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LM
」 AI 輝達 OpenAI ChatGPT 微軟![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45/394845/sm-a3e037d4c4419ead1fb979340bf0e165.jpg)
DeepSeek迅速崛起 葛如鈞:台灣還有多少4個月可浪費?
中國新創公司研發的AI語言模型DeepSeek橫空出世,行政院長卓榮泰要求公務機關全面禁用。國民黨立委葛如鈞7日表示,4個月前總質詢他就強調,我國應發展獨立專屬的 AI 技術以維護國家主權,否則我們的主權 AI 仍將是空中樓閣。總質詢結束後的四個月,DeepSeek已迅速崛起,使大家不得不反思,現在台灣還有多少個「4個月」可以浪費?葛如鈞說明,DeepSeek R1 模型完全開放權重、效能達到 OpenAI o1 水準,且採用 MIT License,可隨意優化與開發,但老問題依然存在,繁中資料、研發人才及算力資源足夠嗎?並表示,早在四個月前的總質詢中,他就說過,我國應發展獨立專屬的 AI 技術以維護國家主權,並呼籲院長儘速提出主權 AI 戰略,否則十年過去,我們的主權 AI 仍將是空中樓閣。葛如鈞表示,昨日行政院開了記者會對 AI 算力、主權 AI 表示關心,也說國科會會全力推動相關研發。但隨即話鋒一轉,強調公務機關應以數發部的AI 系統為基礎,立即全面禁用 DeepSeek,公立大學及研究機關也應先報請行政院核可、採必要管制措施後才可使用。葛如鈞指出,臺德(TAIDE)是臺灣自產的大型語言模型(LLM),面臨資源不足、語料不足的窘境已久,現在 TAIDE 13B 模型還沒釋出,DeepSeek R1 已達其 50 倍 — 671B 規模。不是想要危言聳聽地說 DeepSeek 有多厲害來滅自己威風,而是現在世界級的公司都對 DeepSeek R1 有高度興趣,但行政院仍然毫無作為、四個月後還是只會「禁用」,坐看 DeepSeek 崛起。大家可能會覺得 DeepSeek 的「中國意識」很危險,但這其實最好解決。如上述,DeepSeek 是用 MIT License,我們完全可以重塑模型的價值觀。葛如鈞表示,四個月前總質詢提供給行政院的幾個重點,他可以結合行政院的記者會再說一次,第一,沒有「臺灣元素資料庫」,就沒有主權AI,質詢時他建議,除了涉及國家機密的資料,政府部門應該帶頭向 TAIDE 開放資料作為訓練文本使用。但當時故宮18萬件文物數位化進度僅35%、列席的六部會中就有核安會和故宮未加入 TAIDE 資料庫、政府資料開放法規仍卡在「促進資料利用條例草案」階段,而院長當時回覆,TAIDE 還在剛起步的過程,會「稍微保守」一點讓他建立基本能力。不知道現在有沒有稍微「開放」一點了?葛如鈞接著表示,第二,不清不楚的預算書,要怎麼審?要先有明確的規劃才能有預算,不是不給預算,是行政院到底要花多少錢、要把錢花在哪裡根本沒說清楚!需要授權的訓練資料要編列預算購買,但整本預算書根本找不到這筆預算,僅用「業務費」模糊帶過,我們要如何確保這筆錢真的花在刀口上?過去質詢國科會主委時,他承認自己沒有看過預算書就算了,更說出「行政院這個方案僅供參考」,這樣要國人如何相信行政院想打造主權 AI 的決心?第三,行政院是否傾向鬆綁著作權法?還要等多久?另外一個取得訓練資料的方法是效法同樣是小語種國家的日本,修正著作權法讓 TAIDE 可以訓練。今天國科會副主委也說未來會考慮鬆綁著作權法,但還要等行政院副院長主持資料開放的法治藍圖才能決定。第四,當各國用移民綠卡搶人才,我們連跨部會整合都做不到,主權 AI 是一個需要許多人才跨部會整合的重要計畫,但行政院卻無法告訴全國人民到底由哪個部會主導、主責。科技的預算由國科會編列,但實際上是教育部、國科會、數發部各自為政。主委在質詢時回答「責任由各部會一起承擔」,這有合理嗎?最後葛如鈞說道,總質詢結束後的四個月,人類迎來了 DeepSeek。現在台灣還有幾個「四個月」可以浪費?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87/393187/sm-274d320bb8a07681ef133532b48d774b.jpg)
美科技股財報周都被問DeepSeek 大佬說法一次看
中國大陸新創公司DeepSeek號稱以低價完成的AI模型,引發市場轟動,讓美股那斯達克指數周一瞬間蒸發近1兆美元的市值,剛好近期是美國科技股財報周,各家科技大老都被分析師或記者們詢問對此看法。荷蘭半導體設備巨擘艾司摩爾ASML最先公布業績,受惠於AI浪潮,去年第4季訂單遠超預期,達70.88億歐元,較第3季成長169%,全年營收283億歐元,淨利為76億歐元;預估2025年營收會在300億到350億歐元,毛利率51到53%之間。ASML執行長Christophe Fouquet在接受CNBC採訪時表示,像DeepSeek這樣的低成本AI模型,可能帶來更多應用,隨着時間推進,對晶片的需求會增加,所以我們將此視爲晶片需求增加的機會。他認為,目前超大規模雲端計算公司仍在大舉投資研發,且他們會繼續這樣做,ASML尚未聽到客戶詢問中國公司模型對晶片需求的影響;要AI在未來幾年真正發揮作用,重點還是要解決成本和能耗這兩大問題。微軟也在29日公布財報,上一季公司收入696.3億美元,年成長12.3%,略高於市場預期,但增速創2023年年中以來新低。微軟財務總監Amy Hood預計,2025財年Q3營收將在677億至687億美元之間,低於華爾街預期,財測發布後,股價在盤後交易中一度下跌5%。微軟表示,會在AI領域持續加碼,公司再向OpenAI投資7.5億美元,總投資額近140億美元,其GitHub平臺將支持Anthropic和谷歌的AI模型,OpenAI即將推出更多產品。微軟執行長Satya Nadella在業績電話會議表示,DeepSeek有一些真的創新,AI成本下降是大趨勢,DeepSeek-R1模型已可通過微軟的AI平台Azure AI Foundry和GitHub獲取,將很快在微軟AI電腦Copilot+ PC上運行。臉書母公司Meta表示,2025年資本投資將有600億至650億美元推動AI策略,去年第四季Meta旗下的臉書、IG、Messenger、WhatsApp等每日活躍用戶年增5%、至33.5億,高於預期。在業績電話會議上,Meta執行長Mark Zuckerberg表示,公司非常重視AI投資,長期投資甚至可能達到數千億美元,是Meta的戰略優勢,Meta將DeepSeek視爲新的競爭對手並正在學習,但現在判斷晶片需求是否會停止成長為時尚早,因爲晶片對推理仍至關重要。Zuckerberg表示,Meta已經完成Llama 4迷你版的訓練,而對LLM更大版本訓練「正在取得重大進展」,目標是成為世界上最具競爭力的模型。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dist/imageholder.jpg)
DeepSeek低成本打破美國壟斷? 政大副教授:NVIDIA依舊重要
中國當地公司研發的DeepSeek,一問世就撼動全球業界。甚至逼得AI巨頭輝達發表聲明,美國總統川普也認為,DeepSeek的問世是敲響了美國AI產業的警鐘。而也因為如此,開始有不少人認為DeepSeek有著足以「超越」美國AI產業的能力。但政大應數系副教授蔡炎龍則認為,DeepSeek真正顛覆業界的地方,是讓民眾有機會用類似的方法,用一般電腦跑得動的小模型,打造一個完全符合民眾的需求和效能的模型出來。蔡炎龍在FB粉絲專頁「呆一布呀 Diveai」發文表示,坊間認為 DeepSeek 能「大幅降低 AI 開發成本」的說法並不完全正確。DeepSeek的成就更多在於fine-tuning(微調,深度學習中遷移學習的一種方式),而不是從零開始訓練模型。若沒有像Llama等基礎開源模型的支持,DeepSeek本身也難以實現其功能。蔡炎龍認為,DeepSeek的貢獻在於如何高效利用已有模型,並精確調整以適應特定需求。其次,目前網路也有謠傳DeepSeek完全依賴純強化學習(Reinforcement Learning),並結合了「冷啟動」技術。蔡炎龍認為這說法同樣有誤。強化學習在DeepSeek的訓練過程中雖然扮演關鍵角色,但模型的性能仍需透過初始的真人範例(冷啟動)進一步穩定。蔡炎龍解釋,實際上DeepSeek確實提出一項新的強化學習技術GRPO(Gradient Policy Optimization),這是對OpenAI的PPO(Proximal Policy Optimization)方法的改進。除此之外,雖然網路上有說法認為DeepSeek的運行不需要高性能GPU。但蔡炎龍表示,事實上DeepSeek的開發仍需大量資源。但DeepSeek證明企業可以在不擁有超級電腦的情況下,透過合理設計模型和利用部分GPU,打造符合特定需求的高效AI模型。這種做法使更多中小型企業能夠參與AI開發,也讓NVIDIA等硬體供應商的市場需求保持高位。蔡炎龍認為,DeepSeek最大的突破之一,是在模型引導能力上的提升。DeepSeek採用Chain-of-thought(CoT)的方法,將重點放在如何生成高品質的「思維」內容,而非直接回答問題。具體來說,DeepSeek會先生成「與問題相關的邏輯推理」,再將其作為指導LLM回應的基礎。蔡炎龍認為,這種方法不僅提高了回答的準確性,也讓用戶能清楚了解模型的思考過程。此外,DeepSeek另一大量點就是嘗試減少人類介入的訓練方法,尤其是在高品質思維生成的部分。傳統的 RLHF(Reinforcement Learning with Human Feedback)需要大量的人工標記和示範,而DeepSeek則探索如何通過設計自動化的 reward 系統,讓模型在更少人力參與的情況下學會產生良好的思考邏輯。蔡炎龍也在文末表示「DeepSeek 有許多有趣的地方,也讓我們更知道怎麼用 LLM 方式,這才是真正的重點。」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92/388592/sm-0564160b0c4cafe7cbf487ba4d6c8f40.jpg)
CES新風口/高通搶攻汽車領域+AI PC晶片 這一檔「港股」跟漲台廠也受惠!
高通於CES 2025推出高通AI本地裝置解決方案(Qualcomm AI On-Prem Appliance Solution)和高通AI推論套組(Qualcomm AI Inference Suite)。此外高通也端出驍龍X系列第四款晶片Snapdragon X,搶攻Copilot+ PC市場,提供同類產品中最強大、節能的處理器。這兩款產品的結合,讓中小企業、大型企業及產業組織將生成式AI應用於多種工作流程,並建立自動化、可重複的終端環境。例如,零售店、速食餐廳、購物中心、醫院、工廠生產線等,實現人力與機器流程的全面自動化。高通也將與亞馬遜(Amazon)以 AI 驅動的車內體驗,此次用高通 Snapdragon 座艙平台的 NPU,針對邊緣端汽車中由 LLM 驅動的體驗進行最佳化。透過 Alexa 客製化助理 (Alexa Custom Assistant) 等技術,提供更直覺、更個人化、回應更迅速的車內體驗。多家產業領導者已開始採用高通的AI解決方案。例如,漢威聯合(Honeywell)與高通合作,設計和部署AI工作流程自動化應用;Aetina運用多個語言模型實現自然語言處理與工作流程自動化;IBM計畫將其watsonx data和AI平台等,整合至高通的本地AI應用裝置,應用於汽車、製造、零售及通訊等多個領域。此外,聯想Levono(0992.HK)也展示兩款Arm架構的全新迷你 PC,分別是ThinkCentre Neo 50q QC和 IdeaCentre Mini x,均搭載高通第一代 Snapdragon X晶片。受惠於高通新推出的PC晶片,電腦巨頭聯想9日股價盤中最高一度漲至9.95港幣,截至收稿聯想上漲3.36%,暫收9.85港幣。高通朝車電及物聯網發展,市場預期台廠生態系供應鏈可望受惠,包括ODM廠仁寶(2324)、英業達(2356)、緯創(3231)及廣達(2382),網路連線的瑞昱(2379),USB業者威鋒電子(6756)、譜瑞-KY(4966)及聯陽(3014),Docking廠致伸(4915),及嵌入式控制器廠新唐(4919)可望受惠。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88/386188/sm-33237f8300e38d2f8799a9a262c85b39.jpg)
生成式AI影響太大 CEO預言「這工作」3年內進入「無人時代」
隨著生成式AI的發展與普及,部分行業明顯有受到衝擊,甚至不少人擔憂「自己的工作」可能就會這樣被AI搶走。而近日推出AI的大型語言模型(LLM)產品Widn.AI的Unbabel首席執行官佩德羅(Vasco Pedro)則預估,未來三年內,「翻譯」將完全不需要人類參與,完全進入「無人時代」。根據《CNBC》報導指出,Widn.AI是款以Unbabel專屬的LLM「Tower」為基礎,支持32種語言的翻譯服務。與Unbabel傳統結合機器學習與人工校對的混合方案不同,Widn.AI將實現全程無需人類參與的翻譯流程。首席執行官佩德羅表示,隨著AI技術的飛速進步,大多數翻譯需求已進入AI能力的範疇。佩德羅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十年前Unbabel成立時,AI技術尚不足以完全取代人類,當時的技術解決方案仍需人類與機器的協同合作。但隨著AI技術的發展,翻譯過程中人類的角色正日益縮減,只有少數極具挑戰性的場景仍需人工參與。佩德羅預測,三年後,會變成幾乎所有翻譯任務都將由AI完成,而人類的角色僅限於確保翻譯內容被正確傳達至合適的位置。報導中也提到,在AI翻譯領域中,目前已聚集包括Google翻譯和德國初創公司DeepL在內的多家重量級公司,這些企業也在大力發展多語言處理的LLM技術。佩德羅坦言,隨著AI技術的不斷普及,每個翻譯字的收入將大幅下降,但整體翻譯需求的激增將成為支撐公司成長的重要動力。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87/376187/sm-1c9d4e1ff5dc38f7960053ac97b3fb35.jpg)
阿爾發金融科技引爆AI理財革命 攜手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與翔耀實業打造AI智能財富管理平台
隨著政府全力推動「AI島」計畫,且已於7月開放AI算力池並持續推動完整的AI生態系,台灣AI智能財富管理平台領航者阿爾發金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阿爾發金融科技),與擁有強大AI算力開發的翔耀實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翔耀實業),以及專精大型語言模型(LLM)的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智慧辨識產業服務研究中心(以下簡稱雲科大智慧辨識中心),於2024年11月14日正式簽署三方合作備忘錄,此舉標誌著AI智能財富管理邁入新里程,讓投資理財不再只是數據的組合,而是智慧與精準的創新結合,為使用者開啟更客製化投資時代。(圖/阿爾發金融科技提供。)AI理財,是超越傳統思維的智能服務阿爾發金融科技宣布將與國立雲科技大學和翔耀實業(股)公司展開深度合作,結合雲科大先進的AI技術背景以及翔耀高效能的AI算力池,共同創建推動智能財富管理平台, 這一創新聯盟將AI智能服務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新層次,用戶將不再是冷冰冰的數據輸入者,而是與一個具備深度理解能力的AI智能服務,透過自然語言處理,與全面理解用戶的需求和偏好,可基於其獨特的投資目標與風險承受能力,可預測並提供量身定制的理財諮詢與建議。AI智能財富管理服務,是一場對未來財富管理的全新探索,用戶擁有一個全天候智能金錢管家,不僅能夠在最短時間內得到清晰且精準的理財規劃和資產配置建議,還能即時獲得個性化的財務規劃,讓每一分錢都經過科學計算與模型驗證,這樣的服務不僅大幅提高了理財效益,也突破了傳統人為金融顧問的服務邊界,為用戶開啟了無限可能的智能理財時代。(圖/阿爾發金融科技提供。)AI算力與大語言模型的無限融合,實現跨界共創楊琇惠董事長表示:「理財是一場心智與數據的較量,通過穩定且高效的資產配置,投資者能夠逐步實現財富自由,這是打造全新AI智能財富管理平台的動機,徹底剔除人性的偏見與貪婪,創造一個更高效、更理性、更智能的投資環境。」這一創新不僅是對金融領域的突破,更是對未來理財模式的全新構想。雲科大智慧辨識產業服務研究中心憑藉深厚的技術基礎,獲獎無數且擁有許多專利,尤其在永續發展目標與卓越成果貢獻方面表現突出。透過長期研究開發的深度學習模型,通過對海量文本數據的深度學習,使模型能夠洞察語言中的細微模式與結構,生成精確的文字摘要、問題回答及內容創建,此次合作能融入AI理財平台賦能的核心,對每個投資決策提供量化和視覺化的科學支持。而擁有亞洲首座採用H200晶片算力中心的翔耀實業,將為AI技術的升級與發展提供源源不絕的動力,讓更多的創新想法和未來技術得以實現 成為這場聯盟合作中的重要推手。(圖/阿爾發金融科技提供。)走在未來的前沿,成為行業的領航者根據台灣金融研訓院2024年的調查報告,目前有80%的銀行業者已展開生成式AI實驗項目。另外,麥肯錫2024年報告指出,目前有75%的銀行機構已經開始使用生成式AI,但大多數仍限於內部試驗,尚未實現規模化應用。相比之下,阿爾發金融科技已經在智能理財領域取得了領先地位,並正以最快的速度將最新的AI技術引入其平台,逐步實現AI驅動的全面升級。阿爾發金融科技作為台灣首家專注於智能財富管理的創新平台,將這些前沿技術無縫整合,打破傳統金融機構的桎梏,為投資者提供更加智能、靈活且個性化的理財方案。未來,隨著生成式AI的全面應用,阿爾發將引領全球智能財富管理的浪潮,成為行業的領航者。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48/374548/sm-d9f991e2503908bcbbae95584996e24e.jpg)
資策會發表2025十大AI關鍵技術趨勢 2024 STI TECH DAY 引領企業導入生成式AI應用
為協助企業善用AI技術提升產業競爭優勢,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軟體技術研究院(資策會軟體院)於今(7)日舉辦 2024 STI TECH DAY ,並首次發表「2025十大AI關鍵技術與趨勢」,預測邊緣AI (Edge AI)、數位孿生(Digital Twins)、人工智慧代理人(AI Agent)、虛假訊息檢測(Disinformation Checking)、企業大型語言模型(Enterprise LLM)等十大AI關鍵技術,技術預測是科技管理中相當重要的一個領域,因此資策會軟體院以國內角度,銜接世界並落地化需求,結合資策會MIC,發布了屬於台灣的「十大AI關鍵技術與趨勢」,例如先進AI在工業自動化、智慧城市、智慧移動、智慧醫療等行業中展現出巨大的應用潛力,智慧城市中AI可以實現即時交通管理與環境監測,提升城市運作效率。資策會執行長卓政宏(圖/資策會提供)。資策會軟體院舉辦2024 STI TECH DAY,邀請中華電信研究院前瞻科技研究所汪世昌所長、日本電氣通信大學曾我部東馬教授、Open Data聯盟鄧東波副會長、Vpon 威朋大數據集團劉又瑜台灣區總經理等20位產官學研重量級專家針對AI數據交換、生成式AI,以及前瞻學研網絡如何影響產業發展進行探討,吸引超過250位產官學研各領域菁英報名參與。資策會MIC王義智主任也提到,依據CB Insights資料,全球生成式AI投資金額在2023年創下歷史新高,達到204億美元;此外依據創投紅杉資本預測生成式AI成熟的時間點,AI要趕上人類創作內容的能力,預計會落在2030年左右,屆時,受衝擊的領域將從目前的文本,轉換成影視、設計等內容。其中資策會觀察企業發展AI之關鍵課題:數位風險管理;在總體環境的多方面影響下,企業發展生成式AI將衍伸三大需求議題,包含垂直應用資料隱私保護、改善大型語言模型幻覺以及模型客製化方案評估。資策會軟體院蒙以亨院長也提到,在全球數位化迅速發展的脈絡下,完善的跨國數據交換機制將大幅促進台灣軟體產業的國際發展,透過公私部門的可信任數據交換,可加速創新應用發展與生成式AI的巨量訓練數據需求。軟體院身負趨勢觀測、先進研發、技術策進三大任務,建立前瞻學研網絡,掌握前瞻技術發展趨勢,也發行STAR軟體技術年報,與學研單位共創技術主題合作,持續以第三方服務串聯企業與學研單位合作,協助企業建立生態系。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11/373011/sm-404bb534fa76a8f64e687721f9db85e2.jpg)
MacBook搭配M4 Max晶片霸氣登場 挑戰最強AI筆電寶座
沒錯!這一周就是蘋果周。Apple今天發布搭載 M4 系列晶片:M4、M4 Pro 和 M4 Max的MacBook Pro。M4版本的的MacBook Pro為14吋,提供太空黑色和銀色2種顏色,具備M4的超快速效能和3個Thunderbolt 4連接埠;搭載M4 Pro和M4 Max晶片的有14 吋和16 吋機型,均提供Thunderbolt 5,可達成更快的傳輸速度和先進連接功能。所有機型均配備Liquid Retina XDR 顯示器,提供全新奈米紋理顯示器選項,讓顯示器更升級。 受惠於M4系列晶片的超快速效能,新款MacBook Pro變得更加強大。(圖/Apple提供)相較於搭載Intel的MacBook Pro,新款 MacBook Pro為AI工作提供近 10 倍快的效能提升,而針對圖形密集型工作,使用者獲得高達20倍快的效能提升。新款 MacBook Pro的電池續航力現在長達 24 小時,升級裝置者還可體驗到長達14小時的額外續航力。M4系列採用第二代3奈米技術打造,是最先進的個人電腦系列晶片。M4系列具備強大的單執行緒CPU效能和世界最快的CPU核心;以及出色的多執行緒CPU效能,可滿足最繁重的工作量。Apple 晶片結合CPU中的機器學習加速器、先進的 GPU,以及更快、更有效率的神經網路引擎,從裡到外都是為AI提供優異效能而打造。搭配更快速的統一記憶體,各個晶片都有更擴增的記憶體頻寬,因此大型語言模型 (LLM) 和其他大型專案可以在裝置端順暢運行。此外,M4系列領先業界的每瓦效能,讓使用者能享有長達24小時的電池續航力。 新款 MacBook Pro搭載M4、M4 Pro和M4 Max晶片,是歷來為專業級筆電打造出的最先進晶片系列。(圖/Apple提供)至於M4 Pro則配備強大的14核心CPU,其中包含10個效能核心和4個節能核心,帶來多核心效能的飛躍,同時還配備高達20核心的GPU,其效能是M4的兩倍。有了M4 Pro,新款MacBook Pro 的記憶體頻寬比前一代大幅增加75%,是任何AI PC 晶片的兩倍。搭載 M4 Pro 的新款 MacBook Pro 速度比搭載 M1 Pro 的機型快達3倍,能加速如地理測繪、結構工程和資料建模等工作流程。那麼M4 Max能有多神呢?搭載M4 Max的MacBook Pro特別為資料科學家、3D藝術家和作曲家等專業人員而設計,將他們的工作流程推向極限,以往只能用桌上型電腦完成的專案,現在使用筆電就能完成。M4 Max配備最多16核心CPU、最多40核心GPU、每秒超過0.5 TB的統一記憶體頻寬,以及比M1 Max快3倍以上的神經網路引擎,使得運行裝置端AI模型空前快速。有了M4 Max,MacBook Pro的效能高達M1 Max 的3.5 倍,能夠輕而易舉地處理視覺特效、3D動畫和電影配樂等繁重的創意工作。它還支援最高128GB 的統一記憶體,因此開發者可以輕鬆與擁有近2000億個參數的眾多大型語言模型 (LLM) 進行互動。得益於M4 Max配備兩個 ProRes 加速器的強大媒體引擎,即便使用 iPhone 16 Pro 拍攝並在Final Cut Pro 中剪輯 4K120 fps ProRes 影片,MacBook Pro也能輕鬆應付。跟剛剛發布的iMac一樣,MacBook Pro配備全新 1200萬畫素的Center Stage 相機,即使在艱難的照明條件下也能拍出更強化的視訊品質。「人物居中」讓視訊通話使用者能更投入交談。四處移動時,此功能會自動將使用者維持在畫面中央。新相機還支援「桌上視角」,為視訊通話增添全新維度。藉助錄音室品質的麥克風和支援「空間音訊」的6揚聲器音響系統,無論使用者聆聽音樂或是以杜比全景聲看電影,都有更好的體驗。新款的MacBook Pro當然少不了Apple Intelligence功能,前,這項技術在 macOS Sequoia 15.1 中支援美式英文。Apple Intelligence 在做到這一切的同時,每一步都保護著使用者隱私。其核心是裝置端處理,對於更複雜的任務,「私密雲端運算」讓使用者可以取用 Apple 更大的、基於伺服器的模型,同時以創新突破的方式保護個人資訊。MacBook Air是世界最受歡迎的筆記型電腦,雖然沒有M4系列晶片。但有了Apple Intelligence,它的表現更加出色。現在,搭載M2和M3的機型起始記憶體容量增為雙倍,達到16GB。大家最關心的售價,搭載M2和M3機型的MacBook Air,售價依舊是3萬2900元起,有午夜色、星光色、銀色和太空灰色可供挑選;搭載M4的 14 吋MacBook Pro售價5萬4900元起;搭載M4 Pro的14吋MacBook Pro 售價為6萬7900元起;16 吋M4 Pro晶片的MacBook Pro售價則為8萬4900起,MacBook Pro系列所有機型均有太空黑色和銀色可供選擇。10 月 30 日起,包括美國在內的 28 個國家和地區的顧客可至 apple.com/store 以及 Apple Store App 預訂新款 MacBook Pro。產品將於日後在台灣開放訂購。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42/371642/sm-4584924db3dbba626fdc816711676af8.jpg)
14歲愛子迷戀聊天機器人疑「慫恿自殺」 美母親怒告Character.AI、Google
美國佛羅里達州一名母親22日向科技新創公司Character.AI和谷歌(Google)提告,指控該公司導致她14歲的兒子在2月用其繼父的手槍開槍自殺。她稱該公司將其聊天機器人開發為真人、心理治療師和情人,最終導致自己的兒子不希望生活在該服務創造的世界之外,且當兒子向機器人表達了自殺的想法,機器人仍然多次向兒子提起該念頭。對此,Character.AI回應,公司對用戶去世感到心碎,但也同時否認了指控。據路透社報導,22日在佛羅里達州奧蘭多聯邦法院提起的訴訟中,加西亞(Megan Garcia)表示,兒子賽澤(Sewell Setzer)於2023年4月開始使用Character.AI,很快的明顯變得孤僻,花越來越多的時間獨自待在臥室裡,並開始出現自卑感,還無來由的退出學校籃球隊,加西亞指賽澤對聊天機器人產生了感情。Character.AI允許用戶在其平台上創建角色,它依賴所謂的大語言模型技術(large language model,LLM),以模仿真人的回應方式,該技術使用大量文字「訓練」聊天機器人。而賽澤則把機器人設定為熱門影集《權力遊戲》中的角色「龍母」丹妮莉絲。訴訟稱,機器人告訴賽澤「她」愛他並與他進行了性對話。加西亞稱,Character.AI將其聊天機器人開發成真實的人、有執照的心理治療師和成年情人,導致自己的兒子對該服務上癮,並深深迷戀聊天機器人,最終兒子不希望生活在該服務創造的世界之外。訴訟還稱,賽澤向聊天機器人表達了自殺的想法,機器人還多次向兒子提起該念頭。加西亞提出了包括非正常死亡、疏忽和故意造成精神痛苦在內的索賠,並尋求金額不詳的補償性和懲罰性賠償。該訴訟也針對Google提告,因Character.AI的創始人在推出產品前曾在Google工作過,而後Google重新聘用了創始人,也獲得了Character.AI技術的非獨家許可。加西亞表示,Google對Character.AI技術的發展做出如此廣泛的貢獻,以至於可以被視為「共同創造者」。對此,Character.AI在一份聲明中表示,「我們對一名用戶的不幸去世感到心碎,並向其家人表示最深切的哀悼。」但否認了訴訟的指控,該公司表示,已經引入了新的安全功能,包括若用戶表達自殘想法,將彈出視窗引導用戶前往預防自殺專線,也將做出一些改變,以減少18歲以下的用戶遇到敏感內容。谷歌發言人則表示,該公司並未參與Character.AI產品的開發。◎勇敢求救並非弱者,您的痛苦有人願意傾聽,請撥打1995◎如果您覺得痛苦、似乎沒有出路,您並不孤單,請撥打1925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75/370175/sm-7dbdf540dd8b9f8c4ff990d8d24869d7.jpg)
聯發科、聯詠等15家獲補助 57億元 IC設計業可望創造4000億投資效益
經濟部產業技術司公布「IC設計攻頂補助計畫」核定名單,通過聯發科技、聯詠科技、創鑫智慧、昇佳電子及瑞昱半導體等15家廠商所提出的11項計畫,總補助金額達57億元,預計將帶動171家上下游廠商投入相關生產,並新增至少1651個就業機會,創造投資效益逾新台幣4000億元。據TrendForce研究顯示,2023年全球前十大IC設計業者營收合計約1,677億美元,年增12%,關鍵在於NVIDIA(輝達)帶動整體產業向上,其營收年成長幅度高達105%。台灣IC設計產業在全球競爭力強勁,包括聯發科、聯詠、瑞昱等三大廠營收皆擠進全球IC設計前八大企業。為鞏固台灣IC設計國際地位,經濟部去年公告「IC設計攻頂補助計畫」、「驅動國內IC設計業者先進發展補助計畫」2項計畫,開放業者申請,今年9月由經濟部及國科會共同召開雙首長會議,近期公告核定名單。產業技術司表示,「IC設計攻頂補助計畫」作為「晶片驅動台灣產業創新方案」的重要一環,目標是推動國內IC設計業者投入先進技術應用晶片的開發,挑戰半導體高階製程,並達到或超越國際領先企業的技術水準。產業技術司指出,此次研發補助的重點是跟上國際頂尖IC設計公司及先進晶片製造技術的發展趨勢,涵蓋從AI晶片的研發到AI應用環境下所需的通訊需求。首先,針對伺服器用的特定AI晶片,這些晶片能協助企業進行大規模語言模型(LLM)等AI技術的訓練,例如,創鑫智慧所開發的大算力晶片,其效能預計可提升超過60倍,媲美全球領先企業的技術水準。在手機端AI應用方面,產業技術司提到,該計畫也持續推動新技術的開發,例如聯發科針對智慧型手機等設備打造的AI核心晶片,旨在滿足快速增長的移動設備AI需求。針對不同產品需求,計畫中還開發了專用的AI晶片,這些晶片具備強大的運算能力,能應對高度運算需求,並且在應用上更具彈性。記憶體方面,產業技術司說,為因應未來AI運算對高速資料處理的需求,國內廠商積極投入開發專為AI設計的高效能記憶體,這類記憶體可提供高速運算效能,特別適用於深度學習、資料中心等需要大量數據處理的應用領域,隨著AI需求不斷增加,這些技術將扮演關鍵角色。另外,產業技術司表示,針對AI應用對於高速通訊的需求,全球通訊廠商將矽光子技術視為關鍵發展項目之一,此次補助計畫也提供矽光子技術支持,期望藉此研發出我國首顆自主技術的矽光子晶片,以應對高速通訊與資料傳輸的挑戰,提升國內在AI通訊領域的競爭力。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18/368218/sm-79ae2b85d4592180f93a1c2dc0431e7c.jpg)
聯發科推地表最強AI晶片「天璣9400」 本月兩款手機上市
聯發科(2454)在10月9日端出年度大菜、專為邊緣AI、沉浸式遊戲、極致影像而生的最新旗艦5G Agentic AI晶片-天璣9400,是聯發科技第四代旗艦行動晶片,第二代全大核設計,採用台積電3奈米製程生產,搭載新晶片的大陸品牌手機由vivo打頭陣,10月14日推出最新X200,OPPO的Find X8也宣布將在10月24日推出,台灣玩家最快在11月就能嘗鮮。聯發科於2019年發布首款5G旗艦行動晶片天璣1000後,目前已連續16季位居全球智慧手機系統單晶片市占率第一,9日股價也同聲慶賀,最高一度衝上1275元,最後漲20元、1.63%,收在1245元。聯發科資深副總經理徐敬全在發布會上表示,這次採用PC級的架構,相較於上一代旗艦晶片天璣9300,天璣9400單核性能提升35%、多核性能提升28%;而天璣9400採用台積電第二代3奈米製程,讓功耗較前一代降低40%,也就是更省電,「可以說是天賦拉滿,不必追高頻也一樣強悍。」被稱為「強、慧、猛」的產品,天璣9400也整合聯發科技第八代AI處理器NPU 890,擁有勝於以往的生成式AI性能,也首先提供開發者Agentic AI能力,AI性能和能效有顯著提升,像是大型語言模型(LLM)提示詞處理性能提升80%、功耗節省35%。硬體準備好了,將成為未來AI創新應用的運算基礎,在大陸已與多家APP深入結合,像是可以用圖片解題算數學、拍照翻譯菜單上的外國文字並分析卡路里與價格,在肯德基的外送功能上,只需要最後付款使用手指輸入,其他都能與AI對話討論就完成點菜。在玩遊戲方面,天璣9400整合12核心Arm Immortalis-G925,光線追蹤性能較前一代提升40%,GPU能力更較前一代提升41%峰值性能和節省44%功耗。而生成式AI的玩法,上一代晶片可以用文生圖,而這一代不但可以讓照片動起來,還能做自己的AI生成影片、且不須透過網路上雲端,直接在自己的手機硬體上運算。OPPO高級副總裁段要輝在發布會上表示,最近做過測試,用5G網路、30度的高溫環境,用各家手機玩原神,開啟最高畫質,去壓榨手機的極限性能,對手最新的16pro Max最多只能穩定10分鐘,但用了天璣9400晶片的手機,就能一路穩定到底。因應客戶需求,這晶片也支援三折型的智慧手機,讓手機製造商有設計的靈活性。接下來有不少搭載天璣9400的品牌手機陸續推出,像是vivo會在14日首先發表最新的X200系列,台灣預計在11月中下旬上市;OPPO也在聯發科的發布會上宣布,Find X8將在10月24日推出。日前市場也傳出,三星明年初將發表的新款旗艦機Galaxy S25系列也會採用天璣9400,聯發科過去供應給三星的智慧手機處理器,大多是中階機種,而這將會是聯發科首度切入三星旗艦型手機供應鏈,意義非凡。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35/367535/sm-1410a878bd08b0ab9978219f18f79ac7.jpg)
輝達GB200鴻海科技日亮相 「這四家」台版卡廠迎商機
鴻海(2317)將於10月8日和9日在台北南港展覽館1館舉行鴻海科技日,聚焦生成式AI、國際化及夥伴關係等,將展現完整AI解決方案和創新科技成果,其中鴻海與輝達合作的AI伺服器GB200量產版將亮相,為市場矚目的焦點。NVIDIA GB200 Grace™ Blackwell NVL2 ,透過Blackwell GPU和Grace CPU為主流大型語言模型推論(LLM)、向量資料庫和資料處理提供無可比擬的效能,為所有資料中心開創運算新紀元。不過,輝達(NVIDIA)新一代顯示卡RTX 50系列規格曝光,儘管因Blackwell良率問題,導致推出時間預估延遲至明年1月CES展前後,仍受市場關注,台板卡廠微星、技嘉、華碩和承啟有望進補。因應新卡推出,市場傳出輝達預計於今年10月停產RTX 40系列高階顯示卡,輝達在AI和電競兩大市場的優勢地位將持續鞏固。市場預期有望為微星(2377)、技嘉(2376)、華碩(2357)和承啟(2425)等台灣板卡廠商創造新的機會。微星在今年4月宣布將以GeForce RTX系列GPU顯示卡產品為主力,8月營收創今年新高;技嘉預期,新平台的推出和顯示卡供不應求,將推動營收獲利增長。承啟作為中國顯卡廠七彩虹的代工廠,顯卡產品出貨力道逐漸增強,隨著消費性電子第四季旺季到來,營運有望逐步升溫。華碩部分,主板及顯示卡歸類為零組件業務,並預估今年將成長5-10%。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1/364601/sm-23d82e882884d3b5c9b61b90d873c8ec.jpg)
抄底撿四寶3/台灣石化績優生長春走斜槓路線 擁抱AI開發LLM還研究機器人
整個亞洲石化業面臨中國大陸的天量傾銷,已造成結構性改變,無一家逃得過這場風暴,連台灣石化業老二、長年的績優生長春集團也不例外,不過這家老字號今年大力轉身擁抱AI,身為傳統到不行的基礎原物料產業,不但參與自建台灣繁體中文的大語言模型,還想跨界做機器人,就是由最愛親自巡工廠的96歲老董、長春集團創辦人林書鴻的帶頭猛進。中國大陸是全球最大的石化與塑化產品消費國,是亞洲各國進軍的目標市場,但中國在2016年將過去只有國營企業才能經營的石化產業釋放給民間,導致投資一股腦湧出,北從大連長興島、南到福建漳州古雷,一路上就有七大石化園區推動煉化一體,石化產能從2015年占全球12%,去年已翻倍增長至25%。產能開出的時間剛好遇到疫情後全球去庫存的景氣低迷時刻,大陸本身經濟也未恢復,導致這些新增產能無處可去,傾銷造成整個亞洲市場價格崩壞,「現在東北亞的國家,很多公司都在討論要怎麼把生產線直接結束掉。」產業人士跟CTWANT記者說,而台化董事長洪福源在6月股東會時感嘆「中國產能太荒唐,都是天文數字」的供給過剩,恐怕到明年都難以解決。中國大陸正在興建的煉油化工廠產量驚人。(圖/新華社)「中國石化業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擴張,台灣花30年才能推進100萬噸的產能,中國大陸在2、3年間就直接超車達到200 萬噸。」長期低調的長春集團之大連化工董事長林顯東也看到了石化業的隱憂;身為林書鴻的長子,且做為長春集團常務董事、長捷士科技公司董事長,同時擁有石化與電子兩種領域之管理經驗,他在這場中國低價傾銷風暴中,選擇的應對作法,就是善用AI預測與「斜槓」。長春集團與台大資工系、資管系,以及和碩、長庚醫院、欣興電子等業者,剛在7月共同宣布要開發臺灣繁中大型語言模型(LLM)計畫Project TAME,以70億參數的開源模型Llama-3 70B為基礎,使用5000億個Token和NVIDIA開發者計畫技術訓練而成,希望未來可用於原物料價格預測、企業戰情中心資訊分析和機器人大腦等3大領域。台大團隊與長春、和碩、長庚醫院、欣興電子等業者共同推出Project TAME。(圖/業者提供)就戰情中心來說,長春集團資訊中心將過去2年的內部銷售與財務資料,加上外部的關鍵經濟指標,發現LLM真的可給出人類分析師沒注意到的意見。而高齡96歲的長春集團總裁林書鴻也力挺集團數位轉型,直接買下一台輝達DGX H100放在集團運算中心進行AI訓練,更在2023年10月投入機器人研發,與台大團隊合作,計畫在一年內開發出通用型機器人,結合AI大語言模型,可以聽指令做家事、陪伴老人,更能進入危險的石化工廠出任務。像是台灣大學機械系教授郭重顯的研究團隊,最近推出台灣首創且自主研發的AI機器狗NTU DogBot,93公分長、40公斤重的工作型機器狗Dustin,就可應用於工業巡檢與物品遞送,搭載各式工業用途的感測器,包括音噪、視覺、溫度、氣體等,並結合Line Bot即時訊息回報,今年底希望能學會爬樓梯,2025年至2027年加上防水、防塵的戶外場域應用,可用於長春集團提出的化工廠智慧巡檢需求。左為寵物型機械狗Oliver、右為工作型機械狗Dustin。(圖/記者劉耿豪攝)長春石化資訊中心IDX協理黃至善表示,現在切入機器人產業時機點正好,因為全世界起跑點一樣,石化產業競爭激烈,機器人會是集團數位轉型的好方向,計畫明年6月前打造出機器人原型,聽懂主人指令跟操控手指等細部動作,接下來希望能順應不同地形、在虛擬環境做自主訓練,然後在集團工廠服役。「未來石化業若有危險場域都可以由機器人執行任務,即使機器人爆炸了,由於知識儲存在雲端,可以馬上複製。」黃至善得意地說。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50/361950/sm-98cb8ed2d600ab7ed17141f021948d3f.jpg)
夏普搶進電動車市場 概念車LDK+結合AI在9月中旬亮相
鴻海(2317)旗下子公司夏普(Sharp)宣布,將採用鴻海EV平台研發概念車「LDK+」,預計將9月中旬正式亮相,正式進軍電動車(EV)事業。夏普將在17日於東京舉行的夏普技術展示活動「Sharp Tech-Day’24 “Innovation Showcase”」上發表電動車概念車LDK+。夏普表示,LDK+以鴻海集團研發的EV平台為基礎進行研發,並獲得日本電動車新創公司Folofly的協助。LDK+將車內視為「客廳擴展空間」,搭配夏普自家AI技術「CE-LLM」、AIoT技術及感測器技術。不僅如此,夏普也表示,LDK+後排座位可1向後回轉、且車後方搭載65吋顯示器,可作為劇院、兒童娛樂或遠端辦公空間;同時可依照用戶喜好自動調整空調、亮度。值得注意的是,搭載的蓄電池和太陽能面板能和家裡連結,透過AI為家裡和電動車實現最佳化能源管理,如果房屋停電時,車內電力可以供家裡使用。夏普技術長種谷元隆曾表示,「在實現低碳社會的部分,電動車(EV)的發展有很大的空間,希望藉此提升客戶的便利性。」據了解,夏普液晶螢幕業務低迷,已連續年虧損,8月時夏普已經暫停電視用大型液晶螢幕的生產,接下來的電動車事業,將成為夏普著重發展的項目。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47/359047/sm-769621ddac39c7e1e7c3645929283609.jpg)
老黃簡報提3次提「他」 APMIC帶AI解決方案反攻美國市場
今年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掀起AI教父、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炫風,他在演講簡報提及的台灣公司股票都大漲一波,有一家軟體公司的名稱出現三次,那就是主打企業自主AI解決方案的台灣新創公司APMIC。APMIC創辦人暨執行長吳柏翰27日表示,旗下的大型語言模型「CaiGunn開講」將引進北美市場,讓企業擁有能力打造自己的AI大腦、人人輕鬆參與AI時代,協助全球企業邁向AI轉型。「CaiGunn開講」,名稱取自台語「聊天」發音,是APMIC團隊打造的在地化大型語言模型與平台框架。吳柏翰介紹,企業人員只要將現有的文章、網站或是文件資料上傳,不需寫任何程式,就能打造出地端的企業AI大腦,不上傳到雲端,所以不怕機密洩漏,每個員工都能一鍵套用、用對話的方式使用AI工具。「CaiGunn開講」已獲得Google、台北市政府、NEC、台塑生醫、中國信託銀行及亞太電信等800多家橫跨健康、製造、金融、航空、零售等產業採用,為企業服務效率提升超過30%,也是2023年全台唯一上榜全球知名開源語言模型平台Hugging Face百大排名的模型。輝達也在27日宣布推出四款全新NVIDIA NIM微服務,讓開發人員能輕鬆建置與部署高效能的生成式AI應用,針對地區需求量身打造,在台灣使用Llama 3-Taiwan 70B NIM微服務,可降低生產環境中運行模型的總成本,並減少延遲。輝達新聞稿提到,像是長庚醫院正在以此建置該院專屬的AI推論服務,集中管理醫院體系內的所有LLM應用;和碩用來開發內外部的應用,將這款微服務與旗下的AI系統整合,提升製造與營運效率。其他包括長春集團、欣興電子,媒體公司,以及線上合約服務公司律果科技與新創公司APMIC等都有在開放模型上進行合作。數據顯示,目前企業做AI生成,用小模型加上RAG準確率只能達到83.9%,若想更精準,就必須花更多的錢、買更大的設備與模型,但APMIC的技術就是用他們「微調」,使用輝達H100的顯卡,達到H200擁有的90%以上的精準度。吳柏翰表示,今年他到美國參加輝達的GTC大會時,發現美國雖然AI發展得早,但缺乏相關的框架業者,而他們已能跟輝達生態圈合作打團體戰,包括硬體、軟體與系統整合等廠商,進軍美國市場。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51/356651/sm-c9cab99e2b523c98e9bde44c9165a75b.jpg)
找不到內部資料怎麼辦? Gufonet讓你不再擔心被老闆「刮」
AI逐漸改變人類生活,但要怎樣運用在生活與工作之中?其實從AI研發到生活運用,「系統整合」(SI)扮演重要的橋樑功能,讓想不到的生活情景一切成真。在公司上班,經常為了尋找公司內部資料忙的焦頭爛耳,找不到、找太慢還會被老闆「刮」,惹得心情不好。如果能說服公司找系統整合廠商加裝一套Gufonet 的搜尋系統,從此找資料不再是苦差事,提升工作效率還可以透過系統交叉分析,得到更多的策略建議。Gufonet在市場的口碑就是企業控存查找資料的最佳選擇,在於掌握大型語言模式(LLM)的整合技術,能生成專業文本,適合用於商業應用,對華文世界的先進生成式人工智慧語言處理、語意檢索領域有突破性發展。掌握這項技術的「驊宏資通」(6148)表示,Gufonet可以將龐大的資料庫化繁為簡,不必改變資料架構,也依關聯性分類切割,能自動比對增加搜尋效率,擴大資料使用價值,可以說是「一站到位」的決策中心,提升公司精準決策效率。尤其在單一機體有一億筆的運算容量,零人工介入,能支援60種以上檔案格式,AI能生成報告範本、新聞稿,加上知識庫問答,使Gufonet功能更加強大。現在一般的企業內部資料儲存檢索系統多以入口網站的方式登入,再以標韱索引進行查找,程序上是依分類階層進行資料蒐尋,必須輸入精確關鍵字才能縮短尋找資料時間,而且有人工介入的管理成本,連帶產生資安問題,資料庫也沒有AI的運算和生成功能,較缺少系統整合設計。網路化資料最講求資訊安全,Gufonet設定原始碼弱點零檢出的安全等級,資安第三方認證的高標準,最適用於知識管理、企業入口網、客服系統、雲端搜尋行業。就是因為有AI的資料庫運算,不但能快速儲存、搜尋能力,加上字詞比對,以及高標準資安要求,才獲得台北捷運工程局採用Gufonet作為核心打造高效率內部業務系統,在工程大圖收存與跨資料檢索能力獲得公部門的認證。當你在公司上班,有了Gufonet之後,就不會因為找不到資料而煩惱。「讓機器讀懂你的心!」AI增加你的上班效率,也改善生活品質。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18/352118/sm-9f747d1fb6cd47e4e762572660d4eb8e.jpg)
劍指谷歌!OpenAI與多家新聞媒體出版商合作 計畫推出AI搜尋引擎「SearchGPT」
美國人工智慧研究實驗室「OpenAI」正在測試一款人工智慧(AI)線上搜尋引擎「SearchGPT」,其將使用生成式AI收集資訊並以對話的語氣回答問題和搜尋結果,幫助用戶更快、更輕鬆地找到他們的查詢內容,目前僅向一小部分用戶開放測試,且尚未透露正式的推出時間,預計「SearchGPT」最終可能會整合到「OpenAI」的「ChatGPT」聊天天機器人中。據科技雜誌《連線》(Wired)的報導,「OpenAI」發言人伍德(Kayla Wood)拒絕向《連線》提供演示新工具「SearchGPT」的詳細資料,但證實該公司已向若干合作夥伴和新聞媒體出版商取得訪問權限,並根據他們的反饋內容改進搜尋引擎的功能,此舉被外界解讀是正面劍指搜尋引擎龍頭「Google」。「OpenAI」的主要投資者微軟(Microsoft)是最早向大眾發布生成式AI搜尋引擎的公司之一,該公司於2023年把AI聊天機器人「ChatGPT」背後的人工智慧技術整合到旗下的網路搜尋引擎「Bing」,以及瀏覽器「Edge」中。微軟的人工智慧搜尋引擎現已更名為「Microsoft 365 Copilot」。隨後,「Google」以及由AI聊天機器人驅動的研究和會話搜尋引擎「Perplexity AI」等多個競爭對手,都向用戶推出了自己的AI搜尋服務。例如「Google」就在搜尋引擎中推出名為AI概述(AI overview)的新功能,替用戶一次整合所有搜尋結果,不需點擊多個連結。而「OpenAI」的「SearchGPT」則看起來與「Perplexity AI」更為相似,其聊天機器人可使用自然語言預測文字回答查詢,並使用網路來源產生答案,引用文字回應中的連結。「OpenAI」在2022年11月首次推出ChatGPT後,許多用戶看到聊天機器人從網路中挖掘和總結資訊的能力,預期AI聊天機器人有可能取代傳統的網路搜尋引擎。然而,大型語言模型(large language model,LLM)的缺點使得聊天機器人的搜尋功能不完全,這些模型所利用的訓練數據通常已經過時數月或數年,因此當不確定答案時,AI聊天機器人就會編造「錯誤的事實」。對此,「OpenAI」的「SearchGPT」可能會使用結合了搜尋檢索和生成能力的自然語言處理架構「檢索增強生成」(Retrieval-Augmented Generation,RAG),來降低聊天機器人的錯答率。透過RAG架構,人工智慧工具將引用可信任資訊,例如首選新聞網站,同時將產生搜尋結果的資料和數據來源。不過這個方法具有潛在的版權侵犯問題。例如「Perplexity AI」就遭到包括《連線》在內的網站或新聞媒體出版商的批評,因為其AI搜尋引擎涉嫌抄襲原創新聞網站的內容,並且刻意忽略資料來源。因此「OpenAI」改進了這項缺失,並對新聞媒體出版商承諾:「SearchGPT」將透過在搜尋結果中特別引用和連結到出版商的內容,讓用戶與出版商建立更多聯繫和瀏覽。據悉,包括沃克斯傳媒(Vox Media)、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新聞集團(News Corp)和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在內的多家新聞媒體公司,今年都已與「OpenAI」簽署了內容授權協議。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26/349426/sm-f1451770d2f4d0d3020c0044cf0079ec.jpg)
Meta計劃23日發布「最強Llama 3模型」 外媒:將以4050億參數制霸市場
OpenAI開發的ChatGPT為AI聊天機器人競賽揭開序幕,如今,Meta帶上Llama 3新模型加入戰局。美東時間7月12日周五,媒體援引一名Meta Platforms的員工消息稱,Meta計劃7月23日發佈旗下第三代大語言模型(LLM)Llama 3的最大版本。這一最新版模型將擁有4050億参数,多模態模型,這意味着它將能夠理解和生成圖像和文本。去年7月Meta發佈的Llama 2有三個版本,最大版本70B的參數規模爲700億。今年4月,Meta發佈Llama 3Meta,稱它爲「至今爲止能力最強的開源LLM」。當時推出的Llama 3有8B和70B兩個版本。Meta CEO祖克伯當時稱,大版本的Llama 3將有超過4000億參數。Meta並未透露會不會將4000億參數規模的Llama 3開源,當時它還在接受訓練。對比前代,Llama 3有了質的飛躍。Llama 2使用2萬億個token進行訓練,而訓練Llama 3大版本的token超過15萬億。Meta稱,由於預訓練和訓練後的改進,其預訓練和指令調優的模型是目前8B和70B兩個參數規模的最佳模型。在訓練後程序得到改進後,模型的錯誤拒絕率(FRR)大幅下降,一致性提高,模型響應的多樣性增加。在推理、代碼生成和指令跟蹤等功能方面,Llama 3相比Llama 2有極大改進,使Llama 3更易於操控。4月Meta展示,8B和70B版本的Llama 3指令調優模型在大規模多任務語言理解數據集(MMLU)、研究生水平專家推理(GPQA)、數學評測集(GSM8K)、編程多語言測試(HumanEval)等方面的測評得分都高於Mistral、谷歌的Gemma和Gemini和Anthropic的Claude 3。8B和70B版本的預訓練Llama 3多種性能測評優於Mistral、Gemma、Gemini和Mixtral。英偉達高級科學家Jim Fan認爲,Llama 3的推出已經脫離了技術層面的進步,更是開源模型與頂尖閉源模型可分庭抗禮的象徵。不同於OpenAI等開發商,Meta致力於開源LLM,不過,這個賽道也越來越擁擠。谷歌、特斯拉CEO馬斯克旗下的xAI和Mistral等競爭對手也發佈了免費的AI模型。據傳OpenAI正在準備GPT-5模型,有望再次超越業界其他公司,帶來更多強大功能。對此Meta祖克伯向外媒透露,Meta已在考慮Llama 4、Llama 5的開發。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13/348313/sm-df9d025f7f6a87947529e09d7ff74617.jpg)
力拼2030減1/3癌症死亡人數 次世代基因定序檢測成關鍵
根據衛福部公布之國人十大死因統計,癌症多年來位居國人十大死因之首,佔總死亡人數四分之一,每年約有超過5萬名國人因癌症死亡,癌症治療是台灣健康議題中極待解決的問題。賴清德總統也喊出健康台灣願景,目標在2030年減少因癌症死亡人數三分之一,顯示政府對癌症早期篩檢、基因檢測與精準醫療的重視。而基因檢測在精準醫療中更扮演了關鍵角色,不僅能識別癌症患者的基因突變、估計治療效期,更能因應腫瘤新衍生的抗藥性,迅速更換治療,從而幫助醫師為患者制定精準的治療方案。隨著次世代基因定序檢測(NGS)正式納入健保,行動基因(ACT Genomics Co. Ltd.)協助將NGS檢測無縫整合到各家醫院的癌症治療計劃中,幫助更多癌症患者獲得更精準的治療,國家健康願景更邁進一步。醫療技術日新月異,標靶藥物治療癌症的效果優於傳統手術和化、放療,先進行基因檢測可找到患者可能的突變基因,更精準地使用相對應的標靶藥物。然而次世代基因定序檢測的項目數量不同,費用也有所差異,自費價格約1到10萬元不等,對癌友而言更是筆不小的負擔。所幸自今年5月1日起,NGS納入健保給付,將以檢測方法、基因位點多寡及病人需求等條件,採取健保定額給付、民眾自付差額方式,大大減輕了患者的經濟負擔,預估每年將有約2萬多名癌友受惠。國際上已有許多利用NGS檢測衍生的生物大數據進行臨床應用,進一步發展創新癌症醫療產品。例如韓國藉此提供公共衛生研究有效的資料和樣本管理系統;日本則成立專門負責醫療研發的資助機構以支援基因研究和數據管理。行動基因技術長陳華鍵表示,行動基因近期將通過與研究機構合作,發展基因檢測結合機器學習的本土疾病風險評估模型,以協助疾病預防與診斷。陳華鍵進一步說明,由於NGS檢測在分析過程中產生大量數據,需要強大的大數據處理能力來發現和再分析疾病。行動基因將持續透過機器學習優化演算法,並導入LLM與Generative AI科技,提升基因檢測的準確性和效率。行動基因目前也在研發深化AI科技的應用,並參與國際研究計畫,如美國癌症研究之友主持的同源重組缺失之生物標記協調專案(HRD Harmonization Project)。近期,行動基因更優化了其癌症基因檢測技術,不僅一次可檢測440個癌症相關基因、13個融合基因和350多種融合基因組合,涵蓋標靶、免疫、荷爾蒙和化學治療評估,檢測結果更於近日縮短至8個工作天,幫助醫療團隊更快擬定出最佳精準治療方案。行動基因研發團隊也持續觀察最新檢測形式,確保提供最具臨床價值的檢測。陳華鍵表示,次世代基因定序檢測納入健保是台灣精準醫療發展的重要里程碑。行動基因作為醫療單位臨床及研究的精準檢測夥伴,致力於技術創新,研發費用更達2023年營業支出的26%,以提供更完善的專業檢測數據。未來將持續與醫療機構緊密合作,輔助臨床判斷與治療策略,共同推動癌症治療和精準醫療的進步與普及,造福更多癌症患者。關心食安、健康的朋友們別錯過~!LINE社群搜尋:健康一把抓加入我們,立刻掌握全家大小的健康與秒懂食安地雷,還有獨家健康小撇步!!【健康一把抓】→https://reurl.cc/qrypl3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90/341590/sm-1b4cf96f9f3a1b5b1fdc1769247b3312.jpg)
輝達建數據中心各縣市爭搶 經濟部長:2030年前有10座資料中心要建置
輝達(NVIDIA)要在台設第二座研發中心與數據中心,各縣市爭搶,經濟部長郭智輝今(5日)呼籲,除輝達外,還有許多數據中心要來,各縣市都有機會。據了解,他上任後積極到各供應鏈拜訪,已掌握2030年前應該還有10座資料中心要設置。他上任18天,期間積極拜訪國內產業與供應鏈,第一線與業者交換,因應AI浪潮,業者表示會籌設更多資料中心,包括外商與本土商。經濟部初步掌握,到2030年前應該還有10座資料中心會建置。至於是本地運算中心,還是要建構大型語言模型(LLM),目前還不確定。不過資料中心用電量很大,以G開頭的外商公司彰化資料中心相比,其一座每年耗電就高達8.4億度,相當龐大。相對如果是 輝達在高雄的「台北1號」超級電腦中心,每年耗電量約584萬度,衝擊就較小。對於資料中心龐大用電量。郭智輝說, 如果來5到6家數據中心,還可支持。但如果一次來10家,就要考慮怎麼最快支援它們需要的電。台電的規劃是大量增加綠電,會先從光電開始做,並透過儲電、水力抽蓄輔助。他強調蓋新燃煤電廠要6年,光電只要2年,這是最快辦法。但是民眾黨立委張啟楷提醒,風力發電在夏天最需要用電的 6到9月,卻是發電最低,其次太陽能也是不夠穩定的電 。如果要用燃氣新電廠,但四接、五接都還在環評 ,都有珊瑚生態、漁業經濟 、白海豚生態爭議,還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