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VI
」 主動脈瓣膜狹窄高齡82歲阿嬤升主動脈瓣重度逆流 「微創手術」成功瓣中瓣二次置換
【健康醫療網/記者王冠廷報導】82歲王奶奶因升主動脈瓣重度逆流,十年前曾接受傳統開胸手術治療。經TAVI微創手術成功完成瓣中瓣二次置換,不僅手術風險降低,還有恢復期短、併發症風險低等優勢,為年長及高風險族群提供更安全的治療選擇。且手術成功後,僅住院5天即可出院,顯著提升治療效率與病患生活品質。治療實績增多 創首例成功案例安南醫院醫心導管室主任黃成偉指出,相較於傳統需開胸、連接心肺機的手術方式,TAVI技術具備多項優勢:免於開胸手術的創傷、避免出血、氣胸、傷口感染及骨頭壞死等併發症風險,特別適合年長及高風險族群。此外,醫療團隊追蹤發現,所有患者術後的經瓣膜壓力差都小於10mmHg,症狀獲得明顯改善,加上無需承受手術傷口之苦,病患滿意度極高。前瞻性醫療設備 TAVI治療新紀元安南醫院醫療副院長陳偉華提及,除建置246坪標準尺寸複合手術室,配備1024切斷層掃瞄儀、4D經食道超音波等先進設備,以利施作TAVI微創手術。醫療團隊更橫跨心臟內外科、麻醉科、手術室等多個專科,共同參與國內外培訓,建立紮實的專業實力。而在取得健保給付資格後,凡符合心臟衰竭症狀、重度主動脈瓣膜狹窄、開心手術高風險等條件的患者,皆可申請補助。未來,TAVI也將擴大應用於高低風險患者、持續優化瓣膜技術、加強術後照護管理、整合多元治療方案,以及降低併發症風險。
9旬嬤患主動脈瓣狹窄! 「1治療方式」免開胸順利恢復健康
高齡92歲的張奶奶有活動性喘,經過檢查發現有主動脈瓣膜狹窄,但考量年事已高,以傳統開胸手術風險較大,在醫師詳細評估後,決定進行「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術」(TAVI),術後張奶奶恢復良好,又可以在花園裡「拈花惹草」,享受愉快的生活。主動脈瓣狹窄 為年長者常見疾病嘉義長庚心臟內科楊登堯醫師表示,研究顯示主動脈瓣狹窄與年齡高度相關,尤其80歲以上的盛行率可達 10% 以上,是年長者常見的退化性疾病之一,而主動脈瓣狹窄使心臟血液的輸出困難,嚴重者甚至會呼吸困難,胸痛或胸悶,暈厥或頭暈。年長者手術風險高 TAVI手術免開胸、恢復快但由於年長者身體較虛弱或存在其他共病,導致手術風險增高。不過,現在透過TAVI,能讓高齡族群不必承受開胸風險,成為目前治療主動脈瓣膜狹窄的主流術式。楊登堯醫師進一步說明,TAVI經導管主動脈瓣膜植入術,通常是從鼠蹊部的股動脈,將導管沿著主動脈放進去,當到達主動脈時,將瓣膜打開,此時植入新的瓣膜,瓣膜功能即開始啟動。相較於傳統開胸手術,TAVI不須讓心臟停止跳動、不須使用體外循環、傷口較小、手術時間較短,對年紀較大、共病很多的病人而言,手術風險較低,且術後住院天數少、恢復速度快。專業評估選擇適合治療方案 重拾健康生活另一名71歲的翁伯伯一樣也是主動脈瓣膜狹窄問題,同時有冠心病、大動脈穿透性潰瘍,且因為有食道癌病史曾接受放射治療,不適合傳統開刀手術,同樣透過TAVI,重新找回健康。楊仁宗院長表示,TAVI屬高複雜度手術,且需要在具備高階主動脈手術設備儀器的複合式手術室(Hybrid OR),由心臟內、外科團隊共同合作,才能達到理想的手術效果。
胸悶易喘恐是心臟瓣膜生病! 主動脈瓣狹窄如何治療?
【健康醫療網/記者鄭宜芬、潘昱僑報導】一位85歲長者平日規律運動,但心絞痛與呼吸喘的狀況逐漸變嚴重,照心臟超音波竟發現「主動脈瓣膜狹窄」,且合併冠狀動脈狹窄,若不治療恐有生命危險!林口長庚心臟瓣膜團隊由內、外科醫師合作為患者進行經導管瓣膜置換(TAVI)與心導管手術,一次就將兩種狀況處理好,讓患者能重新上場揮舞球拍!雖然導管瓣膜動輒上百萬,但健保可有條件給付等4+1種特定風險族群,大幅減少經濟負擔。心臟大門無法正常打開 3大警訊要當心主動脈瓣膜是位於左心室和主動脈之間的「門」,通常由3片瓣膜組成,是控制血流方向的重要關卡。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外科部副部長葉集孝表示,主動脈瓣膜狹窄有如門片無法正常打開,心臟需要更費力才能把血液輸出去,常見原因為老化,好發於70-80歲以上的民眾;另一原因是先天異常,患者僅有2個瓣葉,較一般人少1個,50-60歲就會發生早發性主動脈瓣膜狹窄狀況。提醒民眾,若出現「走路易喘」、「頭暈目眩」、「胸悶胸痛」3個警訊,恐危及生命,應積極治療。國際標準治療方針 外科開胸長期效果佳針對治療主動脈瓣膜狹窄,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心臟血管外科副主任陳紹緯說明,3大治療方式包括藥物治療、外科開胸手術與經導管療法。開胸手術經證實有效且可提供穩定的長期效果。手術方式是切除老舊主動脈瓣膜,縫合新的人工瓣膜。雖然須裝人工心肺機、暫時停止心臟功能實施手術,但手術視野廣,適合年輕或伴隨多種心臟問題(如血管阻塞、冠狀動脈狹窄或二尖瓣問題等)的患者,一次打通心臟門戶。 藥物治療:幫助緩解不適症狀。 標準開胸手術:適合伴隨多種心臟問題的患者,穩定耐用。 經導管瓣膜置換:適合高齡或高風險族群,微創恢復快。至於人工瓣膜要如何挑選呢?陳紹緯表示,金屬瓣膜耐用度高,牛、豬製成的生物瓣膜產生血栓機會較低,因此不用吃抗凝血劑,患者可依個人需求選擇。長者高風險怎麼辦? 經導管微創傷口小不過,主動脈瓣膜狹窄患者多為70-80歲以上的年長者,而且常合併其他疾病,進行開胸手術需要暫時停止心臟,對於年長者負擔較大。好在另一種「經導管療法」,由內外科醫師共同合作,為高齡患者克服了治療風險。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心臟衰竭中心主任張其任解說,經導管療法最大的特色是不需要插管麻醉,從靜脈注射麻醉藥物即可進行。傷口小不用縫合,只要簡單止血即可完成,恢復時間非常的快速,不少患者即使是90歲高齡,中午治療、下午就可以正常進食,2、3天後就可以下床自由活動。經導管療法流程:從病患的鼠蹊部做股動脈穿刺,植入導引鞘管,將帶有人工瓣膜的導管引入血管內。從股動脈一路沿著主動脈,進到退化瓣膜所在的位置。經由影像定位,把瓣膜擴張,退化的瓣膜推在外側,新的瓣膜取代舊瓣膜。4+1條件健保給付! 團隊擬定治療策略然而,經導管置換瓣膜動輒上百萬,讓許多患者與家屬卻步。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心臟血管內科系主任謝宜璋表示,目前健保可給付4+1條件置換瓣膜: 4點必要條件:心衰竭症狀達到2~4級嚴重主動脈瓣膜狹窄至少2位心臟外科醫師判定進行開胸手術風險過高病人有1年以上的術後存活率另具備以下條件之一:無法接受開刀手術或開刀風險性過高有以下情形之一者:曾接受心臟手術,如冠狀動脈繞道手術,心臟瓣膜手術,嚴重主動脈鈣化,胸腔燒灼後遺症,曾接受過縱膈腔放射治療,嚴重結構組織疾病,導致不能進行手術,肝硬化及肺功能不全者。符合以上規定者,即可申請健保之給付。國人平均壽命延長,共病多、病情複雜,手術風險也提高。謝宜璋表示,對於高齡患者,侵入性低的治療為優先考量。每位患者病情不盡相同,心臟內外科醫師會在手術前召開聯合會議,擬定對患者最適合的治療方法,手術也會由內外科醫師一起執行,確保患者的安全。長庚醫院的團隊合作模式越來越成熟,期許未來為國人提供更好的醫療服務,持續提升台灣的醫療水準,跟世界接軌。
老人家胸悶暈眩要當心 罹這病!平均存活期最短僅2年
73歲盧女士,4年前就醫發現主動脈瓣膜嚴重狹窄,但因害怕開刀,一再拖延治療。近日突然急喘,上氣不接下氣,搭乘計程車就醫時在車上突然昏迷,失去呼吸心跳。急診室醫師立即施行心肺復甦術並進行氣管插管,使用呼吸器維持生命。2天後盧女士轉診至臺北榮總,血壓低且心臟超音波發現心臟功能非常差,傳統外科開胸手術死亡率相當高,導管瓣膜治療團隊緊急施行「經導管主動脈瓣膜植入手術(TAVI)」,術後第二天盧女士即能移除呼吸器自行呼吸,第6天經心臟超音波檢查心臟功能恢復正常,數天後已可行走,並於一周後順利出院。心臟內科陳嬰華醫師表示,隨著國人平均壽命延長,老年人口越來越多,主動脈瓣狹窄的病人也有增加的趨勢。超過75歲的老年人,約12%有主動脈瓣膜狹窄的問題。當主動脈瓣膜開口小於1 cm2,則稱為嚴重之主動脈瓣膜狹窄,在超過75歲的老年人中發生率為4%,若未即時接受治療,存活期可能不超2年。根據流行病學統計,主動脈瓣膜狹窄依嚴重程度會出現胸悶、暈眩及心衰竭等症狀,平均存活時間分別為5年、3年及2年,尚不包含猝死的數據,而30%至40%嚴重主動脈瓣膜狹窄病人,因為年紀過大或合併其他疾病無法接受傳統外科開胸手術。陳嬰華醫師說明,臺北榮總於民國99年率先引進「經導管主動脈瓣膜植入術」,102年以局部麻醉進行手術,免除氣管插管及呼吸器的使用。在接受治療的病人當中,有13%的病人是因延誤就醫導致嚴重心臟功能不良(左心室射出分率低於35%),甚至突然昏迷,經心肺復甦術後才緊急進行「經導管主動脈瓣膜植入手術」。這類病人原被認為預後很差,但在接受「經導管主動脈瓣膜植入術」不到一周均有顯著進步,其中46%的病人在術後一周內心臟功能即恢復正常(左心室射出分率超過>50%),心臟衰竭的症狀亦迅速獲得改善。臺北榮總導管瓣膜治療團隊,由心臟內外科、麻醉科、放射科及神經內科跨部門組成,手術成果優於世界各國,近5年來,術後30天存活率99%,高於世界平均值97.5%。陳嬰華醫師提醒,嚴重的主動脈瓣膜狹窄恐致命,如發現家中長輩出現胸悶、昏厥或氣喘吁吁的現象,應儘速就醫檢查,對於無法接受傳統開胸手術的病人,可選擇傷口小、低侵入性,且併發症發生率極低的「經導管主動脈瓣膜植入術」,切勿延誤治療而危及生命。
新版《花邊教主》7月登場 獻出「升級版」紐約貴族少年生活
HBO Max釋出著名影集《花邊教主》(GOSSIP GIRLS)首波前導預告與角色海報。新版《花邊教主》預計7月8日於HBO GO獨家與美國同步上線。由原編劇暨監製的約書亞塞佛隆(Joshua Safran)擔任節目統籌。在部落格文化逐漸走入歷史的九年後,社群媒體成了新一代指標,伴隨著經典流行時尚文化的腳步轉移,帶領觀眾重返紐約上流社區,探究新一代紐約貴族高校裡少年少女們的生活。本作改編自Cecily von Ziegesar所寫的同名暢銷小說與原創戲劇,由喬許史瓦茲(Josh Schwartz)與史黛芬妮薩維奇(Stephanie Savage)製作。全新《花邊教主》探討社群媒體與紐約自身,在這幾年間所發生的巨大變化。由Jordan Alexander、伊萊布朗(Eli Brown)、Thomas Doherty、Tavi Gevinson、Emily Alyn Lind、Evan Mock、錫安莫雷諾(Zion Moreno)、Whitney Peak,以及Savannah Lee Smith主演。(圖/HBO MAX提供)《花邊教主》由Fake Empire、Alloy Entertainment、華納兄弟電視公司(Warner Bros. Television)與CBS Studios聯合製作。由Random Acts的約書亞塞佛隆擔任監製兼編劇;Fake Empire的喬許史瓦茲、史黛芬妮薩維奇,以及Alloy Entertainment的Leslie Morgenstein、Gina Girolamo出任監製,並由Fake Empire的Lis Rowinski擔任聯合監製。凱倫娜伊凡斯(Karena Evans)擔任其中兩集的導演,而原劇的服裝設計師Eric Daman則重新回到團隊。
血壓正常卻走路會喘 婦人輕忽差點猝死
血壓愈來愈正常,但卻感到愈來愈喘,就要當心否是主動脈瓣膜狹窄問題!如疏忽沒治療,演變成重度狹窄,可能導致猝死!一位85歲老太太,有高血壓問題長達20年,血壓曾高達160-170 mmHg,規律用藥穩定控制,但近半年來,走路不到50公尺就很喘,甚至出現胸悶痛、呼吸困難,所以幾乎足不出戶,不過由於血壓已逐漸降至110-120 mmHg,認為血壓控制正常,只是老化體力變差的現象,所以起初並不以為意,直到近日突然昏倒,就醫後經醫師安排檢查確診為「重度主動脈瓣膜狹窄」,須進一步治療以避免猝死風險。但因老太太已年高85歲,又合併有多重內科疾病,接受傳統開胸主動脈瓣膜置換手術風險較高,經醫療團隊與病人及家屬討論後,決定採用免開心的「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手術(TAVI)」,手術順利,一周後即出院,術後大幅改善喘、胸悶、胸痛、呼吸困難等不適症狀,也可輕鬆步行200-300公尺,外出曬太陽等活動。 國泰綜合醫院心血管中心部副主任黃啟宏指出,主動脈瓣膜由3個瓣葉所組成,在人體循環系統中扮演心臟血流通往全身的大門。除先天結構異常(如先天瓣膜只有2個瓣葉易在中年就出現狹窄症狀),主動脈瓣膜會隨年齡增長鈣化,進而狹窄,就像年久失修的厚重門板,開口愈來愈小,心臟能輸出的血液愈來愈少,許多症狀也伴隨而來。多數病人在輕度狹窄時沒有症狀,隨著狹窄程度愈來愈厲害,就會出現呼吸困難、頭昏、暈厥、心絞痛等不適症狀,嚴重甚至導致心臟衰竭。然當出現這些症狀出現時,病人平均存活時間往往剩下不到兩年,可見嚴重主動脈瓣膜狹窄,不僅大大影響病人生活品質,更可能威脅生命,宛如隨身帶著不定時炸彈,隨時有猝死風險。 以往外科開心手術是解決此疾病的唯一方法,但傳統開心手術,須將心臟打開置換主動脈瓣膜,無奈的是,這類病人往往是年紀很大或合併有多重器官系統疾病,有時不只無法承受鋸開胸骨、讓心臟停止跳動的大手術,甚至連全身麻醉的風險都很高,因而喪失治療機會。幸賴現今醫療技術發達,現行「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手術」藉由心導管方式將新的主動脈瓣膜經由周邊動脈沿血管擺至定位而植入心臟,其優點係手術過程心臟不須停止跳動、不須切開胸骨、大幅縮短手術時間、傷口小至1公分、病人復原較快、住院時間縮短,且大幅降低手術及麻醉風險。所以對於有嚴重主動脈瓣膜狹窄、年紀大,且手術風險高的病人,「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手術」提供另一種有效且相對安全的治療方式。黃啟宏醫師提醒,若發現家中有高血壓病人血壓雖逐漸正常,但卻出現很喘、胸悶痛、呼吸困難、頭昏、暈厥等症狀時,請家人務必特別留意並諮詢專科醫師。
劉真首選並非榮總 台大醫師還原內幕:手術方式為禁忌
在演藝圈有「國標舞女王」的女星劉真,因主動脈問題入住榮總開刀,手術期間心臟卻突然驟停,緊急裝上葉克膜續命,沒想到仍不敵病魔在22日離世,享年44歲。劉真30日在二殯「羽化成仙」,據傳骨灰將會移到三芝長眠。劉真於30日在二殯羽化成仙(圖/翻攝自劉真IG)據《三立新聞網》報導,29日有傳出劉真起初是想在台大醫院開刀,但院方評估後並沒有將其收治,對此,台大的權威醫師證實,劉真夫婦確實有來過台大,並表示希望能做的手術是「支架瓣膜置放手術TAVI」,卻遭該名醫生拒絕。依照劉真的病情來看,若使用傳統手術開心,把正胸切開,大開大合,雖然傷口大反而較為安全,因為發生問題時很好應變,但劉真卻選擇採用小傷口的手術,醫師會依照病人要求,把傷口藏在側胸或是乳下,這樣手術過程只能看見部分心臟,發生問題時應變能力就有所限制,所以台大醫生推斷,劉真應該是在手術上台發生不可預料的事情,才導致憾事發生。現今的醫療技術純熟,傳統的開心手術算是十分常見,尤其在80歲以上了患者採開心手術置換瓣膜,再透過體外循環心肺機及心肌麻痺液的輔助,只要住院一周就能出現,但手術還是有風險存在,醫病雙方應須溝通過風險及功效後再開刀,但台大醫師坦言,若劉真不是因為愛漂亮,換成採用大開大合的開心手術,說不定可以避免悲劇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