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公衛學者
」 新冠肺炎 陳秀熙 確診 疫苗8月單日確診數站回4萬大關? 王必勝:有可能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布昨天本土新增2萬6943例、境外移入253例,新增57例死亡。疫情雖趨緩,但台大公衛學者預測,BA.4、BA.5在國內占比8月中旬將達到40%,若持續攀升至55%以上,單日確診數恐站回3.5萬~4萬之間。指揮官王必勝坦言,「當然有可能」,面對變種病毒於國外再掀疫情,他也宣布,第4劑疫苗接種對象擴大至50歲以上,7月22日開始施打。而昨日死亡案例最年輕為40多歲女性,在家中昏迷送醫,因肺炎併呼吸衰竭,急救無效死亡。台大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指出,國際間觀察BA.4/5病毒,平均花26天就會在該地從1%成長至20%,從20%成長至40%則約需11天,且每增加10%,感染率就增加4%,因此估計當我國BA.4/5占比達55%時,每日新增個案數就會回升至3.5萬至4萬,且時間點很可能在8月底。陳秀熙也指出,我國6月分的超額死亡率為43%,其中有63%是因新冠致死,37%是因無法得到醫療照護間接死亡,呼籲政府在關注確診病患之餘,也要關心癌症與慢性病患的照護需求,若醫療量能持續緊縮、人力短缺,超額死亡率就難以下降。BA.4/5疫情可能在8月讓國內疫情重返單日4萬大關?王必勝表示,這件事當然有可能發生,不過還要看到時候狀況。至於超額死亡率過高,王必勝則建議不要看短期。因應BA.4/5變異株來襲,指揮中心經ACIP專家委員會同意,宣布擴大第二次追加劑接種對象,周五(22日)起,開放50歲以上成年人,可於第三劑接種時間間隔5個月以後,預約接種第四劑疫苗;曾經確診過的民眾,則建議確診3個月後再打。另指揮中心日前宣布「騎機車免戴口罩」,但同車者僅限同住家人,也遭質疑無法查處,形同虛設。王必勝坦言,處罰上確實有認定困難,希望先以勸導方式。至於他在前天「散步不用戴口罩」說法,挨批擾民,他昨天重申,重點在「如果有症狀或無法保持社交距離」,就需要戴口罩,請民眾在此原則下自行衡量。
學者質疑染疫死亡太快陳時中動怒 蔣萬安指惱羞成怒無助防疫
台大公衛學院教授詹長權指台灣染疫死亡數13天就翻倍,速度是全球第2快,引發衛福部長陳時中不悅,在防疫記者會中怒斥為「亂比一通」,強調各國比較基礎根本不同。對此,國民黨台北市長參選人蔣萬安今天指出,每個確診死亡個案,都是家屬的錐心之痛,他要提醒陳時中,很多專家對於疫情提出的見解或建議,陳時中與其惱羞成怒不如好好對外解釋清楚,否則恐完全無助於防疫工作。國內疫情持續處於高原期,染疫死亡人數並未見顯著降低,台大公衛學院教授詹長權引用國際數據指出,台灣染疫死亡數十三天內翻倍,位居全球第二快,呼籲指揮中心應分析死亡數攀升原因。但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昨日再度動怒,痛批死亡翻倍天數「應該要自己跟自己比」,否則分子亂、分母也亂,痛批詹「根本亂比一通」。蔣萬安今天出席「111年北原盃全國原住民族槌球邀請賽」開幕典禮時,媒體詢問,民進黨內投入台北市長的人選,以陳時中跟前交通部長林佳龍出現機率較大,外界好奇2人對蔣來說誰較好對付?蔣萬安表示,他的對手就是台北市政問題,他現在積極在地方勤走,接下來會提出市政規畫藍圖相關政見,希望帶領北市站上國際一流大都會。對於陳時中怒批台大公衛學者主張一事,蔣萬安說,每個確診死亡個案,都是家屬的錐心之痛,對於每個專家就疫情提出的見解,他要提醒陳時中,與其惱羞成怒不如好好說明清楚,否則無助於任何防疫工作。至於目前疫情死亡率和中重症數量仍多,是否會呼籲指揮中心別提早收攤,對疫情負責任?他回應,指揮中心未來是否解散,唯一考量應是疫情是否平息,絕對不是某個人要選舉,陳時中選舉與否,是對方的個人考量,但指揮中心的運作不該摻入任何政治因素。針對資深媒體人朱凱翔日昨直言蔣萬安「守勢為主」的選舉策略錯誤,呼籲蔣也不要只是再送餐給醫護人員,畢竟他送餐「怎樣送也不會比熊貓快」。蔣萬安則回應,送餐行動是希望給醫護加油打氣,讓這群人不用有後顧之憂好好照顧民眾,與政治無關更不是要對付誰,請外界不要誤解他的好意。詹長權要求檢討染疫死亡者成長速度過快的原因,引發陳時中不悅並重話批評,詹雖未在第一時間出面回應,但也有不少醫界人士認為詹要求分析死亡數攀升原因對控制疫情還是會有幫助。台大醫院急診部臨床副教授李建璋就在受訪時說,觀察整體疫情狀況,應以總染疫人數及總死亡人數來看,通常比較不會比較死亡數上升速度,但指揮中心仍應公布全死因,觀察是否有超額死亡,才是疫情控制好壞的關鍵數字。他並提醒防疫單位,台灣總統給藥率雖達到五%,與其他國家比並不算低,但目前台灣確診死亡人數中,確有高達四成六是在確診三天內死亡,顯示病患很可能是在「確診後期」才診斷、給藥,在此之下,即使給藥率高,但口服要在患者後期才給藥效果不佳,而指揮中心訂購一百萬份抗病毒口服藥,至今也只用十多萬份,尚餘九十萬份未使用,他認為有適度再放寬給藥條件的必要。
陳秀熙:居隔3天可降一半遺漏確診數 效果和居隔10天相當
居家隔離3+4新制上路,不少感染科專家擔心鬆綁太快,部分縣市卻認為呼籲中央盡速取消強制隔離,形成兩極意見。衛福部長陳時中昨表示,居隔3天是考量風險和社會運作的折衷作法。台大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指出,「居隔3天快篩」可有效下降遺漏確診及重症人數,和「無居隔」相比大約減少一半,且居隔3天的效果與5天、7天或10天差異不大。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26日起,密切接觸者採「3天居家隔離」加「4天自主防疫」。此舉引發社會兩極看法,多位感染科專家表示擔憂,一下子從居家隔離10天縮短為3天,恐有大量潛藏病例被遺漏,導致重症死亡上升,但疫情嚴重的雙北認為,10天縮短為3天對於行政程序簡化沒有幫助,更呼籲應取消強制居家隔離。陳時中昨表示,「3+4」是考量風險和社會運作的折衷作法,前3天可以篩出一半以上的感染者,第4天起如需出門也要天天篩,大約8成感染者不會被遺漏。公衛學者陳秀熙認為,「3+4」政策是目前追求流感化趨勢的重要里程碑,以匡列居隔20萬人估算,「3天居隔」和「無居隔」的結果相比,症狀確診人數和重症人數都下降一半;如果居隔3天以上,無論是5天、7天、10天,確診人數差異不大。值得注意的是,施打3劑疫苗可有效降低重症人數。陳秀熙強調,居隔縮短可以節省非常多的成本,台灣目前打2劑疫苗覆蓋率8成,3劑疫苗接種率持續提升,未來走向「3劑疫苗無居隔」的路是指日可待,但需要滾動式修正及行政程序配合。目前密切接觸者居家隔離「3+4」期間須快篩5次,包括被匡列時快篩1次,以及第4天起如需出門就要天天快篩。台大公衛學者張維容分析,抗原快篩檢測對於無症狀個案的敏感度較低,只有53%,但對於有症狀或密切接觸者等高危險群,敏感度可達8成。當感染者的Ct值越高、病毒量越低,快篩的敏感度也就越低,因此利用快篩的目的在於,提早找出高病毒的隱藏個案,以預防病毒擴散。
接連3天本土案例突破千人 陳時中:實名制快篩試劑5月上路
本土個案連三天破千例,有專家預測國內疫情高峰落在4到5月,單日確診數恐破萬,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表示,盡量朝向正常生活,不得已才會加嚴防疫公衛措施,並不諱言未來可能縮短居家隔離天數。行政院日前宣布徵用家用快篩試劑,陳時中透露,「快篩實名制」希望在5月初盡快上路。食藥署昨召開專家會議審查通過莫德納疫苗用於6到11歲兒童,衛福部預防接種諮詢小組(ACIP)將在本周三開會討論兒童接種事宜,但高雄市長陳其邁昨天搶先公布本周校園接種開打,是否為鬧烏龍?陳時中今天赴立院衛環委員會前受訪表示,以高雄立場希望是盡快,雖然目前已通過緊急授權(EUA)使用,但接種方式需由ACIP決定。有不少家長擔心兒童施打莫德納是否會產生較多不良反應,陳時中表示,根據相關報告,兒童施打莫德納半劑引發的不良反應和成人差不多;家長有任何疑問可以諮詢醫師,並不是強迫大家都要打,疫苗政策一向採用自願式的,政府有責任把利弊說明清楚,讓家長做判斷。至於兒童版BNT疫苗洽購談判進度,他表示「合約草本已經送過去,還沒得到答覆」。台大公衛學者陳秀熙預估,本土疫情高峰落在4到5月,單日確診數恐破萬。陳時中坦言,如果確診數破萬,醫療量能會比較吃緊,需觀察未來兩周的疫情成長曲線是否過陡,盡量讓它平順一點。不少民眾關心如疫情持續上升,是否會再度加嚴防疫措施?陳時中強調,打疫苗、社交距離、自主應變及輕重症分流很重要,除非不得已才會加嚴,盡量朝向正常生活。至於居家隔離時間是否可能縮短,他連說兩次「有可能」,但要一步一步來。環保署長張子敬率團赴帛琉出席「我們的海洋大會」,傳出4名代表團成員返台後確診。陳時中表示,目前尚未收到相關報告,但昨天帛琉入境航班落地採檢共13人確診,顯示當地仍有隱形傳播鏈。
明年開打第3劑 台大公衛學者籲「審慎評估」:應和其他國家有不同想法
新冠疫情在全球大流行,民眾出現打2劑疫苗仍確診的「突破性感染」,因此許多國家開始施打第3劑「加強針」,不過台灣疫情控制相對好,未來是否需要接種第3劑,台大公衛教授陳秀熙認為應審慎評估。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團隊今(24日)舉行防疫科學線上直播,陳秀熙提到,歐洲因提早解開NPI(非藥物公衛防疫措施)導致疫情再起,在高疫情地區,即使打了2劑,也會受到只打1劑或沒施打的人影響,造成突破性感染。除了沒有施打疫苗的族群感染外,對於打完2劑疫苗保護力下降是不是造成感染狀態,是未來1、2個月值得關注的重點。陳秀熙強調,「第3劑很重要」,很多科學研究證實,各種病毒株的中和抗體濃度都在接種第3劑後明顯增加。從英國加強真實世界的資料顯示,施打第3劑後降低9成以上的臨床感染。台灣考慮明年開打第3劑,陳秀熙認為,國內疫情相對控制良好,第2劑覆蓋率也在逐漸提升,施打第3劑的規畫可能和其他國家有不同想法,選擇要更加小心,若想提高免疫保護力、防範感染,「混打」也是種解套方式。陳秀熙叮嚀,未來台灣若要開放接種第3劑,甚至搭配不同疫苗,建議混打策略會是重要參考,他呼籲應借鏡其他國家第3劑策略,包括混打時程、種類等,都須審慎評估。
春節檢疫7+7可避免突破性感染 台大學者這樣看
因應春節返台,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推「7+7」方案,外界擔心恐因突破性感染導致社區破口,不過台大公衛團隊今天針對指揮中心三種返台檢疫模式推算,其中「14+0」,每5千名自高風險國家入境者,可能會出現2名隱形感染者,「10+0」和「7+7」則完全不會有漏網之魚,但學者呼籲,前提是入境者不得外出、同住者自主健康管理期間禁止出入人潮擁擠處,嚴格遵守防疫規定,才能避免從萬一發生突破性感染,導致從家戶感染釀成社區感染。台大公衛團隊今天舉行線上直播記者會,針對指揮中心推出的春節反向政策提出模式說明精準防疫的優缺。台大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表示,目前全球疫情六大洲中,仍以歐洲最為嚴重,確診人數與死亡均為上升,最重要原因來自於這些國家沒有打疫苗,以及變種病毒的出現,但在尚未有足夠證據證實下,仍以疫苗覆蓋率不足作為主因。陳秀熙表示,全球疫苗單劑平均接種達到52%,兩劑為41%。台灣目前為止,第一劑接種已經來到75%,兩劑接種則為41%,兩劑疫苗均追上全球平均,而完整接種對未來境外移入管理與返鄉人潮提供保護依據。不過,陳秀熙指出,即使是兩劑疫苗,對於不同疫苗與不同族群的保護力有所差異,面對Delta會免疫逃脫,因此造成嚴重突破性感染,在不同國家、不同洲別都會產生不同數字,在美國華盛頓地區可以發現,嬌生最多2.4%,其次是BNT1.35%,莫德納0/93%;台灣境外移入個案中突破性感染,最多的也是嬌生1.23%、其次分別為科興0.81%、Covaxin0.66%、AZ0.55%、國藥0.39%、BNT0.32%、莫德納0/19%。針對指揮中心近期提出3種春節入境檢疫方案,其中當同住家人及入境者均施打2劑疫苗滿14天,才可選擇7+7方案,集中檢疫所或防疫旅館檢疫7天、居家檢疫7天。台大公衛學者任小萱指出,根據國外研究證實,接種疫苗者可降低30%家戶感染風險,如同住家人施打疫苗,也可降低34%感染風險且康復較快;以統計模型推估,如採「14+0」方案,自高風險國家入境者,每5000千人中,可能產生2名隱性感染個案,但「10+4」或「7+7」則無隱性個案產生。陳秀熙指出,「7+7」方案可兼顧春節返鄉與家人共處且避免突破性感染產生後續傳染;從國外研究發現,確診者起初病毒量一樣,但打過疫苗者病毒量下降速度較快,施打疫苗者第7天病毒量約等於未施打疫苗者第10天病毒量,因此7+7方案的檢疫所或防疫旅館時間可由10天降為7天。陳秀熙也表示,施打疫苗能有效降低家戶感染風險,即使有突破性感染,病毒量下降速度也較快,因此僅開放入境者和同住家人皆接種2劑疫苗滿14天時,才能採用7+7方案;但7+7方案的入境者和同住家人仍須搭配PCR檢測或家用快篩,可避免突破性感染發生時,及早找出高病毒量的高風險感染者,並即時匡列接觸者,避免造成破口。不過,陳秀熙也提醒,要避免社區出現破口的前提是,春節專案政策要配合居家檢疫自主健康管理期間不能違規,一旦不配合,就可能產生隱性感染。
Delta侵台 7/1後若疫苗施打仍緩慢!台大學者:恐面臨疫情反撲
Delta印度變種病毒來勢洶洶,號稱「四大天王變異株之首」,台大公衛學者指出,英國原本疫情已趨緩,在受到Delta侵襲下,疫情又反撲,好在疫苗接種率提升後受到控制,學者呼籲,台灣本土疫情連續3周Rt值都在1以下,符合科學解封,但疫苗接種一定要加速,才能避免疫情反撲,假若七月一日開打後,仍像現在每天不到4萬,那要打到11月才得完目前約600萬劑的疫苗,若每天可以接種20萬人,那在7月中旬時,就可比現在降低六成七的感染數,可避免包含因為隱形傳播鍊發生群聚發生導致社區又再度反撲。目前遍及全球的新冠肺炎四大天王變異株,包括英國Alpha變種病毒、印度Delta變種病毒、巴西Gamma變種病毒與南非Beta變種病毒,其中Delta號稱四大天王之首。台大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表示,Delta病毒有「瑞士小刀」之稱,有多重功用,因為棘蛋白位置會不斷變化,人體免疫系統難以對付,即使是曾經感染者,自然產生的抗體會無法辨識,細胞會遭Delta再度侵犯,也會減弱疫苗產生的中和抗體結合,影響人類對抗免疫反應機轉,一旦出現隱性感染(無症狀或是輕微症狀者),就會像英國,導致疫情反撲。陳秀熙表示,目前北美洲、歐洲疫苗接種都突破四成,疫情降溫中,不過南美洲施打率雖然以近三成,卻沒受到控制,包含疫苗接種品牌的選擇以及公衛措施不夠落實有關。但從亞洲國家可以發現,尤其是大陸,即使受到Delta攻擊,但因疫苗接種夠快,因此曲線仍是下降中。而各國為了因應Delta在邊境上也各拿出嚴管措施。公衛學者范僑芯表示,英國除了要求所有入境者出示陰性證明外,自中、低風險國家都要篩檢兩次,分別是入境1次,隔離滿8天後再一次,無論有無接種疫苗都一樣。同樣遭受Delta攻擊的日本原本也一度疫情拉警報,但透過大量的篩檢,立刻獲得控制。范僑芯表示,日本5月開始每天維持5~10萬人次的PCR採檢,民間自行採檢達到59%,醫療機關21%。入境管制部分,只要抵達機場就要採檢,從有Delta高風險國入境,共要採檢3次。公衛學者林庭瑀則根據英國研究發現指出,Delta變種病毒的可能典型症狀改變,Delta變異株相較英國變異株具有較低Ct值,對5~12歲,以及18~24歲感染比率,相較60歲以上民眾增加5倍。5~49歲年齡層增加2.5倍。雖然Delta變種病毒的傳播力更強,但施打兩劑疫苗仍能有效降低住院風險。而台灣七月一日開始將大規模接種,陳秀熙並以疫苗接種模型推算,台灣目前包含自購與捐贈,約有600萬劑疫苗可用,若維持目前每天約4萬人次接種,那遲到11月才打得完。但若每天打10萬或20萬人次,則可提早到八月中旬或七月中旬就能打完,可以現在減少五成到六成七的感染人數,指揮中心一定要不斷宣導,督促民眾加快打完。至於本土疫情,陳秀熙表示,個案數逐漸下降,甚至近日可降到快50以下,這是很好的消息,且Rt值已經連續三周都小於1,表示三級警戒發揮很大功效。但不能掉以輕心,社區中若有隱藏個案潛伏,在疫苗接種不足下,只要發生群聚或是口罩沒帶好,都可能再度引發群聚感染,尤其Delta病毒侵襲更可能從小群聚變成社區大流行。
增286例本土!「全台剩8縣市」0確診 陳時中:沒急劇轉壞
台灣疫情持續擴大,昨天本土病例新增286例,並新增1例死亡個案,新北市已連續3天蟬聯病例增加最多縣市,全台僅剩花東、金門、連江等8個縣市是淨土,值得注意的是,不明感染源有63例創下新高。指揮官陳時中認為,台北快篩陽性率已下降至4.6%,疫情沒有急劇轉壞。但是學者認為,不能樂觀看待,全國應盡快廣設社區篩檢站,密切監控數字,才能知道對疫情的圍堵措施有無效果。各縣市累計本土病例台北陽性率下降 阿中︰沒急劇轉壞從5月11日起,本土確診個案已累積1577人,死亡病例累積15例。依疫情指揮中心公布,在新增286本土個案中,新北市新增157例居冠,仍以中和區40例為多;其次是台北市87例,以萬華區40例為多。全台目前只剩下花蓮、台東、屏東、澎湖、金門、連江、嘉義市、嘉義縣等8個縣市尚未有確診病例。若以群聚感染來源區分,有萬華活動史達84例、萬華茶藝館60例,可看出萬華仍是感染核心,疫情指揮中心昨日下午3點,針對4月20日至5月19日曾在萬華高風險區停留較久,但目前人跑至外縣市者發出簡訊,提醒如出現呼吸道症狀、腹瀉、嗅味覺異常等,請聯絡當地衛生局就醫採檢。陳時中表示,最近每天確診數都在200多、近300處徘徊,這一波疫情爆發到現在約10~14天,台北快篩陽性率已從開始的18%上下,一路降至昨天4.6%,且篩檢數量已達1000~1200件,具相當篩檢規模,趨勢並未急遽轉壞。不過,台大公衛學者陳秀熙認為,即使台北市疫情趨緩,不代表全國都變好,參考美國經驗,不能以某區域情勢放大到全國,而要特別注意新北市與其他縣市。專家稱各縣市都下降 疫情才算控制「除非每個縣市採檢站陽性率都下降,才代表疫情真的控制住」,陳秀熙表示,新北市現在才要開始做較多篩檢,最近確診者以新北市為多,可以得知是北市傳出的第二或第三波隱形感染,且中部縣市也都有,表示疫情已往外擴散,指揮中心若真要超前部署,必須全台各縣市都加快設立篩檢站,才能做到精準監控,才能知道圍堵措施有沒有效,若全國陽性率沒下降,就要提前部署提升警戒到第四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天與各縣市政府召開第一次全國防疫會議,副指揮官陳宗彥表示,已請各地方政府盡速盤點如何設置熱區採檢站,並提報指揮中心評估協助。立委建議普篩 以健保卡編號作識別國民黨立委林思銘認為,指揮中心昨突然授權地方政府「自行認定」哪些地方是疫情熱區,再向中央申請設立篩檢站,表示進入社區感染後,尤其,不明感染源者有63人創新高,如果只因篩檢能量而限制篩檢人數,表示未檢出的感染者持續傳染的機會更高,情況只會更糟。林思銘強烈建議,即刻實行普篩,為減輕醫護人員負擔,指揮中心應立即比照口罩發放模式,開放健保卡編號作為檢體識別方式,醫護人員不必花時間填資料,才能增加現場篩檢量能。
變種病毒「更喜歡」年輕人 台大學者:群體免疫至少要8成人口接種才夠
新冠肺炎在全球越燒越烈,台灣也進入社區感染,台大公衛學者示警,美國近日疫苗接種率雖然提升,但面對變種病毒「更喜歡」年輕人,但年輕人疫苗遲疑度卻更高,且變種病毒讓疫苗效益變差,導致要達到群體免疫力目標更難,至少要八成人口打疫苗才夠,提醒台灣如今面臨變異株壓境,更要嚴格執行居檢,加上能有效阻斷社區第二波傳播鏈的公衛措施,例如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等。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陳秀熙與校友專家,今天透過直播說明全球疫情科學新知。陳秀熙表示,全球確診數將邁入一億六千萬大關,公衛學者王威淳表示,變異株已嚴重威脅亞洲,日本的英國株明顯增多。公衛學者林庭瑀分析美國疫情表示,美國因為疫苗至少一劑施打率為46%,接種率高,因此本周疫情明顯趨緩,多數地區已解封。但是進一步分析發現年輕人確診、以及重症人數明顯增加,這和變種病毒有關,變種病毒造成疫苗原本的效益打折,且傳播速度更快。陳秀熙表示,以美國人確診規模來看,自然免疫加上疫苗免疫,其實已經快要達到60%的群體免疫,但遲遲達不到的主因,就是因為變種病毒的改變,以及疫苗遲疑的問題,遲疑狀況最嚴重的年齡層為25-39歲。因此,原本預估群體免疫原本只要達到60~70%就可以,現在必須要上升到80~90%,也就是至少要有八到九成的人口接種疫苗或有自然免疫,才能阻擋疫情繼續蔓延。學者也分析印度疫情嚴峻六大因素,值得台灣引以為鑒。王威淳表示,印度現在單日染疫人數就高達45萬,疫情嚴重失控,背後主要有六大因素。首先是2021年初因為疫情趨緩而鬆懈防疫,開始大規模聚會和旅行、解除公衛防疫措施。二則對於疫情再起沒有應變措施,三則新型變種病毒肆虐,侵襲30到50歲年輕人,傳染力和重症率都提高,且病毒核酸檢測有偽陰性。四是病毒核酸檢測量不足,。五是醫療系統嚴重超負荷,床位、氧氣量、火葬場都不足,最後第六個是疫苗供應量也嚴重不足。。陳秀熙表示,加拿大研究已證實英國變異株導致住院及住加護病房比率上升兩成至三成,且確診者年輕化,若年輕人疫苗遲疑較嚴重,將導致疫情升溫、住院重症人數增加、醫療崩潰等惡性循環,這已經在印度發生。如果接種疫苗,至少可減少重症,病人在家自行隔離即可恢復,有助保全醫療量能。陳秀熙表示,台灣過去守得住社區,是因嚴格落實居家檢疫,成功避免個案混入族群,現面臨變異株壓境,更要嚴格執行居檢,加上能有效阻斷社區第二波傳播鏈的公衛措施,例如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等。
大陸科興疫苗根本沒效? 台大學者:智利多1%接種恐增3%感染
大陸科興疫苗對於防範新冠肺炎究竟有沒有用?台大公衛學者張維容今天透過第四期疫苗效益評估方法分析,發現在智利每增加1%的科興疫苗施打,不但無助降低疫情發生,還可能會增加3%的新冠肺炎個案。張維容所使用的這套疫苗效益評估方法,是考量各國的NPI(非藥物性介入)措施、感染風險,用來計算該國每增加一趴疫苗施打,可以減少多少新冠肺炎個案發生。根據張維容整理以色列、英國、智利、美國、加拿大等國的疫苗接種資料,發現多數國家每增加1%的疫苗接種人口,都能降低新冠肺炎的傳播,不過使用科興疫苗的智利,每增加1%的人口施打,反而是增加新冠肺炎的感染人數。張維容指出,從以色列施打輝瑞疫苗的數據可看出,每增加1%的疫苗施打,可降低8%的新冠肺炎個案發生;英國施打AZ疫苗的數據也顯示,每增加1%的疫苗接種,可降低7%的新冠肺炎個案發生,顯示AZ疫苗對於防疫仍然相當有效。美國、加拿大雖然施打莫德納、輝瑞疫苗,但在各州之間卻呈現巨大差距,張維容舉例,新墨西哥州疫苗接種人數越多,感染新冠的人數也越低,但這點在密西根州卻未發生,感染新冠的人數反而與疫苗施打人數同步上升,加拿大的安大略州也有類似狀況。張維容分析,這可能與疫苗覆蓋率與變種病毒株有關,但無論如何,綜合美國、加拿大的整體數據來看,每增加1%的疫苗施打人口,可降低3%的新冠個案發生。台大公衛校友、醫師廖思涵則指出,從科興疫苗在巴西所進行的第三期臨床試驗可看出,保護力與試驗結果都有待進一步商榷,恐怕才能更進一步的被世界認可。廖思涵指出,科興疫苗在巴西共進行1萬2396人的第三期臨床試驗,其中疫苗組4953人、對照組4870人,但疫苗組中竟有85人感染新冠肺炎,幾乎是對照組感染人數168的一半,保護力僅50.7%。廖思涵表示,科興疫苗的試驗人數與嬌生疫苗相比少了四分之三,是科學證據備受質疑的原因,同時不良反應也較多,約有六成的接種者出現注射部位疼痛,三成的接種者出現頭痛,但整體而言科興疫苗的安全性沒有太大問題。至於嬌生疫苗先前傳出血栓疑慮,廖思涵說明,從嬌生疫苗的大型試驗看出,在疫苗組1萬9691人以及對照組1萬9630人中,僅發現一例腦部血栓併發大腦出血以及一例格林巴利症候群,發生風險仍算相當低。
西班牙流感重演?全球病例再生數回升 專家:恐現第三波大流行
世界各國陸續施打新冠肺炎疫苗,然而疫情卻沒有降溫,台大公衛學者指出,上周除北美外,其他區域的病例再生數(R0值)全面回升到超過1,代表疫情並未受控,憂心可能重演1918年西班牙流感的第三波大流行,尤其變種病毒帶來很大威脅,希望WHO能呼籲各國,在未施打疫苗前仍要實施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等公衛措施。統計全球截至昨日,已造成超過1億2409萬人染疫,273.3萬人死亡。台大公衛教授陳秀熙昨天帶領團隊線上直播分析國際疫情指出,上周是非常令人擔心的一周,除北美接種率達17%,R0值沒超過1外,歐洲、南美、印度、非洲等其他主要地區,接種率都不高,連續兩周R0值都在回升,上周已超過1,病例增加曲線也在上升。歐洲疫情惡化 難談解封陳秀熙表示,美國疫苗施打率上升至23.9%,整體疫情趨緩,並未出現反撲現象,但下降速度不夠快;歐洲疫情則持續惡化,49個國家中,63%國家的再生數大於1(小於1才能談解封);憂心若第三波流行疫情沒有下降,對南美洲、非洲、印度等國家會有很大影響。為何已經接種疫苗,疫情卻沒有趨緩?台大校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急診醫學科主任賴昭智分析,施打疫苗保護的是未得病的人,而先前得病的人已將醫療能量占滿,且病毒還在社區傳播,從目前數字顯示,若輕易解封,染疫與死亡人數將持續上升。1918年大流感 值得警惕陳秀熙以1918年的全球大流感為例,第一波流行從當年3至7月,第二波流行在當年9月,和2019年3月新冠肺炎開始流行的時間點相當類似,1918年第二波流行於當年12月結束,即使當時嚴格執行公衛措施,但就在大家以為疫情已經結束之際,沒想到隔年1月第三波流行又開始;歷史教訓值得警惕,呼籲各國還沒施打疫苗前,一定要嚴禁執行公衛防疫措施,對於變種病毒的疫苗也要趕快調整,否則第三波流行的威脅堪慮。
疫苗產量不足!學者憂:「僅接種單劑」恐加速病毒變異
全球各國陸續接種疫苗,但因疫苗產量仍未足夠,出現延遲施打第二劑,以提供更多民眾接種第一劑,或是維持標準2劑施打間隔天數的爭議;日前指揮中心決議,為了拉大覆蓋率,首波來台的11.7萬劑AZ疫苗,將先提供11.7萬名醫護施打,也就是一人先只打一劑。台大公衛學者指出,國際研究顯示,擴大施打單劑作法雖可讓更多人接受疫苗保護,但反而容易加速病毒變異。新冠肺炎已造成超過1億1760萬人染疫,逾261.2萬人死亡,不過已有多國施打疫苗,截至3月6日,全球已施打超過3億疫苗。接種疫苗與邊境管制鬆綁息息相關,台大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指出,預估今年全球疫苗最大產量約30億劑,若要達到群體免疫需要70%接種率,預估高所得國家要在今年12月,全球則要等到明年2023年12月達到。但若每年增加10億劑,分成兩批上市,則高所得國家預計最快在今年9月即可達到目標,全球明年6月就可解封。因疫苗不足,國際出現疫苗施打單劑及雙劑的兩派之爭,陳秀熙指出,有人建議,應將原本一個人在一定期限內施打2劑疫苗,透過延遲第二劑疫苗施打時間,讓更多民眾接受第一劑疫苗施打,因有研究證實,靈活配給讓更多人施打一劑,相較於固定配給,能多避免23%到29%的感染,而具有高傳播力的變種病毒盛行之時,應讓更多人接受疫苗保護,且有證據顯示,曾感染者免疫力可維持至少三個月。不過反對延遲第二劑者認為,雖讓更多人接受第一劑疫苗更有效益,但模型並未假設疫苗免疫力會隨時間下降,若改變疫苗施打時程,民眾對疫苗信心將有所影響而降低接種意願,且讓更多人施打一劑疫苗,將更容易促使病毒進行免疫選擇而提高病毒變異推動力,加速病毒變異速度。對此,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因為延遲施打增加病毒變異的可能性,只是部分報告結論,他認為,病毒變化很多,國內作法是根據現有報告作為施打計畫,也就是先讓更多人可以接種第一劑。
新冠疫苗研發卡關!衛福部要求臨床試驗上萬人 業者憂秋冬剉咧等
國內兩大疫苗廠透露,衛福部食藥署破天荒要求新冠肺炎疫苗研發第二期人體臨床試驗需要有3000個個案,遠超過一般試驗收案的數百人,外界擔憂,將嚴重拖累國內疫苗研發期程,恐來不及在在秋冬第二波疫情來之前準備好疫苗。公衛學者指出,政府連快速審查條款都沒有通過,疫苗國家隊完全沒有發揮功能,只有嘴巴說說而已。快速審查條款沒通過 拖累期程目前國內新冠肺炎疫苗研發,高端疫苗及國光生技的腳步較快,均已完成動物實驗,準備進入第一期人體臨床試驗,但第一期都還沒做,就傳來第二期要大幅收案3000人的消息,令外界十分意外。國光生技發言人潘飛及高端疫苗執行副總李思賢都表示,台灣新冠肺炎發生率太低,第二期收案3000人,第三期人體臨床要收到上萬人,十分困難,過去疫苗做臨床試驗時,北、中、南有6、7家醫院參與收案,這次新冠肺炎希望政府能予以協助,或是考慮到國外去做。李思賢指出,2019年爆發H1N1流行時,台灣根本拿不到國外疫苗,現在國際新冠肺炎疫情吃緊,有疫苗更不會給台灣,台灣要有自己疫苗。疫苗廠直言 沒聽過醫院國家隊日前疫情指揮中心表示,將成立「醫院國家隊」協助人體試驗臨床收案,疫苗廠若開始收第一案將撥予30%研發基金,收案一半則撥予40%。不過,潘飛直言,對於政府的想法並不是很清楚,也未看到具體的規畫。李思賢也說,政府官員到疫苗廠參觀,也說要給予金援,但到現在都沒有任何撥補,就連「醫院國家隊」也是第一次聽說。台大公衛學者陳秀熙表示,國際間包含美國發展疫苗都是以緊急狀態發生期來實驗,讓第一、第二期合併來做,然而台灣卻沒有開啟快速審查條款,速度已經慢了,卻又用傳統方式進行,雖然站在法律和倫理觀點站得住腳,但是研發實在 太慢了。疫苗國家隊召集人蘇益仁也說,政府應該全力支持國內疫苗研發的方式,不能只有嘴巴說說而已,否則完全趕不上秋冬的第二波病毒攻擊前讓民眾接種。
效仿冰島「入境普篩不隔離」?陳時中曝:半個月就出現社區感染
國內新冠肺炎疫情趨緩,不少人認為應進行入境全面採檢措施,只要入境的時候篩檢陰性就可以放行。對此,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以冰島為例,指出該國原本有很長一段時間國內案例非常零星,但開始施行入境普篩後,短時間內當地就爆發本土疫情。台大公衛學者建議台灣可以採取冰島模式,用入境檢測來替代14天的隔離檢疫,不過陳時中強調病毒有潛伏期,並非隨時隨地都能驗出來,若是檢驗陰性就放行,恐有漏網之魚,同時指出冰島原有很長一段時間國內案例非常零星,但自普篩進行後,短短半個月就造成社區感染。陳時中舉例,冰島自6月15日開始實施旅客入境檢測,一名自美歸國的足球選手,6月17日入境篩檢陰性,不需居家隔離,但卻在參加了幾場足球比賽後確診。冰島自上月15日起到28日止,共有30例確診,其中5名是本土個案,3名感染源不明,政府也匡列了400多名接觸者,3名接觸者檢驗陽性確診,包括一位冰島產業部官員。陳時中表示,原本冰島預計在7月鬆綁國內大型聚會和夜生活,以及對國際旅客開放邊界,但由於群聚事件發生,將會重新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