築夢青年壯遊臺灣! 教育部次長勉勵:勇敢踏出舒適圈
教育部林騰蛟常務次長與壯遊五大元素代表青年大合照。 (圖/教育部提供)
教育部青年發展署1日在臺北松山文創園區舉辦「壯遊臺灣『拾』光機—尋找感動地圖十週年分享會」,邀請民眾與歷屆青年團隊一同回顧十年來的計畫精彩成果與感動故事,活動豐富多元,包含歷屆團隊計畫展示、真人圖書館深度對談、學長姐開講、十年成果紀錄片首映及書寫未來明信片—「拾」光郵件等,鼓勵更多青年以壯遊實踐自我探索及社會關懷,捲動青年壯遊臺灣。
教育部林騰蛟次長特別到場鼓勵青年朋友,勇敢踏出舒適圈,以身體力行的方式實踐自我探索學習、培養團隊合作及社會關懷。林次長表示,「青年壯遊臺灣—尋找感動地圖實踐計畫」自98年開辦迄今屆滿十年,已超過500組青年參與。青年們經常有許多創意的想法,卻苦無資源無法真正實踐,感動地圖計畫提供了青年實踐壯遊臺灣夢想的機會,15-35歲青年可自組團隊,提出融合公益元素的壯遊臺灣創意企劃。無論是議題探研、達人見習或是環島探索,以多元形式認識鄉土、行遍臺灣,現場看到許多曾經參與過壯遊的朋友、甚至壯遊寶寶都來到現場共襄盛舉,期待更多青年朋友能夠透過計畫,與臺灣各地人文社會深度互動交流。在壯遊中或許會遇到計畫趕不上變化,過程中最重要的精神就是發現問題並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不要害怕出發,做就對了!壯遊最大的收穫,除了探尋自我價值與意義外,並推廣公益壯遊的精神,甚至找到地方創生或社會企業發芽的種子,進而促進社會環境正向改變,期待下一個十年有更多青年寫下壯遊臺灣的感動故事。
本次展覽主題「壯遊臺灣『拾』光機」,結合計畫「十」週年及「時」光機的意涵,呈現出歷年精彩的青年壯遊故事。展區以「勇氣」、「目標」、「生活」、「熱情」及「實踐」為五大主題,利用時間軸的展區設計,一一呈現歷年團隊的壯遊心路歷程。除了靜態展示之外,更以真人圖書館的形式,邀請歷屆參與壯遊計畫的青年分享心得,讓民眾有機會透過「對話」,深度了解計畫內容及壯遊故事。現場數百張的歷年團隊照片,更讓曾參與過該計畫的青年們,彷彿走進時光機,重現當年壯遊的感動。
曾參與99年計畫的劉復瑋表示,這項計畫提供青年很好的自我探索機會,參與壯遊計畫更是她人生重要的轉捩點,讓她得以在壯遊的過程中發現自我潛能,並將興趣與職業結合,成為一名旅遊規劃師。同樣也是99年的「拍拍屁股走人團隊」,隊長陳胤竹以充滿創意的「火車大富翁」方式進行環島,旅途中以擲骰子遊戲決定下一停靠站,增添更多樂趣及挑戰,同時也提高完成「成年禮考驗」的前進動力。這樣特別的壯遊經歷,進而影響她的職涯發展,成立「我在旅行」、「整個小島」工作室,目前也成為新竹關西青年壯遊點的營運成員,透過辦理活動及策展,帶領更多人認識關西在地文化。
而101年的「寶島淨鄉團」團長,當年還是大學生的林藝,也是當日活動主持人,她與6位大學同學創立「寶島淨鄉團」,以「原來我們這麼『淨』」為主題號召Facebook上的熱血網友共同淨灘,原本期望能找到30人,想不到第一次就號召了62人參加,經過5年累積,迄今共辦了36場以上的淨灘活動,捲動超過4000人一起以行動守護海洋環境。一樣是101年關懷環境的「歐北來」團隊,隊長陳亦琳以「臺灣冷門景點熱血復甦計畫」為主題,藉由隨性有趣的深度旅行、探索在地文化及草根人物的土地巡禮方式,希望喚起大眾關心周遭環境人事物並挖掘這塊土地上的美麗寶藏。雖然當年提案不被看好,卻也成了一股堅持作下去的動力,持續至今日依然在為在地冷門景點熱血復甦中。
105年的成瑋盛以「就算我們曾被放棄也能在逆風中找到青春的價值」的初衷,創立了「逆風劇團」。帶著這份信念,和一般劇團不同的地方是,他們接納高風險家庭的「非行少年」為團員,透過藝術表演培訓並到全臺進行「夢想列車巡迴環島計畫」,讓這群孩子找到方向。瑋盛也常以自己的生命經驗,鼓勵孩子們勇敢面對挑戰,並從中嘗試整合非行少年與地方的能量,從「被助」到「助人」的角色轉變,創造跨世代共創夢想。現今知名Youtuber、SALU頻道的林子竣,因受到大誌雜誌的啟發,106年以「我是街友,能否載我一程?」作為企劃執行主題,他們走進街友的世界,體驗街友生活的一切,透過對話瞭解並和街友成為朋友,這個經驗也成為他創業成立SALU工作室的契機,希望將更多的愛與關懷,藉由行動散播出去。
活動現場除了認識豐富多元、具有創意的青年壯遊故事,活動中還設有漂書活動專區、「拾」光郵件,邀請觀展民眾書寫下對自己的未來期許,並可在一年後收到明信片,延續觀展的感動。如果你也想在15-35歲的青春年華中尋找不平凡的風景,藉由壯遊走出原有的生活,不僅看見不一樣的世界,也為社會奉獻一己之力,109年「青年壯遊臺灣—尋找感動地圖實踐計畫」自即日起開放徵件,至109年3月31日,歡迎有熱情、理想的你加入尋找感動地圖的行列,讓我們展開生命故事,來一場深入人心的壯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