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na疫苗
」 疫苗 莫德納 新冠肺炎 新冠疫苗 mRNA反疫苗小甘迺迪任川普新內閣衛生部長 77諾貝爾獎得主聯署反對
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Donald Trump)提名小羅勃甘迺迪(Robert F. Kennedy Jr.)擔任衛生及公共服務部(DHHS)部長,今年稍早,小羅勃甘迺迪曾參選總統,之後轉為支持川普,作為回報,川普任命他擔任衛生部長,不過此舉遭到77位諾貝爾獎得主反對,這些得主對美國聯邦參議院發出公開信,理由是小羅勃甘迺迪「缺乏資歷」以及反疫苗。77位諾貝爾獎得主聯名反對羅勃甘迺迪任衛生部長。(圖/達志/美聯社)根據《法新社》和《紐約郵報》等外媒報導,這封由77位諾貝爾獎醫學、化學、物理和經濟學獎得主聯名的信函,包括了2023年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得主威斯曼(Drew Weissman),他是因為開發mRNA疫苗的突破性研究獲獎,為對抗新冠肺炎(COVID-19)做出重大貢獻。2023年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得主威斯曼。(圖/達志/美聯社)這封公開信的信函中寫道,「鑑於他的紀錄,由甘迺迪先生執掌衛生及公共服務部,是把民眾的健康置於危境」,這封公開信同時由1993年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得主羅伯茨(Richard Roberts)協助起草,他表示,這是近年來諾貝爾得主首次聯合反對內閣人選,因為該團體盡可能避免介入政治,但由於小羅勃甘迺迪堅決批評主流醫學,並對他將監督的科學家和機構抱有敵意,是諾貝爾得主無法忽視的威脅,「這些對科學的政治攻擊非常有害,我們必須挺身保護科學」。77位諾貝爾獎得主聯名反對羅勃甘迺迪任衛生部長。(圖/達志/美聯社)小羅勃甘迺迪是曾任司法部長與參議員的羅勃甘迺迪 (Robert F. Kennedy)之子,也是已故前總統甘迺迪(John F. Kennedy)的姪子。小羅勃甘迺迪是環境律師出身,沒有醫學背景,但他多年來持續宣揚疫苗和自閉症關聯的陰謀論,近來還散播有關新冠肺炎的不實訊息,雖然川普任命他擔任衛生部長,但根據憲法,這項任命還須取得參院多數議員同意。根據這封公開信的內容,川普交接團隊發言人9日間透過聲明回應,「美國人民厭倦精英告訴他們該怎麼做。我們國家的醫療保健系統已經崩潰,甘迺迪先生將執行川普總統的議程,恢復醫療保健的誠信,讓美國再次健康(Make America Healthy Again)」。川普欽點小甘迺迪衛生部長。(圖/翻攝自X)
小蝦米求神1/不捨疫苗救濟審議黑箱受害人撕心裂肺 律師向總統告御狀
新冠疫苗救濟困難重重,受到多名被害家屬委託的女律師歸納分析衛福部新冠疫苗救濟審議小組所有會議記錄,赫然發現審議小組目前認定救濟對象僅「定格」在接種AZ疫苗者,其他接種莫德納、BNT等mRNA疫苗者,即使國內外已有「可能引發血栓」的病例或研究論文,均不予採認直接駁回,甚至在會議紀錄上堅稱「mRNA疫苗絕不會引發血栓併血小板低下症」。該女律師寫信向賴清德總統陳情,希望衛福部的資訊能「更新」,並以「通案」從寬認定救濟,降低爭訟與民怨。現年31歲的女律師翁伊吟日前向也是醫師出身的賴總統投書求助。翁伊吟說,遍查衛福部新冠疫苗救濟審議小組所有會議記錄,發現審議小組只接受接種AZ疫苗(發生血栓)的救濟,嚴重悖離國際醫學現實,也令被害人與家屬深陷不公不義的怨怒之中。新冠疫苗不良反應受害人及家屬遍覽救濟審議小組會議記錄,懷疑小組成員自成心證,僅承認AZ疫苗會引發接種者血栓,卻不參考國內外醫學機構認為mRNA疫苗也會引發血栓的研究與實例嚴重傷害受害者的被救濟權。(圖/記者侯世駿攝)翁伊吟還告訴本刊,她的媽媽接種新冠疫苗後全身過敏嚴重發癢,雖然在送醫看診後好轉,但是疫苗不良反應受害者家屬的煎熬心情,我很能理解。翁伊吟還說,她自己在接種新冠疫苗後血壓莫名飆升還頭暈,但之前並沒有高血壓,之所以會特別關心接種疫苗不良反應救濟權益,可能也是「感同身受」。「年僅40歲、無慢性病史的G小姐,2022年接種新冠疫苗(混打兩劑AZ加一劑莫德納疫苗後),三總用上包括「開顱」等緊急急救,10天後卻仍不幸死亡。」翁伊吟指出,三總醫療團隊11名醫師後來集體署名投書國際期刊,援引整個搶救過程,證實無慢性病仍可能因接種mRNA疫苗產生血栓,盼提供醫界參考。她說,被害人的丈夫「雙先生」向新冠疫苗救濟審議小組提救濟遭駁回,衛福部只是輕描淡寫地回說「mRNA疫苗不會血栓」幾個字,他轉向政院訴願也遭駁回,突與愛妻天人永隔,當事人決定提告討公道。手上有十多起疫苗重症或死亡案件的受託律師翁伊吟說,她曾親眼目睹受害人母親哀嚎「只想知道才20幾歲的兒子,為何打疫苗猝死」,也有受害人崩潰哭訴,因打疫苗導致身障,經濟壓力讓家庭快破碎,很後悔打疫苗。她說,自己不是反疫苗者,新冠疫苗也是讓社會恢復正常運作的重要公共政策,但政府設立疫苗救濟制度,就是為協助出現不良反應的接種者度難關;如今,家屬卑微的想得知猝死原因,盼救濟審議程序符合「科學」、「透明」、「合理」,但衛福部這種「黑箱審議」難杜悠悠眾口,才想請求賴總統代為主持公道。針對新冠疫苗受害者家屬、委任律師投書總統請求協助救濟案審議過程透明化,府方表示,還不知個案狀況,但會轉請衛福部全力協助。圖為時任副總統的賴清德前往疫情指揮中心視察,並慰勉防疫團隊。(圖/報系資料)翁伊吟信中指出,懇請賴總統協助,要求衛福部新冠疫苗預防接種受害審議小組「保存開會過程錄音」;其次,請審議小組「公布審議過程所參考醫學文獻篇名、資訊」,讓受害人知道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小組如何審查、理由為何、所用資料文獻為何?她同時檢附國內外六篇近期醫學文獻(mRNA疫苗可能引發血栓)提供參考,並向總統致歉,若非受害人、家屬極度痛苦無奈,求助無門,她不會想麻煩總統。立委廖偉翔、陳昭姿今年5月曾陪同疫苗受害者家屬開記者會,引用台北高等行政法院判決書,直指衛福部疾管署「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審議小組」(VICP)程序缺乏透明度,審議過程荒腔走板、流於形式,呼籲審議過程應透明、從寬認定救濟申請,避免影響民眾打新冠疫苗意願。但三個月過去了,立委及受害者家屬盼望仍如「空中樓閣」。翁伊吟就說,遍查審議小組167次(出現首宗新冠疫苗不良反應救濟申請)到225次的會議記錄,歸納出共同的關鍵疑點,她懷疑審議小組成員似已有心證,堅決不採認國內外最新研究文獻記載,mRNA疫苗可能引發接種者(無慢性病)血栓,只要救濟案是接種mRNA疫苗出現血栓,審議小組就直接駁回不予救濟。翁伊吟指出,曾有受害者、家屬在法庭上要求調閱審議小組會議錄音,想釐清審議過程的疑點,但衛福部卻說「有錄音、但會後沒保存」,還拒絕告知審議是哪幾位小組醫師據此認定,嚴重影響接種新冠疫苗、卻出現不良反應民眾的切身權益。總統府表示,還未收到翁律師的陳情信,尚未獲知個案狀況,未來會轉情衛福部全力協助。
小蝦米求神2/台灣新冠疫苗救濟通過率排名倒數 被害家屬:錯誤資訊阻卻公義
年約40歲在台北某國立大學工作的G小姐,2022年1月底按規定,接種第三劑莫德納疫苗,1個月後右手麻木無力、伴隨局部癲癇,到三總就醫,病情卻快速惡化且嚴重腦出血,三總緊急開顱急救,仍無力回天,死因確認為新冠疫苗引起的免疫血栓性血小板低下症(簡稱VITT)。G小姐先生(阿德)投訴本刊,指太太生前無慢性病史,家人感情緊密,太太在送醫過程中還能開玩笑,沒想到入院後電腦斷層檢查(CT)就顯示腦部出現問題,短短兩日四次CT,一次比一次嚴重,第二天太太腦部就大出血失去知覺,三總上下緊急會診,判斷腦壓過高,須馬上「開顱」降壓,迫於病情,家屬只有15分鐘的考慮時間。G小姐生前未生過大病,慌亂中家屬無奈點頭,盼有一線生機,但歷經醫療團隊長達15、16個小時、猶如驚濤駭浪般的搶救開刀搶救,手術雖完成,G小姐最後仍陷入昏迷於醫院過世。成大醫院也曾成功利用免疫球蛋白,緊急搶救一位接種mRNA疫苗後產生肺栓塞、腦出血,該名28歲年輕男性患者無慢性病史,成大醫院並寫成論文刊登國際期刊。(圖/報系資料照)好端端的人為何因接種mRNA疫苗就突重症離世,阿德迄今沒有答案,他感慨說,當時唸小學的兒子因無疫苗可打,沒能進入醫院探視最愛的媽媽,兒子再看到媽媽就是骨灰罈上的照片,迄今都有心理陰影,提及兩年前往事,阿德仍悲從中來忍不住哽咽。阿德說,失去親人的苦難並未就此結束,全力搶救「雙先生」太太的三總醫師團隊,認定G小姐因接種mRNA疫苗,引起免疫血栓性血小板低下症(血栓常見後遺症之一)而死亡,建議他申請疫苗救濟,但他申請案提出後,兩年音訊杳然。今年3月,他再度向衛福部、生策會、衛生局查詢,都無明確答案。沒多久,他卻赫然發現,衛福部網站第229次審議小組會議記錄,「似乎」有太太的名字、登載「被駁回」,4月份才接到書面通知,證實審議小組駁回救濟,原因是「mRNA疫苗不會引發血栓併血小板低下症」。雙先生難掩氣憤地說,三總急救團隊11位醫師早已聯名將搶救太太過程與死因PO上國際期刊,審議小組沒看到嗎?家屬兩年來都在國際醫療網站爬文、想釐清親人死因,審議小組審議前為何不先聯繫家屬?如今,救濟審議過程充斥錯誤資訊與結果,豈非再次凌遲家屬,盼望他的控訴,能讓其他受害者家屬少走冤枉路。律師翁伊吟說,醫界盛傳不少醫師都看到三總急救G小姐的國際論文,而成大醫院也成功利用免疫球蛋白搶救一位無慢性病史的28歲肺栓塞兼腦出血病患(接種第三劑BNT疫苗),搶救結果也被PO上國際期刊,其實G小姐的犧牲,幫助醫界瞭解如何應對mRNA疫苗突爆發不良反應,若能即時用藥(例如免疫球蛋白)就有機會救回性命,只是,審議小組迄今仍堅持mRNA疫苗不會血栓,她很擔心該審議結論,可能「反向」誤導醫界,延誤生命搶救。北醫教授何建志認為,政府宣稱健康照護全球第一,但是新冠疫苗不良反應救濟率卻是全球倒數,遠不如日韓,建議救濟應從寬認定。(圖/記者黃威彬攝)北醫大醫療暨生物科技法律研究所教授何建志指出,從寬處理新冠疫苗救濟案,符合法學「特別犧牲」理論,不僅能緩解民眾接種新疫苗不良反應之苦,更能落實政府鼓勵民眾接種疫苗、維護國民總體健康美意。但到今年(2024年)4月底止,台灣完成審議疫苗受害申請案4835件,核給救濟案505件,救濟通過率僅為10.44%,遠不如鄰近日本(通過率為90%),香港54.78%,紐西蘭42.39%,芬蘭32.94%,挪威28.2%,加拿大23.22%,通過率在先進國家中排倒數第二,救濟率只比設立多家新冠疫苗大廠的美國高,這不能算從寬認定。何建志還說,台灣號稱健康照顧全球第一,疫苗救濟審議不應只沿用舊研究文獻,應多爬梳醫界最新研究文獻,供受害者更多照顧,「沒錢」不應成為救濟審議小組故步自封的理由。
高端疫苗獲美國CDC官方期刊認證 保護力效益勝AZ、莫德納
疾病管制署為評估我國自110年3月起實施之COVID-19疫苗接種政策成效,於111年我國首度爆發Omicron大規模社區流行之後,即針對我國2,300餘萬人、6,000多萬劑疫苗接種紀錄,進行我國真實世界疫苗保護之效益(Vaccine Effectiveness)比較;該研究結果日前以提早露出方式刊載於美國CDC官方期刊《新興傳染病》(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數據顯示接種COVID-19疫苗仍是最有效預防新冠中重症與死亡的關鍵。疾管署說明,上述真實世界分析結果除可證實接種3劑疫苗之中重症與死亡保護效益,較未接種、或僅接種1、2劑者為高之外,也發現mRNA(BNT與莫德納)及蛋白質次單元(高端)之保護效益逾8成,其中BNT與高端疫苗在預防中重症的保護效益皆達9成以上,且相較於腺病毒載體(AZ)疫苗更具保護效益且持續時間較長。研究亦發現不同廠牌效益分別為:BNT達95.8%、高端91.0%、莫德納81.8%、AZ為65.7%。該研究也以長期追蹤研究方式分析,顯示接種蛋白質次單元疫苗作為基礎劑者,其中重症發生率為所有疫苗中最低(每十萬人日0.04–0.20),研究結果顯示蛋白質次單元疫苗的保護效力與mRNA疫苗「相近」,是國際上首度以真實世界大數據資料將mRNA、蛋白質次單元與腺病毒載體疫苗進行比較,並證實mRNA與蛋白質次單元疫苗,對Omicron中重症與死亡具相似保護效益。疾管署表示,此研究結果除於111年11月指揮中心記者會公開向國人說明外,亦將該論文送交學術專業審查,使國際社會與外界瞭解各種COVID-19疫苗接種組合於真實世界之保護效益,該研究成果曾於112年2月美國西雅圖「國際抗病毒協會(IAS-USA)」舉辦之第30屆反轉錄病毒與伺機性感染國際研討會(30th Conference onRetroviruses and Opportunistic Infections)進行學術發表外,亦已收錄在世界衛生組織新冠研究數據庫(WHO COVID-19 Research Database),並經國際知名傳染病學術期刊《新興傳染病》於112年12月28日通知接受刊登,論文正式版本預計於今年3月號紙本刊載,供全球研究人員參考及評估各種疫苗載體真實世界疫苗保護效益,並瞭解我國新冠防治成效。此外,亦可提供民眾疫苗追加劑接種建議,並作為疫苗政策調整之參考。該署進一步指出,此研究除將我國各種COVID-19疫苗組合保護效益完整說明外,該結果亦為全球首度有mRNA、蛋白質次單元與腺病毒載體疫苗之真實世界全人口比較數據,也以年齡分組方式,分析不同年齡層之保護效益供其他國家與研究人員參考,以供後續疫苗政策推廣參考;研究亦建議若接種前兩劑為AZ疫苗者,應補接種次世代追加劑疫苗,未接種或未完成3劑新冠疫苗的民眾應儘速完成3劑的接種,以得到更佳的保護力與維護自身健康。
113學測自然科解答出爐 題型生活化…地震預警、mRNA疫苗入題
113學年度大學學測今、明登場,第1天第2節考自然科,包含物理、化學、生物、地球科學,題目取材多元且結合生活情境,像是放射線治療、車輛的安全氣囊、催生mRNA疫苗的諾貝爾醫學獎得主、海水淡化、地震預警等入題,地科題偏記憶、物理題單元分布較不均,化學考題則有超出學測範圍的疑慮。全國高級中等學校教育產業工會邀集各縣市教師分析113學測自然科試題,難易度部分,全中教沒有定論;物理科老師認為中偏易,化學和地球科學老師認為難易適中,生物科認為題目中規中矩,但有鑑別度,屬於中偏難。解題團隊指出,物理試題有分布不均的問題,考能量概念的題目占3分之1,掌握基本概念可拿高分;化學科傳統試題較多,遺憾沒有重要的環境時事題及探究與實作相關題型。生物科出現mRNA疫苗、捕蠅草觸發運動、眼球構造、飼料換肉率等生活題材,許多題目都要結合圖表分析;地球科學多記憶題,願意學習基本概念的學生,應該可以取得不錯的成績。另一方面,學測首日也出現違規事件,自然科考試時,台中考場一名考生在作答時發出聲響,為避免影響其他考生,將該生移到備用試場應試;而台中考區附近因施工發出聲響,請警方出面協助後,後來已經停工。※自然科解答(由「師顧我教育」化學科盧澔老師、「Good全教學團隊」物理科黃君老師、地科王御老師和生物科蔡勝老師聯合提供)(圖/三立新聞提供,下同)
培養出奧運金牌女兒超驕傲 諾貝爾生醫獎得主曾遭冷落38年
2023年諾貝爾獎(Nobel Price)於2日開始公布各項獎項的得主,在「生醫獎(生理學或醫學獎)」(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方面,則是由成功開發mRNA疫苗的科學家卡麗可(Kariko Katalin)和魏斯曼(Drew Weissman)。但或許鮮少人知道,卡麗可從大學時期就開始研究mRNA疫苗技術,中間甚至還遭遇沒有經費導致研究中斷、學校降等驅趕、羞辱等情形。綜合外媒報導指出,1955年出生在匈牙利的卡麗可,自幼就對生物化學有濃厚的興趣。而在1961年時,就有科學家發現mRNA的存在,當時科學家注意到mRNA的特質,能透過傳遞訊息到人體內,教育、引導人體細胞來抵抗病毒。雖然當時mRNA就被認為是十分先進的技術,但是人體免疫細胞殺死mRNA,所以大部分的科學家到最後都選擇放棄研究。在1978年,卡麗可進入大學後,就決定自己要徹底研究mRNA技術。匈牙利出身的他,甚至在1985年與老公變賣家產,前往美國尋求研究機會。但中間也是歷經多次困難,甚至沒有人相信他可以成功。一直到1998年,他遇到同校研究免疫學的教授韋斯曼(Drew Weissman)。韋斯曼看出卡麗可研究的可貴之處,便攜手合作。兩人更於2005年找到mRNA不被免疫系統殺死的方式,獲得階段性的成功。之後史丹佛大學教授羅西(Derrick Rossi)注意到卡麗可的論文,決定運用他的發現於2010年創立了Moderna,卡麗可也因此獲得300萬美元的授權費用。之後雖然德國Biotech曾揚言要邀請卡麗可擔任公司副總裁,但實際上卻是口惠而實不至。也由於卡麗可的研究實在對人類太過重要,遭到業界埋沒名聲的情況,讓不少學術界的研究人員感到憤怒,便開始幫卡麗可叫屈,卡麗可本人甚至也開始接受媒體訪問,這才讓mRNA與卡麗可之間的故事曝光在大眾眼前。卡麗可也曾表示,自己對賺錢沒興趣,拿到授權金後也沒想過要退休,因為她就是希望能夠天天做實驗。而除了突破mRNA的限制外,卡麗可另外一個驕傲就是曾經培育出拿過奧運划船金牌的女兒佛朗斯(Susan Francia)。佛朗斯曾公開表示過,母親對於實驗的積極、熱情,也是激發自己對於划船訓練的專注,正是母親這個不放棄的個性,讓他得以專注在訓練上,並且拿到奧運的金牌。
2023諾貝爾生醫獎 mRNA疫苗2開發者獲獎
2023年「諾貝爾獎」(Nobel Price)各獎項得主將從2日起陸續揭曉,首先公布的獎項為「生醫獎(生理學或醫學獎)」(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得主為成功開發mRNA疫苗的科學家卡里科(Katalin Kariko)和魏斯曼(Drew Weissman),巧的是,兩人在今年8月時曾訪台,與國內產官學界專家對話,針對「施打mRNA疫苗後,10年後會不會有副作用」,魏斯曼自信表示「不會」。 諾貝爾基金會在台灣時間2日下午5點30分頒發生醫獎,得主為開發出mRNA疫苗的匈牙利裔美籍科學家卡里科和美國科學家魏斯曼,他們在核苷酸(Nucleotide)方面的發現對mRNA疫苗有重大助益,藉此成功對抗新冠疫情的擴散。mRNA原名為信使核糖核酸,就像個快遞員,能將蛋白質資訊提供給其他胞器,這些資料推動細胞合成抗體,為了對抗新冠肺炎病毒,2020年,mRNA疫苗藉此問世,全球已有數億人口接種這款疫苗,但由於mRNA疫苗接受臨床試驗時間短暫,引發外界「安全性夠不夠和10年後副作用是否仍然存在」等擔憂,甚至有少數人抗拒接種這款疫苗。巧的是,兩位得主和另一位開發者庫利斯(Pieter Cullis)今年8月初訪台,並以「新一代藥物的誕生:mRNA」 為題,與國科會副主委陳儀莊、中研院院士王惠鈞、及東洋藥品進行對話,當時,曾擔任中研院副院長的王惠鈞就提出民眾疑慮「全球有超過10億人口接種過mRNA疫苗,10年後會不會面臨安全疑慮」,對此,魏斯曼當時表示,RNA這款前趨物質可轉譯成蛋白質,做為疫苗接種的RNA在體內幾天後就會不見,加上人體細胞擁有相同RNA,因此會自然吸收無須擔心副作用。許多觀察家預測,近年受到疫情影響,mRNA疫苗技術依舊是獲獎大熱門,另外,據先前消息,今年諾貝爾獎得主可獲得瑞典幣100萬克朗,折合新台幣約294.3萬、總獎金高達瑞典幣1100萬克朗,換算約新台幣3237.8萬,接下來每日都有獎項揭曉,分別是3日的「物理學獎」(Physics)、4日的「化學獎」(Chemistry)、5日的「文學獎」(Literature)、6日的「和平獎」(Peace)和9日的「經濟學獎」(Economic Sciences)。 2023諾貝爾生醫獎頒給2位研究mRNA關鍵技術學者,分別為匈牙利裔美籍生技科學家卡里科和美國科學家魏斯曼。(圖/翻攝自推特)
唐獎十周年8/1實體頒獎6位得主現身 創辦人尹衍樑率全家出席
東方諾貝爾獎「唐獎」在台灣成立,今年適逢10週年發表紀錄片,此外將在8月1日舉行疫後首次實體頒獎典禮,唐獎創辦人潤泰集團總裁尹衍樑預期攜全家出席,慎重迎接得獎的世界精英;唐獎進一步規劃未來設立博物館,展示永續發展獎、生技醫藥獎、漢學獎、法治獎等內容。每兩年頒佈一次的世界大獎唐獎,繼2018年於國父紀念館舉辦第三屆唐獎頒獎典禮後,2020年因疫情肆虐改採線上頒獎、2022年因台灣邊境管制延後舉辦。睽違5年的實體典禮,今年六位唐獎新科得主包括永續發展獎得主傑佛瑞•薩克斯、生技醫藥獎三位得主卡塔林·卡里科、德魯·魏斯曼和彼得·庫利斯、漢學獎得主潔西卡‧羅森、法治獎得主雪柔.頌德絲等都將飛抵台灣領獎與參加唐獎週活動,預計他們的現身,並於在台期間與各單位的交流,將在台灣產官學界掀起一波波熱潮。唐獎教育基金會陳振川執行長表示,這次來台的得主都是國際頂尖學者,對世界有卓越貢獻,尹衍樑為設立這個大獎,已經努力30年,為跟諾貝爾奬所表彰的基礎科學有所區隔,唐獎除了設計不一樣,進一步強調創新與實際應用,對於人類文明發展有引領作用。曾任三屆聯合國秘書長特別顧問的薩克斯教授,在永續發展目標(SDGs)的制訂與倡導及「巴黎氣候協定」達成貢獻良多;卡里科等三位教授成功開發對抗COVID-19之mRNA疫苗,拯救無數性命;曾在大英博物館東方文物部服務近30年的羅森教授,精研中國藝術文物,為無聲之物發聲,具體證明東西方物質文化的交互影響;頌德絲教授則對比較憲法有開創性貢獻,特別是推動亞太地區的立憲工程。唐獎藉由邀請得主來台領獎、與國人交流互動,不但能激勵四獎項領域的研究發展,也是將台灣介紹給國際的最佳模式。為迎接10年里程碑特別製作的「唐獎十年 志為典範」影片(今(11)日也在唐獎Youtube首播,十分難得地一次採訪尹衍樑創辦人、唐獎評選委員會總召集人錢煦院士、唐獎教育基金會陳振川執行長、中研院翁啟惠前院長、唐獎董事曾志朗院士、陳長文律師、永續發展獎評選委員會召集人劉兆漢院士等多位唐獎重要人士,帶領觀眾從設立目的、獨到之處、十年歷程、未來期許等面相來回顧唐獎。陳振川希望,正值全球動盪不安的當今,觀看來自台灣的唐獎透過四個獎項的頒發,致力帶動全世界各領域一起合作,朝尹衍樑期許的「以唐朝發展創造的精神,來重建人類的黃金時代」意義。
BNT最快5月赴台談合作!莊人祥:購買劑量「沒有底線」
新冠肺炎流感化,疾管署署長莊人祥接受本報專訪透露,BNT原廠最快5月將來台接洽合作計畫,我國可望向其購買次世代疫苗,加上原本今年採購的1500萬劑莫德納次世代疫苗,民眾至少有2種品牌可選擇。至於採購多少?莊人祥語帶保留說,和BNT合作「沒有底線」。國內2021年向美國莫德納簽訂2年共3500萬劑新冠疫苗供應合約,至今尚有約1794萬劑未到貨;而去年已到貨疫苗還有逾300萬劑沒施打。莊人祥表示,目前國內次世代疫苗僅莫德納,希望比照流感,分散風險,提供民眾多1種選擇。若不敢打mRNA疫苗,仍可打Novavax蛋白質疫苗。他說,已和BNT原廠接洽,對方高層預計5月來台,且合作不限定新冠疫苗,預計次世代疫苗購買劑量與金額等「不會有底線」。由於BNT疫苗的亞洲代理權仍在上海復星,要如何跨越此「障礙」和原廠對談?莊人祥說,與原廠是否有「其他合作方式」,也要看談了之後的結果,「就像指揮官王必勝一直以來說的,希望和BNT直接談。」衛福部長薛瑞元也證實,BNT原廠5月會派人來,不免會談到代理權、疫苗購買等議題,但是否買次世代疫苗,他說,還沒確定,不知道BNT未來是否有新產品。疫情趨緩後,民眾接種疫苗意願不高,即使指揮中心推出「疫苗+1」活動,但每天僅接種2萬人出頭,莊人祥坦言「數字波動不大」;若又採購疫苗,會不會打不完?他說,可能還要找其他方式鼓勵民眾接種。
莫德納的「新冠後遺症」 疫苗銷售下滑上季獲利暴跌7成
在過去兩年因新冠疫情而繁榮的疫苗企業莫德納(Moderna),新冠疫苗(Spikevax)是其唯一的商業產品,其他還包括捐款和合作資金。在疫情逐漸散去之後,銷量下降導致去年第4季獲利暴跌70%,這家製藥商不得不支付授權使用費。莫德納周四(23日)公佈的財報顯示,其銷售成本在2022年最後一季猛增近10億美元,達到19億美元。但隨著市場預期新冠病毒的影響將減退,預計今年的銷售額將從2022年的184億美元下降29%至50.8億美元。Refinitiv的數據顯示,Moderna的獲利降至14.6億美元,合每股利潤爲3.61美元,遠低於分析師預測的4.68美元。Moderna還公佈了遠低於華爾街預期的第四季度利潤,該公司在新冠疫苗接種的兩年中總收入超過370億美元、利潤超過200億美元。但因爲全球對初始疫苗和加強針的需求已經得到滿足,政府和其他機構削減了採購總營收,加上去年12月與美國國家衛生院(NIH)開始的新授權協議,Moderna將向NIH支付與新冠疫苗開發有關的特許權使用費4億美元款項。Jefferies分析師Michael Yee表示,在最壞的情況下,2023年的指引代表Moderna可能因先前的巨大盈利能力而造成每股收益淨虧損;另有分析師也表示,該公司可能在2023年出現負收益,這將使今年和明年的股價面臨風險。據外媒報導,Moderna正在開發針對皮膚癌、流感和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的mRNA疫苗,如果獲得批准,將大大減少對新冠疫苗的依賴。圍繞Moderna的爭論已轉移到其生產線上,但隨著對新冠疫苗需求的減弱,高利潤時代的結束確實正在給該公司帶來壓力。消息公佈後,Moderna股價周四盤前交易下跌下跌1%至156美元。
春節疫情少變化 李秉穎:建議再追加1劑新冠疫苗
明(20)起就是農曆春節連假,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日前表示,預計春節後宣布第二階段防疫鬆綁措施。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召集人李秉穎認為,春節後疫情不會有很大的變化,可以進一步解除防疫措施,以及今年應會建議民眾再追加1劑新冠疫苗,目前還在討論中。李秉穎今天接受廣播節目「新聞放鞭炮」專訪表示,很多人看到變異病毒就異常興奮,其實沒什麼好緊張,這些病毒變異會導致感染人數上升,可預期輕症變多,重症人數會持續下降,「至於誰感染後會出現重症?尤其是目前沒打疫苗,或只打一兩劑的人!」指揮中心多次呼籲民眾追加接種莫德納次世代疫苗,但李秉穎觀察到,過去接種次蛋白疫苗(如高端)的人,不太會願意追加mRNA疫苗(如莫德納)。他提醒,如果擔心mRNA疫苗的副作用較多,也可選擇Novavax疫苗,雖然是原始株疫苗,但仍可減少突破性感染引起的輕症,指揮中心今年會持續進口Novavax疫苗。李秉穎亦指出,目前沒有實際數據支持「不需再追加疫苗」,因為抗體會隨時間下降,為了保險起見,今年應會找一個時間請民眾再追加一劑疫苗,但目前尚未定案。今年春節假期長達10天,許多民眾安排國內外旅遊,但新興變異株在各國流行,是否會影響本土疫情?李秉穎認為,應不會有很大變化,預估維持在每日1萬多到2萬例左右,可於春節後進一步判斷並解除防疫措施。不過,他仍提醒民眾注意個人衛生習慣,不要隨便觸摸眼鼻口部位,尤其出國旅遊的人,在國外生病會比較辛苦,不像台灣健保如此便利,因此更要保護好自己,避免病毒威脅。
中疫情失控企業停擺衝擊經濟 英媒:領導機制有嚴重缺陷
中國放棄新冠肺炎清零政策,卻缺乏應變策略成了一場災難,罔顧人命拒絕美國等西方國家疫苗援助。英媒指出,這波疫情恐造成百萬人死亡,經濟陷入癱瘓,許多企業、物流因員工染疫缺工停擺,浙江工廠被迫提前放年假,種種跡象顯示中國疫情海嘯恐再度衝擊全球供應鏈,而這一切都歸咎於習近平判斷失誤及傲慢所致。根據英國每日電訊報(The Telegraph)報導,中國20天內有約2.48億人染疫,全中國被新一波毀滅性的病毒所籠罩,民眾掃光退燒藥、止咳藥等防疫物資;殯儀館排起長隊、火葬場不斷運轉,經濟開始陷入癱瘓。報導直言,隨著中國各地的醫療量能和殯儀館瀕臨崩潰,外加企業陷入停頓,習近平的失誤所造成的人命和經濟代價越來越清晰。為降低中國人命損傷以及避免波及全球,美國及德國都已表明提供mRNA疫苗給中國,但習近平堅持不給中國人施打外國疫苗。世界衛生組織(WHO)6月就表示,中國國藥集團的疫苗施打2劑後,針對預防有症狀感染和住院治療的有效率為79%,莫德納和輝瑞疫苗的有效率約為95%。英國智庫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Chatham House)研究員Steve Tsang認為,使用西方疫苗就等於承認中國搞砸了,習近平絕不會容忍這一點。牛津大學中國中心的經濟學家馬格納斯(George Magnus)說,慘淡的經濟形勢有可能打擊習近平的個人權威,這場危機證明習近平領導下的中國治理機制有嚴重缺陷。這波疫情再度衝擊脆弱的經濟,全球最大貨櫃港口上海港已因從業人員染疫,衝擊營運。挪威航運公司Torvald Klaveness 研究主管在推特稱,中國疫情失控,該公司雇用的中國代理人中有9成身體不適,這些人遍及北京、天津、上海、寧波、廣州等。陸路物流也瀕臨癱瘓,阻礙重要零件運輸,迫使一些工廠暫時關閉,許多工廠已經決定提前放農曆新年假期,浙江某些紡織廠則要求工人2個月內都不要回來。貨運管理公司Zencargo示警,卡車司機染疫可能會嚴重破壞供應鏈,威脅全球企業出貨時程。Pantheon Economics首席中國經濟學家Ducan Wrigley也告訴客戶,中國還沒有走出困境,要到2023年第二季才會看到曙光。
中國放寬部分新冠防疫策略 世衛組織主任樂見改變
據香港東網報導,世界衛生組織(WHO)緊急項目執行主任瑞安當地時間2日表示,高興看到中國調整策略,放寬部分新冠防疫限制措施,指當人民處於痛苦時,政府傾聽民意很重要。瑞安表示,疫情下民眾活動受到限制,生活上不得不作出改變,確實令人疲倦。他認為,使用美國輝瑞和德國生物科技公司BioNTech合作研發及美國莫德納的mRNA疫苗,是中國提高免疫覆蓋率的可靠選擇,但使用哪一款疫苗,是主權政府根據人民最大利益所作的選擇。他認為中國未來的防疫策略,應該要在控制病毒、人民生命、生計、福祉及人權之間取得平衡。世衛曾指出中國的清零政策不能持續,認為擁超級傳播力的新冠變種Omicron令清零變得不可能。
「未打滿3劑」須周周快篩!教師怒斥不公平 教育部長回應了
校園防疫新制11月7日起實施,學生接種未滿三劑者不用周周快篩,但教師未滿三劑卻須周周快篩,教團質疑這有擾民之嫌。教育部長潘文忠今天表示,指揮中心讓24個場域的參加者不用打3劑就可進入,但工作人員或服務人員則未放寬,並不是只針對教師。教育部昨日公布11月7日起「校園因應『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疫情調整防疫措施QA」,學校得視場域性質(游泳池、室內各場館、餐廳、宿舍等)及活動需要,自行決定體溫量測等健康監測方式,也就是說不再強制規定「學生進校門須體溫監控」。不過11月7日新制仍要求學校教師接種未滿三劑者須周周快篩,學生接種未滿3劑者卻不用周周快篩。全國教育產業總工會認為,當初學生尚未接種疫苗時,指揮中心應是基於保護學童之理由,遂要求學校教師接種未滿3劑者須周周快篩,但如今12歲以上學生已接種3劑,時空已不同,教師卻仍被要求周周快篩。有基層老師向全教產反應,憲法有規定人民有納稅、服兵役、受國民教育之義務,但並無接種疫苗之義務,且mRNA疫苗之安全性已遭質疑,尤其,12歲以下學生接種並未滿三劑且不用週週快篩,但是接種未滿3劑的教師卻須週週快篩,有擾民之嫌,且對師生有不平等對待。對此,潘文忠回應,11月7日起,指揮中心放寬24個場域(如學校、補習班、健身中心及一些公共場所)參加者不用打三劑就可進入,但對於工作人員或服務人員仍要求要打滿3劑,否則要周周快篩,並不是只針對老師而已。如果指揮中心對這24場域的工作人員及服務人員的接種計次規定放寬,教育部會配合辦理。
專家:高端次蛋白技術 售價不超過200元
高端日前主動公開新冠疫苗售價,但外界仍對其研發成本感到好奇。國內疫苗專家指出,高端採用次單位蛋白技術,售價照理不應超過200元,至於mRNA疫苗雖然是全新技術,但成本頂多貴2倍,也不應賣超過1000元。中華民國防疫學會理事長王任賢指出,從過去經驗以及高端疫苗的開發過程來看,每劑疫苗價格都不該賣800元,其主要原因為高端是從美國國衛院技術轉移而來,代表根本不需要研發費用,且次單位蛋白質疫苗是我國以前就具備的技術,成本不應該高過200元。至於mRNA疫苗的生產成本,王任賢指出,其最關鍵、最複雜的技術在於包覆RNA的奈米脂質微粒屬於全新開發,這本來就是相當昂貴的材料,因此成本比傳統的次單位蛋白質疫苗高也算合理,推算成本價應介在400~500元之間。中國附醫感染管制中心副院長黃高彬則認為,雖然次單位蛋白疫苗是我國以前就有的技術,但考量新冠病毒是全新疾病,開發成本比流感疫苗高也是合理,但合理成本價應在300至500之間,若製程穩定的生技廠能大量生產,成本還可以再降低。他也以同為次單位蛋白質的疫苗Novavax為例,每劑售價約400多元,但關鍵在於Novavax具有2000公升的發酵槽,可大量生產降低成本,此外該廠也有較成熟的技術能降低不必要的損耗,如此一來就能進一步壓低售價。黃高彬說,高端疫苗與聯亞疫苗的不同之處,在於前者是向美國國衛院取得技轉授權,照理說已省去研發費用,後者則是從頭到尾都自行研發、摸索,成本應會較高,不過他也強調,或許向美國國衛院申請授權必須付出龐大權利金,但只要高端不對外說明,永遠無法得知授權成本是多少。
因新冠疫苗使用mRNA技術 科學家預測:癌症疫苗將在8年內上市
德國公司BioNTech的共同創辦人近期受訪時表示,因為新冠疫苗使用到mRNA技術,在研發的過程中積累了不少經驗。目前預測,在這樣的經驗下,癌症疫苗將於8年之內正式上市。根據《BBC》報導指出,與輝瑞(Pfizer)合作開發新冠疫苗的德國BioNTech,其公司創辦人夫婦圖雷齊(Ozlem Tureci)與吳沙忻(Uğur Şahin)夫婦,近期在接受訪問時表示,圖雷齊表示,其實在疫情之前,BioNTech就一直研究mRNA技術的癌症疫苗,但由於研發新冠疫苗的關係,反而更熟悉、加快了mRNA疫苗的製作,同時也更加理解人體免疫系統的反應。目前BioNTech正在針對癌症疫苗進行幾項實驗,其中一項實驗是提供「客製化」的疫苗,透過mRNA疫苗技術,讓患者體內的免疫系統「主動去攻擊」癌症細胞。圖雷齊認為,mRNA技術讓患者的免疫系統能夠識別癌症細胞,同時也可以避免因為使用標靶藥物,結果導致其他細胞也跟著遭受破壞。而被問及mRNA技術的癌症疫苗會何時上市、正式使用在患者身上,圖雷齊則是預測「可能會在2030年之前正式上市」。
「接種新冠疫苗、確診」隔多久才能打流感疫苗? 急診醫解答
近日世界衛生組織(WHO)示警,由於疫情使人減少接觸,讓體內抗流感病毒的免疫力普遍下降。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兒童急診科主任謝宗學表示,過去兩年高度防疫造成的免疫負債,今年流感很有可能爆發大流行,建議大家接種流感疫苗,降低感染流感發生嚴重併發症的機率。而被問到確診新冠肺炎後及接種新冠肺炎疫苗後,需要相隔多久才能接種流感疫苗,他解惑稱前者任何時候都可以,後者則需解隔後經醫生評估。謝宗學1日在臉書粉專「Dr. E 小兒急診室日誌」發文,提及流感疫苗可公費接種後,常被詢問的2個問題。對於「孩子接種完新冠肺炎疫苗多久可以接種流感疫苗?」謝宗學表示,由於兩種疫苗皆是不活化疫苗,基本上可同時接種,亦可選擇相隔任何時間再接種。而在學理方面,不管是疫苗效果或安全性,都是可以接受的,分開接種只是為了更好的釐清兩種疫苗的副作用。謝宗學表示,倘若感到擔心,可接種完新冠肺炎疫苗後,間隔7天以上再接種,最保守則可選擇間隔14天以上接種。謝宗學說明,因新冠肺炎mRNA疫苗所產生的心肌炎副作用,大多發生於接種後14天內。對於另個問題「新冠肺炎確診後,多久可以接種流感疫苗?」謝宗學表示,在確診後7天解除隔離,並且病症明顯得到緩解,再經過醫師看診評估後,醫師同意便可接種流感疫苗。「免疫負債」(Immunity debt)指的是,國民接觸變少導致抵抗各種病毒的免疫力普遍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