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
」 癌症 營養師 肺腺癌 大腸癌 高敏敏颱風過後菜價居高不下 營養師分享青菜「熱量/纖維量」排行…教你低成本聰明吃
康芮颱風雖然已過境,但對台灣農產也是造成重創,估計葉菜類農產未來會有一段時間會居高不下。而青菜又是每日必食的食材,要如何在這段時間低成本的聰明吃,不要花太多錢就攝取到足夠量的纖維量,營養師高敏敏也分享了坊間常見蔬菜的「熱量/纖維量」排行,方便民眾選購。營養師高敏敏在FB粉絲專頁發文表示,每逢颱風過後,菜價總是居高不下,這讓不少消費者感到無奈。高敏敏認為,既然要吃蔬菜,不妨選擇那些纖維量更高、營養更豐富的種類,讓每一口都吃得更有價值。針對燙青菜的選擇,高敏敏提供一些蔬菜的營養數據,方便民眾能挑選出最適合的蔬菜。以100克為單位,燙完的青菜大約是半碗的量,其中地瓜葉、菠菜與豌豆苗的膳食纖維含量相對較高,分別為3.3克、3.2克和2.3克;而鉀含量最高的則是菠菜,達到510毫克,能有效補充人體所需的礦物質。此外,高敏敏也提到,紅鳳菜、黃豆芽、韭菜豆芽等也是不錯的選擇,纖維含量皆在2克以上,有助於促進腸胃健康。而像高麗菜、大陸妹(福山萵苣)等纖維量雖然偏低,但熱量也是相對更低,適合用來控制體重的朋友。(圖/翻攝自FB)值得注意的是,高敏敏提到,許多人在吃燙青菜時習慣淋上各式醬汁,這些醬汁的熱量也不可以疏忽,其中香油每15克就含有132大卡,遠高於醬油膏(15大卡)和辣椒醬(12大卡),因此在調味時應適量使用,避免攝取過多熱量。高敏敏也強調,膳食纖維在日常飲食中十分重要,尤其對於19歲以上的成人。根據2020年衛福部的建議,膳食纖維的每日參考攝取量應在20至38克之間,具體攝取量會依年齡、性別、活動量以及總熱量的需求而有所不同。一般來說,成人每日建議的膳食纖維攝取量應在25至35克之間。高敏敏解釋,膳食纖維不僅能穩定血糖,減緩血糖上升速度,還能幫助排便、改善便秘,並且有助於預防大腸癌。透過增加腸道蠕動,纖維可以使糞便更為柔軟,促進順暢排便,減少腸道內毒素的累積與接觸。(圖/翻攝自FB)
化療副作用!常出現手腳麻木 中藥與針灸治療有望改善
台灣十大癌症之首前三名分別是大腸癌、肺癌與乳癌,這些癌症治療最常見的化療藥物,為鉑金、紫杉醇、長春花鹼及希羅達等。這些藥物常見副作用之一就是手腳麻木,並容易引起周邊神經病變。較輕微的像是神經受到影響導致手腳麻木,而嚴重時,患者的皮膚甚至可能出現紅腫、刺痛或脫皮現象,伴隨著神經性麻木的手足症狀。治療化療後手麻 西醫多採抗憂鬱或抗癲癇藥物頤鳴堂中醫診所院長康涵菁中醫師表示,化療引發的手腳痲木在部分患者中是可逆的,通常會在化療結束後六個月內逐漸消失;但也些患者的麻木症狀可能會持續一生。因此,及早介入治療成了重要的課題。一般而言,西藥治療通常採用抗憂鬱藥物或抗癲癇藥物,這些藥物透過影響神經傳導物質來減輕患者的疼痛或不適,並搭配止痛藥,以達到緩解症狀、提高生活品質的目的。中醫治療觀點及方法康涵菁中醫師解釋,目前已知這些化療藥物會破壞神經,如神經軸或神經節受損,因此單靠補充營養神經的B群效果有限。然而,中醫針灸和中藥的治療在這方面顯示出一定效果。有研究指出,中藥寄生腎氣丸或蒼朮提取物可能有助於緩解神經病變的症狀,且副作用較少。中醫對手腳麻木的診治分析從中醫角度來看,化療後的手足麻木,麻通常屬於血液循環不良,木則是痰阻。針對這些症狀,中醫會優先考慮使用黃耆五物湯等藥物來促進血液循環,並可搭配水煎藥外洗手足以加強效果。如果是因紫杉醇或希羅達引發的手腳發黑,中醫會考慮用祛濕熱的方法,加入威靈仙、薏仁和蒼朮等藥物,來加速局部局部濕邪的散出,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針灸在治療化療後急性手足麻木有顯著效果康涵菁中醫師分享,針灸在急性發作的手足麻木中有顯著效果,尤其是放血療法能快速緩解症狀,並搭配艾灸促進血液循環。針對慢性調養,則可選擇手三陰俞穴、神門、大陵、太淵,勞宮外,足部三太穴和足三陽滎穴等穴位進行針灸,並且腹針療法也是重要的一環。此外,透過中脘、下脘、氣海、關元等穴位的針灸,也能有效幫助氣血循環,並提升患者的康復效果。康涵菁醫師提醒患者,化療後出現手腳麻木的症狀,應避免自行購買保健品使用,最好尋求專業醫師的諮詢與治療。雖然有些研究提到DHA、α-硫辛酸和SIRT2可能對改善症狀有些幫助,但這些研究的樣本數仍然有限,效果尚未得到充分證實;補充維生素時,應特別小心,例如維生素E在前列腺癌患者中可能會加重病情,因此務必要聽從醫師的指示。
不吸菸肺癌1/別再冤枉橄欖油! 「關鍵2成分」不易製造有毒油煙
不吸菸的藝人汪建民因肺腺癌辭世,56歲的他從確診到過世僅9個月,死亡來得猝不及防更加深大眾對肺腺癌的恐懼。許多民眾都想問:「不吸菸的我,到底該如何預防肺腺癌?」110年癌症登記報告顯示,肺癌發生人數高達1萬6880例,首度超越大腸癌成為第一位,今年最新報告即將於11月宣布,預估發生人數將突破1.7萬;此外,肺癌的死亡率19.5%、晚期發現比例50.2%都是所有癌症之冠,躍上國人癌症排行的「三冠王」。過去認為吸菸者較容易得肺癌,現在新增肺癌大多是與吸菸關係相對小的肺腺癌。根據衛福部資料,2010年時肺腺癌占整體肺癌的55%,但到了2019年竟暴增至71%,短短近10年增加24%。包括前副總統陳建仁、蕭萬長、舞者羅曼菲、藝人鳳飛飛等,都是不吸菸的肺癌患者。其中女性肺癌中,更是高達9成不吸菸。那為何會罹癌?中研院與台大醫院團隊在2020年7月發表研究成果,宣布找到台灣肺腺癌的癌細胞突變印記,以APOBEC酵素突變為最大宗,高達74%從未抽菸的年輕女性(小於60歲),體內APOBEC突變印記程度高,可能是早期觸發癌症的因素。中研院與台大2020年的共同研究也指出,除了基因之外,廚房油煙也是肺腺癌原因之一。國家衛生研究院2014年的研究指出,每年暴露於廚房油煙環境超過144次,罹患肺癌風險達1.78倍,其中關鍵在高溫烹調時,油品加熱超過發煙點之後,會出現氧化、劣化等變質情形,進而產生有毒物質,提高致癌風險。「以烹調溫度來說,一般炒菜約120°C~160°C,油炸160~180°C,烘烤則是200 °C。」營養師程涵宇告訴CTWANT記者,所有油脂都有一個特定溫度的「發煙點」。當油脂達到「發煙點」時,油會開始分解,此時會出現具有致癌性的化學煙霧,裡面的脂肪酸與甘油游離出來並且氧化變質揮發到空氣中,油煙中的丙烯醛Acrolein是造成肺癌的原因之一,油的溫度越高,丙烯醛產生的速度也越高。根據美國農業部建議,以下這些油具有較高的「發煙點」,適合用於油炸,包括橄欖油、花生油、芥花油、玉米油、葡萄籽油、紅花籽油、葵花油。程涵宇說,除了油脂種類之外,游離脂肪酸、脂肪酸鍊的長度、油品營養成分也會影響發煙點,通常精煉過的油品發煙點較高。藝人汪建民因肺腺癌而驟逝,震撼許多民眾,也對日益增加的肺癌案例感到恐懼。(圖/記者焦正德攝)「除了發煙點,其實油品的多元不飽和脂肪、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都很重要!」程涵宇說,若是油炸食物180°C,就要選擇比180°C稍高發煙點的油品;另外,油品中的多元不飽和脂肪酸易氧化、單元不飽和脂肪酸比較不易氧化,所以要選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含量低、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高,這樣的油品氧化穩定性較好,不易產生有毒物質。程涵宇最建議選擇橄欖油,尤其是特級初榨橄欖油,不僅符合上述條件,抗氧化劑含量也最高。「許多謠言說初榨橄欖油不能炒菜,其實它發煙點高達210°C,完全沒問題!」其他如苦茶油、芥花油的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含量也高,也都不易產生有毒物質。程涵宇說,每種油都有不同的特性、風味、最適合的用法,價格成本也是考量之一,大家也可以多元選擇,例如涼拌優先用亞麻仁油、橄欖油,一般中高溫可以用苦茶油、橄欖油、芥花油來烹調,部分料理像是麻油雞、三杯雞等就很需要芝麻油的香氣。程涵宇提醒,未精煉芝麻油發煙點較低,所以她自己料理三杯雞時,會先用橄欖油小火炒薑片大蒜,放入雞肉小火煎至上色後,再放入芝麻油簡單炒炒後就可以加入米酒、醬油、糖等。另外,切記不要把油加熱到發煙點才把食材下鍋,如果鍋子已經開始冒煙請即刻停止加熱;也要盡量少高溫烹調,同時縮短食物接觸高溫的時間,較能保留食物營養、也能減少油煙。
美麥當勞染大腸桿菌釀1死!專家建議避開3食物 這款水果也上榜
美國麥當勞「四盎司牛肉堡」爆出嚴重食安問題,目前受害者已有75人,甚至有1人死亡,初步研判是漢堡內的新鮮洋蔥導致。對此,食安專家們指出,除了洋蔥,還有幾項食品的相關風險較高,包括哈密瓜、豆芽和袋裝沙拉,而專家更指哈密瓜是「最致命」的農產品之一。如何才能避免大腸桿菌食物中毒?專家指出,一般來說要避免生食豆芽菜、袋裝沙拉和哈密瓜。(圖/達志/美聯社)根據《美國國家廣播公司新聞網》(NBC News)報導,到底要如何才能避免大腸桿菌食物中毒?據美國食品安全專家指出,一般來說要避免生食豆芽菜、袋裝沙拉和哈密瓜。報導引述喬治華盛頓大學(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食品安全暨營養安全研究所(Institute for Food Safety and Nutrition Security)主任科瓦爾西克(Barbara Kowalcyk)的說法,若擔心大腸桿菌的風險,應該避免食用預先清洗、甚至切好的蔬果,因為這些農產品可能成為細菌孳生溫床。要避免大腸桿菌滋生,專家建議可以購買完整蔬果,回家後再自行使用流水清洗,同時使用餐巾紙吸乾。(圖/達志/美聯社)若要避免這樣的情況,科瓦爾西克建議可以購買完整蔬果,回家後再自行使用流水清洗,同時使用餐巾紙吸乾。同時丟掉最外層或破損的葉子,避免成為細菌入侵的破口。另據美國羅格斯大學(Rutgers University)食品科學教授沙夫納(Don Schaffner)表示,蔬果從農場到餐廳或超市,加工程序越多,引入或散播細菌的機會就越多,包括切片、預洗、添加配料過程,「出錯的地方肯定就越多」。專家說豆芽種子發芽後,會在水中釋出養分,使得細菌得以生長。(圖/達志/美聯社)沙夫納舉例,大腸桿菌通常發生在預先清洗的綠色葉菜,原因可能是沖洗的水,氯含量不足,但豆芽則不同,由於豆芽種子發芽後,會在水中釋出養分,使得細菌得以生長。至於瓜果類,沙夫納提醒,切開的瓜果類容易孳生病原體,尤其是閒置不管的話,他舉例,像是參加研討會議早餐自助吧常有的現切水果,由於放了一整天,外觀看似未改變,但細菌早已不斷滋生。專家說哈密瓜的網狀外皮最容易藏匿細菌。(圖/達志/美聯社)除此之外,西北大學食品監管政策教授德特維勒(Darin Detwiler)表示,哈密瓜的網狀外皮最容易藏匿細菌,「這是最致命的農產品之一,哈密瓜有完美的pH值,你怎麼清洗外皮都不夠」。專家說哈密瓜的網狀外皮最容易藏匿細菌。(圖/達志/美聯社)
美麥當勞「四盎司牛肉堡」大腸桿菌中毒奪命!13州75人感染「1人死亡」 罪魁禍首找到了
美國連鎖速食巨擘麥當勞(McDonald's)的四盎司牛肉堡爆發民眾食用後感染大腸桿菌的疫情,據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和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CDC)說法,這波疫情造成的住院人數攀升至75人,大部分病例集中在美國西部地區,其中科羅拉多州一名長者死亡,包括一名兒童腎臟出現嚴重併發症,罪魁禍首可能是供應鏈中的切片洋蔥,目前包括其他速食業者塔可鐘(Taco Bell)、必勝客(Pizza Hut)、肯德基(KFC)跟漢堡王(Burger King),也緊急下架洋蔥。連鎖速食店麥當勞的四盎司牛肉堡(Quarter Pounder)可能與大腸桿菌疫情爆發有關。(圖/達志/美聯社)根據多家美媒報導,CDC在22日發布食品安全警報指出,連鎖速食店麥當勞的四盎司牛肉堡(Quarter Pounder)可能與大腸桿菌疫情爆發有關,造成75人中毒,這波疫情已導致22人住院治療,並造成科羅拉多州一名年長患者死亡。值得關注的是,有一名孩童和一名成年人被診斷出溶血性尿毒症候群,這是一種造成腎臟血管受損的嚴重疾病。CDC指出,這些病例由上月27日至本月11日期間發生,多達27例來自科羅拉多州,其餘包括內布拉斯加州、堪薩斯州和猶他州等13州,大腸桿菌是種常見於人類和溫血動物腸道內的細菌。大多數大腸桿菌菌株都不會造成傷害,不過像是如產志賀毒素大腸桿菌,則會產生強烈毒素,恐導致嚴重的食物傳播疾病。調查人員已經將調查重點聚焦在洋蔥絲和牛肉餡上,包括負責供應洋蔥絲的廠商加州薩利納斯(Salinas)的泰勒農場(Taylor Farms)已宣布自主回收黃洋蔥。(圖/達志/美聯社)雖然目前尚未查明導致疫情爆發的具體食材,不過調查人員已經將調查重點聚焦在洋蔥絲和牛肉餡上,包括負責供應洋蔥絲的廠商加州薩利納斯(Salinas)的泰勒農場(Taylor Farms)已宣布自主回收黃洋蔥。有採購相關洋蔥食材業者的塔可鐘(Taco Bell)、必勝客(Pizza Hut)、肯德基(KFC)跟漢堡王(Burger King)等速食餐廳,也紛紛緊急下架洋蔥。(圖/達志/美聯社)對此,美國麥當勞也發聲明表示,受影響的部分地區已停售「四盎司牛肉堡」,強調極度重視食品安全。另外,有採購相關洋蔥食材業者的塔可鐘(Taco Bell)、必勝客(Pizza Hut)、肯德基(KFC)跟漢堡王(Burger King)等速食餐廳,也紛紛緊急下架洋蔥。有採購相關洋蔥食材業者的塔可鐘(Taco Bell)、必勝客(Pizza Hut)、肯德基(KFC)跟漢堡王(Burger King)等速食餐廳,也紛紛緊急下架洋蔥。(圖/達志/美聯社)另據《中時》稍早引述台灣麥當勞回應,「台灣麥當勞四盎司牛肉堡所使用的切絲洋蔥,原料由紐西蘭進口,牛肉餅原料則來自巴拉圭及紐澳,來源皆與美國不同;同時,根據供應商自主檢驗報告,確認原料均符合相關標準,敬請顧客安心食用」。調查人員已經將調查重點聚焦在洋蔥絲和牛肉餡上,包括負責供應洋蔥絲的廠商加州薩利納斯(Salinas)的泰勒農場(Taylor Farms)已宣布自主回收黃洋蔥。(圖/翻攝自X)
49歲女腹痛竟罹晚期卵巢癌 「手術+熱化學療法」穩定控制
卵巢癌初期症狀不明顯,導致早期診斷困難,馬偕醫院婦癌科與外科團隊針對晚期卵巢癌患者,透過跨科合作進行腫瘤減積/根除性手術,並結合腹腔內熱化學療法(HIPEC),利用加熱之高濃度化學藥物在腹腔內灌流,殺死癌細胞,達到良好的癌症控制。經過持續追蹤,某些患者如今已成為「癌症班」畢業學姐,成功戰勝病魔。馬偕醫院婦產部婦女癌症學科主治醫師林玟瑄近日治療一名49歲女性,因腹部脹痛多日於急診就醫,電腦斷層顯示多處腹膜腫瘤合併腹水以及肋膜腔積液,腫瘤指數CA-125亦有上升跡象,會診婦產科後,經診斷性腹腔鏡檢查確認病灶來源,病理結果顯示卵巢惡性腫瘤,在進行三個療程的化學治療後,腹腔內腫瘤及腫瘤指數皆進步良多,因此決定與大腸直腸外科合作,進行減積手術並合併腹腔內熱化學療法,患者術後復原良好,並完成剩餘的化學治療療程,目前正接受口服標靶藥物做為維持性治療,無復發跡象。林玟瑄表示,卵巢癌是一種罕見但致命的婦女惡性腫瘤,在女性癌症發生率和死亡率排名第七。根據國民健康署統計,2021年約有1,793名婦女被診斷為卵巢癌,其中696人去世。傳統治療方式包括腫瘤切除和最大程度的減積手術,術後依據病理分期進行輔助性化學治療,但如果病情已屬晚期,或患者合併其他內科疾病,經評估後不適合立即手術,或手術無法完全清除病灶時,會先選擇術前輔助性化學治療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待腫瘤縮小或範圍減少後,再進行減積/根除性手術,術後則繼續完成化學治療並定期追蹤。然而,針對腹膜內無法完全清除的微小癌細胞,可能導致日後疾病復發,此時則採用腹腔內熱化學療法(HIPEC)徹底消除病灶。林玟瑄醫師表示,卵巢癌手術中,醫師會儘量切除所有肉眼可見的腫瘤,之後配合HIPEC,將加熱至攝氏41至43度的高濃度化學藥物注入病人的腹腔內,灌流約60至90分鐘。馬偕紀念醫院大腸直腸外科資深主治醫師陳建勳進一步說明,42度的溫度剛好可以殺死遺留在腹腔內的癌細胞,且不會對腹腔內正常器官造成損害。在此過程中,癌細胞的自我修復能力也會下降,變得更為脆弱,從而增強化療效果。高溫不僅能提升癌細胞的滅殺率,還能刺激熱激蛋白的增長,阻止新生血管的形成,進而抑制癌細胞的生長,同時也能強化病人的免疫系統。根據臨床實證研究結果,新診斷為卵巢癌、腹膜癌或輸卵管癌第三期且不適合手術作為第一線治療的患者,若先行術前輔助性化學治療,並在後續手術中結合HIPEC,與僅接受手術和傳統化療相比,接受HIPEC的患者中位存活期延長約12個月,死亡風險降低約3成,中位無病惡化期延長約3.6個月,復發風險減少約4成。林玟瑄醫師提醒,儘管研究結果支持這種治療方式能夠有效控制癌症並延長患者生命,但腹腔內熱化學療法屬於高難度且高風險之手術,需要經驗豐富的醫師與醫療團隊來進行術前評估,多科團隊協作確保手術的效率與安全,且手術必須在設備完善的醫院進行,才能制定完整的治療計畫,並提供術後全方位的照護。
蔡尚樺半夜突PO黑底圖 再發「插針管照」吐心情內幕
曾奪下第55屆金鐘主持人獎的蔡尚樺,其亮麗的外型加上扎實的主持功力,都讓她吸引了不少粉絲的愛戴,她也時常在社群平台分享生活點滴。然而,她於25日清晨5點多突然上傳黑底圖,透露自己的緊張情緒。蔡尚樺於25日清晨5點在Instagram透露,自己將接受大腸鏡檢查,這也是她人生中的第一次,檢查前她於半夜起床喝瀉藥,直言「好撐。」到了25日一早,她則更新近況,可看到她在醫院換好衣服,手臂插著針管,「準備去麻醉,好緊張。」蔡尚樺將接受大腸鏡檢查。(圖/Instagram gladys.tsai)蔡尚樺不僅身材姣好,也是學霸,擁有國立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碩士、國立政治大學法律與經濟雙學位等學歷,2019年2月起和曾國城主持的《全民星攻略》節目,更讓她於2020年獲得第55屆金鐘獎益智及實境節目主持人獎。而她在去年年底曾自曝,與愛情長跑11年的男友「交大仔仔」易鼐恩分手,隨後卻被週刊爆出「無縫接軌」小8歲球員林秉聖,對此蔡尚樺則出面否認緋聞,表示「針對鏡週刊本期雜誌,以聳動標題散播,未經查證捕風捉影之不實內容,本人已採取法律途徑,要求鏡週刊下架報導,也懇請媒體先進勿以訛傳訛,再次轉載誤導感謝。」
美麥當勞疑大腸桿菌害1死49病例 CDC:病患多曾吃過這漢堡
美國公共衛生於22日表示,近期爆發的大腸桿菌疫情與麥當勞的「Quarter Pounder」漢堡有關,已導致至少1人死亡,並造成49人感染,疫情共橫跨10個州,其中有10人還在住院治療。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指出,此次疫情正在快速發展,多數病患報告曾食用麥當勞的四分之一磅漢堡。CDC強調,調查人員正在迅速確定是哪種食材受污染,並指出麥當勞已經撤回了這些漢堡的相關原料。大多數感染者集中在科羅拉多州和內布拉斯加州,麥當勞已暫時停止在某些州供應「四分之一磅」漢堡,並配合當局調查,目前麥當勞已停止使用「新鮮洋蔥條」和「四分之一磅」牛肉餅,以排除可能的污染源。大腸桿菌感染的症狀包括嚴重的胃痙攣、腹瀉和嘔吐,通常在攝入細菌後三到四天出現。雖然大多數人可在五至七天內康復,但部分患者可能會出現嚴重腎臟問題,需住院治療。麥當勞首席供應鏈官塞薩爾皮納(CesarPiña)在公司網站上表示,食品安全是公司的首要任務,並強調麥當勞已果斷採取行動,暫停在受影響地區供應四分之一磅漢堡。皮納透露,初步調查顯示,一部分感染可能與來自一家供應商的滑洋蔥有關,該洋蔥條已從菜單上刪除。此次大腸桿菌疫情影響範圍包括科羅拉多州、堪薩斯州、猶他州和懷俄明州等地區的麥當勞餐廳。皮納表示,麥當勞正努力增加四分之一磅漢堡的供應,但其他菜單產品如巨無霸和起司漢堡不受影響,仍可正常供應。
常被誤認腸躁症 醫揭「發炎性腸道疾病」症狀:嚴重肚破腸流
發炎性腸道疾病(IBD)是一種消化道的慢性發炎疾病,初期常被誤認為腸躁症,若是和壓力有關的腸躁症,通常發生在白天或有壓力時疼痛,飯後往往會肚子絞痛想排便,排便後就會緩解,但若出現其他相關症狀,就要提高警覺,必須進一步接受檢查。林口長庚醫院發炎性腸道疾病中心主任李柏賢醫師說明,發炎性腸道疾病主要分成潰瘍性結腸炎和克隆氏症,好發在學生、上班族等20至40歲青壯年,常見臨床症狀包含腹瀉、腹痛、血便、黏液便、貧血以及體重減輕其中潰瘍性結腸炎以腹瀉、黏液便、血便為主,克隆氏症則以右下腹疼痛為主要表現。該疾病是患者自體免疫系統攻擊腸道,引起嚴重腹痛、血便,有部分人腸道狹窄、穿孔、阻塞,甚至「肚破腸流」,瘻管導致肚皮、生殖器官滲出糞便,嚴重影響工作與生活。疾病初期常被當成急性腸胃炎或大腸急躁症合併痔瘡出血,長期若沒妥善控制,會增加急診、住院、手術切腸、甚至腸癌風險。由於該疾病成因複雜,目前研究顯示和基因、西化飲食、食品添加物、環境污染和腸道菌叢改變有關。李柏賢指出,雖然過去西方國家IBD盛行率高,但近年亞洲國家發生率急遽上升,推測是飲食型態轉向西化以及食品添加物改變腸道微菌叢。
肛門出血不一定是痔瘡 專業醫分析5情況「疏忽就放任癌症惡化」
許多人在排便時,偶爾會出現血便的問題,一些有痔瘡的民眾,就會直覺以為是痔瘡發作。但知名痔瘡專家陳威智醫師近日提醒,屁股出血並不一定只是痔瘡,這種身體異狀往往可能隱藏著更嚴重的疾病風險。他也為此分析5種情況導致的出血,其中一種如過放任不管的話,會直接導致癌症惡化。陳威智醫師在FB粉絲專頁發文表示,許多人對於屁股出血或疼痛的症狀掉以輕心,認為只是痔瘡便放著不治,任其自然癒合。但陳威智醫師提醒,這樣的認知可能延誤治療,導致病情惡化。陳威智醫師也解釋,許多疾病的症狀與痔瘡類似,但其實可能隱藏著更複雜的問題,需及時就醫確認。陳威智醫師表示,像是大腸癌,就是一種常被誤認為痔瘡的疾病。由於其早期症狀如便血、腹痛等與痔瘡相似,許多人因此忽略。但大腸癌通常還伴隨著不明原因的體重減輕和持續的腹痛,如果不加以重視,延誤治療的風險相當高。第二則是肛門瘻管,這也是一種容易被誤解的疾病,常見於肛門清潔不佳或反覆感染的情況下。這種病症通常伴隨膿樣分泌物或血紅色黏液,會導致肛門周圍的癢感和疼痛。第三種就是肛門癌,陳威智醫師解釋,如果肛門瘻管長期不加以治療,肛門持續發炎導致細胞病變反覆發作,進而引發肛門癌,嚴重時甚至會惡化成惡性腫瘤。第四種則是克隆氏症,這是一種慢性腸道發炎性疾病,常伴隨腹痛、腹瀉、發燒和體重減輕等症狀。由於其發病過程與痔瘡的某些表現類似,很多患者未能及時察覺病情,錯過最佳治療時機。最後,肛裂也是一種與痔瘡相似的疾病,常見於長期便秘的患者。由於排便時肛門壓力過大,導致肛門組織撕裂,進而出現撕裂痛和便血的情況。這類症狀雖然多數人會認為是痔瘡,但實際上是肛門組織因外力受損引起,需及時治療以免惡化。陳威智醫師也在文章中呼籲,當出現肛門異狀時,千萬不要自行判斷為痔瘡,應該儘早就醫檢查,以避免延誤其他更嚴重疾病的治療。
15歲少年無照開車釀3死 小吃攤遭起底…被封「東湖最強臭豆腐」
台北市內湖區安康路和東湖路口,昨(17日)發生一起重大車禍,15歲少年無照駕車撞進小吃攤,導致3死2傷。而該臭豆腐攤也被翻出,雖然主打臭豆腐、大腸麵線,但越南米線和越南河粉才是必點品項,每天開門總是大排長龍,被封為「東湖最強臭豆腐」。據了解,該小吃攤名為「讚ㄟ大腸麵線臭豆腐」,位於北市東湖市場入口處,《食尚玩家》曾撰文提到,每天只營業5小時,只要一開門就會排滿人潮,店內主打臭豆腐、大腸麵線、各式湯品等,不過越南米線、越南河粉才是必點品項。據了解,越南米線是清爽蘿蔔排骨湯底,一整碗吃得到軟嫩白蘿蔔、如嫩豆腐般的厚切豬血、有肥有瘦的豬肉片與帶骨子排,只花百元就能吃飽飽,東湖老饕吃過都說讚。另外,美食部落客「Nico&妮喃小語」更封該店是「東湖最強臭豆腐」,不少網友也在Google評論留下好評:「個人覺得主打商品不是大腸麵線,要改成越南麵才對,看起來熟客好像都是點越南麵居多。老闆娘應該是越南人,所以才有越南意麵吧,人很好很親切,大推啦」、「隱身在市場內的美味小吃,每到點心時間或宵夜時間,總是被滿滿的客人包圍」、「東湖最好吃的炸臭豆腐」。
內湖3死2傷重大車禍 15歲少年偷開外公車出門「家人全不知道」
台北市內湖區今(17日)晚發生一起嚴重車禍,15歲曾姓少年偷開外公的車出門,行經東湖路和安康路交叉路口時,疑因車速過快失控撞進騎樓一間小吃攤,造成3死2傷的慘劇。據了解,車禍發生在今天傍晚6時許,15歲曾姓少年開著外公的轎車出門,由東湖路右轉進康安路,疑似車速過快不慎撞進騎樓的大腸麵線和臭豆腐攤,當場撞擊導致3人失去生命跡象。由於隔壁攤是滷味攤,2名正在煮滷味的女店員也受波及,遭到滷味滾燙的湯汁潑濺到,燙傷緊急送醫。轎車左右搖晃,一路撞進路口的小吃攤。(圖/翻攝畫面)現場監視器畫面顯示,曾姓少年駕駛的轎車一路左右搖晃,擦撞對向一輛轎車後失控,直衝到位於路口的小吃攤內。警方指出,案發至今僅聯繫到少年的父親,家人並不知道他偷開車出門,現場進行酒測,酒測值為0,搜查車內發現有數顆電子菸煙彈,經檢查結果為陰性,除此之外沒有其他可疑違禁品。警方表示,目前看不出有酒駕和毒駕,少年事發後嚇呆在現場,一言不發,目前已將人帶回偵訊,同時聯絡少年的父親前來,以釐清案情。這起車禍共造成2名客人陳姓男子(53年次)和高姓女子(62年次)以及騎機車經過的盧姓男騎士(52年次)身亡,滷味攤的黎女(72年次)和陳女(73年次)則是燙傷。
新型痔瘡手術不可怕!微創雷射大幅減少疼痛感 快速康復回歸正常生活
粉領族林小姐因為白天坐辦公桌,在家就躺著追劇,加上愛吃辣、不愛喝水,因此長期受痔瘡所苦,除了肛門口有搔癢不適、異物感之外,每次排便都會有出血,更是覺得相當困擾,但因為聽說痔瘡手術很痛、術後還要臥床2到3週,所以一直很排斥去看醫生。直到最近聽說朋友接受了新型微創「雷射痔瘡消融手術」,幾乎沒什麼疼痛、1到2天就可以恢復正常生活,林小姐才願意就診,積極處理痔瘡問題。痔瘡不可輕忽 選擇最適合的治療方式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大腸直腸外科顏珉玄醫師表示,痔瘡已經是現代社會的文明病,久坐久站、缺乏運動、纖維和水分攝取不足等因素都是痔瘡的成因。輕微的痔瘡可以透過藥物治療,但是如果已經影響到日常生活,仍然建議儘速就醫、接受專業評估。目前處理痔瘡的手術方式很多,最新的技術是採用「雷射痔瘡消融手術」,因為不像傳統手術需要大範圍切除痔瘡組織,因此可以避免術後肛門狹窄的問題,消融的方式也不會破壞肛門周遭的黏膜與括約肌,相對來說是非常安全的手術方式。雷射痔瘡消融手術 疼痛少、恢復快顏珉玄醫師進一步說明,通常需要手術治療的痔瘡都已經是第3級或第4級痔瘡,這種比較大的痔瘡,不管用什麼方式切除,病患在術後都會感受到強烈而且持久的疼痛,更何況每天還是需要正常排便,除了撕裂感讓人難以忍受之外,更有傷口感染的風險。「雷射痔瘡消融手術」不同於傳統手術的方式是切除痔瘡組織,雷射消融的目的是透過光纖導引雷射能量,將痔瘡組織內部血管的水份蒸發氣化,進而讓痔瘡自然收縮。由於治療方式是透過雷射的消融,而不是傳統的切除,所以病患只會有一個0.2公分讓光纖進出的小傷口;即便經過評估還是需要切除外痣,透過雷射消融的痔瘡組織已經大幅度的縮小,需要切割的範圍小,疼痛度也比傳統手術要低的多。除了疼痛少之外,「雷射痔瘡消融手術」的小傷口對於術後的照顧來說也相對輕鬆,不像傳統手術需要定時溫水坐浴,患者術後返家只需要在肛門局部多沖涼水即可,不用擔心日常排便造成傷口感染,更不需要臥床等待傷口復原,許多人可以在手術隔天就直接重返工作崗位。改善作息 避免痔瘡再次復發顏醫師提醒,手術可以治療痔瘡帶來的徵狀,但改變生活習慣也很重要,除了要飲食上盡量避免辛辣等刺激性的食物,並且多攝取膳食纖維、補充水份之外,多運動、養成良好排便習慣,不在馬桶上划手機,都是可以避免痔瘡再次復發的根本之道。
名校自習室公告「避免連續放屁」 苦主崩潰:屁聲從下午到晚上
大專院校內通常會有自習室,供學生們有安靜又舒適的空間使用。近期大陸論壇上瘋傳一張交通大學自習室外的公告,上面竟寫著「盡量避免連續放屁」,令許多網友覺得太獵奇;怎料,有苦主現身留言區表示,他聽了整晚「屁聲」讓他不堪其擾。13日有微博主轉發在小紅書看到的有趣故事,一名網友貼出中國交通大學自習室外的一張公告,內容寫著「為了大家的舒適,請盡量避免在自習室內連續放屁。如有需要,請暫時離開自習室前往衛生間。感謝您的理解與合作。」讓原PO笑說,「用詞克制,但是帶著味道」來自交大醫學生怨恨的發言。廣大網友本來以為這項規定很離譜,但留言區竟然有苦主跳出來發聲,一名自稱在交大自習室現場的網友,表示自己聽了一整晚的屁聲,「從下午一直放到晚上10點半」還無奈地說,「有時候一次連放兩個,有時候抬起屁股放一個巨響的屁」,而放屁者的行為讓他真的不堪其擾。貼文底下立刻引發熱烈討論,「這程度跟當眾排便沒區別了」、「快笑暈了,離譜規定背後一定有更離譜的原因」、「室內放屁不太禮貌,聲音和味道都會影響其他人」;不過有一些人建議頻繁放屁的學生應該就醫檢查,「他去做個腸胃鏡比較好吧」、「要查一查是不是大腸癌之類的」。
徐乃麟破冰愛的擁抱楊繡惠 大和解關鍵人物曝光
楊繡惠日前因節目錄影過程中被徐乃麟罵「妳最賤」,兩人引發紛爭,今(14日)楊繡惠錄影徐乃麟主持《挑戰吧!大神》 ,在節目上演出大和解,徐乃麟說:「我們絕對不是炒新聞,今天要告訴大家,人生有很多的不如意,都會過去的。」楊繡惠則透露剛才兩人碰面,對徐乃麟說的第一句話就是:「乃哥我愛你!」徐乃麟直言:「自己都放不過自己,就是自己沒有智慧。」並表示自己是「說者無心聽者有意」,因為在事件當下沒有講清楚,才會造成日後的紛爭,也跟楊繡惠說:「小的誤會要當下解釋。」製作單位特別送上插上20支箭的蛋糕給楊繡惠。(圖/趙文彬攝)至於兩人和解關鍵,楊繡惠說事件發生後去錄影曾國城節目,「那天錄完影城哥問我有空嗎?要我進休息室,他跟我說這樣這樣處理很不妥當,乃哥是一條腸子通到底的人,會講那些話都是節目效果,我回說應該是乃哥不喜歡我,城哥說乃哥不喜歡人,就不會跟對方互動,這句話點醒了我,真的是一語驚醒夢中」。楊繡惠透露,其實3天前才去開刀割了息肉,「我10月10日去做大腸鏡檢查,就接到製作單位的邀約電話,當下就想說不管是割息肉還是割大腸,都要來上節目,不然乃哥又要誤會我」。徐乃麟則搞笑說:「我們中午剛好真的是吃大腸麵線。」立即笑翻全場。
熱量陷阱隨處可見 營養師分析常見台式麵點熱量「紅燒牛肉麵超驚人」
在健康意識當道的現代,不少人都會希望飲食之際能夠除了吃飽外,還能維持自己的健康。營養師高敏敏日前就分享了一份「台味麵食熱量速查」,其中紅燒牛肉麵一碗的熱量就高達870kcal,是282kcal擔仔麵的3倍之多。營養師高敏敏日前在FB粉絲專頁發文,當中分享了許多常見的台式麵點熱量,在高熱量區中,紅燒牛肉麵以870大卡居首,是高血壓患者需要特別注意的選擇,其次是大滷麵(850大卡)、排骨酥麵(750大卡)以及羊肉麵(715大卡)。這些麵食因湯頭濃郁、肉品油脂豐富,往往會帶來較高的熱量負擔。對於高血脂、高血壓或急性痛風的患者來說,這些麵食需要謹慎選擇,尤其是蝦仁炒麵和酸辣湯麵,也分別含有620大卡和600大卡的熱量。屬於中等熱量的麵食包括鵝肉湯麵(580大卡)、鍋燒意麵(550大卡)、餛飩麵(535大卡)及醬燒沙茶麵(535大卡)。這些麵食的熱量略低於高熱量區,但仍需對其醬料和湯頭保持警惕。麻油雞麵(478大卡)及黑胡椒麵(474大卡)也是常見選擇,但對於控制血糖或膽固醇的民眾來說,仍應適量食用。低熱量麵食則包含宮保雞丁麵(423大卡)、蚵仔麵線(415大卡)、榨菜肉絲麵(400大卡)等。這些麵食的熱量相對較低,更適合需要控制熱量的民眾選擇。其他低熱量選擇如台南意麵(380大卡)、香菇雞湯麵(373大卡)、陽春麵(360大卡)和擔仔麵(282大卡),也都適合想減少卡路里攝取的民眾,但需注意一些麵食,如蚵仔麵線,因為加入太白粉勾芡,可能會導致血糖上升。高敏敏表示,對於喜歡牛肉麵的朋友,建議選擇清燉湯底,而非紅燒或蕃茄口味,以減少不必要的熱量攝取。牛肉的部位也是關鍵,一般的牛腱肉或牛筋相對健康,而高熱量的牛腩和牛雜則建議偶爾淺嚐即可。選擇粗麵不僅能增加飽足感,相較於細麵也更有嚼勁,且吸收油脂較少。高敏敏也提醒,吃麵時千萬不要把湯喝光,因為湯中的油脂和鹽分較高,適量攝取即可。此外,像是肉羹麵和蚵仔麵線這類加了大量勾芡的麵食,因太白粉溶於湯中會讓血糖飆升,是營養師心目中的「地雷食物」。如果再加上大腸等內臟類食材,不僅熱量直線上升,內臟中的飽和脂肪也可能影響血脂。
長胃息肉就該切除嗎? 專業醫解釋「1狀況」才要快切
許多民眾都是在進行健康檢查的時候,透過胃鏡檢查才發現自己有胃息肉,後續就陷入「是否要切除」的判斷中。聯安診所內視鏡室主任徐兆甸表示,胃息肉是由器官黏膜層的細胞增生所形成的突起物,與大腸息肉類似,膽囊和胃部也可能會出現息肉。胃息肉可分為三種類型,分別是胃底腺性息肉、增生性息肉及腺瘤性息肉。了解這些類型及其成因,對於判斷是否需要切除非常重要。根據媒體報導指出,徐兆甸主任解釋,胃底腺性息肉是最常見的,約佔所有胃息肉的九成,通常屬於良性息肉,並不會對身體造成不適或影響,尤其當息肉小於1公分且非生長在特定位置時,無需過度擔心。這類息肉在內視鏡中呈現偏白色且均質規則的粘膜狀,對於1公分以下的胃底腺性息肉,醫師通常建議只需定期觀察即可,但若超過1公分,則建議切除以預防未來可能的病變風險。第二種類型是增生性息肉,這類息肉多是由於刺激性飲食引發的胃部炎症或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所引起,特別是在慢性胃炎患者中較為常見。增生性息肉通常小於1公分,並屬於良性息肉,雖然大部分情況下無需切除,但如果息肉超過1公分,醫師同樣也會建議進行切除,以免日後變化。第三種類型則是腺瘤性息肉,也被稱為胃腺瘤,雖然所佔比例非常低,但這類息肉被視為胃癌前病變,因其內部可能含有惡性胃癌細胞。約有30%的腺瘤性息肉已含有惡性細胞,因此無論大小,一旦發現醫生都會建議立即切除,以防止癌變風險升高。報導中也提到,腺瘤性息肉的成因包括幽門桿菌感染、萎縮性胃炎及家族性腺瘤息肉病,特別是當腺瘤性息肉超過2公分時,惡化的風險更高。至於胃息肉的處理方式,徐兆甸主任建議從30歲開始,就要開始進行完整的腸胃道篩檢,包括糞便潛血檢驗、腫瘤標記、大腸鏡及胃鏡檢查,並且養成每1至2年定期檢查的習慣。尤其對於發現腺瘤性息肉的民眾,除了及早切除外,還應進行幽門桿菌的檢測與殺菌治療,以確保根除幽門桿菌,減少未來癌變的風險。
28歲女罹患大腸癌 竟是每日吃「這一物」釀禍
如果想要身體健康的話,每日的飲食真的都十分重要。近日大腸直腸外科醫師糠榮誠在出席節目時分享2個個案,1人是每日必吃一包鹹酥雞,結果吃了一年後發現罹患大腸癌。另外一名女子則是熱愛飲酒,時常會喝客人剩下的酒,同樣也是喝了一年多之後,發現是第3期大腸癌,2人現在都在進行化學治療中。根據媒體報導指出,大腸直腸外科醫師糠榮誠在出席「聚焦2.0」節目錄影時分享2個案例,這2名28歲女性雖然都沒有癌症家族史,但都擁有相似的不良生活習慣。第一名女子長期便秘,且經常熬夜,每天都要到凌晨一點多才入睡。他一年多前在知名補習街工作,每天下班後總會順路買一包鹽酥雞回家吃。後來,他因大便帶血就醫,經大腸鏡檢查後確診為第3期大腸癌,並進行了手術和化學治療。第二名女子則在舞廳擔任服務生,除了有抽菸的習慣外,還經常喝客人沒喝完的威士忌。該名女子這樣喝了大約一年多後,因上腹疼痛而就醫。經過大腸鏡檢查發現腫瘤的存在,病理報告顯示是第3期大腸癌,目前也正在進行化學治療。糠榮誠解釋,要罹患大腸癌通常需要三個條件:首先是腸黏膜受損,其次是帶有致癌基因,最後則是接觸到致癌物質。上述兩名女子很可能都具備這三個條件,再加上不良的飲食習慣,如愛吃油炸食物和飲用烈酒,使得她們在年紀輕輕時就罹患了大腸癌。此外,糠榮誠還指出,臨床上有不少患者會將腸癌引起的血便誤認為是痔瘡。他提醒,痔瘡的出血通常發生在肛門口1公分的位置,並且是在排便後流出鮮紅色的血跡,而腸癌引起的血便,則多是在糞便中發現暗紅色血跡。他強調,如果出現這種情況,應立即就醫檢查,以免延誤治療時機。
《黑白大廚》評審認證!安成宰「6年前來台嗑大腸麵線」畫面曝光
南韓料理實境秀《黑白大廚:料理階級大戰》播出以來佳評如潮,連續幾週攻佔Netflix排行榜,從食譜到廚師都引發討論。在節目中擔任評審的米其林三星主廚安成宰因此知名度暴漲,有網友翻出他6年前曾來台品嘗台灣小吃大腸麵線的照片,他與好友在路邊享用美食,看起來相當融入台灣文化。安成宰的社群充滿了工作剪影,另外還有品嘗一些美食的照片,有台灣網友發現,安成宰2018年曾來台,在計程車司機推薦下,品嘗了新北市板橋的「深丘大腸麵線」,並拍下麵線與享用美食的側拍照,大讚「好吃好吃」,看來口感深得他的心。米其林三星主廚安成宰(左)。(圖/安成宰IG)安成宰來台吃麵線的話題在Threads引發討論,網友紛紛表示,「他竟然有來過台灣!而且也穿得太local,好像從家門口走出巷子吃麵線一樣」、「早上才吃,這是板橋人的經典豪華早餐」、「這家生意很好」、「原來家鄉板橋擁有三星米其林大廚認證的美食」、「附近上班族中午必買。」這家「深丘麵線」在Google共有近2千則評論,平均獲得4.4顆星,評價頗高、料多實在。雖然地點在三角畸形地鐵皮屋,但每逢中午用餐時間必定要排隊,平日從早上6點開始營業至下午4點、週六只賣早上,賣完就收,若顧客超過3點去就要碰運氣,若害怕向隅可以先提早打電話預訂。
他麵攤點「1小菜」被發現是台中人!中部人見真相崩潰:巨型文化衝擊
台灣小吃攤大多賣海帶、豆乾、滷蛋、肝連、大腸等小菜,但肝連一詞其實也被稱為「隔間肉」。一名網友發文透露,自己在桃園生活5年,到小吃店點餐時,說出了「隔間肉」時,立刻被老闆發現是台中人,他好奇詢問「有沒有台中以外的朋友出來證實一下,隔間肉真的是台中人的特殊名詞?」一名網友在Threads上分享,自己搬到桃園生活5年了,近日到平時常光顧的麵攤買小菜,他點餐時說「我要海帶、豆乾、滷蛋、隔間肉」,老闆疑惑:「你台中人?」原PO回應以為自己的口音很明顯,老闆解釋「不是,只有台中人才會說隔間肉,其他縣市都說肝連肉」,強調自己做20幾年麵店了,「隔間肉」一詞只看過台中人會說。原PO表示自己聽到「肝連」,反而一臉問號,貼文一出後不少人證實「隔間肉」真的只有台中人、南投和彰化部分地區才有人在說,「難怪我離開台中後都找不到隔間肉」、「難怪我在台中每一家都寫隔間肉,而回到嘉義我媽買的卻是肝連」、「本人高雄人住台南多年完全沒聽過隔間肉,但嘉義人老公說他以前有聽過」、「台中人文化衝擊中」、「台中彰化南投都說隔間肉」、「活了快三十年,第一次聽到隔間肉,我的世界一直只有肝連。」肝連肉是豬的橫隔膜和橫膈肌,是在肺的下方,肝的上方。 正好與肝相連,所以,被簡稱成「肝連」,也稱「隔間肉」。肝連肉的肉質軟嫩,肉本身帶有筋膜與油脂,被不少人認為是黑白切之中CP值最高的肉,好吃到有「內臟的松阪肉」之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