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ARC
」 致癌 致癌物 癌症 蘇丹紅 辣椒粉餐廳、酒吧員工是暴露二手菸高風險族群 聚餐3行動打造無菸環境
根據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資料顯示,即使不抽菸,短暫接觸二手菸也有可能讓身體產生危害。國健署表示,年末將近許多民眾會在年終聚餐與親友、同事聯繫感情,但二手菸卻有可能成為聚會時的健康隱藏殺手,建議民眾透過3行動一起打造「無菸聚餐」,不僅能保護自己與親朋好友,也能進而守護聚會場所工作人員的健康。二手菸每年致130萬人死亡 短暫接觸有「這些」影響二手菸目前已被國際癌症研究中心(IARC)歸類為一級致癌物質。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資料顯示,二手菸每年會造成全球130萬非吸菸者死亡。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更指出,即使只有短暫接觸二手菸,血管內壁也會因此而受到損害,若接觸二手菸1小時,身體會產生發炎反應並導致肺部功能下降,而且影響時間將持續至少3個小時。對於孕婦、孩童,二手菸還會構成更大的健康威脅,國健署表示,孕婦若暴露於二手菸之下,胎兒的健康會受到影響,可能會生下低體重的嬰兒,而暴露於二手菸的嬰兒,其大腦、呼吸等都有可能受到影響,相較於未暴露者,這些暴露於二手菸的嬰兒死於嬰兒猝死症候群(SIDS)的風險也會更高。年末聚餐別讓菸味壞了氣氛 3行動共同打造無菸環境年末聚餐的快樂時光,二手菸可能會成為潛在的健康威脅,而且聚餐場合聞到菸味往往也會影響到未抽菸者的心情,並讓氣氛變得相當尷尬。國健署建議,民眾在聚會時可採取以下3行動,共同打造無菸的聚會環境,讓歡聚時光更加盡興與健康:遵守禁菸區規定:留意禁菸區域標示,避免在禁菸範圍內抽菸,或使用吸菸區/吸菸室。另外也要避免在餐廳門口或騎樓抽菸,以免菸味飄散至餐廳內,影響用餐的賓客。提前協議無菸規則:與親友、同事事先約定聚餐期間不抽菸。給予愛與關懷、分享戒菸資源:在團聚的時刻,給予吸菸者戒菸支持與鼓勵,將會對成功戒菸有很大的幫助,而聚會中也可以適時地介紹戒菸的好處及相關戒菸資訊,幫助吸菸者踏出戒菸的第一步。餐廳、酒吧員工是暴露高風險 戒菸守護自己與他人戒菸除了能保護一同聚餐的親朋好友們,也能守護聚會現場的工作人員。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指出,餐廳、酒吧的員工其實是二手菸暴露的高風險族群,在禁菸政策實施後,這些員工的呼吸道症狀、肺功能測試結果確實都有明顯的改善。目前,全台有近2,700家合約醫事機構可提供專業的戒菸服務,民眾也可撥打免費戒菸諮詢專線「0800-636363」,或利用line通訊軟體(ID:@tsh0800636363),由專業諮詢人員協助量身打造個人戒菸計畫,並提供戒菸相關資訊。國健署署長吳昭軍呼籲,民眾一同營造無菸環境,保護自己與家人健康,讓聚餐氣氛更和諧。健康醫療網提醒您:吸菸有害健康!
厚鬆餅堡熱量可觀! 營養師:控制體重與血糖者需注意
最近社群軟體上,大家紛紛曬出原先日本熱銷的麥當勞「楓糖厚鬆餅堡」美照,有3種口味,限時只賣35天,因此,在台掀起一股熱潮,因為屬於早餐時段的品項,又是限量商品,太晚去還可能買不到。但要注意的是楓糖厚鬆餅堡的熱量不低,需要控制體重和血糖的民眾,一定要特別注意。台灣是出了名的美食王國,早餐當然也是應有盡有,中式的清粥小菜、豆漿店的燒餅油條、西式的漢堡薯餅,都有一票忠實的擁戴者。營養師程涵宇表示,早餐並不是以多「早」來認定,起床後的第一餐即可被當作早餐,選擇上建議盡量以少油、少糖、天然無加工物的飲食為主,只要避開NG地雷食物,就算是沒時間自己煮的外食族,依舊可以吃得均衡又健康。1.含糖飲料 NG!含糖飲料內所添加的糖分,大多使用了人工合成的糖漿,容易引起血糖大幅度波動,也難以維持飽足感。在醫學上更被證實有提昇高血脂、失智、癌症等疾病的罹患風險。因此程涵宇建議,無論中式米漿、豆漿,還是西式的奶茶、紅茶、咖啡,都應盡量選擇無糖為佳。2.高飽和脂肪或高油脂 NG!選擇奶茶、拿鐵等添加奶類的飲品時,建議用鮮奶來代替奶精,以減少飽和脂肪的攝取;滷肉飯、油條、燒餅、蔥油餅等可口早餐,都屬於高油脂、高熱量食物,應注意攝取量與頻率。3.精緻澱粉 NG!過度精緻的澱粉如麵包、蛋糕、中式飯糰都是營養師眼中的NG食物,長期且過量的攝取容易導致高血糖、肥胖等問題,更是減肥人士的一大敵人,不可不注意。4.加工食品 NG!火腿、培根、熱狗、鑫鑫腸是台灣人的早餐首選配料之一,世界衞生組織旗下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已將加工肉品列為「人類致癌物」,並且明確指出,每天每多吃50公克的加工肉品(約兩片火腿),就會提高18%的大腸癌風險。(內容授權提供/常春月刊)
汪建民病逝/汪建民肺腺癌逝!享年56歲 營養師點出「肺癌飲食3害」:沒抽菸也可能確診
男星汪建民平時不菸不酒,在去(2023)年10月因背部劇痛,竟檢查出肺腺癌,雖然前後歷經多次化療、電療,他仍在昨(7)日晚間逝世,享年56歲。不過,營養師高敏敏曾解釋,沒有抽菸習慣也會得肺癌,若想要遠離肺癌,應設法避開「肺癌飲食3害」。高敏敏在臉舒粉專發文提到,肺癌的危險因子包括肺癌家族病史、變異基因、長期接觸致癌物質或肺部病變、吸菸或二手菸、吸入烹調產生的油煙、吸入汽機車廢氣或石化燃料等污染源懸浮微粒等等。其中,研究發現,華人肺腺癌與高風險遺傳因子YAP1變異基因有很大的關聯,尤其女性罹患機率會更高,是正常基因的5.9倍。高敏敏建議,若想要遠離肺癌,應避免以下「飲食3害」:1. 少吃紅肉、加工肉:加工肉品已被癌症研究中心(IARC)列為第一級致癌物,而紅肉被列為第二級A類致癌物,營養師建議還是少吃為妙。2. 避免飽和脂肪、精緻糖:飽和脂肪酸攝取和肺癌風險正相關,且肥胖者也會提高罹癌的機率,而精緻糖也會造成身體處於發炎狀態。3.縮短烹煮時間:避免高溫長時間烹調,如:油炸、燒烤、煙燻、煎炒,易產生致癌物質,建議以蒸煮、燉滷的方式烹調。此外,高敏敏也點出5種「防肺癌營養素」,提醒民眾盡量從天然食物中攝取,更為天然健康,也避免一次補過頭,反而出現反效果:1. 植化素:各色蔬果各色蔬果本身含有不同的植化素,而植化素本身就有強大的抗氧化力、消除自由基、減緩發炎的功效,也可抑制癌細胞初期分裂2. 膳食纖維:菇類、深綠色蔬菜腸道健康自然可以有良好的免疫力,因此攝取膳食纖維可以降低罹癌風險。3. 天然β-胡蘿蔔素:胡蘿蔔、南瓜β-胡蘿蔔素在人體內,會轉化成維生素A,有助於修護粘膜,進而提升防護力。4. Omega-3:魚油、藻油、堅果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可降低發炎症狀、維持免疫力。5. 天然維生素C:芭樂、櫻桃、蔓越莓維生素C是維持免疫力的重要維生素,也可以透過攝取維生素C來增加膠原蛋白製造,幫助增強肺部的結締組織。
WHO闢謠「手機電磁波與腦癌無關」 國內專家建議這樣做較安心
手機電磁波可能影響人體、造成腦部病變的說法流傳多年,但世界衛生組織(WHO)委託進行的一項最新研究報告顯示,長期使用手機與罹患腦癌風險之間沒有關聯。不過,國內專家表示,雖然發現沒有實證指出會造成腦癌,但不代表不會,只是還沒找到證據,若真的擔心電磁波對腦部造成影響,可用低功率藍芽耳機,並縮短手機使用時間。《華盛頓郵報》4日報導,來自10個國家的11名研究人員審查了1994年至2022年間發表的電磁輻射影響人體的5000項關聯研究,最終將其篩查、總結出一份與腦部相關的63項研究,並於3日發布。結果顯示,長時間打電話或使用手機的人,罹患腦癌的風險不會增加,使用手機超過10年的人亦是如此。而接觸無線電廣播、電視訊號發射器或手機訊號塔的兒童,罹患白血病或腦癌的風險也並未增加。台灣腫瘤消融醫學會理事長,台大醫院外科醫師黃凱文表示,世衛底下研究機構「IARC」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在今年3月的一份報告指出,針對25萬名手機用戶追蹤15年發現,其中一生使用手機總時數最多的10%參與者,其腦癌的發生率與使用手機時間明顯較少的參與者相比,發生率沒有差異;然而,IARC沒將手機從「致癌物」從列表上消去,他認為原因可能在於,雖然發現沒有實證指出會造成腦癌,但不代表不會,只是還沒找到證據。林口長庚醫院質子暨放射治療中心、放射腫瘤部主任曾振淦則表示,由於手機使用的位置,正好貼近耳朵和唾液腺處,而引起腦癌多位在神經內耳的位置,因此外界以為與使用手機有關,但臨床上發現腫瘤時,只能說是看到「結果」,很難追溯原因,無法證實罹癌和使用手機有關,罹癌原因仍與個人體質有關。曾振淦表示,這兩處的腫瘤多半都是良性,且算很好處理,至於兒童腫瘤,則很少長在這幾個部位,若真的擔心電磁波對腦部造成影響,建議使用時可以選擇使用較為低功率的藍芽耳機,或使用擴音功能,並縮短手機直接貼近身體的距離。
漠視口腔癌發生率世界第一 行政院遭糾正近3年無進展
國際癌症研究中心(IARC)自西元2003年早已發布「檳榔子屬第一類致癌物」警訊,且我國口腔癌發生率高居世界第一,連生產大國(泰國)因口腔癌為該國第一大癌症,已逐步推動管制運動並禁止進口,監察院表示,監察院調查後於110年11月糾正行政院,經過將近3年的時間,行政院竟仍無具體管理進展,並請行政院21日到院接受質問。國際癌症研究中心(IARC)自西元2003年早已發布「檳榔子屬第一類致癌物」警訊,嚼食檳榔除造成口腔癌外,亦與食道癌形成相關,依最新110年資料統計,我國每年約有超過1萬1,000人次罹患口腔癌、食道癌,因此死亡人數約計5,425人次,每年健保醫療費用支出已逐年增加至140億(點)。再且,我國口腔癌發生率高居世界第一,土耳其甚至將檳榔視為毒品,連生產大國(泰國)因口腔癌為該國第一大癌症,已逐步推動管制運動並禁止進口,反觀我國對於檳榔的管理,長達20年無積極作為。監察院調查後於110年11月糾正行政院,經過將近3年的時間,行政院竟仍無具體管理進展,監察院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財政及經濟、教育及文化委員會第6屆第33次聯席會議於113年8月21日請行政院到院接受質問,由陳時中政務委員率衛生福利部邱泰源部長、農業部黃昭欽政務次長等主管人員出席說明。監察院提案委員趙永清、范巽綠及蕭自佑表示,時任行政院長蘇貞昌曾表示,「各部會通力合作解決檳榔問題」。後於本案追蹤期間,未見行政院有何具體改善事項。時任衛福部長薛瑞元也曾表示,「回去研議在口腔健康法進行規範」。但歷經監察院多次核簽追蹤,行政院總表示,各部會皆本於權責於各自主管法規範圍內進行管理、評估修正口腔健康法以納管檳榔或研議制定專法等。可見,檳榔危害防制專法制定或口腔健康法修法等進度,仍處於原點。監委指出,過去行政院總表示,由各部會本其專業權責及主管法規,推行檳榔防制相關工作即可,但是有很多是現行法律架構管不到的,也就是無法可管,例如本案提出糾正迄今,無論是檳榔販賣對象(青少年)、包裝警語、紅白灰等「毒上加毒」的添加物等,均未見有積極管理。監委表示,衛福部認定檳榔不是食品,不適用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農業部也認為檳榔不是農作物,因此長期以來無法可管,但即使農業部持續辦理檳榔廢園轉作相關計畫,檳榔種植面積仍將近4萬公頃,高居國內第二大,僅次於稻米。另外,土耳其早已規範禁止檳榔販售及嚼食,甚至將檳榔列為毒品,其他國家包括加拿大、巴基斯坦、馬紹爾群島及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等,均禁止檳榔的進口與銷售,部分甚至有相關罰則。陳時中就監院的質問回應,「將立專法管理,檳榔健康危害防制法(草案)預定於113年底至114年初送行政院」。陳時中說明,過去因檳榔涉及環境、經濟、文化等層面,問題盤根錯節,但為保障國人健康,制定專法的時機到了;其他關於檳榔廢園轉作誘因強化、勞工職場環境及青少年衛教宣導、原住民族文化對策等,也將一併檢討。監委進一步表示,在立法前,仍應加強檳榔危害管理措施,包括檳榔進口管制、紅白灰危害成分抽驗、強化檳榔園廢園轉作誘因、加強校園禁檳宣導、強化青少年不得購買檳榔的稽查作為等;另也請行政院儘速提出推動檳榔健康危害防制法(草案)立法之作業期程,並強化與民眾的溝通,希望各界都能正視檳榔對於國人健康的嚴重危害。最後,監察院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委員會相關聯席會議表示,請行政院就監察委員質問的相關問題,於1個月內函復監察院。
婦女疑感染全台首例「鐵氟龍流感」 疾管署回應了
近日胸腔科醫師蘇一峰在臉書分享一個個案,一名50歲女子有氣喘,平常症狀穩定,近日突然發病,還檢查出輕微浸潤肺炎,而女子疑感染「鐵氟龍流感」,可能是台灣首例。對此,疾管署做出回應。蘇一峰發文,「50歲的女性氣喘患者,本來都很穩定,突然氣喘發作很不舒服,胸悶咳嗽X光有輕微浸潤肺炎,流感新冠黴漿菌等等所有微生物的檢查,全部都是陰性!」詳細一問病患病史,蘇一峰指出,「發現病人只要用了家裡的不沾鍋後,就會很不舒服胸悶,而且越來越嚴重,出院之後換了一個新的鍋子,說也奇怪換了一個新的鍋子,病人的不舒服就消失了,是不是台灣第一例的鐵氟龍流感?」蘇一峰表示,「目前不知道要去哪裡通報?政府沒有通報的窗口。其實鐵氟龍流感這個名稱不太對,精確地名稱應該叫鐵氟龍所引起的間質肺炎 比較適合!」對此,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回應,「鐵氟龍流感」雖稱流感,是過敏引起的呼吸道疾病,不會傳染給人。至於傳聞說不沾鍋有毒?食藥署曾在闢謠專區說,不沾鍋鍋內塗有一層聚四氟乙烯(PTFE)的塗料,俗稱「鐵氟龍(Teflon)」,具有耐高低溫(-190~260℃)、耐蝕性(抗酸抗鹼)等性能。此不沾塗料之特點為烹調時使用油量較少且食物不易沾黏附著,鍋具較易清洗。惟塗料中含有全氟辛酸(PFOA),此物質加熱至327℃時,溶出機率增加。全氟辛酸(PFOA) 可能造成肝臟損傷、影響內分泌系統,目前被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 列為第2B 類可能致癌物質,在動物實驗中發現的致癌性證據尚不充分,且對人體致癌性的證據有限。購買食品容器具或包裝時,應注意產品標示內容,依所標示材質之特性正確使用。如果不沾鍋表面出現刮傷、受損、甚至裂痕等情形,應更換新品。使用不沾鍋時,建議避免過度用力使用鍋具剷刮表面及烹調帶硬殼海鮮或帶堅硬骨頭的食材,也須避免長時間高溫烹煮、甚至在無油無水狀態下空燒鍋具,使用後亦建議避免過度用力以鋼刷刷洗,減少因刮傷、磨損、異常高溫而增加食品容器具之溶出風險。一旦發現鍋面刮傷或損傷,就應避免使用並更換。
60歲婦人半年急瘦8公斤「確診食道癌末期」 專業醫提醒:10習慣養出一身癌
腎臟科醫師洪永祥近期分享案例,內容提到一名年過60的婦人,因為吞嚥困難導致半年內急瘦8公斤,後來該名婦人確診食道癌末期,甚至還轉移到肺部肝臟。洪永祥醫師解釋,該名婦人日常習慣吃過鹹的醃製醬菜、喝酒,久坐,這些都是容易致癌的壞習慣。洪永祥醫師也為此列出10大養癌的壞習慣清單,呼籲民眾不得不防。洪永祥醫師解釋表示,在討論致癌的壞習慣時,大家往往會想到抽煙、喝酒和嚼檳榔這三個主要因素。然而,有許多其他容易被忽視但卻有罹癌風險的生活習慣,希望大家能及時改正。洪永祥醫師也為此列出10大養癌的壞習慣清單:第十名:喜歡喝會燙口的熱湯世界衛生組織(WHO)已將逾攝氏65度C的熱飲,定為食道癌可能的致癌因子,口腔是身體非常耐熱的部位,通常可以容忍到約攝氏60度C左右,黏膜被湯燙傷約3天左右的時間就能修復好,但若不停反覆傷害黏膜,在來不及修復的情況下,也可能提高罹患口腔癌與食道癌的風險。洪永祥醫師建議民眾遇到感覺會燙口的熱湯熱飲,務必再放涼一些再入口。第九名:保麗龍碗裝泡麵並用書本重壓在講到泡麵之前先來澄清一下用紙杯塑膠蓋裝熱騰騰咖啡會不會致癌?台灣人愛喝咖啡出名,根據國際咖啡組織(ICO)統計,台灣人2021年全年咖啡消費總數約28.5億杯,平均每人每年約喝122杯,一大早上班族都會人手拿著一杯用紙杯與塑膠蓋的熱咖啡,大約於 2013 年傳出熱咖啡杯蓋會致癌, 6 號PS(聚苯乙烯)杯蓋不夠耐熱,溶出致癌物苯化合物的疑慮,衛福部當時也公開澄清,6 號塑膠的標準為耐熱度攝氏 95 度、持續 30 分鐘的條件,強調正確使用就不用擔心。後來咖啡業者改用更耐高溫5號 PP聚丙烯可耐熱達100-140度。來消除大家喝熱咖啡致癌的疑慮。洪永祥醫師表示,基本上若業者守法照規定來,喝熱咖啡用紙杯裝與塑膠蓋還算安全,但這邊要特別提醒當心的反而是泡麵碗,很多6號塑膠會使用在泡麵碗,現在市售的泡麵碗大多為紙盒容器,但仍有少部分附的是保麗龍碗,如果燒開水沖泡麵、又用鋁箔蓋上再壓一本厚厚的書泡好幾分鐘,高溫悶燒,這樣就可能超過 6 號塑膠的耐熱使用範圍,而 6 號塑膠在動物實驗中確實會增加動物的罹癌風險,長期累積恐對人體產生致癌風險。洪永祥醫師建議建議,外帶咖啡還是自備不銹鋼或陶瓷保溫杯、泡泡麵還是用陶瓷碗最安全。第八名:喜歡吃烤焦的食物很多人喜歡焦香美味:烤肉、烤麵包、焦掉的鍋貼、鍋巴等,肉類的脂肪和蛋白質燒焦產生危險的致癌物是多環芳香烴,這是在人類已經發現有致癌風險的一級致癌物。而鍋貼麵皮麵包是澱粉,產生的致癌物是丙烯醯胺,這個物質是歐盟食品安全局在2015年發現在動物實驗具有致癌風險,認為不管任何族群都可能造成癌症發生的增加,因此在2017年入法,歐洲要求速食店提供的產品需抽查丙烯醯胺濃度,而美國FDA要求洋芋片及餅乾廠商需提供產品丙烯醯胺的濃度於成分表。洪永祥醫師說明,當然所有致癌物都是總量的問題,澱粉食物高溫烹煮,難免會出現丙烯醯胺,所以並不是都吃不得,但千萬不要過量。洪永祥醫師建議,烤肉烤麵包烤得金黃可以吃,但是燒焦黑就建議不要吃。建議把燒焦的部位剪掉、切掉不要吃進肚子,並且同時多攝取大量膳食纖維的蔬菜降低風險。第七名:睡覺不關燈洪永祥醫師說明,開燈睡覺有機會提高患甲狀腺癌的風險。《Cancer》癌症期刊上的一項研究顯示,比起睡眠時接觸較少光線的人來說,睡眠中長期暴露在光線之下的人,患甲狀腺癌的風險會增加55%,其中女性比男性更加高危。《美國醫學會雜誌》有研究發現,長期在睡眠時暴露在人工光線之下,會增加變肥的機會,而體重增加的比例,還會跟着光的強度而有所增加,也就是光源越強,體重便增加得越多。而肥胖又是導致多種癌症的危險因子。第六名:經常做電腦斷層檢查洪永祥醫師表示,照一次頭部電腦斷層所接受的輻射量就相當於照100次胸部X光攝影;胸部電腦斷層則相當於照350次胸部X光攝影。 刊登在美國權威期刊《循環(Circulation)》一項研究發現,經常重複接受複雜影像檢查者會罹癌風險會增加,其中電腦斷層和心臟導管檢查是主要的輻射來源,占了81%。電腦斷層仍是X光攝影的一種,因此會有輻射致癌風險。美國《消費者報告》曾報導一項研究發現,電腦斷層攝影(CT)釋放的輻射,每年可能導致2.9萬美國人罹患癌症,其中婦女占三分之二。洪永祥醫師建議,每個病人一年照胸部X光最好不要超過50次,而電腦斷層則是除非必要才做。第五名:不喜歡刷牙漱口洪永祥醫師提到,頭頸部癌在台灣的發生率節節升高,其中以口腔鱗狀細胞癌佔多數,以前都認為與抽菸、喝酒、檳榔或人類乳突狀病毒(HPV)有關,但是口腔裡面的細菌也是不是可能會引起口腔鱗狀細胞癌?以前的研究指出口腔的細菌也可能會引起腸胃道癌症,但是會不會也引起口腔內的癌症,是值得研究的問題。在最近的研究已發現口腔內的細菌可能引起胰臟癌、大腸癌及口腔癌等。其中最顯著的例子也是影響人類健康最大的是幽門桿菌,幽門桿菌會引發胃癌或胃淋巴瘤。洪永祥醫師建議,每天記得刷牙漱口做好口腔的清潔習慣第四名:經常裝潢住家與買新櫥櫃洪永祥醫師表示,2004年國際癌症研究署把甲醛歸類為一級致癌物,根據統計,有4成的5年裝潢仍然偵測出甲醛超標,卻只有不到30%消費者知道建材或家具中會有甲醛氣味殘留,最長需要15年才能完全揮發。 洪永祥醫師說明,長時間的甲醛曝露,除致癌外會導致頭暈、噁心、嘔吐,學齡前兒童更容易受到影響,造成過敏性鼻炎、氣喘等問題,甚至肝腎都會出狀況。洪永祥醫師建議,裝潢可選擇通過綠建築標章的產品,或是低甲醛建材;選擇建材櫥櫃時,可先試聞氣味,若氣味刺鼻則建議不要購買。也可選甲醛多已揮發完全的中古家具,或採用原木建材與家具,避免毒害。第三名:喜歡吃加工紅肉洪永祥醫師提到,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總署(IARC)已宣布將「加工肉品」列為一級致癌物(充分證據顯示對人類致癌),而紅肉則被列為2A級致癌物(很可能對人類致癌),該署指出,加工肉品及紅肉的攝取量與罹患大腸癌的風險都有劑量效應關係,每天食用50克的加工肉品會增加18% 罹患大腸癌的風險,每天食用100克的紅肉會增加17% 罹患大腸癌的風險。洪永祥醫師解釋,國人過去1天紅肉攝取量超過100公克者就高達24.3%。進一步分年齡看,有36.8%的13歲至15歲的青少年每日紅肉攝取超過100公克!洪永祥醫師建議,日常最好遠離加工肉品及少吃紅肉(豬、羊、牛),以魚肉、禽肉等白肉來取代紅肉,攝取同時多吃天然蔬果。第二名:久坐洪永祥醫師解釋,所謂的久坐,是指睡覺除外每天坐著或躺著6個小時及以上,「久坐不動」是非常確定致癌危險因子。許多研究表明,久坐的生活方式與增加罹患各種癌症風險相關。2022年,知名期刊《歐洲流行病雜誌》刊登了一篇綜述論文,研究人員納入了來自 77 項原始研究超过 200,000 個癌症病例。研究發現,久坐行為會增加罹患六種癌症的風險,乳腺癌發病率增加8%、結腸癌增加25%、前列腺癌增加8%、直腸癌增加7%、子宮內膜癌增加29%和卵巢癌增加29%。另外,久坐行為還能導致癌症患者生存率下降,其中結直腸癌患者確診後的久坐行為增加其特異性死亡風險61%。洪永祥醫師建議,民眾買個會升降的辦公桌儘量站著辦公腿酸再坐,減少坐沙發看電視時間且每坐三十分鐘起來伸展與活動。第一名:吃太甜太鹹洪永祥醫師提到,先前美國研究人員給小鼠餵食含糖很高的加工食品,結果發現,小鼠罹患乳腺癌的風險增高,且增加癌細胞存在擴散到肺部的潛在風險。另一項加拿大魁北克拉瓦爾大學的研究也顯示,每週喝3杯以上、每杯約355毫升含糖飲料的女性,乳房組織密度會增加,提高細胞癌變的風險。除此之外,也有研究說癌細胞喜歡吃糖,事實是在食用過度的碳水化合物(例:高GI值的食物或精製糖)時,會使得血糖快速飆升而導致的體內的一連串作用而有促癌風險。 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WCRF)最近發表報告,指出胃癌與攝取高鹽食物關係密切。英國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所發表的研究報告如果每天吃高鹽分、醃漬類、醬菜等食物加上本身有胃幽門螺旋桿菌會增加胃癌的風險。洪永祥醫師建議,不要養壞你的味蕾,從小養成品嚐天然食物的天然美味,減少高鈉與高GI精緻糖的攝取 。
婦罹1病剩半年可活!醫曝「10大壞習慣」搖頭嘆:養出一身癌
生活習慣與健康息息相關!一名6旬婦人因吞嚥困難,就連流質食物也難以下嚥,短短半年內暴瘦了8公斤,就醫發現原來她竟是「食道癌」末期,癌細胞已轉移至肺部、肝臟,存活期大概只剩半年,醫師追問其飲食,才得知原來婦人平常會在電視機前面坐一整天,邊看電視邊喝米酒,下酒菜是醃製醬菜及重複烹煮的鹹菜肉湯,而且習慣喝燙嘴的熱湯。對此,腎臟科醫師洪永祥揭曉「10大養癌習慣」,呼籲民眾盡快戒除這些壞毛病。「10大壞習慣養出一身癌!」醫師洪永祥在臉書粉專發文表示,除了大眾耳熟能詳的抽煙、喝酒、嚼檳榔等致癌3兄弟外,生活中也有許多地雷習慣恐增加罹癌風險,但卻非常容易被忽略,以下為10大養癌壞習慣:第10名:喜歡喝會燙口的熱湯世界衛生組織(WHO)已將逾攝氏65˚C的熱飲,定為食道癌可能的致癌因子,口腔是身體非常耐熱的部位,通常可以容忍到約攝氏60˚C左右,黏膜被湯燙傷約3天左右的時間就能修復好,但若不停反覆傷害黏膜,在來不及修復的情況下,也可能提高罹患口腔癌與食道癌的風險,建議燙口的熱湯、熱飲,務必放涼一些再入口。第9名:保麗龍碗裝泡麵並用書本重壓很多泡麵碗都會使用6號塑膠製成,現在市售的泡麵碗大多為紙盒容器,但仍有少部分附的是保麗龍碗,如果燒開水沖泡麵、又用鋁箔蓋壓厚書,在高溫悶燒好幾分鐘下,可能會超過6號塑膠的耐熱使用範圍,而6號塑膠在動物實驗中確實會增加動物的罹癌風險,長期累積恐對人體產生致癌風險,建議還是使用陶瓷碗泡麵最安全。第8名:喜歡吃烤焦的食物很多人喜歡焦香美味的食物,像是烤肉、烤麵包、焦掉的鍋貼、鍋巴等,但肉類和蛋白質燒焦會產生一級致癌物多環芳香烴,而澱粉類食物燒焦則會產生致癌物丙烯醯胺,建議把食物燒焦的部分去除,並多加攝取富含膳食纖維的蔬菜降低風險。第7名:睡覺不關燈開燈睡覺有機會提高患甲狀腺癌的風險,癌症期刊研究顯示,比起睡眠時接觸較少光線的人來說,睡眠中長期暴露在光線之下的人,罹患甲狀腺癌的風險會增加55%,尤其女性風險更高,而睡眠時長期暴露在人工光線下,也會增加肥胖的機率,建議關燈入睡。第6名:經常做電腦斷層檢查照一次頭部電腦斷層所接受的輻射量就相當於照100次胸部X光攝影,胸部電腦斷層則相當於照350次胸部X光攝影,研究發現經常重複接受複雜影像檢查者會增加罹癌風險,其中電腦斷層和心臟導管檢查是主要的輻射來源,占了81%,建議每人1年內照胸部X光不要超過50次,除非必要才做電腦斷層。第5名:不喜歡刷牙漱口頭頸部癌在台灣的發生率節節升高,其中以口腔鱗狀細胞癌佔多數,近期研究發現,口腔內的細菌可能引起胰臟癌、大腸癌及口腔癌等,其中對人類健康危害最大的就是幽門桿菌,恐引起胃癌或胃淋巴瘤,建議每天刷牙漱口,做好口腔的清潔工作。第4名:經常裝潢住家與買新櫥櫃根據統計,有4成的5年裝潢仍被偵測出一級致癌物甲醛超標,且甲醛氣味殘留最長需要15年才能完全揮發,長時間曝露在甲醛環境中,除了致癌外,還會導致頭暈、噁心、嘔吐、過敏性鼻炎、氣喘等問題,甚至肝腎都會出狀況,建議裝潢可選擇通過綠建築標章的產品,或採用原木建材與家具。第3名:喜歡吃加工紅肉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總署(IARC)已將「加工肉品」列為一級致癌物,而紅肉則被列為2A級致癌物,每天食用50克的加工肉品會增加18%罹患大腸癌的風險,每天食用100克的紅肉會增加17%罹患大腸癌的風險,建議少吃加工肉品及紅肉,並以魚肉、禽肉等白肉來取代,同時多多攝取蔬果。第2名:久坐研究發現,久坐會增加6種罹癌風險,包括乳腺癌發病率增加8%、結腸癌增加25%、前列腺癌增加8%、直腸癌增加7%、宮內膜癌增加29%及卵巢癌增加29%,且久坐還會降低癌症患者的生存率,建議盡量站著辦公,且每坐30分鐘就要起身伸展與活動。第1名:吃太甜太鹹研究顯示,每周喝3杯以上含糖飲料的女性,乳房組織密度會增加,提高細胞癌變的風險,而攝取高鹽食物則容易罹患胃癌,建議多吃天然食物,減少高鈉與高GI精緻糖的攝取。
癌細胞跑肝臟 「整形皇后」爆直腸癌第4期
57歲「整形皇后」顧婕患直腸癌,4月底住院摘除惡行腫瘤,怎料15日又傳出癌細胞擴散,已是第4期。顧婕表示,17日她會公開病況。據悉,顧婕之前做過手術,切了結腸和惡性腫瘤,發現癌細胞到肝臟,再進行肝電燒手術。顧婕血便1年,脹氣30年,便秘也20多年,她靠軟便劑加浣腸,輕忽問題,身體漸漸亮紅燈,而顧婕又愛吃烤肉,近期大便要花1小時,擠壓腹部才能排便,發現腫瘤後病況又惡化。食藥署指出,2006年發生人數首次超越肝癌,成為我國癌症發生人數最多的癌症,108年標準化發生率為每10萬人口42.9人,發生人數已超過17,000人,標準化發生率上升87.3%。食藥署說,如果糞便潛血檢查呈陽性時,應進一步接受大腸鏡檢查,其好處是檢查過程如有發現病兆或瘜肉時,可以直接取樣做切片或是將它切除。另,國人飲食攝取過多紅肉及缺乏運動,是大腸癌發生快速攀升的主要原因。食藥署表示,世界衛生組織轄下國際癌症研究總署(IARC)已宣布將加工肉品列為一級致癌物(充分證據顯示對人類致癌),並指出加工肉品及紅肉的攝取會提高罹患大腸癌的風險,呼籲民眾避免吃加工肉和少吃紅肉。為預防大腸癌的發生,除要多攝食蔬果等高纖維飲食與規律運動外,50-74歲民眾每2年至少應有1次糞便潛血檢驗(FIT),以早期發現大腸癌病變,以早期診治。
喝酒臉紅=代謝快?醫揭真相:致癌物累積 台人「基因變異」比例居冠
多數人都知道酗酒會增加罹癌風險,然而近期研究指出,酒精和癌症之間的關係可能比想得更危險。依據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 IARC)在著名國際期刊《柳葉刀腫瘤學Lancet Oncology》期刊發表的研究結果,分析全球癌症病例資料,發現酒精導致的癌症佔總病例4.1%,而這種比例在不同國家和地區存在巨大差異,尤其在亞洲最為顯著,東亞地區的比例高達5.7%。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成癮防治科主任張祜銘解釋說,飲酒是否導致癌症不僅與飲酒種類和方式有關,基因也扮演著重要角色。亞洲人中乙醛脫氫酶基因變異的比例較高,這種基因變異的人,其飲酒後致癌風險可高達數十至數百倍。有些人誤解喝酒後會臉紅表示代謝快,其實喝酒後臉紅,很可能就是乙醛致癌物在體內累積的表現。張祜銘進一步指出,臺灣是全世界乙醛去氫酶基因變異比例最高的國家,將近一半的人(45%)擁有這個基因變異,這也意味著在臺灣有飲酒習慣的人應特別注意癌症預防。以肝癌為例,過去臺灣肝硬化和肝癌的主要原因是B型肝炎,但是由於政府公共衛生政策的成功,臺灣B型肝炎得到了有效控制,現在對於酒精導致的肝硬化或肝癌應該更加注意。他建議,有喝酒習慣的人應該定期接受身體檢查。如果在停酒期間後出現手抖、心悸、睡眠障礙(包含入睡困難、睡眠中斷、淺眠多夢)等症狀,就需要到成癮防治科就醫,醫師除了進行藥物治療和心理治療,也會安排身體疾病的檢查。譬如松德院區成癮防治科就和消化內科合作,可以安排非侵入性肝纖維化檢查,能夠取代穿刺,準確判斷肝纖維化的程度。張祜銘提醒,根據國際癌症研究機構的統計資料,酒精導致的癌症中有13.9%是由於適量飲酒(即每天小於20克酒精)引起的,遠非大多數人所認為的無害。因此,國民健康署、臺灣酒害防治協會和臺灣酒精不耐症衞教協會發起了5月9日的「臺灣無酒日」活動,呼籲國人關注酒精對健康的危害。
蘇丹紅與咖啡、茶同風險?許輔挨轟道歉了 醫揭關鍵怒打臉
蘇丹紅食安危機持續延燒。行政院食安處主任許輔今(8日)稱咖啡、茶與蘇丹紅同屬第3類致癌物,且未有明確證據會致癌,引發議論。對此,有醫師駁斥並分析蘇丹紅和咖啡、茶的關鍵不同;許輔則在稍早解釋原意,並為說明不夠詳盡及向受影響民眾道歉。許輔上午在記者會表示,依據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的分類,蘇丹色素和咖啡、茶同屬第3類致癌物,但尚未確定會罹癌。另蘇丹色素在台灣為列管毒化物,不能用就是不能用,會盡速清除市面上有疑慮產品,還給國人安全環境。他續指,蘇丹色素的研究資料還不明確,還沒確定會致癌,強調「我的意思是,大家不用太恐慌」。對此,台北市聯醫陽明院區胸腔科醫師蘇一峰在臉書痛批,蘇丹紅自動物研究所發現會損傷DNA,就被歸類為第3級致癌物,遭全球禁止添加於食品中,後續沒有致癌的人體數據,自然不可能升級為第1級或第2級致癌物。蘇一峰表示,咖啡與茶為大量食用、經研究對人體沒問題,不解為何會把這2者與完全不能食用的蘇丹紅作比較:「這次沒辦法說蘇丹紅太貴買不到,食安辦公室就換成說蘇丹紅安全啦。」許輔下午在臉書表示,「早上記者會時,解說不夠詳盡造成誤解」,根據科學研究,咖啡跟茶含有許多抗癌、有利健康成分,適量服用有利保健。且台灣茶與咖啡產業具世界高水準,「我跟所有業界朋友一樣都具有很高的期待,政府絕對積極推廣,也沒有限用或禁用的考量」。許輔強調,若當時因解說不夠詳盡造成消費者及業界朋友誤解,除了再次解釋原意,也要特地向受影響的朋友們致歉,「未來我們一定會更加謹慎」。
蘇丹紅風暴延燒 食安辦:與咖啡、茶同類「致癌風險未確定」
蘇丹紅辣椒粉風暴席捲全台,行政院食品安全辦公室今(8)日指出,蘇丹紅色素是為第三級致癌物,其與咖啡、茶屬同類,尚未確定致癌風險,因此民眾不必過於緊張,目前會先下架市面上有疑慮產品,預計1週至2週就會清除完畢。行政院上午將舉行記者會,食品安全辦公室主任許輔表示,根據IARC國際癌症研究中心數據,蘇丹紅是第三級的致癌物,而與咖啡、茶屬同類,由於研究資料還不明確,尚未確定致癌風險。許輔說明,蘇丹色素是環境部化學署列管的毒化物,目前會先持續進行市場稽查,下架市面上有疑慮產品,預計1週至2週就會清除完畢,還給國人安全的食品環境。他也強調,基於防患未然,若有買到這類產品就也不要食用,假如先前已有使用,歐盟研究報告就曾提及,調味料之中也有微量存在,因此消費者不必過度擔憂跟恐慌。食藥署長吳秀梅表示,國際癌症協會對致癌物質,定義有分一級、二級、三級,三級以前都無足夠證據證明致癌風險,還需進一步實驗才能得知,後續還會針對辣椒粉持續稽查,同一區輸入的產品也會百分百抽批,從後市場檢視其他產品,另一方面,她也鼓勵業者自主送驗。
吃燙食小心增食道癌風險! 專家列3點提醒防癌上身
根據國民健康署110年癌症登記資料顯示,食道癌新診斷個案有2,881 人,其中男性就高達2,614人,占9成以上,是男性十大癌症發生人數第6名,其中50至69歲發生人數占7成以上;另,衛生福利部死因統計,111 年有1,980人死於食道癌,是男性十大癌症死因排名第5位。食道癌新診斷個案 七成有吸菸、近五成嚼檳榔目前已知食道癌之致癌因子有不健康飲食、菸酒檳、含亞硝胺之食物、過熱的飲食溫度、胃食道逆流、肥胖、口腔衛生不良等;從110年癌症登記資料中發現,我國食道癌新診斷個案中,75.2%有吸菸行為、52.4%偶爾喝酒或習慣性喝酒、48.9%有嚼檳榔的行為。遠離食道癌 注重飲食避免過燙、戒除菸酒檳由於食道癌尚無實證有效之篩檢工具,因此,落實健康生活型態、避免食用過燙食物、遠離致癌因子及養成運動習慣,都是預防食道癌的重要撇步。食道是食物進入胃腸的必經之道,也因此暴露於致癌因子及病菌當中,應落實下列三項健康生活型態,避免對食道造成傷害:1. 避免飲食過燙的食物:國際癌症研究機構 (IARC) 將攝氏 65 度以上的熱飲,歸類為食道癌可能的致癌因子,且研究顯示,過燙飲食之罹癌風險為一般熱食的1.92 倍,因此,請民眾務必注意食物溫度是否過燙,儘量溫涼後再食用。2. 戒除菸、酒、檳榔:美國癌症協會 (ACS) 指出,菸草製品是食道癌的主要風險因子,且抽菸、飲酒及嚼食檳榔是多種癌症共有的風險因子;另,根據台灣社區世代研究,有飲酒、吸菸、嚼檳榔者罹患食道癌的機率分別是沒有者的3.80、2.29、2.62倍。呼籲有抽菸、飲酒、嚼檳榔行為的民眾,應儘速戒除,降低罹患癌症的風險。3. 少吃醃漬或加工食品,多攝取蔬果:美國臨床腫瘤醫學會 (ASCO) 指出,煙燻、燒烤、醃漬、加工肉品等食物,為了增加保存期限,故添加亞硝酸鹽作為防腐劑,若與食物中的「二級胺」結合,形成「亞硝胺」,已證實其為致癌物質,會增加罹患食道癌的風險。平時應減少食用此類食物,多攝取富含維生素及礦物質的蔬菜、水果,可降低罹癌風險。吞嚥困難、火燒心要注意 嚴重不適應就醫!食道癌的症狀除吞嚥困難、吞嚥時有異物感或痛感外,也可能導致食物逆流、火燒心、聲音沙啞、胸後痛、體重減輕、上腹痛及久咳等情形,且初期大多無明顯症狀。國民健康署呼籲,平時應提高警覺,留意自身健康狀況,切勿僅上網搜尋相關資訊後,即自行判定身體無異狀,而延誤就醫時機,如出現上述症狀時,應及時就醫檢查,把握黃金治療期!
「工業染料」蘇丹紅竄全台!專家示警:恐傷2大排毒器官
新北市「保欣企業有限公司」從中國進口的紅辣椒粉,被檢出含致癌物蘇丹紅,包括知名零食蝦味先、菜脯餅、豬肉乾、咖哩粉、烤雞香料粉等不少食品都中標。究竟流竄全台的「蘇丹紅」是什麼?專家說明,蘇丹紅是一種化學染劑,多被用於像是溶劑、油、汽油等增色,屬於工業用染料。專家表示,「蘇丹紅」是一種人工合成的紅色染料,常被當成工業用染料,原主要是用於溶劑、油、汽油等增色,以及鞋、地板等增光,不過食品業者為了增加食品鮮紅色澤,也會違法添加蘇丹紅。專家指出,由於蘇丹紅的化學成份具有偶氮結構,若長時間、大劑量食用,恐對人體的肝腎器官造成毒性傷害,甚至有致癌風險,但消費者也無須太過恐慌,雖然國際癌症協會(IARC)將蘇丹紅歸類為第3級致癌物,不過在流行病學和動物實驗上致癌證據皆不足,無法確定其為致癌因子。我國食藥署也曾表示,蘇丹色素具有潛在致癌性,非我國准許使用的著色劑,不得添加於食品中,同時建議民眾在選購食品時應避免顏色過於鮮艷或價格過低的產品,並且均衡飲食,不要只吃特定食物或購買特定品牌,以分散風險。事實上,這並非台灣首起蘇丹紅事件,2017年有蛋鴨業者為了使鴨蛋蛋黃色澤更為艶紅,添加蘇丹色素4號,當時雲林2禽場、總計7100隻蛋鴨全數撲殺,此外國際間的辛香料產品也經常被爆出蘇丹紅食安事件。
變造蘇丹紅SGS檢測報告!濟生研發處長遭聲押獲准 負責人父子交保
雲林地檢署接獲雲林縣政府衛生局函送濟生股份有限公司斗六廠銷售之紅辣椒粉含有蘇丹紅一案後,檢察長戴文亮極為重視,交由檢察官周甫學指揮法務部調查局雲林縣調查站、雲林縣警察局及雲林縣衛生局成立專案小組進行偵辦。經調閱並研析相關資料後,於26日至濟生股份有限公司總公司、斗六廠、新莊廠等處進行搜索,並通知公司負責人陳男、經理陳男、斗六廠研發處處長郭男、斗六廠研發人員郭女等9名公司員工到案說明。經檢察官漏夜複訊後,認為研發處長郭男、研發人員郭女等2人,涉犯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第15條第1項第3款,應論以同法第49條第1項之罪、刑法第216條、第210條之行使變造私文書等罪,犯罪嫌疑重大,且有勾串、滅證之虞,於今(27)日清晨6時許,向臺灣雲林地方法院聲請羈押禁見;公司負責人陳男、經理陳男及其他3名職員,則分別給予新臺幣150萬元至2萬元不等金額之交保。檢方26日至濟生公司搜索。(圖/雲林地檢署提供)經查,濟生公司斗六廠品管人員將紅辣椒粉原料寄送台灣檢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SGS公司)食品實驗室檢測,檢出上開原料含有蘇丹色素3號,郭女接獲上開報告後,將上開不合格報告轉知郭男等人。郭男明知蘇丹色素3號屬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致癌性分類第3類物質,非屬依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第 18 條第 1 項所訂定「食品添加物使用範圍及限量暨規格標準」中核准之食品添加物,為不得檢出品項,郭男為順利將公司生產之四合一調味粉出貨給全聯公司,竟變造SGS公司檢測報告,藉此取信、出貨給全聯公司,並販售予消費者。雲林地檢署強調,為保障國民食品安全及健康,本署將徹底清查含有蘇丹紅胡椒粉及原料之去向,遏止相關產品流入市面,危害人體健康
紅到中毒 你不可不知的蘇丹紅食安事件
含不得檢出的致癌成分「蘇丹紅」辣椒粉流竄全台,人人自危,引發民眾恐慌,食安問題連環爆,近期地方衛生局公布,在辣椒粉中檢出有致癌風險的「蘇丹紅色素三號」,衛福部食藥署今公布,7家下游業者遍及雙北市、台中、台南與高雄等5縣市,目前持續追蹤中。營養師林柏辰指出,致癌成分 蘇丹紅為工業用染料,常見蘇丹紅色素有蘇丹紅色素一號、二號、三號、四號等,皆不得添加於食品中。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WHO/IARC)的評估,蘇丹紅一號對小鼠皮下(皮膚下)給藥具有致癌性,產生肝臟腫瘤,而目前的多項實驗或報告程度的不足,無法評估透過皮下和口服給藥對蘇丹紅二號和三號進行的研究結果,因此,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將蘇丹紅1號、2號和3號視為「不可歸類為人類致癌性」(第3 組分類)。營養師林柏辰進一步說明,值得注意的是1995年歐盟(EU)等國家已禁止在食品中進行添加,且在2018年6月,美國環保署也宣布蘇丹紅這項具有食品安全風險的物質公佈為有毒化學品。從2022年至今,食藥署與地方衛生局驗出蘇丹紅色素的違規案例,多為辣椒粉及其相關產品,如本次事件中,高雄市衛生局查獲以蘇丹紅辣椒粉為原料製成的「麻辣藥膳湯粉」、「韓式泡菜湯粉」、「紐奧良烤雞香料粉」等,請民眾要特別注意跟堤防。林柏辰說明因為蘇丹紅屬於脂溶性毒物,在脂溶性物質在代謝過程會需要經過肝臟的代謝、腸道的排除,脂溶性毒素透過肝臟排毒解毒的三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多種化學反應,透過 P450 酵素協助, 將脂溶性毒素與脂肪分開。第二階段則是一種酵素結合反應,也就是把毒素包覆起來,第三階段再把他們「排出體外」。因此,把握肝臟排毒及腸道排除的關鍵營養素就格外重要了,營養師林柏辰建議,若有不小心誤食的民眾,請多多補充來自食物中的維生素B群、維生素C、E、及蔬果中的抗氧化物質,甚至是茶飲中的兒茶素,都能夠強化肝臟代謝機能,降低解毒過程對細胞的傷害,此外,建議要補充足夠水分,將這些廢物再透過尿液與糞便順利排出。如果有腸道壞菌太多而導致便秘的族群,可以再額外搭配優酪乳、添加益生菌等食物選擇,減少毒素再次吸收回體內。
明知辣椒粉含「致癌蘇丹紅」 研發處長、研發人員變造SGS檢驗報告遭聲押
含有致癌物「蘇丹紅」色素的辣椒粉吵得沸沸揚揚,全台如蝦味先、菜䔕餅等食品都中標,雲林地檢署昨(26)日前往源頭工廠「濟生股份有限公司」搜查,傳訊公司負責人、經理等9人說明,認定郭姓研發處長、郭姓研發人員等2人,明知辣椒粉含「蘇丹紅」,卻變造SGS公司檢驗報告,只為繼續出貨給賣場。據雲林地檢署調查,經過持續調閱及分析相關資料,檢方在本月26日前往「濟生股份有限公司」的總公司、斗六及新莊等廠處進行搜索,並通知陳姓負責人、陳姓經理、斗六廠研發處郭姓處長與郭姓女研發人員等9名員工到案說明。檢方提到,濟生公司斗六廠品管人員將紅辣椒粉原料寄送台灣檢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SGS公司)食品實驗室檢測,檢測出上開原料含有蘇丹色素3號,而郭姓研發人員接獲上開報告後,便將上開不合格報告轉知郭姓處長等人。雲林地檢署除搜查源頭工廠外,亦傳喚9名涉事人員到案說明。(圖/雲林地檢署提供)不過,檢方進一步表示,郭處長明知蘇丹色素3號屬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致癌性分類第3類物質,並非屬依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第18條第1項所訂定「食品添加物使用範圍及限量暨規格標準」中核准之食品添加物,也就是為不得檢出品項,但郭處長卻為順利將公司生產之「4合1調味粉」出貨給全聯公司,變造SGS公司的檢測報告,藉此來取信並出貨給全聯公司,販售給消費者。雲林地檢署察官周甫學、彭彥儒經複訊後,認為郭姓研發處長、郭姓研發人員涉嫌犯下依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第15條第1項第3款、刑法第216條及第210條規定之變造私文書等罪,犯罪嫌疑重大,並有勾串、滅證之虞,因此向雲林地院聲請羈押禁見,而陳姓負責人、陳姓經理及其他3名職員則分別處以新台幣150萬元至2萬元不等金額交保。對此,雲林地檢署也聲明,為保障國民食品安全及健康,將會徹底清查含有蘇丹紅胡椒粉及原料之去向,遏止相關產品流入市面,以危害人體的健康。
達美樂披薩醬驗出美國進口「致癌農藥」 業者急回應:已暫停使用
知名速食品牌達美樂今(6日)爆出披薩醬檢出台灣未允許使用之農藥。衛福部食藥署公布邊境查驗不合格產品,當中包括美國進口的「達美樂披薩醬」,檢出殘留農藥環氧乙烷1.3 mg/kg,標準是不得檢出,共1萬9050公斤全數退運或銷毀。對此,業者也發表聲明。據了解,環氧乙烷易燃易爆外,對人體也有嚴重毒性和致癌性。據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的分類,環氧乙烷EO被列為一級致癌物。達美樂表示,「我們得知披薩醬供應商,在進口通關檢驗時,有一批披薩醬中檢出含有台灣未允許使用之微量殘留物質。收到此訊息後,達美樂立即暫停使用店內現有的披薩醬,同時積極與台灣供應商協調,已於全台門市立即提供台灣製、且通過台灣食品法規安全檢測的替代商品供達美樂使用。」達美樂強調,「我們正與衛生局密切合作做進一步檢測,以確保其他批次的披薩醬中沒有殘留這種物質。目前全台達美樂並沒有使用有疑慮批次的披薩醬,同時已將現有封存商品送至SGS檢驗,並等待檢驗結果中。這是第一次在我們使用的商品中檢測出這種物質,我們也確保這是最後一次。」
愛喝熱咖啡!她食道燙傷「22cm全脫皮」 醫揭:熱飲是二級致癌物
最近天氣越來越冷,不少人總是想喝杯暖呼呼的咖啡或熱湯。不過,一名50多歲女子經常感覺胸悶不舒服,一開始被診斷為胃食道逆流,然而服藥治療後卻未見改善。沒想到,醫師透過胃鏡檢查,驚見患者的食道燙傷,長達22公分都出現脫皮現象,畫面十分駭人,經詢問生活習慣後,發現竟是熱咖啡惹禍。肝膽腸胃科醫師錢政弘在《健康2.0》節目中分享,該名女患者平時愛喝熱咖啡,經常覺得胸悶,起初以為是胃食道逆流,長期服藥卻未見改善,直到照胃鏡檢查才發現食道燙傷,上層黏膜幾乎全脫落,看起來就像被扒掉一層皮,整條食道約長22公分,到處都是脫皮,所幸經過切片化驗後,並未發現癌細胞。錢政弘說明, 2016年國際癌症研究組織(IARC)就將高於65度C的熱飲視為二級致癌物。國外研究顯示,喝非常熱的人罹患食道癌風險增加1.9倍;趁熱喝的人(等待時間少於2分鐘),增加1.76倍風險;喝得快的人,增加2.23倍的風險;常燙到的人(一個月內6次以上),會增加1.9倍的風險;如果以上習慣都有,就會增加4.6倍的風險。醫師表示,高溫食物會造成食道黏膜燙傷,反覆的燙傷和結痂會導致鱗狀上皮細胞癌發生,「有人會疑惑『喝熱飲時,感覺嘴巴沒有被燙到,但是為什麼食道會受傷呢?』針對這個問題早期曾做過研究,科學家在咖啡杯、口腔、舌頭上放溫度計,最後得到一個結論是,沒有感覺燙是因為喝的速度『很快』,高溫還來不及造成口腔黏膜受傷就嚥下去了,但是進入食道就足以讓食道黏膜灼傷致癌。所以研究發現習慣『喝太快』的人風險最高。」
癌症年輕化!醫曝7大致癌因子 含糖飲料、熬夜都上榜
為何年輕罹癌患者逐年增加,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解釋,會影響罹癌與否的原因為飲食、生活習慣及環境影響,他也列出會增加罹癌風險的7大隱憂,包括抽菸、喝酒、喝含糖飲料、環境汙染、腸道菌群問題、肥胖以及熬夜。黃軒昨(29日)在臉書粉專《黃軒醫師 Dr. Ooi Hean》發文指出,44國的癌症分析顯示,50歲以下的年輕罹癌患者確實是逐年增加,根據發表在《自然評估臨牀腫瘤學》(Nature Reviews Clinical Oncology)的研究指出,1990年以後出生的人比1970年出生的人,更可能在50歲之前得癌症。研究續稱,年輕男性最常見的癌症為大腸癌,其他還有腎臟癌、肝癌、攝護腺癌和甲狀腺癌;年輕女性最常見的是乳癌,其他包括大腸癌、子宮內膜癌、腎癌和甲狀腺癌。而以年輕罹癌總人數來看,大腸癌每年增加153萬人最多,乳癌每年增加30萬人;令科學家擔憂的是癌王,年輕人胰臟癌每年增加了6萬4000多人。為何年輕人罹癌數變多?黃軒也列出7大關鍵因素:抽煙:尤其現代已經從傳統煙草,轉移到電子煙。資料顯示電子煙的使用率呈現上升趨勢,青少年電子煙使用率3年間從2.7%上升至6.6%,「這絕對是年輕罹癌的最大隱憂之一」。喝酒:尤其酒精被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歸類為具有毒性和成癮性的第一類致癌物質,另根據台灣統計資料,年輕人的酒精消費行為呈現一定的增加趨勢。根據本土研究調查,過去一年有67.76%的大專院校學生曾飲酒,青少年身體仍在發育,對酒精的耐受性和代謝能力不如成年人,喝酒對他們的身體影響更嚴重。含糖飲料:根據調查顯示,20至29歲每天喝1杯以上含糖飲料的比率高達59.31%,其次為30至39歲,也有22.40%。癌症相關研究顯示,每天喝下100毫升的含糖飲料,就會增加18%罹癌風險,也增加22%的乳癌風險;攝入大量人工代糖,尤其是阿斯巴甜,會提高女性乳癌機率。環境汙染:空氣污染中的有害化學物質,例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懸浮微粒,被相信與多種癌症的發病率上升有關。同時,一些常見的殺蟲劑,如有機磷類農藥和殺蟲劑,也被認為與特定類型的癌症風險增加相關。腸道菌群問題:研究顯示,腸道菌群的不平衡或紊亂可能與多種癌症的風險增加有關。正常的腸道菌群有助於保持腸道的健康,並參與身體對抗有害物質的作用。然而,當腸道菌群失衡時,可能會導致反覆腸道的發炎症,長期損害腸道壁,一直到變癌化發生,這些都與癌症的發展密切相關。肥胖問題:研究指出,肥胖會增加40%至50%罹患結腸直腸癌的風險、增加30%至40%罹患乳癌風險、提高50%至60%罹患子宮內膜癌的機率,另外也會增加胰臟癌、卵巢癌、腎臟癌及甲狀腺癌風險,「我們周遭的人,一半左右都是肥胖者,那麼年輕罹癌增加,也就不用太驚訝了!」熬夜或失眠:黃軒表示,熬夜被歸為2A類致癌因素,因為熬夜會打亂人體的生物鐘、增加罹癌風險,根據調查,超過30%的年輕人經常熬夜,40%幾乎每天都熬夜。另一項研究指出,如果上床後要1小時以上才能入睡,罹癌機率會上升2.74倍。黃軒總結,不想年輕就得癌症,應做到不抽菸、不喝酒、不熬夜、不失眠、不吃甜及不受環境汙染,「如果做到了,癌症會遠離你;如果沒有做到,不要驚訝為什麼現在年輕人罹癌越來越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