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門道1/酒樓宴席料理、特色地方小吃 「山海樓」手工菜傳承台灣飲食文化
「掛爐燒雞」可做三吃,一吃直接品嘗用豆腐乳醃料烤製的雞肉與雞皮;二吃筍絲、酸菜,搭佐烤雞時流下來的雞汁;三吃則以刈包夾入筍絲、酸菜與雞肉。(2,880元/6~8人份,需2天前預訂,圖/趙文彬攝)
這幾年在台灣興起一股「老菜復興」風潮,這些料理的背後承載了不同歷史與情懷,不如讓我們透過三家持續推出老菜的餐廳、三位不同菜系的師傅之口,了解藏在老菜背後的哲學與小故事。
「台灣料理」一名源自日治時期,當時日本人將在台嘗到的本地食物稱為「台灣料理」,其中多數為酒樓宴席菜。日治時期在大稻埕一帶先後有四大酒樓:東薈芳、春風得意樓、江山樓與蓬萊閣,既是仕紳富商宴客場所,亦是文人雅士高談闊論之地,戰後因大環境因素,酒樓陸續歇業,大家更熟悉的反而是1960年代左右興起的大稻埕、北投酒家菜。開設至今已十年、獲得米其林一星與綠星殊榮的知名台菜餐廳「山海樓」,不僅空間上營造1930年代的台式復古風華,就連菜色上也與日治時期盛行的酒樓文化脫不了關係。
餐廳成立之初便執掌菜色風味的山海樓行政主廚蔡瑞郎,為了復刻台灣早期酒樓料理及傳承台灣飲食文化,除了與團隊翻找大量文獻,還四處尋找老菜譜,向台北、台南、宜蘭等地的酒樓師傅與辦桌總舖師求教,其中包括曾在蓬萊閣當小學徒、見證酒樓風華的黃德興師傅。蔡瑞郎憶起,在他們拜訪前,由於曾有幾位廚師央請黃師傅傳授菜色作法,但只學半套便沒有下文,讓黃師傅一度不願再教授。直至他們多次上門、闡述理念,讓黃德興逐漸卸下心防,「他拿出一本昭和6年(1931年)的老菜譜,裡頭記錄了粵、閩、川菜不同菜系的料理,我們主要挑閩菜來做。」而出身雲林的蔡瑞郎,為了奮力拆解黃德興的北投台語腔調,更是吃盡苦頭。
目前山海樓有不少特色菜出自蓬萊閣,其中「掛爐燒雞」尤為一絕。酒樓時期的小師傅常要在後花園用炭火烤雞,當時多使用放山雞,但現在的雞種因較缺乏運動量,皮下組織都有一層油,「如果油太多容易焦化,也不易保持皮的脆度。」他們多次嘗試後選擇了接近台灣原生種的「放山古早雞」,並與雞農固定契作;還有一道「扁魚春捲」,則是宴席主客間的小暗號,原來蓬萊閣會在酒席的第四或第五道菜序出這道鹹點,客人看到此菜一出,便知道吃完後可以中場休息,趁機上廁所或透透氣,廚師也會放緩下一道菜的出菜時間、稍作停頓。
亦是預訂菜之一的「萬兵圍城-烏參」,則來自日治時期在台南開設的寶美樓,其實與坊間宴席菜「一品參」差異不大,透顯出的卻是老師傅與客人間的互動。據了解,以前的賓客喜歡考驗師傅的功力,希望能做出一道有「萬兵圍城」形貌的菜餚,於是老師傅便發想出將烏參作為城堡、芡湯做護城河,再於外圈「撒豆成兵」。
除了經典酒樓菜備受好評,這兩年山海樓也著重關注台灣小吃與節慶料理,去年推出的「潤餅宴」更是大受歡迎。蔡瑞郎提到,他們翻找漳州和台灣北中南各地資料,在宴席上可以吃到代表府城的蟳丸、高雄梓官野生烏魚子、象徵北部的紅麴燒肉等,並將蝦子升級為用澎湖活龍蝦浸泡陳年紹興製成的「醉龍蝦」,除了帶出台菜的「融合」特色,也讓小吃華麗變身。
DATA
電話:(02)2351-3345
地址:台北市中正區仁愛路二段94號
營業時間:12:00~14:30、18:00~22:00
網址:https://www.mountain-n-seahouse.com/zh-hant/
備註:用餐茶水資及一成服務費另計
※喝酒勿開車!飲酒過量,有害健康,未滿18歲請勿飲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