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確診
」 確診 新冠肺炎 台灣 疫情 防疫愛吃生魚片小心!50歲女胃不舒服 醫檢查驚見5公分寄生蟲
熱愛生魚片的民眾要多加小心!近日一名年約50歲的女性在進行健康檢查時,醫師竟在她的胃內發現一條活生生的「海獸胃線蟲」寄生蟲,並已導致胃壁紅腫發炎。醫師也提醒,生魚片若未經適當冷凍處理,可能暗藏寄生蟲,民眾應格外留意食用安全。根據《三立新聞網》的報導,禾馨民權健康管理診所院長林相宏分享,該患者數月來胃部時常不適,雖然症狀輕微且未影響食慾,但仍前往檢查。在進行胃鏡檢查時,醫師發現胃壁上有一條可疑的線狀物,仔細觀察後竟發現「那條線會動」。經夾取後確認,這條長約5公分的寄生蟲正是海獸胃線蟲,已造成患者胃壁紅腫發炎,所幸及時移除。林相宏解釋,海獸胃線蟲的蟲卵寄生在海洋甲殼類如蝦、蟹中,當受感染甲殼類被魚類吞食後,幼蟲會寄生在魚體內。若這些魚被捕撈製成生魚片食用,幼蟲可能感染人類。海獸胃線蟲會附著在胃壁上,引發噁心、嘔吐、腹瀉、大便帶血或過敏等症狀,通常在感染後48小時內出現,病程可持續數天至數月。林相宏說明,該寄生蟲的幼蟲無法在人體內長成成蟲或產卵,對人體的威脅不高,治療方法以胃鏡夾取移除為主,目前並無有效的除蟲藥物。林相宏也提醒,高風險魚類包括鮭魚、鯖魚、秋刀魚、竹莢魚、鰹魚、沙丁魚與魷魚等。不過他也指出,台灣確診案例相對稀少,民眾無須過度恐慌。事實上,衛福部曾指出,海獸胃線蟲為可能存在於魚類或烏賊之寄生蟲,若攝食入受感染之魚類,蟲體會侵犯胃壁或小腸壁,出現腹痛、腹瀉、食欲不振、輕微發燒、糞便含血或黏液等症狀。不過海獸胃線蟲症是一種自癒性疾病,病灶大多可在2至3週後自行消失,少部分會持續數月或數年。如以內視鏡檢查發現蟲體或感染病灶,可以內視鏡將之移除,或以手術方式切除。衛福部也提到,目前臨床上並無經證實較有效之除蟲藥物,食用前充分加熱煮熟食物是最好的預防方法。因冷凍處理可殺死蟲體,故提供生鮮魚產品之業者,須落實食材管理,如海鮮產品應先以-35°C以下低溫冷凍15小時以上,或-20°C冷凍7天以上,降低寄生蟲感染的風險,維護消費者健康。食藥署建議民眾,儘量避免生食或食用未煮熟之海鮮產品;調理產品時手部要清潔、食材要新鮮、用水要衛生,並避免交叉污染。
茲卡病毒今年首例出現 感染後注意5要點「做好防蚊措施」
12日疾病管制署公告,國內今年首例境外移入茲卡病毒出現,是一名外國籍男性6月27日自菲律賓入境後,身體不適經二次採驗確診茲卡病毒。而茲卡病毒一般透過病媒蚊傳染,疾管署也呼籲民眾做好防蚊措施,另外也提醒感染後應注意事項。疾管署表示,自2016年迄今台灣確診30例茲卡病毒感染症病例,均為境外移入,而感染地區多為東南亞國家,如今今年首例出現,疾管署也呼籲民眾應做好防蚊措施,目前地方衛生單位也已針對感染者活動地進行環境孳生源清除及員工健康監測,社區監測至8月2日。而疾管署不僅呼籲民眾做好防蚊措施,也提及感染茲卡病毒應注意5要點,像是防蚊隔離,患者要避免被蚊子叮咬,以防茲卡病毒傳播;也要安全性行為,男性在感染3個月內、女性則是2個月內,都應該採取安全措施或避免性行為。另外從茲卡病毒流行地區返台的女性,如果計畫懷孕得諮詢醫師;感染者也必須暫緩捐血行動,待痊癒無症狀後28日或血液病毒核酸檢驗陰性,才能捐血。萬一懷孕的婦女受感染,則每4週要進行胎兒超音波檢查,追蹤胎兒生長情形,因為可能導致胎兒小頭畸形甚至死亡。
大感染潮1/新冠再起?台灣確診人數「1個月增5成」 跨年後單日恐2萬人中鏢
根據疾管署資料,11/14~11/20單周確診新冠人數為210人,自此一路上升,直到12/19~12/25已達326人,相較之下增加5成以上。面對即將到來的2024年,全台北中南東十場以上萬人跨年晚會紛紛登場,由於今年無防疫措施,疾管署也發出警告,認為跨年後單日確診人數恐達2萬人!再加上新變異株JN1傳染力極強,醫師建議最好先接種新冠疫苗,同時戴上口罩,才能保護自身健康。疫情解封後,民眾迫不及待地渴望回歸正常生活,走在街頭,戴口罩的人明顯已愈來愈少,但病毒其實卻從不曾消失,當人們對它已失去耐心與無感時,病毒正慢慢一步步入侵。疾管署發言人羅一鈞表示,近期新冠的併發症跟死亡病例數都寫下近期新高,再加上聖誕節、跨年連假效應,預估在1月中下旬達到高峰,屆時每天可能有1.8萬至2萬人染疫。歐美疫情也升溫,根據英國《Daily Mail》報導,英國在12/13後新冠確診人數飆升,相較2周前翻倍成長,以重災區倫敦為例,平均每16人就有一人感染。其中新變異株JN.1最令人擔憂,世界衛生組織(WHO)已在12/13 將JN.1列為需留意變異株,迄已超過40個國家檢出「JN.1」。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指出,目前美國44%的新冠肺炎患者都是被JN.1病毒感染,比率比2周前高1倍,新加坡JN.1病毒比例更高達6成,丹麥也達5成。而台灣在10/20就有自日本境外移入的JN.1病毒個案,10/30也檢出本土案例,目前仍是零星檢出,本土占比低於5%。羅一鈞說,JN.1是Omicron次病毒BA.2.86的子代,依現有證據顯示,JN.1可能具有較高免疫逃脫性及傳播力,所以會快速傳播,以台灣為例,預估1月中旬將成主流病毒株。研究顯示,XBB疫苗對新變異株JN.1仍具有一定的保護力,醫師建議65歲以上高危險族群盡快接種。(圖/報系資料照)林口長庚醫院副院長邱政洵表示,「臨床上已看到JN.1病毒案例逐漸增加,但目前規模還不大,不過65歲以上的高風險族群要特別小心!」依據疾管署資料,新冠重症患者65歲以上長者占78%;死亡個案中更占90%。邱政洵因此建議「盡早接種XBB疫苗!」根據WHO在12/15公布最新疫苗建議,新冠疫苗不須更換疫苗株,繼續沿用XBB.1.5即可,最近何大一團隊發表的研究,由人類血清中和試驗顯示,XBB.1.5疫苗對XBB品系子代(EG.5,、HK.3、HV.1)及新興變異株(BA.2.86、JN.1)都有保護力。羅一鈞則提醒,年末聚餐及跨年活動參與人數眾多,今年已無嚴格防疫管制措施,如於人潮聚集且無法保持適當距離或通風不良之場所、與年長者或免疫低下者密切接觸時,建議戴上口罩保護自己與他人安全。台大醫院兒童感染科醫師黃立民建議,如果本身健康狀況沒那麼好,跨年大型聚集活動還是少參加,如果要前往,就要做好2大保險措施,分別是完成新冠XBB疫苗接種、戴好口罩。
新冠疫情降級? 陳建仁明赴指揮中心討論後公布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抗疫至今,屢創佳績,國內的疫情比之前預估的狀況還要穩定,並沒有因為邊境開放,而導致國內新冠肺炎確診數有波動。日前就有網友好奇提出是否指揮中心要解編以及新冠疫情的降級,當時衛福部官員表示,已經將報告及建議給行政院了,最終的決定權在行政院,今天指揮官王必勝也證實明天行政院長陳建仁會到指揮中心和專家及官員討論。中央疫情指揮中心2020年時為了新冠肺炎而啟動,但病毒的傳播力超乎預期,不久後行政院就將指揮中心調升成二級開設,COVID-19確診數並沒有因此受到控制,反而一直往上增加,同年的2月27日指揮中心再度上調成一級開設。指揮官由時任衛生福利部部長陳時中擔任,後來因為陳時中另有選擇,於2022年7月18日請辭衛福部長以及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而指揮官一職交接給衛福部次長王必勝擔任至今。目前不管是國內還是國外,新冠肺炎的疫情都已受到各國衛生單位的有效控制,國外甚至積極回復正常生活,相對台灣確診數下降很多,但官方趨於保守,深怕一個決定,使COVID-19的疫情再度升溫,直到最近指揮中心才開始對各項防疫措施放鬆,國門邊境的開放到口罩禁令逐漸的依場所解除。台灣的民眾們也陸續恢復正常生活,接種新冠疫苗的普及率也一直在增加。對近日許多防疫措施的鬆綁,民眾更關心指揮中心什麼時候可以降級,日前衛福部官員透露已提報建議給行政院,最終還是交由行政院決定。王必勝證實明天下午陳建仁會到指揮中心與專家及官員討論往後防疫的措施以及相關的時程,最後交由行政院公布。
指揮中心呼籲「積極接種」 次世代疫苗4大QA一次看
雖然不斷地朝著完全解封的目標前進,但近期台灣確診人數有些許的上升,這也讓指揮中心喊出「疫苗+1」的口號,呼籲民眾應該要積極的接種新冠肺炎次世代疫苗,至於疫苗接種的相關規定與內容,《CTWANT》就整理出4大常見問題,方便讀者快速理解。哪些人可以接種疫苗?凡「未曾接種疫苗」、「尚未完成基礎劑接種(前2劑)」與「6歲以上且自1月1日起未接種莫德納BA.4/5次世代疫苗」等3類人,自3月6日至4月30日這段期間均可接種。如近期有確診者,必須要等到確診日84天以上方可接種。如曾於今年曾接種過2劑以上疫苗的民眾,也可參加。有哪些疫苗可供選擇?「未曾接種疫苗」、「尚未完成基礎劑接種(前2劑)」者,有Novavax或是蛋價莫德納疫苗、BNT疫苗可供選擇接種。「6歲以上且自1月1日起未接種莫德納BA.4/5次世代疫苗」者,可選擇Novavax或是蛋價莫德納疫苗、莫德納BA.4/5次世代疫苗。在哪找尋接種的院所?疾管署官網「疫苗加一,解封安心」專區的「COVID-19疫苗接種院所」頁面,可以查詢到距離你最近的接種地點。打2劑疫苗還要接種嗎?指揮中心曾表示,疫苗並非是永久有效,「疫苗+1」計劃就是希望即時提高民眾的保護力,降低確診後住院、重症的風險。因此呼籲曾接種過2劑疫苗、但並沒有接種過追加劑疫苗者,應盡速前往接種追加劑。
網爆台灣確診死亡人數「高達2000萬」 炎亞綸怒回嗆…真相曝光
誰會相信?網路流傳台灣感染新冠肺炎的人數至少有2000萬人,而死亡的人數也可能是2000萬,更指控政府的謊言威脅民眾和世界,引發網友熱議。對此,藝人炎亞綸就在底下留言開嗆了。推特「CBB News」今(16日)發文指出,台灣死於新冠肺炎的實際人數,可能約為2000萬,但政府的謊言威脅台灣民眾和世界,實際數字遠遠不止,光台北1個月就有2萬人死亡,加上其他因素,保守估計20萬,1個月就有660萬過是,內容提到:「從去年到今年,台灣現在至少2000萬人感染新冠,即台灣死亡人口就有2000萬,非常恐怖!」原文。(圖/翻攝自推特)炎亞綸看到貼文,隨即砲轟:「真的是低能假新聞」,呼籲大家一起檢舉,「我已檢舉,這種背後操作的網軍,蠢到連台灣人口都搞不清楚」。根據指揮中心數據,截至16日下午3點半止,國內累計9878848例確診、17319例死亡,明顯可以看出,「CBB News」所公布的數據與事實不符。炎亞綸留言砲轟。(圖/翻攝自推特)此外,杜承哲醫師也在臉書轉發貼文,寫下:「對,台灣現在其實只剩幾百萬人了」,最後打了一個問號,他計算若台灣有2000萬人感染,而且有2000萬人死亡,代表致死率是100%,「這個帳號不是只會搞笑,他也很認真的在抹黑」,直言該推特專業不是最邪惡的,但恐怕是最蠢的,奇怪的是明明很多人檢舉,卻沒什麼效果,讓人感到無奈。指揮中心公布數據。(圖/翻攝自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據了解,「CBB News」在推特上有235位追蹤者,在2023年1月創立,自我介紹寫道:「CBB是一家致力於記錄台灣的自媒體,我們也會記錄世界上的各種聲音,關注CBB新聞,了解世界」,實際上卻是用圖文不符來進行各種抹黑,像是2月7日就發文表示,「宜蘭縣昏暗一片,房屋倒榻」,結果放的是土耳其地震的照片。該帳號移花接木,製造假新聞。(圖/翻攝自推特)
氣喘列新冠重症危險因子 三軍總院簽「健康肺計畫」推創新科技助肺健康照護
全台灣確診COVID-19人數超過9百萬大關,加上進入呼吸道疾病好發季節,三軍總醫院與臺灣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簽署「健康肺計畫」(Healthy Lung Program)合作備忘錄,針對氣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等呼吸道疾病,運用創新科技、優化衛教以及整合疾病照護,期許提升疾病診斷與照護品質。台灣大約有200萬氣喘患者,死亡率雖為全球最低,但疾病控制與住院率仍居後段班 ,造成醫療體系沉重的負擔。根據統計,台灣氣喘病人的平均住院花費為非氣喘病人的2.7倍 ,且每年氣喘患者光住院費用便高達4.7億新台幣 。有鑒於此,臺灣阿斯特捷利康於2017年創立「健康肺計畫」(Healthy Lung Program),旨在精進台灣氣喘管理與照護。此計畫已推動5年,獲得各大協會與政府單位的支持。三軍總醫院副院長張峰義與臺灣阿斯特捷利康總裁龍雲合共同簽訂合作備忘錄,雙方合作內容包括應用創新科技、優化衛教以及整合疾病照護,期盼精進呼吸道疾病的管理與照護,共同為台灣呼吸道疾病診治做出更多努力。氣喘的診斷與治療尤為重要張峰義表示,三總胸腔內科近年的治療走在台灣前端,無論是肺癌或呼吸道疾病,皆擁有重要的研究成果與治療品質。近期疾管署將氣喘列入新冠重症的危險因子,醫師可開立相關抗病毒藥物,顯示在疫情期間,氣喘的診斷、追蹤與治療更為重要。慢性呼吸道疾病不可小覷近期Omicron BA.5誘發喘和咳等類似氣喘與過敏現象,三總胸腔內科主任彭忠衎指出,呼吸道疾病不只有氣喘,還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炎鏈球菌肺炎與支氣管擴張症等。近來,許多民眾確診新冠後最明顯的症狀就是喘,胸悶。加上氣喘為新冠重症危險因子,代表許多病患有照護的需求。除了治療藥物以外,疾病的診斷也很重要,其中,肺功能檢查是氣喘、肺阻塞患者的重要檢查,包括呼氣流速、肺活量、是否有呼吸道阻塞通氣不順的情況。然而,民眾跑醫院一趟不僅耗時也耗力,現在只要利用新型可攜式肺功能機搭配APP監測,不用舟車勞頓即可立即了解健康狀態。彭忠衎也呼籲患者與長者施打流感疫苗,以減少疾病發生,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創新科技檢測肺功能助復原台灣阿斯特捷利康在台灣呼吸道疾病領域深耕多年,此次合作目標為了解新冠肺炎病患癒後肺部復原狀況,並持續促進三軍總醫院與衛星診所之交流,落實分級醫療上下轉診的精神,可減少無謂的醫療資源浪費。總裁龍雲合表示,台灣各家醫院治療氣喘各有不同的狀況與需求,健康肺計畫這5年來與時俱進、因地制宜。此次與三總合作的最大特色為診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與新冠肺炎引發之肺功能異常,透過可攜式肺功能機有助提高診斷率、找出潛在病患,積極監測與治療以改善呼吸道疾病患者的生活品質。
大陸入境須全面做唾液PCR 薛瑞元:比照台灣確診者採「5+n」
大陸自明年1月8日起針對染疫者不再實行隔離措施,也取消入境後核酸檢測與隔離措施,行政院長今天上午臨時召開擴大防疫會議因應,拍板針對對岸入境旅客篩檢。衛福部部長薛瑞元表示,初步規劃考量對岸可能很難做採檢,將在機場進行唾液PCR,若有確診,會通訊聯絡,且會抽樣做基因定序,監測病毒株。春節期間目前交通部初估每周約有3萬人次自中陸返台,由於大陸疫情嚴重,蘇揆今天拍板針對大陸入境旅客篩檢。薛瑞元今天受訪表示,目前規劃在機場進行唾液PCR,留下唾液後以及聯絡方式即可,若有確診,後續會通知結果,並比照台灣確診者「5+n」。他補充,不要求2天前的檢驗結果,是考量因為現在要在大陸境內做可能已經很困難了。為何要針對對岸提出防疫措施?薛瑞元表示,因為看到全世界很多國家都有對應中國大陸的措施,考量大陸快速解封且邊境又不管制,對對岸疫情資訊目前不足夠,只能從各個徵象了解推測疫情很嚴重,「在這樣的情況下做事情的準備有其必要性。」至於上路時間要比照日本12月30日起,還是要跟著大陸的1月8日上路時間?薛瑞元表示,要由指揮中心公布為主。實施的時間規模,可能類似春節專案方式,會以「專案」的方式實施一段時間就會結束。薛瑞元並補充,會對大陸入境旅客的採檢做基因定序,但不會百分百,而是會以抽樣方式進行,以掌握最新病毒株的發展趨勢。
中國防疫政策鬆綁 春節台商返台恐引發「外溢效應」
台灣COVID-19疫情逐漸趨緩,過去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曾表示,台灣疫情趨勢和新加坡相似,北市聯合醫院中興院區整合醫學照護科醫師姜冠宇認為,台灣疫情若套用新加坡模式來看,下一波疫情不用太擔心,但是現在恐有變數,1月6日後台商返台可能會造成「外溢效應」,針對疫情他也提出3項忠告提醒民眾。中國防疫鬆綁疫情擴散 台商返鄉「外溢」影響大於他國中國面對COVID-19疫情一直是採取清零政策,進行嚴格的防疫管控,然而在「白紙運動」影響下,近日中國清零政策大轉彎,防疫措施快速進行全面鬆綁,不再堅持動態清零,疫情也因此快速展開。姜冠宇醫師推測,中國有數億人口,接下來六個月應該會有1.12億人有COVID-19症狀,大約會有270萬人重症,重症ICU治療需求應該會超過其醫療量能的15.6倍,預期將有155萬人死亡。而且他認為一定會有「外溢效應」,疫情影響範圍不會只有中國境內,尤其台灣,農曆新年台商返鄉,受到的影響可能是其他亞太國家的N倍。施打時間拉長保護力↑ 但醫師籲「盡速」接種雙價疫苗姜冠宇醫師形容中國有如一大片純淨的紙現在才真正要接受挑戰,疫情的外溢效應會增加台灣確診母數,而需要醫療支持的分子也會隨之增加,他提醒民眾明年還是要特別注意,並提出美國數據呼籲民眾應「盡速」施打雙價次世代疫苗。他在臉書上提到,根據美國CDC MMWR之前釋出的資訊顯示,施打兩劑以上單價疫苗的保護力,50-64歲平均為28%,65歲以上為22%,幾乎已經沒有什麼保護力,間隔4-5個月施打美國當地雙價疫苗後,才勉強有接近四成的保護力。姜冠宇醫師表示,隨著施打間隔拉長,保護力其實會更高,也就是說很久沒打疫苗的民眾,施打一下雙價疫苗反而會獲得比較高的保護力。但他也特別提醒,民眾不要為了更好的保護力,而一直拖延施打疫苗的時間,因為很有可能在台商返鄉期間就被感染了。姜冠宇醫師強調,尤其長者受急性後遺症困擾居多,臨床上遇到許多長輩從專責病房轉至一般病房後仍出不了院,有的需要類固醇治療,導致慢性疾病控制變差,有的甚至不幸走向安寧治療,家中長輩們保護力不夠,急性後遺症是相當可怕的。三重威脅:新冠、流感、RSV 醫師有3忠告提醒此外,冬季適逢許多呼吸道傳染性疾病流行期,面臨新冠病毒、流感、呼吸道融合病毒(RSV)三重威脅,加上「免疫負債」影響,過去有許多專家示警,病毒恐會反撲,姜冠宇醫師也表示,尤其是0-4歲的小朋友,流感和呼吸道融合病毒在很多先進國家幾乎都指數飆升。因此,姜冠宇醫師提出3點忠告,第一,小心流感、呼吸道融合病毒;第二,1月6日後小心台商返鄉潮;第三,打針、再打針,打雙價疫苗、適齡者打流感疫苗。他表示,「有打有保佑」,不僅能保護自己,減少後遺症可能性,也能保護家人。資料來源:姜冠宇醫師 Pro'spect
女星確診2次…認了「前一天低燒」無罩錄影1小時才說 徐乃麟變臉:不要來錄影嘛
DJ圓圓個性活潑開朗,經常上節目分享自己生活中發生的事。近日她透露,自己工作完後回到台灣確診2次,沒想到之後又得到流感。圓圓提及,自己在錄影前一天有低燒的現象。一席話讓主持人徐乃麟忍不住直呼,「欸妳這樣不要來錄影嘛,妳這樣講我們會擔心。」圓圓日前上節目《醫師好辣》表示,曾確診2次,沒想到一個禮拜前又得到流感,「I'm流感ing,now,現在!」她一講完,主持人徐乃麟和嚴立婷立刻退後。嚴立婷質問,「妳為什麼可以來上節目,為什麼可以來錄影?製作人,妳慎選來賓好不好。」圓圓表示,自己流感ING,不過已處在尾端階段。(圖/翻攝自YouTube/醫師好辣)旁邊的來賓陳艾熙則說,「我已經放棄了,已經錄了超過一個小時了。」對此圓圓強調,雖然還有一點鼻音、聲音有些沙啞,但自己已經好了,已經在尾端了。圓圓說明,從上個禮拜開始出現流感症狀,除了喉嚨比平常的感冒還要痛之外,幾乎沒什麼症狀。圓圓提及,錄影前一天有低燒現象。(圖/翻攝自YouTube/醫師好辣)不過話鋒一轉,她說,「一個禮拜前都沒有發燒,在流感最後幾天,昨天(錄影前一天)開始我有點低燒的現象。」此話一出,主持人徐乃麟回,「欸妳這樣不要來錄影嘛,妳這樣講我們會擔心。」圓圓趕緊解釋,自己每天都有快篩,都是陰性,且吃了很多中藥,大家不用擔心。
國門先開再說3/泡泡團趴趴走早與病毒共存 飯店搶客「V彈」再等等
國門即將開放,被飯店龍頭晶華集團董座潘思亮形容「住進加護病房」的觀光飯店,終於有望出病房。CTWANT記者調查,包括寒舍集團、圓山飯店、萬豪酒店及晶華酒店等,已擬好促銷策略及住房方案,以爭取國際旅客商務客,「短期不會有V彈,半年後盼能恢復到疫情前8成。」對於邊境開放,業者非常期待。寒舍集團資深協理白靖惠表示,集團以審慎樂觀的態度,期待政府逐步放寬邊境管制,看準國外商務需求復甦,已鎖定歐美、日本、韓國、新加坡、香港…擬定促銷方案,並持續規劃拜訪時程,搶先布局海外市場。圓山飯店總經理楊守毅也表示,圓山早於一年前就積極與國外旅行社籌備旅客來台事宜,近期甚至飛往日本推展台灣旅遊市場,目前圓山最夯的導覽行程也都備有英、日語,準備迎接國外旅客,「不過受到入境有總量管制,各飯店能搶到多少旅客沒人能預估,很難說對國境開放短期對住房率有多大影響。」有的業者直接把眼光望向明年,台北萬豪酒店公關行銷經理孫儀恬評估,第一階段國際旅客將以旅遊及商務散客,次為團體旅遊,最後才會是商務團體客,「房價與住房率將循序漸進逐步回升至疫情前水準,但因疫情期間台北市飯店房價相對低落,仍待時間慢慢回升。」10月13日起入境限額開放到每周15萬人次,且旅客不用再隔離,可以直接入住一般旅館,對於疫情前主要接待國際旅客的星級飯店來說是一大利多。(圖/報系資料庫)台北晶華酒店集團行銷公關部副總張筠則表示,疫情間晶華業務同仁持續跟國外旅行社、航空公司、會展單位保持聯繫,近日也針對新、港、日、韓及北美市場規劃住房專案,善用Regent及IHG的全球訂房網絡,爭取國際商旅下榻,一旦市場開放便能導入客源,「國外和台灣一樣,現在很多旅行團都在安排明年行程,短期內應不會出現V字反彈,期待持續成長下,半年後能達到疫情前住房率8成的水準。」未來入境旅客直接進駐飯店,會不會怕?業者無感表示,「其他國家開放更寬鬆,與病毒共存已經是共識。」「現在台灣確診也有很多沒有通報,還好啦!」「業者的希望或想法都沒有政府規定重要,不管政府評估危險或沒有危險,業者也都不可能逆風而行啊!」飯店業者私下曝,「早在去年3月啟動泡泡參訪,泡泡團成員趴趴走,台灣早就與病毒共存!」「泡泡團都外出逛街,沒有人管,驗出確診的也在飯店照常開會!」雖然都有規定泡泡團專用路線,但是在飯店舉行會議仍會走動,急需如廁時也沒人在意是否為專用廁所,飯店員工對客人沒有約束力,只能盡力做好清消。飯店業者老神在在,因為過去一年多來,平均每個禮拜都有接待來台開會、外交的貴賓,而且到後面根本沒有人限制行動,客人到處走,如今入境旅客可直接下榻一般旅館,似乎無區別。各國貴賓以泡泡團形式入境下榻星級飯店,不用經過隔離就可以參與外出行程,就算驗出確診也僅是留在飯店,某種程度而言已是與病毒共存。(圖/黃威彬攝)
10/13國境解封 前疾管局長蘇益仁:指揮中心應解散、新冠降第四類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天宣布10月13日國境解封,對此,防疫專家表示,既然政府決定重啟國門,意味著指揮中心已無設置必要,若10月底疫情仍無太大變化,即可解散,並將新冠肺炎從第五類法定傳染病降為第四類監測。前疾管局長蘇益仁表示,現在新冠確診者有99.5%都是輕症,已不再適用第五類法定傳染病,過去第五類是為防止類似SARS的呼吸道疾病再度流行,因此修法讓政府得以祭出強制隔離、強制戴口罩等措施,但經過這3年的觀察,新冠已不像過去的武漢株、Delta株來的可怕,因此現在順勢降級、解散指揮中心相當合理。至於將新冠監測降級,以及解散指揮中心的最佳時間點為何?蘇益仁說,可以在10月13日入境免隔離新制上路後觀察一至兩周,若國內疫情仍無太大變化,可在10月底解散,並將新冠病毒從第五類傳染病降為第四類。至於口罩禁令,蘇益仁也認為可隨新冠降級一併解除,從過去的強制戴口罩改為建議,畢竟現在社區內到處都有病毒,不可能再繼續用公權力限制人民戴口罩的自由,確診者也不再需要強制隔離,全應比照流感模式處理。陽交大醫管所兼任副教授洪子仁表示,目前台灣確診的7天移動平均值為每百萬人1800左右,而日本、南韓都已降至500例以下,日本預計10月份開始改變通報基礎,只有重症個案才需通報,台灣若要比照,意味著要將新冠降至第四類。
估單日衝破5萬例! 王必勝否認「10月下旬開國門」承諾:提早公布解封時間
近日台灣確診數仍不斷攀升,指揮官王必勝表示,這波疫情估計本週三(21日)或遞延至下週三將迎來高峰,屆時單日新增恐逼近5萬例。此外,國人高度關注何時開放邊境?媒體人周玉蔻透露,指揮中心將於10月下旬大開國門。周玉蔻爆料,指揮中心將於10月25日至月底之間開放邊境。對此,指揮官王必勝表示,行政院長蘇貞昌已下令各部會討論邊境解封的相關措施,不過確切日期尚未定案,目前仍在研議中。王必勝指出,一旦確定開放邊境日期定會提早公布時間,讓相關業者及民眾可以事先準備。國內掀起新一波BA.5疫情,王必勝表示,中秋連假過後雖然病例數下降,不過後來有反彈趨勢,預估在本週三或往後推遲至下週三將迎來疫情高峰,屆時單日新增恐逼近5萬例,但仍需視明、後天確診數進行評估。此外,上週新增染疫數共28萬928例,相較前一週增加20.8%,指揮中心分析,疫情仍逐步緩慢升溫且尚未到達高點,呼籲民眾應遵守防疫規定,儘快進行疫苗施打。
長新冠索命3/雙重災難來勢洶洶 名廚夫婦受苦2年「醫師皆束手無策」
疫情看不見終點,長新冠到底會持續多久?多嚴重?目前仍沒有答案,權威醫學期刊因此認為長新冠將是現代醫學的大挑戰,但不只如此,到底需要耗費多少醫療資源?醫療保險?目前也無法估算,因此專家認為長新冠也將衝擊公衛體系,雙重災難來勢洶洶。但對一般民眾來說,沒有過大的雄心壯志,只希望自己保有健康而已,但長新冠似乎也相當棘手。英國名廚傑米奧利佛(Jamie Oliver)的妻子茱兒(Jools Oliver)飽受長新冠之苦長達2年,且至今尚未康復。根據英國媒體報導,傑米奧利佛陪著妻子到處求醫,遍訪倫敦最知名的專科醫師,甚至在英國著名的「百年醫療街」哈利街(Harley Street)衝來衝去,但「沒有醫師知道怎麼辦」。外電報導並未明確指出茱兒症狀,目前長新冠可能出現症狀超過200種,包括神經系統、心血管系統、呼吸系統和胃腸道系統,患者可能呼吸困難、疲憊、失去嗅覺、腦霧、胸痛、心悸、噁心等,情況嚴重程度不一,許多人甚至無法正常工作、上學。根據英國國家統計局數據,全英目前約200萬人正受長新冠折磨,其中21%日常活動受到影響,約38萬人染上新冠肺炎的時間在2年之前。美國情況更糟糕,美國衛生及公共服務部(HHS)估計全美至少770萬到2300 萬人有長新冠的困擾,甚至有約100萬人因此失業,相當於每年損失約500億美元的收入。醫學權威期刊《柳葉刀》也於去年8月發文,表示長新冠症狀是現代醫學的頭號挑戰,主要是到底症狀會持續多久?會愈來愈嚴重?需要耗費多少醫療資源?由於新冠疫情仍在持續,目前沒有人能夠給出答案。美國衛生及公共服務部(HHS)因此示警「長新冠極有可能成為下一個公共衛生災難」,近期也提出最新研究,用於制定後續面對長新冠的政策走向,包括為長新冠患者提供支持,例如使用醫療保險、社區服務、經濟援助等;同時也為治療長新冠的醫護人員提供相關資源;最後則是因新冠疫情影響心理健康或失去親人的民眾提供協助。想要預防長新冠症候群,專家認為均衡飲食、多運動最重要,才能讓身體的免疫系統更健康。(示意圖/林士傑攝)去年底,健保署在全台108家醫院針對長新冠開設「染疫康復者整合門診」,以胸腔內科為主診,視患者需要會診中醫、復健、身心等不同科別,提供康復者一站式服務,根據健保署統計累積收案人數約3174人,以雙北、台中患者比例最多。「長新冠人數絕對不止這個數字!」北市中醫師公會名譽理事長陳潮宗說,門診上長新冠症狀多為咳嗽、耳鳴、皮膚過敏、健忘等,患者就佔整體約6成,因為民眾出現不適症狀時,大多會選擇先到診所,除非症狀嚴重才會到大醫院,所以也建議政府將基層院所納入這項整合醫療計畫,而不是全集中在大型醫院。北醫大附醫胸腔內科專任主治醫師周百謙表示,台灣的長新冠與歐美國家略有不同,若以WHO定義來說,長新冠是確診後3個月發生,但很多台灣確診者都是一解隔就感到不舒服,這是因為台灣氣候潮濕、變化快,一出關很容易就受到氣候刺激而出現不適症狀。周百謙認為,「釐清為何會有這些症狀,十分重要!」以呼吸喘導致失眠為例,可能是因為確診時病毒破壞呼吸道所致,長期睡不好之後,就可能影響自律神經、記憶力等,但如果醫師只給安眠藥、止咳藥,就沒辦法解決根本問題,所以建議民眾敘述不適症狀時,先後時間序地敘述非常重要,才能幫助醫師釐清病因。陳潮宗則建議,無論是確診、或已經解隔離,都要注意飲食均衡,尤其不可吃油炸、辛辣等食物,也需減少食用麻油,以及大量的蔥薑蒜等,以免讓體內的邪氣更旺,可能會導致久病不癒。
長新冠釀禍!女子爆「腦霧」騎車自撞 「影響神經系統」美國CDC列殘疾失能
隨著台灣確診人數攀升,國人也陸續出現長新冠症候群,一名上班族女性於今年5月染疫,康復後持續出現疲憊感、頭痛,嚴重影響思考及說話能力,甚至在騎車時因為一時腦袋混亂而自撞卡車,差點釀成憾事,經診斷後確認為長新冠症候群中常見的腦霧現象,藉由飲食調整及治療輔助,生活逐漸回歸正常步調。台灣神經學學會胡朝榮理事長指出,長新冠症候群與腦部及神經系統息息相關,而腦部對於全身健康至關重要,如不多加注意可能間接影響全身狀態。根據美國研究指出,約有近2成確診者於康復後仍持續出現後遺症,也就是所謂的「長新冠」症候群,常見症狀包含:頭痛、喉嚨痛、嗅覺或味覺異常、疲倦、呼吸急促、胸痛或胸悶、關節疼痛、憂鬱和焦慮,而根據英國研究統計,約有63%患者表示曾因長新冠症候群而嚴重影響日常生活能力,其中,又以慢性疲勞、注意力無法集中、情緒低落、睡眠障礙等最容易影響患者的工作或課業表現。胡朝榮說明,長新冠症候群多與神經系統失調有關,新冠肺炎病毒入侵身體後,引起全身性廣泛慢性發炎,可能直接或間接傷害腦血管內皮細胞,造成腦部血氧濃度下降,腦部神經症狀的發生機率與患者本身健康狀況、免疫能力有關,如果患者因染疫而免疫力急遽下降,會更容易合併神經系統併發症,不僅導致腦部神經症狀的產生,更可能間接影響全身,有鑑於此,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亦已將長新冠症候群中許多因腦部與神經系統影響而導致的狀況,建議歸類於殘疾失能範圍中,更顯示其對於全身健康的重大影響性。隨著台灣確診人數攀升,國人也陸續出現長新冠症候群,其中腦部健康受到影響的狀況更是不容忽視,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台北分院神經內科盧韻如醫師分享,就有一名蘇小姐於今年5月確診新冠肺炎,雖是輕症,但康復後卻開始出現嚴重疲憊感、頭痛等後遺症,回到工作岡位後更經常斷片,無法思考或正確回答問題,甚至在騎車時因為一時腦袋混亂而自己撞上大卡車,求診盧醫師後確認為長新冠症侯群中的腦霧現象,藉由飲食調整及治療輔助後,症狀才逐漸好轉,生活也回歸正常步調。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神經內科蔡睿蘋醫師解釋,腦霧常見現象包含思考反應緩慢、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語言溝通能力下降等,現代人生活型態改變,例如壓力過大、過度使用電子產品等原因,皆容易造成注意力不集中、突然腦袋一片空白的情況,進而觸發腦霧,蔡睿蘋醫師指出,腦霧其實並非新冠肺炎專屬症狀,而是許多腦部相關疾病的早期症狀之一,提醒民眾若有以上症狀,可以積極尋求專業醫師協助,如不及早就醫改善,放任腦霧發展可能會間接造成焦慮、憂鬱、失智症、甚至阿茲海默症的發生,進而損傷腦部健康。
癌友盼新冠口服藥放寬給予 醫師支持能降低長新冠風險
國內新冠疫情趨緩,但新冠變種病毒BA4、BA5已在歐美和亞洲多國爆發,再次引起國人擔憂,有癌症病友團體向立委陳情,指出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給予藥物交互作用低的新冠口服藥標準相當嚴格,希望有關政策可以重新檢討;對此,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前秘書長蔡明忠表示,醫界普遍期盼能放寬醫師給藥限制,不只能讓輕症民眾轉為中重症的可能性降低,也能減少民眾罹患「長新冠」的風險。據了解,癌症病友確診時會為了服用新冠口服藥,而停止使用抗癌藥物,但部分病友必須規律服用抗癌藥物,無法停用抗癌藥物,卻也怕同時使用兩種藥物會有交互作用,顧慮相當多。有基層醫師指出,政府實際上有採購藥物交互作用低的新冠口服藥,只是領用困難,影響基層醫師開立處方,導致有需要的患者難以取得交互作用低的口服藥,迫使基層醫師陷入兩難困境。蔡明忠指出,以國外經驗,民眾確診時,只要醫師覺得沒有特別禁忌,都不分年齡給藥,而效果也非常好,能降低7到8成,甚至9成民眾轉為中重症的可能性。他說,相較國外給藥採取比較寬鬆的態度,台灣卻限制多,例如有年齡限制,但台灣確診死亡率又比國外高,甚至到院前死亡、確診後幾天內就死亡的新聞,都常見媒體露出,因此非常希望政府能放寬給藥標準。蔡明忠表示,放寬醫師給藥限制,醫界其實普遍有這樣的期盼,因為不只可以讓輕症民眾轉為中重症的可能性降低,也能減少民眾罹患「長新冠」的風險。他說,即便政府採購新冠口服藥物有預算成本問題,但就算再貴,人民的健康也不能打折;如果買得不夠,那又是什麼原因? 蔡明忠擔憂,現在看到很多50歲到65歲區間的台灣確診民眾死亡,雖然多數死亡原因還需進一步確認,但建議政府真的要放寬用藥年齡與條件,包括高血壓等慢性病者,不應該被排除。他說,政府應該用較開放的態度治療病情,讓確診者得到最好的照顧,除了降低民眾罹患長新冠的比例,也不要讓病人家屬最後覺得遺憾是不是因為少了什麼治療,而讓中重症患者因此死亡,這是醫療服務民眾的目標。蔡明忠建議,政府應重新檢視確診死亡者的原因,檢討是否能更放寬給藥限制,包括年齡層降低到40歲,以及慢性疾病患者也能用藥,甚至年輕人症狀明顯,醫生覺得有必要用藥就給,讓醫生做臨床判斷。他認為,新冠疫情來得突然,藥物使用安全也要考量,但在死亡率如此高的情況下,國外有實際經驗,台灣為何不能參照呢?將近8000多人死亡,這些家庭都有遺憾,政府應重視、給予交代,並檢討現行的給藥限制。
新聞點唱機 來賓點播:《趁早》
7月1日,積極爭取民進黨台北市長提名的林佳龍,到萬華龍山寺參香。陳先生,郵局退休,自備麥克風、手板、加油旗、頭帶、披風,早早就在廟門等候。「我跟你說,今天如果台灣確診只剩下2、3個,那陳時中可以出來選;陳時中人家罵他,他也不太會回,林佳龍當過交通部長比較會講話。…如果陳時中、蔣萬安、黃珊珊出來選,不騙你,黃珊珊會當選!」陳先生支持林佳龍的理由,一口氣說完。那你會投陳時中嗎?「我真的投不下去…」這句就比較小聲。林佳龍今天出席民進黨新北市黨部主委交接儀式,被視為轉戰參選新北市長的起手式;現場好像沒看到陳先生……來賓點播,📢張宇演唱,《趁早》📢若有情太難了 想別戀要趁早就算迷戀你的擁抱 忘了就好
年輕人也會有「長新冠」 7成罹細支氣管炎
根據指揮中心數據,台灣確診人數已突破350萬,逐漸走向與病毒共存的社會,但該如何面對「長新冠(Long Covid)」成為康復者的難題,亞東醫院胸腔內科鄭世隆主任表示近期在門診中,看到許多病人因新冠肺炎康復後依然咳得厲害,甚至出現呼吸困難、運動後容易喘的現象,尤其是40歲以下年輕人出現細支氣管發炎的占門診人數的7成,可見長新冠的影響不只侷限在年長者。鄭世隆主任說明,本次襲捲全台病毒株為Omicron,重症及肺纖維化的比例不似Delta高,多為輕症患者,但許多年輕康復後卻出現呼吸困難、咳嗽、易喘等,此多為細支氣管發炎,長久後同樣影響肺功能,且追蹤報告顯示,許多康復者在隔離期間不一定會出現症狀,須等到隔離期滿後才慢慢浮現,因此更容易忽略就醫重要性。新冠肺炎綜合症候群(Post-COVID-19 Syndrome)又被稱作長新冠,也是確診後的「後遺症」,目前世界衛生組織將其症狀及時間分為「3、2、1」,其主要原則定義為:3:感染後3個月內發生。2:症狀持續超過2個月。1:無法用其他診斷排除,症狀持續恐長達1年。科學家們於《Nature》期刊中指出,造成長新冠,最有可能的情況是,大量冠狀病毒在急性感染後繼續潛伏在人體各種組織如肺臟、腸道、肝臟或大腦中,並繼續造成傷害。另一種情況是,感染新冠病毒後所引發的廣泛免疫反應,引發了人體組織的抗體和其他免疫反應,而這些反應引起後續的組織與器官的損傷。根據國際期刊最新研究顯示,約有7至8成染疫者康復後至少會出現1個長新冠症狀,又以全身倦怠、呼吸易喘、肌肉容易痠痛、睡眠障礙、焦慮和沮喪、胸悶與胸痛4種更為常見,並持續6個月之久。且除了上述後遺症,感染程度愈嚴重,也會導致肺部功能程度不一的傷害。綜合上述研究,長新冠引起肺部損傷的比例還是很高,且後遺症並非侷限長者或有慢性病的病人,許多年輕族群也會有呼吸困難及久咳不癒的症狀發生,鄭世隆提醒,如果發現這樣的不適,請盡快到胸腔內科門診就醫,評估您的肺功能及影像檢查,才能早期診斷並早期治療。
學者質疑染疫死亡太快陳時中動怒 蔣萬安指惱羞成怒無助防疫
台大公衛學院教授詹長權指台灣染疫死亡數13天就翻倍,速度是全球第2快,引發衛福部長陳時中不悅,在防疫記者會中怒斥為「亂比一通」,強調各國比較基礎根本不同。對此,國民黨台北市長參選人蔣萬安今天指出,每個確診死亡個案,都是家屬的錐心之痛,他要提醒陳時中,很多專家對於疫情提出的見解或建議,陳時中與其惱羞成怒不如好好對外解釋清楚,否則恐完全無助於防疫工作。國內疫情持續處於高原期,染疫死亡人數並未見顯著降低,台大公衛學院教授詹長權引用國際數據指出,台灣染疫死亡數十三天內翻倍,位居全球第二快,呼籲指揮中心應分析死亡數攀升原因。但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昨日再度動怒,痛批死亡翻倍天數「應該要自己跟自己比」,否則分子亂、分母也亂,痛批詹「根本亂比一通」。蔣萬安今天出席「111年北原盃全國原住民族槌球邀請賽」開幕典禮時,媒體詢問,民進黨內投入台北市長的人選,以陳時中跟前交通部長林佳龍出現機率較大,外界好奇2人對蔣來說誰較好對付?蔣萬安表示,他的對手就是台北市政問題,他現在積極在地方勤走,接下來會提出市政規畫藍圖相關政見,希望帶領北市站上國際一流大都會。對於陳時中怒批台大公衛學者主張一事,蔣萬安說,每個確診死亡個案,都是家屬的錐心之痛,對於每個專家就疫情提出的見解,他要提醒陳時中,與其惱羞成怒不如好好說明清楚,否則無助於任何防疫工作。至於目前疫情死亡率和中重症數量仍多,是否會呼籲指揮中心別提早收攤,對疫情負責任?他回應,指揮中心未來是否解散,唯一考量應是疫情是否平息,絕對不是某個人要選舉,陳時中選舉與否,是對方的個人考量,但指揮中心的運作不該摻入任何政治因素。針對資深媒體人朱凱翔日昨直言蔣萬安「守勢為主」的選舉策略錯誤,呼籲蔣也不要只是再送餐給醫護人員,畢竟他送餐「怎樣送也不會比熊貓快」。蔣萬安則回應,送餐行動是希望給醫護加油打氣,讓這群人不用有後顧之憂好好照顧民眾,與政治無關更不是要對付誰,請外界不要誤解他的好意。詹長權要求檢討染疫死亡者成長速度過快的原因,引發陳時中不悅並重話批評,詹雖未在第一時間出面回應,但也有不少醫界人士認為詹要求分析死亡數攀升原因對控制疫情還是會有幫助。台大醫院急診部臨床副教授李建璋就在受訪時說,觀察整體疫情狀況,應以總染疫人數及總死亡人數來看,通常比較不會比較死亡數上升速度,但指揮中心仍應公布全死因,觀察是否有超額死亡,才是疫情控制好壞的關鍵數字。他並提醒防疫單位,台灣總統給藥率雖達到五%,與其他國家比並不算低,但目前台灣確診死亡人數中,確有高達四成六是在確診三天內死亡,顯示病患很可能是在「確診後期」才診斷、給藥,在此之下,即使給藥率高,但口服要在患者後期才給藥效果不佳,而指揮中心訂購一百萬份抗病毒口服藥,至今也只用十多萬份,尚餘九十萬份未使用,他認為有適度再放寬給藥條件的必要。
大媽咳嗽不篩檢直接「問」她是否確診了 護理師無奈:我不是快篩劑餒
台灣確診個案頻傳,民眾紛紛搶購快篩試劑以備不時之需。一名護理師網友,18日在臉書社團「爆怨公社」PO文分享工作中遇到的狀況表示,有許多大嬸只要不舒服,就會跑來問她自己是否確診了,通常她會建議對方先快篩,但對方卻回答,「啊不用篩啦!我又沒有發燒」讓她感到十分無奈。原PO在臉書社團「爆怨公社」發文提及,自己工作時經常會有長輩來詢問,「小姐啊…我喉嚨不舒服、咳嗽胸悶,我是不是人家說的那個確診?」該名護理師網友表示,自己當下都會反問對方是否有快篩試劑,並建議先使用,看結果如何;沒想到,對方卻回答,「快篩有啦!啊不用篩啦!我又沒有發燒!」但原PO仍會勸對方,如果擔心還是先快篩比較好,豈料卻再次得到讓她無言的回覆,「不用啦!又沒有去哪裡,啊頂多就是市場買菜而已。」讓她相當傻眼。該名網友無奈說道,「每天都有這種『防疫小奸冰』來衝擊我脆弱的心臟!拜託,覺得有機會確診就自己篩看看啦!又不是沒快篩,問我我怎麼會知道?我的職業是護士,不是快篩餒!」貼文曝光後,許多網友紛紛留言表示,「乾脆擲筊好了」、「辛苦了」、「現在真的一堆(人),買了一堆(快篩試劑)結果不驗」、「沒有篩就沒有確診啊!老人家就是不去醫院檢查,怕查出來有毛病的鴕鳥心態」。女網友發文截圖。(圖/翻攝自「爆怨公社」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