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鎖台灣
」 台灣 軍演 美國 封鎖 解放軍第一島鏈大規模軍演的意義?美學者:共軍已能進行更高層次、更複雜行動
中共解放軍上週在第一島鏈及台灣周邊展開大規模軍事活動。對此,美國賓州大學Perry World House全球秩序資深專案經理、台灣對美遊說智庫「全球台灣研究中心」(GTI)非常駐研究員善學(Thomas J. Shattuck)指出,解放軍透過此次地理範圍非常廣泛的軍事活動,模擬如何在第一島鏈、台灣東部與東南部對台封鎖,提升外國介入的風險與成本,也展現其在西太平洋的作戰能力,結果也顯示,解放軍海空軍已能進行更高層次及更複雜的大規模演習。據《美國之音》的報導,台灣政府上週表示,中國解放軍從本月9日到11日於浙江、福建以東一帶空域開設7處保留區,並舉行了1996年台海危機以來最大規模的海上演習,動員長達70天,包括在台灣周邊、日本南部諸島附近海域以及東海和南海,部署了將近90艘海軍艦艇和海警船,演習模擬了襲擊外國船隻和練習封鎖海上航線。台灣國防部9日在通報中國的軍事活動顯著大幅增加後,也隨即進入警戒狀態,並開設應變中心。對此,專注於研究「兩岸關係、兩岸內政及外交、台灣半導體產業,以及美國印太地區之角色」的善學,13日接受我《中央社》專訪時指出,根據公開資訊,解放軍這次的軍事活動範圍從朝鮮半島以南、日本以西,延伸到台灣海峽中線南端及台灣東側海域,比起今年5月、10月的「聯合利劍-2024A」和「聯合利劍-2024B」,地理範圍非常廣泛。善學也示警,這次的演習表明中共解放軍的海軍及海警聯合行動能力,已不再侷限於環台軍演,而是可以涵蓋整個第一島鏈,而且比起台灣南部海域,軍演焦點更側重北台灣,以及台灣東側及東南方,尤其東部海域是美國或其他國家為台灣提供武器的最可能途徑。雖然善學聲稱,他不認為中共目前能全面封鎖台灣東岸,因為缺乏足夠艦艇執行有效且全面的封鎖。然而,他表示此舉意味著共軍正在練習這種封鎖行動,而真正的目的是為了提高美國或其他盟友突破封鎖的成本與風險,向外國表明「如果有人嘗試派出飛機或艦艇穿越封鎖線,很可能無法安全通過,操縱這些飛機或艦艇的人,也可能無法生還。」善學也強調,此次演習顯示,解放軍海空軍已能進行更高層次及更複雜的大規模演習,「很明顯,這類演習正是他們需要反覆操練的,若未來決定封鎖台灣、封鎖台灣海峽,或軍事入侵台灣,才能增加成功的可能性。」他還提醒,美方官員或許將演習視為超越台海的局勢,因此僅提到東海、南海,刻意忽略台灣海峽、台灣東部海域,認為整體態勢沒那麼嚴重;但從台灣的角度來看,威脅感受度比美國更高。他認為,此種美台解讀上的差異對美台雙方都不利,因為這有機會讓中國凸顯出,美台不一定以相同的方式看待武統威脅,也讓台灣的在野黨有空間質疑美國是否真如民進黨所說,願意全力支持台灣。
有意邀請參加環太平洋軍演!美編97.5億推「安全合作倡議」 強化台灣自衛能力
美國國會日前釋出的《2025財年國防授權法案》草案中,當中多項內容與台灣有關,其中包含對台軍事合作、防禦支援,根據文件內容,這些支援不僅限於軍售與軍事合作,還涵蓋了先進防禦技術、創傷護理、軍事訓練等多方面的合作。而報告中也提到,美國國會有意邀請台灣參加環太平洋軍演。根據這份《2025財年國防授權法案》中,主要有4個部分與台灣有關,分別內容如下:A.台灣軍事創傷照護計劃(Military Trauma Care Program)美國國防部與台灣軍事醫療機構合作,為台灣提供軍事創傷照護相關支援。該計畫內容包含如下:創傷照護:美國將與台灣軍隊合作,進行創傷處理的訓練,特別是對於戰場創傷的處理。這包括提供急救技能、止血、傷口處理等方面的技術支援。假肢技術:如果軍人受到嚴重傷害導致截肢,則提供假肢技術支援,包括設計、製作和安裝假肢。心理健康與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除了物理上的治療,還將提供心理健康支援,幫助受創的軍人應對戰後的精神健康問題,並進行心理治療,特別是針對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治療。B.台灣安全合作倡議(Taiwan Security Cooperation Initiative)美國根據《台灣關係法》向台灣提供軍事支援,美國國防部最高可動用3億美元(折合新台幣約97.5億元)的預算,來支援台灣的台灣的軍事、政府安全力量以及相關的民間機構。目的是提升台灣抵抗外來威脅與侵略的能力,包括增強防空、電子戰、反艦能力、長程精確打擊等系統,詳細內容包括:提供先進武器與裝備:美國將向台灣提供高端的防禦性裝備,包括無人機、防空系統、反艦導彈系統、長程精確打擊武器等。這些裝備將幫助台灣提升自衛能力,特別是在防禦中國軍事威脅方面。情報、監視與偵察(ISR)能力:提供先進的情報、監視與偵察技術,使台灣能夠更有效地監控周邊的軍事動態,提升早期預警的能力。防空與反導系統:加強台灣的防空能力,提供先進的防空雷達系統、導彈防禦系統等,特別是在面對中國日益強大的導彈威脅時,能夠有效保護台灣的領空與重要設施。C.台灣參與環太平洋軍演(RIMPAC)根據國會的立場,台灣的海軍應被邀請參加2025年舉行的環太平洋軍演(RIMPAC)。這是全球最大的海上軍事演習,台灣參與其中將有助於提升與其他國家的合作與協同作戰能力。D.BOLSTER法案(第5121條)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台灣問題上的行為,國務院將與歐洲聯盟及歐洲國家進行協商,共同制定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制裁計畫,尤其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涉及破壞台灣政府機構或對台灣採取侵略行為時。若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台灣發動海上封鎖、攻佔外圍島嶼或進行網絡攻擊,將啟動相關的經濟和外交措施。此外,本條文要求美國總統向國會提交報告,評估中華人民解放軍(PLA)封鎖台灣30天及180天的經濟影響,這將有助於美國了解封鎖對全球經濟的潛在後果。條文中強調,美國與歐洲應該加強與台灣的合作,尤其在政治和經濟層面。國會認為,美國、歐洲與台灣共享共同的民主、法治和人權價值觀,並在貿易上保持密切合作。歐洲聯盟被認為可以發揮重要作用,幫助台灣抵抗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經濟脅迫,尤其是在商業和投資方面,透過與台灣簽訂新的協議來強化合作。此外,條文中也要求美國和歐洲各國協同加強外交努力,促進台灣在國際組織中的有意義參與,並公開強調兩者的「一中政策」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中原則」之間的差異,進一步支持台灣的民主發展。國會呼籲加強與台灣的議會關係,促進高層政府官員和議員的非正式外交訪問,並支持地方政府官員的文化和貿易交流。這些努力都可以提高台灣在國際間的地位,讓台灣能夠在全球事務中發揮更大的作用。台灣的防衛能力也是本條文的重點之一。美國和歐洲被要求協調行動,幫助台灣強化其網絡安全,特別是針對台灣的關鍵基礎設施。條文中建議加強台灣的能源韌性和糧食安全,並加大打擊虛假信息、數位專制及外國干預的力度。此外,美國和歐洲將促進軍事合作,支持軍火銷售,特別是符合不對稱防禦策略的武器,並協助台灣改善防禦基礎設施。該項條文還強調海上航行自由的重要性,呼籲美國與歐洲海軍加強協作,確保台灣海峽的航行自由不受威脅。此外,歐洲、台灣和美國的海岸警衛隊應該建立更多交流和合作,應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海上脅迫。
民調:五成六國人不擔憂陸封鎖 50.3%對國軍沒信心
台灣民意基金會22日公布國人對於中共軍事封鎖台灣的態度,結果顯示,二十歲以上台灣人中,四成二擔憂中共可能隨時軍事封鎖台灣,五成六不擔憂;一旦中共犯台,有四成五的國人對國軍防衛台灣的能力有信心,五成沒信心;另外,國人六成七基本上樂見美國對台軍事援助,一成九不樂見。台灣民意基金會民調詢問:「我海軍司令唐華日前公開說:『只要上面一聲令下,共軍已準備好隨時封鎖台灣』。您是否擔憂這種情況發生?」結果發現:14.4%非常擔憂,27.4%還算擔憂,35.3%不太擔憂,20.5%一點也不擔憂,2%沒意見,0.5%不知道。換句話說,最新民意顯示,二十歲以上台灣人中,四成二擔憂中共可能隨時軍事封鎖台灣,五成六不擔憂。基金會董事長游盈隆指出,這項發現傳達了一個重要訊息,那就是,就算是中共已準備好隨時軍事封鎖台灣,絕大多數台灣人並不擔憂。民調再詢問:「如果中共近期武力犯台,您對國軍防衛台灣的能力有沒有信心?」結果發現:16.9%非常有信心,28.3%還算有信心,25.2%不太有信心,25.1%一點也沒信心,3.5%沒意見,1.1%不知道。換句話說,最新民意顯示,二十歲以上台灣人中,四成五對國軍防衛台灣的能力有信心,50.3%沒信心。沒信心者比有信心者多5.1 個百分點。游盈隆指出,這項發現傳達了一個重要的訊息,那就是,台灣人民對國軍防衛台灣的能力出現信心危機,「這是一個嚴重的警訊。」游盈隆說,從長期趨勢看,過去八年間台灣民意基金會曾做過六次有關國人對國軍防衛台灣能力的信心調查。經驗證據顯示,台灣人對國軍保衛台灣能力的信心始終不足,有信心者從未過半;沒信心者最高曾高達66.5%,最低也有四成五。此外,從2016 到2024 八年間的六次全國性調查,四次沒信心者多於有信心者,兩次有信心者多於沒信心者。他指出,值得注意的是,近兩年來,沒信心者人數有明顯增加的趨勢,「箇中原因為何?值得深入研究。」民調詢問:「美國總統拜登最近(9/29)批准對台灣提供5.67 億美元(約新台幣180億元)軍援,以加強台灣軍事能力。一般說來,您是否樂見(歡喜見到)美國這項軍事援助?」結果發現:24.6%非常樂見,42.4%還算樂見,13.1%不太樂見,6.3%一點也不樂見,9.7%沒意見,3.9%不知道。換句話說,最新民意顯示,二十歲以上台灣人中,六成七基本上樂見美國對台軍事援助,一成九不樂見。游盈隆認為,這項發現傳達了兩個訊息,一個是台灣主流民意熱烈歡迎重大台美軍事合作,另一個則是「疑美論」在台灣沒什麼市場。此民調訪問期間是2024 年10 月13-15 日,共三天;對象以全國為範圍的二十歲以上成年人;抽樣方法採市話與手機並用的雙底冊抽樣(dual-frame random sampling),市話70%,手機30%。有效樣本1077 人,市話757 人,手機320 人;抽樣誤差在95%信心水準下約正負2.99 個百分點。並依內政部最新人口統計資料進行地區、性別、年齡及教育程度加權,以符合母體結構。經費來源是財團法人台灣民意教育基金會,簡稱台灣民意基金會(TPOF)。
解放軍「聯合利劍-2024B」圍台軍演 美國務院嚴重關切
美國務院針對中國在台海與台灣周邊的聯合軍演表示「嚴重關切」,跟前眾院議長裴洛西2022年訪台後對台軍演稱「深表關切」的語氣更強烈。華府智庫表示若中國封鎖台灣海峽,將衝擊全球航運而波及整體經濟。國務院發言人米勒(Matthew Miller)13日指中國以軍事挑釁,來回應台灣例行年度演說是毫無道理,並讓局勢有升級風險。國務院呼籲中國克制,避免任何可能破壞台海與周邊地區和平穩定的升級行為,這關乎區域和平與繁榮也是國際關注所在。美國會繼續監視中國行動,跟盟友合作以分擔彼此憂慮。美國前國安會中國事務主任杜如松(Rush Doshi)指出這次軍演,中國海警也在台東海域展開綜合執法演練,為其首次環台巡航。若這是中國海警未來在台灣周邊執法的前奏,即被視為重大的升級行為。從裴洛西(Nancy Pelosi)訪台乃至賴清德就職演說,美國對中國施加包括軍演等壓力的回應,都未曾使用語氣超過「高度關切」的強度。華府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最新報告指台海占全球海運規模2成,對全球經濟至關重要。若被中國封鎖,從亞洲、中東到非洲都強烈受影響,可能令全球整體國內生產毛額(GDP)蒸發數兆美元。CSIS研究指中國封鎖台海可能是短暫,不是為兩棲攻擊做準備。但以每年逾兆美元商品透過台海運輸來看,短暫封鎖仍威脅全球航運。2022年約2.45兆美元商品運輸通過台海,占全球航運規模五分之一。台海被封,航運商必須改變航線而額外支付龐大費用,跟葉門叛軍「青年運動」攻擊紅海航道而衝擊全球航運一樣。CSIS指封鎖台海或出兵台灣也會打擊中國經濟,相關影響可能左右其對台決策。
圍台軍演「沒給結束日期」! 路透社援引「台官員說法」:解放軍模擬封鎖台灣港口航道
總統賴清德雙十國慶重提「新兩國論」後,中共今(14日)宣布,展開「聯合利劍—2024B」圍台軍演。與此同時,大陸4支海警編隊也首度開展執法巡查及「環台島巡航管控」。對此,《路透社》指出,解放軍此次軍演並未給出結束日期,也沒有宣布任何實彈演習或劃設任何禁航區,而匿名的台灣高級國安官員也透露,中國似乎正在模擬封鎖台灣北部和南部的港口,以及國際航道,並阻止外國勢力的介入。對此,白宮沒有立即回應置評請求。《央視新聞》官方微博指出,中國人民解放軍東部戰區組織戰區陸軍、海軍、空軍、火箭軍等兵力,位台灣海峽、台島北部、台島南部、台島以東,開展「聯合利劍-2024B」演習,艦機多向抵近台島,諸軍兵種聯合突擊,重點演練「海空戰備警巡、要港要域封控、對海對陸打擊、奪取綜合制權」等科目,檢驗戰區部隊聯合作戰實戰能力。這是對「台獨」分裂勢力謀「獨」行徑的強力震懾,是捍衛國家主權、維護國家統一的正當必要行動。據《路透社》的報導,台灣自總統賴清德的國慶日演說後,就一直保持高度警戒,而此次解放軍沒有宣布任何實彈射擊,或劃設任何禁航區,也沒有公布「聯合利劍—2024B」圍台軍演的結束日期。海警艦隊編隊環台島巡航管控示意圖。(圖/翻攝自中國大陸海警局)有鑑於局勢的敏感性,台灣1名不願具名的高級國安官員也向《路透社》透露,他認為中國正在封鎖台灣島北部和南部的港口以及國際航道,並阻止外國勢力的介入。回顧解放軍前3次圍台軍演,2022年環台軍事演練,是因8月2日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訪台、聯邦參議員馬基(Ed Markey)率國會代表團、以及其他國家同時期訪台行動,中國人民解放軍以軍事演訓名義在臺灣周圍展開的一系列軍事活動,演訓代號是「多兵種聯合戰備警巡和實戰化演練」,為期9天。2023年環台軍事演練則是因總統蔡英文以及副總統賴清德先後兩次訪美而採取的演習行動,包括2023年4月5日中華民國總統蔡英文與美國眾議院議長麥卡錫(Kevin McCarthy)在美國會晤計劃公佈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一系列軍事反應行動。第一階段(4月5至7日)為「台灣海峽中北部聯合巡航巡查專項行動」,第二階段(4月8至10日)為「環台島戰備警巡和『聯合利劍』演習」。同年8月17日,副總統賴清德於過境美國後,中國人民解放軍於8月24至25日採取海空聯合戰備警巡演練。至於2024年環台軍事演練,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東部戰區於北京時間2024年5月23日至24日組織戰區陸、海、空及火箭軍,在金門、馬祖、臺灣本島周邊進行的軍事演習,演習代號為「聯合利劍—2024A」。起因於5月20日,賴清德在就任第16任中華民國總統的就職演說中,強調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中華民國「互不隸屬」,被中共定調為「新兩國論」。就在賴清德發表祖國論,以及雙十國慶重提「新兩國論」後,美方上週曾表示,中國沒有理由藉賴清德的國慶演說為藉口,對台灣施加軍事壓力,然而,對這次「聯合利劍-2024B」軍演,白宮沒有立即回應《路透社》的置評請求。
美智庫示警「中國恐不戰接管台灣」 計畫在2028大選前「分4階段進行」
自稱「務實台獨工作者」的中華民國新總統賴清德,在520就職後發表了前所未有的強硬主張,加劇了大陸與台灣之間潛在軍事衝突爆發的可能性。出於對此事的擔憂,華府的智庫專家也示警,中國有可能在不訴諸戰爭的情況下「接管」(take over)台灣。根據他們所謂的「戰爭遊戲」(war-game)的兵棋推演模擬,中國可透過反覆且低強度的軍事威脅,以在台灣內部形塑談和避戰的輿論,並慢慢分化美台關係,來有效實現這一目標。據《朝鮮日報》的報導,與保守主義和新保守主義關係密切的獨立非營利性智庫「美國企業研究院」(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AEI),以及受通用動力、雷神技術公司等多家美國國防承包商資金援助、專門研究軍事戰略的美國非營利研究機構「戰爭研究所」(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War,ISW),近期發布了1份長達115頁的聯合報告,並提出了上述論點。AEI和ISW指出,他們試圖站在北京當局過去1年的視角和觀點,以「戰爭遊戲」的兵棋推演形式,進行假設性的情境模擬後,得出了這一結論。報告也示警,北京的最終目標是與台灣簽署「和平協議」,並建立一個政府機構,例如「海峽兩岸和平委員會」(Peaceful Cross-Strait Commission),以獲得對該島的實際控制權。報告還提及,北京可能會從2024年5月賴清德就職後,到2028年選出下一任中華民國總統時,分4階段實施「不戰治台」(Taiwan domination without war)的戰略,具體的情境模擬如下:第一階段:製造混亂和動盪明年年底,中國將封鎖台灣周圍的海空運路線、切斷海底電纜及進行電子作戰,使台灣社會瀰漫恐慌情緒。在中國非和平手段的介入下,無預警斷水斷電恐會導致台灣內部民怨四起,並使民進黨政府的支持率下降。這一階段旨在形塑公眾輿論,使民眾認為賴清德的反華立場激怒了北京,且增加了台灣的生存風險。第二階段:破壞美台關係在美中緊張局勢加劇之際,美國近年也試圖透過台灣來削弱中國,因此北京將會在輿論上,試圖塑造「台海危機是由美國引發,而不是中國主動促成」的觀點,激起台灣人的反美情緒。此外,包括TikTok在內的社交媒體平台也將助長美國國內的孤立主義(Isolationism)情緒,使美國人民支持最大限度地減少對他國衝突的干預,而這種孤立主義立場,正與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美國前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推行的「美國優先」政策不謀而合。第三階段:提高軍事威脅強度第三階段包括逐步增加軍事威脅的強度,例如海上封鎖,同時在台灣島內傳播「與中國談判實現和平」的主張。與此同時,北韓及俄羅斯很有可能會在此階段進行核試驗或軍事挑釁,以分散韓國和日本等鄰國對台灣問題的注意力。第四階段:建立實際控制權一旦在台灣和美國國內成功形塑出「與中國和平共處,將對台灣更好」的輿論,中國就會進入第四階段,也就是與台灣的新任總統簽署和平協議,並成立海峽兩岸和平委員會,以確立中國對台灣的實際控制權。該報告還將此情境與1997年的香港回歸進行比較。報告補充,北京計劃在美國及其印太盟友的默許下,挫敗台灣內部所謂的「分離主義者」,並將權力移交給會完全遵守「和平協議」內容的親中國政治人物。報告還示警,「如果美國政府僅專注在為中國可能發起的武力犯台做準備,恐無法充分應對北京目前正在採取的『結合高強度和低強度戰術』的『混合脅迫戰略』。」 據悉,上述報告的作者之一、AEI高級研究員及美國安全分析師布魯門撒爾(Dan Blumenthal),事後也與美國共和黨眾議員穆勒納爾(John Moolenaar),以及美國印度裔民主黨眾議員克利胥納莫提(Raja Krishnamoorthi)討論了該份報告的分析結果,以及美國可能採取的應對措施。
中國若封鎖台灣「經濟萎縮7%」 全球損失83兆超越金融海嘯
台海局勢日趨緊張,澳洲智庫「經濟與和平研究所」(Institute for Economics & Peace;IEP)日前發布報告指出,若中國大陸封鎖台灣,全球經濟將出現2.7兆美元(約新台幣83兆)、全球近3%GDP的災難級損失,損害更超越2008年的金融海嘯。IEP在全球和平指數(GPI)報告中特別提及台灣,指北京近幾年持續軍事威脅台灣、在南海挑起事端,且若解放軍封鎖台灣,第1年全球經濟就會損失2.7兆美元,約2008年金融危機的1倍,其中又以電腦及電子產品貿易的損害最大,有近60%的經濟活動損失發生在台灣與中國,屆時台灣經濟萎縮40%、中國萎縮7%。此外,中國的前5大貿易夥伴美國、日本、韓國、德國與澳洲,都是成熟民主國家與「軍事盟國」,而南亞及大洋洲則是台海以外,受影響最明顯的地區。IEP也觀察到,全球軍費自2008年已增長17%,其中又以中國的1800億美元增幅最大,其次為美國的700億美元、印度的400億美元。這次全球最和平的國家,則再度由冰島拿下,其餘排名依序為丹麥、愛爾蘭、紐西蘭、奧地利、新加坡、葡萄牙、斯洛維尼亞、日本、瑞士。台灣排名第33,和平狀態「高」,中國大陸排名80,和平狀態「中」。阿富汗則繼續墊底,為全球最不和平的國家。
BBC專訪談美中關係 鴻海劉揚偉:部分產線移出中國、電車仍為發展主力
鴻海科技集團董事長劉揚偉近日接受英國廣播公司(BBC)專訪,過程中提及美中關係漸趨緊張,須做好最壞打算,正重新規劃部分供應鏈,尤其與國安產品有關的產線已從中國移出;不過,即使把部分供應鏈從中國移出去,電動車(EV)仍是公司未來數十年的成長動力,目標搶下全球電動車市占率5%。BBC周五(16日)報導,劉揚偉認為隨著美中關係惡化,鴻海必須做好最壞打算,「我們希望兩國領導人將和平與穩定銘記於心;而做為一家企業、一名執行長,我必須思考萬一最糟的狀況發生,該怎麼辦」。最糟情況包括北京企圖封鎖台灣,或更嚴重的入侵台灣。劉揚偉表示,鴻海已著手進行營運持續計畫(BCP),並將部分生產線、特別是涉及國安的產品的生產線,從中國轉移到墨西哥和越南。報導提及,劉揚偉可能意指用於數據中心及包含敏感訊息的伺服器產品。談到目前的營運模式,劉揚偉認為,鴻海「美國設計、中國製造」的企業模式尚未結束。「因為我們聘僱很多當地勞工,而包含中國在內等多數國家都希望不要影響到當地勞工」,中國政府希望鴻海在當地持續經營,才能為當地創造大量就業機會。鴻海在中國以富士康(Foxconn)做為商標名稱,全中國擁有一個總廠及44個廠區(科技園區),依2022年統計,全大陸員工達67萬人之多。目前,鴻海年營收已達2000億美元,蘋果生產的產品從智慧型手機iPhone,到電腦iMac,逾半數產品出自鴻海代工。此外,微軟(Microsoft)、Sony、戴爾(Dell)及亞馬遜(Amazon)等科技巨頭,也都是其客戶。
被聯合國決議封鎖台有解方 陳以信指九二共識曾助台重返WHA
針對台灣參與WHA大會今年再度失敗,引發國人關切,立法委員陳以信表示,WHA大會秘書處採取聯合國2758號決議文之「一中原則」,台灣應採取2016年模式以「九二共識、一中各表」回應,複製當年成功模式以重回聯合國專門組織。陳以信提醒蔡政府,九二共識助我重返WHA有先例,這段過程他也曾投書國際期刊。(圖/摘自陳以信臉書)陳以信在臉書貼文表示,台灣WHA宣達團再次從瑞士日內瓦鎩羽而歸,這次雖有十餘邦交國提案台灣作為觀察員,但最後沒能列入大會議程,讓許多台灣民眾失望。他說,雖然聯合國2758號決議文是主要障礙,但此決議文絕非不能突破。陳以信指出,2016年5月台灣得以參加WHA大會就是成功突破的重要案例。他在立法院外交及國防委員會質詢外交部長吳釗燮特地提到這事,當年他們兩人正是新舊政府政權交接小組代表,不該忘記這段重要歷史。陳以信說明,2016年5月台灣正臨政黨輪替,蔡英文新政府即將上台,馬英九政府努力許久在五月初終於爭取到WHA邀請函。但該函竟前所未有,寫上聯合國2758號與世衛大會25.1號決議文,並提及當中的一中原則。如何回信讓馬政府與新政府都傷透腦筋,畢竟雙方的兩岸政策立場並不相同,後來為確保台灣繼續參加機會,馬政府決定與新政府都回信且兩信並陳。陳以信說,當年馬政府以衛福部長蔣丙煌為代表,以「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的標準答案回覆,新政府則以準部長林奏延為代表,以民進黨傳統台灣應參與WHA論述回覆。結果WHA秘書處回信給蔣丙煌同意出席,並未回信給林奏延,最後台灣最後一次得以順利與會,林奏延也在5月23日在WHA大會代表台灣發言。陳以信強調,這過程是聯合國2758號決議文與九二共識的第一次過招,也是目前為止唯一一次過招,結果是九二共識勝出,台灣才能順利與會。此事證明,當聯合國所屬的專門組織以2758號決議文封鎖台灣時,台灣用「九二共識、一中各表回應」是有用的,國際組織與大陸當局都可接受的。陳以信指出,當年特殊境遇為台灣未來繼續參與國際組織打開重要的路,他隔年把這段重要交手過程寫成專文,刊登在全球最重要外交期刊《外交事務 》(Foreign Affairs)。陳以信批評蔡政府屢次在WHA受挫不得其門而入,蔡總統應該重讀當年歷史拾回九二共識,才是台灣重返聯合國的正確敲門磚。
蔡英文將見美眾議長 立委向陸喊話:打壓會使人心日遠
總統蔡英文總統出訪友邦,預計回程過境美國洛杉磯時與美國眾議長麥卡錫會面,陸方宣告今(5)日將在台灣海峽進行聯合巡航。民眾黨立委張其祿表示,若中國大陸對台僅剩打壓與限縮我國際空間,將迫使兩岸問題更難解決,就如同前總統馬英九在大陸提出「兩岸同屬中華民國」,也需要陸方能接受,否則都會淪為一廂情願。蔡總統計劃在過程洛杉磯時與麥卡錫會面,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昨天強調,中方堅決反對美方安排蔡英文過境訪美,堅決反對美國政府第三號人物眾議長麥卡錫同蔡英文會見,將密切跟蹤事態發展,堅決有力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中國大陸福建海事局也在微信公眾號上宣布,今天將啟動在台灣海峽中北部的聯合巡航巡查專項行動。張其祿指出,台海兩岸的問題解決必須基於相互承認、對等與尊嚴,若中國大陸對台僅有打壓及限縮台灣的國際空間,將使兩岸人心日遠、兩岸問題更為難解。其次,中華民國台灣事實獨立存在,並非中國大陸在國際上的打壓就能否認其主權存在。世界各民主國家亦不可能在中國大陸壓力下即曲從中方無理要求,戰狼外交無法封鎖台灣,更無法封鎖民主世界對台灣的支持。另外,前總統馬英九同時前往中國大陸祭祖並參訪,外界拿來與蔡總統作「雙英出訪」的比較。張其祿表示,馬英九的「一中解釋」,需由中國大陸來回答能否接受,其前提是中國大陸必須承認中華民國的存續及兩岸分治的事實。中國大陸若不承認此一前提要件,則馬英九的論述亦只是一廂情願。
中美開戰由誰勝出? 澳洲4退役軍事高層一致認同「這1結局」
澳洲國家公共廣播機構《澳洲廣播公司》(ABC)在今年2月以《對澳洲來說,與中國開戰會是什麼樣子?》(What would war withChina look like for Australia?)為題,專訪了澳洲前國防軍總司令貝瑞(ChrisBarrie)、前澳洲國防部國際政策與戰略司司長貝姆(Allan Behm)等4位退役的軍事或情報高層。最終,他們的看法雖然有些微出入,但他們卻一致認為「無論澳洲是否參戰,美國都不可能打贏中國」,頂多就是陷入血腥的僵局,且澳洲不應該蹚這鍋渾水。據《澳洲廣播公司》的報導,這些專家包括前澳洲國防部戰略與情報副部長懷特(Hugh White)、前澳洲國防軍總司令貝瑞(Chris Barrie)、澳洲國防部前國際政策與戰略司司長貝姆(Allan Behm),以及前澳洲國防軍情報官費南德斯(ClintonFernandes),以下為4人的論點。前澳洲國防部戰略與情報副部長懷特(Hugh White):懷特目前身任澳洲國立大學戰略研究所名譽教授。他認為美國要是為了台灣跟中國開戰,將是二戰以來全球規模最大、最具破壞性的海上衝突,而且「華盛頓希望澳洲盡最大的能力貢獻我們的全部空軍和海軍力量。」但懷特表示,沒有人能確定這場戰爭會如何收場。他認為最有可能的結局是一場「代價高昂的血腥僵局」,雙方均無法確保勝利。「無論澳洲是否參戰,這都會是一場毀滅性的衝突。」雖然美國在軍事科技上更勝一籌,但中國在地緣關係上佔有優勢,懷特認為兩軍可能形成拉鋸戰,「中國的防空能力被證明是強大的,但美國和盟國的空軍能力也是如此。所以這將是一場勢均力敵的戰爭。」不過,由於台灣對中國來說,是其核心利益中的核心,因此美國若不使用核武,就不可能對中國造成足夠的傷害,迫使北京對台灣問題讓步。但懷特表示,他看不出美國願意為了台灣,冒著本土遭到中國核報復的風險動用核武,「這就是為什麼我認為美國或澳洲為了台灣與中國開戰是錯誤的。」懷特還指出,比起「全面入侵台灣」,中國更可能採取的武統手段會是「封鎖台灣」,迫使其接受北京的統一條件,因為這是一種成本較低、風險較小的武統方式,對中國來說,在台灣周圍建立海空域禁航區相對容易。前澳洲國防軍總司令貝瑞(Chris Barrie):曾在1998至2002年擔任國防軍總司令的貝瑞指出,所有預測中美開戰的論點都犯了「誇大其辭」的毛病,他認為世人已經忘了,要解決國家之間不可逾越的分歧,戰爭永遠都只是最後選項。因此,只有在所有解決手段都無效的情況下,國家之間才會考慮發動戰爭,而在台灣問題上,貝瑞認為它離戰爭還非常遙遠。同時貝瑞也認為,政客會利用媒體製造戰爭恐慌,而這正是「政客」與「政治家」的重大區別:「那些評論員是真的相信自己說的鬼話,還是虛張聲勢?他們認為澳洲國防軍能夠勝任這些任務嗎?如果不能,他們又採取了哪些措施來改變自己好戰的姿態?我相信,經歷過戰爭的人可能對這個問題會更加深思熟慮,我們的政治家在哪裡?」貝瑞表示,他相信憑藉地理優勢,澳洲人能夠保衛自己的國家。畢竟純粹就「防禦的角度而言」,除了紐西蘭之外,全世界沒有其他國家比澳洲的地理位置更好。不過若是涉及數十萬人參與攻防的大規模戰爭,即便是眼睜睜看著即將觸及核戰爭的門檻,澳洲恐怕也沒有辦法扭轉局勢,「畢竟與美中兩國相比,我們仍是一個小國,這限制了我們可用的戰爭力量。」貝瑞還建議澳洲政府應將「避免戰爭」作為一項嚴肅的政策目標,「在我看來,這才是政治家應有的態度」。貝瑞指出,美中戰爭與伊拉克或阿富汗衝突不一樣,因為戰爭會使所有人陷入貧困,只要澳洲參戰,或允許美軍使用境內基地,那麼澳洲很可能面臨來自中國遠程打擊部隊的直接攻擊,「在經濟、財政和個人財產方面,這可能會使我們整個國家陷入貧困,如果它演變成核戰爭,甚至可能殺死我們大多數的國民。鷹派人士認為我們能夠贏得對中戰爭的假設是錯誤的,也非常危險。」貝瑞最後也談到兩岸局勢,他說「中國攻打台灣通常被認為是美中戰爭的催化劑,即使是在這種情況下,導致中台關係破裂的原因和管理也很重要」,貝瑞更呼籲澳洲的政治家們,在台海兩岸關係破裂之前應當發揮關鍵作用。前澳洲國防部國際政策和戰略司長貝姆(Allan Behm):目前為澳洲研究所國際和安全項目負責人的貝姆,則認為在不斷增強軍力之下,中美開戰要是在2035年後爆發,那麼北京確實很有可能勝出。雙方要是在未來5到10年內開戰,對美國來說「能看到的最好結局就是陷入僵局」。貝姆更批評,澳洲有一個「根本性的戰略病態」,那就是犧牲自己的國家利益來支持美國的利益,「為了台灣與中國開戰並不符合我們的國家利益。」貝姆表示,澳洲與中國開戰所帶來的影響將遠超過二戰以來的任何戰爭。鑑於澳洲國防軍的規模與美國部隊的後勤限制,這將是一場非常艱難的戰爭。貝姆也判斷中國將速戰速決,若中國能控制台灣海峽,就會投入陸軍進行壓制,最終佔領台灣。 前澳洲國防軍情報官費南德斯(Clinton Fernandes):目前在新南威爾士大學教授國際政治的費南德斯也認同懷特所言,「封鎖台灣」是中國更可能採用的武統手段,中國領導人在封鎖之前可能發動遠程攻擊,封鎖期間將要求台灣進行談判,並以兩棲入侵作為威脅與升高衝突的手段。他擔心台灣對此沒有B計劃。費南德斯指出,中國的綜合防空系統,覆蓋廣泛的預警雷達、戰機和各種地對空飛彈,可以把美軍擋在海岸線300海里之外。如果中國真能把美軍擋在外頭,讓美國無法獲得制空權,那麼美軍及其盟軍也無法在陸上與海上獲勝,台灣屆時連補給都是問題。至於澳洲在戰爭時扮演的角色,費南德斯說,澳洲不該把自己當成美國的廓爾喀人(受聘於英國東印度公司的尼泊爾傭兵),「是否與中國交戰」應該在議會裡進行充分的辯論。對於美中衝突的勝負,費南德斯表示「戰爭包含許多非理性元素以及無法計算的各種情緒,無論戰爭如何開始,只有當一方願意放棄時才會結束。」他補充,對兩個核大國來說,直接進行大規模對抗極其危險,這也是印度與巴基斯坦彼此相當克制的主要原因。費南德斯認為,拜登即使做出各種模棱兩可的聲明,仍會避免與中國直接開戰。支持台灣的美國政府將繼續爭取世界各國的支持,對中國進行各種制裁與譴責,「但是與烏克蘭不一樣的是,歐洲大部分國家都能團結譴責俄羅斯,亞洲卻不會一致譴責中國。」
「炸一個港口」全癱瘓? 財經網美:台灣也可封鎖中國
近年對岸對台灣動作頻頻,而外界也好奇,如果真的發生戰爭,台灣會直接被封鎖嗎?財經網美胡采蘋說,台灣也可以封鎖中國,只要炸一個港口就能全部癱瘓。胡采蘋在臉書專頁《Emmy追劇時間》發文說,「其實台灣這麼大一隻島真的很難封鎖,但我比較想講的是,又不是只有中國可以封鎖台灣,台灣照樣可以把中國弄得哇哇叫。千萬不要以為中國很大,台灣封鎖不了,沈葆楨150年前就知道台灣鎖住中國東南沿海7省門戶,台灣隨便鬧一下,沿海7個省都很難辦。」胡采蘋表示,疫情期間深圳鹽田、浙江寧波港被封鎖,陸股就跌了,因為出口貿易凍結加上外國物資進不來,大陸的加工品更是出不去,「鹽田港一封,所有的船都改道,有的去寧波港,有的再往北到黃海,整個華中華北的港口都大塞港。寧波港更慘,一封起來船隻都不知道該往北走還是往南走,哪邊運氣會比較好。」胡采蘋說明,如果塞港路運也會跟著亂,鐵公路、貨車出問題,也會影響內陸供給,「這就是過去3年在中國港口的實況。中國就是一個超大陸塊,只有短短一段東南邊界有海港,主宰全中國的物資進出,其他陸路接壤的國家還要靠中國供給,根本輸入不了什麼東西給中國,況且陸路運輸成本貴得不得了,根本沒辦法取代海運,你想運到俄羅斯再進中國那是不可能的。」胡采蘋說明強調,「台灣哪裡怕你封鎖,一來你鎖不住,二來我台灣只要鎖定你鹽田、寧波、上海、廈門這些港口騷擾就可以,我不用全炸,事實證明我只要炸一個,其他全部都會癱瘓。」台灣小規小但海岸線很長,反觀中國海岸線要供應14億人用度,「誰比較好封鎖還真的不一定。,台灣如果這麼好封鎖早就被鎖了吧,要不請您明天就鎖,不要再蹉跎光陰。大家都不耐煩了」
台灣若遭封鎖 將對全球經濟造成2.5兆美元損失
英國《金融時報》10日(當地時間)報導,美國國務院委託研究公司「榮鼎集團」(Rhodium Group)出具了一份台灣若遭中國大陸封鎖,對全球經濟影響的報告,並已將這份報告分享給歐盟執委會及歐洲各國政府官員。報告宣稱,中國對台灣實施封鎖將造成全球2.5兆美元的經濟損失;歐盟官員提到,在今年2月俄烏戰爭發生前,美國在2021年就曾以類似作法警告過歐盟。6名了解榮鼎集團受美國國務院委託展開調查報告的人士透露,中國若封鎖台灣,每年恐造成2.5兆美元的經濟損失;其中台灣受創最重,中國也會面臨巨大經濟衝擊,東南亞許多國家儘管不想選邊站,但也將遭受嚴重經濟損失,最終影響全球經濟。據報導,美國及夥伴也開始思考,若中國對台動武要如何實施制裁。兩名熟知美歐對談的人士透露,部分官員相信,準備好應變計畫並公開討論,可做為遏阻中國的部分策略。某些歐美官員相信,公開示警台海衝突對全球造成的巨大經濟傷害,有助集結國際支持、威懾中國。美國也以俄烏戰爭為例,強調考慮商討應變計畫的必要性。報告預測,全球汽車、伺服器、個人電腦及手機等依賴半導體的供應鏈,將遭受最嚴重的影響。且一旦北京與台灣發生衝突,中國企業貿易的融資就會枯竭,將對全球貿易造成嚴重衝擊。而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夥伴有其重要性,可能會造成10幾個新興市場陷入經濟危機。報導還引述一名歐盟官員說法稱,美國去年也曾分享俄軍在烏克蘭邊界集結的情資,當時部分歐盟國家並不相信俄羅斯總統普丁真的會出兵。美國這次分享報告的動作跟去年類似,「而我們已學到教訓」。歐盟業已展開行動針對中國。歐洲議會11日通過法案,授予歐盟執委會新權力,可調查並禁止中國國企這類受外國政府補貼的企業,收購歐盟境內公司或參與標案。法案參考報告提到中國的次數超過100次,並以中資收購歐企為例,指出中國政府的補貼已妨害市場公平競爭;歐盟理事會預計也將於28日通過此案,最快今年底前就可實施。
趙怡翔舉辦座談 前美國TOP GUN教官分析兩岸危機
台北市議員候選人趙怡翔昨(4)日晚間在大安區舉辦小型座談會,邀請曾任TOP GUN教官的前美國國家安全會議官員簡以榮(Ivan Kanapathy)出席,討論台海安全議員。簡以榮分析,封鎖台灣要付出的海軍資源過於龐大,人民解放軍對台應會採取登陸方式進行,台灣人不應只期待美國等國家協助防衛,而是換個角度,增加對手登陸的困難度,才能為世界上其他國家開創一條援助的道路。趙怡翔說,雖然他參加的是地方的市議員選舉,但這次選戰已經染上區域安全與兩岸議題,他曾任職國安會,又在外交部時派駐美國,應該要有理性的回應,而且國防攸關每一個人,無論選議員,還是選市長、立委、總統,都是應該關注的議題,也是責任。趙怡翔介紹說,簡以榮過去是F-18戰鬥機飛行員,曾在美國海軍戰鬥機武器學校(TOP GUN)擔任教官,2018年進入美國國家安全會議,一開始負責中國、台灣與蒙古事務,後來升任亞洲安全事務的資深副主任,是少數有實際作戰經驗、會說華語、又歷任川普與拜登政府的專業人士。簡以榮說,觀察這數十年來,美國、台灣與北京對於保持兩岸現狀的問題,一直是「以拖待變」(Kick the can down the road),把問題一直往後推延,導致未來面對風險反而更高。他說,美國近年與中國大陸的競爭態勢愈來愈明確,北京方面對軍事能力的信心也愈來愈強,加上中方認為台灣愈來愈走向獨立,因此他認為,未來10年之內,兩岸會朝向高風險的狀態。簡以榮回答現場與會者提問「中共封鎖台海因應之道」時說,雖然各方有不同看法,但他個人認為,因為海上封鎖需要耗費大量的海軍資源,台灣可以堅持很長一段時間,有遭受國際制裁、打擊經濟甚至美方阻擋世界對中國大陸石油運輸的風險,北京的決策者應該不會採取這樣的手段,作法應該會以登陸戰為主。與會者提問,對於近來中國大陸軍機進入我防空識別區(ADIZ),我方應該如何因應。簡以榮回應說,防空識別區其實是冷戰期代遺留的產物,其實不必太在意;過去台灣擁有空優的時候,甚至常入侵中國大陸的領空進行偵查,台灣應該關注的是領海與領土的防衛。萬一台海有事,台灣是否能有信心美國會派兵馳援,簡以榮認為,台灣人不該考慮對美國援助的信心,而應該是要致力讓美國等國家馳援的選項更加明確而容易,應要專注二件事,首先要持續抵抗,避免對方軍隊成功登陸;其次就是持續與國際對話,就像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成功做到的,才能讓美國等民主國家能有民意基礎展開行動。
兩岸戰爭風險升 全球晶片業忙探詢台灣以外產能
中國大陸於8月對台灣進行環台封鎖軍演,讓國際半導體產業開始評估台灣發生戰爭或被封鎖後,可能面臨的晶片供應風險。路透訪問15位半導體業高階主管後於8日報導稱,從草擬應變計畫到探詢台灣以外的製造產能,一些公司正在權衡一旦中國攻擊或封鎖台灣時該如何因應。英國《金融時報》日前依據Sentieo金融研究平台的資料報導,發現美國今年3月上市公司向美國證交會(SEC)提交的年度報告(10-k)中,有高達116家公司將台海緊張列入營運風險,而且把台海列入風險的12個月移動平均企業家數,達到至少16年來高點。路透報導,這些擔心與中國關係而匿名的主管們表示,儘管台灣數十年來都處於中國威脅下,緊張局勢偶爾會加劇。但是隨美國聯邦眾議院議長裴洛西8月初訪台而來的軍演著實令人神經緊繃。報導指出,台積電是蘋果公司、晶片製造商輝達(NVIDIA)以及晶圓設計公司高通等大廠的供應商。對iPhone手機、洗衣機、汽車到戰機等所有產品而言都至關重要。受訪高階主管表示,世界難以迅速擺脫對台灣高科技晶片的依賴,但半導體業面臨的地緣政治挑戰正與日俱增。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台灣區總裁曹世綸表示:「目前大家都在討論業務持續營運計畫(BCP)。一小部分公司最近才剛開始訂定這些計畫。據我所知,大部分都是外國公司。」一家在台灣有業務的大型外國晶片公司的高管表示,他的公司被客戶詢問其業務持續營運計畫,也因此向在台灣的供應商詢問同樣問題。但沒有人真正在BCP中強調過任何形式的軍事行動,這表明台灣很容易被封鎖,管理層已開始努力計畫供應中斷和其他情況。他對中國的演習感到不安,認為沒有人相信(兩岸)政治環境會變得更好。一位在台灣以外有工廠的外國晶片高管表示,在裴洛西訪台後,更多公司與他聯繫討論選項,儘管這些會議尚未轉化成新訂單;這些客戶正在尋求使用舊技術製造的晶片,但在最先進的技術方面,除了台積電外,沒有其他替代品能為這些公司提供服務。
共軍犯台美方必出手!AIT主席莫健:台灣關係法視封鎖即脅迫
美國在台協會(AIT)主席莫健(James Moriarty)5日(當地時間)在出席華府智庫「全球台灣研究中心」(GTI)年會演講時表示,《台灣關係法》清楚表明「封鎖」是脅迫的形式之一。若有人企圖以武力改變台灣地位,美國必須有所作為。另外,在被問及美國總統拜登日前第4度提到若台灣遭武力攻擊,美國願協防台灣。這是否意味美國對台政策有所調整?莫健表示,美國對台政策要回歸原始文件著眼,《台灣關係法》、「美中三個聯合公報」和「六項保證」是美台關係的3項支柱,文件中包含相當強烈的承諾。莫健說,原始文件明確表明若有人企圖以武力改變台灣地位,美方必須有所作為,這即是拜登的意思,拜登的說法並未改變美方對台政策。拜登的說法和白宮事後聲明「對台政策不變」並不矛盾。莫健強調,美國對台政策沒有改變,改變的是北京對台灣的威脅。美中的第三項公報(八一七公報)雖言及美國要減少對台軍售,但也同時言明這取決於中華人民共和國以和平方式解決兩岸分歧。而現在很難有人可以說,中華人民共和國完全恪守和平統一路線。莫健指出,《台灣關係法》清楚提到「封鎖」是脅迫的其中一種形式。美方會持續履行《台灣關係法》承諾,支持台灣自我防衛、確保美方自身能力,以抵抗任何以武力或其他形式破壞台灣安全、經濟與社會的行為。莫健表示,台灣海峽是中國、日本、韓國與台灣船隻的主要通道,一路通往歐洲、美國與所有市場,「試想封鎖台灣海峽對全球商業意味著什麼」。美國會捍衛自身利益不受任何威脅,不論是在台海還是廣泛的印太區域。
共軍近年「3個常態」 加大對台軍事威懾
根據最新「國防部111年中共軍力報告書」,詳細說明中共8月在台灣周邊軍演的各個項目,並特別強調台海戰略地理環境,具預警時間短、戰略縱深淺等作戰特性,中共近年加大對我軍事威懾,以「三個常態」方式,落實環台戰機巡航、多軍兵種抵近台灣警巡、在台周邊進行聯合演訓,完善對台軍事整備。報告書指出,解放軍東部戰區8月從事「聯合軍事行動」的目的,透過在台灣周邊海、空域進行實彈實戰化演訓,模糊海峽中線存在事實,演訓區域突破第一島鏈擴展至西太平洋;另共艦貼近我24浬線海域活動,透過軍事行動,淡化海峽中線存在。有關中共軍演,報告書也指出中共係模擬封鎖台灣對外交通航道,試射飛彈製造我社會不安,同時運用外交、經濟、網路、輿論等多重手段,驗證對台預案執行能力。報告書指出,由東部戰區統一指揮各軍兵種部隊行動,於台灣周邊畫設禁航區,形成包圍,期間以我北部及南部為主要攻擊目標,全程運用網路戰與認知作戰,達全面威懾目的。此外,共機採多架次、多機型、多方向、長航時方式逾越海峽中線,期間首次編組殲20機執行戰備警巡任務;並對我周邊海域進行彈道飛彈試射,並結合陸軍遠程多管火箭彈實施射擊,透過異地同時方式,擴大聯合火力打擊效果。此外,蔡英文總統昨在民進黨中常會表示,明年度國防預算為各部會最高,整體經費較今年度增加716億元,成長幅度達13.9%,希望朝野能共同支持;蔡英文指出,面對中國近期不斷擴大軍事行動,更加頻繁擾台的不理性作為,國軍會持續嚴密掌控,做好各項應處措施。
外媒分析圍台軍演 印證「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
解放軍圍繞台灣展開軍演,《華爾街日報》指出,這是在模擬為封鎖台灣可能採取的行動,也意味著大陸未來可能採取風險較小的封鎖逼迫策略,而非直接入侵。長期維持戰略模糊的美國並未準備好應付這種封鎖,支持台灣的歐洲國家一旦台灣半導體出口被中國限制,也可能放棄挺台,如同它們的對俄立場一樣。路透則分析,解放軍軍演驗證了安倍晉三曾說過的「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美日同盟有事」,恐讓台灣投向美日。《華爾街日報》分析,為期4天的演習在6個區域啟動,這些區域實際上包圍了台灣,其中幾個面對台灣一些最大的商業港口,與台北方面所稱的領海有所重疊,距離台灣海岸線不到19公里。一些軍事分析人士認為,這相當一次於暫時性的封鎖,也是為未來衝突中可能採取的脅迫性策略進行預演。美國退伍海軍軍官、蘭德公司研究員馬田(Bradley Martin)指出,中國可能不想通過戰爭來達到目的,中國更有可能是以某種不構成直接衝突的程度來運用武力,這種稱不上直接對抗的衝突,有時被一些專家稱為「灰色地帶」戰爭,是中國對台灣和該地區內與中國有領土爭端的國家採用的策略之一。「隔離」台灣是一種可能會讓美國感到棘手的低強度挑戰,按照法律,美國有責任確保台灣自衛,但除此之外,美國一直維持所謂的戰略模糊政策,這意味著美國有可能干預,但又不明確承諾實施干預,以此希望北京與台北方面均不訴諸武力。報導稱,如果中國封鎖台灣導致全球半導體供應被壓縮,歐洲等發達經濟體對台灣的支持可能難以為繼,就如同它們被俄羅斯扼住能源供應的咽喉一樣,而美國面對的風險也將上升。路透分析,中國大陸在台海展開規模空前的軍事演習,向國際傳達捍衛「一中原則」,但這樣可能促使台灣進一步投向美國和日本,令三方軍事合作更緊密。已故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曾說「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美日同盟有事」,在解放軍導彈落入日本經濟海域後,曾質疑這說法的聲音已經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