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度感染
」 確診 二度感染 新冠肺炎 二次感染莊人祥:國內疫情預期在往後1個月內緩步上升 籲符合資格民眾踴躍接種疫苗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天公布新增2萬2959例新冠病例,包含2萬2707例本土及252例境外移入,死亡個案增加56例、中重症新增152例,包含1例6個月大男嬰確診MIS-C,為國內監測到最年幼案例。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國內疫情預期在往後1個月內緩步上升,呼籲符合資格的民眾踴躍接種疫苗預防BA.5疫情。新增本土病例中,以新北市增加4326例最多、其他依序為台中2807例、台北2388例、桃園2352例、高雄2159例、台南1744例。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新增死亡個案年齡介於40至90多歲,其中3例年約40多歲,其中一名40多歲女性,沒打過疫苗,有癌症病史,7月31日出現發燒、咳嗽、呼吸困難至急診,PCR陽性,隔天因敗血症休克在醫院死亡,死因為肺炎併敗血性休克。另名40多歲男曾接種2劑疫苗,有癌症病史,7月31日出現口腔大量流血,合併呼吸困難就醫,檢驗出陽性,出院後隔天就因癌症出血併呼吸衰竭過世。另名40多歲男有高血壓病史,7月15日因全身抽搐、意識改變送入急診緊急插管,經電腦斷層檢查發現為自發性腦幹出血,同時PCR陽性,收治加護病房後於7月27日死亡,死因為腦幹出血及染疫。中重症方面,新增2例兒童MIS-C個案,其中年僅6個月大男嬰,是國內年紀最小的個案;另一名5歲女童,6月8日接種1劑BNT疫苗,目前2人都已好轉。目前共累積146例兒童重症,包含79例為MIS-C。另外,近期新竹出現一名1歲兒童二度感染,且病毒量極高,症狀較前一次嚴重。羅一鈞說明,從國外的研究統計來看,重複感染的重症、死亡率不會增加,甚至有可能降低,新竹這起為較特殊的案例。
單日確診「這個月」有望萬例以下 就怕有突破性、二度感染
新冠BA.4、BA.5變異病毒株來勢洶洶,引起各界高度關注。對此,台大公衛教授陳秀熙表示,若疫情控制得宜,9月底本土單日確診數有望降到萬例以下,但若有突破性、二度感染,則每日仍可能有2至3萬人染疫。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則表示,各縣市一直以PCR、病毒基因定序來監測、提早預警BA.5在社區的傳播狀況,不過他也坦言,「疫情高低的影響因素非常大」,現階段很難判定,目前除繼續推動年長者、高風險工作者與幼兒等族群施打疫苗外,也會檢視各項防疫物資存量,同時採靈活運用策略,以在疫情再起時快速應對,將傷害降到最低。
單日確診「這個月」有望萬例以下 專家曝BA.4、BA.5「二度染疫」機率
新冠BA.4、BA.5變異病毒株來勢洶洶,引起各界高度關注。對此,台大公衛教授陳秀熙表示,若疫情控制得宜,9月底本土單日確診數有望降到萬例以下,但若有突破性、二度感染,則每日仍可能有2至3萬人染疫。陳秀熙在「新冠肺炎科學防疫園地」直播中表示,BA.4、BA.5將是未來台灣醫療量能的挑戰,若控制得宜,就有機會在9月底單日確診數低於1萬人;如BA.4、BA.5造成二度感染或突破性感染,則確診數仍可能在2到3萬人。陳秀熙指出,其對台灣最大的影響是「死亡」,應對未來如何控制中重症和死亡的衝擊提前部署。陳秀熙表示,在死亡這一方面必須小心,因為國內戰後嬰兒潮的高年齡人口很多,不能輕忽大意。團隊成員林庭瑀則表示,目前住院的重症死亡已逐漸控制,另據國外研究,曾感染過Alpha、Delta病毒的人,面對BA.5保護力較低,但若是感染過Omicron者,則BA.5的保護力最高。林廷瑀以打滿3劑的18歲以上丹麥民眾數據指出,預防BA.2的感染保護力,染過Alpha者為74.5%、Delta77.2%、Omicron96.3%;預防BA.5感染保護力,感染過Alpha者65.4%、Delta46.9%、Omicron93.6%。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則表示,各縣市一直以PCR、病毒基因定序來監測、提早預警BA.5在社區的傳播狀況,不過他也坦言,「疫情高低的影響因素非常大」,現階段很難判定,目前除繼續推動年長者、高風險工作者與幼兒等族群施打疫苗外,也會檢視各項防疫物資存量,同時採靈活運用策略,以在疫情再起時快速應對,將傷害降到最低。
二次感染中央未訂指引 醫護被迫成傳播者
醫護人員在疫情期間相當辛勞,面對政策不斷改變必須很快適應各種突發狀況,台北市醫護人員抱怨,二次確診沒有中央指引,結果還要照顧病人,甚至得到不需隔離的回應,必須請病假扣薪才能去看醫生。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目前尚在規畫相關通報流程,預計近日就會公布。隨著二度感染愈來愈多,指揮中心專家會議達成共識,2周內出現症狀大多屬於原病程復發,3個月內再度驗出PCR陽性,還需符合特定症狀、Ct值、基因定序等,可認定為二次感染。不過,北市1名醫護人員二次確診且Ct值僅10,醫院仍要求繼續上班照顧病人,該醫護不滿說,「你的家人敢給Ct值10的護理師照顧嗎?」北市衛生局未正面回應解決方法,堅稱二度感染與配套還待中央指示,有疑慮就去看醫生。還有另1位醫護人員5月康復後,6月又檢出病毒,Ct值也僅約10,立刻向主管通報,卻得到「醫事人員二次確診不需隔離」的回應,若不舒服的話,可去急診或自行請病假。醫護人員批評,中央遲未訂出二次確診指引細節,還將二次確診醫事人員排除隔離,讓許多醫護被迫成為傳播者,承受極大心理壓力,病人身體不適才會住院,又要暴露在可能染疫風險下。衛生局專委紀玉秋表示,中央將明訂二次感染配套措施,Ct值只是一個指標,還要評估臨床症狀,目前有疑慮可尋求醫生評估,經醫生判定二次感染仍可隔離、居家照顧。莊人祥表示,目前疑似二次感染個案,現行做法應由地方衛生局告知疾管署各區管制中心,以專案方式評估是否再度列為確診;過去曾有個案因症狀嚴重,須住院治療,亦可由醫師協助通報。至於有醫護人員反映疑似二次感染仍需照護病人,莊僅回應,可由任職醫院協助通報。
北市醫護怨「二次感染Ct值僅10」 被迫上工顧病人…請病假被扣薪
面對這波疫情,醫護人員相當辛勞,加上政策不斷改變,醫護人員必須很快的去適應各種突發狀況,北市某醫護人員抱怨指出,醫院因應政策開了一堆專責病房,造成人力不足,好不容易招募到人力支援,結果醫院卻把這些人力調到其他單位使用,相當離譜;也有醫護人員甚至二次確診,卻還得自己請病假扣薪,才能去看醫生。全台醫療量能吃緊,醫護人員就算確診仍要繼續值班,台北市出現一名醫護人員已二次確診且Ct值僅10左右,遭要求繼續上班照顧病人,他痛批,「你的家人敢給Ct值10的護理師照顧嗎?」衛生局未正面回應解決方法,堅持稱二度感染與配套待中央明列,有疑慮「就去看醫生」。隨著二度感染越來越多,如今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會議達成共識,2周內出現症狀大多屬於原病程復發,超過3個月才屬於二次感染。北市一名醫護人員在5、6月兩度確診,5月康復後,沒想到6月檢出CT值僅約10,立刻向主管通報,卻得到「醫事人員二次確診不需隔離」的回應,若不舒服的話,可去急診或是自行請病假。醫護人員批評,政府遲遲未訂出復發、二次確診的相關細節,還將二次確診醫事人員排除隔離,讓許多同仁在自己不願意的狀況下,被迫成為傳播者,承受心理壓力。北市衛生局發言人紀玉秋表示,中央近期將明列二次感染配套措施,Ct值只是一個指標,還要再評估臨床症狀、是否在高風險工作場域等;至於目前若有懷疑二度感染者、或是Ct值低等有疑慮者,「就去看醫生」,尋求醫生評估,經醫生判定二次感染後,仍可採取隔離、居家照顧等隔離治療。議員耿葳表示,現在醫護人力是否不足,才會導致醫護需要「帶病上陣」?批評市府還在等待中央定義,是甩鍋中央,反而導致醫療第一線和病患自己承擔,呼籲北市府要拿出態度,應該自行訂出配套措施,「難道萬一出事,又再甩鍋給中央?」
確診3個月內快篩陽算「二度感染」嗎? 專家會議拍板「明確定義」
國內新冠本土疫情持續嚴峻,雖然確診數已脫離高峰,但仍未大幅下滑,且近期有不少確診後3個月內,再度被篩出「快篩陽」,讓外界對「二度感染」跟「復發」的定義陷入一陣困惑。對此,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下午,召集專家舉行會議討論,會中拍板定調,確診3個月內若再度快篩陽,除非檢驗證明感染到其他病毒株,否則不會被視為二度感染,而算是「復發」。指揮中心昨天召開專家會議,要釐清所謂二度感染跟復發的定義。據《蘋果新聞網》報導,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透露,昨天專家會議上大家的共識,把染疫患者在病況改善後,卻又再度惡化的狀況,區分成「復發」與「二度感染」兩種。張上淳提到,確診康復後,有可能還是會在快篩中驗出陽性,這是所謂「陰陰陽陽」的階段,若採PCR篩檢應該就是會驗出Ct值逾30,數值偏高的結果。但只要民眾的症狀沒有明顯惡化或有所變化,原則上不會當作復發或二度感染,除非PCR驗出Ct值有明顯的二度下降,又出現染疫風險,才會做後續定義。張上淳說,所謂「復發」,是指確診後患者病情一度好轉,但之後卻又惡化,一般常見發生於確診的兩周內,經醫師判定會進行第2次通報。而「二度感染」則是指,在確診3個月後,患者又染疫的情況。若是在3個月內的症狀惡化,原則上都是屬於「復發」。張上淳並強調,又染疫的人,除非透過基因定序證實,感染到的是不同病毒株,才會被認為是二度感染,不然就會被視為「復發」。但他也表示,每個案例狀況不同,特殊案例可由醫師,透過臨床實際狀況去做個別判斷。
染疫不等於「無敵星星」 羅一鈞曝一狀況大增二度感染機會
國內首見Omicron亞型BA.4和BA.5境外移入個案,有研究指出其傳染力較強,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指出,初步看來BA.4和BA.5傳染力比BA.1、BA.2增加2到3成,即使曾經染疫拿到「無敵星星」,仍可能出現二次感染,但打過疫苗者還是有一定程度的交叉保護力。羅一鈞表示,重複感染同一個亞型變異株的可能性很低,但不敢保證說一定沒有;如果有BA.4、BA.5造成社區流行,因為有很強的傳染力和免疫逃脫情況,產生二次感染的狀況應該會提高。羅一鈞提醒,被外界稱為「無敵星星」的染疫後自然保護力,目前認為只有3個月的效期,「我們不否認確實有重複感染的個案」,但並非多數人產生的狀況;如果多數人染疫後仍出現二度感染,應該是社區主要變異株已經產生轉變了。羅一鈞認為,目前應該不至於「群體免疫無效」,因為Omicron的效果至少會維持3到4個月,但所有染疫或打疫苗產生的保護力都會衰退,等到變異株產生的免疫逃脫特性蓋過現行流行的病毒株時,就有可能發生下一波疫情,因此需持續監測流行趨勢,也要盡量提高各劑次疫苗接種率,來維持群體免疫效果。羅一鈞說明,南非從去年12月發現BA.4、BA.5兩個新變異株,但到了今年4、5月才成為當地主流。因此傳播力是否會快速在歐美國家完全取代BA.2,目前看來有這個趨勢,但速度和規模有待觀察;目前兩個新變異株在英國佔比12%到18%,在美國佔比6%到8%,目前皆低於2成,後續走勢還需要再觀察。新變異株正式進入台灣,是否會導致重複感染的可能性大增?羅一鈞指出,例如從Delta變成Omicron這樣巨大的轉變,有很多不同突變基因,重複感染機會就會大增,而國內疫情從1到3月北部BA.1為主,BA.2以南部為主,到了5月的本土疫情,起初新北中和相關群聚還有出現BA.1,後續大概都是BA.2、BA.3。初步看來,BA.4、BA.5傳染力比BA.1、BA.2增加2到3成,其中BA.5的傳染力又比BA.4高一點;但傳染力增加幅度都比不上從Delta換成Omicron時,當時是以倍數方式增加。羅一鈞也指出,目前國外的血清實驗顯示,染過BA.1且沒有打疫苗的人,與BA.4、BA.5做中和試驗,交叉保護力是低的。他強調,同樣都是屬於Omicron,如果有打過疫苗,還是會有交叉保護力,能夠避免感染後續不同亞型的變異株。
確診後還會重複感染?羅一鈞曝「今年有457例」:去年、前年有染疫記錄
新冠肺炎自2019年底爆發至今,全球確診病例已超過上億人,針對感染過新冠病毒後,是否還會再次感染,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國內今年有457名確診者,在去年、前年就曾染疫,可以說是大部分都是重複感染。羅一鈞指出,截至5月16日為止,國內今年確診個案中,有457名確診者曾在去年、前年有染疫記錄,少數可能是因感染較久,處於陰陰陽陽,但大部分今年感染的都是Omicron,與去年、前年不同,因此可以說大部分都是重複感染。此外,防疫醫師陳婉青也指出,一般認為三個月內再度染疫的風險不高,因此若是確診者三個月內再被列為接觸者,可以免除3+4隔離。
二度確診症狀更嚴重? 羅一鈞給答案曝「高風險族群」:機會比較高
本土疫情嚴峻,確診數不斷創新高,今(12日)新增65385名本土以及17例死亡。由於過去曾出現二次染疫的情況,外界好奇如果再度確診,會有什麼症狀,是否會更嚴重,兩者會有什麼差別?對此,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也做出回應了。羅一鈞指出,有些傳染病二度染疫風險會比較高,比如登革熱,如果再度感染,會增加出血熱之重症和死亡的風險,但是感染新冠後發現,二度感染會比前一次症狀輕微,多半是屬於很輕微或無症狀的狀況,因為還有先前的保護力,目前沒有觀察到二度染疫會比第一次染疫症狀更嚴重,或是加重先前的病症,都有待觀察。至於哪類人可能會二度染疫?羅一鈞解釋,沒有特別說哪一類人比較容易,其實還是和生活及工作上的暴露風險有關,如果常常會接觸不特定的人士,就是屬於染疫高風險族群,或者是醫護或邊境工作,也是容易暴露在有病毒的風險下,二度染疫的機會就會比只有染過一次的人機率高。染疫風險與生活和工作有關。(示意圖/侯世駿攝)另外,有網友在藝人陳嘉行(焦糖哥哥)臉書留言要積極染疫,陳嘉行贊同回應:「是,只是我猜政府沒辦法講這麼明白,這樣講絕對被操作,但是懂的人就懂」。針對此說法,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在整體社會的抗疫,不希望一下子疫情太大,造成醫療壓力,但如果對個人而言,因為病毒已經輕症化,「請大家也就小心,但不用太緊張啦,戒慎不恐懼」,儘量不要得,但如果得了,把身體照顧好就好。
Delta變種病毒出突破疫苗防護力 英國發現平均16個月就會再次確診
曾經確診新冠肺炎的患者,由於體內存有大量抗體,因此過往認定再次染疫的機率偏低。但近日英國統計了相關數據,發現如果民眾沒有接種疫苗的話,即便先前曾確診康復,但平均16個月就會再次染疫。根據《衛報》報導指出,近期英國確診人數持續攀升,英國里茲大學病毒學教授格里芬(Stephen Griffin)就表示,由於病毒流傳很廣,人們持續身處在容易接觸病毒的環境中,之後可能會發現二度染疫的病例人數會逐漸攀升,「即便是接種過兩劑疫苗也是如此」。倫敦帝國理工學院免疫學教授奧特曼(Danny Altmann)也表示,一些曾經完整接種過2劑疫苗,但是之後還是再次感染新冠肺炎的案例人數的確一直在上升,但是在去年的同期,重複感染的比例其實相當的低。近期丹麥一項研究報告也指出,在接種完疫苗後,65歲以下的族群在半年內約有80%的保護力,但是在65歲以上的族群,半年內的保護力僅有47%。而且由於高傳染力的Delta變種病毒株,讓這一切變得更加複雜。英國國家統計局曾於10月發出一份報告,內容中統計2020年7月至2021年9月這段期間,英國國內出現20262個首次感染新冠肺炎的民眾,其中有296人曾經發生二度感染的跡象,這些人在第一次確診後,在120天後又被檢測出陽性反應,兩次平均檢測出的天數為203天。格里芬教授表示,如果不控制新冠肺炎的蔓延,大規模的感染就很容易發生,這也容易造成許多痊癒的病患再次染疫,這其中也包含接種過疫苗、但體內抗體下降的人們,還有那些臨床上特別容易感染的族群。
澎湖爆民眾集體起紅疹 醫曝1方法自保
澎湖近日爆發多起民眾皮膚紅疹發癢的案例,高雄長庚醫院透過遠距離視訊會診,發現民眾起紅疹的部位大多在頸部、手臂等較無衣物覆蓋處,且紅疹型態屬於點狀丘疹,初步研判是東北風吹拂,導致毛毛蟲身上的小鋼毛在空氣中飄散,與人體接觸後導致皮膚出現紅疹,但確切原因仍待進一步釐清。高雄長庚皮膚科主治醫師李志宏表示,原先澎湖遠距離視訊門診一診約看10位病患,澎湖爆發多人起紅疹的狀況後,28日一診就看了21位病患,其中15人都是類似紅疹發癢的症狀,有案例是一家5人上周五出門吃飯回家後,就接連發生皮膚紅疹症狀,而家中另位長輩在家並未出門,所以沒有皮膚紅疹的狀況出現。李志宏表示,民眾集體發生皮膚紅疹的原因可能是昆蟲、禽蹣、花草、或是毛毛蟲等,透過遠距會診的皮膚鏡放大觀看病灶,有類似症狀的患者身上並未發現有小昆蟲、塵蟎等,再加上民眾紅疹的型態大多為點狀丘疹,較不像花草過敏引起整片的紅疹變化,因此研判是因為東北風強盛,以空氣傳播毛毛蟲的小鋼毛,造成民眾皮膚炎。李志宏指出,該紅疹現象約1至2周就會慢慢恢復,若有癢、痛的症狀,可以利用冰敷方式緩解,若紅疹持續不退甚至有呼吸困難的情況發生,建議民眾盡速到醫院就醫,只要民眾不要抓破紅疹,就不會造成二度感染或留下疤痕。
Delta民怨炸鍋4/新冠變異株「確認敵人」! 學者:儘速成立基因定序國家隊
新冠肺炎印度變異株Delta超強傳染力已造成屏東逾10人群聚感染,立委蔡壁如質疑,秘魯子孫從確診到基因定序確認病毒株為Delta長達12天空窗期,造成社區疫情破口,不過國內基因定序專家紛紛指出,台灣基因定序團隊令能足夠,惟缺乏「整合量能」,疾呼指揮中心整編基因定序的相關實驗室、醫學中心和國立大學的醫學資源,組成「基因序列國家隊」,別讓台灣輸在全球變異株流行的疫情第二戰!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副院長陳秀熙指出,世界衛生組織歸納出四類族群需要進行病毒基因定序,其中又以「高感染區」和「低感染區」做為區隔準則;高感染區的檢測對象,主要為施打兩劑疫苗仍染疫與二度感染者,低感染區則為社區群聚感染者和境外旅客,國際常見的作法為抽樣檢測。陳秀熙說,雖然台灣屬於非高感染區,但面對新型變異株漸增,南非、巴西變異株已在全世界蔓延,甚至出現「Delta+」,未來疫苗施打率提高後,恐會陸續出現疫苗失效或二度感染者,因此「確認敵人」(病毒株的基因定序)格外重要,才知道如何改變策略應敵。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副院長陳秀熙表示,南非、巴西變異株逐漸擴散,台灣應提前部署基因定序效能。(圖/報系資料庫)「其實國內基因定序量能是足夠的。」長庚大學新興病毒感染研究中心主任施信如表示,去年起,長庚團隊與科技部、國衛院合作「科技防疫新計畫」,這波疫情採集台北、新北和苗栗等地的個案檢體,進行基因定序;此外,國衛院還和台大、成大等醫學中心合作,衛福部疾管署則委託國家實驗室昆陽辦公室分析基因定序。陳秀熙也認為,台灣的基因定序量能不成問題,「國外一天就可以做出來,台灣目前需要二至三天,關鍵在於資源有效整合。」面對全球出現愈來愈多變異株,陳秀熙建議,指揮中心應該整編實驗室、醫學中心和國立大學的醫學資源,比照口罩國家隊和疫苗平台,組成「基因序列國家隊」,密集取樣並加快採檢效能,及早揪出變異株,避免新型變種病毒再次入侵社區,「傳染病學有句名言『決戰在第二戰』,要從失敗的經驗中,學習如何加速未來的防疫部署!」受衛福部疾管署委託的國家實驗室昆陽辦公室(右圖),正加速比對新冠病毒株基因定序。(圖/焦正德攝、總統府提供)對此,指揮中心回應,疾管署針對病毒基因定序,以境外移入、群聚、確診前曾接種疫苗、再感染及經疫調後無法釐清染源等個案為重點加強監測項目;針對全國各縣市之新增個案,亦以隨機抽樣方式進行分析。 指揮中心自2020年10月至2021年6月共定序分析 405 株,共362株為變異株。除疾管署昆陽實驗室外,國內具備相同技術之大型醫學中心(例如台大、三總及林口長庚也協助針對部分院內檢體進行定序)。
聯合醫稱疫情下降是假象!曝真實恐怖案例:前傾改變姿勢就掛了
雖然近日本土確診個案逐漸下降,令民眾感到開心,但聯合醫院醫師認為,這部分要當成「暫時的假象」來看待,有些患者只是改變姿勢「就掛了」,只要疫苗普及率不足,民眾對於防疫稍有鬆懈,季節一變換就可能再度出現第2波疫情。聯合醫院整合醫學專科醫師姜冠宇19日在臉書上分享,專責病房確實能感受到疫情稍有下降,大部分病患恢復「1人1室」,但他卻認為,這只能當成暫時的假象。姜冠宇提到,目前各個已經有專責病房的醫院沒有要停止降載,至少以台北市的狀況而言,各醫院依然還在儲備容量,甚至建設各個戶外隔離病房,距離恢復正常醫療,還有很長一段時間。會發生如此狀況,姜冠宇認為,是因為疫苗普及率不夠,「我們隨時都因為忍不住鬆懈,就此換個季節後會產生第2波。每次出現一波,初期都會因為快速應對不及,而有死亡率升高的情況。醫療系統應對不及、民眾對症狀警戒心降低都是」。姜冠宇指出,真實的新冠重症患者的狀況,與一般肺炎呼吸衰竭很不一樣,「大多數的病人在肺部全部白掉時,仍然是有力氣在床邊移動的」,而這種疾病變化太快,病人也並非同步全身衰竭,因此是真的會「活活窒息而死」,已經有轉成重症、尚未插管的病人,「往前傾改變姿勢,就掛了。」而且護理師在隔離措施下,很難像從前那樣親切預防某些「很皮的長輩」,因為若不配合姿勢約束,就掛了,然後24小時內就SOP火化了。姜冠宇還分享其他醫院的案例,曾有一度插管接呼吸器的患者,治療後病況好轉,卻被細菌二度感染,死於續發性細菌性肺炎。新冠病毒也會隨著每個國家醫療型態不同,造成治療困難,美國還是有拖到比較後期才來就醫的狀況,一來照X光,肺就全白了,藥物完全不知道要怎麼給,也就是抗病毒等藥物時機已經過去。不過姜冠宇也提及,若有接種過疫苗,對長輩而言,則能省卻以上的煩惱。
諾富特飯店主管確診恐是二度感染?陳時中:不排除可能性
諾富特飯店房務主管昨確診新冠肺炎,疫調發現對方曾在17日開始咳嗽、呼吸喘,多次就醫後才確診,由於Ct值低,抗體陽性,專家質疑可能是二度感染。對此,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二度感染難以單用數字說明,但也不排除這樣的可能性。40多歲諾富特飯店男主管,4月17日起陸續出現咳嗽、流鼻水、食慾不振及呼吸喘等症狀,19日至26日層3次至診所就醫,因症狀未改善,10天後至醫院就醫,發現有肺炎而收治住院,昨日確診新冠肺炎,Ct值21,血清抗體IgM及IgG皆為陽性。陳時中接受電台專訪。(圖/中國時報趙雙傑攝)中國附醫感染管制中心副院長黃高彬昨分析,正常來說,染疫10多天病毒量就會減少,但主管的Ct值21,顯示病毒量高,詭異的是,對方的IgM、IgG也都是陽性,這表示主管幾個禮拜前就已感染,需特別去思考是否因感染上不同的病毒株,引發第2波感染。對此,陳時中今接受Pop radio專訪後表示,以時序來講,主管發病日17日,可感染期是15號,染疫期就更久,其實感染一周後,就有可能產生抗體。另外,如果主管很久以前還有另1次感染,可能IgM也會消失。他也坦言,無法單純用這些數字來判斷主管是二度感染,但也不排除這樣的可能性。陳時中接受電台專訪。(圖/中國時報趙雙傑攝)由於主管曾3度至診所就醫,卻沒及時被採檢,是否該在健保卡註記身分?陳時中表示,標示以外的人沒有風險嗎?過多的標示會增加就醫不便,就醫權益也可能受損,有些人也會擔心標示後醫院會不願意看,健康是大家的基本人權。
兒住院弄髒枕頭 母更換枕套見「驚悚」一幕險吐:還睡這麼多天
一名女網友26日在臉書社團「爆怨公社」發文說道,兒子因腸病毒住院治療,不小心弄髒病床的枕頭套,自己準備換新的枕頭套時,赫然發現枕芯上有許多血漬,瞬間嚇得不敢再碰,事後立即請護理師更換乾淨的枕頭給兒子。女網友表示,自己的兒子因腸病毒高燒住院好幾天,因為喝飲料不小心打翻弄髒了枕頭,自己拉開枕套正準備更換時,驚見拉開的枕頭套下方的枕芯上,佈滿了大小不一的、已經乾掉的血漬。女網友看見這「驚悚」的一幕,表示自己覺得相當噁心,連中午吃的便當都快吐出來,「我不知道這樣算不算是正常可以繼續用的枕芯,我想到我兒子跟血漬睡那麼多天。」隨後並附上好幾個哭臉。貼文一出,引起許多網友的熱烈討論,許多網友看到照片紛紛表示噁心,「無法接受,不管有沒有消毒都一樣,一個時間就要替換吧」、「醫院用的枕頭,不應該有這種情況的,二度感染怎麼辦」、「這枕頭我也無法接受呀」、「看到真的會不舒服,畢竟是頭躺的地方」、「枕頭髒成這樣不用拋棄嗎?還不是一小點,是一整顆枕頭都很髒欸」。
香港出現全球首例「二次感染」 33歲患者遊歐返港確診
香港衛生署24日公布一名全球首例的重複感染病例,這名年約33歲的患者,曾在3月底確診並在4月康復,不過這名資訊工程師,8月由西班牙返港後被確認二次感染!根據綜合港诶報導,港大微生物學系袁國勇教授團隊發現,患者體內的病毒基因序和首次感染明顯不同,屬於全球首例的「二次感染」病例,而非「復陽」病例。研究團隊認為,在兩次感染的病毒基因序當中,發現到明顯差異,足以證實就算患者康復、有一定程度的免疫力,還是有再次感染的可能,不過他們推斷,這有可能是歐洲的病毒已經變種,無法讓患者本身的免疫力發揮效用。袁國勇強調,雖然二度感染的症狀不明顯,但還是有傳染風險,有機會在人群中傳播,更可能造成社區感染隱憂。根據香港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指出,這名患者在返港後多數時間留在家中,但仍提醒港民若有相關症狀應立刻就醫,降低社區感染的風險和新一波疫情的隱憂,而這名患者的病歷個案將做為新的個案處理。
防疫「八二三砲戰」開打!順、逆時中兩派戰翻 莊人祥籲:點到為止
彰化縣衛生局日前因進行精準普篩與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槓上,雙方就入境普篩與否至今仍舊各執一詞,今台灣微生物學會召開新冠病毒檢測研討會,「順時中」、「逆時中」兩派人馬首度交鋒,順時中代表由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領軍,逆時中代表則有台大公衛學院教授詹長權、陳秀熙出席,莊人祥致詞時表示,今天堪稱是防疫界的八二三砲戰,但仍希望雙方人馬能純就學術面討論,點到為止就好。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成員、長庚大學新興病毒感染研究中心主任施信如,在會中提到,新冠疫情全球已有兩千三百萬人染病,死亡人數也超過八十萬人,當中有不少國家的經濟受到衝擊,因此國際上開始有人提出免疫護照的概念,盼能逐步恢復國際間的往來,提振經貿活動。她提到,免疫護照最重要的關鍵在於檢驗結果以及體內抗體的保護時間有多長,目前雖然無法確認感染後具有抗體的人究竟會不會受到二度感染,但從今年一二月份感染新冠病毒的確診者中來看,大部分到現在都擁有中和抗體,因此康復者在半年後都不會被感染的可能性是有的。不過,施信如也指出,新冠病毒的變化速度快,從國外文獻已可得知,感染族群已從高齡長者下降到二十至三十歲成年人,現在更發現小孩也會遭受感染,而且重症與死亡個案也不再限於高齡,青壯、嬰幼兒等也都有可能。至於臨床表現上,新冠病毒的症狀也越來越多元,施信如說,除一般的發燒、咳嗽、喉嚨痛等呼吸道症狀外,現在更演變為嗅覺、味覺異常,更有文獻提到有侵犯到神經的可能,而根據長庚收治的重症患者也發現,新冠病毒甚至會引起血栓。她強調,目前世界上仍無證據顯示感染後的抗體保護為終生有效,同時也發現,有感染者始終無法得到中和抗體,這些都是未來推出免疫護照有待克服的問題。
3個月內2度感染新冠肺炎 女子淚崩:一定要記得戴口罩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美國德州一名女子近日在臉書上透露,自己竟在3個月內2度感染新冠肺炎,讓她感到相當驚訝,因為上次感染以為自己已經戰勝病毒,沒想到竟然又再次確診。14日一名女子麥基(Meredith McKee)在臉書上表示,近期發現自己再度確診肺炎,「這是12週以來的第2次,我又感染了新冠病毒,是的,人們是有可能2度感染的,我的心情就像是再次被磚塊砸中一樣」。今年2月,麥基因為出現咳嗽症狀,就醫後發現自己罹患新冠肺炎,之後順利康復,血液中更被檢驗出有抗體,她也特地捐出自己的血清幫助其他染疫的患者。但上週她因為頭痛和高血壓問題到醫院檢查時,竟被告知再度確診,醫師認為可能是因為病毒後來處於休眠期,才會導致再度確診。麥基表示,她對於自己在不知情狀況下,有可能將病毒傳播給別人一事感到非常自責,希望她的經歷能提醒民眾記得戴上口罩。傳染病專家沙夫納(William Schaffner)博士表示,此案例代表病毒可能需要很長時間才會徹底離開人體,但這不表示病毒就一定有可能再傳染給別人,仍要持續觀察。
新冠肺炎患者痊癒後恐二次感染 WHO:不確定會有免疫力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發展當中,各國目前都致力於研發疫苗,希望能夠治癒這個可怕的疾病,不過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專家今(14)日表示,目前不清楚在得到新冠肺炎痊癒之後,是否將會具有免疫力,可以避免二度感染。上周韓國出現了二度感染的案例,有51名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在痊癒之後卻遭到再次感染的情形,也讓外界開始懷疑,痊癒之後可能不會產生免疫,跟原本專家普遍看法不一樣。原本根據病毒的一般行為來看,痊癒之後應該是會產生免疫力,不過在研究方面一直無法確定,新冠肺炎病毒也是這樣,而WHO緊急計畫執行主任Michael Ryan表示目前沒有答案,可能會出現有可檢測抗體的全面免疫反應,但不知道可以維持多久。WHO研究冠狀病毒部門的MariaVanKerkhove表示,上海有進行一項研究,對175名從新冠肺炎康復的患者進行追蹤,某些患者有產生很強的抗體反應,但其他人並沒有類似反應。
四川新冠肺炎治癒者「二度感染」!出院10日複檢「核酸陽性」
中國四川成都一名新冠肺炎治癒者,出院10日後,竟複檢出核酸陽性,確認二次感染!根據《央視》報導,四川成都望江錦園一名新冠肺炎治癒者,出院後10日在家隔離,依規定到定點醫院複檢,檢查結果竟為核酸陽性,醫療機構馬上將病患及其家屬接走,做進一步的核查及隔離觀察。該社區也在21日發佈了告全體業主書,並表示物業及疾控中心已對患者及其家屬接觸過的路線進行全面消毒。(圖/翻攝微博)告全體業主書全文:望江錦園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防控通報各位業主:2月19日下午接社區通知,5棟3樓治癒回家隔離的新型冠狀病患者(回家隔離第10天,患者及家屬均未出過門,所需物資由物業送上門)按統一要求,需出門到定點醫院複檢(出門路線:從消防樓梯下樓,經單元大廳出樓棟,再經總平道路出社區大門;出門要求:戴口罩、手套)。當天晚上再次接社區通知,患者的複檢結果為核酸陽性,醫療機構需馬上接走患者及家屬做進一步的核查及隔離觀察。19日23:00左右和20日淩晨1:00左右,相關機構先後接走家屬及患者(出門路線:從消防樓梯下樓,經單元大廳出樓棟,再經總平道路出社區大門;出門要求:患者戴口罩、手套,家屬戴口罩)。物業及疾控中心隨即對該患者及家屬從家出門到社區大門所經過的路線進行了全面的消殺(詳見照片)。物業中心將會持續對該樓棟進行重點消殺,持續跟進該患者的情況,及時向全體業主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