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貿組織
」 WTO 台灣 歐盟 國台辦 電動車批已開發國家貿易壁壘 亞投行行長:全球已無「自由貿易」
亞洲基礎建設投資銀行(亞投行)行長金立群今(27)日宣稱,已開發經濟體對包括再生能源在內的產品設置貿易壁壘將不再是自由貿易。在30人小組(G30)國際銀行研討會上表示:「這不再是自由貿易,因為你不能依賴世貿組織規則。」美國上個月對中國進口產品大幅上調關稅,包括對電動車(EVs)徵收100%的關稅,以加強對戰略性國內產業的保護,防止受中國政府推動的過剩產能的影響。歐盟和加拿大也宣布對中國電動車徵收新的進口關稅,加拿大徵收的關稅與美國一樣是100%。金立群表示:「已開發經濟體和新興經濟體之間的貿易爭端加劇,後者的製造商提高了他們的競爭力。」他表示當貿易能力增強並成為具有競爭力的新興經濟體,無論你能為貿易夥伴帶來多少好處,都可能被指責產能過剩。金立群說,「我們更擔心的是低碳和再生能源產品的貿易壁壘,這些壁壘正在以更快的速度增加,而此時我們需要更多的這些綠色產品來拯救地球。」亞投行由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於2016年成立,旨在取代世界銀行和其他西方主導的多邊貸款機構。金立群表示,中國政府最近宣布的一系列刺激措施,與2008至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後部署的措施不同,因為現在的這些措施「更有針對性」。
歐盟對陸電動車加徵關稅 福斯CEO:「不如用投資代替懲罰」
歐盟週五(4日)表決通過對中國反補貼稅提案,引發歐洲汽車製造商的擔憂。根據路透今(6)日報導,德國福斯汽車集團執行長布魯姆當天對德媒表示:「歐盟應該考慮調整針對中國電動汽車的關稅,與其徵收懲罰性關稅,不如推動中企在歐洲投資。」布魯姆認為,歐盟應該重新考慮關稅政策,允許中國汽車製造商通過投資來避免關稅。他表示:「與其徵收懲罰性關稅,不如積極考慮為投資提供補貼。那些在歐洲投資、創造就業機會且與當地公司合作的企業,應該在關稅方面受益。」歐盟成員國4日以10票贊成、5票反對、12票棄權的結果,表決通過了針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徵反補貼關稅的提案。目前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徵收10%的關稅,歐盟擬對自中國製造的電動汽車疊加收取17%至36.3%的關稅。歐委會貿易防禦司司長馬丁·盧卡斯9月底曾表示,即使在表決通過、關稅上路後,歐委會仍願繼續與中方談判,以達成避免徵收關稅的潛在協議。美國彭博社也指出,在此次投票中,棄權票數量之高反映了歐盟成員國內部的疑慮,這表明許多成員國對此舉可能挑起對華貿易戰的不安。歐盟對於中國電動車的保護主義做法可能嚴重違反世貿組織規則,干擾了正常的國際貿易秩序,不僅阻礙中歐貿易投資合作,延緩歐盟自身綠色轉型進程,甚至可能影響全球應對氣變的共同努力。
歐盟加徵陸電動車關稅德憂引發貿易戰 中商務部批「保護主義」
歐盟委員會昨(4)日表決通過對中國電動車徵收反補貼稅的提案,擬加徵9%到36.3%的關稅,為期至少5年。中國進口到歐盟的電動車除了目前的一般關稅10%,依歐盟委員會調查認定不同車商受中國補貼程度及對歐盟提供資料配合度,擬加徵反補貼關稅,等於最高約45%。中國商務部表示,關稅將動搖和阻礙中國企業投資歐洲的信心,中國必將採取一切措施堅定維護中國企業的利益。中國對歐盟推行「貿易保護主義」措施表示強烈不滿,呼籲歐盟延後對中國電動車徵收關稅,避免貿易摩擦升級。根據外媒報導,歐盟成員國中,10個國家投票支持加徵關稅,包括法國、意大利、愛爾蘭、荷蘭等10個國家;而包括德國與匈牙利等5個國家投票反對;12個國家棄權。德國財政部長林德納(Christian Lindner)在社群媒體X上表示:「儘管投票贊成這項關稅,但范德賴恩(Ursula von der Leyen)的歐盟執委會(EU Commission)不應引發一場貿易戰。」歐盟委員會也表示,願意和中國繼續談判替代解決方案,方案必須符合世貿組織規定,且充分解決歐盟委員會調查所確定的損害性補貼。
歐洲對陸電動車加徵反補貼稅? 外媒:歐盟9/25投票
根據法國廣播電台引述彭博社報導,歐盟計畫於9月25日針對從中國進口的電動汽車徵收高額反補貼稅——最終關稅一事舉行投票。除非占歐盟總人口65%的15個成員國以特定多數反對,否則從11月開始徵收最終關稅鋪平道路,時間為期5年。目前歐盟對所有進口電動車關稅的一般稅率為10%,歐盟提議對上汽集團、吉利汽車和比亞迪分別徵收36.3%、19.3%和17%的關稅。據彭博社此前報導,這些稅率預計將略有下調。特斯拉將面臨略低於8%的附加稅率以及基本關稅。中國和歐盟一直在舉行會談,探討關稅的替代方案,但迄今尚未取得成果。對布魯塞爾來說,任何解決方案都必須以世貿組織規則為基礎,並解決歐盟調查所發現的潛在有害補貼問題。本周,中國商務部長王文濤將訪問歐洲,與歐盟委員會貿易委員東布羅夫斯基斯(Valdis Dombrovskis)會面,屆時雙方將繼續討論。而西班牙總理桑傑士(Pedro Sanchez)在11日的訪中行程表示:「事實上,我們需要重新考慮這一決定,不僅是所有歐盟成員國,還有歐盟委員會都應該重新審視。就像我之前說的,我們不需要另一場貿易戰」。德國也一直在推動歐盟委員會尋找關稅的替代方案,因為德國的汽車廠商對這些措施表示擔憂。福斯汽車集團和寶馬集團等德國汽車製造商恐將在歐中貿易爭端中遭受嚴重打擊,它們於2022年共在中國銷售了460萬輛汽車。西班牙是歐盟第二大汽車製造國,正尋求吸引中國投資以發展其電動汽車產業,這也是桑傑士上周訪華的部分原因。
9000億「打水漂」…離岸風電國產化跳票 產發署回應了
112年底離岸風電國產化情形政府推動離岸風電產業,台電多花9000億元購買離岸風電,原期待建立本土產業鏈,創造1.2兆元產值,但是依據審計部決算資料,離岸第二階段遴選的西部海域10個風場,至去年底僅允能二期達標,9座進度皆落後,其中海峽一期風場本土化目標僅達2成。審計部批評,經濟部產發署態度過於消極。能源專家則說,歷經多年推動,卻看不到海外市場在哪裡,那麼多錢是白花了。歐盟狀告WTO 經部朝開放研議歐盟7月底狀告世貿組織(WTO),指台灣推動離岸風電產業國產化,違反WTO規定,要求台灣須在60天內提解決方案。經濟部官員低調表示,會持續與歐盟及WTO溝通。對此,經濟部長郭智輝說,會朝開放方向研議,離岸風電國產化政策,面臨轉折。經濟部對離岸風電依產業發展項目,分為風力機製造與水下基礎等20項,在推動與導入時程,從2021至2022年是前置期、2023年是第一階段、2024至2025年是第二階段。在離岸風電的第一、二階段,台電每度平均花5.7元收購電力,20年合計花2兆元,扣除平均購電成本後,多花9000億元。台電配合購電 已花2兆元當時政府信誓旦旦可創造1.2兆產值、2萬個工作機會,但根據審計部決算報告,在第二階段遴選的10個風場,至去年底僅有允能二期的塔架、水下基礎及陸上變壓器等達到20項零組件100%國產化,其餘9座都未達標。沃旭大彰化東南與西南等2座風場,國產化達成率8成。哥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CIP)的彰芳一、二期,與西島、中鋼的中能則是3成跳票。海峽一期竟有16項目、高達8成未完成國產化承諾。即使達標率較高的開發商,其實也是政府「開後門」,以成立產業基金,做替代方案繞彎達到,並非如得標承諾的採購國產貨。例如沃旭大彰化風場水下基礎與基樁,因國內廠商沒有足夠能量承接訂單,無法做到100%國產化,最後只得由經濟部前部長沈榮津同意提出國內無產製證明後,開發商成立產業基金輔導次級供應商、電銲人才,與設立機艙組裝廠等替代方案,勉強過關。審計部更指出,監察院2022年糾舉經濟部產發署,對部分風場開發商提出因有短期交貨需求,以利取得「無產製證明」,就可自國外進口,產發署做為主管機關,對「無產製證明」卻無規範,過了1年,還是提不出相關規範。海外市場打不開 只打造世紀鋼能源專家陳立誠批評,花大錢買離岸風電,結果只培養了一家做水下基礎鋼構的世紀鋼,但拿的仍是台電付給外商的電費,根本沒賺到外匯。陳立誠直言,台灣想到國外賺離岸風電錢是不可能,歐商風電很強,不需要台灣,亞洲市場太小,光大陸就把你打死,對岸積極發展離岸風電,產業太強了,亞洲第一艘工作船就是大陸建的,越南在發展離岸風電 也有自己的供應鏈,為何買台灣產品。產發署解釋,9座風電場未達標,是因相關零組件國內無產製能量,或受新冠疫情影響。該署指出,海峽一期風場已提報予能源署,考量是否裁罰。海峽風場則說,因接手較晚,現在達不到國產化,未必不能符合,會持續努力。經濟部官員表示,二階強制要求國產化,但在第三階前2期降至60%、開發商自選組合,明年第3期,會再朝更鬆綁方向走。
經濟活動較預期疲弱…WTO示警 恐調降去年和今年全球貿易成長預測
鑑於全球經濟活動較預期疲弱,和紅海危機延燒,世界貿易組織(WTO)29日示警,可能調降去年和今年的全球商品貿易成長預測。世貿在去年10月預估,去年商品貿易可望成長0.8%,今年加速至成長3.3%,但如今認為地緣政治緊張將干擾今年的貿易成長力道。葉門叛軍組織「青年運動」不斷攻擊紅海商船,造成全球重要貿易航道蘇伊士運河運輸受阻,引發世貿組織深切關切。世貿首席經濟學家奧薩(Ralph Ossa)表示,去年與今年的商品貿易成長預測如今看來都「太過樂觀」。奧薩透露,世貿將在接下來幾個月內發布更新數字。奧薩指出,去年第四季商品貿易成長表現較佳,但第一季卻年減1.4%,目前看來去年的貿易成長可能不到0.8%。歐洲的經濟表現遜於預期,而且大陸在後疫情時期的經濟復甦沒有想像中強勁。在過去10年中,全球商品貿易皆見成長,唯獨2020年除外,新冠肺炎疫情在2020年重創全球經濟。至於2024年,奧薩表示,多個全球組織調降今年的國內生產毛額(GDP)預測,加重世貿的貿易預測難度。此外,紅海危機帶動運價狂飆,可能推高消費者物價。儘管如此,奧薩認為今年的商品貿易將比去年強勁。奧薩強調,國際貿易面臨諸多逆風,但全球經濟整體而言,特別是國際貿易一直保持韌性。若是紅海運輸中斷延續,歐洲的通膨壓力可能升溫,不過不會像疫情時期那樣造成巨大經濟衝擊。有伊朗在背後撐腰的青年運動不斷利用無人機和飛彈對紅海商船發動攻擊,迫使航運公司改道非洲好望角,延長運送時間與成本,衝擊供應鏈。美國與英國聯軍雖多次成功抵擋青年運動的衝擊,但美國總統拜登坦言,聯軍無法全面防堵青年運動鎖定商船。專家示警,蘇伊士運河運輸中斷和經濟成長減弱,可能在今年引發新一波通膨壓力。
WTO對台貿易檢討會明瑞士召開!經濟部次長率團參加 貿易壁壘爭議大陸未關切
世界貿易組織(WTO)5年一度的對台貿易政策檢討會,台灣時間7、9兩日將在瑞士日內瓦舉行,我方由經濟部次長陳正祺率團領軍接受各方考驗。目前已有包含中國在內的18國對我提出多達400道考題,題目含總經、農漁業、服務業、能源等。對岸也有出題,不過並無乘機拷問先前質疑違反貿易壁壘之事。這是台灣在WTO的第5次貿易政策檢討會議,上一次是2018年。世貿組織為促進貿易措施透明化,強化會員遵守WTO規範,會定期舉辦貿易政策檢討(TPR)會議,164個會員體都得輪流報告並回答問題。本次會議將由WTO貿易政策檢討機構主席沙烏地阿拉伯王國駐WTO大使Mr. Saqer Abdullah ALMOQBEL主持,我方報告團除了經濟部外,還有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陸委會、NCC、金管會、外交部等各單位,陣容龐大。會議前統計有18個會員,對我國提出近400項提問,涵蓋總體經濟、農業、漁業、服務業、產業、能源、投資等議題。經濟部表示,提問最多的是我國淨零政策、能源轉型、再生能源布建等。另外就是我國正在推動的5+2產業創新計劃、中小企業稅制抵扣等。中國大陸也是提問國之一,詢問的是我國產創條例,鼓勵產業升級的政策部份。經濟部指出,對岸並無針對近期貿易壁壘爭議在此關切,上一次問題也是我出口服務運作等經貿政策,並無藉此會刁難。會議首日,我方會由陳正祺說明近年來我國重要經貿政策及經貿發展成果,第2日會議會則回應會員提問,統整說明各國關切的經貿議題。
台積電、鴻海等助力 台灣前9月對外投資174.8億美元年增逾190%
經濟部投審司周五(20日)發布最新統計,因台積電、鴻海、陽明等大型企業對外皆有重大投(增)資案,今年前9月對外投資(不含中國)金額、件數呈雙成長;至於核准對新南向國家投資金額最大者,分別為新加坡、越南及泰國。根據統計,今年前9月核准對外投資414件、年增1.47%,金額達174.8億美元、年增190.06%,前九月就已刷新歷年來全年金額紀錄;其中對美投資金額95.9億美元,遠超過核准對中投資的25億美元,今年將首次出現對美投資超過中國的情況。投審司說明,今年前9月對外投資大增主因是台積電以80億美元增資美國亞利桑那子公司、鴻海以逾8億美元增資新加坡Foxconn Singapore Pte. Ltd.、陽明海運以約8億美元增資新加坡陽明(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等大型投資案。在核准金額部分,投資金額79.75億美元、年減28.42%,投審司表示,金額下滑主要因去年前9月投資金額為近15年來同期新高,比較基期較高所致。另,前9月核准新南向國家來台投資件數為470件、年增35.45%,投資金額24.06億美元、年增25.59%,其中投資來源地主要為新加坡、泰國及馬來西亞;核准對新南向國家投資159件、年增45.87%,投資金額43.3億美元、年增65.49%;其中投資金額較大者為新加坡、越南及泰國。至於對中國投資方面,則是大幅降溫。前9月核准對中投資249件、件數年減7.43%,金額僅約25億美元、年減17.03%。全年估僅35億美元,將創下2001年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以來最冷的一年;陸資來台投資方面,前9月核准陸資來台投資件數為21件、年減41.67%;投資金額2657.8萬美元、年增38.08%。
大選在即…陸延長對台貿易壁壘調查 陸委會回應了
ECFA早期收穫貨品表現台灣將於2024年1月13日舉行總統大選,大陸商務部9日以「本案情況複雜」,宣布對台貿易壁壘調查延長3個月,至2024年1月12日截止,恰是台灣總統大選前一天。陸委會表示,大陸商務部刻意捨棄世貿組織(WTO)架構協商,完全是出於政治動機,尤其調查結束日選在投票日前夕,更坐實該說法,陸方不該將貿易政治化,干擾台灣民主運作。調查項目 進一步追加至2509項大陸商務部今年4月12日宣布,即日起就台灣對大陸的貿易限制措施進行貿易壁壘調查,調查應在10月12日前結束,特殊情況下可延長至2024年1月12日。具體調查項目鎖定農產品、五礦化工產品、紡織品等產業共2455項,並在8月進一步追加至2509項。大陸國台辦在8月表態,台灣對大陸的貿易限制措施,違反兩岸經合架構協議(ECFA)應逐步減少或取消雙方貨貿關稅與非關稅壁壘條款,不符合ECFA推動兩岸經濟關係正常化、制度化及自由化要求,國台辦並首次表態,支持商務部所提出,根據調查情況,研究中止或部分中止ECFA給予台灣產品的關稅優惠。陸委會與行政院經濟貿易辦公室都認為,陸方對台貿易調查日期延至明年我總統大選投票前一天,再度證明貿易調查是出於政治動機,企圖以經濟脅迫干擾我方選舉。陸委會直指 調查出於政治動機經貿辦指出,陸方無論是調查程序、分送問卷對象等,均明顯違反WTO規範。WTO對會員間處理貿易議題,訂有明確規範,明文禁止會員自行認定其他會員是否違反WTO協定,且任何片面啟動調查,若過程不透明、不與對手國政府諮商,執行時又充滿歧視作為,皆違反WTO規範。經貿辦並強調,台灣從未違反WTO規範,儘管大陸農工產品對台灣有重大影響,但我方展現善意,從未使用排除條款,以保留諮商空間,陸方多年來亦未正式提異議及協商要求。三三會理事長林伯豐昨受訪表示,民進黨執政後,兩岸政策相較過去反向而行,台商非常擔心ECFA中止或部分中止,後果將衝擊台灣經濟,近期已一再呼籲政府,盼能就經濟、旅遊、文化等面向,多與對岸交流,釋出善意,但政府就是做不到。政府配合美圍堵華為 恐扼殺台商林伯豐更直言,最讓企業界失望的是,日前經濟部配合美國調查4家到大陸協助華為建廠的企業。他強調,這些企業是獲得政府同意西進,且台商不做,別人也會做,政府此舉根本是扼殺台商發展。經濟部則表示,秉持開放態度,願意與陸方在WTO架構下協商與處理。根據經濟部資料顯示,2011年ECFA早期收穫貨品降稅以來,除前2年出口額在190億美元以下,其他都在190至252億美元間,累積減免關稅額96億美元,大陸出口來台獲關稅減免額較低約10.1億美元。若中止ECFA對台灣的石化、紡織、機械設備等產業衝擊最大。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吳大任表示,一旦明年初大陸調查結果判定貿易壁壘成立,WTO也認定有貿易壁壘存在,將對台灣參與國際經貿組織造成不利影響。
陸祭關鍵稀土出口管制 日韓反應曝光
中國商務部及海關總署於3日宣布以國家安全利益為由,對鎵、鍺等半導體關鍵稀土實施出口管制後,日本內閣官房長官松野博一4日表示,正在調查後續影響,若有不公正措施,日本將根據情況做出適當反應;韓國工業部4日則就此召開產業供應鏈緊急會議,研商因應措施,並尋求與中方諮商。日本經濟產業省3月時曾宣布,將對用於包括清洗、沉積、微影、蝕刻和測試等工序的23種半導體技術設備實施出口管制,而這些措施將在7月23日正式生效。日本放送協會(NHK)4日報導,由於日本企業從中國進口大量鎵,中國限制鎵、鍺出口,有反制美國和日本的目的。不過日本經濟產業大臣西村康稔4日在內閣會議後的記者會表示,日本不接受將此作為反制措施的理由,目前正在調查這會給日本帶來什麼樣的影響,並將與中方確認其意圖和政策,如果(中方)採取不公正措施,日本將根據世貿組織(WTO)等機構的國際規則做出適當反應。韓聯社報導,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產業政策室室長朱泳俊4日就中國對鎵、鍺出口管制一事,在大韓商工會議所(大韓商會)與半導體、螢幕產業緊急召開產業供應鏈檢查會議,討論應對方案。朱泳俊表示,預計中方措施對供需格局帶來的短期影響將有限,但有關措施將持續多久尚不明確,且限制出口項目或進一步擴大。為避免半導體等主要產業生產受到拖累,韓國政府將尋找替代進口來源地、加大儲備,研發高度依賴特定國家項目的替代物和技術等。報導引述韓國工業部官員稱,韓國公司已經獲得可供約40天使用的鎵庫存,並且將能從中國以外的國家(如美國和加拿大)進口鍺。一位韓國商務部官員則表示,韓國將通過各種渠道與中方進行磋商,盡量減少此舉對韓國相關產業的潛在影響。
澳豐金融突倒閉「1.3萬人被騙千億元」 8年前就傳出問題
握有1千億規模的澳豐金融集團在5月27日,卻突然宣告倒閉,國內有多達1.3萬人受害,其中不少政商名流,甚至前總統李登輝家族成員也曾持有澳豐基金,是台灣史上最大金融詐騙案。其實,早在8年前就有投資人發現問題,向金管會檢舉,只是檢調偵辦後,依然持續運作,直到近期才爆發。澳豐金融集團27日在官網宣布自願放棄經營,等於是對外宣告破產倒閉,高達1.3萬名投資客受害,16年騙走全台千億元,包括駐世貿組織代表羅昌發夫婦、前總統李登輝家族成員,而且就連上市公司也踩雷,分別是義隆電、寶齡富錦、台端、宏致、時報、新復興、巨有科技、欣天然、南光、創為精密等10家上市櫃企業。澳豐金融集團詐騙金額高達上千億。(示意圖/翻攝自photoAC)據《鏡週刊》調查,澳豐案是世紀大騙局,不管是銷售公司澳豐金融(A.A.F.G),或2家外匯經紀商城信資本英國(City Credit Capital Ltd.、CCCUK)、城信資本納閩(City Credit Capital (Labuan) Ltd.,CCCL),以及金融產品發行公司CCAM、AACL、CCIB都是關係企業,隸屬香港一間旭暉金融集團(EASTHILLFINANCIAL GROUP LIMITED)。早在2015年,國內投資人發現澳豐金融有問題,向金管會檢舉違法販賣海外基金,但檢調偵辦後,兆富、澳豐仍持續運作,直到去年12月陸續傳出無法贖回本金,或配息沒有按時取得,這樁詐騙案才被公諸於世。被外界質疑是金融詐騙首腦的澳豐金融集團負責人董身達,倒閉前夕曾受訪,強調自己只是掛名人頭,真正幕後黑手是EASTHILL(旭暉金融集團)。目前該案已移送檢調,不過投資人能否順利拿回資金,仍是未知數。
出口額連7個月負成長!Q1跌破千億美元 財政部分析4因素影響
財政部昨日公布海關進出口貿易統計,3月出口額為352億美元,年減19.1%,連續7個月負成長;累計第1季出口額977.5億美元,年減幅度19.2%,是8季以來首次跌破千億大關,也創金融海嘯以來最大跌幅,財政部統計處長蔡美娜表示,整體外貿情勢還在隧道裡,恐要第4季才能見到光。蔡美娜表示,有4項因素導致3月出口表現不佳,包含全球經濟成長趨緩及高通膨壓力,消費性電子為首的終端需求緊縮狀況未改善;中國大陸解封初期,內需提振效益尚未明顯發酵;產業鏈庫存還未到健康水位,致使客戶端下單態度保守;以及去年的基期偏高等。11個主要貨類中,第1季有多類年減幅度創金融海嘯以來最大跌勢,包含電子零組件、基本金屬及其製品、機械、塑橡膠產品、化學品、運輸工具、光學器材及紡織品。首季出口到五大主要市場的表現不佳,財政部資料顯示,台灣對五大市場出口皆下滑,是2016年第2季、近7年來首見。其中首季對對中國大陸、香港市場出口額僅343.35億美元,年減30.6%,占整體出口比重僅為35.1%,創20年來新低,大幅壓低台灣第1季的出口表現。蔡美娜表示,第1季實際表現相較於主計總處所預估差45.2億元,相差3.8個百分點。對於4月來說,景氣仍處於比較弱的狀態,預估出口值在332億到340億美元之間,年減幅度達20到18%。財政部表示,3月跌幅頗深,尚無落底回溫跡象,第2季面臨蠻大的下拉壓力,預期第2季恐年減近15%,目前整體的外貿情勢還在隧道當中,要到第4季才有機會見到曙光。值得注意的是,中華徵信所(CRIF)昨日引述世貿組織(WTO)日前發表最新報告因受制俄烏戰事與通膨等因素,今年全球商品貿易可能放緩至成長1.7%,提出警示台灣要格外注意「供應鏈去庫存」的速度可能比預估的時間更長。
對美日荷限制晶片輸中「要求解釋」!北京告上WTO
世界貿易組織(WTO)日內瓦時間3日至4日舉行貨物貿易理事會會議。中方在會議上點名關切美國、日本和荷蘭「關於晶片出口限制(輸中)的協定」,要求解釋,隨後把日本告上WTO。大陸商務部4日晚間表示,日本政府計畫就23種半導體製造設備實施出口管制,嚴重背離自由貿易原則和多邊貿易規則,嚴重違反WTO規定的基本義務,嚴重衝擊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中方對此表示嚴重關切,已向世貿組織提起訴訟,希望日本糾正錯誤做法。法新社報導,七大工業國集團(G7)貿易部長4日出席G7輪值主席國日本主持的線上會議,會後發布聲明,則是支持技術出口管控,承諾與其他國家合作,「針對可能威脅全球安全的技術加強出口管制」。雖然未點名任何國家,不過幾天前日本才宣布計畫管制半導體設備出口。中國代表在WTO會議質疑,對於媒體廣泛曝光的這一協議,目前還沒有官方資訊。中國詢問這三個世貿組織成員,該協定是否存在?如果存在的話,是否應該通知世貿組織成員並由世貿組織成員審查?中國代表稱,相關成員可能清楚地意識到該協定違反了WTO規則,因此故意對該協定內容保持低調。中國認為該協定違背了WTO的公開透明原則,破壞了WTO規則的權威性和有效性,要求美國、日本和荷蘭向WTO通報該協定和後續措施,並呼籲WTO加強對這些措施的監督。隨後,大陸商務部公布嚴重關切日本政府宣布擬就23種半導體製造設備實施出口管制。指個別國家頻頻泛化國家安全概念,濫用出口管制措施,持續加強對華半導體等產業打壓,搞物項斷供、技術封鎖,人為割裂全球半導體市場,中國已向WTO提起訴訟。大陸商務部強調,中國是世界最大的半導體市場,也是日本半導體製造設備的最大出口目的地。當前,日方相關措施正在面向社會公眾徵求意見。希望日方聽取理性聲音,如日方執意人為阻礙中日半導體產業合作,中方將採取果斷措施,堅決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日韓關係快速升溫!恢復軍情保護協定、重啟領袖互訪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16日與到訪的韓國總統尹錫悅舉行會談,就韓日關係正常化達成共識,但雙方會後卻未能發表聯合宣言,以各自發布新聞公報的方式,一致強調改善韓日關係的重要性。尹錫悅表示,雙方在會上宣布《韓日軍事情報保護協定》全面恢復正常,韓方也不考慮就二戰時期「徵用工」(日企強徵韓國勞工)代償方案向涉案日企進行追償。日韓領袖並同意重啟中斷11年以上的領袖互訪「穿梭外交」,岸田稱將探討在恰當時候訪韓。尹錫悅16日起對日本展開為期2天的訪問,他與岸田在東京首相官邸會談85分鐘,隨後舉行聯合記者會。尹錫悅說,此次會談繼承發展1998年《金大中-小淵惠三聯合宣言》的精神,並為從歷史不幸中走出來開啟「韓日合作新時代」邁出第一步。岸田表示,將重啟日韓安保對話,建立經濟安全協商機制。他積極評價韓方公布的「徵用工」索賠案解法,並表示繼承歷屆日本內閣的歷史觀,包括上述聯合宣言。尹錫悅還宣布,韓方2019年通知廢棄的《韓日軍情保護協定》(GSOMIA)全面恢復正常,應確保能夠分享關於北韓飛彈發射和航跡的情報,並共同應對。日韓領袖也確認美日韓合作應對北韓威脅至關重要,以及早日重啟中日韓三國對話的重要性。16日早上,北韓向日本海發射了1枚洲際彈道飛彈,咸信係針對此次韓日領袖會談。韓國政府6日正式公布解決「徵用工」對日索賠問題的「第三方代償方案」,主要內容是由韓國政府旗下基金會出面,代付2018年韓國最高法院向2家日企判處的賠償金,總計15名受害者可獲賠,均為上世紀40年代遭到三菱重工和日本製鐵強徵的勞工。尹錫悅表示,韓方不考慮對涉案日企行使追償權,否則一切將回到原點。作為替代措施,上述2家日企加入的日本「經團聯」與韓國「全經聯」16日宣布,將各自創設「未來夥伴關係基金」,用於推進年輕人交流及能源等經濟安保領域的聯合項目。日本16日宣布,解除2019年針對韓國的三種半導體關鍵材料出口限制措施。韓國也決定撤回之前向世貿組織(WTO)提出的申訴。15日,尹錫悅接受日媒採訪時提到,韓日美、台灣等主導半導體產業的國家間的實質性合作,有望為全球供應鏈穩定做出貢獻。他說,如果發揮各國的優勢,發掘互補的合作領域,可以實現協同效應。
世銀新總裁5月出爐!「這幾人」出線呼聲高
世銀表示,從周四(23日)起開放下任總裁的提名作業,截至日期到3月29日。它還強調非常鼓勵女性參與提名,該組織自成軍77年以來,從未有女性領導人出現。世銀補充,候選人具備的資格包含有良好的工作成就、曾管理國際性大型機構,致力國際合作與在從事多項改革有能力提出明確願景等。根據以往傳統,美國是世銀最大股東,因此總裁一職向來都由美方推出人選擔任。至於國際貨幣基金領導人則由歐洲國家推派。但近來已有一些開發中國家與新興市場呼籲能擴大選擇。目前外界傳出呼聲較高的下任世銀總裁人選有前美國國際開發署(USAID)署長、現今為洛克斐勒基金會總裁的沙赫(Rajiv Shah)。該基金會最近才與美國國務院合作推動碳補償計畫。曾在世銀任職、現為世貿組織秘書長的伊衛拉(Ngozi Okonjo-Iweala)也被看好。她擁有奈及利亞和美國雙重國籍,並兩度出任奈及利亞財長。在歐巴馬政府時期擔任美國駐聯合國大使,現在是USAID署長的鮑爾(Samantha Power)也有機會出線。曾是記者的她在2022年因一本以人權為題材的著作獲得普立茲獎。被點名的還有在2006到2018年擔任百事可樂執行長的努伊(Indra Nooyi)。她長期關注企業在氣候變遷中扮演的角色,因此在她掌管百事可樂期間,曾創設「有目的性的績效」計畫(Performance with Purpose),希望在推動企業長期成長同時,也設法對社會和環境產生正面影響。現今是非營利組織One Campaign執行長的史密斯(Gayle Smith),也是另一個熱門人選。該機構旨在終結極度貧窮與避免疾病。她本人在歐巴馬政府時期也曾在USAID任職。
食藥署指責大陸百般刁難我國食品進口 國台辦今再提四點補充說明
關於台灣食品企業向大陸海關申報註冊,衛福部食藥署指責大陸百般刁難,要求台灣業者交出「機密配方」,台灣業者如何能夠重新申請通過?大陸國台辦發言人馬曉光今天(11日)駁斥,稱台灣部分企業目前暫未獲得註冊,主要原因就是提供的註冊信息不完整不規範,經審核合格後依然可以向大陸出口產品,大陸有關主管部門目前正在進行審核。大陸國台辦今天召開例行記者會。馬曉光表示,自去年12月上旬以來,國台辦發言人先後3次通過書面新聞稿就此說明情況,澄清事實,駁斥民進黨當局政治操弄。針對相關問題,他想再說明四點。馬曉光表示,第一,大陸發佈《進口食品境外生產企業註冊管理規定》(海關總署第248號令),適用於所有國家和地區向大陸境內出口食品的生產、加工、貯存企業的註冊管理。該規定優化了註冊程序,對不同類別境外生產企業實施分類管理,明確了企業主體責任和所在地主管部門監管責任,旨在保障進口食品安全。一言以蔽之,這麼做是為了保障進口食品安全和消費者的健康權益。不僅根據世貿組織有關規則進行了通報,也通報了台灣方面。根據這一規定,台灣食品生產企業應補充完善相關註冊信息。這不是禁止台灣食品企業產品輸入,更不是民進黨所說的「貿易障礙」或「歧視待遇」。馬曉光表示,第二,台灣食品生產企業應提供的註冊信息,與其他境外企業是一致的,其中按要求填報的原料配料相關信息,是為了保障進口食品安全和消費者權益,不存在所謂要求交出「機密配方」的問題。這些信息不會對外公佈,不會影響企業權益。事實上,迄今為止也沒有發生過這樣的情況。馬曉光表示,第三,台灣部分企業目前暫未獲得註冊,主要原因就是提供的註冊信息不完整不規範。雖然通告的期限到了,但只要按要求完善註冊信息,經審核合格後依然可以向大陸出口產品。「據瞭解,目前一些台灣食品生產企業已經補充了註冊材料,有關主管部門正在進行審核,對於符合要求的,將予以註冊。」馬曉光表示,第四,這本來就是個單純的企業註冊問題,解決起來並不難。台灣媒體已經指出,是有人故意把它變成了「羅生門」。令人不解的是,為何在有充裕時間的情況下,民進黨當局不積極幫助企業妥善處理相關事宜?不能不令人懷疑他們是在將經貿問題政治化,將簡單問題複雜化。
兩岸貿易陷僵局!蔡政府批陸製造問題 國台辦開嗆:惡意歪曲事實
近日大陸海關總署以註冊訊息不完整為由,禁止一大批台灣的農漁產品和酒水飲料進口,民進黨當不斷指責大陸製造貿易障礙,對台灣食品企業註冊採取不公平歧視待遇。大陸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今天(13日)發布「答記者問」稱,民進黨當局持續惡意歪曲事實,純屬故意抹黑、欲蓋彌彰的政治操弄,並且完整說明事件原委。朱鳳蓮表示,2021年4月,大陸發佈《進口食品境外生產企業註冊管理規定》(海關總署第248號令),自2022年1月1日起實施。該規定適用於所有國家和地區向大陸境內出口食品的生產、加工、貯存企業的註冊管理。朱鳳蓮指出,相關規定於法有據、公開透明,符合國際規則和通行做法,充分考慮了貿易便利化原則。大陸有關主管部門根據世貿組織(WTO)有關規則進行了通報,並於2021年10月向台方通報了有關事項和要求。朱鳳蓮表示,根據大陸海關總署第248號令要求,大陸方面對台灣食品企業提出的註冊申請,有關主管部門及時予以審核,對符合要求的申請及時予以註冊,對不符合要求的申請亦逐一告知具體原因,並將相關企業補充提交註冊訊息的期限由2022年6月30日延長至8月31日。已按要求更新註冊訊息並審核通過的企業一直對大陸保持正常出口。朱鳳蓮表示,從2021年4月至2022年8月,有充足時間妥善處理台灣食品企業相關註冊事宜,部分台灣食品企業註冊訊息不完整、不規範的問題也並不難解決。民進黨當局不但不採取有效措施協助有關企業,反而將大陸正常的食品安全監管措施污蔑為「貿易障礙」、「歧視待遇」,充分暴露他們漠視台灣業者的利益、謀求一黨政治私利的本質。大陸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圖/藍孝威攝)
澳洲總理:CPTPP是給公認國家參與 台灣只是經濟體
澳洲總理艾班尼斯(見圖)18日在泰國出席APEC表示,CPTPP只接納被承認國家,被解讀為不會支持台灣加入。(美聯社)澳洲總理艾班尼斯(Anthony Albanese)15日與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印尼G20峰會會面後,18日突在曼谷亞太經合會(APEC)峰會上語出驚人地表示:「《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全面進步協定》(CPTPP)是給公認的國家參與,而台灣在這裡(APEC)只是一個經濟體。」其言論立即被澳媒解讀為澳洲不太可能支持台灣加入CPTPP;但澳洲政府之後又向我方澄清,澳洲對台灣加入CPTPP的立場並未改變。艾班尼斯語出驚人 民進黨政府感失望澳洲廣播公司新聞網(ABC News)18日報導,目前大陸和台灣都在推動加入CPTPP,澳洲前總理莫里森也曾支持台北加入。如今艾班尼斯的言論可能會讓台北深感失望。台灣官員也對艾班尼斯的言論不滿。艾班尼斯18日在APEC會場媒體中心舉行完澳洲國內記者會後,遭台灣媒體包圍,面對記者提問「所以你不支持台灣加入CPTPP嗎?」「你是否友好習近平?」「你不回應嗎?」等問題時,不發一語,快步離去。該言論也立即引發澳洲在野黨批評。有澳洲「影子外長」之稱的自由黨參議員伯明罕(Simon Birmingham)表示,台灣是世貿組織(WTO)的完整成員,跟其他成員無二致,是否加入CPTPP不應與國家地位掛鉤。有鑒艾班尼斯的評論與願意支持台灣加入CPTPP的關鍵夥伴國如日本「意見相左」,艾班尼斯需要立即澄清他的言論。外交部:澳洲政府 重申支持台灣加入外交部發言人歐江安18日晚表示,駐澳單位立即向澳洲政府要求澄清原意,澳洲政府事後澄清,對於台灣加入CPTPP的立場並未改變,仍歡迎包括我國在內所有符合CPTPP高標準規範的經濟體加入;外交部對澳洲政府重申對台灣加入CPTPP的一貫立場表示歡迎。我國將依據CPTPP相關入會規定,持續爭取包括澳洲在內等CPTPP各會員國的支持,深化台灣與澳洲及所有會員體互惠互利的經濟合作與投資關係,強化台灣在全球關鍵供應鏈的角色與經貿戰略地位。行政院政委、經貿辦總談判代表鄧振中18日晚也在APEC媒體中心拿出CPTPP申請條文,強調台灣比照WTO模式,以「台澎金馬個別關稅領域」名義申請加入,又是APEC會員,資格沒有問題。台灣對澳洲政府後續的澄清表示感謝。在2020年澳中關係緊張之際,澳洲葡萄酒被中國課以高額關稅、嚴重衝擊其產業,當時政府積極響應「自由紅酒」運動,以爭取澳洲認同;且由於CPTPP所有會員國都開放含有萊克多巴胺的豬肉進口,也因此成為政府推動於2020年12月24日開放萊豬進口的重要理由之一。國民黨立委陳以信表示,顯然民進黨政府對外推動加入CPTPP工作成效不彰,連美日堅強盟邦的澳洲,都未能明確表示支持台灣的入會申請;若澳洲不同意,台灣就不可能入會,蔡政府此項政策形同跳票。民眾黨立委張其祿說,艾班尼斯的表態可能是其他成員國的顧慮、或是中國的阻礙已經發生。如何擬定對策、加速加入CPTPP的相關作業,就看政府是打真球還是打假球了。CPTPP採共識決 會員國的顧慮已發生中經院區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劉大年表示,因為CPTPP採所有會員國「共識決」,艾班尼斯擁有台灣能否入會的關鍵一票。其在APEC的言論不只外交失禮,可能對台灣入會也確實會有阻礙;紐西蘭明年將擔任CPTPP執行委員會,預計明年各會員國將在紐西蘭會商是否啟動申請國的入會程序。台灣與大陸皆已於2021年9月遞件申請加入。
哥倫比亞與歐盟爆「冷凍薯條戰爭」課8%關稅 WTO報告這麼說
南美洲國家哥倫比亞2018年對從比利時、荷蘭和德國進口的冷凍薯條,課徵高達8%的關稅,為此歐盟(EU)與幾個薯條出口國一起向世界貿易組織(WTO)提出訴訟。WTO於10日發布了一份報告,該報告指出哥倫比亞「未能提供足夠的傾銷、損害證據」,並指出該國違反了幾項世貿組織反傾銷協議的行為;對此,哥倫比亞已經啟動上訴程序。綜合外媒報導,這起「薯條戰爭」始於2018年,哥倫比亞稱自從2013年,哥倫比亞、厄瓜多、祕魯與歐盟之間的貿易協定生效以後,大量產自比利時、德國與荷蘭的廉價冷凍薯條湧入當地市場,哥國因此向這些進口的冷凍薯條課徵高達8%的反傾銷關稅。歐盟與數個薯條出口國對哥倫比亞此作法相當不滿,因此一起向WTO提起訴訟,批評哥國措施不合理,損害了整個歐盟區企業。WTO為此組織了專門小組進行審理,並於本週一(10日)發布報告,認為哥倫比亞的關稅措施不合理。報告書指出,若從經濟規模上來說,歐盟每年只向哥倫比亞出口一小部分,即價值1900萬歐元(近新台幣5.9億)的冷凍薯條,且哥國未能提供足夠的歐洲傾銷、損害證據,以及進口薯條與經濟損害之間的因果關係,同時指出幾項違反WTO反傾銷協議的行為。報導指出,雖然這起貿易爭端牽涉的經濟規模不算大,但特別是對於自稱「發明了冷凍薯條」的比利時而言,獨具象徵意義。而在報告發布後,歐盟委員會對WTO的裁決表示歡迎「哥倫比亞對來自比利時、荷蘭與德國冷凍薯條的貿易壁壘違反了WTO規則,因此必須取消這些壁壘」、「從現在開始,薯條貿易將變得更加簡單」。不過這場「薯條戰爭」還遠遠並未結束,高額關稅仍將持續存在,直到世貿組織做出最終決定,而哥倫比亞也不打算投降,已經啟動上訴程序,且上訴應在90天內做出裁決。
澳洲前駐華大使籲結束世貿訴訟、中澳貿易戰 為G20元首會晤鋪路
展望未來中澳關係,澳洲前駐華大使芮捷銳(Geoff Raby)表示,澳中關係開始出現一些復蘇小萌芽,呼籲10月後兩國可以考慮結束2年多來的貿易戰,以便為澳中元首在11月舉行的二十國峰會(G20)期間舉行雙邊會晤鋪路,有助進一步打破澳中關係的僵局。芮捷銳近日在《澳大利亞金融評論報》網站撰文指出,工黨政府上台後緩和前任政府的好戰態度,並在評論中國和雙邊關係時表現出可讚的節制。那麼,問題是如何進一步復甦這段關係,進而繼續朝著更正常的關係推進。部分挑戰在於,坎培拉的一些人不希望看到這發生。芮捷銳呼籲,雙方都應該考慮如何在10月之後有所動作。一個辦法是,澳洲結束在世貿組織就中國限制澳出口產品提起的訴訟,以換取中國同意將貿易恢復到2020年之前的水準。他強調,這將提供一些前進的動力,也許足以讓兩國領導人在二十國集團峰會期間舉行雙邊會晤。如果澳中有前進的意願,這是可以做到的。外交是在保證國家利益時去解決難題的藝術。澳外長呼籲恢復外交,並要求恢復外交貿易部作為政府核心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