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服
」 減重 衛福部 疫情 感染洗腎患者毒素、營養皆會流失! 醫曝腎友們補身體重點
血液透析治療就是俗稱的洗腎、洗血,當腎臟功能無法正常運轉時可作為腎臟的替代療法,幫助末期腎臟病病人清除體內的尿毒素以及多餘的水分、電解質等。不過,洗腎不只會洗掉體內的廢物,也會洗掉身體所需的營養。洗腎病友們該如何補身體呢?台南郭綜合醫院腎臟內科醫師姜林文祺提供營養補充建議,並帶民眾了解營養針的使用時機。洗腎會洗掉胺基酸並產生慢性發炎 可能致1特殊營養不良洗腎可分為「暫時性洗腎」、「規則性洗腎」,姜林文祺醫師說明,二者之間最大的差異在於有沒有急性的腎臟問題存在,如果是慢性腎臟病病人通常是採規則性洗腎,建立適當的洗腎通路後,將腎友的血液經由此通路帶入洗腎機內,透過洗腎液將血液淨化再送回腎友體內,每次洗腎時間約需4個小時,每週需接受3次洗腎治療。洗腎主要是幫助腎友清除體內的尿毒素,不過在這過程中也會造成某些營養的流失。姜林文祺醫師指出,每次洗腎約會流失6-8公克胺基酸,換算下來一年約會損失1公斤的胺基酸,同時也會洗掉少量的微量元素、水溶性維生素等。醫師分享營養不良評估方法 注意2大重點補充目前腎友可以透過各項指標評估、了解自己是否有營養不良的問題。姜林文祺醫師表示,像洗腎後的乾體重變化,如果3個月下降5%或半年內下降10%,這就代表有營養不良的情形,也可以注意身體質量指數(BMI)、瘦肉組織指數(LTI)、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標準化蛋白質異化代謝率、洗腎前後血清尿素氮和肌酸酐等,或透過飲食訪談跟紀錄評估營養不良的狀況。除了注意自己有無營養不良外,腎友平時也要注意營養補充,姜林文祺醫師表示,在營養上主要可針對2大部分進行補充,包含:熱量: 當身體熱量不足時,蛋白質就有可能會被當作熱量消耗掉,因此足夠的熱量攝取是非常重要的。熱量來源包括醣類、脂質、蛋白質,建議腎友以理想體重為原則攝取,每天熱量攝取量約為每公斤體重25-35大卡。蛋白質: 洗腎後蛋白質流失會開始增加,為維持肌肉量,建議腎友每天蛋白質攝取量約為每公斤體重1-1.2公克。不過要提醒腎友,雖然豆魚蛋肉類、奶類是屬於較高生物價值的蛋白質來源,但市售的鮮奶、奶製品,磷含量較高,較不適合腎友攝取,而蛋肉類又有卵磷脂可能會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須注意攝取量。建議蛋白質的攝取來源可以選擇豆類,包含黃豆、黑豆、毛豆、豆製品(如:豆腐、豆干、豆漿)等植物性高生物價蛋白質,它對磷的吸收偏低,可以適當取代肉類,素食者也可以食用。也可用洗腎營養針改善 三合一營養針能滿足較大需求另外,洗腎病友也可以透過「洗腎營養針」來改善營養狀況,姜林文祺醫師說明,洗腎營養針就是在洗腎過程中,將營養液透過洗腎通路補充到腎友體內,如果有厭食、腹瀉、口服營養液耐受不良等狀況,造成胃腸道無法完整吸收營養,或是階段性需要補充營養(如:需禁食去做檢查、開刀等),都可以使用洗腎營養針來補充營養。目前洗腎營養針有包含醣類、脂肪、胺基酸的三合一營養針,能滿足較大的營養需求。姜林文祺醫師表示,有些三合一營養針在脂肪的部分,會特別添加魚油含-3脂肪酸,研究顯示它能保護心臟血管、降低發炎反應、改善皮膚搔癢,另外在胺基酸的部分,有些會加入牛磺酸,補充後可能有提神的效果,而且有些會額外添加微量元素-鋅,研究指出它能降低體內發炎反應、有抗氧化的效果。姜林文祺醫師分享,曾有男性洗腎病友,出院後回到門診洗腎發現他胃口不好、營養狀況偏低,使用口服營養液又有耐受不良情形,改使用三合一營養針後1個月,營養狀況就有改善。
染新冠致免疫力下降 40歲男菜花反覆發作「醫3招助改善」
「每天醒來的第一件事,就是檢查菜花有沒有復發。」一句話道盡許多菜花患者的無奈。顧家醫療總院長顧芳瑜表示,雖然菜花治療並不困難,但其反覆發作的特性卻常常困擾患者,讓他們承受巨大的心理壓力。顧芳瑜曾收治一個案例,是位40歲改車行老闆,因為過去曾有過幾次不安全的性行為,後來在感染新冠肺炎後,可能因為免疫力低下讓潛伏在體內的HPV以及疱疹病毒雙雙發作。雖然曾使用口服抗病毒藥以及雷射手術治療,但只要遇到工作忙或壓力大,就會再次發作,平均2-3月就發作一次。於是顧芳瑜建議他完整注射三劑HPV疫苗,調整作息,並且使用一些營養品及營養點滴輔助,藉由以上3個方式,該男子目前已經維持7-8個月沒有再復發。顧芳瑜表示,想有效避免菜花反覆復發,建議患者除了遵循醫囑積極接受規律治療之外,快速增強免疫力可能更是預防復發的重要關鍵。他建議在營養品補充方面,可多補充硒、鋅及維他命E三大營養素。硒是天然抗氧化劑,幫助清除體內自由基,保護細胞健康,還能促進男性生殖健康和重金屬排毒,減少病毒的負面影響。鋅則有助促進正常代謝和皮膚健康,提升身體的癒合能力,對於維持免疫功能非常重要。而維他命E則是強效抗氧化劑,保護細胞不受損,促進血液循環與新陳代謝,提升免疫防禦力,讓病毒難以趁虛而入。但由於現代人生活忙碌,可能連三餐都沒法好好吃,遑論按時補充保健食品。顧芳瑜表示,若真的無法按時補充營養品,也可以考慮注射免疫加強點滴,其原理是直接注入營養物質,讓身體可以更快補充吸收,達到有效提升免疫力的效果。
水星生醫取得科技事業核准函 28日宣布啟動IPO計畫
台股28日收在23,198.07點,下跌150.38點,跌幅為0.64%;興櫃股水星生醫(6932)今天表示,已正式取得經濟部產業發展署出具「係屬科技事業且具市場性」之意見書,將積極依規劃時程提出股票上櫃申請。水星生醫目標成為全球3D列印製藥技術委託服務領先公司,自行開發並取得多項國際專利的StackDose新藥開發技術平台。水星生醫今天以15.10元作收,上漲了0.45元,漲幅達3.07%。水星生醫指出,目前以全新的B2B委託開發模式鎖定高價值改良型新藥市場,藉由StackDose技術平台提供「受託技術平台藥物開發」、「原料藥供應商委託藥物開發」以及「自行開發」三大技術服務之應用,隨著藥物陸續開發及取得藥證上市銷售,未來授權金及分潤權利金收入可期。藥物開發類型包括複方、速釋、緩釋及定點劑型,目前已與多家藥廠合作,其中開發中的藥物包括:受台灣藥廠委託開發治療成年男性勃起功能障礙(ED)和早發性射精(PE)的複方口溶錠、與新加坡藥商合作開發針對器官移植之免疫抑制劑,以及自行開發Semaglutide(GLP-1藥物)口服錠等,積極搶攻全球逾80億美元的ED和PE治療市場及千億美元的減重藥物市場。水星生醫*創立於2019年7月,聚焦於醫療上未滿足特殊需求藥物的開發,藉由自行開發的「StackDose™新藥技術開發平台」,基於3D粉末列印的製藥製程並結合獨家藥物黏合配方,開發出可控時溶解、精準部位吸收的新劑型藥錠,並提高活性藥物成分(API)的生物可利用率以發揮最佳效果,藉此降低藥物使用劑量,進而減少副作用。公司於2022年12月23日登錄興櫃,每股面額為新台幣0.25元。正式取得科技事業核准函後,水星生醫啟動IPO計畫,將依規劃時程送件申請上櫃。
英核子潛艦超時值勤還缺糧! 潛艦人員被迫吃小熊軟糖「止餓」
英國皇家海軍一艘核子動力潛艦在為期6個月的巡航期間居然缺糧,導致潛艦上的人員並須靠著口糧甚至是吃小熊軟糖「止餓」,原因是潛艦的海上補給計畫因不明原因被取消,醫護人員甚至擔心潛艦士兵因為飢餓或和注意力渙散等情況,必須提供口服咖啡因片「撐下去」。英國皇家海軍一艘核子動力潛艦的食物在巡航期間快要吃完,長官必須尷尬下令分享乾糧的情況。(示意圖/達志/美聯社)根據英國《太陽報》報導,這起事件發生在一艘先鋒級核子動力彈道的潛艦上,據了解,一般潛艦最多在海上僅能執行80天的任務,不過因為英國潛艦短缺,導致這艘潛艦被迫執行更長時間的巡航,更誇張的是,這艘潛艦的海上補給計畫因為不明原因被取消,潛艦長官最後是下令潛艦人員以小熊軟糖或是巧克力等乾糧充飢,除此之外,還要尋找剩餘的食物或是罐頭食品。英國皇家海軍一艘核子動力潛艦的食物在巡航期間快要吃完,長官必須尷尬下令分享乾糧的情況。(示意圖/達志/美聯社)報導也引述一位潛艦上的匿名醫護人員說法,由於擔心執勤時間過長,加上糧食不足的情況,造成潛艦人員在海上發生嚴重錯誤導致傷亡,醫護人員還要分配咖啡因片給予執勤的潛艦人員「挺下去」,另外,非值勤的艦艇人員也被要求多睡覺以節省體力。英國皇家海軍一艘核子動力潛艦的食物在巡航期間快要吃完,長官必須尷尬下令分享乾糧的情況。(示意圖/達志/美聯社)基於安全考量,報導中並未透露這艘潛艦的名稱,不過有得知情報但不願具名的消息人士透露,這是相當慘的情況,「若你沒值班,就會被強迫增加睡眠時間的方式來節省體力,鼓勵以睡覺的方法來降低更多的身體熱量燃燒」。據了解,英國皇家海軍共有4艘先鋒級潛艦,固定會有一艘潛艦值勤巡航防範攻擊。另據取得的出航紀錄顯示,其中一艘「復仇號」(HMS Vengeance)是在今年3月返回母港時,創下6個月又18天的執勤紀錄,稍早,另一艘「警戒號」(HMSVigilant)則是進行了195天的巡航任務。針對這起報導,英國皇家海軍發言人則是予以否認,表示潛艦人員在執勤期間並未有所謂的挨餓情況,「每位潛艦人員都獲得營養均衡的膳食照顧」。英國皇家海軍一艘核子動力潛艦的食物在巡航期間快要吃完,長官必須尷尬下令分享乾糧的情況。(圖/翻攝自X)
49歲女腹痛竟罹晚期卵巢癌 「手術+熱化學療法」穩定控制
卵巢癌初期症狀不明顯,導致早期診斷困難,馬偕醫院婦癌科與外科團隊針對晚期卵巢癌患者,透過跨科合作進行腫瘤減積/根除性手術,並結合腹腔內熱化學療法(HIPEC),利用加熱之高濃度化學藥物在腹腔內灌流,殺死癌細胞,達到良好的癌症控制。經過持續追蹤,某些患者如今已成為「癌症班」畢業學姐,成功戰勝病魔。馬偕醫院婦產部婦女癌症學科主治醫師林玟瑄近日治療一名49歲女性,因腹部脹痛多日於急診就醫,電腦斷層顯示多處腹膜腫瘤合併腹水以及肋膜腔積液,腫瘤指數CA-125亦有上升跡象,會診婦產科後,經診斷性腹腔鏡檢查確認病灶來源,病理結果顯示卵巢惡性腫瘤,在進行三個療程的化學治療後,腹腔內腫瘤及腫瘤指數皆進步良多,因此決定與大腸直腸外科合作,進行減積手術並合併腹腔內熱化學療法,患者術後復原良好,並完成剩餘的化學治療療程,目前正接受口服標靶藥物做為維持性治療,無復發跡象。林玟瑄表示,卵巢癌是一種罕見但致命的婦女惡性腫瘤,在女性癌症發生率和死亡率排名第七。根據國民健康署統計,2021年約有1,793名婦女被診斷為卵巢癌,其中696人去世。傳統治療方式包括腫瘤切除和最大程度的減積手術,術後依據病理分期進行輔助性化學治療,但如果病情已屬晚期,或患者合併其他內科疾病,經評估後不適合立即手術,或手術無法完全清除病灶時,會先選擇術前輔助性化學治療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待腫瘤縮小或範圍減少後,再進行減積/根除性手術,術後則繼續完成化學治療並定期追蹤。然而,針對腹膜內無法完全清除的微小癌細胞,可能導致日後疾病復發,此時則採用腹腔內熱化學療法(HIPEC)徹底消除病灶。林玟瑄醫師表示,卵巢癌手術中,醫師會儘量切除所有肉眼可見的腫瘤,之後配合HIPEC,將加熱至攝氏41至43度的高濃度化學藥物注入病人的腹腔內,灌流約60至90分鐘。馬偕紀念醫院大腸直腸外科資深主治醫師陳建勳進一步說明,42度的溫度剛好可以殺死遺留在腹腔內的癌細胞,且不會對腹腔內正常器官造成損害。在此過程中,癌細胞的自我修復能力也會下降,變得更為脆弱,從而增強化療效果。高溫不僅能提升癌細胞的滅殺率,還能刺激熱激蛋白的增長,阻止新生血管的形成,進而抑制癌細胞的生長,同時也能強化病人的免疫系統。根據臨床實證研究結果,新診斷為卵巢癌、腹膜癌或輸卵管癌第三期且不適合手術作為第一線治療的患者,若先行術前輔助性化學治療,並在後續手術中結合HIPEC,與僅接受手術和傳統化療相比,接受HIPEC的患者中位存活期延長約12個月,死亡風險降低約3成,中位無病惡化期延長約3.6個月,復發風險減少約4成。林玟瑄醫師提醒,儘管研究結果支持這種治療方式能夠有效控制癌症並延長患者生命,但腹腔內熱化學療法屬於高難度且高風險之手術,需要經驗豐富的醫師與醫療團隊來進行術前評估,多科團隊協作確保手術的效率與安全,且手術必須在設備完善的醫院進行,才能制定完整的治療計畫,並提供術後全方位的照護。
咳不停可能是「嚴重氣喘」!生物製劑精準助攻 偏鄉往返治療不再麻煩
【健康醫療網/記者王冠廷報導】氣喘在國內是常見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包括塵蟎、花粉等過敏原,以及胃食道逆流、慢性鼻竇炎、肥胖等共病症,都會埋下誘發氣喘的危險因子,其中要注意是治療上,若病患使用高劑量或多種藥物治療效果不佳,就被歸類為嚴重型氣喘,這時得規律用藥才能有效控制;衛福部桃園醫院內科部主任李世偉醫師指出,但對於偏鄉民眾而言,礙於交通不便、醫療資源不足等因素,導致無法定期回診用藥或難以及時介入控制,在治療上相對會碰到一些困境。偏鄉醫療資源、人力不足 氣喘患者面臨治療困難「偏鄉的氣喘患者在臨床上具有獨特性。」事實上,對於偏鄉氣喘的患者而言,即便獲得治療控制,但長期下來的用藥需求,加上若又演變為嚴重氣喘,恐怕得面臨許多治療難題;李世偉醫師說,「包括醫療資源、人力等不足都是偏鄉醫療面臨的問題,尤其氣喘治療是需要花許多時間衛教,除了醫師,也會需要護理師、衛教師、個管師等醫療團隊來幫助患者獲得全面照護,此外,不同的生活習慣及社會環境,可能也會影響患者對於氣喘的認識及治療的接受度,增加了治療上的挑戰。」生物製劑提供多種給藥選擇 偏鄉氣喘患者治療福音生物製劑精準打擊發炎物質 有效控制氣喘症狀李世偉醫師解釋,氣喘致病機轉主要是當患者吸入過敏原後,促使呼吸道上皮細胞分泌許多發炎物質,這時身體就會產生一連串過敏反應,若演變為嚴重氣喘,且經治療後仍控制不佳,建議可搭配生物製劑治療,精準阻隔發炎物質持續傳導,減緩氣喘症狀,其中生物製劑又分成好幾類,包括抗免疫球蛋白E(IgE)、阻斷IL-4、IL-5的生物製劑等,治療上會依據不同嚴重氣喘症型,給予合適的生物製劑治療,像嗜酸性白血球偏高的嚴重氣喘患者,則可使用阻斷IL-5生物製劑治療,一旦控制良好,經評估也可減量口服類固醇用藥甚至停止用藥。偏鄉民眾長期氣喘控制不佳 生物製劑助攻治療一名住在桃園尖石鄉氣喘患者,礙於早期還未有生物製劑治療,這名患者時常因氣喘發作因而住院,並施打類固醇治療,即使出院後仍得長期口服類固醇控制氣喘,但依舊控制不理想;李世偉醫師提及,直到生物製劑開始用於臨床應用,便提供給這名患者新的治療選擇,臨床上,也根據患者氣喘病症申請健保給付,選擇適合的生物製劑治療,如今患者氣喘不僅控制良好,也不需再使用類固醇治療。生物製劑治療嚴重氣喘 符合健保條件就能申請
12歲男童患「甲亢症」!脖子腫大難呼吸 「微創無痕手術」不需長期服藥
12歲謝姓小弟因長期頸部甲狀腺腫大,導致呼吸困難無法運動跑步,經電腦斷層可見呼吸道氣管受到壓迫只剩一點點縫隙,再經抽血診斷為「葛雷夫氏甲狀腺機能亢進症」,於是開始給予藥物治療。但謝小弟經常無法按時服用藥物,且考量藥物副作用,趁暑假到仁愛長庚合作聯盟醫院評估,使用獨創組合式的微創無痕手術切除方式,術後不僅呼吸改善還能運動跑步,不到一個月還長高10公分。甲亢症7-14歲是好發期 脖子粗、眼睛凸留意常見症狀一般外科巫奕儒主任表示,葛雷夫氏病Graves’Disease「甲狀腺機能亢進」,簡稱甲亢症,係指因自體免疫性抗體刺激甲狀腺,導致分泌過多荷爾蒙的內分泌疾病。一般兒童甲亢症的發病率較低,只占全部病人的5%左右,其中7~14歲是好發年齡,女孩多於男孩,比例約5:1。巫奕儒主任指出,臨床上可看見甲狀腺腫大、脖子變粗、有些人眼球外突成凸眼症影響視力、掉髮、肌肉無力、週期性癱瘓等症狀。另外,新陳代謝會增快、並導致焦慮、心悸、顫抖怕熱、多汗、食慾增加但體重減輕、排便次數增加或腹瀉、情緒不穩定、行為異常活躍、注意力無法集中、記憶力下降和學習成績退步,亦會影響成長和發育,如青春期第二性徵發育緩慢、女孩並有月經紊亂,閉經及月經過少問題。若沒有控制更嚴重將導致甲狀腺亢進風暴,如發燒、心跳過速而造成心臟衰竭,昏迷和休克等。治療以口服藥物為主 3種常見方式一次看 巫奕儒主任表示,一般傳統治療首選為口服藥物治療即抗甲狀腺藥物,總療程一般為2~3 年,有的則需5~6年,甚至更久。第二種治療是放射碘治療,青少年和成人都可以接受放射碘治療,但此療法不可使用於五歲以下,懷孕者絕對不可使用,治療後6個月內不可懷孕,且治療後有可能永久性甲狀腺低下症。第三治療是手術治療即甲狀腺切除手術,過去傳統手術常在頸部開一道長長疤痕。無痕微創切除 依需求量身治療巫奕儒主任說,經過多年長期研究獨創組合式無痕微創甲狀腺切除手術,經國際期刊認證,已應用於多位臨床患者,都獲得良好結果。選擇此種微創治療也可量身訂作選擇,包括:雙側全部切除、雙側次全切除、一側全切與對側次全切除等;兒童青少年須配合生長發育需求,成人選擇有效和最不會復發的方式。
工程師「蛋蛋」爬滿蚯蚓血管 恐釀不孕!醫推「冷水坐浴」恢復生機
一名35歲年輕工程師因工作需求常久坐打電腦,總是覺得下體悶悶的,仔細一看睪丸,發現上面竟爬滿了像蚯蚓一樣的突起血管,檢查後才發現是精索靜脈曲張。顧家醫療總院長顧芳瑜醫師分享,精索靜脈曲張是一種常見於年輕男性的疾病,成年男性中大約有15%的人有這樣的狀況。這種狀況發生於睪丸的靜脈血管,其中靜脈的瓣膜發揮著防止血液逆流的重要功能。當這些瓣膜因某些原因受損,可能會導致血液逆流,進而引發靜脈的曲張與擴大。顧芳瑜說明,受到人體生理結構的影響,精索靜脈曲張通常好發於左邊睪丸,其症狀可分成三級,一級需要透過仔細觸診才能摸到;二級則是休息狀態下觸診可摸到,但肉眼不可見;三級則是肉眼輕易可見。而精索靜脈曲張可能也會是男性不孕的其中一個原因,顧芳瑜解釋,導致男性不孕的幾個主要原因中,大概有2~4成機率與精索靜脈曲張有關,因為陰囊腫脹時會導致睪丸散熱不佳,進而影響精蟲的活動力,造成睪丸疼痛(蛋疼),嚴重點則可能導致不孕。然而,顧芳瑜表示,如果是單純睪丸外觀有膨大的血管但沒有任何不舒服的話,是不需要治療的。他也分享一個簡單易行的改善方法,可以自己在家準備一臉盆的室溫冷水,每天洗完澡後將睪丸泡在冷水內15-20分鐘,有機會讓睪丸降溫並讓疼痛感下降,持續一到兩個月,精蟲品質就可能可以恢復得不錯。此外也可以用藥物輔助,通常是以口服消炎止痛藥為主,也有少數幫助靜脈曲張的口服藥,大部分輕微的精索靜脈曲張,都可以依靠口服藥物緩解不適。假設冷水坐浴及口服藥都無法解決時,才會建議做手術,手術目的是紮掉膨大的血管以減緩症狀,目前主要有顯微手術和腹腔鏡手術兩種,效果都不錯。但顧芳瑜也提醒,目前沒有任何一種手術方式,可以完全避免精索靜脈曲張的復發。顧芳瑜更藉機呼籲,不孕原因有很多,精索靜脈曲張僅是其中之一。由於他常遇到很多不孕男性患者來到診所就表明希望做手術,習慣把原因歸咎到比較常見的因素,只求可以快速解決。但他建議還是要交由泌尿科醫師觸診及檢查判斷,排除其他可能原因後,仍然有精索靜脈曲張問題時,再考慮做手術。
食之無味是警訊!4旬男反胃想吐…以為是諾羅 醫示警「2症狀」
「食之無味」是警訊!有1名40多歲的男子先前因吃東西嘗不到味道,且一聞到油炸食物等異味就反胃想吐,於是急忙就醫看診,且以為是感染諾羅病毒,最後才知原來是急性A型肝炎病毒感染。對此,肝膽腸胃科醫師錢政弘也指出,慢性肝炎或肝硬化會造成味覺失調和噁心,有急性肝炎的病患還會「食之無味」,「對策是找胃腸肝膽科診治、驗肝功能。」錢政弘近日在臉書發文列舉「為什麼常覺得的嘴巴很苦」的原因:包括牙周病、蛀牙、牙齦炎會影響味覺;口乾、口水分泌不足、乾燥症;胃食道逆流;口腔霉菌感染,舌頭有白苔;新冠感染;賀爾蒙改變;抗生素、口服避孕藥等藥物;慢性肝炎或肝硬化;微量元素缺乏等等。其中慢性肝炎或肝硬化的部分,他半年前曾遇過1名40多歲的男子,對方因為持續噁心、嘔吐去診所就醫,原以為是食物中毒或諾羅病毒感染,但是吃了3至4天的腸胃藥,症狀依然沒有緩解,於是轉診到他的門診檢查。錢政弘詢問他的症狀後發現,有2點特別像是急性肝炎的表現,也就是「吃東西都沒有味道!」「聞到異味(如油炸)的東西會想吐」,結果後來抽血證實,果真是急性A型肝炎病毒感染,ALT高達1700,「持續有3週的時間,他吃東西都沒有辦法分辨食物的味道,一直等肝功能正常後,味覺和食慾才恢復。」疾管署也指出,A型肝炎是由A型肝炎病毒感染所造成的急性肝臟發炎。其症狀包含:突然出現發燒、全身倦怠不適、食慾不振、嘔吐、噁心、肌肉痠痛及腹部不舒服等,數天之後發生黃疸。恢復期有時會拖延,但會完全康復不留後遺症。6歲以下兒童感染約有70%無臨床症狀或症狀輕微,而較大的兒童或成年人感染後,約70%會出現症狀,且通常臨床症狀的嚴重度會隨年齡增加而增加。A型肝炎雖然不會導致慢性肝炎,但有10至15%的病人在急性發病後6個月內有可能症狀復發。A型肝炎的致死率低(約千分之三);造成死亡的情形多半為猛爆型肝炎,通常發生於老年患者或慢性肝病患者(包括慢性B型、C型肝炎病毒感染者)。
減重防禦股1/諾禮「瘦瘦針」助股價飆漲 這幾檔新藥股順勢看俏
美國最新公布美9月非農就業新增25.4萬人,意外強勁,反倒澆熄市場對11月降息二碼的預期,但不影響FED在9月19日啟動的降息循環,熱錢仍將湧進股市。CTWANT採訪多名分析師指出,進入降息循環週期後,投資人可關注防禦性生技類股,例如「瘦身保養」題材等。據統計顯示,1998年以來美國聯準會首次降息前後,生技股通常在前三個月已可看出平均逾4%的明顯漲幅,正式進入降息後,不論後3個月、後6個月、後12個月,生物科技類股表現亮眼,漲勢隨時間拉長而增高,投信法人強調,若能在降息後持有1年,漲幅甚至可以高達近3成。群益美國新創亮點基金經理人向思穎指出,啟動降息循環周期開始,防禦型操作上可關注醫藥股,看好市場將對新藥研發的醫藥股評價升高。以全球股市近二年由糖尿病藥物二大巨頭諾和諾德(Novo Nordisk)的GLP-1藥物Wegovy與禮來(Eli Lilly)的Tirzepatide(替爾泊肽)掀起的減肥藥題材為例,也就是「瘦瘦筆(針)」,採取注射型一周一次,不僅吸引好萊嗚明星吹捧,就連特斯拉馬斯克也跟進加持,迄今熱度不減。諾和諾德在美上市的ADR股價自2023年以來漲幅達107%,禮來飆漲212%,可見其威力。市場關注生技醫療產業受惠降息循環啟動,降低開發新藥資金成本壓力。圖為群益那斯達克生技ETF經理人李鈺涵。(圖/群益投信提供)向思穎分析,受到「瘦瘦針」掀起的減肥市場熱度,台股投資人也關注在減脂、醫美等注射型、口服型等相關新藥開發,分食逾百億美元市場商機。群益那斯達克生技ETF經理人李鈺涵指出,生技醫療產業相對不受景氣影響,且受惠未來降息循環啟動,有望吸引資金配置,加上阿茲海默症、減肥藥、RSV疫苗等皆是每年超過百億市場規模,大型製藥公司積極透過併購尋求成長機會,在產業發展穩健正向且投資題材豐碩等,後市表現仍值得期待。永豐投顧團隊分析指出,台股生技股可分為製藥、醫療器材、保健食品、醫美四族群,以「新藥」類來說,藥品在剛性需求支撐下,受景氣趨緩、通膨議題影響程度較小;而在「醫美」類來看,第四季受到周年慶等刺激為其傳統旺季,且中國大陸市場隨著消費升級美容醫療保養意識提高挹注營收動能,可以關注布局兩岸市場的個股,譬如說麗豐-KY(4137)、佐登-KY(4190)、羅麗芬-KY(6666)等。北極星藥業成功開發多胜肽藥物合成技術等,左為董事長陳鴻文,右為總經理陳紹琛。(圖/報系資料)啟發投顧分析師郭憲政說,市場關注的減肥新藥股,像是美時(1795)、友華(4120)、康霈(6919)等;美白股就像是科妍(1786)、曜亞(4138)、達爾膚(6523)、麗豐-KY、佐登-KY、達爾膚(6523)等。市場也關注到諾和諾德GLP-1的專利即將在2026年到期,進攻GLP-1原料藥的神隆(1789),以及成功開發多胜肽藥物合成技術或是轉投資相關藥品的北極星藥業-KY(6550)、晟德(4123)等,也備受關注。
減重防禦股2/康霈女總談創業淚灑人生 當年「淨值剩1元」押房籌錢不敢說
堪稱首檔醫美新藥股康霈(6919)10月4日以433.8元由興櫃轉上市,一開盤股價就大漲24%衝上537元,9日收盤價為522元,其大股東友華(4120)股價今年以來上漲10多元。這一檔所開發新藥雖尚未取得藥證,但投資人已在股價上反應期待,原因是康霈的新藥為局部減脂注射劑且陸續公布的臨床數據令人驚艷,搭上瘦瘦筆帶動全球減重塑身熱潮列車。康霈上市記者會後,CTWANT記者專訪董事長徐坴暉與執行長(總經理)暨研發長凌玉芳,兩人回首12年創業路,不約而同提到2019年公司走入谷底,淨值只剩一元,借錢照發薪水,在人前強顏歡笑,「我那時把房子抵押揹到二胎,跟太太財產分開制,免得受我牽累……。」徐坴暉回首這段找錢留人的辛苦歷程,看似雲淡風輕,實則幾經峰迴路轉,尤其是2021年5月間,在董事張高榮醫師推薦公司給友華生技(4120)董事長蔡正弘,8月引進資金1.68億元,翻轉康霈命運,順利催生新藥。負責新藥催生的正是凌玉芳,她主導研發同時身兼總經理、執行長,公司上百項專利都出自她的手。凌玉芳出身桃園軍人家庭,考上北一女後因參加街頭遊行,父親擔心台北自由學風讓女兒不夠專注學業,轉學到中壢高中,後來陰錯陽差考上成功大學工業設計系。但她鍾情化學,遂轉攻成大醫學院生物化學暨分子生物學研究所碩士畢業。康霈研發局部減脂注射劑,其臨床試驗專選最難減重的腹部。圖為康霈創辦人、執行長暨研發長凌玉芳。(圖/報系資料)「這是我第一次談康霈,說到流眼淚。」蓄著大波浪長髮、有著彩繪指甲、一雙炯炯有神大眼的凌玉芳,總是笑臉迎人,她接受CTWANT專訪首度談起自己的人生故事,包括姐姐癌逝及讀學時身兼五家教、一個麵包啃一天等種種生活苦境,逼使自己從低谷中站起來。畢業後,凌玉芳進入新藥相關產業,從事醫藥法規與專案管理,也做醫美行銷需求分析多年,直到2012年才決定與徐坴暉出來一起創業,走上研發醫美減脂新藥之路。凌玉芳解釋,「我完全是從醫美和市場角度來看需求,我看了許多研究報告,也訪談了許多醫師,幾千頁的外文資料也讀,發現很多人想要局部減脂但害怕動手術,苦無沒有好的非手術治療方法,因此才會想開發此類新藥,而且還要做別人沒做過的地方,就是最難減脂的腹部,開始著手。」這讓她吃盡了苦頭,因為用注射劑做腹部局部減脂,不但在台灣沒有,在全球的新藥臨床試驗也史無前例,甚至沒有主持相關類似經驗的試驗主持醫師團隊和CRO,剛開始的前二年,他們寫電郵到歐美許多臨床試驗機構邀請醫師加入,「很多人覺得康霈是言不見經傳的小公司,根本不理睬我們。」凌玉芳說。凌玉芳接著進一步說,「幸好澳洲的Dr. Goodman熱愛研究願意擔任CBL-514的2a臨床試驗的主持人,等到我們2a期臨床試驗數據療效很顯著,才陸續有知名醫師願意加入試驗,且隨著更多數據公布,現在是好多國際知名醫師主動寫信給我們想要加入CBL-514的臨床試驗。」凌玉芳談到推動新藥研發的臨床試驗過程中,從找錢、募資到邀請醫師擔任試驗主持人,人前人後她和徐坴暉看盡了臉色,但二人始終不放棄。如今,康霈的新藥CBL-514注射劑預計今年Q4與明年Q1公布2項局部減脂2b臨床解盲統計數據;此外,同成分但劑量與劑型不同之CBL-514D,專注用於疾病治療用途,目前在罕病竇根式症亦進入2b臨床階段。友華生技2021年間決定投資康霈後,成為法人注資領頭羊,讓康霈擁有資金可以推動多項新藥臨床試驗。圖為友華生技董事長蔡正弘。(圖/報系資料)CTWANT特別問了一路走來遇到哪些貴人?凌玉芳秒回恩師,成大醫學院生物化學暨分子生物學研究所賴明德教授,當初不在意她大學並非讀相關科系,也無經過實驗室實習,仍收她當研究生,開啟了她對分子生物學的熱愛和專業,也因此進入細胞凋亡的研究領域。「他給我非常大的空間,我在實驗室不只一次的修改做實驗的方法還有流程,他只要跟我溝通過覺得合理都欣然接受並且一路支持我」「我需要去家教來賺生活費和學雜費,他也容許我在用餐時間先離開去家教。」當年,只有凌玉芳一人邊唸研究所邊家教,大部分教授不容許。接著,凌玉芳提到股東Joe,「他當初評估覺得康霈有潛力,但他老闆不願意投資,結果他選擇自己投資我們」「後來也找了很多好朋友投資一路支持我們,包含在我們淨值剩1元左右的時候,也協助我們找投資人買回部分不願意繼續投資的股東股票,幫公司解決困境。」還有一位Mike,是Joe的好友,「我們上興櫃後,這位股東一路買,目前是前十大股東,他是骨科醫師,非常了解超音波導引注射,這次的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OSA)也是因為他有受此之苦,我們才發現514可能可以治療OSA,他本身對投資和生技領域都蠻熟悉的,我們的數據他也都看得懂。」「我們2023年現增30億元風雨飄搖之際,最後能夠順利成功並且超額認購,Mike和Joe幫了非常大的忙⋯…,因為他們在投資圈認識很多投資人本身又很專業,所以介紹並說服了很多投資人加入我們的現金增資,那時候我們的價格一度已經跌破現增價,很多人都傳我們現增會失敗……。」「還要感謝友華蔡董看好我們,義無反顧成為康霈第一個法人投資者,帶動其他的投資人願意投資我們,才讓康霈有相對充足現金可以推進後續的臨床試驗,成功完成興櫃前二次現增取得十幾億現金,更得以展開多個適應症的二期臨床試驗。」其實,友華本身在2022年也是有代理一款抑制食慾為機轉的減重口服新藥「康纖芙」(Contrave),正式進入減重市場;而在這之前則是投資康霈取得股權約3.1%(康霈發行新股的最新持股比率),並擁有康霈CBL-514溶脂注射劑台灣獨家代理銷售權的優先議價權,這也讓友華股價跟著起飛。如今康霈從興櫃轉到上市,二位創辦人念茲在茲的貴人,以及一路相挺的公司團隊與許多股東們,讓他們有機會完成全球第一個局部減脂新藥開發。
男子吞嚥困難狂瘦7公斤!檢查竟是「雙癌」 醫「三階段治療」成功保命
50歲李先生因工作壓力大,每天抽菸、喝酒及嚼檳榔達廿多年,直到察覺吞嚥食物時總會卡住甚至反溢吐出,加上短期暴瘦7公斤,讓他決定就醫,結果醫師先查出下咽處有腫瘤,深入檢查又揪出中段食道惡性腫瘤,原來李先生同時罹患兩種惡性腫瘤,分別是第四期上的下咽癌及第三期的食道癌。下咽癌及食道癌好發50-60歲男性 這些都是危險因子亞洲大學附屬醫院放射腫瘤科主治醫師吳偉榤指出,下咽癌及食道癌都好發於50至60歲的男性,常見的危險因子包含抽菸、吃檳榔跟酗酒,由於整個口腔、喉嚨、食道都會接觸到同樣致癌物質的刺激誘發,容易造成「區域癌化效應」(Field Cancerization),因此約有1到2成的病人會同時或接續罹患頭頸部及食道惡性腫瘤,因此多半會建議患者務必接受進一步檢查,這才順利揪出雙癌病灶。跨團隊擬定三階段治療計畫:化療、放療、手術為了讓這類多癌症病患能得到較佳的癌症照護品質,院方安排頭頸癌及食道癌跨團隊溝通,由耳鼻喉科徐俊傑醫師、胸腔外科呂庭聿醫師、消化內科陳政國醫師、血液腫瘤科醫師及放射腫瘤科吳偉榤醫師等人,共同擬定並執行三階段治療計畫。首先是針對下咽腫瘤及食道腫瘤進行為期兩個月的化學合併放射治療,後續再針對治療反應良好的食道腫瘤,安排食道切除及重建手術,最後再以口服化療藥物鞏固治療效果。預防勝於治療 定期檢查、疫苗接種莫輕忽該名患者治療後迄今定期回診,追蹤三年也無復發,同時維持不錯的生活品質,也讓他珍惜活著的每一天!吳偉榤也呼籲,頭頸癌與食道癌都十分注重預防勝於治療,尤其遠離致癌因子更是必要且有效的防癌方式,包括拒絕菸檳酒、均衡飲食、控制體重,同時定期口腔篩檢(可預防口腔癌),必要時可考慮接種HPV疫苗(可預防咽喉癌)等,如發現疑似症狀,應及早就醫診治,以免遺憾終生。
國小童中流感媽崩潰:上週才打疫苗 醫這樣說
秋冬天氣變涼,呼吸道疾病也開始蠢蠢欲動,小兒科醫師顏俊宇分享,一名國小女童打完流感疫苗,一週後中鏢,讓媽媽難以相信,他強調,「打完流感疫苗通常至少約『2週』後才會產生保護力。」顏俊宇在臉書粉專發文,診間一個國小妹妹上週才打流感疫苗,怎料高燒39度、小腿酸痛、咳嗽等,快篩發現中A流。媽媽說,「原本想說上禮拜五才打流感疫苗的,應該有保護力,然後剛好學校在準備運動會,小孩跑大隊接力腳酸很正常,結果居然還是中。」顏俊宇說「打完流感疫苗通常至少約「2週」後才會產生保護力,當然有些打完兩週後,可能因為抗體不足或型別不同,還是可能會得流感喔,但至少可以大大減少流感重症等風險。」顏俊宇表示,現在流感輕症患者沒有「公費」口服克流感,要治療只能自費,有點傷荷包。顏俊宇強調,「趁流感病毒還沒大肆擴散前,大家趕緊打流感疫苗,才能提供更完善的保護力喔。」疾管署8日表示,本年度公費流感及新冠疫苗自10月1日起正式開打,然受山陀兒颱風災防假影響,流感疫苗接種進度人數較去年同期略低,截至10月7日止,開打一週公費流感疫苗接種約73.1萬人次(疫苗接種率約11.3%),為去年同期(110.1萬)六成五;新冠疫苗則逆勢增加,開打一週接種約17.9萬人次,為去年同期8.1萬人次的2.2倍,應與兩種疫苗同時開打,增進民眾接種意願和便利性有關,兩種疫苗單日最高接種量,流感疫苗為昨(10/7)接種19.3萬,新冠疫苗為上週五(10/4)接種4.4萬。本週起各地接種服務恢復正常,預估流感疫苗單週接種可破百萬、新冠疫苗單週接種可突破20萬人次。
汪建民病逝/不是感冒!肺腺癌7大警訊要當心 死亡率最高!免疫治療是救命解方
藝人汪建民去年11月檢查出肺腺癌4期,癌細胞從右肺擴散至頸椎、腦內,他的妹妹今(8)日午間證實,汪建民已在昨(7)日晚間逝世,享年56歲。肺癌連續19年居國內死亡人數第一名,資料顯示,每5位癌症死者中就有1名肺癌患者,不只如此,肺癌也超越大腸癌、肺癌成為發生人數最多的癌症。不只癮君子,更多生活健康的人也罹患肺腺癌,甚至誤以為是感冒而延誤治療。65歲的黃女士愛運動、生活也規律,沒想到8年前竟確診肺腺癌第三期,她以為只是感冒咳嗽,沒想到卻是癌症,確診當天就立即決定動手術,接著再進行化療,2年後以為已經沒事時,卻又發現復發,而且已經轉移到腦部。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陳育民理事長表示,肺癌死亡率居高不下,與確診時的期別有關,由於多數患者確診都是晚期,由110年癌登觀察,首次治療為手術者僅佔4成左右,可見大多患者發現時已是無法手術的病況。隨著肺癌備受重視,抗血管新生標靶藥物從3月1日起納入健保給付,這也是台灣首度於肺癌領域獲得健保給付。黃女士接受抗血管新生合併口服EGFR雙標靶治療至今已近5年,目前病況良好。台北榮總胸腔部胸腔腫瘤科主任羅永鴻表示,高風險族群如吸菸、二手菸、家族史應定期檢查,如果出現肺癌常見症狀如久咳不癒、呼吸急促,如果發生持續2周以上咳嗽且未見好轉、咳血、呼吸急促、持續胸悶胸痛、聲音沙啞、莫名的體重下降與食慾不振等症狀,若有以上7大警訊便要有所警惕,避免錯過最佳治療時機。新竹台大分院院長余忠仁表示,國內想要實現「晚期肺癌患者5年存活率倍增」,首先要擴大免疫藥物的給付和應用。健保署去年12月將肺鱗癌免疫治療納入健保給付,醫界呼籲應將給付擴及患者更廣大的肺腺癌,健保署署長石崇良受訪表示,肺癌免疫藥物費用高昂,是否擴大給付還有待相關評估,和廠商議價也持續進行,他透露「應該很快會有好消息」。
「事後丸」擬改為指示藥 藥局也能買得到!掀各方激辯
為避免非預期懷孕,不少女性選擇服用俗稱「事後丸」的事後避孕藥。衛福部食藥署擬將「事後避孕藥Levonorgestrel」,從現在需醫師開立的處方藥,改為可在藥局購買的指示藥品,但是台灣婦產科醫學會發函食藥署表達強烈反對,婦產科醫學會憂心青少女會誤以為「吃了就不會懷孕」,增加危險性行為而產生嚴重後果,請政府審慎考量。Levonorgestrel(左炔諾孕酮)是第一代事後避孕藥,屬於單一高劑量黃體素藥物,原理是延遲或抑制排卵,達到避孕效果。針對無事前避孕者,現在需由醫師開立處方箋,在性行為後72小時內服用,且越早服用,避孕效果越好。8年前通過轉類 遭反對而擱置食藥署今年8月30日邀集醫界開會討論,決議將Levonorgestrel轉為指示藥品。事實上,食藥署在2016年就已通過該藥品轉類,當時就受到許多團體反對,擱置至今已8年。婦產科醫學會強烈反對,臨床上服用該藥後可能出現經期紊亂,因此醫師會要求患者服藥後2周須回診或自行驗孕,以確認避孕成功,避免因無法及時發現懷孕,衍生更大的風險。擔任婦產科醫學會祕書長的馬偕醫院婦產科醫師黃建霈表示,該藥失敗率仍有20%,等於每5人就有1人會避孕失敗,此外也可能因子宮外孕而大量出血,過去就曾發生孕婦在家死亡案例。婦產科醫學會憂心,開放為指示用藥後,藥局就能買得到,可能使女性誤以為這是可隨意使用的避孕方式,進而導致危險性行為,並引發性傳染病而危害青少女健康,因此發函食藥署要求重新審慎評估。醫:失敗率2成 恐致經期紊亂然而,藥師公會全聯會直指,十大先進醫藥國家包括美國、英國、加拿大、澳洲、日本、韓國,早已將避孕藥列為指示用藥,我國有關避孕及終止懷孕的藥事管理制度,有待精進。有藥師透露,國內避孕藥市場充斥亂象,一盒事後避孕藥正常售價僅200到500元,有些診所一盒要價約690元,高出行情;民眾若不想看診,自行到藥局即使沒有處方箋也可能買得到,價格從幾百元到上千元都有。藥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黃金舜強調,就是因為管理不當,才導致亂象叢生,適當調整避孕藥的管理制度,可降低民眾錯失使用避孕藥的黃金時間。藥師:調整制度有助導正亂象婦產科醫學會則回擊,雖包括美國等國家已將該藥列為非處方藥,但那是因為國外就醫不便,台灣醫療資源充裕且便利,並無將Levonorgestrel轉為非處方藥的必要。民眾黨立委陳昭姿指出,根據衛福部統計,每年因醫療原因或遭性侵而選擇手術或使用口服墮胎藥物(RU486)流產總人數逐漸下降,從2010年的7.5萬人次降至2022年的4.9萬人次,但尚不包括自費人工流產,也就是「懷孕或生產將影響其心理健康或家庭生活」者,估算黑數達30到40萬人,是國內新生兒人數的2到3倍,顯見事後避孕需求甚高。食藥署則強調,目前尚未有上路日期,會持續收集各界意見後再做決議。
口腔潰瘍嚴重!王瑞玲慘住院惡化成「蜂窩性組織炎」 嘆疏忽3件事
56歲的資深媒體人王瑞玲近日因喉嚨痛、嘴破等症狀,最終導致左側扁桃腺潰瘍,住院治療三天後,病情迅速惡化,轉變為蜂窩性組織炎,並引發關節腔內積水,這也讓她感嘆,「這項真的要打自己屁股!明知自己有可能遺傳紅斑性狼瘡免疫系統的疾病,這段日子還熬了3天3夜」。王瑞玲回憶,某天早晨醒來,左臉從顴骨到下顎感到紅腫、發熱和劇痛,按壓時觸感堅硬,連嘴唇都腫得像「安潔莉娜裘莉」。此外,放了6年又10個月的左側人工膝關節突然卡住,就像機車龍頭被鎖死的感覺,無法彎曲,連坐下去都成問題,「這種腫脹靈活度降低的感覺,已經好多年沒出現過了」。王瑞玲意識到情況嚴重,抗生素無法控制病情,「我大概心裡有數,吃的抗生素已經壓不下去了,但我不知道惡化的速度這麼快」,當天傍晚緊急前往醫院急診。王瑞玲經過一系列檢查,包括抽血、X光、CT斷層掃描和內視鏡檢查,發現扁桃腺潰瘍已化膿,並且引發鼻翼旁的蜂窩性組織炎,「此時疼痛腫脹的程度增加,已經蔓延到眼窩位置,左眼快張不開來了啦」,同時她左膝關節也積水22cc,醫生警告細菌可能會攻擊她的人工膝關節,因為那裡是最脆弱的部位。王瑞玲預計需要住院兩周接受治療,「現在每6個小時必須打一支高劑量的抗生素,每2天再多補一支強效抗生素,還要再打消炎,口服止痛藥物……直到穩定出院」。她也反思自己為何會突然感染細菌並引發蜂窩性組織炎,總結了三個原因:一是食用過燙的食物,導致口腔黏膜受損;二是因右側牙齒植牙,過度使用左側牙橋,導致牙齦損傷;三是熬夜過多,免疫力下降。王瑞玲也表示,明知有紅斑性狼瘡等免疫系統遺傳風險,卻輕忽了自己的健康,如今必須接受長期治療,「總之,都是自己不小心造成的」。
換季惡夢來臨!氣喘患者竟不知過敏原 IgE檢測有助阻斷發炎反應
根據衛福部資料,氣喘每年在全球造成超過45萬人死亡,台灣平均每5名氣喘患者中就有一人控制不佳。前臺北醫學大學醫學院院長暨北醫附設醫院胸腔內科專任主治醫師郭漢彬教授說明,氣喘主要以外因性(第二型)氣喘為居多,因外來過敏原如塵蟎、動物、菌、花粉等誘發免疫系統過度活化,造成氣道收縮、分泌物增加等,進而出現如「喘、悶、咳」等三大氣喘現象。成大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廖信閔則指出,氣喘是常見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影響全台200萬人,然診間觀察,過去有許多患者不曉得自己是否有氣喘症狀,久咳不癒輾轉就醫才確診。若氣喘放任不處理,恐造成氣道反覆腫脹與重塑,影響呼吸及生命安全。郭漢彬教授建議,若民眾有類似症狀,應及早進行相關血液檢測,確認急性過敏免疫球蛋白E(IgE)對各別過敏原的濃度是否過高,找出真正造成氣喘的主因。郭漢彬教授也提醒,目前氣喘的治療除了口服藥、吸入型類固醇等,也有更精準的生物製劑,從源頭阻斷發炎反應。若民眾有出現久咳不癒、胸悶與喘鳴聲等類似氣喘症狀,應及早尋求專業醫療協助,切勿隱忍。根據2022成人氣喘照護指引指出,台灣成人氣喘盛行率大概為12%,兒童氣喘盛行率則為15%,換算全台目前約有200萬人有氣喘問題。由於氣喘屬於慢性疾病,大多需經歷長時間的治療與診斷,也因此許多人把「喘、悶、咳」等當作一般感冒處理。廖信閔醫師解釋,氣喘是複雜的發炎疾病,因此診斷已從過去臨床症狀表現的分類,轉為檢測特定的生物標物,如:血中嗜酸性白血球、免疫球蛋白 E、過敏原反應等。目前根據發炎原因,可將氣喘分為大多數的第二型氣喘,以及非第二型氣喘,嚴重型氣喘則有超過半數屬於第二型氣喘,當中大多數為過敏型。患者因氣道長期處於發炎階段,受到過敏原的刺激,會誘發身體免疫系統過度活化,造成支氣管平滑肌收縮、黏膜腫脹、分泌物增加,導致支氣管管徑狹窄,進而誘發氣喘急性發作。郭漢彬教授舉例,若免疫球蛋白E(IgE) 濃度大於>30 IU/ml且任一個過敏原之特異性免疫球蛋白E(IgE) 數值異常,即符合過敏性氣喘定義。也因此,針對過敏性氣喘治療,除了減少環境中可能的致敏原因,目前採以「階梯式治療原則」,目標是控制氣道慢性發炎情形,一旦病情控制穩定,即可降階減少藥物種類與藥量。衛福部統計指出,21%氣喘患者未依醫師指示定期回門診追蹤。郭漢彬醫師也表示,診間有許多民眾就算已確診氣喘,仍採取消極的治療態度。根據北醫的治療追蹤系統顯示,「服藥時間不穩定」、「類固醇吸入不足量」等,都是患者常見的錯誤行為。郭漢彬教授提到,不少患者多認為發作時再就醫即可,或是擔心類固醇的心悸、噁心暈眩,或是喉嚨痛、月亮臉與水牛肩等副作用,而未積極治療。長此以往,若氣道未受到良好控制,時常發炎的情況下會導致上皮增厚、上皮纖維化,使氣道變小,恐演變成嚴重氣喘。不僅發作頻率提高,肺功能更有可能因此衰退、出現氣道重塑等不可逆的傷害,嚴重者甚至有死亡風險。一名約40多歲的上班族李先生從小就有氣喘症狀,每當秋冬換季便容易急性發作需就醫治療,影響工作甚鉅。廖信閔醫師說明,由於李先生當時的症狀已符合氣喘定義,且某幾項過敏原數值異常,因此確診為因過敏原引起的外因性氣喘。所幸在找出氣喘成因與積極治療後,李先生的氣喘發作頻次不僅明顯降低,至今5~6年過去,秋冬也幾乎未再因急性發作而須入院治療,對工作及生活品質都有大幅的改善。由於時序即將進入秋冬換季,廖信閔醫師提醒有疑似氣喘症狀或過敏性體質的民眾應提高警覺,做好防護準備,如配戴口罩、減少暴露於空氣中的致敏因素,以減少氣喘發作。台灣氣喘暨過敏疾病衛教學會指出,當室內外溫差超過7度以上,便容易誘發氣喘發作。此外,秋冬盛行東北季風,也會將北方塵土帶往台灣,使得空氣中PM2.5的含量升高,增加氣喘患者對汙染源的過敏反應。而9月進入開學季,校園中的灰塵髒汙等過敏原與流感病毒也會增加氣喘孩童與青年學子的發病機率,家長也應多留意家中孩童是否有氣喘症狀。2022台灣成人氣喘臨床照護指引提到,台灣屬於海島地形,地處亞熱帶且氣候變化不一,使得過敏原集中,進而增加了氣喘病人的發病率。醫師建議,若民眾疑似有氣喘的類似症狀,建議可至專業醫療院所進行IgE檢測,協助醫療人員判定氣喘成因,對症下藥。
旅遊怕中鏢1/日本買春「無套免加錢」 下場超慘烈!30歲金融男新宿見識一回染2性病
就愛去日本!根據日本觀光局統計,7月台人赴日破57.17萬人次,再創歷史新高。但外出遊玩也要預防染病,醫師透露,一位30歲男性赴日買春,受到「不戴套免加錢」的誘惑,因而進行不安全性行為,而貪小便宜的下場就是男子嘴巴染淋病、而下體則驗出梅毒!受到疫情解封、日幣貶值影響,日本成為許多旅客心中的首選,根據日本觀光局最新公布的訪日外客數統計顯示,2024年7月赴日外籍旅客人數高達329.2萬人次,超過6月份的313萬人次,再創單月歷史新高;中國有77.65萬人次赴日;南韓以75.77萬人次緊追在後,台灣57.17萬名列第三名,但已創下台灣旅客赴日人數新高紀錄,足見台灣人對日本旅遊的狂熱。日本同樣創下歷史新高的,還有梅毒感染人數。根據日本國立傳染病研究所統計,梅毒病例從2021年起連續3年增加,2023年多達14906例,創下新高紀錄。日媒《朝日新聞》甚至以「50年1遇」來形容目前的梅毒的擴散速度,以東京都為例,截至今年9月1日,梅毒患者人數已累積至2640人,與去年破記錄的3701人增幅速度相近。日本政府推估梅毒大爆發與社群媒體、性產業結構改變有關,過去日本的風俗業皆會定期檢驗性病,但疫情期間收入受到影響,讓許多風俗女子自行出來接客,除了不再定期檢查,為了賺錢甚至標榜「不戴套免加錢」。泌尿科醫師顧芳瑜分享一位患者的慘烈經驗。「這位30歲男性是金融業上班族,單身的他前陣子去日本旅遊,聽聞日本新宿歌舞伎町附近的大久保公園有許多女性『站壁』,而且價格便宜,所以特別去見識。」顧芳瑜說,男子一開始有戴保險套,但後來女子宣稱『無套也不加錢』,於是便興奮地『攜槍上陣』,甚至連嘴巴都用上。沒想到回台灣之後,男子發現全身出紅疹、喉嚨也劇痛,猜測自己中鏢,於是趕緊就醫。「一驗之後就發現嘴巴有淋病、下體有梅毒,幸好淋病、梅毒都是可以治癒的,只要服用口服抗生素或施打青黴素就可控制住病毒,但未來並不會因此免疫,所以還是要堅守安全性行為的原則。」顧芳瑜說。日本一直是台灣民眾最愛旅遊的國家,隨著疫情解封、日幣貶值,赴日旅遊人數屢破新高。(圖/報系資料照)除了日本,包括南韓、美國的梅毒案例都不斷激增,南韓今年1至8月已有1881人感染,遠遠超過去年同期的4倍,美國則在2022年統計時,全國超過21萬人感染,改寫過去70年的最高紀錄。台灣也同樣發現梅毒案例增加,根據疾管署最新統計數字發現,去年新增確診通報梅毒感染人數來到9941人,與前一年相比,15至24歲族群感染梅毒、淋病的增幅最為明顯,梅毒甚至上升接近2成之多。皮膚科醫師吳明穎表示,梅毒病程分為三期,梅毒一期的症狀是無疼痛感的潰傷,持續約2至6周,因為無症狀所以容易被忽略,但到了二期就會開始有變化,最常見的就是四肢冒出特殊紅疹,也有部分人會出現異常掉髮情形,有經驗的皮膚科醫師通常都能辨別。第三期病毒會開始侵犯身體各器官,如神經系統、心血管等造成不可逆的傷害,所以建議若有疑似症狀,還是要趕緊積極就醫,才不會後悔不已。
腹瀉疫情持續升溫!自曝「1天狂瀉10次」 醫師示警腸胃炎「別只吃吐司稀飯」
疾病管制署近日警告表示腹瀉疫情正在升溫,且尚未達到高峰。根據統計,諾羅病毒是當前腹瀉群聚案件的主要病原體。知名小兒科醫師傑登也在社群網站上發文,表示自己也不幸中標,甚至「1天狂瀉10次」。但在這時候,傑登醫師還提醒民眾,面對腸胃炎等腸胃不適的病症時,不要再只吃吐司、白稀飯度日了。傑登醫師在FB粉絲專頁上發文表示,最近因諾羅病毒引發腸胃炎的患者數量激增,不僅兒童,成年人也難以倖免,因為傑登醫師自己也不幸感染,甚至還經歷發燒和嚴重腹瀉的症狀,一天內需要上廁所多達10次,讓他直呼「整個人黏在馬桶上」。不過,他也提到自己在兩天內就恢復了,調侃道「看來我還年輕」。傑登醫師也提醒民眾,諾羅病毒主要通過患者的嘔吐物、排泄物以及嘔吐或排泄時產生的飛沫傳播。他建議大家要勤洗手、用稀釋漂白水消毒被污染過的物體表面,並避免生食。而針對腸胃炎患者的飲食,傑登醫師首先糾正了一個常見的誤區:不應該只吃白吐司和稀飯。相反,傑登醫師建議患者應該在不嘔吐且腹部不疼痛時盡早開始進食,並選擇營養均衡的食物。具體而言,傑登醫師推薦以下飲食策略:補充適量的蛋白質,如水煮蛋、去皮雞肉和清蒸魚等。選擇低纖維食物,如白米飯、馬鈴薯、燕麥粥和部分煮熟的蔬菜(如胡蘿蔔、小黃瓜、南瓜)。補充足夠的液體,最好是溫水或口服電解質液。採取少量多餐的進食方式。避免高糖、乳製品、油膩和辛辣食物。對於一歲以下的嬰兒,傑登醫師建議可以繼續餵食母乳,因為其中含有有助恢復的免疫球蛋白。如果嬰兒對配方奶耐受不良,可以考慮改用無乳糖奶粉。此外,傑登醫師還提到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兒童在腹瀉期間可以補充鋅以加速恢復,建議兒童每天補充20毫克的鋅,持續10至14天(六個月以下的嬰兒每天10毫克)。傑登醫師表示自己也採用了這種方法,效果顯著。最後,傑登醫師分享了他妻子為他準備的「腹瀉營養餐」,包括水煎雞胸肉、馬鈴薯、小黃瓜、洋蔥和蛋。他強調,即使沒有調味,這樣的餐點也非常美味,並鼓勵大家在腸胃炎期間嘗試類似的飲食。
降息循環要來了2/台股跟著美股震盪 看看巴菲特持股來買台股
美國啟動降息循環後,台灣投資人該如何布局?CTWANT記者訪問多家法人及分析師,多建議投資人採防禦性操作,除看好債市、半導體等電子、金融股,鎖焦出口美國內需市場相關傳產股與醫療股。台新投顧副總經理黃文清認為,在經濟軟著陸、緩降息的週期中,相對來說「高股息個股、ETF的殖利率的標得較優,具有優勢」;而對於金控股來說也是受惠股,「因其旗下的壽險公司投資部位大的債券,會受到利率調降而淨值上升、評價回升」。「再來看美元貶、新台幣走升,到2024年底前,外資回流到台股,仍會是看好重量級的權值股,像是台積電(2330)、聯發科(2454)、廣達(2382)、鴻海(2317)、蘋概股等」至於面對降息的防禦性操作的話,可以關注醫療器材、民生必需用品的食品、生產製造食用油等個股。台股偏重出口美國市場的內需市場相關個股,譬如說像是服飾類的儒鴻,可以多加留意。(圖/記者黃耀徵攝)群益馬拉松基金經理人陳沅易也看好台股半導體、電子股及壽險金控金融股,「銀行部分,需多留意其在美國分行的營收影響,而對偏向國內內需市場部位,要看央行的利率調降決策,短期內的波動不明顯。」他也以美國股神巴菲特「不賣可口可樂、美國運通卡」的操作觀念為例,「對美國中產階級、高資產端的內需市場來看還是強勁」,而他前兩季在蘋果、美國銀行上漲就賣一些,持續地減持到剩一半,減持理由是因應美元走貶進行調節,目前持有部位仍大。對照上述台股偏重出口美國市場的內需市場相關個股,像是做窗簾、高爾夫球、汽車零組件等個股億豐(8464)、復盛應用(6670)等;還有做車燈、保險桿的堤維西(1522)、帝寶(6605)等;服飾類的儒鴻(1476),以及與瘦瘦針掀起「減肥藥題材」的醫療保健相關個股,例如美時(1795)、友華生技(4120)等。歐美掀起熱潮的瘦瘦針(又稱瘦瘦筆),原用於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的藥品,意外掀起減肥市場熱度。(圖/翻攝自novomedlink官網)群益美國新創亮點基金經理人向思穎建議,在防禦型操作上可關注醫藥股,降息消息塵埃落地後,操作上仍以成長型科技股為主流,另看好市場將對新藥研發的醫藥股評價升高。而受到「瘦瘦針」掀起的減肥市場熱度,也讓投資人關注相關在減脂、醫美等注射型、口服型的新藥開發。國泰5G+基金經理人蘇鼎宇認為,對於降息利率敏感性的受惠產業,包括金融業、地產業、泛小型股等應該會先做一波反彈,接下來市場資金主流仍是會回到科技股,「看好多頭走勢,美股主指會再創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