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疾病
」 泰國 寄生胎 大陸 懷孕 男嬰50萬分之一的機率!中國1歲男童腹部莫名腫脹 檢查後竟是「小寶寶」
中國湖南湘潭近期發生一起罕見病例,當地一名1歲5個月的男童杜軒軒(化名)因肚子莫名脹大,被父母帶到湖南省人民醫院就診。結果醫生發現他的腹腔內有一個直徑達13厘米的巨大混合密度囊性腫塊,佔據了腹腔的大部分空間。手術切除後,醫師發現,這個腫塊竟然是個有著雙手雙腳、頭部尚未發育完全的胎兒。根據中國媒體報導指出,三個月前,杜軒軒的父母發現軒軒右上腹部較大,起初以為是進食過多所致,並未在意。隨著時間推移,軒軒的肚子越來越大,且經常哭鬧,這才引起父母的警覺,帶他到醫院檢查。而在發現腫塊的存在後,醫師同時也確認軒軒體內的腫瘤存在破裂出血、壓迫腹內重要器官的風險,需立即手術切除。於是急忙幫軒軒進行手術移除。經過專家團隊的精心治療,軒軒成功移除掉這個腫塊。但醫師後續在病理切片檢查中,發現這個切除的「腫物」竟然有完整的雙手雙腳、背部以及尚未發育完全的頭部。主刀醫生閻大益主任解釋,這其實是寄生胎,也稱為胎中胎,是一種罕見的先天性疾病,發病率約為新生兒的50萬分之一。據了解,寄生胎是指在本應發育為雙胞胎或多胞胎的情況下,只有一個胚胎正常發育,另一個發育異常的(較小的)胎兒被包裹進發育正常的(較大的)胎兒體內。寄生胎與寄主是孿生兄弟或姐妹,但由於發育不完全,無法獨立生存,需要依賴寄主提供營養。杜軒軒體內的胚胎屬於內生性寄生胎,發生率極低。報導中也提到,寄生胎大多在出生後一年內被發現,目前文獻記載的最大年齡為60歲。在絕大多數情況下,患兒體內只有一個單一的寄生胎,極少數病例中,患兒體內可能有多個寄生胎。大多數寄生胎發生在腹部,其中80%位於腹膜後,其他罕見的發生部位包括顱腔、縱隔、陰囊、盆腔等。過去印度也曾出現類似案例,當地一名出生僅三週的女嬰因腹部肿大,被發現腹內有8個寄生胎。經過約90分鐘的手術,醫生成功將所有寄生胎切除,女嬰目前正在康復中。醫師也提醒,被「寄宿」的嬰兒通常表現為腹部明顯比同齡孩子大,寄生胎可能隨著寄主的成長而增大。大多數患兒在幼年時會出現不適症狀,如腹部脹大、疼痛、進食困難等,應及時就醫。
網紅「18個月內懷孕17個月」掀議 真相曝光網驚呼:長知識
美國有一名辣媽網紅賈桂琳(Jacqueline Woodwell)在YouTube和TikTok擁有破百萬粉絲,她經常分享家庭生活、懷孕過程和育兒點滴;近日賈桂琳稱自己18個月內有17個月在懷孕,驚人發言嚇壞不少網友,「懷孕不是10個月嗎?」賈桂琳說出真相才讓眾人長知識了。綜合外媒報導,賈桂琳是美國百萬網紅,日前她拍片分享自己過去18個月,有17個月在懷孕;原來她在9個月前生下第二個孩子,但產後6周又再次懷孕,意味著過去1年半多時間裡,她只有1.5個月不是懷孕狀態。另外賈桂琳還補充說明,她跟先生有採取安全措施,卻還是又懷孕了。根據「英國國民保健署(NHS)」資料顯示,孕婦在生完寶寶後,3周內就可能懷孕,就算她正在哺乳、月經也還沒來的都一樣;不過懷孕時間距離太短,也可能導致嬰兒生長受限,可能早產,或是胎兒罹患先天性疾病機率高。對此,建議民眾不想太快再懷孕,每次性行為都要記得做好避孕措施。在賈桂琳分享18個月內有17個月在懷孕的影片下,引起許多網友熱烈回應,「妳是不是把17周說成17個月?」、「不太可能吧,不是懷孕10個月就會生了」;但大眾知道真相後,也祝福賈桂琳能平安順產。賈桂琳有兩個寶貝女兒Grace和Emma,不久前她也透露,腹中胎兒性別是女嬰,他們一家人都很期待小女兒的到來。
疫苗啟示錄1/接種新冠疫苗人生自此劇變 小蝦米痛斥「政府毀了我!」
立委廖偉翔日前陪同接種疫苗的受害者家屬召開記者會,他引用台北高等行政法院的判決書內容,強烈質疑衛福部疾管署「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審議小組(VICP)」審議過程黑箱。但衛福部長薛瑞元立院答詢時,堅稱「全都是科學審議」堅持上訴,引發更多新冠疫苗受害者及家屬不滿,痛陳「人生全被政府給毀了!」新冠疫情在全球爆發時,一劑難求,民眾爭相搶打剛獲得緊急授權的疫苗,事後卻發生不良反應的爭端,也讓受害人與家屬悔恨終生。(圖/黃威彬攝)衛福部統計,從民國110年迄今,3年多來各類疫苗受害申請案件總數約有9474件,其中以新冠疫苗申請案為大宗。台北醫學大學醫療暨生物科技法律研究所教授何建志統計顯示,到今年(2024年)4月底止,台灣已完成審議的疫苗受害申請案件數為4835件,核給救濟案505件,審議救濟通過率約10.44%,遠不如鄰近日本(通過率為90%),香港54.78%,紐西蘭42.39%,芬蘭32.94%,挪威28.2%,加拿大23.22%,通過率在先進國家倒數第二。從事教職的疫苗受害者C先生向本刊投訴,新冠疫苗不良反應審查過程漫長、不透明。他說,自己都熱愛教育工作,還曾獲教部頒獎,當年就是遵照「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要求打疫苗,當時規定可選定期快篩或打兩劑AZ疫苗後才能進校,快篩既貴又難搶,他只好選打AZ。C先生說,初打AZ已不適,AZ又禁混打,打第二劑後就口齒不清,手無知覺,醫囑多休息,但卻日益嚴重,相繼出現雙腿無力,健忘、視力減退(眼睛正常、疑受腦部影響),他自覺授課正常,學生卻說他上課喃喃自語「人像斷線」。「打疫苗前我沒三高、慢性病,無不良用藥、教學受肯定」C先生經醫院核磁共振(MRI)後,確認罹患急性腦髓炎,該病目前難癒,也無法預測餘命,惟過往案例多為「先天性疾病」,醫生驚訝之餘,要他定期追蹤。一般人年做一次MRI已是上限,但病發一年內他已MRI四次,還用盡國內醫院所有MRI顯像劑,並曾出現嚴重過敏,經醫護急救才搶回一命。C先生感嘆政府去年取消防疫假,但他卻需請假回診,校方最近告知他14天病事假已用完,再請假恐影響考績,連工作都難保。雖經3位醫師會診認定症狀「疑與疫苗有關」,但衛福部拒採納,兩年審查後僅給5萬多元救濟,與審議辦法明訂救濟金額差很大,而他發病迄今,已自費10多萬醫藥費,不僅耗光積蓄,連昔日購買商業健康險與疫苗險皆因「病因不明」全拒賠,也不能領殘障手冊,自覺彷彿「被政府丟包」,還因壓力大衝擊家庭關係「如今快家破人亡,只盼法院給答案,證明不是他自暴自棄」。北醫教授何建志認為,新疫苗的不良反應救濟應採取法律上的「特別犧牲」原則,修訂特別法和籌設專有財源,從寬從優協助受害者面對接下來的艱困處境。(圖/黃威彬攝)雖然C先生控訴被政府丟包,但衛福部喊冤,指疫苗開打後救濟金支出不斷增加,已入不敷出,保險、就業問題皆非衛福部能管。疾管署發言人羅一均曾說,到2023年底止,衛福部向新冠疫苗藥廠徵收救濟基金1.2億元,但給付卻破1.7億元,因基金「不夠賠」,每劑新冠疫苗原徵收1.5元救濟金,現已提高到每劑22元。不過,衛福部仍遭外界批評,以「多少錢辦多少事」態度面對全新疫苗不良反應,既消極也不負責任。
老太太鼻血流不停 醫生檢查嚇壞!鼻腔挖出「100多條蛆」
泰國一名老太太,因為鼻塞與流鼻血多日未曾好轉,因此前往醫院就醫。沒想到經醫師檢查,卻在她的鼻腔內發現上百條蛆,連忙使用內視鏡與鑷子將蟲取出。所幸經過治療後,病人目前已逐漸恢復健康。泰國清邁府那帕空醫院(Nakornping Hospital Chiangmai),4日在臉書粉絲專頁公開了一起驚人病例,一名59歲女性病患因為疑似鼻竇感染,造成臉部疼痛,並且鼻塞、鼻血不止,某天還發現鼻腔爬出一條蛆,於是驚覺大事不妙,趕緊就醫。5月3日,那帕空醫院的醫師使用內視鏡替這名患者檢查後,竟在鼻腔內發現大量白色的蛆,而且左右鼻腔都有,總體數量超過100隻。醫療團隊連忙用鑷子將其一一取出,總算讓病人恢復了健康。該院醫療團隊提醒,近日泰國因為空氣汙染,造成許多呼吸道症狀,民眾應及早就醫,特別是老人、幼童以及患有先天性疾病的民眾,更應該多加注意。醫療團隊特別強調,如像上述案例一樣鼻腔內出現蛆,如果沒有及早治療,可能會擴散到眼睛或大腦,進而導致殘疾或死亡,因此如出現不適症狀,應立即就醫。
3歲童玩水數小時猝逝 腦部掃描「布滿血塊」醫揭可能原因
泰國連日極端高溫,許多人選擇戲水避暑,卻也發生不幸悲劇。一名3歲孩童玩水數小時後出現頭痛、嘔吐症狀,接著昏倒猝逝。醫師檢查發現該童腦部微血管破裂並出現血塊,疑似是致死原因。據泰媒《7頻道》(Ch7)報導,死亡幼童當時因天氣炎熱在自家院子玩水,事後卻向母親抱怨嚴重頭痛,並在嘔吐4次後昏倒失去意識,家人雖緊急將孩子送醫,但幼童搶救後仍回天乏術。醫院事後與警方對幼童進行初步檢查,並在掃描時發現幼童大腦出現大量疑似腦出血後的血塊,但後續檢查沒發現有遭毆打、撞擊痕跡。院方懷疑,男童或許有某種先天性疾病或遺傳疾病,或是因為玩水喪命。院方指出,男童或許因為還沒等身體調節完體溫,就直接泡進水池裡玩耍,導致腦部微血管破裂,進而釀成憾事。另個更大膽的猜想則是幼童可能感染某種疾病。醫院呼籲家長別讓孩子在烈日下長時間戲水,並等待身體適應再玩水。該名身亡幼童遺體已送往宋卡王子大學醫院等待進一步驗屍。泰國政府日前宣布該國北部、東北部地區高溫達到攝氏44度,4月27日晚間全國用電量也創新高,且今年全國中暑死亡人數已上升至30人,接近去年全年的37人。
51歲男子晚間外出失聯 弟尋人驚見兄「頭下腳上」卡井內死亡
泰國發生一起離奇命案,一名男子外出後就和家人失聯,家人察覺有異後外出尋人,直到在一處農田的水井中發現有疑似人影「倒栽蔥」卡在井內,湊近一看才發現是失蹤男子,但已回天乏術。根據泰國媒體《khaosod》報導,這起事件發生在泰國東北部的烏隆他尼府,25日深夜時,當地警方接獲報案,有人跌落水井內,救護人員趕往處理時發現受困男子已無呼吸心跳,且男子呈現「倒栽蔥」、頭下腳上僅有雙腳露出水面,其餘身體都的卡在井內。據了解,這名男子當時外出便與家人失聯,弟弟察覺有異外出找人卻沒發現哥哥蹤影,直到在一處農田的水井中發現疑似人影「倒栽蔥」卡在井內,弟弟湊近一看,竟發現是哥哥,於是趕緊報警。根據報導,死者為51歲男子,患有先天性疾病,平時獨居在附近農舍內,偶爾會回家用餐,死者的弟弟最後一次與哥哥見面是24日晚間,隨後就與哥哥失聯,不過發現他時,男子早已卡死在水井中。警方初步研判,死者可能是晚間到井邊取水因為頭暈跌入井中,具體死因仍待進一步調查,家屬對於男子的死因並無異議,目前已將遺體領回,準備後事。泰國一名男子外出後就和家人失聯,被發現「倒栽蔥」卡在井內死亡。(圖/翻攝自X)
小小身影追大甲媽!男童開腦貼紗布「為阿祖求平安」 5歲女童「戴呼吸器」躦轎底
台中大甲鎮瀾宮媽祖於5日起駕,展開為期9天8夜的遶境活動,由於今年大甲媽進香適逢清明連假,廟方預估將共計達30萬人參與,人潮規模比去年龐大。媽祖鑾轎昨(6日)晚間入境彰化縣,一名腦部開刀的6歲男童和戴著呼吸器的5歲女童,向媽祖誠心祈求降福的小小身影,讓人看了為之鼻酸。彰化一名頂著平頭的6歲男童,由於腦部才剛動過刀,頭上還貼著紗布,守候在現場等待大甲媽的到來,然而他不是為了自己的健康祈福,而是「為了阿祖」,只見男童背著手寫紙板,用注音符號寫下,「為我的阿祖祈禱,希望阿祖快點好起來,平平安安,希望我讀書順利」,感人一幕賺人熱淚。大甲媽特地停轎,讓女童「躦轎底」賜福。(圖/翻攝記者爆料網)鑾轎昨日晚間行經彰化市茄苳路一段時,一名父親帶著女兒上前跪求大甲媽保佑,原來女童患有先天性疾病,須時刻仰賴呼吸器維持生命,而大甲媽也特地停轎,讓女童「躦轎底」賜福,稚嫩臉龐掛上呼吸器的畫面令人相當不捨。大甲媽昨(6日)深夜11時許抵達「搶轎一級戰區」彰化民生地下道附近,湧入上萬民眾駐足圍觀,由於讓地方人士輪流扛轎,鑾轎直到凌晨1時半才由鎮瀾宮董事長顏清標親自扛轎下隧道,為了防止「搶轎」衝突發生,彰化警方下午早已在周邊部署600名警力、架設910面拒停鐵架,晚間更出動機動部隊在現場維安,所幸今年並未發生大混戰。
創世界首例!日本男童接受3親人「活體器官捐贈」 移植成功已順利出院
日本京都大學醫學部附屬醫院4日宣布,一位患先天性疾病的10歲男童接受雙親及阿公捐的活體肺與肝移植手術成功,同時也成為全球首例,已順利於3月1日出院。根據日媒報導,2023年11月時一名未滿10歲的男童因為罹患「先天性角化不全症」,接受40多歲雙親捐的左右肺一部分及60歲阿公提供的一部分肝臟。手術期間共用了4間手術室,時間長達18小時以上,約30名醫師參與,最後手術順利完成,男童及其雙親、阿公也已經在3月1日平安出院,捐贈的3名親人也都恢復正常生活。京都大附醫表示,在國外有少數案例是同時移植腦死患者提供的肺與肝,日本死後捐贈器官者少,沒有相關案例。由健康的人提供部分器官且同時移植成功是全世界首例,未來將有擴大新的治療可能性。事實上,受贈器官的男孩因為染色體異常,除了有先天性角化不全症的罕見疾病外,他曾在2歲時因為再生不良性貧血,4歲時就曾接受過妹妹捐贈的骨髓做移植手術,但之後肺與肝也發生狀況,因此必須再次接受移植手術。
孩童經常憋便惹「頑固型便秘」上身! 醫授1招解決排便問題
剛讀小班的「小凱」因不敢舉手上廁所選擇憋便,老師察覺後建議就醫檢查,沒想到醫生幫他浣腸時竟沒辦法順利解便,只好用手指挖出大如桌球、硬如石頭的「糞石」。頑固型便秘 兒童門診常見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兒科主治醫師陳德慶表示,這類兒童頑固型便秘在門診十分常見,絕大部份都屬於非結構異常的「功能性便秘」,也就是非先天性疾病造成,反倒與後天的飲食習慣、排便習慣以及小孩的個人特質較有關係,多半經過醫生詳細的問診和理學檢查就能診斷,不必安排過多的檢查,後續則盡量配合醫生的治療,同時給予小朋友足夠的心理支持,就能讓他們不再害怕排便。出現這些情況 恐是便祕惹禍陳德慶醫師指出,若家裡幼童每星期的排便次數小於兩次,排出糞便呈乾硬、顆粒狀,有如羊糞一般,以及有排便後有疼痛、流血等症狀,就得懷疑是便秘惹禍,最佳的治療方式就是建立良好的飲食習慣,包括補充足夠水分及攝取充分膳食纖維,如天然水果、蔬菜等,同時也要讓小朋友養成定時排便、不害怕排便、不能憋便的習慣。建立良好飲食 定期排便習慣但陳德慶醫師特別強調,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必須長時間訓練,無法短時間內改善排便的問題,因此習慣建立以前,最重要的還是要按時服用軟便劑,尤其幼兒常用的軟便劑副作用極低,「絕對不是瀉藥」,不僅不會刺激腸胃,也不會造成依賴性,切勿因為無謂的擔心而讓小孩的便秘變得更嚴重。
37歲女星頭暈想吐「30分鐘就過世」 死因竟與吹頭髮有關…醫師揭原因
馬來西亞女子組合「四個女生」成員莊群施(Queenzy Cheng)28日上午驚傳在拍片途中猝逝,享年37歲,死因是腦動脈瘤破裂。當時與她一起拍攝的男星也還原事發情況,「從她說頭暈到離世,全程僅30到40分鐘」,針對此狀況,醫生也分析原因了。據《中國報》報導,男星蔡子透露當天早上8點半左右開始拍攝,看不出莊群施有何異狀,拍完第1集後,在10點半換裝,準備進行第2集拍攝,「是講述馬來西亞各大民族的服裝,所以她就換上了旗袍」,怎料吹頭髮後,突然坐在椅子上表示頭暈、頭很痛又想吐,於是工作人員讓她側躺在地上。蔡子指出,現場有熟知急救的工作人員發現,莊群施不省人事但仍有呼吸,只是心跳非常快,不久便口唇、手腳發紫。救護車5分鐘抵達現場,無奈搶救後仍宣告不治,從不適到離世,過程只有30到40分鐘。莊群施從喊頭暈到離世,僅僅40分鐘。(圖/翻攝自Queenzy Cheng 莊群施臉書)對此,家庭醫生崔耀豪說明,報導提到莊群施平常身體健康,因此推測是一些先天性疾病,可能是有一個動脈瘤或腦動靜脈畸形,這2種情況下血管突然間爆裂,會頭暈、很痛,突然想吐,而且死者是吹頭髮之後說頭暈、頭很痛、想吐,明顯是頭部、神經症狀。崔耀豪提醒,頭腦內的動脈瘤在正常情況下可能沒有被發現,當人比較累,吹頭髮的熱度比較高,導致血液循環比較快,就有可能衝破動脈瘤。至於動脈瘤爆裂的可能誘因,包括工作很累、吹頭髮熱度過高、睡不好血壓突然飆升,血管支撐不住導致爆裂,以致於血不斷流在腦內,造成心跳很快。而動脈瘤是會遺傳的,因此家人也要特別留意。
體重破百決定挑戰! 大碼女搭高鐵「硬擠靠窗位」…吐心聲:不敢出門
大陸廣州一名女子因為體重破百,導致身軀龐大的她在乘坐高鐵時硬是擠入了二等座位,後來該段影片在網路上曝光後,引發網友爭議。對此,她也回應了。近日廣州一名身高170公分、體重143公斤的付姓女子乘坐高鐵時,因為體型龐大,所以得靠著硬擠的方式坐進車位,而這段影片曝光後,也引來了不少謾罵與爭議。對此,付女表示因為自己體重太重了,平時也不太敢出門或是搭乘交通工具,自卑的她深怕會引起別人異樣眼光。但是她告訴自己要在今年改變心態,想把之前不敢做的事通通都做一遍,所以她決定挑戰坐高鐵,並且買了一張靠窗的二等座位置。付女表示,就算已經盡量靠著窗邊縮小身體,但龐大的身軀仍會超出座位,打擾到鄰座的乘客。付女分享該段影片後,就引來不少網友謾罵她;但她想告訴大家,「不是大尺碼人群太少,而是怕影響到他人選擇不出門或搭乘大眾交通。」最後,她表示之後出門會買一等座或是2張二等座車票,不過她透露,「一等座沒有很寬鬆,只是剛剛好」。她也想建議高鐵是否能針對大尺碼人群,在商務座和一般座之間開設較寬敞的座位,如此一來,這類人群會較樂意買單。許多網友則友善表示要包容,「肥胖並非都是不自律引起的,先天性疾病、荷爾蒙失調等都可能導致肥胖,多一點寬容吧」,另外有名相同經驗的人現身分享,「胖就是有代價的,5年前我230斤(約115公斤),到北京看病就是買商務座,真的很寬敞甚至可以翻身」。
地中海型貧血辯證治療三主軸 中醫師保養推薦1茶飲、3穴道
地中海型貧血是先天性遺傳血液疾病,會造成血紅蛋白合成障礙,產生典型貧血症狀的攜氧功能不足及嚴重續發併發症,中醫師吳宛容說明,輕度病人會出現輕微貧血、疲勞倦怠、虛弱、面色膚色蒼白,中度病人會伴隨骨頭畸型、肝脾腫大,重度病人會出現生長遲緩、骨頭畸型、肝脾腫大、黃疸、性腺功能低下,甚至有生命危險。輕症只需要追蹤觀察並做症狀治療,嚴重的需要定期輸血、進行鐵螯合治療以及補充葉酸,更嚴重甚至會進行骨髓移植,若脾臟腫大過於嚴重,需要進行脾切除。併發症包括輸血造成的血色沉著病以及心血管疾病、肝臟疾病、感染或是骨質疏鬆症。先天不足從腎論治 中醫辨證三主軸吳宛容中醫師表示,地中海型貧血屬於先天性疾病,中醫在治療先天性疾病思維中,會以先天稟賦不足為治療核心從腎論治,腎藏精,腎主先天,主骨生髓,搭配健脾養腎及氣血雙補方式來填補先天不足的腎氣精髓物質,藉以降低地中海型貧血的溶血副作用持續惡化。中醫證型上分成三個主軸:脾腎兩虛型:精神倦怠、面色晄白、頭暈耳鳴、失眠多夢、食慾不振、大便溏洩、小便清長、喜暖畏寒、腰膝酸軟、舌質淡胖、苔薄白、脈沉,常用藥物方劑有左右歸丸、八味地黃丸等。氣血兩虛型:神疲乏力,呼吸氣短,頭暈眼花,心悸失眠,面色蒼白無華,手足麻木,指甲色淡,或月經量少,色淡質稀,血崩漏下,舌淡而嫩,脈細弱無力等症,常用藥物方劑有人參養榮湯、歸脾湯、歸耆建中湯等。氣滯血瘀型:無論是脾腎兩虛或是氣血兩虛,都會造成氣行不暢的氣滯現象,進一步造成血瘀症,治療方針會先以脾腎兩虛及氣血兩虛作為主要方劑,加入行氣化瘀藥物,如香附、鬱金、烏藥、青皮、丹參等。吳宛容中醫師說明,地中海型貧血與缺鐵型貧血不同,需要補充葉酸及B12,避免過度攝取鐵質,也需避免鐵質吸收加乘效應,因此傳統治療貧血的補血藥物方劑使用上需謹慎小心,也因為若誤食鐵劑或是造成鐵劑加乘效應會造成嚴重副作用,若身體狀態不明情況下,建議尋找合格中醫師開處處方,勿自行購買補血中成藥方藥物,並諮詢哪些食物類型適合。日常保養1茶飲、3穴道 避免過度攝取鐵質補氣養血茶飲:黨參6g,黃耆10g,枸杞6g,雞血藤6g,旱蓮草6g,陳皮3g,甘草6g,放入500cc水中,熱水悶約30分鐘,溫服即可,藥材可反覆沖泡至淡而無味,以上為一日份量,平日養生茶飲以補氣養血為主軸,氣行則血行,補氣藥量會多於補血藥量,黨參、黃耆、甘草具有補脾胃氣、健脾和中以達養血效果,搭配枸杞、雞血藤、旱蓮草能養肝血滋肝陰。補氣養血穴位:三陰交穴:屬足太陰脾經,具補脾胃助運化而養血,通氣滯,疏下焦,調血室胞宮之效,每日深按5~10分鐘早晚一輪,可達養血活血功效。血海穴:屬足太陰脾經,具調血養血活血,宣通下焦之效,搭配三陰交穴每日深按5~10分鐘早晚一輪,可加成三陰交穴功效。照海穴:屬足少陰腎經,八脈交會穴之一,通陰蹻脈,具開通腎氣通達血脈之效,對於肝腎不足較嚴重者,以照海穴搭配血海穴及三陰交穴能透過腎氣輸佈至血脈達到養血功效。除了透過中醫調理外,飲食方面應避免補充過量含鐵質的營養品或食物,如豬血、鴨血、菠菜、蘋果、芭樂、葡萄乾等含鐵量高的食物,否則容易增加身體的負擔和傷害。吳宛容中醫師解釋,攝取均衡的營養,攝取充足的蛋白質,攝食含有維生素較多及富含葉酸的各類食物,如綠色蔬菜、蛋黃、黃豆製品等。地中海型貧血輕症可以依照身體負荷程度適度運動,中重度患者則不宜從事劇烈運動,建議與醫師討論適合自己的運動型態與運動量。
游泳突昏倒…國中女學生診斷「出血性中風」 竟是1常見壞習慣引起
中風有年輕化的趨勢!北部一名14歲國中女學生,游泳時突然昏倒,緊急送醫檢查和診斷,發現是自發性腦出血(出血性中風),但少女沒有任何先天性疾病,而是因為1項常見的壞習慣引起。中醫針灸科胡奕晟醫師接受《ETtoday健康雲》採訪,透露該名女學生沒有任何先天性疾病,像是血管畸形或心臟異常等,也沒有血壓問題,但在昏迷當下,收縮壓高達180mmHg(正常低於140mmHg),而高血壓通常是自發性腦出血的一大因素。另外,女學生體重過胖,昏倒的前幾天都在熬夜。胡奕晟醫師解釋,熬夜時身體處於交感神經活化,血壓會被迫上升,長時間下來會對心血管造成巨大壓力,也是腦中風常見的誘發因素。因為女學生腦出血範圍較大,開刀取出血塊後,等清醒後病況穩定,才做復健和針灸治療。女學生沒有先天性疾病,但昏倒的前幾天都在熬夜。(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胡奕晟指出,腦中風患者在血壓穩定後,密集復健和針灸,可逐步改善單側手腳無力的狀況,但中風受損面積越大,就需要越久時間才能復原。更要注意,中風不是老年人的專利,曾有一名7歲男童腦中風,檢查發現有腦部的動靜脈畸形,還有一名11歲女童心臟異常。胡奕晟提到,中風的危險因子除了高血壓、心律不整、動脈剝離或自體免疫疾病、血管炎、癌症及先天性心臟病等,過度熬夜、生活飲食習慣不良也有關,因此他呼籲即使年輕,也不要熬夜,最晚午夜前睡覺,而且睡覺前也要避免使用手機。史外,減少飲酒、精緻飲食,適當運動、飲用純水,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才能降低年輕型中風的風險。
脖子出現不明腫塊 醫授5大檢查步驟判別是否為癌症
摸到頸部長腫塊該怎麼辦!國泰綜合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陳明勗與張燕良表示,頸部腫瘤可分為先天性疾病、發炎性疾病、良性腫瘤、惡性腫瘤等四大類。扣除掉甲狀腺疾病,成年人頸部腫塊中有50-80%為惡性,而惡性腫瘤中有80%為轉移性癌症,轉移性癌症中又約80%來自於頭頸部的原發病灶。建議民眾若發現頸部腫瘤時,盡早找耳鼻喉科專科醫師做進一步的檢查與治療。檢查步驟1詢問病史正確而詳盡的病史能幫助分別腫瘤是良性或惡性的可能,若病人有以下相關之臨床症狀:流鼻血、耳鳴、聽力減退、複視、頭痛(鼻咽癌);口腔久治不癒之潰瘍或口腔腫塊(口腔癌);聲音沙啞、呼吸困難、吞嚥困難或吞嚥疼痛(咽喉癌),需懷疑頸部腫瘤可能是惡性的;另外,若病患有長期抽菸、過量喝酒以及嚼食檳榔的習慣,也都與惡性疾病可能有相關。 另外,頸部腫瘤發生時間的長短也和疾病種類有相關:發炎性疾病平均約數天,腫瘤性疾病平均約數月,先天性疾病則平均約數年。考量病患年齡,20歲以下病患的頸部腫塊多屬先天性疾病或發炎性疾病;40歲以上病患則需要注意轉移性癌症的發生;而20至40歲之年輕女性則較常發生的是結核性淋巴結炎。檢查步驟2理學檢查發炎性疾病在局部症狀的表現通常會有紅腫熱痛;良性腫瘤多為單獨性的病灶、表面平滑,與周圍的組織可明顯分界,觸診為可活動性的;惡性腫瘤則較常見為多發性,與周圍組織的分界線不明顯,觸診時病灶為固定不動的。 腫瘤於頸部所在的位置也有助於臨床的鑑別診斷,尤其是不同區域的頸部轉移性淋巴結,通常會是來自於特定性的頭頸部原發部位,例如:位在鎖骨上三角區之腫瘤,除了可能原發來源是頭頸癌外,還須詳查消化道及腹中臟器及肺部,以尋找可能之原發部位。檢查步驟3內視鏡檢查由於頸部的腫瘤有可能是頭頸部轉移癌,所以對位在頭頸部的器官,如鼻腔、鼻咽、口腔、口咽、喉部及下咽部需同時進行檢查,醫師會使用反射鏡或軟式纖維鏡、硬式內視鏡等來檢查這些部位的黏膜是否有異樣,必要時還可同時進行切片檢查。檢查步驟4血液檢查血液常規檢查中的白血球對鑑別診斷有所幫助。另外,由於鼻咽癌是國人常見的惡性腫瘤,其與EB病毒有密切的關係,所以抽血檢驗EB病毒的血清學檢查(EBV VCA IgA, EA IgA),也是相當重要的。檢查步驟5影像學檢查對於頸部腫塊,頸部軟組織超音波檢查可幫忙做有效的鑑別診斷,甚至可經由超音波下導引穿刺抽吸進行細胞學的檢驗。而對於病史及理學檢查顯示出頸部腫 瘤可能是頭頸部轉移癌,但卻無法找到原發病灶者,可經由電腦斷層或核磁共振檢查來幫忙尋找可能之原發病灶。 經過上述的詳問病史、理學檢查、內視鏡檢查、血液檢查及影像學檢查,得到不同的診斷結果將會有相應的治療方式。發炎性之頸部腫塊:以藥物治療為主。良性之頸部腫塊:治療方式大多以手術切除。甲狀腺疾病:視結節大小、超音波成像及細胞學診斷,可能給予口服藥物,安排射頻消融術或甲狀腺切除手術。惡性腫瘤:依其原發部位及分期給予相對應之治療,大多為手術切除、化學治療及放射線治療。特別的是,若沒有發現原發病灶,但是EB病毒血清學檢驗異常,則建議於鼻咽部施行切片診斷以先排除鼻咽癌的可能性,主要原因是因為鼻咽癌對放射線治療相當敏感,所以鼻咽癌頸部轉移的腫塊是不需接受手術治療的。 醫師表示,頸部腫瘤的診斷很多樣化,須依上述按部就班的病史及檢查來幫忙確立診斷。因其是頭頸部惡性腫瘤常見的徵候,所以一旦有不明的頸部腫瘤的發生,建議及早尋求耳鼻喉科醫師就診。會根據腫瘤的部位和病患的症狀進行詳細的檢查,若為惡性疾病才能達成早期發現,及早做最適當的治療,也減少日後治療上的困難,達到提高治癒率的成效。 原文出處:我有頸部腫塊該怎麼辦?
出現異常劇烈下腹痛 小心是畸卵巢胎瘤作祟!
新聞報導時有耳聞,年輕女性在劇烈跳動及運動後,下腹突然劇烈疼痛就診,經診察才發現骨盆腔腫瘤,檢查出原因竟然是畸胎瘤合併卵巢扭轉兩圈,畸胎瘤到底是甚麼樣的疾病?會造成甚麼嚴重後果?畸胎瘤是雙胞手足? 多半是細胞分化形成的瘤畸胎瘤(Teratoma),屬於先天性疾病,出生時就存在,但不一定立刻被發現,胚胎時期的細胞分化上出了問題,經過很久的時間才表現出來,源自於原始生殖細胞或胚胎幹細胞向胚層組織分化所形成的瘤;中醫師周宗翰指出,其成分包含已分化胚層組織和未分化細胞,兩者雜亂聚集造成結構錯亂排列,腫瘤中甚至生成毛髮、牙齒還有一些未成熟組織結構。好發於卵巢、睪丸、尾骨、縱隔、腹膜後,曾出現於腦、顱、鼻、頸、舌,但畸胎瘤卻很少出現在實質器官(肝、心等)及管道器官(消化道、膀胱)。畸胎瘤如果是成熟的,往往生長很慢,所以大多數均在扭轉、腹脹及疼痛時才被發現。周宗翰中醫師表示,畸胎瘤的發生位置會帶來不同的症狀:1.長在卵巢會造成腹部骨盆腔附近疼痛,起因於卵巢韌帶的扭曲;2.畸胎瘤造成的腦炎起因於身體對畸胎瘤細胞的受器產生抗體,這種受器在腦部也有,因而造成卵巢畸胎瘤腦炎,3.其他區域的畸胎瘤造成的症狀主要由其壓迫導致,如呼吸困難、疼痛等。一般畸胎瘤沒什麼特殊症狀,大多是在例行性的身體檢查中無意發現,或因為運動、性行為或身體姿勢改變而造成扭轉,導致因器官缺血壞死引發劇烈的疼痛發現。若腫瘤體積更大時,扭轉的機會變小,反而因為腫瘤的體積壓迫周圍組織造成腹脹、下腹痛、頻尿等非特異性的症狀。治療「畸胎瘤」核心思維 由「癥瘕積聚」規化療程中醫將這類非器官正常組成的錯誤組織結構歸類為「癥瘕積聚」,因此,中醫在治療「畸胎瘤」的核心思維會從「癥瘕積聚」去規劃療程,周宗翰中醫師解釋,身體病發處堆積危害身體的異常組織,造成局部氣血瘀滯、慢性炎症、周圍其他實質組織受到壓迫等影響,此類良性腫瘤若沒有正確用藥治療及正確生活作息飲食方式搭配,嚴重可能導致腫瘤擴大,甚至轉變成惡性而轉移。中醫在處理這類積聚將從三個面向去處理局部錯誤組織結構:1.降低局部及整體發炎反應。2.透過軟堅散結藥物作用去改變組織錯誤存在狀態,藉以導正身體氣血平衡系統修復身體。3.運用通瘀原則,改變受到畸胎瘤壓迫的組織微循環代謝,緩解周圍受到壓迫的微循環不良。周宗翰中醫師說明,中醫將容易引起良性腫塊的病因包括寒邪、熱邪、虛證、氣滯血瘀、痰濕內阻等,其中造成「癥瘕積聚」的核心病因病機為「氣滯血瘀」,寒邪、熱邪、虛證、痰濕及情至因素等會加重「氣滯血瘀」對身體的影響。臨床上西醫處置多以手術為主要治療方式,急性期且遇影響生命安全情況下多數需要緊急手術處理,若畸胎瘤位置位於危險區域導致手術風險過高,在無生命危險情況下,醫師多建議和平共處。中醫門診治療會根據患者病情及體質狀態給予針灸及藥物治療,從核心病因「氣滯血瘀」給予藥物,軟堅散結消癥用藥如夏枯草、牡蠣、昆布、海藻、丹參、莪朮、鱉甲、穿山甲、三棱等,搭配化痰結、袪痰濕藥物如半夏、茯苓、浙貝母、枳實、陳皮、蒼朮等,透過化痰散結軟堅方式解除局部瘀阻狀態,藥物使用上中醫師會小心活血化瘀藥物劑量使用,避免過度活化局部氣血導致腫塊迅速加大,適合劑量及適當時機巧妙使用可以有效幫助積聚減小,另外,根據患者病情,寒邪、熱邪、虛證等加重因素適當給予加減藥物來處置。畸胎瘤屬於先天性疾病,但後天飲食、作息方式及心情調適會影響病況是否加重,周宗翰中醫師建議規律睡眠及早睡早起習慣、清淡少油少鹽少辣低糖飲食、適度運動保持良好心情來維持身心良好狀態,因畸胎瘤屬於特殊疾病,影響身體面相廣泛且複雜,建議尋求合格醫師正確治療確保病情能夠改善。
長期縮小腹 當心「沙漏症候群」恐導致失禁與子宮脫垂
精實平坦的腹部令人嚮往,有些民眾為了追求「腰瘦」而長時間縮小腹。英國蘭卡斯特大學教授兼臨床解剖學學習中心主任亞當泰勒(Adam Taylor)警示,日常生活中非必要的收緊肌肉,會造成腹部肌肉失衡,長期下來更引起「沙漏症候群」,腹壁結構發生有害變化,導致腹部形成明顯的摺痕。若不及時改善或治療,恐導致內臟和身體其他部位產生一連串不良後果,例如失禁或子宮脫垂。沙漏症候群4個主因 愛美問題日益嚴重第一種:先天性疾病由於腹裂(gastroschisis)、臍膨出症(omphacele)等先天性疾病,腹部肌肉發育不良,導致肌肉失衡。第二種:姿勢不良姿勢不良會導致脊椎偏離正常的S形彎曲,導致腹部肌肉的張力和功能發生有害變化,從而導致失衡。第三種:腹部疼痛腹部疼痛也會導致人收縮腹部肌肉,以減輕或避免疼痛。第四種:過度追求體態沙漏症候群的最後一個令人驚訝的原因,與體態外貌有關。當人對自己的身體感到不滿意,或是想要平坦緊實的腹部,會藉由縮小腹達到目標,這是一個日益嚴重的問題。肌肉失衡 影響腹部、脊椎、骨盆和呼吸腹部肌肉是身體中最重要的肌肉之一,幾乎與人體所做的每一個動作有關,作用為保持身體穩定和平衡、保護脊椎,以及維持內臟保持在應有的位置。偶爾縮一下小腹不會引起問題,但長期縮小腹可能會引發沙漏症候群。亞當泰勒說明,當人向內吸氣收縮胃部時,會讓腹直肌(又稱為六塊肌)收縮。但由於身體會在下腹部儲存脂肪組織,因此胃頂部的肌肉會變得更加活躍。長期下來,腹部會產生褶皺或摺痕,肚臍被向上拉。無論是哪種原因縮小腹,胃部向內縮都會增加下背部和頸部的壓力,因為它們得遞補應對身體核心的穩定性的變化。腹部受壓會減少腹部器官的可用空間,如果把腹部比作一條牙膏,從中間擠壓牙膏時會將壓力推向頂部和底部。頂部的壓力會使橫膈膜(吸入空氣的主要肌肉)無法向下拉,從而影響呼吸;底部的壓力則會對骨盆底肌施加更大的壓力,因為當過度縮小腹時,腹腔的體積會縮小。除此之外,由於腹部肌肉在緊張時吸收衝擊力的能力較差,因此脊椎和骨盆關節承受的壓力也會增加。長期縮小腹 恐導致失禁與子宮脫垂亞當泰勒表示,目前沙漏症候群對呼吸能力影響的研究不多,但對於使用束腹(整個腹部或部分腹部使用束腹帶,協助腰椎受傷復健或手術後恢復)的研究顯示,呼出的空氣量減少34%,肺總容量減少27-40%,尚不確定長期下來是否會導致呼吸能力受影響,但短期內會導致運動變得困難,而且由於進入血液的氧氣變少,人較容易感到疲勞。長期過度縮小腹也會對骨盆造成壓力,進而影響膀胱、子宮和直腸功能,可能導致失禁以及子宮脫垂,尤其是已經患有骨盆底功能障礙(例如尿失禁或大便失禁)的患者來說,縮小腹會使情況惡化。幸好,沙漏症候群是可逆的。透過加強鍛鍊核心肌肉,例如進行棒式或橋式訓練,對於治療肌肉失衡有所助益,瑜伽或皮拉提斯也能幫助於放鬆肌肉。如果想要縮小腹改善外觀,專家建議加強肌肉和背部的鍛煉,有助於保持良好的姿勢並剷平腹部。當出現不明原因或長期的腹痛,建議尋求專業醫療協助,這不僅是為了預防肌肉失衡,更是從根本上治療疼痛問題。 原文出處:Why it's bad to always suck your stomach in
媽診間被心臟病女兒質問嘆「生妳錯了嗎?」 孩子回這句…大家都哭了
許多父母在迎接新生命的喜悅,最不能接受的,就是孩子健康出現問題。當子女有先天性疾病問題時,不但孩子辛苦,爸媽也很煎熬。一名患有先天性心臟病的18歲女生,日前在母親的陪伴下到醫院回診,女兒在診間當著醫師的面前,質問自己的媽媽,產前明知她生下來會有心臟病,「為何還要把我生下?」讓媽媽大嘆「當初生妳錯了嗎?」一旁的醫生原以為診間會上演母女鬥嘴大戰,沒想到後來這場親情大戲神逆轉,讓眾人看了想噴淚。臉書粉專「兒童心臟會客室: 聊聊孩子們的心事」,最近有醫師發文分享,前陣子看診時,在診間遇到一位即將成年的妹妹,是單一心室心臟病的患者,當時媽媽叮囑她,以後成年了,就要為自己的健康負責,別總是要人提醒,有沒有記得吃藥。被媽媽叨念的這位妹妹,忍不住對著媽媽回嘴,「是妳要把我生下來的耶!我在妳肚子裡的時候,妳就知道我這個心臟病要開很多次刀,也永遠不會是正常的心臟,妳為什麼還是要把我生下來?」眼看女兒率先挑起母女吵架的戰火,醫師在診間瞬間一陣尷尬,心想「慘了,待會我的診間是不是要上演母女大戰的劇情,我最怕女生吵架了,而且還一次兩個!」而聽到女兒這番抱怨,媽媽緩緩回問女兒:「那妳都長這麼大了,覺得當初我把妳生下來是錯的嗎?」結果女兒先是想了一下,接著感性地說:「我其實很感謝妳有把我生下來。」醫師透露,後來母女都哭了,但由於診間只有粗粗的擦手紙,最後沒有遞衛生紙給這對母女。醫師強調,家長與病友絕對有充分了解自己或孩子病況的權利,醫療團隊當然也有盡力解釋的義務,「不是一味迷信權威,不是只有接受到片面之辭,只有在通盤了解之後所做的決定,才會是好的決定。看到這個案例,網友們紛紛回道「有洋蔥」;但也有人感慨的說,「先天性心臟病是慢性疾病,從出生開始一輩子都得就醫追蹤,而且沒有辦法投保商業保險。如果父母沒有穩定的經濟收入,可能無法定期就醫及進行適當的醫療處置;如果沒有強大的家庭後盾,打造強大的心理素質,身患心臟病在很多方面都相對弱勢,可能常常會被否定、會被排擠,不管是求學、求職或婚姻,因而造成人格發展障礙。生活是很現實的,如果父母沒有能力照護,生不生真的要三思!」
女子「雙子宮懷孕」 5千萬分之一機率奇蹟產下雙胞胎!
澳洲一名24歲女子因為天生擁有2個子宮因此受孕困難,不過她與老公仍堅持嘗試,最終傳出好消息。她的2個子宮同時懷上孩子,罕見案例發生的機率是5千萬分之一,最終她順利產下雙胞胎,母子均安。根據《每日郵報》報導,澳洲墨爾本一名24歲女子瑪德琳(Madeline Kaklikos)在2020年與老公喬恩(Jon)嘗試懷孕時,因為一直不成功,便到醫院檢查。經過醫師檢查後發現,瑪德琳罹患罕見的先天性疾病雙子宮畸形(Uterine didelphys),意味著她一出生就擁有雙子宮,才會導致受孕困難。因為這樣的情況,醫生建議瑪德琳做試管嬰兒,終於在經過長達2年9次的嘗試後成功懷孕。沒想到,當瑪德琳到醫院產檢時竟發現,自己懷上了雙胞胎,而且2邊子宮同時懷孕,1個是試管嬰兒;另1個則是自然受孕,罕見案例發生的機率只有5千萬分之一。最終瑪德琳成功在今年2月20日以剖腹產順利產下雙胞胎內特(Nate)和柯爾(Cole),不過雙胞胎因為早產,因此在醫院接受17天觀察後才出院。不過出院後雙胞胎非常健康,如今已經3個月大。事後瑪德琳受訪時表示「當時與老公聽到這個好消息時2人欣喜若狂,無法相信自己擁有這樣的好運氣」。而她也表示「作為父母,我們熱愛我們 5千萬分之一的雙胞胎,。我希望他們知道他們到底有多特別」。
打噴嚏過猛「鼻腔突噴出血塊」!他險丟命:腦袋快炸掉了
別小看打噴嚏!美國一名26歲男子山姆(Sam Messina)某次打噴嚏時突感覺「大腦爆炸」,血塊立刻從鼻腔噴出,下秒便昏倒在地,所幸家人將他緊急送醫才撿回一命,檢查後發現原來山姆罹患「動靜脈畸形」(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是一種先天性疾病。據《紐約郵報》報導,事發於2016年9月,當時山姆還是大學生,某天他躺在床上讀書時打了個大噴嚏,沒想到下秒竟有血塊從鼻腔內噴出,接著他開始大量流鼻血,在失去意識前他趕緊打電話向家人求助,這才讓他得以逃過一劫。山姆回憶起當時情況,坦言打完噴嚏後身體便感到不適,「我的大腦幾乎爆炸,血塊從我鼻子裡流了出來。」經醫生檢查才得知,原來山姆腦中有顆巨大的動脈瘤,由於打噴嚏時用力過猛,導致出血性中風,醫師緊急為山姆安排手術,短短1個禮拜內開了3次刀才清完血栓,他的頭上被縫了27根釘子,並休養了1個月才逐漸康復。山姆透露,沒想到只是打了個噴嚏,卻從此影響了他的人生,「它改變了我的整個生活,我無法打曲棍球、無法上學,更不能和朋友一起出去玩」,劫後餘生的他決定勇敢追夢,如今已成為一家月收入達6位數公司的老闆。
男嬰出生無肛門「竟有2個雞雞」 醫學文獻僅100例:機率1/600萬
百年難得一見!巴基斯塔一名男童嬰出生時就患有「雙陰莖」(Diphallia),排尿功能正常,但沒有肛門,醫學文獻中僅有100例紀錄,是相當罕見的病症。據《每日郵報》報導,伊斯蘭馬巴德一名男嬰在出生36周後,被送到醫院治療,沒有任何家族遺傳病史,卻發現沒有肛門,但有2個形狀正常的陰莖,其中一個是1.5公分,另一個是2.5公分。經過掃描顯示,男嬰的一個膀胱連接2個尿道,代表會從2個陰莖排出尿液。外科醫生將結腸的一端從腹部左下側的開口轉移,讓男嬰可以排便,在手術後2天觀察,已經順利出院,並安排後續回診。目前尚不清楚雙陰莖是如何發生的,也不知道是否有風險,但人們認為是在子宮內生殖器發育時,偶然發生的。該團隊在國際外科雜誌病例報告中提到,罹患雙陰莖的機率,如醫學上所知的一樣,是600萬分之1,文獻上只有100個案例,首例可追溯到1609年。報導指出,雙陰莖和其他異常無關,像是出生有2個陰囊或肛門,這個疾病會造成脊柱裂的風險提高,是一種先天性疾病。多數情況下,陰莖的大小會一樣,並且在同個位置,不過某些案例中,較小的陰莖會位於較大的上方,而雙陰莖患者,可以從2個陰莖排尿或射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