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醫
」 流感 大陸 日本 醫生![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82/395482/sm-677254036ffeaa6dbe69171ef1ec8063.jpg)
沒感冒卻狂流鼻涕?中年女崩潰就診 醫一檢查嚇呆:腦脊液漏出來
大陸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耳鼻喉科的手術量近年不斷攀升,這些在狹窄腔體裡的操作,可謂「螺螄殼裡做道場」,豐富的經驗、精細的手法、足夠的耐心,缺一不可。近日,浙大二院耳鼻喉科主任醫師袁暉就做了一台堪比「教科書級」的手術。一名40多歲的劉姓女子沒感冒,卻不斷流鼻涕,結果竟是「腦脊液」鼻漏。《小時新聞》報導,40多歲的劉女(化名)在門診中抱怨「我也沒感冒呀,怎麽鼻涕越來越多」,通過檢查被確診為腦脊液鼻漏。袁暉說,「通俗點來說,我們腦子是密閉的空間,現在出現了一個缺口,每天產出的腦脊液就順著缺口流出,長此以往,不僅會感到頭痛,還會細菌感染導致腦膜炎,後果相當嚴重。」據了解,劉女腦部的缺口直徑約1厘米左右,當務之急便是「補洞」。洞怎麽補?袁暉團隊和神經外科的醫生展開了一場MDT大討論。按照傳統手術方法,首先是開顱找到洞,再從上到下填補,然而創傷大、風險高,對患者來說是一種不可逆的傷害。「我們翻閱了國內外大量的文獻,發現可利用顳頂筋膜瓣補漏,但是在現實中實操的案例非常少。」袁暉說,根據劉女的具體情況,需要先由神經外科團隊截取帶蒂顳頂筋膜瓣,其中充滿著血管和神經,這樣才能保持活力,但取瓣的難度不小,而運輸的難度更大。兩大團隊反覆推敲,思考再三,最後發現可以嘗試「打地道」,在內部找到一條可以輸送筋膜瓣的通道,然而要找到一條符合條件的「地道」,醫生需要對頭顱的細枝末節了如指掌,相當於穿越無人區,精準避開血管和神經,這些全都要通過鼻內鏡完成。整場手術由浙大二院耳鼻咽喉科和神經外科共同完成。袁暉從下午1點進入手術室,出來時天已黑,所幸手術相當成功。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12/394512/sm-c9aab86ddd494e7a4e631a14b784d4ed.jpg)
日韓旅遊夯!流感重症恐奪命 醫籲:接種3疫苗保命
知名藝人到日本旅遊感染流感,病情加劇併發肺炎不幸離世,震驚各界。國人瘋日韓旅遊,今年過年出國人次更是創下歷史新高!然而,國際間呼吸道疾病疫情升溫,出外旅遊除備妥遊玩攻略外,更應為自身免疫力做好準備!林口長庚醫院兒童感染科主任、長庚大學醫學系謝育嘉提醒,預防感染的積極措施在於接種疫苗,加強保護力、預防重症,才能避免發生遺憾。國內類流感就診人次創新高!醫:接種疫苗為預防關鍵 流感、新冠及肺鏈疫苗缺一不可!根據衛福部疾管署公布,我國近期類流感門急診就診人次為近十個流感季同期最高,近兩週更超過25萬人次,其中肺炎鏈球菌也不容小覷,截至去年底也創下近5年來新高。謝育嘉醫師指出,流感與肺炎鏈球菌的協力作用從過去就息息相關,當流感病毒增加時,肺炎鏈球菌所誘發的肺炎也會隨之增加。臨床上也常見病患在檢測出流感病毒時,肺部已發現白了一大塊,且發炎及白血球指數都偏高,這就是典型的細菌性肺炎型態。當免疫力下降時,潛伏在鼻腔內的肺炎鏈球菌就會與病毒合作引起感染。若發生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更可能導致敗血症、肺炎、腦膜炎等重症。謝育嘉醫師提醒,台灣肺炎鏈球菌抗藥性高,即便透過有效的抗生素治療,死亡風險依舊很高,因此接種疫苗才是預防的關鍵。疾管署去年已首度同時開打「左流右新」,民眾可同步接種新冠、流感疫苗,同時獲得保護力。對此,謝育嘉醫師提醒,感冒後容易誘發肺炎鏈球菌感染,因此無論是流感、肺炎鏈球菌以及新冠等疫苗都非常重要。以肺炎鏈球菌疫苗而言,不分季節皆鼓勵民眾前往接種。若接受度較高者可同時施打肺炎鏈球菌疫苗、流感疫苗及新冠疫苗。但若年長者無法承受,也可先「左流右新」,一星期後再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避免遺漏疫苗接種 成人疫苗接種手冊助一把面對各種疫苗資訊,如接種時程、劑數等不同,為避免成人重複接種或遺漏疫苗等問題,李慶雲兒童感染暨疫苗發展醫學文教基金會所推出的「成人疫苗接種手冊」,方便管理疫苗接種記錄;謝育嘉醫師分享,診間常見民眾表示不清楚、甚至不記得自己是否已接種而重複接種。透過接種手冊紀錄每一次的接種日期、名稱等,對於民眾以及醫護人員都是一大福音,讓保護力更全面。目前基金會也有與新北市、嘉義縣和高雄市當地的里長合作,推動手冊索取活動,歡迎有興趣的民眾,可就近向里長詢問並領取手冊。「成人疫苗接種手冊」線上下載連結:https://supr.link/qlpHJ【延伸閱讀】流感正處流行期!北市府衛生局列「常見4大QA」解惑 牢記防範6招流感致死率暴增 醫曝「保命關鍵」:呼吸困難快就醫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64285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68/394168/sm-a4ef2fa751586253286658f94a00d821.jpg)
6週大寶寶發燒就醫…竟抽出「整管牛奶血」家長嚇呆 醫揭嚴重後果
「天哪!我們孩子的血怎麽會這樣?」大陸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院檢驗中心的抽血台前,望著剛從孩子體內抽出的「牛奶血」,僅6週大的楠楠(化名)媽媽發出了驚呼,一旁的爸爸也嚇了一跳。最近楠楠出現了發燒、咳嗽、呼吸急促的情況,醫生懷疑存在肺炎的可能,建議孩子先做抽血檢查,誰知竟抽出乳白色血液。綜合陸媒報導,經過血液檢測,楠楠的甘油三酯水平高達21mmol/L,遠超正常值20倍,最終被確診為嚴重的高甘油三酯血症,即高脂血症。醫師表示,高脂血症臨床上主要分為高膽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混合性高脂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血症等4種類型。事實上,高脂血症並不是大眾所認為的成人病,甚至老年病。據研究,大陸兒童和青少年血脂異常的患病率高達20.3%~28.5%,其中高甘油三酯血症的患病率為9%,在臨床上高膽固醇血症則更為常見。兒童高脂血症的原因多種多樣,包括遺傳因素、不良飲食習慣、缺乏運動等。像楠楠剛出生就罹患嚴重高甘油三酯血症,往往是由於遺傳因素導致。浙大兒院內分泌科主任醫師鄒朝春表示,門診中經常能聽到一些家長詢問,不明白自己的孩子怎麽會突然得高血脂,孩子並沒有任何的不舒服和症狀。然而,不論是兒童或成人,很多高血脂的患者初期都沒有任何不適感,大部分都是在體檢驗血時偶然發現,或者成年後患有心梗、腦梗住院後查出來血脂高。若高脂血症不加以控制,後果比想像更為嚴重,它是心腦血管疾病的「隱形殺手」,可使血液黏度增加,動脈血管內皮受損,血管硬化、粥樣斑塊形成,進而誘發高血壓、心梗、腦梗、腦中風等嚴重疾病;甘油三酯明顯升高,還可能引發急性胰腺炎。等到出現這些嚴重的併發症時,再想著控制血脂,已經完全來不及了。鄒朝春指出,除了遺傳因素,不良生活習慣是導致兒童高脂血症的重要因素,建議家長控制兒童合理飲食,督促孩子適量運動,建立健康的生活習慣。此外,由於兒童在9至11歲時血脂水平相對穩定,因此建議該年齡層的孩子進行常規血脂篩查,排除高脂血症風險,一旦發現孩子存在高血脂的情況,一定要及時就醫,遵從醫囑,嚴格控制孩子的血脂。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7/394007/sm-88c3faadd6fe13747d4ae91d24cc3fe6.jpg)
952萬人染疫!日本加護病房「40%流感患者」 醫師擔憂:B流提早擴散
近期日本正陷入流感(インフルエンザ)大規模流行的狀態,各地醫療資源因此出現嚴重吃緊的情形。位於千葉的東京商業診所表示,從2024年末、2025年初以來,前來就診的發燒患者暴增,感染流感的陽性率高達6成左右。醫師指出,這次患者人數比10、11月增加了約10到20倍。而原本在二月以後才常見的B型流感,今年竟出現「異例提前」的狀況,並在元旦前後已陸續驗出案例。許多醫師先前還以為是誤判,但觀察到病例接二連三出現,證實B型正在提早擴散。綜合日本媒體報導指出,福岡大學醫院救命急救中心的收治量也顯示了不同尋常的情景。該院主任仲村佳彦表示,目前加護病房內有40%患者都是流感重症患者,其中有些甚至須仰賴 ECMO(エクモ)治療,這在過去十年並不常見。報導中提到,該院自2024年12月以來,已接收10名流感重症患者,部分病人甚至沒有任何無基礎慢性疾病。而突如其來的重症患者,使得加護病房使用率超過100%。仲村主任表示,病床緊張程度彷彿回到新冠疫情最嚴峻的時期,如今必須想方設法度過這段冬季高峰期。根據國立感染症研究所的資料,截至1月26日的那一周,平均每家醫療機構的流感患者人數為11.06人,雖比前一週稍降。而依據此數據推算的話,日本單周全國患者總數約為38萬6000人,自去年9月2日以來,本季累計患者總數推估約為952萬3000人。但專家認為A 型流行減緩後,B型恐將陸續起來。東京都內的部分急救醫院面臨病床不足,甚至出現無法立即收治送來患者的情形。八王子市的南多摩醫院從年末開始接到大量急診需求,不但必須處理疑似流感引發的高燒,還得安置冬季常見的中風、心肌梗塞患者,如此情況下導致病床幾乎天天爆滿,醫院方面被迫暫停收治新患。千葉市方面,急救轉送量激增,短時間內難以找到空床,只好將患者送往外縣市。當地消防局也證實「困難轉送案例」達到350件創下新高,雖然會盡力安排救護隊24小時應對,但若市內醫院皆告爆滿,必須跨縣轉送,造成許多病患及家屬的負擔。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50/393850/sm-d04869c278db76f00537e898f2b4f86c.jpg)
「小李多慧」越籍移工竟是醫美密醫 半價幫同鄉隆鼻、割雙眼皮遭逮
越南籍移工小惠(化名)2017年來台,看準同鄉愛美商機,自學醫美相關技能,在套房內開醫美診所當起密醫,並操刀為客人執行隆鼻、割雙眼皮等十多項侵入性醫療行為,移民署南區事務大隊屏東縣專勤隊日前網路巡邏時發現此事,全案依法送辦。據了解,小惠面容姣好,神似啦啦隊女神李多慧,而她發現在台同鄉愛美商機,於是自學多項醫美技能,並承租套房作為工作室,在網路上以半價價格招攬客人。而小惠還花費數十萬元更購買許多醫療設備,施作項目包括皮下填充劑、穿線隆鼻、割雙眼皮、施打肉毒桿菌及麻醉等10多項侵入性醫療行為,因價格便宜而吸引許多客人趨之若鶩,直到屏東縣專勤隊近日網路巡邏發現此事,才讓全案曝光。屏東縣專勤隊組成專案小組,在埋伏和跟監蒐證後鎖定小惠工作室的地點,並報請屏東地檢署檢察官指揮,近日見時機成熟前往工作室逮人,全案則依違反醫師法偵辦。屏東縣專勤隊長姜亮羽呼籲,民眾切勿接受無照密醫進行任何醫療行為,並應慎選合格醫療院所及專業醫師諮詢協助,以降低醫療風險。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15/392415/sm-2066a0a8d2979bebdc30e0e056fb8874.jpg)
年增4間醫學中心!醫示警「魷魚遊戲已形成」 重症醫療恐加速崩壞
衛福部昨天(24日)公布113年度醫學中心醫院評鑑結果,合計評定11家醫學中心及2家準醫學中心,新增1家醫學中心為義大醫療財團法人義大醫院(高屏區),新增2家準醫學中心,分別為佛教慈濟醫療財團法人大林慈濟醫院及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雲林分院及其虎尾院區(均為南區)。對此,胸腔科名醫蘇一峰發表看法。蘇一峰在臉書粉專表示,民進黨政府在1年內開放4間醫院升格為醫學中心,總數從19間增加到23間,再搭配今年全國推行的健保點值斷頭制度,「醫界的魷魚遊戲已經形成。重症醫療崩壞不用多久時間了」。衛福部日前公布113年度醫學中心醫院評鑑結果,分別為中區(臺中市、彰化縣及南投縣)評定醫學中心4家,南區(雲林縣、嘉義市、嘉義縣及臺南市)評定醫學中心2家,區域醫院-準醫學中心2家,高屏區(高雄市、澎湖縣及屏東縣)評定醫學中心4家,東區(花蓮縣及臺東縣)評定醫學中心1家。本次新增1家醫學中心為義大醫療財團法人義大醫院(高屏區),新增2家準醫學中心,分別為佛教慈濟醫療財團法人大林慈濟醫院及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雲林分院及其虎尾院區(均為南區)。衛福部長邱泰源表示,各級醫院評鑑須落實有升有降之評鑑制度,以維護醫學中心及各級醫療應有之醫療品質,同時需考量區域性醫療資源合理配置,共同完善分級醫療制度及健保個別總額自我管理制度。衛福部將要求各醫學中心,強化其醫學中心任務,落實個別醫院總額自我管理制度,亦將持續改革評鑑制度,提升評鑑基準鑑別度,加強評鑑基準與持續性監測指標連動,讓醫院評鑑結果更貼近醫學中心應有之高度醫療及急重症病人醫療照護、教學訓練、醫學研究等功能。衛福部指出,義大醫療財團法人義大醫院已連續7年為準醫學中心,且本次醫院評鑑結果為優等,分數達到醫學中心標準。以其所處地理位置,可照顧醫療資源相對弱勢之大高雄山區及澎湖、屏東縣民眾,有助提升高屏區整體醫療品質,平衡區域醫療資源落差。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38/391638/sm-79ec39c0f7f9ef5ef76189d52b18d7a9.jpg)
前國手陳清波敗血症辭世!享耆壽93歲 醫曝8徵象:病情恐快速惡化
日本職業高爾夫協會證實,出生於台灣淡水、旅居日本的高爾夫名將陳清波因敗血症14日辭世,享耆壽93歲。馬偕醫院重症科醫師李昭賢指出,病人會有發燒、心跳加速、呼吸急促、白血球上升、尿少、發紺、斑駁樣皮膚、意識變化等8種生命不穩定徵象,病情可能在數小時至數日內快速惡化。李昭賢日前在馬偕醫院官網撰文說明,敗血症是微生物(細菌、黴菌、病毒)侵入人體在血液內繁殖並且產生毒素引起的全身性的發炎反應,嚴重時會引起血壓下降、組織灌流不足,凝血功能的異常甚至全身各種器官衰竭以致死亡,其死亡率約30-50%。李昭賢表示,敗血症是極為複雜的疾病,較常發生於抵抗力不足的病人身上,如老年人、癌症病患、器官功能不全或免疫不全之病患。他指出,感染伴隨以下4個症狀中的2個或2個以上的症狀,即是敗血症,包括一體溫大於38.5度或小於35度;二每分鐘心跳大於90下,每分鐘呼吸速度大於20次;三動脈血中的二氧化碳分壓小於32毫米汞柱;四血液中的白血球數在每立方毫米的體積中大於12000顆或小於4000顆。整合醫學醫師姜冠宇過去也曾在臉書提及,現代有抗生素,敗血症能死亡(所謂敗血性休克)比例已經很低了,通常還會發生敗血症,情況有3種,第一,抗生素來不及給到位,太慢了;第二,產毒性病原體事先有毒素,迅雷不及掩耳;第三,病毒複製自己控制不住,戰場開太大。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97/391297/sm-f6c65142303e96cb349a1f5ae1730e7c.jpg)
全民健保2/成長率「補到滿」協商機制徒有其表 政府應講清楚直面健保不足問題
114年健保總額達9千多億元,成長率5.5%達史上最高。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指出,此次健保總額中,最大爭議為健保署原本提案33億元用於調整支付標準,儘管支付標準太久未調整,付費者願意支持微調,但衛福部卻無法把具體用途與規劃說清楚,最終核定還將此「空白支票」加碼至41億元,曲意向醫界示好。長庚大學醫務管理學系教授盧瑞芬說明,所有醫療提供者在健保給付中會有一個支付標準,但一些標準外的需求將以加成方式做調整,例如:近年來生育率下降,兒科病房看診率不高,但仍需要兒科,這時兒科可能就須額外加成。醫改會執行長林雅惠表示,因為給付標準已十幾年未做調整,現在的給付無法支撐醫療服務,作為付費者代表中的一員,絕對支持要做調整。健保署未說明此調整的具體用途及規劃,付費者為表支持,仍閉著眼睛讓其通過,等於是全民空白授權,但最終出來卻是加碼核定至41億,她嘆指「付費者有權利知道保費如何花費」。近年來因少子化影響,兒科門診量大幅降低,但健保給付是採取論件計酬,小孩變少,兒科難以支撐,這時就需要以加成方式調整兒科給付標準。(圖/報系資料照)此次健保總額成長率,衛福部拍板5.5%,也是政院國發會核定的最高上限。醫改會透露,此成長率比總額協商中醫界及付費者提出版本都要高,當初的總額協商機制已蕩然無存。回顧去年總額協商,歷經14個小時的持久協商,因雙方對投入項目仍有差距,最終宣告破局,移送衛福部核定。在協商中,醫界代表方案總額成長率為5.171%,付費者代表提出方案總額成長率4.605%,今年9日最終衛福部核定版本,成長率竟高達5.5%。盧瑞芬表示,此核定結果代表「談不攏就可以補到滿」,那協商機制是否還有存在的必要,總額協商花費大量時間及人力也就這樣浪費。醫療界有誘發需求,消費者也有道德危害,協商機制就是在管理兩方的問題,付費者瞭解醫界辛苦,但有遊戲規則在就須遵守,而政府在這其中更應講清楚。 因健保總額是支付給醫院端,醫院將錢用在哪裡是重點,健保總額提高卻無法保障提升醫護待遇,仍無法解決醫院人力不足,醫療短缺之問題。圖為多個護理團體日前上街頭抗議三班護病比標準放水,醫護過勞狀況嚴重。(圖/翻攝自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臉書)彰化縣醫師公會前理事長蔡明忠指出,健保長期以來不足的前提下,醫界應務實的把每分錢用在實際對於醫務人員的加薪,不應有任何的打折,才能改善醫療環境,減少人力出走問題。民眾端也應遵循健保原則,不應浪費醫療資源,當付的錢無法負擔看病的次數時,就採取自費形式,「健康是用錢堆積出來的,沒有物美價廉的健保」。蔡明忠指出,政府應思考整個醫療環境的給付是否合理,如何讓新藥、新科技,這些創新的東西為民所用,醫界承擔多少民眾負擔多少,政府應正面面對,而不是將問題擺著,挖東牆補西牆無法達到健保永續經營的條件。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71/390071/sm-76a0370ee094b9973bade68fe9d854db.jpg)
年輕族群染梅毒病例變多 女性10年暴增53倍…疾管署揭開3主因
國內梅毒、淋病確診通報病例數增加,而且青少女感染梅毒在10年內暴增53倍。對此,疾管署分析可能的3大原因,並與教育部等單位合作,針對年輕族群積極衛教宣導。疾病管制署統計,梅毒確診個案過去10年來,每年從7000多人增長到逼近萬人,期間僅2020年因新冠疫情爆發有明顯下降,但從2021年開始又恢復到年增逾9000例個案,到了2023年新增9941例創下新高,去年新增9741例子略有下降,但年輕族群15~24歲通報個案仍然上升。另外,根據疾管署過去資料,女性感染人數雖然相對較少,但增加幅度卻明顯高於男性。以2023年為例,女性梅毒新增1862人,較2022年1535人,上升21%。疾管署副署長曾淑慧說明,梅毒確診通報病例數增加,可能有3大原因:1.年輕族群性觀念較以往開放,性行為年齡層下降,且交友軟體或網路可以快速地連繫彼此。2.醫療院所陸續加入愛滋病毒暴露前預防性投藥(PrEP )計畫,醫療院所於風險族群加入PrEP計畫前,會進行增加風險族群性傳染病(含梅毒、淋病)篩檢,進而增加風險族群性傳染病通報量。3.COVID-19疫情趨緩,民眾性活動及就醫行為增加,醫療門診恢復常態,故篩檢及通報量皆增加。為了落實國內梅毒及淋病防治,疾管署除持續嚴密進行梅毒及淋病疫情監測,也積極推動與執行性健康友善門診醫療品質提升計畫,與家庭醫學醫學會、泌尿科醫學會、婦產科醫學會及感染症醫學會等專業醫學會合作,編訂淋病等性傳染病防治及臨床診治指引。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21/389721/sm-301a0ca20321b1dcc928c07522e081ef.jpg)
從每餐喝「1飲品」到完全戒掉 沒運動2個月「三酸甘油酯下降67%」
想降血脂先從戒掉可樂及任何含糖飲料開始!整合醫學醫師姜冠宇分享,有位高血脂患者每餐都要喝可樂,結果才試了2個月不喝可樂,總膽固醇就下降36%,三酸甘油酯更大減67%,俗稱「好膽固醇」的高密度脂蛋白(HDL-C)雖然仍低於建議標準,但還是有上升,「壞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LDL-C)降幅也很明顯,已達相對安全範圍。凸顯減少額外糖分與熱量攝取對降血脂的重要性。姜冠宇昨(13日)在臉書粉專發文指出,上述病例是原本住院中肝功能有發現些微異常,出院後回診系列檢查發現高血脂,有開降血脂藥,但是服藥不規則,甚至自行停藥1個月,因為一個月後慢性籤方簽忘記拿藥。過程中只是嘗試飲食變清淡,還有從每餐一杯可樂,到完全不喝「可樂」,倒也沒養成什麼運動習慣。沒想到患者戒掉可樂前後2個月的血脂報告,總膽固醇(Cholesterol)從245下降到157 mg/dL,降幅約36%相當顯著,短期內就從偏高降到正常區間;三酸甘油酯(TG)從360降到參考範圍內的119 mg/dL,降幅達67%,這部分改善非常明顯,且降到參考範圍內,「三酸甘油酯通常對飲食改變、尤其是減少含糖飲料的攝取,相當敏感。」姜冠宇繼續解釋報告內容稱,「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HDL-C)方面,患者從33上升到36mg/dL,雖低於建議標準(>40 mg/dL),但略有增加,這部分仍需再加強生活方式才能更顯著提升;「壞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LDL-C)則從141下降到98 mg/dL(符合 <130 mg/dL), 降幅也很明顯,已達相對安全範圍。姜冠宇說明,在臨床上,當血脂數值在短期內「大幅」改變時,確實有時會懷疑檢驗或標本上可能出現失誤。不過若單看這個案例,數值整體趨勢具一致性:不僅是總膽固醇下降,三酸甘油酯和 LDL 也有大幅度降幅,而HDL稍微上升。若真的抽錯血,通常不一定會呈現如此「系統性」的變化,也可能只是一兩項不合理。姜冠宇也指出,從「每餐都喝可樂」改為「完全不喝可樂」,等於大幅減少額外糖分與熱量的攝取。特別是三酸甘油酯(TG)常對精製糖與過量熱量攝取非常敏感,短期內就能顯示顯著改善,「其他生活型態的微調,只要有減少高油、高糖、高熱量的攝取,也能帶來幫助。若再加上定期運動或更多飲食控制,對三酸甘油酯、HDL 都可能有進一步好處。後續仍須建議定期回診追蹤,以確保血脂控制能長期穩定。」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3/389503/sm-24534b93507a441c0a9e4249772b4d94.jpg)
流感嚴重肆虐「因病離世者暴增」 南韓殯儀館、火葬場忙到得「排隊」
南韓近期因流感併發肺炎而不幸過世的相關死亡案例不斷增加,進而導致多地殯儀館、火葬場負荷超載。像是在清州地區的木蓮公園(목련공원),身為當地唯一的火葬場,每日最多可處理22具遺體,但目前預約已滿至15日,15日的預約甚至超額16具遺體。根據《韓聯社》報導指出,其實從2024年12月下旬起,南韓當地就因為流感死亡人數激增的關係,導致殯葬需求暴增,進而讓許多家屬無法如期完成葬禮,甚至被迫等待4天才能安排火化。除此之外,其實就連靈堂、殯儀館的空間也十分不足,像是清州醫院葬禮會場(청주의료원 장례식장)近期所有9個靈堂均處於滿載狀態。部分遺體不得不暫時存放於停屍間,第二日才得以布置靈堂並迎接弔唁。清州醫院葬禮會場表示,由於火化場預約太過困難,所以導致每日最多接三組遺屬,而即便是鄰近的世宗市銀河水公園火化場(세종시 은하수공원)也無法緩解壓力,家屬即使願意支付更高費用也難以預約到火化時段。清州的漢拿醫院葬禮會場(하나병원 장례식장),自2024年12月底起,其6個靈堂也是每日處於滿負荷運作。一些家屬為了等候空間,不得不推遲一天才進行布置。忠北大學醫院葬禮會場(충북대병원 장례식장)的工作人員也表示,2025年因肺炎而死亡的相案例增加的十分得快。殯葬界從業人員也表示,目前所遭遇的情況,有點像是重現新冠疫情巔峰時期的情形。根據韓國疾病管理廳(질병관리청)資料顯示,2024年最後一週(12月22日至28日),每千名門診患者中出現流感症狀疑似病例(ILI)的比例高達73.9人,這是自2016年以來的最高值。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61/389261/sm-06f61503c5908c698c08364d132f665e.jpg)
麻疹疫情蔓延引發民眾恐慌 專業醫提醒「流感」才是大魔王
近期國內發生多起痲疹感染案例,引發民眾的恐慌與擔憂。而兒童急診科醫師謝宗學認為,其實只要做好幾個防護重點,台灣的麻疹疫情是可以獲得有效控制的。但與此同時,謝宗學醫師認為,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流感」才是真正危害健康的大魔王。謝宗學醫師在FB粉絲專頁發文表示,最近有家長因學校防疫宣導需配戴口罩的規定感到疑惑,認為麻疹是空氣傳播,普通口罩似乎無法完全預防。同時也有家長提到,孩子在五至六歲時接種了第二劑麻疹疫苗,是否真的不必擔心感染麻疹?對此,謝宗學醫師解釋,雖然麻疹的空氣傳播特性讓普通口罩的防護效果有限,但佩戴口罩的主要目的是為了防範流感,特別是在冬季病毒高峰期。謝宗學醫師說明,麻疹病毒的傳播特性確實讓其具有高度傳染性。病毒可在空氣中漂浮兩小時,因此只有N95口罩能提供有效防護。但多數兒童在一歲接種第一劑麻疹疫苗後便具有初步保護力,五歲接種第二劑後,保護力可延續至二十歲。根據台灣的疫苗接種數據,約97%的兒童已完整接種兩劑疫苗。因此,較易感染麻疹的族群主要為一歲以下尚未接種疫苗的嬰兒,以及二十至四十五歲間的成年人。謝宗學醫師表示,麻疹的致死率因各地營養狀況、疫苗接種率與醫療水平的不同而有明顯差異。根據2023年WHO的統計,全球麻疹致死率約為1%,其中非洲達1.6%,而美洲與歐洲的致死率則分別為0.27%和0.07%。台灣由於國民營養狀態良好,疫苗接種率高,加之醫療體系完善,麻疹的威脅相對較低,且不至於引發大規模疫情。儘管如此,謝宗學醫師還是提醒,應避免帶孩子進入人群密集的密閉空間,保持個人衛生習慣,並確保按時接種麻疹疫苗。此外,罹患麻疹的人在出疹子前後四天具有高度傳染性,此期間應避免外出,以免擴散病毒。除此之外,謝宗學醫師認為,在冬季病毒流行期,真正需要高度警惕的是流感疫情。流感病毒透過飛沫傳播,普通口罩能提供良好的防護效果。謝宗學醫師甚至直言「我為流感才是未來一段時間內真正危害健康的大魔王」,更提醒民眾,尚未接種流感疫苗的人應盡快完成接種,以減少感染風險。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43/389143/sm-65adcc420f3bcfb51858ceb64d091ed6.jpg)
赴日要注意!流感疫情肆虐中 專家擔憂爆發「三重疫情」
如果有民眾近期要前往日本工作或旅遊的話,真的要注意身體健康。目前有消息指出,日本當地流感疫情迅速升溫,感染人數突破歷年紀錄。厚生勞動省統計顯示,2024年12月23日至29日期間,全國約5000家定點醫療機構每家平均通報64.39名流感患者,比前一週增加了1.5倍,各地疫情大多超過「警報」基準,其中九州地區尤為嚴重。大分縣每家機構通報患者數更高達104.84人,成為感染最為密集的地區。根據《產經新聞》報導指出,在大阪市生野區「久保田兒童診所」院長久保田惠巳表示,從2024年11月中旬開始,流感病例逐漸增多,至12月達到高峰。雖然進入2025年後情況稍有緩解,但隨著學校開學,傳播風險再度升高,久保田惠巳提醒,民眾應接種疫苗並保持基本防疫措施。目前日本全國已有超過5800所學校及幼兒園因學生感染而停課或部分停班。而根據病毒檢測顯示,本次疫情中96%的病例由A型H1N1流感病毒引發,過去該病毒曾於2009年造成大範圍疫情,容易引起發熱和咳嗽等症狀,且在部分情況下可能導致重症。大阪大學醫學院教授忽那賢志表示,今年流感的傳播速度異常迅速,這可能與新冠疫情相關。長期防控措施壓制了流感的傳播,但也可能導致民眾對流感的免疫力下降。隨著防控鬆綁與人流增加,病毒迅速傳播,海外疫情的影響也不容忽視。忽那教授表示,A型流感感染後,通常會隨之而來B型流感的流行。目前B型病例已有逐步增加的趨勢,未來感染人數可能進一步攀升。同時也有專家警告,隨著新冠病毒和支原體肺炎的威脅同時增加,「三重疫情」的風險浮現,如果屆時真的發生,將加重醫療系統負擔。尤其是支原體肺炎,該種疾病在低溫低濕環境下傳播迅速,其病例數已達十年來新高。疫情學者強調,新冠病毒與流感可同時流行,並不存在「病毒干擾」的現象,因此面對多種疾病同時威脅,保持手部清潔和佩戴口罩等基本防疫措施仍是必要手段。忽那教授也呼籲,民眾不能忽視這些傳染性疾病的風險,積極接種疫苗並留意個人健康,以共同防範感染的進一步擴散。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90/389090/sm-24d2e5fff74716e5aec5cae51e490bf5.jpg)
東南亞麻疹疫情擴大至澳洲 專家解釋:新冠疫情導致常規疫苗接種中斷釀禍
目前有消息指出,東南亞麻疹疫情快速擴大,如今甚至到蔓延至澳洲,這也引發澳洲衛生當局高度關注。據了解,越南和泰國麻疹病例數激增,越南在2024年確診病例達6,725例,死亡13人,相較2023年的數十例來講,可以說是暴增130倍;而泰國同期病例則也從38例飆升至7,507例,疫情尤以疫苗接種率較低的南部地區最為嚴重。有專家也為此解釋,麻疹疫苗接種率下降、新冠疫情期間導致常規免疫接種計畫中斷,以及疫苗錯誤信息的持續散播,都是是這次疫情惡化的主因。根據《澳洲廣播公司》報導指出,麻疹是一種高度傳染的病毒性疾病,感染者可在空氣中將病毒傳播給90%的未接種疫苗的密切接觸者,病毒在環境中可存活約兩小時。典型症狀包括發燒、咳嗽、流鼻水及紅疹,嚴重時可引發肺炎、腦炎及耳部感染等併發症,對幼兒和免疫功能低下者威脅尤甚。目前越南當地由於疫苗短缺的關係,有70%至80%的感染者為未接種疫苗的兒童,其中5歲以下嬰幼兒風險最高。泰國則因家長擔憂副作用而導致接種率低迷,部分地區僅有40%至50%的兒童完成疫苗接種。澳洲近期爆發的麻疹病例多與旅客有關,維多利亞州通報4起病例,與從東南亞返國的旅客有關。新南威爾士州與昆士蘭州也有相關病例出現。澳洲國立大學醫學院副教授塞納那亞克(Dr Sanjaya Senanayake)強調,麻疹是最具傳染性的疾病之一,對疫苗接種計畫中斷的地區更具毀滅性,疫情可在低疫苗覆蓋率地區迅速蔓延。報導中提到,新冠疫情期間,世界多國的常規免疫計畫因為疫情遭受阻礙,數千萬名兒童錯過麻疹疫苗接種。世界衛生組織(WHO)資料顯示,2023年約3,460萬兒童未完成麻疹疫苗接種,其中2,220萬人未接種第一劑,1,230萬人未完成第二劑。澳洲目前為1965年後出生的居民免費提供麻疹、腮腺炎和風疹(MMR)疫苗,建議旅客在前往疫區前確保完成疫苗接種。目前越南和泰國當局已展開疫苗接種運動,但卻面臨錯誤訊息、經濟因素的挑戰。越南胡志明市第一兒童醫院的杜段貴(Du Tuan Quy)表示,當地約有10%的患者家長因誤信疫苗可能引發自閉症而拒絕接種疫苗;泰國疾病控制部則表示,一些父母擔心疫苗副作用導致收入損失而拒絕接種疫苗。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35/387735/sm-7d5d0fc09060cb7258ba32ab625bc059.jpg)
號召千人上街!驗光師拚英文正名 眼科醫學會曝反對原因
驗光師公會全國聯合會6日號召千人走上街頭抗議,要求衛福部將驗光師英文名稱正名為「Optometrist」,同時要求擴大業務範圍,開放為15歲以下兒童進行驗光並配製眼鏡。不過眼科醫學會反對,認為該英文名稱與台灣現況不符,若改名可能造成民眾誤解。衛福部統計,全國約有近4000名驗光師,而國內《驗光人員法》規定,驗光師不得為6歲以下兒童驗光,而6至15歲兒少需在眼科醫師教導下進行。驗光師全聯會理事長黃群宸表示,現行無論在診所或眼鏡行,都會要求驗光師幫6歲以下兒童驗光,等於被迫違法,受罰的又是驗光師,簡直有苦難言。黃群宸說明,驗光師英譯應修正為「Optometrist」,但醫事司仍建議以不符國際規範的「Optician」作英譯,即非醫事人員的「配鏡師」,損害驗光師專業與尊嚴。他痛批衛福部黑箱操作,迎合眼科醫學會與醫師公會。黃群宸表示,在澳洲、新加坡等許多國家,Optician(配鏡師)只能針對眼科醫師開的配鏡單進行配鏡,不能獨立驗光,錯譯將影響本國驗光師在國際交流,要求衛福部1個月內落實專業地位正名與政策修正,促成2月中旬與澳洲視光學院展開學術合作交流。眼科醫學會回應,Optician是英國系統對驗光師稱呼,而Optometrist最早出現於美國,是指接受學士後教育、有診斷治療眼科疾病能力的醫療人員。目前國內驗光師臨床實習時間短,在醫院或診所不到半年,另外半年在眼鏡行,與其他醫事人員至少1年的教學醫院實習有落差。眼科醫學會強調,稚齡兒童的驗光及視力檢查與成人顯著不同,並非單一眼鏡就能治療,常需使用特殊的檢查技術和儀器,例如若沒有散瞳驗光,會造成錯誤度數驗配,對兒童視力健康產生影響。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78/387578/sm-4e0b5917a1457a339e9324d48d46a9a2.jpg)
46歲男拚酒猝死!醫師點尾牙5大禁忌行為 切勿「飯後抽菸」
年末至年初是各大公司尾牙旺季,苗栗一間外商公司上月底舉辦尾牙,一名46歲吳姓男員工參賽拚酒,隔天被發現陳屍溪頭某飯店廁所,死因為「心因性休克」猝死。除了拚酒行為涉及人身安全之外,重症醫學醫師黃軒點出尾牙5大禁忌行為,切勿空腹飲酒、也不要飯後抽菸,會加重心血管負擔。禁止空腹飲酒黃軒指出,酒精吸收速度更快,空腹時,酒精會直接進入小腸並迅速被吸收,導致血液酒精濃度快速上升,更容易喝醉,還會刺激胃黏膜,可能引發胃痛、胃炎,甚至胃潰瘍。且空腹飲酒會讓酒精代謝更困難,導致隔天宿醉症狀更嚴重。酒精會干擾肝臟釋放葡萄糖的能力,可能導致血糖過低,出現頭暈、乏力甚至昏厥。禁止飯後抽煙取暖抽煙會導致血管收縮,降低血液循環,反而使身體保暖能力下降。寒冷環境中抽煙會加重心血管負擔,可能引發高血壓、中風或心肌梗塞等急性疾病。加上冬季室內外溫差大,頻繁進出可能對心血管系統造成壓力,增加猝死或腦血管疾病的風險。禁止自己開車前往避免酒駕風險,即使少量飲酒也可能影響駕駛判斷力和反應速度,增加交通事故的風險,還有可能面臨高額罰款、吊銷駕照等處分。禁止過度飲酒或強迫他人喝酒過量飲酒可能導致急性酒精中毒,對肝臟、心血管系統和腦部造成嚴重損害,甚至危及生命。還有可能導致情緒失控、行為不當,破壞聚會氣氛,甚至引發爭執或暴力。禁止再續攤黃軒解釋,續攤通常伴隨更多飲酒,可能導致急性酒精中毒、宿醉,尤其參與者可能低估自己的酒精濃度,引發健康問題,續攤後的深夜返家也增加酒駕風險。根據現行法規,酒測值標準為,酒精濃度每公升0以上未滿0.15毫克(不罰)、每公升0.15毫克以上未滿0.25毫克(僅行政罰)、每公升0.25毫克以上(行政罰+刑罰)。雷皓明律師提醒,一般市售的罐裝啤酒,容量大約在330c.c左右,假設體重若是70公斤,大約只要喝3.3罐啤酒,就無法通過酒測。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87/387387/sm-835258203d737e029821f7f62a5dedfc.jpg)
馬來西亞跨年音樂祭「4人暴斃」!死者驗出搖頭丸成分 警證實毒販混入現場
馬來西亞於12月31日舉辦「Pinkfish」跨年音樂祭,現場酷炫燈光與絢麗煙火吸引大批人潮湧入。然而在現場氣氛狂熱的跨年倒數後,卻傳出先後有多人不適倒地送醫消息,且已有4人死亡。事後馬國警方進行調查,在死者體內驗出俗稱快樂丸、搖頭丸(Ecstasy)的管制毒品成分,並取得消息得知現場有毒販以每粒50令吉(約新台幣366元)價格販售搖頭丸。目前正循線追查毒販下落。綜合馬國媒體報導,該國「PinkFish音樂祭」31日在雪蘭莪州雙威水上樂園(Sunway Lagoon)舉行,但事後卻傳出4名年齡介於20歲至40歲男女暴斃消息。對此,雪蘭莪州總警長拿督胡仙2日指出,警方事後共接獲6綜來自馬來亞大學醫學中心、吉隆坡中央醫院的通報,共有7名病患在參加跨年倒數音樂會後,出現相同徵狀,其中4人已經斃命,2人還在加護病房接受治療,1人已經康復出院;且上述7人並非同行,而是各自與親友一同參加活動。胡仙透露,根據初步調查,已確認所有死者在事發當晚,都曾服用搖頭丸。至於進一步具體狀況,則需等待完整化驗報告出爐,才能確認真正死因。3日,胡仙再度在記者會中宣布,警方已調查到有不法分子混入音樂會,在現場都以每粒50令吉、3粒100令吉的價格向現場與會者兜售搖頭丸。警方將於近日招集活動主辦方、現場急救隊伍、保安人員與死者親友紀錄口供,進一步追查毒販下落。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55/387255/sm-86dccd34540f01b19ee1ccbb5a9d6f74.jpg)
淡水怪客攔小孩「要口水做實驗」 家長嚇傻急報警
淡水怪客出沒請小心!有民眾昨天發文聲稱,女兒放學時在淡水新興國小斜坡附近,遇到1名自稱是「淡江大學醫療系男大生」的男子,還聲稱要蒐集15歲以下的小孩唾液做實驗,要她女兒吐口水在容器裡做唾液研究。目前家長已向派出所報案,同時提醒當地居民多加留意。有民眾昨在Threads發文提醒,「請淡水的大家注意一下」,她女兒剛放學回家跟爸爸說,在新興國小斜坡附近,遇到一個男大學生說自己是淡江大學醫療系,聲稱他需要15歲以下的小孩的唾液做實驗,要請她幫忙吐口水在容器裡,「女兒覺得不對勁,說不好意思在趕時間就回來了⋯」原PO續稱,有孩子念新興國小或是會經過那邊的話,詢問一下孩子有沒有遇到怪人,提醒孩子注意一下安全,「我老公已經打電話給水碓派出所,他們會再請同仁加強巡邏。剛剛水碓派出所已經調閱監視器,確認畫面追查中了,謝謝水碓派出所員警與周所長的協助。」她也表示自己知道淡大沒有醫療系,也不是要大家針對淡大,因為淡大應該也是被冒名的,只是她要強調,這樣在街上採取樣本,是完全不符合研究倫理的規範,要針對未成年的孩童採樣也要經過監護人同意,「我的目的只是要提醒家長們,回家請提醒孩子要注意安全。」原PO也補充,小孩有說其實她也怕激怒對方,所以選擇了用禮貌的方式拒絕他,「我說她做得很好,因為這樣真的減少了對方可能有情緒性反應的機會,平時就可以多跟孩子分享討論各種情境狀況,若是孩子遇到該如何處置,希望不要有機會用到,若不巧碰上了才不至於慌張。」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12/387112/sm-255cdf0e94258d6236395a42a353f2c8.jpg)
馬來西亞跨年音樂祭 4男女倒數後相繼斃命
馬來西亞於12月31日舉辦Pinkfish音樂祭,當天在酷炫的燈光和絢麗煙火下,將現場氣氛推到最高點,現場一片人山人海,擠得水洩不通,豈料在倒數後,有4名當地的男女在短時間內相繼斃命,被送往醫院急救,由於沒有在屍體上發現外傷,警方目前列為猝死案調查。綜合報導,PinkFish音樂祭於31日在雙威水上樂園的大型人工沙灘舉行,以慶祝跨年倒數,活動約2個小時。雪州總警長證實,警方接獲來自馬來亞大學醫藥中心(PPUM)的4件通報,指4名年齡介於20歲至40歲的2名男子及2名女子,於31日晚參加梳邦再也雙威城的Pinkfish音樂祭,在短時間內相繼斃命。4人的遺體於1日開始解剖,但沒有在死者身上發現外傷,具體死因仍需等待實驗室調查結果出爐,警方目前以猝死角度調查此案,但仍會進一步確認,案件是否有犯罪或毒物因素。Pinkfish跨年倒數音樂會的演出名單包括多位藝人歌手、DJ,有Sara Landry、Showtek、Blasterjaxx、Cosmic Gate、Nifra、Mr. Yang等,而Pinkfish曾於去年6月10日,在雙威水上樂園衝浪海灘(Sunway Lagoon Surf Beach)舉行第2屆Pinkfish Festival,共吸1萬5000人參加。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36/386836/sm-09d8935b2c89e5acf80074bcf650b7b9.jpg)
MRI檢查以為是腦腫瘤 患者莫名頭痛、抽搐竟是「寄生蟲」釀禍
南韓一研究團隊近期發現寄生蟲入侵患者腦部的罕見案例。患者原經過MRI診斷,初期原以為是腦瘤。但由於患者後來莫名劇烈頭痛、抽搐,醫師推斷可能是寄生蟲入侵。後續經過手術治療後,確認的確是罕見的曼氏裂頭絛蟲感染病例。根據南韓媒體報導指出,在這起案例中,40多歲的患者A男因持續的頭痛和嘔吐首次前往首爾大學醫院就診。透過核磁共振成像(MRI)檢查顯示,A男腦部左枕葉有一處異常病變,後續醫療團隊初步診斷為腦瘤,並建議立即進行手術。但由於患者因症狀緩解選擇出院,所以最終放棄治療。但七個月後,A某再次因劇烈頭痛與全身抽搐入院。而透過最新的MRI檢查,病變位置竟然從左枕葉移動至頂葉,如此結果引起醫療團隊的警覺。在詢問過後,醫療團隊得知,A男曾飲用池塘水,並食用未煮熟的野味與生魚,醫生開始懷疑病因可能與寄生蟲感染相關。經詳細檢查後,A男被確診為曼氏裂頭絛蟲感染。這種罕見寄生蟲可通過血液進入腦部,引發多種神經學症狀,包括頭痛、癲癇及視力損傷等。隨著感染進展,患者可能面臨永久性神經損害甚至死亡。也因為如此,醫療團隊立即為患者安排了開顱手術,成功取出一條存活的曼氏裂頭絛蟲幼蟲。術後患者恢復良好,頭痛與抽搐症狀顯著改善。專家指出,曼氏裂頭絛蟲病主要因飲用污染水或食用未煮熟的魚類與野生動物肉類而感染,幼蟲進入人體後可能長時間潛伏,最終引發嚴重健康問題。首爾大學神經外科白善夏教授提醒,影像學檢查中若觀察到病變位置的移動,需高度警惕寄生蟲感染的可能。公眾應避免飲用未經處理的水源,並徹底煮熟魚類及野味,養成良好的飲食與衛生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