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麻醉
」 手術 麻醉 護理師 偷拍 大陸![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90/395590/sm-98e69e4e606f84e692f7a2f8cbe4f5dd.jpg)
蔡阿嘎虛弱躺病床影片曝光!他不捨二伯嘿咻會痛 花3.3萬「宣布結紮」
百萬YouTuber蔡阿嘎與老婆二伯育有兩子蔡桃貴、蔡波能,夫妻倆曾冷凍胚胎,近日蔡阿嘎與老婆商討後決定結紮,並在10日釋出過程影片,手術過程只有15分鐘,他選擇全身麻醉,且由老婆在旁全程陪伴。蔡阿嘎拍影片紀錄結紮過程。(翻攝自YT)這位在YT頻道上擁有254萬人次訂閱的高人氣網紅,和愛妻「二伯」經常分享兒子蔡桃貴、蔡波能一家4口的互動,吸引許多觀眾支持,近日蔡阿嘎與老婆商討後決定結紮,二伯在旁全程陪伴。蔡阿嘎10日公開結紮影片,手術過程僅15分鐘,他同時選擇全身麻醉,坦言結紮是因為不捨二伯辛苦,育有兩子的他,搞笑說不想要女兒了,其實是因為老婆二伯在生完蔡波能後,在戴套過程中都會有痛感,加上前陣子也完成凍胚胎的準備,更無後顧之憂,就趕快來結紮了。蔡阿嘎拍影片記錄全過程,在術前諮詢也幫所有男性問了最關心的問題,結紮後會不會影響性能力?醫生表示,真的很多人問這件事,「男性荷爾蒙是睪丸產生,經血管輸送到全身,結紮的是輸精管不是血管,所以男性雄風還是會在」。有部分病人還反映,結紮後性能力反而變強,一是不用戴套快感增加,二是也不用擔心會懷孕,心理比較沒負擔。蔡阿嘎在結紮前還詢問,「多久後能恢復正常行房?」醫師表示,由於傷口的關係,術後需一週休息,並約一個月才能恢復。手術後,蔡阿嘎發現傷口非常小,只會騷癢沒有痛感,他做完後兩天傷口就已經不痛,至於花費大約是手術費1萬5千元,全身麻醉1萬2千元,另使用醫療級凝膠6千元,總共3萬3千元。在充分修養過後,蔡阿嘎透過影片透露,目前已順利恢復性功能,「開機」完全沒問題,還到處推薦男性友人去做手術。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1/389201/sm-b1311ad7b3ac1aca0e2339eb870fc4a0.jpg)
爸95%灼傷!22歲女「割全部頭皮」救父 心痛喊:用全身皮也願意
大陸一名男子上班時被濺出的鋼水燙傷,面積超過95%,創傷面需要植皮。22歲的女兒小劉(化名)站了出來,在被剪去一頭秀髮後,助力父親完成了第一次植皮手術。小劉受訪時說,醫生事先告知了她捐獻頭皮後可能引發的不良後果,但自己一心想救爸爸,「爸爸生我養我,只要能救爸爸,用我全身的皮我也願意。」《揚子晚報》報導,去年12月27日淩晨1時,劉男在上班過程中,被突然濺出的鋼水燙傷。同事迅速將其送至南京醫科大學附屬泰州人民醫院燒傷整形科。科主任紀賡表示,傷者全身燙傷面積超過95%,燙傷程度深二度、深三度,屬特重度燒傷。「特重度燒傷的病人,如果救治不及時,治療不當,隨時都有生命危險。」紀賡坦言,值得慶幸的是,病人事先佩戴了安全帽,頭皮燒傷不嚴重,這給用其自身頭皮給燙傷面植皮提供了可能。但頭皮面積畢竟有限,因此還需要借用其他生物敷料。當然,近親屬的異體皮功效要遠超過生物敷料,更有利於病人病情的恢復。這時,22歲的小劉主動提議捐出頭皮。「頭皮移植後出現不長頭髮或者斑禿的可能性不大,但不能完全排除,你要有思想準備。」面對醫生提醒,小劉說「沒有關係」。就這樣,一場「自體皮+異體皮混合移植術」手術緊張籌備中。22歲女為了救父親,自願捐出所有頭皮。(圖/翻攝自揚子晚報)報導指出,該手術難度大,屬於江蘇省限制性醫療技術項目,泰州地區僅該院在常規開展。小劉的一頭秀髮被剃光。在手術室,小劉全身麻醉後,其頭皮被取成若干個豆米粒大的小塊。紀賡團隊日前為劉男施以第一次植皮術,手術歷時4個小時。「相比於其他部位,頭皮生長速度最快,一般一周就可以基本恢復。」紀賡介紹,劉先生接下來還要進行多次植皮手術,除取用其新生的頭皮,也可能再移植小劉頭皮一到兩次。在醫院病房,頭頂貼滿膏藥的小劉說,爸爸被燙傷後,她心痛不已,閨密知道後,提醒她可以移植頭皮給爸爸,幫助其創傷面的恢復,於是她馬上主動向醫生提了出來。對於移植部位以後可能不長頭髮,她說這個不重要,重要的是救爸爸,「爸爸生我養我,只要能救爸爸,用我全身的皮我也願意。」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86/387986/sm-d588269084f2930f3d5400bf05d79feb.jpg)
麻醉醫師人力不足 衛福部會議擬定3大未來方向因應
日前立委指出,我國麻醉醫師人力不足,應開放重症醫師接受訓練後執行麻醉,引發麻醉醫師強烈反彈。衛福部、提案立委及麻醉醫師代表,今日(6)召開會議討論,會議中雖無明確表示是否撤案,但對於「麻醉人力足夠」達成共識,並擬定3大未來方向,包括加強各科醫師麻醉知識、落實醫美管理及研議強化牛奶針管理。立法院日前通過國民黨立委蘇清泉提案,要求衛福部研議辦理心臟外科、移植外科、重症等醫師,接受麻醉科一定期間的專業訓練後,可以執行麻醉專業,以解決麻醉人力不足問題。今日參與會議的台灣麻醉醫學會前理事長余黃平受訪表示,蘇清泉原指出,麻醉醫學會每年只招個位數麻醉醫師,導致診所麻醉人力短缺,增加患者麻醉風險。但事實上,自2019年起麻醉醫學會每年至少招收63名,代表每年畢業的麻醉專科醫師,可替台灣增加10萬台麻醉手術量。據統計,台灣麻醉醫師總數自2000年的634人,成長到2024年1666位,足足增加250%,且自2019年至2023年,麻醉專科醫師成長17%,遠超過健保給付手術成長6.6%。余黃平補充,與日本每10萬人有3.66名麻醉醫師相比,台灣每10萬人有高達6.84名麻醉醫師,並沒有麻醉人力不足問題,會議中各方也對此達成共識。余黃平說,以實際數據澄清麻醉醫師人力並無不足後,後續要做的就是「妥善運用」人力及管理醫美市場,醫事司在會議中承諾,會進行相關規劃,如做好區域聯防。至於醫美診所究竟需要多少麻醉人力,不應以診所數量來看,而是以實際需要多少台麻醉手術來計算,應先盤點診所真正需要的量。醫事司司長劉越萍表示,今天會議中有3大共識,第一是落實醫美管理,第二是增加誘因,提升麻醉醫師執業環境待遇,替麻醉科爭取資源及更多健保給付,第三是針對與麻醉安全事故脫不了關係的「牛奶針」,繼續研議加強嚴格管理。此外,劉越萍也認為,應加強各科醫師麻醉知識,風險高的麻醉如全身麻醉,當然得由受過專業訓練的麻醉醫師執行,但風險低的麻醉,醫師有受過訓練自己做也可以,例如小兒科很多項目也都是由醫師自行麻醉。余黃平表示,今日會議中沒有聽到「撤案」2字,但既然大家一致同意麻醉人力充足,僅需妥善運用,應該就沒有必要繼續後續的討論。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21/387621/sm-b226d4c3babd249c180faad8ee7e7f5c.jpg)
男子鼠蹊部鼓脹、按壓痠痛!檢查竟是疝氣惹禍 「微創修補術」有效改善困擾
55歲從事建築業的李先生,因長期搬運重物,近幾個月來右側鼠蹊部反覆出現鼓脹症狀,按壓時伴隨痠痛,平躺休息後稍有緩解,但影響了工作效率與生活品質。在家人陪同下,李先生前往醫院一般外科門診檢查,確診為「右側腹股溝疝氣」。「腹股溝疝氣」俗稱「墜腸」 好發於小孩與老年人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一般外科醫師王俞傑表示,「腹股溝疝氣」俗稱「墜腸」是最常見的疝氣,男性發病率高於女性,尤其好發於小孩與老年人。小兒疝氣通常源於腹股溝處的囊袋未完全閉合,腸子或腹網膜掉入囊袋形成疝氣;而中老年人則多因搬重物、慢性咳嗽或便秘導致腹壓升高,進而引發疝氣。「腹腔鏡微創修補術」 減輕疼痛、恢復速度快疝氣手術主要分為「傳統無張力修補術」與「腹腔鏡微創修補術」兩類。傳統手術傷口約5-6公分,術後較疼痛,且可能留下明顯疤痕;腹腔鏡手術僅需3個1公分小孔,術後疼痛減輕,恢復速度快,雙側疝氣也可透過單側手術一次修補完成。王俞傑強調,腹腔鏡手術需全身麻醉,若患者不適合全麻或曾接受複雜腹部手術,則不建議採用。王俞傑補充,疝氣手術後1至3個月內應避免搬重物,以促進人工網膜與組織的結合,形成堅韌筋膜。為避免疝氣復發,飲食應避免辛辣食物、酒類及燥熱補品,以減少血管擴張及出血風險;並飲食以容易消化的食物為原則,減輕腹壓減少傷口癒合負擔。懷疑罹患疝氣 盡早就診掌握治療黃金期若疝氣未及時治療,可能導致腸子或腹內網膜卡住回不來,甚至缺血壞死,進一步引起劇烈疼痛、腹脹、噁心嘔吐等症狀。此時切勿強行擠壓,應立刻前往急診就醫處理。王俞傑提醒,若懷疑自己罹患疝氣,務必盡早就診,與醫師討論適合的治療方式,才能獲得最佳的治療效果與術後照顧。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20/383320/sm-5d2d3c9ded10e13edfef18dcd13298ce.jpg)
醫美診所麻醉致死 衛福部研議「醫美麻醉項目」全面納入規範
北市一名49歲女子在醫美診所進行電波拉皮療程,舒眠麻醉期間血氧不穩昏迷,送醫搶救不治。立法院社福及衛環委員會16日通過臨時提案,要求衛福部針對所有醫美涉及麻醉項目,研議納入規範。根據《特定醫療技術檢查檢驗醫療儀器施行或使用管理辦法》,削骨、中臉部及全臉部拉皮、大量抽脂、腹部整形、鼻整形、義乳植入之乳房整形、全身拉皮手術等7類手術,如使用全身麻醉及深度鎮靜麻醉,應由麻醉專科醫師執行;如使用輕中度鎮靜麻醉,得由第二位非手術的醫師執行,該醫師必須受過麻醉鎮靜課程訓練。民進黨立委林淑芬16日質詢說,此次出事個案使用的舒眠麻醉,在麻醉科醫師口中屬於深度鎮靜,卻以「舒眠麻醉」這種話術讓民眾覺得睡一下就好,甚至同一位醫師執行手術和麻醉,影響手術專注度,也無法落實監測受術者的呼吸和心跳。林淑芬追問,過去10年期間,每年醫美麻醉死亡案件有多少?衛福部醫事司長劉越萍表示沒有相關統計。林淑芬認為,衛福部應該要分析醫療亂象,掌握問題,才知道怎麼改善。林淑芬質疑,目前核准施行特定手術的醫美診所共700多家,但僅41家取得美容醫學品質認證,不到1成,連醫策會認證都不敢參加的診所品質堪慮。衛福部長邱泰源回應,一定馬上嚴肅檢討。目前除了《特管辦法》7類手術有限制麻醉資格外,其他的光電、醫美或整形手術並沒有規範。立法院社福及衛環委員會也通過臨時提案,要求衛福部針對所有醫美涉及的麻醉項目,都要研議納入規範。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15/381615/sm-d76035fc7c1def76f445488f393efccd.jpg)
女子診所電波拉皮亡 律師曝醫美前「2關鍵」要確認:生命問題
桃園市一名49歲女子7日去中山區光澤醫美診所進行電波拉皮,麻醉後血氧濃度不穩,送醫後宣告不治,醫美麻醉相關話題也引發討論。律師林智群指出,醫美前有2個關鍵要確認,「麻醉手術失敗,是生命問題。」林智群在臉書發文,「麻醉手術,看起來很簡單,一般人都覺得,麻醉只是讓你睡一覺『起來』而已,其實很複雜、風險很高。睡一覺,很簡單,能不能醒過來,才是重點。如果沒辦法醒來,那就危險了。」林智群表示,全台專科麻醉醫師才1000多人,大多都在大醫院,醫美診所很少有專職麻醉醫師,通常是大醫院的麻醉醫師下班兼差,也不會沒有配合的麻醉醫師,由操刀醫師或護理師進行麻醉,還有診所用「舒眠」名義做麻醉的事。林智群指出,「在這樣的情況下,麻醉如果順利就算了,萬一不順利,就慘了!病患血氧下降,醒不來,診所醫療能量跟設備不足,急救只能往大醫院送,就會發生上面的事情。」林智群表示,據《特定醫療技術檢查檢驗醫療儀器施行或使用管理辦法》,如如果進行以下7種醫美手術,「全身麻醉、非全身麻醉+重度鎮定劑」要麻醉專科醫師在場,「非全身麻醉+中輕度鎮定劑」可由其他受麻醉相關訓練醫師執行,而麻醉不能讓護理師進行,有麻醉專科也不行。一、削骨。二、中臉部、全臉部拉皮(full face lift)。三、單次脂肪抽出量達一千五百毫升或單次脂肪及體液總抽出量達五千毫升。四、腹部整形(abdominoplasty)。五、鼻整形。六、義乳植入之乳房整形。七、全身拉皮手術。林智群指出,「病患進行的是『電波拉皮手術』,那是否符合第25條第2、7款規定?如果是的話,就再進一步看是否全身麻醉、非全身麻醉+重度鎮定劑?如果是的話,有麻醉專科醫師在場?如果沒有,操刀醫師是否有麻醉專業訓練?如果都沒有,那該醫美診所麻煩就大了。」林智群提醒,「要去醫美的人,如果有麻醉手術要做,就要確認一下,是否屬於下面的手術?該診所執行麻醉的人是誰?醫美手術是否成功,當然重要,但麻醉手術更重要!醫美手術失敗,頂多美不美的問題,麻醉手術失敗,是生命問題。」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21/381521/sm-886832575e14e459cac072a517bf9a6e.jpg)
電波拉皮竟喪命!麻醉科醫師揭「舒眠麻醉」風險:一旦缺氧性命危急
桃園一名女子7日去北市中山區某醫美診所電波拉皮,麻醉後血氧濃度不穩,送醫後宣告不治。事實上,許多診所標榜提供「舒眠麻醉」,強調過程無不適感,但麻醉專科醫師李佳霖指出「舒眠麻醉比插管的全身麻醉還要來的更加危險!」據悉,家住桃園的49歲邱姓女子,7日下午去中山區某連鎖醫美診所打電波拉皮,她麻醉後血氧濃度不足,出手術室意識還正常,卻突然沒了呼吸心跳,診所緊急將她送醫,到馬偕醫院後仍宣告不治。麻醉專科醫師李佳霖在臉書粉專上談及此事,她強調在麻醉學裡沒有「舒眠麻醉」這個詞,而所謂的舒眠麻醉,其實指的是沒有插管的鎮靜麻醉,也就是藉由全靜脈注射的方式給予麻醉藥物的全身麻醉。李佳霖解釋,舒眠麻醉的病人全程保有自主呼吸的狀態,因此不需進行氣管內插管的動作,雖然可能可以降低術後噁心、嘔吐與插管後喉嚨痛的機會,「但以維持呼吸道的角度來看,舒眠麻醉會是比插管的全身麻醉還要來的更加危險的!」而麻醉之後,當病人舌頭往後倒又或是對於下巴後縮的病人等,更容易在沒有插管的情況下,造成呼吸道阻塞而缺氧,且一旦發生缺氧的狀況,幾分鐘內就有可能會波及到生命安全。李佳霖提醒,此時麻藥劑量的調控要更謹慎,同時也要兼顧到病人呼吸道的通暢度。李佳霖表示,只要病人接受麻醉,應當都是需要麻醉科醫師全程在場確保手術過程中的安全。她也指出許多診所依然沒有聘請麻醉科醫師在場執行麻醉,不是只有醫美診所,包含腸胃科診所、健檢中心的無痛腸胃鏡、婦產科診所、牙科診所都是。她也呼籲民眾「請選擇有麻醉科醫師在場的診所做手術!」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36/379836/sm-e515dacbc4483236a53a3d4d64c0f2db.jpg)
30歲女遇車禍!小腿皮整片撕裂 「植皮手術」讓她找回自信
一場車禍毀了30歲陳小姐的左小腿,皮膚被機車撞擊整片掀起,幸好經過高難度的清創與植皮手術,她重拾美腿恢復自信!事發當天,陳小姐騎著腳踏車被機車撞上,造成大範圍的皮膚、皮下組織撕裂及肌肉損傷,急診醫師確認骨頭無損後,立即會診整形外科醫師進行全身麻醉清創手術及植皮手術,加速傷口的復原。住院照護兩週後,傷口癒合良好,一個月後,她回憶當時的痛苦,感慨表示重新找回自信。全層植皮手術傷口重建 提升皮膚組織存活率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整形外科莊智超醫師表示,雖然皮膚組織具有彈性,但是皮膚受損範圍大且深,若直接清創再縫合,皮膚可能因血液供應不足而壞死,為確保復原,選擇進行全層植皮手術進行傷口重建。先從傷口根部剪下掀起的受損皮膚,移除壞死組織與脂肪,以促進皮膚組織的存活率,再將適當處理的皮膚移植種回原本的傷口處。移植後,以石膏固定和負壓傷口治療裝置來減少患部活動,確保足夠的新生血管能順利長進皮膚,增加皮膚的存活率。術後靜養與護理莫輕忽 避免留下疤痕莊智超醫師強調,皮膚的血液供應依賴深層血管分支「穿通支」,這些血管負責將血液一路運送穿過肌肉、筋膜、皮下脂肪、真皮組織至皮膚層,穿通支一旦受損,皮膚容易癒合不良,造成部分壞死,易導致皮膚缺損,後續換藥的時間就會更長,也容易留下嚴重傷疤,因此術後靜養與護理至關重要。非所有情況都適用 專業評估以達最佳治療成效莊智超醫師說明,造成創傷的機制非常多,傷口也非常複雜,通常都合併許多其他部位的傷害,若傷口底受損嚴重,或有血管、神經,骨頭、韌帶等器官暴露,會建議待病人重要器官構造傷患處保護、修復好,再進行植皮重建。重建後為能加速傷口癒合、盡可能促進與改善恢復程度,需臥床靜養至少一週,細心照護、減少使用患部,並避免抽菸,使新生的穿通支血管能正常運作,全層皮膚植皮的外觀有機會恢復到與過去皮膚相差無幾。需一提的是,全層植皮手術需要醫師更精細的判斷、技術與經驗,並非所有病人都適用,病人的受傷程度、個人體質、術後傷口照護等原因都會影響復原成效。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35/378835/sm-c9c4a9a6405573d479c2b8f646ab9d29.jpg)
樂天女孩張雅涵有容貌焦慮 認了動刀割雙眼皮
公視節目《少年願望事務所》邀請「樂天女孩」張雅涵,暢談她從因容貌焦慮而心情低落,到逐漸釋懷的轉變。張雅涵直言:「以前非常在意自己的膚色,因為外景拍攝和啦啦隊活動經常曬得很黑,加上本身是黑肉底,為此嘗試過各種偏方。」張雅涵過去為了膚色問題曾嘗試美白錠、美白針,但逐漸意識到「有人特地曬成歐美膚色,現在的膚色其實很流行」。所謂一山還有一山高,張雅涵竟是透過一黑還有一黑高,看著身邊同樣黝黑的啦啦隊成員來緩解自己黑肉底的容貌焦慮。談及整形經歷,張雅涵表示,最初選擇雙眼皮手術的原因並非追求外表完美,而是為了解決化妝的不便。她說:「以前是單眼皮,看起來太腫,必須畫很粗的眼線還要貼雙眼皮貼,貼到眼皮都破皮,乾脆直接割雙眼皮,省下時間又方便。」小時候因為額頭飽滿且髮際線較高,把頭髮梳上去很像清朝人,曾被父親戲稱為「擴頭妹」,一度因此感到自卑。後來發現飽滿額頭成為流行,於是接受自己的自然特徵,不再刻意改變。張雅涵也強調,自己的整形經歷以微整形為主,對大手術仍存有顧慮:「全身麻醉我不敢,怕會有風險。」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4/378704/sm-3607e19074478f63adf8405988239195.jpg)
高齡產婦產後突發心衰竭! 成功換心順利救回一命
一名46歲的高齡產婦小文,從42歲結婚開始就經歷一連串辛苦的生育歷程,期間不僅曾不得已中止妊娠、懷孕期間車禍,甚至在緊急剖腹產後還心臟衰竭歷經生死關頭;其中經歷共10次大小麻醉、手術後,所幸最後換心成功,順利出院與親愛的家人團聚。高齡接受生殖治療 一次就成功受孕收治小文的彰基生殖醫學中心主任吳信宏醫師表示,小文女士42歲才結婚,43歲時經歷了人生的第一場懷孕。然而,產檢卻發現胎兒腦部異常,迫使她不得不中止妊娠,並接受陳明醫療長進行全基因定序技術確認胎兒病因。經過數年的努力,她在45歲時至彰基生殖醫學中心接受第一次試管嬰兒療程,幸運地第一次的試管嬰兒治療,就順利懷孕成功,且初期產檢結果顯示一切正常。然而,在懷孕6個月時,小文遭遇車禍導致骨折,所幸尚可保守觀察治療。由於她的子宮曾進行過手術,這次懷孕需剖腹生產,她與先生考慮得來不易的小孩,原計畫38周以後再生產,但醫療團隊綜合評估她的情況,建議在第36周就進行剖腹產,確保母嬰安全。懷孕引發周產期心肌病變 心臟移植成功換心 隨著懷孕進展及規則產檢,並無異樣,並於36周時,依約定計畫到院接受剖腹生產。然而,當天到產房報到準備生產時,她的健康狀況急轉直下,開始出現喘不過氣的症狀,醫療團隊緊急 進行全身麻醉剖腹產,小文的寶寶順利出生,健康活產。然而,小文卻在生產後突發心衰竭 ( 周產期心肌病變;Peripartum Cardiomyopathy;PPCM ),並出現休克。接手處置小文心臟衰竭緊急狀況的彰基心臟外科團隊及陳映澄主任,隨即安排小文裝設葉克膜 ( ECMO ),並因腎衰竭接受緊急洗腎;但情況惡化、小文左心室回流鬱積引發肝衰竭,隨即緊急安裝心室輔助器 ( LVAD ) 維持生命,並開始等待換心。陳映澄主任表示,小文的狀況緊急,但在嚴密的觀察治療下竟然在一個月內,等到配對成功的心臟捐贈者,並順利完成換心手術。提高疾病意識感 有異狀快就醫小文也建議婦女朋友,「早點生產,不要像我一樣這麼晚,但晚也沒關係,可以求助醫學中心。」另,也提醒心臟衰竭的有夜咳、喘及水腫等症狀,所以不分男女,如有狀況一定要及早就醫。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68/372068/sm-2d21850bc358eccc9a349b10e666ea1c.jpg)
21歲女3周大便一次!她滿肚屎如懷孕 用力一擠竟「有東西掉出來」爆血
英國一名21歲的女護理人員寇特妮(CourtneyIngham)大約8個月前開始出現便秘情況,但她未選擇就醫,而是買瀉藥和喝黑咖啡等試圖改善,結果嚴重到3周才上一次大號,肚子脹得如孕婦一般,有天上廁所時一用力竟傳來「啪」的一聲,肛門當場爆血,原來是腸子掉了出來。事後得知,這樣的情況是直腸脫垂,如今寇特妮進行了兩次手術,並透過自身經驗分享,呼籲大家遇到類似情況務必即早就醫。《每日郵報》等外媒報導,來自達勒姆郡小鎮紐頓艾克利夫(Newton Aycliffe)的寇特妮,長達8個月來每3周僅排便一次,在這之前她排便很正常,甚至一天可能排便3次,起初她不以為意,僅依賴非處方瀉藥,沒想到便祕愈來愈嚴重,就算增加纖維攝取和喝黑咖啡也沒用,腹部竟脹得跟懷孕一樣。除此之外,寇特妮還出現嚴重胃痙攣,原先她以為是飲食習慣所致,於是減少吃飯分量,但就算只吃一點點也會噁心想吐,某日她如廁時,因為稍微用力,居然聽到「啪」的一聲,感覺有東西彈出,痛得難以忍耐且開始出血,拍照觀察才發現腸子外露,嚇得趕緊就醫。據了解,寇特妮當時出現的情況是直腸脫垂,目前已進行過兩次手術,醫師發現她肛門周圍的括約肌無法正常收縮,寇特妮在全身麻醉後修復直腸脫垂問題,並在括約肌注射肉毒桿菌,希望使其正常收縮。另外,英國國民保健署表示,直腸脫垂通常發生在直腸支撐系統受損時,導致直腸外露,而寇特妮也在TikTok上分享自身經歷,她表示,最後悔的就是沒有即時就診,如果早點找醫師求助的話,或許根本不用經歷那麼多痛苦。女子事後證實出現直腸脫垂問題。(圖/翻攝自X)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96/369796/sm-97a35a4009847901d623e9d1966cc32a.jpg)
帶海洛因、喪屍菸彈抱著朋友女兒去「打麻將」 女毒蟲遇攔查遭逮
新北市51歲林姓女子身染吸毒惡習,而她12日下午受託照顧友人的女兒,並帶著女童乘坐朋友車輛去打麻將,因車上4人都沒繫安全帶而遭警方攔查,駕駛心虛之下竟棄車逃逸,警方則在林女身上搜出海洛因毒品及喪屍煙彈吸食器等物,全案依法送辦。12日下午,三峽警分局鶯歌分駐所員警12日巡邏經過鶯歌中山路時,發現林女乘坐的自小客車車上4人均未繫安全帶,示意該車受檢,警方查詢後,發現後座的林女竟是桃園地檢署7月發布的毒品通緝犯。據了解,林女當時正要去打麻將,並搭上朋友的順風車,而她又受託照顧朋友的女兒,正當警方盤查時,開車駕駛竟直接將車子開走,林女則看著同樣被丟包的友人面面相覷。員警在林女包包內搜出第一級毒品海洛因1罐(14.73公克)及摻有海洛因的香菸一支,更搜出已使用過的電子煙含煙彈一組,初篩內容物就是俗稱「喪屍煙彈」的依托咪酯。林女對吸毒犯行坦承不諱,承認施用喪屍煙彈,並稱不清楚自己已被地檢署通緝,警方研判駕駛恐是知曉林女的通緝犯身分,擔心遭無端被牽扯,因此駕車落跑,不排除也是名毒友,已深入追查身分中,詢後也將林女依毒品條例罪移送地檢署偵辦,並解送原通緝機關歸案。三峽警分局表示,依托咪酯俗稱「喪屍煙彈」,屬於第3級毒品,主要用於全身麻醉的鎮靜劑,具有成癮性,吸食依托咪酯可能造成手抖、全身發抖、站不穩,甚至是永久性神經損害及呼吸中止等症狀。販賣者,處7年以上有期徒刑,得併科新臺幣1000萬元以下罰金;持有純質淨重5公克以上者,處2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臺幣20萬元以下罰金。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28/367128/sm-c6b78e4f49ba2cb616cec6c5dde81d4d.jpg)
喪屍菸彈猖獗!刑事局佈查緝成果 夫妻檔喊「買2送1」被逮
喪屍菸彈3個月奪2警命!有鑑摻有依托咪酯的中樞神經鎮定劑,俗稱喪屍菸彈的電子菸彈數量有擴增趨勢,刑事局等各單位也對此積極查緝,並在4日召開記者會公布查緝成果,掌握竹聯幫信堂分子於桃園平鎮地區,以檳榔攤做為掩護,自學自製喪屍菸彈,粗估一個禮拜就能賣出上百顆;而信義分局也在9月中逮獲一對陳姓夫妻檔,2人本以販售笑氣起家,後續改賣喪屍菸彈,主打客製化,口味相當多元,甚至喊出「買2送1」的買多優惠。刑事局指出,依托咪酯是一種可誘導全身麻醉的中樞神經鎮定劑,近期與美托咪酯、異丙帕酯等化學結構類似物,遭不肖分子摻混有機溶劑製成電子菸彈,以「上頭煙」、「一口暈」、「神奇煙彈」、「麻醉煙彈」、「睡眠煙彈」及「酥麻煙彈」等名稱,施用後可能出現肌肉顫抖、精神混亂等情形,因此又有「喪屍菸彈」的俗稱。為此,行政院已在今年8月5日將依托咪酯、美托咪酯及異丙帕酯(下稱依托咪酯類毒品)正式公告列管為第三級毒品。經統計,今年7至9月各警察機關查獲「喪屍菸彈」違法案件合計681件、767人次,瓦解「喪屍菸彈」混合式毒品分裝場18座,查扣依托咪酯類毒品菸彈7,540顆、毒品菸油32.7公斤、毒品粉末11.1公斤、查扣犯罪使用車輛7部、不法所得現金新臺幣(以下同)693萬5,118元。上述查獲案件中,運輸、販賣(含分裝)、意圖販賣而持有、轉讓等「供給面」案件有183件、239人次,施用、持有等「需求面」案件則有498件、528人次。刑事局偵一大隊日前接獲情資指出,桃園平鎮一處檳榔攤內疑似有幫派分子,於該處販售喪屍菸彈,警方掌握自稱竹聯幫信堂的27歲宋姓男子在網路上自學自製喪屍菸彈,加入多種甜味劑與香精,找來22歲的楊姓男子一起販售合作,半成品價錢每顆約300至500元,而2ml成品每顆則約為2000元,再透過IG、微信等管道向幫內成員販售,粗估每個禮拜就可以賣出上百顆,獲利至少800萬元。警方獲報後也一舉前往查緝,當場查獲異丙帕酯、依托咪酯原料3包共323.5克、依托咪酯半成品9瓶、菸彈成品14顆與甜味劑、攪拌器與研磨器等證物。而信義分局也同樣掌握情資,查獲一對陳姓夫妻檔將喪屍菸彈分裝場藏匿於樹林區,其中38歲的陳姓女子原為美容師,卻跟著41歲的陳姓丈夫一起網路上自學販售喪屍菸彈,主打口味多元客製化,如麝香葡萄、鳳梨多多、可爾必思等;隨後再將成品交由20歲的陳姓男子進行販售。據悉,陳姓夫妻檔早期主要以販售笑氣為主,主要針對前往汽車旅館尋歡作樂的旅客,後續發現喪屍菸彈賺頭更大,轉而改賣菸彈,並將陣地轉移至台北販售,每顆成品2ml售價約2000至2500元,更強調口味「客製化」,還有「買2送1」的促銷活動,2人自今年5、6月開始販售,月入至少百萬;由於需求過大,陳姓夫妻檔甚至還以每月5萬元的價格,聘請20歲的陳姓男子作為小蜜蜂負責運送菸彈。警方獲報後見時機成熟一舉查獲,當場查扣1200顆菸彈,市價粗估約250萬餘元、依托咪酯原料1公斤、未分裝菸油1箱、香精精油與贓款27萬元等。刑事局最後也強調,近期年輕族群施用電子菸有增加趨勢,特別提醒國人,電子菸是菸害防制法規範禁用的類菸品,施用者將被衛生主管機關處以2,000元以上、1萬元以下的罰鍰,購買來路不明的電子菸彈,更可能因此接觸依托咪酯類毒品,進而衍生重大交通事故,請國人務必留意,避免觸法。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83/361683/sm-7b28f873cfb5faf0a1516c36c4899880.jpg)
病人耳朵「有異物」夾出超巨活蟑螂 正妹醫師崩潰:牠在診間飛來飛去!
「瘋掉!病人的耳朵還可以夾出什麼東西?」曾因出色外貌登上過綜藝節目的網紅耳鼻喉科醫師「芋頭 Anny」醫師透露,近日在門診時接獲病人緊急求助,說跑步時有「異物」飛進耳朵,她滴油後夾出一隻活跳跳的巨大蟑螂,還在診間飛來飛去,嚇得在場人全都瘋狂尖叫。她的崩潰發文引起網友熱烈共鳴,透過網友留言分享經驗,大家才發現耳朵原來可以跑進這麼多奇奇怪怪的東西。身兼模特兒的正妹耳鼻喉科醫師「芋頭 Anny」在Threads分享,一位初診病人來診間表示,跑步時「突然有蟲飛到耳朵裡」,嚇得他直接衝來掛號,還拜託前面的病人先讓他看診。芋頭醫師表示,自己當時依照處理程序,在對方耳朵滴油,「理論上要先殺死蟲子再夾,結果殺不死」,最後卻夾出一隻超大活蟑螂,這隻生命力頑強的「大強」被趕出來後,還在診間飛來飛去,嚇得所有人都瘋狂尖叫,芋頭醫師還在留言中抱怨:「在診間抓蟑螂比夾出來還難!」芋頭醫師表示,這名病人還有位陪他來的損友,不僅在現場拿出手機追著蟑螂拍照,還慫恿當事人去買樂透壓驚,還跳他以後都要戴耳機跑步。這篇分享釣出不少有類似經驗的苦主,「我在山上過夜的時候,蟑螂真的跑進耳朵,我下山到醫院看急診還要3小時的路程,最後太深太痛,還全身麻醉夾出來」、「朋友耳朵有螞蟻跑進去,不知道為什麼要跑進去,還很大隻,我就拿舔了幾口的棒棒糖放在她耳朵旁邊,螞蟻就跑出來了...超荒謬」、「ENT的家屬經過~伴侶去年夾到一隻活生生的小壁虎,我真的無~法~置~信!」、「也曾睡覺翻身壓到壁虎就跑進去了!去看診的路上在我耳朵裡亂撞!超崩潰的!」、「我妹有一次是蟑螂飛到臉上,然後她尖叫,蟑螂就往她的嘴裡跑……」不少網友表示被大家的經歷嚇得頭皮發麻,「看完這脆文跟留言整個要嚇哭,大蟑螂跑進耳朵裡是這麼平常的事嗎?可怕到我要睡不著了!」、「看到直接嚇醒,等等要怎麼睡覺?」、「我怎麼看這篇文的時候耳朵癢癢的……還會下意識的摸耳朵」、「等一下!一堆人都有蟑螂跑到耳朵裡的經驗?這樣真的正常嗎?」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78/361278/sm-fc27f720e55991e709e484171f12a098.jpg)
開刀房偷拍病患隱私部位!慈濟前護理師被查出「自爆」 檢方今起訴
台北慈濟醫院一名黃姓前護理師,今年4月曾在PTT爆料,稱一群開刀房護理師趁病患麻醉期間,圍觀病人的生殖器、胸部,還出手猥褻、拍照,而他曬出3張不雅照,事後被女病患提告。後來,檢警查出黃男就是偷拍者,台北地檢署今(6)日偵結,依涉嫌妨害性隱私等罪嫌起訴黃男,其手機、電腦也被查扣。據了解,黃男原本在台北慈濟醫院開刀房任職,今年4月23日,他以暱稱「阿肥」,在PTT發文稱「爆卦,台北慈濟護理師偷拍病人私密照」,表示自己到開刀房上班半年,護理師會趁麻醉期間圍觀病人隱私部位,還伸手搓揉、拍攝,「這些完全沒有醫德的事情,全都發生在沒人知道的手術室裡,當你在全身麻醉時,知道自己的身體被做了什麼嗎?」黃男也感嘆,「為此我感到無比噁心,所以在離開之前,我必須說出這些令人作嘔的事實」。後來,台北慈濟醫院聲明否認,強調該文提及的相關醫療處置均非事實,院方已啟動調查,追查照片來源與拍攝動機,停止黃男相關資訊查閱權限,並報請警方協助調查。不過,由於該貼文還附上3張疑似病患被偷拍的不雅照,雖然乳頭部位已經遮掩處理,仍侵犯了患者隱私。警方傳喚黃男到案說明,查扣手機、電腦等證物,但黃男堅稱自己只是在群組裡看到,訊後諭令10萬元交保候傳,而他沒錢辦保,後改為限制住居。檢方調查後發現,黃男2023年11月間任職,同年12月開始用手機偷拍,還將其上傳至網路,其中,因照片被害人胸部有被遮住,與猥褻物構成要件不符,散布猥褻物部分給予不起訴處分;但黃男竊錄他人身體隱私部位,以及無故拍攝他人性影像,今依法提起公訴。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44/359844/sm-e1365305096cad2bfdf4194dbb8d0792.jpg)
夏天是結石發作高峰!冬天的3-5倍 醫曝:如何預防、治療腎結石?
夏天水喝太少小心腎結石風險增加!新光醫院泌尿科主任何承勳表示,夏天是結石的好發季節,由於氣溫高、流汗多、水分攝取不足容易導致排尿減少,進而增加結石風險,根據健保資料庫研究指出,氣溫與結石發生率相關,每年7-9月為高峰期,發作病人數是冬天的3-5倍。像46歲蘇先生有結石家族史,過去也常熬夜、飲水量少,大約6年前開始腎結石多次復發,接受過數次體外震波,始終無法完全清除結石,石頭越長越大,導致腰部酸痛,甚至伴隨血尿,前往新光醫院求診,經何承勳主任診斷,雙側腎臟都有直徑約2公分不等的結石。腎結石有2傳統治療方法 治療選擇依「這些」評估腎臟結石是國人常見的疾病之一,常伴隨腰腹疼痛、血尿、尿路感染等問題。新光醫院泌尿科盧昱成醫師表示,其治療方式會依結石大小、位置及症狀嚴重程度來決定,傳統治療方式包括體外震波碎石術、經皮穿腎取石手術等。不過盧昱成醫師提到,體外震波碎石術雖然每次結石廓清率可達70-80%,但若結石大於2公分,位置在腎臟下盞或是成分堅硬的單水草酸鈣結石,其實治療效果有限,而經皮穿腎取石手術適用於較大的腎結石,但需要全身麻醉且風險較高,術後恢復時間較長。雙側腎結石大用1招保腎 無傷口、恢復快像蘇先生雙側都有體積偏大的腎結石,傳統的體外震波無法達到滿意的效果,他也希望尋求效果更好、無傷口、復原快的治療,因此醫師建議蘇先生接受軟式輸尿管鏡配合最新抽吸式輸尿管導引鞘的手術治療。何承勳主任說明,軟式輸尿管鏡是一條細長、有彈性、前端可彎曲的內視鏡,經由膀胱及輸尿管上行至腎臟內,不會有傷口,搭配雷射便能將結石擊碎,此外配合最新型的抽吸式輸尿管導引鞘,可使軟式輸尿管鏡手術更安全、有效率。抽吸式輸尿管導引鞘在手術時會持續進行負壓抽吸,前端還能隨著軟式輸尿管鏡彎曲,何承勳主任提到,這能避免腎臟內壓過高,並保持水流進出暢通,維持影像畫面清晰,而且還能吸出大部份的結石碎片,增加結石廓清率及手術時間,蘇先生在手術後也復原地相當迅速,出院回門診僅剩些許微小碎片,預期都能自行排出。初期無症狀應養成健檢習慣 注意飲食、飲水、運動針對腎結石問題,目前有許多治療方式可以選擇,民眾可與醫師討論最適當的治療方法。不過何承勳主任提到,由於腎結石初期沒有症狀,病人經常是因為其他疾病檢查才發現,因此建議民眾應養成定期健檢的習慣,才能早期發現,及早治療。另外,何承勳主任提醒,民眾平時也應多喝水、多運動,避免攝取過多肉類、太鹹的飲食,每日飲水量建議為1500-3000cc,尤其夏天水份流失較多,應增加喝水量,減少結石發生的機會。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75/358375/sm-2829fbf1344f28008ef5ebec8d45eac8.jpg)
夏季結石病號「增5倍」 醫揭真相:水分補充不足
國內健保資料庫的統計,7到9月是腎結石的高峰期,結石發作的病人更是冬天的3到5倍。醫師提醒,每日飲水量建議在1500cc至3000cc,尤其夏天水分流失較多,建議須增加喝水量,肉不要過量吃,也不要吃太鹹,腎結石更要定期健檢,才能早期發現,及早治療。根據《ETtoday新聞雲》引述新光醫院泌尿科主任何承勳說法,台灣人口約有8%到10%有結石,分析其成因,有一半是先天體質問題,另外一半是後天因素,包含水喝得少、汗流得多,尿液濃度高讓一些結晶容易沉澱變成結石,飲食方面,習慣使用高鹽食物的人也比較容易罹患。何承勳表示,由於夏日氣溫高流汗多,水分若攝取不足易導致排尿減少,是結石的好發季節,根據健保資料庫研究指出,氣溫與結石發生率相關,每年7月至9月為高峰期,結石發作的病人是冬天的3到5倍,腎臟結石常見症狀包含括腰痛、側腰痛、下腹痛等疼痛,若石頭塞住還會出現噁心嘔吐,甚至有包含血尿和尿路感染等。另外,新光醫院泌尿科醫師盧昱成指出,治療的方式依照結石大小、位置及症狀之嚴重程度來決定,傳統的治療方式採用體外震波碎石術或經皮穿腎取石手術,健保給付體外震波碎石術,每次的結石廓清率70%至80%;但當結石大於2公分,位置在腎臟下盞或是成分堅硬的單水草酸鈣結石的治療效果有限,常需多次接受體外震波碎石術,且可能因結石碎片造成輸尿管阻塞。至於經皮穿腎取石手術則適用於較大的腎結石,會於腰側開約1公分切口,以利內視鏡穿過體表進入腎臟,需全身麻醉且風險較高,術後恢復時間較長。除此之外,還有一種微創手術方式,使用「軟式輸尿管鏡」配合「抽吸式輸尿管導引鞘」的手術治療,搭配雷射將結石擊碎,可以處理小至中尺寸的結石,屬於無傷口、復原快的治療,但需要自費。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77/348377/sm-ad7722b904d0ffa4fb6e3116ab9f79d0.jpg)
3歲弟喉嚨痛急診…手術2小時夾出「扁平異物」 醫示警:恐害食道破裂
一位3歲小男孩因為疑似吞入異物,被家屬送到仁愛長庚合作聯盟醫院急診室。醫師江鴻逸經過病史與理學檢查發現,小男孩並無呼吸窘迫情形,症狀是喉嚨痛和吞嚥不適,無皮下氣腫,亦無喘鳴呼吸音,前後照胸部X光顯示在食道處有一個環狀扁平異物,診斷為小兒食道異物,立即會診小兒科醫師曾文禹,安排緊急全身麻醉腸胃鏡異物夾取術,前後歷經2小時順利取出一元硬幣,讓家長放下心中的大石。江鴻逸表示,吞入異物通常是偶發事件,請家長要特別注意學齡前兒童的安全,尤其孩童一拿到東西可能就會往嘴巴裡塞,這時就會發生意外。一般來說,包括硬幣、鈕扣、藥物或是電池等物品,都很有可能會被孩童吞入,如果家長發現這一類物品被孩童意外地吞入,必須趕快就醫,如果拖延搶救時間很有可能會造成食道破裂,甚至需要重建食道,這將是孩子一輩子的遺憾。江鴻逸提醒,當家長到院後,應盡可能向醫護人員說明事發經過,例如吞入時間、物品種類和孩童發生的症狀等,同時把殘餘物品或藥物包裝提供給醫護人員參考,以便做出正確的醫療診斷。一位3歲小男孩因為疑似吞入異物,被家屬送到仁愛長庚合作聯盟醫院急診室。(圖/翻攝自仁愛長庚合作聯盟醫院臉書)曾文禹說明,在辨認出是否為需要夾取的異物之後,就會連絡腸胃科內視鏡團隊與開刀房執行內視鏡異物夾取術。由於考慮異物可能因為夾取所需要花費的時間較長,故在開刀房插管是最安全的方式,並保護在異物取出過程中不會掉落到呼吸道內造成二次傷害。醫師提到,當胃鏡進入食道與胃後,會依據異物型態選取適當的工具協助將異物取出。倘若進到胃裡仍未看到異物,需考慮異物可能已進入小腸,此時只能觀察與等待異物排出,或是不幸造成穿刺後開刀取出。因為異物夾取完後食道或胃內常有些許傷口,所以通常會在兒童病房觀察數天,待進食穩定後再行出院。江鴻逸和曾文禹呼籲,由於幼童很容易將可以伸手取得的東西放入嘴巴裡,因此舉凡小東西或是尖銳的物品,例如鈕扣、硬幣、電池、磁鐵、針、小型塑膠玩具和巴克球等,都應該收藏在兒童無法拿到的地方。其中電池與兩顆以上的磁鐵特別危險,電池在食道與胃都容易造成灼傷,甚至穿孔,兩顆以上的磁鐵則可能因為夾住組織造成缺血與壞死,需要多加留意,避免發生憾事。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12/338912/sm-97a26b8fb4fc1fd290686a65276508bc.jpg)
肉搏中捷3刀男遭砍!「女友先發文」被酸爆 長髮哥護愛霸氣發聲了
高雄一名20歲洪姓男子21日在台中捷運車廂上,持一把菜刀、2把水果刀無差別砍人。期間許姓長髮哥奮力抵抗洪男,被封為全民英雄。而許男的女友事後公開對話截圖,豈料遭酸「有空發文不去看男友」等,引發議論。對此,許男霸氣護愛,「少一點批評,多一點Love and peace。」許男在Threads表示,跟女友都算是比較內心沒那麼強大的人,所以現在想想還是得幫她平反一下,首先必須先說,普遍來看,他們都算是比較奇怪的人,用常見的價值觀不一定能準確的理解他們。關於有人抨擊講電話有什麼好問的部分,許男說,「我跟她都是很討厭通電話的人,我們之間平常也是幾乎不通電話,只用訊息聯絡的,她也是擔心我是不是因為受傷不能發聲,所以才這樣問,況且當下我其實也真的不是很想講電話。」針對女友有空發文卻不去探望他,許男解釋,自己不喜歡有人陪病,過去3次住院時,也幾乎都是自己照顧自己,上一次全身麻醉開刀也是自己一個人簽同意書,處理完、出了院才告訴家裡的人,「我聯絡她的時候,本來就沒有要叫她過來看我的意思,只是因為無法赴約要通知她一下而已,但實際上她發文的當下就已經搭車趕來了。」許男直言,有人說女友是在蹭,炒作話題,「就我的認識,她應該只是單純當下太焦慮,想要有人關心她一下而已,總之我想說的是,大家少一點批評,多一點Love and peace。」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64/334564/sm-1561fb954eba9fa9e51db88aad34dfe9.jpg)
高齡手術全身麻醉有風險? 醫建議:「麻醉深度監測」精準調控藥物
78歲阿琪有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史,日前因下背痛、雙腿會麻到院就醫,醫師診斷為腰椎間盤突出壓迫脊椎神經,安排住院進行腰椎椎弓切除手術放置椎間體護架,術前麻醉評估需全身麻醉,屬中高風險,病人和家屬對術中術後風險感到不安焦慮。麻醉伴隨風險 未知還是恐懼全身麻醉是常見的麻醉方式,讓病人能夠在失去意識和感覺的情況下完成手術。雖然全身麻醉在醫學上被廣泛應用,但也存在一定的風險。其中,最常見的風險之一是麻醉深度不當,麻醉過深可能引起呼吸抑制和低血壓,影響術後意識變化、延遲恢復、增加譫妄發生率甚至危及生命;而麻醉過淺則可能使病人在手術過程中感受到疼痛或意識到周圍環境,增加手術的風險和不適感。麻醉深度監測 減少不良反應發生奇美醫院麻醉部主治醫師游嘉鴻建議家屬考慮使用「麻醉深度監測」,精準調控麻醉藥物外,還可避免手術中因麻醉藥物抑制作用而導致的不良反應。游嘉鴻醫師說明,透過監測病人的麻醉深度,醫護人員可以確保病人處於安全的麻醉狀態,避免麻醉過深或過淺所帶來的風險。麻醉深度監測有助於提高手術的安全性,減少麻醉相關的併發症的發生率,確保病人在手術過程中獲得最高品質的醫療照護。腦波監測分析 精準麻醉深度游嘉鴻醫師指出,麻醉深度監測是一項現代麻醉科技的利器。它通過在病人的前額貼上非侵入性的電極貼片,即時收集腦波訊號和額前肌電圖信號進行處理分析,提供腦波變化數據並計算出「麻醉指數」。透過麻醉深度監測,臨床專業人員可以透過「麻醉指數」,依據病人身體需求狀況調整用藥,達成「精準麻醉」。麻醉深度監測在手術中扮演著關鍵的角色,不僅能減少術中麻醉藥物的暴露,也有助於改善病人的預後,加速康復和甦醒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