomas)說:「無論是體積還是放射性,排放的核廢水都只是滄海一粟。沒有證據顯示這些極低量的放射性同位素會對健康產生有害影響。」我國抽檢日本水產品無異常 將加強監測13種類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副署長林金富表示,台灣早在去年就已經建立「氚」的檢測方法與標準,至今採驗52件日本進口水產品皆未檢測出氚,今年還會繼續抽驗日本進口水產品,並對13種水產品監測抽樣檢測氚含量,包括日本海藻、牡蠣、白甘、青甘、海參、章魚、蟹類、沙丁魚、秋刀魚、鯖魚、鮭魚、北寄貝及海鰻。如果發現異常情況,會立即啟動下一步應變措施。由於歐盟、美國等多數先進國家目前都沒有制定氚的食品現值,所以相對這些區域也尚未出現超標的情況,並且目前科學研究也沒有足夠證據顯示食品中的氚會對人體產生危害,如果監測風險沒有改變,民眾也無須過度恐慌。 參考資料:福島核廢水:核災廢水與核電廠廢水哪個更可怕?Fukushima: What are the concerns over waste water release?
跨部會監測福島含氚廢水 陳揆:符合國際安全標準
行政院長陳建仁今(31)日於行政院會聽取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日本福島含氚廢水排放因應作為」報告後表示,政府經由跨部會合作超前部署,秉持科學專業監測評估、參照國際標準嚴格監測、為國人安全與健康把關等3項原則,妥善各項日本福島氚廢水排放的因應作為,並建置公開透明的資訊平臺,以科普化方式說明各項監測及評估結果,確認日方排放作業符合國際安全標準,期讓民眾安心、放心。陳建仁指出,依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對日本福島含氚廢水排放案的安全審查結果,顯示日方的排放符合國際安全標準;另依我國觀察團3度赴日所掌握的相關資訊判斷,亦認為日本福島含氚廢水排放尚可符合國際安全標準的規範,惟鑑於排放作業長達30年,仍將持續敦促日方切實依據國際標準與規範執行排放作業,並對排放的異常及意外狀況妥善做好應變作業規劃,以確保安全。陳建仁強調,政府已經由跨部會合作超前部署,秉持科學專業監測評估、參照國際標準嚴格監測、為國人安全與健康把關等3項原則,妥善各項日本福島氚廢水排放的因應作為,並持續強化監測與檢測措施。迄今跨部會的各項監測結果,均無輻射異常情形,後續仍請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農業部、衛生福利部及外交部持續滾動檢討、強化監測作業,以維護國人健康與我國周圍海域輻射安全。陳建仁指出,政府已建置公開透明的資訊平臺,以科普化方式說明各項監測及評估結果,並將持續掌握日本與IAEA相關國際動態資訊,確認日方排放作業符合國際安全標準,期讓民眾安心、放心。
福島核處理水排海 岸田9月出席東協、G20峰會說服各國
日本24日公開排放核處理水後,中國多次在國際公開場合批評日本,並且宣布全面停止進口日本水產品,為此,日媒指出,日相岸田文雄9月5日至10日間於印尼和印度參加東協(ASEAN)峰會以及G20峰會時,岸田會就福島核處理水排放議題,向與會各國尋求理解;由於中國也會現身,岸田可能會要求中國提出基於科學根據的應對,取消對日本水產的禁令。岸田文雄9月將馬拉松式出席東協峰會與G20峰會。(圖/達志/美聯社)根據《共同社》引述日本政府內部消息人士說法,岸田文雄出訪期間,預計會和多位東協峰會、G20峰會的與會國領導人舉行雙邊會談,並針對福島核處理水議題說明,指出一切皆符合國際安全標準,以尋求理解。日本24日公開排放核處理水後,中國多次在國際公開場合批評日本,並且宣布全面停止進口日本水產品。(圖/達志/美聯社)這次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將出席東協峰會,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則會參加G20峰會,若岸田與兩人有直接對話的機會,他可能會當面要求中方撤銷禁止進口日本水產品的決定。日本24日公開排放核處理水後,中國多次在國際公開場合批評日本,並且宣布全面停止進口日本水產品。(圖/達志/美聯社)不過中國在核處理水問題上展現強硬姿態,日中峰會有可能難以促成,對此,日本外務大臣林芳正表示,「就算有困難也要與中方反覆對話」,強調外交部門間將會持續協調。此外,就中國全面禁止進口日本水產品一事,經濟安全保障擔當大臣高市早苗29日表示,認為如今已經進入探討向世界貿易組織(WTO)提出起訴等對抗措施的階段,包括林芳正也指出,會在WTO的框架下採取必要應對措施。根據報導,岸田文雄考慮透過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所調查的綜合報告,向與會各國領袖重申核處理水排放對海洋、人體以及環境的影響微小,甚至幾乎可以無視,並防止有其他國家贊同中國觀點。
中國反制日本排放核廢水「即刻禁止進口日本水產品」 岸田文雄:要求中方撤除禁令
日本24日起將處理後的福島核電廠放射性污水(核廢水)排入太平洋,預計將在30年內持續排放。對此,中國政府宣布,即刻起全面暫停進口日本水產品。對於中國的做法,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今天傍晚表示,已提關切,要求中方立即撤除禁令。日本今日起啟動福島核電廠排放廢水作業。(圖/達志/美聯社)日本福島第一核電廠在24日開始排放含氚核廢水,據東電表示,所排放的核處理水氚濃度已稀釋到預期水準以下,加上氣象條件沒問題下,在日本時間下午1時(台灣時間中午12時)開始將核處理水排入海洋,預估首波核處理水排放量約7800噸,並以單日約460噸速度,17天完成排放入海。排入海後所測量到的氚濃度,預計最快25日下午公布。中國宣布:即刻起全面禁止進口日本水產品。(圖/達志/美聯社)東電預定在2023年度內(2024年3月底前)分4次排放核處理水,相當約30座貯存槽共3萬1200噸,占總貯存量2.3%。入海的氚總量預估約5兆貝克,不過此舉立刻引來周邊、甚至多個國家反彈,中國政府日前就曾針對此事表達強烈譴責,並呼籲日方撤回決定,表示日方若堅決將核廢水排入太平洋,「將採取必要措施,堅定維護海洋環境、食品安全和公眾健康」。果然,日方將福島核電廠的核廢水排入太平洋後,中國海關總署也做出回應。據中國海關總署表示,依據中國法規以及世界貿易組織《實施衛生與植物衛生措施協定》等相關規定,決定對原產地為日本的水產品採取緊急措施,自2023年8月24日(含)起,全面暫停進口原產地為日本的水產品(含食用水生動物),並表示將持續關注日本核污染水排海情況,視情動態調整有關監管措施。中國宣布:即刻起全面禁止進口日本水產品。(圖/達志/美聯社)中國海關總署痛批,日本政府無視國際社會的強烈質疑和反對,單方面強行啟動福島核污染水排海,為了防範受到放射性污染的日本食品輸入中國,保護人民群眾生命健康,海關總署持續開展對日本食品放射性污染風險的評估,在嚴格確保安全的基礎上,對從日本進口食品採取了強化監管措施。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要求中方立即撤除禁令。(圖/達志/美聯社)對於中國全面暫停進口原產地日本的水產品,日相岸田文雄在首相官邸(行政中心)向媒體表示,「有關將福島核處理水排海所帶來的影響,已向中國政府表示,希望基於科學根據,由專家討論」。岸田強調,聯合國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公布的報告顯示,分析的結果,排放入海的「核處理水」所含的氚濃度遠低於國際安全標準規範值以下。此外,將透過監測直播等作法公開資訊,日本期待這項核處理水排海計畫能以更具透明度的方式實施。除此之外,有關「風評被害」(包括揣測、傳聞導致無直接關係的事物受到牽連及損害)對策、東京電力公司(簡稱東電)實施的賠償等,做好所有因應措施。
日本排放核廢水「超過60種有害核種」 專家憂生態危機:像不定時炸彈
日本東京電力公司今(24日)開始將「福島第一核電廠」的廢水排入太平洋,單日排放量為460噸,預計排放17天,年底前還會進行3次排放,雖然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同意,並稱含「氚」核廢水對人體和環境的影響很小,仍然引發許多國家反彈。有專家指出,實際上還有60多種不穩定的核種,背後的風險難以想像。巨擎教育中心自然科老師黃君向《三立新聞》透露,含氚廢水重點不在於氚(氫同位素),因為對人體危害極低,而是在於含氚廢水中仍包含其他不穩定的核種,高達60多種,例如碘-131、銫-137等,流入海洋中,很可能引起海洋生物浩劫,若又被吃進人體,恐怕是不定時炸彈,「核種衰變後,會產生高能粒子射線破壞細胞改變DNA結構,所以那些半破損的細胞修復時不會長回原本的樣子,甚至誘發其他疾病產生!」黃君認為,應該站在科學角度,理性看待這件事,並嚴密監控其影響,排放的封險也應該如實告知人民,避免引起過度恐慌,最後他也提到,甲狀腺原本就有足量的碘存在時,不穩定的碘-131便較易排出體外,但如果食量過多,反而有害,提醒民眾不要過於恐慌搶購相關商品。專家擔心排放的廢水,會造成生物浩劫。(圖/達志/美聯社)據了解,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成員國包括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亞、西班牙、俄羅斯、中國、印度、南非、阿根廷,中國和俄羅斯表達強烈反對意願,南韓則以「日韓友好」表示尊重,北韓也抱持反對意見,發聲明抨擊。
日本福島今排核廢水17天7800噸 完整流程曝光
日本政府將在24日排放福島第一核電站的核廢水,17天將排7800噸,此舉引發外界討論和國際社會反彈。而近日媒體揭露核汙水排放步驟,完整曝光整個流程。據《海客新聞》報導,日媒指出,日本東京電力公司24日會排放福島第一核電站的核廢水,而排入海中會採兩階段實施,第一階段先稀釋核廢水,再儲存於上游水槽,確認放射性物質濃度低於日本標準後,再實施24日第二階段排放。報導指出,如果24日上午10點,濃度不到1500貝克/公升(Bq/L),東電就會透過海底隧道排放,不過如果天氣不佳,讓船隻無法監測農度,就會取消排放。東電說,17天內會排7800噸核廢水,2023年預計排放3.12萬噸,氚總量是5兆貝克,是東電年計畫的2成。而此舉也引發多國批評,希望能撤回這決定。核汙水排放步驟。(圖/翻攝海客新聞)據《美聯社》報導,福島自從受311地震重創後,漁業、旅遊業和經濟都難恢復。漁業組織擔心海鮮聲譽會受損,而福島現在的補魚量是災前1/5。南韓跟大陸的環團也表達擔憂,因為排放事件變成政治和外交問題。日本水產廳官員表示,大陸當局加強對福島和9縣市的漁業和農產品的輻射檢測,也暫停了日本鮮魚出口。對此,原子能委員會也表示,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已針對日本福島第一核電廠含氚廢水排放案,邀集包含中國、韓國、俄國、美國及加拿大等11個會員國專家籌組調查團,針對本案安全評估、安全管制以及取樣分析驗證等面向,依據國際安全標準進行審查,並經5次赴日現場視察後,於今年7月4日公布對本排放案的整體評估結果。原能會說,IAEA認為日方的排放計畫符合國際安全標準,且排放作業對民眾和環境造成的輻射影響可以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