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TK
」六和機械挹注2億元 車輛中心技轉Level 4電動小巴落地量產
車輛研究測試中心(ARTC)在經濟部產業技術司科技專案的支持下,於12日至14日「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TIE)」展出MIT自主研發Level 4智慧電動小巴,不僅有自駕技術支援、AI技術提供高精度辨識多元類別,能在森林遊樂區裡暢行,並將其邁向量產化。車輛研究測試中心董事長王正健指出,車輛中心與產業夥伴合作開發的第一台MIT自駕電動小巴WinBus,透過無人載具沙盒計畫,提供鹿港觀光接駁及活動體驗服務,其技術成果獲六和機械肯定,挹注2億元推動和緯車輛,經過3年的技術合作與設計研發,推出量產的線控底盤與自主電芯的電動小巴,搭載ARTC研發的智慧駕駛系統。和緯車輛翁國樑總經理說明,智慧小巴匯聚MIT產業鏈的技術,為了將小型巴士量產,須留意相對應的法規,經過2年多的統籌開發,完成小巴底盤、線控轉向及線控煞車,以及車輛中心自駕技術支援,可使車輛運行突破地形環境的限制、森林樹蔭的訊號遮蔽,加上車型輕巧便利可深入偏鄉地區、節能運輸的優勢,適用鄉鎮間的短程運輸、觀光景點的遊園接駁。車輛中心技轉和緯車輛,經過3年的技術合作與設計研發,推出量產的線控底盤與自主電芯的電動小巴,搭載ARTC研發的智慧駕駛系統。(圖/車輛研究測試中心提供)同時,MIT自駕系統整合有先進的感知融合,擁有AI技術提供高精度辨識多元類別,在森林遊樂區裡可能出現的小型動物、孩童及行人、小客車等皆可感測辨識,並在墾丁國家森林遊樂區裡暢行,駕駛員僅需依賴系統運作,即可克服上下坡的道路,以及林蔭茂密造成的訊號阻擋狀況,完成搭載旅客進出墾丁國家森林遊樂區售票口、觀海樓與遊客中心。再者,車輛中心研發的自駕定位技術,突破慣用的衛星基站(RTK)系統,全程採用圖資定位(SLAM)技術,使自駕車輛行駛更穩定,考量園區遊客眾多,也搭載緊急煞車系統,且監控運行場域四周行車環境,可完成車輛自動駕駛與定點接駁服務;尤其在開發期間使用的實驗平台車,從底盤結構、電能系統、電控系統、懸吊研改等,匯集國內車輛產業能量,成功完成MIT一條龍國產的智慧電動巴士。
國內首見!一箭雙鵰癌症治療法 「抑制腫瘤又活化免疫細胞」一次完成
癌症盤據國人十大死因之首已40年,國人罹癌率逐年攀升,傳統的手術治療僅能治療罹患局部腫瘤的病人,化學療法和放射線療法雖能殺死快速生長的癌細胞,但卻有許多不良副作用。近年來標靶治療成了癌症新興療法,但癌細胞透過持續地基因突變產生抗藥性,並改變腫瘤微環境進而逃脫免疫系統監控,癌症免疫療法因而誕生。然而,綜觀目前癌症治療方法皆無法同時抑制癌細胞及調節腫瘤免疫微環境,合併使用不同類型的標靶抗癌藥物雖可增強抗癌效應,協同及加成抗腫瘤與免疫調節效應。但因藥物相互作用改變常導致脫靶的副作用,還可能影響藥物吸收與代謝。國家衛生研究院生技與藥物研究所新藥研發團隊運用激酶蛋白結構與活性最佳化的策略,成功開發具有高親和力、高度選擇性、低副作用的AXL與MERTK新穎雙重激酶抗癌小分子抑制劑BPR5K230,可雙重抑制AXL與MERTK過度表現,克服專一激酶抗癌藥物的抗藥性問題,並激活免疫反應打擊癌細胞。此藥品目前已申請專利保護。酪胺酸激酶是透過轉移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上的磷酸至蛋白質上的酪胺酸殘基以傳遞訊號。在癌化與惡性進展過程中,因酪胺酸激酶的基因突變或擴大,導致酪胺酸激酶受體(receptor tyrosine kinase,RTK)的蛋白質磷酸化會異常活化,進而促使細胞持續存活、增殖、運動、代謝重整,以及躲過免疫系統的監控。AXL-MERTK的酪胺酸激酶抑制劑(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TKIs)乃是經由雙重抑制RTKs中的AXL與MERTK酪氨酸激酶,以降低腫瘤細胞存活和轉移能力,並促進免疫細胞對腫瘤的作用。國衛院新藥研發團隊運用國衛院生技藥研所專利保護之特有激酶特異性小分子合成化物資料庫和蛋白質晶體結構學的藥物設計產出化合物BPR5K230,可同時抑制AXL與MERTK激酶活性,減少腫瘤中的M2腫瘤相關巨噬細胞,並增加脾臟中的效應T細胞,並具有良好的口服吸收率與體外肝細胞微粒體穩定性。在EGFR突變人源非小細胞肺癌動物模型試驗中,BPR5K230與市售藥物Erlotinib合併使用可克服Erlotinib耐藥性。新穎AXL與MERTK小分子雙重酪胺酸激酶抑制劑為國內首見雙重激酶抗癌抑制劑新藥,目前國內學界和業界均無類似和MERTK與AXL小分子酪氨酸雙重激酶抗癌抑制劑的開發,本技術將能在癌症治療以及癌症免疫調控中有顯著的功效,將創新科學發現轉化為精準癌症療法,未來將積極與國內外大廠技術移轉連結,合作推動臨床試驗,進而帶動國內外生技新藥產業的成長及國際競爭力。
前解放軍山野調查團失蹤 搜救隊「500公尺走2小時」尋獲時全罹難
4名中國大陸地質調查局隊員於11月13日進入雲南哀牢山山區後失聯,經過8天搜索,當局在昨(22日)尋獲4人遺體。據搜救隊員指出,4名罹難者「衣冠完整,無被野獸侵害跡象」,加上每位隊員接觸野外工作皆超過3年時間,且都曾在解放軍部隊服役過,如此專業的調查隊在短短8天內全軍覆沒,也為這起事件與哀牢山增添些許神秘色彩。綜合陸媒報導,雲南鎮沅縣政府人員表示,該4名隊員年齡介於25至32歲之間,本次調查目的為森林資源勘查,每人皆攜有RTK(即時動態技術)設備、羅盤、工兵鏟、砍刀、雨衣等工具,與一天半乾糧。按計畫,隊伍在13日由普洱市者東鎮樟盆村進入哀牢山腹地,再從哀牢山腹地翻過山脈,於14日抵達玉溪市新平縣便完成任務。然而,隊伍在行動當日的下午4點進行對外聯繫後便失聯,據了解,RTK設備只要按下按鈕,就能傳遞即時定位以便搜救。但14日至21日,4人均從未開啟過RTK設備。此外,據搜救人員透露,哀牢山地勢複雜多變,加上前幾天曾下雨,山裡有霧,又遇上訊號不穩,就連他們也難以辨認方向,更說:「我們腳下的刺竹太密,走500公尺的距離甚至得用上2小時。」因此,當外界得知調查隊員被發現時「衣冠完整,無被野獸侵害跡象」,除了普通意外,不免有額外聯想,猜測調查隊員是否遭遇神秘事件?不過,有多名醫生及資深山地救援隊隊員指出,調查隊遇難主因可能是「失溫」,尤其哀牢山正值入冬,晝夜溫差較大,且樹木高大茂密、連日降雨,導致林中有霧,能見度極低,失聯人員如果遭受失溫帶來的負面影響,就容易出現十分危急的狀況。另有從事地質工作的人士透露,原始森林中若失去通訊訊號,即便打開RTK,後方人員也無法收到訊號。專家指出,哀牢山地勢多變且氣候變化複雜,登山者極易遭遇危險狀況。(圖∕翻攝自橙柿新聞)哀牢山地處雲南中部,為大陸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最高峰有3,166公尺,山區內9座山峰的高度都超過3,000公尺,平均海拔也達到2,500公尺。山區內動植物物種豐富,除常見的野熊、雲豹,就連主要棲息在東南亞的眼鏡王蛇也曾被發現在森林中,加上不久前當地有村民被黑熊抓傷半張臉的事件,也為勞哀山添上危險的神秘面紗。
自駕車之亂2/前亞洲矽谷顧問被拔官 遭控涉違反利益迴避
經濟部工業局自2018年至2020年配合國發會「亞洲˙矽谷推動方案」補助廠商投入研發智慧應用,推動「智慧城鄉生活應用計畫」,2018年舉辦自駕車計畫,一名業界人士向本刊指控,代表國發會出席該計畫說明會的「亞洲矽谷計畫」(亞矽)顧問李佳儒,一手主導該項計畫執行,卻私下幫助特定廠商獲得該項計畫補助,有球員兼裁判之嫌。「業界都知道,他(李佳儒)自己就是推這個計畫(的人),自己還不諱言跟業界、法人說他代表亞矽顧問,最後消息曝光,逼得他2018年12月辭去顧問一職。」該人士指出,2018年1月18日「智慧城鄉生活應用補助計畫-自駕車&智慧交通RFP說明會」,李佳儒以「亞洲矽谷計畫執行中心顧問」代表國發會擔任計畫說明人,私下卻又「跳下去幫自己人拿錢。」經濟部工業局智慧城鄉補助計畫中,核定「台中水湳智慧城自駕車」計畫,然而時任國發會亞洲矽谷計畫顧問的李佳儒遭爆身兼該計畫顧問,卻與廠商共同參與自駕車改造。(圖/翻攝自亞洲矽谷官網)該人士秀出LINE對話紀錄指出,李佳儒自2018年3月在一個申請補助的廠商群組內參與討論自駕車合作事宜,協力的A廠商就提到「我(現)在(工業局)智慧城鄉辦公室,亞矽辦針對此計畫第二階段提案預計在4月,自駕車題目應該還有我們必須提早準備」、「題目確認要請佳儒幫忙」,李佳儒回「題目確認what do you mean?」廠商A又回「自駕車這題目還會有」、「辦公室說要看亞矽辦」,李佳儒回「我跟他們說,盡量促成」。不僅如此,李佳儒創辦「理立系統」的技術人員也在上述群組中。7月5日的對話內容顯示,理立團隊的技術人員提及:「理立計劃週二請廠商到台中幫 gBus2(自駕巴士) 臨時加裝 RTK GPS(實時動態全球定位系統),然後去水湳錄取更精準的HD map(高精地圖)。」知情人士直指李佳儒不僅是該補助計畫背後的推手,並且與申請的廠商一同參與自駕車的改裝過程,不僅是裁判,更球員。一份申請智慧城鄉計畫的廠商群組對話紀錄,直指李佳儒涉嫌球員兼裁判。(圖/讀者提供)對此,經濟部工業局表示,理立並非計畫書裡的執行廠商,至於理立與廠商在該計畫後是否有合作,經濟部不清楚,並強調該計畫並無直接或間接補助給理立;國發會則表示對此事不清楚,細節尚待查證,至於李佳儒辭職一事與該案無關,強調是階段性任務完成;本刊寄件至李佳儒信箱、致電理立公司求證,至截稿前均未獲得回應。
【無人機提30%效率4】RTK精準定位 誤差值不到10公分
使用無人植保機的也不只西部地區的青農,1名原本在台北擔任電腦繪圖工程師的阿鴻,近年回到宜蘭投入農業工作,發現宜蘭也有人使用無人植保機,經過幾個月的研究,也在最近買進1台,希望可以增加工作效率。三十八歲的阿鴻是土生土長的台北人,大學時在宜蘭讀食品科學系,畢業後回到台北擔任電腦繪圖工程師,近年決定移民宜蘭,投入農業工作。傳統老農民面對無人植保機,仍在學習認識及接受的階段。(圖/報系資料庫)剛開始,阿鴻在三星農場幫忙,近幾個月發現宜蘭有人使用植保機,上網查資料研究後,一個月前決定買進一台在大陸廣用的植保機。不同的是,阿鴻的植保機可更精確地抓取位置,在噴藥前,先用測量儀將噴灑區域劃分出來,在路邊操控者的基準點可設定為原點,以RTK(實時動態技術)定位方式噴灑,使噴灑區域誤差不到十公分。為了能夠更準確地定位,部分的無人植保機融入RTK定位方式,確保誤差值在10公分內。(圖/馬景平攝)「宜蘭水稻每年只有一期,還有其他作物可以噴。」阿鴻觀察,目前在宜蘭地區使用植保機穩定噴藥的作物有水稻、甘蔗、玉米、香蕉、花生及生長期短的葉菜類。阿鴻指出,三星蔥是難度較高的作物,「蔥相當脆弱,很容易被風吹到斷掉,所以在用無人機噴藥時,飛行高度也不能太低。」此外,宜蘭銀柳也相當怕病蟲害,「蔥跟銀柳目前都還在嘗試中,操控技術最成熟的當然還是水稻!」此外,阿鴻也提到,其實不管哪個品牌的無人植保機都有他的優點,最重要的是可以降低人力成本,提升農業的效率。由於國內使用無人植保機仍在摸索中,受訪的青農一致呼籲農政單位,相關規範及推廣能加快速度及力道,以補足農村人力需求及挹注農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