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精卵
」 懷孕 雞蛋 大陸 英國 子宮李佳穎孕期「掉出拳頭大血塊」 哽咽謝兒:很聽話地抓緊媽媽
李佳穎去年和小9歲「羊肉爐小開」阿力結婚,經歷9次取卵、2次植入才求子成功,並於上月5日平安產下兒子。今(7日)她剛做完月子就力挺羅慧夫顱顏基金會公益活動,提到孕期大量出血,她忍不住哽咽說:「陰道掉出拳頭大的血塊,當下會覺得北鼻是不是留不了?真的做了最壞的打算。」李佳穎起初堅持自然產,寶寶也在懷孕26周胎位轉正,未料產程遲滯,她在醫院躺了一天,寶寶還對催生點滴產生不良反應,胎心音一度下降到110以下,「我第一次當媽媽有嚇壞,腦中很多恐怖的結果,只有一個心念我要健康把寶寶生出來,就算不如計劃、身體再痛一點,還要再下一次麻藥,我都覺得沒關係。」好在最後平安產下兒子,讓李佳穎感動直呼:「謝謝他有很聽話地抓緊媽媽,對他是滿滿的感謝。」雖然李佳穎還有4顆受精卵,但過程太過煎熬,她透露老公反對生二胎,「他很怕我再痛一次」。現齡41歲的李佳穎自曝已有老花,親餵母乳時會看不清楚兒子是否有正確吸允,「如果人生要講最後悔三件事,其中一件就是晚生小孩,我就覺得,我怎麼這麼老才生下他?」李佳穎後悔太晚生子,親餵奶時常看不出清楚。(圖/焦正德攝)
小夫妻結婚3年流產2次 求診方知問題出在老公的精子「斷了」!
中國浙江省杭州市一對夫妻,妻子結婚3年中無端流產2次,令2人心碎不已。由於妻子各種檢查都沒發現問題,丈夫便前往醫院檢查,這才發現問題出在他的「精子碎片率」高達30%,導致妻子久備不孕、無故流產。醫生還示警,男性若有久坐、抽煙、酗酒、熬夜等習慣,「精子碎片率」就可能變得更高。據杭州《都市快報》報導,杭州市一對宋姓夫妻結婚3年,妻子無端流產2次。由於妻子做了全方位的檢查,都沒發現問題,因此宋先生在家人建議下,前往杭州市婦產科醫院生殖醫學中心求診。醫師聽過了宋姓夫妻的狀況,又替宋先生做了一系列的檢查,終於發現問題出在宋先生的「精子DNA斷裂率」高達30%。所「精子DNA斷裂率」,是指DNA鏈發生斷裂的精子佔全部精子的百分比。由於DNA位於精子的細胞核內,若精子在形成過程中受到某些因素的影響,如惡劣的環境、藥物等,就可能會使精子DNA的完整性受到破壞,並產生斷裂的碎片。由於精子在女性體內與卵子結合後會形成受精卵,受精卵會透過不斷的分裂和發育形成胚胎。若DNA斷裂率高、畸形精子多,就會影響受精卵的分裂以及胚胎的發育,造成胎停、流產。也因此,醫學上將「精子DNA斷裂率」作為檢驗男性精子品質,評估男性生育能力的重要指標。報導指出,受到環境、行為影響,男性精子多少會出現斷裂的問題。一般而言,DNA斷裂率在0至10%之間為正常,10%至15%之間為臨界,若超過15%就足以影響正常妊娠,增加流產的發生。醫師研判,由於宋先生的工作需要長期端坐,加上每天高強度的工作壓力,使他下班後能躺著絕不坐著,久而久之影響了精子品質。在聽從醫生建議後,宋先生堅持藥物治療,並保持每日定量的運動,一段時間後複查,其精子DNA斷裂率已經有所下降。醫師提醒,很多夫婦久備不孕,不僅要排查女性的問題,男性也很有可能存在異常。尤其當男性年齡超過35歲,喜歡久坐、抽煙、酗酒、熬夜、穿緊身褲,不願運動,或是患有精索靜脈曲張、前列腺炎、精囊炎等疾病,以及長期處於輻射、高溫、污染、放射等惡劣環境,容易出現精子DNA斷裂率偏高,需要格外留意。
「先有雞還是先有蛋?」 科學家終於有答案了
近日科學家們對在2017年發現的一種史前生物進行研究後,找到了「先有雞還是先有蛋」這一古老謎題的答案。研究人員在夏威夷沉積物中的單細胞生物「Chromosphaera perkinskii」內,發現它的細胞分裂成與動物胚胎驚人相似的東西,而這些物種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0億多年前,比第一批動物的出現還早了很長時間,因此他們認為,是先發展出產生卵子的能力,後才有動物生命。據《每日鏡報》報導,結束這場爭論的突破來自於2017年發現的史前生物化石,這項研究由日內瓦大學的科學家進行,並發表在《自然》雜誌上。「Chromosphaera perkinskii」是種在夏威夷沉積物中發現的單細胞生物,它的細胞分裂成與動物胚胎高度相似的東西,而這些物種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十億多年前,比第一批動物的出現還早了很長時間,因此他們認為,導致受精卵發育成胚胎的遺傳程序發生在動物生命之前。研究作者杜丁(Omaya Dudin)表示,雖然「Chromosphaera perkinskii」是單細胞物種,但這種行為表明,早在第一個動物出現在地球上之前,該物種就已經存在多細胞協調和分化過程。而眾所周知,細菌等單細胞生命在動物之前就已經存在,它們是由卵細胞發育而來,不同動物物種的胚胎發育非常相似,人們認為這個過程很可能可以追溯到動物出現之前的時期。先前的研究也表明,硬殼雞蛋直到3億年前才出現,而現在看來,第一批雞蛋似乎是在10億多年前產生的。
上海人妻生出「黑寶寶」堅稱沒出軌 醫吐實際情況:有可能
中國上海一名33歲人妻進行剖腹產,順利生下一名男嬰,但寶寶竟是黑皮膚,由於2人都是中國人,瞬間掀起家庭風暴,懷疑女方外遇,但人妻堅稱沒有出軌,而院方也強調絕對沒有抱錯。對此,台灣知名醫師指出,2個亞洲人真的可能生出黑皮膚的孩子,原因也曝光了。本站曾報導《上海媽媽生黑寶寶爸爸瞬間綠了 她急撇:沒去過非洲》,內容提到30多歲的人妻在上海一家醫院進行剖腹產,生下一名男嬰,但寶寶的黑皮膚讓所有人錯愕。人妻不斷強調自己在懷孕期間沒有去過非洲,甚至到現在為止沒吃過「非洲菜」,更不認識任何一位非洲朋友。醫生和護士也驚訝不已,堅稱絕不會有抱錯的情況。對此,台北榮總遺傳優生科主任、專長基因遺傳學的醫師張家銘,接受《三立新聞網》採訪,坦言華人父母生下黑皮膚嬰兒是有可能的,但極為罕見,基本上有2種可能性。張家銘說明,一種是父母雙方各自帶有隱性的黑色素基因,導致嬰兒為黑色皮膚,「由於此類黑色素基因為隱性,所以父母雙方即使帶有此隱性的黑色素基因,外觀仍為黃色皮膚」;另一種是嬰兒本身「自帶突變」,由於受精卵在形成過程中發生基因突變,導致嬰兒某些生理特徵出現異常,包括膚色,「這種現象雖然罕見,但並非不可能發生」。張家銘指出,該案例罕見且特別,「我自己未曾遇過,實在很想參與解析過程」,但也擔心嬰兒出生時膚色黝黑,可能是某些疾病的表徵,日後可能需要追蹤觀察。
婦科7項機械手臂手術納健保 精準守護晚孕子宮
台灣女性初婚年齡與首胎生育年齡持續上升,根據內政部的報告,112年女性的初婚年齡為31歲,而首胎平均年齡達31.5歲。這與子宮肌瘤的好發年齡30-40歲重疊,並且40歲以下確診子宮內膜癌的人數也相較10年前顯著增加。許多女性在同一時期面臨婦科疾病的風險,同時也承受在生育計畫、疾病治療和經濟負擔三者之間抉擇的壓力。衛福部健保署於今年9月將46項機械手臂輔助手術費納入健保給付,更是首次將婦科7項手術納入健保給付。對此,婦科腫瘤領域的專家林口長庚醫院及新北市立土城醫院婦科腫瘤助理教授級主治醫師陳威君醫師表示,對於女性的良性肌瘤與部分的惡性腫瘤,機械手臂輔助手術都是治療極佳的利器之一。如今健保開始擴大給付手術費用,不僅減輕患者的經濟負擔,也能使希望保留生育功能的子宮肌瘤患者,抑或是需要精確手術的癌症患者,都能從中受益,患者與其家屬可積極與醫師討論合適的治療計畫。32歲的林小姐在婚後積極備孕1年但苦無進展,經過詳細檢查,她被診斷出複雜性子宮肌瘤,子宮內外多達9-10顆肌瘤密布,最大的肌瘤直徑達9公分。經與醫師討論,傳統的開腹手術可能會影響她的生育功能,最後她選擇機械手臂輔助手術,在不傷害子宮內膜的狀況下,徹底清除了肌瘤,術後半年傳出懷孕的好消息。陳威君醫師表示,子宮肌瘤雖為良性腫瘤,但其盛行率極高,大約1/3的生育年齡婦女都曾患過此病,最讓患者糾結的是子宮肌瘤可能影響受孕的機率以及受精卵著床位置,但若要進行處置,又擔心傷及子宮,影響生育功能,或是縫合不當導致孕期子宮破裂。所幸目前治療選擇眾多,若為單顆體積較小的肌瘤可直接使用腹腔鏡手術處理,不過複雜性子宮肌瘤因肌瘤位置較深也較不好清理,則更適合機械手臂輔助手術,因其具備靈活的多角度操作及清晰的視野,不僅能完整摘除看得到的肌瘤,也能更細緻地縫合手術傷口。除了子宮肌瘤,子宮內膜癌也不能輕忽!子宮體癌中有近90%為子宮內膜癌,根據國健署110年的癌症登記報告,子宮體癌為台灣女性十大癌症死因第6名,相較10年前罹癌總人數成長近82%,並呈現年輕化的趨勢。陳威君醫師表示,目前手術仍是子宮內膜癌主要的治療方式,較年輕的患者因忙碌於工作,因此恢復較快、住院時間短是她們選擇治療方式的一大重要考量。在科技業擔任主管職的李小姐因長期經期不規律至鄰近醫療院所就診,起初以為是子宮肌瘤引起的症狀,直到發生月經大出血的情形,進一步到醫學中心檢查才確診為子宮內膜癌,幸而當時病況為早期,以機械手臂輔助手術進行婦癌分期手術,術後預後良好。陳威君醫師表示,90%以上的子宮內膜癌患者會出現不正常出血,此為重要的警訊。第一期子宮內膜癌患者及早發現並接受手術治療,高達95%不會再復發。此外,他也指出,對於子宮內膜癌患者,尤其是BMI值超過30的患者,機械手臂輔助手術因可將手術屏幕放大到極高的倍率,使醫師擁有更清楚且立體的視野,對於腫大或有病變的淋巴可仔細地剝離,避免傷害周邊的血管或輸尿管,從而提升手術的安全性與精確度。陳威君醫師表示,機械手臂輔助手術為許多複雜疾病的治療帶來了新的可能,目前健保將婦科7項手術納入給付,預估可以為患者節省2萬至7萬不等的費用,讓更多的女性能在減輕經濟負擔下多一個先進醫療技術的選擇,從而保護她們的健康和生育機會。陳威君醫師也提醒,雖然研究上顯示機械手臂輔助手術具有其優勢,但仍須根據患者的病灶大小、位置、疾病情況以及個人考量給予最適合的治療方案。
外星生物入侵?荷蘭運河驚見「發光橘色異形蛋」 專家解答:比恐龍更古老
荷蘭烏特勒支市(Utrecht)的運河裡,近日驚現一顆神秘的「橘色發光袋狀物」飄過,其外表像是覆蓋著火山熔岩一樣,還有奇異的黑色斑點、發著亮光,讓不少人猜測它是恐龍蛋、外星生物。根據《太陽報》(The Sun)等外媒報導,生態學家奈斯(Anne Nijs)表示,這其實是大量「苔蘚蟲」(Bryozoans)所組成的群落,苔蘚蟲是一種長度不到1毫米的無脊椎動物,當成千上萬個同時聚在一起時,便會形成黏稠的團塊,可能是袋狀、扇形或片狀等等。奈斯說,這也是荷蘭首次發現苔蘚蟲團塊,牠們平常並不生活在烏特勒支市,是為外來物種,在美國被稱為「水怪」(the blob),直徑可長到2公尺大,然後附著在某個東西上,「但幸運的是,牠們沒有對這裡的環境造成任何損害」。報導指出,苔蘚蟲最初來自美國東部,1883年,牠們首次在德國被發現,並在過去1個世紀中漸漸遍布全球。今年早些時候,就有人曾在美國奧克拉荷馬州一處水庫發現牠的蹤跡,更一度引發大眾對於「外星蛋囊」的猜測及討論。另據美國加州「蒙特雷灣水族館」(Monterey Bay Aquarium)官網介紹,苔蘚蟲的歷史可追溯至4億7000萬年前,平時以浮游生物、矽藻、細菌為食,通常棲息於海藻林和岩石海岸。苔蘚蟲沒有呼吸和循環系統,但身體中央有特殊的神經節,以應付外界刺激,並以纖毛觸手來濾食;有趣的是,苔蘚蟲是雌雄同體的生物,可透過休眠芽(statoblast)無性生殖來繁衍後代。苔蘚蟲個體(zooids)並不會孤軍奮戰,牠們會組成群落,並有「自養個蟲」(autozooids)負責餵養、覓食、排泄等等,有些個蟲還會當作孵化受精卵的孵化器,或成為防禦結構。據悉,生化科學家對苔蘚蟲進行深入研究,有些苔蘚蟲會產生多種化合物,可能具有藥用價值。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從 Instagram 分享的貼文
曾智希試管失敗 「在家痛哭」:都是我身體不好...
曾智希加入民視八點檔《愛的榮耀》,與曾子益搭檔,第一場戲就很親密,要把腳放在曾子益臉上,甚至碰到他嘴唇,讓她害羞到尖叫。之所以到民視拍戲,曾智希說是因為製作人王珮華跟老公陳志強熟識,邀約了數次,當時她第一次試管失敗陷入憂鬱,老公鼓勵她快出來工作轉換心情。曾智希第一場戲就要把腳放在曾子益的臉上來回抹,當下覺得無比害羞,說自己的腳只給老公親。而曾子益知道當天是她的第一場戲,所以盡量讓對方放鬆,不亂開她玩笑,但他坦承自己有「小力呼吸」,也特地澄清說:「她的腳真的沒有味道喔!」而她跟老公陳志強近來疑似「出走三立」,曾智希否認,說跟民視合作的緣由,是製作人王珮華數度邀約,這次時間剛好可以配合,加上她當時因「免疫媽媽」體質試管失敗,陷入憂鬱,「覺得自己身體不好,導致不能懷孕就在家裡哭,陳志強建議我一定要去工作,不然會生病。因為還沒有要植入第二次,就趁這時間工作,讓自己開心。」曾智希試管失敗,憂鬱到在家哭,陳志強鼓勵她出來工作,剛好也接到民視邀約。(圖/侯世駿攝)備孕4年的她,因為是「免疫媽媽」(免疫系統有問題),求子過程比較辛苦,原本她成功做好五顆受精卵,結果第一次植入失敗,只剩下4顆,醫生建議她再度取卵,間隔一段時間再做第二次植入,所以她接下來會邊拍戲邊取卵,也看好婚宴場地,打算明年初辦婚宴,再來做第二次的植入。製作人王珮華也非常體貼她,掛保證說可以懷孕,「真的懷孕,我們編劇群再來想辦法就好。」曾智希第一場戲把腳放在曾子益臉上。(圖/民視)而曾子益結婚兩年,有四個姪子的他,一度被嚇到不敢生,「四個姪子好可怕...就是...比較大聲啦,我很怕吵,但是生女兒那就不一樣了。」今年他跟老婆開始積極「做人」,老婆講話比較直接,曾跟他說「弄在裡面」,讓他聽了非常害羞,「有一次老婆月經比較晚,她就來很興奮,後來月經只是晚來,她就哭了。」曾子益結婚兩年,最近也開始積極做人。(圖/侯世駿攝)
41歲兩性作家「御姊愛」懷孕了!一度以為更年期 秀驗孕棒「熱淚盈眶」
41歲兩性作家(徐豫)日前與台灣工程師結婚後定居美國,如今2人傳來好消息,原來是御姊愛宣布懷孕!對此,她也坦言,由於年事已高,再加上醫師有說過她體質不易懷孕,因此她對後代子嗣一直都保持著隨緣的心態,沒想到有天她突然發現驗孕棒上的記號,一開始還以為自己是更年期,沒想到真的是懷孕,也讓她在洗手間裡當場熱淚盈眶!御姊愛今(3日)早在臉書粉專《MissAnita 御姊愛 (徐豫)》發文指出,從驗出來到現在大概過了1個多星期,她還是處在患得患失的狀態,沒事就再驗一下確定自己不是在做夢,「說真的,近42歲的年紀,加上被醫生說身體有些狀況不容易懷孕,我對後代子嗣這件事一直都保持著可能就自然而然沒有的心情。」但御姊愛也坦承,當下看到這樣的結果,「我依然在洗手間裡激動得眼眶濕熱」,「和台灣婦產科隨掛隨看不太一樣,美國醫院的產檢通常不到7至8週不太給妳做,所以我還在等待,希望之後一切平安順利。」御姊愛也將整個故事分享在自己主持的知性時事節目《徐豫切入點 EP.596》,「包含我一開始以為自己是更年期,以及我家工程師有點好笑的反應。」她也苦笑,自己現在都很嗜睡,一天睡12小時,所以「有興趣的話可以聽聽看,我就偷懶不打長文了。」她也自嘲,昨天工程師老公才看到他高中同學參加兒子的「大學畢業典禮」的照片,「沒想到我們的還只是個受精卵胚胎,是不是也晚太多!」
25歲女經痛住院…竟發現「懷孕8個月」早產生寶寶 醫生揭原因
大陸25歲女子厲美雲(化名)從7個月前開始,發現自己的月經週期變得不準時,但流血持續時間及流血量均跟月經差不多,「痛經」明顯緩解了,這讓她放鬆了警惕。3月18日,厲美雲因突發大量陰道流血伴腹痛,被緊急送進醫院,才知道自己竟然懷孕8個月了,而且診斷出極其兇險的「前置胎盤」。「患者既往月經規律,有痛經史,自訴近7個多月來月經周期變為20—40天不等,3~4天能自行乾淨,而且痛經症狀明顯緩解了,因此未引起重視。」長沙市中心醫院婦產科副主任李名花介紹,患者此次陰道流血從3月16日開始,她以為又是一次普通的月經,沒想到3月18日洗澡時突發大量陰道流血,伴較多血塊及陣發性腹痛症狀,隨即暈厥跪倒在地,持續10多分鐘才能勉強站起來。讓人意外的是,經完善B超、抽血化驗等各項檢查,顯示患者宮內妊娠約33週,單活胎,血紅蛋白僅為50g/L,已經達到了妊娠期重度貧血的標準,而造成她大量出血的原因竟是極其兇險的前置胎盤。情況緊急,經醫院婦科、產科、輸血科、新生兒科及各輔助科室全力搶救,厲美雲順利產下一個2.5公斤重的早產女嬰。醫護團隊在其產後,予以加強子宮收縮、輸血糾正貧血及改善凝血功能,最終患者轉危為安。面對患者的疑惑,李名花解釋,隨著子宮的增大,有些胎盤會逐漸向上移行至正常位置而遠離宮頸口,但有些孕婦在28周後,胎盤位置仍然很低,附著於子宮下段,有些甚至覆蓋宮頸內口(胎兒娩出通道的第一道門),這就是前置胎盤。醫生說明,在胎盤移行過程中,如果出現先兆流產症狀時就會導致陰道不規則出血,所以看起來就像是來了大姨媽。前置胎盤出血一般發生在孕晚期,但也有早孕期就開始反覆多次流血的,可以流血量不多,但也可以一次就出現大量陰道流血。前置胎盤的病因尚不清楚,可能與人工流產、胎盤異常、子宮內膜病變或損傷、受精卵滋養層發育遲緩、輔助生殖技術、子宮內膜異位症、吸煙或吸食可卡因、嚴重營養不良等因素有關。該患者前置胎盤可能與子宮內膜異位症(嚴重痛經)有關,且又合並有嚴重營養不良。李名花提到,患者孕前體重明顯偏低,體重指數<18.5,在產科歸類為高危妊娠,其發生流產、早產及胎兒發育不良風險明顯增加,這也是其孕期反覆發生流血的原因。早期因為宮縮不強,且又因為胎盤阻擋出口,所以休息後流產症狀自行消失,而最近一次腹痛及大量陰道流血是因為宮內妊娠已經達到33+周。醫生解釋,患者生理性宮縮出現頻發,發生了早產臨產,宮縮進行性增強,導致前置的胎盤與子宮不斷剝離,出血明顯增多,直至胎兒突破胎盤邊緣迅速經陰道分娩,其出血速度及危險可想而知。產前產後給予其多次輸注血液製品後,複查血紅蛋白都只有41g/L,也就是說患者一度達到了極重度貧血,再晚點來醫院的話將會危及患者生命。
黃少谷去年才結紮...辣妻林采薇「動念拚第三胎」:心裡有遺憾
林采薇和林可唯日前出席產後護理之家開幕派對。林可唯正在進行胚胎植入療程,為了養出「黃金三角內膜」,她還沒懷孕就已胖了10公斤,而林采薇去年10月產下第二胎,參觀完護理之家後,她內心又開始動搖,為黃少谷結紮後的「重生」之路留下逆轉伏筆。林采薇第一胎親力親為,餐餐親餵,沒好好休息睡覺,結果產後憂鬱;第二胎懷孕才三個月,身體不舒服加上發胖15公斤且水腫,憂鬱再犯:「當時真的連呼吸都會痛,除了恥骨痛、肋骨也痛,每天半夜痛到哭。」產下第二胎後,兩個孩子她都是自己顧,因此「累到瘦」,一個多月就回到168公分、47公斤的產前身材,她也大讚老公黃少谷是神隊友:「我只敢在家一打二,但是他已經自己帶兩個兒子出門很多次。」將滿44歲的林可唯七年前就先完成凍卵,去年她嫁給歌手李崗霖,兩人為了健康的受精卵和胚胎積極養身體,她為此胖了10公斤,言談中透露焦慮:「因為我吃的每一個藥副作用會累積,不是水腫就是肥胖體重增加,但沒有辦法,要先把胎兒的『房間』建設好,讓他安穩地住10個月。」好在辛苦沒白費,醫生稱讚她養出「黃金三角內膜」,「我還把胚胎送到美國去做基因檢測,各方面都是好的,受孕程度是比較高的。」林可唯正在進行胚胎植入療程。(圖/星予公關)由於黃少谷已結紮,林采薇來參觀這個VIP等級的產後護理之家似乎只能乾過癮?她說:「因為我第二胎那麼不舒服,死命堅決我不要再懷孕了,所以他就很貼心地去結紮,但是我兩個都是兒子,心裡還是有個沒有女兒的遺憾,加上看到這裡的環境,天吶……我動搖了……所以我覺得很難說。」看來,黃少谷的「解封」之日指日可待。林采薇生了兩個兒子,第二胎孕期很辛苦。(圖/星予公關)
婦人腹腔發炎小腸沾黏 檢查竟發現是避孕器穿透子宮!
55歲的張女士因腹痛1個多月,本以為是腸胃症狀,至地方診所看診服藥後仍舊疼痛不止,遂至醫院就醫,經超音波檢查後發現竟是放置十餘年的銅製避孕器穿透子宮引起腹腔嚴重發炎感染且出現小腸沾黏,醫師以電腦斷層確認避孕器的確切位置後,執行子宮開腹切除術,將子宮摘除並仔細清理子宮及小腸的沾黏情況,術後病人恢復良好順利出院。子宮內避孕器分2種 這1種亦產生不良反應台北慈濟醫院婦產部邱筱宸醫師指出,子宮內避孕器可分為銅製宮內避孕器與黃體素避孕器,銅製宮內避孕器的原理是將避孕器上纏繞銅絲,使其於子宮內釋放銅離子,造成子宮內膜輕微發炎,讓身體誤以為現在是不適合受孕的時機,藉此干擾受精卵著床;黃體素避孕器則是利用定期釋放黃體素的方式增加子宮頸黏膩濃稠度並使子宮內膜變薄,阻礙精子與卵子結合與著床,藉此達到避孕的效果。邱筱宸醫師指出,傳統銅製宮內避孕器較容易產生不良反應,且相較於黃體素避孕器更無法貼合子宮,因此目前多以黃體素避孕器為主流,其優點在於能夠隨時取出且生育能力很快便能恢復。避孕器放體內 當心併發症根據統計,子宮內避孕器約有千分之8的機率會排出體外;甚至有千分之2的機率會穿破子宮掉入腹腔,導致腹痛、發炎,引發腸沾黏的問題發生。邱筱宸醫師表示,子宮避孕器會穿透子宮,並非裝設時的問題,而是避孕器對子宮來說是一種「異物」,無法完全貼合子宮的立體空間,所以身體會排斥它,因此避孕器容易透過子宮進入腹腔裡,掉出的避孕器若卡在患者膀胱,會產生血尿;掉進腹腔也可能引發化膿發炎,嚴重甚至會造成敗血症和腹膜炎。期限到須回診 避免不可逆症狀邱筱宸醫師提醒,避孕器的能否置入需視個人情況與醫師判斷而定,如經醫師診斷月經量過多、懷疑有子宮腫瘤或罹患癌症者便不適合放置子宮內避孕器。而有些避孕器裝置時間一長便會產生細菌,形成腹腔慢性感染,器官組織沾黏纖維化,甚至腸阻塞。因此置入後於前3個月與後續每年都需透過超音波追蹤避孕器位置是否正確,且避孕器的放置期限為5年,5年後須回診取出,避免產生不可逆的嚴重併發症。
女胃痛10天…醫掃描驚「胎兒長在腸道上」 罹極罕見子宮外孕
法國一名37歲女子罹患罕見子宮外孕,她經歷10天腹部腫脹及疼痛後就醫,未料醫師掃描發現她已懷孕6個月,且胎兒竟長在女子腸道上,為機率僅有3萬分之1的子宮外孕。所幸院方在胎兒8個月大時成功完成剖腹產,與清除女子腹腔內胎盤。醫療團隊在發表於《新英格蘭醫學雜誌》(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文章中指出,該名法屬非洲印度洋島嶼留尼旺(Réunion)婦女,在經過難以忍受的10天「胃痛」後,被發現在胃部與腸道之間子宮外孕,且胎兒奇跡般存活並發展到6個月大。(圖/翻攝自推特)報告指出,雖然受精卵從輸卵管到子宮腔著床過程中,確實可能因輸卵管破裂「逃離」子宮腔,但機率僅3萬分之1且「失去胚胎機率高達90%」,胚胎即使倖存也有「5分之1機率腦損傷或有先天缺陷」。當地醫院為求慎重將女子轉送法國本土治療,收治醫院則判定胎兒在8個月大手術存活機率最高,達80到90%,建議女子等待5週以進行剖腹產。團隊先是成功把胎兒從腸胃之間取出,送往新生兒加護病房觀察,再於剖腹產2週後對女子進行腹腔胎盤清除手術。目前女子及胎兒已出院返家,和留尼旺島上的家人們團聚。
月經容易經痛、痔瘡、屁股抽筋? 醫曝主因
女生月經來的時候,特別容易有痔瘡及經痛,甚至偶爾還會有瞬間的抽筋刺痛感。對此,台北台安醫院大腸直腸外科醫師黃郁純也解釋,月經期間「前列腺素」升高,會造成經痛,或肛管附近肌肉痙攣,導致屁股抽筋。而「黃體素」的升高,也會增加肛門口痔瘡靜脈組織回流不佳,造成腫脹,容易誘發痔瘡。黃郁純近日在臉書粉專《痔零姊姊 黃郁純醫師 良好生活 I 大腸直腸肛門外科女醫 痔瘡手術》發文指出,「有沒有發現月經來的時候,特別容易有痔瘡,同時又有經痛、偶爾還會有瞬間的抽筋刺痛感,為什麼會這樣,又該如何解決,女性朋友不要錯過,男性友人也不妨多了解~」黃郁純表示,首先月經週期描述了女孩身體為可能懷孕做準備時發生的變化。子宮內膜變厚,以便受精卵著床。這些變化是由卵巢和大腦中的激素控制的。如果沒有懷孕,增厚的子宮內膜就會脫落,並通過陰道離開身體——這稱為月經期。月經液含有血液、子宮內膜細胞和粘液。除了這些之外,女性生理期間身體也會悄悄地發生些變化,其中雌激素、動情激素跟黃體素也會在此時大量分泌,但黃郁純解釋「真正讓您疼痛的,卻是前列腺激素」。不只男生,女生也會有少量前列腺素,當內膜準備脫落時,前列腺素會上升,幫助子宮收縮,加速經血排除,變相可能造成疼痛,也就是「原發性經痛」的原因。黃郁純補充,前列腺素分泌增加時,會造成肛管旁邊肌肉收縮,引起肌肉痙攣與疼痛,造成月經來屁股抽筋現象,不過都是短暫的,或是經期結束就會緩解。建議可試試泡熱水澡,放鬆肛門和直腸肌肉;使用熱敷墊;服用非類固醇的消炎止痛藥,但這個方法有傷腸胃地可能,須經醫師指示使用。此外,月經期間,子宮為增厚、著床,身體所產的黃體素,即助孕素,可為胚胎製造良好環境。同時,還會幫助骨盆腔肌放鬆,但也會因此增加肛門口痔瘡靜脈組織回流不佳,而有壓力腫脹。而懷孕時,黃體素也高,同樣靜脈血流也不好,所以就容易誘發痔瘡。
陳志強進小房間取精...曝精蟲狀態 「超英趕美」驕傲笑了:數據數一數二!
陳志強、曾智希夫妻正在努力「造人」中,今(1日)夫妻倆參加大牙夫妻憂敗盃羽球賽,透露已完成取卵、取精任務,目前就等待結合受精卵,陳志強分享私密取精小房間,自豪精子狀態異於常人,雄風滿滿地豪稱:「醫生說我這個數據放在歐美,都是數一數二!活動力跟數量都不像這個年紀,精子都是往前衝的!」先前曾智希曾分享取卵辛苦,陳志強被問到取經過程,也大方說了,過程還挺搞笑的。他說第一次先檢驗精蟲狀態,當天偏偏曾智希身心狀態都累,隨口說了一句「你趕快,我很累」,然後他就被護理師帶到小房間,「哇,這讓我壓力很大,結果出來後,她說『你怎麼那麼快』,怎麼能在人家面前說我很快!」讓他有點尷尬。陳志強、曾智希夫妻分享做人進度。(圖/趙文彬攝)後來正式取精那次,他深感「取出來是我的下一代,不能草草了事!」進到小房間後,他還好好感受了一下環境,「影音設備很齊全,旁邊一個沙發,還有洗手台,很舒服,裏面有香香的味道,片單我瀏覽有兩三千部,選一個我看起來愉悅的。」害羞表示東西方的謎片都有,最後他選「東方的」。因為在場媒體沒問到他在意的精子狀態,陳志強還略帶失望說怎麼沒人問到,開始露出驕傲笑容,分享自己雄風不凡,「精蟲質量我一開始有擔心,檢查出來,醫生說這個數據放在歐美是數一數二!活動力數量不像這個年記,精蟲都是往前衝的,數量還是平均的一到兩倍。」他說自己原本沒特別保養,後來正式取精前還特別吃保健食品,結果數量反而下滑,他也解釋:「醫生說沒關係,只是回歸正常,我吃補充品反而變正常。」陳志強笑說希望明年就能帶著孩子來參賽,目前精子卵子都已經完成取出,曾智希取出13顆卵,其中12顆健康,即便做兩胎都綽綽有餘,現在就待他們考量要何時植入受精卵。陳志強說,試管嬰兒、人工受孕、自然懷孕都同步努力中,「就是三管齊下」!也在考慮明年先辦婚宴再生小孩。
沒有精子、卵子也能懷孕? 以色列團隊用幹細胞合成首例「人類胚胎模型」
科學家們近期成功透過幹細胞培育出一種與早期人類胚胎非常相似的實體,而且無需使用精子、卵子或子宮。以色列魏茲曼科學研究學院(Weizmann Institute of Science)的團隊也表示,他們的「胚胎模型」看起來真的就像教科書裡14天大的胚胎示意圖,它甚至還在實驗室中產生了可被孕婦懷孕試紙檢測出陽性反應的荷爾蒙。據BBC的報導,受精卵著床後的最初幾周是一個充滿戲劇性變化的時期,也就是從一堆模糊不清的細胞,發展為在胎兒掃描中可被辨認出的最終形態。這段關鍵時期是流產和先天基因缺陷的形成階段,但科學家們目前對其瞭解非常有限。魏茲曼科學研究學院研究員漢娜(Jacob Hanna)教授表示:「這是一個黑盒子,我們仍然缺乏這方面的知識,尤其胚胎研究在法律、倫理學和技術上都是一大難題。然而,模擬自然胚胎發育的技術正在興起。」這項發表在科學期刊《自然》(Nature)上的研究被以色列團隊描述為,模擬早期胚胎中所有關鍵結構的首個「完整」胚胎模型。漢娜補充:「這實際上是一個人類14天大胚胎的教科書級樣本,而且之前還沒有相關的研究成果。」報導指出,與自然發育胚胎所需的精子和卵子不同,這個「胚胎模型」的初始材料是120個潛在的幹細胞,經過重新編程以獲得合成體內任何組織細胞和器官的能力,並使用化學物質引導這些幹細胞分化為人類早期胚胎階段的4種細胞類型,其中大約有1%的細胞混合物會開始自發合成為類似,但並不完全相同的人類胚胎結構。漢娜指出:「你必須使用正確的混合物,並為其提供適當的環境,它就會開始自動合成,這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現象。」倫敦生物醫學研究中心「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FrancisCrick Institute)的巴奇(Robin Lovell Badge)教授則澄清:「它們不是正常人類的胚胎,而是胚胎模型,但與正常人類胚胎非常接近。隨著這些模型越接近真實胚胎,它們在倫理學上遇到的障礙就會越多。」對此,以色列的研究團隊也強調,使用這些胚胎模型來實現懷孕既不道德也不合法,實務上更是不可能的任務。
37歲熊熊懷孕滿3月「曾經歷失敗」 她人工受孕4症狀預產期曝
37歲熊熊(卓毓彤)(4日)不只迎來生日,更驚喜宣布懷孕喜訊,透過影片方式呈現整個人工受孕的過程,她在第二次植入受精卵後順利懷孕,相當感動。熊熊做了2次人工受孕才成功著床。熊熊近期副業經營的有聲有色,7月18號時熊熊無預警突然公開婚訊,今天更趁她生日當天宣布懷孕的消息,她今天更新備孕過程影片,提到2月14日和老公登記結婚,3月13日就進行第一次人工受孕的嘗試。先前就凍卵的熊熊透露,在3月13日時先做第一次植入,不過沒有成功,原本她以為第一次就成功,因為她開始有漲奶的現象,直到6月9日進行第二次植入,回診的前一天非常忐忑,而這次則著床順利「所以後面就是整個寶寶成長的過程」。熊熊做了2次人工受孕才成功著床。熊熊坦承身體開始出現了些許變化,像是下巴長了很多痘痘,食量變大、體溫變高還有脹奶,回診當天就被告知「恭喜妳懷孕了」,讓她又驚又喜,「因為我當時凍卵的時候也是這樣,所以我就覺得…結果醫生一講有(懷孕)我就那個心情直接從地板衝高」,7月28日之後就開始看得到人形「其實她長得很快」。熊熊提到其實擁有孩子是自己的人生計畫,至於丈夫Mars是否對擁有愛的結晶這件事情上,完全不給壓力,她很感動的是老公還說「第一次凍卵是妳自己,這次有我陪妳」。Mars也提到,在一旁守護熊熊的過程中,都很明白女生有多辛苦且妻子有多想要小孩「就鼓勵她就好」,Mars透露,自己的心態是順其自然,「反而是熊熊的壓力比較大」,熊熊也曝光在9月29日辦性別趴「讓大家猜猜看寶的性別」。
34歲女宮外孕切除輸卵管 2年後再度確診宮外孕
34歲王小姐在兩年前因子宮外孕而切除右側輸卵管。上週開始王小姐覺得腹痛難耐、陰道出血,但疼痛的感覺及出血量與之前的生理期不一樣,警覺的她至婦產科門診就醫,醫師透過檢查發現,王小姐雖然懷孕不到7週,但已經呈現腹內出血的症狀,而且此次外孕的位置竟然在之前切除的右側輸卵管處,相當少見,經內視鏡手術後成功治療,王小姐住院5天後康復出院。子宮外孕很危險 必要需切除輸卵管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婦產科凌大維醫師指出,子宮外孕於輸卵管懷孕是危險情況,而在輸卵管切除術後出現復發的異位懷孕更是罕見的。異位懷孕是指受精卵在子宮以外的地方著床發育,輸卵管是最常見的著床地點之一。在輸卵管切除後,異位懷孕仍然可能發生,這時著床通常發生在殘留的輸卵管組織中。凌大維醫師說明,輸卵管切除術是一種常見的婦科手術,通常用於治療輸卵管懷孕、輸卵管炎症等情況。輸卵管切除術殘端 復發異位懷孕可能即使進行了切除手術,殘留的輸卵管組織仍有可能成為異位懷孕的著床地點,這種情況被稱為「輸卵管切除術殘端復發異位懷孕」。因為在這種情況下,胚胎無法正常發育,同時對母體造成危險。如果異位懷孕繼續發展,可能會導致子宮角及輸卵管破裂,引發嚴重出血和併發症治療取決於病情嚴重程度。凌大維醫師表示,早期輸卵管切除術殘端復發異位懷孕,可通過藥物治療,以促使未發育的胚胎被吸收。然而這類型的外孕出血經常會更早期發生,而需要手術干預。定期婦科檢查 出現異狀盡早處理凌大維醫師表示,輸卵管切除術殘端復發異位懷孕雖然罕見,但仍然可能發生。對於曾接受輸卵管切除手術的女性來說,定期的婦科檢查和注意早期懷孕症狀是至關重要的,以便盡早發現並處理任何可能的異位懷孕情況。
花蓮小燕鷗棲地百顆蛋一夜消失 疑被人撿走
花蓮縣立霧溪、花蓮溪口每年4到8月是二級保育類夏候鳥「小燕鷗」繁殖棲地,沒想到上個月,立霧溪有上百顆蛋一夜消失,由於過去曾發現車輛輾壓破蛋跡象,花蓮縣野鳥學會推測可能是有人把蛋撿走,消息一出讓愛鳥人士很擔心鳥蛋的安危,呼籲相關單位禁止車輛進入,並在周邊路段加裝監視器抓違規。小燕鷗是台灣夏候鳥,在立霧溪口沙洲集體築巢,花蓮縣野鳥學會總幹事何瑞暘指出,母鳥會把蛋產在較大的卵石間,底下有碎石和草木、沙子等巢材提高溼度,每巢約下1到3顆蛋,蛋陸續孵化後,等到7、8月雛鳥羽翼豐滿,就會和親鳥一起飛往南半球澳洲度冬。花蓮溪口同樣被列入小燕鷗重要繁殖溼地,現有消波塊阻隔沙灘車進入,立霧溪行水區及沙洲,過去較缺乏保育觀察資料,花蓮縣野鳥學會團隊2021年起和花蓮林區管理處合作,調查小燕鷗繁殖情形,累積發現有126巢的小燕鷗育雛,顯示立霧溪有小燕鷗需要的豐富魚類資源,河床沙洲棲地穩定也適合繁衍,成為花蓮北區小燕鷗相當重要的一處繁殖棲地。何瑞暘表示,只要發現小燕鷗巢位會以紅旗標誌並編號,以利長期追蹤、統計產卵數及觀察孵化狀況,今年截至6月中旬立霧溪已有95巢,沒想到上個月卻發現有6巢、約100多顆小燕鷗蛋憑空消失。他表示,過去曾發現沙灘車輾壓破蛋跡象,縣府為此在立霧溪出海口行水區設告示牌,警告機動車輛不得進入,避免車輪破壞未孵化的蛋,不過,這次在現場雖沒有發現沙灘車壓壞鳥蛋痕跡,巢位也都還在,因此研判是被人撿拾帶走,但令人不解「這些蛋都是受精卵,怎麼會有人想吃」?近日傳出宜蘭南溪出海口小燕鷗保育繁殖區,被車輛擅自闖入紮營野炊,保育人員發現蒐證並報警,有愛鳥人士向建議花縣府,應禁止所有車輛進入小燕鷗繁殖地,並加裝監視器抓違規保育雛鳥。縣府農業處長陳淑雯回應,立霧溪與花蓮溪出海口已強化告示牌設施,提醒人車勿入,並請林區管理處、九河局加強保安林地與河川管理,因出海口區域面積廣大,設置監視器恐無法產生效果,將與鳥會研擬架設遠距離監看系統,落實保育工作。她說,農業處獲報鳥蛋不見後相當重視,會持續追查,另鳥會反映曾發現沙灘車輾過鳥巢,中央已有規範沙灘車禁止進入沙灘等區域,已請警方加強取締。
成功懷孕與五臟息息相關! 想養出好卵子需這樣做
傳宗接代、孕育新生命是生物延續的本能,不易懷孕並非疾病,而是身體呈現亞健康狀態,所以女性不易懷孕的因素大多以「症候群」稱呼,如多囊性卵巢症候群、卵巢早衰症候群、甲狀腺機能異常、免疫排斥等,只有部分器官上的異常會影響生育,如輸卵管阻塞、雙角子宮、子宮肌腺症等疾病。正因為難孕屬於亞健康狀態,跟人體的生理恆定比較相關,與中醫的「調理」概念契合,所以夫妻不容易受孕時,第一個想到的是中醫。關於女性懷孕生子,前文提過《黃帝內經》裡的一段話把女性的生殖功能說得透澈:女子七歲,腎氣盛,齒更髮長;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衝脈盛,月事以時下,故有子;三七,腎氣平均,故真牙生而長極;四七筋骨堅,髮長極,身體盛壯;五七,陽明脈衰,面始焦,髮始墮;六七,三陽脈衰於上,面皆焦,髮始白;七七,任脈虛,太衝脈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也。意思是說,女孩子七歲開始長牙,十四歲月經來潮,只要經脈通暢,月經規則,就可以懷胎生子了,二十一歲腎氣還在持續生長,到了二十八歲是身體的巔峰期,可見自古至今,生育最適合的年齡在二十五到三十歲之間。腎。中醫認為腎藏精、腎主生殖,腎精的生成、貯藏和排泄,對人類的整個生殖功能起著重要的作用。腎氣是人的先天根本,基本上是父母先天賜予的,老祖宗的智慧告訴我們可以用減少欲望、不要過度操勞損耗身體、順應大自然來保養我們的腎氣。心。《黃帝內經.素問》裡提到「月事不來者,胞脈閉也。胞脈者屬心而絡于胞中,今氣上迫肺,心氣不得下通,故月事不來也。」心血旺盛,心氣下通,心腎相交,才能維持月經週期的規律。《素問.五藏生成》:「諸血者,皆屬於心。」從精卵要結合那一刻起,就跟「血」有密不可分的關係。現今的子宮肌腺症、免疫性不孕、子宮內膜薄等都被認為跟瘀血有關,也就離不開「心」的範疇。肝。是人體最大的血庫,跟衝、任二脈相關,肝的功能是喜歡往外疏泄的,跟情緒、壓力排解有很大的關係,所以說女子以肝為先天。在備孕的過程中,未來媽媽們往往承受極大的壓力,或是對自己的生涯規畫停滯不前產生焦慮,也可能是外來的荷爾蒙補充導致身體的不適,這些都可以簡單地用「肝氣不疏」來看待。因此在問診過程中發現若是自我期許很高、要求完美、或是有來自親友壓力的人,很容易會有睡眠障礙、腸胃脹氣、情緒起伏等狀況,建議平時可以利用運動,練習呼吸調息,以及利用薰香、花茶等植物的療癒力量幫助自己,或是培養興趣轉移注意力等方法來改善。脾。中醫所說的「脾」,除了造血、儲藏血液跟免疫的功能外,脾可以統籌一身血液的去處,脾氣虛血就會亂行,會有出血症、經量很大像血崩;血虛就沒有足夠的血液涵養胚胎,所以無法順利受孕。臨床上就會看到皮膚黯沉、容易疲倦健忘、掉頭髮或是髮質乾燥分叉、手腳冰冷、腸胃吸收功能差等狀況,可以用四神湯、歸脾湯等健脾補氣血。肺。肺主一身之氣,與排卵功能障礙有關,肺氣不足,無法通調水道,脾氣、腎氣也會跟著受影響,目前最常見的就是新冠疫苗施打後月經週期改變或新冠肺炎確診後影響到精卵的品質,民間常使用的黃耆、人參就是很好的補肺氣材料。所以中醫認為受孕成功與否,跟五臟中的心、肝、脾、腎、肺有很大的關連。腦、髓、骨、脈、膽、女子胞這六個器官沒有成對或相應的器官,又有特殊的生理功能,所以稱為奇恆之府。子宮,中醫稱胞宮、女子胞、胞臟,是女性獨特的器官,有排出月經和孕育胎兒的功能;王冰《黃帝內經素問補註》:「衝脈、任脈,皆奇經脈也。腎氣全盛,衝、任流通,經血漸盈,應時而下……然衝為血海,任主胞胎,二者相資,故能有子。」因此,女性可以懷孕生子,是在臟腑和天癸、衝、任、督、帶共同作用下,才能完成。調經種子,想要懷孕,老祖宗開宗明義告訴我們要「調經」,這個章節我們先介紹女性的生殖生理有一定脈絡可以調理月經週期,之後〈養精蓄銳篇〉再詳細說明要懷孕不是單靠好的卵子,老祖宗也教我們精卵受精及受精卵著床過程產生了怎樣的生理變化,才能順利有新生命誕生。我們可以將中醫月經生理的五臟與經絡關係以心-腎-子宮軸圖示,與生殖醫學所描述的女性下視丘-腦下垂體-卵巢軸(Hypothalamic-Pituitary-Ovarian axis, HPOA)相對應。介紹完中醫對女性生育的生理觀點,我們知道女性要懷孕必須要排出一顆健康的卵子,還要有能力可以讓卵子受精的精蟲、有通暢的輸卵管讓精卵相遇及運送受精卵、有可以讓胚胎著床的子宮。臨床上,造成女性難以受孕的問題可以分為器質性跟功能性,器質性的問題如子宮肌腺症、巧克力囊腫、子宮肌瘤、輸卵管沾黏、骨盆腔感染、雙角子宮等,有些還是必須借助生殖醫學的介入,才有辦法讓精卵成功結合、順利在子宮內發育;功能性的是指內分泌系統出問題,如甲狀腺亢進或甲狀腺低下、卵巢早衰、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糖尿病、高泌乳血症等,而臨床常見的反覆性流產、免疫性不孕可以說是更複雜的功能性難孕,必須很熟悉臟腑與奇經八脈的功能,透過藥物或針灸協調彼此的作用,才有辦法拆解人類生育的難題。本文摘選自《備孕聖經》,如何出版
男性不育3大迷思! 醫指:性功能不等於生育功能
美美38歲仍懷孕未果,嘗試與老公前往生殖醫學檢查,但老公堅信自然備孕,認為「雙方都還年輕,加上常聽到試管嬰兒40歲以上還能成功。」經過6次的受精卵植入療程都無法順利著床,老公打算停止療程,卻引爆美美長年的怨氣,認為老公延誤了求子時間,甚至揚言離婚!中華民國生育醫學會理事長黃貞瑜表示,過去很多錯誤的觀念,常加深男女雙方對生殖力的知識落差,提醒男性「性功能正常不等於生殖功能正常!」迷思1堅持自然受孕,自認為年輕還能生?!台灣第一份不孕症家庭調查顯示,30-34歲結婚的家庭第一次嘗試不孕治療的平均年齡為36.3歲。然而,女性在35歲後,不管是生育能力或卵子儲備量都將開始急速下降,男性的精子數量與活動力等也在34歲後開始減少。即使現在美容保養技術進步,黃貞瑜仍提醒:「我們雖然保有30歲的外表,但是我們的器官已經是40歲的狀況!」夫妻若越晚開始進行備孕計劃,懷孕成功率只會越來越低。迷思2不用考慮年齡,靠生殖醫學保證成功?!隨著年齡上升,生殖醫學成功率也會受影響,以小於35歲時的治療成功率來說,還有高達起碼33%,但超過40歲僅剩一半,42歲後更低於8%。醫師提醒,無論自然懷孕或生殖醫學,精卵結合是重要第一步,若其中一方過晚意識到科學檢查的必要性,或在療程初期失敗後產生中斷治療的念頭,都將增加雙方的求子壓力。迷思3不孕並非男性的問題?!懷孕成功關鍵在於男女雙方精卵數量與品質皆要夠好。但不孕夫妻中,不少男性抗拒生殖檢查,且認為檢查結果不一定準確。一份國際研究指出,所有不孕症病例中大約有40-50%與男性有關,與門診中統計的不孕比例相差不遠。然而在門診經驗中,仍常見男性對療程態度消極、不願配合檢查,或認為自己「任務僅在取精」表現被動。醫提醒:精子數每年以2.6%速度下降國外一份針對全球男性精子數量調查顯示,從1973年到2018年,男性精子數量平均每年下降1.2%;從2000年開始,精子數量下降速度更加速到每年2.6%以上。隨著空氣污染、暴露在有害化學物質或過熱環境中,都有可能加劇男性生育能力下降。黃貞瑜說明,「精蟲活動力」是指精蟲游動狀況。在精液中需有至少42%精蟲能正常游動為正常數值。活動力差的精蟲不會前進、原地轉圈及原地抖動,若精蟲無法移動至輸卵管與卵子受精,便會造成男性不孕症。求子要有效 精準檢測「生殖即戰力」根據WHO標準,正常性生活無避孕超過1年,但未能懷孕者即為不孕症。黃貞瑜呼籲,現今不孕問題男女已各占一半,無論備孕或生殖醫學,雙方一起檢查、一起治療是相當必要的。而且110年7月政府擴大不孕症補助,建議民眾及早尋求生殖醫學檢查與協助。3旬的林小姐從婚後就開始備孕,嘗試自然受孕2年未果,便積極地和老公一起進行生殖檢查。自己雖有卵巢囊腫但AMH值良好,老公則是精蟲活動力略低於平均值。雖然第一次人工授精失敗,但老公仍體貼相挺。加上政府擴大生殖補助計畫,夫妻立刻決定嘗試之前因費用遲遲沒有進行的試管嬰兒療程,治療一年後成功迎來小兔寶。男性生殖檢查項目女性生殖檢查項目精液量精蟲數精蟲濃度精蟲活動力前進型精蟲率精蟲存活率正常型態比例精蟲DNA碎片分析抗穆氏管荷爾蒙(AMH數值)基礎體溫及排卵測試測量內診檢查陰道超音波檢查子宮輸卵管攝影血液賀爾蒙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