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區塊
生活
健康

4成中學生不滿意身材 專家教4招「建立健康身體意象」

青春期 饒怡君 身材 學生
青春期會特別在意外表,其實是在發展自己的身體意象,專家建議家長應適時引導,才能讓孩子建立滿意的自尊與自我價值。(示意圖/報系資料照)

青春期會特別在意外表,其實是在發展自己的身體意象,專家建議家長應適時引導,才能讓孩子建立滿意的自尊與自我價值。(示意圖/報系資料照)

「要出門了…要遲到了,怎麼還在照鏡子?頭髮很好看了,不要再抓了,快點…」「這件T恤太短的,都露肚臍…不行不行,去換掉!」「你到底要花多少時間照鏡子?唸書都沒時間了,還一直照…快去複習功課…」這些句子對於家有青春期兒女的家庭相當耳熟,家長總是傳達「外表不重要」,「愛打扮是沒有用」、「有時間打扮不如把時間拿去讀書」,提醒多了孩子覺得是「嘮叨」、「念經」,然後一言不合親子衝突就上演。

然而真的不重要?北市聯合醫院松德院區臨床心理師饒怡君指出,從心理學上來說,青春期孩子關注自己的外觀、打扮,正是在發展自己的身體意象(body image,亦可翻譯成身體形象),是爲了建立自我概念與獨立在努力。其實大部份的孩子在3歲左右開始能夠理解身體胖瘦概念,大概5歲時開始逐漸接受外表的社會化觀點,10歲左右身體因發育而產生較大變化,開始更關注自己的外表,想要探索自己的身體,此時來自社會環境的評價標準,則攸關其身體意象發展,對於自己身體的滿意程度更是進一步影響自尊與自我價值的形成。

饒怡君解釋,所謂的「身體意象」,簡單來說就是一個人對自己身體的認識與看法,往往受外在環境或社會文化影響,例如媒體鼓吹認為瘦才是理想體型、擁有強健肌肉才是男子氣概,這樣的審美觀,為台灣的少男少女建立了一個遙不可及的審美標準。根據兒福聯盟官網資料,他們曾經針對台灣2,791位國高中職生進行調查,結果發現約4位受訪者中就有1位身體形象偏低,近4成覺得自己身材不理想,學生的身體形象會受到同儕、家人和媒體影響而想改變外表,其中影響最大的是媒體,逾半數學生(53.1%)表示電視節目會影響其對自己或他人外表的評價,超過3成5的人表示會努力追求達到明星或模特兒的外表和體型。

如何幫助孩子建立健康的身體意象?家長可以試試下列4點策略:

1.尊重孩子的想法

青春期階段最終目的就是成爲和父母不一樣的獨立個體,孩子透過

各種具有自我特色的打扮來探索統整出完整的自我,當父母否定其裝扮

時,就等於是在否定孩子,易使孩子產生低自尊或低自我價值。

2.建立自信

如何讓孩子建立健康的身體意象,不被從眾行為影響其自我形象,取決於看待自己時的自信程度,父母可安排孩子參與多種有興趣的活動,當其從中得到成就或肯定時,就比較不會在意自己的外表裝扮是否跟同儕或流行一樣。

3.建立正確的審美觀

對於孩子注重穿衣打扮的行爲表現,只要是社會大環境下能接受的裝扮,建議展現欣賞的態度與孩子討論,設法瞭解其裝扮行爲的動機、對於所處社會情境的合宜程度,引導孩子發現自己真正想要的形象,藉此建立正確的審美觀。

4. 澄清錯誤想法

許多資料顯示青春期孩子不滿意體重時,常會採取吃減肥葯、節食、催吐…等極端方法,家長可以趁著孩子在觀看與裝扮、體態有關的媒體資料或節目時,引導孩子養成質疑不良訊息的態度,建立確實掌握自己身體意象的能力。

饒怡君說,青春期是建立自我形象的關鍵時期,而少男少女如何看待自己的身體更是直接影響其自我形象的重要依據,在充斥韓團與偶像團體舞蹈的潮流下,青春期孩子不滿意自己身體的比例越來越高,家長此時協助孩子建立健康的身體意象,鼓勵接納自己的身體與自我,將可促使孩子建立滿意的自尊與自我價值。

青春期 饒怡君 身材 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