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0值
」 疫情 新冠肺炎 疫苗 Omicron 陳時中幼兒園教室空品差「這時段最危險」 台大:染疫風險增3倍
台大醫院環境職業醫學部及臺大公衛學院環境及職業健康科學研究所研究團隊,發表最新研究,成功將幼兒園空氣品質監測數據應用於COVID-19感染風險評估,研究顯示幼兒園教室換氣不足,恐增加新冠病毒傳染風險,且達3倍之多,且於下午時段最危險。此研究登上國際知名期刊《Indoor Air》。COVID-19的氣膠傳播為關鍵路徑,特別是在幼兒園等封閉空間。本次研究團隊針對台北市一間幼兒園,從2021年8月至11月進行三個月的室內空氣品質連續監測,使用物聯網傳感器(IoT-based air quality sensors, Model EAQ-T17, Ensense Corp., Taiwan) 研究發現:幼兒園教室室內二氧化碳濃度於週間逐日累積,下午達到高峰,平均二氧化碳濃度普遍可達850 ppm以上。結合Wells–Riley模型計算基本傳播數(basic reproduction number, R0),上課期間室內R0值範圍為3.01至3.12,顯示感染風險顯著,學校上課時段內疫情可能快速蔓延。台大醫院環境職業醫學部主治醫師陳宗延表示,要讓R0值降至1、減少傳播風險,可以減少班級人數,例如30人減到2至10人;或減少室內停留時間,從8小時減少到3小時;改善通風排氣系統,可以將二氧化碳濃度降低至500多ppm,以一間面積30坪的教室為例,若容納30人,換算每小時需將整間教室的舊空氣以新鮮外氣取代3.6至5.4次。陳宗延建議,教室可利用物聯網傳感器實現空氣品質的動態監測,根據即時二氧化碳監測數據動態,調整室內人數與停留時間,以有效降低風險。如有需要,也安排室外上課,若在通風換氣不足教室,則須加上有HEPA過濾功能的空氣清淨機作為輔助。此研究為台灣首次以物聯網技術進行連續空氣品質監測,並透過Wells–Riley模型量化空氣中病毒傳播風險,提出具體改善方案,以提升幼兒園室內環境健康。台大醫院蘇大成教授及陳宗延醫師,公衛學院詹長權教授及陳佳堃副教授研究團隊,長期投入室內空氣品質與環境健康研究,2018年即與台北市政府環保局合作,對台北市國民小學進行室內外空氣品質監測。研究發現,台北市國小部分教室的空氣懸浮微粒濃度超過空品標準,且與學童的氣喘診斷相關。此外,室內二氧化碳濃度在密閉空調環境下可升高達1,200至1,600 ppm,若加裝抽風扇可明顯改善。
台灣爆首例猴痘「密切接觸19人」 2傳染途徑曝光:死亡率最高10%
猴痘(monkeypox)疫情迅速在全球蔓延,台灣今(24日)也出現首例確診個案,是一名自德國返台的本國籍男子,出現發燒、喉嚨痛、肌肉痠痛、紅疹、鼠蹊部淋巴腫大等症狀,就醫採檢後確診,目前收治隔離病房。醫師提醒傳染途徑,死亡率最高10%,要特別注意。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指出,該名25歲男子今年1月至6月至德國就學,6月16日搭機返台,機場新冠檢測陰性後返家進行居家檢疫,6月20日開始發燒、喉嚨痛、肌肉痠痛、紅疹、鼠蹊部淋巴腫大,在6月21、22日就醫,經醫師評估後,進行採檢及通報,檢體送疾管署昆陽實驗室檢驗,於今日確認陽性。莊人祥透露,男子昨日已收治負壓隔離病房,將治療至全身皮膚病灶結痂完全脫落,才能解除隔離。目前密切接觸者共19人,包括家人2人、醫療相關人員10人、司機3人及其他4人,預計健康監測至7月13日。男子出現症狀,採檢後確診。(圖/達志/美聯社)至於猴痘是怎麼傳染的?主要途徑有2種,分別是動物傳染及人體傳染,直接接觸感染動物的血液和體液、損傷的皮膚或黏膜,食用受感染的動物肉類、接觸到感染者呼吸道分泌物、損傷的皮膚或黏膜或被污染物品,都有感染風險。不過,飛沫傳播需在長時間面對面接觸較容易發生,另外產婦感染猴痘,也可能經過胎盤垂直傳染給胎兒,或在生產過程中因接觸而傳染。外界好奇台灣是否有猴痘疫苗,疾管署署長周志浩表示,國內有儲備第一代天花疫苗,雖然有妥善保存,足夠所有人使用,但第一代、第二代疫苗是活性疫苗,病毒打入體內仍有可能增殖,因此第一代戰備疫苗暫時不考慮使用。目前正在洽談採購第三代疫苗,但世界衛生組織不建議大量接種,僅限於臨床照顧患者、實驗室人員,或與病人有密切接觸的對象。台灣目前正在洽談採購第三代疫苗。(圖/達志/美聯社)針對首例猴痘入境台灣,胸腔科醫師蘇一峰也在臉書提醒,猴痘的傳染對象多是與陽性個案親密接觸或不安全性行為,或照顧確診者的醫護,要小心飛沫與體液接觸就可能會傳染,死亡率1~10%,好在國外研究發現,猴痘的R0值大概2左右,因此努力防疫應該擋得住。
Omicron「1傳10」台灣疫情估6月達高點 陳時中:不可能清零!只求控制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日公布國內新增531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382例本土個案及149例境外移入(78例為航班落地採檢陽性);另確診個案無新增死亡。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今日也出席疫情記者會,他表示,國外報告估算Omicron的R0值高達10,意味1人染疫就可以傳染給10個人,這也是台灣近日本土疫情爆發的原因。不過,根據台灣目前的個案來看,發現感染Omicron的中重症個案遠比Delta少。未來到底該如何看待疫情?指揮官陳時中說,台灣今雖增382例本土個案,等於每十萬人有1.1人確診,但疫情曲線仍趨近水平,有別於國外大規模爆發。以南韓為例,2個多月才達到疫情高點,且高點非常高;紐西蘭疫情從2月中旬開始,3月中旬達到高點;香港疫情則從2月初開始,3月初達到高點,所以依此推算,大約1~2個月後,也就是6月左右,台灣疫情才會到達高點。陳時中表示,這只是預估,疫情規模有大有小,難以精確估算,但台灣可以參考,至少未來1到2個月是要小心對抗疫情的時候,無法期待疫情完全不攀升。至於有教團希望指揮中心表態是否與病毒共存,陳時中回應「清零是不可能的,但希望能控制住,不要讓確診數字一下子倍增,才不會造成社會恐慌。」
陳時中推估疫情高點在「這時間」 認「清零不可能」擬與病毒共存
國內7日新增382例本土個案再創今年新高,外界關心,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是否能估算疫情走向。對此,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以韓國、紐西蘭、香港疫情發展趨勢推估,「國際經驗顯示預計都需要1到2個月達到高點」,台灣未來2個月是對抗疫情小心的時期,不能期待疫情完全不起來,但期待是緩坡。4月7日台、韓、紐、港疫情流行趨勢比較。(圖/指揮中心提供)國內疫情從4月起每日病例破百,過去兩天達到200多例,7日更來到382例,創下今年新高。陳時中表示,有人說估計台灣疫情到底會變怎樣,其實都不容易做一個真正估算,他指出,台灣今天確診數雖然高,但和韓國、紐西蘭、香港的相對情形,曲線幾乎是平的。陳時中指出,韓國從1月9日約略開始有個比較明顯的情況,經過了有2個多月的時間達高點;另外紐西蘭從2月中開始升高,3月中到高點,香港則是2月初開始到3月初就到達高點。陳時中推估疫情1到2個月後達高點。(圖/報系資料照)陳時中認為,從這樣成長、國外經驗看起來都是1到2個月之間到達到高點,有些規模比較大,有些規模比較小,因此,台灣未來2個月是對抗疫情小心的時候,不能期待疫情完全不起來,但期待是緩坡,讓醫療量能和社會乘載度都能承受,不會超出醫療負荷。本土疫情再起,社區多點爆發,過去7日單日本土病例破百,今日個案更直衝382例,總統蔡英文6日說明防疫策略,應該持續以「減災」為目標,非全面的清零;更不是放任病毒肆虐式的「與病毒共存」,而是有效的疫情控管。不過對於是否該停課一事,陳時中認為目前停課標準太嚴格將進行檢討,然而有教師團體認為,政府應該明確表態是否與病毒共存,否則會造成校園恐慌。對此,陳時中回應,「沒有什麼要講清楚的,清零已經是不可能」,他也鬆口說未來一步一步走,必然會跟病毒共存。 陳時中還指出,這段時間努力是不要讓病毒爆發指數型成長,否則對於社會壓力會太大。台大院長吳明賢。(圖/翻攝自指揮中心記者會)另外,Omicron傳染力驚人,台大院長吳明賢引述國外的報告顯示,Omicron的R0值高達10,這意味1人染疫就可以傳染給10個人。不過,依目前台灣個案來看,感染Omicron的中重症個案遠比Delta少。吳明賢指出,從台灣和國外的數據顯示,每個報告的估算值有所不同,不過,從台灣的個案,發現中重症的個案比立不如以前的Delta。
「去年那招」無法抗Omicron 台大教授:盡速打第三劑+落實3要點
桃園機場群聚案持續延燒,如今演變成西堤餐廳的群聚案,像是昨(17日)新增17名本土確診,就有14例與西堤餐廳有關,疫情殺進社區,有台大教授就直言,去年的防疫措施,像是呼籲民眾少出門、少群聚等,已經不能用在這個時候,如果想對抗Omicron變種病毒,得盡速施打第三劑疫苗,另外搭配這3大要點才行。據《蘋果新聞網》報導,台大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指出,Omicron變種病毒有兩大特性,一是傳染途徑多元且傳染力強,二是變得輕症化、流感化,與過往的Alpha或Delta不同,若以去年那套防疫措施對抗,未必有效。目前台灣在第二劑疫苗的接種率達72.33%,陳秀熙認為,以Omicron變種病毒平均潛伏期3天、R0值12的速度來看,台灣的確診個案與國外相比算是相對地少,也代表這樣的涵蓋率有一定的保護力。陳秀熙表示,此前多數人打完2劑AZ疫苗,免疫力已隨著時間衰退,如果想避免社區群聚感染惡化,那就得加快第3劑疫苗的涵蓋率,另外搭配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等政策,就能將群聚風險降至最低。陳秀熙也呼籲,大家對於確診Omicron輕症無需太恐慌,像是國外早就沒再針對Omicron個案做疫調,其實有些輕症個案根本不用送集中檢疫所,僅要居家隔離即可,不過目前仍得維持低確診個案流感化的防疫政策。
Omicron入侵17國「全球防疫大翻新」 陳時中不排除12月會入侵台灣
在南非發現的新冠肺炎變異株Omicron於比利時出現首例後,接連在瑞典、西班牙、奧地利等國家也出現案例,目前全球已經有17個國家出現確診案例。目前世界各國也紛紛開始收緊防疫政策,其中以邊境封鎖最為常見。而國內媒體詢問防疫指揮官陳時中「Omicron變異株是否會在12月入侵台灣」,陳時中也坦言「不排除有這樣的可能性」。世界各國Omicron變異株確診病例人數。(圖/廖梓翔製表)綜合外媒報導指出,目前全球已有12個國家禁止南非、波札那等非洲5國的航班入境,其中包含美、法、德、荷、泰、菲律賓、安哥拉、巴西、埃及、馬耳他、阿曼、盧旺達、土耳其與阿聯酋。而即便有南非旅遊史,但仍然開放國人或持有永居證公民入境的國家則有10個,分別是英、澳、紐、俄、加拿大、印尼、新加坡、沙烏地阿拉伯、科威特與巴基斯坦。而直接祭出嚴格規定,拒絕任何國家旅客入境的國家有日本、以色列、摩洛哥與義大利等4個國家。根據《ETtoday新聞雲》報導指出,由於Omicron變異株來勢洶洶,不少民眾也十分擔憂Omicron變異株是否會入侵台灣,甚至擔心很有可能就是12月。防疫指揮官陳時中在30日接受媒體採訪時,面對媒體的詢問也坦言「不排除入境有這種可能性,但希望都可以在邊境擋住。」陳時中表示,目前近期從南非回來的民眾數量約為200多人,台灣檢疫量能是足夠的。而由於不少機場都陸續關閉了,會增加旅客的移動困難,相信這個月從南非回來的人不見的會多。對於Omicron變異株的疫情,陳時中也表示,目前第一階段,只能從南非看染疫R0值與重症的機率,不管是在WHO、美國,都需要2至3周的時間讓疫情情況明朗化,未來應該可以從第一批患者中觀察出端倪。
恐怖變種Omicron「R0值初估50」 羅一鈞態度保留:會比Delta再高
變種病毒Omicron陸續侵襲全球各地,許多國家都不敢大意,新疫苗最快預計6周可以完成研發,並在明年3、4月正式量產。重症醫師黃軒便呼籲,非必要別出國,並以美國專家推估的數據說明,OmicronR0值恐高達50,也就是一個人可以傳染給50人。對此,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9日)也做出回應了。黃軒醫師引述國外專家,美國流行病專家Dave Greenidge 初步估計,Omicron變種病毒R0= 50,印度(BHU)貝拿勒斯印度教大學教授,GyaneshwarChaubey估計R0=2,不過他也強調這是模擬類型的數據,參考一下就好,仍然需要更多醫療證據證明。國外專家初步估計Omicron的R0值為50。(示意圖/黃威斌攝影)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大家都從一些數學模型去做一個推估,因為發展的時間還短,也沒有這樣一個實際的案例。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則指出,現在南非現有的資料非常少,就很少的數字來做推估,通常會偏向極端端或偏高,「以我們目前已知的病毒,並沒有R0值到50這麼高的,最強的麻疹也是17至19之間,平均是18」。羅一鈞認為,Omicron的R0值是否真的會這麼高,他態度比較保留,後續再看比較詳細的流行病學調查的結果出來之後再做報告,「通常這種推估,一開始都會升高,後續會再下修」,他也提到,以病毒目前突變的情形,專家都會傾向認為,傳播力會比原來的Delta再高一些些,「但是大概沒有到50這麼高」。
Omicron初估可「1傳50」 南非將迎第4波疫情…重症醫籲:100天內別出國
新冠病毒變異株Omicron在全球蔓延,許多國家都嚴陣以待,加強邊境管制措施。南非總統拉瑪佛沙(Cyril Ramaphosa)指出,當地疫情升溫,在數周內將迎來第4波疫情,他除了呼籲人們配合政府的防疫,也要求各國解除旅遊禁令。究竟Omicron傳染力多強?重症醫師引述美國流行病專家的估計「R0 = 50」,也就是1人可傳50人,並提醒在新疫苗問世之前,非必要不要出國。Omicron變種病毒最早在南非現蹤,拉瑪佛沙在演說中指出,每日新增確診病例飆升至1600宗,陽性檢測比例也上升至9%,他認為如果病例持續攀升,很可能在12月初進入第4波疫情,因此呼籲民眾立刻施打疫苗,另外也要配合政府的政策,外出戴口罩、避免群聚,午夜12點到凌晨4點為宵禁時間。最後,他也向國際喊話,強調各國的旅遊禁令極不合理,應阻止疫苗不平等的現象繼續下去。南非總統拉瑪佛沙希望各國解除旅遊禁令。(圖/翻攝自Cyril Ramaphosa臉書)目前對於Omicron的相關傳播性及感染影響仍有待研究,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在臉書透露,「R0值」是當病毒從外面進入到「完全沒有抵抗力的人口族群」時,平均可傳染人數的估計值,也翻譯成「基本傳染數」,最初的新冠病毒株R0=2.4–2.6,Alpha變種病毒R0=4–5,Delta變種病毒R0=5–8。至於Omicron的R0值,美國流行病專家Dave Greenidge 初步估計,Omicron變種病毒R0= 50,但印度(BHU)貝拿勒斯印度教大學教授,GyaneshwarChaubey估計R0=2而已,由於只是模擬類型的數據,因此還需要更多醫療證據證明。黃軒醫師分析各種新冠變異株的傳染力。(圖/翻攝自黃軒醫師 Dr. Ooi Hean臉書)各大廠牌正在重新調整疫苗,最快6周的時間可以完成研發,並在100天內正式量產,新疫苗出來預計是明年3、4月,WHO建議2大危險族群,老人和醫療人員必須完全2劑接種,民眾少去不通風、人員群聚的地方、戴口罩、勤洗手、維持社交距離。黃軒個人則認為,在這100天內,非必要不要出國,也就是提醒大家,「待在家裡,待在國內追劇較安全,出門在外,就得小心了!」
一例Delta直上「四級警戒」 醫喊話:少死一條人命就很值得
新北幼兒園群聚再擴大,指揮官陳時中坦言,群聚的基因定序結果,可能是delta。針對Delta最佳應對之道,精神科醫師潘建志認為,紐西蘭的例子值得參考。潘建志在臉書提及,紐西蘭8月17日確診第一例Delta本土案例奧克蘭是150萬人城市,隔天就進入四級封城至今,20天內的確診最高84人,昨(7日)已降至21人,而紐西蘭應對Delta的策略,和屏東、中國類似,3場戰役經驗總結為16個字,電光火石,分區四級,爭取時間,狂打疫苗。潘建志說,「電光火石是領導人的決斷力,最短的時間排除反對的聲音,直上四級警戒,限制移動,不再讓Delta病毒擴散到別的地區。」潘建志指出,紐西蘭高強度的警戒等級,暫時是不方便,但警戒持續時間較短,確診死亡人數較少,而且最後清零解封,但紐西蘭搞到四級也就這麼2次;而台灣溫柔三級警戒,工作不停,最後確診數、死亡數、死亡率都比紐西蘭表現差,2.5個月後只是降二級,拖很久也沒有清零,紐西蘭在Delta進來之前,已經和本土佳玲妹同居了6個月。潘建志直言,「紐西蘭人在聽到台灣上次那段『看好了全世界,我只示範一次,如何在兩個星期內解除三級』,笑到躺在地上抱著肚子好痛。」潘建志強調,紐西蘭新冠疫情,至今總累積2500例確診數,27件死亡病例,人口約台灣1/5,整體防疫數字上屌打台灣,紐西蘭打一劑疫苗是54%,兩劑28%,比台灣的一劑疫苗是44%,兩劑4%要好一點,理論上台灣要採取比紐西蘭更激進的封城策略才能擋住Delta,四級多爭取時間,狂打疫苗,疫苗擋不住Delta傳染,但少死一條人命就很值得。他認為,「這次R0值高到6-8的Delta攻來,台灣再以三級警戒應對顯然不夠,應該部份地區快速升四級,長痛不如短痛,這波可能是從新北開始,中央不知道有沒有俱備紐西蘭/屏東/中國等地領導『分區四級』的決斷力。」
是不是Delta?幼兒園基因定序今出爐 最可怕!接種疫苗傳播力依舊強
新北幼兒園群聚持續擴大,今天基因定序結果即將出爐,由於幼兒園的傳播力相當驚人,就連陳時中也承認「Delta病毒的可能性比較大!」前台大感染科醫師林氏璧也PO文表示,如果真是Delta,就代表它早已潛伏社區一陣子了。林氏璧表示,就算是Delta也非世界末日,不如好好認識它,從5月出現以來,短短兩三個月,Delta病毒幾乎席捲全球,成為了最新的主流病毒株。Delta變種病毒株比英國Alpha變種病毒的傳染力多5成,R0值估計高達5~9。也就是沒有疫苗和NPI的狀況下,一個人可以傳給5~9個人。另外,Delta主要症狀是頭痛,再來是喉嚨痛、流鼻水和發燒,症狀相當類似「重感冒」,相比之下之前比較典型的咳嗽和嗅覺味覺改變則變得比較少見。Delta在沒打疫苗的成人造成重症,住院的機率是Alpha的2倍左右。兒童和青少年的話,根據美國資料感染後重症住院機率沒有增加。但因為其傳染力增加,染疫的分母增加,所以美國兒童青少年總住院人數是增加的。12~17歲沒打疫苗者,住院機率是有打疫苗者10倍。研究顯示,由於Delta傳染力大增,疫苗覆蓋率加上自然感染者需要到9成才能抑止大量流行,甚至可能需要更高。而且,不管有沒有打疫苗,得到感染後鼻咽的病毒量似乎差不多高,都有機會傳染給他人,這發現讓美國CDC重新發出口罩令。後續有研究打疫苗者其病毒量還是下降的比較快,傳給他人的機率也會較低。但已經沒有之前Alpha可看到顯著下降。新冠疫苗對Delta的防護力的確較差一些。根據英國公衛部資料,完整施打兩劑疫苗,能對Delta提供81%的防護力,但如果只有接種一劑疫苗,則防護力降為33%。不過世界各地陸續看到在疫苗在施打兩劑後隨時間過去對Delta的保護力在下降,因此正在研究是否需要在6~8個月後注射加強針。林氏璧認為,對於防止Delta的重症和死亡,各種疫苗都還很有效,且是打一劑就已經有一定的效果,所以林氏璧認為台灣追求第一劑覆蓋率還是有其意義的理由。但在Delta的時代,打疫苗的意義比較重要的還是防止注射者本人不容易重症。之前期待的會比較不容易傳給他人,在Delta上看來已經不是這樣的故事了。
確診者4分鐘前「坐過同張椅子」!2大學生進咖啡廳慘染疫
新冠肺炎Delta變種病毒株入侵世界各國,讓不少原本已經趨於緩解的疫情再度升溫。南韓近日出現2名確診者,他們沒有和確診者直接接觸,但仍染疫,經查才發現,他們曾和確診者在「不同時間」坐了同張椅子而染疫,由此可知Delta變種病毒株傳染能力之強大。綜合韓媒報導,全羅道木浦市3日有2名學生出現咳嗽、肌肉痠痛等症狀,前往醫院檢查,確診為新冠肺炎,不過這2人並未直接接觸確診者,後來政府疫調時發現,這2名大學生進入一間咖啡廳,坐在了確診者4分鐘前坐過的桌椅長達20分鐘,雖然過程中他們都沒有拿下口罩及飲食,但仍因此染疫。全羅南道保健福祉局局長姜英久指出,「多數的感染病例通常在與確診者處於同一空間時發生,但如果沒有與確診者共處一室,那病毒仍有可能會透過環境或其他接觸傳染。」世界衛生組織(WHO)指出,印度「Delta」變異株株去年10月在印度發現後,快速蔓延全球92國,此變異株是目前傳播速度最快、最強壯病毒株;美國CDC內部一份簡報透露,表示Delta變種病毒株擁有與水痘相當的高度傳染力,即便是接種過完整疫苗,但被感染的機率仍然跟未接種疫苗的患者相當,每位患者的感染人數(R0值)高達8至9人,傳染能力比SARS(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MERS(中東呼吸症候群)、伊波拉病毒(Ebola)、流感、天花等病毒還要強。
DELTA傳播力強 台大建議單株抗體治療應在感染早期就使用
Delta變異病毒株引發疫情肆虐全球,台大醫院表示,Delta變異株傳播力強如水痘,R0值(基本傳染數)可以感染8到9人,臨床實驗更發現目前主要用於預防新冠肺炎的單株抗體,若遭遇Delta變異病毒,預防重症的效果有下降趨勢,台大因此建議,使用單株抗體治療染疫者,關鍵是須在感染早期時就及早介入,因應變種病毒肆虐,除了單株抗體以外的新藥也應積極研發。台灣爆發新冠肺炎群聚感染後,疫情指揮中心在今年六月中旬緊急採購治療新冠肺炎的單株抗體,七月中旬核准擴大使用對象,台大醫院昨日分享單株抗體的臨床數據,並證實單株抗體針對武漢肺炎輕症及中度症狀患者療效良好,黃金治療期則是在發病後的七到十天內。感染症專家、台大醫院教學部主任盛望徽在線上記者會中指出,國際研究發現,DELTA變異株傳播力與水痘差不多,R0值(基本傳染數)8至9,換言之,平均1位染疫者可傳染8至9人。盛望徽強調,避免新冠肺炎染疫者病程進入重症,一直是台大治療新冠肺炎的重點,目前台大醫院已診治超過400位確診者,並且從今年6月起,開始用單株抗體進行治療,迄今已成功避免9成患者惡化成重症。他進一步說明,台大醫院針對16名新冠肺炎患者使用單株抗體治療,包括懷孕三十五週的婦女、HIV感染者等,年齡從二十四歲到八十一歲。其中,超過半數是65歲以上長者。使用單株抗體治療後,只有兩名後續發生缺氧重症,但都未插管、使用呼吸器及其他侵入性的治療,現在已有13名患者出院,另有3人繼續住院觀察中,顯示單株抗體用藥是有效果的。。盛望徽指出,根據台大醫院加上亞東醫院的治療患者資料,在新冠肺炎病程第7天到10天內使用單株抗體,特別是用於輕度肺炎、年紀較大、有慢性病或懷孕等風險因子者,療效和安全性都可確認。不過,現有單株抗體仍有2大缺點,亟待克服。首先,若患者病毒量太高,到了中後期病程,單株抗體抑制效果就會減弱,其次,萬一病毒又發生突變,也會有效力下降的問題。而國內現有兩款單株抗體藥物,其中一款對於DELTA病毒仍具備效力,另一款雖還有效,但效力卻降低,因此盛望徽建議,應該在新冠肺炎感染者染疫早期、病毒量還不高時就使用單株抗體治療,才是關鍵。盛望徽表示,DELTA病毒是全世界頭痛的大問題,已證實傳播力遠高於以往的冠狀病毒,單株抗體治療效力會不會隨著變種病毒不斷出現而降低,是全球醫界共同關心的大事,也因此,新藥物持續研發中,國外藥廠如默沙東、輝瑞在台灣也有相關臨床試驗,未來除了抗病毒、單株抗體藥物,還有專一性的核苷酸及蛋白酶等,應有助於降低新冠肺炎人類的衝擊。
解封不一定迎來疫情反彈 英國單日確診人數降7成
根據《CNN》報導,英國「緊急情況科學顧問小組」發表報告指出,因為新冠病毒不太可能完全根除,未來還是會有新的變異株出現,目前幾乎可以確信,隨著病毒突變的時間增加,未來恐怕會出現能讓所有疫苗都失效的超級變異株。前台大感染科醫師林氏璧在粉絲頁上表示,「超級變異株將讓疫苗無用武之地」,他個人認為這樣的可能性和疑慮永遠都會存在,畢竟早在一年就看到南非變種病毒「免疫逃逸」的狀況,病毒不斷持續變異下去當然是有可能的。阻斷它的方式應該是要減少病毒的傳播,例如打疫苗、繼續保持NPI公衛措施,讓病毒減少突變的機會,才是正確的方式。林氏璧也以英國、美國近期的疫情為例,英國7/19宣布「大解封」,所有防疫限制都全面解除,讓世界各國都等著看「後果」,依據數據來看,英國正式解封的前一天,每天新增確診病例近6萬人,原本以為解封後會迎來疫情大爆發,沒想到接下來新病例居然開始下降,目前已經降到每天2萬多人新增案例,大約降下7成左右。林氏璧說,這並不是因為英國大量減少篩檢導致,英國的PCR檢測數量還是非常多,甚至遠比美國、日本和以色列都多,舉例來說,英國解封時每日可以做40萬次PCR檢測,七月底稍降到30萬出頭,但仍然非常多。為什麼英國解封後沒有大爆發?林氏璧認為疫苗第一劑的覆蓋率是關鍵,英國至少打完一劑疫苗的比例是69%,至於美國則是57.44%,兩者相差約10~15%,卻有不同的結果,英國疫情似乎逐漸獲得控制,但美國疫情近期卻因Delta變異株持續升溫,據路透社統計,過去10天,美國通報的全國新增確診數幾乎增加1倍,其中佛羅里達州的確診人數在一周裡增加了50%。林氏璧認為這是因為Delta病毒更具傳染力,R0值更高,計算群體免疫需要達到的比例,可能高達接近9成,而英國自然感染加上打完疫苗的人,有抗體的比例可能已經在9成上下了,而美國第一劑疫苗覆蓋率雖然只差英國一些些,卻仍然造成一定的影響。不過,持續施打疫苗還是有所成果,美國首席防疫專家佛奇認為雖然疫情飆升,但由於美國已有足夠的疫苗覆蓋率,因此可讓美國不必再度進行封城,他認為疫情不會嚴重到像去年冬天一樣。但他也提到,目前符合疫苗接種資格的民眾當中,仍有1億人尚未施打,還有許多進步空間。
傳染力超強!1人可傳染8至9人 Delta確診患者超過74%打過疫苗
近期新冠肺炎Delta變種病毒株肆虐全球,超強的傳染力讓人心惶惶。美國衛生局近日也發布一份研究報告,指稱7月在麻薩諸塞州發生的469起感染案例中,其中有74%確診患者曾打過疫苗,但體內病毒數卻與未接種疫苗患者相當。美國疾病防治中心(CDC)內部一份報告指出,Delta變種病毒株有著與水痘相當的高傳染力,每位患者的感染人數(R0值)高達8至9人,且十分容易引發新冠肺炎重症反應,呼籲民眾即便接種過疫苗,在室內仍要配戴口罩。根據世界衛生組織資料顯示,Delta變種病毒株已經入侵全球132個國家,7天全球染疫人數高達380萬人,全球確診人數達到1.97億人,估計在2周後,全球確診人數將會達到2億人。美國衛生局近日也發布一份研究報告,麻薩諸塞州巴恩斯特伯郡(Barnstable)7月發生多起群聚感染事件,共有469起確診案例,在專家完成133例病毒基因定序檢驗後,發現有90%確診患者感染的是Delta變種病毒株。而在確診病患中,其中有74%、346人已經接種過疫苗,其餘26%患者不是沒有接種疫苗,就是只有接種過第1劑疫苗。而檢視確診案例後,專家也發現,接種完疫苗的確診患者Ct值為22.77,未接種疫苗的患者Ct值21.54,其實兩者相差無幾。美國衛生局這份報告也指出,Delta變種病毒株有ˇ著超強的傳染能力,呼籲應該要求民眾在室內空間配戴口罩,尤其是公共場所。根據《華盛頓郵報》報導指出,美國CDC內部一份簡報透露,表示Delta變種病毒株擁有與水痘相當的高度傳染力,即便是接種過完整疫苗,但被感染的機率仍然跟未接種疫苗的患者相當,每位患者的感染人數(R0值)高達8至9人,傳染能力比SARS(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MERS(中東呼吸症候群)、伊波拉病毒(Ebola)、流感、天花等病毒還要強。即便疫苗可以避免在感染病毒時併發重症,但簡報中還是以「戰爭模式已經改變(The war has changed)」來形容Delta變種病毒株。簡報中也指出,未接種疫苗的患者,出現重症的機率是已接種疫苗患者的10倍。CDC主任瓦倫斯基(Rochelle Walensky)受訪時表示,Delta變種病毒株是目前所知「最易傳播」的病毒之一。新南威爾斯大學(UNSW)教授包泰爾(Bill Bowtell)也表示,現在的新冠病毒並非是去年我們所知的病毒,Delta變種病毒株改變了一切,他呼籲世界各國「必須要改變目前的防疫政策」。
Delta病毒漫進社區!7/12想解封 關鍵必須降「這數值」
台灣新冠肺炎疫情嚴峻,雖然近日確診數低於三位數,但印度Delta變異病毒已進入國內社區,疫情依舊不樂觀,加上進口疫苗到貨緩慢、國產疫苗上市又遙遙無期,台灣何時才能解封?成為全民最關心的話題。國內感染科專家表示,即便疫苗覆蓋率尚未達到6成5,若能控制在一周只剩2起以下不明感染源群聚,就算達到解封條件;但是,以台灣目前情況,社區清零不容易,7月12日後若疫情趨緩,頂多降回二級,想要完全解封,還很有得等。據《蘋果新聞網》報導,林口長庚兒童感染科主治醫師黃玉成表示,國內設定三級警戒的標準,是「單周出現3件以上社區群聚事件,或1天確診10名以上感染源不明之本土病例」,他認為疫苗接種率與達成解封條件,沒有直接關係,國內目前每天還是持續增加不明感染源,要全面解封,以當前情況是有難度的。疫苗接種率與解封條件沒有直接關係,維持三級警戒標準是「單周出現3件以上社區群聚事件,或1天確診10名以上感染源不明之本土病例」,主要是現在每天持續新增不明感染源確診,解封有難度。黃玉成表示,不管未來台灣的疫苗接種率能達到多少,戴口罩、勤洗手、維持社交距離等,國民還是必須持續落實。他也提到,非藥物介入的防疫措施(NPI)要維持,讓R0值降到1以下,整體疫情才能控制下來,若不明感染源群聚,有辦法控制在一周內只剩2起,台灣才有機會談解封。而許多國人都關心,疫苗覆蓋率至少要達到幾成,大家才能討論解封?萬芳醫院感染科主任李文生受訪時表示,由於印度Delta病毒株已出現在台灣社區,經過相關研究發現,得至少打到第二劑疫苗,才有足夠保護力,他認為,國內至少有30%的人,相當於700萬人打完兩劑疫苗,才有辦法達到解封程度,而以目前施打疫苗的速度與疫苗到貨時間,還很有得等了。
Delta病毒可1傳6!住院風險高1倍 急診醫警告:18歲以下最危險
台灣新冠肺炎疫情正在焦頭爛額之際,近日屏東一對祖孫從祕魯返台確診,經基因比對發現,2人感染Delta變種病毒(印度變異株),目前已透過傳染,12人染疫,其中6人確定感染Delta病毒,讓疫情選上加霜。兒科急診醫師吳昌騰提醒,Delta病毒傳播力強,住院風險比英國變種高出1倍,18歲以下最危險。吳昌騰今(27日)在臉書透露,「在全球這一波Delta 變異病毒浪潮中,18歲以下、尚未接種疫苗的朋友將面臨最大的風險。為什麼呢!原因是武功變強了;Delta 變異病毒中的一些關鍵突變,例如E484Q、L452R和P681R,使病毒中的棘蛋白更容易附著在ACE-2受體上,也提供生存優勢,可以幫助病毒在社區中快速傳播。這意味著它可以更快地感染和複製,甚至可以更有效地逃避人體的天然抗病免疫力。」貼文提到,「如果原始Covid-19菌株的R0值約為2.4-2.6,則Alpha變異株的R0值為3.6-4.2,而Delta變異株的R0值為5.6-6.7。就是說如果一個感染Covid-19原始菌株的人可以感染近2個人,那麼一個帶有Alpha變異株的人可以感染4個人。而Delta變異株,一個人可以感染近6-7個人。」吳昌騰指出,國際期刊《Lancet》14日發表的一項大規模研究結果顯示,與感染Alpha變異病毒株相比,感染Delta變異病毒株患者的住院風險要高出一倍,且病毒也表現出免疫逃脫,「英國的分析研究發現,完整接種兩劑輝瑞疫苗者,針對Delta變種病毒有88%保護力,如果只有接種一劑疫苗,保護力只有33%。」他強調,如果接種2針AZ疫苗,預防因Delta變種病毒感染出現的症狀有COVID-19的效力可達60%,所以目前最好的方式,就是「趕快打疫苗、趕快打完兩劑的疫苗」;吳昌騰提醒,就算打完疫苗,還是要戴好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不要群聚,「台灣加油」。(圖/翻攝自來講兒科急診的543-吳昌騰醫師臉書)
多久能回到5月前生活? 前台大醫估算:離初步解封不遠了
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昨天(21日)公布國內新增75例本土確診案例,這是台灣從今年5月中,本土疫情爆發以來,第一次確診個案降到百人以下。很多居家防疫被悶壞的民眾,不禁想問,還要多久才能恢復今年5月以前的生活?前台大醫師林氏璧,昨天在《彭博士觀風向》保守估算,只要高風險30至40%的人,率先打完第1劑疫苗,那麼我們距離初步解封的目標,就不遠了。林氏璧提到,很多民眾都在擔心,目前國內的三級警戒,是否還要再延長14天,但他認為,國家解封的關鍵,在於我們的防疫政策,是不是要把「清零」當作目標?依照病毒已經進入社區的情況來看,若真的想要達成「清零」,依照世界各國的防疫經驗,難度相當高。林氏璧指出,台北這兩天出現北農、士林長照機構群聚事件,他認為,未來還會一直有類似的傳染事件不斷發生,假如非得要搞到清零才能解封,「我覺得有得等了,不一定等得到」。至於很多人關心,到底還要過多久,才能恢到復今年5月前的生活?林氏璧說,「群體免疫」要打到多少覆蓋率,從科學、公衛學上的定義,必須看疾病R0值;而從疫苗接種來看,他指出,依據陸續施打疫苗的國家經驗觀察,大概打到30至40%的高風險族群,就會有一定的成效。他指出,先打最危險的重症高風險群,初步約30至40%的高風險族群能至少先打到第一劑,距離解封的初期目標,就不遠了。
「Rt值」下降!陳時中稱「疫情已趨緩」 專家:建議再觀察幾天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天公布,國內新增347例本土案例,包括73例校正回歸,新增15例死亡,自去年初以來,本土確診累計7321人、124人死亡。指揮官陳時中說,這波本土疫情Rt值(防疫措施下傳染多少人)已從最高的15,降至昨日的1.02,顯示疫情已趨緩,民眾只要持續配合各項防疫措施,就能降到1以下,讓疫情翻轉。不過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委員李秉穎表示,他不確定指揮中心昨天公布的Rt值是全國、或是某些區域?但他認為某些社區潛在確診病例尚未被抓出來,數值恐有被低估之嫌。昨天新增確診數以新北市171例最多,其次台北市122例。澎湖確定淪陷,1名插管病患昨天確診,這是澎湖首例確診個案。這波本土疫情5月11日以來,已累積7225人確診,112人死亡。昨天新增4例境外移入,皆是本國籍,3位自印度、1位從南非返台,皆持登機前3天檢測陰性證明。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自4月20日起確診的7080例中,依照嚴重度區分,有1055人屬於嚴重及呼吸窘迫,占14.9%;年齡在60歲以上者,重症率27.5%,「罹病民眾中,很多長期有慢性病,年長者偏高。」昨天新增15例死亡個案都在60歲以上,12人有慢性病、2人有癌症,有1人是確診當天身亡,另有4人死後確診;接觸史部分,5人有萬華接觸史、5人曾接觸其他確診者,其餘仍在調查中。連續多日都有死後確診個案,外界質疑是台灣篩檢量能塞車,或是不足所造成?陳時中回應表示,死亡數不能隨意講,確定有死亡且指揮中心已知,並確認過的,才會向民眾報告。指揮中心曾以「R0值」(基本再生數)做為疫情觀察指標,陳時中昨天則以「Rt值」降至1.02,表示疫情趨緩。R0值與Rt值差別何在?疾管署發言人莊人祥說,R0值是指不戴口罩、不做人流管控等防疫措施,每1人平均傳染人數的估計值。Rt值則以R0為基礎,在防疫措施下的傳染數,Rt值若持續小於1,疫情即可得到控制。李秉穎說,雖然連2天確診數下降,但還不代表穩定,建議繼續再觀察4~5天,如果個案數持續下降,至三級警戒屆期日6月14日之前,個案數變成2位數,才表示疫情趨緩。
本土疫情何時受控?全國三級警戒延長 醫曝這天起「確診數將下降」
全國三級警戒延長至6月14日,外界也擔憂疫情究竟什麼時候會穩定,據知名牙醫師史書華在廣播節目中表示,台灣在疫情爆發時,緊急實施嚴格政策,不然每天的確診人數恐破千,估計大約在3周後,確診人數有望減少。根據《中時新聞網》引述史書華26日接受周玉蔻主持的《寇寇早餐》指出,華航、諾富特群聚感染經基因定序後,發現大部分都是感染英國變種病毒株,而英國變種病毒株的R0值大概是3,意即每3天它就會變成3倍,感染3天之後就有傳染力,照理說每3天的確診人數以3倍成長,但從華航機師爆發,確診人數並沒有以此攀升,「這跟防疫政策有關」。史書華表示,本土案例開始陸續增加後,中央開始進行嚴格政策,包括限縮民眾活動範圍、八大場所強制關閉、管控社交距離等,因此就算R0值是3,但可能真正傳染力只有1,甚至是小於1,等於1個人傳不到1個人,數字就會下降。雖然現在每天都有約300例確診個案,但史書華認為,只要沒有等比增加,也就是沒有300例變成1000例,就屬於控制範圍內,至於何時確診數下降,史書華表示,大約要3周後才有機會將確診數字下修,因為一開始宣布升三級警戒的同時,有一部分人就開始往外縣市移動,才會導致疫情在各縣市分布。
本土疫情有望6月中旬受控?專家曝條件
新冠肺炎本土疫情嚴峻,指揮中心昨宣布全國3級警戒繼續實施至6月14日。專家分析,此次本土疫情的平均病例再生數(R0值)為5.78,必須實施嚴格的非藥物公衛措施(NPI)措施。以台灣的情況而言,現行NPI措施的落實程度僅75%,傳統市場、遊民仍有群聚,特種行業的傳染也在持續,雖然疫情會趨緩,但個案還是會不斷爆出,恐衝擊醫療量能。若能做到9成,這波本土疫情就有望在6月中旬受控。台大公衛學院今舉辦新冠肺炎科學防疫線上直播,由教授陳秀熙、校友任小萱、范僑芸、古玫生一同分析各國實施的NPI措施。任小萱引述全球40幾個國家的NPI措施資料指出,若採取限制1000人以下聚會的措施,降低有效再生數(Rt值)的效果有23%、限制100人聚會有34%、限制10人聚會則有42%。另外,部分公司停班降低Rt值的效果有18%,多數公司停班效果有27%;學校停課有38%;待在家的效果則是13%。由此可見,限制10人以下聚會與學校停課,是最能有效控制疫情的NPI措施。而另一項針對226國的NPI措施評估,也顯示取消小型聚會、關閉教育機構、邊境管制是最有效的前3名介入措施。對於台灣這波本土疫情,陳秀熙表示,4、5月時,本土疫情以家戶感染為主,接著再進入社區。初期的情況看來,這波疫情的R0值為5.5,經校正回歸,重建流行曲線,得出的R0值仍高,為5.78,必須實施嚴格的NPI措施。根據確診個案流行曲線評估,在沒有NPI措施,或NPI措施落實30%、34%、46%、60%的情況下,疫情將無法控制。陳秀熙表示,萬華茶藝館事件延伸出社區感染時,當時全國NPI措施的落實程度研判只有46%,這也導致隱性傳播不斷發生。隨著疫情警戒升級,陳秀熙表示,國人NPI的落實程度已有所提升,從46%加強至75%,但目前仍有傳統市場、遊民群聚,特種行業的傳染也還在持續。雖然當前75%的落實程度,可讓流行有所趨緩,可換取等待疫苗的時間,但確診個案還是會微微上升,不斷有個案出現,醫療量能將受到很大的挑戰。陳秀熙表示,最好的情況是加強NPI措施的落實,確實做到3級警戒的要求,避免外出群聚,傳統市場和特種行業也要做好管制,讓NPI措施的落實程度達到90%。如此一來,推估到了6月中旬,疫情就能受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