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誤就醫
」 醫師 心肌梗塞 心臟 頭暈 食道癌溫翠蘋親妹罹乳癌「誤信偏方」 她砸百萬延誤治療:真的是笨死的
資深女星溫翠蘋出道多年,還曾在環球中國小姐選美奪亞軍,向來給人自信、神采奕奕的印象,甚至一度赴日發展,返回台灣後經常現身各大綜藝,近日她在節目上哽咽透露,妹妹罹患乳癌卻不積極治療,反而聽信各種偏方,最後救不回來,悲痛斥妹妹是「笨死的」。溫翠蘋妹妹不重視健康,檢查已經是乳癌二期。(圖/翻攝自單身行不行YouTube)溫翠蘋在在談話節目《單身行不行》表示,自己的妹妹長得很漂亮,身材也非常好,積極管理外貌,不過她平常去按摩時,就被說好像有長東西,但因為沒有放在心上,等到去醫院檢查時,已經是乳癌二期,正當要展開正規治療時,妹妹卻沒有到醫院報到。溫翠蘋妹妹不正規治療,全家跪下來求她。(圖/翻攝自單身行不行YouTube)溫翠蘋指出,「妹妹覺得她的美麗、她的身型,比她的生命更重要」甚至聽信各種民俗療法,還跑到美國去做人體實驗,只要不用化療、不用開刀,不會掉頭髮、剃光頭的方式,她全都去試了一遍,「我覺得她是亂槍打鳥,什麼都去醫,她相信就去做了」,但完全都沒有效,反而是延誤就醫,全家人都跪下來拜託她去看醫生,此時她的乳癌已經惡化成是三期。溫翠蘋(中)2017年曾召開記者會控訴癌妹遭民俗療法廠商欺騙。(圖/報系資料照)講到這,溫翠蘋情緒湧上心頭甚至落淚,妹妹後來接受化療一陣子,又被某一派的民俗療法帶走,先花了100萬甚至失聯,最後還是為了要300萬繼續接受民俗療法,由於家人不願意支付,妹妹才被「放出來」回醫院治療,然而這一次都太遲了,妹妹誤信偏方錯過黃金治療期,「這樣延誤就醫1年,一直都沒有去做正規治療」,溫翠蘋感嘆說道。溫翠蘋無奈,妹妹將漂亮看得比生命重要,逃避正規治療,選擇聽信民俗療法,就是不想開刀或化療,「把自己的外表美麗看得比生命還重,然後去誤信這些,我覺得我只能真的說,她是笨死的」。
心梗1個月前已有預兆 醫揭「5大非典症狀」:三高族群要小心
在寒冷的冬季,心肌梗塞的風險隨著溫度降低而上升!胸腔暨重症醫學科醫師黃軒也示警,心肌梗塞早在發病前1個月內,恐已有預兆,但往往是非典型性的症狀,往往會被患者忽略。對此,他也整理出心肌梗塞的5大非典型症狀,包括消化不適或腹痛、呼吸急促、極度疲憊、頭暈或暈眩、肩頸疼痛或手臂酸痛,同時點名「三高族群」要更加警惕。黃軒醫師今(8日)早在臉書粉專發文表示,在寒冷的冬季,心肌梗塞的風險隨著溫度降低而上升,而且症狀可能表現得較不典型。許多研究指出,心肌梗塞的典型症狀如胸痛、胸悶等。但在冬季,有可能被「非典型症狀」所掩蓋。黃軒解釋,心肌梗塞1個月前,可能就有症狀了,「美國心臟醫學會曾經研究發現,在未發生心肌梗塞前的1個月內,這些常見的胸痛典型的症狀,男性29.7%、女性也只有57%,才有典型的胸痛。然而,在心肌梗塞前的1個月內,取而代之的,是非典型性的症狀,這些常常被忽略,到了急性發作,往往已經來不及了。這些非典型的心肌梗塞症狀,包括例如極度疲憊(70.7%)、睡眠不足(47.8%)和坐著休息,也會感到呼吸急促(42.1%)。這些症狀都使患者較難察覺病情,且可能更容易被忽略,導致延誤就醫,增加危險性。所以黃軒醫師也整理立冬後,心肌梗塞的非典型症狀:消化不適或腹痛:根據《PubMed》上的一項研究指出,冬季心肌梗塞患者中,有相當比例表現為消化不適或腹痛,類似於胃部不適的症狀,容易被誤認為是腸胃問題。心肌梗塞引發的腹部不適可能是因為迷走神經受到影響,這會引發胃腸道的症狀。再者,心臟的缺氧可能引起內臟疼痛的傳導,導致上腹部不適。呼吸急促:另一篇《PubMed》研究發現,特別是在寒冷氣溫下,患者可能會感到呼吸困難,這是由於心臟負荷增加所致,但容易被忽略或誤診為呼吸系統疾病。心肌梗塞時的呼吸急促,主要是由於心臟供應血流的能力下降、急性肺水腫、呼吸系統氧氣供應不足等多方面原因所引起的。極度疲憊:冬季心肌梗塞患者常常表現出極度的疲憊。根據《PubMed》研究,這類症狀特別常見於老年患者,且往往不被視為心肌梗塞的指標。心肌梗塞會激增交感神經系統亢進,導致身體釋放大量壓力荷爾蒙如腎上腺素。這些荷爾蒙,雖能暫時幫助維持血壓和心臟收縮,但也會讓患者在急性期過後感到極度疲憊,尤其老年人特別容易受其影響。頭暈或暈眩:在寒冷的環境中,血壓波動加劇,有些患者可能會經歷頭暈甚至暈厥現象。《PubMed》的一項臨床觀察指出,這種症狀在冬季特別突出,但常常被忽略。心肌梗塞時,心臟的泵血能力受損,導致全身的血壓下降。當血壓過低時,大腦得不到足夠的血液供應,從而引發頭暈或暈眩感。這種情況在心臟功能弱的患者中更為常見。肩頸疼痛或手臂酸痛:根據多篇《PubMed》文獻,冬季心肌梗塞患者可能會感到肩膀、頸部或手臂的酸痛,這些疼痛甚至會擴散至上臂,而非傳統的胸部疼痛。心肌梗塞引發的強烈疼痛刺激會沿著神經傳遞,並影響到附近的神經分支。由於肩膀和手臂的神經靠近胸部,這些疼痛信號可能被「轉移」,讓人感覺到手臂或肩膀的疼痛。我們稱為「反射性疼痛」!黃軒續稱,心肌梗塞的非典型症狀多樣化,可能會模糊臨床診斷,使患者容易誤以為是其他疾病。因此,冬天若出現上述症狀時,應特別警惕心血管問題的可能性,及時就醫檢查,尤其是「糖尿病,高血壓和高血脂」的族群,他們常常出現的都是非典型的胸痛!
台中中科工地慘劇!越南工人遭模板壓死 負責人拖延傷勢未呼救護車
台中中科擴建二期工地近日,發生一起驚人的工安意外,造成1名越南籍男子不幸喪生,事件發生於10月16日,當時這名男子在工地內遭到模板壓傷,離譜的是,工地負責人在事發後並未立即報警或叫救護車,而是自行將受傷的男子送往醫院,最終傷重不治。據了解,死者為持觀光簽證來台的越南人,事故發生後,雖然傷者身上未見明顯外傷,但負責人並沒有通報救護車,直到男子的狀況惡化後才將其送醫,更令人驚訝的是,當時在工地內還有死者的2名友人,事發後卻迅速逃離現場,讓警方對事故經過更加感到疑惑。中科管理局副局長施文芳對此事件表示擔憂,並坦言外包商來自南部,監工單位在此情況下並未對外包商的僱用情況進行抽查,導致可能有非法勞工的情況出現,施副局長表示,目前工地已經停工,並將針對事故進行徹底調查,針對此次事件,如果查明外包商違反職業安全衛生法,最重可對其處以30萬元的罰鍰。許多民眾對於這種工安事故表示憤怒,不僅對於外籍勞工的管理需要加強,亦應該對工地的安全措施進行更為嚴格的檢查和執行,希望相關單位對工安問題的重視,進而改善工人工作的環境與安全保障,避免類似事件再次發生。
知名藝人罹患食道癌! 耳鼻喉科醫師呼籲:「2個習慣」快戒掉
知名藝人驚傳罹患食道癌,並自曝有愛喝熱湯及睡前飲酒的習慣。醫師表示,喝熱湯易使咽喉的黏膜產生損傷,飲酒則易刺激食道黏膜,兩種習慣都會增加癌症風險,建議民眾要少喝太燙的湯並戒酒,才能維持咽喉與食道的健康。下咽癌與食道癌致病因相似 都與黏膜長期受損有關光田綜合醫院耳鼻喉頭頸部黃聖凱醫師表示,臨床上耳鼻喉科醫師,常診斷出下咽癌的患者,但是患者之後出現食道癌的機率亦高,反之亦然。黃聖凱解釋,由於解剖位置相近,兩者也有相似的致癌因素:長期飲用烈酒、抽菸、喜歡吃燙的食物等。而下咽癌和食道癌的發病機制,都涉及黏膜的長期慢性損傷與炎症,這些會導致細胞異常增生和基因突變,進而引發癌變。早期症狀不明顯 常誤認為食道逆流延誤黃金治療期黃聖凱醫師強調,由於早期食道癌與下咽癌,根本沒有什麼症狀,頂多會覺得胸口些微灼熱、吞嚥不適,大部分會被當作胃食道逆流而忽略,也常因此延誤就醫時機,往往等到癌症進一步侵犯食道深層組織,或是下咽腫瘤壓迫呼吸道,導致吞嚥困難體重下降,才被診斷。這時候發現再治療,就非常辛苦了。戒除不良習慣 為保護咽喉與食道健康的根本之道在飲酒的習慣上,不少人都有在睡前喝烈酒的習慣,黃聖凱醫師提醒,雖然酒的確能幫助入睡,但是缺點更多,首先是影響睡眠質量,再者是飲酒易使胃食道逆流,增加癌變風險。此外,酒精會放鬆上呼吸道肌肉,增加打鼾和睡眠呼吸暫停風險,提高睡眠呼吸中止症(OSA)的機率;而宿醉也會影響隔日精神狀態,讓早晨容易感覺疲倦、頭昏腦脹,注意力不集中。長期來說,也會增加酒精依賴的機率,造成身心健康的危機,因此他呼籲還是戒除睡前飲酒的習慣,才能維持咽喉與食道的健康。
死亡人數超過癌症 心血管疾病成台灣第一隱藏殺手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統計,每年有超過2050萬人因為心血管相關的疾病而死亡,是全世界排名第一的健康殺手。依照民國112年衛福部的數據,台灣去年約有23,000人死於心臟病,在十大死因中排名第二。但若是連同十大死因第四名的中風、第五名的糖尿病以及第七名的高血壓一起計算的話,光是去年全台灣死於心血管相關疾病(CVD)的人數就高達56,350人,超過十大死因第一名的癌症。心血管疾病與癌症不同的地方在於,80%的心血管疾病死亡案例是可以事前預防的。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董事長呂鴻基說,根據國健署每年的資料顯示,台灣每年國中生過重及肥胖的比率逐年升高,這些孩子在成年後有八成仍會過重,若能在兒童時期養成良好的飲食生活習慣,就能提前避免罹患三高,最終導致心血管疾病的狀況發生。心血管疾病與生活型態息息相關:抽菸、高血壓、高血糖、高膽固醇、體重、BMI及壓力等,都會影響到心血管的健康,如果不好好控制,最後就會慢慢演變成疾病,危及性命。陳文鍾執行長說,在眾多的危險因子中,高血壓是造成心血管疾病最重要的因素,但數據顯示只有不到六成的高血壓病患,有成功將血壓控制在130/80mmHg的達標數字。沒有達標的主要原因,往往在於沒有養成量血壓的習慣,導致病患並不清楚自己的疾病狀況,因而延誤就醫與治療的黃金時間。除了高血壓的達標率不樂觀之外,另外兩項三高達標率也同樣不理想;糖尿病在台灣的達標率也只有六成左右,而膽固醇更是只有不到四成病患有達標。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王宗道副執行長表示,針對三高達標率低的問題,其實政府與各方一直在推動各項改善措施。像是衛生福利部計畫以5年的時間積極推動「三高防治888計畫」,擬將80%三高病患加入照護網,加入照護網的三高病患80%接受生活習慣諮商,讓三高控制率可達到80%。目前台灣三高病患約有534萬人,加入照護網的病患約有301萬人,估計還有四成六的病患尚未收案追蹤。今年八月份首先起跑的「社區醫院全人全社區照護計畫」,就是想替地區醫院就醫的三高病患導入個人健康評估,讓個管師可以持續追蹤病患的三高數值。王宗道副執行長說,以政府的力量結合醫療院所、專業團體的支持,期待在三高達標率慢慢變高的同時,也能看到台灣民眾的心血管健康變得更好。除了加強納入照護網的比例之外,王宗道副執行長也呼籲政府在健保用藥上,能引進國際的數值來作為衡量標準。王宗道副執行長舉例,以低密度膽固醇LDL來說,中華民國心臟學會於2022年聯合公布了最新版的《台灣高風險病人血脂異常臨床治療指引》,希望將LDL用藥的治療目標與國際接軌,設定為一般風險100mg/dL以下、高風險病患70mg/dL以下,取代現有健保用藥規定的130/100mg/dL,用更嚴格的標準來降低國民心血管事件發生率,為心血管疾病患者帶來更好的預後。若在健保方面,能將藥物給付的數值標準下修,對於高風險族群來說,醫師便能用更積極的治療態度來降低他們的心血管死亡風險。
中年男子心臟「腫大如文旦」 心衰竭難察覺 「5類人」要注意
心臟是人體最重要的能量供給器官,一旦罹患心衰竭,宛如失去核心馬達的機器人般,無法正常運作。然而心臟功能衰退或疼痛的感覺,往往容易與胸痛或其他器官不適混淆,使多數民眾難以察覺而延誤就醫。一位50歲中年男子長期出現明顯水腫與氣喘吁吁的症狀,後期甚至無法躺平睡覺,緊急就醫後安排X光檢測,才發現應為自己拳頭大小的心臟已腫大到一顆文旦般大,這位患者檢測心臟超音波時射出分率(EF)竟僅10%! 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心臟內科趙書平醫師提醒,心衰竭不僅會造成頭暈目眩、認知功能失調等症狀,嚴重更可能導致心律不整、心包膜積水,並且常與慢性腎臟病、糖尿病互相影響,危險性不容小覷。 研究預估,2050年時台灣心衰竭患者將高達80多萬人,屆時將嚴重影響我國社會生產力。趙書平醫師指出,能否早期篩檢並確診才是左右治療成效的關鍵因素。近年心衰竭已有多種治療藥物問世、更有能兼顧心糖腎的藥物加入治療行列,若能及早發現、積極治療,患者仍有機會穩定症狀、逆轉心臟功能。衛福部資料指出,台灣心衰竭患者死亡率比「國病」癌症更高,5年死亡率高達50%,可說是我國最危險的疾病之一!心衰竭主要是由於心臟收縮或舒張功能受損,導致無法有效泵出足夠血液滿足身體需求,趙書平醫師說明:「心衰竭常見症狀為累、喘、腫,尤其患者躺下時感覺更喘,這時更應及早就診,避免延誤治療。」醫師提醒,患者時常將累喘症狀與工作勞動所造成的疲勞混淆,導致錯過黃金治療期,隨心臟功能不斷衰竭,最終引發患者失能或死亡,因此,建立民眾對於心衰竭的正確認知更加重要。 趙醫師亦強調,若民眾有吸煙、飲酒等習慣,或符合以下5大高風險族群類別,更需積極注意自己是否有心衰竭風險,5大族群包括:中高齡者、有心臟疾病或心衰竭家族病史者、三高患者、腎臟病患與糖尿病患,都應定期篩檢以利早期發現心衰竭。 心衰竭早期並無特異性症狀,民眾感知度不高,往往是造成錯失黃金治療期的主要關鍵,所以,從共病著手預防心衰竭,逐漸成為近年來國際治療上趨勢。數據指出,急性心衰竭患者併發腎功能惡化比例達45%、並有約40%心衰竭患者同時患有糖尿病,證實心衰竭、糖尿病與腎臟病三者息息相關,因此包括美國與歐洲心臟學會治療指引中皆建議,評估心衰竭治療時,應注意是否合併其他共病,顯見「共病共管」成為當今心衰竭治療重點。 有鑑於此,近年醫師們也會針對高風險族群患者提供更多共病衛教與管理方針,以降低心衰竭對台灣社會可能帶來的影響性。趙書平醫師表示,過去曾遇過患者雖為高風險族群、但因對心衰竭症狀不了解,且未有定期篩檢習慣,最終就醫時心臟已十分腫大,導致治療更加困難。所以除了對患者建立基礎衛教認知,高風險族群患者更應注重定期健檢,並可加做心電圖、胸部X光及心臟超音波,及早阻險護心。 心衰竭治療多以藥物治療為優先,常見藥物包括腎素-血管張力素-醛固酮系統抑制劑、交感神經系統抑制劑、SGLT2抑制劑、利尿劑等。近年隨共病共管成為評估標準。原本用於治療糖尿病的SGLT2抑制劑,因同時具有保護心臟、預防腎病變的效益,目前也成為國內外指引推薦的心衰竭患者標準治療藥物。趙書平醫師説:「這樣的藥物在心、糖、腎共病管理中具扮演重要作用,研究指出,患者治療後可減少因心衰竭或心血管事件住院風險7,糖化血紅素顯著降低,也能有效降低腎衰竭風險、延長患者生存期,足見目前藥物發展對心衰竭患者疾病管理的全面性。」 近期適逢9/29世界心臟日,趙醫師提醒,民眾除了應認識心衰竭基本症狀,日常也可以透過穩定運動習慣與均衡飲食來維持心臟健康,最重要的是要搭配定期健檢與心臟超音波等,檢測自身心臟功能是否正常,而對共病或心衰竭患者來說,呼應共病共管概念,若想穩定控管心衰竭,則應同步監測糖化血紅素、腎功能、尿蛋白等數值,定期服藥、禁菸禁酒,以利共同管理心、糖、腎風險,守護心健康。
男嬰痰塞瀕腦死保母稱「3G手機無法撥119」 家屬憤怒提告延誤救治
台南市1名保母日前照顧4個月大的男嬰時,發現男嬰因痰塞無法呼吸,卻未及時撥打119急救,僅用網路電話聯繫家長,聲稱因「3G手機無法撥119」,要求家長自行趕來送醫,當男嬰送抵醫院時,已經沒有呼吸心跳,雖經醫護人員全力搶救,男嬰心跳恢復,但處於瀕臨腦死的狀態,憤怒的家屬控告保母延誤就醫,指責其不當處理導致孩子生死垂危。據了解,男嬰的父親表示,8月5日將孩子委託給該名保母照顧,然而到9月4日下午,突然接到保母的視訊電話,告知孩子被痰噎住無法呼吸,令人震驚的是,保母在發現異狀後竟然拖延13分鐘才使用網路電話通知家長,稱「3G手機無法撥打119」,保母要求家長自行前往接孩子送醫,而沒有立即尋求急救支援。男嬰的母親接到通知後,立刻趕往保母家,同時自行撥打119報警求救,當男嬰母親抵達現場時,發現孩子雙眼上吊,身體冰冷,將男嬰緊急送往醫院時,已經停止呼吸心跳,儘管醫護人員經過一番努力讓孩子的心跳恢復,但瞳孔反射消失,狀況極為危險,瀕臨腦死,醫生表示只能寄望奇蹟發生。男嬰的家屬認為,保母未能及時送醫,錯失救治的黃金時間,直接導致孩子目前的危急狀況;為此,家屬於9月7日向警方提出控訴,指控保母涉嫌重傷害罪及妨害兒童身心發展罪,警方已受理案件,並通知台南市社會局介入調查。台南市社會局表示,案件於9月4日晚上接獲通報後,已迅速派遣社工前往了解情況並關懷家屬,同時,社會局也聯合居家托育中心對該名保母的托育情況進行稽查,該保母為台南市註冊的托育人員,社會局在案發後已要求她立即暫停接收新托育個案,並協助轉托其他幼童。目前,此案已進入司法調查階段,保母的責任與是否延誤救治,仍有待檢警進一步釐清。
舊3G手機無法打119!保母捨近求遠「叫家長來送醫」 嬰兒瀕腦死
台南有家長指控,將家中4月大的嬰兒托育給楊姓保母照顧,然而本月4日男嬰在保母家被痰噎到喘不過氣,保母卻沒第一時間叫救護車,而是捨近求遠叫家長「自己來送」,原因竟是「舊3G手機無法撥打119求救」,導致嬰兒延誤就醫。家長指出,小男嬰到院時一度失去生命跡象,雖經急救搶回一命,但卻面臨腦死危機,家長對此深感無法接受,已前往新營分局提告。事件發生在本月4日下午,男嬰母親正準備出門接寶貝兒子時,忽然接到保母通知寶寶「被痰噎到」,男嬰母親在視訊通話中見寶寶癱軟趴地沒動靜,心急如焚詢問,為什麼讓寶寶趴著?保母則稱「在拍痰,但男嬰好像喘不過氣」。男嬰母親要保母立刻叫救護車,但保母卻要母親送醫,還自稱「手機是3G網路,沒辦法撥電話叫119」。男嬰母親連忙朝保母家出發跟時間搶命,但等摸到心肝寶貝時小小身軀已經涼了,眼睛上吊,送到醫院時已沒了呼吸心跳,家屬被迫簽病危通知,經過手術才搶回一命。然而醫生表示,寶寶現在呼吸要靠插管及升壓藥物維持,瞳孔反射消失,是「瀕臨腦死」的狀態。男嬰父母難以接受,質問保母為何沒在第一時間叫救護車,延誤病情。並認為保母稱「3G手機沒辦法撥電話叫救護車」是搪塞的說詞,決定控告保母重傷害及妨害兒童身心發展等罪嫌。對此,台南市警新營分局證實,家長已於9月7日向警方提出重傷害、妨害兒童身心發展等罪嫌告訴,警方已依法受理,並通報台南市社會局查處。目前本案已報請檢察官指揮偵辦,深入釐清案情依法調查偵辦中。根據CTWANT5月報導,由於台灣3G網路已在2024年6月30日宣告關閉,如果用戶的手機、SIM卡過舊不支援4G語音(VoLTE)服務,在6月30日之後便無法撥打包含110、119、112在內的各種緊急救援電話。為此,通傳會(NCC)5月底曾攜三大電信業者召開記者會,提醒用戶儘速上各大電信業者官方網站、或由各電信門市、客服人員協助進行手機體檢,確認3G系統關閉後,民眾目前使用的手機、SIM卡是否可支援4G語音功能,並協助不支援4G語音功能的用戶平順移轉。
跟學員說前世是土地公、仙女 「大日如來」遭控賣治百病仙丹害命
高雄「中華全球原位捷徑發展學會」理事長黃森錠遭控賣保健食品斂財,而他自稱是「大日如來」,跟他一起修行就能致富保平安,近日多位學員控,黃稱相關產品神佛加持過,吃了能治百病,每年至少賺了千萬元,還害罹癌學員延誤就醫,最後病逝。據《鏡週刊》報導,前學員A小姐說,黃稱自己懂天語,能幫人治疑難雜症,也能給財富密碼,不過這都只是他賣保健食品跟周邊商品的行銷手法,「黃森錠就是怪力亂神,講的仙佛都是狗屁!」A小姐說,黃還會開課解惑,而她有健康問題向黃請教。黃說,A小姐前世是觀音旁的仙女,闖禍才來凡間,跟他修行就能化解病痛。A小姐表示,黃會跟男學員說對方前世為十八羅漢或土地公,女學員就是仙女、仙童,最後都是帶到修行,如果想再了解,黃就會順勢推保健食品跟周邊商品,學員們大多會掏錢。據悉,黃森錠每月會固定辦法會,替學員開運消災,主題十分多元,每次會請學員先上台分享改變,台下的人會吹捧黃,如同造神,黃也會推保健食品,稱吃了開智慧又治百病,連癌症都能擊敗。前學員B先生表示,黃為了刺激消費,會要幹部在法會前在群組轉發學員的分享文,稱吃了加持過的仙丹非常有效,黃在現場炒熱氣氛又促銷,儘管一慣1000多元,大家還是買單,每人都買好幾罐。前學員C小姐表示,黃賣的保健食品稱能治癌症,很多罹癌學員花大錢買來吃,卻延誤就醫過世,很多人看不下去才想要踢爆。對此,學會蘇祕書長說,黃是被惡意抹黑,也沒有稱賣產品裝神弄鬼,都是學員自發性分享;許多學員跟黃修行後,家庭、財運等都有改善,有人被倒債,或是老公偷吃,黃也幫助他們解決問題。據悉,目前聯繫不上黃本人。
廟會點煙火瀑布延燒害民眾遭鞭炮炸傷 法院判決事主要賠340萬
新北市土城區一家宮廟在2020年舉行進香回鑾儀式,一名吳姓信眾未疏散周圍人群到安全距離,逕自點燃掛在廟門上的煙火瀑布,致火花延燒到宮廟大門前的一箱環保鞭炮,造成一位李姓民眾遭炸傷,後續向吳男提告求償。新北地方法院審理後,判決吳男賠償340萬餘元,可上訴;另由李男對吳男提告刑事的部分,一審依過失傷害致人重傷罪,判吳男4個月徒刑,二審改判刑6個月。吳男4年前參加新北土城某宮廟進香回鑾儀式,點燃煙火瀑布後,火花飛濺到廟門前的環保鞭炮,導致李男遭受嚴重二度及三度燒燙傷,燒燙傷總計佔體表面積約32%,事後提起刑事及民事訴訟。當事人吳男指稱,當天他有拉李男出來,但李男又跑去裡面撿手機、提款卡、存摺、現金,他也有幫忙開路,當時本要將受傷的李男送到附近醫院,但對方堅持不要在該院,進而延誤就醫,也要自負責任。新北地院判定,吳男點燃懸掛於宮門口的煙火瀑布前,疏未檢查附近環境内是否有易燃、易爆物,也疏未驅散周圍人群到安全距離,即逕自點燃煙火瀑布,與被害者受傷具有相當因果關係,被害者對這起事件並無過失。法官審酌吳男所為,不僅造成被害者皮膚燒燙傷、分泌與排汗功能永久性損害,外觀上也遺留大面積疤痕,對於被害者精神上確受有相當痛苦,判決賠償精神慰撫金、勞動能力減損、醫療費用等合計500萬元,扣除被害者已領得犯罪被害補償金160萬元後,判決吳男賠償340萬餘元,全案可上訴。
5個月大嬰確診「咳嗽像狗吠」 專業醫提醒「2症狀」千萬別忽略
近期新冠肺炎疫情有明顯復甦的跡象,不僅有不少醫師出面示警,疾管署也表示目前疫情進入流行期,呼籲民眾不得不注意。而急診兒科醫師黃士倫也表示,近期就曾遭遇一名5個月大嬰兒個案,確診後出現宛如狗吠聲的咳嗽,送醫檢查後發現血氧濃度降到90%,最後收至兒童加護病房。急診兒科醫師黃士倫日前在FB粉絲專頁發文,內容中表示,最近一週新冠病毒疫情有增溫趨勢,再加上嬰幼兒免疫較脆弱又沒有施打疫苗,很容易被交互傳染,建議家人彼此施打新冠病毒疫苗,產生群體免疫,減少嬰幼兒被傳染的風險。除此之外,黃士倫醫師也提醒,疾管局臆測新冠病毒捲土重來8、9月將達此波高峰。黃士倫醫師也提到自己近期遭遇的案例,一個5個月大的嬰兒新冠病毒確診,引發哮吼出現了咳嗽嘶吼聲、聲音沙啞一天。媽媽帶來醫院時,血氧量測降到90%。後來與媽媽討論後,建議收至PICU兒童加護病房,但由於黃士倫醫師所在的院所沒有床位,黃士倫醫師還親自將小嬰兒轉院至彰濱秀傳。黃士倫醫師表示,兒童哮吼(croup)好發於6個月到3歲大之間,典型症狀包括接著有像狗吠聲的咳嗽 (barking cough)、吸氣性喘鳴(inspiratory stridor)、聲音沙啞(hoarse voice)及呼吸困難(mild to moderate respiratory distress)。兒童哮吼以往常見的病原體為副流感病毒、呼吸道融合病毒、腺病毒等,於2020年新冠病毒爆發以來,國外已有不少案例是由於COVID-19導致兒童哮吼之發生。黃士倫醫師也提醒,最近新冠病毒似乎又蠢蠢欲動,提醒各位爸媽家中若有學齡前兒童,一定要隨時留意他進食的狀況,是不是容易嗆到溢奶,或者哭聲有所改變,並且隨時監測小孩的血氧。呼吸喘伴隨血氧下降,或者小孩的活動力胃口有變差的情形,則需要立即就醫。若延誤就醫時機,很容易造成嚴重的呼吸窘迫,甚至需要緊急插入氣管內管,因此不得不當心。
「蛋蛋」的哀傷…15歲少年5天2度被誤診 醫師把睪丸扭轉當腹瀉他痛失1顆
男性青春期睪丸急速變大,是睪丸扭轉好發時期,先前在高雄就有一名15歲少年左側睪丸扭轉,忍了兩天後才就醫,檢查後發現,懸吊左側睪丸的精索已纏繞了好幾圈,導致左側睪丸發黑壞死,只好切除。未料在新加坡也發生類似狀況,同樣是一名年齡為15歲少年,他因為左睪丸疼痛就診,但醫師5天內兩度誤診,當發現是睪丸扭轉時,已經離首次會診約10天,由於醫師的疏失、加上延誤治療,少年只能切除睪丸,對此,當地的醫藥理事會紀律法庭吊銷該名醫師執照1年。根據新加坡的《8視界新聞網》報導,這起事件發生在2019年,來自武吉巴督的這名少年因為左睪丸疼痛並移轉到下腹部,還出現輕微腹瀉,因此赴醫師楊奇洪的診所檢查,醫師當時認為少年純粹是腹部絞痛,開了止痛藥和沚瀉藥給他。不過少年的狀況仍未改善,5天後再次就診,表示左睪丸疼痛,尤其坐下或行走時疼痛感倍增,醫師檢查後發現,少年左睪丸腫大,而且一碰就痛,認為是左睪丸發炎,於是開立抗生素給,醫師同時幫少年驗血、驗尿,隔天通知少年家長說結果就是發炎。不過少年症狀依舊未解,醫師最後才叫家長將少年送醫,結果發現,患者是睪丸扭轉,雖然立即動了手術,但已經保不住少年的左睪丸,氣憤的家長在2020年7月向醫藥理事會投訴,醫師則在同年12月向少年及其家屬致歉。根據醫藥理事會紀律委員表示,醫師在檢查時發現少年睪丸腫大,就該懷疑睪丸扭轉的可能,由於這名醫師執業已經超過40年,應該有足夠經驗和知識做出正確判斷,而非直接排除這樣的可能性,造成少年延誤就醫,最終認定醫師專業行為失當,吊銷醫師執照12個月。根據國內醫師表示,睪丸扭轉有兩個好發期,一是新生兒期,由於先天結構異常而發生;另一則是青少年期,原因可能和這階段為睪丸快速成長,易造成懸吊的精索與睪丸位置改變而發生睪丸扭轉,若睪丸一旦壞死,可能經由免疫作用,產生抗體去攻擊對側健康的睪丸,同時要盡快動切除手術,否則兩側睪丸恐會不保。
小孩腸胃炎只能吃白色食物? 小兒科醫曝6大迷思:避開「這2類」就可以
近日腸病毒、諾羅病毒迎來大流行期!門診看腸胃炎的小孩也有增多趨勢。對此,小兒科醫師陳如瑩也發文破解6個常見的小孩腸胃炎迷思,包括只能吃白色的食物、需補充運動飲料、奶粉要稀釋喝等,她也建議只要避勉攝取油膩或刺激性食物,6大類營養素都要吃,才能增強免疫力。陳如瑩近日在臉書粉專《陳如瑩醫師-小兒腸胃 親子減重》發文指出,最近門診腸胃炎的小孩變多,以下她將破解6個常見的小孩腸胃炎迷思,也是她在門診時對家長的衛教重點:只能吃白色的東西:在衛教家長腸胃炎的飲食時,很多家長會問:「是不是只能吃白色的食物?」其實,腸胃炎的飲食,不必侷限於白色食物,以往聽到白飯、白吐司等白色食物,可能被視為較為溫和,但如果只補充這些東西,就只補充到澱粉。重點應該是熱量的攝取與均衡飲食,以增強免疫力。建議吃家裡烹煮的家常菜,6大類營養素都要吃,避免油炸或刺激食物即可。奶粉要稀釋喝:關於腹瀉或嘔吐時的飲食,經常被問到是否應該稀釋奶粉。答案是不建議!稀釋奶粉可能導致熱量減少,增加低血糖的風險。如果需要更多水分,建議使用小兒電解水,而非調整奶的水量。要補充運動飲料:大多市售運動飲料糖份比例較高,電解質含量較低,不適合嘔吐或腹瀉的小朋友。建議補充小兒電解水,較符合腸胃炎流失體液的補充。吐就要先禁食:在處理大人的腸胃炎,我們常常會用禁食的方式,讓腸胃道休息一下就會比較好。然而在小朋友的腸胃炎,就不建議這麼做。因為在腸胃炎時,孩子很有可能因為一段時間沒有吃東西,造成脫水或者是低血糖,這是非常危險的。所以還是要適量的進食和補充水份。小朋友不能用止瀉藥:小朋友一樣可以使用腸胃症狀治療藥物,不過,會根據孩子的體重去做計算,建議尋求兒科專科醫師,使用孩子合適用的止瀉藥。有部分成人使用的止瀉藥在小朋友身上會造成腸胃蠕動減緩,甚至不動,而造成嚴重的腸阻塞,造成更嚴重的問題。吐就一定是腸胃炎:腸胃炎大部分會有嘔吐和腹瀉的症狀。如果只有嘔吐,有時可能是發燒不舒服造成的嘔吐,或者是嚴重咳嗽咳到吐。還有許多嚴重的疾病也有可能造成嘔吐,像是心肌炎、較嚴重的全身性感染、或是糖尿病酮酸血症等。所以如果孩子單純只有嘔吐的話,陳如瑩也建議尋求專業兒科醫師的評估,最重要還是要觀察孩子的精神活力、食慾、尿量狀態,才不會延誤就醫。陳如瑩在文末也補充小兒腸胃炎該就醫的危險徵象,如果症狀惡化或幾天後沒有改善,或者有脫水徵象、持續發燒、血便等現象,應立即就醫。特別是6個月以下的嬰兒,更應該注意食慾活力尿量等脫水狀況。
老婦搭上救護車晚13分鐘到醫院不治 真相竟是菜鳥駕駛不熟路線
日本橫濱市發生一起老婦人已搭上救護車卻仍舊搶救不治的憾事,而原因竟是當時的救護車駕駛是名新手,因為走錯路花了13分鐘左右才抵達醫院,這名老婦女到院前已心肺停止,最終宣告不治身亡。根據《朝日新聞》報導,這起事件發生在13日上午,當時一輛救護車搭載80多歲婦女前往醫院途中,一般來說,從老婦人的地點到醫院大約只需花3分鐘車程,沒小道這一次竟花費13分鐘左右才抵達醫院,導致這位婦女到院前心肺停止,醫院最後是宣告不治身亡。報導也引述橫濱消防局淀屋消防站的回應,當時消防站接獲戶塚區一間福利設施報案,請求拜出救護車將80多歲婦女緊急送醫救治,不過救護車卻在岔路口走錯路線,儘管急救人員當時對老婦人進行搶救,但病患到院前已心肺停止。事後得知,這名救護車的駕駛是今年4月才被派到該消防站,音次對當地道路還不熟悉,而消防局局長為此向死者家屬道歉,承諾將徹底檢討,以防類似情況再度發生。除此之外,院方表示,尚不清楚延誤到院是否造成延誤就醫,目前仍在調查中,另外,當地警方也表示,有關當局已成立審查委員會,針對這起事件展開查。80多歲婦女前往醫院途中,因新手司機開錯路正常約3分鐘車程,卻花費13分鐘左右才抵達醫院,造成婦女到院前已心肺停止身亡。(圖/翻攝自X)
「快篩過期仍可用」?藥師反便宜行事籲薛瑞元正式公告
市面上的超商、食品店常常有「即期品」低價出清,如今居然到藥局也可能領到衛福部非送的「即期快篩」,還有醫生受訪時背書「快篩過期半年內『應該』都可以用」,引發議論。基層執業藥師沈采穎說明,不論藥品或醫材的「使用期限」並非廠商能隨意標註,都須經過食藥署嚴格檢查認證,為的就是要保障消費者健康與使用安全性,若藥廠藥局販售「過期品」(例如改變日期標示)衍生爭議,藥廠及藥局都有賠償責任,國際上類似案件賠償金額常是天價,這也是藥廠、藥局不斷提醒民眾勿使用「過期品」的原因。沈采穎表示,雖然部份醫界人士推測廠商「可能」不會將使用期限押到最緊迫,認定快篩過期還可使用一段時間,但「醫療攸關健康」必須格外謹慎,若民眾非不得已真要使用過期藥品或醫材,衛福部有責任說清楚,不應僅憑片面說法,就點頭讓消費者貿然使用。她提醒,過期藥品效力降低難確保藥效發揮,使用過期醫材(例如過期快篩)恐影響檢驗結果、延誤就醫時機,這是藥界都認同的事,使用不慎就可能有損健康,這屬於藥學界的專業,而且,退一萬步,如果民眾健康真的因為使用過期品而出現問題,藥廠、醫材商甚至販售藥局都可能有連帶賠償責任。沈采穎表示,目前多數藥局收到第一批的衛福部免費快篩,效期多在六月中旬前到期,衛福部長薛瑞元受訪時卻指「大部份快篩是年底到期」,已衍生基層藥局困擾。有民眾帶著懷疑語氣問藥局,怎麼贈送即期快篩效期這麼短,「是不是把部長說的年底到期免費快篩藏起來賣、先出清藥局庫存的即期品」?讓她在解釋之餘哭笑不得,也感覺問題並不單純,擔心恐衍生糾紛。沈采穎指出,在SARS期間,衛生署曾因為採購克流感太多、正式公告過「克流感」效期延長,但他印象中,也僅止於這一次,而且當時食藥署曾出面背書「效期經過檢驗,請民眾安心使用」,因為有食藥署背書,藥局才敢安心販賣過期藥品,不必擔心萬一民眾吃出問題,藥局要背上連帶賠償責任。沈采穎也特別提醒衛福部長薛瑞元,宣導「過期藥品醫材不要碰,來路不明藥品不要用」,是歷經歷屆衛福部多年宣導,民眾才有認知,儘管部長即將卸任,但也仍有責任對民眾宣導「畢竟觀念要破壞很容易」,避免因為處理這批「即期快篩」,讓民眾又萌生「過期也沒問題」的不當心理。她還說,這批快篩曾是珍貴的防疫物資,民眾在疫情期間,花大錢也未必能搶到,如今若衛福部擔心快篩庫存太多必須銷毀、又怕銷毀過期快篩會被罵,就應要求食藥署出面檢視效期並掛保證「過期也仍有效」,並定期上網公布每批免費快篩的數量、效期、編號等辨識資料,提醒民眾注意,才是負責任的政務官風範,若只是語焉不詳,不僅「美意」被打折扣,一旦真衍生爭議,法律責任恐由藥廠、藥局扛,受害的還是民眾。
聯發科工程師游泳心肌梗塞亡!家屬認定「延誤就醫」求償寒舍艾美董座敗訴
聯發科王姓工程師2020年到台北市寒舍艾美酒店泳池游泳,因身體不適,自行到池畔休息後,請飯店人員協助送醫,最後心肌梗塞死亡,家屬控酒店負責人蔡伯翰等9人延誤就醫,涉嫌過失致死;台北地檢署不起訴蔡男9人,高檢署發回北檢續查,北檢仍認為罪嫌不足,二度不起訴蔡男9人。但家屬又聲請交付審判,法官認為飯店沒有過失,駁回家屬聲請。民事部分,家屬求償2566萬餘元,台北地院民庭判決家屬敗訴。可上訴。2020年7月29日晚間,王男到寒舍艾美的游泳池游泳,不幸猝死。家屬認為,當時王男曾兩度向櫃台求救,卻飯店沒進一步作為,導致延誤就醫,控告泳池救生員、飯店櫃台人員、經理、酒店負責人蔡伯翰9人涉嫌過失致死。檢方調查,當時王男獨自在泳池游泳後,自行爬到岸上,曾向服務人員表示需要食物、飲料補充體力,當時服務人員見王男疑似喘不過氣情形,曾詢問王是否需要協助,但遭王婉拒。20分鐘後,王離開泳池,跟服務人員表示希望酒店人員陪他一起搭計程車去醫院,但當王男走出更衣室後,就在休息區倒地不起,一旁的服務人員見狀通報119送醫,但送醫後因心肌梗塞死亡。檢察官認為,當時救生員等酒店人員已注意到王男有喘不過氣問題,並表明可協助就醫,王男第一時間曾拒絕,還能主動表明要去醫院,沒有人能預判之後王會因心肌梗塞暈倒,因此以罪嫌不足等理由,不起訴蔡伯翰等9人。家屬不服聲請再議,高檢署認為偵查不完備,發回北檢續查。北檢二度偵查後,仍認為蔡伯翰9人罪嫌不足,再度不起訴9人。但家屬又聲請交付審判,法官認為飯店沒有過失,駁回家屬聲請。民事部分,王男家屬向蔡伯翰、寒舍等他們認定有賠償責任的被告,共求償2566萬多元。但蔡男等人均以沒有因果關係為由,拒絕賠償。北院指出,寒舍艾美會館雖未遵守游泳池規範而有缺失,然與王男之死沒有因果關係,故王男家屬無從依消保法規定提告求償,判家屬敗訴。
小林製藥紅麴毒素哪裡來?專家「不排除是人為」 腎臟醫:可能製程產生
小林製藥紅麴機能性保健品風波不斷,日本民眾食用過後,出現急性腎衰竭死亡,引起關注,高雄長庚腎臟科醫師吳建興猜測,紅麴培養時需要添加一種對人體有益的黴菌,因此可能是在製藥過程中產生不潔的毒素,才會造成此風波。小林製藥紅麴風暴越演越烈,已在日本掀起重大危機。(圖/達志/美聯社)根據《富士新聞網》(FNN)等日媒報導,一名45歲男性稱今年1月起每天服用該款保健食品,結果就醫檢查被告知「腎臟出了問題」,腎功能下降至和80歲老人差不多,未來必須定期血液檢查。小林製藥的紅麴保健食品吃出問題,雖然緊急回收旗下3款產品,但小林坦承8成原料外售日本、台灣廠商,連知名品牌DHC也下架只在台販售的「濃縮紅麴」膠囊。針對小林問題連環爆,專家說人為疏失或產線被蓄意混入毒物都有可能,東京大學榮譽教授唐木英明就指出,一些不為人知的有毒成分被混入是有可能的,猜測是不是小林製藥的安全管理出現問題,或存在某種犯罪行為。另外根據《中時》引述高雄長庚腎臟科醫師吳建興說法,紅麴的製藥過程裡面需要添加單一對人體有益的黴菌,小林製藥可能在製藥過程中產生毒素,產生不純紅麴,服用的人才會出現腎臟損傷,不過確切情況仍要看小林製藥所取得的切片資料,才可以完整了解此毒素從何而來。吳建興也提醒,紅麴毒素影響到腎臟時,初期會出現尿意減少、甚至血尿、尿液泡泡多等症狀,接著會有下肢水腫、貧血、就醫後就要看是否藥物可治療,若病人未發覺初期症狀、延誤就醫可能就要洗腎治療,此種中毒屬於慢性腎臟尿毒,不會立即死亡,可經由血液透析延長病程,病人本身若就有腎臟病、又拖延治療可能就會造成死亡。小林製藥紅麴風暴越演越烈,已在日本掀起重大危機。(圖/翻攝自X)
慷病患之慨1/衛福部閃拆門診掛號費天花板 遺傳疾病家族恐被壓垮
衛福部本月4日拍板,即日起停止適用民國84年訂定之「醫療機構收取掛號費參考範圍」的行政命令,並取消掛號費用調整備查制度。衛福部長薛瑞元聲稱,這項取消醫療院所掛費用天花板的變革,讓醫療收費回歸市場機制,減輕經營壓力。但當年訂定「醫療機構收取掛號費參考範圍」行政指引的前衛生署長楊志良卻嗆聲,民國84年訂定醫療院所掛號費天花板,是考量當時健保開辦在即,醫療診所、雇主、民眾負擔都將增加,藉行政指引從醫療費用中切出一塊「行政費用」,該筆收入直接進到醫療機構的帳下,貼補醫療機構,不須上繳衛福部。楊志良說,貼補醫療診所應在民眾可負擔能力範圍內,避免「醫療階級化」。當年掛號費天花板,是以主計總處《家庭收支調查報告》五等分位,最底層的20%家庭收入作為計算依據。衛福部未經精算、專家及消費者代表討論,甚至沒有提出配套,作濫好人就為了討好醫療機構,卻忘記政府本應照顧弱勢民眾就醫權,「沒想到,看守閣員權力居然這麼大」。衛福部長薛瑞元廢止的掛號費天花板行政命令,前衛生署長楊志良痛批這是他當年擔任署長所作的指引,目前就是避免造成「醫療階級化」。(圖/周志龍攝)雖然低收入戶已經可以免繳健保費,門診急診免掛號費、住院免部分負擔,但外界最擔憂的是需要定期回診的患者,恐因上述變革而增加經濟負擔,例如財務困窘的與家族遺傳病疾病的家庭。楊志良指出,有些家庭年收入可能不比低收入戶高,但因為名下有破舊的老屋,因而被排除在低收入戶認定門檻之外(北市規定家戶所有土地及房屋價值須低於793萬元、中市門檻366萬),掛號費一次漲兩三百元對一般人不見得是大錢,但若是長期病患就可能被這根「稻草」壓垮。新北市沈小姐說,她定期到新店慈濟看腎臟科,但新店慈濟升格為教學醫院調漲部份負擔費用,未來如果又調漲掛號費,她會考慮到區域醫院看病,但坦白說也很憂心醫療的品質。桃園陳先生則說,他家附近的耳鼻喉科已經預告掛號費會漲50元,但兩個學齡兒童經常感冒,他很擔心醫療負擔太重,希望未來醫院掛號費不會無限制的上漲,否則真的會壓慘家長。立委謝衣鳳曾引用健保署2019年委託淡江大學研究批評,調高健保費用弊多於利。該研究結論指提高「部分負擔」(衛福部去年4月才調高、粗估影響117萬人)雖可提高轉診比例,但就醫人數並未因此減少,反可能導致延誤就醫,造成醫療支出增加。謝衣鳳強調,民眾可能分不清掛號費、部份負擔調漲差別,而直覺認為「看醫生變貴了」,去年部分負擔調漲已讓外界擔憂,形成偏遠地區就醫貧窮障礙,時隔一年衛福部又火速取消掛號費天花板,但健保署才剛大力宣傳,112年健保結餘344億元,不只比111年的結餘更多,還創下了8年來新高,當外界擔憂電價上漲帶動通膨,薪水變薄,現在又要漲掛號費,政府有配套措施?有體恤民眾的負擔與感受?有考慮到偏遠地區民眾與弱勢家庭的就醫權利?衛福部廢止掛號費天花板,但北市聯醫仍暫時決定維持50元的掛號費沒有漲價,希望能盡量照顧北市民的健康需求。(圖/侯世駿攝)據2022年統計資料顯示,近10年家庭收支調查報告中,收入最低的20%年所得皆在18萬至26萬元間,低於或接近可支配所得中位數的60%貧窮線。現行醫療機構門診掛號費天花板是150元,急診300元,醫療院所一旦有意調漲掛號費,就得向所在地縣市政府報備,部份衛生局常以「影響民眾就醫權」為由,逕行拒絕或要求欲漲價者提供成本分析,述明漲價理由、漲價後用途,因此醫療機構視調整掛號費為畏途。但衛福部卻突然宣布「大放送」,醫療機構歡聲雷動,截至今年2月底止,六都已有超過300家醫療機構備查漲價,其中又以北部、中部比例最高,令醫改會、民間監督健保聯盟憂心忡忡,立委廖偉翔也痛批,醫療診所入不敷出,關鍵在健保總額點數過低,衛福部卻先拆掉掛號費天花板,形同「頭痛醫頭」,看守內閣逕自宣布重大政策更十分荒謬。台北市衛生局表示,衛福部既認定掛號費屬行政費,就不適用《醫事法》第21條醫療用費用的規範,未來醫療機構漲掛號費就不需再報備,但衛生局會利用年度考核機會,瞭解醫療機構有無明顯公告掛號費金額、漲價是否合理;桃園市長張善政表示,市府尊重配合衛福部的舉措,但也期待醫院考慮民眾使用醫療資源權益,不要造成太大負擔,市府將邀集34家醫院和協會,為民眾掌握和分析醫療選擇。
吃燙食小心增食道癌風險! 專家列3點提醒防癌上身
根據國民健康署110年癌症登記資料顯示,食道癌新診斷個案有2,881 人,其中男性就高達2,614人,占9成以上,是男性十大癌症發生人數第6名,其中50至69歲發生人數占7成以上;另,衛生福利部死因統計,111 年有1,980人死於食道癌,是男性十大癌症死因排名第5位。食道癌新診斷個案 七成有吸菸、近五成嚼檳榔目前已知食道癌之致癌因子有不健康飲食、菸酒檳、含亞硝胺之食物、過熱的飲食溫度、胃食道逆流、肥胖、口腔衛生不良等;從110年癌症登記資料中發現,我國食道癌新診斷個案中,75.2%有吸菸行為、52.4%偶爾喝酒或習慣性喝酒、48.9%有嚼檳榔的行為。遠離食道癌 注重飲食避免過燙、戒除菸酒檳由於食道癌尚無實證有效之篩檢工具,因此,落實健康生活型態、避免食用過燙食物、遠離致癌因子及養成運動習慣,都是預防食道癌的重要撇步。食道是食物進入胃腸的必經之道,也因此暴露於致癌因子及病菌當中,應落實下列三項健康生活型態,避免對食道造成傷害:1. 避免飲食過燙的食物:國際癌症研究機構 (IARC) 將攝氏 65 度以上的熱飲,歸類為食道癌可能的致癌因子,且研究顯示,過燙飲食之罹癌風險為一般熱食的1.92 倍,因此,請民眾務必注意食物溫度是否過燙,儘量溫涼後再食用。2. 戒除菸、酒、檳榔:美國癌症協會 (ACS) 指出,菸草製品是食道癌的主要風險因子,且抽菸、飲酒及嚼食檳榔是多種癌症共有的風險因子;另,根據台灣社區世代研究,有飲酒、吸菸、嚼檳榔者罹患食道癌的機率分別是沒有者的3.80、2.29、2.62倍。呼籲有抽菸、飲酒、嚼檳榔行為的民眾,應儘速戒除,降低罹患癌症的風險。3. 少吃醃漬或加工食品,多攝取蔬果:美國臨床腫瘤醫學會 (ASCO) 指出,煙燻、燒烤、醃漬、加工肉品等食物,為了增加保存期限,故添加亞硝酸鹽作為防腐劑,若與食物中的「二級胺」結合,形成「亞硝胺」,已證實其為致癌物質,會增加罹患食道癌的風險。平時應減少食用此類食物,多攝取富含維生素及礦物質的蔬菜、水果,可降低罹癌風險。吞嚥困難、火燒心要注意 嚴重不適應就醫!食道癌的症狀除吞嚥困難、吞嚥時有異物感或痛感外,也可能導致食物逆流、火燒心、聲音沙啞、胸後痛、體重減輕、上腹痛及久咳等情形,且初期大多無明顯症狀。國民健康署呼籲,平時應提高警覺,留意自身健康狀況,切勿僅上網搜尋相關資訊後,即自行判定身體無異狀,而延誤就醫時機,如出現上述症狀時,應及時就醫檢查,把握黃金治療期!
小姑整天打電動「出門要母陪」 人妻揭內情:從小就這樣
一名人妻表示,20歲小姑平時都要婆婆陪伴才去超商或遛狗,大學讀完2個月後就回家休息,整天除了打電動也不做其他事,讓她相當傻眼,「有比我小姑誇張的嗎?沒有心理問題,從小就這樣了。」人妻在「匿名公社」發文指出,小姑去年到台北讀大學,每個星期坐高鐵回家,結果積累一個星期的衣服也都不洗,全部帶回家讓婆婆處理,2個月後就連大學也不去,每天在家只有打電動,其他什麼事也不做。由於小姑現年20歲,卻連遛狗都要媽媽陪著一起,更別說是去在家附近的超商。人妻透露,後來婆婆出門也很不放心讓小姑獨自在家,只去醫院都要帶著對方,或叫她的老公回家陪小姑。人妻強調,好在小姑不是她的孩子,因此婆婆怎麼寵都不關她的事,但因小姑什麼也不會做、不敢做,聽說在學校也是這樣,總是覺得被別人欺負或霸凌,又什麼都不敢講,「有比我小姑誇張的嗎?沒有心理問題,從小就這樣了。」貼文一出引來網友表示「婆婆寵女兒只要沒牽扯到妳,都是她們母女倆的事,老公如果跟著寵妹妹那就快逃吧」、「婆婆的問題,保護的太好,我小姑也是這樣做什麼都要人陪」、「關妳屁事」,也有人說「或許小姑從小就有心理或精神上的問題?只是父母一直覺得沒怎樣而延誤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