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風低壓
」 颱風 天氣 中央氣象局 高溫 氣象潭美颱風+東北季風共伴影響 氣象署17時啟動「劇烈豪雨作業」
中央氣象署宣布,預計於今(23日)傍晚17時啟動「2024年潭美颱風與東北季風共伴豪雨事件」加強作業,並於20時30分舉行記者說明會。氣象署指出,潭美颱風屬於季風低壓區內發展的熱帶系統,外圍環流較強且寬廣,通過菲律賓呂宋島期間,適逢北方高壓東移並伴隨台灣附近東北季風增強,需特別注意東北季風與颱風外圍環流共伴作用影響,尤其23日晚間至25日北部及東半部局部地區有豪雨或以上等級降雨發生的可能,預計於今(23日)傍晚17時啟動「2024年潭美颱風與東北季風共伴豪雨事件」加強作業。氣象署表示,今(23日)東北季風增強,基隆北海岸、東北部及大台北山區持續降雨,並易有局部大雨發生,尤其大台北山區及東北部山區有局部豪雨發生的機率,迎風面北部、東半部及恆春半島有局部短暫陣雨,中南部地區為多雲到晴;今夜起大台北山區、基隆北海岸、宜蘭及花蓮山區雨勢將逐漸增加。氣象粉專《台灣颱風論壇|天氣特急》表示,歐洲模式最新預測顯示,潭美進入南海,抵達越南之前,出現大迴轉的情況,推測是導引潭美西行的副熱帶高壓瓦解,加上東方的熱帶系統發展起來,並且往北拉上去,多重因素下產生的結果。氣象粉專《台灣颱風論壇|天氣特急》指出,其他模式大多認為潭美頂多在登陸越南前被拉住,未有戲劇性的大迴轉情況,至於哪一個機率比較高,秋颱多變化,目前還很難說,大家先不用太緊張。
輕颱潭美遠距降雨 專家示警「降雨強度最大」時機
今(23日)東北季風持續增強,迎風面的北部及東北部地區會有間歇性的降雨,氣象署也指出,今年第20號輕度颱風潭美,今、明兩天將通過呂宋島接著進入南海,直接影響台灣的機率低,但受其外圍環流及東北季風影響,今晚至週五迎風面地區容易有大雨或豪雨。氣象署表示,潭美凌晨2時中心位於鵝鑾鼻東南方930公里之海面上,向西北轉西進行,今、明兩天將通過呂宋島接著進入南海,直接影響台灣的機率低,但受其外圍環流及東北季風影響,今晚至週五迎風面地區容易有大雨或豪雨,山區及北海岸甚至有局部豪雨等級以上降雨,請民眾需多留意。氣象粉專「台灣颱風論壇|天氣特急」說明,根據歐洲模式最新預測顯示,潭美進入南海,抵達越南之前,出現大迴轉的情況,推測是導引潭美西行的副熱帶高壓瓦解,加上東方的熱帶系統發展起來,並且往北拉上去,多重因素下產生的結果,「其他模式大多認為潭美頂多在登陸越南前被拉住,未有戲劇性的大迴轉情況,至於哪一個機率比較高,秋颱多變化,目前還很難說,也提醒大家先不用太緊張,很有趣的現象,繼續觀察囉!」。此外,氣象專家林得恩也在臉書粉專「林老師氣象站」以「遠距降雨」為題發文表示,潭美颱風今、明2天,將循環境駛流場的導引,繼續朝西北西轉西方向移動,並將穿越菲島呂宋的中北部,進入南海海域,「最接近台灣的時段,會落在今日下半天至25日的上半天」。林得恩提醒,雖然颱風的暴風圈並未直接構到台灣警戒區域範圍,發佈警報的機會較小,但因潭美颱風是屬於季風低壓區內發展的熱帶擾動系統,其外圍環流較強且雲帶寬廣,使得即便遠在暴風圈之外的台灣北部、東北部及東部地區(適屬颱風的迎風面)也會有顯著降雨的機會,「預測今日,東北部山區就有豪雨的可能,基隆北海岸及大台北山區也有大雨的機會」。林得恩指出,明、後2天降雨強度最大,降雨量最多,基隆北海岸、大台北山區及宜花山區降雨在豪雨或大豪雨以上等級;基隆北海岸、大台北、東半部及恆春半島降雨強度也在大雨至豪雨等級之間。另一方面,潭美颱風的外圍環流(東南風向)與環境東北季風的輻合與交互作用,也會使得北部及東北部地區的降雨快速累積。
潭美環流這天影響最劇!1地炸大豪雨 專家揭「詭異DNA」:有颱風沒警報
原位於菲律賓東方海面的熱帶性低氣壓,今天(22日)凌晨2時發展為今年第20號輕度颱風「潭美」,早上8點中心位於鵝鑾鼻東南方1180公里之海面上,向西北進行,預估未來將通過呂宋島,並往南海方向移動的機率較高。氣象粉專表示,雖然潭美暴風圈不會侵襲台灣,但其外圍環流可能會與東北季風發生輻合作用,將為東北部、花東地區帶來豪雨。臉書粉專「觀氣象看天氣」表示,潭美於凌晨生成,預計週三至週五最接近台灣,雖然暴風圈不會掠過台灣近海,沒有發布警報的問題,但其外圍環流可能會與東北季風發生輻合作用,搭配台灣地形,在週三至週五也將對東北部、花東地區帶來豪雨,而嘉義以北地區(特別是沿海)容易出現7至9級強陣風。專家指出,從氣象署區域模式預報可以看到,颱風外圍環流預估週四影響最劇烈,預計東北部山區可能會出現250毫米以上雨量,達到大豪雨規模,且陣風可能會有7級左右,感受上會十分有颱風的氛圍,提醒週三、週四東北部地區、週四、週五花東地區民眾,外出留意自身安全。(圖/翻攝自Threads)另外,氣象粉專「台灣颱風論壇|天氣特急」在Threads發文,根據最新路線預報圖,潭美不僅一路向西,連誤差範圍都退出台灣,所以颱風確定不來了,然而潭美的結構特殊,即便暴風圈沒摸到,台灣一樣有事,因為潭美的前身是「季風低壓」,特性是環流範圍超大、內弱外強,「帶了這個DNA變成的颱風,就會遺傳這種神奇特性。」粉專進一說明,基於潭美的特性,最後就演變為颱風本體侵襲菲律賓,但強大的外圍環流也同時橫掃台灣,從Windy的風力模擬圖看,台灣東部、西部沿海紅黃一大片,但這算是颱風的「外圍環流」,搞不好會發生「沒有警報卻有颱風」的詭異情況。
5縣市大雨特報!潭美颱風今恐生成 「路徑、影響時間」 曝
對流雲系發展旺盛,易有短延時強降雨,中央氣象署今(21日)針對5縣市發布大雨特報,另有熱帶性低氣壓TD24即將生成今年第20號颱風「潭美颱風」。對此,天氣風險公司氣象部經理吳聖宇分析,潭美颱風一直到週五(25日)之前,都不會直接影響台灣天氣,不過後續變數還很大。他也分析,颱風有2條可能路徑,若走路線A,將造成嚴重威脅;若走路線B,則北部、東北部、東部影響較大。氣象署指出,今對流雲系發展旺盛,易有短延時強降雨,宜蘭地區及基隆北海岸、恆春半島、蘭嶼有局部大雨發生的機率,請注意瞬間大雨、雷擊及強陣風,山區請慎防坍方、落石。另熱帶性低氣壓TD24,今2時的中心位置在北緯13.7度,東經134.0度,以每小時22公里速度,向西進行。潭美颱風恐在今天稍晚生成,影響臺灣天氣的時間會落在10月24日至26日。吳聖宇昨(20日)深夜在臉書發文指出,目前TD-24位於關島關島附近海面,雲圖看起來環流很大,但是中心結構鬆散,外圍風力較大,有季風低壓的感覺,但是內部的風力也在緩慢增強中,等到內部雲層逐漸發展鞏固起來,就有可能進一步增強為輕度颱風,預估時間可能落在24至36小時後,形成颱風會叫做潭美,也是今年第20號颱風,由越南命名,為薔薇花的意思,如果未來靠近或侵襲台灣,將是這個名字的颱風第3度威脅台灣,前2次分別是2001年跟2013年。吳聖宇預期,到週四(24日)前,這個TD-24大致會沿著太平洋高壓南緣向菲律賓呂宋島以東海面靠近,距離台灣還比較遠,還沒有直接影響台灣天氣。台灣這邊受到東北季風弱變化的影響,迎風面地區降雨增減的變動較大。週四當TD-24來到呂宋島以東時,北方有西風槽東移,將會讓太平洋高壓脊產生減弱、斷裂成兩部分,台灣附近到大陸東岸一帶形成鞍形場,因此預估TD-24速度將會減慢,後續的變化也會變得很複雜。吳聖宇續稱,如果東側高壓引導較強,那麼TD-24週五(25日)之後可能會逐漸北上,也就是路線A,將會更進一步靠近台灣附近海面,甚至直接通過台灣上空,造成嚴重的威脅;如果西側的高壓引導較強,那麼TD-24會繼續西進通過呂宋島後趨向廣東海面或沿海一帶,也就是路線B,那麼要注意的會變成是颱風外圍跟東北季風是否發生較明顯的共伴效應現象帶來顯著降雨,威脅較大的區域比較以北部、東北部、東部為主。吳聖宇分析,基本上北邊的西風槽預報強度不是很強,往南延伸的幅度也不夠,因此預期西風槽並不會直接去牽引到TD-24,真正會讓它北上的力量應該是東側高壓的引導氣流。至於東側高壓的引導氣流是否明顯,可能又跟預報中在下週後期於關島附近海面醞釀的另一個擾動有關,如果這個擾動強度發展的很明顯,範圍又大的話,可能會讓TD-24東側的高壓被迫更明顯往東退,因此TD-24就會失去東側高壓的引導,最終接受西側高壓引導而往西進入南海的可能性較高。反之,如果預期中的擾動發展不明顯,甚至沒有發展,那麼東側高壓最後因為TD-24本身的大環流造成綜觀環境改變,因而伸入TD-24東南方,讓TD-24轉向北上靠近台灣的機會就比較高。因此吳聖宇指出,未來這個TD-24的變數還很大,就如同昨下午所說的,趨勢上有機會接近台灣附近,但是路線的細節上還有很大的變動性,可能要繼續觀察明後天的預報結果才會知道。不過吳聖宇補充,好在這個TD-24並不會很快地靠近過來,一直到週五之前應該都不會直接影響台灣天氣,也還不會發布颱風警報,真正要影響的話,可能還是下週末(26日至27日)的機會較大,由於適逢週末,因此如果下週末有活動安排的朋友務必要多留意最新的颱風消息,如果可以的話,還是提醒大家提早注意防颱準備的進行情況。
專家提醒「暖秋訊號增強」 預估12月「溫度正常」
今(10)日為國慶日,今、明(10日、11日)兩天東北季風影響,各地早晚稍涼;10日清晨臺灣東半部及桃園以北地區有局部短暫雨,基隆北海岸、東北部地區及大臺北山區有局部較大雨勢,其他地區及澎湖、金門、馬祖為多雲到晴。而氣象專家林得恩發文表示,暖秋訊號明顯增強。而「天氣風險管理開發WeatherRisk」則在官方網站上也提到暖秋的事情,表示今年12月的溫度應該會是正常表現。根據FB粉絲專頁「林老師氣象站」發文表示,根據目前全球海溫和大氣環流最新監測資料顯示,反聖嬰訊號持續增強發展,評估自本月起,就有超過8成以上的發生機率;且有很大的機會將維持到明年的1、2月。對應美國NCEP氣候模式最新推估,今年10、11及12月的氣溫距平預測結果,均是略高於氣候平均值。模式反映,今秋由於東北季風不夠強勢,導致北方冷空氣直驅南下機會降低,反聖嬰年似乎暖秋發生的機率稍高於平常的機率(30%);也就是說,今年秋天氣溫偏暖和的機會更大些!但「林老師氣象站」還是提醒,早晚溫度偏涼,早出晚歸仍需留意增減衣物。而「天氣風險管理開發WeatherRisk」則在官方網站發文表示,目前時序來到了寒露,日夜溫差開始變得明顯,北部和東部早晚已經可以感受涼意。今年入秋以來,已經有3波東北季風的影響,前面兩波分別有受到9/21-22季風低壓以及10月初山陀兒颱風等南邊的系統影響,因此沒有明顯的降溫,卻造成相當大的雨勢。而本週這波東北季風(10/7-11),雖然雨勢也不小,但是相對單純的東北季風影響,沒有熱帶系統的配合,也是比較有感降溫的一波。針對暖秋一事,文章中也提到,預估本月會正式發布反聖嬰現象成立。根據過去的統計,反聖嬰年台灣的秋天通常是暖熱多雨,雖然說秋天還是會有東北季風南下,不過夜晚的溫度都維持在20度以上,是涼尚未有寒的感覺。進入11月後,開始有乾空氣開始南下,東北季風影響辦變得明顯。12月冷空氣逐漸增強,乾冷空氣南下,使得降雨偏少,預估溫度正常,也就是有機會受到冷氣團的影響,那麼就會感到冷了,也請大家要留意11至12月的溫度變化。
熱帶性低壓恐出現意外強對流 吳聖宇曝「雨勢最大時段」
中央氣象署指出,今(21日)熱帶性低氣壓外圍雲系及低壓帶影響,易有短延時強降雨,並有局部大雨發生的機率,臺灣北部、南部、東南部地區及澎湖、金門、馬祖有短暫陣雨或雷雨,其他地區為多雲轉局部短暫陣雨或雷雨。對此,前氣象局長鄭明典在臉書貼出衛星雲圖,指出有2個旋轉中心,雖然熱帶性低氣壓強度不高,但受地形影響,「可能會有意外的強對流出現,還是要很小心!」天氣職人吳聖宇則指出,明天(22日)和下周一(23日)將是最不穩定時刻,降雨多、雨勢大。鄭明典今早在臉書粉專發文指出,「2個旋轉中心!哪個才是正牌的第19號熱帶性低氣壓(TD-19)?昨天追的是靠近台灣的這一個,但原本的預測路徑沒靠得這麼近,可能是模式把2個旋轉中心當成一個了!」他也表示,雖然這個熱帶性低氣壓強度不高,但是熱帶性低氣壓受地形影響,「可能會有意外的強對流出現,還是要很小心!」天氣風險公司氣象部經理吳聖宇也在臉書粉專發文指出,從清晨的可見光雲圖來看,TD-19的中心已經很快的來到台灣東北方海面,右邊還有另一個環流中心存在,不過如果照先前的路徑推估,台灣東北方這一個應該是氣象署認定的TD-19。接下來在今天白天它會進入台灣北方海面,然後遇上今天下午逐漸南下的大陸高壓前緣東北風,接著就會減弱,並且逐漸轉化為南北風交會的狹長低壓帶中的一部分,大致上跟昨天預估的差不多,沒有進一步發展為颱風的機會,日本氣象廳(JMA)目前也還沒有對它採取動作。(圖/翻攝自Facebook/天氣職人吳聖宇)雖然TD-19發展不起來,但是吳聖宇分析,隨著它來到台灣以北,跟著它移動的西南季風強風軸水氣也會逐漸西移,最後合併到位於廣東沿岸的季風低壓環流內,對台灣來說,這股水氣的影響才是真的要注意的地方。吳聖宇續稱,今天台灣附近的水氣會越來越多,白天配合熱力作用,要注意陸地上或是沿岸地區旺盛熱對流發展的情況,各地都有機會出現局部大雷雨。今天晚間直接受西南季風水氣影響的嘉義以南、恆春半島以及台東地區仍將持續有雨,雨勢仍然會比較大。值得注意的是,隨著北邊東北風往南推,跟西南季風交會,在南北風交會區域的台灣海峽北部到北部海面一帶,今晚也將會有比較旺盛的對流系統持續發展,不能排除影響到中北部、東北部陸地的可能性,需要多加注意。吳聖宇解釋,明天位於廣東沿岸的季風低壓逐漸加深,台灣附近南北風對峙的情況也將最為明顯,嘉義以南、恆春半島、台東地區要留意西南季風水氣可能帶來的大雨甚至局部豪雨機會。嘉義以北到東北部一帶則是要注意南北風交會區域上的不穩定環境,也可能會有比較旺盛的對流系統發展並且帶來局部大雨的可能性,如果對流發展非常旺盛的話,也不排除會有局部短時豪雨的機會,天氣可說是最不穩定的一天,提醒大家外出時要留意,並且避免前往危險的區域活動。吳聖宇說明,後天週一,廣東沿岸的季風低壓將逐漸往北推進,同時北邊南下的東北季風較為減弱,南北風交會對峙的區域有向北抬的趨勢,台灣附近慢慢轉為偏南風主導的環境,迎風面中部以南地區、恆春半島、台東一帶仍將持續有短暫陣雨或雷雨,仍可能有局部較大雨勢發生的機會,中部以北、東北部還是要留意熱力作用引發的旺盛熱對流現象,也會有局部大雨出現的情況,整體天氣還是不穩定。下週二(24日)季風低壓推入廣東內陸後逐漸減弱,不過吳聖宇表示,台灣附近仍是偏南到西南風環境為主,中南部地區、恆春半島一帶仍持續有短暫陣雨或雷雨,白天陸地上配合熱力作用,也還是會有熱對流發展帶來局部雷雨的情況,整體雨勢會比週一再減小,但還是要注意局部較大雨勢出現的機會。吳聖宇補充,整體來說,TD-19仍是一個曇花一現的產物,最後要留意的還是西南季風水氣的轉移,配合北方東北風南下交會所引發的不穩定天氣現象,尤其明後兩天仍是最不穩定的一段時間,降雨多、雨勢大,再度提醒大家要多留意,並且做好準備。
4縣市大雨特報!「蘇力」颱風最快今生成 午後防大雷雨
今(19日)颱風外圍雲系影響,台灣北部、東北部及澎湖、馬祖有局部短暫陣雨或雷雨,桃園以北有局部大雨發生的機率,馬祖亦有較大雨勢,其他地區及金門為多雲到晴,午後各地有局部短暫雷陣雨,中南部地區亦有局部大雨發生,清晨南部地區亦有局部短暫陣雨。氣象署預報,今(19日)葡萄桑颱風外圍雲系的影響下,水氣偏多,台灣北部、東北部地區及澎湖、馬祖不定時會有短暫陣雨或雷雨,其中桃園以北地區有局部大雨的機率,清晨南部地區亦有局部降雨出現,而馬祖離颱風距離較近,可能有較大雨勢,其他地區及金門為多雲到晴,午後有局部短暫雷陣雨,尤其中南部地區對流發展旺盛,可能有局部大雨發生,晚起環境轉為偏南風,北台灣降雨趨緩,受南方水氣影響,雨區轉往南部及東南部地區,逐漸有短暫陣雨或雷雨;氣溫方面,各地高溫介於32至34度間,沒下雨時感受仍較悶熱。大雨特報。(圖/氣象署)氣象署指出,第14號輕度颱風「葡萄桑」,清晨2時位於台北東北東方570公里左右的海面上,將於今日快速通過東海朝浙江沿岸前進;位於南海的熱帶性低氣壓持續朝偏西方向往中南半島前進,短期內仍有增強為輕度颱風的趨勢,不過對台灣天氣沒有影響。氣象署發布大雨特報,提醒民眾,颱風外圍雲系影響,易有短延時強降雨,今(19日)基隆北海岸、台北山區及高雄地區有局部大雨發生的機率,請注意雷擊及強陣風,低窪地區請慎防積水。吳德榮在《三立準氣象.老大洩天機》表示,今(19日)2時中央氣象署「路徑潛勢預測圖」顯示,第14號輕颱「葡萄桑」向西北西、已進入東海,下午起侵襲浙江北部。另一熱帶低壓今將發展成第15號輕颱「蘇力」,預測偏西進行,下午起侵襲越南中部;雖然這兩個熱帶系統皆無侵台的機率,周五起至下周二、台灣卻因「季風低壓」北移通過,轉變為愈來愈多雨的天氣型態,應密切注意。最新(18日20時)歐洲模式(ECMWF)模擬顯示,今(19日)北部有局部短暫陣雨的機率,各地近山區午後有局部陣雨或雷雨、並擴展至部分平地,有小範圍大雷雨的機率。吳德榮分析,最新模式模擬顯示,明(20日)、周六(21日)白天仍偏熱,南方水氣北移,南台灣有局部陣雨或雷雨,大氣很不穩定,各地區午後有局部大雷雨發生的機率;周日至下周二(22至24日)受季風低壓影響,各地區有局部陣雨或雷雨,有局部大雷雨及豪雨發生的機率,應慎防劇烈天氣(雷擊、強風及瞬間強降雨);下周三(25日)季風低壓北移離開,天氣好轉、氣溫回升,大氣仍不穩定,午後近山區有局部陣雨或雷雨的機率。
明晚恐有2颱風生成 專家示警:有可能朝台灣靠近
第13號颱風貝碧佳於今(15日)凌晨2時增強為中颱,氣象專家吳聖宇表示,貝碧佳颱風持續往長江口一帶前進,預估明天就會在長江口登陸。而氣象專家賈新興也指出,菲律賓東南方外海的季風低壓帶目前已有熱帶擾動,預計今晚可能發展為熱帶性低氣壓,明晚則有可能同時形成兩個颱風,若生成將命名為「葡萄桑」和「蘇力」颱風。氣象署指出,颱風貝碧佳15日8時的中心位置在北緯29.7度,東經127.2度,以每小時23公里速度,向西北西進行,中心氣壓965百帕,近中心最大風速每秒35公尺,瞬間最大陣風每秒45公尺。氣象署說明,貝碧佳目前向西北西轉西方向前進,通過琉球附近海面之後,預計週一登陸中國上海一帶,對於台灣的天氣沒有直接影響。吳聖宇表示,明天日隨著貝碧佳颱風登陸長江口,台灣附近的水氣會更少一些,不過受到後續大低壓帶外圍偏東到東北風影響,明天白天期間在迎風面的東半部地區仍有些局部降雨的機會,西半部地區則是要注意午後山區因為熱力作用而出現的熱對流降雨,降雨以山區為主,平地比較不受影響,預估仍然是降雨比較偏少的一天。吳聖宇說明,下週三之後的天氣變化目前仍然是充滿變數的情況,必須看大低壓帶中後續擾動發展的狀況而定。目前的大趨勢看起來應該會有兩個系統發展,其中之一可能出現在南海到菲律賓附近,另一個則會在台灣以東到琉球東南方海域一帶出現。南海的這一個擾動發展後,偏西移動趨向海南島或越南的機會較高,但是在台灣以東的這一個擾動未來的動態就有很大的變動性,是否會在下週後半之後往台灣靠近很值得觀察,不過目前擾動還未出現,仍需要持續留意最新的預報變化。賈新興也在YouTube頻道「Hsin Hsing Chia」指出,明日下午中南部山區可能會有零星短暫陣雨。至周二中秋節早上,東北角至恆春半島一帶有局部短暫陣雨;中秋節下午,苗栗以南山區及花東山區也有可能出現零星短暫陣雨。晚上,基隆至高雄地區的賞月機率較高,而東北角至恆春半島則可能有零星短暫降雨。此外,賈新興透露,颱風「貝碧佳」正朝中國上海、蘇杭及南京方向前進。而目前於菲律賓東南方外海的季風低壓帶中已有熱帶擾動,預計今晚有可能發展為熱帶性低氣壓。根據預測資料,明晚有可能出現兩個颱風,若形成可能分別是「葡萄桑」和「蘇力」,並朝菲律賓、巴士海峽、南海以及琉球至台灣北部海域移動。賈新興提醒,由於超過5天的預報變動大,未來天氣仍需持續關注最新資訊。
強颱「摩羯」外圍環流影響台灣 氣象署揭降雨熱區
今年第11號颱風「摩羯」持續增強中,氣象署指出,強颱「摩羯」今(5日)8時的中心位置在北緯19.0度,東經 115.8 度,以每小時9公里速度,向西北西進行,本週末將逐漸接近海南島、雷州半島至廣西、越南一帶,對台灣天氣無直接影響,但外圍環流將影響台灣雨勢。氣象署表示,「摩羯」今日凌晨2時中心位於鵝鑾鼻西南方約550公里的海面上,8時的中心位置在北緯19.0度,東經 115.8 度,以每小時9公里速度,向西北西進行。氣象署預測,「摩羯」未來朝西轉西北西方向移動,本週末將逐漸接近海南島、雷州半島至廣西、越南一帶,對台灣天氣無直接影響。根據《ETtoday新聞雲》的報導,氣象署預報員張竣堯表示,摩羯颱風預計將朝海南島與雷州半島移動,對台灣天氣沒有直接影響。然而颱風的外圍環流雲系仍對台灣帶來一些影響,導致恆春半島和台東地區這兩天將出現降雨。他指出,雖然摩羯颱風在未來一兩天內將逐漸遠離,但台灣水氣依然豐富,東半部及恆春半島將持續有間歇性短暫陣雨,澎湖、金門、馬祖也有降雨的機會。其他地區則以多雲到晴為主,但午後各地可能會有局部短暫雷陣雨,南部地區甚至可能出現局部大雨。氣象署也表示,今日持續受到颱風外圍環流影響,東南部地區及恆春半島雨勢仍明顯,宜花及基隆北海岸、南部地區則有局部至零星短暫雨,其他各地及澎湖、金門、馬祖為晴到多雲,午後中南部地區及各地山區有局部短暫雷陣雨;天氣晴朗及颱風外圍環流沉降影響,各地高溫可達33至35度,尤其新竹以北地區易有37度以上高溫且近傍晚氣溫仍偏高,戶外活動請注意防曬、多補充水分,避免中暑。氣象粉專「天氣風險 WeatherRisk」則指出,「摩羯」颱風明、後天將趨向海南島至廣東西部以及廣西、越南北部等地,對於這些地方的威脅極大,外圍環流的強風大雨也將影響港澳地區的天氣,有可能要發到8號熱帶氣旋警告訊號,提醒要前往上述區域的朋友務必要特別注意,不論是航班或當地的活動都很有機會受到影響。粉專說明,台灣附近持續受到「摩羯」颱風外圍帶來的偏東到東南風影響,今、明兩天天氣大致類似,迎風面的東半部、恆春半島以及高屏一帶有局部短暫陣雨,中午過後在台中以南地區有熱對流發展帶來局部雷雨機會,部分地區的雨勢還是會比較大;台中以北地區的天氣還是相對比較穩定,山區可能有些熱對流降雨的機會,平地大致為晴到多雲。白天各地溫度偏高,不少地方仍會有36度或以上高溫發生的機會,尤其是在西北部的桃園、新竹一帶受到下沉增溫作用的影響,溫度可能會特別高,外出務必要做好防曬及防中暑的準備。至於週末時「摩羯」颱風的動向,粉專指出,屆時「摩羯」颱風已經趨向越南北部逐漸離開,不過台灣仍在相對的低壓帶範圍內,大氣狀態還是比較不穩定,白天配合熱力作用,熱對流發展帶來雷雨的機會高,也可能會出現局部大雷雨,外出或是要安排活動的朋友仍要特別注意;溫度方面也是持續炎熱的情況,雖然整體高溫會略為下降,不過各地高溫還是會來到33至35度,局部地區有36度或以上高溫的機會,戶外活動還是要做好多留意中暑的可能性,並且要做好防曬。後續是否會有新的熱帶低壓或颱風生成?粉專表示,其實4日下午在日本東南方海面已經有新的熱帶低壓 (TD-13) 出現,不過位置偏北,發展條件也比較不理想,預估未來將很快北上遠離,發展為颱風的機會較低;再來要留意的就是在琉球東南方海面的區域,目前這邊是季風低壓槽向東延伸的部分,西南季風伸入到西北太平洋面,配合太平洋高壓的偏東風,算是一塊還蠻適合熱帶擾動發展的區域,未來這2至3天內可能逐漸就會有新的擾動系統在這邊發展,並且有順著太平洋高壓引導向西靠近台灣的趨勢。粉專指出,不排除新的擾動系統在下週前半期間(9至11日)經過台灣附近,不過目前的預報模式似乎都不太看好它的發展強度,呈現較為偏弱的預測,因此還要再觀察未來數天它實際發展的變化情況。
午後熱對流「雨區擴大」 雷雨彈恐連炸2週
今(24日)台灣各地及澎湖、金門、馬祖大多為多雲到晴的天氣,各地高溫仍約33至36度,不過高壓勢力仍不足以完全抑制熱對流,因此要注意局部短暫雷陣雨,中南部地區降雨機率較為提高,且未來兩週至9月6日都可能會有雷陣雨。氣象署指出,今日午後西半部地區及東半部山區有局部短暫雷陣雨,中南部地區降雨機率較為提高,雨勢方面,北部山區及中南部近山區平地易有局部大雨,請留意旺盛對流伴隨之短延時強降雨、雷擊、強風等劇烈天氣現象,前往山區溪河附近活動注意溪水暴漲,此外,中南部地區降雨可能持續至晚間,建議外出攜帶雨具備用。氣象署表示,未來一週台灣附近水氣逐漸增多,白天太陽加熱使天氣轉不穩定,午後易有較明顯雷陣雨,提醒請留意強對流伴隨之短延時強降雨、雷擊、強風等劇烈天氣現象,前往山區溪河附近活動亦須注意溪水暴漲之現象。氣象署也在臉書粉專「報氣候-中央氣象署」提到,未來兩週(24日至9月6日)整體氣溫偏高、午後易有局部短暫雷陣雨,並有局部較大雨勢發生的機率,惟第一週期中氣溫稍轉涼。第二週期末至第四週,南海及菲律賓海有熱帶擾動生成訊號。氣象粉專「天氣風險 WeatherRisk」則說明,本週末台灣受太平洋高壓影響,各地氣溫炎熱,普遍高溫約32至35度,而大台北盆地及西部內陸部分地區有36度高溫出現機會。雖然各地早晚天氣較為穩定,但高壓勢力仍不足以完全抑制熱對流,因此午後受熱力作用影響,局部山區將有熱對流發展,帶來短暫陣雨或雷雨可能,亦不排除擴展至大台北盆地,有機會帶來短時較大雨勢。至於颱風方面,粉專表示,目前珊珊颱風位於台灣東南方遠洋面,將持續位於日本南方海面北上,朝日本前進,對台灣不會構成影響,但反映出太平洋高壓有再度東退的趨勢,因此下週台灣將進入相對低壓區域的大氣環境,整體水氣漸增加,大氣狀態更加不穩定,午後熱對流的發展機會,將有增多擴大影響的趨勢,需更加留意旺盛對流所帶來的瞬間較大雨勢或雷擊現象。粉專也提到,下週三至下週五台灣轉為西南風環境,迎風中南部於清晨夜晚可能也有短暫陣雨機會。而在下週末來看,南海的季風槽有逐步建立的跡象,並可能進一步發展成季風低壓,儘管對台灣是不構成直接威脅,但接下來台灣附近的環境就都比較不穩定且水氣持續偏多情況下,降雨型態將以午後熱對流雷陣雨為主,須多加留意熱對流所可能帶的瞬間強風強雨風險。
進入「天氣最不穩定」時段 氣象署示警這2天「降雨最明顯」
今(18日)台灣仍處於大低壓帶中,氣象署提醒,天氣將進入最不穩定時段,今晚到週二清晨降雨最明顯,尤其南部可能出現豪雨。氣象署指出,今日環境風場為西南風,水氣偏多,天氣不穩定,清晨至上午北部地區亦有零星短暫陣雨,中南部地區及澎湖、金門整天不定時有短暫陣雨或雷雨,有局部大雨發生的機率。氣象署提醒,今日中午過後各地有局部短暫雷陣雨,對流發展旺盛,伴隨雷擊及強陣風,中部以北、東北部地區及其他山區並有局部大雨發生的機率;晚起西南風增強,帶來的水氣更為增加,南部地區要留意有短延時豪雨發生的機率。氣象專家吳聖宇表示,台灣附近依然深陷於季風低壓帶中,包括大陸內陸的季風低壓、台灣以東琉球附近的98W,以及東南邊更遠的另一個擾動,都算是在這個季風低壓帶的範圍內。吳聖宇指出,太平高壓主體雖然在安比颱風北上遠離後有向西伸展的趨勢,但是位置仍然有點遠,因此目前在台灣附近的季風低壓帶至少還是要影響到下週二(20日)左右。吳聖宇也提到,今天到下週二受到低壓帶逐漸北抬的影響,低壓帶南側西南季風較強的部份會逐漸來到台灣附近,迎風面中部以南地區降雨增多,大概今天下半天之後就要開始注意。吳聖宇說明,今晚到明後兩天有可能出現局部大雨,甚至豪雨的機會,特別是沿海平原地區,目前的預報資料仍然是把降雨做在沿海一帶,內陸山區反而較少一些。吳聖宇提醒,中部以北到東半部則是要留意白天配合熱力作用發展的熱對流降雨,熱對流發展較旺盛的地方也可能會有局部大雷雨出現,外出時同樣要特別留意。吳聖宇指出,這幾天降雨較多,雲量也偏多,整體發生高溫的可能性也跟著下降,但因為風向偏西南風,因此還是有些悶熱的感覺,濕度也比較高。根據《ETtoday新聞雲》的報導,氣象署預報員劉宇其表示,西南風逐漸增強,目前中南部已開始出現降雨,預計今晚至明天清晨降雨會更為明顯。其中南部地區有可能會出現短延時豪雨,中部地區、澎湖、金門和馬祖也可能有局部大雨,降雨情況預計會持續到明天及後天清晨。
凱米轉強颱!氣象粉專曬1圖「示警南部」 網驚喊:有莫拉克的既視感
第3號颱風凱米今(24日)挾帶風雨撲台,上午11點30分已增強為「強烈颱風」,氣象局預估今、明2天颱風影響最為劇烈。對此,氣象粉專也曬出1圖,示警「入夜後南部要小心!」氣象粉專「觀氣象看天氣」今天上午曬出一張衛星雲圖,直呼「這坨越來越粗,入夜後南部要小心。」事實上畫面中所指,就是外圍環流及西南氣流的輻合帶。貼文曝光後,引起網友紛紛留言熱議,「暴風雨前的寧靜」、「莫拉克的既視感」、「希望環流+西南氣流的輻合帶不要發生在陸地!不然這災害不得了。」對此,前氣象局局長鄭明典今天也在臉書發文表示,颱風外圍有一個相對強風環流帶,可以視為一個「季風低壓」的風場,這個較大環流已經環繞全台灣。鄭明典指出,此外圍環流受到台灣地形影響,南部平地有個弱風尾流區,尾流區外緣(西側)有外圍環流受地形影響的輻合帶,對流稍有增強。鄭明典透露,台灣西南側延伸通過巴士海峽,有一條對流極為旺盛的雨帶,這是颱風外圍環流和西南季風(或西南氣流)的輻合帶,「當年莫拉克就是類似這樣的雨帶持續影響南部山區。」
凱米颱風急速增強中!中南部山區迎4天豪雨 累積雨量「令人頭皮發麻」
氣象粉專《天氣風險WeatherRisk》23日晚間指出,凱米颱風所處的鵝鑾鼻東方海面上不斷增強環流,由於東部海面海溫高,加上大氣環境適合,暴風半徑已經從200公里增長為220公里的凱米颱風,不排除強度會達到中颱頂級,甚至到強颱輕級。23日傍晚的可見光雲圖顯示,凱米「颱風眼」有隱約打開的現象,代表颱風即將「快速增強」,不排除凱米會有爆發性增強。另外,也是因為西南季風低壓帶大氣「環境良好」,西南季風低壓帶,凱米外圍環流非常旺盛,外圍南側環流半徑甚至廣達700、800公里。天氣風險公司分析,凱米暴風圈預估24日清晨左右從花東開始進入,24日中午後暴風圈籠罩全台,迎風面的大台北地區及基隆宜蘭會迎來「劇烈風雨」,中部地區、南部山區跟澎湖一帶則會有突發性暴雨,雨量累積會相當迅速。中南部則在25日因颱風外圍環流,整天都會有相當大的雨勢。以影響程度來說,中南部山區可能會有長達4天持續大雨,最高累積雨量來到1800毫米,「令人頭皮發麻」,對環境危害極大。凱米颱風中心登陸時間落在24日晚上8點左右,但可能有打轉南落現象,有可能讓颱風影響時程延長4至6小時,凱米颱風登陸後出海時間約落在25日清晨,也就是凱米登陸到通過,目前預測最多6小時。(圖/翻攝自天氣風險公司)
凱米颱風路徑神似4凶狠西北颱「大台北泡3天」 鄭明典分析可能增強關鍵點
今年第3號颱風「凱米」(GAEMI)由中央氣象署預估,今(22日)晚有機會從輕颱轉為中颱,在暴風圈擴大情況下,還可能挑戰強烈颱風;前中央氣象局長鄭明典稍早在臉書發文,點出凱米逐漸壯大的關鍵。從過往經驗得知,凱米颱風此種路徑的颱風災情最為慘重,過去就曾有4個循此路徑的西北颱侵襲台灣,造成巨大損失,死傷數百人。鄭明典稍早在臉書PO出衛星雲圖,介紹颱風與季風槽雲系的關係,提到季風槽(或季風低壓)的主要對流區在外圍,並非在槽線上的最低氣壓區,而季風的強西風在中低層,「表示垂直風切大」,季風的西風帶上不常有颱風發展,「颱風比較容易在季風槽的北側東風區裡發展」。接著指出凱米颱風和攜來的季風槽雲系正在接觸中,原本合併過程沒有想像中容易,正巧季風槽的槽底西退,凱米颱風接近季風槽槽底位置,兩個雲系就有了合併條件,「凱米因此而有很好的增強空間」,凱米颱風也在逐漸壯大中。凱米颱風繼續增強的話,今晚有機會轉成中颱,中央氣象署也預估深夜到明天清晨恐發布海上警報、明(23)日下午發布陸上警報。而凱米颱風路徑接近西北颱,此種路徑的颱風對台灣造成的災情從歷年來看是最為嚴重的,4次凶狠西北颱更奪走近300人性命。其中包括1963年(民國52年)的葛樂禮颱風,在過境台灣期間,造成北部地區驚人雨量,還因短時間在淡水河上游降下1044公釐雨量,導致大台北地區在水裡泡了3天;最慘的是,葛樂禮颱風造成224人死亡、450人受傷和88人失蹤。再來是1985年(民國74年)的尼爾森颱風,雖然尼爾森颱風沒有直接登陸本島,但強度已達「超級強烈颱風」,台灣部分地區出現瞬間最大風速10級以上強風,蘭嶼還出現15級風。而1997年(民國86年)的溫妮颱風雖然規模不大,卻因挾帶強風豪雨過境台灣北部和東北部,引發汐止林肯大郡房屋倒塌,侵台期間造成44人死亡、1人失蹤和84人輕重傷;據悉,菲律賓、日本和中國也受溫妮颱風肆虐,災情慘重。最後是2004年(民國93年)的艾利颱風,當時受外圍環流影響,北部、東北部和中南部都有豪雨,還造成嚴重土石流災情,另外新北市三重當時正在興建捷運,施工不當發生淡水河洪水倒灌慘況;艾利颱風總計造成15人死亡和14人失蹤,農林漁牧損失更多達約18億元。
「颱風窩」出現了!氣象專家曬1圖:有2個熱帶擾動在醞釀
受到太平洋高壓影響,未來幾天台灣仍維持晴朗伴隨午後雷雨的天氣型態,中央氣象署今(17日)針對19縣市發布高溫特報,尤其示警新北市、屏東縣及台東縣,留意飆出38度極端高溫。至於颱風動態如何?氣象粉專透露,俗稱「颱風窩」的季風低壓槽已經建立了,下周有2個熱帶擾動有望發展。天氣風險公司氣象部經理吳聖宇今(17日)在臉書粉專「天氣職人-吳聖宇」發文指出,由於太平洋高壓較為強勢的狀況下,台灣截至周末前(21日)大致都仍維持高溫及午後局部雷雨的天氣,且局部單點的雨勢會比較大;氣溫方面,全台各地持續為高溫炎熱氣候,普遍溫度約為34度至36度或以上,部分地區有37、38度的高溫發生。下周是否有颱風成形?吳聖宇曬圖說明,從衛星雲圖中可見,南海到菲律賓以東已經有季風低壓槽建立,槽中也有數個熱帶擾動在醞釀,而先前形成的熱帶性低氣壓(TD03)因很快就進入越南陸地,所以無望生成為颱風,不過預估後續還會有擾動繼續發展。吳聖宇透露,季風低壓槽看起來延伸得夠長,因此大趨勢可能會是南海一個、菲律賓以東還會有一個,不過仍需等擾動位置比較明確後才能說明,現在推估會有幾個颱風、是否影響台灣都還言之過早。
熱帶性低氣壓昨晚生成! 第三號颱風「凱米」成颱機率曝
中央氣象署今(14日)凌晨2時指出,熱帶性低氣壓TD03昨晚(13日)8時已生成,位置位在北緯14.1度、東京112.1度,正以每小時12公里速度向西北前行。中心氣壓1002百帕,近中心最大風速每秒15公尺,瞬間最大陣風每秒23公尺。對此,國立臺灣大學大氣科學研究所博士賈新興昨在臉書發文指出,中央氣象署發布TD03生成,但日本氣象廳跟聯合颱風警報中心(JTWC)仍未發布,「預報上成颱機率低。」氣象粉專「天氣風險 WeatherRisk」分析師林孝儒昨也發文分析,目前可以看到南海有季風低壓正在發展中,預測週末至下週將持續增強,有可能發展成為熱帶性低氣壓或颱風,還需週末進一步觀察。然而林孝儒也解釋,現在這樣的環境逐漸顯示出南海至菲律賓東海面將逐漸有利於熱帶系統發展的環境,不排除從中都再有熱帶性低氣壓或颱風生成的機會,因此是否有今年第三號颱風凱米(Gaemi)生成機會為下週的天氣重點。不過,初步來看,下週太平洋高壓的勢力雖然有北抬減弱之趨勢,但還仍有往臺灣延伸之趨勢,預測熱帶系統會受副高南側邊緣及西南季風導引朝西至西北方向移動機會高,主要趨向南海至廣州一帶,對臺灣直接影響機會較小,林孝儒認為暫時不用太過於擔心的。
今午後雷雨更廣更強 下週恐有熱帶擾動生成颱風
近期天氣高溫炎熱,高溫普遍可以來到32至36度,午後則易有局部短暫雷陣雨,氣象粉專天氣風險公司也指出,下週太平洋高壓有北抬的趨勢,因此南海到菲律賓一帶的季風低壓槽將可望建立,並且隨著高壓繼續北上、東移而逐漸跟著向北調整,季風低壓槽內有熱帶擾動醞釀的機會,也不排除進一步發展為熱帶性低氣壓或颱風的可能性。氣象署指出,今(13)日風向為偏南轉東南風,各地大多為晴到多雲的天氣,清晨至上午因海陸風輻合中南部沿海有零星降雨,午後西半部、宜花地區及其他山區有局部短暫雷陣雨,降雨範圍比昨日廣,特別在大台北、中南部地區及各地山區有局部大雨發生的機率,請留意短延時強降雨、雷擊、強陣風等劇烈天氣現象,外出應留意天氣變化,並攜帶雨具備用,若去山區或溪邊活動更要提高警覺。氣象署說明,今日氣溫方面,天氣炎熱,各地高溫普遍約32至36度,中南部內陸近山區、大台北盆地、花東縱谷也容易出現局部36度以上高溫,戶外活動請做好防曬措施並多補充水分,避免熱傷害。氣象專家林得恩也在臉書表示,今日受太平洋高壓東退影響,環境轉為不穩定,午後西半部、宜花地區及其它山區都有局部短暫雷陣雨的機會,降雨範圍會比昨天來的大,降雨強度也會比昨天來的強;特別在大台北、中南部地區及各地山區會有局部大雨發生的機率。至於大家關注的颱風問題,氣象粉專天氣風險公司指出,從目前的預報資料來看,下週太平洋高壓確實會有北抬的趨勢,因此南海到菲律賓一帶的季風低壓槽將可望建立,並且隨著高壓繼續北上、東移而逐漸跟著向北調整,季風低壓槽內有熱帶擾動醞釀的機會,也不排除進一步發展為熱帶性低氣壓或颱風的可能性,不過季風低壓槽範圍寬廣,在擾動正式醞釀起來之前,不容易掌握它發展的程度跟趨勢,至於是否會升級為今年第三號颱風「凱米(Gaemi)」,什麼時候會有比較明顯的擾動出現可能還需要觀察。不過天氣風險公司也提到,這個訊號也代表南邊的環境將逐漸變得適合颱風發展,原本比較平靜的局面將開始改變,颱風季節也將要展開,但是還不用太緊張,目前只需要持續注意最新的消息就可以,暫時還不會馬上就有颱風影響台灣。
第3號颱風凱米「下周有望生成」!專家曝對台影響
未來一周仍持續高溫炎熱伴隨午後雷陣雨的天氣型態,中央氣象署今(12日)上午針對13縣市發布高溫特報,其中示警台東恐出現38度極端高溫,不過值得留意的是,南海有一季風低壓正在發展中,能否生成今年第3號颱風凱米(Gaemi)下周是重要觀察期。氣象粉專「天氣風險 WeatherRisk」分析師林孝儒發文表示,受到太平洋高壓勢力影響,台灣呈現西南風環境,今起至周末(12日至14日)各地為晴時多雲的穩定天氣,不過仍要注意午後熱對流帶來的短暫雷陣雨,南部地區清晨則偶有短暫陣雨,但由於太平洋高壓勢力增強,午後降雨範圍縮減至山區,雨勢也有減緩趨勢。至於下周天氣如何?林孝儒指出,台灣下周仍處在太平洋高壓邊緣的東南至偏東風環境,不過高壓的強度將有減弱趨勢,因此整體天氣依舊炎熱,各地降雨仍以午後熱對流短暫雷陣雨為主,另外東南部也有迎風短暫雨。颱風動態部分,林孝儒說明,南海目前有季風低壓正在發展中,預估周末至下周將持續增強,有望發展成熱帶性低氣壓或颱風,不過仍需持續觀察,由於南海至菲律賓東海面的環境有利於熱帶系統發展,不排除還會再有熱帶性低氣壓或颱風生成的機會,因此能否生成今年第3號颱風凱米(Gaemi),將是下周的天氣重點。林孝儒分析,下周太平洋高壓的勢力雖然有北抬減弱之趨勢,但仍朝台灣持續延伸,預測熱帶系統會受副高南側邊緣及西南季風導引,朝西至西北方向移動機會高,主要趨向南海至廣州一帶,對台灣直接影響機會較小,民眾暫時不用太過擔心。
下周颱風生成率不低! 影響台灣可能性曝
台灣位於颱風路徑的要衝,平均每年遭到颱風侵襲3至4次,尤其是每年7到9月更為主要颱風季。對此,天氣風險公司氣象部經理吳聖宇11日表示,目前來看下周南邊有颱風活動的可能性應該不低,預計往廣東、海南島一帶移動,直接影響台灣的可能性較低,不過實際的狀況還要觀察。下周季風低壓槽有建立的趨勢。(圖/臉書 「天氣職人-吳聖宇」)吳聖宇在臉書粉專「天氣職人-吳聖宇」發文指出,現在看起來因為太平洋高壓北抬,南邊讓出來的空間較大,季風低壓槽有建立的趨勢,季風槽中發生熱帶擾動,甚至進一步發展為熱帶性低氣壓或颱風的機會也較高,因此目前來看下周南邊有颱風活動的可能性應該不低。吳聖宇指出,但同時太平洋高壓增強西伸,有機會引導熱帶性低氣壓或颱風往廣東、海南島一帶移動,直接影響台灣的可能性較低,不過實際的狀況還要觀察,也不用太緊張。吳聖宇表示,現在進入7月中旬,有颱風發展再正常不過,不需要大驚小怪。
太平洋高壓影響!未來一周「午後雷雨連襲」 最大降雨時間曝
受到對流雲系發展旺盛影響,中央氣象署21日下午針對10縣市發布大雨特報,並對新北市發布大雷雨即時訊息,未來一周,仍舊是高溫炎熱,到午後要嚴防雷陣雨,而下周一、下周二午後雷雨區將擴大,各地容易出現雷雨,中部以北和各山區都有局部大雨機會,且雨勢會持續到晚間。未來一周降雨趨勢。(圖/氣象署提供)氣象署表示,未來一周仍屬夏季型天氣型態,受到太平洋高壓影響,白天晴到多雲、高溫炎熱,大台北盆地、中南部近山區、花東縱谷局部溫度更高,有36度以上高溫機會。除此之外,氣象署也叮嚀,未來一周仍要留意午後雷陣雨,各地容易有雷雨,特別是大台北和各地山區有局部大雨夾帶雷擊、強陣風,民眾下午外出門須注意天氣變化,特別是下周一、下周二天氣更不穩定,午後對流發展範圍更廣,中部以北和各山區有局部大雨,雨勢會持續到晚間。高溫趨勢。(圖/氣象署提供)另外,太平洋高壓在下周三後逐漸增強並西伸到台灣附近,氣象署表示,下周三後午後雷陣雨範圍將縮小且減緩,中部以北、宜花和各地山區有零星短暫雷陣雨,類似天氣型態將持續到下周五。除此之外,周日後在南海有季風低壓逐漸增強,至於季風低壓會否發展為熱帶系統,氣象署認為需要滿長的時間,下周一、下周二稍微增強後逐漸往北移動到陸地和海南島附近,由於增強時間和幅度不夠,研判生成颱風機率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