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HEF
」 餐飲業服務業嚴重缺工 專家喊話薪水應主動加10%
服務業缺工,餐飲、旅宿業者大喊「找嘸人」;人資專家透露,服務業不能等政府調基本工資至28K,現在若急需用人,企業主平均要自動加薪10%,才有機會立即找到人才;人力銀行透露,缺工浪潮下,零售門市工作的底薪,現在已經開到32K至35K的水準,甚至不少企業急需用人,非連鎖門市連40K都能看到,但這對中小型企業來說,可能形成很大的壓力。台灣餐飲、零售業邁向疫後復甦,智慧餐飲科技公司iCHEF共同創辦人程開佑表示,根據最新餐飲業調查報告發現,超過6成業者想趁市場回溫之際有擴店計畫,不過,「找不到人」成了擴店最大門檻。程開佑以國內連鎖速食店龍頭為例,不論全職或兼職,現在的薪資水準較疫情前上漲了18%,由於這家連鎖速食店不只具全球品牌的名氣,還有一套訓練系統與福利,吸引很多工讀生打工,開出的時薪堪稱是餐飲業的「地板價」;更直白地說,速食店近3年人事成本都提高18%,沒有知名品牌的餐飲業,若沒有開出較優渥的薪資水準,怎麼可能在這波搶才中勝出。1111人力銀行日前統計,包含餐飲業及一般服務業合計有23.6萬個工作機會數,相比三級警戒期間的低迷,工作機會數成長幅度高達80%。
原物料跌幅超過2成 外食費漲幅最快年底趨緩
大宗原物料在俄烏戰爭飆到高點後,近來快速滑落,小麥、石油、銅、鎳等跌幅超過2成,但國內食物通膨何時能趨緩?中央大學台經中心執行長吳大任認為,需要一段時間調節,因為物價有「易漲難跌」僵固性;餐飲線上平台iCHEF共同創辦人程開佑則預估,外食費的漲幅,最快要到今年底才看得到趨緩。雖然國際原物料價格下滑,吳大任則表示,歐、美快速升息,市場資金退潮,全球需求下修幅度超乎預期,警示「經濟衰退風險升溫」。吳大任進一步指出,通膨、升息增加民眾消費及貸款負擔,在支出增加的情況下,自然會有消費排擠的現象,例如,減少外出聚餐、旅遊,或延緩換手機、筆電的汰換速度,企業獲利營運壓縮下,全球股市大幅震盪,民眾金融資產縮水、家庭經濟變差,消費行為又更為保守,經濟惡性循環是這波原物料下滑的原因。吳大任表示,對商家來說,面對諸多經濟不確定性,不會急著調整價格,通膨要真的降下來,還需要一段時間調整。主計總處日前公布6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為3.59%,食物類漲勢凌厲,外食費也狂漲6.38%,CPI、外食費皆創近14年新高;但近來小麥、玉米、黃豆價格已回落,分別下跌24%、13%以及8%。不過,程開佑指出,天氣炎熱的極端現象,雞蛋、肉類、水產、水果等產量不足,中間食材價格仍高,加上歷經本土疫情後,人才招募更為困難,薪資上漲幅度高於基本工資,加上電價調漲、疫情損失填補等因素,外食費高漲的價格,「短期是回不去了」。至於外食費漲幅要從6%回到過去約3%,程開佑預估恐怕要等3至6個月以上才能看到。他觀察,消費者外食行為、預算分配等都悄悄改變了,例如,為了維持消費預算,外食改買較平價,或比過去低一個檔次的餐飲。因此待國際農工原物料恢復平穩後,外食餐飲業需要以新品或加量方式,來增加CP值、吸引顧客回籠。
一箱蛋逼近千元 餐飲業嘆有錢買不到
物價飆漲,政府要廠商年節前「凍漲」,現在出現負作用了!在蛋雞產能青黃不接下,引爆全台「搶蛋之亂」。不但有民眾超市買蛋撲空,餐飲業也在社群網站上抱怨,一箱蛋從690元漲到900元就算了,現在有錢還買不到,限購兩箱、只能撐一天,立刻引發200多則餐飲同業的哀號回應,甚至有早餐店不惜成本跑到超市搶蛋。最快2月底供給才到位農經公司表示,政府不分青紅皂白「凍漲」,才引爆「搶蛋之亂」,養殖場為省成本、雞隻來不及世代交替,導致銷售端雞蛋供應失衡,預估最快要到2月底供給才跟得上腳步。農經公司分析,缺蛋荒起因於航運、原物料高漲,餵食雞隻所需的飼料期貨價格大漲50%、60%,半年前疫情再起,為應付政府「凍漲」政策,蛋農只好讓該淘汰的老母雞硬撐,因為蛋中雞(俗稱少女雞)還要餵養2個月,才能加入產蛋的生產行列,飼養意願低落;現在蛋雞「世代交替」出現斷層,老母雞產蛋效率差、蛋中雞還在培育階段,加上氣溫降低對原本已下滑的雞蛋產量,更是雪上加霜,才會出現餐飲業、民眾搶雞蛋亂象。養雞重鎮彰化也喊缺蛋有業者表示,20幾年來沒看過雞蛋有這種單價;養雞重鎮的彰化也喊缺蛋,只能去超市補貨;有北部餐飲業者說,現在已經漲到一箱1000元了;也有餐飲業回應,現在連「鳥蛋」都不能放過;網友戲稱今年過年有種「蛋蛋的悲哀」。餐飲線上平台iCHEF共同創辦人程開佑認為,全台缺蛋是短期問題,供給需求花一點時間就能補上,但是從缺蛋的議題,卻顯現「凍漲機制的有限性」,政府應該利用這個契機讓產業鏈中游、下游交易價格更透明,才不會讓凍漲美意打折扣。量販店也加入搶蛋行列,農經公司透露,現在量販店雞蛋庫存很低;對於民眾買不到雞蛋,愛買表示,現在架上都有雞蛋,全聯則指出,目前雞蛋供應充足,每天門市都會到貨,但因各別門市銷售狀況不同架上會補貨不及,強調會儘量滿足客戶需求。
餐飲業齊漲 通膨壓力9年新高⋯低所得家庭更苦
通膨壓力大,主計總處日前公布11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2.84%,今年以來6度超過2%通膨警戒線;若以所得層級別分類,低所得家庭的負擔更重,CPI年增率更一路飆到3.05%,比CPI總指數年增率高0.21個百分點,若不考慮農曆年節短期因素,主計總處證實,低所得家庭的通膨壓力創逾9年(101年10月以來)新高;而中、高所得家庭CPI年增率分別為2.87%、2.75%。通膨壓力9年新高低所得家庭不只收入低,從主計總處所得分級別來看,物價漲幅的壓力也比別人感受得多,貧富差距恐愈拉愈大。主計總處解釋,低所得家庭的CPI漲幅高於中、高所得家庭,主因是,不同所得層級別的家庭支出結構不同,低所得家庭以食物類占比(權數)較高,尤其這段時間,蔬菜、水果、外食費漲幅大,因此對物價上漲會格外有感。高所得在食物類支出占比則較低,除油料費上漲(權數高)有感外,娛樂、服務類花費較大,抵銷了食物類支出的漲幅。餐飲線上平台iCHEF共同創辦人程開佑表示,這波餐飲業不論低、中、高價位,第4季呈現「齊漲」的狀態,餐飲業價格在盤整階段,對以勞動階層為主的低所得家庭來說,工作辛苦之餘,由於沒有時間烹煮,導致外食比例特別高,對蔬菜、水果、肉品以及外食費的價格波動會更為敏感。時序進入歲末年終,民眾陸續採買尾牙、年節用品,中央大學台經中心執行長吳大任評估,塞港、大陸限電等管制措施,供應鏈問題短時間很難紓解,原物料高漲更對物價推波助瀾,預估高通膨將會維持一段時間,明年消費者物價指數的走勢恐怕不太樂觀。疫情導致加薪不易吳大任進一步指出,疫情紛擾加上通膨壓力,企業在年終獎金、明年的加薪計畫上更顯保守,尤其疫情導致產業呈K型發展,服務業、基層勞工能享有的加薪機會更不容易,簡言之,通膨壓力下生活會更辛苦。主計總處表示,低所得家庭食物類權數逼近3成,中所得、高所得分別約為26%、21%,即低所得和高所得家庭的食物類權數差了近10個百分點;11月的食物類漲4.68%,其中,在天候影響,水果、蔬菜價格上漲24.74%及12.91%,加以蛋類、肉類及外食費各漲9.53%、5.16% 及1.65%所致。
食材成本大漲 餐廳恐扛不住⋯專家預估:3成餐飲業恐漲5%至10%
萬物皆漲,餐廳科技品牌、iCHEF共同創辦人程開佑表示,近3個月食材成本大漲15%,預估年底前會有3成餐廳扛不住通膨壓力、紛紛調漲,預估平均漲幅5%至10%,影響是「全面性」,從銅板美食鍋貼、滷肉飯到百元便當,再擴及千元高檔牛排,漲價是連鎖反應、無一倖免。餐飲業漲價反映成本、「不得不」的決定;根據主計總處物價統計、線上菜商「菜蟲農食」會員所提供數據顯示,近3個月餐飲店家採買的成本大幅上漲,美生菜漲最兇、達118%,進口牛肉、豬肉,漲幅分別為 37%、 15%,餐廳必備的雞肉以及沙拉油等,漲幅也在10%左右。程開佑指出,整體而言店家食材成本上升15% ,再加上高抽成的外送,營收占比持續上升,以去年淨利率10%的餐飲業者為例,若再不漲價,獲利至少「砍半」,這還不包括明年基本工資調漲人事壓力。餐飲這波漲勢是否延燒到明年第1季,程開佑表示,取決於明年大宗原物料走勢,以及貨運塞港是否得以緩解。外食費調漲還未有具體行動,民眾不論到量販、超市或傳統市場,早已感受到物價狂飆壓力;上班族Kathy近日到超市買盒「桂冠蛋餃」竟然漲到51元,上次購買的印象還停留在39元,戲稱是「五倍券」價;量販通路坦言,原物料上漲,廠商跟著調整售價,「桂冠蛋餃」從41元漲到51元;換算下來,漲幅高達24%。蛋餃漲價只是冰山一角,家樂福架上陳列的新東陽豬肉鬆,一罐270公克的售價也悄悄漲至210元;不少上班族感嘆,「基本工資還沒調漲,荷包已經瘦了一圈。」主計總處近日公布9月躉售物價總指數(WPI)年增率來到11.96%;中央大學台經中心執行長吳大任表示,國內WPI自今年4月以來就高於10%,反映生產者面對大宗商品生產壓力,先前餐飲業因本土疫情導致生意不佳,壓抑價格上漲,隨10月政府內需消費的刺激政策上路,累計的通膨壓力將在第4季浮現。
【享美食情報】台北美食我來支持!這疫關一起過
因應疫情發展急峻,臺北市餐飲業嚴重受創,臺北市政府因而舉辦「臺北美食,我來支持」活動,以擴大消費誘因與補貼餐飲業者為核心,望藉由與國內美食平台的合作協助餐廳提振商機,同時協助還未發展線上訂餐的業者進行數位轉型,並與平台共同提供部分補貼,協助業者降低轉型成本。本次臺北市政府集結了12家國內知名美食平台與餐飲系統業者,共同投入近千萬經費,聯手推動餐飲外送與外帶服務,預計臺北市有1.5萬家次以上餐飲店家能參與到本次活動,並為臺北市餐飲業帶動6,000萬以上的消費金額。此次各家合作夥伴在此次活動中,對於臺北市的餐廳業者提出包含降低營業抽成、月費與上架費減免及主題行銷等價值約300萬元的獨家優惠,如FunNow、EZTABLE、街口都提出了抽成減免的方案,GoFoodie、iCHEF、Ocard和肚肚則是針對系統費用規劃減免方案、GOMAJI和Klook則是針對業者露出安排行銷曝光等內容、另各家夥伴亦針對萬華地區的店家提出了更加優質的方案,以協助各家餐飲店家在此階段能夠透過數位轉型,發展新的銷售通路;並藉由提供超過600萬元的消費者回饋方案,如foodpanda、foodomo和Cutaway卡個位推出消費滿額享折扣的優惠,促使民眾提高線上消費動機,提升營業成效,以共同支持臺北美食,期望攜手共度難關。本次活動時間為 7 月 16 日至 8 月 15 日,結合Cutaway卡個位、EZTABLE、foodomo、foodpanda、FunNow、GOMAJI、GoFoodie、iCHEF、KLOOK、Ocard、肚肚、街口支付等 12 家美食平台與餐飲系統業者,凡於活動期間至合作業者指定之本市萬家以上餐飲店家消費,即可享有雙重回饋抽獎機會,整體回饋與獎項超過600萬元,更有機會獲得頭獎 Iphone 12 紫色版!詳情請上「台北市商業處-我是商 Ya 人」FB 粉絲團(www.facebook.com/tcooc/)及各家業者網站查詢!(臺北市商業處廣告)
餐飲業平均營業額僅剩四成 業者嘆:每天開店每天虧
餐飲科技新創iCHEF統計全台灣餐飲業在疫情下的情況指出,台灣餐飲業總產值持續低迷,進入第三級警戒後的三週,每週平均總營業額都不到4月的四成,每週的平均營業額依序為四月份的38%、37%、39%。平均單店營業額維持在4月的四成多,雖然第三週以來有緩和爬升走勢,但依然不到四月週平均的一半。iCHEF共同創辦人程開佑表示,以單月營業額60萬元的店家來說,獲利的最低門檻約原業績的70%,目前可以說是「每天開店每天虧」程開佑表示,也觀察到一些原歇業店家在發現防疫升級期間可能比預期還長後,出於現金流的考量仍然開店,生意加減做。程開佑建議,餐廳應做好至少六個月的長期抗戰計畫,評估成本和營收後再決定開店的形式。iCHEF指出,對比新加坡封城八週走勢,台灣總營業額爬升幅度目前仍較小,推測由於第一波警戒原訂5月28日結束,然當週才又宣布再延長兩週,相較於一開始就宣布封城四週,而後又延長至八週的新加坡,餐飲業和消費者在面對長期和短期封城的心態和反應勢必有所不同。此外,隨著國內第三級警戒再次延長到六月底,推測下三週有可能會反映出更接近新加坡封城期間的走勢,且還會有一些拉回的空間,然後一路持續到第三級警戒結束。內用方面,第三週僅剩少數城市可以內用,全國內用營業額下降近90%。現場外帶總營業額與四月週相比,連續三週都對比下降六成多:第一週減少65%,第二週進一步下滑67%,但第三週回到減少65%,然以前三週來看,外帶相比於外送等通路仍是總營收最大宗,佔比超過七成。從外送來看,三級警戒後第二週的成長最高,其中對比成長第一週36%,第二週48%,第三週回到41%。iCHEF指出,外送成長停滯可能有兩個原因,一是餐廳或平台產能限制,二是消費者在面對長期封城的開銷考量。然而,線上外帶持續大幅攀升,到第三週對比成長已成長超過4倍,為接下來值得關注投資的新通路。但總體而言,由於現場外帶流失的損失太大,因此即便線上外帶與外送有明顯成長,但是整體店外消費依然低於四月水平,同時加以店內消費減少90%,所以整體的營業額依然對比下降60%。然而,線上外帶在過去三週內成為持續顯著成長的新通路。過去三週內,線上外帶在不損及現場外帶交易量的前提下,本身成長了5倍並持續攀升。雖然目前營收佔比較低,但依然是在此階段值得餐飲業者投入強化的通路。
COVID-19疫情陰霾下 哪些餐飲業逆勢崛起?
COVID-19疫情屆滿周年,在這一年中,台灣的旅遊、餐飲業起了非常大的變化,就像洗三溫暖一樣。疫情最嚴重的時期,每天苦等客人上門;沒過多久,外送風氣崛起,讓部分餐飲商家奇蹟般的撐了下來。究竟是哪些餐飲業逆勢崛起?六都之中,又是哪些餐飲業整體表現最佳?專為台灣餐飲業設計POS系統的iCHEF公司,於今日(4/16)公布《2020年台灣餐飲景氣白皮書》,深度解密餐飲大數據,探討疫情如何驅動消費行為與市場轉變。根據經濟部統計處數字,2020年台灣餐飲業總營業額為7,776億元,較2019年下降4.2%,整體餐飲環境明顯受到疫情衝擊,其中,又以台南市的餐飲業最抗跌,在六都中餐飲經濟成長幅度高。台中市則緊追在後,即便3、4月營業額受挫較深,5月後即迅速回溫,下半年已較去年同期呈現近一成以上的成長。而桃園地區雖衝擊較大,但靠著外帶外送訂單8.5% 驚人成長比例,成功在下半年拉回業績尾盤。這項報告將餐廳類型分為16種型態,2020 年所有餐飲業態的來客組數多為持平或略減。值得注意的是,韓式餐飲逆勢亮眼成長,成為台灣餐飲業的超級新星,年營業額成長超過兩成(21.3%)居冠 ,來客組數亦大幅成長近兩成五(23.6%)。另外,客單價較高的「異國餐廳」與「酒吧、居酒屋」表現亮眼,皆有5%以上的年營業額成長,顯示疫情期間的風格消費依然強勁。報告指出,外帶和外送服務成為疫情嚴峻時餐飲業重要的營運方式,2020年餐廳每月外帶外送比例皆在45%左右。然而,除了受疫情影響的1至4月份之外,其他月份相較2019年同期變化不大,全年累積平均單店外帶和外送訂單增長率僅有0.2%,顯見在疫情之後,加入外送平台享有被動訂單成長的紅利期已進入下一階段,餐廳需要主動投資,才有更多訂單成長來源,在「後外送時代」順利突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