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盆地
」 高溫秋季前鋒將跨越長江!陸逾半入秋 最新進程圖出爐
中國天氣網25日通報,近期,冷空氣頻刷存在感,22日節氣秋分以後,中國大陸南北方多地氣溫不斷刷新立秋後新低。在冷空氣助推下,秋季前鋒已抵達蘇皖北部至河南南部一帶,即將跨過長江。北方秋意正濃,部分地區甚至已邁入冬季。中國天氣網推出最新全國入秋進程圖。大陸國土逾半已進入秋季。(圖/取自中國天氣網)入秋標準依據大陸氣象行業標準《氣候季節畫分》規定,基於當年氣溫序列計算5天滑動平均氣溫構成滑動平均氣溫序列,當滑動平均氣溫序列連續5天小於22℃、且大於10℃,則以其所對應的當年氣溫序列中第一個小於22℃日期作為秋季起始日,如果初次判斷起始日期比常年偏早15天以上,需進行起始日第二次判斷。中國天氣網稱,近來華中華東多地涼意加重。從推出的大陸全國入秋進程圖看,截至24日,中國北方大部和雲南、四川西部等地,已進入氣象學意義上的秋天,秋季版圖已反超夏季,面積超過一半國土;而依然處於夏季的主要是西南地區東部、江南、華南等地;青藏高原和內蒙古北部等部分地區,則已步入冬季。秋意將跨長江!大陸逾半入秋進程圖出爐。(圖/中國天氣網)大城市中,哈爾濱、長春、瀋陽、烏魯木齊、西寧、呼和浩特、蘭州、銀川、拉薩、北京、天津、石家莊、濟南、太原、鄭州、昆明等均已進入秋天,至今,除西安外,北方的省會、首府、直轄市全部入秋。與常年同期相比,今年入秋進程總體偏慢,太原、蘭州、銀川、鄭州等地秋天遲到10天以上;而常年在9月中上旬就步入秋季的西安和成都,今年時至9月下旬仍在夏日,秋天也註定遲到,且偏晚幅度將超過10天。今年秋天為何姍姍來遲?中國天氣網氣象分析師葉夢龍表示,9月以來四川盆地、黃淮南部、江淮到江南等地平均氣溫均處於較常年同期偏高水準,特別是四川盆地一帶平均氣溫偏高最為明顯,這些地區的秋天也就遲遲不到。不過,冷空氣開始頻頻發力,秋姑娘也在趕進度,在9月26日至10月1日這輪冷空氣的影響下,西南地區東部和長江中下游等地有望步入秋天。而華南等地未來十天氣溫仍較高,入秋尚需時日。從常年來看,華南地區往往在10月底到11月才會陸續進入秋天。中國天氣網提醒,夏秋交替之時,晝夜溫差較大,當溫差超過10℃時,可以嘗試「洋蔥式穿衣」,內層穿柔軟排汗性好的棉質衣服,外層搭件防風外套,遵循外鬆內緊穿衣法則,隨時根據氣溫變化增減衣物,謹防感冒。
地面溫度飆破70℃! 重慶居民「愜意曬肉乾、果乾」:只有人不能出門曬
重慶近幾日來受到高壓影響,於四川盆地、陝西南部、江漢、江南等地區出現35至39℃的高溫,四川盆地中南部局地更達到40至42.9℃,若正中午將溫度計放在室外地面上,更能測到飆破70℃的數值。對此,當地多個商圈戶外大螢幕更顯示「辛苦您了,這麼熱還來重慶耍」、「42℃的秋天,重慶遍地都是熟人」、「我和BBQ的距離,就差一撮孜然」。根據陸媒《央視新聞》報導,由於青藏高壓和西太平洋副高合併,導致地面因輻射增溫、下沉增溫雙重影響,天空晴朗少雲、白天溫度高。四川盆地一帶的高溫將至少持續到9月上旬,如重慶市,未來5天最高氣溫也將持續在40℃以上,且一天中高溫持續的時長恐多達8至12小時,也提醒民眾嚴防熱傷害。四川盆地一帶的高溫將持續飆破40度。(圖/翻攝自微博/中國天氣)中央氣象台指出,連日以來,重慶出現大範圍持續性高溫天氣,截至27日已連發7天高溫紅色預警信號,「山城」更熱成了「火焰山」,昨(27)日正中午12點,在重慶戶外地面上放一個溫度計,溫度便一路飆升到70℃以上。有趣的是,面對如此高溫,不少重慶居民依然過得相當愜意,紛紛在社群平台上發文,分享自己利用高溫在自家陽台曬果乾、曬肉乾的照片,並表示「44℃的重慶能幹嘛,當然是把蘋果變蘋果乾」、「牛肉只要1天時間,曬得嘎嘣脆」、「曬小魚乾,給烏龜攢龜糧」、「現在重慶的溫度除了人不要出門曬,其他都可以拿來曬一曬」。重慶利用高溫在家曬果乾、肉乾。(圖/翻攝自小紅書)也有部分網友打趣道,「重慶都是熟人」、「熱水器不用燒水了」、「第1次知道室內的小瓶礦泉水會是溫熱的」、「昨晚洗衣服,又去給孩子洗書包,洗完發現睡裙已經乾了」。
蕭山地表42.3℃度破紀錄!今年最強高溫來臨
中國天氣網微信公號消息,中國大陸黃淮以南地區2日又熱到汗流浹背、頭暈腦脹。江浙滬等地更經歷今年來最強高溫「烤」驗。杭州氣溫衝上40℃,杭州蕭山地表溫度72.3℃刷新當地歷史紀錄;上海經歷當地史上最熱夜晚,2日凌晨徐家匯站最低氣溫32.1℃,追平該站日最低氣溫的最高極值。徐家匯站繼1日出現40℃後,2日再次達到40℃。中國天氣網稱,「沒有最熱,只有更熱」,從數據看,「40℃+」高溫越來越多了。盤點1961年至2023年氣象大數據發現,這62年中,大陸國家級氣象觀測站出現40℃以上高溫,總體確實呈現增長趨勢,其中2022年最多,高達4209站次。大陸今年這次高溫過程,是否會「重演」2022年極端高溫過程?會持續多久?中國天氣網氣象分析師葉夢龍表示,南方持續性高溫與副熱帶高壓密切相關,副熱帶高壓控制下的區域悶熱少雨。本次高溫過程具有一定極端性,與2022年的那次過程有一定相似性。8月2日至7日,副熱帶高壓幾乎穩定控制四川盆地-陝西南部-黃淮以及江南、華南等地,其中2日至4日,500百帕高度場592線(副熱帶高壓核心區域)控制江蘇、安徽、湖北東部、江西中北部、福建、浙江、上海等地,給上述地區帶來持續的高溫天氣,局地可達40℃以上。大陸中央氣象台表示,南方地區高溫持續發酵,浙江、江西、蘇皖南部局地高溫有一定極端性,此次高溫預警保守估計也得10天以上。城市中,合肥、武漢、南京、上海、杭州、南昌、長沙、重慶、福州今後連續7天35℃以上高溫或天天見,尤其是杭州將持續40℃+的酷熱天氣。而且不光白天,上海、江蘇、浙江、安徽、江西部分站點夜間最低氣溫可能逾30℃,暑熱全天候,晝夜不停息,容易出現中暑,需要防範。被副熱帶高壓控制的區域接受高溫「烤驗」,而位於副熱帶高壓週邊的西北、華北以及東北等地則易觸發陣性降雨。大陸中央氣象台預計,未來10天北方地區仍多降雨天氣,降雨過程主要出現在2日下午至4日、5日至6日、7日至10日,主雨區位於西北地方東部、華北至東北地區。北方正處於防汛關鍵期,尤其是東北地區,7月25日以來,東北地區中南部遭遇持續強降雨,遼寧、吉林多地日降水超極值。未來幾天,東北地區降雨依然頻繁,防汛壓力較大。
大陸吐魯番飆75°C熱度爆表!河南女驚見「寵物蝦變紅熟透」:養陽台被曬死了
中國大陸北方近日迎來炙熱天氣,不少地區紛紛出現超過攝氏40度的高溫,其中新疆吐魯番更是一度飆出攝氏75度,熱度爆表。對此,大陸氣象局今(14日)持續針對新疆、吐魯番、陝西、河北等多地發布高溫黃色警報,預計此波炎熱天氣將持續至周日(16日),提醒民眾慎防中暑。大陸氣象局今(14日)持續發布高溫黃色預警,提醒新疆南疆盆地及吐魯番盆地、陝西中南部、山西南部、河北中南部、山東中西部、河南、安徽大部、江蘇中北部、湖北大部、湖南西北部、四川盆地東部和北部、海南島北部等地,將出現35至36度的高溫天氣,其中新疆吐魯番盆地恐飆破40度。新疆吐魯番熱翻天,當地著名景點「火焰山風景區」的即時溫度計顯示,昨(13日)午後地表溫度普遍維持50至60度以上,甚至一度高達攝氏75度,不過仍無法阻擋遊客出遊的興致。大陸氣象局持續發布高溫黃色預警。(圖/擷取自微博/中央氣象台)螞蟻遭滾燙的地面活活烤死。(圖/擷取自微博)連日高溫讓民眾苦不堪言,大陸網友紛紛哀號,「今天40度已經要烤成乾了」、「真的超熱,不知道為什麼這麼熱,冷氣24度頭都會微微出汗」、「不是一般的熱,中午兩點騎車出去,那種感覺,像是有20個熱風吹風機同時往你臉上吹熱風。」更誇張的是,河南一名女子睡醒後發現,自己養在陽台養了一個多月的寵物蝦竟「變紅了」,直接被煮熟;還有一名男子為了實測地面有多燙,將西瓜上的一群螞蟻直接丟地,怎料螞蟻掙扎捲縮5秒後突然不動了,被熱到爆的豔陽活活烤死。
陸除夕前雨雪稀少 哈爾濱-35℃創今年入冬新低溫
中國天氣網19日消息,今明兩天(1月19日至20日),大陸全國大部維持雨雪稀少的天氣格局,後天除夕當天,南方降雨發展增多。氣溫方面,未來十天,在冷空氣頻繁影響下,東北地區等地降溫劇烈,局部地區最低氣溫可能會接近甚至打破歷史同期紀錄,公眾出行需做好防寒保暖工作。今年「三九」期間(1月9日至17日),大陸大部地區雖然經歷了從暖到冷的大轉折,但由於前期多地偏暖顯著,大陸全國平均氣溫仍有-3.7℃,為歷史第三暖。昨天進入「四九」,大部處於冷空氣間歇的氣溫回升期。未來十天,影響大陸的冷空氣活躍。其中今明兩天,冷空氣將給北方地區帶來大風降溫天氣,預計,華北、東北地區及黃淮等地降溫4~8℃,部分地區10~12℃,局地14℃;並伴有4~6級風,陣風7~8級。21日清晨黑龍江北部日最低氣溫將接近或突破歷史同期極值。22日至24日,新一股冷空氣接踵而至將影響大陸中東部地區,相比前一股強度更強、影響範圍更廣,預計大部地區降溫4~8℃,內蒙古中部、東北地區中南部、江南東北部等地部分地區降溫10~14℃,局地16℃以上。26日至27日,還將有弱冷空氣影響中東部地區。在冷空氣的接連影響下,東北地區降溫劇烈,哈爾濱、長春、瀋陽最高氣溫累計降幅在15℃左右。在內蒙古東北部、黑龍江中北部一帶,局地最低氣溫可能會接近甚至打破歷史同期紀錄。城市中,哈爾濱22日最低氣溫-35℃、長春22日-25℃,瀋陽23日-25℃,將紛紛創今年入冬以來新低,天寒地凍,正值春節假期,公眾外出走親訪友尤其要做好防寒保暖措施,謹防凍傷。降水方面,昨天,大陸大部降水稀少,內蒙古東北部、黑龍江中西部、青海東南部、川西高原北部等地部分地區出現小雪、局地中雪;重慶、四川中東部、雲南東部等地部分地區出現小雨。今明兩天,大部繼續維持雨雪稀少的天氣格局,雨雪主要出現在西南地區和東北地區,後天開始南方降水將有所增多。大陸中央氣象台預計,今天,內蒙古中東部、東北地區大部、西藏北部和東部、川西高原北部、貴州西部和北部等地部分地區有小雪或雨夾雪;西藏東南部、四川盆地北部和東南部、重慶中南部、貴州中部和西南部、雲南中東部、海南島北部和東部、臺灣島大部等地部分地區有小雨。明天,內蒙古中東部、黑龍江南部、吉林東部、新疆北部和南部、西藏北部、青海南部、西北地方東南部、江漢西部、四川盆地北部、重慶東南部等地部分地區有小到中雪或雨夾雪,其中,西藏西部等地部分地區有大到暴雪;湖北南部、湖南中北部、四川盆地東部、重慶西部、貴州大部、雲南中東部、海南島中東部、臺灣島等地部分地區有小雨。後天,內蒙古東南部、東北地區大部、新疆南疆盆地和北部、西藏北部和東南部、西北地方東南部、黃淮北部、江漢西部等地部分地區有小到中雪或雨夾雪,其中,西藏東南部等地部分地區有大雪;黃淮西部、江淮、江漢、江南、西南地區東部、華南、台灣等地部分地區有小雨,其中,江蘇中部等地部分地區有中雨。春節前夕,大陸大部天氣總體利於出行,部分地區需注意防範雨雪天氣導致的道路溼滑、能見度下降可能對交通出行的不利影響。此外,除夕當天,南方雨雪增多的同時,陰冷感也會加劇,公眾需及時添衣保暖。
人工受孕失敗8次 愛丁堡動物園熊貓10月將返陸
英國蘇格蘭愛丁堡動物園近日(Edinburgh Zoo)證實,熊貓「陽光」及「甜甜」最快會在10月還大陸,這對熊貓夫婦從2011年抵達英國以來,一直沒辦法生育後代,園方每年都要給大陸75萬英鎊(約新台幣2774萬元)愛丁堡動物園。據《BBC NEWS》報導,愛丁堡動物園向大陸借了2隻熊貓,租借時間為10年,其實陽光跟甜甜已經到了回大陸的時間,但因為疫情大流行,又延了2年,園方說,牠們最快10月會回大陸。而租借熊貓的費用高昂,每年愛丁堡動物園要支付大陸75萬英鎊(約新台幣2774萬元)。據了解,這對熊貓夫婦2011年12月就抵達愛丁堡,經過8次人工受孕都繁衍失敗,最後一次的生育計畫也在2021年宣布停止。園方現在正計畫給熊貓一個盛大的告別式,遊客可以享受熊貓講座和早午餐活動。蘇格蘭皇家動物學會(RZSS)首席執行官菲爾德(David Field),陽光跟甜甜作為英國唯一的大熊貓,牠們很受遊客歡迎,「通過一系列新的活動和體驗,我們可以讓大家跟熊貓告別。」據了解,人工飼養的貓熊如果脫離野外環境,很難自然發情,熊貓的人工繁殖大多採人工授精,也有部分動物園會讓熊貓觀看熊貓交配影片;熊貓是大陸的特有物種,主要棲息在四川盆地和陝西南部的秦嶺地區,野生熊貓大約有2000多頭,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在2016年將熊貓從「瀕危級」降為「易危級」。
搜奇/這條公路高低差達73樓 「雲端上的高速公路」穿12斷層抗規模7強震
中國大陸一些地區的交通安全被認為是世界最危險之列,四川雅西高速公路就是其一,這條被稱為「雲端之路」的高速公路,每向前延伸1公里,平均海拔高度就上升7.5公尺,貫通四川雅安到涼山彝族自治州首府西昌,因為橫跨12條地震斷裂帶,建造後就經歷過規模7的強震依然不倒;上下高低落差最大處達到73層樓,勘稱是「逆天工程」。雅西高速公路沿途風景豐富多變,穿梭於綿延青山間。 (圖/翻攝自百度百科)雅西高速公路於2007年3月19日開工建設,並於2012年4月28日建成通車。是G5京昆高速公路(北京至昆明)在四川省境內的一段,串聯成都經濟圈和攀西經濟圈,全長240公里,位於橫斷山脈區域,地質條件複雜,工程難度極大。這條高速公路海拔在2400公尺以上,每年都有3至5個月的冰雪期,多彎道,多橋樑,多隧道,光是隧道就有25座,部分路段遠看有如雲霄飛車軌道,從橋底到橋面恐怖的高低差極為驚人。大陸網友也將雅西高速稱為「天梯高速」,並稱這裡是離天堂最近的地方。雅西高速公路經由四川盆地邊緣向橫斷山脈爬升,橫跨青衣江、大渡河、安寧河等水系和12條地震斷層帶,設計初衷是以維持周遭生態、保護環境的目的建造,上述25座隧道採用不影響山體的「8字形螺旋」設計。公路設計之初也考量到會經過12條地震斷層帶,所以採用具有強度大、避震高特點的材質建造,也對地震活動頻繁地區作不良地質的處理,使這條「天梯高速」歷經2013年、規模7.0的「四川雅安地震(蘆山地震)」也安然無恙。其中一座「干海子」大橋位於四川省中部的石棉縣境內,外型超像雲霄飛車軌道,總長1811公尺,寬度24.5公尺,最高橋墩達110公尺;另外一座「臘八斤特」大橋,全長1106公尺,從橋底到橋面高度達220公尺,相當於73層樓的高度。當駕駛行經在雅西高速公路時,仿佛在空中飛馳般,車輛彷彿能一步登天,因此這條高速公路又被稱為「雲端上的高速公路」,不過這「逆天」的超級工程卻潛藏危險,像是在2018年時,就曾發生汽車失控對撞起火奪命事故,造成7人死亡,12人受傷。
湖南研究人員深入120公尺深洞「挖出熊貓化石」 具代表性兩顆犬齒清楚可見
大陸湖南化石辦研究人員日前進入到約120公尺深的洞穴中,並將化石採集打包運送出來,經形態學研究與DNA鑒定,化石標本均為大熊貓,其下顎骨可清楚辨別貓熊具代表性的兩顆犬齒。據中國自然資源報消息,日前,湖南化石辦研究人員在湖南龍山發現洞穴大熊貓化石。研究人員在山地救援隊的幫助下進入約120公尺深的落水洞底部,歷時6小時將暴露在洞穴堆積物表層的化石採集並打包運送出來。經形態學研究與DNA鑒定,化石標本均為大熊貓。研究人員指出,從洞穴中發現的化石是一枚完整的下頜骨,清楚可見辨別貓熊具代表性的兩顆犬齒,且其牙床也保留地相當完整,可以確定是貓熊化石。貓熊是大陸特有物種,現存的主要棲息地是大陸中西部四川盆地周邊的山區和陝西南部的秦嶺地區,為大陸國寶,也被譽為生物界的活化石。
人躲古墓活豬中暑 陸60年最強熱浪發威飆破44°C
中國熱浪大發威多地氣溫頻創新紀錄,經大陸氣候中心評估,6月的高溫氣候,已達1961年以來的最強熱浪。高溫排行榜前十名均在四川、重慶,其中重慶北碚區昨(17日)達44.6°C刷破當地最高溫紀錄。長江流域地區面臨嚴重乾旱,安徽、江西、湖北等6省市有83萬人供水受影響。此外,為保障民生用電,四川、江蘇、重慶等省市均下達「限電令」,其中四川達州市首開第一槍,每輪限電3個小時。據大陸國家氣候中心近日監測評估,自6月13日起,綜合考慮高溫熱浪事件的平均強度、影響範圍及持續時間,「區域性高溫事件綜合強度」已創下自1961年以來有完整氣象觀測的最強紀錄。數據顯示,自6月初起,中國大陸共有914個國家氣象站,一日內最高氣溫達到極端高溫事件標準(佔全國總站數37.7%),其中河北、陝西、四川、湖北、江蘇、浙江、福建、廣東、青海等地262個觀測站,最高溫度均持平或打破歷史紀錄。湖北竹山、重慶北碚、河北靈壽、雲南鹽津等地區,最高溫則飆破44°C以上。中國重慶遭遇熱浪侵襲,長江河床裸露在外。(圖/達志/路透社)炎熱高溫導致長江流域發生嚴重旱情,出現「汛期反枯」現象。中國水利部表示,7月份以來長江流域降雨量較同期減少4成,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慶、四川等6省市有83萬人因乾旱供水受到影響,耕地受旱面積達1232萬畝。水利部下令,啟動「乾旱防禦四級措施」三峽水庫擴大洩洪,向長江中下游補水。由於持續曝曬及降雨減少,造成重慶雲陽縣的長江水位下降,大片江灘出現裸露、土地龜裂等狀況,當地貨車載運的百頭豬隻也因太熱中暑,一隻老鷹在南京中暑墜江。不僅如此,,更有一些四川居民躲進古墓避暑,附近村民張先生表示,乘涼的多數是當地老人家,「如果外面溫度40°C,洞內溫度大約29°C左右,我個人不會去那裡。」 根據大陸中央氣象局預報,從8月17日至26日為止,四川盆地、江漢、江淮、江南等地仍有持續性高溫天氣,累計高溫日數可達7~10天。
大陸江南茶區大部遭遇熱害 恐影響來年春茶生產
大陸澎湃新聞12日報導,6月下旬以來,大陸南方地區多高溫天氣,平均高溫(日最高氣溫≥35℃)日數為19天,為1981年以來同期最多。值得注意的是,持續高溫天氣不利南方農作物、經濟林果等生長發育。江南茶區大部遭遇熱害,恐將影響來年春茶生產。據大陸中央氣象台消息,四川盆地東部至長江中下游地區,高溫日數普遍有20~40天,較常年同期偏多5~15天,其中江蘇南部、安徽中部、浙江大部、四川盆地東南部等地部分地區偏多16~28天;期間,上述大部地區降水量較常年同期偏少,尤其是7月以來,浙江中部、江西東北部、四川盆地東南部等地降水量不足50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少5成以上。高溫對早稻充分灌漿和籽粒重提高不利,局地出現「高溫逼熟」,對晚稻返青分蘖以及處於孕穗開花和灌漿期的一季稻產生一定不利影響,其中四川一季稻高溫熱害發生日數為近十年同期第三多;晴熱少雨導致江南茶區大部出現輕至中度高溫熱害,局地茶樹發生日灼,部分地區柑橘、芒果、香蕉、百香果等出現裂果、落果、日灼傷害等現象。此外,持續溫高雨少導致四川盆地東南部、安徽中南部等地出現農業乾旱,不利一季稻、玉米等秋糧作物產量形成。據大陸中央氣象台8日發布的提示,截至目前,相比2013年,今年南方高溫開始時間早,範圍略大,四川盆地東部一季稻等作物受高溫熱害影響比2013年重;南方尤其長江中下游地區農業乾旱明顯輕於2013年。大陸中央氣象台提示,預計未來10天,江南、四川盆地、江漢、江淮、陝西南部等地仍將持續高溫天氣,上述地區高溫日數可達6~10天,日最高氣溫有35~37℃,局地最高可達38~40℃。四川盆地東部、湖北中東部、安徽中南部、江蘇中南部、浙江中北部、陝西南部等地一季稻將進入孕穗抽穗期,四川盆地東部部分進入灌漿乳熟期,上述地區一季稻高溫熱害風險較高。此外,棉花開花結鈴、晚稻和蔬菜及經濟林果等生長發育和水產養殖也將受到一定不利影響,四川盆地東南部、長江中下游部分地區農業乾旱可能發生發展。澎湃新聞報導,中央氣象台上述提示提到了「晴熱少雨導致江南茶區大部出現輕至中度高溫熱害,局地茶樹發生日灼」。對此,江蘇省氣候中心、江蘇省茶葉生產氣象服務團隊7月15日曾發布消息《茶樹高溫熱害已顯症 降溫抗旱防灼傷乃當務之急》提示:茶樹主栽區6月下旬平均氣溫普遍超29度,揚州、常州部分地區最高值達30.4度,平均氣溫較常年同期普遍偏高3度以上,居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最高值;7月上旬平均氣溫普遍30.1~31.6度,較常年同期偏高3~4度。期間,4-10日茶樹主栽區出現35~37度持續高溫天氣,最高氣溫大於35度天數在2~7天。7月11日淮河以南地區出梅,茶樹主栽區晴熱高溫天氣持續,12日高溫範圍進一步擴大、強度進一步增強。據統計,蘇州、南京、無錫、常州、鎮江等市的31個國家站12日最高氣溫刷新1961年以來7月中旬極值。對於高溫乾旱對茶樹生長的影響,江蘇省氣候中心介紹,高溫乾旱對茶樹生長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受害較為嚴重的幼年茶苗,因其根系生長不足,普遍出現葉片萎蔫現象,部分茶園因管理不善,成年茶樹芽葉出現枯焦、脫落。
今明大陸逾20省區市 將開啟「冷凍模式」
香港文匯網報導,今冬第三輪寒流20日起席捲大陸大部份地區,多地開啟冷凍模式。據預測,22日至23日,將是本輪寒流過程大風降溫影響最廣泛、最猛烈的時段,超20個省區市將受影響,廣東亦會受到「暴擊」。23日清晨,0℃線會抵達長江中下游一帶,中國大陸三分之二領土將被寒流速凍。另外,未來三天,降雪中心均穩定在東北地區,局部地區還將遭遇大暴雪侵襲。對此,多地已提前開啟寒流天氣防範應對機制。氣象專家稱,這次寒流降溫並非「速凍型」,但降溫持續時間較長,累計降溫幅度大,黃淮、江淮、江南北部等地局地降幅可達14℃以上。中國天氣網推出的大陸全國冰凍線進程圖顯示,21日至23日,冰凍線將不斷向南推進。具體來看,21日早晨,最低氣溫0℃線最前端將抵達華北中南部及四川北部一帶,北方大部地區的最高氣溫降至冰點或以下。城市中,烏魯木齊、西寧及哈爾濱等地最低氣溫將降至-10℃以下,哈爾濱是今年首次跌破-10℃,北京22日早晨氣溫也將在冰點左右。22日早晨,冰凍線繼續南推至黃淮、雲南北部一線,城市中,石家莊、濟南及鄭州的最低氣溫都將降至冰點,其中鄭州是今年下半年來首次跌破冰點。而呼和浩特、太原及銀川等地的氣溫則將是今年下半年來首次跌破-10℃。23日早晨,最低氣溫0℃線位於長江中下游至四川盆地北部一帶,江南南部最低氣溫將降至4℃左右。此外,未來三天,降雪中心均穩定在東北地區,大部地區將有小到中雪或雨夾雪,部分地區有大雪,其中,黑龍江東部和北部、吉林東部和北部等地部分地區有暴雪,局地有大暴雪或特大暴雪(30公分至40公分)。黑龍江鶴崗市教育局日前發布因雪調休通知,要求全市各級各類學校20日(周六)正常上課,21日至22日放假,23日視天氣情況,再決定是否正常復課。
8起8伏跨7江! 「最難天路」最終段終於動工
大陸「十四五規畫」(第十四個五年計畫)於近日將川藏鐵路列為六大工程計畫之一,正式啟動人類歷史上最具挑戰性的鐵路建設工程!川藏鐵路,是繼青藏鐵路之後大陸又一條進藏「天路」,因其面臨「顯著的地形高差」、「強烈的板塊活動」、「頻發的山地災害」和「敏感的生態環境」四大極具挑戰性的難題,被稱作「最難建的鐵路」和「最難天路」。 川藏鐵路起於四川成都,經雅安、康定、林芝抵達西藏首府拉薩市,全線運營長度1838公里,橋梁隧道總長1413公里,占全長的81%。建成後,從成都到拉薩坐火車將從48小時減少到約13個小時。成雅段於2018年12月28日建成通車;拉林段預計2021年開通運營。雅林段於2020年11月8日正式開工,全長1011公里,預計2030年通車。這段是世界海拔跨度最高的鐵路,中間要經過漫長的高寒凍土地帶,隧道總長843公里占84%,修建難度極大。鐵路全線依次經過四川盆地、川西高山峽谷區、川西高山原區、藏東南橫斷山區、藏南谷地區5個地貌區,先後跨越大渡河、雅礱江、金沙江、瀾滄江、怒江、易貢藏布江、雅魯藏布江等7大江河,地勢北高南低、西高東低。線路經過區域山高谷深,地形條件極其複雜。首先需要克服的就是巨大的高差。用設計者的話來說「八起八伏,80%以上將以隧道和橋樑的方式建設,累計爬升高度達1.6萬多公尺,相當於征服了兩座珠穆朗瑪峰」。從海拔700公尺的雅安往西,在天全與瀘定之間,就要以十幾公里長、埋深達1500公尺的隧道穿越二郎山並爬坡600多公尺,來到海拔1330公尺的瀘定縣。接下來,甘孜州州府所在地康定,直線距離不過30公里,海拔卻驟然提升到2530公尺。從康定往西,還要繼續爬升1800公尺,經過海拔4300公尺的「康巴第一關」折多山進入藏區。過理塘,經過4650公尺的海子山埡口,在短短14公里內下降1000公尺,再沿著河谷繼續下降1100公尺,來到海拔2550公尺的巴塘縣跨過金沙江,進入西藏。接著,沿河谷爬升1300公尺,來到海拔近3900公尺的芒康縣,翻越4300公尺的拉烏山、覺巴山,再下降1700公尺,到2630公尺的如美鎮竹卡村跨過瀾滄江。順著瀾滄江峽谷的峭壁前行,又要在直線距離不過2公里的地方,爬升800公尺,抵達3850公尺的覺巴山埡口。接下來經過全線最高點海拔5100公尺的東達山埡口,又下降1300公尺,到3800公尺的左貢縣。全線最艱難當屬昌都到林芝段,先要攀上海拔4658公尺的業拉山埡口,隨後經過著名的怒江72道拐,在直線2公里內下降600公尺到達海拔3660公尺。再下降到2950公尺,進入怒江峽谷,沿峽谷東岸逆流而上約10公里,抵達全線的咽喉要道怒江橋。未來要修建的川藏鐵路怒江特大橋,橋面距谷底怒江江面將達到700公尺。凈空高度比大陸最高大樓上海中心大廈的頂尖還要高70公尺。除了高差,川藏鐵路的特長隧道群也是一大難題。全線隧道總長達1400公里,占總長的80%,其中雅安至新都橋段200多公里,隧道總長就有200公里。其中最長的就是長達54公里的然烏至通麥段的易貢隧道,其次就是長達53公里的八宿至密段的伯舒拉嶺隧道,接下來就是全長37公里理塘至巴塘段的海子山隧道,最後就是38.3公里康定至新都橋段的折多山隧道。川藏鐵路雖是最難的路,同時也是最美的路,沿途的風景秀麗唯美,可以體驗「隔山不同天,一天有四季」的奇妙感覺。川藏鐵路在2011年被提出修建時,有外國工程師估計需要100年時間才能建成,而大陸只用20年就把這個硬骨頭啃下來,充分展現「中國速度」。
1.3億人次受災!8種天災禍害中國大陸 損失1兆3234億台幣
中國大陸今年天災人禍不斷,根據官方證實,2020年前3季大陸發生8種自然災害,共計造成1.3億人次受災,和去年同期相比,受災人次上升12.8%,直接經濟損失達3135.5億人民幣(約台幣1兆3234億元),而這些災害尤以6月、7月、8月發生的洪澇災害最為嚴重。根據《中新社》報導,大陸應急管理部7日下午發布「2020年前三季度全國自然災害情况」新聞稿指出,大陸今年遭受不同天災襲擊,其中洪澇災害偏重,地質災害、颱風、風雹、乾旱、地震、低溫冷凍、雪災和森林草原火災等,均有不同程度發生。新聞稿指出,今年前三季各種自然災害一共造成1.3億人次受災、578人死亡失蹤、533.6萬人次緊急轉移安置;另有8.3萬間房屋倒塌、147.6萬間房屋遭受不同程度損壞。大陸今年前三季天災頻仍,高達1.3億人次受災,直接經濟損失人民幣3135.5億元。 (圖/紅星新聞)在農業方面,農作物受災面積1899萬7千公頃,直接經濟損失3135.5億人民幣,和去年同期相比,受災人次上升12.8%,因災死亡失蹤人數下降33.5%,倒塌房屋數量下降33%,直接經濟損失上升2.4%。根據官方統計,今年發生的天災又以洪水災情最為慘烈,降水量較往年同期更多,降雨時空分布上也更為集中,華南汛期早了14天,長江中下游地區的梅雨期提早開始、延後結束,共計長達62天,降水量為1961年以來最多。8月17日今年第5號洪水每秒流量高達75000立方公尺,創下三峽大壩流量自2003年完工以來最大入庫流量。 (圖/新華社)在6月至7月,長江中下游接連出現10次強降雨,降雨地區重疊度高,四川盆地在8月中旬出現極端強降雨,長江和黃河等主要流域共發生21次經官方認證和編號的洪災,像是8月17日今年第5號洪水每秒流量高達75000立方公尺,創下三峽大壩流量自2003年完工以來最大入庫流量,只能說大陸今年天災人禍頻傳,當地百姓真的是苦不堪言。
陸持續暴雨「洪水狂淹11省」 損失172億元、262萬人受災
大陸華南地區自6月2日起連續多日暴雨,其中多省累計降雨量達300毫米,有110條以上的河流發生洪水。截至昨(9日)下午2時,此次洪災造成11省共262.7萬人次受災,農作物受災面積145.9千公頃,直接經濟損失達人民幣40.4億元(約台幣172億元)。(圖/中新網微博)據《封面新聞》報導,廣西中北部、廣東中部和南部沿海、貴州南部、湖南中東部、江西中北部、安徽南部、浙江西部、福建西北部等地累計降雨量100至300毫米。受降雨影響,廣西、廣東、福建、浙江、江西、湖南、貴州、雲南共計8省(區)110條河流發生超警以上洪水。(圖/中新網微博)截至昨日下午2時,廣西、貴州、廣東、江西、湖南、福建等11省(區、市)262.7萬人次受災,其中22.8萬人次緊急轉移安置,另有1300餘間房屋倒塌、農作物受災面積145.9千公頃,直接經濟損失約人民幣40.4億元。(圖/中新網微博)官方7日以啟動應急措施,指導地方開展防汛工作。不過氣象部門預測,6月12日至15日將再發生一次強降雨,影響範圍為江漢、江淮、江南北部及貴州、廣西西北部、四川盆地等,受災地區即將迎接下一次的暴雨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