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
」 塑膠杯 環保署 飲料店 環保局 3D列印有意邀請參加環太平洋軍演!美編97.5億推「安全合作倡議」 強化台灣自衛能力
美國國會日前釋出的《2025財年國防授權法案》草案中,當中多項內容與台灣有關,其中包含對台軍事合作、防禦支援,根據文件內容,這些支援不僅限於軍售與軍事合作,還涵蓋了先進防禦技術、創傷護理、軍事訓練等多方面的合作。而報告中也提到,美國國會有意邀請台灣參加環太平洋軍演。根據這份《2025財年國防授權法案》中,主要有4個部分與台灣有關,分別內容如下:A.台灣軍事創傷照護計劃(Military Trauma Care Program)美國國防部與台灣軍事醫療機構合作,為台灣提供軍事創傷照護相關支援。該計畫內容包含如下:創傷照護:美國將與台灣軍隊合作,進行創傷處理的訓練,特別是對於戰場創傷的處理。這包括提供急救技能、止血、傷口處理等方面的技術支援。假肢技術:如果軍人受到嚴重傷害導致截肢,則提供假肢技術支援,包括設計、製作和安裝假肢。心理健康與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除了物理上的治療,還將提供心理健康支援,幫助受創的軍人應對戰後的精神健康問題,並進行心理治療,特別是針對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治療。B.台灣安全合作倡議(Taiwan Security Cooperation Initiative)美國根據《台灣關係法》向台灣提供軍事支援,美國國防部最高可動用3億美元(折合新台幣約97.5億元)的預算,來支援台灣的台灣的軍事、政府安全力量以及相關的民間機構。目的是提升台灣抵抗外來威脅與侵略的能力,包括增強防空、電子戰、反艦能力、長程精確打擊等系統,詳細內容包括:提供先進武器與裝備:美國將向台灣提供高端的防禦性裝備,包括無人機、防空系統、反艦導彈系統、長程精確打擊武器等。這些裝備將幫助台灣提升自衛能力,特別是在防禦中國軍事威脅方面。情報、監視與偵察(ISR)能力:提供先進的情報、監視與偵察技術,使台灣能夠更有效地監控周邊的軍事動態,提升早期預警的能力。防空與反導系統:加強台灣的防空能力,提供先進的防空雷達系統、導彈防禦系統等,特別是在面對中國日益強大的導彈威脅時,能夠有效保護台灣的領空與重要設施。C.台灣參與環太平洋軍演(RIMPAC)根據國會的立場,台灣的海軍應被邀請參加2025年舉行的環太平洋軍演(RIMPAC)。這是全球最大的海上軍事演習,台灣參與其中將有助於提升與其他國家的合作與協同作戰能力。D.BOLSTER法案(第5121條)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台灣問題上的行為,國務院將與歐洲聯盟及歐洲國家進行協商,共同制定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制裁計畫,尤其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涉及破壞台灣政府機構或對台灣採取侵略行為時。若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台灣發動海上封鎖、攻佔外圍島嶼或進行網絡攻擊,將啟動相關的經濟和外交措施。此外,本條文要求美國總統向國會提交報告,評估中華人民解放軍(PLA)封鎖台灣30天及180天的經濟影響,這將有助於美國了解封鎖對全球經濟的潛在後果。條文中強調,美國與歐洲應該加強與台灣的合作,尤其在政治和經濟層面。國會認為,美國、歐洲與台灣共享共同的民主、法治和人權價值觀,並在貿易上保持密切合作。歐洲聯盟被認為可以發揮重要作用,幫助台灣抵抗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經濟脅迫,尤其是在商業和投資方面,透過與台灣簽訂新的協議來強化合作。此外,條文中也要求美國和歐洲各國協同加強外交努力,促進台灣在國際組織中的有意義參與,並公開強調兩者的「一中政策」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中原則」之間的差異,進一步支持台灣的民主發展。國會呼籲加強與台灣的議會關係,促進高層政府官員和議員的非正式外交訪問,並支持地方政府官員的文化和貿易交流。這些努力都可以提高台灣在國際間的地位,讓台灣能夠在全球事務中發揮更大的作用。台灣的防衛能力也是本條文的重點之一。美國和歐洲被要求協調行動,幫助台灣強化其網絡安全,特別是針對台灣的關鍵基礎設施。條文中建議加強台灣的能源韌性和糧食安全,並加大打擊虛假信息、數位專制及外國干預的力度。此外,美國和歐洲將促進軍事合作,支持軍火銷售,特別是符合不對稱防禦策略的武器,並協助台灣改善防禦基礎設施。該項條文還強調海上航行自由的重要性,呼籲美國與歐洲海軍加強協作,確保台灣海峽的航行自由不受威脅。此外,歐洲、台灣和美國的海岸警衛隊應該建立更多交流和合作,應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海上脅迫。
衛生等問題困擾!循環杯難流通 地方盼中央出面整合
為減少免洗餐具用量,環境部8月起擴大「限塑令」,實施公部門、量販店等8類不得提供生物可分解塑膠(PLA)製成的免洗餐具,縣市政府及業者相繼推出循環杯,但無法跨轄租還、使用限制不同、衛生安全疑慮等問題,造成民眾使用困擾,不少地方政府希望中央出面整合。新北市環保局早在2018年推出「新北Ucup」1.0版循環杯,後於2019年升級至2.0版。其中1.0迄今年10月底已使用16萬9027杯次,而2.0初期製作130個,以押金方式租借,但至去年4月盤點時已無歸還的循環杯可供租借。高雄市環保局2022年推動「循環杯借用」服務,共媒合47家門市加入,迄今共計借出5085杯,平均循環杯借用率為0.5%。北市、桃園、台中亦有推出循環杯。家住北市、在新北市上班的王姓民眾表示,他們一家三口都響應環保,卻因跨市、跨連鎖業的循環杯無法流通,家中曾同時有4款7個循環杯,最終因借用辦法不一、歸還不便,加上價格、材質等問題,而放棄使用循環杯、自備環保杯。綠色和平減塑專案主任徐聖惠指出,循環杯系統今年1月正式上路,透過企業、政府宣導,能見度大幅提高,但因借還機制及衛生問題,循環杯流通性仍有進步空間。由於各縣市政府政策、採購方式不同,開放循環杯流通借有其難度,新北、桃園、台南及高雄市都希望,中央出面規畫整合各租借系統及既有租借站點,讓循環杯可以跨域使用。明志科大環境暨衛生安全室主任鄭慶武指出,循環杯政策立意良善,但因使用者所需的條件不一樣,必須考量老百姓需求,否則還不如回到以減價折扣的方式鼓勵民眾自帶環保杯。此外,衛生問題也是民眾能否接受循環杯的關鍵。鄭慶武建議,可先將範圍限縮到小區域「試辦」,讓民眾確實信任循環杯的衛生,再慢慢擴大範圍,否則立意再良善的政策,沒有正確使用的話也會成為一種阻礙。徐聖惠也指出,由於不少人對使用循環杯有「心理障礙」,透過自帶杯具或了解清潔流程,或許可降低心理障礙。循環杯供應商每月須自行將衛生報告送至環境部,並在官網公布送檢資料供民眾查核,才能減少消費者的疑慮。
高鐵早鳥票改記名制 「12月新制」懶人包一次看
2023年快過完了,12月也有許多新制,如高鐵早鳥優惠票採記名制、嘉義縣飲料店禁一次性塑膠杯,新北7路段的路邊停車格開始收費等10項,《CTWANT》整理懶人包讓你一次明白。1.新北5區7路段,路邊停車格開始收費:新北市政府交通局指出,為落實公平共享及使用付費原則,新店區新安路及竹林路2巷、中和區立德街200巷、汐止區勤進路、林口區中正路、永和區智光街及智光街10巷等5個行政區7條路段,總計146格路邊公有停車位將自12月1日起實施收費管理。2.桃市2處開始科技執法:桃園市政府警察局於桃園區中正路與復興路口及成功路與三民路口,建置取締車不禮讓行人之科技執法設備,並於112年5月份擇定龜山區萬壽路二段與振興路口及蘆竹區中正路與忠孝東路口,原多功能科技執法之地點,滾動檢討修正科技執法取締項目為「不禮讓行人」,現已完成驗收,並預計於112年12月1日正式啟用。3.新竹市易肇事4路口,設科技執法:新竹市警察局日前於竹市「易肇事」高風險路口,西大路與林森路、寶山路與高翠路口、公道五路與湳雅街口、中華路與經國路口(北端)等4路口設置科技執法,宣導期至今年11月30日,預計12月1日執法上路,盼藉由事故違規行為的取締力度,來降低交通事故的發生,保障用路人安全。4.嘉義縣布袋觀光漁市,空品維護區實施:嘉義縣布袋觀光漁市(含布新國小)空氣品質維護區實施移動污染源管制措施,並自十二月一日起生效。環保局提醒,違反規定者,會依空汙法裁處。5.嘉義縣12月飲料店禁一次用塑膠杯:嘉義縣12月落實限塑政策,飲料店禁一次用塑膠杯,包含PLA塑膠杯和保麗龍杯,違者會罰1200元以上,000元以下罰鍰。6.高鐵早鳥優惠票記名:台灣高鐵公司宣布,自12/1起實施「早鳥優惠」記名制,於購票時即須輸入使用該早鳥優惠票旅客之身分證字號或護照號碼,每張早鳥優惠票僅限輸入之身分證號本人搭乘使用,敬請旅客乘車時攜帶身分證明文件正本,以備查驗。7.中華郵政12月1日起恢復收寄部分國家之國際郵件業務:據承運航空公司轉知,目前已恢復臺灣飛往模里西斯、東加、斐濟、法屬玻里尼西亞之航班,爰自旨述日期起恢復收寄發往模里西斯、東加、斐濟、法屬玻里尼西亞之國際航空函件及國際包裹。8.中高齡者退休後再就業訓練補助計畫:勞動部鼓勵雇主指派其所僱用之中高齡者勞工參訓,並補助其70%的訓練費用,以支持中高齡者勞工退休再就業,12月1日起可申請。勞動部表示,補助額度為每一雇主每年與「中高齡者退休後再就業準備協助補助措施計畫」提供的其他協助措施,合計最高以50萬元為限。9.台灣之星併台灣大哥大:台灣之星電信股份有限公司12月1日起併台灣大哥大,合併後最大5G黃金頻段100MHz(3.5GHz),也擁有黃金雙低頻,網速飆更快。10.亞太電信併遠傳:亞太電信預計將於12月15日凌晨零時起併入傳電信股份有限公司,遠傳將承接所有亞太電信用戶合約權利及義務、繼續履行合約及提供服務,並取代亞太電信成為客戶合約之相對方。
好吃到致命! 每年2萬人因「這道菜」死亡
泰國料理是台灣熱愛的異國美食,酸辣檸檬魚、泰式椒麻雞等等,我們各個愛不釋手,甚至一個月吃上好幾次!但值得注意的是,「這種泰國菜」盡量別碰。在泰國東北部,有道名為「koi pla」的魚料理,其中主要食材是生魚肉,僅加上檸檬與蔬菜。但由於魚肉裡有不少寄生蟲,只要咬上一口吃下肚,它便會潛入人體膽管,最後造成癌症。統計資料顯示,泰國每年約有2萬人因此患病死亡。國外肝臟外科醫生Narong Khuntikeo表示:「這對健康造成很嚴重的問題,但沒有人知道這一點,因為他們靜靜死去,就像樹葉從樹上掉下來一樣。」而不久前,他的父母就是因這道料理,死於肝癌。肝癌被稱為「沈默的殺手」。若不積極治療,它是存活率最低的癌症之一。這四年來,Khuntikeo與科學家、醫生和,甚至是人類學家等合作,對伊桑村民進行寄生蟲檢測,希望從根本改善此嚴重的飲食問題。
紙吸管藏癌3/滲血海龜催生環保限塑商機 不要再買了!重複利用才正確
2015年哥斯大黎加岸邊一隻海龜成為全球焦點,因為牠鼻子內卡了一根15公分長的塑膠吸管,使牠不斷流著鼻血,那一刻喚醒大眾環保意識,也催生出巨大的限塑商機。仔細想一想,為了取代一次性塑膠製品,你是不是買了更多環保杯、環保手搖杯帶、環保餐具?專家表示,如果沒有重複利用這些產品直到它壞損,那就失去環保意義,也依舊救不了海龜。近日因紙吸管含致癌成分,而讓環保議題再成焦點,資源循環署表示,禁用塑膠吸管的初衷是希望民眾盡量不要使用吸管,可採直接喝的方式,若有需要也應是使用不鏽鋼或玻璃吸管,「因為它們可以一再使用,不是用過就丟。」但許多消費者因此購買許多相關商品,舉例來說,台北、新北於去年12月、今年5月起開始在連鎖超商速食禁用一次性塑膠杯之後,momo電商平台發現單月環保杯業績瞬間增加4成。不只如此,周邊商品如環保手搖杯袋、吸管等也都賣得嚇嚇叫。根據外電報導,自從2015年塑膠吸管成為眾矢之的後,全球光是一年的拋棄式紙吸管的市場就高達16億美元。就連蘋果iPhone也改採環保再生材料,業界評估將引爆數千億元的環保商機。但回歸到根本,卻有許多民眾不曉得正確的資源回收方式,根據環境部調查,在一般垃圾中有超過4成的可回收資源,包括廚餘、塑膠、紙類、紙製容器通通都被裝在一起丟棄。除此之外,最常見的錯誤方式還有錯誤分類,以1杯手搖飲料為例,紙吸管是一般紙類回收;可生物分解PLA吸管則歸屬於可堆肥處理;塑膠封膜PET應丟棄在塑膠類;淋膜紙杯則是廢紙容器類。2022年4月環保署規定連鎖超商、速食、飲料、超市等通路外帶飲料不得提供「一次性塑膠杯」,也以降價方式鼓勵消費者自備環保杯。(圖/趙文彬攝)華紙纖維材料事業部總經理陳瑞和受訪時表示,由於手搖飲料杯分類方式過於複雜,不免讓人覺得麻煩,所以最後的結果往往就是整杯丟在一般垃圾類,若能推廣使用不含塑的全紙商品,「從紙封膜到全紙回收杯,民眾只要和過往一樣,整杯丟入『紙類』回收桶,循一般廢紙回收管道處理,就能減少後端回收商的成本與工序,避免因回收不當造成二度污染。」另一個常見的資源回收錯誤是沒有倒掉剩餘的食物液體,資源循環署表示,先倒掉殘留食物與液體、並且稍微沖洗,可以讓後續的回收更順利,也不會污染其他回收物品,「不要留下過多食物殘渣,但也不必洗到非常乾淨,因為後續都會經過專業處理,只要好好分類就可以。」
台中限塑令「這天上路」飲料店禁供1次性塑膠杯 自備環保杯優惠金額曝
台中市政府積極推動源頭減塑,配合行政院環保署限塑政策將擴大執行,今年10月1日起,台中市轄內「飲料店」將不得提供塑膠一次用飲料杯(包含生物可分解塑膠材質的PLA杯)。市長盧秀燕今(29)日主持市政會議表示,此次限塑令涉及重大消費行為改變,市府會持續擴大宣導,也請市民朋友及早準備,養成帶環保杯的好習慣。台中市政府今日於台灣大道市政大樓召開市政會議,由環境保護局長陳宏益以「台中市限塑令10月上路、打造綠色消費環保城市」為主題進行專案報告。盧秀燕表示,台中市的限塑令將於今年10月1日上路,市府已提前於今年4月14日公告,藉由約6個月的緩衝期,讓消費者適應並了解政策,也協助業者消化他們之前已採購、囤積的用品;現在已是8月底,剩一個多月的時間,限塑令即將上路,因此市府再次提醒業者,請準備好因應符合國家規定的包材。陳宏益指出,台中市連鎖飲料販賣業自110年1月1日起,已不得提供保麗龍及其複合材質的飲料杯及餐具,此次因應國際減塑趨勢,將擴大實施對象及範圍,在環保署核定公告「台中市飲料店不得提供塑膠一次用飲料杯實施日期」後,自今年10月1日起,台中市轄內飲料店(含連鎖及非連鎖)凡以塑膠材質製成的一次用飲料杯皆不可使用,鼓勵民眾養成自備飲料杯的環保習慣,預估政策實施後,1年可減少1.06億個塑膠杯的使用。台中市政府今日於台灣大道市政大樓召開市政會議,由環境保護局長陳宏益以「台中市限塑令10月上路、打造綠色消費環保城市」為主題進行專案報告。(圖/中市府提供)陳宏益說明,目前台中市已列管連鎖體系飲料店及非連鎖飲料店約有5,000家,其中六成以上業者(約3,000家)尚有使用塑膠一次用飲料杯,環保局於實施日前,將加強輔導及宣傳,呼籲業者務必提前盤點庫存與替代材質備貨,配合汰換塑膠一次用飲料杯。屆時若經查獲違反規定者,將依《廢棄物清理法》第51條第3項規定,處1,200元以上、6,000元以下罰鍰,提醒業者配合以免觸法。陳宏益建議,配合環保政策,民眾自備飲料杯到連鎖飲料店、連鎖便利商店、連鎖速食店及連鎖超級市場買飲料,可享5元(含)以上價差優惠,同時也呼籲市民養成「自備、重複、少用」的綠色消費環保習慣,從源頭減量做起,才能減少一次用品的垃圾產生量。環保局表示,若民眾消費時忘了自備環保杯,可到台中市連鎖便利商店、連鎖速食店及連鎖飲料店計6品牌(全家便利商店、OK超商、萊爾富、摩斯漢堡、SUBWAY、星巴克)可率先體驗借用循環杯,台中市共有107處門市提供此項服務,借用方式請洽各企業品牌官網公告,店家查詢網址, 歡迎民眾多加利用。
「8類場所」今起禁用PLA免洗餐具!環保局:違者最高罰6千元
全台自今(1日)起擴大禁用生物可分解塑膠(PLA)免洗餐具,針對列管的8大類場所、共計1萬1144家業者進行現場稽查,若查出違法事證將依廢棄物清理法開罰,最高可處6000元罰鍰。另外,為響應環保政策,星巴克即日起停止提供免費購物紙袋,顧客如需購買環保袋,則要收費1至5元不等。北市環保局宣布,自8月1日起全國擴大禁用生物可分解塑膠(PLA)材質的杯、碗、盤、碟、餐盒等免洗餐具,同時呼籲民眾主動拒絕PLA免洗餐具,另將依法針對轄內列管之公部門、公私立學校、百貨公司及購物中心、量販店、超級市場、連鎖便利商店、連鎖速食店、有店面的餐飲業等8大類場所,共計1萬1144家業者進行現場稽查輔導作業,違者將依廢棄物清理法處1200元至6000元罰鍰。環保局說明,生物可分解塑膠(PLA)主要是由植物澱粉如玉米、馬鈴薯等碳水化合物作為原料發酵製成,在海洋、土壤環境難以被分解,而國內目前尚無相關堆肥處理辦法,因此只能焚化處理,無法再循環。另外,星巴克全門市即日起,停止提供免費購物紙袋,鼓勵消費者自行攜帶購物袋並重複使用,顧客如需購買環保袋,門市可提供加價選購,2杯塑膠袋一個1元;4杯塑膠袋一個2元;小、中禮袋一個3元;大禮袋一個5元,而購買節慶禮盒或原本就附贈專屬禮袋的則不予收費,預估未來一年將可減少超過600噸廢棄物。
新北5月1日起擴大限塑 飲料店禁用「一次性塑料杯」違規最高罰6千
為落實源頭減量,新北市政府配合行政院環保署限塑政策將擴大執行,將於明(5月1日)起禁止轄內「飲料店」提供塑膠一次用飲料杯(包含生物可分解塑膠材質之PLA杯),預估政策實施後,1年可減少3億6,800多萬個塑膠杯的使用。新北市環保局說明,環保署的限塑政策自91年起推行至今已超過20年,消費者行為已隨之改變,依「免洗餐具限制使用對象及實施方式」公告規定8大類管制對象(公部門、私立學校、百貨公司及購物中心、量販店、超級市場、連鎖便利商店、連鎖速食店、有店面餐飲業)不得提供塑膠類免洗餐具(含杯、碗、盤、碟、餐盒、餐盒內盤)。環保署去年進一步公告「一次用飲料杯限制使用對象及實施方式」,同年7月起四大類連鎖業者應提供自備飲料杯購買飲料者5元以上價差優惠,且今年連鎖便利商店及連鎖速食店須有5%門市免費提供循環杯借用服務;同時授權地方政府因地制宜規劃提報限用塑膠一次用飲料杯之期程。新北市環保局長程大維表示,新北市自去年中即著手規劃禁用塑膠一次用飲料杯實施日期,期間多次與轄內飲料業者進行溝通研商,掌握業者庫存塑膠杯去化及替代性紙杯備料情形,與會業者皆表示願意配合減塑政策。經綜合評估庫存去化及替代產品生產批貨期程,新北市提報環保署核定於今年5月1日實施禁用塑膠一次用飲料杯政策,新北轄內目前約有2,704間飲料店業者,預估政策實施後1年可減少3億6,800多萬個塑膠杯的使用。環保局於實施日前持續進行掃街宣傳,請業者務必配合政策執行以免受罰,若業者違反規定,將依照《廢棄物清理法》第51條第3項規定,處新臺幣1,200元以上6,000元以下罰鍰,限期改善仍未完成者,可按日連續處罰。環保局補充,為強化民眾源頭減量觀念,新北市陸續推動許多限塑、不塑政策,如新北不塑之客友善店家、不塑市場、不塑夜市、新北Ucup、Ubox、reBAG等,引導業者提供各項循環服務,培養民眾以行動支持減廢、減塑愛地球;養成自備、重複、少用的源頭減量習慣,以減少環境負擔。(圖/新北市環保局提供)
「生物可分解」塑膠免洗餐具8月起禁用 違者罰1200元
環保署今(3日)表示,考量近年業者多以生物可分解塑膠作為限塑後的替代材質,其須於特定條件環境才能快速分解,且國內無合適的再利用方式及堆肥設施,影響既有回收體系並衍生相關環境問題,為進一步減少免洗餐具用量,預告修正「免洗餐具限制使用對象及實施方式」公告事項第二項草案,將禁用「生物可分解」的塑膠材質免洗餐具,預計今年8月1日起實施。根據環保署回收基管會組長連奕偉表示,原本給予生物可分解的塑膠材質免洗餐具提供豁免權,不將其認定為一般塑膠免洗餐具,目前市面某些店家使用偏黃的PLA(生物可分解塑膠)餐具叉子、刀子等,就是生物可分解塑膠的一種,但經過這次公告,這項豁免權也被拔除,未來只要是塑膠,不論可否分解,業者都不能再提供。環保署於2002年7月起規定公部門、公私立學校、百貨公司及購物中心、量販店、超級市場、連鎖便利商店、連鎖速食店和有店面餐飲業等8大類管制對象,不得提供塑膠類免洗餐具,並於2006年及2019年兩次修正,擴大管制政府部門、學校餐廳、百貨公司及購物中心、連鎖速食店內用飲食不得提供使用各類材質免洗餐具,這次修法再擴大限制使用範圍。環保署最後也提醒業者,7月底庫存需使用完畢,8月1日起不能再用,違者可依《廢棄物清理法》開罰1200元,按次連續處罰到改善為止,環保署將加強稽查。
北市12/1起禁1次用塑膠杯 違者最高罰6000
環保署規範全國飲料店最遲在2024年全面禁用一次用塑膠飲料杯,台北市政府搶先報請環保署核准,自今年12月1日起全市2206間飲料店禁用一次用塑膠杯,今起上線後將隨機抽查,若業者輔導後未改善,將依《廢棄物清理法》裁罰最高6000元,花蓮縣將在明年跟進,宜蘭縣則須觀察北市執行狀況再決定。台北市環保局表示,今年7月1日起,民眾自備飲料杯前往4大連鎖業者購買飲料,即可享5元以上價差優惠,意在提供更大誘因、也提高選購環保杯熱度,自備杯比率更從過去的6%提高到16%,有部分連鎖超級市場自主提高至8元的優惠,吸引民眾自備杯具。北市超商已全面改用紙杯,自備飲料杯還可以省五元。(圖/李宗明攝)環保局資源循環管理科長林鈺惠表示,今日起台北市飲料店不得提供塑膠一次用飲料杯,包含生物可分解塑膠材質的PLA杯,已於6月及8月派員至列管的飲料店宣導,已有9成以上業者備貨完成,替代材質大多於紙杯為主,期藉由政策上路減緩塑料汙染。林鈺惠表示,待新制上路後,預估每年可減少7600萬個一次用塑膠杯,減少912公噸塑膠使用量,未來將派員不定時稽查,明起將稽查100至200個店家,若輔導後仍未改善,將依《廢棄物清理法裁罰》開罰1200元至6000元。此外,林鈺惠提到,台北市循環杯新制也將於2023年元旦上路,規範連鎖便利商店業及連鎖速食店業者,至少須有5%的門市提供循環杯借用服務。基隆市自6月城博會期間推動循環杯政策,基隆市環保局指出,民眾接受程度還不算高,加上還有回收、清洗等步驟,還需要一段時間的推動,才能夠讓民眾逐漸接受。花蓮縣環保局為改善民眾習慣,在半年前先宣導,民眾自備環保杯到連鎖業者購買飲品,業者須提供5元以上優惠;環保局稽查發現,民眾接受度不低,因此希望能提前1年在明年初上路。宜蘭縣也有研議提早實施,明年會先與業者溝通,但因該政策與民生息息相關,也牽涉到店家生意,環保局執行上會較為謹慎,會觀察北市執行過程與細節而定。
北市12/1禁一次用塑料杯「9成店家備貨完成」 循環杯新制元旦上路
臺北市因應國際趨勢,落實減塑,將自今年12月1日起,北市轄內飲料店不得提供塑膠一次用飲料杯(包含生物可分解塑膠材質之PLA杯)。臺北市環保局今(23)日表示,該局多次與店家溝通並進行宣導後,轄內9成以上店家都已備貨完成,屆時可順利配合上路。環保局呼籲大眾,源頭減少一次用塑膠,共同落實《全球塑膠公約》。環保局表示,我國自91年起即要求公部門、私立學校、百貨公司業及購物中心、量販店業、超級市場業、連鎖便利商店業、連鎖速食店及有店面之餐飲業等8大類業者,限制使用塑膠類(含保麗龍)免洗餐具,餐飲業者即改採紙餐具替代,迄今已逾20年。100年推動「一次用外帶飲料杯源頭減量及回收獎勵金實施方式」政策,即希望透過給予1至3元優惠的方式,獎勵消費者自備飲料杯來達到減量效果。自今年7月1日起實施四大連鎖業者應提供民眾自備飲料杯購買飲料享5元以上價差優惠後,讓消費者自備飲料杯有更大的誘因,引領民眾將環保意識化為環保行動,選購環保杯的熱度也因此上升,自備杯比率更從過去的6%提高到16%,有部分連鎖超級市場自主提高至8元的優惠,進一步吸引消費者自備杯具消費,都有助減少一次用飲料杯用量。環保局說明,為使「飲料店禁用塑膠一次用飲料杯」政策順利執行,該局於6月份及8月份即派員至轄內列管飲料店業者進行兩輪宣導,包括法令公告事項、相關宣導單張等,確保業者瞭解政策內容,11月中旬再進行第三輪逐店宣導工作,經訪查結果,目前已有9成以上列管業者均已備貨完成,皆可於12月1日依法配合實施,期能藉由此政策上路,有效減緩塑料污染對環境的危害。此外,為提倡環保永續的觀念,循環杯新制也將於112年元旦上路,規範連鎖便利商店業及連鎖速食店業者至少須有5%的門市提供循環杯借用服務,環保署已訂定「循環(外借)杯良好服務指引」,針對材質及標示、借用及歸還、清洗、檢驗、環保理念溝通、良好服務標誌等6大面向規範,確保循環杯服務系統的衛生及品質,使循環杯的借用服務達到一致的水準,民眾更能安心借用。透過減少使用及循環再用,同步落實源頭減廢的政策,邁向城市永續新生活。
北市12月起 飲料店禁一次用塑膠杯
環保署今年4月28日公告規範全國飲料店,最遲2024年全面禁用一次用塑膠飲料杯(含生物可分解塑膠PLA杯),台北市政府搶先報請環保署核准,宣布今年12月1日起全市2206間飲料店禁用一次用塑膠飲料杯。若業者經輔導後仍未改善,將依《廢棄物清理法》裁罰最高6000元,有業者表示願配合,但也嘆只能自己吸收成本。新北市環保局發言人孫忠偉表示,雙北是共同生活圈,若能同步實施可讓市民較便利,但先前曾邀集業者研商,業者表示仍有許多需要克服的地方,故實施期程尚未確定。北市府6月中旬報請環保署,今年12月1日起全市禁用一次用塑膠飲料杯計畫,本月3日獲准。環保局資源循環管理科長林鈺惠說,環保署雖訂出2024年禁用期限,但台北市推動減碳減廢,5月底召集全市所有連鎖飲料店業者約1200家,會商今年12月1日起實施不得提供一次用塑膠杯。業者多數表示願意配合政策執行,環保局也派員走訪約1000家非連鎖飲料店,逐一宣導,以利業者在正式實施前的緩衝期消化庫存的一次用塑膠飲料杯,並盡早評估使用紙杯等可替代材質,或提高優惠鼓勵自備環保杯。環保局表示,環保署自2006年起即開始推動連鎖速食店、連鎖便利商店等管制對象限制使用塑膠類免洗餐具,包括免洗塑膠杯,各業者皆能配合實施,考量國際減塑趨勢,再將飲料店業納入禁用一次用塑膠杯。林鈺惠表示,待新制上路後,全市2206家飲料店將禁止使用一次用塑膠飲料杯,預估每年可減少7600萬個一次用塑膠杯,減少912公噸塑膠使用量,環保局為落實執行,將不定時稽查,若輔導後仍未改善,將依《廢清法》裁罰1200至6000元。位於北市信義區的非連鎖手搖飲料店業者表示,現行的一次性杯具替代方案只有紙杯,但紙杯成本比塑膠杯每個約高出0.5元,但還是會配合政府法令,短時間只能自己吸收成本。
因應減塑公約 台北市宣布:12月1日起飲料店限用「一次用」塑膠杯
臺北市繼7月1日起依法執行自備飲料杯購買飲料享5元以上價差優惠後,為積極推動源頭減廢,臺北市環保局今(6)日說明,自今年12月1日起全市2,206家飲料店將限制使用一次用塑膠飲料杯(包含生物可分解塑膠PLA杯),預估每年可減少7千6百萬個以上之一次用塑膠杯,減少912公噸塑膠使用量,配合國際減塑趨勢,邁向循環永續新未來。環保局表示,因應國內飲料店蓬勃發展及聯合國啟動具法律約束力之減塑協議,環保署今(111)年4月28日公告「一次用飲料杯限制使用對象及實施方式」,全國各縣市飲料店應依環保署規範,最遲於113年全面禁用一次用塑膠杯。環保署已於8月3日核准臺北市提報轄內飲料店自今年12月1日起限用一次用塑膠飲料杯。臺北市在今年5月邀集飲料店業者會商預定今年12月1日起實施不得提供一次用塑膠飲料杯,與會業者多數皆願意配合政策執行,環保局並同步至轄內連鎖及非連鎖飲料店逐店進行宣導,以利業者於正式實施前的緩衝期消化庫存的一次用塑膠飲料杯,並儘早評估使用可替代材質或提高優惠鼓勵消費者自備環保杯,以及考量建立循環杯借還系統等來減少一次用容器的產生,期望公私合力共同減廢,用實際行動加速源頭減塑及循環再利用。環保局說明,環保政策的推動,宜採漸進方式分階段推動,環保署自95年起即開始推動連鎖速食店、連鎖便利商店等管制對象限制使用塑膠類免洗餐具,包括免洗塑膠杯,各業者皆能配合實施,考量國際減塑趨勢,故於今年12月1日起再將飲料店業納入禁用一次用塑膠杯。本次亦感謝各飲料店家於座談、溝通過程中時皆能支持配合此項政策的推動,將再持續加強宣導,促使業者及民眾落實力行減廢生活,為保護環境及氣候安全而共同努力。
早餐店禁用一次性飲料杯? 環保署回應了
依環保署預告的「一次用飲料杯限制使用對象及實施方式」草案指出,要求飲料店應禁用「發泡塑膠一次用飲料杯」,未來也不得提供「未發泡塑膠一次用飲料杯」,但今天舉行法案研商會時,有環保團體指出,如早餐店也提供飲料販售,希望比照飲料店納管;環保署表示,早餐店與餐廳是否要納入此次管理,將納入通盤考慮。依環保署規劃「飲料店不得提供發泡塑膠(保麗龍)一次用飲料杯」、「連鎖業者應提供自備循環杯消費者5元價差」、「連鎖便利商店及連鎖速食店應免費提供循環杯供消費者借用」,違反該法規將處1200元至6000元罰鍰。荒野保護協會代表表示,目前市場有很多標榜自然材質的材質,是否應妥為規範?而複合材質是否應要檢視後才允許使用?製造塑膠容器的瑞興工業代表指出,依草案公告仍開放紙為主體的飲料杯,是否應一併納管?環保署回收基管會副執秘魏文宜表示,推動的主要目標為減少一次用飲料杯,但考量是否有其他替代材質,因此優先禁用限用一次用塑膠杯。荒野保護協會代表詢問,有滿多的店面如早餐店等除了提供冷熱食外,還有飲料,希望能擴大規範、一併規範;野薑花公民協會代表說,管制的飲料店提及包括攤商,但如果是提供熟食兼販售飲料算嗎?魏文宜表示,早餐店業者是否納入將通盤考慮,而依現行草案只要攤商有提供飲料的攤販就算飲料店、就要納管。看守台灣秘書長謝和霖表示,草案仍允許一次用的紙杯可以使用,但多數的紙杯含淋膜、不易回收,因此應逐步推動無淋膜紙杯,他也提及,如夜市等商圈,更應提供租賃循環杯,應在草案中授權地方政府提報夜市商圈要提供租賃杯、自備杯具優惠的時程,此外,應該草案中明定最晚公告禁用未發泡塑膠的時程;瑞興工業代表則說,依環保署規劃,PLA(生物可分解材質)塑膠也被排除在外,PLA不算友善材料嗎?環保署回收基管會執秘王嶽斌表示,未發泡塑膠飲料杯的最晚提報時程會再找地方討論,至於夜市商圈等租賃借用,可以授權地方處理;針對製造業者疑義,他說,容器製造有轉型與經營策略調整,希望業者能提供衝擊與影響,以利環保署做後續的評估。荒野保護協會代表說,雖然循環杯比一次性用飲料杯來的好,但還是有成本,因此循環杯應可考慮讓消費者付費;王嶽斌說,初期推動不建議要收費,但業者可以用押金的方式以提高歸還率。謝和霖說,草案允許疫情期間業者可以不提供租賃杯使用,但其實一次用的飲料杯也難以防止傳染;綠色和平代表說,如海外的星巴克也拍下無接觸裝填飲料的影片,呼籲民眾可以在疫情期間自備循環杯。王嶽斌說,將針對疫情部分的處置方式再與衛福部討論。王嶽斌會後受訪時表示,目前預估在今年5月公告「一次用飲料杯限制使用對象及實施方式」,將在公告前整理蒐集的意見做成QA或指引販售業者、地方政府參考,讓大家知道哪裡可以執行。至於納管範圍是否會納入如青草茶業者、早餐店業者等,魏文宜說,會針對適用範圍會有更詳細的規劃,匯整各方意見,法律公告時能夠更精確的界定。
塑膠湯匙喝熱湯請注意!編號「6號」遇高溫恐致癌
「喝熱湯時使用的塑膠湯匙號碼要特別注意」!環保署為了使回收流程更順暢,因此要求廠商標示「塑膠材質回收辨識碼」共7碼,化工博士謝玠揚特別強調,喝熱湯時要避免使用「6號塑膠」,以避免此塑膠材質因高溫釋放出致癌物質。謝玠揚在商業週刊專欄中曾提到,「塑膠材質回收辨識碼」一共有7個號碼,分別代表不同的塑膠材質:1號:PETPET是聚乙烯對苯二甲酸酯,也就是寶特瓶的材質,PET的硬度夠、質量輕,且耐酸耐鹼,因此可用來裝碳酸飲料,不過PET不耐熱,大概80℃左右就變形了,因此不建議裝高溫液體。2號:HDPE、4號:LDPE聚乙烯(Polyethylene)是生活應用中最廣的塑膠,具有高密度(HDPE)和低密度(LDPE)2種,2號HDPE硬度較大,因此常被製成塑膠瓶,像是乳製品的半透明或不透明的塑膠瓶。HDPE耐酸耐鹼,至於耐熱則是大概可到100℃左右不變形。4號LDPE則是傳統市場、小吃攤中隨處可見的塑膠袋,由於它的可塑性高,因此也是保鮮膜的主要材質。LDPE的耐熱溫度不如HDPE,大約在70℃到90℃。3號:PVC聚氯乙烯(PVC,Polyvinylchloride)是常用塑膠中唯一含氯的,也因此PVC可以藉由塑化劑的添加改變軟硬程度,從水管(硬)到保鮮膜(軟)。硬性的材質會被用來做成門、窗或是水管,我們每天所使用的信用卡、會員卡等等也都是PVC做成的。加入塑化劑之後,可塑性較好,也可做成軟管水管、雨衣、人造皮革、保鮮膜、電線的絕緣層等等。PVC主要的問題除了材質本身以外,塑化劑的添加也是一個很關鍵的問題。像是有名的DEHP(鄰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就是之前食安新聞中汙染食品用起雲劑的主角。塑膠材質回收辨識碼。(圖/翻攝自行政院環保署)5號:PP聚丙烯(PP,Polypropylene),PP的化學結構和PE類似,耐熱溫度高一點,大概可以到100℃到130℃不會變形。外帶飲料杯主要材質就是PP,像是手搖飲料杯、優酪乳、果汁、布丁杯、水桶等皆是由PP製作。此外,若是喝完手搖飲料,建議民眾將飲料杯上的膜與吸管撕開,再將杯身丟到資源回收桶內,才可讓可回收的塑膠順利被回收。6號:PS聚苯乙烯(PS,Polystyrene)分為未發泡、發泡兩種。未發泡的PS用於建材、玩具、文具,或是免洗餐具,例如免洗杯、沙拉盒、蛋盒、泡麵碗等。發泡後的PS則是「保麗龍」,且PS的耐熱大約是在70到90度間,因此專家提醒,若是吃熟食,請盡量避開6號湯匙,避免高溫熔出致癌物質。7號:其他類美耐皿樹脂、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聚乳酸(PLA,PolylacticAcid)、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壓克力Acrylic,PMMA)、聚苯乙烯-丙烯腈(AS,acrylonitrile-styrene copolymer)等,此類產品只適合用於冷食類。其中美耐皿樹脂(melamine)其實就是三聚氰胺,由於三聚氰胺之前被中國廠商加入奶粉中,因此被大眾廣為熟知,它也不耐熱,只要超過50℃的水,就有機會溶出單體。謝玠揚也特別提醒,所謂的「耐熱溫度」,其實指的都是不會變形的溫度。至於在這溫度之下,是不是完全不會溶出化學物質,沒有人可以保證。另外,隨著使用時間拉長,塑膠會劣化,耐熱溫度也會降低。如果是要盛裝高溫的食物或液體,建議儘量避免使用塑膠,改用玻璃、陶瓷餐具或是不銹鋼材質是最好的。
【3D列印也抗疫3】動用工業級列印機 只為防疫盡心力
金寶電子集團旗下的「三緯國際」(XYZprinting),堪稱台灣3D列印技術的翹楚,在此領域已耕耘數年之久。近日利用3D列印機(機型為mfgPro230 xS)來產出成人防護面罩。三緯國際副處長舒家誠說,這台3D列印機是工業級產品,機器本身相當昂貴,一台售價逾六萬美金(約台幣180萬元),「用這台來印面罩,產出速度會快很多。」此外,三緯也有販售機型較小的3D列印機,售價數百美元至六千美元不等。三緯國際使用工業級3D列印機「MfgPro230 xS 」,來列印3D防護面罩的頭冠。(圖/馬景平攝)這種3D防護面罩運用熱熔融層積(FFF;Fused Filament Fabrication)與雷射粉末燒結(SLS;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兩項先進3D列印技術。舒家誠進一步解釋,SLS是用雷射去燒粉末,燒了之後粉末熔化,粉末間融合在一起,因而成形,然後一層層往上疊印。接著,就有點像古物出土,把印好的東西在從粉末中挖出,這些在列印過程中剩下的粉末材料也可以繼續回收使用。至於熱熔融層積(FFF)的列印材料就不是粉末,而是一條條的PLA抗菌聚乳酸塑料。熱熔融層積是一個加熱還原塑膠的過程,「就像是在用一支很細緻的熱融槍,加熱到180度後,能把塑膠熔化,接著把這些熔化的塑膠像擠牙膏般地擠出來,再用馬達驅動,一邊擠一邊驅動,透過3D設計圖樣,便可繪製並列印出需要的形狀。」金寶電子集團成立於1973年,目前企業總部位於新北市深坑區。(圖/馬景平攝)
【3D列印也抗疫4】飆速狂印! 2小時可產出30個面罩
列印3D防護面罩除了一台3D列印機,還需要「PLA抗菌聚乳酸」和「PA12」這兩種極普通且容易取得的塑膠材質。PLA是一種以玉米澱粉為基底的塑化環保材質,雖然對食物和人體的傷害較低,但耐久性不高;超市販售的塑膠便當盒,多是PLA材質。PA12就是常見的「尼龍」(Nylon、人造纖維塑料)。三緯國際副處長舒家誠解釋,「在3D列印領域中,列印所需的材料成本算是最少的。」目前三緯國際設計生產的3D防護面罩僅一種尺寸,為了給不同頭圍的民眾使用,還以手工的方式加上鬆緊帶。「也可以在電腦軟體做好參數設定,列印出不同頭圍、臉型尺寸的頭冠,甚至還能一次印出不同頭圍尺寸的頭冠。」舒家誠說。這台MfgPro230 xS列印機一次可印出30個防護面罩(頭冠部分),光列印僅需兩小時左右;印完之後,還需靜置降溫,全部處理過程加起來大約八小時。「金寶電子集團在泰國、美國都有合作的醫療院所,若當地有需求,我們都是直接印出來送給對方,因為使用3D列印來印防疫物資,其實非常耗時,我們能幫忙就盡量做。」每次列印的頭冠件數可從軟體設定,最多一次可列印30個。(圖/馬景平攝)如果台灣的醫療單位有相關需求,就直接購買一台3D列印機?「其實如果醫院購買了列印機,對醫護人員其實無形中增加了工作負擔,因為很費時。而且3D列印機購置對醫院也是一項成本。」舒家誠說,像醫院的新生兒室,如果需求量並不大,只是印給小Baby用,就很適合用3D列印機。
【3D列印也抗疫5】應用無遠弗屆! 連呼吸器的零組件也能印
3D列印應用確實無遠弗屆!就連呼吸器裡的關鍵零組件:「增壓器」也是使用3D列印技術,它的作用是讓氣筒增壓,達到少量製造和快速產出之目的。甚至有些醫療用大型呼吸器需要用到「分流管」,3D列印則可依需求製作成不同的分流管和連接器,供醫療照護機構裡的呼吸器做分流使用。呼吸器裡的零組件:「增壓器」就是使用3D列印技術製作出來。(圖/馬景平攝)金寶電子也將運用3D列印技術,投入呼吸器量產。「這台跟ICU加護病房裡使用的呼吸器有很大差別,它是一種個人使用的呼吸器。」三緯國際副處長舒家誠說,這種「個人呼吸器」可謂是專業醫療呼吸器的替代方案。除了具備基本的外力輔助呼吸功能,也能調整呼吸頻率、調整供氧量;目前售價未定,大約落在新台幣6萬元到9萬元之間。此外,3D列印除了印防護面罩,還能印「防護口罩」,這種軟質塑膠口罩的特色是以「數位客製化」掃描人臉,絕對符合個人臉型,還能清洗重複使用。「這是提供給一些醫療口罩資源匱乏的國家『救急之用』,需在口罩內層加上一層不織布,加強防護。」舒家誠強調,但這種口罩可能無法達到醫療等級的防護效果。塑膠製的防護口罩也是用3D列印出來,可印出各種不同尺寸,提供給臉大臉小的人使用。(圖/馬景平攝)另外還有「3D口罩塑型壓條」和「3D口罩減壓調節扣」,這兩種配件都是搭配口罩使用。前者是為了解決口罩尺寸與臉型不符的窘況,例如小臉族或幼童口罩,因此利用3D列印製作出不同的塑型壓條。3D口罩塑型壓條是為了解決口罩尺寸與臉型不符的窘況。(圖/馬景平攝)「3D口罩減壓調節扣」則是為了緩解長期戴口罩之下,耳背產生的疲勞感,使用PLA抗菌聚乳酸材質或PA12塑料兩種材質印出;可依個人需求調整口罩耳掛長度,大人小孩都能用,用以消除耳後勒痕。3D口罩減壓調節扣用來緩解長期戴口罩之下的疲勞感。(圖/馬景平攝)金寶電子長期深耕東南亞市場,在當地政府的協助下,已快速取得醫療許可證,五月起將在菲律賓、泰國和美國等各廠,月產二百萬片醫療用口罩與一千套醫療用呼吸機,協助當地度過疫情。
超商吸管走入歷史! 小七9月全台門市吸管掰掰
【編輯/陳俐君】為響應政府限塑政策,統一超商今天(12日)宣布,9月11日起,全台5500家門市不再主動提供吸管,改以就口杯鼓勵消費者直接就口喝,預估一年可省下5.5億支塑膠吸管,為保護地球添一份心力。行政院環保署規範自今年7月起,全國各政府部門、學校、百貨公司業及購物中心、連鎖速食店等四大場所,「內用」餐飲禁用一次性塑膠吸管,當時統一超商就已依照政府規範,內用不提供一次性塑膠吸管,改用就口杯與符合政府規定的環保吸管供應消費者。而為了響應環保,「7-ELEVEN」先開出第一槍,9月11日起全台5500家門市,將不再主動提供吸管,現調飲品類改供應就口杯,珍珠、有料茶飲、思樂冰除外,改提供生物可分解及紙吸管。而「全家便利商店」則是在8月起,針對Lets Café冷飲就口飲用杯進行測試,預計9月中全台3400間門市全面導入;「萊爾富」方面,政府部門、學校、百貨購物中心及連鎖速食店4大場所的門市,內用部分給紙吸管,外帶客有需求,還是可與店員索取。OK超商同樣以配合政府政策,四大指定場域已不主動提供塑膠吸管,如消費者主動索取,則改提供可分解的PLA環保吸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