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PI
」 CPI 通膨餐飲業農曆年至今漲價潮未停 中華徵信所:CPI補漲恐達半年
2023年物價上漲不能掉以輕心!中華徵信所昨日表示,研判國內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未來還會有一段補漲期,時間最少1季,甚至恐長達半年,農曆年到現在的餐飲業漲價潮尚未結束,將持續影響國內CPI走勢。中華徵信所表示,儘管2022年全年CPI未突破3%,但仍得戒慎恐懼,原因在於躉售物價指數(WPI)領漲在先,CPI具有落後WPI的特性,台灣的WPI在漲到頂後雖有回跌,但是CPI仍會落後補漲一段時間。2021年全球經濟經歷2020年急凍後的急速反轉向上,台灣WPI由1月的96.84一路上升到11月最高點的107.52,全年WPI年增率9.46%,但是CPI卻只從1月的103.08上升到11月全年最高點105.62,全年年增率為1.97%。中華徵信所分析,2019年到2020年WPI與CPI已經出現較大的背離;2021年、2022年WPI與CPI更出現極端不正常的背離,研判即使今年經濟外冷內溫,CPI仍會落後補漲,這段補漲最少是一季,但是也不排除維持半年。同時觀察2022年台灣食物類CPI年增率5.66%,較2021年年增2.45%,大舉攀升,為CPI基本分類中最大增幅,足見食品類漲幅凌厲,並啟動餐飲業的漲價潮。近期各大餐飲業龍頭、連鎖店陸續漲價,例如王品、鼎泰豐、麥當勞、肯德基、八方雲集等,中華徵信所認為,原本眾多的中小型餐廳及小吃店為維持來客率還在苦撐沒有漲價,今年也都陸續調漲價格,因此由農曆年前至今,餐飲業的漲價潮尚未結束,即使今年上半年製造業景氣轉冷、餐飲業調漲上去的價格也不會下來。
通膨壓力未緩 5月CPI創10年最大漲幅「連3月飆破3%」
通膨壓力未見和緩,主計總處公布5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為3.39%、創近10年最大漲幅,已是連續3個月飆破3%。這波物價上漲以蛋類及肉類為主,外食費漲幅更一舉衝上13年半新高,油料、蔬菜、水果、家庭用品及房租則是無一不漲,對經濟能力弱勢的低所得家庭,CPI高達3.64%,痛苦指數遽增。近一年消費者物價指數(CPI)變化。(圖/黃琮淵製表)主計總處原先預估,5月CPI應會比4月3.38%略低,結果卻不減反增,主因5月豪雨,蔬菜回跌幅度不如預期,反觀國際農工原物料價格上漲,使得飼料成本提高,其中雞蛋上漲32.23%最顯著,豬肉飆7年多以來新高、雞肉則是15個月新高,致CPI壓不下來。七大類指數中,以食物類漲幅7.4%最凶,主要來自蛋類及肉類價格上漲,蔬菜受天候不佳及上年低基數影響,也有22.12%漲幅,外食費大漲5.8%則創下13年半新高。俄烏戰事導致油料費上漲12.62%,帶動交通及通訊類漲幅也有4.59%。行政院穩定物價小組關注的17項重要民生物資,5月平均年漲5.25%,為7年半新高,雞蛋漲32.23%最為驚人、創3年餘最大漲幅,豬肉漲9.4%、創逾7年最大漲幅,麵粉漲7.54%,是10年半最大漲幅,反映在麵粉類製品,其中麵包漲了7.4%,幾乎是等幅調價。原物料上漲,加上國內外禽流感疫情,造成國內雞隻、雞蛋「雙缺」,卜蜂表示,目前全台雞蛋每日需求約2000萬到2200萬顆,供應缺口約1、200萬顆,即便購買雞蛋已不見排隊潮、搶購潮,但供應量仍無法完全滿足民眾需求。雞肉方面,每周需求量約480萬隻,業者現今僅能供應450萬隻,落差30萬隻估計要等到7月才有辦法補足,業者不諱言,雞肉價格恐持續上揚。這波物價飛漲,對食物類支出占比較高的低所得家庭,衝擊更為劇烈。主計總處統計,低所得家庭CPI年增率達3.64%,高於中所得及高所得家庭的3.45%及2.94%,其對漲價的感受程度及壓力更深,但恐怕也無力負荷。至於CPI何時回跌?主計總處表示,如果天候恢復平穩,6月整體CPI應會比5月的3.39%還要縮小,但年增率仍會超過3%。意思就是,回檔幅度很有限,苦日子還沒那麼快結束。另值得注意的是,農工原物料價格高漲,加以新台幣匯率貶值,主計總處昨日公布5月以新台幣計價的進口物價年增率升至21.38%,5月躉售物價指數(WPI)年增16.62%,雙創近41年新高,廠商成本壓力大,恐也將導致這波漲價難以退潮。
CPI近3%基本工資要不要調? 工作小組:言之過早
今年2月CPI接近3%,讓基本工資調整又是外界關注,基本工資工作小組今天舉行會議,勞動部條件司司長黃維琛轉述會議內容指出,今天勞資會議共識為,接下來的變化講難以預測,甚至比去年更難預測波動會更大,大家有的共識為「基本工資怎麼調言之過早」。黃維琛轉述,今天會議勞資雙方聚焦在CPI上,但未來會有怎樣的變化很難說,CPI有相當的壓力但變數也很多,俄烏戰爭如果結束後原物料是否會居高不下、疫情又會有什麼影響,這些跟物價關聯都會有關係,也是因為變數多,因此委員也有共識,今年後面的變化可能仍大,「基本工資怎麼調言之過早」。會中勞方團體認為從CPI仍要相當考量,包括進口物價、原物料過高甚至會擠壓到GDP,去年調整時有考慮到CPI及GDP,但變數太多;資方則認為如果短期可以戰事可以結束,有人認為原物料價格可以回來,但有人認為可能要找其他替代來源,可能會使物價上漲等。黃維琛表示,會中有委員說「因為基本工資,不是按公式審查會有各種因素納進來考慮」,勞方委員也肯定讓基本工資彈性調整,讓調整基本工資務實外也能彈性因應外界的變化。會中有委員提及如CPI、PPI、WPI這幾個跟物價相關指數,各概不同,勞動部長許銘春也裁示統計處下次跟委員報告,讓委員瞭解各指數代表不同意義。
12月通膨率2.62% 外食費大漲2.39%⋯創近81個月新高
主計總處6日公布物價統計指出,2021年12月通膨率2.62%,連續五個月超過2%,其中外食費漲幅更創近81個月新高,全年通膨率1.96%也創下近13年新高,通膨壓力持續存在,惟尚無通膨現象,研判2022年通膨率將逐季遞減。近半年各類物價年增率綜合統計處專門委員曹志弘表示,2021年消費者物價漲幅(通膨率)沒有超過2%,卻也連五個月超過2%,顯示通膨壓力是存在的,但相較於韓國、新加坡2%以上的通膨率,我國的漲幅相對溫和。曹志弘指出,政府月前調降汽柴油貨物稅,加上國際油價走跌雖使得去年12月油料費較上月下跌,惟與上年同月比,仍大漲近20%,這是該月通膨率逾2%的主因,此外,受到小麥、奶油、堅果及沙拉油等食材上漲影響,外食費大漲2.39%創近81個月新高,這也是12月通膨率較高的原因。曹志弘表示,據相關資料研判,2022年第一季外食費還會陸續調漲,預料這一波外食費調漲應該會比2014年、2008年那兩波來得緩和,4月後會逐漸收歛,總體物價也是如此,2021年第四季通膨率2.67%是高峰,2022年第一季會緩下來,但仍會超過2%,隨後逐季遞減。至於行政院關注的17項重要民生物資,2021年12月年漲3.46%,也創下近39個月最高,其中雞蛋、麵包、豬肉、衛生紙及牙膏漲幅擴大,有些是天氣寒冷所致,有些是需求增加、原物料上漲使然。至於衡量廠商進口成本的躉售物價(WPI),2021年12月漲幅收歛至12.25%,全年漲幅9.42%仍創1981年來最高,曹志弘表示:「這是因為前兩年跌了一成,基數太低所致,事實上,2021年WPI水準值比2018年還低,壓力並沒那麼大,若把它說成二次石油危機以來新高,有點誇張。」
中研院示警通膨風險 估今、明年CPI破2
受惠於出口成長、半導體擴大投資,中研院昨公布最新預測數字,上修台灣今年經濟成長至6.04%,在比較基期高的因素,以及全球經濟動能趨緩,預測明年經濟成長有3.85%的表現;中研院表示,經濟復甦腳步延續,但通膨風險卻升溫,對通膨看法相對悲觀,預測今、明兩年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分別為2.01%與2.04%,不僅是國內唯一預測超過2%的學術機構,也將連續衝破央行2%的通膨防線。中研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周雨田表示,變種病毒Omicron為經濟復甦帶來不確定性,運輸物流不順暢導致供應鏈失衡的現象短期難紓解,此外,能源、大宗原物料價格上漲,加上房價牽動房租、廠商生產成本增加等因素交錯,台灣通膨不會這麼快舒緩;周雨田以「復甦延續但通膨風險升溫」來形容台灣明年的經濟情勢。躉售物價指數 將顯著走升中研院預測報告指出,今、明兩年的躉售物價指數(WPI)年增率高達9.55%、4.04%,顯著走升的躉售物價指數將向消費者物價蔓延,廠商生產成本上升將轉嫁至商品銷售上,消費者物價會產生遞延效果,明年全球通膨仍將持續;不過,周雨田認為,台灣10幾年來物價成長低緩,甚至有通縮疑慮,2%以上的物價成長,只要不要太誇張,對景氣復甦將有正面效果,不必全然以負面角度來看。瑞銀投信投資部主管陳碩存表示,通膨將是接下來幾個月全球要面臨的一大挑戰,好消息是,美國聯準會對明年升息表態,市場最大變數暫告解除,預期最快明年下半年通膨能看到趨緩。主計總處昨也公布11月失業率為3.66%,不僅是連續5個月下降,也創近21年同期新低,顯示疫情舒緩,國內經濟活動持續回溫,勞動市場也跟著好轉,各項數據逐步回到今年4月、本土疫情爆發前的水準;不過,主計總處國勢普查處副處長陳惠欣表示,從兩個指標數據來看,「疫情的影響仍在」。經濟漸復甦 疫情影響仍在陳惠欣指出,首先,周工時未滿35小時的人數,11月雖然降到22.9萬人,但若跟108、109年相比,還是多了2至3萬人;其次,從失業原因觀察,因工作場所業務緊縮或歇業者人數雖下降,仍較4月疫情爆發前多出3.3萬人;因此,勞動市場相關指標持續改善中,陳惠欣表示,但從這兩個指標來看,疫情影響的情況還在。12月適逢年底消費旺季,在耶誕佳節、元旦連續假期前,內需消費會帶來人潮與商機,陳惠欣觀察近5年的統計指出,12月會較11月的失業率下降0.4至0.8個百分點,研判今年也不例外,12月失業率還會再呈下降趨勢。
11月通膨率2.84%9年來新高 預估本月物價趨緩
主計總處7日發布物價統計指出,11月外食費開漲,漲幅創31個月以來新高,加以汽油、水果續漲,消費者物價(CPI)年增率升至2.84%,創近九年新高,上漲力道擴大。不過,隨著原油行情走跌,政府採取穩定物價措施,預估12月消費者物價、躉售物價漲幅將雙雙趨緩。綜合統計處專委曹志弘指出,由於疫情趨穩,根據調查,外食費在11月開始漲價,與上年同月比較,上漲1.65%,創下近31個月最高,其中以中式早餐、火鍋漲幅超過3%最顯著。在外食、汽油及水果三項價格推升下,11月的通膨率(CPI漲幅)升至2.84%,創下近2013年3月以來最高,上漲力道確已擴大。不過,曹志弘表示,由於政府自12月起對牛肉、小麥、水泥及汽柴油機動降稅、並在賣場設平價專區,加以新冠變種病毒出現,導致國際油價下跌,綜合研判,12月通膨率可望回降,他強調:「目前國內仍舊沒有通膨現象。」雖然,11月通膨率沒超過3%,但後20%低收入家庭的通膨率卻已升破3%,為近六年最高,高所得家庭的通膨率只有2.75%。主計總處表示,這是因為低收入家庭的食物支出比重較大,而這個月食物類漲幅又偏高所致。主計總處也公布衡量廠商進口成本的躉售物價(WPI),由於依美元計算的進口物價漲幅仍達兩成,國產內銷也漲15.8%,因此11月WPI年增率仍達14.19%,漲幅雖高,但已趨緩。主計總處指出,WPI漲幅已連續八個月超過10%,隨著新冠變種病毒的出現,國際油價於近日已跌至71美元,其他原物料如銅、鋁的行情也明顯走跌。曹志弘表示,雖然WPI漲幅趨緩,但價格指數還是高的,這是否是代表躉售價格已出現反轉,仍難判定,還要看國際農工原料價格後續的變化才會明朗,不過可以確定的是,12月不論躉售物價或消費者物價的漲幅都會趨緩。
調薪就漲價1/小資族貝果切四塊豆漿少喝一口 50元餐費快撐不住了
「我希望一餐的費用還是儘量控制在50元內。」一位上班族在網路上分享她控制預算從早餐DIY開始,先是自製貝果麵包,切成四塊分批食用,「搭配的奶油、大賣場買的無糖豆漿及水果,也跟著減量使用。」「超商有45元超值餐組合,速食店是兩人組合餐100元,動作慢了會買不到」、「那家知名油飯的丸子滷蛋組合湯、調高到50元」、「我媽煮稀飯早餐,蛋、醬瓜、筍絲罐頭都漲了……」「很多產品、餐廳5元、10元、百元地漲,只好降低美食大餐次數,別餐餐吃得太飽,增加開伙次數。」上班族、WFH在社群分享著,物價上漲從早餐開始有感。另一位上班族提到她的省錢大作戰,早上中午兩餐,一百多元一頓早午餐打發,「我常吃的黑豬肉排骨套餐、加上一大碗的高麗菜肉羹湯,原本一份是135元,疫情升溫後比較少去,沒想到8日晚上去消費,香腸飯、豬腳飯等都各漲5元」,店員說10月初就調漲了,因為肉羹進價變貴了。記者走訪台北圓環附近小吃店及餐飲業,有業者公告10月1日起,潤餅、掛包、燒賣、肉粽,每個從50元調漲到55元;蔥燒豬肉飯、黑胡椒豬肉飯、咖哩雞肉飯,每份從85元調升到90元,雞腿飯則是從90元漲到95元,許多品項全面調漲5元。外食族非常有感起漲的餐食費,精挑細選提供物美價廉、CP值佳的店家。(圖/報系資料照)漲價潮也吹向高單價的飯店業,台北喜來登官網公告十二廚自11月1日起,平日下午茶升級為「下午餐」,新增戰斧牛排、龍蝦等主餐,成人從790元調到1,290元漲價500元,調幅達63%;寒舍艾美探索廚房的週五午晚餐、下午茶及周六日午晚餐也都調漲,調升金額100元至300元。晶華酒店柏麗廳自助餐廳也跟進,11月起全時段價格調漲6%;漢來美食旗下的漢來海港自助餐粉專公告明年1月1日起調整餐價,漲價30~90元,漲幅約3~12%。晶華酒店與漢來美食都表示,調價主因是食材成本大增,又以肉類最多,豬牛雞肉等食材價格都調漲10%~30%。人事成本上,自助餐廳需較多工作人員,晶華在感受到營運成本續增壓力,無奈說已盡力做出調漲的最低幅度。就連平價的火鍋店鍋爸也公告, 11月1日起調整價格至含服務費午餐550元漲4%、晚餐及假日全天638元調漲5%。台北喜來登官網公告十二廚的平日下午茶,新增戰斧牛排等主食而升級為「下午餐」,成人價也跟著起漲500元。(圖/截自喜來登官網)台灣連鎖加盟促進協會副祕書長蔡孟叡以餐飲業為例,「雖然目前暫無颱風、豪大雨影響,但蔬菜類價格仍高調降幅度少,魚肉類價格續升,民眾通膨預期心理,以及包裝材、運輸、人事成本等因素居高不下,價格已回不去了!」政府的物價統計數字,早已證實有感漲價潮。11月5日,主計總處公布10月消費者物價總指數(CPI)年增率2.58%,通膨2%警戒線已連續3個月失守,10月躉售物價指數(WPI)年增率14.78%,更是大幅飆升,創下逾40年、二次石油危機以來最大漲幅。主計總處認為WPI年增率升高,主要受到國際能源、原物料價格上漲,以及我國出口暢旺、新台幣貶值等影響,許多研究機構也在關注WPI年增率一旦持續雙位數上漲,恐轉嫁至產品售價,對通膨造成壓力。也就是說,這波漲價潮,才開始起步。
傻眼貓咪!物價指數創40年最大增幅 官員卻稱「國內沒有通膨問題」
主計長朱澤民一句「蚵仔麵線20元」,以及日前主計處公布,7月底國內受僱勞工平均薪資達5萬5757元,都讓民眾覺得「主計處與民間距離好遠」,彷彿活在不同的平行時空。主計總處昨(5)日公布10月消費者物價總指數(CPI)年增率2.58%,已經連續3個月失守2%通膨警戒線外,10月躉售物價指數(WPI)年增率14.78%,更是大幅飆升,創下逾40年,二次石油危機以來最大漲幅。許多研究機構認為,WPI年增率一旦持續雙位數上漲,恐轉嫁至產品售價,對通膨造成壓力。不過,主計總處綜合統計處專門委員曹志弘卻認為,國內並無通膨現象,近期CPI漲幅高,是因為天候及國際能源價格高檔等短期因素影響。曹志弘說,民眾對於購買頻率較高的商品,價格感受會更深;主計總處按購買頻度別觀察物價,發現每月至少購買1次者,漲幅高達5.52%,不只是逾9年最大漲幅,更是CPI總指數漲幅的2倍以上,這便是民眾對物價上漲很有感的關鍵。舉例來說,民眾可能每1、2週就要買蔬菜、水果,還有加油,這幾項正好是近期漲幅較大的項目,所以感受特別深刻,但是像家電、手機這些價格相對平緩的項目,因為久久才買一次,就不會有太大感覺。曹志弘表示,隨著天氣平穩,接下來蔬果價格應該會漸趨穩定,後續只要國際油價不要再大幅攀升,或許民眾對於通膨的預期心理就會慢慢緩和。
統一滿漢系列泡麵小7、全家售價齊漲6元 這家逆勢促銷撿便宜
民眾有感的漲價又多一項,繼連鎖餐飲集團宣布漲價後,統一企業的泡麵也在本週悄悄漲了6元,漲幅將近1成,讓不少民眾直呼吃不消,感嘆萬物齊漲薪水沒有漲;不過連鎖型賣場正在促銷,反而比漲價前更便宜。目前包括7-11及全家兩大超商通路,已經將統一滿漢大餐系列的碗裝泡麵,由53元調漲至59元,漲幅約1成。業者解釋,受到原物料成本上漲的影響,反應成本調整,過去10年面臨營運成本上漲,自己能吸收的都吸收了,才會進行價格調整。雖然統一滿漢大餐系列的碗裝泡麵在超商通路已經調漲價格到59元,不過,CTWANT記者在全聯門市發現,同款的產品正搭配檔期在促銷,現在單價只要51元,另一家連鎖大型通路同樣在促銷,售價只要51元,足足便宜了8元。根據主許計處公布9月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漲2.63%,躉售物價總指數(WPI,即批發價格的加權平均價格)年增率漲11.96%。專家解釋,CPI指數若持續上揚,代表通膨有升溫的跡象,也就是在相同的所得水準下,民眾購買力將隨物價上揚而下降。
食材成本大漲 餐廳恐扛不住⋯專家預估:3成餐飲業恐漲5%至10%
萬物皆漲,餐廳科技品牌、iCHEF共同創辦人程開佑表示,近3個月食材成本大漲15%,預估年底前會有3成餐廳扛不住通膨壓力、紛紛調漲,預估平均漲幅5%至10%,影響是「全面性」,從銅板美食鍋貼、滷肉飯到百元便當,再擴及千元高檔牛排,漲價是連鎖反應、無一倖免。餐飲業漲價反映成本、「不得不」的決定;根據主計總處物價統計、線上菜商「菜蟲農食」會員所提供數據顯示,近3個月餐飲店家採買的成本大幅上漲,美生菜漲最兇、達118%,進口牛肉、豬肉,漲幅分別為 37%、 15%,餐廳必備的雞肉以及沙拉油等,漲幅也在10%左右。程開佑指出,整體而言店家食材成本上升15% ,再加上高抽成的外送,營收占比持續上升,以去年淨利率10%的餐飲業者為例,若再不漲價,獲利至少「砍半」,這還不包括明年基本工資調漲人事壓力。餐飲這波漲勢是否延燒到明年第1季,程開佑表示,取決於明年大宗原物料走勢,以及貨運塞港是否得以緩解。外食費調漲還未有具體行動,民眾不論到量販、超市或傳統市場,早已感受到物價狂飆壓力;上班族Kathy近日到超市買盒「桂冠蛋餃」竟然漲到51元,上次購買的印象還停留在39元,戲稱是「五倍券」價;量販通路坦言,原物料上漲,廠商跟著調整售價,「桂冠蛋餃」從41元漲到51元;換算下來,漲幅高達24%。蛋餃漲價只是冰山一角,家樂福架上陳列的新東陽豬肉鬆,一罐270公克的售價也悄悄漲至210元;不少上班族感嘆,「基本工資還沒調漲,荷包已經瘦了一圈。」主計總處近日公布9月躉售物價總指數(WPI)年增率來到11.96%;中央大學台經中心執行長吳大任表示,國內WPI自今年4月以來就高於10%,反映生產者面對大宗商品生產壓力,先前餐飲業因本土疫情導致生意不佳,壓抑價格上漲,隨10月政府內需消費的刺激政策上路,累計的通膨壓力將在第4季浮現。
CPI 2.63%創8年新高 法人憂:通膨恐侵蝕企業獲利
主計總處昨(7)日發布公布9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再攀升為2.63%,較8月成長個百分點,更創自2013年2月、近8年多新高,更是今年第四度突破2%通膨警戒線。儘管主計處認為目前尚無通膨現象,但也坦承國際能源價格持續往上,「輸入型通膨壓力升高。」投信法人表示,台灣是能源輸入國家,國際能源上漲會帶動進口物價,加上國際運費維持高檔不墜,持續墊高廠商成本,是否反映到零售價格、轉嫁到消費者上雖有待觀察,但廠商若是自行吸收成本勢必侵蝕企業獲利,值得密切觀察。台灣9月消費者物價指數創近8年新高。(圖/主計總處提供)據主計總處表示,9月份消費者物價指數,較上月漲0.17%,經調整季節變動因素後漲0.51%,較上年同月漲2.63%;1-9月平均較上年同期漲1.74%。9月份躉售物價總指數(WPI),較上月跌0.03%,經調整季節變動因素後跌0.25%,較上年同月漲11.96%;1-9月平均較上年同期漲7.93%。9月份生產者物價總指數(PPI),較上月跌0.10%。主要國家CPI狀況。(圖/主計總處提供)主計總處表示,9月CPI上漲,主因逢中秋節,節前餽贈保母禮金與國內旅遊團費調漲,加以水果價格上漲;另外油料費之低基數因素仍在,促使機票、蔬菜、肉類、水果及成衣價格上漲,因此漲幅明顯。至於國際CPI方面,2021年1-8月台灣漲1.63%,美國漲3.9%,南韓漲2.0%,新加坡漲1.8%,香港漲1.4%,大陸漲0.6%,日本跌0.6%;1-9月台灣漲1.74%,南韓漲2.0%。
8月物價指數「3度突破2%」 豬肉漲7.2%!創6年來新高
主計總處昨公布8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2.36%,是今年繼4月、5月以來,第3度突破2%通膨警戒線;中央大學台經中心執行長吳大任表示,隨經濟逐漸解封、躉售物價指數(WPI)又降不下來,在廠商成本推動、需求拉升下,可能將生產成本轉嫁給消費者;預估接下來幾個月物價水準,恐怕很難回到2%以下。國內近月物價變化一覽表主計總處分析,去年受到疫情影響、物價比較基期低,近期國際油價、農工原物料上漲,物價才會數度超越2%通膨警戒線;此外,6月來豪雨不斷,雨又下在中南部產地區,蔬菜量減價揚、年增逾35%,加上機票、肉類、成衣及水果價格上漲所致。官員認為,物價上漲(逾2%)只是暫時現象,待天候回穩,物價會慢慢回落。月支出8萬 將多1888元8月CPI年增率為2.36%,以平均每月消費支出8萬元規模家庭為例,若購買相同品質、數量的商品及服務,等於平均較去年同月多支出1888元,其中,蔬菜支出424元最多,油料費多支出418元次之。值得留意的是,8月WPI年增11.88%仍處於高檔;中央大學台經中心執行長吳大任表示,國內經濟成長率仍有5%以上,暫時沒有停滯性通膨的風險;國際油價、農工原物料、基本金屬等都漲價,因為國內連續3個月防疫升級至三級警戒,才抑制了物價漲幅,隨經濟逐漸解封、WPI又降不下來,在成本推動、需求拉升下,廠商很可能將生產成本轉嫁給消費者。豬肉漲7.2% 創6年新高行政院物價小組調查的17項重要民生物資中,8月豬肉漲幅7.2%、創78個月以來新高;主計總處綜合統計處視察曹志弘表示,主要是飼料漲價、小豬養成狀況也不好,造成供給量不足。另沙拉油、調理油漲幅達10.43%,亦創下119個月以來新高,曹志弘認為,與黃豆價格上漲有關,不過,黃豆價格自4月高點以來,已有下降趨勢,接下來要持續觀察國際原物料走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