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區塊
社會
直擊

窮人銀行1/萬華50年老回收場落幕 200拾荒者憂「沒有明天」

寶興街 回收場 微薄現金 黃世隆 土地使用區分管制條例 寶貝 老殘者 大盤商 祖業
北市萬華寶興街經營50餘年的回收場將在2月15日結束營業,預計至少衝擊200名拾荒者的生計。(圖/劉耿豪攝)

北市萬華寶興街經營50餘年的回收場將在2月15日結束營業,預計至少衝擊200名拾荒者的生計。(圖/劉耿豪攝)

北市萬華區寶興街一處資源回收場,清晨6點不到就湧現人潮、生意興隆,不少民眾推著推車,或騎著機車將資源回收物載往該處,他們的年齡層普遍偏高,且多是中低收入戶或是老殘者,吃力的推著比自己身高還高的回收物,每天去換取微薄的現金過生活,但這間他們賴以維生、有如「窮人銀行」的回收場卻將在2月15日正式畫下句點。

這間資源回收場在地經營約莫50年,從阿公交棒給兒子後,再交棒給如今被人暱稱是「寶貝」的老闆黃世隆,可謂是不折不扣的「祖傳三代」,但寶貝老闆在去年12月收到都發局公文,表明回收場因違反《土地使用區分管制條例》住宅區裡不得設有資源回收場的規定,必須關門停業,消息一出,平常靠著回收物去那裡換現金過生活的近200位拾荒者都慌了,不知明天該何去何從,尤其部分老殘者更令人憂心。

暱稱「寶貝」的回收場老闆黃世隆從祖父輩手中接下祖業,但回收場卻因違反《土地分區使用管制條例》而將被停業。(圖/劉耿豪攝)
暱稱「寶貝」的回收場老闆黃世隆從祖父輩手中接下祖業,但回收場卻因違反《土地分區使用管制條例》而將被停業。(圖/劉耿豪攝)

56歲的阿華阿姨平常都是騎著腳踏車過來賣廢品,但她的身影在一群拾荒者中特別顯眼,因為別人都是一推車一推車的賣,只有她的廢品少到只有一個腳踏車菜籃的量。

阿華阿姨說,她住在環河南路上,家裡已經5年沒有電,「因為我繳不起電費」,晚上的照明全靠點蠟燭。她掀起頭上的毛帽,指著頭上隱約可見的疤痕表示,她年輕時被砂石車輾過,頭部開過刀,喉嚨也被氣切,表達與反應能力都比常人慢了不少,在外面很難找到工作,好在有父母的支持才能活到現在。

不過5年前雙親逝世讓她瞬間頓失依靠,儘管曾想申請補助,卻又因為父母留給她的房子而無法請領任何補助,最終只能靠著撿回收物勉強度日。而她因為身體的因素撿不了多少,只能一次裝一點,一天來回收場賣7、8次,才能換得一把讓她吃飯的零錢。

她攥著手裡剛賣廢品拿到的約30元說,這就是她一整天的飯錢,自己年紀大也不用吃太多,這樣就可以買兩個麵包過一天,如果再撿一點,就可以多賣10幾塊錢,買一盒蠟燭,這樣一整個禮拜的照明就都有了。阿華阿姨說,儘管日子過得辛苦,但她不偷不搶,一切全是自己努力得來的,賺的心安理得。至於回收場關門後怎麼辦,她無奈表示「也不能怎麼辦」,只能走一步算一步。

回收場的物價每天會隨著大盤商收購而有所變動。(圖/劉耿豪攝)
回收場的物價每天會隨著大盤商收購而有所變動。(圖/劉耿豪攝)

回收場現任老闆黃世隆自美工科畢業後,從父親手中接下祖業經營,那時看著身旁同學個個穿得光鮮亮麗,但他卻終日在垃圾堆裡穿梭,身上總是又臭又濕,也曾數度想放棄,卻因為父親一句「你賺錢也是因為這些窮苦人家幫的」,才選擇繼續經營下去。

儘管有關單位曾試圖輔導回收場前往別處經營,但根據現有法規規定,回收場僅能設立在農業區、工業區和保護地,而這些地區以北市來說僅剩士林、北投、南港與內湖,想遷場根本就是天方夜譚,因此這座在萬華經營半世紀的「窮人銀行」最終只能淹沒在歷史洪流中。

寶興街 回收場 微薄現金 黃世隆 土地使用區分管制條例 寶貝 老殘者 大盤商 祖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