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O
」 WHO 世界衛生組織 疫情 演唱會 抗生素全球近萬例死亡!3年來首例「萊姆病」境外移入 法國男遭蜱蟲咬「腿冒紅疹」確診
睽違3年再爆「萊姆病」境外移入!疾管署今(20)日公布1起「萊姆病」境外移入病例,一名60多歲法國籍男性,在今年5月至10月至法國,自述9月中旬在法國被蜱蟲叮咬後,腿部出現紅疹,來台後因大腿紅疹情形未改善,於12月上旬就醫,經醫師通報採檢驗確認感染「萊姆病」。疾管署提醒,「萊姆病」是由被感染的蜱蟲叮咬而傳播,不會人傳人,但如果沒有妥適治療,後期可能會出現心臟或神經系統異常。疾管署副署長曾淑慧表示,該名法國籍男性為在台外籍配偶,今年5月至10月返回法國,自述9月中旬在法國被蜱蟲叮咬後,腿部出現紅疹,返台後因大腿紅疹情形未改善,於12月上旬就醫,經醫師通報採檢驗,確認感染「萊姆病」。個案潛伏期間具法國旅遊史,且於自述從法國來台前遭蜱蟲咬傷,研判感染地為法國,個案目前正服用抗生素治療中。疾管署說明,「萊姆病」是一種人畜共通傳染病,藉由被感染的蜱(俗稱壁蝨,tick)叮咬而傳播,不會人傳人;多發生於哺乳類動物,包括人類、鼠類、狗、貓、牛、馬及鹿等。萊姆病潛伏期為3至30 天(平均約7天),70%至80%感染者會出現遊走性紅斑,感染初期會有頭痛、發燒、寒顫、噁心、嘔吐、肌肉疼痛及淋巴腺腫脹等類似感冒的症狀,若無妥適治療,後期可能會出現心臟或神經系統異常。疾管署統計,台灣自2015年至2024年迄今,累計了12例確定病例(每年介於0-3例),均為境外移入病例,感染國家以美國7例(占58.3%)為多,其餘為瑞典、英國、法國等歐洲國家。另依據世界衛生組織(WHO)資料顯示,全球今(2024)年截至10月,累計報告超過1331萬例病例,近1萬例死亡病例,為有記錄以來疫情最嚴重之一年。疾管署指出,國際萊姆病近年疫情上升,且分布區域有擴散趨勢,台灣鄰近及東南亞國家疫情持續,其中菲律賓、馬來西亞及新加坡病例數高於近年同期,大陸廣東省近1週新增180例病例;美洲地區疫情持續,今年迄今累計報告逾1,270萬例,以南美洲巴西逾1,002萬例為多,另墨西哥、哥倫比亞、巴拉圭及秘魯等國疫情亦為嚴峻。疾管署也提醒,民眾若到野外踏青或前往流行地區時,應加強防護措施,包括著淺色長袖衣褲、手套及長靴等保護性衣物,將褲管紮入襪內等,並於皮膚裸露處塗抹政府機關核可的防蚊蟲藥劑;返家前應檢查是否遭蜱叮咬或附著,並儘快沐浴及換洗衣物。疾管署強調,如發現遭硬蜱叮咬,應用鑷子夾住蜱的口器,小心將蜱摘除,避免口器斷裂殘留於體內,並立刻用肥皂沖洗叮咬處,降低感染風險。如出現疑似症狀,請儘速就醫,並告知旅遊接觸史以利醫師診斷治療。
田亞霍離開張小燕公司月收破20萬 自立門戶砸7位數出輯
田亞霍今(17日)舉辦新專輯《Who's Gonna》發片記者會,這也是他離開綜藝大姐大張小燕的「大鵬經紀」後,自立門戶的代表作。談到前老闆張小燕,田亞霍表示自己是合約到期後,才決定開設音樂工作室圓夢,雙方至今也維持著友好關係,新專輯第一時間就拿給張小燕聆聽,「小燕姐跟以前同事都很支持我,也都常讓我們諮詢,很感謝小燕姐跟之前同事的幫忙」。這次為新專輯砸下200萬,田亞霍意外透露靠著投資股票跟打德州撲克來增加收入。他2019年開始跟陳零九、麋先生聖皓一起學習德州撲克,「我會止損,所以贏多輸少。如果玩得不順,輸3、4萬我就不玩了」,更表示發片的企宣費有3分之1是靠著比賽德州撲克贏來,最高紀錄一個月可賺20幾萬元。田亞霍這些年歷經結婚生子,對於自己的未來規劃,他直言:「其實單靠音樂演出及製作收入很難養家活口,頂多打平支出,因此有在思考這張專輯如果成績還是不太理想,之後可能就『佛系』出單曲,專心做幕後,也思考要轉型為多元音樂人去掙更多收入的可能性。」今記者會上,田亞霍老婆和兩個兒子都到場力挺,被問是否想生第3胎?他直言:「一直夢想有一個女兒,但有一點擔心,我怕來第3個兒子。」田亞霍帶著老婆跟兩個兒子一起亮相。(圖/趙文彬攝)
烏干達爆「神秘怪病」患者全身顫抖、無法行走 300婦幼遭傳染
烏干達本迪布焦地區近期爆發一種神秘疾病,患者會無法控制的全身顫抖,當地居民稱其為「丁加丁加」(Dinga Dinga),意為「像跳舞一樣搖晃」,截至目前,該疾病已影響約300人,主要是婦女和女孩。根據外媒《每日郵報》的報導,據當地衛生官員介紹,丁加丁加病的主要症狀包括高燒和無法控制的全身顫抖,嚴重影響患者行走能力。雖然這種疾病令人不安,但目前尚未有死亡病例報告,且患者通常可在接受抗生素治療後於一週內康復。本迪布焦地區衛生官員基伊塔克里斯托弗(Kiita Christopher)博士表示,目前只有本地區出現病例,附近地區尚無類似情況。為查明病因,相關樣本已送至烏干達衛生部進行進一步分析,「我們使用特定的治療方法,絕大多數患者在治療後可迅速恢復。」同時基伊塔博士也警告患者避免使用草藥治療,指出這些療法缺乏科學依據,可能延誤病情。他敦促當地居民出現相關症狀時,應立即前往醫療機構尋求專業治療。報導也指出,一位康復患者帕特恩斯卡圖希梅(Patience Katusiime)描述了她感染該病的經歷,她說明自己起初感到全身虛弱和癱瘓,「我的身體不受控制地顫抖,無法行走的感覺非常可怕」,所幸經過治療後,她的病情得到緩解,現已痊癒。烏干達衛生當局目前正積極調查丁加丁加病的病因,希望能盡快確定其來源並制定相關預防措施,以防疫情擴大。此外,就在本地區出現丁加丁加病的幾個月前,東非國家包括烏干達在內,經歷了一波猴痘(Mpox)疫情。世界衛生組織(WHO)曾於今年8月將該病毒的某致命菌株列為全球公共衛生緊急事件。根據非洲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的數據,2024年非洲大陸報告了超過1萬7000例猴痘疑似病例,死亡人數超過517人。相比2023年同期,病例數增長了160%。猴痘的傳播途徑包括身體接觸、受污染物品接觸以及孕婦傳染給胎兒,雖然目前無直接治療方法,但醫生可針對其症狀進行治療。
病因不明!神秘疾病「X」肆虐剛果 416人莫名染疫「至少143人死亡」
剛果民主共和國(Democratic Republic of Congo, DRC)近日爆發一種被稱為「X疾病」(Disease X)的神秘傳染病,目前已導致當地至少416人染疫。X疾病主要發生在剛果西南部的夸恩戈省(Kwango Province)的潘濟地區(Panzi),從10月24日出現首例病例至今,至少造成143人死亡,其中40%為5歲以下的兒童。綜合外媒報導指出,「X疾病」的症狀主要有發燒、頭痛、咳嗽和呼吸困難。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數據,感染者的致死率高達7.6%。由於該地區貧困、戰亂不斷,許多兒童因營養不良和免疫力低下,更容易引發併發症。剛果的國家公共衛生研究院(INSP)院長姆萬巴(Dieudonné Mwamba)表示,目前已派遣緊急醫療團隊趕赴疫區,試圖控制疫情。也由於當地的醫療資源極度匱乏,醫院缺乏基本的藥品和設備,無法應對大量湧入的病患。民間社會協商框架主席盧富圖(Lucien Lufutu)坦言,多數病人只能依賴傳統療法。此外,由於通報延遲的關係,疫情的擴散更加難以控制。非洲疾病預防控制中心(Africa CDC)主任卡塞亞(Jean Kaseya)表示,「X疾病」的疫情爆發後,相關報告延誤5到6週,導致防控措施無法及時展開。更讓人頭疼的是,目前「X疾病」的病因尚未確定,所以當地政府僅能採取消極的限制村莊間流動、呼籲民眾戴口罩並避免接觸屍體等基礎防疫措施。目前世界衛生組織已加緊檢測工作,初步收集的12個樣本中,有10個檢測出瘧疾陽性,但專家不排除有其他病原體共同作用所致。剛果衛生部長坎巴(Samuel-Roger Kamba)警告,這種疾病的爆發可能與當地民眾的貧血、營養不良等因素有關,呼籲國際社會提供援助。報導中也提到,目前剛果面臨多重疫情的肆虐,其中包括猴痘(mpox)、馬爾堡病毒(Marburg)和小兒麻痺症(polio)。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剛果每週通報約200至300例猴痘確診病例,累計死亡人數超過1200人。
「這樣一直吃,癌就來了」 專業醫點名「6大飲食惡習」
許多人都知道,身體的健康維持,其實與日常飲食有很大的關係。重症醫師黃軒日前就發文表示,有6種飲食惡習如果不多加改善的話「你這樣一直吃,癌就來了」。黃軒醫師在FB粉絲專頁發文表示,許多民眾喜歡吃加工食品,這類食品含有大量鹽分、糖分及人工添加劑,長期食用會引發體內發炎反應,並增加自由基,進而提高癌症風險。特別是加工肉類,像是香腸、培根等,與大腸癌的關聯已被多項研究證實。根據研究,每日攝取超過50克加工肉類,大腸癌風險會增加18%。黃軒醫師也提到,過量食用紅肉也需注意。世界衛生組織將加工肉類列為致癌物,未加工的紅肉被列為可能致癌物,每天攝取紅肉超過100克,會使罹患大腸癌的風險提高17%。黃軒醫師解釋,紅肉在高溫烹調時,容易產生多環芳烴(PAHs),這類物質會損害DNA,引發基因突變。此外,紅肉中常含有亞硝酸鹽,經胃酸或高溫烹調後,可能轉化為致癌物亞硝胺(Nitrosamines)。纖維攝取不足也是一大隱憂。長期缺乏蔬菜、水果及全穀類的飲食模式,會導致腸道菌群失衡,降低腸道防禦功能,增加大腸癌的風險。一項韓國研究發現,男性若每日攝取大量植物性食物,罹患大腸癌的風險可降低23%。而美國癌症研究所則指出,每天攝取80克全穀類食物,大腸癌風險可減少17%。高糖飲食習慣也是危險因子。長期食用高糖食品容易導致肥胖及胰島素抵抗,這與乳癌及胰臟癌的發病密切相關。研究顯示,乳癌患者若攝取過多糖分,死亡風險也會增加。除此之外,黃軒醫師也提醒,不規律的飲食模式和暴飲暴食,也會引發代謝紊亂和肥胖,進而提高罹患乳癌、大腸癌和胰臟癌的機率。飲酒過量的風險也不容忽視。根據2019年數據,美國有5.4%的癌症病例與飲酒相關,尤其是頭頸癌、肝癌和胃癌。若成年早期就大量飲酒,50歲前罹患大腸癌的風險會提高150%。因此,黃軒醫師建議,女性每日飲酒量應不超過1杯,男性不超過2杯。為了降低罹癌風險,黃軒醫師表示,根據多項研究,健康的飲食習慣可以有效降低罹癌風險。1. 多吃蔬菜、水果和全穀類a. 高纖維飲食:蔬果和全穀類富含膳食纖維,有助於腸道健康,促進有益菌群的生長,降低大腸癌風險。• 建議:每天至少攝取5份不同種類的蔬菜和水果,並選擇全穀類如糙米、燕麥等。b. 抗氧化劑和植化素:蔬果中的維生素C、維生素E、多酚類和胡蘿蔔素等抗氧化物質,有助於中和自由基,減少細胞損傷。• 推薦食物:西蘭花、菠菜、莓果類、番茄等。2. 減少加工肉類與紅肉的攝取a. 針對 加工肉類:世界衛生組織(WHO)將加工肉類(如香腸、培根)列為致癌物,特別是結直腸癌的高危因素。• 建議:每周加工肉類攝入量應低於50克。b. 針對 紅肉:過量攝取紅肉可能增加大腸癌風險,烹調方式(如燒烤)也會產生致癌物如多環芳烴(PAHs)。•建議:每周紅肉攝入量不超過500克,並以蒸、煮方式取代燒烤和煎炸。3. 限制糖和高熱量食品a. 高糖飲食:長期攝取高糖食品會導致肥胖和胰島素抵抗,這是乳癌、胰臟癌等癌症的風險因素。• 建議:避免含糖飲料和甜點,選擇低升糖指數(GI)的食物,如全穀類和豆類。b. 高熱量食物:過量攝取高熱量食品,會增加肥胖風險,而肥胖是多種癌症的高危因素。• 建議:控制份量,注意總熱量攝入。4. 增加健康脂肪的攝取a. 健康脂肪:Omega-3脂肪酸具有抗炎作用,有助於降低某些癌症風險。• 推薦食物:深海魚(如鮭魚)、亞麻籽、核桃。b. 避免反式脂肪:反式脂肪與慢性炎症和癌症相關。• 建議:避免油炸食品和含人造奶油的產品。5. 控制飲食時間與規律性a. 規律飲食:生理時鐘的紊亂可能影響代謝,增加癌症風險。• 建議:定時進餐,避免夜間進食。6. 避免過量飲酒a. 酒精的致癌性:酒精被列為1類致癌物,與口腔癌、食道癌、乳癌等多種癌症相關。• 建議:女性每日酒精攝入量不超過1杯,男性不超過2杯。7. 多喝水,減少含糖飲料a. 水的作用:多喝水有助於促進代謝,降低尿路癌症的風險。• 建議:每日飲用2-3升水,避免含糖飲料。8. 增加益生菌和發酵食品的攝取a. 腸道健康:優質的腸道菌群有助於提高免疫力,減少癌症風險。• 推薦食物:優酪乳、味噌、泡菜等發酵食品。9. 減少高鹽食品的攝取a. 高鹽飲食與胃癌:高鹽飲食會損害胃黏膜,增加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和胃癌風險。• 建議:每日鹽攝入量控制在5克以內。10. 維持健康體重a. 肥胖與癌症:肥胖與乳腺癌、結腸癌、腎癌等多種癌症密切相關。• 建議:透過健康飲食和規律運動,將BMI維持在18.5-24之間。黃軒醫師最後也提醒,健康飲食,仍是降低罹癌風險的重要策略。選擇天然、未加工的食品,控制熱量和鹽分的攝取,同時保持飲食規律和均衡,能顯著改善身體健康並降低癌症風險。你們做好嗎?
65歲後平均牙齒少10顆 台灣未達國際健康老化標準
50歲林女士因罹患糖尿病與心血管疾病,導致牙周病加重,一開始她不以為意、以為只會影響咀嚼,沒想到隨著多顆牙齒缺損、脫落,不僅不方便進食,也不敢吃蔬菜及肉類,更出現口氣尷尬、記憶力衰退等困擾,對於工作及日常生活皆有重大影響,一直到進行牙齒重建治療,包括牙周病雷射清潔、牙周導版保養、3D列印輔助全導引雷射微創全口重建手術等項目,歷時半年後煥然一新,不僅換得一口好牙,咀嚼功能恢復正常外,連血糖和心血管指數都更加穩定。看牙醫一直是許多人心中的硬傷,調查統計發現,竟有高達半數的台灣人曾因為害怕看牙而選擇延誤治療,反而容易導致口腔問題惡化,產生牙周病或牙齒脫落的狀況,甚至連帶影響全身健康。世界衛生組織(WHO)積極推動健康老化,鼓勵各國確保高齡長者能維持身體功能自主性,日本也曾提出「8020護齒行動」的口腔健康指標,指出一個人必須擁有20顆以上的功能牙,才算具備足夠咬合咀嚼的功能,並確保生活品質。然而,根據衛生福利部公布的最新國民健康口腔調查指出,台灣65歲以上國人平均僅存17.9顆牙齒,到了80歲後竟僅剩4成民眾仍能擁有20顆自然牙齒,遠遠落後國際間健康老化的標準。以蛀牙為例,傳統上治療會使用銀粉或複合樹脂進行填補,然而效果卻無法持久,銀粉填補過一段時間後導致牙齒變黑,且容易造成牙齒結構的破壞,維持兩至三年就得重新補牙,而複合樹脂則容易因收縮膨脹而產生縫隙,反而讓細菌侵入先前的蛀洞,導致再次蛀牙。悅庭牙醫診所院長曹皓崴分享,臨床上經常遇到患者因而陷入「補牙、再次蛀牙」的惡性循環,飽受疼痛,然而,曾有調查統計,高達半數台灣國人曾因害怕看牙而選擇延誤治療,反而得面臨後續牙齒脫落、產生牙周病的窘境。曹皓崴點出:「根本解決之道在於如何在蛀牙剛發生或尚未惡化之前就選對治療方式!」曹皓崴表示,最新的3D齒雕技術使用全數位口內掃描儀器於口中取模,再利用德國引進的科技儀器,製作出與牙齒缺損大小、形狀完全相同的陶瓷修復物,不僅與天然齒質相近,顏色自然、邊緣密合度佳,填補後更不易再度產生蛀牙,兼顧美觀與功能。口腔健康可視為全身健康與生活品質的重要指標,曹皓崴院長表示,牙周病、蛀牙和缺牙等口腔問題,不僅影響咀嚼功能,還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密切相關;許多國際臨床研究也發現,不良口腔保健將連帶提升其他慢性疾病的風險,例如心血管疾病風險上升18%,牙周病患者罹患憂鬱、焦慮等精神疾病的機率也大增37%,提醒民眾多重視自我口腔管理。
餐廳、酒吧員工是暴露二手菸高風險族群 聚餐3行動打造無菸環境
根據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資料顯示,即使不抽菸,短暫接觸二手菸也有可能讓身體產生危害。國健署表示,年末將近許多民眾會在年終聚餐與親友、同事聯繫感情,但二手菸卻有可能成為聚會時的健康隱藏殺手,建議民眾透過3行動一起打造「無菸聚餐」,不僅能保護自己與親朋好友,也能進而守護聚會場所工作人員的健康。二手菸每年致130萬人死亡 短暫接觸有「這些」影響二手菸目前已被國際癌症研究中心(IARC)歸類為一級致癌物質。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資料顯示,二手菸每年會造成全球130萬非吸菸者死亡。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更指出,即使只有短暫接觸二手菸,血管內壁也會因此而受到損害,若接觸二手菸1小時,身體會產生發炎反應並導致肺部功能下降,而且影響時間將持續至少3個小時。對於孕婦、孩童,二手菸還會構成更大的健康威脅,國健署表示,孕婦若暴露於二手菸之下,胎兒的健康會受到影響,可能會生下低體重的嬰兒,而暴露於二手菸的嬰兒,其大腦、呼吸等都有可能受到影響,相較於未暴露者,這些暴露於二手菸的嬰兒死於嬰兒猝死症候群(SIDS)的風險也會更高。年末聚餐別讓菸味壞了氣氛 3行動共同打造無菸環境年末聚餐的快樂時光,二手菸可能會成為潛在的健康威脅,而且聚餐場合聞到菸味往往也會影響到未抽菸者的心情,並讓氣氛變得相當尷尬。國健署建議,民眾在聚會時可採取以下3行動,共同打造無菸的聚會環境,讓歡聚時光更加盡興與健康:遵守禁菸區規定:留意禁菸區域標示,避免在禁菸範圍內抽菸,或使用吸菸區/吸菸室。另外也要避免在餐廳門口或騎樓抽菸,以免菸味飄散至餐廳內,影響用餐的賓客。提前協議無菸規則:與親友、同事事先約定聚餐期間不抽菸。給予愛與關懷、分享戒菸資源:在團聚的時刻,給予吸菸者戒菸支持與鼓勵,將會對成功戒菸有很大的幫助,而聚會中也可以適時地介紹戒菸的好處及相關戒菸資訊,幫助吸菸者踏出戒菸的第一步。餐廳、酒吧員工是暴露高風險 戒菸守護自己與他人戒菸除了能保護一同聚餐的親朋好友們,也能守護聚會現場的工作人員。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指出,餐廳、酒吧的員工其實是二手菸暴露的高風險族群,在禁菸政策實施後,這些員工的呼吸道症狀、肺功能測試結果確實都有明顯的改善。目前,全台有近2,700家合約醫事機構可提供專業的戒菸服務,民眾也可撥打免費戒菸諮詢專線「0800-636363」,或利用line通訊軟體(ID:@tsh0800636363),由專業諮詢人員協助量身打造個人戒菸計畫,並提供戒菸相關資訊。國健署署長吳昭軍呼籲,民眾一同營造無菸環境,保護自己與家人健康,讓聚餐氣氛更和諧。健康醫療網提醒您:吸菸有害健康!
田亞霍揪小賴當唱跳歌手 自爆一雙兒子最愛〈APT.〉
田亞霍推出全新專輯《Who's Gonna》,主打歌〈Gotta Runaway〉邀來好友賴晏駒(小賴)攜手合作,田亞霍表示:「小賴對舞曲的駕馭度高,又能歌善舞,我第一次認真要當唱跳歌手,當然要請他幫忙、拜他為師。」暌違5年再發片,田亞霍在這段期間歷經結婚生子,離開張小燕的豐華唱片成立音樂工作室。新專輯收錄的8首歌不僅曲風多元囊跨舞曲、抒情,主題更包羅萬象把愛情、親情、自我面向成長等心情故事,首首歌堪稱是記載著他這些年成長軌跡及蛻變心境。其中〈做我的新娘〉、〈陪你長大〉、〈一百萬分的愛〉,創作靈感更是來自於對妻兒的愛。田亞霍推出全新專輯《Who's Gonna》。(圖/猫少娛樂工作室提供)提到新歌〈Gotta Runaway〉,田亞霍笑說:「只要我在家放這首歌練舞,兩個兒子都會跟我一起手舞足蹈,還不時跑來我旁邊說「還要聽way(gottarunaway)。」不過愛聽快歌兒子們最近「移情別戀」愛上〈APT.〉,讓田亞霍吃味地說:「看來要寫更多好聽的快歌來上訴搏回兒子的愛。」
每天有42人發現罹患乳癌! 專家曝「護乳5招」讓癌退散
乳癌連續19年為國人女性癌症發生率第一位!根據最新癌症登記報告顯示,每天有42人被宣告罹患乳癌,當中約有9人因乳癌失去寶貴生命。乳癌可謂為國人女性公敵,尤其台灣乳癌好發年齡約在45至64歲之間,其中以45至49歲每10萬名婦女發生213人為最高,這年齡也剛好是家庭支柱角色,常身兼照顧長輩及兒女的多重角色,如不幸罹患乳癌,往往造成家庭的嚴重打擊,在經濟或是心理支撐上都陷入危機!早期乳癌5年存活率近100% 末期則僅剩約39.4%台灣癌症基金會蔡麗娟副執行長呼籲,乳癌雖然恐怖,其實只要定期接受乳房X光攝影檢查、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其5年存活率接近100%,但如果遲遲不篩檢,不幸拖到第4期(末期),乳癌的5年存活率則僅剩約39.4%。「護乳5招」有效降低7成乳癌風險 定期篩檢最重要乳癌其實是可以預防的,從生活中落實「護乳5招」,就可以有效降低7成的乳癌風險:第1招:蔬果彩虹579蔬菜水果含有植物生化素(Phytochemicals),可增強免疫力、誘導癌細胞良性分化、促進癌細胞凋亡、阻斷癌血管增生、抑制癌細胞分裂訊號的傳遞及抗氧化等作用。蔬果彩虹579是:12歲以下兒童每天攝取5份新鮮蔬菜水果,12歲以上女性每天攝食7份蔬菜水果,男性則應每天攝食9份蔬菜水果,且蔬菜比水果需多1份。第2招:規律運動運動很重要的即是降低20%罹患癌症的風險,尤其乳癌病友如有規律運動比沒運動的病友可有效降低復發率以及降低40%乳癌死亡率。第3招:避免晚生育女性愈來愈晚婚、晚生育,一生中身體受雌激素影響太久,當心包括乳癌、卵巢癌和子宮內膜癌等風險也跟著增加。第4招:定期乳癌篩檢預防乳癌最重要就是透過X光乳房攝影定期篩檢。政府免費提供45歲以上至未滿70歲婦女及40歲以上至未滿45歲具乳癌家族史(祖母、外婆、母親、女兒、姊妹曾有人罹患乳癌)的婦女,每2年接受1次乳房X光攝影檢查,以期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有效提升乳癌存活率。第5招:遠離菸檳依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報告調查,菸、酒、檳榔不健康飲食、缺乏身體活動及肥胖等都是誘發癌症的主要危險因子,癌症的死亡約有30%和抽菸有關。提醒女性戒菸並避免二手菸害,就可以減少乳癌風險。
周杰倫演唱會今天開唱!大巨蛋彩排照曝光 昆凌加碼洩「老婆視角」
天王周杰倫(周董)今(5)日起連續4天在大巨蛋開唱,也是成為首位在大巨蛋開個唱的歌手,晚間他在IG貼上釋出彩排畫面,老婆昆凌也愛相隨現身,更發文替老公加油打氣,「Just enjoy yourself! U da best!」(好好享受,你是最棒的。)周杰倫昨日在IG發文寫上,「第一次走進大巨蛋站上這個既熟悉又陌生的舞台,常常經過東區大巨蛋,但現在特別有感,明天見啦!」照片中,他戴著黑色鴨舌帽,手彈著吉他,以側面視角露出,宛如剛出道時的模樣粉絲驚呼:「夢回2000年!」老婆昆凌也留言直呼:「Who’s that boy?」(這個男孩是誰?)昆凌(右)陪著老公演唱會彩排。(圖/昆凌IG)此外,周杰倫除了台上彩排,也親自到台下體驗歌迷的視角,昆凌忍不住拍下「老婆視角」替他留念,還說:「認真的你,忍不住偷拍一下。」從畫面中可見,每張座椅上似乎都有放著周杰倫演唱會手燈。周杰倫演唱會門票從開賣至今話題不斷,有不肖人士用搶票程式非法購買周杰倫演唱會票券,後續以每張1.2萬至3萬不等的價格在網路上高價販售遭逮。最終,士檢與台北市政府文化局、演唱會主辦單位及票務系統等業者協調,決定在演唱會舉行前,將查扣的票券交由主辦單位以原價重新對外販售。對此,歌迷還在期待門票重新販售,不過拓元售票回應,釋出的門票張數與日期都無法透露,且已經在之前陸續售票的時候一起賣出了。昆凌偷拍周杰倫。(圖/昆凌IG)
剛果又爆發不明疾病 症狀類似流感釀143死
非洲中部剛果民主共和國(Democratic Republic of Congo,DRC)近期遭受M痘、伊波拉疫情肆虐,未料西南部的廣戈省(Kwango)又爆發不明疾病,患者出現類似流感症狀,像是高燒和嚴重頭痛,其中婦女和孩童最嚴重,造成143人死亡,引發世界衛生組織(WHO)高度關注。剛果民主共和國近日爆發一種不明疾病,已造成143人死亡。(示意圖/達志/美聯社)根據《每日郵報》等外媒報導,這起疫情在11月10日至25日期間爆發,主要集中在廣戈省的克旺戈省潘齊(Panzi),報導稱,患者出現發燒、頭痛、咳嗽和貧血等症狀。另外,《美聯社》引述剛果副省長薩基(Rémy Saki)說法,目前死亡人數介於67至143人之間,疫情規模令人擔憂。據剛果省衛生部長尤姆巴(Apollinaire Yumba)表示,這不明疾病已引起高度關注,並緊急派遣流行病學專家前往災區採集樣本,以釐清病源。果已經爆發12次以上的伊波拉疫情。(示意圖/達志/美聯社)這場疫情的爆發,對當地醫療資源和公共衛生體系都是一大考驗,據了解,剛果已經爆發12次以上的伊波拉疫情,伊波拉會從果蝠身上傳染到人體,引起類似流感症狀,包括噁心、出血和腦部問題,在2019年的疫情中,共造成2100多人死亡。除了伊波拉,剛果目前還面臨M痘疫情,已有1萬2500人感染,581人死亡,感染病例遍布全境。(示意圖/達志/美聯社)除了伊波拉,剛果目前還面臨M痘疫情,已有1萬2500人感染,581人死亡,感染病例遍布全境,包括爆發不明疫情的克旺戈省潘齊,目前世界衛生組織(WHO)也派遣團隊前往協助當地衛生單位進行疾病調查。WHO並表示,關於此疾病的病原體和傳播途徑,仍待進一步研究和確認。剛果民主共和國近日爆發一種不明疾病,已造成143人死亡。(圖/翻攝自X)
詹姆仕布朗特四度來台開唱 展開超E人模式揪粉絲跳波浪舞
上尉詩人James Blunt(詹姆仕布朗特)喜迎出道20週年,睽違6年第四度來台開唱,3日舉辦世界巡演《The Who We Used To Be》台北站,吸引千人到場支持。110分鐘的演出不僅帶來經典專輯《Bed To Bedlam》的作品,也演唱了新專輯《Who We Used To Be》的精選曲目,整整20首歌讓現場觀眾一飽耳福。詹姆仕布朗特以吉他演奏為開場,連續演出〈Beside You〉、〈Saving a Life〉、〈Wisemen〉,隨即點燃現場氣氛。他坦言為了這次的世界巡迴做了很多準備,除了練琴之外也要練習說話,接著一口氣秀了不同國家的語言,最後更以中文:「你好!你好!」像台灣粉絲親切打招呼,也立刻獲得全場觀眾熱情的回應。詹姆仕布朗特睽違6年第四度來台開唱,舉辦世界巡演《The Who We Used To Be》台北站。(圖/華納國際音樂 / 搖滾帝國Rock Empire Music提供)粉絲的熱情讓詹姆仕布朗特展開超E人模式,演出〈High〉之前主動邀請大家一起大合唱,他表示:「你們不能一起唱這首歌,因為這首歌Key太高了,大家平常沒有鍛鍊的話太辛苦了。」而眼尖的粉絲不難發現,詹姆仕布朗特在演出前還去爬了象山,遠眺台北地標101。今年剛滿50歲的他,為了有良好的演出狀態,時刻都沒有鬆懈。整場演出不間斷與粉絲互動,除了帶動打節拍、揪粉絲一起跳波浪舞,更在〈I Won't Die With You〉的尾聲,跳下台大玩衝浪,讓氣氛瞬間沸騰。
ASKA明年3月登台開唱 帶領歌迷重溫90年代金曲
亞洲殿堂級歌神 ASKA 睽違5年再次來台,將於明年3月1日在台北國際會議中心深情開唱,ASKA表示:「我來台灣辦過不少次演唱會,但印象最深刻的果然還是在戶外演出的那次。這次也會抱著那樣難忘的心情來進行演出。」ASKA縱橫日本樂壇40年,這次將帶來一場充滿回憶與感動的音樂盛宴,回顧他多年來的音樂旅程,並與台灣的歌迷一同分享他的經典作品與新歌。ASKA 自1980年代出道以來,便以其獨特的創作才華與深情的嗓音,深深打動無數歌迷,從〈SAY YES〉、〈開始時總是下著雨(はじまりはいつも雨)〉、〈UNI-VERSE〉到〈PRIDE〉,每一首歌曲都承載著歲月的痕跡,充滿回憶和情感。這次演唱會ASKA 將結合經典歌曲與新作,搭配全新的編曲與舞台設計,帶領歌迷進入全新的音樂時空。ASKA指出:「這次的演出在日本國內巡迴獲得了很高的評價,因此會參考日本巡迴的內容並活用在歌單中。」並且透露還是會以經典歌曲為主,重現90年時代的歌曲,也安排了會讓大家感到非常驚喜與意想不到的橋段。除了對台灣歌迷的熱情印象深刻,還有一件事讓ASKA難以忘懷,就是台灣獨特的「腳底按摩」,直呼這次來台灣一定要再去好好體驗一次。「ASKA CONCERT TOUR 2025 WHO is ASKA !? in TAIPEI」2025年3月1日在台北國際會議中心舉辦,票價4880、4280、3680、3280、2880、2280元,12月9日下午1點30分於寬宏售票系充開賣。
別為省錢不開暖氣!專家曝「冷死比熱死還多」 WHO:室溫低於18°C恐引腦中風
今年的秋季相當短暫,近日又迎來入冬最強冷氣團,許多人的身體都還未完全適應寒冷天氣。值得注意的是,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室內溫度應維持在至少18度以上,否則可能造成血壓上升,增加罹患腦中風的風險,同時也要預防「低溫症」,以免讓整個身體受到損害。根據日媒《女性自身》報導,東京都立大學前氣象學特聘教授藤部文昭,長年研究中暑及低溫症,他日前就示警,「雖然中暑的危險已廣為人知,每年也都會發布警告,但人們對體溫過低的興趣並不大,即使在家,也該小心低溫」。據日本厚生勞動省的統計,2013年至2022年間,因體溫過低而死亡的人數為11,335人,已超過了中暑死亡人數(10,268人)。日本氣象廳也指出,一般人會認為,因體溫過低凍死的事件,通常發生在登山或災區等特殊環境中,但實際上,這種情況亦經常發生在室內,特別是今年冬天更要小心。日本急救醫師學會進行了一項全國性的調查顯示,低溫症發生的機率,在一般民眾家中約有70%,其中的80%是65歲以上的長者。急診科醫師藤見聰說明,體溫過低是指身體因寒冷而失去熱量,當核心體溫降至35度以下時,將對整個身體造成損害。他表示,如果人的核心溫度降至35 度以下,會開始顫抖並感到意識模糊;核心溫度掉到28至32度時,可能會喪失意識,呼吸、心跳衰弱;若是低於28度,通常會導致死亡;其中,患有糖尿病等慢性病的高齡族群,死於體溫過低的風險更高。WHO也提醒,室內溫度應保持在18度以上,否則可能導致血壓上升,進而增加罹患腦中風的風險,想要預防「低溫症」,可以將暖氣打開,或使用熱水袋、電熱毯來保暖,這對於頸部周圍有大血管通過的區域相當有效。
雷射新技術!恢復速度快 減少乾眼症困擾、降低術後不適
世界衛生組織(WHO)研究指出,2050年全球近視人口將攀升至50億,台灣更是「近視大國」,盛行率居全球前列,7成小六生患有近視,到了高中更是高達9成。高度近視不只影響日常生活品質,也可能引發其他眼疾,已成國人視力健康的重大威脅。為了矯正視力、擺脫眼鏡帶來的不便,許多人會考慮進行近視雷射手術,卻經常因手術風險而卻步。傳統近視雷射手術的風險包括角膜瓣切割、術後恢復期長、以及可能的神經損傷等,成為民眾顧慮的主要原因。近視雷射技術升級 預防術後乾眼症、視力清晰持久新一代極飛秒近視雷射手術,採用專利「雙凸透鏡密合技術」,現已在台灣和國際市場同步上市。知名眼科診所院長林浤裕表示,角膜神經叢影響淚液分泌,與術後乾眼症的嚴重程度密切相關,這項技術避免切割這些神經,並提高手術後角膜的密合度,降低皺褶的可能性,讓透鏡取出後的角膜表面更加平滑,減少水霧感,有助於術後視力清晰持久。知名眼科診所院長潘志勤進一步解釋,以往近視雷射手術在透鏡片分離取出時,容易在周邊殘留組織碎屑;極飛秒近視雷射的超精準度連續掃描技術,使透鏡表面平整細緻降低沾黏,減少手術器械接觸,讓雷射後透鏡取出更絲滑,降低手術傷害,同時配合術中即時監控,提升手術的精確度。低能量雷射降低術後不適感 恢復時間快知名眼科診所院長張朝凱指出,極飛秒近視雷射以降低50%術時衝擊能量減少對角膜組織的熱傷害,有效減輕術後的不適感。此外,針對夜瞳偏大的患者,可精準指定光學區並設定瞳孔區域,有效降低眩光等副作用發生機率,並縮短術後恢復時間。術後後遺症屬暫時性不適 可逐漸改善、適應現代的眼科手術已十分先進,可精確處理各種眼部問題,手術前也會進行全面檢查,以確保手術的效果和安全性。針對術後後遺症,基隆長庚醫院眼科醫師孫啟欽指出,患者可能會經歷眼睛乾澀及夜間眩光等暫時性不適,一般通常會隨著時間逐漸改善或適應。
諾華、TAISE攜各界共創永續 合力舉辦GCSF「健康永續實踐論壇」
氣候變遷不僅對環境構成嚴重威脅,還對我們的健康和醫療系統造成重大影響。與此同時醫療系統也是氣候變遷成因之一,貢獻全球排放量約4.6% 溫室氣體排放當量。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TAISE)、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台灣醫院協會與跨國製藥業龍頭的諾華藥廠,今年再度攜手合作於11月19日舉辦GCSF「全球企業永續論壇」之分場「健康永續實踐論壇」,為產官學界提供多方對話的平台,從國際標準到在地實踐,促進對永續健康醫療模式的探討、學習與交流。衛福部劉玉娟主任秘書、衛福部醫事司劉越萍司長、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周慶明理事長、台灣醫院協會李飛鵬理事長皆到場響應,而台灣多所重量級醫院代表,包括臺中榮總陳適安院長、花蓮慈濟醫院林欣榮院長、臺北榮總李偉強副院長、台大醫院品管中心陳世英主任等亦出席該論壇分享經驗,從政策方向到醫院營運管理與社會責任,對永續工作的推動進行交流,帶來許多啟發,在現場獲得熱烈回響。永續行動勢在必行產官學齊心推動醫療永續產業鏈在氣候變遷的影響下,伴隨疫情、人口老化和慢性病的增加,推動全球醫療需求上升,估計為醫療保健系統帶來高達1.1兆美元的財務負擔。衛福部劉玉娟主任秘書表示,衛福部根據國家政策永續指引,希冀2050年能實現醫療永續及淨零排放。台灣永續能源基金會簡又新董事長也指出,基金會自2023年起積極與全台醫院合作,目前已有98家醫療院所簽署永續發展倡議書。期盼能透過群體的力量,帶動台灣醫療體系邁向永續發展與淨零轉型。氣候變遷對健康的衝擊與醫療體系的負擔愈來愈顯著,因此醫療體系不僅有照護病患的角色,同時也必須從自身展開環境永續行動。衛生福利部醫事司劉越萍司長在會中指出,根據2023年調查,台灣已有81%的醫院曾執行有節能效果之改造或新建工程,衛福部除了已規劃明確的醫療體系永續行動框架,也開始協助國內醫療機構啟動溫室氣體盤查、人員培訓和減碳策略行動,加速醫療體系各層級一同邁向淨零。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周慶明理事長呼籲醫療各界攜手合作,在政府的帶動下推動淨零。台灣醫院協會李飛鵬理事長則站在醫院管理角度提出醫療機構經營上的衝擊與因應對策。根據數據顯示有98%的醫院同意醫療永續為重要議題,他進一步建議政府從健保財務面協助醫界建立健全體質,才能有良好的基礎,一同跟隨衛福部的規劃實踐永續淨零。此外,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周麗芳秘書長在會中解析世衛組織(WHO)對醫療機構在氣候韌性與環境永續方面的重要指引,並介紹詳細的檢查清單供醫院自我檢核,為大家提供具體的實踐工具。她指出面對氣候變遷,醫療機構是第一道,也是最後一道防線!引起與會者的共鳴。「GCSF健康永續實踐論壇」集結產官學各界到場交流永續健康醫療模式。(圖/台灣諾華提供)諾華持續深耕永續擴大與供應鏈共同實踐目標共同舉辦本論壇的諾華藥廠秉持「重新創想醫藥未來,以改善和延長人類生命」的企業宗旨,持續深耕永續。諾華永續發展與ESG辦公室負責人Carrie Scott分享,創新與藥品近用、環境永續、人力資本和良好的治理為諾華的四大ESG主軸;而諾華作為全球醫療科技領導者,積極投入醫療產業的大型淨零排放計畫。藉由創新研發及醫療技術的應用,致力降低碳足跡,並推動全產業鏈的綠色轉型,以實現醫療淨零的永續目標。此外,全球諾華產品包裝已不再使用PVC;從研發、製造到行銷全面採用永續設計原則;且在歐洲和美國實現100%使用再生能源,並計劃在2025年實現自身營運碳中和、2040年達到全供應鏈淨零排放。全球諾華在ESG作為得到多重肯定,例如於2024年藥物可近性指數(Access to Medicine Index)名列第一,在2023碳揭露專案(CDP)再次榮獲氣候與水資源雙A佳績雙A的領導級別,並被Time時代雜誌評選為2024最佳永續公司。台灣諾華為台灣第一大外商藥廠,也是第一例完成2023年溫室氣體盤查報告書,並榮獲2024「淨零標章」綠級認證之外商藥廠,期望攜手產業鏈夥伴共同實現永續目標。
與日相APEC會談50分鐘 林信義透露石破茂「有點擔憂」這件事
總統府今天(20日)召開APEC領袖代表團返國記者會,領袖代表林信義透露,和日本新首相石破茂的會談長達50分鐘,十分融洽,石破首相表達台灣是日本非常穩定、互相信賴的夥伴,並重申日本重視台海和平的立場,他感到有點擔憂。林信義說,石破茂重申日本重視台海和平的立場,兩國在防衛、防災等領域有很多合作空間。他說,石破茂對於防災有非常多研究跟專業經驗,花蓮賑災,台灣能這麼快就恢復很了不起,他也提到我們有宗教團體的協助。林信義也跟他表達,台灣宗教團體有很多信徒,會協助災後復原救援,台灣在各地擁有的救難團隊,也會前往人道救援,減少傷害跟死亡。至於台日產業合作有很多面向,林信義說,特別是在半導體晶圓代工,日本的原材料、設備是非常好的,台灣在製程方面也有些優勢,這樣的結合加上供應鏈轉移配置,有很多合作空間。石破首相並提及,希望如果台灣有要到第三國投資,可以一起參與,尤其是東南亞等國家。他說,石破茂也表達支持我國持續參與如「世界衛生組織」(WHO)、「國際民航組織」(ICAO)等國際組織,50分鐘的會晤十分融洽、成果豐碩,雙方透過彼此可能的需求、合作面向切入,有實質進展。被問及石破茂是否談及台海及印太區域局勢?林信義說,石破茂非常關心台灣局勢,並一再重申,台海局勢一旦有變化,對全世界的影響非常大,日本對台灣的企業、人民有長久的感情,石破茂對這一切非常關心,也坦言有點憂心,「他有一再重申台海和平很重要」。
畢書盡現身力挺同門 揪挪威清新小王子嗨唱〈Better Alone〉
Bii畢書盡19日現身挪威清新小王子Peder Elias(佩德艾利亞斯)台北演唱會,兩人合唱〈Better Alone〉,睽違1年再度來台的佩德艾利亞斯佩德演唱會上一共飆唱20首金曲,當他穿著吊嘎以〈Hall of Fame〉登場,好歌聲與好身材讓歌迷尖叫連連。畢書盡和佩德艾利亞斯合唱〈Better Alone〉。(圖/索尼音樂提供)繼去年10月31日再度舉辦第二場專場,佩德艾利亞斯這次開唱金曲連發,帶來包括和SEVENTEEN小隊BSS夫碩順合作的〈7 PM〉、與Alan Walker合作的〈Who I Am〉外,也演唱新歌〈If I Got A Dollar〉。佩德艾利亞斯佩德再度來台舉辦專場,演唱會上一共飆唱20首金曲。(圖/索尼音樂提供)之後當神秘嘉賓Bii畢書盡出現,隨即演唱會帶入另一波高潮,兩位索尼音樂同門合唱〈Better Alone〉,讓歌迷直呼「不敢相信」,敲碗希望未來兩人有機會合作,演唱會在全體大合唱〈Paper Plane〉結束,佩德在休息之後還特別在現場和雨中等候的歌迷打招呼與簽名,完全是寵粉魔人。
「抗生素濫用」釀危機! 十年後平均壽命恐縮短1.8年
根據最新全球研究,每年有數百萬人因抗藥性細菌失去生命,對全球醫療系統造成巨大壓力。預估到2035年,全球平均壽命將因此縮短1.8年,世界衛生組織(WHO)已將抗藥性問題列為重大公共衛生危機。抗生素濫用恐致「無藥可用」 10年後壽命恐縮短1.8年內科加護病房主任張厚台表示,疫情期間抗生素使用量增加,加護病房內的抗藥性細菌數量上升,導致重症患者的治療難度更高,尤其高齡患者的死亡率也隨之上升。為降低抗藥性風險,加護病房已與藥師和感染控制團隊合作,嚴格管控抗生素的使用,並升級感染監測系統。內科部主任廖俊星指出,臨床上遇到抗藥性細菌時,醫療團隊往往不得不使用副作用較高的第二線藥物,這不僅增加患者的健康風險,亦對醫療資源帶來額外負擔。防無藥可用 謹守「四不一要」、「診間三問」亞東醫院感染管制中心主任楊家瑞提醒民眾,抗藥性問題遠比想像中嚴峻,必須共同努力維護抗生素的多樣性,加強全民對正確使用抗生素的認識。臨床上仍發現許多民眾對抗生素存在錯誤迷思,如擅自停藥、私自購藥、主動要求開立抗生素等行為。他再次呼籲民眾,在日常生活中應遵守「四不一要」原則:「不」主動要求抗生素「不」私自購買抗生素服用「不」服用他人抗生素「不」隨意停藥「要」遵循醫囑使用抗生素此外,他也推廣「診間三問」的概念,幫助民眾在看診時能與醫師有效溝通:「有沒有」:藥物是否包含抗生素?「吃多久」:處方中的抗生素應服用多長時間?「小心什麼」:服用抗生素時應注意哪些事項?
全球麻疹疫情激增!全因疫苗接種率不足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和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最新報告,2023年全球麻疹病例達1,030萬例,較2022年增加20%。全球疫苗接種覆蓋率不足被視為病例激增的主要原因。世衛指出,麻疹是一種高度傳染性疾病,但可透過接種兩劑疫苗有效預防。然而,2023年有超過2200萬名兒童錯過第一劑麻疹疫苗的接種。報告顯示,全球有83%兒童完成了第一劑疫苗接種,但僅有74%兒童接種建議的第二劑疫苗,遠低於達成群體免疫所需的95%以上接種率。2023年,全球有57個國家爆發大規模或具嚴重影響的麻疹疫情,波及非洲、東地中海、歐洲、東南亞和西太平洋等地區,與去年36個國家相比,增幅接近60%。其中,近一半的破壞性疫情發生在非洲,該地區疫苗接種覆蓋率最低。儘管2023年因麻疹死亡的人數下降至約10萬人,較去年減少8%,但大部分死亡病例仍為5歲以下的兒童。世衛指出,死亡人數下降主要是因疫情集中於醫療服務相對完善、兒童營養狀況較好的國家和地區。截至2023年底,全球已有82個國家成功消除麻疹或維持無麻疹病例。然而,隨著麻疹病例的激增,實現《2030年免疫議程》中全球消除麻疹的目標面臨嚴峻挑戰。儘管巴西今年再次被確認為已消除麻疹的國家,並使美洲成為全球唯一消除麻疹流行的世衛組織區域,但非洲和東地中海地區疫情依然嚴重。世衛組織呼籲各國政府和合作夥伴,特別是在非洲和東地中海地區,以及脆弱、受衝突影響的國家,緊急採取行動,確保所有兒童都能完成兩劑麻疹疫苗的接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