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責病房
」 新冠肺炎 確診 疫情 指揮中心 陳時中大同醫院經營權易主 衛生局連發2聲明批高醫:評選委員多數青睞長庚
高雄市立大同醫院經營權易主,從高醫團隊變成長庚團隊,引發高醫工會反彈。對此,高雄市衛生局今(10日)罕見連發2篇新聞稿,指長庚法人承諾保障市民就醫權益,並提升急重症醫療水準,條件明顯較優於高醫法人,並稱大同醫院從民國99年由高醫開始經營,都未設置「標準負壓隔離病房」。衞生局表示,經評審長庚法人具體承諾為落實照顧長者及弱勢,自114年起針對70歲以上長者就醫「免收門、急診掛號費」;低收入戶與身心障礙者於門、急診就醫則「全免掛號費及部分負擔」,初步估計相較於目前將因此每年短收4至5千萬營收;長庚法人承諾引進價值億元以上「達文西手術」尖端醫療及團隊,對比於目前更能有效進一步提升醫療質與量,以上在高醫法人均未具體承諾。「長庚醫療法人」承諾於履約期間(122年)逐步完成「重度級急救責任醫院」認證,將成為高雄市除4大醫學中心外、第5間重度急救責任醫院,守護在地已進入「超高齡社區」的市民朋友生命。反觀高醫大法人經營大同醫院於99年至112年長達約13年期間急診「無」夜間「兒科急診」、「急性腦中風處置」與「心導管緊急處置」(24小時心導管處置啟動為113.1.1,急診兒科、急性腦中風處置啟動為112.9.1),103年7月至111年8月共8年期間「無產科新生兒生產服務」、109年至112年COVID-19大流行4年期間無設置「標準負壓隔離病房」等問題,均有違市立醫院照顧婦幼弱勢及急重症緊急醫療之宗旨,以上長庚法人均有具體承諾。經查市立大同醫院自99年委託高醫大經營起即無設置「標準負壓隔離病房」,另外衛生局表示於109年至112年COVID-19大流行4年期間,大同醫院竟無負壓病房,嚴重影響患者收治能力,直至112年6月在衛生局強力要求之下趕工設置7間,嚴重違反市立醫院核心價值與合約遭受衛生局處分。衛生局強調,市立醫院之功能不同於財團法人醫院,最重要任務並非追求營益率,而是公衛醫療政策與醫療平權的落實,在持續促進醫療品質的前提下,降低患者負擔、提升所有醫護薪資待遇。在評選項目中「急救責任醫院」、「特色醫療服務」、「公衛政策推廣」、「照顧高齡與弱勢」等評選項目,長庚法人均獲得多數委員的支持與肯定。衛生局強調市立大同醫院及同仁均為高雄市民重要的醫療資產,依法依規締約後,亦將嚴格要求監督所有市立醫院落實各項公衛醫療任務,包括各項指標需依規定履約,並且監督核實增加員工薪資福利待遇能被重視與保障。有關高醫質疑長庚因為對70歲以上長者免掛號費而獲大同醫院經營權,衛生局回應,長庚獲多數評選委員青睞,尤其長庚承諾每年固定提撥4千萬元於「公衛專戶」,並提出「健康餘命躍昇計畫」,照顧社區長輩及弱勢。對於高醫批評「70歲以上長者免收門急診掛號費,低收入戶與身心障礙者全免掛號費及部分負擔,恐影響醫療分級機制」,衛生局表示,照顧弱勢及身心障礙者,是市立醫院的責任,長輩因為慢性病常跑醫院,掛號費對他們是沉重的負擔,長庚每年將為此多支付5000萬元。衛生局指出,COVID-19期間清空病房做「專責病房」,是所有醫院常態,譬如市立民生醫院作為指定應變醫院,曾歷經兩次全院清空收治為數最多的感染者,彰顯市立醫院防疫的重責大任。而市立大同醫院從民國99年由高醫經營起,都未設置「標準負壓隔離病房」,對空氣或飛沫傳染病如開放性結核病、禽流感等感染者,收治能力不足,也讓醫護人員暴露於風險中。衛生局提到,長庚法人為亞洲唯三、台灣唯一的達文西手術示範教學中心,評選過程更承諾會將相關軟硬體及團隊導入未來經營的市立大同醫院。衛生局補充,在高醫與市府優先議約權利階段,高醫法人僅提出維持中度級急救責任醫院的水準,與在地超高齡社區目前的需求落差太大。反觀長庚則在評選時,提出重度級急救責任醫院的承諾。高醫優先議約時主張,未來大同醫院維持23個科別,長庚則一口氣要將23科增加到36科。衛生局強調,高醫法人在優先議約階段,其所提出之經營條件,明顯低於同屬高醫體系的市立小港醫院許多,因此未獲評選委員支持。
病人等床塞爆急診?醫PO照曝「病房當倉庫」閒置 北市聯醫回應了
近期適逢入冬最強寒流肆虐,感染呼吸道疾病的患者增多,流感、新冠疫情也再度流行,不管門診、急診或住院都人滿為患,還有不少人在等病床。不過,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胸腔內科主治醫師蘇一峰日前在臉書PO出照片,透露各醫院都有人在等病房,然而院方卻把病房當作倉庫使用。對此,院方也做出回應。「為什麼各醫院這麼多病人在急診等床?」蘇一峰昨(27日)在臉書PO出多張照片,直指各大醫院都有人在等病房,院方卻把病房當作倉庫使用,「因為上面能住人的病房變少了啊!許多的病房變成了這樣的閒置倉庫!醫院缺醫療人員只能關病房了」,同時狠酸衛福部「說缺床不急著處理,下屆總統再討論」。貼文曝光後,網友紛紛留言「連北榮也關了好幾個病房」、「人民沒啥資格怪政府,尤其是那些綠腦的老人,自求多福吧」、「醫院目前缺的不止是護理人員,各職類都缺」、「希望那40%的選民中,沒有在急診室等病房的」、「在急診室沒有病房可以休養,這樣不苦民所苦,太荒謬了」、「人民自己的選擇,我們一起承擔醫療崩壞的現在」。對此,北市聯醫陽明院區副院長柯明中說明,該病房在新冠肺炎流行期間為專責病房,疫情解封後仍保留部分病床及醫療設備收治隔離病人,並依病房需求隨時開床。針對是否因護理人力不足關床?柯明中直言,為提供病人安全照護品質,須依據護理人力開床,並每天監測空床數,建立調床機制規範。柯明中澄清,目前整體床位運作順暢,讓需要的病人都能住院治療,得到良好的醫療照護,而急診主要提供病人妥適醫療照護及病情觀察,並會同各專科醫療處置以及療程需要等專業判斷收治住院病人,並沒有因為床位不足而滯留急診情形。
小薰、李杏共演護理師 攜院長温昇豪重回疫情三級警戒時
黃瀞怡(小薰)、魏蔓、林子熙、李杏在大愛《打怪任務》中演出護理師,陳孝萱是護理長,胡宇威、梁正群飾演醫師,而温昇豪特別演出院長的角色,整個醫療團隊看起來就像平常去醫院看到的醫護人員一樣,當新冠肺炎爆發時,所有人都無法置身事外,醫護人員更是站在第一線,用生命保護生命的天職「疫」不容辭。今劇組釋出主視覺海報,氛圍就像任意門,讓人記憶瞬間回到嚴謹防疫、邊境管制的日子,特別的是該劇主創團隊都是第一次參與拍攝大愛劇,製作人唐在揚、製片王閔立找來了一支「電影製作團隊」,由洪伯豪導演掌鏡、資深攝影師周以文負責攝影指導,兩位是合作電影《老大人》的班底,美術指導林仲賢參與製作《紅衣小女孩》。胡宇威、梁正群飾演醫師,而温昇豪特別演出院長。(圖/大愛提供)大愛劇《打怪任務》6集的劇情描述2021年初全球疫情高峰,臺灣宛如平行世界不用戴口罩持續過著正常生活,直到本土疫情爆發進入三級警戒人心惶惶,臺北慈濟醫院趙有誠院長如何平撫醫療人員承受的巨大壓力,醫療人員在沉重社會及身心負荷下秉持什麼心念守住防疫破口,尤其四位護理師還身兼母職,疫情當下不只是天秤兩端的平衡,透過照顧患者的「打怪」闖關過程中,更把護理師與母親的身份拼成了一個圓,劇情緊張、驚悚又溫馨。劇中李杏進駐專責病房前,小孩畫了一張圖,十幾個護理師穿上盔甲裝正在打一隻怪獸,孩子跟她說護理師們是「打怪獸媽媽」,必須打贏怪獸才能拿到金鑰匙回家。温昇豪則飾演趙有誠院長,金鐘獎認證的演技,温昇豪用堅定的眼神、溫柔的態度演戲,詮釋疫情直逼臨界點、創院精神與現實科學判斷之間拉扯時,清楚認清問題所在,拉近醫護認知。新冠肺炎疫情被聯合國稱為「二戰後最大的危機」,在疫情滿四年之際播出《打怪任務》,病毒還在持續變異,回首全民共同攜手打拼走過的防疫路成就了現在,將會更珍惜每個當下。該劇將於1月20日起每週六晚間八點在大愛電視播出。
北市聯醫工會控訴遭追繳752萬防疫津貼 衛福部回應了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企業工會與和平院區醫療人員今(10)日在醫院前召開記者會表示,衛福部遲未發放防疫津貼獎勵已延燒多時,近來更傳出北市聯醫和平院區遭衛福部追繳752萬津貼,即衛福部要求醫療人員返還在疫情期間已領取的防疫津貼,令醫療人員錯愕憤怒。北市聯醫工會吳承恩理事說明,依據「執行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醫療照護及防治發給補助津貼及獎勵要點」,第一線執行照護疑似或確診病例之專責醫事人員,可領取津貼。北市聯醫和平院區向衛福部醫事司申請津貼時,卻處處碰壁、遭百般刁難,醫事司更在審查過程中宣稱北市聯醫浮濫申請,認定衛福部已發給醫院的津貼為溢領,並要求北市聯醫和平院區返還衛福部752萬元。主要受影響的為急診與專責病房的醫師、護理師與專科護理師,也連帶影響清潔人員。吳承恩指出,被衛福部追繳的津貼為110年4月至111年4月期間,也就是萬華爆發的那一波疫情。由於當時疫情快速升溫、疑似與確診案量急劇增加,法定傳染疾病系統來不及消化這麼大量的通報,在校正回歸的爭議後,疾管署通知各醫院,疑似病例不須進行法定傳染疾病系統通報,通報確診病例即可。不料,醫事司在疫情後審查防疫津貼時,堅持疑似病例若未完成法定傳染疾病系統通報,便不能證明當日醫療人員進行防疫任務,因此不予補助津貼,令院方與醫療人員錯愕。吳承恩進一步質疑,6/30高嘉瑜委員曾在工會的請託下,協調北市聯醫與醫事司溝通,當時醫事司聲稱,只要醫院盡速向疾管署補通報這些疑似病例,便會通過相關津貼的審核。不料,當北市聯醫連夜趕工,在系統上通報了四千筆疑似病例,疾管署卻拒絕受理,並說明該署早已發多封公文給醫事司,告知醫事司自行進行疑似病例的審查,勿再使用法定傳染疾病系統作為發放津貼的依據。吳承恩痛批,醫事司與疾管署均為衛福部下轄單位,卻明目張膽的互踢皮球,為了省事,而一再踐踏第一線防疫醫療人員的辛勞。和平院區急診專科護理師林小姐表示,津貼申請的規則朝令夕改,也只能信任醫院會盡力達成衛福部的種種要求,林小姐沉痛表示,大量病患湧入發燒篩檢站,自然會多派一些醫療人力進去照護,醫療人員在發燒篩檢站專穿著三級防護、不能喝水上廁所,因此每四小時就會換一組人力;然而醫事司在審查津貼時,卻堅持每班(8小時)只能給一組人力的津貼。此外,北市聯醫和平院區其實包含「和平」與「婦幼」兩間醫院,相隔2公里,且婦幼院區專收幼兒確診病患,醫事司卻將兩處合併,只給一組人力的津貼。林小姐痛批「政治紅利都歸衛福部,疫情時的辛苦、疫情後的欺壓,都歸醫療人員,政府可以這樣過河拆橋嗎!」吳承恩強調,由於涉及中央政府特別預算關帳,和平院區已經先墊款,將752萬的「溢領津貼」還給衛福部,並將於下週向醫事司再次提出津貼審查的申覆。若申覆無法通過,醫院便只能將這些欠款分攤在醫療人員身上,要求醫療人員付錢。吳承恩理事呼籲,衛福部應排除一切行政障礙,來審查一院提交的四千多筆疑似病患資料,停止向醫院追討這752萬津貼、停止追殺醫療人員。對此,衛福部醫事司發表聲明指出,有關台北市聯醫和平院區之醫事人員津貼申請,自109年1月至112年4月,急診部門、專責病房、孕產婦、住院血液透析津貼等已全數完成核定,已撥付至台北市聯醫和平院區計4億2641萬2000元。衛福部也表示,此爭議個案,為該院急診部門110年4月、7月至111年4月之津貼申請,因無通報病例或以採檢獎勵個案申請津貼,衛福部多次與台北市聯醫和平院區溝通、安排專人諮詢輔導,請醫院確認資料正確性。經審查後,減列醫院不符合資格之費用。台北市聯醫和平院區於112年7月11日再次申請急診部門津貼申覆,已同意該院於系統中補正佐證資料,以利加速行政審查。預計於8月中旬完成覆審,如符合資格,核實撥付。
台南登革熱累計116例 是否成立「前進指揮所」?薛瑞元回應了
台南自從在6月13日出現今年首例登革熱本土個案後,短短3週內已累計116例登革熱病例。對此,衛福部長薛瑞元今(2日)出席台灣新生兒死亡率研討會前,也回應了是否成立前進指揮所的問題,他指出,目前登革熱病例數雖然有增加,但擴散速度並沒有很快,中央目前已加派專家到台南,盼能與民眾一起,把疫情控制下來。台南登革熱疫情在短短3週內已累積116起病例,且遍佈仁德區、東區、永康區、北區、南區、安南區、善化區。對此,衛福部長薛瑞元也在今日於會前聯訪時表示,登革熱本身成立專責病房作用不大,主要因為登革熱不是人傳人,需要透過病媒蚊傳染,因此妥善把人和蚊子隔開即可。至於是否成立前進指揮所?薛瑞元則回應,日前疾管署長莊人祥曾特地南下了解情況,中央也已派專家過去台南,盼結合那邊的區域區管,跟台南衛生局來做密切合作,「我們希望還是可以把它控制下來」。薛瑞元續稱,他目前已看到各方的努力,雖然病例數有增加,但擴散速度並沒有很快,登革熱在台南,高雄地區曾經有大流行,大家都記得,也有這些經驗,目前就是啟動這些防疫措施。疾管署也表示,蚊蟲喜歡棲息的場所,戶外以草叢、灌木叢、雜物背面為主,戶內則是在陰暗角落、家具下方或背面、窗簾布幔後、地下室。由於蚊蟲吸血後需要找尋水源產卵,幼蟲(孑孓)和蛹皆在水中活動,因此籲請民眾應落實「巡、倒、清、刷」。「巡」經常巡檢,檢查居家室內外可能積水的容器。「倒」倒掉積水,不要的器物予以丟棄。「清」減少容器,使用的器具也都應該澈底清潔。「刷」去除蟲卵,收拾或倒置勿再積水養蚊。
病患「院內交叉感染」確診病危!蘇一峰爆:門診、病房都沒分流
疾管署觀察近一周疫情發現「新冠進入第4波」,並預估持續升溫到6月底,讓不少民眾擔心去診所或醫院看診,可能遭到感染。聯合醫院陽明院區胸腔內科主治醫師蘇一峰,就透露「院內交叉感染COVID的病人病危了」。蘇一峰在臉書指出,疫情期間許多醫護人員過勞,大爆發時還出現被雨天收傘,取消專責照顧津貼狀況,如今確診與沒確診病患混住、門診也不分流一起看,導致院內交叉感染的病人更容易重症!可能因此死亡,因為這些住院病人身體本身就差,或慢性病也多才會住院。蘇一峰直言,「說穿了都是健保的歷史共業,健保制度下台灣的醫療韌性太差」,當額外資源沒有挹注到位,又遇到重大公衛問題時,「台灣的醫療網就脆弱不堪」,怒嗆:「健保署開會本來還要砍150億!」等遇到強烈反彈才退縮。文章一出讓網友們感概,「累死醫護人員了」、「健保資源越來越乾涸」、「各位不要以為150億補回來就沒事了」。還有網友疑惑發問:「醫院預防院內感染應該也可以執行分流,控制感染區塊,常規就應該進行不是嗎?」蘇一峰則回應,「分流了,但是沒有專責病房制度」。
5/1指揮中心解編!新冠改第四類傳染病 4大調整措施曝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5)日表示,鑒於COVID-19疾病嚴重度下降,國內疫情持續穩定且處於低點,且國際間亦朝向調降防疫等級,故宣布自5月1日起,「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調整為第四類傳染病。另,考量中央各部會及地方政府於指揮中心運作期間已強化聯繫合作與應變能力,經盤點國內醫療量能及防疫物資儲備情形,綜合評估疫情發展及病毒變異株變化趨勢,行政院同意指揮中心於同日一併解編,由衛福部成立跨單位防治聯繫會報持續COVID-19整備應變工作。5/1指揮中心解編,由衛福部成立跨單位防治聯繫會報持續防疫整備應變工作。(圖/指揮中心提供)指揮中心說明,5月1日防疫降階後,調整措施及工作重點如下:5/1起新冠改第四類傳染病,4大調整措施曝。(圖/指揮中心提供)一、多元監測疫情,每週主動說明:疾管署持續以多元管道監測國內外疫情及變異株流行趨勢,於每週例行記者會向國人報告。二、公費疫苗持續,規劃年度接種:持續儲備及提供各年齡層公費COVID-19疫苗接種;隨時參考最新實證及各國接種建議,提報ACIP專家會議討論後續接種計畫。三、投藥照護延續,保護脆弱族群:持續提供符合條件之染疫民眾公費抗病毒藥物及清冠一號;染疫康復者門住診整合醫療計畫持續辦理;專責病房解除開設;維持陪探病管制納入常規管理;醫療院所及照護機構持續落實必要之感染管制措施,以保護脆弱族群。維持符合現行病例定義之COVID-19併發症(中重症)確診個案經醫師評估須住院隔離治療並通報,由公費支應隔離治療期間醫療相關費用(包含不具健保身分之非本國籍人士),解隔條件不變;輕症患者維持自主健康管理之建議,高風險族群以及出現警示症狀者儘速就醫。四、整備醫療物資,快速應變動員:為因應疫情快速變化,必要時將動員重啟專責病房及集中檢疫所(以國軍營區為主)之收治量能,即時調度醫療資源。目前醫用口罩、家用快篩試劑、抗病毒藥等防疫物資庫存量充足,若自由市場產生恐慌性搶購等供需失衡情形,將啟動實名制販售;相關防疫物資將定期檢視儲備量及品質,確保國內生產量能及建立國外專案進口機制,必要時可快速釋出防疫物資供醫療端及民眾使用,保障民眾健康。指揮中心指出,在解編後,將持續透過衛福部之「COVID-19防治聯繫會報」,強化相關單位溝通協調,定期盤點醫療及防疫物資整備情形,以利疫情變化或新興變異株出現時之即時應變。另,衛生福利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將增設「COVID-19防治組」,聘請專家就COVID-19防治政策業務持續提供專業建議。此外,上述防疫降階調整措施相關資訊,將置於疾病管制署全球資訊網「防疫降階,應變持續」專區 (建置中),歡迎各界參閱。指揮中心成立運作迄今已1,192天,指揮中心特別感謝全國民眾三年多來的配合,以及醫事人員與投入防疫工作同仁的辛勞,在全球面臨疫情威脅以及經濟重大衝擊的時刻,使臺灣仍得以保有相對的安全與穩定。由於國際COVID-19疫情仍持續,世界衛生組織亦尚未解除「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指揮中心請民眾持續配合相關防疫措施,維持良好衛生習慣,並依照最新建議接種COVID-19疫苗,提升自身及群體免疫保護力,共同邁向疫後新生活。
專責病房逐步退場!取消病床開設要求 4/17起長照機構訪客快篩鬆綁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儀文報導】社區和機構COVID-19疫情都逐漸趨緩,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4月13日宣布,將取消專責加護病房開設要求數,此外,自4月17日起除了大眾運輸不須再強制佩戴口罩外,也將調整部分長照機構防疫措施。專責、加護取消開設要求 逐步走向全面退場4月6日指揮中心宣布,取消專責病房開設上限、下限,各醫療院所都改以實際需求開設病床數,目前負壓、專責病房開設病床數都有明顯減少。而4月13日指揮中心又宣布,也將一併取消專責加護病房開設病床要求數。指揮中心發言人羅一鈞說明,經過醫療應變組會議討論後決議,原先專責加護病房依各區不同,每家醫院有4-8床的開設要求,將通知各醫院一併取消,改以實際需求開設病床。羅一鈞表示,這都是逐步朝向專責病房跟專責加護病房全面退場的一個過渡時期,不過,專責加護病房一樣不能拒絕民眾重病住院需求,衛生局也仍需積極調度轄區內的醫療資源分布,指揮中心也會再繼續監測整體重症的住院需求。長照機構訪客、住民 部分篩檢規定調整另外,4月17日起,將部分調整住宿式長照機構因應COVID-19訪客及住民管理等防疫措施。目前,訪客(包含探視、陪伴、陪住者)若未完整接種疫苗,須出示當日自費快篩陰性證明。羅一鈞宣布,這項訪客篩檢規定將取消,17日後訪客若無症狀,無論疫苗接種情況,都不需要進行篩檢。不過,羅一鈞提醒,若機構評估住民有相關症狀或接觸史時,仍然可另外進行篩檢,若出現疑似症狀也還是建議機構要立刻進行篩檢,並安排必要的就醫評估。
電影頻道1/家人要求簽放棄急救太沈重 項婕如難過毛孩當天使:牠的愛一直都在
曾敬驊、項婕如繼影集《做工的人》之後,相隔3年又合作《疫起》再次飾演情侶檔,兩人片中飾演醫護,捲入醫院裡的SARS封院危機,面臨生離死別。項婕如表示,在她約國小國中時,爸爸就叮嚀家人,假設未來面臨緊急情況,希望不插管並簽放棄急救,讓當時年紀還小的她,氣到不行,「那時候覺得為什麼要跟我說這個,真的是每聽必哭耶!」 曾敬驊(右)與項婕如在《疫起》飾演熱血醫護情侶,即使封院面對未知病毒,依然堅持救人使命。(圖/CATCHPLAY提供)《疫起》取材自20年前的SARS封院事件,劇組實際在醫院取景拍攝,隔著一道玻璃門對面就是專責病房,拍戲同時就見到醫護辛苦工作,也讓曾敬驊、項婕如相當有感觸。項婕如片中飾演熱血菜鳥醫生,電影裡的CPR戲碼讓她至今印象深刻,她光CPR就做了至少半小時,全身肌肉酸痛,又想辦法要把這個人救活,「那個場景是很逼真的,看到生命就在自己手中停止,我壓到虛脫,還有心電圖逼逼停止的聲音,走出診間我就哭了,導演趕快拿衛生紙安慰我,那真的是很衝擊的震撼教育。」同樣也有CPR急救戲碼的曾敬驊也深有感觸,他甚至整場都是一鏡到底,邊拍邊壓還要顧及角色情緒,他感性表示:「拍完一定會有情緒的。」眼淚停不下來。項婕如表示,爸爸從很早就教育家人生命教育,叮嚀未來面臨危急狀況,希望不插管、不做侵入式的急救,要家人簽署放棄急救,「那時候我才國小國中吧!聽到就覺得很沈重不想面對,但拍了《疫起》我看到插管、急救,就覺得能理解了。」光是看到演員們為了拍戲嘴裡插管,她都很替對方心疼了,更何況是病床上的病人,承受的痛苦更是難以想像。項婕如的爸爸從很早就教育家人生命教育,叮嚀未來面臨危急狀況。(圖/趙文彬攝)除了家人的生命教育外,項婕如家中毛孩香香前陣子走了去當天使,面對生命的離開,她坦言很突然也覺得很不真實,「我覺得照顧寵物就是在學習無條件的愛,教會我滿多的。」她透露香香年紀大了,老狗常見的白內障、心臟肥大都有,後期幾乎都是她手把手在照顧。因為狗狗看不見,常常在家踩得滿身大便,她回到家就是各種清洗,洗墊子、洗腳洗狗狗的床,幾乎每天都要花1小時清理,但她不覺得辛苦。正因為親力親為的照顧,因此當狗狗離開時,她雖然難過但也沒有遺憾,她感性表示:「我很能理解牠承受的痛苦,我當下沒有虧欠感,祝福牠終於完成牠的任務了。當然心裡還是很難過,在收東西會忍不住悲從中來,雖然牠的肉體消失,但牠教會我的愛還是一直存在。」《疫起》4月14日上映今年二月項婕如家中毛孩香香過世去當天使,面對生命的離開,她坦言很突然也覺得很不真實。(圖/取自項婕如臉書)
搭大眾運輸何時可免戴罩? 王必勝:清明後宣布
輕症免隔離後,本土新冠確診個案昨天跌破百例,新增97例中重症個案,確診數創下新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昨透露,最快過完清明連假後就會宣布搭乘大眾運輸系統建議不用戴口罩,不再強制,最快上路時間會落在4月中或4月下旬。雖然新增新冠確定病例創低,但新增40例死亡,死亡人數顯然仍高。王必勝坦言,「死亡數的確下降速度是有比較慢了一點」,會再檢討每個個案的狀況,並強調過去一周的總確診人數比前一周再減少7.5%,本土Omicron疫情從去年4月開始有三波段流行,波峰一個比一個小,最後這周已是300多天來的最低點。指揮中心在2月20日開放室內免戴口罩之後,僅剩「醫療照護機構」及「公共運輸及特定運具」仍需配戴口罩。王必勝表示,已著手兩場所的進一步開放規畫,其中會先做公共運輸口罩政策再開放,改為建議,不強制配戴,其次是醫院的專責病房跟感染管控措施鬆綁。另外,指揮中心3月6日起推出「疫苗加一,解封安心」催打活動,至今僅32.2萬人次接種,王必勝坦言,疫情趨緩導致民眾接種意願降低,確實造成接種推動困難,但強調,活動至今有2萬5000名未曾接種疫苗的民眾響應,代表活動仍具成效。指揮中心社區防疫組組長莊人祥則以昨天單日新增40名死亡病例指出,其中20人從未打疫苗,另有2人僅接種1劑、4人打2劑,代表多數死者都未打滿3劑疫苗,且從未打疫苗的死亡率是打滿3劑疫苗的18.5倍,呼籲民眾還是打疫苗較好。王必勝透露,今年5月BNT官方將與我洽談疫苗採購相關事宜,預計針對上海復星代理權、國內施打情形、BNT次世代疫苗疑慮,以及癌症疫苗等議題進行討論,至於是否會再買BNT疫苗?有待觀察後續疫苗庫存情形。
新冠疫情將分3階段解封 王必勝:指揮中心「可能」5月解散
本土新冠疫情持續降溫,228連假後也未出現明顯反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表示,過去7天平均確診數和死亡數都有下降,目前疫情處於一年來新低點,因此將會持續公布解除管制措施,並宣佈,接下來會三階段解封,首先是輕症免隔離、其次為解除醫院管制,最後是新冠將由第五類傳染病防治法改為第四類外,指揮中心也會降級開設,或是解散,最後一階段五月就會進行。王必勝表示,目前疫情處於一年來低點,因此會持續有解除管制的措施,會觀察3月6日校園口罩鬆綁後的疫情,只要穩定後就會在宣布下一個階段鬆綁,且和過去一樣會有緩衝期,但目前還是提醒醫院、長照與公共運輸仍要配戴。王必勝接著說明接下來解封三階段,首先是3月,針對社區部分,輕症確診者將免隔離、免通報;第二階段是4月,針對醫療院所包括專責病房等,會重新調整感染管制作業;最後一階段就是五月,新冠將從第五類降為第四類外,同時指揮中心也會降至二級或是三級開設,或是解散也有可能,且時間也不排除「再快一點」。另外,有關傳染病防治法的修法進度,王必勝表示,會盡快來處理,希望本會期可以通過,但不會和指揮中心綁在一起,「無論有沒有指揮中心,修法都會繼續下去。」
確診0+N、輕症免通報 上路時間點曝光
昨本土疫情新增1萬6477例個案,連續13天下降,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預告,若國內疫情穩定,將在3月調整確診者隔離措施,從「5+N」改為「0+N」,同時會修正通報條件,輕症將不需通報;另外,疫情記者會將改為每周1次。根據指揮中心統計,國內昨新增本土個案,以新北市3117例居多,其次依序為桃園市2059例、高雄市1987例等,另增270例境外移入個案,61例死亡。疫情監測組長周志浩表示,昨日本土新增個案數較上周四下降19.9%,這是連續第13天下降,預期會以此趨勢持續發展。目前國內累計987萬8848例確診,其中1萬7319例死亡。指揮官王必勝表示,由於疫情持續下降,指揮中心記者會的時間將調整朝向於1周1次,細節預計下周一對外宣布。外界關切新冠肺炎何時會從第5類改到第4類?他表示,在這之前要先處理確診者隔離的方式調整、改變通報定義,目前指揮中心正積極擬訂計畫,和專家討論後盡快實施,應是3月才有可能上路。對於確診者隔離的方式調整,發言人羅一鈞表示,屆時確診者的隔離將從「5+N」改為「0+N」,另也會只通報重症,輕症個案不再需要通報。由於疫情明顯下降,目前全國各醫療區專責及負壓病床共5878床,空床率為54.2%,各區空床率介於50.3%到61.7%。羅一鈞表示,過去專責病房設置都是只有「地板」,但沒有「天花板」,因此有部分醫院開設比例較高,達到9%到10%,因此決定設置專責病床上限,以便其他非新冠的病人入住。羅一鈞指出,台北區及北區非應變醫院,專責病床開設比率由「至少4%」調整為「4-8%」;中區非應變醫院開設比率由「至少4%」調整為「3-7%」;高屏區非應變醫院開設比率由「至少5%」調整為「5-8%」;南區和東區因原本開設的病床數較少,目前尚有調度需求,因此本次未調整。
胡宇威《打怪任務》挑戰演醫生 小薰、魏蔓扛護理師角色
胡宇威、小薰跟魏蔓首次接拍大愛新戲《打怪任務》,胡宇威透露,戲劇生涯中最抗拒的兩種角色就是醫師跟律師,因為太多專業名詞,這次接拍《打怪任務》首次挑戰飾演小兒科醫師,專業名詞少不了,不過很多都是英文,對在美國成長的他來說信手拈來,讓他動心的是醫生使命必達的個性跟他自己很像。在劇中醫生用心跟患者家屬溝通,全力搶救拼盡全力,特別是劇中經常要全身包得密不透風,只露出眼睛,用眼神傳遞內心戲,是這次最大的挑戰。小薰跟魏蔓在戲裡飾演的是新冠肺炎專責病房的護理師同時兼具媽媽的角色,照顧病人就得跟孩子暫時分離,編織出媽媽去「打怪」的童話故事,是劇本發想的初衷。小薰雖然是學護理,不過已經不記得,隨著劇組安排認真的上醫護專業課,也跟北慈的護理師見面,發現兩人在講話的速度跟語調上都不同,受訪時小薰一反平常高音頻快人快語的個性,特別用劇中護理師講話很慢、聲線壓低的模樣,相當沉穩。小薰自己染疫過,加上母親是肺炎去世,很能掌握重症患者及家屬的心態,倒是穿上層層的防護衣呼吸都很困難,戴上防護面罩打針抽血都不容易,更特別的是跟患者之間如親友般細腻的互動,都是抗疫期間不為人知的一面。胡宇威、小薰、魏蔓主演大愛新戲《打怪任務》日前開鏡。(圖/大愛提供)《打怪任務》15日開鏡,第一天主要是魏蔓的戲,劇中魏蔓有兩個小孩,一下戲全都黏著魏蔓又摟又抱,就像親生的一樣。魏蔓不是第一次演醫護人員,卻是第一次見到要飾演的角色本人,特別到醫院跟著一起巡房,聊聊疫情當時的心情,魏蔓相當感性,在跟角色本人相處過程中,了解她要詮釋的是一個天生樂觀,喜歡照顧人的護理師,突然覺得護理師是「人間天使」,無私付出且滿心歡喜,為患者提供可能連家人都做不到的事,聊天全程都忍住感動不落淚,因為飾演的角色本人是不哭的。大愛醫療職人劇《打怪任務》描述的是2021年初台灣和國際疫情相比猶如平行世界,隨後本土疫情爆發進入三級警戒,台北慈濟醫院在趙有誠院長的帶領下,收治全台最多確診患者,九百多位病患當中,一個個媒體新聞沒有報導的恐懼、悲傷的人性面,有醫生面臨跟死神搶人的內心掙扎,還有年輕護理師銜天命在家人與病人之間承受極大的雙重壓力等,一樁樁醫護團隊齊心對抗病毒這隻「怪獸」的真實故事。
春節疫情緩解仍不能鬆懈! 陳秀熙曝下一波高峰時間
近期國內疫情雖持續下降,但隨著國際間新興變異株BQ.1、XBB.1.5崛起,導致今年春節期間的防疫工作仍無法鬆懈。台大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今天指出,依據他國經驗綜合分析,台灣在春節期間疫情將跌至谷底,但3月初將迎來下一波疫情高峰,呼籲政府積極向高風險族群注射雙價疫苗。陳秀熙表示,從近期的國際疫情報告可看出,無論是BQ.1、XBB.1.5都在世界各地帶來新一波的重症以及死亡數,與台灣鄰近的日本攀上一年來新高;南韓雖然死亡數控制得宜,但重症個案數也來到半年來的新高點。回到台灣,近期國內疫情雖持續下探,但陳秀熙觀察到中症個案數已連續三周上升,其中以65歲以上族群成長幅度最高,其次是50至64歲族群,此外,死亡數我國也是連三周攀升,同樣是65歲以上族群成長最多,顯見是春節防疫最應該注意的族群。對於我國下一波疫情預測,陳秀熙以與台灣疫情曲線相近的法國推估,認為農曆年間台灣疫情將跌至低點,但隨後會開始攀升,至3月初達高峰,屆時恐重返單日3萬例大關,但後續疫情會如何發展?則要看新興變異株BQ.1、XBB在國內的發展情形。陳秀熙也說,從數字上可看出,目前國內專責病房開設與醫療分配得宜,但近期仍會迎來一波中重症及死亡高峰,直到2月底前都無法鬆懈,呼籲政府加速針對65歲以上族群及12歲以下幼兒注射追加劑,國人在農曆年間也要配合在人潮密集處維持好社交距離,並配戴口罩,才能安心過一個好年。最後,陳秀熙樂觀預估,如我國能安然度過農曆年,接下來可開始思考進一步鬆綁口罩政策以及新冠降級等事宜,但仍應緊盯BQ.1、XBB等新興變異株的在台發展。
後疫情時代淪免洗筷 醫護嘆:防疫津貼沒入帳
疫情剛爆發時,台灣醫療人力吃緊,而政府祭出醫護人員照顧確診者,可領防疫津貼1萬元的政策。但近日有醫護說,「需要時,千感謝萬感謝護理人員,支票開好開滿,後疫情時代,我們依然是免洗筷。」原PO近日在臉書社群《靠北護理師》發文說,她所說的防疫津貼,是醫院有照顧到確診者一班1萬元的獎金,她原本希望跨年放完煙火後能拿到獎金,實現財富自由,「現在只奢求過年放鞭炮時,能獎金入帳,財富自由,需要時,千感謝萬感謝護理人員,支票開好開滿,後疫情時代,我們依然是免洗筷。」此文曝光後,網友紛紛留言「洗腎室都沒有領到啊」、「防疫津貼好像有些是院方拿了但確沒有實質上給基層,有些院方挪作他用基層也不知是不是可能」、「從期待變等待,等,再等,都想飆髒話了」。也有護理師說「有領到一班1萬!可以思考一下,如果有些人有領到有些人沒領到,那應該不會是發錢源頭(衛福部)的問題。過太久沒有領到的人,可以查詢看看醫院統一報出去的名冊是不是有遺漏沒有申報出去的部分,導致衛福部根本不知道要發這筆津貼給你,自己的權益自己想辦法爭取,在這邊說真的無法解決問題。」據了解,津貼發放對象為在設有負壓隔離病房、普通隔離病房或加護病房、專責病房,以及設有急診部門負壓隔離病室或單人病室之醫院等的醫護人員,護理師每班可拿1萬元。
第三波疫情高峰要來了 指揮中心估平均單日確診達3萬
國內今天新增1萬4162例本土個案,較上周一增加37.3%,處於快速增加階段,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表示,最近幾天上升百分比都在20%、30%,增加速度有加快趨勢,預計將有第三波疫情發生,初步估計高峰落在明年2月初,平均單日確診人數約3萬例上下。王必勝表示,自己近兩天到台北市各區域發現,因為耶誕節關係,很多地方都人潮洶湧,大家參與活動和聚會都非常踴躍,當然在疾病傳播上會加速;因應本土疫情上升,希望接下來跨年或其他活動,如果是在戶外,建議人潮洶湧、不能保持適當距離時,應自主配戴口罩,盡量不要飲食。王必勝也提醒,有些對象不建議參加大型活動,如發燒、呼吸道症狀、腹瀉、嗅味覺異常等,不要去參加,以免把疾病傳染給別人;未接種疫苗、長者、幼兒等脆弱族群,都不建議參加大型活動;依照現行防疫規定,自主防疫和自主健康管理的民眾,需要快篩陰性才能參加。本土疫情升溫,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指出,目前全國專責病房共開設5200多床,隨著疫情上升,空床率有稍微減少,但仍有6成以上,預期本周會看到北部地區住院情形增加 ,將隨時針對病床情形做調整。口服抗病毒藥物方面,羅一鈞指出,過去幾周開立情形有逐漸下降,但隨著第三波疫情可能升溫,目前倍拉維(Paxlovid)存量為29萬人份,預計可使用152天,莫納皮拉韋庫存是8.1萬人份,預計可使用232天;兩種藥物數量相當充足,請醫師和民眾不用擔心,如有需要時可能再添購。台大公衛學院教授詹長權日前在臉書發文表示「2022是台灣瘟疫年」,是一個由Omicron大流行所驅動的台灣瘟疫年。王必勝表示,詹教授可能都是注意台灣,其實Omiron是從去年11月開始影響全世界,「2022是整個世界的瘟疫年」,如果廣義去看,2020或2021何嘗不是瘟疫年?指揮中心統計,今年以來本土累計死亡1萬4244例。詹長權認為,新冠肺炎很可能晉升為台灣第三大死因,僅次於癌症和心血管疾病。王必勝認為,只要死亡診斷書的甲乙丙丁死因有出現新冠肺炎,就認定是新冠肺炎死亡;但在歸類十大死因時,死亡主因是什麼,還需要統計處相關統計,目前還沒有資料。
中國防疫政策鬆綁 春節台商返台恐引發「外溢效應」
台灣COVID-19疫情逐漸趨緩,過去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曾表示,台灣疫情趨勢和新加坡相似,北市聯合醫院中興院區整合醫學照護科醫師姜冠宇認為,台灣疫情若套用新加坡模式來看,下一波疫情不用太擔心,但是現在恐有變數,1月6日後台商返台可能會造成「外溢效應」,針對疫情他也提出3項忠告提醒民眾。中國防疫鬆綁疫情擴散 台商返鄉「外溢」影響大於他國中國面對COVID-19疫情一直是採取清零政策,進行嚴格的防疫管控,然而在「白紙運動」影響下,近日中國清零政策大轉彎,防疫措施快速進行全面鬆綁,不再堅持動態清零,疫情也因此快速展開。姜冠宇醫師推測,中國有數億人口,接下來六個月應該會有1.12億人有COVID-19症狀,大約會有270萬人重症,重症ICU治療需求應該會超過其醫療量能的15.6倍,預期將有155萬人死亡。而且他認為一定會有「外溢效應」,疫情影響範圍不會只有中國境內,尤其台灣,農曆新年台商返鄉,受到的影響可能是其他亞太國家的N倍。施打時間拉長保護力↑ 但醫師籲「盡速」接種雙價疫苗姜冠宇醫師形容中國有如一大片純淨的紙現在才真正要接受挑戰,疫情的外溢效應會增加台灣確診母數,而需要醫療支持的分子也會隨之增加,他提醒民眾明年還是要特別注意,並提出美國數據呼籲民眾應「盡速」施打雙價次世代疫苗。他在臉書上提到,根據美國CDC MMWR之前釋出的資訊顯示,施打兩劑以上單價疫苗的保護力,50-64歲平均為28%,65歲以上為22%,幾乎已經沒有什麼保護力,間隔4-5個月施打美國當地雙價疫苗後,才勉強有接近四成的保護力。姜冠宇醫師表示,隨著施打間隔拉長,保護力其實會更高,也就是說很久沒打疫苗的民眾,施打一下雙價疫苗反而會獲得比較高的保護力。但他也特別提醒,民眾不要為了更好的保護力,而一直拖延施打疫苗的時間,因為很有可能在台商返鄉期間就被感染了。姜冠宇醫師強調,尤其長者受急性後遺症困擾居多,臨床上遇到許多長輩從專責病房轉至一般病房後仍出不了院,有的需要類固醇治療,導致慢性疾病控制變差,有的甚至不幸走向安寧治療,家中長輩們保護力不夠,急性後遺症是相當可怕的。三重威脅:新冠、流感、RSV 醫師有3忠告提醒此外,冬季適逢許多呼吸道傳染性疾病流行期,面臨新冠病毒、流感、呼吸道融合病毒(RSV)三重威脅,加上「免疫負債」影響,過去有許多專家示警,病毒恐會反撲,姜冠宇醫師也表示,尤其是0-4歲的小朋友,流感和呼吸道融合病毒在很多先進國家幾乎都指數飆升。因此,姜冠宇醫師提出3點忠告,第一,小心流感、呼吸道融合病毒;第二,1月6日後小心台商返鄉潮;第三,打針、再打針,打雙價疫苗、適齡者打流感疫苗。他表示,「有打有保佑」,不僅能保護自己,減少後遺症可能性,也能保護家人。資料來源:姜冠宇醫師 Pro'spect
報考人數砍半 感染科人力恐面後繼無人危機
全球新冠疫情進入下半場,但根據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統計,我國感染科專科醫師的報考人數逐年下滑,從2010年的46位到2021年僅剩20位醫師報考,許多醫學中心甚至一年新進不到一位醫師接受感染專科訓練,如未積極改善相關制度,將來恐面臨後繼無人的防疫危機。全球新冠疫情進入下半場,但根據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統計,我國感染科專科醫師的報考人數逐年下滑,從2010年的46位到2021年僅剩20位醫師報考,許多醫學中心甚至一年新進不到一位醫師接受感染專科訓練,如未積極改善相關制度,將來恐面臨後繼無人的防疫危機。三軍總醫院副院長、感染科主治醫師張峰義指出,台灣感染症專科醫師每年人力需求雖不斷上升,但報考人數卻逐年下降,最近幾年都只有20多位醫師報考,但未來5至10年平均屆退的感染科醫師每年卻有12至29位,如政府不積極設法吸引醫師投入感染科,感染症專科醫師很可能在未來數年內「清零」。感染科醫師在這次新冠疫情中扮演重要角色,平時除了看診、篩檢、照護專責病房的病人之外,也得負責醫院內的感染控制及抗生素管理。但張峰義說,雖然感染科醫師在醫院內很重要,卻有許多貢獻看不到,例如執行感染控制、抗生素管理等任務時,就因沒有健保給付導致績效經常是負的。張峰義表示,在新冠疫情之下,國內一名感染科醫師平均要照護30名病患,工作內容包含臨床治療、病毒來源追蹤、防疫工作制定等,忙碌程度與報酬計算不成正比,因此讓許多新銳醫師望之卻步。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祕書長黃建賢指出,根據南韓研究顯示,醫院若要成功執行感染管制的最低人力配比,至少要每百床1.2人,但若以此估算,我國至少要有1113位感染科醫師才夠,但111年資料顯示,感染專科醫師僅771人,人力缺口超過3成。且感染科醫師在國內醫療體系中也有分布不均的問題,黃建賢表示,依照疾管署訂定之「110年度醫院感染管制查核基準及評分說明」,500床以上醫院感染管制人力至少要有1人,即便標準比南韓研究還低,仍有34.2%的區域醫院無法達標,恐釀下一波疫情的感染管控危機。
疫情趨緩「空床率達67.6%」!指揮中心:專責病床開設率調降
新冠肺炎疫情趨緩,目前整體專責病房空床率高達67.6%,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宣布再調降開設比例,應變醫院除東區外,均調整開設比例至5~10%,盼讓其他急性病人的住院需求更被滿足。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上周專責病房開設持續調降,不過空床率仍偏高,高達67.7%,特別在北區、高屏區都比較高,南區總床數較少,空床率也不高,昨日醫療應變組開會,提出新一波調降比例建議。台北區、北區、中區、南區及高屏區應變醫院均調整至5~10%,東區則從10~15床改為6~10床。全國住宿式機構定期篩檢陽性率趨勢。(圖/指揮中心提供)而非應變醫院中的500床以上醫院,台北區、北區、高屏區開設從至少5%降至3%;中區、南區、台南則從至少5%降至4%;200~499床的非應變醫院中,除了中區、南區調整為至少3%外,其餘都調整下限至2%。針對住宿式機構,羅一鈞表示,目前工作人員、住民的陽性率持平,工作人員為0.4%、住民為0.5%,與前一周相同。投藥率方面,各類型機構都落在83%~100%不等。
嬤確診沒通報…兒堅喊「隔離沒外出」孫女秒打臉 急診醫嘆:黑數浮現
本土疫情有下坡跡象,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5日)公布新增3萬9148個本土病例,看似已脫離高原期,但外界仍擔憂有不少黑數存在。急診科醫師田知學透露,一名70歲婦人近日確診,兒子堅稱媽媽沒有外出趴趴走,結果小孫女突插嘴說「阿嬤會帶我上學、去餐廳吃飯」,瞬間打臉爸爸說法,讓她超傻眼。田知學今日在臉書發文,「一位70歲的女性來到急診,因為要住院,驗抗原快篩,確診。先將病人和家屬移到感控區,趕快把他們使用過的區塊清消!」患者兒子表示「我媽二個禮拜前就二條線了!」面對醫生詢問「你們有去看醫生通報嗎?」對方堅稱「啊看醫生也就那樣啊!我們沒有到處亂跑,也是做完隔離了!」田知學接著說,「但是沒有通報紀錄,這算是第一次確診,我們醫院端得通報。而且因為是第一次通報,住院還得住專責病房。」確診者家屬抱怨,「你們怎麼不懂變通?我媽明明就得過!也超過7+7天了!」不過,醫生查詢健保卡紀錄後,發現對方雖然沒有確診紀錄,但這段期間沒有完全待在家,去了2次診所和1次醫院。就在此時,小孫女突然插話「阿嬤也會送我上學,帶我去吃餐廳…」。一席話讓空氣瞬間凝結,家屬連忙稱「我們不要住院了!」對此,田知學提醒,「現在黑數慢慢浮現…。不管什麼原因、甚至苦衷、不得已而不想被通報,但知道自己確診的時候,還是要替別人著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