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S-A
」56歲女染新冠併發嚴重症候群 等28天成功配對心臟完成移植
56歲的葉小姐赴國外旅遊,返台後出現高燒,嗅覺及味覺喪失,自行使用家用快篩確診為新冠肺炎,症狀惡化出現胸悶胸痛等心肌炎的症狀,符合成人多系統發炎症候群(MIS-A)的診斷,緊急裝上葉克膜救治後轉為雙心室輔助器支持,在等待了28天之後,成功配對到心臟,完成移植手術。感染新冠肺炎 併發嚴重症候群目前國外已有數篇文獻警示,感染新冠肺炎後少數人會併發嚴重的「多系統發炎症候群」(MIS),造成身體各器官嚴重發炎,包括心臟、肺、腎臟、大腦、皮膚、眼睛或胃腸等都可能受到影響,依照美國CDC的統計數據表示,在221位MIS-A的個案中,平均年齡落在19至34歲,且男性佔比七成。MIS-A從確診到發病間距為20天到36天,平均天數28天,一般發生在距離確診三週以後,有五項常見症狀,包含發燒、低血壓、心臟功能低落、喘到呼吸困難和腹瀉。心臟是MIS-A較常攻擊的器官,且MIS-A對成人的致死率高達3%至7%,相當危險。心室輔助器支持 造福心衰竭病患葉小姐經診斷MIS-A後便進入加護病房接受免疫球蛋白注射治療,初期病況改善,但一週後病情又急轉直下,經緊急裝上葉克膜救治後轉為更進階的雙心室輔助器支持。在等待心臟移植期間,葉小姐已恢復到可以自己呼吸、用餐,並且開始進行床邊的復健療程,經過28天的等待後成功配對到心臟完成移植手術。三軍總醫院的心衰竭治療團隊迄今共完成120例藉由短效型雙心室輔助器支持救治心臟衰竭病患,最年輕的病人僅13歲。其中使用短效型雙心室輔助器最久的患者支持了將近9個月,經過漫長的等待最終等到心臟並成功移植。
成人MIS-A致死率高出3倍 好發青壯年!確診後有6大症狀快就醫
國外出現感染新冠肺炎後多重系統發炎症(MIS-A)症狀,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急診室醫師王振憲表示,如果確診後康復2周到12周期間,出現不明原因發燒38度且持續24小時以上,伴隨有皮膚紅疹,眼睛紅腫結膜炎,或是心臟不適症狀,例如持續性的胸痛,心律不整,以及腸胃道症狀,肚子痛、拉肚子、嘔吐等,甚至出現幻覺或中風等神經學症狀,若有上述6大症狀一定要儘速就醫,此時就要高度懷疑是MIS-A。 王振憲指出,根據國外的資料MIS-A常好發在青壯年,大約20-40歲年紀以男性居多,病人大都有肥胖現象。MIS-A致死率可高達10%,比幼童感染MIS-C致死率3%高出3倍以上,而且以國外的臨床經驗來看,因為成人常伴隨有其他慢性疾病和年齡的影響,所以成人的MIS-A較容易變成重症,一半病人可能都需要住到加護病房。雖然無法確實了解MIS-A的致病因子,有可能是新冠病毒感染後造成全身免疫系統失調,成年人如果再伴隨有慢性疾病,像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疾病,致死率可能又會高出幾倍以上。因此,王振憲提醒新冠肺炎確診康復後的病患,2-12周內,要觀察是否有不明高燒、紅疹、眼睛紅腫、胸悶、胸痛、喘等症狀,若有相關症狀請立刻就醫。醫師會透過心電圖和血液檢查發炎指數,來進一步確認是否為MIS-A。最後還是要提醒民眾,目前有效預防MIS-A的方法,還是要盡早把疫苗打好打滿。
台灣「免疫防火牆」築7成 專家提醒:中南部70歲以上感染率還在高點
我國今(22)日公布,國內新增5萬2213例本土,另增171例確診病歿,而在染疫死亡個案中有111人未打滿3劑疫苗。台大公衛教授陳秀熙表示,台灣已逐漸步入平原期,將走向地方性流行和流感化監測。他也進一步指出,隨著20至49歲年輕族群保護力提升,台灣「免疫防火牆」已築起約72%,其中北北基桃已達79%最高。陳秀熙說明,預估北北基桃將率先於6月底達成單日新增感染率小於2%、個案少於萬例,全國將逐步進入「地方流行平原期」,而長遠防疫決勝點,將在於追加劑施打率。至於中重症高危險族群,陳秀熙表示,6月中以後50歲以上中重症趨勢會降緩,隨著年輕族群免疫屏障的提升,高風險群在6月底、7月上旬可望受到更多保護。但需要注意的是,中南部70歲以上長者,感染率還在高點附近,還需一段時間才會下降;年輕成年人及兒童青少年,也要嚴防康復後出現MIC-C或MIS-A的可能性。陳秀熙在舉行防疫科學直播時也說明,即使全球疫苗覆蓋率已達61%,但病毒仍然有相當高的機會進行突變,原因是疫苗施打率的提高產生「免疫逃脫」或疫苗施打不平均等狀況,皆會造成病毒變異。他也以流感為例,過去從大流行到透過疫苗控制,病毒即使沒有消失,但高覆蓋率也達成族群免疫,雖然病毒開始突變,但傳播率會降低,因此流行可受控制。陳秀熙認為,台灣適應期較長,但流行曲線已下降,隨著疫苗施打率的增加與自然感染產生的免疫抗體,預估6月底到7月上旬保護力還會再提升。
成人確診後發生MIS-A「死亡率高達10%」 醫提醒:確診後突發高燒就檢查
台灣本土疫情持續延燒,不少民眾都擔心兒童染疫問題,有可能會產生MIS-C (兒童多系統發炎症候群),但如今MIS-A(成人多重系統發炎症)患者也恐逐漸增加,台大醫院急診醫學部主治醫師李建璋就透露,成人確診後2到12週有可能出現MIS-A的狀況,而成人若罹患有一半人需要進加護病房,死亡率更高達10%。李建璋醫師在臉書發文表示,確診人數逐日下降是好消息,但確診後2到12週成人可能產生MIS-A的症狀,他預期會陸續傳出相關的案例,提醒大家要小心應對。李建璋指出,成人族群通常好發在肥胖、過往健康,年齡落在青壯年、臨床表現為高燒,三分之一有口腔或是眼睛黏膜發炎,實驗室數據發炎指數上升。與兒童不同的是,成年人病患全都有心臟症狀,包含胸痛、心律不整、或是心臟衰竭,另外成人更嚴重的是,約有一半的患者需要進加護病房,整體死亡率高達10%,較兒童的1到3%死亡率高出很多。疫情指揮中心公布CDC對MIS-A的定義,確診後若發生主要臨床標準病況,就要檢查是否罹患MIS-A。(圖/指揮中心提供)而MIS-A病況五花八門,也讓美國疾病管制局制定了一個診斷標準,分別為必須是COVID感染過後,PCR、快篩或是抗體任一陽性都可,發燒加上發炎(血液指標CRP、Ferritin、IL-6、PCT上升),加上必須包含心臟或皮膚黏膜的三個器官受損,最常見是心臟、腸胃、與神經學。民眾可以更簡化,確診過後突然發高燒,就要就醫檢查。只有不到一半的民眾會眼睛發紅或是皮膚紅疹,但如果發生,就是非常特異的症狀,家人同事可以幫忙注意。早期使用類固醇或免疫球蛋白合併抗血栓是目前唯一的治療,所以民眾有懷疑的症狀,趕快就醫,才不會耽誤到病情。
國內疑出現首例30多歲男「MIS-A」 醫曝成人解隔後2症狀要小心
近期國內陸續出現確診兒童多系統發炎症候群(MIS-C)案例,近日更傳出北部醫院收治疑似首例成人多系統發炎症候群(MIS-A)病患,為一30多歲男性,確診新冠肺炎後,出現多重器官發炎、高燒、休克、腸胃道併結膜炎症狀;對此,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今(16日)說明,MIS-A較為罕見,也容易和慢性病急性發作、長新冠混淆,目前該個案被列為重症名單內,還需要加以檢視才能判定是否為MIS-A。感染科醫師則提醒,確診民眾進入恢復期,如果突然發燒、開始喘,就要小心。前國健署長邱淑媞昨日(15日)懷疑,日前有一名40多歲男性確診後死亡個案,可能就是出現成人多系統發炎症候群,引起外界擔憂;近日新光醫院收治一名30多歲病人,在6月確診新冠肺炎後,則出現多重器官發炎,入院時還有高燒、休克、腸胃道和結膜炎症狀,疑似MIS-A,不過沒有皮疹類皮膚症狀,因此目前還無法判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圖/翻攝自衛福部直播)對此,羅一鈞於記者會說明,MIS-A相比MIS-C較為罕見,而且常和成人本身慢性病發、長新冠搞混,加上致病方式詳細通報確診等都有困難,因此指揮中心會就媒體報導進行求證,再加以解釋。羅一鈞也補充指出,去年美國團隊分析221位確診個案後發現,MIS-A個案年齡介於19致34歲,平均為21歲,平均發病時間多在確診後28天,也就是3週後較有機會出現症狀,常見發燒、低血壓、心臟功能低下、喘。而根據《蘋果新聞》報導,台中榮總內科部副主任陳怡行則指出,MIS-A相較兒童MIS-C,出現心肌炎、新功能障礙機率多出1倍,血栓更比兒童比率多5倍,不過相對成人出現皮膚、黏膜症狀病例較少,因此診斷較為困難。而台大醫院感染科主任陳宜君則表示,目前醫界還無法掌握MIS-A致病原因,不過一般認為是免疫失調的結果,她也推測是因為患者體質較為特殊,像是免疫基因多型性等。新光醫院感染科主任黃建賢則說明,該院日前收治一30多歲男病患,疑似有MIS-A症狀,入院時出現高燒、休克、腸胃道和結膜炎症狀,不過因為沒有皮膚症狀,因此診斷困難;總體而言,他提醒成人如果確診後,解隔進入恢復期,卻突然發燒、開始喘起來,就必須注意MIS-A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