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流收治
」 確診 新冠肺炎 快篩 陽性 孕婦登革熱持續升溫 患者分流收治保證醫療量能
國內登革熱疫情還在持續上升中,疾管署9月12日公布,上週新增2,127例登革熱本土病例,另外還有8例重症個案、3例死亡個案。由於目前仍是登革熱流行期,因此疾管署參考世界衛生指引建議之病患分類,進行分流、登革熱疫情醫療應變整備。參考世界衛生指引建議 登革熱病人分3級收治根據國健署資料顯示,國內今(2023)年截至9月11日,已累計6,464例本土病例。疾管署發言人曾淑慧表示,為了提供登革熱病人更優質的醫療照護、避免排擠醫療量能,疾管署參考世界衛生指引建議,分為A、B、C三級來進行分流收治以及雙向轉診。曾淑慧發言人說明,A級登革熱病人,主要是指沒有登革熱警示徵象包含急性腹痛、持續嘔吐、意識改變、黏膜出血等的病人,而且可以服從醫囑服藥、多喝水、多休息等,在這種情況下病人於門診或急診看完醫師後就可回家休息,醫師可對病患進行衛教,也可視病人情況安排門診追蹤。而B級登革熱病人指的是有警示徵象,或是高危險群(如:孕婦、嬰兒、老人等)、獨居或偏遠地區民眾、具潛在疾病(如:糖尿病、心臟衰竭、慢性肺病等)。曾淑慧發言人表示,在這種情況下,醫療院所醫師可以安排病人住院觀察,等到病人穩定後再出院由門診進行後續追蹤。如果有嚴重血漿滲漏、休克、呼吸窘迫、呼吸急促、嚴重出血、嚴重器官損傷(如:腎功能損傷、心肌病變、腦病變、腦炎),則屬於C級登革熱病人。曾淑慧發言人提到,這些病人就要緊急治療或是轉介到醫學中心進行處置。本土登革熱疫情持續 應落實清除孳生源、防蚊疾管署提醒,本土登革熱疫情持續,隨病例數增加,重症及死亡個案也陸續出現,民眾應配合政府執行防治工作,落實「巡、倒、清、刷」,檢查住家周遭是否有積水處,將積水倒掉,儲水容器應每週至少刷洗容器壁一次、不用時請倒置或清除,減少病媒蚊孳生。而曾經確診登革熱、登革熱高危險群(如:長者、懷孕婦女、嬰兒、具糖尿病、腎衰竭、慢性溶血疾病、肥胖等潛在疾病或獨居、居住於偏遠地區等特定社經狀況者),及具有流行區活動史之民眾,應留意自身健康狀況,如出現發燒、頭痛、後眼窩痛、肌肉關節痛等疑似症狀時,務必儘速就醫。
藍營質疑防疫紓困振興預算 疾管署回應了
國民黨昨(8)日召開記者會質疑防疫紓困預算,對此,衛福部疾管署回應,自紓困振興預算支應新台幣180億元,其中160億元作為撥補隔離治療費用,採購抗病毒藥所需經費總計新台幣約24億元。疾管署指出,因應COVID-19疫情,採購抗病毒藥物、辦理檢驗診斷及隔離治療等所需經費不敷支用,經行政院同意由中央政府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防治及紓困振興特別預算,經濟部所列「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紓困振興」科目項下調整支應180億元。疾管署表示,去年4月起,COVID-19進入社區流行,確診人數急遽增加,為保全醫療量能,確診個案採輕重症分流收治,安排於住家居家照護或於其他指定處所進行隔離或隔離治療,本署亦持續支持給付居家照護相關醫療費用。依健保署資料,2022年隔離治療費用(含居家照護相關費用)共受理申報計347.03億元,本署原編預算已不敷支應,故爭取預算160億元撥補2022年所需相關費用。疾管署指出,有關抗病毒藥物採購,今年5至7月間出現第4波疫情,已將原採購預計可供使用至今年底之抗病毒藥物儲備量用罄,考量國內COVID-19秋冬疫情可能受季節性流行、病毒株變異等多重因素影響,為降低重症減少死亡,爰擬增購抗病毒藥物、倉儲管理及配賦物流及所需經費,包含瑞德西韋21萬劑及其倉儲物流費,所需經費總計新台幣約24億元。另外疾管署也表示,COVID-19疫苗為全球首次傾力投入緊急疫苗開發以控制新興疾病大流行,無往例可參考。為分散風險並提供民眾更多選擇與完整保護,我國係採取「國際投資(COVAX)」、「逕洽廠商」及「國內自製」等多元管道,並持續觀察各國施打情形、疫苗研發進度、取得速度及疫情趨勢與病毒變異等因素滾動式調整;此外亦受國際疫苗市場及國人接種意願影響,過程中無法全程做到供需平衡。而超額準備疫苗為防疫戰略重要一環,與國際各國採行策略相同,為保障民眾接種安全,屆效疫苗均採一律銷毀,目前我國採購COVID-19疫苗各廠牌均有屆效銷毀情形。
「非本國籍人士」在台期間若確診 1/1起需自付隔離治療費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表示,自2023年1月1日起,不具健保身分之非本國籍人士在臺期間如確診COVID-19,其隔離治療費用須由確診者自付。指揮中心說明,因應入境旅客人數穩定成長,自2023年1月1日起(隔離起始日),調整COVID-19確診者隔離治療費用支付原則:1.具中華民國國籍者(不論是否具健保身分)、具健保身分之非本國籍人士以及在臺受聘僱之外籍人士(含藍領移工、白領應聘、失聯移工、境內僱用之外籍漁工等),其確診隔離治療期間相關費用由政府預算支應。2.前述對象以外之不具健保身分之非本國籍人士如於在臺期間確診,其確診隔離治療期間相關費用由個案自行負擔。指揮中心指出,因應確診者隔離治療費用支付原則調整,不具健保身分之非本國籍人士在臺期間如快篩陽性,不得使用視訊診療,需至各地方政府衛生局指定之「非本國籍人士COVID-19自費看診醫療院所」(名單將陸續更新至疾病管制署全球資訊網 https://gov.tw/e2R )現場就醫,如經醫師評估確診,依現行「確診個案分流收治原則」收治住院隔離治療,或由衛生局安排至集中檢疫所或加強型防疫旅館或衛生局指定地點進行居家照護至符合解除隔離治療條件。隔離期間包括確診住院隔離治療費用、隔離治療當日與COVID-19相關之門急診費用、抗病毒藥物(含臺灣清冠一號)費用、居家照護醫療費用等與醫療或因療程所需之項目,需由確診者自行負擔。指揮中心表示,已請相關部會(外交部、內政部、教育部、交通部等)協助宣導不具健保身分之外籍人士(含旅客、短期來臺交換學生等)建議於入境前投保醫療險,在臺期間應遵守現行防疫規範,外出時可攜帶乾洗手用品隨時保持手部清潔,返回住所時,確實執行手部衛生。如果出現發燒、呼吸道症狀、腹瀉或嗅、味覺異常時,應佩戴口罩,儘速就醫,不要搭乘大眾運輸工具及前往其他公共場所,確保防疫安全。
清冠自費幕後2/憂指揮中心解散清冠EUA失效 藥界籲及早因應
防疫指揮中心本週將與國內中醫、中藥界開會,討論是否限縮「公費」清冠一號給藥對象,新方案最快八月實施,引發議論。藥界人士則提醒,因目前國內中藥成藥只有「經典方」能在取得GMP認證後上市販售,但「清冠一號」是新方,目前雖暫時取得緊急授權(EUA),但想取得藥證上市販售,仍須完成一到四期完整實驗,而清冠一號目前僅做了第一期實驗。藥界因此擔憂若指揮中心未來解散,清冠一號EUA也可能也同步面臨失效,民眾短期內恐難再拿到新冠一號,建議指揮中心及早因應。中華民國防疫學會理事長王任賢指出,雖藥界擔心的問題應該不至於發生,但若藥界有此疑慮,指揮中心應在公布公費清冠一號使用對象檢討案時,一併說明,讓業者及民眾安心。他認為,因為清冠一號雖是取得指揮中心EUA才能上市,但EUA核發單位是衛生部食藥署,即使指揮中心未來不復存在,清冠一號EUA應還是有效。清冠一號是國家中醫藥研究所在2020年開發、用於治療新冠肺炎的中藥新處方。該藥方是依據明代「攝生眾妙方」所輯的「荊防敗毒散」方子,再搭配清熱解毒藥材研究改良,並在2021 年 5 月獲得國內臨時藥品許可證(EUA)上市。清冠一號上市後,先在各大醫院經由中醫會診,針對住院中、重症患者投藥,當時第一批獲准生產有八家國內藥廠,稍後並提供外銷。今年 4 月16日,本土案例突然直線上升,為強化輕重症分流收治,確保醫療量能及病人即時獲得醫療照護,指揮中心在朝野立委要求下,宣布開放清冠一號給 PCR 陽性確診個案及需居家照護者,經視訊診療評估後開立公費使用,防疫指揮官陳時中當時還曾盛讚「新冠一號」是台灣之光,而國家中醫藥藥研究所所長蘇奕彰則說明,根據研究結果顯示,清冠一號除對抵抗新冠變異株有效外,在中重症的預防或改善也有效果。衛福部國家中醫藥研究所所長蘇奕彰表示,「清冠一號」不僅實際運用於臨床治療,經過研究,還可多靶點治療新冠肺炎,且有效預防輕中症轉為重症、死亡發生。(圖/翻攝自紀惠容臉書)「勝昌也被授權出品清冠一號,銷路原本普通,但在4月16日後,詢問者突然暴增,原本參與生產的八家藥廠存貨供不應求,甚至來不及生產,衛福部後來又緊急開放六家藥廠參與製作」,國內老牌GMP藥廠「勝昌製藥」總經理李威著回憶。李威著解釋,清冠一號藥方有10味中藥材,只有桑葉、薄荷、魚腥草台灣能生產,其它七項藥材都需從大陸進口,因為台灣清冠一號熱銷,帶動全球銷量也提升。以其中台灣未生產的藥材「栝樓實」為例,四月下旬成本就從每公斤150元、漲價到800元,並帶動產地、大陸河南河北藥材同步上漲。李威著說明,中國大陸主要對治新冠肺炎中藥方以「清冠排毒湯」及「蓮花清瘟飲」為主,給藥思路與「清冠一號」不同,再加上大陸各省各有不同的中藥指引。相較下,「清冠一號」等於是靠著衛福部EUA闖出名號,這也是台灣中藥界首度讓民眾瞭解,中醫藥能與時俱進,有效對抗最新傳染病。但清冠一號熱銷,卻也凸顯國內中醫界與中藥界長期以來遭遇的瓶頸,包括國際學術論文報告篇數不如西藥多、遭到西醫藥界質疑,非傳統「經典方」新藥想上市,得比照西藥、進行嚴格四階段實驗,更別說現行健保給付中,中醫藥原本就僅佔5%,面對「西醫藥」主導的準制,中醫藥原本在台灣醫藥結構中就是少數,也很弱勢。也獲得授權生產清冠一號的「勝昌製藥」總經理李威著表示,「清冠一號」是靠著衛福部EUA闖出名號,也是台灣中藥界首度讓民眾瞭解,中醫藥能與時俱進,有效對抗最新傳染病。(圖/翻攝自勝昌製藥臉書)反觀中國大陸,近年逐步摒棄過去用西醫藥模式發展中醫藥的作法,推出包括老中醫師徒制、中藥臨床試驗、論文投稿點數計算改採符合傳統中醫邏輯進行,雖然這些新制度能否成功還很難說,但卻讓兩岸中醫界看到另種新可能性。「清冠一號藥理機轉其實與西藥抗病毒藥物類似,且具有副作用相對輕微(安全性較高)、取得容易、費用比抗病毒西藥低等優點,適合大型疫病來襲時大量備藥」,率先呼籲政府將清冠一號納入公費給付的藥師沈采穎認為,清冠一號讓外界看見中醫與中藥價值,建議政府應在清冠一號的基礎上「趁勝追擊」,增加中醫預算,並針對包括清冠一號、清冠二號等中藥方進行臨床效能驗證,努力發展本地中藥材,讓中醫藥與西醫藥分進合擊,協助台灣通過後新冠時代的疫情考驗。
電價調漲「醫療機構雪上加霜」 恐年增逾20億電費
經濟部日前召開電價費率審議委員會,針對用電大戶調漲電價。醫界人士指出,醫療業屬於高用電對象,漲幅15%以上,粗估全國2萬多家醫療機構,包含400多家醫院、20家醫學中心,1年增加電費將超過20億,這對於整體醫療機構經營無非是雪上加霜,也是非常沉重的打擊。私立醫療院所協會常務理事、新光醫院行政副院長洪子仁表示,這幾年醫療機構經營上,從前2年一例一休到周40工時、住院醫師納入勞基法,醫療作業人事成本已大幅增加。洪子仁表示,此次若將醫療機構電價列在調漲範圍內,尤其醫療業屬於高用電對象,漲幅15%以上,粗估全國2萬多家醫療機構,包含400多家醫院、20家醫學中心,1年增加電費將超過20億,這對於整體醫療機構經營無非是雪上加霜,也是非常沉重的打擊。私立醫療院所協會常務理事、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與來賓交換意見。(圖/中國時報范揚光攝)醫療機構10年前就開始推動綠能環保等節電作為,洪子仁說,眾所皆知醫療機構本身是24小時不斷電場所,包含手術室、ICU等都必須保持24小時不能斷電,同時必須保有備援系統,以確保病患手術安全及醫療品質,在此次疫情期間,各大醫院為保持防疫感控要求必須加大電力在空調及24小時不斷電系統上的投入,要節省電力有相當極限,醫療機構本身屬於民生基礎設施場所,漲價可能造成醫療品質疑慮,呼籲經濟部慎重考量。洪子仁表示,醫療機構配合防疫政策投入高額防疫費用,諸如開設疫病門診、設立篩檢與疫苗接種站、醫療營運降載加開專責病房及分流收治確診患者外,醫護人力投入防疫第一線,醫院配合調度防疫物資如N95口罩衛耗材成本等經營成本大幅增加同受疫情嚴峻衝擊。因防疫作為、院內感染管制,醫療成本支出攀升,醫院面臨不利疫情所生因素,卻受限於《醫療法》、《全民健康保險法》等高度醫療服務費用監理,難以將成本外部化,僅能獨力承受損失與生存壓力,持續打擊醫療防疫體系韌性。他強調,醫療機構本身屬於24小時運作場域,包含院內貴重醫療設備,如MRI、CT、PET需長年維持低溫不斷電狀態,維持醫療埸域舒適空調及照明設備穩定並符合感控原則,就此次而言若電費調漲將造成全國醫療機構增加支出高達20億以上,無非是沉重打擊。大家都說疫情期間醫院是防疫的第一守,但在電價調漲的過程中卻遺忘了醫院,這是所有醫療機構非常遺憾的一件事。
國內疫情預高峰落在5月下旬 衛福部:將建置緊急後送綠色通道
行政院院長蘇貞昌今天在行政院會聽取衛福部「COVID-19疫情現況及應處作為」報告,衛福部表示,目前全球疫情有回升跡象,國內疫情則進入廣泛社區流行階段,預估高峰會落於5月下旬,請各部會及中央與地方政府間務必加強溝通相關應處措施,為疫情變化預作準備。衛福部統計,近一周本土案病例新增47萬5497例,較前一周的30萬2597例明顯上升,進入廣泛社區流行,病數持續快速增加。目前累計病例達98萬1141例,其中,本土感染96萬8742例,境外移入1萬2345例,死亡1176例。衛福部指出,為減輕醫療衛生單位負擔並維持防疫韌性,新設北北基桃8處大型採檢站,分散急診採檢壅塞;完整接種3劑疫苗確診者同住家人,得選擇免居隔並自主防疫7天,快篩陰性後可外出上班採買,但仍禁止聚餐或前往人潮擁擠處;國高中生因待5月下旬全國國高中第三劑接種作業進行後,可適用此制度;並持續優化自主回報系統及開單流程,減少平均開單所需時間。針對保全醫療量能,確立輕重症分流收治原則,自5月17日起,中重症、出生3個月且發燒及評估有必要者收治住院;70歲以上、65至69歲獨居者、懷孕36週(含)以上及出生3-12個月內高燒超過39度者(除評估可居家照護者外),則收治加強版集檢所/防疫旅館,並建置緊急後送綠色通道。另外,簡化給藥流程並擴大藥物佈點,長照機構/矯正機構住民、居隔/居檢/自主防疫者及65歲以上長者為快篩陽性即可給藥對象,把握高風險者用藥黃金期;並請四大公立醫療體系配合開設學齡前兒童就醫綠色通道,訂定兒科重症調度模式並建置分流後送資訊平台,避免排擠兒童待診時間。衛福部表示,國內正處於與疫情共存階段,政府將持續考量風險控管及維持公衛防疫量能,逐步減輕剛性防疫措施,亦須民眾配合相關規定,高風險族群應儘速完成接種疫苗,攜手降低疫情衝擊,早日進入正常生活。
確診輕重病例分流收治原則即起調整 多了這些人要住防疫旅館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7)日表示,鑒於國內社區疫情持續擴大,為保全醫療量能,即日起調整COVID-19確定病例輕重症分流收治原則,以確保確定病例即時獲得醫療照護,說明如下:(圖/疾管署提供)一、醫院:中/重症、出生未滿3個月且有發燒、及因其他疾病經醫師評估有住院治療必要之確診者,收治住院。二、加強版集中檢疫所/防疫旅館:年齡70歲(含)以上、年齡65-69歲獨居、懷孕36週(含)以上、出生3-12個月且高燒(>39度)、或無住院需要但不符合居家照護條件之無症狀/輕症確診者,收治於加強版集中檢疫所/防疫旅館。三、居家照護:年齡69歲(含)以下,且符合居家照護條件之無症狀/輕症確診者,採居家照護。不符合居家照護健康條件之無症狀/輕症確診者,如本人或法定代理人要求希望採居家照護,經醫療人員評估後,得採取居家照護。四、加強版集中檢疫所/防疫旅館綠色通道:為提供收治於加強版集中檢疫所/防疫旅館的高風險確診者(例如懷孕36週(含)以上、出生3-12個月且高燒超過39度者等)之緊急就醫需求,設置加強版集中檢疫所/防疫旅館緊急後送就醫綠色通道,提供緊急生產及兒童等就醫需求,以保障病人安全。五、醫院下轉原則:經醫師評估已無住院醫療需求,且符合解除隔離條件者,得由醫院先行安排出院;未符合解除隔離條件者,倘符合「COVID-19 確診個案居家照護管理指引及應注意事項」居家照護之健康條件,則下轉返家進行居家照護至隔離期滿;若未符合居家照護之健康條件者,則下轉至加強版集中檢疫所/防疫旅館。確診者所需「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解除隔離治療通知書」或「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指定處所隔離通知書及提審權利告知」等行政表單,得由醫院通知衛生局補行開立。指揮中心籲請地方政府及醫療機構配合落實執行社區確診病例輕重症分流,加速病床周轉率,以確保醫療量能。指揮中心將持續視疫情變化滾動式調整確診病例照護措施,以兼顧病人安全及醫療量能。
指揮中心公布「快篩=確診」增列65歲以上長者 5/18起開始實施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7)日表示,鑒於COVID-19本土疫情持續升溫,且考量65歲(含)以上長者為感染後易產生嚴重併發症或死亡之高風險族群,為利儘速給予此類個案抗病毒藥物,降低病情惡化之風險,諮詢專家修訂「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病例定義,65歲(含)以上長者,無論是否為居家隔離/檢疫或自主防疫對象,如使用家用抗原快篩試劑檢測結果陽性,並經醫事人員確認,或由醫事人員執行抗原快篩結果陽性者,即為確診,並自今(2022)年5月18日起實施。指揮中心表示,65歲(含)以上長者使用家用抗原快篩試劑檢測結果陽性後,可攜帶快篩檢測卡匣/檢測片就近至醫療院所(含衛生所)請醫師現場評估確認,屬於居家隔離/居家檢疫/自主防疫之長者仍可委請親友協助前往醫療院所或採遠距方式辦理;或透過遠距門診醫療,請遠距/視訊診療醫師協助評估確認。經醫師確認,且達成醫病共識後,由評估確認醫師或其所屬醫事機構進行健保IC卡上傳通報或至法定傳染病通報系統進行通報,將由系統自動研判確診。指揮中心進一步說明,確診個案後續將由地方政府衛生局依確診個案分流收治原則,安排於住家居家照護或其他指定處所進行隔離或隔離治療,但民眾或評估醫師對於快篩陽性結果如未有共識或有疑義,仍可前往社區採篩檢站或鄰近社區採檢院所,再次進行PCR採檢確認。
沒掛到視訊診療免煩惱! 未隔離家人不只可代領藥還能「代確診」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3)日宣布,為提供無法使用視訊或未能成功預約視訊診療之民眾評估確認快篩陽性結果管道,自5月14日起,開放居家隔離、自主防疫及居家檢疫3類對象快篩陽性時,可委由親友攜帶健保卡及快篩檢測卡匣/檢測片至診所或負責居家照護之責任院所(含衛生所)請醫師確認。指揮中心表示,民眾於居家隔離及自主防疫或居家檢疫期間,使用家用抗原快篩試劑檢測結果陽性,可透過遠距門診醫療,請遠距/視訊診療醫師協助評估確認快篩陽性結果;如居家環境設備無法使用視訊或未能成功預約視訊診療者,可委由非居家隔離親友攜帶健保卡及快篩檢測卡匣/檢測片卡至診所或負責居家照護之責任院所(含衛生所)請醫師確認。使用遠距門診醫療者可以透過健保署全球資訊網首頁/重要政策/COVID-19就醫權益與因應作為/民眾就醫權益(視訊診療看這裡)/因應COVID-19疫情之視訊診療( https://www.nhi.gov.tw/Content_List.aspx?n=682E61D7A9C3A59D&topn=787128DAD5F71B1A ),或使用「健保快易通APP∣健康存摺APP」,查詢附近「視訊診療指定院所」,並先行電話洽詢或至院所網頁預約掛號,或可聯繫地方衛生所、關懷中心協尋可提供視訊診療服務之院所,透過遠距門診醫療,請遠距/視訊診療醫師協助評估確認快篩陽性結果。指揮中心提醒,民眾預約訊診療或前往診所、負責居家照護之責任院所(含衛生所)評估確認陽性結果時,請配合下列事項:一、評估前,先行準備:(一)自行快篩陽性後,於判讀陽性之檢測卡匣/檢測片,寫上檢測者姓名及檢測日期。(二)將檢測判讀後之檢測卡匣/檢測片及健保卡放在一起拍照。(三)如至診所請醫師確認,應以夾鏈袋或塑膠袋密封包好攜帶至診所。(四)配合於醫師視訊或現場評估時出示判讀陽性之檢測卡匣/檢測片。二、評估時,如採視訊評估,並依視訊診療醫師指示上傳照片;如採現場評估,無需上傳照片,但建議評估醫師電話聯繫快篩陽性個案或其法定代理人,請其確認該檢測結果確為其所屬。三、評估後,醫病已對快篩陽性結果達成共識,請民眾配合將檢測卡匣/檢測片銷毀或塗毀。若由親友帶至診所評估,則交由醫事人員處理;若是於家中遠端評估,則依居家照護垃圾清理原則,以雙層垃圾袋包裝並確實密封。指揮中心表示,當民眾及醫師對評估陽性結果如達成共識,即可由評估確認醫師所屬醫事機構進行通報,並由系統自動研判為確診,後續將由地方政府衛生局依確診個案分流收治原則,安排個案於住家居家照護或其他指定處所進行隔離或隔離治療,但民眾或評估醫師對於快篩陽性結果如未有共識或有疑義,仍可通知衛生局安排PCR採檢。
蘇揆要求精簡長者用藥評估 增嬰幼兒綠色通道
因應因應本土疫情持續升溫,行政院長蘇貞昌今(12)日表示,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衛福部研議縮短長者投藥時間,以及針對嬰幼兒等高風險族群開設優先看診的「綠色通道」。蘇貞昌在行政院會聽取衛生福利部「COVID-19疫情現況及應處作為」報告後指出,政府提出「新台灣模式」,就是要大家「正常生活、積極防疫、穩健開放」,既然要開放,勢必要縮短防疫時間、縮小匡列範圍,因此確診數也一定會增加,尤其Omicron變種病毒特性就是傳播速度快,現在確診數正如政府當初預估,持續不斷地增加。儘管如此,蘇貞昌表示,將近99.8%確診者都屬輕症或無症狀;從今年國際確診死亡人數來看,香港是千分之8,日本是千分之2、韓國是千分之1,台灣則為萬分之2,死亡率相對較低。談及防疫措施,蘇貞昌請指揮中心和衛福部研議,就長者用藥再精簡評估程序、縮短投藥時間,以把握高風險族群藥物治療的黃金時間;另一方面,為讓嬰幼兒等高風險族群能優先看診,研議開設「綠色通道」的可行性。蘇貞昌指出,為避免無症狀或輕症者湧至急診進行PCR採檢,排擠正常急診病患收治,除各縣市已增設社區篩檢站、各醫院加開防疫門診外,也請國防部國軍醫院、退輔會榮民醫院及衛福部部立醫院,協助在疫情嚴重的縣市,多增設社區篩檢站。此外,為強化輕重症分流收治,也請衛福部、交通部與地方政府合作,再擴增加強型防疫旅館。在快篩試劑整備方面,原預計5月底及6月才會進口的快篩試劑,蘇貞昌要求儘可能提前交貨;在疫苗方面,政府採購的輝瑞BNT兒童疫苗,也預定在最短時間內有77萬劑到貨量,希望持續提高疫苗覆蓋率。目前我國疫苗接種人口涵蓋率第1劑85.4%、第2劑80.5%、第3劑61.9%。
指揮中心擬納2條件政策又變 讓未滿36週孕婦可住院治療
本土確診人數遽增,新北20歲確診孕婦病逝消息引發軒然大波。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11)與婦產科醫學會召開會議討論調整孕婦確診收治原則,擬將症狀嚴重度、風險因子2條件納入,包括年齡、肥胖、慢性病等,不再以懷孕周數作為唯一標準。根據現行確診分流收治原則,懷孕36周以上者須收治醫院、未滿36周者收治於加強版集中檢疫所或防疫旅館。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曾表示,目前懷孕滿36周確診孕婦一律收治住院,確實可能增加婦產科額外照顧的負擔,因此與婦產科醫學會開會討論收治分流作法。台灣婦產科醫學會祕書長黃建霈今天透露,昨天會議主要達成2項共識,首先是不再以「懷孕周數」為分流收治標準,即便懷孕未達36周,但經醫師評估症狀嚴重度和風險因子,如高齡產婦、肥胖、慢性病等,認定為高風險患者,就建議收治住院。另外,現行分流收治原則明列「懷孕36周以上收治於醫院、35周內收治於加強版集中檢疫所或防疫旅館」,但有些孕婦考量生活需求,認為自己比較適合居家照護,且經評估無高風險因子,將不強制收治於醫院或集中檢疫所,可選擇居家照護。不少孕婦得知確診後很擔心影響腹中胎兒,黃建霈指出,居家照護重點在於「照護」要落實,如孕婦有任何不適或疑問,建議由原本產檢的醫師負責照護,因為這些醫師最了解孕婦情況,可協助她們第一時間排除問題。台灣婦產科醫學會也鼓勵婦產科醫療院所盡速設置視訊診療及緊急諮詢專線,讓確診孕婦有更暢通的聯繫管道,以免一有狀況就衝醫院急診。指揮中心昨宣布孕婦適用輝瑞抗病毒口服藥Paxlovid。黃建霈指出,多數孕婦即使不服藥也沒事,但孕婦一旦進入重症,半數以上都難以救治;雖然目前開放孕婦使用Paxlovid,但需經醫師依個人情況評估,充分告知其功效及風險,並由患者決定是否同意使用該藥物。
3類人「快篩陽=確診」明上路 視訊診療流程曝:要寫姓名與健保卡拍照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1日)公布國內新增57,216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57,188例本土個案及28例境外移入(24例為航班落地採檢陽性),另確診個案中新增8例死亡。明(12日)起居家隔離、自主防疫、居家檢疫期間快篩陽性民眾,可利用視訊診療,指揮中心今(11日)記者會公布通報摘要。快篩陽性通報摘要。(圖/指揮中心提供)居家隔離、自主防疫及檢疫期間快篩陽性通報摘要,「3天居家隔離及4天自主防疫」或「7天居家檢疫」期間使用家用抗原快篩試劑進行快篩結果陽性,下一步透過遠距/視訊診療,醫師協助評估確診快篩陽性結果,民眾及醫師對評估陽性結果達成共識,健保卡上傳陽性結果自動通報或至法傳系統通報後,系統自動研判為確診;若雙方對結果沒有共識,將通知所在地方衛生局安排PCR採檢。確診民眾在家等待地方衛生局安排收治隔離處所,地方衛生局依「確診個案分流收治原則」,安排至指定處所隔離,並開立隔離通知書。預約視訊診療評估結果前的配合準備事項。(圖/指揮中心提供)另外,12日起居家隔離、自主防疫、居家檢疫期間快篩陽性民眾,預約視訊診療評估結果前的配合準備事項如下,自行快篩陽性後,於判讀陽性之檢測卡匣/檢測片,寫上姓名及檢測日期;將檢測判讀之檢測卡匣/檢測片及健保卡放在一起拍照;民眾在預約遠距醫療或視訊診療門診時,將照片上傳,配合於醫師視訊評估時出示判讀陽性之檢測卡匣/檢測片。現場記者提問,快篩陽視同確診明天上路,還是有業者擔心會有造假疑慮,可能拿別人的、不是自己的,那要如何去證明?對此陳時中回應,「至於相關一些,講到跟保險認證,那個是保險業的事情,不是我們本指揮中心的事情。」
現在確診到底該怎麼辦? CTWANT手把手教你最詳細步驟
新冠肺炎在台灣正式進入大爆發時期,根據衛福部5日最新預估,最快將於5月10日本土確診人數即突破10萬大關,為了避免醫療能量崩盤,確診相關流程與政策天天都在調整,搞得民眾一頭霧水,CTWANT為讀者將確診流程更新至5月5日,一步一步的教大家確診後,該如何處理。不論身邊是否有人確診,自己是不是密切接觸者,或是已在居家隔離中,若有任何不舒服、懷疑自己的時候,請「務必先快篩」,若是快篩陽性:●已被匡列人員(也就是正在進行3+4的人)居家隔離第4天(含)之後,或感到不舒服的時候先行自我快篩,若呈現快篩陽性即為確診,須自行通報衛生單位,5月12日起可使用「健康益友」APP進行視訊會診通報,一旦確診後,即進入確診流程(詳見以下)。健康益友APP:安卓下載 iOS下載●非被匡列人員將呈現陽性的快篩試劑裝在乾淨夾鏈袋內,上各縣市衛生局網站查詢可採檢PCR的醫療院所或採檢站,並按照指示網路掛號或電話預約,準時攜帶呈現陽性的快篩試劑去採檢。雙北民眾除PCR採檢站外,還可選擇掛號PCR、看診、領藥一條龍的COVID-19急門診,門診相關資訊請上雙北衛生局網站查詢。PCR陰性→請務必注意健康、加強抵抗力、避免出入擁擠人多的地方。PCR陽性→即為新冠肺炎確診,會有衛生單位聯絡你,按照症狀病情分流收治(見下圖)。若是輕症或無症狀被判定為在家居隔者,可自行登入「健保快譯通」APP填寫「確診個案自主回報系統」,或是等簡訊寄發來的自主回報網址給你,衛生單位也會安排配送防疫包,防疫包內會含快篩試劑,確診當天算第0天,前4天自行快篩2次、5~9天內快篩一次。→無症狀者3次快篩都陰性的話,「第11天」可以出門。→有症狀者,退燒至少1天,且症狀緩解、快篩陰性,「第11天」可以出門。→快篩陽性就要回報聯絡你的衛生單位,5月12日起也可使用「健康益友」APP進行視訊會診。健康益友APP:安卓下載 iOS下載不論是在居家隔離(3+4)或是確診隔離期間,中研院兼任研究員何美鄉提醒,一旦有任何「極度不適」,或是出現以下症狀,請立即就醫或是打119送醫。中症症狀(需自行就醫)•呼吸急促(肺炎徵兆、也可以是脫水)、血氧下降(有肺炎徵兆 )•嚴重脫水(口乾舌燥、少尿、暈眩) 小兒長者要注意脫水的問題•劇烈頭痛重症症狀(請立刻叫救護車)•呼吸困難、嘴唇發紫、皮膚冰冷•昏迷不醒、昏倒•胸痛以上流程,為5月5日公布資訊內容為主,由於政策改變快速,詳細內容仍以衛福部疾管署為主:https://www.cdc.gov.tw/Category/MPage/oPqZIy6o3kJVDL4DNGpqMw
避免病情在家惡化!臨產孕婦、80歲以上確診需住院 單身老人須入住集中檢疫所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4日)表示,鑒於國內社區疫情持續擴大,確診病例遽增,考量Omicron病毒株特性,係以輕症及無症狀為主的快速傳播模式,為擴大醫療應變量能,即日起調整COVID-19確定病例輕重症分流收治原則,以確保醫療量能及確定病例即時獲得醫療照護,說明如下:一、 中/重症之確診者,收治於醫院。二、 無症狀/輕症之成人確診者:年齡80歲(含)以上或懷孕36週,收治於醫院;年齡70-79歲、65-69歲且獨居者、懷孕35週以內,或無住院需要但不符合居家照護條件者,安排入住加強版集中檢疫所/防疫旅館;年齡69歲(含)以下,且符合居家照護條件、非65-69歲獨居者,採居家照護。三、 無症狀/輕症之兒童:出生未滿3個月且有發燒、出生3-12個月且高燒(>39度),且經醫師評估有住院治療必要者,收治於醫院。前開條件以外之兒童,符合居家照護條件者採居家照護;不符合居家照護條件者,則由照顧者陪同收治於加強版集中檢疫所/防疫旅館。四、 例外情形:不符居家照護健康條件之無症狀/輕症確診者,如本人或其法定代理人要求希望採居家照護,經醫療人員評估後,得採取居家照護。五、 無症狀/輕症之血液透析病人,得依地方衞生局規劃,安排居家照護,並於指定之透析診所或醫院接受血液透析治療。六、 醫院收治之無症狀/輕症確診者,住院天數以不超過5天為原則,倘經醫師評估已無住院醫療需求,且符合解除隔離條件者,得由醫院先行安排出院;未符合解除隔離條件者,下轉返家進行居家照護至隔離期滿。確診者所需「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解除隔離治療通知書」或「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指定處所隔離通知書及提審權利告知」等行政表單,得由醫院通知衛生局補行開立。指揮中心籲請地方政府及醫療機構配合落實執行社區確診病例輕重症分流,加速病床周轉率,以確保醫療量能。指揮中心將持續視疫情變化滾動式調整確診病例照護措施,以兼顧病人安全及醫療量能。
醫師籲篩檢通報隔離一條龍辦理 以避免病人延誤就醫
全國新冠疫情升溫,為預防醫療量能被擊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規定:即日起快篩陽才能到院PCR,對此,中華民國防疫學會理事長王任賢表示,問題不在篩檢量,應改回篩檢、通報、收治隔離由醫院一條龍辦理,把醫療的問題回歸醫療專業評估,才能避免病人延誤就醫、死在家裏或送醫途中。台灣進入新冠疫情流行期,隨著確診病患不斷增加,每日中重症及死亡人數也增加,不少民眾也質疑社區存在沒被發現的黑數;王任賢直指,因應新冠病毒流感化,與病毒共存是共識,蔡總統也說目前防疫政策以減災為主,所以避免更多人重症死亡,應該把確診者隔離評估回歸由醫師判斷。大台中醫師公會理事長魏重耀也說,根據英國研究,快篩陽性再做PCR為陽性準確度達99%,但快篩陰性中有高達20%做PCR會確診,因而要民眾自行快篩,或快篩陽性做PCR篩檢依據有風險,他建議民眾有症狀就要就醫。王任賢則認為,確診者大量爆增,疫調、接觸史、足跡都很難釐清,但中央匡列收治流程還停留在衛生局研判分流收治或隔離,浪費時間,應該是鼓勵有症狀的民眾就醫、採檢完立即由醫師評估做出收治或居家隔離照護,如此一來,可減少病人等待時間,也避免有人在家中等不到通知病情急速惡化。
疫情確診數創新高 陳時中首鬆口:比例達20%將與病毒共存
新冠肺炎疫情再創新高,國內昨新增3058名確診個案,其中本土高達2969例,又以新北單日上千例居冠。指揮官陳時中昨首度鬆口,待全人口確診比例達到15~20%、即345萬~460萬人,就會正式走入「與病毒共存」。全台確診累計迄今4萬3243人,距15%的345萬人,相差340萬人。為保全醫療量能,指揮中心昨亦宣布修訂「確診者分流收治原則」,放寬居家照護適用年齡至69歲以下,另新增兒童沒有發燒,可以居家照護。新北單日破千 高峰5月底差不多昨新增本土個案分布於21縣市,除新北以外,其餘破百縣市分別為台北市663例、桃園市414例、基隆市216例、台中市139例。衛福部昨於政院報告指出,台灣4月30日單日本土個案數將落在1萬5583~6180例之間,最可能為9599例。對於疫情的高峰時間點,陳時中昨表示,從其他國家經驗看來,達到高峰約需1、2個月不等,5月底「大概也差不多」。台北市副市長黃珊珊估計,全台灣未來會有20%人口、約460萬人確診,其中0.5%是中、重症,約2.3萬人。陳時中則回應指出,盼將確診數壓在15~16%左右,並首度透露當確診人口達到15~20%,就會正式走入「與病毒共存」的時機。陳時中進一步指出,若國內確診數達到20%,屆時到處都是感染過的人,已不會那麼敏感,再加上疫苗覆蓋率及社會的管理,這樣防疫就足夠,餐廳也不會再禁止內用,就和感冒化的情形一樣,病毒嚴重度降低,其實就已是實質的共存,Omicron的感染以輕症為主,大家不要過於恐慌,當前基本原則仍為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等。新增6中症 皆50歲以上有慢性病台北市長柯文哲則指出,只有疫苗覆蓋率能決定最後感染人數,倘若未來沒有出現新的變種病毒,估計台灣感染人數將達總人口的3分之1,所有公共措施都是用來延緩感染速度,避免確診個案短時間衝太高,超過社會忍受範圍、擊垮醫療體系。另國內昨新增6例中症個案,都為50歲以上、有慢性病史者。今年國內1萬5544例本土個案中,輕症、無症狀個案共有1萬5482例(佔99.6%),另有中症個案57例(0.37%)、重症個案5例(0.03%),其中4人死亡。截至目前,國內共累計4萬3243例確診、856例死亡。確診居家照護 放寬69歲以下適用因應確診者收治需求,目前國內專責、負壓隔離病床共整備了6111床,空床率為63.4%;中央集中檢疫所共52家、7170床,空床率22.7%;地方加強型防疫旅館則有10家、1487床,空床率24.6%。為保全醫療量能,指揮中心昨也宣布修訂「確診者分流收治原則」。根據新收治原則,69歲以下未洗腎、懷孕的輕症、無症狀個案適用居家照護,但65~69歲獨居者除外。70到74歲生活可自理或有陪同照顧、65~69歲獨居者、懷孕35周內的女性,可收治於加強版集中檢疫所或加強版防疫旅館。另75歲以上、洗腎、懷孕36周以上者,則一律收治於醫院。至於輕症、無症狀兒童,未滿3個月且有發燒、出生3~12個月且高燒逾39度,以及洗腎者,均需收治於醫院,其餘適用居家照護。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說,滿1歲兒童原則上採居家照護,若家中條件不符,亦可由照顧者陪同入住加強版集中檢疫所或加強版防疫旅館。若為中、重症個案,不論年齡層,則一律收治於醫院。
疫情升溫!輕症、無症狀兒童送醫條件出爐 指揮中心公布收治規範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1)日表示,因應國內出現首例確診COVID-19兒童死亡個案,昨(20)日邀集台灣兒科醫學會、台灣兒童感染症醫學會召開會議,訂定COVID-19兒童確診病例居家照護警訊表徵與緊急送醫條件,說明如下:一、若兒童出現以下症狀須視訊診療,必要時得安排外出就醫(警訊表徵/就醫警訊):(一)發燒超過48小時,或高燒超過39度合併發冷/冒冷汗;(二)退燒後持續活動力不佳;(三)退燒後持續呼吸急促/喘或胸悶胸痛;(四)持續性的嘔吐、頭痛或腹痛;(五)超過12小時未進食或未解尿。二、若兒童出現以下症狀,請撥119或緊急時由同住親友送醫(119送醫/緊急自行就醫條件):(一)抽搐;(二)意識不佳;(三)呼吸困難或有胸凹現象;(四)唇色發白或發紫;(五)血氧飽和度低於94%(如家中有);(六)肢體冰冷合併皮膚斑駁、冒冷汗。指揮中心進一步說明,鑒於國內社區疫情持續擴大,確診病例遽增,並因應各縣市啟動居家照護,即日起取消居家照護同住者健康條件限制,並依COVID-19確診者病症程度,調整分流收治原則,說明如下:一、中/重症之確診者,均收治於醫院。二、無症狀/輕症之成人及青少年確診者:如具75歲以上、須血液透析或懷孕36週以上任一條件,收治於醫院;為70-74歲且生活可自理或有陪同照顧者、65-69歲且獨居者,或懷孕35週以內者,安排入住加強版集中檢疫所/防疫旅館;為69歲以下無血液透析或無懷孕,且符合居家照護條件、非65-69歲獨居者,採居家照護。三、無症狀/輕症之兒童:嬰兒年齡未滿3個月且有發燒,或嬰兒年齡為3至12個月且高燒超過39度,或須進行血液透析者,均收治於醫院。前開條件以外之兒童,符合居家照護條件者採居家照護;不符合居家照護條件者,則由照顧者陪同收治於加強版集中檢疫所/防疫旅館。四、例外情形:不符居家照護健康條件之無症狀或輕症確診者,如本人或其法定代理人要求希望採居家照護,經醫療人員評估後,得採取居家照護。五、下轉條件:收治於醫院或加強版集中檢疫所/防疫旅館已達3至5天,經醫療人員評估除隔離外無繼續照護需求,且能符合居家環境條件者,得返家採取居家照護,並由醫院或加強版集中檢疫所/防疫旅館通知衛生局納入居家照護管理。六、調整居家照護同住者快篩頻率:同住之未確診者,隔離至同戶最後確診個案之確診日後10天,於有症狀時及隔離期滿日進行家用快篩,符合解隔條件後進行7天加強版自主健康管理,期間有症狀時進行家用快篩。指揮中心籲請地方政府及醫療機構配合落實執行確診病例輕重症分流,以確保確診者健康權益。指揮中心將持續視疫情變化滾動式調整確診病例照護措施,以兼顧病人安全及醫療量能。
不讓2歲童重症枉死…開放「緊急就醫」可自己步行或開車 冒5徵兆快就醫
新北市2歲男童因感染新冠肺炎,經過6天搶救,最終不敵病情快速惡化,於昨天(19日)凌晨宣告不治。面對國內首例兒童重症就死亡的個案,因傳出病童家長因未接獲衛生單位通知,不敢貿然出門,向衛生局、1922反映無果,是否有延誤就醫的問題,引起外界高度關注。為此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天深夜發出最新公告,接下來不論確診個案或同住的居家隔離者,只要出現危及生命的徵兆,都可透過防疫計程車、親友接送、步行或自駕前往醫院。而小兒科醫師提醒,若小朋友出現持續高燒、抽筋、意識不佳、脫水,或是血氧濃度低等情況,千萬不要拖,要趕快送醫。新北市出現2歲童重症死亡事件,讓全國爸媽揪心。據悉男童一家最先被確診的是爸爸,在13日確定染疫,當晚男童母親就發現,家中2歲兒子、6歲女兒都發燒,但當時經過快篩,女兒陽性兒子陰性。隔天一早曾帶著一雙兒女徒步到醫院做PCR及拿退燒藥,後來上網查詢檢查,確定孩子們都確診,但因未接獲通知不敢出門,兒子直到當天晚間7時31分,才經救護車送到醫院搶救。面對此一個案,是否有延誤就醫一事,引發全國人民關注。指揮中心昨天深夜,公布了「COVID-19 確診個案分流收治與居家照護之醫療協助」資訊。開放輕症居隔的確診者,可透過同住親友接送,或自行駕車、步行等方式,自行前往醫院,不用再花時間等通知,這項調整也被外界解讀為「2歲男童條款」。指揮中心表示,針對最新的「居家照護確診個案」規定,若需要緊急就醫,可先以救護車為主,地方政府衛生局規劃或指示的防疫計程車、同住親友接送或自行前往往(如步行、自行駕車、騎車)等方式為輔。而若需要返家隔離治療(包含就醫後返家),需依地方政府衛生局規劃或指示的防疫車隊、同住親友接送或自行返家(如步行、自行駕車、騎車)等方式進行;若要到醫院採檢,則以地方政府衛生局規劃或指示的防疫車隊為主、同住親友接送或自行前往(如步行、自行駕車、騎車)等方式為輔。另根據《蘋果新聞網》報導,林口長庚醫院兒童一般醫學科、兒科急診科主任李嶸提醒家長,若孩子生病出現高燒、抽筋、意識不佳、呼吸用力、血氧濃度低於94%等徵兆,若有就必須立刻撥打119,以最快速度就醫。小兒科專家也建議,家有小孩的家長,平時可準備普拿疼、布洛芬(Ibuprofen)等藥物備用,以防不時之需。
雙北試辦「輕症在家隔離」 相關懶人包看這裡
由於本土疫情持續升溫,近2日確診人數接連破千。目前傳出新北市、台北市將會開始試辦「輕症在家隔離」,目前基隆、宜蘭、花蓮、高雄、台中等縣市也傳出正在向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詢問相關細節。《CTWANT》就整理相關資訊,方便讀者一次理解。根據目前資料顯示,輕症在家照護的適用對象除了輕症確診者外,確診者的同住者年齡須在64歲以下,同時必須未懷孕、不需洗腎等條件。如果不符合此條件者,還是會依分流收治原則送加強版集中檢疫所、防疫旅館或醫院。而在居住條件部分,基本是1人1室1浴為原則,但如果均為確診者,可以多人1室。而如果同屋簷下有其他未確診者,最多以4人為上限。如有共用衛浴、空間等需求,每次使用後本人需進行清消,或是用稀釋漂白水、酒精來進行消毒。在於解隔離條件方面,確診者須符合「有症狀者須退燒至少1天且症狀緩解」與「距發病日或採檢日第10天以上,使用家用快篩陰性,或是PCR為陰性或Ct≥30」,如此情況可以解除隔離並進行7天自主健康管理。衛生福利部傳染病防治醫療網北區指揮官黃玉成也呼籲,如果民眾在居家隔離期間有出現頭痛、發燒等症狀,可以服用普拿疼等藥物。如果出現流鼻水、打噴嚏等症狀,可以服用治療過敏的抗組織胺類藥物。如果還有其他症狀,可以預約視訊診療。而如果輕症患者在居家照護期間出現症狀,例如成人出現抽搐、意識不清、意識改變、呼吸困難、急性胸口悶痛、冒冷汗、嘴唇發青等症狀,應即刻撥打119前往就醫。對於目前坊間提到的抗病毒口服藥,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該藥物主要是給65歲以上、或具風險因子的確診者,避免其變成中度或重度症狀,該藥物會在醫院或集檢所直接投藥,符合居家照護的輕症患者很少需要。
孕婦確診「36周區分」惹議 指揮中心解釋三原則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5)日表示,為擴大醫療應變量能,強化輕重症分流,以確保醫療量能及確定病例即時獲得醫療照護,昨(14)日調整COVID-19確定病例輕重症分流收治條件,醫院收治中重症、高齡(70歲以上)、血液透析、懷孕36週以上確診者;其餘依條件收治至加強版集中檢疫所/防疫旅館或居家照護管理。有關媒體報導部分專業人士對孕婦確診者依懷孕週數做為輕重症分流存有疑慮,指揮中心說明如下:(一)懷孕染疫之併發症風險高,近預產期者也隨時可能有生產照護需要,較不適合居家照護模式。(二)孕婦如確診,先依週數(36週)分流到加強型集檢所/防疫旅館或醫院。至加強型集檢所/防疫旅館者,除每日健康關懷,負責醫院會例行照會婦產科醫師視訊或到所會診,評估有需要住院觀察/治療者,會轉送醫院收治。(三)所有加強型集檢所/防疫旅館均已與醫院設綠色通道,因應緊急醫療後送需求,請入住民眾安心。指揮中心指出,將持續視疫情變化滾動式調整確診病例照護措施,以兼顧病人安全及醫療量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