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烈運動
」 禁忌 高溫 生肖 健康 運動女子如廁後馬桶「全是血」! 竟是「2生活習慣」惹痔瘡上身
28歲「小花」整天久坐辦公室,又常狂點炸物當宵夜,結果出現肛門搔癢症狀,她不以為意,直到發現小便後馬桶出現「滿江紅」,內褲沾上血絲,驚覺恐是痔瘡找上門,就醫檢查後評估屬第三期,醫師建議保守治療,但她不想每天上廁所提心吊膽,決定安排手術改善,術後也讓她找回好心情。痔瘡為肛門常見疾病 使患者整天坐立難安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大腸直腸科主任江驊哲表示,痔瘡是肛門常見的疾病之一,主要是因肛門處血管及軟組織(又稱「痔瘡組織」)隨著排便習慣不佳、懷孕生產、年齡增長而逐漸鬆弛老化,一旦又有飲酒、吃辛辣食物,或者整天久站久坐,都會導致肛門壓力過高,造成痔瘡組織充血、脫垂,嚴重時,甚至會「掉出」體外,令人整天坐立難安。江驊哲醫師解釋,因為當民眾用力排便時,質地較硬的糞便會與充血腫脹的痔瘡組織摩擦,導致痔瘡被磨破,等到糞便通過肛門後,擠壓的壓力逐漸變小,此時鮮血就會從破掉微血管流出,所以如果仔細觀察,會發現都是排便後才開始滴血,整條糞便末端也會看到鮮紅色血液。雷射消融手術治療 疼痛感低、恢復速度快江驊哲醫師評估小花的痔瘡病程為內痔第三期,而患者主動接受自費雷射消融手術治療。經由極細光纖在肛門口穿刺2至3個小洞,再透過雷射高波長光熱能量,迅速消融脫垂的痔瘡組織後,痔瘡大幅消退且手術過程幾乎無血、疼痛感甚低,僅會有些許腫脹感,術後隔天恢復日常生活。江驊哲醫師也提醒,患部多半也會在6至8週恢復到正常狀態,續只要避免劇烈運動,很快揮別痔瘡帶來的陰霾。日常這樣做 避免痔瘡找上門江驊哲醫師建議,民眾平時務必要攝取足夠水分和高纖蔬果,避免久坐久站,遠離抽菸、酗酒及適度運動,尤其要養成正確且規律的排便習慣,不要上廁所時追劇滑手機。如果有痔瘡前兆,也能在家溫水坐浴,消緩不適感覺,若症狀嚴重,就得就醫治療,避免小病拖成大病。
週末白露報到!命理師揭5大禁忌 示警「2類人」恐遭病魔纏身
在二十四節氣中,每年的白露多在國曆的9月7日,並且太陽黃經位在165°。白露節氣象徵時節逐漸轉陰,天氣漸漸涼爽,夜晚水氣凝結,到了清晨時,樹葉與花朵會有很多露珠,而古人也以四個節氣搭配五行,秋天五形為金,金又為白,以白色來形容秋天的露水,故稱為「白露」。塔羅牌專家小孟老師分享白露相關禁忌,提醒民眾注意。1、穿衣不宜裸露:白露之後天氣會轉涼,所以穿衣服不宜外露,容易感冒著涼。2、禁喝冰水:白露天氣轉涼,喝太多冰水容易頭暈發冷,寒氣過重。3、忌過度運動:白露毛細孔會變小,倘若這個時候進行劇烈運動,容易造成氣血循環不好,身體不易代謝,身體淤堵會有損健康。4、睡覺冷氣不宜調太低:冷氣調太低容易過冷,身體容易在夜晚發冷,導致寒氣過強,易流鼻水鼻塞、手腳冰冷。5、忌夜晚不蓋被:白露天氣轉寒,夜晚較涼,因此睡覺一定要蓋被子,切勿讓寒氣進入筋骨,導致筋骨酸痛。另外,小孟老師特別提醒,沖龍與雙魚座2類人,外出遠行要注意安全,尤其要遠離感冒中的人,以防病魔纏身。
陸遊客不聽勸…暴力騎馬致「炸肺」死亡 警協調:賠7000和解
近日中國有遊客在陝西豐寧扎拉營村騎馬,卻過度讓馬奔跑,導致馬匹死亡,遊客也因而受傷,與馬主人發生爭執。最後在警方的協調下,遊客賠償馬主人7000元人民幣,事情才圓滿落幕。馬主人所在村的村支書向《紅星新聞》控訴,事情發生在23日早上,遊客一直在暴力騎馬,領隊發現後勸阻,但對方依舊騎馬奔跑,造成馬「炸肺」死亡。當民宿主人趕到現場後,和遊客發生爭執,「遊客打了民宿2個人」,但網傳影片沒有拍到,只記錄之後雙方爭吵的部分。而村裡給遊客騎馬都是談好價格和注意事項,沒有簽訂紙本協議,日後會考慮要求村民和遊客在騎馬前簽署相關協議。一名馬術愛好者透露,一匹健康且經常被騎乘的馬,該強度跑死的概率不大,普通遊客也沒有控馬能力,把馬逼著跑到死,有的馬在體力不支後會拒跑,但如果馬在高溫下劇烈運動,並且在表現下降後,遊客仍繼續兇狠騎馬,確實可能導致馬肺出血去世。不過,具體原因要看馬的健康狀況、當天的天氣、遊客是否暴力騎馬,例如是否有用鞭子狠抽馬、在馬踉蹌的情況下依然強迫馬奔跑等。另外,一名馬場主人表示,馬在不限速的情況下,跑10公里死亡的可能性是存在的,騎馬人不懂馬、不愛馬的情況下,讓馬一直跑確實能把馬騎死,但也不排除馬有基礎疾病,所以很難就現在的情況判斷責任在誰。
明雙北飆37度熱爆!週三起水氣增 午後雨彈開炸「下最猛時間」曝
今天(26日)臺灣附近水氣稍多,清晨在新竹至嘉義地區有局部降雨出現,宜蘭也有零星降雨,其他地區白天為多雲到晴,午後西半部地區和各山區易有雷陣雨發展,且局部地區雨勢較大,有短延時強降雨的機率。氣象署表示,未來1週臺灣屬於典型夏季天氣,高溫皆落在32度到35度,明天雙北、屏東、台東為黃色燈號,有37度高溫出現機率。氣象署指出,未來1週臺灣地區屬於典型夏季天氣,高溫皆落在32度到35度之間,部分地區有機會更高,下午太陽加熱使天氣轉不穩定,午後易有較明顯雷陣雨,需留意強對流伴隨之短延時強降雨、雷擊、強風等劇烈天氣現象。明天(27日)水氣偏少,各地大多為多雲到晴,午後山區有局部短暫雷陣雨,清晨中南部地區有零星短暫陣雨。氣象署今天下午5時42分發布高溫資訊,明天中午前後臺北市、新北市、屏東縣、臺東縣為黃色燈號,有37度高溫出現機率,提醒民眾減少戶外活動及勞動,避免劇烈運動、注意防曬、多補充水份、慎防熱傷害。週三至週六(28日至9月1日)環境水氣增加,全臺各地大多為多雲到晴,午後各地有局部短暫雷陣雨,並有局部大雨發生的機率,其中週四雨勢較為明顯;由於盛行南到西南風,清晨至上午因與海陸風輻合作用,中南部地區有零星短暫陣雨。9月2日至4日各地大多為多雲到晴,午後有中南部地區及其他山區局部短暫雷陣雨。另外,中度颱風「珊珊」今日下午2時的中心位置在北緯27.4度,東經133.0度,以每小時16公里速度向西北西進行,持續朝日本方向移動,預估週三、週四是影響日本最明顯的時間。
今迎處暑!4生肖注意健康和安全 開運養生與禁忌一次報你知
2024年8月22日22點56分節氣來到「處暑」,「處暑」其實是炎熱離開的意思,這個節氣到了以後,秋意就漸濃,氣溫會逐漸降低。處暑之後陽氣開始減弱、陰氣增長,開放轉為收斂,成長變為成熟。濕氣下降,燥氣上升。“處暑,秋老虎猖狂,天氣炎熱。”氣候特點是白天熱,早晚涼,晝夜溫差大,降水少,空氣濕度低。處暑也是“熱燥”的開始,比夏天的乾燥還要明顯,因此常會感到既熱又乾燥,容易出現皮膚乾燥,口鼻喉嚨乾燥,乾咳無痰,發熱等症狀。天高氣爽中,也含有秋殺之氣,天氣逐漸轉成「晝熱夜涼」型態,養生聚焦於「留意晝熱夜涼」與「持續抗秋躁」。《易經》中講天人合一,人的氣是天地所賜,養生要根據天地陰陽之氣的變化來進行,四時之中,春溫、夏熱、秋涼、冬寒的氣候變遷,是自然界變化的一個規律,順應自然則養生成功,違背自然則百病迭起。養生就跟做事情一樣,一定要順勢而為,方能成功。2024年「處暑」這半個月,健康要注意的生肖是屬虎、蛇、猴、豬,不宜參加刺激性或危險性的運動,多主意外之災,出差或外出旅行必須注意安全第一,不要作危險性的運動,以免樂極生悲,提高警惕,有備無患。小感冒、小病痛會特別明顯,一些病痛在所難免。以下從食衣住行育樂探討「處暑」開運養生與禁忌:一、食這個季節仍有暑氣,脾胃功能還是比較弱,不適合吃過於油膩的食物,由於處暑也有“燥”的特點,過食辛辣等刺激性的食物會傷及肺氣,肺氣旺則會傷肝,所以處暑時節的飲食應該“少辛多酸”,酸味有潤肺收斂的作用。中醫理論裡,處暑需益腎養肝,潤肺養胃,清熱交神,食材的運用如下:枸杞、紅棗、甲魚,能益腎養肝;梨、蜂蜜、海帶、海蜇、黃瓜,可潤肺養胃;蓮子、百合、銀耳、芹菜,助清熱安神。除了以上的食物外,還需要多喝溫開水,少喝寒冷的水,防止寒冷傷肺,多吃當令水果防燥邪,比如哈密瓜,梨,葡萄等。二、衣處暑到了以後,天氣就會逐漸變涼,要從防暑降溫慢慢轉向防寒保暖;最需要注重肚臍的保暖,因為肚臍部位的表皮最薄,皮下又沒有脂肪組織,更容易被寒氣入侵。不管男女,都要保護好肚臍,尤其是女人們,別再穿露臍裝了。三、住寒氣一旦從肚臍侵入到身體裡面以後,如果寒氣直衝腸胃,則可能發生腹痛、腹瀉等問題,甚至還會出現嘔吐,如果寒氣大量積累在小腹部位的話,則會導致泌尿生殖系統出現問題,在晚上氣溫比較低的時候,要記得給自己的腰腹部蓋上被子或小毯子。溫差大易感冒,家裡的冷氣溫度設定不能太低,應適時調整,進出室內外溫差過大,忽冷忽熱,易引發感冒,而過敏性鼻炎、咳嗽及哮喘者也易發作,身體體質偏燥熱的人,容易出現肌膚、鼻腔、口舌乾燥、便祕等症狀。四、行早睡早起的良好生活作息,讓身體得到完整的睡眠,自然避免陰虛火旺,能強健益氣。早睡可以收斂陰氣,早起可以舒展陽氣。若經常熬夜,體內的陽氣損耗就變多,秋季是需要收斂陽氣的。另外,除了不要熬夜之外,還應該堅持午休,讓睡眠更加充足一些。古人在睡眠養生法中還強調了子午覺的重要性(子時:晚上23至01點,午時:中午11至13點),認為子午之時,陰陽交接,極盛及衰,體內氣血陰陽失衡,必欲靜臥,以侯氣復。中午12至13點,是人體交感神經最疲勞的時間,老年人睡子午覺可降低心、腦血管病的發病率。因此,子午覺即有防病保健的意義,又符合養生道理。老年人的氣血陰陽俱虧,會出現晝不精,夜不瞑的少寐現象,老年人宜“遇有睡意則就枕”,這才符合養生學的觀點。五、育進行輕緩運動,適量運動本是好事,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增進新陳代謝。但如果過量運動,尤其是劇烈運動,反而是傷身的。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秋天本該收斂陽氣了,過量運動卻會消耗陽氣。六、樂白天熱,早晚涼,晝夜溫差大,情緒容易起伏,要保持快樂心情,這樣精神心緒都穩定,得以開心、用心,神清氣爽好運自然來。
半個台灣防午後雷雨「16縣市大雨特報」 瑪莉亞颱風路徑曝
午後對流雲系發展旺盛,易有短延時強降雨,氣象署今(10日)14時20分針對16縣市發布大雨特報,大台北、東部、東南部地區及各地山區有局部大雨發生的機率,請注意雷擊及強陣風,山區請慎防坍方及落石,低窪地區請慎防積水。16縣市大雨特報。(圖/氣象署)另外,氣象署14時36分發布高溫資訊,由於天氣高溫炎熱,今天中午前後新竹縣、苗栗縣為黃色燈號,請注意。減少戶外活動及勞動,避免劇烈運動、注意防曬、多補充水份、慎防熱傷害。室內保持通風及涼爽,適時採取人體或環境降溫的方法,如搧風或利用冰袋降溫等。適時關懷老人、小孩、慢性病人、肥胖、服用藥物、弱勢族群、戶外工作或運動者,減少長時間處在高溫環境。 2縣市高溫警戒。(圖/氣象署)氣象署指出,今天台灣受低壓帶影響,水氣偏多、天氣不穩定,中南部地區整日不定時有短暫陣雨或雷雨,並有局部大雨發生,中午過後北部及東半部需留意午後雷陣雨,各山區並有大雨出現的機率,外出請攜帶雨具備用;至於氣溫方面,各地高溫普遍為32至36度,特別在大台北及花東局部地區可達36度以上,沒下雨時感受悶熱,戶外活動應多補充水分。至於第5號輕度颱風瑪莉亞,今天8時的中心位置在台北的東北東方約2590公里的海面上,向北北西移動,對台灣天氣沒有直接影響。
今立秋!4生肖注意健康 養生開運、禁忌一次看
2024年8月7日08點10分節氣來到「立秋」,秋,即禾與火,有禾谷成熟的意思,是豐收的季節;此時梧桐樹開始落葉,故「落一葉而知秋」!秋,一候涼風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蟬鳴。古人有「春夏養陽,秋冬養陰」、「春生夏長、秋收冬藏」之說,養生一定要順應四時,才能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立秋後,自然界的陽氣開始收斂、沉降,人應當開始做好保養陽氣的準備。肺屬金,而秋季大地一遍金黃,故肺主秋季。另外秋季主收,燥為秋季之主氣,而肺為「嬌臟」不耐寒熱,故很容易被秋燥所傷,因此需要潤燥、養陰、潤肺。而秋天屬金,金克木,所以秋天這種氣會抑制你的肝氣、肝血的生發。肝開竅於目,所以這時候呢眼睛的視力就會有所下降,因此立秋養生重在養肺護肝。2024年「立秋」這半個月,健康要注意的生肖是屬鼠、龍、猴、豬,小感冒、小病痛會特別明顯,一些病痛,在所難免,但不會很嚴重,尤其要留意腹部的毛病,注意飲食衛生,可以減低染病的機會;此外,會有神經緊張的傾向,必須盡量多休息,多做適量運動以放鬆身心!以下依照食衣住行育樂來建議「立秋」養生與禁忌:一、食的養生與禁忌1.宜吃養肺潤肺的食物秋屬燥,而燥氣通於肺,很容易傷及肺陰,使人患鼻乾、喉嚨痛、咳嗽、胸痛等呼吸疾病,所以飲食應注意多吃些養肺潤肺的食物。肺是人體重要的呼吸器官,是人體真氣之源,肺氣的盛衰關係到壽命的長短。養肺的蔬菜包括蓮藕、百合、銀耳、木耳、山藥、胡蘿蔔、豆腐等。水果如梨子、蘋果、山楂、荸薺等。果仁類如杏仁、核桃、花生、松子、芝麻等。蜂蜜是秋季養肺潤肺的好食物。2.清熱解暑要繼續清熱解毒類食品既能消暑、斂汗補液,還能增進食欲。因此喝些綠豆粥、蓮子粥、百合粥和薄荷粥益處多多。3.涼性食物要適量涼性食物要適量食用,如瓜類水果西瓜、香瓜等。古人云:「秋瓜壞肚」,夏季剛過,人的脾胃受炎熱天氣影響,功能較弱,還未完全恢復,因此剛剛入秋養好脾胃很重要。4.「少辛增酸」愛吃辛辣刺激食物的人要克制一下,夏季吃些辛辣食物可以增加食欲,但是立秋後要適當減少,因為秋天要收肺氣,而辛辣太盛則傷肺。「增酸」的目的是為了增強肝臟的功能,所以要多吃酸味的水果和蔬菜,如奇異果、蘋果、石榴、葡萄、橘子、檸檬、番茄等。5.多食含纖維食物秋天乾燥易便秘,應多食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如空心菜、胡蘿蔔、地瓜、白菜、芹菜、豆芽、香菇、海帶、紫菜等。6.忌暴飲暴食到了秋季,由於氣候宜人,往往會進食過多,攝入熱量過剩,會轉化成脂肪堆積,使人發胖。在秋季飲食中,要注意適量,不能放縱食欲,大吃大喝。7.忌油膩、煎炸食物油膩煎炸的食物不易消化,積聚在胃中,加重體內積滯的熱氣,不利於潤燥,許多慢性呼吸系統疾病常在秋季復發或加重,就是因為這個原因。8.進補的好季節入秋之後,人體對食物的吸收率會逐漸增高,但像羊肉、狗肉在入秋之初還是要少食,因為秋初炎熱未完全退盡,過多食用大熱食物羊肉、狗肉不利於健康。太多的肉類等高蛋白食品,會增加腸胃負擔,影響胃腸功能。因此吃肉要適當,最好等到天真正涼下來以後。9.藥補不如食補“多吃補藥,有病治病,無病強身”是不科學的,用食補代替藥補是個不錯的選擇,秋季之後我們可以多喝雪梨銀耳湯來滋陰潤肺,多吃蓮藕、蘿蔔、百合等物來保健身體,無病亂補是會擾亂身體內部節奏,而且補藥吃太多小心變成毒藥。藥物和食物既然有保健治療作用,亦有一定的副作用,久服多服會影響體內的營養平衡。尤其是老年人,不但各臟器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減退,需要全面地系統地加以調理,而且不同的季節,對保健藥物和食物也有不同的需求。因此,根據不同情況予以調整是十分必要的,不能恒補不變,一補到底。二、衣的養生與禁忌早晚日夜溫差大,別忘早晚添加衣服。三、住的養生與禁忌1.「秋老虎」到要注意防暑降溫,此時晝夜溫差逐漸變大,也要預防感冒著涼。夜間睡覺時腰腹要蓋被子,以防受涼。2. 炎熱季節,許多家庭和辦公室都開著空調,人們在享受清風涼意的同時,也容易患上“空調病”。尤其在立秋之後,天氣早晚較涼,稍不注意,就會出現腹痛、吐瀉、傷風感冒、腰肩疼痛等癥狀。空調開放時間不易過長,夜裡最好不開或只開除濕。這樣,既可降溫避暑,又可預防空調病。3. 有慢性病如哮喘、慢性支氣管炎患者及胃腸功能較弱的人,不宜長時間開空調,避免直吹或將腹部蓋好。四、行的養生與禁忌早睡早起養精蓄銳,養肝護肺;早睡可以順應陽氣的收斂,早起可使肺氣得到舒展。而且,早睡早起可減少血栓形成的機會,可預防腦血栓等缺血性疾病發生。五、育的養生與禁忌立秋的氣溫雖然沒有降低多少,但是運動還是要堅持,運動不能停,立秋之後空氣濕度會開始變低,在清晨的時候爬爬山,多做一些深呼吸的動作,這樣的空氣浴能對身體起到很好的保健功效,晚上9點以後不要劇烈運動出汗過多。六、樂的養生與禁忌悶熱勿煩躁,天涼莫悲秋,「秋老虎「的燥熱威力不容小覷,氣溫高令人心情煩躁,脾氣漸長,易於衝動,影響身心健康,要調整好心態,切忌悲傷憂慮。
白開水有保存期限 營養師點名「4種水不要喝」:細菌恐喝下肚
適度喝水對身體健康有益,但如果水放太久,可能會變質。營養師便提醒,有4種水不能喝,包括未經處理的山泉水、曝曬後的瓶裝水、放了很多天的白開水、對嘴喝過的水,其中可能含有細菌或有害物質,小心把細菌通通喝下肚。營養師黃品瑄在臉書專頁指出,炎熱的天氣中,要隨時補充水分才不會容易中暑、脫水,但大家是否有留意到,喝進去了水到底安不安全?接著列出4種「不要喝的水」,要盡量避免。1.未經處理的山泉水有些人會覺得山泉水天然乾淨就直接飲用,實際上未經處理的山泉水極易受到污染,直接喝可能喝到細菌、寄生蟲。2.曝曬過的瓶裝水常見的寶特瓶(PET)經長時間的高溫照射,有可能會釋出有害物質,即使放在車內沒有直射,但經曝曬後的車內溫度極高(夏季甚至可能超過70度),一樣會釋出有害物質或變形,不建議飲用。3.對嘴喝過的水擺放過久我們的口腔中有許多的細菌,在接觸到水後,細菌就會在水裡面繁殖,久放後細菌數會超可怕!所以建議有對嘴喝過的水要盡快喝完。4.放了很多天的開水許多人認為水在煮沸殺菌後就能一直放,但如果裝水的容器不乾淨,或是未將容器密封而是開口放置,放久了微生物也可能會越來越多。此外,黃品瑄也提醒,劇烈運動後不宜猛灌水,人體在劇烈運動後會流失各種電解質,如果運動後立刻喝大量的水而未補充到足夠的電解質,可能導致低血鉀症(疲勞、抽筋、心律不整),建議適量喝水,或在水中加入鹽來補充電解質,強調在補水的時候再多注意一下,才不會不小心喝下細菌、毒素。
巴黎奧運/鐵人三項選手比賽期間「狂吐10次」 前1天塞納河水質仍呈「不安全」
塞納河的水質一直是巴黎奧運組織者、運動員等人關注的問題,當局2015年以來就斥資了14億歐元(約新台幣497億元)清潔,但此次鐵人三項競賽於7月31日舉行時,一名加拿大選手才剛衝過終點線,便忍不住彎腰嘔吐,賽事期間甚至一共嘔吐達10次。根據外媒《TIME》、《鏡報》(The Mirror)的報導,29歲的米斯洛楚克(Tyler Mislawchuk)在完成1.5公里游泳、自行車40公里、跑步10公里後,以1小時39分41秒成績拿下第9名,但他衝過終點線後,就忍不住劇烈嘔吐,並於事後坦言,「我放手一搏,絕不後悔,但也(於賽事期間)嘔吐了10次」。米斯洛楚克在賽後狂吐。(圖/翻攝自X)報導指出,巴黎市政府曾斥資14億歐元大規模整治塞納河,在今年7月初測試時,也證明其足夠乾淨,能夠正常游泳。但在開幕式、周六均下了大雨,導致未經處理的廢水流進河中,水質檢測結果呈現「不安全」,代表著大腸桿菌已經超標,而鐵人三項也被迫延期。不過,針對塞納河的水質問題,米斯洛楚克認為不必過度擔憂汙染這件事,「我們在世界各地、不同的水域進行比賽。如果你在每場比賽中都強調水質…」;而美國選手萊德(Seth Rider)也透露,他為了增強對大腸桿菌的免疫力,在比賽前故意將自己暴露於細菌中。實際上,鐵人三項比賽當天,巴黎氣溫達到攝氏30度,運動員也可能因為在高溫下劇烈運動,引發身體不適。
婦人「長期胸悶」懷疑罹癌 就醫才知1生活習慣害慘她
注意身體發出的警訊!一名家庭主婦因為長期感覺胸悶、呼吸困難,懷疑自己罹患癌症,就醫檢查後,卻都沒有發現有異常。醫師仔細詢問後,才發現她的胸悶是因為生活習慣所致,醫師也指出五個飯後的NG行為,提醒民眾要盡量避免。肝膽腸胃科醫師張振榕在「醫師好辣」節目中表示,飯後1到2小時是腸胃道消化吸收的關鍵時間,腸胃道需要大量血液來運作,此時應保持輕鬆的坐姿或散步,不要進行劇烈運動,有助於消化和吸收。張振榕也分享自己遇到的案例,表示一這位家庭主婦因為長期感覺胸悶、呼吸困難,懷疑自己罹患癌症,得了肺腺癌,但經過胸腔科和心臟科檢查後,均未發現異常。醫師仔細詢問後,發現她有一個壞習慣,就是中午隨便煮點東西吃完後,便躺下來追劇,不知不覺就睡著了。張振榕建議婦人改變午餐後立即躺平的習慣,而婦人在嘗試後,發現她的胸悶和呼吸困難症狀完全消失,消化吸收變得順暢,確實並不是患上肺腺癌的問題。張振榕也整理出五個飯後的NG行為,像是飯後立即躺平睡覺;飯後馬上吃冰容易使腸胃道收縮,血流量不足,造成胃痙攣;飯後喝茶,因為茶中含有鞣酸,容易與食物中的蛋白質結合形成硬塊,影響消化和營養吸收;飯後洗澡會讓血液流向肌肉組織,使腸胃血流不足,導致消化不良;剛吃飽後大量喝水會增加腹部壓力,容易感到腹脹、消化不良,甚至引起胃食道逆流,提醒民眾應該要避免,以免導致脹氣和消化不良。
小米首款小摺疊MIX Flip正式登台 全新耳機Buds 5支援「通話錄音」
小米於26日舉辦新品發布會,會中公布了首款登台的摺疊手機Xiaomi MIX Flip,另外還有許多用戶都深愛的Xiaomi 手環 9。在穿戴方面,另外還推出了配戴上十分舒服的Xiaomi 開放式耳機,以及罕見能支援「通話錄音」功能的耳機 Xiaomi Buds 5。(圖/廖梓翔攝)Xiaomi MIX Flip這次在台灣登場的小米摺疊手機是直立式摺疊手機Xiaomi MIX Flip,其搭載Snapdragon 8 Gen 3處理器,儲存方面則為12GB RAM搭配512GB ROM,電池容量則為4780mAh,經過 1600 次循環週期後仍能保持 80% 的容量。(圖/廖梓翔攝)在外觀部分,Xiaomi MIX Flip全機採用旗艦玻璃背板與高強度6M42鋁合金中框,保持優異手感的同時,依舊能為手機提供強勁的保護。而轉軸則是採用SGS認證的小巧二級連桿,官方測試在高達50萬次的折疊後,手機依舊能正常使用。在外螢幕部分,採取4.01吋為彎曲外螢幕,解析度為1392x1208,螢幕更新率最高可達到120Hz,峰值亮度最高可達3000nits。而為了強化外螢幕的使用率,除了有許多可愛的萌寵可以當作動態桌布,讓使用者忙碌之餘,看到手機就能會心一笑外,這次Xiaomi MIX Flip所搭載的Xiaomi HyperOS有針對外螢幕進行設計,外螢幕本身就可以做到高度的操作,不展開螢幕也能做到許多一般手機的操作。(圖/廖梓翔攝)在內螢幕部分,Xiaomi MIX Flip搭載6.86吋的螢幕,解析度為2912x1224,螢幕更新率最高可達120Hz,峰值亮度同樣為3000nits。(圖/廖梓翔攝)為了改善在操作手機時發生的過熱情形,這次小米在散熱部分設計了全新的立體散熱系統,其中包含 3500mm² 超大面積的雙層均熱板,避免熱量淤積。(圖/廖梓翔攝)相機部分,Xiaomi MIX Flip這次同樣與徠卡繼續合作,主鏡頭採用徠卡Summilux專業光學鏡頭,以及光影獵人800高動態感光元件,主鏡頭部分採用雙鏡頭設計,分別為f/1.7、23mm等校焦距、1/1.55吋感光元件的50MP主鏡頭與f/2、47mm等校焦距、1/2.88吋感光元件的50MP徠卡浮動望遠鏡頭,支援9cm圍聚對焦,可以隨時捕捉充滿清晰細節的絕美景象。前鏡頭部分則為f/2.0大光圈、拍攝廣度為89.6度的32MP自拍鏡頭。(圖/廖梓翔攝)目前Xiaomi MIX Flip有推出紫色與黑色兩種顏色,官方建議售價為29,999元。Xiaomi手環9這次小米手環9採用1.62吋AMOLED螢幕,解析度為192.490,更新率為60Hz,螢幕峰值亮度為1200nits,讓用戶在戶外也能清晰的使用。而這次小米手環9內建全新的線性馬達,可提供20種震動模式,給予手錶級別的細膩震動。(圖/廖梓翔攝)而在電池續航力部分,這次小米手環9的提供了21天的長效續航能力(標準情境下),如果是在AOD模式下,續航能力也能達到9天之久。這次小米手環9共計推出午夜黑、冰川銀、玫瑰粉與北極藍4種顏色,尺寸均為46.53mm x 21.63mm x 10.95mm,外殼均採用鋁合金材質邊框,目前官方售價為1095元,而早鳥優惠價則為995元。(圖/廖梓翔攝)Xiaomi 開放式耳機Xiaomi 開放式耳機採用非入耳式設計,配戴時明確降低了一般耳機對於耳道的壓迫感,而且人體工學設計,讓耳機能夠完美貼合耳朵複雜的曲線。官方表示,雖然採用非入耳式的佩掛設計,而且重量僅9.6公克,很容易給人一種「會不會很容易甩掉」的感覺,但在實際測試中,生活、運動的各項場景中,小米開放式耳機並不會因為劇烈運動而掉落。(圖/廖梓翔攝)小米開放式耳機內建大尺寸超線性驅動單元、DLC振膜,同時也支援Hi-Fi高傳真音質、LHDC藍牙高解析解碼技術,最高可支援96kHz音源。而為了避免開放式耳機可能產生的音漏問題,小米開放式耳機也配備有防漏音發生單元,可主動發出反向生波,確保耳機內的聲音不會因為開放式耳機的關係而外漏。官方宣稱小米開放式耳機有7.5小時連線播放,搭配充電倉可延長至38.5小時的超長續航力,同時擁有IP54防塵防水的設計,目前小米開放式耳機共分有米色、灰色兩款顏色,官方售價為2995元。(圖/廖梓翔攝)Xiaomi Buds 5小米Buds 5搭載高通aptX Lossless低失真格式,支援16bit/44.1kHz高解析無損檔案,最高傳輸速率可達1.2Mbps,同時還與Harman AudioEFX團隊聯合調校,給予用戶宛如親臨現場的聆聽感受。(圖/廖梓翔攝)而值得一提的是,其實早在先前中國小米的發布會上,就曾透露Xiaomi Buds 5直接內建有「通話錄音」的功能,而且可以在不具備通話錄音功能的iPhone上使用。這次發表會現場,官方也私底下確認這款Xiaomi Buds 5的確可以做到「通話錄音」功能,甚至也能支援LINE等通訊軟體通話錄音。如果使用者有需求的話,這可能是最簡便可以做到通話錄音的方式。(圖/廖梓翔攝)小米Buds 5為了提升配戴感受,單邊耳機重量僅有4.2功克,而單次使用時間可達6.5小時,搭配充電倉可延長至39小時。目前小米Buds 5有石墨黑、陶瓷白與泰坦灰三種顏色,官方售價為2995元,而早鳥優惠價為2695元。左為小米開放式耳機,右為小米Buds 5。(圖/廖梓翔攝)
全台烤番薯!熱急症就醫人數暴增 急診醫揭「5分類」:這種最慘
進入炎熱潮濕的夏季,加上全球暖化影響,近年來台灣的高溫和極端高溫天數不斷增加。亞東醫院急診醫學部醫師張閎斌指出,最近因熱急症前來急診的民眾數量不斷上升,顯示高溫和高濕度對人體健康的影響不容忽視。張閎斌醫師表示,人體會通過「輻射」、「傳導」、「對流」和「蒸發」等方式來維持體溫恆定。然而,當外界溫度高於體溫時,輻射、傳導和對流這些散熱方式會失效,加上在高濕度的環境下,人體透過出汗「蒸發」散熱的效率也會降低。因此當人體暴露在高溫、高濕度環境下,就可能會出現各種熱傷害。張閎斌醫師說明,在急診醫學裡,熱傷害急症可區分為5種:熱中暑:很多民眾會誤解中暑的定義,其實「熱中暑」是熱急症中最嚴重的一類,指的是人體的體溫調節功能失效,出汗蒸發無法有效散熱,導致核心體溫升高超過攝氏40.5,引發中樞神經系統障礙,症狀包括躁動、迷糊、抽搐和昏迷等。如果延遲治療,可能會導致永久性損傷,且死亡率較高。熱水腫:常發生在手或腳,特別是老年人在經過長時間交通旅途後容易出現,也可能出現在從寒冷環境回到溫暖地區的年輕人身上。由於皮膚血管擴張和組織液滯留所致,通常幾天內會自然消退,但少數可能延遲至6週,建議可抬高腿部並穿彈性襪以促進回流。熱痙攣:容易發生於在濕熱環境下進行劇烈運動的人,因大量出汗導致水分和電解質流失,腿部、肩膀或腹部會出現抽筋,可能持續達15分鐘。這時應將患者移至陰涼處,並給予鹽水或運動飲料。若出現小腿痙攣,可抓住腳趾向上翹,腳跟下蹬,同時伸直膝關節。如抽筋持續不止,需立即送醫處理。熱暈厥:可能於熱環境中長時間站立時發生,因下肢靜脈血液滯留引起姿勢性低血壓。只需將患者移至陰涼處平躺並補充水分,通常短暫休息後症狀會很快消失。熱衰竭:常發生於高溫環境中,或因空氣不良而大量流汗,導致水分和電解質流失。症狀包括頭暈頭痛、噁心嘔吐、皮膚濕冷、虛弱、脈搏快而弱、姿勢性低血壓、暈倒和視力模糊;體溫正常或略有升高,但不超過40度,意識清醒。應迅速將患者移到陰涼處平躺,保持呼吸通暢,可慢慢補充運動飲料,降溫後迅速送醫。張閎斌呼籲,民眾應避免在強烈陽光下長時間活動,隨時補充水分,穿著寬鬆、透氣且淺色的衣物,保持良好的空氣流通。此外,也要避免在高溫高濕環境下獨自工作,最好能以團隊方式合作,以避免可能的不幸發生。在炎熱天氣中,定期休息並避免過度勞累也十分重要,以維護身體健康。
不要再跟風跳「16蹲」了! 醫曝5下場:恐暈厥
近期台灣男團ENERGY帶起「16蹲」風潮,吸引了海內外的明星、粉絲紛紛模仿挑戰。然而,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提醒民眾,如果沒有訓練核心肌群運動,這是非常傷膝蓋的動作,且短時間內的劇烈運動會導致5大症狀發生。黃軒在粉專《黃軒醫師 Dr. Ooi Hean》以「不要再亂16蹲了」為題發文指出,日常生活中的錯誤使用膝蓋,會不斷加劇膝關節損傷,而膝蓋是日常生活中承受巨大壓力的關節之一,蹲和跪是2個常見的動作,但卻可能對膝蓋造成傷害。醫師解釋,當你強烈蹲下時,你膝蓋承受的壓力,也可能是你站立時的16倍,據統計和平躺時的比較為,站立或行走膝蓋承受壓力是體重的1至2倍;跑步、爬樓梯膝蓋承受壓力是體重的4倍;打球、運動膝蓋承受壓力是體重的6倍;快速蹲跪膝蓋承受壓力是體重的8至16倍,而如果你蹲得太深,膝蓋的壓力會更大。因此在16蹲下,在快速蹲站、蹲站的過程中,你的韌帶、肌腱和肌肉都有可能受到很巨大的拉力和壓力。前提要把深蹲練好,並且保持膝關節周遭的一些韌帶和肌肉的健康有力。不僅如此,醫師表示,16蹲跳對於平時不經常運動的人,短時間內的劇烈運動會導致各類症狀發生:a.心血管負荷增加16連蹲跳包含下蹲、分腿、起立等動作,整個過程快速且極限,對心臟負荷較大。如果你有心臟病、高血壓等心腦血管疾病基礎,可能會引發心絞痛!b. 半月板和韌帶損傷蹲跳時,膝關節屈曲會擠壓內側半月板後角、前方髕股關節,容易引起半月板和髕股關節軟骨的損傷。過度運動還可能損傷髂股韌帶、膝內外側副韌帶、交叉韌帶等。c. 肌肉和頸椎損傷劇烈運動會引起肌肉纖維撕裂,導致肌肉酸痛不適。頻繁快速甩脖動作同樣具有一定的危險性,可能造成頸椎損傷。d. 暈厥風險從下蹲姿勢迅速站起,可能引起腦供血不足,出現頭暈、眼前發黑等症狀,嚴重時甚至會暈厥。e. 16蹲跳包含了下蹲,分腿,起立,同時伴揮臂和甩脖等動作,整個過程都是快速而極限的,極具爆發性的全身運動,這對於運動者的核心肌群、腿部力量、各關節的穩定性、靈活性及整體的協調性等諸多方面有著很高的要求,如果盲目模仿,很容易受傷。且每天蹲超過2小時的人,患上中重度膝骨關節炎的風險,也將比普通人群增加2倍。最後,醫師建議,若要減少蹲下對關節的影響則可以:a. 加強核心肌肉核心肌肉的訓練有助於支撐膝關節、髖關節和腰關節。腹肌、背肌和臀部肌肉的強化可以減輕膝蓋的負擔。b. 適度運動運動有助於保持關節靈活性和肌肉強度。選擇適合的運動,例如游泳、騎自行車或瑜伽,可以減少對膝蓋的壓力。c. 控制體重過重會增加膝蓋的負擔,容易導致退化性關節疾病。保持健康的體重有助於減少膝蓋的風險。E. 如果你想嘗試這個動作,建議先從較低強度的訓練開始,逐漸提升肌肉力量和靈活性。同時,監測心率可以幫助評估運動強度,確保不過度運動。
下階梯被人攙扶拱表演打拳 李連杰:我不跟網紅混
61歲「功夫皇帝」李連杰近年專心修佛,近日他帶女兒去啦拉薩求佛,而一名網紅疑似為了博流量,在李下樓梯時故意攙扶,而網紅要李打一套拳,李連杰回,「我不跟網紅混。」李連杰說,他不跟網紅混。據了解,近日李連杰在西藏各大寺廟現蹤,引發許多人圍觀,而他一邊摟2個女兒,可見感情很好,而他也不忘跟粉絲打招呼。其中一名大陸網紅PO了「李連杰又走不動了?」的影片,從影片中可見,李要下石頭階梯時,網紅在一旁攙扶他。李連杰說,「你再這麼拖下去,傳出去又完了」而他還假裝走不動,讓人看了好笑。網紅問李,你等一下可以打套拳嗎?李連杰說,「我不跟網紅混。而網紅想要李打太極拳,藉此衝流量,還是遭到李拒絕。據了解,李連杰去年來台宣傳新書,他一開場說,「我還沒死」,因為這10年內他的死訊頻傳,可能是因為他爆瘦和有皺紋的模樣,多次被媒體捕捉,讓人擔憂健康出問題。據悉,李連杰是繼李小龍和成龍之後的國際華人功夫明星,2008年靠《投名狀》拿金像獎最佳男主角,也曾演出《黃飛鴻》系列、《霍元甲》等電影,2013年,李連杰患甲狀腺亢進,需長期服藥,無法做劇烈運動。
台北測出37.9度高溫!市府發布今年首次熱浪通報 10局啟動因應措施
近日氣溫攀升,各地高溫炎熱,氣象署也於今(22)日對12縣市發布高溫燈號,而台北市政府也發布今年首次熱浪通報,啟動熱浪預警機制,相關單位動員執行各項高溫應變措施,以減輕台北市民受到高溫的負面影響,並提醒民眾應注意室外防曬與室內通風,避免受到熱傷害。氣象署指出,今日各地高溫普遍為33至35度,其中大台北盆地、桃園、中南部近山區及花東縱谷溫度可能再更高一些,感受上相當炎熱,其中台北士林的社子測站於上午10時測出37.9度高溫,也是截至今日11時的全台最高溫。氣象署於今日發布高溫燈號,台北市、彰化縣、南投縣、雲林縣、台南市、高雄市、屏東縣為橙色燈號,有連續出現36度高溫的機率;新北市、桃園市、台中市、嘉義縣、花蓮縣為黃色燈號,氣象署也提醒民眾,避免非必要的戶外活動、勞動及運動,注意防曬、多補充水份、慎防熱傷害。室內保持通風及涼爽,建議採取人體或環境降溫的方法,如搧風或利用冰袋降溫等,要多關懷老人、小孩、慢性病人、肥胖、服用藥物者、弱勢族群、戶外工作或運動者,遠離高溫環境。北市府也指出,隨著全球升溫趨勢,高溫發生的頻率漸增,且持續的時間也愈來愈長,台北盆地中央因地形下凹,導致容易蓄熱、散熱不易,為因應城市熱島效應的高溫情形,北市府自105年建立熱浪預警機制並納入地區災害防救計畫,並參照中央氣象署發布之高溫資訊,黃燈時注意警戒,以橙燈及紅燈作為熱浪預警標準,通報相關局處啟動高溫因應措施。環保局表示,市府因應高溫共通報10個局處啟動相關因應措施,包含環保局以回收水執行高溫道路灑水工作;公園處進行公園綠地植栽澆灌,以調節都市微氣候;勞動局進行戶外工作者的勞動檢查,社會局啟動獨居長者關懷服務,以照應易受熱危害的高危險群;教育局進行預防熱傷害宣導,通知各級學校調整戶外課教學地點;衛生局及市場處加強衛教宣導及緊急醫療、輔導食品業者及市集、攤販集中場所食品安全宣導;水利處及衛工處操作截流設施及污水處理系統,提升河川自淨及涵容能力;消防局整備緊急救護,以因應各種緊急救援情況,以降低高溫帶來的潛在危害。環保局提醒民眾,當發生高溫情形時,應儘可能待在通風良好或有空調的室內,無空調設備的室內則應打開門窗並使用電扇,防止悶熱對健康造成危害,尤其是家中有老人或幼兒者要特別注意。此外,減少戶外活動及勞動,避免劇烈運動,若需外出應做好防曬措施,儘量待在陰涼處所和減少長時間室外體力活動。不論在室內或室外,記得隨時補充水分,倘身體有不適的狀況出現,如體溫升高、輕微的噁心、頭暈、頭痛、耳鳴、全身無力等徵狀,可能是熱傷害的徵兆,隨時留意身體狀況,若有不適應立即休息、補水,如症狀持續應尋求醫療協助,以免發生熱傷害。
有效改變體態!增肌同時減脂 代謝重訓辦得到
代謝重訓為本書各項訓練動作的核心,能協助各位在增肌的同時,透過全新的重訓概念加速新陳代謝,進而達到減脂目的。以下將探討代謝重訓的原理、效果,以及和有氧訓練相比,為何這套訓練更具安全性與有效性。3C模組的運作方式3C模組之所以能有效燃脂,原因有三:1.高強度3C模組訓練將使用高重量及低重量器材,並以高速操作。所以無論器材重量,皆會耗費操作者大量體力,但強度越高,新陳代謝量就越大。2.全身參與3C模組訓練涵蓋上半身、下半身及核心肌群,具全身參與性。而肌肉是代謝活躍的組織;一個人動得越多,能夠燃燒的卡路里也就越多,意即減脂速度越快。3.長時間操作運動後過攝氧量(excess post-exercise oxygen consumption, EPOC),係指人在劇烈運動過後,體內卡路里(高於靜止值)的消耗量;研究一致顯示,運動持續時間與其有直接關係。與傳統重訓相比,代謝重訓需要花費更長的時間完成(包含各種重複動作),卡路里消耗較多,燃脂效果也更好。3C模組與傳統訓練的差異人們在減脂時,通常會選擇有氧運動等傳統訓練方式,以下說明有氧訓練背後的真相,以及揭開大多數人信以為真,實則錯誤的概念。任何一種身體活動都對健康有益,但就恆速有氧訓練(steady-state cardio training,即有氧運動)而言,許多人誤解甚至誇大了它在減脂(並兼顧維持肌肉量)上的好處。之所以會有這種現象,是因研究顯示,有氧訓練是短期減脂的最佳運動模式,效果甚至優於阻力訓練,但對於想瘦得精壯又結實的人來說,這樣的研究結果其實只說對了一半——要練得精壯又結實,就一定要進行阻力訓練。大家應該都聽過「有氧訓練」和「無氧訓練」,而代謝重訓屬於後者。有氧和無氧訓練的主要差異在於強度。可透過以下說話測試(talk test)判斷:假設你和朋友邊慢跑邊講話,若雙方能講出完整句子,並保有正常呼吸節奏,就代表處在有氧狀態;如果你們決定加快腳步或衝刺,且每句話之間需要換氣,即處於無氧狀態。人體在消耗碳水化合物後便會產生肝糖。肝糖在肝臟裡被製造出來後,會被儲存至肌肉。處於無氧狀態時,身體只會以肝糖作為燃料。反之,處在有氧狀態時,能量來源則有很多種,包括肝糖、脂肪和肌肉組織。代謝重訓可減去脂肪並維持肌肉量然而,儘管有氧運動確實能夠燃燒脂肪,但最有可能使用的能量來源仍為肝糖,且有氧運動亦會將肌肉組織當作能源來源,這就是為什麼大部分耐力運動員的肌肉量都不高。事實上,有氧運動做得越多(同時降低重訓比例或完全不做重訓)便越有可能使肌肉量下降,而肌肉量減少對於力量、運動效能、體態等方面都不是好事。相較於此,重量訓練的強度高,且僅燃燒肝糖作為能量,故被視作無氧訓練。而無氧訓練最神奇之處在於,它能同時帶給你有氧運動的好處。以下用爬樓梯比喻:我們可以把底端的梯級視為有氧運動;高端的梯級則視為強度較高的無氧運動。要爬上梯子,必須先經過底端的梯級(即有氧運動),才能到達高端梯級(即無氧運動);當我們要從高端的梯級下來(進入休息狀態)時,又會進入有氧狀態。如此一來,在無氧訓練的兩端(即代謝重訓的兩組)之間,我們都能享有氧訓練的效果,但如果只做有氧(即一直待在底端階級),就享受不到無氧運動帶來的代謝和健康紅利了。研究也顯示,由於高強度運動能帶動運動後過攝氧量,所以3C模組這類高強度運動,在結束後仍能持續加速新陳代謝,最高達72小時;反之,針對恆速有氧訓練,研究並無顯示相同的運動後過攝氧量。本書介紹的代謝重訓3C模組,皆是由1~數分鐘的持續、高力度運動組成,換算下來,就是一連好幾分鐘的高強度、全身性運動。相較於傳統的訓練方式,建立在運動科學原則之上的代謝重訓,能帶來的更好的減脂成效。本文摘選自《重訓減脂全技能分析教科書》,格致文化出版。
夏季冷傷害2/打籃球後「狂灌冰水」19歲男猝死 醫:3族群最危險
一位19歲的男大生平時喜歡打籃球後猛灌冰飲,沒想到某一天一口氣喝完冰飲後,立刻感到不適,於是便坐在場邊休息,後來球友見他臉色慘白便趕緊叫救護車,沒想到男子送醫途中便心臟停止,後來診斷死因是急性心肌梗塞。醫師指出,猛灌冰水會使身體急速降溫,對「心血管疾病」、「高血脂」、「糖尿病」3族群尤其危險!心臟病是一個概稱,其中包含了心肌梗塞、心律不整、心臟衰竭、心肌炎等等疾病,其中急性心肌梗塞最容易猝死,倒下去第一分鐘如果立刻急救,例如進行心肺復甦術CPR,還有8~9成機率活命,之後每拖一分鐘存活率就下降7~10%,10分鐘後就幾乎就沒機會了。「我們都知道氣溫忽冷忽熱、驟降是心臟病發的關鍵因素,因為氣溫降低會增加血壓、血液黏稠度和心臟負荷。」敏盛醫院微創手術中心執行長陳榮堅說,對心血管高風險族群來說,灌冰水就是一種急速使身體降溫的危險行為。「我是一個很愛打籃球的人,有一次在球場上,遇到一位年約40歲的球友,他剛打完三對三,劇烈運動後一下場就拿冰水狂灌,結果喝完他馬上臉色發白,說他快不行了就躺下去。」陳榮堅說,大家趕緊幫這位球友叫救護車送急診,後來診斷是急性心肌梗塞,禍首可能是他有高血脂的問題,但自己不知道,幸好這位球友最後恢復健康。同樣是打球後猛灌冰水,中國福州一位19歲男子就因此喪命,根據陸媒報導,這位男子每次打籃球後都習慣喝下一瓶冰飲,某一次他一如既往一口氣喝完冰水,結果立即感到胸悶胸痛,雖立即送醫,最後仍因急性心肌梗塞過世。營養師認為,一般人喝冰水並沒有問題,研究顯示也僅有7.6%的人會感到頭痛,但如果本來就有偏頭痛,就不適合再喝冰水。(示意圖/報系資料照)陳榮堅指出,灌冰水尤其不適合有心血管疾病、高血脂、糖尿病等「血管收縮功能較差」的族群。「當人在運動時,身體所有的血流會跑到四肢,心臟冠狀動脈的部分血液會相對比平常少一點,這時候如果灌冰水,冰水會經過縱隔腔,如果血管原本就有點狹窄的人,這時血管再收縮,就容易引發心肌梗塞,嚴重可能導致猝死。」營養師程涵宇認為,一般人喝冰水並不會造成健康問題,頂多造成頭痛。「一項針對669名婦女的2001年研究發現,一些人喝冰水後可能會引起頭痛。「研究顯示,在喝了150毫升冰水後,7.6%的參與者出現了頭痛。原本就有偏頭痛的人,喝冰水後頭痛的可能性更增加2倍。」程涵宇說,若沒有心血管疾病等風險,喝冰水其實能刺激副交感神經,具有提振精神的作用,但如果是剛進行完劇烈運動,建議先休息3到5分鐘,等心跳平穩再喝冷飲,或是先將冷飲含在口中回溫後再吞,小口喝,就不會過度刺激血管收縮。
今4縣市高溫特報「台東縣恐有焚風」 彭啟明示警閃電列車:鋒面、東北風來襲
今(30日)受西南風影響,天氣高溫炎熱,中央氣象署也針對台南市、高雄市、屏東縣、台東縣發布高溫特報,上述4縣市中午前後氣溫可達36°C以上黃色燈號,且臺東縣還有焚風發生的機率。對此,候任環境部部長、氣象達人彭啟明也發文指出,中國華南有1道長達1千公里閃電列車,會在今深夜到明天(5月1日)接近台灣,且明天鋒面通過,全台降雨機會增加,特別是西半部地區。中央氣象署官網30日上午07:22指出,受西南風影響,天氣高溫炎熱,臺東縣有焚風發生的機率,今日中午前後臺南市、高雄市、屏東縣及臺東縣為黃色燈號,請注意。氣象署也建議民眾,應減少戶外活動及勞動,避免劇烈運動、注意防曬、多補充水份、慎防熱傷害。室內保持通風及涼爽,適時採取人體或環境降溫的方法,如搧風或利用冰袋降溫等。此外,氣象署也發布濃霧特報,今日金門及馬祖易有低雲或局部霧影響能見度,金門已出現能見度不足200公尺的現象,馬祖能見度亦較低,請注意。對此,氣象達人彭啟明今在臉書發文示警,「有注意到在中國華南有一波長達一千公里的閃電列車嗎?今天深夜到週三接近台灣,留意這波的不穩定!」他補充,今天炎熱持續,各地高溫普遍在32至34°C以上。不過他也提醒,鋒面逐漸接近,今午後至晚間山區及部分平地可能有降雨。晚間西半部及東半部可能出現局部短暫陣雨或雷雨。明日鋒面通過,全台降雨機會增,特別是西半部地區,「請隨身攜帶雨具,留意局部強降雨及雷雨警報。」彭啟明續稱,明後2日,降雨可能帶來局部大雨,尤其近地震頻發的花蓮。而鋒面過後東北風增強,溫度轉涼,北部及東北部高溫降至24至25°C,南部及台東仍有高溫,約29至31°C,「請留意健康及安全。」
熱爆!屏東三地門「高溫飆破37度」 南部3縣市亮黃色燈號
今天(15日)微弱鋒面來到臺灣北部海面,不過結構較差,各地仍大多為多雲到晴,北、東雲量稍多,大臺北及宜、花地區偶有零星陣雨,各地高溫普遍可以來到30至34度,尤其南部近山區會再更高一些,其中屏東內埔鄉三地門下午測得37.1度高溫。氣象署針對南部3縣市發布高溫燈號,提醒民眾注意。氣象署表示,今日白天溫暖悶熱,各地高溫普遍可以來到30至34度,尤其南部近山區會再更高一些,可能達到26度左右,近中午雲量較少的區域紫外線偏強。根據氣象署觀測,今天下午1時30分屏東三地門出現37.1度高溫,中午12時50分高雄內門也測得36.4度高溫,高雄月眉中午高溫則來到35.9度。氣象署針對臺南市、高雄市、屏東縣地區發布高溫黃色燈號,提醒民眾減少戶外活動及勞動,避免劇烈運動、注意防曬、多補充水份、慎防熱傷害。室內保持通風及涼爽,適時採取人體或環境降溫的方法,如搧風或利用冰袋降溫等。適時關懷老人、小孩、慢性病人、肥胖、服用藥物、弱勢族群、戶外工作或運動者,減少長時間處在高溫環境。氣象署說明,週二、週三(16日、17日)位於臺灣北部海面的鋒面,其結構仍較差,不過臺灣附近水氣還是稍多,大臺北、東部及東南部地區有零星短暫陣雨,其他地區為多雲到晴,午後東北部地區及西半部山區有局部短暫陣雨。週四(18日)鋒面結構好轉並往臺灣陸地接近,水氣增多、降雨範圍擴大,北部及東半部地區有局部短暫陣雨,其他地區為多雲到晴,午後山區有局部短暫陣雨。
別中暑了!南部2縣市飆破36度高溫 未來一週鋒面報到北台將有雨
小心高溫!中央氣象署今(14)日針對台南市、高雄市發布了高溫警示,已為黃色燈號,中午前後氣溫將來到36度以上,提醒民眾外出時要注意防曬、多補充水分,預防中暑不適的狀況。氣象署提醒,台南市、高雄市高溫將達36度以上,民眾應減少戶外活動及勞動,避免劇烈運動、注意防曬、多補充水分,並要慎防熱傷害;室內也要保持通風及涼爽,適時採取人體或環境降溫的方法,如搧風或使用冰袋降溫等。氣象署針對台南市、高雄市發布了高溫黃色燈號警示。(圖/中央氣象署提供)氣象署也說明,目前各地低溫普遍在22至25度之間,白天較溫暖偏熱,預測北部、東半部能達29至31度,中南部則會來到34度左右,台南市與高雄市則有36度高溫警訊。另外,未來一週受到鋒面接近影響,今晚北部天氣將變得不穩定,明天下午鋒面報到後,北部、東半部地區、中部山區及馬祖會出現局部短暫陣雨,其他地區和澎湖為多雲到晴,週四東半部地區亦會有局部短暫陣雨,週五、週六東南部地區也將有局部短暫陣雨對此,在高溫的影響下,應該要適時關懷老人、小孩及慢性病人,減少長時間處在高溫環境,而由於近期地震頻仍,非必要應避免前往山區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