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公衛教授
」 陳時中 疫苗 陳秀熙 確診 台大公衛教授單日確診「這個月」有望萬例以下 就怕有突破性、二度感染
新冠BA.4、BA.5變異病毒株來勢洶洶,引起各界高度關注。對此,台大公衛教授陳秀熙表示,若疫情控制得宜,9月底本土單日確診數有望降到萬例以下,但若有突破性、二度感染,則每日仍可能有2至3萬人染疫。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則表示,各縣市一直以PCR、病毒基因定序來監測、提早預警BA.5在社區的傳播狀況,不過他也坦言,「疫情高低的影響因素非常大」,現階段很難判定,目前除繼續推動年長者、高風險工作者與幼兒等族群施打疫苗外,也會檢視各項防疫物資存量,同時採靈活運用策略,以在疫情再起時快速應對,將傷害降到最低。
單日確診「這個月」有望萬例以下 專家曝BA.4、BA.5「二度染疫」機率
新冠BA.4、BA.5變異病毒株來勢洶洶,引起各界高度關注。對此,台大公衛教授陳秀熙表示,若疫情控制得宜,9月底本土單日確診數有望降到萬例以下,但若有突破性、二度感染,則每日仍可能有2至3萬人染疫。陳秀熙在「新冠肺炎科學防疫園地」直播中表示,BA.4、BA.5將是未來台灣醫療量能的挑戰,若控制得宜,就有機會在9月底單日確診數低於1萬人;如BA.4、BA.5造成二度感染或突破性感染,則確診數仍可能在2到3萬人。陳秀熙指出,其對台灣最大的影響是「死亡」,應對未來如何控制中重症和死亡的衝擊提前部署。陳秀熙表示,在死亡這一方面必須小心,因為國內戰後嬰兒潮的高年齡人口很多,不能輕忽大意。團隊成員林庭瑀則表示,目前住院的重症死亡已逐漸控制,另據國外研究,曾感染過Alpha、Delta病毒的人,面對BA.5保護力較低,但若是感染過Omicron者,則BA.5的保護力最高。林廷瑀以打滿3劑的18歲以上丹麥民眾數據指出,預防BA.2的感染保護力,染過Alpha者為74.5%、Delta77.2%、Omicron96.3%;預防BA.5感染保護力,感染過Alpha者65.4%、Delta46.9%、Omicron93.6%。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則表示,各縣市一直以PCR、病毒基因定序來監測、提早預警BA.5在社區的傳播狀況,不過他也坦言,「疫情高低的影響因素非常大」,現階段很難判定,目前除繼續推動年長者、高風險工作者與幼兒等族群施打疫苗外,也會檢視各項防疫物資存量,同時採靈活運用策略,以在疫情再起時快速應對,將傷害降到最低。
BA.5再爆社區感染!台大公衛教授陳秀熙揭流行時間點 單日病例恐破3萬
最近國內又出現了第2起本土社區感染的BA.5個案,目前已累積有12人陽性確診。對此,台大醫院今天(26日)上午舉辦了「面對新型亞變種病毒BA.4及BA.5威脅大流行後的新冠肺炎防疫新思維記者會」加以因應,台灣大學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也受邀參加並表示,BA.4、BA.5的流行時間點約在8月15日至8月底之間,且若發生大規模流行,單日病例可能會再度突破3萬例大關。台大醫院今天(26日)上午舉辦記者會,並邀請陳秀熙分析BA.4、BA.5可能帶給台灣防疫的衝擊。他在記者會指出,台灣的自然感染與追加劑接種,已經築起免疫防火牆,本來在沒有BA.4、BA.5侵襲的情況下,台灣病例應該可以在8月底降至萬例以下,但是BA.2與BA.4、BA.5目前都已侵入台灣,單日病例應該會繼續維持在1~2萬,且若發生大規模流行,單日病例可能再次突破3萬例大關。同時陳秀熙還以世界流行趨勢推估,以往BA.4、BA.5的病例占比從20%升至40%需要約26天,從40%升至60%則只需要11天,因此推算BA.4、BA.5在台灣的流行時間點約莫在8月15日到8月底之間。陳秀熙強調,台灣的自然感染、追加劑接種,已經築起新冠免疫防火牆,對台灣威脅不至於太大,雖然仍有少數群聚感染,但大多也會屬於無症狀、輕症個案,不會造成太多重症病例。不過國外研究發現,BA.5以及更新的亞變種BA.2.75擁有免疫逃脫能力,可能會出現更多重複感染的現象。至於邊境解封方面,新上任的指揮官王必勝表示,兒童疫苗覆蓋率需要達到一定程度才會進一步考慮出入境解封的問題。陳秀熙也指出,台灣對於兒童疫苗的施打、高危險族群的追加劑施打是有必要的,尤其是BA.4、BA.5在全球許多國家的染疫占比都超過了70%,感染人數若增加,自然免疫保護力也會形成,所以台灣其實可以效法國際的邊境解封,並盡快跟上腳步與其接軌。
台灣「免疫防火牆」築7成 專家提醒:中南部70歲以上感染率還在高點
我國今(22)日公布,國內新增5萬2213例本土,另增171例確診病歿,而在染疫死亡個案中有111人未打滿3劑疫苗。台大公衛教授陳秀熙表示,台灣已逐漸步入平原期,將走向地方性流行和流感化監測。他也進一步指出,隨著20至49歲年輕族群保護力提升,台灣「免疫防火牆」已築起約72%,其中北北基桃已達79%最高。陳秀熙說明,預估北北基桃將率先於6月底達成單日新增感染率小於2%、個案少於萬例,全國將逐步進入「地方流行平原期」,而長遠防疫決勝點,將在於追加劑施打率。至於中重症高危險族群,陳秀熙表示,6月中以後50歲以上中重症趨勢會降緩,隨著年輕族群免疫屏障的提升,高風險群在6月底、7月上旬可望受到更多保護。但需要注意的是,中南部70歲以上長者,感染率還在高點附近,還需一段時間才會下降;年輕成年人及兒童青少年,也要嚴防康復後出現MIC-C或MIS-A的可能性。陳秀熙在舉行防疫科學直播時也說明,即使全球疫苗覆蓋率已達61%,但病毒仍然有相當高的機會進行突變,原因是疫苗施打率的提高產生「免疫逃脫」或疫苗施打不平均等狀況,皆會造成病毒變異。他也以流感為例,過去從大流行到透過疫苗控制,病毒即使沒有消失,但高覆蓋率也達成族群免疫,雖然病毒開始突變,但傳播率會降低,因此流行可受控制。陳秀熙認為,台灣適應期較長,但流行曲線已下降,隨著疫苗施打率的增加與自然感染產生的免疫抗體,預估6月底到7月上旬保護力還會再提升。
台灣染疫死亡速度「全球第二」 陳時中:還要再比對一下
疫情指揮中心今天公布最新全國確診率,本土累計確診率達11.4%,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從7日平均數可見每天約略往下降,前段時間處於高原,最近稍微往下降,端午節連假單日確診數較少,大概5萬到6萬多例,扣除連假因素,近7天平均徘徊在7萬多例,沒有明顯提高,整體趨勢往下走。此外,今天也公布六都確診率,分別為台北11.98%、新北17.43%、桃園14.96%、台中9.37%、台南8.38%、高雄9.7%,雖然北部看來較高,但確診人數目前已逐漸下降,台中、台南、高雄還在高原期。另外,今天新增死亡個案211例,創下新高紀錄,台大公衛教授詹長權則在臉書發文表示,只憑單日的確診數來推測疫情下降,這樣的方式會誤導民眾,因為目前採用家用快篩視同確診,而快篩陽性者不一定會誠實通報,而且其中誤差會漏掉部分確診者,所以應將染疫死亡速度、死亡數作為主要關注指標。詹長權進一步比較世界各國的死亡數倍增速度,發現台灣位居第2名,以目前速度來看,染疫死亡數平均13天就會翻倍,遠比韓國81天、新加坡約192天、日本約298天高出許多。對此,陳時中表示,印象中應該是香港死亡數增加較迅速,若說現在台灣比他們還快,還要比對一下。他也表示,目前台灣致死率約千分之1.05,意即萬分之十點五。陳時中說,這2天死亡人數持續增加,值得密切注意,不過目前分析案例沒有發現異常情況,高齡、沒打疫苗、慢性疾病者居多,會加強醫院端診治,希望挽救多點性命。
台灣染疫衝破100萬人次 單日死亡創新高!陳時中不認「醫療崩潰」
今天本土確診新增9萬331例,自疫情以來累計已經突破百萬人次,達到107萬561例;而死亡個案也衝上新高,來到59例。指揮中心指出,今日新增59例死亡個案,為32例男性、27例女性,年齡介於30多歲至90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個案、58例具慢性病史、31例無疫苗接種。根據指揮中心統計,今年死亡人數已有382例,致死率約千分之0.4。指揮官陳時中回應,今年致死率一開始是千分之0.32~0.33,雖然未來可預期致死率會持續往上增加,但希望致死率不要超過千分之一,換算之後,就是希望死亡人數能維持在2300人之內。中重症持續增加,也讓各地醫療量能出現緊繃,甚至傳出有高齡患者被放在急診外10多小時才得到安置,被質疑是否有醫療崩潰的情況。陳時中在疫情記者會上強調,各方面醫療數字看起來,「台灣絕對還沒到醫療崩潰」,他認為,說崩潰有點「危言聳聽」,或許有些個案需要更精進處理,會再請相關醫院要留意。另外,台大公衛教授陳秀熙昨日表示此波疫情已讓醫療量能拉警報,其中70歲以上族群的死亡率高於同期背景值,染疫、照護量能不足的間接死亡比例,甚至在短短2周內佔53%。陳時中解釋,每個時期都有各種癌症、很多死亡因素等,疾病都有一定比例的死亡,70歲以上確診死亡率高是一定的,他坦承,老年人感染的確比較容易死亡,「不用比就已經知道」,否則疫情就沒有威脅性,全球都是,台灣也不例外。
70歲以上死亡率「短短2周佔53%」 台大公衛專家:醫療量能吃緊是關鍵
今天本土確診數創新高,已突破8萬例!而死亡人數則是41人,平今年新高紀錄。台大公衛教授陳秀熙今天也舉行防疫科學線上直播,他表示此波疫情已讓醫療量能拉警報,其中70歲以上族群的死亡率高於同期背景值,染疫、照護量能不足的間接死亡比例,甚至在短短2周內佔53%。陳秀熙解釋,背景死亡率代表的是與COVID-19無關的死亡,通報死亡代表COVID-19感染(直接)及醫療量能緊縮(間接)造成的死亡。在疫情前,70歲以上的通報死亡為50.3/10000,小於全死因背景死亡率192.3/10000;不過在疫情爆發之後,以4/28~5/15的區間來看,通報死亡升至52.3/10000,大於全死因背景死亡率23.9/10000,換算下來,因疫情導致的直接及間接死亡,短短2周內就佔了53%,不容忽視。陳秀熙認為,若想降低死亡,就必須解決醫療量能問題,其中包括打好疫苗增加群體免疫保護力,以及落實輕重症分流等,呼籲外界不要只關注高峰到底何時結束。陳秀熙表示,以群體免疫失效來看,80%有打疫苗、20%沒打,這80%無症狀或輕症者若還要大量居隔,反觀少部分需正常醫療照顧的高危險族群,就容易引發中重症甚至死亡。陳秀熙也提到,無論是過去的3+4或現行的0+7,應用快篩結合自動流感化監測,盡快恢復正常生活,5~6月都要滾動式修正,否則醫療照顧能量就會降低,陳秀熙建議快篩及PCR檢驗,可從醫療機構轉到社區基層,以解脫急診醫療部門的檢驗能量需求。陳秀熙也呼籲教學、區域、地區、基層醫院做好分級轉診,未來若不再把新冠肺炎當成第五類傳染病,將急診、住院、ICU分給需要照顧的病患或易感染族群,將能減少間接死亡。
公衛專家提4大關鍵「6月中旬疫情下降」 陳時中:專家推估會參考
本土疫情近期持續升高,單日確診數連日破萬,令許多民眾心慌,不過台大公衛教授陳秀熙指出,台灣這波大流行可望在6月中旬結束,不過他也提醒輕症、無症狀患者不要佔據醫療資源,並且做好「增加疫苗保護力」、「早期快篩」、「精準用藥」以及「維持醫療量能」。對此,指揮官陳時中回應,專家推定的資料和模型,都有參考價值,「這些都是我們重視的訊息」。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1日)公布57188例本土確診個案,本土疫情持續攀升,民眾關心疫情高點何時會出現?台大公衛教授陳秀熙今日開啟防疫科學直播,指出台灣自年初至今中重症案例為825例,其中2週內存活率排名,依序為有打追加劑得患者、有打基礎劑,最後則是沒有打疫苗的患者。陳秀熙進一步指出,追加劑可以預防55%中重症和後續死亡率,推估如果825例中重症患者都接種追加劑,死亡人數可以減少88人。台大公衛專家陳秀熙在Youtube進行防疫科學直播。(圖/翻攝自Youtube頻道)陳秀熙也提到輕重症分流重要性,他指出自4月1日至5月8日,國內共有約38人因為沒有適當實行分流,導致輕症變成中症,由於目前國內量能逐漸吃緊,他提醒醫院必須要嚴格落實輕重症分流。此外,陳秀熙提醒接下來疫情防疫4大關鍵,分別為接種追加劑,增強疫苗保護力;及早透過快篩偵測,找出可能演變成中重症的患者;讓醫師、藥師精準用藥;維持醫療品質量能。外界關心疫情何時趨緩?陳秀熙鑒提到台灣可借鑑紐西蘭的防疫曲線,由於該國在疫情爆發前,疫苗覆蓋率、政策與台灣類似,因此可藉此推估台灣疫情走向,可望在6月中旬,台灣可以結束大流行狀態,與世界接軌,讓疫情成為地方性流感。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各專家的意見都會參考。(圖/翻攝自衛福部直播)而精神科醫師沈政男則在臉書發文指出,考慮到疫情黑數與Rt值,由於「民眾自發升級」,讓他原本預估全台高峰出現時間延後10天,預估5月28日會出現疫情高峰。對於專家預估,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日防疫記者會時回應,紐西蘭、新加坡、韓國等國的疫情,都是可以參考和關心的,而專家做出的相關推測,都有參考價值,也都是中心重視的訊息。
報確診數已沒意義…專家預測「9月會有7千人死亡」 陳時中回應了
本土確診再破千!指揮中心今(16日)宣布新增1,199例本土個案,有專家認為按此趨勢,台灣到9月就會有99萬例本土個案、1,200至7,000人死亡;另有台大學者透露,疫情記者會「報數字已經沒有意義」,認為應以3檢測代替隔離。對此,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目前的重點仍在減災、疫苗施打、藥物整備和輕重症分流上,且專家對死亡數的推估「與指揮中心不一致」。陳時中表示,有專家認為9月會累積近百萬本土病例,其中會有1,200到7,000人死亡的說法,雖然與指揮中心的預測並不一致,但「大家都有各自的模型算法」,因此還需要持續觀察。至於台大公衛教授詹長權昨天(15日)在臉書指出,目前防疫目標是感染越低越好,可以不用再看確診數或開疫情說明會。詹長權指出,政府應推動「廣泛且持續的滾動式PCR及抗原快篩」、「社區廢水進行新冠病毒核酸監測」和「持續做病毒基因定序」的3檢測,以及告知民眾社區、邊境解封措施,同時也建議以檢測代替隔離,才是目前應列入考慮的項目。對此,陳時中雖表示「講的很有道理」,但指揮中心主要還是以減災、疫苗施打、藥物整備和輕重症分流為重點,並說「這些才是我們積極在做的事情」。今日個案分佈為新北市(434例),臺北市(206例),桃園市(159例),基隆市(92例),高雄市(60例),花蓮縣(55例),臺中市(40例),宜蘭縣(39例),臺南市(29例),彰化縣(16例),新竹縣(15例),苗栗縣及屏東縣(各12例),新竹市(10例),臺東縣(7例),雲林縣及南投縣(各5例),嘉義市(2例),嘉義縣(1例)。
300萬人打莫德納「保護力失效」 專家憂:4月再爆一波感染
本土疫情再起,連續一個禮拜本土確診都達2位數,台大公衛教授陳秀熙呼籲民眾儘快施打追加劑,因為疫苗的保護力逐漸降低,莫德納保護力剩下50%,3月中約有300萬人免疫保護力失效,進而迎來群聚感染;而BNT保護力也將在4月逐漸失效,到時恐爆發另一波疫情,而首當其中的就是青少年族群。國內疫情多點爆發,不明傳染鏈累計至今達19條,讓民眾感到憂心。台大公衛教授陳秀熙今(30日)和團隊舉行防疫科學直播分析疫情,他透露目前台灣疫苗保護力約60%,3月起施打莫德納基礎劑的保護力逐漸失效,去年12月AZ疫苗失效也是這樣的情況,當保護力下降40、50%,就會迎來群聚流行。陳秀熙提到,接下來要注意的恐是施打BNT的青少年族群,到了4月BNT的保護力剩50%以下,可能會有一另波群聚感染,因此提醒民眾持續施打追加劑。陳秀熙擔心,4月可能會有另一波群聚感染。(示意圖/報系資料照)對此,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會不會再來一波疫情都有可能,只能努力去做。至於疫苗過了保護效期,他則認為關係不大,「現在疫苗大家的共識,都知道打疫苗後傳播人或被傳染到,並沒有那麼絕對的效力,不過對於重症跟避免死亡是有絕對的效力在」。
5至11歲染疫兒童累計489例 該打疫苗嗎?專家仍在激辯中
近日陸續宣佈放寬防疫措施,3月1日起室內外運動、拍照等活動也可免戴口罩,台大公衛教授陳秀熙今與團隊舉行防疫科學線上直播,他表示未來境外移入住院人數控制在350人以下、解封指數小於1就可持續鬆綁解封,呼籲持續施打第三劑,增強保護力也避免自然感染增加。而12歲以下學童暫時無法施打疫苗,陳秀熙認為0~10歲兒童會是台灣滾動式解封下的重要安全指標,每周上限要維持60人以下。指揮官陳時中下午於記者會上表示,目前鬆綁過程中,比較擔心若是入境人數太多時,防疫旅館的壓力會過大,且管控上會出現困難,目前從14天調整到10天檢疫,雖然在經驗上是安全的,但還是需要進一步觀察。記者會上有媒體詢問5到11歲兒童接種疫苗的進度,陳時中坦言,其實這也是指揮中心遇到的困難,自從疫情爆發以來,國小學童染疫人數目前累計231位、幼兒園及國中的染疫人數則都是129位,總計為489例,但到底該不該打疫苗,專家們仍然有不同看法,也還在激烈辯論中,因為這確實是一個困難的問題。陳時中說,觀察國外針對幼兒接種輝瑞、莫德納疫苗的研究報告,疫苗保護力看起來並沒有那麼好,而這個族群染疫情況相對少,重症也少,雖然香港近期出現幼兒重症,但台灣目前尚未發現,也因此目前對於是否接種疫苗,專家仍沒有定論。
美國追加施打第3劑疫苗才算「完整接種」 名醫:國內也該開放
全球疫苗施打率除了在非洲國家以外均來到50%,但歐洲在疫苗覆蓋率極高之下疫情仍激增,來自以色列和其他國家的研究顯示,疫苗保護力會隨時間拉長而減弱,為此美國研擬未來「完整接種」定義將是打完3劑mRNA疫苗或2劑嬌生;針對台灣是否需考慮跟進,醫師說,打3劑是國際方向,我國目前疫苗量雖無法讓人人都打到3劑,且目前2劑涵蓋率才5成左右,這部分要先加強。美國「完整接種」定義將包含第3劑,絕大多數人都要補打(示意圖/王永泰攝攝影)近期全球疫苗施打速度提升,覆蓋率最高的國家要屬以色列,4月時2劑完整覆蓋率已經達到6成,當時疫情也穩定受到控制,但沒想到8月時,以色列疫情就再起,包括歐洲地區的疫情也再次攀升,原本以為在疫苗施打增加後,可能會出現無症狀或輕症的情況,但歐洲的死亡率仍不止反升。經國外研究發現,第2劑疫苗接種5到6個月後,保護力就會下降,為此美國研擬,未來「完整接種」定義將是施打3劑mRNA疫苗或2劑嬌生;據《路透社》引述美國首席防疫專家佛奇(Anthony Fauci)的說法,大部分已接種疫苗的美國民眾都應該補打第3劑疫苗,他表示,原先數據顯示疫苗效力隨著時間減弱好發於高齡族群,但新的研究顯示,所有年齡層都會發生。佛奇。(圖/達志/美聯社)針對台灣是否跟進,有醫師表示,打3劑是國際方向,國內目前疫苗量雖無法讓人人都打到第3劑,且第2劑涵蓋率才5成左右,這部分仍需加強,至少衝到8成,但到8成前若有人想打第3劑則仍應開放,只是前2劑都打AZ者,建議第3劑混打,才能提升保護力。據台大公共衛生學院團隊24日於防疫科學線上直播中表示,前2劑是AZ混打mRNA或2劑均為mRNA疫苗,第2劑接種5個月後,保護力分別剩下44%、60%,而英國自9月開打第3劑,接種2周後,保護力回升到93%、94%,第3劑可降低9成以上的臨床感染,對此,台大公衛教授陳秀熙說,這些數據有助於台灣研擬第3劑接種計畫。另外,台大兒童醫院院長、感染科醫師黃立民指出,2劑疫苗剛打完雖抗體高,但也下降得快,因此須追加第3劑,且未來可能每隔一段時間就須施打疫苗,不過台灣目前無法將「完整接種」定義為「打3劑」,一方面國內第2劑疫苗涵蓋率僅49.81%,另一方面則是因沒有足夠疫苗。黃立民認為,台灣第2劑若涵蓋率達8成就不錯,若有民眾想打第3劑,也應提供施打,政府還是得持續想辦法購買充足的疫苗,加上國內很多人打2劑AZ,建議第3劑可施打mRNA疫苗,且若有更好的mRNA疫苗,沒必要苦等AZ。
明年開打第3劑 台大公衛學者籲「審慎評估」:應和其他國家有不同想法
新冠疫情在全球大流行,民眾出現打2劑疫苗仍確診的「突破性感染」,因此許多國家開始施打第3劑「加強針」,不過台灣疫情控制相對好,未來是否需要接種第3劑,台大公衛教授陳秀熙認為應審慎評估。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團隊今(24日)舉行防疫科學線上直播,陳秀熙提到,歐洲因提早解開NPI(非藥物公衛防疫措施)導致疫情再起,在高疫情地區,即使打了2劑,也會受到只打1劑或沒施打的人影響,造成突破性感染。除了沒有施打疫苗的族群感染外,對於打完2劑疫苗保護力下降是不是造成感染狀態,是未來1、2個月值得關注的重點。陳秀熙強調,「第3劑很重要」,很多科學研究證實,各種病毒株的中和抗體濃度都在接種第3劑後明顯增加。從英國加強真實世界的資料顯示,施打第3劑後降低9成以上的臨床感染。台灣考慮明年開打第3劑,陳秀熙認為,國內疫情相對控制良好,第2劑覆蓋率也在逐漸提升,施打第3劑的規畫可能和其他國家有不同想法,選擇要更加小心,若想提高免疫保護力、防範感染,「混打」也是種解套方式。陳秀熙叮嚀,未來台灣若要開放接種第3劑,甚至搭配不同疫苗,建議混打策略會是重要參考,他呼籲應借鏡其他國家第3劑策略,包括混打時程、種類等,都須審慎評估。
防堵疫情學者建議「加強採檢」 陳時中:已在做了
根據指揮中心統計,截至9月26日,國內疫苗施打人口涵蓋率52.35%,劑次人口比61.53%。媒體問到,台大公衛教授陳秀熙今天上午說要維持戴口罩,但建議要加強採檢次數以及第二劑覆蓋率,陳時中說,戴口罩部分,希望大部分地方都要把口罩戴好,採檢頻率增加的建議我們也都有在做。今早有媒體報導,首批客製化標籤輝瑞BNT疫苗將於今(27)晨運抵台灣,永齡基金會澄清該報導為錯誤消息,疫苗尚未抵台。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這樣的消息不算是「惡假害」的假消息,只是錯誤訊息,希望媒體未來針對相關消息能加以查證。針媒體報導的錯誤消息,永齡基金會稍早回應,關於大家關心首批BNT客製化標籤抵台時間,原訂中秋節後起運,當周抵台。但因原使用之盧森堡航空滿載及原廠倉庫發貨繁忙致手續延遲,經多方協調後,目前比原訂行程晚一周,目前等待起運的BNT疫苗總數約140萬劑左右,考量運載限制等因素,將分三批陸續到貨,當中55萬劑已排定預計於周四(30)日抵台。陳時中表示,今早媒體的報導是錯誤訊息,但不算是惡、假、害,希望媒體未來多加查證,至於疫苗到台的消息,相信郭董有相當聯繫,指揮中心維持一貫態度,確定以後再和大家公布。
台灣防疫的新敵人是它! 台大公衛教授揭「印度變種病毒5件事」
新冠肺炎疫情席捲全球,為了讓人民生活早日恢復如常,各國政府積極安排民眾接種疫苗。然而,面對不斷產生變異的病毒株,也著實令人頭大;台大公共衛生學院教授詹長權就在臉書發文表示,新冠病毒印度變異株(Delta)是台灣下一波防疫的新敵人,必須開始思考佈署新版的防疫措施(防疫3.0),才能防堵本土疫情捲土重來。詹長權教授在臉書以《印度變異株(Delta)相關的重要知識》為題PO文說道,想要對付頑強的印度變異株,第一步需先了解敵人,而根據全球疫苗免疫聯盟(GAVI)的說明,目前可掌握5件事如下:1、它正在世界各地迅速傳播Delta變異株於2020年底首次在印度被發現,據認為它是該國第二波COVID-19病例數量極高的原因。世界衛生組織(WHO)宣稱截至6月14日為止,它已蔓延至全球 74 個國家;另外,由於許多國家正準備放寬限制,允許民眾社交聚會和跨境旅行,加上Delta變異株已經占美國病例的 10%,因此衛組織歐洲司司長警告,變異株正準備在世界各地流行。2、它似乎更具傳播性。英國自 2 月份發現第一例Delta變異株病例以來,它已迅速超過在英格蘭肯特首次發現的所謂Alpha (B.1.1.7) 變異株,該變異株本身的傳染性比最早的新冠病毒(SARS-CoV-2)高出43%至90%。根據英國政府的估計Delta目前佔英國COVID-19 病例的91%以上,且比之前的Alpha變異株的傳播率高出約40%。然而,其他科學家估計它的傳播率甚至可能比Alpha高30至100%。3、它產生了不同的症狀Delta也在中國東南部迅速蔓延。當地醫生表示,與大流行開始時接受治療的患者相比,患者病情加重病情惡化得更快。根據Zoe Covid症狀研究的數據也發現,與COVID-19相關的症狀可能會因新變種的出現而發生不同變化。例如,自5月初以來參與研究的染疫者感染的首要症狀是頭痛,其次是喉嚨痛、流鼻涕和發燒。領導這項研究的蒂姆·斯佩克特教授說:「咳嗽更罕見,我們甚至看不到嗅覺喪失列在前十名的症狀之中。」斯佩克特說,風險在於不太可能患上嚴重疾病的年輕人,更有可能將這些症狀誤認為是重感冒而不採取自我隔離措施,因而進一步加劇Delta的傳播。4、感染上Delta變異株的人更有可能生病住院迄今為止已發表的關於Delta變異株的大部分科學數據都來自英國,研究人員正在使用一種稱為「基因型分析檢測」(genotypeassay testing)的快速方法來確定陽性COVID-19樣本是否包含令人關注的變異株。根據6月14日發表在醫學權威雜誌《柳葉刀》上的一項蘇格蘭研究發現,Delta變異株的住院風險大約是其Alpha變異株的兩倍。該研究調查了2021年4月1日至6月6日期間蘇格蘭報告的19,543 例COVID-19社區病例和377例住院病例的數據,發現原來就有其他疾病的感染者的住院風險更高。5、只打完一劑疫苗的保護效果較差,但打完兩劑後仍具有很強的保護作用同一項研究發現,與未接種疫苗的人相比,曾接種過COVID-19疫苗的人因感染Delta變異株而需要入院的可能性更小,但需在第一次接種疫苗至少28天後,才能看到強烈的保護作用。該研究發現在接受第二劑疫苗兩週後,輝瑞疫苗似乎對Delta變異株的保護力高達79%,而對Alpha變體的保護率則有92%。英國公共衛生部(PHE)發布的新數據顯示,兩劑AZ疫苗對因感染Delta變異株而導致的需要住院治療患者有92%的保護效率,且已接種疫苗的人中並未出現死亡案例。這一支疫苗同樣顯示出對 Alpha變異株的高度有效性,可以讓住院率降低86%、而且沒有死亡報告。另外數據也顯示,疫苗可以避免感染者產生新冠肺炎症狀,保護效率針對Alpha變異株為74%,針對Delta 變異株為64%。英國公共衛生發表的另外一組數據還顯示,輝瑞疫苗在第二次接種兩週後,對Delta變異株引起的症狀性疾病的保護效率為88%,而對Alpha變異株的保護效率則高達93%。與蘇格蘭的數據類似,PHE發現與Alpha變體相比,單劑疫苗對 Delta變體的效果較差:在第一次接種後三週,疫苗對由Delta變異株引起的症狀性疾病只提供了33%的保護率,對Alpha變異株的保護率則約為50%。
萬華群聚病毒傳染力翻倍!平均1傳5.5人 專家:已逼近鑽石公主號
台灣近日因英國變種病毒感染境外移入個案,爆發本土社區大規模感染,高雄市長陳其邁19日緊急召開記者會說明,近期本土的病毒傳播RO值,已經從過去的2至3暴增到5.5,也就是說一位確診者平均可以傳染給5.5個人。台大公衛教授陳秀熙也在「新冠肺炎防疫科學線上直播」指出,目前病毒的RO值已經接近密閉環境的鑽石公主號RO值5.7,經科學模擬萬華社區感染情境,只有達90%非醫療公衛介入措施(NPIs),才能避免演變成第4級警戒。肺炎疫情延燒至高雄,陳其邁19日在記者會上表示,目前台灣社區感染病毒傳播力已經升高到5.5,與過去相比,病毒傳播力增加近2倍,高雄將嚴格執行防疫措施,若上街沒戴口罩會直接開罰,民眾倒垃圾若沒戴也會被拒收。陳其邁19日召開緊急記者會,下令全面戴口罩「違者就罰」。(圖/翻攝自高雄市政府直播)台大公衛專家陳秀熙19日亦透過直播表示,這次台灣爆發的社區感染病例再生數(RO值)高達5.5,已經和鑽石公主號的傳播狀況(5.7)接近。陳秀熙補充,英國變種病毒株具有高度傳播力,為了阻斷社區流行,必須嚴格執行公衛介入措施(Nonpharmaceutical public health interventions,NPIs),還有疫苗接種。直播秀出圖表指出,研究團隊模擬萬華社區感染情形,發現若沒有執行NPIs措施,或15日起只執行30%或60%的NPIs措施,傳染情形將會持續嚴重,並演變成第4級警戒,可能出現連續52天超過100人確診。台大公衛專家陳秀熙直播說明,台灣近日社區感染病毒傳染力以接近鑽石公主號群聚案例。(圖/翻攝自新冠肺炎科學防疫園地)陳秀熙指出,台灣任何城市進入3級警戒後,若只執行30%至60%的NPIs措施,只能延遲流行速度,最終還是會進入4級,只有執行90%以上的NPIs,如停班停課,關閉8大場所,強制民眾戴口罩等,才能有效遏止疫情傳播,避免疫情持續升級。
印度疫情升溫 …疫苗分配受影響 全球少5千萬劑
印度疫情失控,連帶影響全球疫苗供應,台大公衛教授陳秀熙今天表示,由於印度國內疫情高漲,當局宣布限制疫苗出口,優先供應印度使用,原先預估四月份可交付COVAX的五千萬劑疫苗,將無法提供其他第三世界國家使用,連帶影響到全球疫苗的分配。陳秀熙表示,美國在這波疫情中也扮演者左右全球疫苗供應相當重要的角色,受到美國國防生產法影響,讓印度的疫苗生產公司無法取得疫苗生產的必須物件與設備,加上印度目前疫情失控,必須優先將疫苗供應給國內,造成許多參與COVAX平台的國家無法如期取得疫苗。至於印度疫情失控的原因,陳秀熙說,今年三月底印度開始鬆綁相關的防疫措施,分別舉辦灑紅節、大壺節等萬人以上的宗教活動,是本次疫情失控的關鍵,他提醒,台灣也是宗教活動相當豐富的國家,應以此為借鏡。
西班牙流感重演?全球病例再生數回升 專家:恐現第三波大流行
世界各國陸續施打新冠肺炎疫苗,然而疫情卻沒有降溫,台大公衛學者指出,上周除北美外,其他區域的病例再生數(R0值)全面回升到超過1,代表疫情並未受控,憂心可能重演1918年西班牙流感的第三波大流行,尤其變種病毒帶來很大威脅,希望WHO能呼籲各國,在未施打疫苗前仍要實施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等公衛措施。統計全球截至昨日,已造成超過1億2409萬人染疫,273.3萬人死亡。台大公衛教授陳秀熙昨天帶領團隊線上直播分析國際疫情指出,上周是非常令人擔心的一周,除北美接種率達17%,R0值沒超過1外,歐洲、南美、印度、非洲等其他主要地區,接種率都不高,連續兩周R0值都在回升,上周已超過1,病例增加曲線也在上升。歐洲疫情惡化 難談解封陳秀熙表示,美國疫苗施打率上升至23.9%,整體疫情趨緩,並未出現反撲現象,但下降速度不夠快;歐洲疫情則持續惡化,49個國家中,63%國家的再生數大於1(小於1才能談解封);憂心若第三波流行疫情沒有下降,對南美洲、非洲、印度等國家會有很大影響。為何已經接種疫苗,疫情卻沒有趨緩?台大校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急診醫學科主任賴昭智分析,施打疫苗保護的是未得病的人,而先前得病的人已將醫療能量占滿,且病毒還在社區傳播,從目前數字顯示,若輕易解封,染疫與死亡人數將持續上升。1918年大流感 值得警惕陳秀熙以1918年的全球大流感為例,第一波流行從當年3至7月,第二波流行在當年9月,和2019年3月新冠肺炎開始流行的時間點相當類似,1918年第二波流行於當年12月結束,即使當時嚴格執行公衛措施,但就在大家以為疫情已經結束之際,沒想到隔年1月第三波流行又開始;歷史教訓值得警惕,呼籲各國還沒施打疫苗前,一定要嚴禁執行公衛防疫措施,對於變種病毒的疫苗也要趕快調整,否則第三波流行的威脅堪慮。
各國陸續施打疫苗!全球有望10月解封? 陳時中:不太可能這麼快
新冠肺炎疫情未歇,隨著各國陸續開打疫苗,有專家估計全球有望在10月底解封,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則認為,各國取得疫苗的情況不一,經濟弱勢可能較晚拿到,要先看看COVAX平台疫苗分配情形,以及病毒變異的情況,若順利至少要等到明年初才能解封。昨日台大公衛教授陳秀熙分析,全球已有60個國家開打疫苗,用掉超過1.7億劑,本月平均每星期打掉4200萬劑,數量超過台灣人口數,在此情形下,加上嚴格防疫公衛措施,全球可望於今年10月底解封,明年則可終結疫情大流行。對此,陳時中表示,他個人意見認為,全球不會這麼快就解封。第一個,以現在來講,病毒變異快速,可能會有難以控制的情況,另外疫苗也沒辦法在全世界公平分配。陳時中解釋,有些經濟狀況不好的國家接種疫苗可能會落後,加上要打2劑,經濟能力好的這半年會先取得,接下來才會輪到其他的國家。10月的時候應該不太可能全球解封,若是到年底會比較有可能,要看看COVAX平台怎麼樣,以及病毒變異的情況,若順利,至少要到明年初。
彰化揪無症狀確診!陳時中下令政風調查 台大教授嘆:很難過,台灣怎麼了
彰化衛生局日前對自美國返台、無症狀少年(案485)進行採檢,結果為陽性;對此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已要求政風單位對該衛生局進行調查。此舉引起外界議論,前台大公衛教授詹長權發文,「看不懂政府為甚麼這麼做?台灣怎麼了?很難過!」詹長權以《控制COVID-19疫情:要注意年輕且無症狀的感染者》為主題發文,提及有3則令人憂心的疫情消息,其一,世界衛生組織說年輕且無症狀的感染者是觸發此時全球大流行的來源之一。詹長權指出,彰化縣衛生局專業上跟得上世界公共衛生主流,幫國家社會找到這樣子的「年輕且無症狀的感染者」的個案,如果所有縣市都可以像彰化縣一樣積極檢測找出無症狀者,就可以堵住了這種類型個案進一步的傳播,讓疫情不至於擴散到社區。詹長權質疑,但衛福部不用公衛專業去和彰化縣相互切磋討論下一步的防疫怎麼加強「年輕且無症狀的感染者」的檢測和防治,卻大張旗鼓向外宣稱要用政風單位去查彰化縣為甚麼要去發現這個「年輕且無症狀的感染者」?詹長權嘆氣,「看得懂世界衛生組織要傳達甚麼訊息,對全球疫情很擔心。看不懂政府為甚麼這麼做?台灣怎麼了?很難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