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外移入個案
」 本土 疫情 指揮中心 確診數 確診醫院爆麻疹群聚傳染!他自越南染病 醫護、清潔工、同機旅客都中鏢
疾管署今(18)日公布新增4名麻疹確定病例,包括3例國內感染及1例境外移入,為先前40多歲中部男性自越南探親境外返台後,就醫時接觸的陪病家屬、護理人員、清潔人員,另有1名同班機旅客也確診,初步研判為同起群聚事件,截至目前共計5人確診。衛生單位目前已掌握相關接觸者共152人,將持續監測至2025年1月5日。疾管署10日曾公布1例自越南境外移入個案,一名中部40多歲男性11月中旬到越南探親,12月1日返台時出現發燒等症狀,隔日就醫住院治療,5日便出現紅疹,收治於隔離病房。疾管署18日再新增4起麻疹個案,包括3例國內感染及1例境外移入,國內感染者為30多歲男性、30多歲女性和另一名30多歲女性,分別為先前個案就醫接觸陪病家屬、急診就醫接觸護理人員,以及環境清潔人員,3人均是於院內遭傳染;另有1起是同班機旅客,列為境外移入個案。疾管署說明,該名同班機旅客先前已由衛生單位匡列為接觸者進行衛教及追蹤,並於出現疑似症狀後由衛生單位安排就醫,研判係因搭機過程接觸該名確診個案感染。而這4名新增確診病例發病日介於12月11日至13日,初步研判為同起群聚事件,截至目前共計5人確診。為此,疾管署與地方政府衛生局於12月17日至該醫院實地訪查,並建議院方加強相關感控措施,包含建立全院員工施打MMR疫苗資料、檢驗抗體陰性者安排補接種MMR疫苗、建立員工自主健康監測機制、停辦年底院內大型活動、辦理院內麻疹感染管制教育訓練等防治作為。另外,疾管署也指出,我國今(2024)年累計19例麻疹病例,年齡介於20多歲至40多歲,10例為國內感染病例(含4起群聚),另9例為境外移入病例,其中3例為航空器感染、其餘感染國家分別為越南2例、馬來西亞2例、泰國及柬埔寨各1例;今年國內感染及境外移入病例數高於2020至2023年同期的0~2例,均為5年同期最高。(圖/翻攝自臉書/疾病管制署 - 1922防疫達人)疾管署提醒,麻疹為高傳染性疾病,出疹前後4天均具傳染力,民眾非必要應減少前往醫療院所等容易傳播場所,病患及病患家屬進出醫院或人潮密集的公共場所等,應做好呼吸道衛生及咳嗽禮節,以降低病毒傳播風險,並請醫師提高警覺,於病人就醫時,若發現麻疹疑似個案,應立即通報;民眾如有疑似症狀,應儘速就醫,並主動告知醫師相關旅遊及暴露史。疾管署同時呼籲,接種疫苗是預防麻疹最有效的方法,家中如有年滿1歲幼兒,請儘速攜至衛生所或預防接種合約院所接種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混合疫苗(MMR),並避免帶未滿1歲或未接種MMR的幼兒至流行地區,並建議1981年(含)以後出生者,如獲悉前往東南亞國家等流行地區,可經醫師評估接種疫苗後再出國,以降低感染風險;出國時也應留意手部衛生,進出公共場所或人多擁擠的地方建議佩戴口罩,回國後如出現疑似症狀,請戴口罩儘速就醫並告知醫師相關旅遊史及暴露史。
今夏第3例本土登革熱!花蓮男發燒、頭痛就醫 曾赴高雄、新北
入夏以來第3例本土登革熱病例!疾病管制署今(19)日公布,花蓮縣一名30多歲男子,在9月13日出現發燒、頭痛等症狀就醫,經通報及採檢送驗後,9月18日確認為登革熱病例,密切接觸者11人目前無症狀。經調查,個案潛伏期無國外旅遊史,但曾至高雄及新北,可傳染期主要活動地點則為花蓮工作地及居住地,研判為本土病例,感染源待釐清。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說明,這是今(2024)年5月以來第3例本土登革熱病例,該名男子一度在新北停留較長天數,且活動地點附近200公尺處,在8月初曾有境外移入個案,不免使人懷疑其關聯性。後經釐清,男子為登革病毒第二型,境外移入則是第一型,目前感染源仍待釐清。疾管署表示,為防範疫情擴散,花蓮縣衛生局已針對個案及接觸者進行防蚊衛教,並於個案工作地及居住地周圍進行病媒蚊密調、孳生源清除及化學防治,高雄市及新北市衛生局也已展開相關防治工作。疾管署統計,今年截至9月18日,累計達167例本土登革熱確診病例,其中入夏後累計3例,分別居住於高雄市2例及花蓮縣1例。167例本土並例中,分布於高雄市137例、台南市19例、屏東縣9例、嘉義縣及花蓮縣各1例。今年累計207例境外移入病例,高於過去4年同期,感染地以東南亞國家為主,以印尼88例為多,其次為菲律賓及泰國各24例。 疾管署提醒,目前全台氣溫仍炎熱且多有降雨,環境適合病媒蚊生長,呼籲民眾應落實住家內外環境整頓與孳生源清除,並在雨後加強巡檢。戶外活動或出國旅遊時,建議穿著淺色長袖衣褲,並使用政府機關核可含敵避(DEET)、派卡瑞丁(Picaridin)或伊默克(IR-3535)等有效成分之防蚊藥劑以防範蚊蟲叮咬。疾管署強調,若出現發燒、頭痛、後眼窩痛、肌肉關節痛、出疹等登革熱疑似症狀,請儘速就醫,並告知醫師近期旅遊活動史;醫療院所也應提高警覺,加強詢問就診者TOCC(旅遊史、職業史、接觸史、群聚史),適時使用登革熱NS1快篩試劑輔助診斷及早通報,以利衛生單位即早採取防治工作。
凱米颱風釀中南部水患!憂心登革熱再起 衛福部示警「未來2周」是關鍵
凱米颱風重創台灣中南部,甚至爆發多起水患,雖然如今颱風已過境,但由於積水問題,外界也擔憂登革熱疫情恐再度爆發。除此之外,醫界也擔憂鉤端螺旋體、類鼻疽等疫情會隨之爆發。目前傳出衛福部已發醫界通函,要醫師關注發燒民眾的接觸史、受災情況。衛福部疾管署發言人羅一鈞也表示,未來兩周是關鍵。綜合媒體報導指出,2024年登革熱境外移入個案已達150例,創下5年來新高。專家擔憂境外個案數量越多,可能導致更大規模的本土疫情,2023年在台南、高雄的感染人數就曾衝破2.4萬大關。疾管署署長莊人祥表示,颱風過後通常會出現傳染病疫情高峰,例如過去蘇迪勒和卡努颱風後,本土疫情都有顯著增加。疾管署發言人羅一鈞也提到,未來2周最為關鍵,就以高雄為例,目前積水都已經消退,大部分地下室積水也都抽乾,目前正動員人力進行積水之後的清消,預計8月9日前可以完成。為了防範疫情擴散,衛福部目前已採取多項措施,像是對受災的6個縣市調撥了11,992瓶酚類消毒劑,其中南投縣1,632瓶、雲林縣500瓶、嘉義縣500瓶、台南市4,624瓶、高雄市4,256瓶、屏東縣480瓶。其次,衛福部也發布醫界通函,要求醫療院所提高警覺,主動詢問病患的接觸史和受災情況。此外,疾管署也加強了對台南、高雄等登革熱高風險地區的監測。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風災過後的一週,是登革熱防治的關鍵期。他呼籲民眾主動清理居家環境,特別注意清除積水容器和檢查屋簷排水槽等容易滋生病媒蚊的地方。同時,他也提醒民眾在進行環境清理時要做好個人防護,穿戴適當的裝備以避免感染其他疾病。報導中也提到,除了登革熱外,民眾還需警惕鉤端螺旋體病、類鼻疽和腸道傳染病。羅一鈞建議,在受汙水影響的地區,飲用水需煮沸或選擇瓶裝水,並對居家環境和廚具進行徹底消毒。他特別提到,居家消毒可用含氯漂白水稀釋100倍擦拭;遭汙染廚餐具應煮沸或用10公升清水加40毫升漂白水稀釋進行消毒。北市醫師公會理事長洪德仁提醒民眾,如出現發燒、頭痛、肌肉關節痛等症狀,應立即就醫並主動告知接觸史,以利醫生進行診斷和檢驗。衛福部部長邱泰源表示,自7月23日發布陸上颱風警報至7月29日止,各地方政府已調撥34,404瓶漂白水供家戶消毒使用,尚存70,945瓶。目前收容所的疫情監測顯示未有特殊疫情和群聚事件發生。
上週31人染新冠亡!30歲男急診當天病逝 KP.2恐成主流變異株
疾病管制署今(7日)表示,國內COVID-19疫情上週(4/30-5/6)新增229例COVID-19本土確定病例(併發症),較前一週(4/23-4/29)新增185例上升,累積併發症個案中65歲以上長者占79%;另上週新增31例死亡病例,較前一週新增15例上升,累積死亡個案中65歲以上長者占90%,疫情仍有傳播風險。疾管署說明,國內新冠XBB疫苗迄今已累計接種266.8萬人次,全國接種率11.1%,65歲以上第1劑及第2劑接種率分別為20.2%、0.78%。鑒於本土通報確診併發症及死亡病例中未曾接種新冠XBB疫苗者均占95%(含)以上,故呼籲未施打第1劑者,儘速接種;而與前1劑疫苗間隔已達12週(84天)之65歲以上長者,儘速再接種第2劑,讓免疫防護不過期,降低重症或死亡發生風險。疾管署指出,死亡個案中,有位30多歲北部男性本身為機構住民,有癲癇、貧血病史,在4月底出現發燒、嘔吐等症狀,發病後2天送急診,發現心跳過快,血壓、血氧高,經快篩後確認是新冠陽性,雖然立即給予治療,但患者呼吸衰竭情形迅速惡化,就醫當天病逝。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近4週變異株監測統計,本土及境外檢出變異株均以JN.1(占95%以上)為主,其次為BA.2.86,另目前國際關注JN.1其衍生變異株KP.2,國內境外移入個案最早於3月底(第13週)檢出,目前累計6件;本土個案最早於4月初(第14週)檢出,目前累計4件,持續監測變異株流行趨勢。疾管署進一步說明,KP.2變異株(又稱FLiRT變異株)為OmicronJN.1子代變異株,具數個點位突變,目前研究顯示KP.2的傳播力約JN.1的1.2倍,具成為主流變異株的潛力,惟致病力相對較低,世界衛生組織(WHO)於今年5月3日將KP.2列為監測中變異株(variant under monitoring,VUM),現有資料顯示現有快篩與PCR等檢測工具仍可偵測到病毒,接種XBB疫苗仍能產生辨識JN.1系列變異株之抗體;現有已核准藥物(PAXLOVID)仍持續有效。另依全球共享流感數據倡議組織(GISAID)資料顯示,截至今年4月下旬, KP.2占全球新冠病毒變異株比例約11.4%,現已有29國上傳1,488組序列,其中以美國420組為多,其次為英國279組、印度239組、加拿大210組及澳洲92組,分布遍及歐、亞、美洲。
台南登革熱境外移入+1! 4/1起查獲登革熱孳生源最高罰1.5萬元
2023年台南市登革熱疫情嚴峻,直到今年3月6日才因連續31天沒有新增本土個案解除疫情;不過,境外移入病例卻不間斷,前天又新增1病例,累計今年已有4例。登革熱防治中心除在第一時間完成疫調、噴藥、清除孳生源等工作,也強調1日起一旦查獲陽性孳生源,一律依法開罰3000至1萬5000元,沒有改善期。據了解,去年台南市出現高達2萬1529例本土登革熱病例,不僅與2015年登革熱大流行的2萬2760例相去不遠,甚至還「跨年」延燒,讓登防中心即便解除疫情也不敢掉以輕心,上個月已提前舉辦防治誓師大會及第1次防疫會議,並祭出3大策略、10大行動落實防治工作。登防中心指出,新增境外移入個案為3月20日自巴西入境的50多歲女性,入境時未發病,3月27日突然出現發燒、頭痛、下痢等症狀,隔天前往新營區某診所就醫時,因未主動告知旅遊史,醫師也沒詢問,雖流感快篩陰性,但未加做登革熱NS1快篩,直到症狀持續3月31日至柳營區某醫院求治,經醫師詢問旅遊史,並快篩檢驗為陽性後立即通報,同日市府衛生局檢驗中心PCR檢驗陽性,基因型為第一型,現正住院治療中。登防中心表示,該個案病毒血症可傳染期的3月26日至4月1日,曾於新營區忠政里、新營區家樂福、新營區大公街黃昏市場等地活動,為防止病毒在社區擴散,登防中心也提高防治強度,在接獲通報後,即針對個案住家及活動地清除孳生源,以及放置噴霧罐供噴藥。登防中心籲請新營區忠政里民眾提高警覺,一旦4月27日之前發現有登革熱疑似症狀,應盡速到醫院診所或衛生所快篩,並配合「巡、倒、清、刷」等防治工作。
與首例境外移入同班機!新竹女確診麻疹 「匡列192人」5足跡出爐
新竹縣政府衛生局今(9日)公布新增1案境外移入麻疹案例,為30多歲女性,該女子2月16日至2月20與1名友人同行至馬來西亞自由行旅遊,返台時與今年首例境外移入個案搭乘同班機,被匡列為接觸者並健康監測至3月9日。竹縣衛生局表示,個案於3月4日出現頸部痠痛症狀,3月6日出現發燒及出疹情形,主動與衛生所連繫後安排就醫採檢,經醫院評估採檢後通報確診,目前情況穩定於家中自主隔離。衛生局指出,接觸者已匡列192人,包括同住家人1人、友人1人、共同用餐顧客117人、店家65人、醫護8人,將持續監測接觸者健康狀況最長至3月25日。根據衛生局疫調,本案於可傳染期3月3日到3月5日曾經到過「老四川巴蜀麻辣燙竹北店」、「迪卡農新竹店」、「壽司郎新竹慈雲路店」、「全聯福利中心竹東仁愛店」、「萬波島嶼紅茶竹東東寧店」等處活動。衛生局強調,麻疹為高傳染性疾病,出疹前後4天均具傳染力,提醒3月3日至3月5日期間曾於相關場所出入之民眾,自主健康管理最長至3月23日。如出現紅疹、發燒、咳嗽、流鼻水、畏光、流淚及結膜炎等症狀,請儘速與衛生單位聯繫,由專人安排戴口罩就醫並告知接觸史,降低病毒傳播風險。
竹縣增1境外移入麻疹案例! 曾與「首例境外個案」同班機
新竹縣衛生局9日公布新增1案境外移入麻疹案例,這名個案為30多歲女性,2月16日至2月20與1友人同行至馬來西亞自由行旅遊,返台時與今年首例境外移入個案搭乘同班機,被匡列為接觸者並健康監測至3月9日。衛生局長殷東成表示,個案於3月4日出現頸部酸痛症狀,6日出現發燒及出疹情形,主動與衛生所連繫後安排就醫採檢,經醫院評估採檢後通報確診。目前個案情況穩定,在家中自主隔離,接觸者已匡列192人,包括同住家人1人、友人1人、共同用餐顧客117人、店家65人、醫護8人。衛生局將持續監測接觸者健康狀況最長至25日。衛生局疫調個案於可傳染期3日到5日,曾經到過「老四川巴蜀麻辣燙竹北店」、「迪卡農新竹店」、「壽司郎新竹慈雲路店」、「全聯福利中心竹東仁愛店」、「萬波島嶼紅茶竹東東寧店」等處活動。衛生局指麻疹為高傳染性疾病,出疹前後4天均具傳染力,提醒3日至5日期間曾於上述相關場所出入的民眾,自主健康管理最長至23日。如出現紅疹、發燒、咳嗽、流鼻水、畏光、流淚及結膜炎等症狀,請儘速與衛生單位聯繫,由專人安排戴口罩就醫並告知接觸史,降低病毒傳播風險。
罕見「麻生病」台灣絕跡 印尼看護來台卻發生最終搶救無效死亡
一名來台已6年的印尼看護,因手腳關節疼痛,且開始出現紫斑前往就醫,但卻遲遲無法找出病因,最終病情惡化轉往三軍總醫院,才發現這是台灣絕跡的罕見「麻生病」,但由於初期未能接受妥善治療,後續因壞死性的過敏性血管炎,經搶救後仍不幸死亡。三軍總醫院感染科醫師王永志收治了這名32歲的印尼看護,他分享該個案在台當醫療看戶長達6年,發病前10個月開始出現間歇性關節疼痛,包括雙側肘部、手指關節和膝關節等處,當時並未接受適當藥物治療,後續四肢皮膚出現紫斑狀病灶,才到醫院就診,藥物治療數天後病情仍惡化,因此轉診到三軍總醫院。王永志表示,病患入院時病況危急,四肢皮膚已呈現壞死情形,經由皮膚切片顯示出小血管具有血栓形成,伴隨嗜中性球、淋巴球和巨噬細胞浸潤,特殊染色發現耐酸性桿菌,並經由基因檢測確定為麻風分枝桿菌,透過疾管署取得治療藥物。麻生病是由麻風分枝桿菌引起的,主要是與患者長期密切接觸,或經由鼻腔、上呼吸道黏膜接觸到含有細菌的分泌物而受到感染,潛伏期持續時間約2至20年,疾病會影響周邊皮神經、皮膚及黏膜,造成各式各樣的臨床症狀。這名患者也出現了麻生病產生皮膚變色的雷諾氏現象,這樣的狀況相當罕見,這是一種極為罕見的過敏反應引起壞死性的過敏性血管炎,診斷極具挑戰,病程進展快速且具威脅性,特點是四肢皮膚出現紫紺狀的斑塊,造成嚴重壞死病灶,常因疾病的延遲診斷導致缺乏適當的治療。王永志指出,麻生病在台灣極為少見,甚至算是早已絕跡,主要為東南亞地區境外移入個案,每年確診個案大約都在10人以內,臨床醫師常常容易忽略,透過這起特殊案例希望提醒民眾,若是有長期東南亞地區旅遊史或是當地移入之民眾,當出現異常皮膚表現時,千萬不要忽略一些罕見疾病包括麻生病,要儘速至大醫院就診。
國內首檢出BA.2.86變異株!較原始株「有58個突變」 潛在風險未知
疾病管制署(下稱疾管署)今(17日)公布國內自3月20日新制實施後,近7日(10/10-10/16)每日平均新增43例COVID-19本土確定病例(併發症),較前7日之每日平均新增39例上升。近7日平均每日新增6例死亡,較前7日之每日死亡平均數3例上升。近期國內疫情自低點緩升,須持續監測。疾管署指出,新增檢出56例Omicron變異株確定病例,其中41例本土個案均為XBB(重點變異株30例EG.5、3例XBB.1.16、3例XBB.1.9.1、1例XBB.1.5);另15例境外移入個案分別為14例XBB(重點變異株6例EG.5、2例XBB.1.16、2例XBB.1.9.1、1例XBB.2.3)及1例BA.2.86。上週新檢出1例境外移入Omicron BA.2.86個案,該個案於9/28自土耳其入境;本土病例尚無檢出BA.2.86變異株。近4週監測總計,本土檢出病毒株XBB(97%)為主流株,重點變異株以EG.5(57%)為多,其次為XBB.1.16(9%)及XBB.1.9.1(6%)。國際變異株監測部分,截至今年10月15日,依全球共享流感數據倡議組織(GISAID)資料顯示,全球XBB及其衍生變異株占比約98.1%,其中EG.5占比持續上升(47.8%),另需留意變異株XBB.1.16(16.4%)及XBB.1.5(9.7%)占比則持續下降,監測中變異XBB.1.9.1(9.0%)、XBB(3.6%)及XBB.1.9.2(2.9%)占比亦下降,而XBB.2.3(8.7%)則持平。疾管署進一步說明,有關國內首次檢出之BA.2.86變異株,為Omicron BA.2子代變異株,該變異株於棘蛋白(spike protein)基因中相較於BA.2有34個突變,與XBB.1.5相較有超過35個突變,相較於武漢原始株有58個突變。該變異株於今年7月24日首次於丹麥發現,截至10月16日上午9點,依GISAID資料顯示,已有30國上傳654組序列,包含英國、美國、瑞典、丹麥、法國、西班牙及加拿大等。依據WHO評估,BA2.86變異株於棘蛋白基因上出現大量突變,因潛在風險未知,需更多的監測數據來評估可能的風險,因此於8月17日列為監測中變異株(variantunder monitoring,VUM)。疾管署也將持續監測該變異株病毒特性及流行情形。疾管署強調,國內近期COVID-19疫情呈緩升趨勢,併發症中65歲以上長者占78%,鑒於國內外疫情仍持續且以XBB為主流病毒株,為降低長者感染COVID-19後發生重症和死亡風險,提升國民對抗主流病毒株之免疫保護力,請滿6個月以上民眾儘速前往接種XBB.1.5疫苗,儘早獲得保護力,減少病毒對健康的威脅。疾管署再次呼籲,XBB.1.5疫苗對於目前正流行的變異株,包括XBB.1.5、XBB.1.16、XBB.2.3.2,以及EG.5.1等皆具免疫保護力,請民眾踴躍接種,減少感染及重症風險。另亦提醒持續落實手部衛生及咳嗽禮節等衛生好習慣,年長者或免疫低下者外出時,或於人潮聚集且無法保持適當距離或通風不良之場所、與年長者或免疫低下者密切接觸時,建議要戴口罩維護自身健康。如出現發燒或咳嗽、流鼻涕、喉嚨痛等疑似症狀,請儘速就醫並在家休息,避免接觸脆弱族群,保護自己與他人。
7/5起猴痘疫苗正式擴大接種 1外籍看護確診感染源有待調查
國內本土猴痘疫情仍在持續當中,日前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將依ACIP專家會議建議調整猴痘疫苗接種3條件,不過確切日期還有待討論會另行公布。而7月4日疾管署便宣布,將自7月5日起正式調整猴痘疫苗接種對象。新增21例本土猴痘 1確診者為外籍看護疾管署7月4日公布,國內新增23例猴痘(Mpox)確定病例,其中21例為本土、2例為境外移入個案(分別來自菲律賓及越南),居住縣市以北部最多為15例,其次為中部5例、南部3例,年齡介於10多歲至40多歲,發病日介於6月19日至6月30日,分別於6月27至7月3日確診。其中1例為北部30多歲外國籍女性,該名個案因6月21日身體出現水泡等症狀就醫,6月30日因症狀未緩解再度就醫,經醫師評估後採檢通報,並於7月2日研判為確定病例。疾管署表示,因該案職業為外籍看護,衛生局已緊急聯繫並匡列高風險接觸者共6人進行相關防治措施,經初步疫調結果,目前接觸者均無出現相關症狀,衛生局將持續進行可能感染源調查。猴痘疫情仍處高原期 7/5起疫苗正式擴大接種根據疾管署統計,國內目前已累計221例確定病例,分別為本土206例、15例境外移入,其中155例已康復,6例仍住院治療中、60例於居家自主健康管理中。而依趨勢圖來看,目前國內猴痘疫情仍處於高原期。疾管署表示,將依據6月28日召開之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會議決議,擴大猴痘疫苗接種對象,將自7月5日起正式調整Mpox疫苗暴露前預防(PrEP)接種對象。原先「近6個月內曾有高風險性行為者,例如:多重性伴侶、性交易服務者、於營業場所發生性行為者、性病患者等」,放寬為「近1年有風險性行為者(例如:多重性伴侶、性交易服務者、於營業場所發生性行為者等);過去曾罹患性病;或性接觸對象有前述任一情形者」。疾管署也提醒,經統計確診個案中約9成無接種疫苗,而可接種第2劑疫苗之民眾,應儘速完成第2劑接種,以達9成保護力,此外,接種疫苗後,身體需約需14天時間才會產生抗體,因此提醒在14天內或僅接種1劑的民眾仍要適當保護自己,減少暴露的風險。
新增23例!「30多歲女性外籍看護出水泡」 7/5起猴痘疫苗擴大接種
疾管署今(4)日公布國內新增23例猴痘確定病例,其中21例為本土、2例為境外移入個案(菲律賓及越南),居住縣市為北部15例、中部5例、南部3例,年齡介於10多歲至40多歲,發病日介於6月19日至6月30日,因身體陸續出現發燒、淋巴腺腫大、水泡、膿疱等症狀,經醫師評估後採檢通報,分別於6月27至7月3日確診。經疫調匡列相關高風險接觸者45名,已進行衛教並自我健康監測21天。我國自去年6月23日將Mpox列為第二類法定傳染病,截至7月3日累計確診221例病例(206例本土及15例境外移入),其中155例已康復,6例仍住院治療中、60例於居家自主健康管理中。疾管署指出,本次公布之本土個案中,其中1例為北部30多歲外國籍女性。該名個案因6月21日身體出現水泡等症狀就醫,6月30日因症狀未緩解再度就醫,經醫師評估後採檢通報,並於7月2日研判為確定病例。因該案職業為外籍看護,衛生局已緊急聯繫並匡列高風險接觸者共6人進行相關防治措施,經初步疫調結果,目前接觸者均無出現相關症狀,衛生局持續進行可能感染源調查。疾管署表示,擴大猴痘疫苗接種對象,將自7月5日起正式調整Mpox疫苗暴露前預防(PrEP)接種對象,由原先「近6個月內曾有高風險性行為者,例如:多重性伴侶、性交易服務者、於營業場所發生性行為者、性病患者等」,放寬為「近1年有風險性行為者(例如:多重性伴侶、性交易服務者、於營業場所發生性行為者等);過去曾罹患性病;或性接觸對象有前述任一情形者」。疾管署統計,截至7月3日共計完成62,468人次Mpox疫苗接種服務,已接種1劑者44,025人,已完成2劑疫苗接種者為18,443人,約為滿4週應接種第2劑的5成,也提醒可接種第2劑疫苗之民眾,請儘速完成第2劑接種,以達9成保護力。經統計確診個案中約9成無接種疫苗,且接種疫苗後,身體需要時間約需14天產生抗體,以達保護力,因此提醒在14天內或僅接種1劑的民眾仍要適當保護自己,減少暴露的風險。
端午連假別鬆懈 疾管署示警:6大疫情蠢蠢欲動
22日是端午連假,根據疾病管制署的監測,目前國內有6大疫情仍在蠢蠢欲動,分別是新冠、流感、腸病毒、登革熱、日本腦炎與猴痘。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也提醒民眾,呼籲民眾放假這段時間還是要做好自身防護,避免染疫。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13日至19日新增16例登革熱本土病例,均居住臺南市,分別為仁德區12例、東區3例及永康區1例,新增病例與首例病例具活動地或居住地關聯性,研判為群聚疫情。截至6月19日,國內累計17例登革熱本土病例,均居住於臺南市,另有49例境外移入病例,感染國家分別為印尼(15例)、馬來西亞(12例)、越南(7例)、泰國(7例)、馬爾地夫(4例)、印度(2例)、菲律賓(1例)及寮國(1例)移入。另,國內新增3例日本腦炎確定病例,居住地分別為高雄市岡山區2例及臺南市西港區1例,居住地附近均有豬舍等高風險場域。截至19日,累計6例日本腦炎確定病例,居住地分別為高雄市4例,臺南市及花蓮縣各1例,個案活動地附近多有高風險場域。猴痘方面,疾管署公布國內新增19例猴痘(Mpox)確定病例,其中18例為本土、1例為境外移入個案,居住縣市為北部11例、中部4例、南部4例,年齡介於20多歲至90多歲,發病日介於5月28日至6月14日,因身體陸續出現發燒、淋巴腺腫大、水泡、膿疱等症狀,經醫師評估後採檢通報,分別於6月13日至6月18日確診。經疫調匡列相關高風險接觸者39名,已進行衛教並自我健康監測21天。截至19日,國內累計確診181例病例(168例本土及13例境外移入),其中123例已康復,6例仍住院治療中、52例於居家自主健康管理中。流感方面,疾管署表示,流感併發重症個案持續增加,預期疫情將持續至7月,故再延長擴大公費流感抗病毒藥劑(下稱公費藥劑)使用條件「有類流感症狀,且家人/同事/同班同學有類流感發病者」適用期限至今年7月31日止。防病毒方面,國內新增1例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確定病例,為北部2歲男童,於今年6月5日發病,6月15日病況穩定出院,經通報檢驗後於6月19日確認感染克沙奇A4型併發重症。今年累計4例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病例,分別感染腸病毒D68型、伊科病毒21型、克沙奇A6型及A4型,均為5歲以下幼童。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這6種疾病中,其中幾種與呼吸道有直接相關,呼籲民眾出遊時,尤其到人潮眾多的地方是,還是要戴口罩自保。新冠肺炎部分還是要完整接種疫苗,如果有出現身體不適,應盡速就醫。
台南登革熱拉警報!首例本土傳染源頭找到了 基因定序結果曝
台南市13日傳出首起本土登革熱病例以來,截至今天已增至17例。本土首例、仁德區成功里49歲女性發病以來,苦於找不到源頭,台南市登革熱防治中心經分析後,認為與本市第5例境外移入病例有關,該例為加拿大男與妻赴泰國旅行返台後確診,經疾管署確認,兩人基因定序結果相同,均為泰國株。台南本土登革熱今新增2例,為居住仁德區58歲男性及8歲女童,2例皆由醫院通報確診,個案居住地已完成戶內外化學防治作業,同時加強動員擴大孳生源清除及病媒蚊密度調查等工作,並進行附近住戶健康監視及診所發燒症狀就醫民眾的追蹤關懷等防疫措施,期能阻斷社區傳播鏈。台南市登革熱防治中心指出,本土登革熱首例與境外移入第5例病毒株基因定序相同,但兩人並不相識,該境外移入病例住東區大同里,2月25日至3月27日與家人到泰國旅遊,3月29日出現發燒、全身痠痛、後眼窩痛、關節痛、腹脹等症狀,4月5日到成大醫院登革熱通報,檢驗報告確診登革熱,主要活動地為東區。南市登防中心指出,該名境外移入個案並非在發病第一時間就去就診,不知感染登革熱前提下,又在市區活動遭蚊子叮咬,該隻蚊子又去叮咬其他人,輾轉將病毒傳播出去。因此,也特別提醒市民,出國旅遊務必做好防蚊措施,回國出現疑似登革熱症狀,須即刻就醫,切勿讓病毒有機會在社區中流竄。因應端午4天假期將屆,市場處將於端午連假期間加強公有、民有市場內部環境孳清;工務局加強工地人員及場域管理,如於工地查獲病媒蚊孳生源,第1次開罰及限期改善,第2次再次查獲孳生源即加重處分並勒令停工7日,待複查結果沒孳生源才能復工。此外,22日上午7時將分別同步於東區、南區、安南區、永康區及仁德區公所共同辦理動員清潔日,全面啟動社區動員孳生源清除。針對高風險區屋後溝將進行噴藥,另環保局清潔人員以背負式水噴機深入窄小巷弄進行強力噴灑;無法進入區域,則透過投擲幼蟲生長抑制劑(乳塊、粒劑)等方式處理,各區公所也將加強轄內空屋空地管理,避免孳生病媒蚊。疾管署南區管制中心主任李翠鳳說,發現民眾多仍習慣穿短袖、不噴防蚊液就出門,她呼籲,目前環境中已有病媒蚊,除要趕快清除孳生源,民眾也務必要穿長袖、噴防蚊液,避免遭蚊子叮咬,才是上策。為找出潛在病例,台南市登革熱防治中心21日前持續於仁德區成功里活動中心設置採檢站,提供市民採血檢驗服務。(圖/曹婷婷攝)
猴痘疫情延燒!累計確診破百例 疾管署:今新增20例創新高
疾管署今公布本土猴痘新增20例個案,其中17例為本土、3例為境外移入個案,分別自泰國2例及日本1例移入,均為本國籍男性,居住縣市為北部16例、中部1例、南部3例,年齡介於20多歲至40多歲,發病日介於4月15日至5月19日,因身體陸續出現發燒、淋巴腺腫大、水泡、膿疱等症狀,經醫師評估後採檢通報,分別於5月16日至5月21日確診。經疫調匡列相關高風險接觸者25名,已進行衛教並自我健康監測21天。疾管署指出,此波猴痘疫情自去年5月中於英國爆發以來,全球累計至少110國報告逾8.7萬例病例,分布以美洲及歐洲最多,近期全球疫情趨緩,惟亞太國家略升,其中韓國自4月起疫情上升明顯,迄今新增達80例且多為本土病例,基於當地具感染風險,該署已自5月15日起提升韓國猴痘旅遊疫情建議等級至第一級:注意(Watch)。目前全球共計38國列為第一級。我國自去年6月23日將Mpox列為第二類法定傳染病,截至今日累計確診111例病例(98例本土及13例境外移入),其中53例已康復,10例仍住院治療中、48例於居家自主健康管理中。疾管署統計,截至5月22日共計完成32,608人次猴痘疫苗接種服務,其中暴露後預防(PEP)接種198人次及暴露前預防(PrEP)接種32,410人次;而符合「近6個月內曾有高風險性行為者」計接種31,047人次。另,已接種1劑者29,942人,已完成2劑疫苗接種者為2,666人。疾管署表示,為提供符合「近6個月內曾有高風險性行為」接種條件之民眾,包括接種第1劑疫苗已間隔至少4週以上應完成第2劑的民眾,更具方便性及可近性之接種服務,統計截至5月22日止,全國共82家合作醫療院所可提供接種服務。符合前揭條件之民眾,可至各縣市政府衛生局網站或疾管署全球資訊網/猴痘專區/猴痘疫苗/第三階段猴痘疫苗接種合作醫院項下,查詢合作醫院名單及預約掛號等資訊,並逕至合作醫療院所預約接種,或於性病就診時轉介接種。疾管署提醒,根據文獻顯示,完整接種2劑猴痘疫苗的保護力趨近9成,接種1劑則有約4-8成的保護力。此外,也提醒接種疫苗後,身體需要時間(約需14天)產生抗體,以達保護力,因此提醒在14天內或僅接種1劑的民眾仍要適當保護自己,減少暴露的風險。
單周新增20例猴痘「創新高」 疾管署提醒「打疫苗14天後才具保護力」
疾管署今日公布國內新增20例猴痘病例,其中17例為本土、3例為境外移入個案,分別自泰國(2例)及日本(1例)移入,均為本國籍男性,居住縣市為北部16例、中部1例、南部3例,年齡介於20多歲至40多歲,發病日介於4月15日至5月19日,因身體陸續出現發燒、淋巴腺腫大、水泡、膿疱等症狀,經醫師評估後採檢通報,分別於5月16日至5月21日確診。經疫調匡列相關高風險接觸者25名,已進行衛教並自我健康監測21天。疾管署指出,此波猴痘疫情自去年5月中於英國爆發以來,全球累計至少110國報告逾8.7萬例病例,分布以美洲及歐洲最多,近期全球疫情趨緩,惟亞太國家略升,其中韓國自4月起疫情上升明顯,迄今新增達80例且多為本土病例,基於當地具感染風險,該署已自5月15日起提升韓國猴痘旅遊疫情建議等級至第一級:注意(Watch)。目前全球共計38國列為第一級。我國自去年6月23日將Mpox列為第二類法定傳染病,截至今日累計確診111例病例(98例本土及13例境外移入),其中53例已康復,10例仍住院治療中、48例於居家自主健康管理中。疾管署統計,截至5月22日共計完成32,608人次Mpox疫苗接種服務,其中暴露後預防(PEP)接種198人次及暴露前預防(PrEP)接種32,410人次;而符合「近6個月內曾有高風險性行為者」計接種31,047人次。另,已接種1劑者29,942人,已完成2劑疫苗接種者為2,666人。疾管署表示,為提供符合「近6個月內曾有高風險性行為」接種條件之民眾,包括接種第1劑疫苗已間隔至少4週以上應完成第2劑的民眾,更具方便性及可近性之接種服務,統計截至5月22日止,全國共82家合作醫療院所可提供接種服務。符合前揭條件之民眾,可至各縣市政府衛生局網站或疾管署全球資訊網/猴痘專區/猴痘疫苗/第三階段猴痘疫苗接種合作醫院項下( https://gov.tw/3SG ),查詢合作醫院名單及預約掛號等資訊,並逕至合作醫療院所預約接種,或於性病就診時轉介接種。疾管署提醒,根據文獻顯示,完整接種2劑猴痘疫苗的保護力趨近9成,接種1劑則有約4-8成的保護力。此外,也提醒接種疫苗後,身體需要時間(約需14天)產生抗體,以達保護力,因此提醒在14天內或僅接種1劑的民眾仍要適當保護自己,減少暴露的風險。疾管署呼籲,猴痘傳播對象具侷限性,此波疫情以親密接觸之人際傳播為主,提醒民眾前往流行地區或國內風險場域,應落實自我防護,並避免出入可能與不特定人士親密接觸之社交活動等風險場域,如出現皮膚病灶,例如:皮疹、水泡、斑疹、斑丘疹、膿疱等,以及發燒、畏寒/寒顫、頭痛、肌肉痛、背痛、關節痛、淋巴腺腫大(如耳周、腋窩、頸部或腹股溝等處)等疑似症狀,應佩戴口罩儘速就醫,並主動告知醫師旅遊史、高風險場域暴露史及接觸史。相關資訊可至疾管署全球資訊網(https://www.cdc.gov.tw)或撥打國內免付費防疫專線1922(或0800-001922)洽詢。
茲卡病毒又在台現蹤 台大醫警告:2年內恐釀本土疫情
疾管署昨天(9日)公布今年首2例境外移入茲卡病毒病例,是北部本國籍男性及女性,兩人為家人,曾前往馬爾地夫旅遊,返台後因出現發燒、喉嚨痛等症狀就醫,確診為茲卡病毒感染。由於茲卡病毒感染後懷孕,容易造成畸胎,傷害性不容小覷。根據《三立新聞網》報導,台大兒童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黃立民表示,過去以為茲卡病毒,只會在中南美洲國家現蹤,但現在已有往亞洲國家轉移的趨勢,不排除在未來1至2年內,茲卡病毒可能出現像登革熱般的本土疫情,民眾要小心防範。疾管署昨天公布自2021年以來,台灣首例茲卡境外移入個案,分別為北部30多歲的夫妻,曾於4月19日至26日期間到馬爾地夫旅遊,返台後相繼出現發燒、喉嚨痛、出疹、骨頭肌肉痠痛等症狀,經檢驗確診為茲卡病毒感染症。由於同行者均無症狀,推測可能是在馬爾地夫遭蚊蟲叮咬感染後,再經性行為造成家庭群聚。疾管署表示,一般成人感染茲卡病毒後症狀輕微,但孕婦感染茲卡病毒後,可能會導致胎兒小頭畸形或死亡,提醒孕婦及計劃懷孕婦女,最好暫緩前往茲卡病毒流行地區,民眾如需前往,最好要完整進行防蚊措施。而台灣自2016年到目前為止,共確診過28例茲卡病毒感染症病例,清一色都是境外移入個案。感染地大多是東南亞國家,今年的個案,是自2021年來的首起案例。黃立民醫師表示,過去大家多以為,茲卡病毒只侷限在中南美洲國家,近年已有向亞洲國家轉移的趨勢。而現在正是蚊蟲繁殖季節,國內過去的登革熱疫情,也都是境外移入造成,要防範國內蚊蟲叮咬感染者後,成為病媒蚊,這就有可能會釀成本土疫情,所以提醒大眾現在就要開始防蚊,以免茲卡病毒在台灣,會衍生出像登革熱般的本土疫情。
猴痘再增15例! 疾管署緊急增購疫苗已抵台「下周開始接種」
疾管署今(9)日公布國內新增15例猴痘確定病例,為14例本土、1例境外移入個案,其中14例為本國籍男性、1例為外國籍男性,居住縣市為北部9例、中部5例、南部1例,年齡介於20多歲至40多歲,發病日介於4月15日至5月3日,因身體陸續出現發燒、淋巴腺腫大、水泡、膿疱等症狀,經醫師評估後採檢通報,分別於5月2日至5月7日確診。經疫調匡列相關高風險接觸者15名,已進行衛教並自我健康監測21天。我國自去年6月23日將Mpox列為第二類法定傳染病,截至今日累計確診79例病例(69例本土及10例境外移入),其中37例已康復,8例仍住院治療中、34例於居家自主健康管理中。疾管署統計,截至5月8日共計完成25,255人Mpox疫苗接種服務,其中暴露後預防(PEP)接種122人及暴露前預防(PrEP)接種25,133人;而符合「近6個月內曾有高風險性行為者」計接種24,528人。第二階段疫苗(1萬瓶疫苗)預計於5月中旬完成接種服務。疾管署表示,因應猴痘防治需求緊急增購之20,000瓶疫苗(約可提供6萬人次接種),已於5月8日晚間運抵台灣,待完成通關封緘審查及驗收等作業程序後,於本週撥配至各縣市衛生局擴大疫苗接種服務使用。有關第三階段疫苗接種作業,疫苗可供應量較多,醫療院所也已累積疫苗接種服務經驗,為提升服務的可近性與民眾預約接種的方便性與彈性,同時考量民眾數位落差或語言隔閡,以及需檢核符合接種第2劑條件等作業,經綜合評估且與衛生局研商後,由縣市衛生局因地制宜針對符合接種對象需求安排多元接種服務。其中符合近6個月曾有高風險性行為的民眾,可依各縣市衛生局的接種規劃,直接至合作醫療院所預約接種,或於性病就診時轉介接種;衛生局亦將視需要設置社區外展接種站提供接種服務。第三階段接種服務預計下週開始,詳細可預約接種醫療院所服務資訊等,將於下週二記者會說明。疾管署提醒,猴痘傳播對象具侷限性,此波疫情以親密接觸之人際傳播為主,提醒民眾前往流行地區或國內風險場域,應落實自我防護,並避免出入可能與不特定人士親密接觸之社交活動等風險場域,如出現皮膚病灶,例如:皮疹、水泡、斑疹、斑丘疹、膿疱等,以及發燒、畏寒/寒顫、頭痛、肌肉痛、背痛、關節痛、淋巴腺腫大(如耳周、腋窩、頸部或腹股溝等處)等疑似症狀,應佩戴口罩儘速就醫,並主動告知醫師旅遊史、高風險場域暴露史及接觸史。
首波31人A肝疫調結果出爐 羅一均提醒至少要觀察至6月底
台灣好市多「Kirkland Signature科克蘭冷凍3種綜合莓」被驗出A肝病毒。疾病管制署今天首度公布,今年以來共通報31例本土A肝個案,衛生單位全部進行回溯性疫調,目前為止,沒有任何一例與好市多疑似產品有關;發言人羅一鈞表示,目前因吃莓果是否會感染A肝,評估至少要觀察到6月底。台灣好市多一共進口1萬7431.78公斤,賣到只剩下367.43公斤,到底有沒有因為吃了「毒莓」染病?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今天表示,國內今年以來的本土A肝通報病例共有31例,包括其中1例境外移入個案改判為本土個案。羅一鈞表示,疾管署近日已請各地方衛生局進行回溯性疫調,詢問當事者是否曾有食用過好市多、科克蘭冷凍莓果,目前疫調完成,並沒有任何一例看到跟好市多有關。另外,台中傳出有一位民眾自墨西哥返國,隨即通報感染A肝,而確診前「曾上外送平台購買冷凍美國藍莓」,疾管署則指出,該個案就是境外移入個案改判為本土個案的案例,因就潛伏期計算,暫列為本土感染。且該個案雖然2月曾在其他賣場有吃冷凍莓果,不過,和好市多科克蘭皆無關。羅一鈞表示,根據背景值的對照顯示,有10%的民眾在過去60天內曾食用莓果類,若要說是因為吃了莓果染A肝,必須要符合有疑似產品的食用史,以及經進一步病毒定序確認相關。羅一鈞提醒,針對曾購買問題冷凍莓果產品的民眾,建議自最後一次食用日次日起,進行60天的「自我健康監測」,期間若出現:發燒、全身倦怠不適、食慾不振、嘔吐及腹部不舒服、黃疸等急性病毒性A型肝炎疑似症狀,應儘速就醫,並確實告知醫師相關飲食史,以即時診斷治療。目前評估至少要觀察到6月底。
猴痘激增15例…羅一鈞曝恐爆到5月初 自備床單防感染「抓錯重點」
疾病管制署今(18日)公布國內新增15例猴痘(Mpox)確定病例(13例本土、2例境外移入個案)。對此,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以潛伏期推估,4月底、5月初是疫情發展關鍵期,可能有潛藏個案陸續發病;至於有專家提出到旅館自備毛巾、床單預防染疫,他直言猴痘主要透過親密接觸傳染,提醒民眾勿抓錯重點。疾管署指出,13例本土個案均為本國籍男性,分別為北部12例及南部1例,年齡介於20多歲至40多歲,於3月26日至4月16日間陸續出現發燒、淋巴腺腫大、水泡、膿疱及紅疹等症狀,經醫師評估後採檢通報,分別於4月11日至4月17日確診。2例境外移入個案則為北部20多歲外國籍及南部30多歲本國籍男性,確診前均有境外活動史,並於回國後陸續出現症狀,於4月11日確診。羅一鈞表示,以目前有限疫調、發病日與暴露接觸史等資料推估,猴痘確診個案的增加,和清明連假時間較長、社交活動頻繁有關,主要傳播途徑仍是人與人間的親密接觸、性接觸等,發生情境包含三溫暖等營業場所,或者透過網路交友軟體與不特定人士、不熟識的人接觸為主。羅一鈞表示,新增的15例個案都沒有接種過猴痘疫苗,社區整體感染風險提高,加上猴痘有21天的潛伏期,估計從現在開始一直到4月底、5月初,都是疫情發展關鍵期,不排除後續有潛藏個案發病,另近期也有出國人潮,觀察鄰近的日本、韓國疫情升溫,東南亞也有案例出現,確診個案恐持續增加。至於有專家提出到旅館自備毛巾、床單預防染疫,羅一鈞直言,經參考猴痘傳播力與侵襲率等相關國際文獻證據,以及先進國家對於猴痘確診個案之隔離政策與處置措施,又考量猴痘傳播具侷限性,須長時間密切接觸或親密接觸才有較高傳播風險,應避免和不特定人士進行親密接觸,呼籲外界勿抓錯重點。疾管署統計,截至4月17日共計完成7,024人Mpox疫苗接種服務,其中暴露後預防(PEP)接種43人及暴露前預防(PrEP)接種6,981人;而符合「近6個月內曾有高風險行為者」計接種6,826人。另,自4月10日開放第二階段疫苗接種意願登記至今日中午12時,完成登記民眾計25,163人,將依據民眾登記順序與所選擇醫院提供名額,依序寄送電子郵件通知民眾進行門診預約掛號。請民眾於收到預約掛號通知後,至所提供的醫院網站連結,完成預約掛號,並依掛號時間前往醫院接種疫苗。目前尚有4,837個名額可登記,請符合條件民眾儘速至「猴痘疫苗接種意願登記平臺(https://mpox.cdc.gov.tw/)」登記,以完成疫苗接種,保護自己與他人。
猴痘暴增15例「皆為男性」 逾7000人接種疫苗「9成有高風險行為」
疾管署今(18)日公布國內新增15例猴痘確定病例(13例本土、2例境外移入個案)。13例本土個案均為本國籍男性,分別為北部12例及南部1例,年齡介於20多歲至40多歲,於3月26日至4月16日間陸續出現發燒、淋巴腺腫大、水泡、膿疱及紅疹等症狀,並至醫院就醫,經醫師評估後採檢通報,分別於4月11日至4月17日確診。2例境外移入個案(馬來西亞及日本)分別為北部20多歲外國籍及南部30多歲本國籍男性,確診前均有境外活動史,並於回國後陸續出現症狀,就醫後採檢通報,並於4月11日確診。經疫調匡列相關高風險接觸者19名,已進行衛教並自我健康監測21天,另5名非高風險接觸者已給予一般性衛教注意自身症狀。疾管署說明,我國自去年6月23日將Mpox列為第二類法定傳染病,截至今日累計確診40例病例(31例本土及9例境外移入),其中9例住院治療中、7例於居家自主健康管理中,其餘24例已康復。疾管署統計,截至4月17日共計完成7,024人Mpox疫苗接種服務,其中暴露後預防(PEP)接種43人及暴露前預防(PrEP)接種6,981人;而符合「近6個月內曾有高風險行為者」計接種6,826人。另外,自4月10日開放第二階段疫苗接種意願登記至今日中午12時,完成登記民眾計25,163人,將依據民眾登記順序與所選擇醫院提供名額,依序寄送電子郵件通知民眾進行門診預約掛號。請民眾於收到預約掛號通知後,至所提供的醫院網站連結,完成預約掛號,並依掛號時間前往醫院接種疫苗。目前尚有4,837個名額可登記,請符合條件民眾儘速至「猴痘疫苗接種意願登記平臺( https://mpox.cdc.gov.tw/ )」登記,以完成疫苗接種,保護自己與他人。疾管署呼籲,民眾前往流行地區或國內風險場域,應落實自我防護,並避免出入可能與不特定人士親密接觸之社交活動等風險場域,如出現皮膚病灶,例如:皮疹、水泡、斑疹、斑丘疹、膿疱等,以及發燒、畏寒/寒顫、頭痛、肌肉痛、背痛、關節痛、淋巴腺腫大(如耳周、腋窩、頸部或腹股溝等處)等疑似症狀,應佩戴口罩儘速就醫,並主動告知醫師旅遊史、高風險場域暴露史及接觸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