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U
」 大陸130公分童在「60cm水池」溺水險死 醫示警:當下往往沉默無聲
暑期開始至今,大陸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院內科重症監護病房已接收了8名溺水兒童,其中僅2人保住性命。死亡的6名溺水患兒中,年齡最大13歲,最小僅2歲,其中4人都在7月28日至30日溺水。PICU副主任楊子浩感嘆,「一分鐘的大意,一輩子的悔恨。暑假才過了一半,接下去的二十多天,家長一定要提高對溺水的警惕!」綜合陸媒報導,浙大兒院PICU接收的8名孩童中,5人是在池塘中溺水,2人在泳池,另人則在水上樂園。在水上樂園溺水的孩子,讓楊子浩印象尤其深刻,因為孩子身高已經有130公分,發生溺水的戲水池深度卻只有60公分,在一般人看來都覺得不可思議。孩子家長回憶,當時孩子在淺水池玩水,看到水深才到孩子大腿根,也放鬆了警惕,沒有時刻盯緊孩子。後來,孩子由於腳下一滑,一頭撲倒進了水裡,慌亂之下手沒辦法撐到池底,幫助自己站起來,水直接嗆進了肺裡,被救起時已經陷入昏迷。幸好孩子父母會心肺復甦術,經過搶救後送醫,最終保住了性命。楊子浩說,「並不是說水要多深才會發生溺水。只要孩子一頭栽進水裡嗆到水,摔倒進水裡後爬不起來,或者水面蓋過口鼻就有可能發生溺水,所以即使在很淺的玩水區域,家長也一定要時刻盯緊孩子的情況。同樣,家中儲滿了水的小木盆、小水池、浴缸等,也會增加嬰幼兒家中溺亡的風險,家長也要十分注意。」楊子浩透露,不少溺水案例中,其實家長就在身邊,卻不知道孩子已經溺水了,一直等到孩子浮在水面上才發現,這時已經遲了。他提醒,溺水往往是沉默無聲,孩子若突然安靜、嘴沒入水中,手臂可能前伸,但無法劃水向他人移動,在水中直立、不能踢腿,掙扎20至30秒後下沉,眼神呆滯或閉著眼睛,就需要立刻伸出援手。
5個月大嬰確診「咳嗽像狗吠」 專業醫提醒「2症狀」千萬別忽略
近期新冠肺炎疫情有明顯復甦的跡象,不僅有不少醫師出面示警,疾管署也表示目前疫情進入流行期,呼籲民眾不得不注意。而急診兒科醫師黃士倫也表示,近期就曾遭遇一名5個月大嬰兒個案,確診後出現宛如狗吠聲的咳嗽,送醫檢查後發現血氧濃度降到90%,最後收至兒童加護病房。急診兒科醫師黃士倫日前在FB粉絲專頁發文,內容中表示,最近一週新冠病毒疫情有增溫趨勢,再加上嬰幼兒免疫較脆弱又沒有施打疫苗,很容易被交互傳染,建議家人彼此施打新冠病毒疫苗,產生群體免疫,減少嬰幼兒被傳染的風險。除此之外,黃士倫醫師也提醒,疾管局臆測新冠病毒捲土重來8、9月將達此波高峰。黃士倫醫師也提到自己近期遭遇的案例,一個5個月大的嬰兒新冠病毒確診,引發哮吼出現了咳嗽嘶吼聲、聲音沙啞一天。媽媽帶來醫院時,血氧量測降到90%。後來與媽媽討論後,建議收至PICU兒童加護病房,但由於黃士倫醫師所在的院所沒有床位,黃士倫醫師還親自將小嬰兒轉院至彰濱秀傳。黃士倫醫師表示,兒童哮吼(croup)好發於6個月到3歲大之間,典型症狀包括接著有像狗吠聲的咳嗽 (barking cough)、吸氣性喘鳴(inspiratory stridor)、聲音沙啞(hoarse voice)及呼吸困難(mild to moderate respiratory distress)。兒童哮吼以往常見的病原體為副流感病毒、呼吸道融合病毒、腺病毒等,於2020年新冠病毒爆發以來,國外已有不少案例是由於COVID-19導致兒童哮吼之發生。黃士倫醫師也提醒,最近新冠病毒似乎又蠢蠢欲動,提醒各位爸媽家中若有學齡前兒童,一定要隨時留意他進食的狀況,是不是容易嗆到溢奶,或者哭聲有所改變,並且隨時監測小孩的血氧。呼吸喘伴隨血氧下降,或者小孩的活動力胃口有變差的情形,則需要立即就醫。若延誤就醫時機,很容易造成嚴重的呼吸窘迫,甚至需要緊急插入氣管內管,因此不得不當心。
2歲妹喘半天才急診…血氧剩87%急送PICU 家長「冷吐1句」惹怒醫
近期適逢入冬最強寒流肆虐,感染呼吸道疾病的患者增多,流感、新冠疫情也再度流行,不管門診、急診或住院都人滿為患,還有不少人在等病床。彰化一名2歲女童最近半夜被送到急診,醫生發現患者喘得很嚴重,一測血氧發現僅剩87%,情況相當危急,不料家長竟淡定地說「她每次感冒都這樣」,讓醫生超傻眼。彰化秀傳醫院急診兒科醫師黃士倫近日在臉書粉專「黑倫醫師x健康諮詢」分享個案,指該名2歲女童凌晨被送進急診室,「小女孩咻咻的喘鳴聲,不用聽診器都可以感受到」,一測血氧發現僅剩87%,情況相當危急,然而診所的轉診單註明患者下午就開始喘,家長卻拖到凌晨才帶她到醫院,看起來絲毫不緊張。黃士倫表示,家長的態度讓他難得動怒,直接跟女童媽媽說「她的狀況不太好,正常血氧是100%,血氧低於90%、狀況又不穩定,可能需要插管!」結果對方還是搞不清楚嚴重性,甚至說「她每次感冒都這樣」,於是醫生不再多話,開始為患者施予支氣管擴張劑、類固醇、氧氣等治療,並安排X光、抽血等檢查。經相關處置,女童的血氧仍未恢復正常,於是黃士倫再度跟爸媽討論,「她今天的情況不太穩定,需要住進加護病房,不過剛剛詢問過本院兒童加護病房PICU滿床;鄰近的彰基也滿床、彰濱秀傳分院是有PICU病床的。討論最後決定轉院至彰濱秀傳」,他也偕同隨行護理人員一起押救護車轉院,以免任何突發狀況。抵達彰化秀傳醫院後,黃士倫直到孩子的血氧恢復到100%,生命徵象穩定,才放下心中大石頭,「早上我打去彰濱PICU問了孩子的狀況,挺穩定的,孩子很爭氣,沒有插管平安下莊」。最後,醫生也提醒,「天氣冷熱變化劇烈,有呼吸道敏感的族群要好好保養,忌吃冰品、避免過敏原、多曬太陽運動喔!」
嚇人!16斤女嬰肚子長「5斤多大腫瘤」 腹腔內器官全錯位
小寶寶才8個月大,肚子裡竟長了個5斤多重的大腫瘤!從做手術開始,寶寶經歷的一切簡直不敢想像,可謂九死一生。大陸福建省廈門市8個月大的女嬰妙妙(化名)體重16斤,腹中藏著一個重達5斤多的腫瘤,霸占了整個腹腔的80%,使得腹腔內所有器官全部錯位。綜合陸媒報導,在福州市第一總醫院兒童專科院區(福建省福州兒童醫院)一場生命的奇跡正在被書寫。妙妙來自廈門,是個早產兒,儘管已8個月大,但體重僅為8公斤。出生時,她因早產和低體重在外地醫院接受了43天的NICU治療。出院後,家人發現妙妙肚子脹脹的,胃口也不佳。家人先後求診於多家醫院,有說是消化不良的,也有說是先天性巨結腸的,但始終未能給出明確的診斷。在朋友的介紹下,妙妙父親帶她來到了福州市第一總醫院兒童專科院區(福建省福州兒童醫院)的普外科找到了主任黃聖余。經過仔細體檢,黃聖余懷疑妙妙的腹腔內長著一個巨大的腫瘤。為了確診,術前妙妙接受了腹部彩超檢查。結果顯示腫瘤約一個胎頭大小,占據了整個腹腔的4/5空間。醫院幫妙妙制定了完善的手術方案,配備經驗豐富、業務精幹的團隊帶著妙妙一路闖關。妙妙全身總血量約640ml,術前預估腫瘤重量約2.7kg,約占血量200ml,足以使她發生低血容量休克。手術中,圍繞妙妙腹中腫瘤的取放,主刀醫生黃聖余和麻醉醫生林劍鳴在3小時的手術過程中,不間斷地出現5次由於血壓、脈搏及血氧飽和度無法維持而暫停手術。16斤女嬰肚子長5斤多大腫瘤,腹腔內器官全錯位。(圖/翻攝自微博)此次手術極為複雜,為了避免術中誤傷重要器官及減少手術創面滲血量,黃聖余的左右手配合得無懈可擊,最終開腹手術中肉眼可見的出血量少,約30ml,手術順利完成。接下來妙妙在PICU(兒童重症監護室)內的13天挑戰更是險象環生。術後,大量血液積聚在腹腔解除壓迫的血管,使得正確評估補液量成為了一大難題。經過臨床密切觀察與仔細評估,醫生最終確定妙妙體內液體容量嚴重不足。在多次擴容、糾正電解質及酸堿失衡等治療後,妙妙體內的血容量不足得到了糾正,手術當日,補液量高達3000ml,超過了一個成人的補液量。妙妙出現多尿、乳糜腹水及肺部感染等症狀,每日尿量高達1300ml,使得術後病情變得極度複雜。黃聖余剛回到家休息又奔向醫院,與PICU及麻醉科醫生們一起搶救,再次將妙妙從死神手裡搶了回來。目前妙妙已經康復出院。醫生提醒,日常生活中要留意孩子的身體變化,睡覺或洗澡時有意識地撫摸孩子全身。在孩子頸部、腋下、腹股溝、腹部、後腰部等部位一旦發現腫塊,須查明原因,早發現早治療。
10個月大嬰「手長倒刺」!家人1舉竟致心肺衰竭 醫師說話了
大陸河南省鄭州市一名10個月大的嬰兒,因被家人拔掉手指的倒刺(又稱肉刺、逆剝),隔天患處長出一顆膿腫,後來就連手掌、前臂也跟著腫脹,送醫查出心肺衰竭,所幸經過3天搶救,目前情況轉危為安。對此,醫師也回應了。綜合陸媒報導,家人因將嬰兒手指的倒刺拔掉,隔天就在同一區域看到一顆膿腫,再次拿針把它去除,但沒多久嬰兒的手指開始發黑,後來病情蔓延其他部位,包括手掌、前臂腫脹,嘴巴、四肢、面色鐵青,甚至高燒40度不退。家人見狀便將嬰兒送往兒童重症監護病房(PICU),一經診斷發現,嬰兒的體內嚴重紊亂、心肺功能衰竭,後來醫護人員合力搶救3天,他才轉危為安。回想此事,醫師至今餘悸猶存,「因為揪倒刺引起這麼嚴重的感染,還是第一次見到。」她也提醒,倒刺最好的處理方法是用指甲刀剪掉,一旦用手拔除,務必做好消毒,不要引起感染。
10歲女童做微創手術竟變成「開胸手術」 醫師擅自決定她血液噴乾腦死
福建一名10歲女童發現肺部有囊腫,家人將她帶到廈大附一院求診,但家屬怎樣也沒料到,一個微創手術,竟把女兒推向腦死的狀況。據《大皖新聞》報導,2022年底,這名10歲女童患上肺炎,「去醫院拍片子發現肺部囊腫,我問了廈大附一院兒外科醫生,說得做微創手術。我在簽手術同意書時,讓我簽字的醫生還說,找李醫生是找對了醫生,沒什麼大問題」,根據母親表示,在醫生推薦下,他們決定在廈大附一院為女兒做微創手術,「李醫生是他們醫院外聘的教授,他就每月一兩天在這家醫院,說李醫生是全國數一數二的微創專家,讓我們等他來做這個手術」。3月3日12點,女童被推進手術室,由李醫生主刀,「手術進行了一個半小時到2個小時,就割到血管了。醫生用止血鉗去鉗血管,說血管是脆的,結果傷口就變得更大,血噴出來,場面沒辦法控制,就打電話叫胸外科的醫生來輔助做開胸」。家屬指控,從微創轉開胸手術這個過程,他們完全是不知情的,「沒有醫生出來告訴我們,也沒有讓我們簽署轉開胸手術同意書。到下午4點多手術結束,有一個醫生才出來跟我說孩子手術中有出血,有割到血管,都不敢說大出血,說可能要送去兒科重症監護室觀察一兩天,就這樣輕描淡寫地就過去了」。家屬認為醫院向家屬隱瞞手術當中出現的狀況,「當時我們家屬也沒意識到這麼嚴重嘛,還以為就是簡單的出血,其實根本就不是。當天晚上在兒科重症監護室搶救,醫生都不敢告訴我們,直到兩三天後交待病情時,醫生才說,其實那天送來在裡面搶救了一整夜,止血鉗碰到了血管,這個手術紀錄裡面有記錄」。根據廈大附一院兒科重症監護科3月3日的轉入紀錄顯示,當晚7點40分轉入時,女童神志不清,每分鐘呼吸20下,當時診斷為右肺下葉腫物切除術後,缺血缺氧性腦病休克,心功能不全,予以重症護理、一級護理。李醫生甚至對家屬表示,「你們可以隨便去做鑑定,我做的任何手術經得起任何鑑定」。女童的母親表示,10歲女兒至今仍躺在兒科重症監護室病房裡,命懸一線,「她是把命吊著的,她沒有意識,處於昏迷當中。沒有自主呼吸,生命完全靠呼吸機維持,醫生說只要呼吸機管子一拔,人肯定就三五分鐘就沒了」。另外,鉅額醫藥費也讓女童家人難以承受,「從我女兒住進PICU到現在已經5個多月,目前花了快70萬了。我們剛開始去找,醫院說他們承擔40%,說醫藥費他們來報,中間我們去其他部門反映後,醫院醫務科的工作人員說他們沒說過這個話,說就算賠50%,我們家屬也要承擔另一半」,媽媽表示,「我們向信訪局反映後,信訪局給了我們一份受理通知書,說60天內給書面的回覆」。這名傷心焦急的母親表示,「我們希望給女兒討回公道,盡快解決這件事。小孩子在醫院已經拖到變形了,因為顱內高壓很高,直接額頭上鼓起一個包,都破裂了,現在傷口是完全合不上的」。
「國寶級帥哥」吉澤亮落淚 觀眾忍不住陪哭
由吉澤亮領銜主演的秋季檔感動醫療日劇《PICU 兒童加護病房》在日本播出後話題持續延燒,吉澤亮飾演的小兒科醫生志子田武四郎,雖然初出茅廬卻用心至極,不但讓觀眾為之動容甚至陪哭,他的眼淚更堪稱本季最感人,甚至有觀眾大讚「吉澤亮的落淚演技是天下一品」,同時期待著這個角色在接下來會有怎麼樣的成長。「PICU」為「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兒童加護專門集中病房的簡稱,吉澤亮所飾演的志子田武四郎,是個初出茅廬的小兒科醫生,父親過世後與母親相依為命,故事設定在擁有廣大腹地的北海道,看他要如何與醫院的前輩們利用醫療用噴射機拯救人命,又會有怎麼樣的感人故事。除了男主角吉澤亮,演員陣容還有安田顯、生田繪梨花、高杉真宙、菅野莉央、甲本雅裕、中尾明慶、木村文乃、高梨臨、菊地凛子等人,堪稱本季最豪華的鑽石級卡司。曾操刀《朝5晚9》、《善良醫生》、《監察醫 朝顏》、《前男友的遺書》、《競爭的維護者》的製作人金城綾香,強調希望能透過這部作品,描寫出「醫師們當然也各自擁有煩惱的事情,但他們也跟普通人一樣努力著」,而播出後確實收到許多肯定與鼓勵。吉澤亮的演技收服30到50歲之間的女性觀眾,甚至還有人表示「這麼帥的醫生真的太夢幻了」、「看不到30分鐘就快哭了」、「主題曲大讚,中山美雪唱出力量和志向」。該劇於friDay影音每週二中午全網獨播。《PICU 兒童加護病房》希望能透過這部作品,描寫出「醫師們當然也各自擁有煩惱的事情,但他們也跟普通人一樣努力著」。(圖/friDay影音提供)
吉澤亮首度挑戰小兒科醫生 中島美雪操刀主題曲
吉澤亮主演《PICU 兒童加護病房》,他首次挑戰醫生角色,對於能接下這部與兒童醫療有關的作品,他表示:「在與生命面對面的過程中,人們究竟能從死亡這件事中學到些什麼?」並說:「拯救人命這件事並不像神也並非超人,要如何詮釋這個角色不成熟的一面,會以許多角度來呈現。」吉澤亮近年來橫跨影視圈,無論是電影《王者天下》系列的始皇帝嬴政,又或是《東京復仇者》的佐野萬次郎,接下來還有三部電影排隊等著上映,可說是火力全開。這次在新劇中飾演志子田武四郎,是個初出茅廬的小兒科醫生,從小歷經父親過世後與母親相依為命,故事設定在擁有廣大腹地的北海道,看他要如何與醫院的前輩們利用醫療用噴射機拯救人命,又會有著怎麼樣的感人故事。吉澤亮首次演出醫生角色。(圖/翻攝自官方推特)除了男主角吉澤亮,主演群還包括安田顯、生田繪梨花、高杉真宙、菅野莉央、甲本雅裕、中尾明慶、木村文乃、高梨臨、菊地凛子等,主題曲更邀請到日本樂壇國寶級天后中島美雪為此劇量身打造並演唱主題曲,中島美雪表示接到邀約時恰巧在製作新專輯,在等待電視台工作人員選曲的同時,心情就跟自己的小孩在參加大型學測一樣,她也期待正式播出的時候大家能夠聽到這首主題曲。
急診醫等交班拒治療 36天大嬰兒口鼻湧糞便慘死
如果你的孩子在醫院已肉眼可見性命垂危,在分秒必爭的情況下,卻被醫護人員以孩子正在發燒沒有PCR核酸檢測報告為由,拒絕將孩子轉入加護病房,那還能怎麼挽救你的孩子呢?日前大陸河北石家莊一位母親(是IU麻麻)在微博自揭傷疤陳述,自己出生僅36天的孩子,被河北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簡稱省二院)延誤治療致死的經過,為此上個月石家莊市醫學會召開醫療事故鑑定會,鑑定結果為一級甲等醫療事故,省二院承擔次要責任,主要責任在父母。去年5月27日,孩子因吐奶、食慾差夫妻兩人連夜到河北生殖醫院掛急診,兒科醫生經檢查診斷可能是腸阻塞,建議把孩子轉去綜合醫院。28日凌晨,經建議夫妻帶著孩子抵達省二院急診,因孩子伴有發熱症狀被拒收轉而入住方艙病房。進入方艙後醫生並未按照新生兒腸阻塞的治療措施進行治療(胃腸減壓、灌腸等),且告知夫妻需要等白班醫生上班後再進行治療。同日7點50分,孩子口鼻湧出糞便甚至出現休克狀態,這期間夫妻前後11次哀求盡快搶救治療,等來的是方艙病房以不具備搶救條件,醫生以沒有PCR為由,拒絕將孩子轉入PICU(兒科重症監護室)進行搶救。11點51分,PCR報告出來後孩子轉入PICU,當即就下病危通知,經過19個小時搶救,29日早上7點24分,最終搶救無效,宣布死亡。醫療事故技鑑定書鑑定結果為一級甲等醫療事故,省二院承擔次要責任。(圖/翻攝自「是IU麻麻」微博)陳述內容中,是省二院延誤治療長達9小時,先以白班交班為由拒絕為孩子提供檢查治療,孩子病情危重後又以方艙病房不具備搶救條件和無PCR報告為由拒絕為孩子進行搶救,任由病情發展才導致孩子死亡。孩子的離去夫妻雖然難過,可相信通過司法程序能還孩子公道,上個月18日醫療事故鑑定會的结果,認定省二院無需負全責。當事人的抖音賬號裡的內容遭人舉報下架。(圖/翻攝自「是IU麻麻」微博)夫妻覺得耗時一年,仍得不到公道,才決定將這件事發在網上,希望能依靠網絡的力量得到公平公正的裁決。網友紛紛留言,「孩子太無辜了,不能因為一個核酸報告就耽誤一個孩子的救治」、「規矩是死的,人是活生生的,本來可以挽救的,為什麼要出現這種不可挽回的結果?太惡劣了!」。留言中有網友建議也在短視頻平台抖音上傳播,「再多發發,讓更多人知道,氣的我想打人」,結果被告知當事人的抖音賬號裡的內容已經被清空,是被人舉報下架了。
高中生喝下「阿嬤放的冰咖啡」竟中毒命危 醫曝恐怖致死劑量
不能食用的物品盡量別放冰箱。一名17歲少年先前喝下冰箱中的「瓶裝咖啡」後,出現頭痛、嘔吐等症狀,緊急就醫後發現雙側肺水腫,並出現缺氧、低血壓和心跳過緩情形,之後陸續出現吸入性肺炎與腐蝕性胃腸炎等併發症,所幸治療後少年已康復出院。沒想到,險些害他性命不保的咖啡,竟是阿嬤更換容器後的「優碘」。吳昌騰醫師在臉書粉專「來講兒科急診的543-吳昌騰醫師」表示,這名就讀高中的17歲少年凌晨4點時覺得口渴,隨手從冰箱拿了瓶咖啡,大口喝下後覺得味道不太對勁,半小時後出現頭痛、嘔吐,5點時被送往附近醫院的急診室搶救。該院的兒科急診醫師詢問後,才知道原來咖啡的瓶子被阿嬤拿來裝優碘;雖然弄清楚了病因,但少年的情況卻急轉直下。少年因誤食優碘,每分鐘脈搏僅有40次,呼吸為每分鐘20次,且「血壓太低無法測量」,醫師進一步檢查發現,少年出現呼吸性酸中毒與雙側肺水腫,並在上午7點因呼吸困難緊急插管,後因缺氧、低血壓、心跳過緩與心電圖顯示房室傳導異常,緊急安排轉院至林口長庚醫院兒科急診,住進兒科加護病房(PICU)治療。雖然少年住院期間出現吸入性肺炎與腐蝕性腸胃炎併發症,所幸經治療後,少年已復原出院。吳昌騰指出,優碘是一種氧化劑,具有腐蝕性,經人體吸收後,碘會迅速轉化成毒性較低的碘化物,其中97%由腎臟排泄,「半衰期為2天」。碘一般經由皮膚吸收、攝入或吸入後會出現碘毒性,致死劑量從200毫克到大於20克不等(平均2至4g)。小小一罐優碘,若使用不慎就可能造成健康危機。 吳昌騰強調,家長在日常生活中,真的不能輕忽家中隱藏危機!並分享預防孩童誤食異物或毒物的7要點:1、藥物/清潔產品或化學品應放在孩童拿不到的地方,並上鎖存放。2、藥物/清潔產品或化學品應保存在原始包裝或原瓶中,不要分裝在其他容器,尤其是飲料瓶或食物容器中。3、亮麗包裝的洗衣膠囊對孩子更有吸引力,應放在孩童拿取不到的地方。4、接觸含鉛塗料物質後應用清水及肥皂洗手,以避免鉛中毒。5、應妥善回收用過的鈕扣電池,放在孩童拿不到的地方。6、孩童玩磁力珠玩具應有家長在旁陪伴,以避免誤食。7、在家中趴下用孩子的視角看房間,移除或鎖好兒童視野內可造成兒童誤食的危險物品。
9月大男嬰窒息命危!氣管夾出「這一團」醫護看傻 揪心原因曝光
大陸寧夏回族自治區一名9月大男嬰日前因嗆奶窒息,被緊急送往醫院搶救。經過一系列緊急處治,男嬰的狀況逐漸穩定,但肺部膨脹不全的情形卻愈發明顯。主治醫師結合過往診療經驗,斷定患者氣管內存在異物堵塞可能,決定使用最小號的氣管鏡進行探查,結果竟在男嬰體內發現一張衣物標籤。「張主任,我們接診了一個9月齡男孩,因嗆奶導致窒息,孩子情況非常危急!」9月3日晚間,寧夏回族自治區婦幼保健院(寧夏兒童醫院)兒童重症醫學科主任張軍紅接到一通來自紅寺堡中心醫院的求助電話,他立即透過電話遠程會診,指導當地醫護團隊實施救治,為孩子建立了人工通氣,同時啟動轉院機制。從紅寺堡到銀川,一路上救治持續進行著;4日凌晨2時30分,孩子終於安全入住寧夏回族自治區兒童醫院兒童重症監護室(PICU)。醫護人員立即完善胸部CT檢查,更換氣管插管、有創呼吸機支持給氧、氣管內沖洗引流、抗感染、保護臟器功能,順利讓孩子氣道痙攣緩解,心率下降趨於穩定,血氣結果越來越理想。原本一切應該走向好轉,但是張軍紅發現,孩子肺部不張症狀更加明顯,給患者翻轉體位時總會出現氧合下降,如果只是嗆奶,並不會出現類似情況。結合過往的診療經驗,從症狀反推原因,張軍紅認為,存在氣道異物堵塞可能,於是立即向內鏡中心主任董建輝尋求援助,決定使用最小號的氣管鏡進行探查。醫生從男嬰氣管內取出異物。果然,鏡頭剛進入右支氣管開口處,董建輝就發現一團白色異物,性質不明;找到了異物,接下來的工作就是將它取出,然而能進入最小號氣管鏡作業腔道的抓取鉗很少使用,購置困難;緊急之下,董建輝火速找到了適用的異物鉗,並申請緊急配送,在1個多小時的時間內,解決了這個問題。經過半小時努力,醫療團隊成功從孩子氣管中取出了異物;隨著異物取出,患者的肺通氣數據瞬間改善,生命安全得到了保障。此時,醫護人員緊張的心情才放鬆下來,再一看取出的異物,並非嗆咳吸入的食物,而是一團塑料,大小約1cm×1.5cm,打開一看,竟是一塊衣服標簽,字跡清晰可見。張軍紅推測,「應該是貼在衣服上的標簽沒撕掉,孩子不知不覺吃進嘴巴裡,咽了下去」,提醒家長日常生活中要加強對孩子的看護,尤其是低年齡段的小孩子,盡量不要讓他們有機會接觸細碎的小物件,比如鈕扣、硬幣等,以免孩子抓在手裡玩耍時誤食,也要盡量避免給嬰幼兒餵食瓜子、花生等小堅果。醫生研判,孩子應是誤食標籤,造成氣管阻塞。
受不了哭鬧!18歲小媽媽瘋狂毆打…1歲兒「高燒抽搐」昏迷6天未醒
大陸成都市日前發生一起虐童慘案,有名1歲小男童因為不斷哭鬧,慘遭惡毒的媽媽出手狂毆,最後他臉色發白、身體狂抽搐,緊急被送往醫院搶救,小男童到院時高燒不止,心率飆達200多次,且全身上下都遍布著大大小小的瘀傷,住院6天期間都陷入昏迷狀態。根據《封面新聞》報導,事發於6月25日早上10點左右,年僅18歲的小媽媽邵女因受不了哭鬧聲,不斷毆打1歲的男童黃某,當她發現兒子開始出現異狀後,便送往四川省人民醫院交通醫院急診,不過由於男童的傷勢實在太過嚴重,之後被緊急轉到兒童醫院救治。成都市婦女兒童中心醫院PICU副主任熊梓宏表示,男童被送到急診室時狀況非常不佳,體重僅有6.5公斤,感染指數相當高,心臟、肝臟、腎臟等多個器官功能都受到損害,進入休克狀態。當時醫師詢問男童爸媽事發情況,媽媽避而不答,爸爸則表示上班前並沒有出現狀況。院方隨後緊急報警處理,警方將小媽媽邵女帶回偵訊。而在男童住院治療期間,爸爸始終沒有現身,媽媽則是於1日短暫到醫院關切。所幸經醫護團隊細心照料下,男童目前已脫離險境,不過他的神經系統受到一定損傷,住院6天至今尚未恢復意識,持續使用呼吸機輔助。小男童住院至今仍深陷昏迷。(圖/翻攝自封面視頻)
1歲童「開嗑7號電池」 下秒嘴裡爆炸「濃濃白煙混黑粉」…鮮血直流
中國山東省一名1歲幼童完成第2次食道擴張術後,從濱醫附院兒童重症科出院,至於為何這名幼童年紀輕輕就接受這樣的手術?原來是他趁父母不注意時,誤食家裡的7號電池,才會引發這起意外。據《齊魯網》報導,這起意外發生在3月5日上午,山東省濱州市陽信縣1歲半小男孩貝貝(化名)獨自在房裡玩耍,看到一顆7號電池後就往嘴裡放,而他的家人在房間外頭突然聽到爆炸聲響,隨之而來的是孩子的哭聲。家人打開房門,看到貝貝嘴裡不斷冒出白色煙霧,口腔內大量的黑色粉末混著鮮血,場面怵目驚心,一旁的地板發現一顆7號電池的空殼,電池上頭的負極金屬片不見了,他們這才發現貝貝誤食了電池。貝貝隨即被帶到醫院進行急症手術,術後轉往濱醫附院兒童重症科PICU病區持續治療,在後期檢查中,醫生發現孩子消化道損傷特別嚴重,又召集口腔合併外科、耳鼻喉、頭頸外科以及燒傷科等學科專家一起進行會診,所幸經過多次治療,目前貝貝無大礙,已經出院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