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科
」 腸病毒 病毒 疫情 醫師 感冒寒假出遊注意!日本腸病毒「單週爆千例」 醫示警:有重症可能性
疾病管制署(下稱疾管署)表示,國內腸病毒疫情呈現下降趨勢,惟仍處於流行期,請民眾持續做好手部衛生,尤其近來天氣寒冷,可能影響孩童濕洗手意願。另一方面,醫師提醒,國人常去的日本腸病毒單週增加8617例,疫情較台灣嚴峻,病毒型別也不同,呼籲計畫近期出遊的家長,應盡速帶孩子接種疫苗。《TVBS新聞網》報導,小兒科醫師施勝桓表示,台灣流行的腸病毒以克沙奇A16型居多,日本則是71型;雖然國內目前尚未有71型重症傳出,但病例數若增加,仍有重症可能性。醫師強調,近期家長若計畫帶孩童出遊,除了提防蘋果症,也要小心感染腸病毒71型,最好的預防方式就是盡快接種疫苗。依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第50週(12月8日至12月14日)門急診就診計17,508人次,較前一週(22,279人次)下降21.4%,惟仍高於流行閾值(11,000人次)且處流行期;近四週實驗室監測顯示腸病毒以克沙奇A16型為多,其次為克沙奇A6型、克沙奇A2型及腸病毒D68型,社區仍持續具其他腸病毒型別活動。今年累計8例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確定病例,分別感染克沙奇A2型3例、克沙奇A10型2例,克沙奇A16型、克沙奇B3型及克沙奇B4型各1例,其中6例為未滿1歲幼童,籲請民眾留意孩童腸病毒重症前兆病徵。疾管署提醒,腸病毒型別多元,目前除腸病毒A71型外,其他型別尚無疫苗可供預防,呼籲大人小孩皆應持續採行相關預防措施,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注意居家及學習環境的通風及定期清潔消毒、時常清洗及消毒幼兒常接觸物品及玩具、避免接觸感染者、有疑似症狀儘速就醫、於流行期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公共場所等,才能防範社區內不同型別腸病毒之感染與侵襲。另外,須注意酒精對腸病毒之毒殺效果有限,平時可使用濃度500 ppm的消毒水(10公升清水+100毫升含氯漂白水)進行一般環境消毒,降低病毒傳播風險。
冷氣團襲擊氣溫驟降「嬰兒呼吸道魔王肆虐」 專業醫師紛紛發文提醒
隨著12月多波冷氣團接連來襲,氣溫明顯下降,小兒科診所出現大量呼吸道感染的嬰幼兒患者。除了常見的感冒病毒和流感外,小兒科巫漢盟醫師也提醒,也要特別警惕呼吸道融合病毒(RSV)。RSV是嬰幼兒住院的主要原因之一,其病程進展極快,讓許多家長措手不及。小兒科巫漢盟醫師在FB發文表示,RSV感染初期症狀與一般感冒相似,僅有輕微咳嗽或流鼻水,但在2到3天內可能迅速惡化,導致呼吸困難、缺氧,甚至需要住院治療。巫漢盟醫師也製作精美的圖表說明,指稱嬰兒感染RSV的住院率是腸病毒的7倍,初期感染症狀為發燒、咳嗽、喘鳴聲,但後續狀況會快速惡化,出現肺炎、細支氣管炎、呼吸困難嚴重時甚至有肺功能受損的情況。而RSV具有高度傳染性,1人可傳染給近5位嬰兒,類似像是嬰兒室、月子中心、托嬰中心等嬰兒集中的場所,更須留意群聚感染。巫漢盟醫師也提醒,如果在嬰兒時期感染RSV,不僅會增加4倍氣喘的風險,這個氣喘甚至可能伴隨一生。巫漢盟醫師也強調,RSV不是一般感冒,目前並無特效藥且病程快速,若惡化導致呼吸困難及缺氧,需立刻住院或使用呼吸器支持 治療,家長不得不防。巫漢盟醫師也回憶表示,自己的孩子在一歲時曾因感染RSV而住院,深刻體會到面對孩子急速惡化的病情和長期住院治療時的身心壓力。巫漢盟醫師提醒,RSV的威脅不容小覷,家長應在日常生活中做好防範措施。保持良好的個人和家庭衛生習慣,例如勤洗手、定期消毒玩具和家居環境,能有效降低感染風險。此外,盡量避免帶嬰幼兒出入人潮擁擠的場所,如月子中心、親子館和托嬰中心,以減少病毒傳播的機會。營養功能醫學專家劉博仁也提醒,近期流感病毒、腸病毒和呼吸道融合病毒(RSV)傳播猖獗,應加強個人衛生保護,降低被感染的風險。特別是小朋友的免疫系統尚未發育完全,容易在病毒高峰期受到感染。巫漢盟醫師後來也提到,未來台灣即將引進更多RSV預防措施,這將為嬰幼兒提供更全面的保護。家長們可以向醫護人員諮詢RSV的預防方法,及早做好準備,讓孩子遠離病毒威脅,健康快樂地成長。
父母身高不到160 小四男童靠這招長到175公分圓籃球夢!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家長的遺傳基因是決定孩子身高的關鍵之一,小學四年級的小明從小個子就比同學矮小,喜愛運動的他即使每天早睡早起、注重飲食均衡,身高也永遠是班上最矮的,父母因此帶他前往小兒門診就醫。經醫師評估,雖然小明每年都以4公分的速度穩定長高,但在爸爸160公分、媽媽150公分的前提下,小明預測的成人身高僅有160公分左右,讓喜愛打籃球的他灰心不已,所幸後來經過生長激素治療四年後,成功長到175公分,順利擺脫矮人一等的宿命。生長激素影響身高 骨齡密合前有機會再衝刺負責收治該名患者的小兒科診所陳信宏醫師表示,生長激素是一種影響生長發育的賀爾蒙,由腦下垂體分泌,顧名思義其主要作用是刺激骨頭細胞生長,對於生長板尚未癒合的兒童與青少年,生長激素可促進骨頭拉長,進而長高。一般來說,男性生長板閉合時間約在骨齡16歲時,女性則在骨齡14歲左右。假如在此之前,生長激素因先天或後天因素分泌不足,就會導致長不高或生長的速度落後同齡人,必須透過額外施打來促進骨頭生長。生長激素缺乏者 把握黃金治療期助力長高!想要藉由生長激素(Growth hormone; GH)來長高,時機很重要!陳信宏醫師說明,治療之前,必須先抽血檢測生長激素是否缺乏,再照X光確認骨齡,只有在生長板還未癒合之前施打才有效。值得一提的是,由於生長激素在晚上九點到半夜一點睡覺時分泌最旺盛,建議每天晚上睡前注射效果較顯著,可施打在大腿、腹部等神經較不敏感的部位。雖然需要每天皮下注射來補充,但不少病人主述,因注射針頭很細,施打時幾乎沒有疼痛感,許多本來害怕打針的孩子甚至可以自己注射。從事生長激素治療超過十年,陳信宏醫師服務的個案不在少數,他提到,從過往的臨床經驗觀察,病人施打生長激素後,一年約可長高8~10公分,甚至還有不少一年長高12公分的案例,他的患者平均每人使用生長激素治療時間約2~3年,長到理想身高後即可結束療程。每年長高不到4公分、體重過重,建議立即就醫評估!身高成長一輩子只有一次,錯過黃金期想要再長高幾乎不可能,等到青春期才介入治療,可以增長的幅度有限。陳信宏醫師提醒,6~12歲是兒童身高發育的關鍵期,家長應留意孩子在這個階段的生長狀況,若每年長高不到4公分,或體型總是比同齡矮小,就應提高警覺。此外,體重過重、發育早熟也會影響身高發展,建議不妨參考政府公告的兒童生長曲線,養成每三個月到半年替孩子量一次身高的習慣,不論長得太快或太慢,都應保持警覺心,立即前往兒童門診進行專業評估。睡錯時間沒用!晚上11點前就寢才能長高飲食方面,陳信宏醫師強調,甜食會抑制生長激素的分泌,應減少攝取,同時補充足量的鈣質、蛋白質、維他命D與鋅等營養素。多做含跳躍動作或好氧量較高的運動,像是打籃球、羽球、跳繩、跳舞等都可以刺激生長加速。「最重要的是一定要早睡!」建議每日就寢時間應在晚上10點前或更早,並確保每天睡足8小時,才能讓孩子一瞑大一寸。
蘋果「鐵含量高」吃多會便秘?醫生破4大迷思:可促進排便
臺灣有水果王國之稱,其中蘋果是最常見的水果之一,除了四季皆出產,且營養價值高,但不少人認為吃蘋果會導致便秘。小兒科醫師表示,蘋果含有豐富的水溶性和非水溶性纖維,大部分情況下可以促進排便,但必須攝取足夠的水分,否則非水溶性纖維可能會吸收腸道內的水分,使便便變得乾硬,反而加重便秘。小兒科醫師傑登在個人粉專發文透露,蘋果含有豐富的水溶性和非水溶性纖維,其中水溶性纖維如果膠,主要在果肉,能夠吸收水分,形成凝膠狀物質,讓便便保持柔軟;非水溶性纖維則像是纖維素等,增加便便體積,促進腸道蠕動,尤其是熟透的蘋果,在水份攝取充足的情況下,能幫助便便順暢。「為什麼有人認為吃蘋果會便秘?」醫師說明,首先是水份攝取不足,如果吃了富含纖維的蘋果,但沒有搭配足夠的水分,非水溶性纖維可能會吸收腸道內的水分,使便便變得乾硬,反而加重便秘;第2是個人體質,因為每個人的腸道狀況不同,對少部分人來說,吃到特定的食物可能會減緩腸道蠕動。醫師進一步解釋,蘋果果肉中的果膠有保護腸壁、吸附水分的作用,在腹瀉時吃可減緩腹瀉嚴重度,但嚴格來說不會抑制腸道蠕動造成便秘;最後,很多人認為鐵質含量高容易便秘,雖然吃高劑量的鐵確實會容易便秘,但蘋果的鐵質含量其實很低,每100克蘋果中只有0.1毫克的鐵。醫生強調,蘋果切開後不久,果肉會變得黃褐色,讓人以為是鐵氧化生鏽了,其實那只是表面的部分酵素氧化,和鐵質沒啥關係,「蘋果可以幫助腸道機能正常、改善便秘以及減緩腹瀉(去皮適量)。平時吃記得要搭配充足的水分、連皮一起吃(要洗乾淨)、別過量攝取,就能讓便便順暢」。
睡眠時間不規律睡滿8小時也沒用 恐增罹患中風、心臟病機率
長期熬夜、睡眠不足會給身體帶來諸多傷害,除了疲累、精神難以集中外,也會造成內分泌失調、免疫力下降,更會提高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充足的睡眠會增進身體健康,然而國外最新研究卻指出,即便睡滿八小時,如果入睡和起床時間不規律,中風、心臟病發作和心臟衰竭的風險仍會增加。睡眠時間不規律 中風、心臟病風險增26%綜合外媒報導,這篇研究發表在英國知名期刊《流行病學與社區健康期刊》(Journal of Epidemiology & Community Health),以便攜式追蹤器連續7天追蹤72,269名年齡介於40歲至79歲之間、未經歷重大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受試者,評估其睡眠模式,並計算睡眠規律性指數(Sleep Regularity Index,SRI),再依照分數將受試者分為睡眠不規律組、規律睡眠組和中度睡眠不規律組。隨後研究團隊對受試者進行了長達八年的追蹤,研究結果發現,與睡眠規律者相比,睡眠不規律者罹患中風、心臟衰竭或心臟病的風險高出26%,中度睡眠不規律者則是高出8%。專家建議,18至64歲的人每晚應睡7至9小時,65歲以上則每晚應睡7至8小時,研究人員也指出,有61%規律睡眠者能達到建議睡眠時間,高於不規律睡眠者的48%。但即使睡眠充足,不規律睡眠者中風和心臟病的風險仍然較高;相較之下,中度睡眠不規律的人如果獲得充足睡眠,風險就會降低。晚睡一小時就是不規律!專家:週末補眠也沒用不過,研究人員也強調,這是一項觀察性研究,因此無法確定因果關係,但研究結果仍表明,無論是否達到建議睡眠時間,不規律的睡眠與成年人發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風險密切相關。該研究的主要作者、渥太華大學兒科教授Jean-Philippe Chaput表示,每天晚上的入睡時間和每天早上的起床時間,相差超過一個小時代表睡眠不規律,應控制在30分鐘之內。Chaput也提醒民眾不要依賴週末補眠,雖然週末額外的睡眠可以暫時改善情緒和認知功能,但無法完全消除平日睡眠不足的傷害,不規律的睡眠模式會打亂生理時鐘節奏,並導致肥胖、糖尿病和心臟病等長期健康風險。睡好睡滿最重要 專家授「8招」助維持規律睡眠根據國外醫藥媒體《Healthline》的報導,史丹佛大學醫學院睡眠醫學部臨床副教授Scott Kutscher提供了維持規律睡眠的方法:設定鬧鐘提醒睡覺時間每天在睡前做相同的事情,打造一套例行睡前放鬆程序避免過多攝取咖啡因避免睡前吃重口味的食物限制睡前使用電子產品減少噪音讓臥室保持黑暗、安靜和涼爽Kutscher也提醒,即使如輪班工作者無法保持規律的睡眠,也要盡可能讓睡眠時間表重疊;如果發現自己可能有睡眠障礙,應及時尋求醫療協助。
腸病毒可怕之處曝光 專業醫解釋:沒人能保證「沒傳染力」
根據衛福部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國內腸病毒疫情仍處流行期,北市近一周(11月24日至30日)門急診腸病毒就診達2,246人次,為近10年來單周就診人次新高。而小兒科醫師陳木榮也提到,腸病毒的可怕之處,就是沒人能保證「沒有傳染力」。陳木榮醫師在FB粉絲專頁發文表示,一名孩子感染腸病毒康復後,因學校要求需醫師證明孩子已無傳染性才能返校,於是孩童母親便帶著孩子前來就診。陳木榮醫師首次開出的證明書上寫著「患者於113年11月25日因腸病毒感染至本院就醫,現正痊癒中。」而此時母親擔心「現正痊癒中」的描述會導致孩子無法返校,醫師便建議等三天後,孩童嘴巴內的傷口癒合再來診所重新開證明。三天後,孩童嘴巴內的傷口癒合,陳木榮醫師便改為「患者於113年11月28日因腸病毒感染至本院就醫,現已痊癒。」母親當下是拿著證明滿意地離開。但隔日再次回到診所,表示老師認為「現已痊癒」仍不足以保證無傳染性,要求補充「沒有傳染力」的說明。陳木榮醫師後續再次修改證明,新增「患者宜完整隔離11星期,就無傳染力」。但如此長時間的隔離讓母親難以接受,認為孩子已經養成洗手習慣,不會透過糞便傳染給他人。於是,陳木榮醫師根據呼吸道傳染的特性,重新調整隔離建議為3星期,並注明「如果每天認真洗手,宜完整隔離3星期。」但孩童母親仍認為這樣的隔離時間過長,強調孩子不僅勤洗手,也會全程佩戴口罩。於是,柚子醫師再次修訂證明書為「如果每天都有認真洗手,也都會戴口罩不拿下來,宜完整隔離1星期。」這一週隔離的建議是根據呼吸道傳染的最短時間制定,但陳木榮醫師坦言,無法保證隔離後立刻沒有傳染力。而即便陳木榮醫師想盡辦法滿足孩童母親的要求,但該名母親隔日仍然回診,表示學校老師要求診斷證明書必須清楚寫明「沒有傳染力」才能讓孩子返校。面對如此要求,陳木榮醫師無奈表示,醫師若開出與事實不符的證明,將面臨重罰,包括罰款10至50萬,或併停業處分1至12個月。陳木榮醫師也幽默地建議,如果老師堅持這樣的標準,或許孩子乾脆直接放寒暑假更為實際。
多毒齊發流感重症增 中市再新添3死
「今天流鼻涕、咳嗽了嗎?」低溫來襲,臨床醫師發現近來多毒齊發,有幼兒園一班3人腸病毒、7人流感,還有1家3口爸爸流感、媽媽腺病毒、小孩黴漿菌感染,值得注意的是台中市上周(12月1日至7日)新增3例流感重症死亡病例,目前仍有7人因流感併發重症住院治療中。冷氣團一波波南下,周遭類流感和流感病號驟增,衛福部台中醫院日前收治1家3口全都感冒,爸爸發燒、肌肉痠痛罹患流感,媽媽高燒、紅眼睛和流鼻水卻是典型腺病毒症狀,6歲女兒卻是黴漿菌感染,小兒科主任李德敏說,1家3口罹3種類流感,看來都是從家戶外傳染,幸好爸爸立即使用抗病毒藥降低家戶內傳染可能。小兒科醫師施勝桓則遇到幼兒園1班3人感染腸病毒,另7人得流感,其中感染腸病毒幼童來就醫,媽媽抱怨,一班好多人生病,卻沒有停課機制。施勝桓說,臨床上看到腸病毒、流感、水痘以及呼吸道融合病毒等各種病毒都很活躍,建議戴口罩、勤洗手,並做好環境清消,避免群聚傳染。台中市衛生局指出,依據疾管署傳染病倉儲系統資料顯示,台中市上周(12月1日至7日)類流感門、急診就診人次分別為1萬488人、733人,皆高於去年同期人次;且上周新增4例流感重症、3例重症死亡個案,目前仍有7人因流感併發重症住院治療中,這些個案只有1人打過2024年季節流感疫苗。衛生局統計截至12月7日台中市完成65萬9536人次流感疫苗接種,其中65歲以上接種率41.8%、學生族群64.8%、幼兒族群54.3%,目前台中市只剩15萬4000餘劑流感疫苗,呼籲50歲以上民眾把握時間趕快接種流感疫苗,預估今年不會有剩餘疫苗可供全年齡層公費接種。
前主播薛楷莉換跑道當護理師 美國定居每周上班3天:感謝投資自己
台灣許多醫院面臨護理師大缺工的狀況,使醫護人員工作負荷大、日夜輪班和薪資低等問題一一受到討論,甚至有不少意願被迫關床。中年換跑道在美國定居且擔任護理師的前主播薛楷莉,分享在美國護理師工作不比台灣輕鬆但每周只上班3天,薪水比台灣高還能保持生活品質,讓身為單親媽媽的她很感謝投資了自己,也說這些條件是在台灣無法實現的。薛楷莉今(8)日也是她的生日(12月9日)前夕,在臉書分享憑藉自身努力,回大學念護理系並考上美國護理師執照(Registered Nurse),去美國工作的感想。薛楷莉當時重返校園讀書,很多朋友不解她為何跑去讀護理,眾所皆知在台灣護理師工作薪水應該不比主播,但她的目標放得更遠。直到考取美國護理師執照(Registered Nurse)後,薛楷莉也在美國當地醫院擔任護理師,她透露在美國工作不比台灣輕鬆,不過每周正職3天,薪水就比台灣好,不僅能養活自己,身為一名單親媽媽她更能好好照顧小孩,達到工作與生活的平衡,她直言「這是我在台灣所無法實現的」。除此之外,薛楷莉也分享當年在台灣參加護理師國考的一天有多緊繃,從上午8時到下午5時,考試範圍括人體解剖、病理、藥理、免疫、生理學、內科、外科、產科、兒科、精神科等;準備國考時,薛楷莉做了3年考古題,搞清楚每一題的對錯,她還因為唸書唸到睡眠不足,走路不小心摔下樓梯,考試當天還是拄著拐杖。通過台灣護理師國考後,薛楷莉繼續邊上班邊準備美國國家考試,除了所有考題都是全英文,她發現很多內容還是台灣沒有教,她必須自己去找答案,甚至到現在她已經考到證照且在美國醫院上班,還是繼續背各種英文醫學單字。對此,薛楷莉表示,「我深信投資自己才是對自己最好的回報」,也希望自己的經歷能激勵更多人,永遠不要放棄。最後薛楷莉也感謝自己的努力,今年給了自己最棒的生日禮物,並謝謝一路上遇到的貴人,「我想跟大家說不要在意年紀,人生很短,只要你願意做,一定會實現」,還說自己會繼續往下個目標努力。
女診所電波拉皮喪命 醫驚曝:國家認可專科分類看不到「醫美科」
桃園一名女子7日去北市中山區某醫美診所電波拉皮,麻醉後血氧濃度不穩,送醫後宣告不治。網紅醫師蒼藍鴿說,麻醉前要確認有「麻醉科醫師」在場。腎臟科醫師王介立也指出,「在國家認可的專科醫師分類(部定專科)中,目前並無醫美科或減重科。」據《ETtoday新聞雲》報導,主刀的吳姓女醫師曾在長庚、萬芳等皮膚科與醫美的 主治醫師,也曾到日本進修,是台灣、美國皮膚科醫學會會員,擁有多項手術認證,專精電波音波拉皮、肉毒桿菌等。王介立6日在臉書發文,「以我為例,身為腎臟科醫師,代表我的一轉為內科,二轉則為腎臟科。以小兒腎臟科醫師為例,他們的一轉是小兒科,二轉才是小兒腎臟科。」王介立表示,「一轉的專科是否一定會寫在前面呢?其實也未必。例如小兒外科醫師,他們的一轉是外科,而二轉才是小兒外科。基本的運作邏輯是:必須先成為外科醫師,才能進一步成為小兒外科醫師。而若是先成為小兒科醫師,之後想轉成小兒外科醫師,則需先重新一轉至外科,再二轉至小兒外科。至於小兒感染科醫師,則是先完成小兒科的訓練(一轉),再研修成為小兒感染科醫師(二轉)。」王介立指出,「那醫美科或減重科呢?在國家正式的轉職系統中,並沒有這些科目。換句話說,任何專科的醫師都可以選擇加入這些領域,這較像是一種工會或產業組織的概念。工會系統與專科轉職系統是並行運作的兩套系統。在國家認可的專科醫師分類(部定專科)中,目前是看不到醫美科或減重科的。」
藥包驚見「活蟑螂封裡面」!媽媽傻眼「剛準備餵小孩藥」:環境要有多差
吃藥前要小心看!桃園有位媽媽日前抱怨,她到藥局幫孩子領藥,正準備餵藥時,卻發現其中1包藥包內有「活蟑螂」,事後向診所反應,對方卻一直強調每天都有清潔磨藥機,讓她相當傻眼。對此,網友們紛紛喊話「這個一定要檢舉」、「請家長自己回去磨粉,診所超髒」。這位媽媽在Dcard以「小孩藥包有蟑螂」為題發文表示,她剛到藥局拿完藥,回家取出準備餵小孩藥時,卻發現一隻活的蟑螂被封在藥包裡面,「我一開始以為包包有那麼髒裡面有蟑螂?想要拍甩掉,發現居然是在藥包裡面!而且還活的」。「環境要有多差蟑螂才會跑進去?我不確定藥師有沒有義務出藥前檢查一下」原PO接著說到,她是在診所配合的藥局領藥,事後也向診所反應,對方則是一直道歉,藥局也強調有每天進行清潔。貼文一經曝光後,迅速引來網友討論,「一般捲起來放進去不是都會看一下嗎,覺得好噁心」、「這個很扯欸,可以檢舉衛生所還是什麼相關單位」、「這算是一種健保蟑螂嗎」、「一律建議各位爸媽小孩的藥自己回家磨,磨粉的都超噁」、「那個是藥引啦!中藥都有」、「藥局裡面太髒,機器每天清還會跑進去」。也有不少內行人分享,「雖然工作的地方沒有磨粉只有分包,但自己調劑每包發之前都會檢查」、「小兒科診所上班,我們診所看到蟑螂的機率很小,而且我包完藥一定一包一包看,有難清或是雜質一定重包」、「作業量大的,不可能一包一包慢慢看,都是手很快的弄成幾折,以方便算包數對不對」、「如果是病人很多的診所或合作藥局,加上是小兒科幾乎都要磨粉的,基本上很多都不會包完後吸一下,所以稍微混到前一人的藥很正常」。
12強冠軍賽隔日「就診人數增多」 醫曝「球賽改變看診型態」:蝴蝶效應?
2024世界12強棒球賽冠軍戰,台灣以4:0完封日本,拿下世界首座冠軍,讓全台人民都熱血沸騰。然而,兒科醫師黃紹基就分享,許多本來應該周日(24日)冠軍戰當天看診的民眾,只要症狀不嚴重的,都改成周一(25日)來看,「一場遠在東京的球賽,可以改變在林口診所的看診型態,這算是種蝴蝶效應嗎?」 黃紹基在臉書粉專「小基醫家愛叮嚀 Dr. Huang's family clinic」發文表示,11月24日是讓大家興奮不已的一天,原本以為只有球迷才會激動,「但周一晚上有來診間的好朋友們大多會嚇一跳,怎麼突然看診人次增多了」。黃紹基說,隨著看診進程,他也大概知道怎麼回事了,原來是許多本來應該周日要來看診的民眾,只要症狀不嚴重的,都改成周一來看,詢問原因都是因為要看世界棒球12強賽的冠軍戰,「一場遠在東京的球賽,可以改變在林口診所的看診型態,這算是種蝴蝶效應嗎?」球員及民眾在「棒球英雄 台灣尚勇」大遊行共襄盛舉。(圖/方萬民攝)黃紹基也提到,不只看診人數的改變,來診的疾病樣態也有差異,周一晚上多了因為邊看球賽邊喝冰的飲料,或是吃零食而導致咳嗽或是肚痛的,其中還有位國小的小女生,因為看球賽太興奮激動,然後胃痛到吐,「所以不論大人或孩童,面對情緒的波動,還是要找到適當抒發的方式喔」。台灣隊在贏得冠軍後,28名球員凱旋回國,並在周二(26日)下午參加「棒球英雄 台灣尚勇」大遊行,大批民眾共襄盛舉,更高唱著應援曲〈台灣尚勇〉,向「台灣英雄」喝采、致敬。
孕婦要求早點生 台大醫剖腹驚見新生兒「內臟外露」:在向媽媽求救
日前台大醫院婦產科醫師施景中分享了一個感人的醫療故事,一名懷孕33週的孕婦因感覺胎動異常,擔心胎兒健康,主動要求提前剖腹產,結果成功挽救一名內臟外露的新生兒。施景中在臉書表示,這名孕婦於孕早期轉診至台大醫院,當時胎兒被診斷出腹裂畸型。這種罕見的胎兒疾病雖嚴重,但出生後治療效果通常良好,於是孕婦夫婦選擇繼續在台大追蹤治療。然而隨著胎兒發育,臟器外露的情況逐漸加重,甚至懷疑伴隨腸道阻塞或穿孔等複雜問題,「不過這將來出在外科醫師巧手修補下,一樣可以有很不錯的結果」。然而幾天前孕婦向施景中表達胎動減少且身體不適的擔憂,希望能夠提前生產,「可能是跟胎兒心電感應吧,她覺得胎動比以前不好。而且她人也不舒服,因此忐忑不安、詢問我是否可以提早生產?」在經與小兒外科、新生兒科等醫療團隊評估,確認具備處理能力後,孕婦當晚即住院。隨後施景中帶領團隊為孕婦進行剖腹產,術中發現胎兒內臟外露程度遠超預期,包括腸子、胃部和膀胱均外露,甚至外露部分超過胎兒腹腔的容量,「內臟外露的部分,甚至比寶寶腹腔的體積都還大」。此外,施景中表示,胎盤出現嚴重水腫,重量約為胎兒體重的一半,顯示胎兒在子宮內可能已出現鬱血性心衰竭的跡象,「只是我們做的種種測試並沒有顯示到有異常。是小孩向媽媽發出求救訊號,媽媽也感受到了,所以昨天來才會憂心忡忡眉頭深鎖」。新生兒出生後,台大小兒外科國寶級醫師許文明教授立即接手,耐心地將所有外露器官逐一放回腹腔,歷經數小時手術順利完成。施景中表示,「我其實無法想像,那麼多的臟器外露,怎麼有辦法把它塞到一個小小的空間裡面?而且寶寶並沒有表現出compartment syndrome(腔室症候群)」。術後施景中向這位年輕媽媽報告手術順利完成,這名媽媽也感動落淚,他感慨地說,「幸好她和我們的共同決定沒有錯,在正確的時機把小孩解救出來。南無觀世音菩薩。這個媽媽對小孩來說,真的是個菩薩」。
文化部駐紐約中心爆主管霸凌!單親女祕書憂鬱症服藥暴肥 崩潰:不知怎麼活下去
公部門職場霸凌連環爆事件再添一樁!文化部駐紐約文化中心張姓主任,遭具名指控「冷暴力」欺壓單親媽媽女下屬。不僅在下屬剛到紐約、小孩未能入學時「不准小孩進辦公室」、疫情隔離時也不准她居家上班,工作上對她百般刁難,常藉機公開責問、羞辱下屬。就連下屬為綁定小孩智慧手錶,申請公務門號變更為自費繳納,也遭張姓主任質疑「小偷」,終致下屬身心崩潰,3年間就診精神科上百次,體重也因服藥從50多公斤暴增至上百公斤。在此之前,這位獨力撫養小孩的下屬為了生計始終隱忍,直到勞動部爆發公務員疑遭霸凌輕生,才鼓起勇氣委託律師向文化部提出申訴。據《民視新聞網》報導,這位具名向文化部控訴的H女是文化部駐紐約文化中心秘書,H女指稱楊姓主任認為她「不配來美國」,對她百般刁難,處處針對,稱「真的不知道哪裡得罪她?」、「難道就因為我是單親媽媽?」H女表示,2021年她聽從文化部長官建議,申請外派駐紐約文化中心。同年9月,她帶著小學3年級的兒子到紐約赴任,當時人生地不熟,只能先住在附近旅館。當時她每天忙於工作及安排小孩就學事項,還要抽空四處找房子,偏偏遇上疫情導致當地房租飆漲,還要有相當財力(年收入近台幣千萬元)的保證人等因素,讓她在租屋非常不順利,小孩還沒上學前,只能暫時將小孩帶在身邊上班。H女表示,即使處境艱困,她在工作上還是力求表現,有時因為小孩遲到,一定會補足工時;半夜和台北視訊會議,也不敢報加班。原以為長官應能體諒她初到美國的處境,沒想到張主任竟當面告知「小孩不可以出現在辦公室」,也不接受她因為小孩遲到、請假或不能加班應酬,更不准彈性工時。即使H女向她說明「從來沒有少做或延遲工作」,也未因小孩而「不加班應酬或出差」,卻遭到張主任冷回:「既然這樣,妳就不應該來美國。」H女表示,自己當場崩潰,低聲回應:「既然認為我不應該來這裡,看主任想把我調回去或免職,我都沒意見。」此後,H女每天活在恐懼中,工作上稍有差錯,或者送出假單,都不知道會被張姓主任如何對待,因此經常踏進辦公室就不自覺流淚,回家也不敢睡覺,深怕晚上地球另一端的台北發生什麼事,隔天又被怪罪「都是因為妳帶小孩來美國,所以工作做不好。」2021年11月4日,H女帶孩子去小兒科做學校規定的健檢,醫生詢問她「有家人親戚朋友在美國嗎?」H女竟當場情緒潰堤爆哭。醫師立刻將她轉介給臨床社工,遭社工判定她有中度焦慮症狀,隨後轉診精神科及臨床諮詢,3年來已看診上百次。H女指出,當張主任收到她的假單,不但沒有表達關心,反而質問「小孩怎麼了?」為什麼要用「社工訪談」當理由?得知是H女本人被轉介看診身心科,才頓時語塞。不過,H女受到的「冷暴力」霸凌並沒有因此停止,例如她在疫情隔離期間擔心影響業務進度,主動聯繫相關單位,張主任卻責怪她「為何麼要發電郵給文化部?」也不准H女申請居家上班,她為了不被扣薪,只好請特休假。H女還舉例,紐文中心2022年依文化部指示辦理「新浪潮:1980年代台灣電影再發現」影展,她依往例撰寫細部計畫書,卻在23天內被4度以「不該補充資料」等理由退件。張主任甚至把她叫去辦公室羞辱:「英文翻譯錯誤連篇、中文寫作能力低下、內容完全看不懂」,但同年她已4次承辦類似活動,並未遭遇類似責難。她更不服氣的是,展出電影本身已有中英文字幕,何來翻譯錯誤?她在以2023年1月紐文中心和Metrograph合作辦理「台北故事」影展微粒,表示當時楊德昌電影《獨立時代》因版權爭議險遭臨時取消放映,H女趕緊寫信拜託台灣的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協助,展會才免於開天窗。沒想到張主任卻在例行週會上痛罵H女「搞不清楚狀況」,質問她未能說明影視廳中心有無過失、如何解決等。此外,H女經我駐多倫多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官員協助,和多倫多國際影展窗口取得聯繫,主動爭取合作機會。H女獲得展方正面回應後,在例會報告中詢問「是否推動合作事宜」,不僅沒獲得鼓勵,張主任還當場質疑H女「如何獲得影展聯繫窗口?」,甚至要她提示通聯電郵以茲證明。2024年5月,文化部來函指名張主任和H女於6月24日返國述職。張主任卻列出7大事項,要求H女必須在1個月內全部完成,否則不准回台,逼得她每天全力趕工。但因工作量太大,直到飛機起飛前4個小時,H女才匆匆離開辦公室,只花20分鐘衝回家隨手抓幾件衣服,立刻趕往機場,連藥都忘了帶。最讓H女不能接受的是,2024年9月她考量紐文中心公務手機統一更換電信公司,為了綁定小孩的智慧手錶,經詢問承辦人員後申請獲准將公費支出的門號轉到她名下,並自付電話費用,卻遭張主任斥責「不告而取」、「小偷」。H女無法忍受自掏腰包繳公務電話費,還要接受人格、名譽的雙重貶損,才開始聯繫律師。H女告訴媒體,在受到職場霸凌後,不僅為她帶來嚴重焦慮、憂鬱等症狀,也對身體健康造成極大傷害。H女赴美前原本體重只有50多公斤,到精神科看診後,因為藥物副作用,體重暴增至上百公斤。連先前見過H女的律師,看到她工作場合的照片都認不出人。加上近日勞動部霸凌事件延燒,H女認為「不能再有更多人受害」,才決定挺身而出,具名委託律師向文化部提出申訴。對此,文化部回應表示,部已於11月20日接獲當事人委託律師以電子郵件補充申訴事實陳述資料,立即聯繫「職場霸凌申訴調查小組」,預定11月28日召開會議進行調查。文化部並補充說明,當被申訴人於會議場合察覺當事人情緒波動時,之後即主動傳達駐外館人事,外館人事以第三方立場關心並了解申訴人情況。文化部主管業務單位也即刻聯繫兩造,以了解雙方情況。此外,在進行調查期間,考量雙方為上、下級的權勢關係,為了避免對當事人產生額外壓力及照顧當事人身心狀況,同時確保調查公正,避免調查期間產生不必要爭議,文化部將依當事人意願,即日起以居家方式辦公。雙方如有公務必須接觸,也將由文化部業務司居中調度,並由駐外館人事以第三方角色持續關懷,文化部也會持續關心雙方需要的協助。◎若自身或旁人遭受身體精神虐待、性騷擾、性侵害,請打110報案再打113找社工◎勇敢求救並非弱者,您的痛苦有人願意傾聽,請撥打1995◎如果您覺得痛苦、似乎沒有出路,您並不孤單,請撥打1925
「嬰幼兒呼吸道殺手」進流行期! 台中海線1周3例
台中1歲男童有感冒症狀,日前因呼吸急促就醫,確診呼吸道融合病毒(RSV),緊急住院治療。大甲李綜合醫院小兒科主任醫師余秋霖表示,近來正值季節交替、早晚溫差大,呼吸道感染病例增加,尤其有「嬰幼兒呼吸道殺手」之稱的RSV病毒,該院1周就有3例發生。余秋霖表示,天氣逐漸轉涼,呼吸道感染的病例逐漸增多,當時男童出現感冒症狀,由母親帶到醫院就診,診療過程中發現,男童喘鳴聲音特別大,呼吸也很急促,馬上從鼻腔取出鼻涕檢驗,確認是感染呼吸道融合病毒。「呼吸道融合病毒傳染力較流感高2倍強度」,余秋霖指出,呼吸道融合病毒傳染力特別強,透過飛沫或近距離接觸傳染,尤其以1歲以下的嬰兒更容易遭傳染,或是年長者抵抗力差也容易被感染,病毒潛伏期約2至8天左右。余秋霖說,嬰幼兒感染呼吸道融合病毒後,下呼吸道黏膜會受到破壞,引起咳嗽、流鼻水等症狀,常出現呼吸急促、喘鳴、發燒,也會咳到吐,若沒有及時治療,甚至可能出現肋骨下凹陷、胸骨上凹陷、發紺、呼吸困難等症況,嚴重時恐引發嚴重呼吸衰竭,併發腦炎或心肌炎,危及生命。據了解,RSV病毒的流行期在秋冬季節,以台灣來說大約是11月至2月,高峰期常出現在初冬時、約12月至1月左右。即便感染過也不會有免疫力,有些民眾甚至同一年反覆感染好幾次。余秋霖說,該名患者住院6天,期間安排排痰、點滴治療,同時採用支持性療法,已逐漸恢復健康。
女嬰「出生送加護病房」不到24小時猝死!父母心碎擬提告 檢方明解剖查死因
嘉義縣一名陳姓婦人於本月16日上午在嘉義市某醫院產下一名女嬰,但女嬰隨後便被送入小兒科加護病房。未料在當日深夜,父母就接到寶貝女兒的急救通知及放棄急救書,並在隔天凌晨2時許被宣告死亡。女嬰父母知悉後心碎痛哭,質疑是醫院與醫師有疏失,將準備提出告訴。檢警21日相驗女嬰並無外傷,將在明(22)日進行解剖相驗,以釐清確切死因。據檢警初步了解,陳姓婦人自11月12日入住嘉義市某醫院待產,並在16日上午9時36分剖腹產下1名女嬰。但女嬰出生後,隨即被院方送小兒科加護病房,當日深夜11時30分醫院通知女嬰家屬簽立放棄急救通知書,並於17日凌晨2時30分宣告女嬰死亡。檢警指出,女嬰父母對於寶貝女兒出生不到1天即死亡難以接受,且女嬰送進加護病房也沒有告知家屬原因,認為醫師及醫院涉有過失,不排除提出業務過失致死告訴。檢警21日已會同法醫相驗,女嬰身體無外傷,已調閱相關病歷,並安排22日解剖釐清死因。
爸媽喊「被寶寶傳染」一家3口全感冒 醫搖頭:別再污衊他們
最近天氣一下轉涼,感冒的人越來越多。小兒科醫師巫漢盟分享,一家三口感冒,爸媽覺得是寶寶傳染給他們,讓他有點傻眼,「感冒不是因為著涼,而是病毒感染所致。」巫漢盟昨(19日)在臉書《阿包醫生陪你養寶包 - 小兒科巫漢盟醫師》分享,一對爸媽帶著8個月大的寶寶來看診,因為寶寶咳嗽、鼻塞、流鼻水,食慾也不好,檢查後確認是感冒,因此詢問「最近家中有人生病嗎」。爸爸回,「應該是他翻身不蓋被子著涼了啦!而且我們現在也有一樣的症狀,一定是他傳染給我們的啦!」巫漢盟反問,「真的嗎?老實說寶寶待在家裡要生病很困難,而且感冒不是因為著涼,而是病毒感染所致!他有去托嬰中心或保姆家嗎?還是他有機會出去外面被別人傳染?」這時換媽媽回,「他沒去上學也沒保姆家,平時是我們自己帶。因為他比我們早有症狀,所以我們才說應該是他傳染給我們的。」巫漢盟說,「我覺得這樣的說法對他不公平,寶寶其實也是被傳染的受害者,他真的不可能是傳染源,因為他無法自己偷溜出門,去到外面被傳染後,然後再回家傳染給你們。」巫漢盟分析,這次的狀況有2種可能,第一是爸媽帶寶寶出門時,大家同時被別人傳染了,只因為寶寶抵抗力較弱,先出現症狀,而爸媽的症狀較晚出現而已;第二就是爸媽先把病菌傳染給寶寶,寶寶先出現症狀,而爸媽症狀較晚出現。巫漢盟直言,寶寶因別人傳染而生病,已經夠可憐了,請不要再污衊他們是傳播病菌的兇手,不然他們會很傷心的,感冒不是因為著涼,而是病毒感染所致。
全台單周逾2萬人染腸病毒!5歲童四肢水泡 專家估疫情持續到「這時間」
全台單周超過2萬人染腸病毒,台中更是有一名5歲女童發病四肢都是水泡,讓家長驚呼,「太可怕!」醫師表示,近期台南出現一例腸病毒克沙奇A16型,可見病毒活躍活躍。據疾管署數據,9日至16日,全台有超過2萬2313人染腸病毒,創10年同期新高,也超越今年春夏,單周329班停課,比近4年同期還高,專家估月底到跨年疫情在高原期震盪。小兒科醫師施勝桓說,近期門診腸病毒佔1/3,而且病況慘,一名5歲女童發病2天四肢滿是水泡,嘴巴更是多處潰傷,連腳底板都有,也不能穿鞋子走路,症狀緩解後變成大量脫皮。小兒科醫師胡書瑋也在「幸胡醫師」粉專發文,「這波腸病毒有出現不少青少年罹病,手腳常常破的挺厲害的,甚至有碰到高中同一班7人淪陷,雖然都是輕症,但是手腳破洞不太舒服,其中一人來我門診,原本以為是近期主流的克沙奇A6或A16,想不到抽血檢驗居然驗到71型。」疾管署說明,疾管署說明,腸病毒在家庭及人口密集的場所最容易傳播,提醒大人出外返家後,務必先更衣,在摟抱、餵食嬰幼兒前,應以肥皂正確洗手,並時常清洗及消毒幼兒常接觸物品及玩具,以降低嬰幼兒感染腸病毒的機會。家中幼兒如感染腸病毒,應在家休息並避免與其他幼兒接觸或至人口密集公共場所,以降低交叉感染的機會,並請留意幼兒健康狀況,一旦出現重症前兆病徵應儘速送大醫院治療,以掌握治療黃金時間。
氣溫極下降病患暴增「各種病毒都有」 小兒科醫師感嘆:自己抵抗力真的要好
近期由於氣溫直線下降,身體不適的病患人數可以說是直線增加。小兒科顏俊宇醫師也表示,近期門診病例遇到的病毒種類真的是多不勝數,他甚至感嘆「身為兒科醫師,自己抵抗力真的要好」。小兒科顏俊宇醫師近期在FB粉絲專業表示「身為兒科醫師,自己抵抗力真的要好」,不然很容易就被「中獎」倒下。顏俊宇醫師提到,最近門診的病例真是五花八門,咳嗽、感染、病毒群魔亂舞,光是A流、B流就讓人應接不暇,更別提手腳疹子、腸病毒、黴漿菌引起的久咳合併蕁麻疹等情況。每次看到診間裡,爸爸媽媽那疲憊的神情「我真的能深刻共感」。顏俊宇醫師提到,前一陣子女兒也跟病菌作戰,連夜裡睡覺時都會對著自己猛咳。隔天起來,顏俊宇醫師覺得自己喉嚨好像也腫起來了。就這樣,身為醫師的我,偶爾也難免成為病菌的「受害者」。顏俊宇醫師提到,雖然病患暴增,工作量大到讓人感到虛脫,但每當遇到可愛的小病人向其表示「醫生叔叔,我要戴上我的蜘蛛人面具,做出我的招牌動作!」顏俊宇醫師表示「那一刻,心情真的瞬間被療癒,也再度充滿了繼續努力的動力」。
母當面怒斥小孩「你這個廢物」 小兒科醫師眼眶泛淚制止
小兒科醫師巫漢盟近日發文表示,自己在看診時遇到一名母親當著自己的面怒斥小孩「廢物」,該名母親此舉,不僅讓巫漢盟眼眶泛淚的制止,甚至還十分心疼這名小孩。巫漢盟醫師在FB粉絲專頁發文表示「在診間媽媽當我的面指著孩子的鼻子罵:『妳這個廢物!』」該名母親的舉動,讓巫漢盟醫師眼眶泛淚的制止,更直言表示「我不會對我孩子說這樣傷人的話」。而整起事件,也讓巫漢盟醫師十分心疼這名被罵的小孩。不少網友在看到這篇貼文後,紛紛留言表示「醫生在場,家長都能罵這麼難聽了,那小孩在家情況實在更慘吧」、「就算是自己的媽媽也不能這樣語言霸凌孩子啊」、「是有什麼深仇大恨會對自己的小孩說出這種話?」、「這是什麼媽媽」、「孩子要多鼓勵代替責罵、才會越來越好,在外人面前更不能臭罵孩子也會不好意思?」也有網友表示「孩子從來都無法選擇父母」、「別說仇人了,這種人對於心裡真正討厭的大人,往往不敢罵的這麼難聽,說是口頭禪也好,原生家庭教育也罷,說穿了其實就是欺負孩子比她弱勢,你看她敢不敢把口頭禪對著陌生人或者老闆說」、「有時候都覺得現在育兒文章及家長普及觀念應該有所進步,但是相信醫生一定看過更多需要被教導的父母,真是可憐的孩子」、「有時不見得不愛孩子,但就是情緒控管差,口不擇言,其實很多老一輩父母是這樣(代代相傳,耳濡目染)習慣用負面言詞包裹內心對孩子健康的焦慮和擔心」。
隨身帶漂白水消毒也擋不住!1歲寶寶染腸病毒 醫曝媽媽「這步驟」做錯了
據疾管署12日提供監測資料顯示,11月3日至11月9日間,門、急診就診共計20913人次,較前一週上升4.7%,表示目前腸病毒疫情不僅呈上升趨勢,且處於「高原期」。兒科醫師王韋力日前在節目中表示,一名母親對此相當謹慎,平常會攜帶漂白水消毒寶寶身邊的物品,也用心減少寶寶與人群的過多接觸,然而寶寶仍確診腸病毒。他一問之下,才發現這位媽媽消毒的「這個步驟」完全做錯。王韋力醫師在健康談話性節目《醫師好辣》中分享,一名媽媽帶著罹患腸病毒的一歲寶寶前來求診,表示自己平常都不會讓孩子與同學有過多接觸,連到公園都是等沒有人的時候才去,不僅如此,進到診間還隨身攜帶一瓶稀釋過的漂白水。該名母親表示,自己明明已經非常小心謹慎消毒,結果孩子還是罹患了腸病毒,讓她對此十分不解。王韋力表示,該名母親告訴她,自己會用漂白水去擦拭物品,且是以100cc泡10公升,「每月初泡一次用到月底」。他嘆氣解釋,第一天還是稀釋漂白水沒錯,然而到第二天就僅僅是「帶水出去而已」,因此務必注意漂白水的使用方式。王韋力解釋,腸病毒一般最好的消毒方式,是用「稀釋的漂白水」消毒,而漂白水的主要成分,則是次氯酸鈉(Sodium hypochlorite),以使微生物蛋白質變質的方式,有效殺滅細菌、真菌及病毒。然而,次氯酸鈉會隨著時間慢慢揮發,因此稀釋完的漂白水,24小時後殺菌效果就會漸漸減弱。王韋力還稱,在門診都會用1比10比例的漂白水去擦拭,不過他提醒切勿用噴的,因漂白水刺激性較強,直接噴到皮膚上都會不舒服,建議要用的時候務必重泡。此外,王韋力還提到酒精殺菌對於新冠、流感等呼吸道症狀都有效,不過很多在腸道的病毒「用酒精殺菌並沒有效果」,因此用酒精洗手沒有辦法預防腸病毒。另外,紫外線是所有生物皆會害怕的東西,但務必記得用紫外燈消毒時「人不能在現場」,因紫外線照射到皮膚,很可能會導致癌病變、眼睛受傷等。他也提醒,在照紫外燈的時候有照到才有效果,因此會將旁邊物品淨空,以達到最佳效果。另外王韋力補充,小朋友得到腸病毒後,可能有「嘴破」、「吃不下」的情況,因此像是布丁、豆花、冰淇淋、優格等流質食物都很好。若還是不舒服,他建議可以讓小朋友含冰塊,融化後也可當成多補充水分。當孩子有起疹子情況時,則可以擦一些止癢藥膏使症狀舒緩,以度過7天的痛苦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