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LP
」 Lydia AI富邦金聚焦生成式AI 蔡承道:科技媒合盛會引來81支海內創新團隊
AI議題持續增溫,富邦金(2881)創新科技處處長蔡承道表示,今年以「生成式AI」為主題,聚焦生成式AI、AI作業自動化、防詐及合規做為第三屆創新科技媒合會徵件主題。此共有多達81個海內外新創團隊報名,其中33個團隊登上TechDay舞台線上分享提案。蔡承道並提到,富邦金2022年以「NLP與OCR技術主軸」,聚焦作業自動化、風險監控、業務輔銷工具、創新客戶服務、數據分析;2023年著重「前線數位創新探勘」,聚焦NLP技術應用、作業自動化、客戶智能經營、醫療健康科技。富邦金TechDay舉辦以來實際落地4項成果,包括已經上線的智能法遵平台、逐字稿生成平台、知識檢索引擎、低代碼互動行銷生成平台,整體上線專案將服務3萬人次。富邦金控董事長蔡明興指出,今年TechDay三大特色,包括跨金控各子公司高度參與;重視落地,與新創共同籌備專屬提案與「『Fintech 3T』深度事前預熱,厚植內部應用力。以其中之一的落地專案「智能法遵平台」為例,為強化遵法與合規,與Lawsnote七法合作透過AI自動化協助富邦旗下四大子公司進行法規異動/新增偵測、內外規法條比對及派送法令異動權責業務單位,大幅減少內部作業,初上線首年將節省至少7千小時以上、長期將逐步擴大效益,目前已提供四家子公司/172個科級單位使用,涵蓋現行94%的營業單位。另一項與工業技術研究院合作開發的「知識檢索引擎」,讓後勤與前線同仁從各式文檔格式中以語句輸入快速搜尋答案,並可同時查看該文檔被標註之相關內容,此引擎由跨公司組成專案團隊共同與廠商討論開發,並自行設計適用於多組織架構之彈性通用後台,此項獨創管理與維護機制亦申請到新型專利,目前此引擎初步已獲人壽、產險、銀行前線五個營業單位導入使用,可提升知識查找50%效率,降低每人每次平均1.25分鐘知識查詢時間。
繁中守護者1/「不會做才更要做!」解密蔡明介督軍 聯發科為台灣訓練LLM輝達也相挺
「不會做,才更要做!」台灣晶片一哥聯發科技4月9日發表繁體中文語言模型MR BreeXe,以450億參數超越中文版ChatGPT3.5,奪下世界最強的繁體中文大語言模型(LLM)。儘管外界看熱鬧,也有酸民說贏了ChatGPT3.5沒什麼好驕傲,但台灣科技圈人士深知,聯發科努力「緩解了一場迫切危機!」近年全球爭相砸錢啟動的AI及LLM軍備競賽中,以歐美思維為主流,英語稱霸,中文則以中國大陸簡體中文的語意邏輯掛帥,繁體中文相對弱勢,直到聯發科的MR BreeXe出現,緩解了被「邊緣化」的危機。CTWANT記者採訪多位關鍵人士,得知了這場艱辛的技術研發過程,其實是一場文化保衛戰,連輝達聞訊後也上門,將去年底新推的AI超級電腦Taipei -1,交與聯發科訓練模型。業內人士表示,聯發科在1997年從聯華電子多媒體部門分出來後,「拿到的牌都是最差的那一種」,要人沒人、要錢沒錢,主攻的產業都是世界上最競爭最難的,然而蔡明介一路走來的經營理念,就是有一個頂級的公司,才能把人才留在台灣。聯發科從光碟機晶片組開始,一路做到全球行動通訊晶片第二大廠,蔡明介引領技術創新之際,也觀察到AI科技將扭轉局勢,2019年他親自拍板、督軍,成立聯發創新基地,負責AI的前瞻研究,「比很多業者都早發現AI的重要性,將會形成『革命性的轉變,就像一種新的電力。』」聯發科技協理葉家順表示。輝達去年底推出最新的AI超級電腦Taipei-1,讓聯發科第一個做訓練。(圖/翻攝自GoogleMap)「AI最重要的基礎就是大語言模型,聯發科是以技術力為主的公司,要做、就做對世界有影響的技術。」業內人士表示,聯發創新基地最初研究的是自然語言處理(NLP),是一種人工智慧的分支,可讓電腦理解、產生及處理人工語言,「最一開始的AI研究真是萬事起頭難,常改到死。」2022年6月蔡明介下令基地放棄舊研究,改成全力押寶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並啟動首個開源繁中大語言模型,跟一級主管這樣說,「沒有人做,所以我們要做!」聯發科員工跟CTWANT記者說,當時董事長下軍令,但大家都面面相覷,OpenAI當時還默默無名,ChatGPT更是在2022年11月30日才發布,等於沒有任何前例可循,更何況是要做台灣為主的繁體中文系統,幾乎是從零開始。「聽到這個消息,我們的合作夥伴都很關切,頻頻問我們,怎麼做、你會嗎?當然不會呀!」聯發科員工表示,因為大家都知道做大語言模型的難度大、門檻高,一般單位是做不來的,聯發科在研究過程中也「踩了不少坑、撞得頭破血流」,但在其他陣營開發速度陸續放緩後,「這件事反而成了『社會對我們的期望』,得到很多夥伴的協助。」「最難的就是一開始,找不到適合的人才」聯發創新基地負責人許大山是加州柏克萊大學電機博士,曾任台大副教授,被學生廣為流傳的「年年書卷獎的台大電機學霸」。他跟CTWANT記者說,當時聯發科在AI頂級科學家圈內是沒有名氣的,花了很大力氣才能招募到人才,有了成果、上了幾篇國際級的論文,學者們認識我們,後續才比較順利。目前聯發創新基地在台大、劍橋、倫敦都有據點,「成員就像是個小的聯合國。」業內人士說。聯發創新基地負責人許大山。(圖/記者黃耀徵攝)聯發科「MR BreeXe」是以法國AI業者推出的Mixtral 8x7B開源模型為基礎去開發,繼承Mixtral多專家模型特有的節省運算資源、提升速度優勢,再加上聯發創新基地的訓練,在繁體中文測試項目(TMMLU+、MT Bench TW)超越GPT-3.5,並優化台灣常見之地端應用,提升產業界檢索增強生成(RAG)的體驗,還能一口氣處理4萬字的長篇資料,而Mixtral只能四千字。AI龍頭輝達得知聯發科在做繁體中文大語言模型,特別拿出他們去年底才推出最新的AI超級電腦Taipei -1,讓聯發科第一個跑數據、做訓練。截至4月初MR BreeXe正式發表,450億參數,比OpenAI兩年前發表的中文版ChatGPT3.5模型參數規模270億,遠超出一大截。「其實聯發科以繁體中文切入做大語言模型,是『緩解了一個非常迫切的危機』,」成功大學資工系教授黃敬群跟CTWANT記者解釋,以網路搜索來說,使用者14億人、源自中國的簡體資料在世界上的點擊量絕對高過台灣的,像是Google台灣就花了百人團隊去「平衡」,才讓台灣人看到的網頁搜尋符合需求,但到了AI時代,這些人工干預就失靈了。
AI四公子8/「Lydia不是我女朋友」 李俊毅不懂保險卻打造全球第一家HaaS讓保險業買單
53歲的張先生評估自身資產管理計畫後,希望在退休前投保醫療險降低往後可能發生的醫療負擔,即使作息規律、保持運動、穩定控制並定期追蹤慢性病,但仍因年紀和慢性病史被保險公司判定為高風險族群。衛福部國民健康署預估,2025年台灣65歲以上人口將佔總人數20%,正式邁入超高齡社會,意味著日後將會有越來越多像張先生一樣的案例,「像我本身做很多運動,可是我不能買保險,因為我有高血壓。」Lydia AI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李俊毅告訴CTWANT記者。李俊毅分析,站在保險公司立場,保戶若有多項不易量化的健康風險因子,不僅保險銷售端難以評估適合客戶的保障組合,後續保單進件、審核流程更是曠日費時,「我希望透過『健康分』的方式,幫助核保人員做決定,也帶給更多人保障,不只是因為年紀、病史就被簡單認定。」李俊毅希望透過「健康分」的方式,讓想要保險的人不因為年紀、病史就被簡單認定為高風險族群。(圖/黃威彬攝)所謂的「健康分」,是Lydia AI以自主研發的深度學習演算法,餵入逾2,000萬筆健保大數據,能快速分析個人健康評估和風險預測的AI模型,也就是將自身健康數據轉化成個人專屬的「健康年齡和疾病風險」。常被問到Lydia(與流行歌同名)是你的女友嗎?李俊毅曾解釋,Lydia是古希臘一個多國語言混雜的小國,他創業初期以NLP(自然語言的機器學習技術)為主,希望能被多國使用,便取名Lydia。記者實際下載「AI健康分」APP,依序輸入基本資料、授權同意APP分析健保就醫用藥資訊,不到5分鐘Lydia AI就根據記者實際年齡、身體數值及健康存摺,跑出記者的「健康年齡」與同齡人相比的健康落點,以及癌症、慢性病、失智症、住院風險等4項健康風險評估表現,並提醒是否為高風險族群。李俊毅以自身為例,「就算不能買全部的保險,透過『健康分』的預測和評估,應該也可以買一些適合自己的,我們希望用這樣的方向不僅讓使用者掌握真實健康狀況,也能提供第三方單位作為KYC(Know Your Customer)憑證。」他也強調,「這個健康風險評估參考可以將結果分享給專業第三方,不過他們並不會取得完整健康報告,我們很注重隱私。」一如所有的新創業者,李俊毅全球第一家HaaS(Health-as-a-Service,健康即服務)理念的Lydia AI時,遇上不少挑戰,首先是融資,「最困難的就是讓任何人給錢,尤其是大量的錢。」所幸,李俊毅離家出走七年的人生磨難,說服了矽谷台灣幫的天使投資人徐旭明,取得初期資金,創業八年來共募得3.9億元。再者就是合作對象。「(為取得健康數據)和醫療合作對我們來說非常重要,但可能需要花10幾年才能從中發展AI數據,過程太複雜且不容易。雖然我們跟台大醫院合作調校AI針對國內重大疾病的評估,不過醫療部分不會是我們主要的客人。」李俊毅務實地說,新創業還是要賺錢。「我很堅持對消費者永遠是免費這件事情,那我也沒有要賺保險代理人的錢,所以我的客人就是保險公司,畢竟也是幫助他們的客人更了解自身風險。」李俊毅回憶當初的苦惱,「我學電腦,沒有學金融、保險,要在短時間內熟悉從來沒有接觸過的領域不容易。」「剛開始我們團隊只有3人,都沒買過保險,只知道媽媽有幫忙買然後付錢,在沒人懂的情況下卻要做保險科技。」李俊毅只好邊做邊學,「我當時為了更了解健康數據,在不同國家一共跑了80幾間公司,問他們的CEO(執行長)如何運用這些數據。」他像個保險人般,不斷參加保險討論,生活充滿保險事物,大量使用保險用詞。在不斷的努力下,名不見經傳的Lydia AI,在2018年韓國大都會人壽創新方案競賽中終於獲獎,2022年榮獲Deloitte評選為加拿大十大潛力新秀企業,也獲選為SparkLabs Taipei亮點新創團隊,更是國際金融科技媒體FinTech Global 世界百大保險科技公司,同時也是衛福部健保署「健康存摺SDK」官方合作企業。李俊毅開心地說,「我們在台灣第一個客戶是台灣人壽。」台灣人壽也表示,透過LydiaAI的「AI健康分APP」智能健康模型,可幫保戶產出專屬個人的AI健康報告、健康生活指南,進而訂定健康人生計畫,選擇最適合自己的醫療型保險商品。台灣人壽也因而獲2022年CELENT「模範保險公司獎」(ModelInsurer Awards)殊榮,從全球28個國家逾百件參賽作品中拿下「數據分析及人工智慧大獎」(Data, Analytics, and AI),為台灣同業首例。台灣人壽為Lydia AI在台灣的第一個客戶,2022年更因此獲得CELENT「模範保險公司獎」(Model Insurer Awards)殊榮。(圖/台灣人壽提供)儘管,Lydia AI在2021年9月完成800萬美元(新台幣2.2億元)的A+輪融資,累計融資總金額達1,400萬美元(新台幣3.9億元),但公司如何讓投資人獲利?李俊毅直言,「2021年正式打入保險業後,已帶動全年營收倍數成長。」李俊毅也受邀至2023首爾AI World Congress分享健康數據應用,走入日韓市場。(圖/李俊毅提供)
AI四公子7/龍巖少東「離家7年人生磨難」說服創投 募得3.9億打造Lydia AI健康分進軍亞洲保險市場
今年36歲的李俊毅,沒法改變殯葬業大亨「龍巖集團」二代的身分,但他在17歲選擇不靠爸人生,離家出走加拿大偏鄉,半工半讀考上多倫多大學,2015年還創業。「他離家7年的人生磨難」說服矽谷台灣幫的天使投資人徐旭明投資,如今累計募資達3.9億元,李俊毅正以「Lydia AI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頭銜,忙著將「健康分數」打入台灣及亞洲保險市場。接受CTWANT專訪當天,李俊毅綁起波浪長捲髮,一席正式西裝,他笑著解釋,「下午要去一場演講才穿得這麼正式,我平常其實穿很休閒。」事實上,CTWANT提出採訪邀約時,李俊毅人正在國外談生意,而採訪結束隔天,他又得飛去日本談合作,每日行程滿檔。提起「Lydia AI」創業歷程,李俊毅從9年前說起。「2014年我還在學校做關於人工智慧的深度學習演算法,其實不太知道可以為社會做什麼,但我們都有技術人的精神,就是想用自己的方式解決問題,而不是透過別人。」從小就是電腦重度使用者的李俊毅,半工半讀考上加拿大多倫多大學計算語言學系(COMPUTATIONALLINGUISTICS),多倫多大學正是掀起全球人工智慧(AI)浪潮的深度學習(deep learning)重鎮,而李俊毅的恩師,就是被尊稱為深度學習之父的辛頓(GeoffreyHinton)。當同學討論畢業出路時,李俊毅決定創業,2015年在加拿大成立AI新創公司Knowtions。「成立公司時,我仍在多倫多大學就讀,2015年底到2016年都在融資。」他感恩地說,有幸遇到矽谷台灣幫的天使投資人徐旭明。徐旭明曾公開表示,剛認識李俊毅時,「他想做的是翻譯,其實這個技術沒什麼門檻的。」但聽了李的故事後,「我就決定投資他,因為他離家7年的人生磨難,就是創業家的特質。」這段說服徐旭明的故事是,李俊毅為了不被父親控制,17歲時帶著12萬元離家出走,為斷絕家人聯繫及資金援助,他跑到加拿大東部偏鄉紐芬蘭島,住免費避難所、撿路邊食物,後來網上接案,包含商標設計、App開發、中英語翻譯,還代寫論文、代讀學位,直到2011年考上多倫多大學,才輾轉聯絡上家人,「只想告訴他們我還活著。」李俊毅的父親、龍巖集團創辦人李世聰,從殯葬業起家,2005年入主大漢建設借殼上櫃,有獨到的投資眼光,迅速累積身價,2013年以8.5億美元(約新台幣255億元)身家登上《富比士》台灣富豪榜第41位,也是全球首位進入《富比士》的殯葬業者。李世聰在2013年以8.5億美元(約新台幣255億元)身家,登上《富比士》台灣富豪榜第41位。(圖/翻攝自富比士官網)不過李俊毅堅持不靠爸,半工半讀讀完大學,創業也不讓與家人有關的任何人投資。為此,徐旭明引薦YouTube創辦人陳士駿,出資50萬美元(約新台幣1,600萬元),成為李俊毅創業基金。李俊毅在創業初期的2位貴人,分別是天使投資人徐旭明(圖左)以及YouTube創辦人陳士駿(圖右)。(圖/徐旭明提供、報系資料照)創業初期,李俊毅想運用自然語言學習(NLP,一種機器學習技術,讓電腦能夠解譯、操縱及理解人類語言)進行多國語言自動翻譯,但翻譯什麼?李俊毅曾提及,全球最大醫學資料分析商愛思唯爾(Elsevier)建議,北美地區之外的醫療環境,用戶數據未經過整理、取得不易,啟發他走向健康數據。「2017年,我們到亞洲尋找健康數據如何應用,接觸不少國家的健康數據,讓健康AI有一個較客觀的基礎。」他驚訝地說,進入市場才發現,原來以前在學校學的算法、數據多是經整理過,「真實世界的數據非常龐大、非常亂也非常特別,尤其是在健康數據這一塊。」這促使李俊毅團隊開發健康預測模組Lydia AI。「當初(將各國健康數據)套入算法時,並沒有想到原來可以預測到很多人5、6年後的身體狀況。」訪談中他也提及,「人到了一定的年紀,自己和身邊的人也需要更了解健康狀況。」就在李俊毅朝健康AI前進時,父親健康出狀況。2017年,李世聰突然中風,隔年退出董事會,由兒子接替董事位,不過李俊毅表明不接班,「只是進去學習董事會運作」,李世聰生前便將名下市價逾百億的3成龍巖股權轉讓給女兒Kelly Lee(李凱莉),2020年由女兒接班,隔年,李俊毅退出董事會。拒絕接棒的李俊毅,健康AI新創事業有了表現,2018年參與韓國大都會人壽創新方案徵選,在9個國家共70多份新創案子中脫穎而出,並取得大都會人壽合作機會。這一年,Knowtions還獲得加拿大安大略省政府基金及阿里巴巴創業者基金的資金投入。Lydia AI公司團隊成員感情好,除了上班以外私下也會約一起路跑、運動。(圖/李俊毅提供)2019年李俊毅反台設分公司。「透過跟健保署、醫院合作調校AI針對國內重大疾病的評估。」「疫情也是一個轉機!疫情期間各國都有使用『健康存摺』,民眾有了自己的健康數據,可使用遠距離醫療,如果將傳輸到Lydia AI,還能看3到5年後的身體風險評估,可趁早規劃生活與資產。」李俊毅說。因此 Lydia AI轉而切入保險業,2021年與台灣人壽合作上線,同時完成A+輪募資,李俊毅意識到Knowtions一詞在非英語系國家較難行銷,改以「Lydia AI」為名,目前客戶有台灣人壽、富邦人壽、保誠人壽等。「加入日韓市場以後真的變得更忙,不管我在哪個國家,每週假日仍撥空去衝浪,認識更多當地朋友,沒有工作、沒有衝突,就是放鬆交朋友,我覺得很棒。」這位17歲選擇離家出走的富二代,20年後踩在健康AI浪潮上,正衝向亞洲市場。
乳癌大小事,北榮虛擬個管師陪伴您!!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儀文、潘昱僑報導】乳癌治療是多面向,需跨領域、跨團隊合作,剛罹病的民眾因未得到正確醫療資訊,導致心中產生許多不安與害怕,錯失黃金治療期。臺北榮民總醫院蒐集乳癌病友常問的900個問題,應用醫療資訊科技,建構出「虛擬個管師」,提供民眾不管何時何地都可以運用虛擬個管師,尋求解答,解決心中疑惑,改善因工作時間限制導致未能及時回覆民眾心中的疑惑,進而提供民眾無縫的醫療照護服務。罹患乳癌病患常會因為未知而產生誤解、害怕治療乳癌病友在診斷、治療、追蹤的過程中,會產生許多的疑問,臺北榮民總醫院外科部部長曾令民醫師提到,乳癌診斷的期別、型別,以及將來治療的藥物、手術方式,甚至生活保健、副作用處理,或是將來生活型態會有哪些改變、周遭的親友能如何協助等,都是病患常會問的問題。而臺北榮民總醫院乳房醫學中心連珮如個管師也提到,民眾在被診斷有乳癌時,常常會感到不安焦慮,這些不安焦慮如果沒有及時被解決和釐清,進而會影響到病人的治療意願。個管師三方橋樑助治療 北榮推分身「虛擬個管師」從診斷、治療到追蹤的過程中,乳癌病友產生疑問時,個管師的角色就相當重要。連珮如個管師表示,個管師能在病友整個罹癌的病程中,作為病人端、醫療端、家庭端的中間橋樑,協助溝通、釐清並給予支持,讓病人能接受完整的治療。而現在北榮還推出了虛擬個管師-妞妞,作為個管師的分身,協助病友獲得即時、正確的資訊。曾令民部長說明,虛擬個管師是一個高階的智慧聊天機器人,它經過自然語言處理(NLP)技術,透過自我訓練、人工訓練,在互動過程中能夠精準瞭解病友的問題,並給予準確的回答。▲臺北榮民總醫院乳房醫學中心連珮如個管師北榮將乳癌病友常見的900個問題作為題庫,發展出虛擬個管師妞妞,能回答乳癌基本知識、治療、副作用處理、就醫檢查、生活保健管理等相關問題。此外,虛擬個案師還能幫助病友了解如何申請診斷書、住院等醫院行政作業流程。雖然,民眾也可詢問醫護人員獲得這些資訊,但是臨床端工作繁忙,有人力、工時等限制,有時很難及時提供完整的資源服務給所有病友。曾令民部長表示,現在發展出虛擬個管師,就可以及時提供所有病友必要的協助,同時也能降低醫護端的工作負擔。精進智慧醫療虛擬個管師 提供個別化、多面向協助虛擬個管師妞妞能24小時待命,隨時回答乳癌病友心中的疑問,未來也有許多的發展、進步空間,透過智慧醫療能讓病患獲得更好的照護。曾令民部長提到,現在只建構900題的題庫,未來希望能擴增並涵蓋所有面向,同時希望相關資料能跟治療端(如:CIS系統)串接,有足夠的臨床資訊就可以針對個別問題,提供更有效、精準的回答。而第一版的虛擬個管師對早期乳癌病友的問題,仍有無法回答的部分,須轉介病人諮詢專業醫護人員以免造成錯誤認知。不過,現在的妞妞只是第一步,若持續強化,未來可提供更即時、精確地資訊,再加上虛擬個管師不受人力、工時限制,也能間接改善乳癌治療困境。
再戰AI不悲哀2/軟硬整合將刺激需求大爆發 軟體+網路成台灣產業另一個未來
「AI的發展何時才會全面爆發?目前所見,主要是在醫療應用較多,我預估大概再5年,當大型模型發展得越來越完整,軟硬體的整合也更加順利,屆時就是AI應用大爆發的時候。」富鑫創投董事長邱羅火說。近期的AI族群成了大怒神,來不及退場因而違約交割事件開始出現,就像2021年的航海王一樣,而證交所資料顯示,8月2日就有緯創(3231)的違約交割案,金額達4800萬元,是今年最高的案例。看到這樣的狀況,邱羅火也感嘆,台股現在的當沖比重40%,這些資金只是在股票市場游移,這不是好現象。其實AI趨勢才剛開始,過多的當沖反倒容易害了投資人,也沒有讓公司取得需要發展的資金。「台灣科技業的專長在硬體,AI的興起,台廠是確定可以吃到商機,從晶圓代工、半導體封裝、散熱、系統組裝等,都是雨露均霑。但是唯一可惜的是,台灣軟體人才不夠,產業發展實力不足。」邱羅火在1995年成立富鑫創投,投資近400家國內外公司,從創投業的角度來看AI發展。因為台灣過去30-40年,都把資源放在電子業,忽略的軟體的重要性。從個人電腦到手機,硬體科技的發展已經到了頂,要有更多變化的空間有限,接下來是要比應用,也就是軟體,發展產業需要人才庫,台灣現在應該要多加培育軟體人才。現在的生成式AI最終的資料還是在雲端,使用者利用手機或電腦將需求輸入後,再由系統到雲端資料庫去尋找、收集,再傳回來。這中間的過程,是可以靠軟體來補上。「軟體加上網路,將是台灣產業的另一個未來。」邱羅火說。由前微軟(亞洲)互聯網工程院副院長簡仁賢所創辦竹間智能科技,是國內新創AI軟體公司,目前客戶主要在銀行、保險、教育及零售業。(圖/翻攝自品玩官網)至於台灣有哪些新創軟體相關公司有機會?智璞產業趨勢研究所執行副總兼科技中心主任林偉智告訴CTWANT記者說,台灣其實有許多值得期待的後端公司,如竹間智能科技、萬達人工智慧科技、網資科技、韜睿軟體,華碩(2357)旗下的台智雲等。竹間智能科技成立於2015年,由前微軟(亞洲)互聯網工程院副院長簡仁賢所創辦,研發具有情感識別能力的對話機器人,其主力解決方案之一為自然語言處理(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NLP)理解平台,提供長文字的自然語言處理功能及應用解決方案。目前客戶主要在銀行、保險、教育及零售業。萬達人工智慧科技成立於2017年,業務範圍包括影像辨識、聲音辨識、NLP 、大數據分析等領域,其NLP技術的主要應用情境之一就是虛擬實境(VR)或是混合實境(MR)。網資科技的成立時間則為2019年,其NLP技術則是應用在關鍵語句分析,可根據逐字稿內容,判讀分析師的情緒,偵測可能的風險因子,進而做到市場風險控管預警。韜睿軟體的成立時間亦於2019年,透過AI電腦視覺與自然語言處理,將企業內過往需要人工登打作業的表單,可以快速進行文字辨識(OCR)作業,進行紙本數位化並提取重要內文進行文字分析與處理。台灣智慧雲端服務則為華碩轉投資公司,成立於2021年,運用台灣AI雲TWCC平台服務,協助產業快速取得高效益、低門檻的AI智慧應用及雲架構解決方案。華碩旗下台智雲也在提供產業可用的AI智慧應用及雲架構解決方案。(圖/報系資料照)
金控科技賽2/富邦AI理財機器人狂吸逾35億元 6分鐘給5萬組最佳投資組合
在金控向AI勇往直前的賽局中,富邦金控(2881)首創「奈米投」數位理財平台,為台灣市佔第一的智能理財機器人,上線四年來投資規模達35億元,提供民眾全數位化投資體驗。富邦金控2017年起就與J.P.Morgan旗下Nutmeg公司合作,引入「切小股」、「調節專戶」、「自動再平衡」等領先技術,並結合台灣金融市場的營運模式與法規進行在地化調整,打造出屬於北富銀奈米投獨有的三大核心技術。創新科技處處長賴俊輝跟CTWANT記者說,以2019年4月起推出的「奈米1號-全球ETF投資組合」、2022年3月的「奈米2號-台灣主題式ETF投資組合」為例,即是運用到上述三項技術,光是「奈米2號」運算引擎如同一台超級電腦,能全天候監控市場,短短6分鐘內完成5萬組最佳投資組合計算。這套系統還可自動執行再平衡,也就是說,「可因應市場瞬息萬變,快速調整投資配置,當投組涉及標的越多、風險因素越複雜,遠超過一般人能夠分析的範疇。」賴俊輝說。北富銀LINE官方帳號也導入AI服務LINE CLOVA,還能與智能客服進行多元的情境對話。(圖/line台灣提供)「我們還在醫療險理賠單據判讀上,考量理賠人員需花時間閱讀醫療單據是否符合理賠標準,應用AI技術可自動判讀醫療單據中的資訊,提升理賠判讀效率」賴俊輝說。此項即為富邦金控的AI OCR技術運用於理賠單據,針對診斷證明書、醫療單據圖檔自動辨識,減少「理賠受理」時間;這包括AI NLP醫療資訊萃取模型,針對診斷證明書自動萃取疾病、處置手術代碼、住院日數、費用明細醫療資訊,省去理賠人員篩選上萬種的醫療代碼,減少「理賠審核」時間,提高理賠作業效率。「導入智能客服、語音機器人是讓民眾最感受到AI帶給的服務體驗。」賴俊輝說,「像是北富銀LINE官方帳號導入AI服務LINE CLOVA,模型訓練題數達11,616 題、精準度達91%,已導入超過2千題的問答,並進行1萬次以上的測試」;在人壽官網、保戶會員專區等,機器人還可回答關於保費、借還款、理賠等問題,今年也會加以優化擴大AI語音機器人服務範圍。
跟AI聊天了嗎?1/全民瘋ChatGPT「寫報告做詩編劇求問人生」 馬斯克7年前押注微軟注資
近期全台灣社群及網民最關注的,除了剛落幕的世界盃足球賽,就非人工智慧聊天機器人ChatGPT莫屬了,全民也興起了測試ChatGPT能耐的風潮,包括學生寫報告、劇本編劇、甚至討論時事幾乎都有問必答,儘管答案有時或許令人啼笑皆非,但已點燃一把AI大火。ChatGPT是由AI開發商OpenAI在11月30日推出人工智慧聊天機器人,而OpenAI則是由美國科技大咖催生,特斯拉創辦人馬斯克及新創孵化器創投Y Combinator前總裁亞特曼(Sam Altman)在2015年12月成立,除了一開始成立的資金10億美元,2019年再獲得微軟注資10億美元。這間基地設在加州舊金山,約170名的OpenAI工程師,先是開發出自然語言處理(NLP)模型「GPT-3」,進而延伸「GPT-3.5」,再製作出「GPT-3」模型,為目前全球最大的語言處理模型之一,內容以網路為主,包括維基百科、新聞及社群貼文等2021年之前的資料。ChatGPT推出短短不到一個月,目前還在研究預覽期間,全球就有超過100萬人在使用,也讓大家見識到,原來AI技術已經從圖像進入到文字。股癌謝孟恭則認為,ChatGPT像是Google的加強版,後者把一堆搜尋結果丟給你拼湊、前者拼好整理給你。根據謝孟恭測試結果,質化分析的部分雖然偏淺,不過大重點都有抓到。量化的問題,ChatGPT說目前沒辦法瀏覽網路所以抓不到即時的資訊。「玩玩看,除了整理資料還能陪聊跟你談人生哲理。」謝孟恭表示,「未來假設可以大概可以幫我省下每週數十小時的閱讀時間和幾千元的訂閱費用,這讓我只需要集中注意力在押注的決定,也省下很多成本,對我來說一個月付幾萬台票以內買這種服務完全是可以接受的。」資策會產業顧問兼主任王義智說,多多使用ChatGPT,進而找出可能的應用機會。(圖/黃鵬杰攝)要如何使用ChatGPT?到官網註冊頁面輸入Email信箱、登入密碼,再到信箱中收取驗證信;也可以使用Google帳號、Microsoft帳號進行註冊。第二步驟則是輸入姓名、驗證及選取使用身份,再輸入手機,收取簡訊驗證碼。選擇使用身份I’m exploring personal use。進入主頁後,上方有一個欄位寫著「Introducing ChatGPT research release」,點擊Try it就會跳轉到ChatGPT的頁面。工研院資通所副所長蔣村杰也測試過,他告訴CTWANT記者,「ChatGPT連程式語言都可以寫出來,雖然沒有確認寫出來的程式能不能跑,但是就語法來看,應該是沒有問題的程式。」對於瞬間爆紅的OpenAI,資策會產業顧問兼主任王義智告訴CTWANT記者,「ChatGPT還在萌芽階段,基本上仍以記憶性功能為主,可回答使用者的問題,因此仍有先天限制,查不到的資料就無法回答。大家可以多去試試,看看ChatGPT能達到什麼程度,因為AI機器人最需要的就是學習。」王義智認為,AI機器人最大的問題,不是技術的研發,而是如何建立商業模式,對消費者來說,如要收費,基本上就會大大減少使用意願,但對專業人士來說,錢不是問題,重點是要可以解決問題,「預料未來專業資料庫公司將是主要受惠者,可藉由提供ChatGPT資料來建立獲利模式。」資策會產業產業顧問兼主任張家維則認為,AI機器人是一個資本密集高的產業,「光是要把模型放上雲端去學習,就需要400-500萬美元,這對一般的新創公司是很難負擔的高成本,這也是目前OpenAI可以領先對手推出產品的關鍵。」ChatGPT爆紅後,社群熱議AI會否取代人類的工作?對此,張家維指出,AI發展雖然越來越強,但框架仍需由人類界定,細節才是AI補上,因為具邏輯性的設定,對AI來說相對困難,因此AI以協助角色為主,而非取代,「AI應用能否落地化,才是未來持續發展的關鍵,目前AI技術仍屬『弱AI』,也就是限定在特定領域,像是金融、醫療、製造業等等。」 ChatGPT爆紅後,社群熱議AI會否取代人類的工作?關鍵則在於應用落地化。(圖/123RF)
證交所通過首檔元宇宙ETF標的指數 共30檔成分股
台灣證交所審議通過台灣第一檔元宇宙ETF標的指數。(圖/王永泰攝)證券交易所(下稱證交所)26日召開ETF標的指數資格認可會議,審議通過富邦投信申請的「Solactive元宇宙指數(Solactive Metaverse Index)」資格認可。證交所表示,根據送件資料顯示,「Solactive元宇宙指數(Solactive Metaverse Index)」係由Solactive AG指數公司所編製及維護。指數成分股係自Solactive國家分類架構下之已開發市場國家(另含台灣、韓國,不含中國)上市之普通股中,先依市值及流動性標準初步篩選合格樣本,再透過Solactive開發之自然語言處理(NLP)系統ARTIS®進行評分和排序,找出致力於元宇宙科技、平台、裝置、標準及提供支援元宇宙運算能力之公司,現有成分股計30檔。證交所表示,目前上市ETF總計126檔,追蹤標的涵蓋國內外各主要交易所證券、債券及大宗商品等,可投資之標的更趨多元,便利投資人進行資產配置。
當另一半正是難以改變的豬隊友時,該怎麼辦?
參與過我關於情緒安頓或親職教養課程的學員都知道,我常會在課堂上透過家庭成員位置的排列,呈現出家庭動力對個別家庭成員及家庭發展的影響,以及代間傳遞與複製的現象。我還會特別解說,夫妻之間的關係和睦與互助合作與否,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夫妻之中有一人在親職教養與情感連結上缺席,便可能讓孩子無法待在孩子應在的位置上,而有所謂過度承擔的現象。當然,也可能使孩子失去了一份支持的力量。曾有幾次下課後,憂心忡忡家長,可能是父親,也可能是母親,通常是母親居多,前來告訴我:「老師,你所舉的例子,正是我家裡發生的狀況。我的另一半對孩子根本就不聞不問,情緒上來了還常對孩子言語怒罵。」這只是其中一例,常見的還包括,抱怨另一半:▪️對孩子的管教完全置之不理;▪️對孩子施以言語或肢體暴力;▪️高壓管控及過度干涉孩子的成長與獨立性;▪️過度寵溺孩子,任憑孩子予取予求;▪️情緒反覆無常,捉摸不定,對孩子的管教態度完全看心情;▪️難以與另一半達成共識,總是打破另一半設立的規矩;▪️在孩子面前說另一半的壞話;▪️對自己的壞習慣毫不在乎,總是給孩子做錯誤示範。還有很多,夫妻之間為孩子教養問題產生的衝突狀況,不勝枚舉。這些憂心的家長,最後總會問我:「老師,孩子的爸/媽都不願意改變,怎麼辦?」不僅夫妻關係常因孩子教養問題而惡化,看到另一半從此退出孩子的教養,更是心寒不已。來上課的家長都是有著成長意願的,但另一半卻怎麼推也推不動,甚至總是扯後腿,可說是十足的豬隊友。「那麼,下次邀他一起來上課吧!夫妻一起學習,課後一起討論,比起你單方面轉達專家的說法,來得有說服力。」我說。「拜託!他怎麼可能會來!」也是,如果會來,早就來了。就是無法自覺自己的問題,沒有改進意願,才不會跟著一起來上課。「那麼,也許提供他一些親職教養的書籍,讓他閱讀吧!」我趁機推銷我的書。「老師,別傻了,他從來不看書的,更何況是專業的書,他連碰都不碰。」好像也有道理。對於一個不認為自己有需要改變的人,如果拿起這類書來看,不就間接承認自己的不足了嗎?我想起有許多人會在我臉書分享的文章上,tag自己的另一半,不知道效果好嗎?面對這類問題,真的很傷腦筋。正如許多從事婚姻及家庭治療工作的人,也會遇到類似的瓶頸——前來求助並接受治療的人,通常是系統裡最有改變意願,也最有功能的人(也是最感痛苦的人),但真正需要幫助與改變的,卻永遠不會出席。我思索這個問題很久了,始終沒能找到好解方。而且,一個人永遠別想改變另一個人——特別是在婚戀關係中;但是,為了孩子的成長,又不可能視而不見,該怎麼辦呢?還是有幾個可以嘗試的策略,提供給在親職教養上,另一半屬於豬隊友類型的家長們,好與這個難解的課題自在共處。(一)降低教養目標,把自己照顧好因為另一半是豬隊友,所以你得承擔得更多,甚至得為他捅出來的樓子善後。一方面要帶給孩子正向力量,另一方面又要避免來自另一半的毒害。於是,在親職教養上,你會付出過多,疲於奔命,常常覺得瀕臨崩潰。正因為你需要承擔更多教養上的責任,彌補另一半的不足,所以你更需要把自己照顧好。請把教養的目標降到「過得去就好」,期許自己當個「夠好」的家長就好,對孩子的照顧「還可以」就好,多花些心力讓自己好過一點,舒服一點。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要是你燃燒殆盡,對孩子也沒好處。(二)修復婚姻關係優先於把孩子教養好事實上,許多夫妻在孩子還未出生前,就已存在著婚姻關係中的問題,而孩子的出生,只是讓問題更加惡化的壓力來源。教養態度不同調,凸顯的是婚姻問題,而不是親職教養的問題。孩子的問題只不過是在提醒父母該去修補與經營好婚姻關係。而當婚姻中存在著難解的困境時,特別是一方灌注許多心力,另一方又很努力地逃避,付出較多的那一方就會很自然地把重心轉移到孩子身上,便更有立場指責或怪罪另一半不負責任。而很多時候,夫妻關係改善了,孩子自然就好了。所以,你需要把婚姻關係置於親子關係之前,優先處理。另外,任何在婚姻中的人都得有一個體悟——真正能陪伴我們走完下半輩子的人,不是我們的孩子,而比較可能是我們的另一半。所以,再怎麼樣,都請把更多心力花在改善夫妻的互動品質上吧!(三)把教養中的溝通回應技巧先用在另一半身上你努力自我成長,參加各種講座課程,閱讀各門派親子教養書籍,學習各式與孩子溝通的技巧,無非是想與孩子建立起良好的關係連結,支持孩子過好自己的人生。你可能沒想到,這些溝通技巧適用於孩子身上,當然也適用於另一半身上。你的傾聽、同理、肯定、正向回應、不評價、保持情緒穩定等溝通技巧,若在孩子身上會有效果,在伴侶身上同樣有效。與其不斷指責與抱怨另一半,或總在另一半面前面露失望與無奈,不如把這些建立親子關係的技巧派上用場吧!因為,每個人都想要被看重,每個人都想要被理解,孩子需要,大人也同樣需要。(四)正向聚焦在另一半做得到或有做到的地方這個策略事實上是上一項的延伸。促成行為改變最好的方法,是當對方表現合宜行為的時刻,給予肯定;而不是每次在對方又出包時嫌東嫌西、落井下石——這正是「正向聚焦」。再會對孩子失控怒吼的大人,也會有心平氣和與孩子互動的時刻;再常對孩子的問題冷漠、置之不理的大人,也會有關心孩子的時刻;再常打破另一半設下的規範的大人,也有表現配合的時刻——請務必看到這些微小的閃亮片刻,給予大大的稱讚。告訴他:「當你這麼做時,我覺得對孩子很有幫助,我很喜歡你這麼做。」或者「謝謝你做了一件對孩子很棒的事情!你是個用心的爸爸/媽媽!」婚姻中伴侶的態度與回應,常是影響一位家長是否願意花費更多心思,投入親職工作的關鍵。(五)在孩子前說對方好話即使你每天都對你家那位豬隊友恨得牙癢癢的,也請務必在你的孩子面前多多讚許你的另一半,至少不要表現出抱怨、批評或否定,更不要藉此尋求孩子的認同。孩子若認同你,就背叛了另一方;孩子若在內心否定雙親之一,便會失去一份內在的力量。請記得在孩子的心中為另一半保留一個重要的位置。具體的方式就是,告訴孩子另一半的好。例如:「你的身手矯健,很像你爸爸,他就是個身強體壯的人。」、「你的心思細膩,很像你媽媽,她總是對事情考慮周詳。」最好,這些話也能讓你的另一半聽到,肯定對彼此攜手合作有所幫助。我知道,要做到上述這些,真得很難,但至少是些值得努力的方向。只是,在豬隊友還無法立即覺醒並改變時,你得暫時辛苦忍耐一陣子。當然,當你發現另一半就像一顆不定時炸彈,隨時會有讓你或孩子暴露在嚴重身心受創的風險中時,帶著孩子離開他,或許也是不得已之下最好的選擇。作者/陳志恆 諮商心理師、作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碩士,曾任國立彰化高商輔導教師、輔導主任近10年,專長為親職教育、婚姻與家庭、學習潛能、人際溝通、生涯規劃、助人技巧、情緒與壓力管理、創傷知情、NLP潛意識工作。著有《受傷的孩子和壞掉的大人》、《擁抱刺蝟孩子》、《正向聚焦》等書,為2018年博客來、讀冊百大暢銷書作家。
錠嵂砸千萬「AI智能保單健診系統」 目標將免費開放全民使用
預計耗資上千萬的「錠嵂AI智能保單健診系統」今天啟動上線,現階段除先開放錠嵂保經業務員使用,預計半年內開放全民免費上線掃描保單健檢使用。錠嵂保經總經理趙惠仙表示,新醫療技術誕生及二代健保DRGS實施,舊有保單條款不一定能夠因應支付新醫療技術費用,像是達文西手術,動輒需自費10萬多元。還有部份以前需要住院開刀的手術,現在用門診手術即可完成,理賠項目已不符使用,也造成民眾買了保險,卻無法完整分擔風險的狀況。趙惠仙與第一線業務員發現透過定期協助民眾健檢保單,可以適時補強保障規畫內容,才能有效發揮保險風險控制的本質,也因此與洽吧智能、昇華科技攜手合作開發「錠嵂AI智能保單健診系統」。該系統採用OCR辨識技術,搭配所提供的雲端險種資料庫,結合行動載具普遍的使用習慣,可直接拍下保單首頁,約需數分鐘時間,便可以了解現有保障額度及可能的保障缺口。藉由OCR光學字元辨識技術(Optical Character Recognition)取代人工登打,再運用NLP自然語言處理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讓機器辨識保單首頁,自動辨識擷取內容,將資料抓到相對應的欄位中。不僅如此,導入的LSA潛在語義索引 (Latent Semantic Analysis) 讓機器能夠獨立閱讀保單內容,並作出初步決策。若遇到機器無法正確判斷的資訊,再交由第一線業務員處理即可。而民眾也可以藉由日趨進步的科技技術,定期做保單健診,提高保險透明度,與保險業務員之間更增添信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