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力調整
」 餘震 地震 花蓮 中央氣象署 氣象署嘉義群震現象引發在地人擔憂! 學者示警:還會再搖一陣子
嘉義最近地震頻繁,專家透過監測數據研判應是群震現象,中正大學地震學者溫士忠也說明,這些群震屬於0403花蓮大地震後應力調整,有助釋放地底積存應力。但他也提醒,有鑑於嘉義中埔曾在1941年發生規模7.1的大地震,因此民眾千萬不能掉以輕心。嘉義縣水上鄉3日發生芮氏規模3.9淺層地震,雖未傳出災情,但有不少民眾表示,地震時被劇烈搖晃與巨大地鳴聲嚇壞。此外,回顧10月下旬、11月底,與水上鄉相鄰的中埔鄉也發生十幾起有感淺層地震,最大震度達4.9,引發當地居民擔憂。對此,據《中央社》報導,中正大學地球與環境科學系副教授溫士忠指出,最近監測到的地震有很多是無感地震,而且不排除還會再搖一陣子,尤其過去嘉義地區的群震現象大概都會持續1、2個月。溫士忠認為,群震現象有助於釋放地底應力,再加上嘉義地區斷層帶比較破碎,斷層長度都不是很長,因此地震規模不會太大。然而,考慮到1941年中埔規模7.1的大地震,破壞性強震的風險仍然存在。他也提醒,民眾平時應具備防震觀念,在災難來臨時才能降低傷害。
嘉義3日淺層地震「地鳴太嚇人」 學者:群震現象無須過度擔憂
3日晚間18時04分,嘉義地區發生芮氏規模3.9地震,震央位於嘉義縣水上鄉,地震深度5公里,屬淺層地震。雖未傳出災情,但有不少民眾表示,地震時被劇烈搖晃與巨大地鳴聲嚇壞。對此,中正大學地環系副教授温士忠表示,聽到地鳴聲表示靠近震央,他還從監測數據分析,認為近期在嘉義發生的地震應是群震現象,指水上地震跟之前中埔地震為同一地震帶範圍,從能量釋放角度來看,地震群集有助釋放地殼下的能量,但從周期來看,大地震雖不至於馬上來臨,仍不能掉以輕心。嘉義3日傍晚發生規模3.9地震,不少在地網友事後紛紛在網路留言,直呼地震「上下搖晃」超有感,而且除了劇烈的搖晃外,還聽到「轟隆隆」的巨大地鳴聲。對此,中正大學地球與環境科學系副教授温士忠表示,這起地震和1941年規模7.1的中埔大地震同屬「中埔水上」群震帶,當年強震造成360人死亡,以過去的歷史地震來說仍有風險存在,而今年10月26日至今,嘉義地區已發生19起地震。温士忠指出,中埔發生群震的區域,大小大概是一個台大公館校區的範圍,現在地震主要集中在這個區域。而最近嘉義地區的地震發生在今年403花蓮大地震之後,應是屬於大地震後應力調整的狀態。且這裡原本地底下地層就比較破碎,加上應力調整,容易有群震現象發生,不過底下斷層長度不是太長,所以地震規模不會太大,但還是要小心後續地震活動。
國家級警報獨漏「桃高屏」台北震度2級卻收到了 氣象署曝關鍵
花蓮今(16日)上午7時35分左右發生規模6.3地震。對此,氣象署地震測報中心副主任許麗文說明,今地震與花蓮403地震,以及昨天的宜蘭地震無關,屬獨立事件。至於高雄、屏東和桃園為何沒有發布國家級警報,主要是考量到地形堅固,當地震度沒那麼大;而台北震度2級卻收到警報,則是因為第一時間預估震度4級,且盆地和大樓效應比較有感。今(16日)上午7時35分台灣東部海域發生芮氏規模6.3地震,震央在花蓮縣政府東南方34.2公里處,深度9.7公里,屬於極淺層地震,最大震度4級。對此,許麗文說明,今起花蓮地震初判是菲律賓海板塊往北隱沒到歐亞板塊下方,地震發生位置就在隱沒帶前緣。雖然地震靠近花蓮403地震震央分布區,但初判403地震釋放能量已達一個階段,周圍板塊應力也逐季釋放,所以今起地震應不歸屬花蓮403地震,判斷為獨立事件。至於近來地震是否有異常的多,許麗文解釋,台灣東部地震活動頻繁,都還是照以往觀測機制,若以過去歷史地震觀測結果,這地區不是沒有發生過規模6以上地震,以該地震35公里範圍內區域來看,規模6以上地震去年有15個,今年有16個,因此不算特別多,初判未來3天內不排除還會發生規模5.5餘震。針對全台都有發布國家級警報,為何只獨漏高雄、屏東和桃園,許麗文分析,主要是因為地形堅固,震波傳到該地震度沒那麼大,而台北雖然震度只有2級,但第1時間預估有4級,所以也發布國家警報,再加上台北有盆地和大樓效應,感受會更明顯。許麗文也補充,這2天的地震與日本地震無關,雖然全球板塊相連,地震發生會常態性應力調整,累積到一定程度後就會發生地震,但因為台灣與日本板塊距離遙遠,所以沒有直接關係。
5分鐘連4震「最大規模5.8」 北捷全線慢速行駛…派員檢視設備
繼4月3日花蓮發生芮氏規模7.2強震後,至今餘震不斷,今(10日)早上5分鐘內連續發生3起地震,下午又連續4震,其中1起規模5.8,最大震度4級,全台均有感。根據中央氣象署氣震報告,今天下午3點45分發生芮氏規模5.8地震,花蓮縣地區最大震度4級;1分鐘後又發生規模4.7地震,3分鐘又來個規模4.5地震,到了3點50分發生規模4.2地震,短短5分鐘連續4起地震。地震報告。(圖/中央氣象署)由於地震緣故,台北捷運公司發布聲明表示,因發生地震,目前全線列車慢速行駛,暫無異常回報。後來捷運公司已派員檢視設備完畢,全線列車恢復正常行駛。對此,中央氣象署地震測報中心主任吳健富指出,下午規模5.8地震為0403主震的餘震,震央位置跑到北邊去,主要為應力調整,後續3到6個月內仍會有規模5.5以上餘震,且應力調整和震央將會持續南北擺動。
5分鐘連3震「均為403餘震」 氣象署示警:震央恐往北邊跑
花蓮4月3日發生規模7.2強震,至今已經過了1個月,但仍有大大小小的餘震。今(10日)上午就在5分鐘內發生3次地震,甚至有2起規模5以上等級。對此,氣象署提醒,3至6個月內仍可能有規模5.5以上餘震發生,且震央不排除再往北跑,民眾需做好準備。根據中央氣象署地震報告,今天早上9點35分發生芮氏規模5.1地震,9點37分再度出現芮氏規模5.0地震,到了9點40分發生芮氏規模4.1地震,短短5分鐘連3震。今天早上連續3起地震。(圖/中央氣象署)氣象署地震測報中心主任吳健富指出,這3起地震均為0403花蓮地震的餘震,震央位置接近主震破裂帶南邊,5月6日餘震震央位置偏山區,今天則再往南邊調整。吳健富說明,以921地震經驗來看,規模較大地震發生後,餘震會持續3到6個月,目前都還在餘震活動範圍內,因此還是會發生,民眾要提高警覺。吳健富透露,目前餘震數量有減少趨勢,不過還是有零星較大餘震,一旦出現規模5以上餘震,就會帶出一群較小餘震,但規模大小和數量隨著能量釋放,有減緩趨勢,但未來不排除還是有規模5.5以上餘震發生,由於南北應力調整,目前震央和應力跑到主震南邊,震央會再往北邊跑及應力調整。
連2震「都是403餘震」 氣象署:震央南北飄移、避免前往山區
花蓮縣近海6日傍晚5點45分到6點03分之間,連續發生5起地震。其中45分、52分都發生規模5.9地震,最大震度達到4級。中央氣象署地震測報中心副主任許麗文表示,可以看到餘震活動有減緩的趨勢,而今天兩起規模5.9地震,都屬於4月3日規模7.2強震的餘震,並提醒民眾近日避免前往山區。許麗文指出,6日傍晚5點45分,於花蓮縣政府南方26.0公里,地震深度15.6公里處發生規模5.9地震,7分鐘後在相同地點附近再次發生規模5.9地震,兩起地震震央距離很近,規模相同,震度也差不多。據《ETtoday新聞雲》報導,許麗文表示4月3日發生規模7.2主震後,當天餘震在主震北邊發生規模6.5和6.1地震,23日地震震央回到主震附近,發生2起規模6以上地震,27日地震震央再回到北邊,發生規模6地震,今天地震發生在主震震央附近,發生2起規模5.9的地震。許麗文表示,兩起規模5.9地震屬於4月3日餘震,最近地震活動往北應力調整後,又再度往南應力調整,南北應力輪流調整,不管北邊或南邊,趨勢可看到餘震活動有減緩趨勢,偶爾有稍微大一點的餘震發生。她還提醒,因應未來天氣變化,民眾要避免前往山區活動,以免有土石鬆動坍方風險。
依然是餘震!凌晨2點21分6.1強震擾全台 氣象署:還會搖半年
27日凌晨2點21分、2點49分分別發生芮氏規模6.1及5.8地震,北部地區民眾還收到國家級警報,從睡夢中驚醒,中央氣象署特地於凌晨3點30分開記者會說明,指出雖然凌晨這一連串地震震央較前幾天偏北,但仍屬是0403花蓮地震的餘震序列,而雙北因盆地效應,因此覺得特別有感。根據氣象署資訊,27日凌晨2點21分台灣發生芮氏規模6.1強震,震央位在北緯24.19度、東經121.68度,相對位置為花蓮縣府北北東方23.0公里,位於花蓮近海。震源深度24.9公里,屬於極淺層地震,最大震度4級。11分鐘後,幾乎是同一震央,又再度發生規模4.0地震,緊接著45分秀林鄉規模4.7地震,49分、50分、56分同樣在秀林鄉發生5.8、4.3、4.5地震。根據統計,包含2點56分這起地震,0403花蓮強震後,餘震滿1300次,其中規模6-7有5個,規模5-6有62個。地震測報中心主任吳健富指出,凌晨2點21分、2點49分這兩起明顯有感地震皆屬0403花蓮地震的餘震序列,因地震序列的應力調整,所以震央較之前偏北,來到花蓮秀林鄉。但也因為震央偏北,加上盆地效應與雙北多高樓,又是背景雜訊是相對安靜的凌晨,有搖晃現象就容易發現,因此雙北民眾覺得很有感,宜蘭縣、桃園市、新竹縣、彰化縣、花蓮縣、新竹市、臺北市、新北市、臺中市皆達災防告警系統(PWS)發送門檻。氣象署強調,按照921大地震的經驗,未來3至6個月仍會頻繁有餘震,也不排除較大的餘震發生,尤其近日鋒面接近帶來大雨,山區容易鬆動,請民眾要做好防震準備。
餘震位置轉移…台北盆地「震波放大」 專家曝921地震經驗
自4月3日花蓮發生規模7.2強震,至今已經超過1200多起餘震,一般而言餘震數量會愈來愈少,規模也會變弱,但昨(23日)凌晨卻接連發生2起規模2以上地震,研判是應力調整,餘震可能至少持續半年至1年,而台北因為盆地的地形,地震波會有放大效應。花蓮昨天凌晨2時26分、2時32分,接連發生芮氏規模6.0及6.3強震,導致原本因403強震已被判定為危樓的花蓮統帥大樓、富凱大飯店,均發生嚴重傾斜。前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主任郭鎧紋指出,餘震分布最早在地震北邊完全被卡住,是一個地震空白帶,從2022年到今年4月都沒在動,能量都聚集在那,所以那邊就是震前的空白帶,也是震後的餘震密集帶,是氣象署所說的北方屏障減弱,做應力轉移。雖然判斷是餘震,但發生的位置略有不同,推測是4月3日花蓮地震主震後,產生應力轉移作用而觸發。中央大學地球科學系副教授詹忠翰指出,由於台北是盆地的地形,建立在相對比較鬆軟的土層上,以地震學角度來看,不館地震波從哪個方向來,都可能造成所謂的放大效應。以921地震經驗來看,餘震可能持續半年到1年,雖然照往例來說,會逐漸減少,但不能排除還是會有規模6地震發生,提醒民眾做好防災準備。
403強震後「為何餘震深度越來越淺」 氣象署揭2原因:當地地質構造
花蓮自4月3日發生芮氏規模7.2的強震後,截至今(24)日上午9時許,共發生了1224起餘震,其中規模大於6的餘震則有4起,而顯著有感的有306起,不過民眾也發現震源深度有越來越淺的趨勢,且最淺的一次深度僅在1.1公里,對此,中央氣象署也給出了兩個解釋。根據中央氣象署資訊,4月3日上午7時58分發生芮氏規模7.2地震,震央位於花蓮縣政府南南東方25.0公里(位於台灣東部海域),地震深度15.5公里,最大震度花蓮縣6強,幾乎全台都有感,隨後陸陸續續發生了多起餘震,自22日晚間開始有多起全台有感地震。23日凌晨2時26分發生芮氏規模6地震,地震深度10公里,震央位於花蓮縣政府南方29.9公里(位於台灣東部海域),最大震度花蓮縣5弱;23日凌晨2時32分發生芮氏規模6.3地震,地震深度5.5公里,震央位於花蓮縣政府南南西方17.2公里(位於花蓮縣壽豐鄉),最大震度花蓮縣5弱;23日清晨4時52分發生芮氏規模5.3地震,地震深度1.6公里,震央位於花蓮縣政府南南西方23.4公里(位於花蓮縣壽豐鄉),最大震度花蓮縣4級。從氣象署的資訊可以看出,地震的震源深度有不斷變淺的趨勢,自22日開始至今,發生在深度2公里以內的地震共有7起,且最淺的僅1.1公里。對此,氣象署地震測報中心主任吳健富也指出有兩個可能,第一是可能和速報結果誤差,第二則與當地地質構造有關。吳健富指出,目前根據地震發生的位置和時間推斷,這些地震應該都是0403強震的餘震,而當初403強震主震發生後,剛開始的餘震大多集中在北邊,現在應該是北邊的能量釋放完畢,因此應力調整為南邊開始釋放。至於近日都是極淺層地震,吳健富表示經過觀測後確實有發現地震深度有逐漸變淺的趨勢,不過氣象署速報結果可能會存在誤差,因此待有時間進行分析時,這些數據結果可能會進一步修正;第二是當地的地質可能具有特殊構造,會因此導致地震深度就是這麼淺,不過這部分也需要進一步研究去確認。
19小時狂搖237次…花蓮災情雪上加霜 民喊有「末日感」
花蓮市明禮路的紅單建築物統帥大樓,23日又因地震而傾斜。(圖/路透)4/3-4/23花蓮地震記錄震不停!全台民眾剛經歷0403花蓮大地震,未料,22日下午5時起,19小時內發生237起餘震,國家級警報聲徹夜狂響,不少花蓮人嚇得奪門而出,露宿車上或到大馬路上避難。根據交通部中央氣象署觀測,0403主震後,至23日已有超過1203起餘震,並提醒1年內都有可能出現餘震。氣象署指出,前天下午5時08分發生規模5.5地震後,震央開始往南移動至花蓮壽豐、鳳林等區域。前氣象署地震測報中心主任郭鎧紋分析,0403花蓮大地震至今,釋放約42顆原子彈的能量,但第一天即釋放了39顆,這兩天狀況看起嚇人,實際上釋放能量少。餘震先前集中在北邊,這2天回到南邊,是正常的應力平衡,民眾不必擔心。震央海轉陸 震源最淺僅1.1公里前天入夜後,花蓮狂震80餘起,包括凌晨2時26分花蓮外海發生規模6.0地震、2時32分壽豐發生規模6.3地震,花蓮市、鹽寮、磯崎最大震度測得5弱,有12個縣市民眾收到國家警報。對此,氣象署地震測報中心主任吳健富指出,花蓮前天下午開始出現的密集地震,從位置與規模分析,皆屬0403花蓮大地震後的餘震。由於餘震不斷且震源極淺,民眾感受強烈,且發生在深夜、背景雜訊小,都讓民眾更加有感。吳健富強調,規模7.2的地震,能量不會短期就釋放完,由921大地震的經驗中可發現,半年、1年都可能有餘震,一般而言,規模、次數會縮小,卻也無法排除有大事件會發生,還是要做好防震準備。另外,0403花蓮大地震後,餘震逾1203起,之前,餘震大多在主震震央的北邊地區,前天下午則密集出現在偏南邊地區,震央從外海轉到陸地,震源也更淺,最淺甚至測得1.1公里。中央大學應用地質研究所教授李錫堤指出,若畫出0403主震及所有餘震的位置,可連成一條帶狀,地震是沿著破裂斷層進行。近1、2天餘震那麼多,其實仍在0403主震的餘震範圍內,是同一個斷層系統應力調整,是好現象,民眾可以放心。至於昨天地震震源極淺,甚至觀測到幾次深度在2公里以內,李錫堤認為,可能只是觀測的誤差,且縱使震源深度淺,只要規模不大,就不會有斷層破裂到地表。米崙斷層被觸發 專家:無跡象因花蓮倒塌建物都位於米崙斷層,擔憂米崙斷層被觸發,台灣東部地震研究中心主任張文彥指出,米崙斷層沒有錯動跡象,花蓮幾棟建築倒塌與此無關,恐是本身結構的問題。不過,也因為餘震太頻繁,也會即時發布地震通報的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LINE官方帳號,從前晚7時許,因推播巨量資訊,致使系統暫時熔斷,直到昨日上午才恢復正常運作。花蓮災情雪上加霜 民眾喊有末日感交通部長王國材表示,前天的大雨導致蘇花公路、鐵路中斷,已經陸續搶通,0403地震後蘇花有6處邊坡要加強,年底前會處理好。他也請陸海空單位各自去詳細檢測場站設施狀況,檢查大致都正常。花蓮近來飽受地震、暴雨侵擾,從小在花蓮長大的吳先生說,雖然早已習慣生活中有地震,但這次真的是前所未見,直呼餘震威力比起以往地震多且大,第一次這麼害怕,市區隨處可見建物鋼筋裸露、水泥塊掉落、牆壁龜裂,重度「末日感」陡升。除花蓮人飽受驚嚇,昨天上午8時4分、8時6分,花蓮又分別發生規模5.8、4.6的餘震,震源深度僅2公里、5公里,雖然雙北震度只有2級和1級,但正值上班尖峰時間,民眾明顯有感。台北捷運也一度全線列車採慢速行駛。
台灣震出杜拜塔!花蓮狂搖1200起 全球地震3D圖驚人畫面曝
花蓮403強震後餘震不斷,至今(23日)已累積近1200起餘震,其中規模6以上4起、規模5到6共60起,昨天傍晚起發生的密集餘震,也讓許多人被搖到暈。全球地震3D圖 Earthquake 3D Live更顯示台灣7天內地震的頻繁程度,已成為宛如杜拜塔的全球第1高樓。據氣象署統計,昨傍晚17點08分發生較大規模餘震後,截至今天中午已突破200起地震,另從Earthquake 3D Live即時直播圖來看,台灣地震之頻繁已讓這座島成為全球最高的「杜拜塔」。氣象署地震測報中心主任吳健富表示,這些地震均為403強震的餘震,不過地震位置已從花蓮近海轉到陸地。他解釋,地球是個平衡系統,當一個地方失去平衡,就會在另個地方以應力進行調整,若岩層無法克服就會以地震方式釋放能量。吳健富指出,這類應力調整釋放的區域即是地震比較空白區域,也就是比較少發生地震或還未發生地震的位置出現餘震。前地震測報中心主任郭鎧紋表示,昨天餘震震央出現在花蓮南邊、後續餘震多在台東縱谷海岸山脈下方,與先前餘震大多在花蓮北邊不同,有往南、平移朝陸地移動跡象,實屬罕見,未來不排除有規模更大地震發生。
15小時狂震180起!餘震位置往「南邊、陸地」轉移 氣象署:為應力調整
自花蓮403規模7.2強震後,幾乎每天都有有感餘震,統計至今已突破1100起餘震,花蓮22日傍晚至23日凌晨更是整晚搖不停,15小時內就發生180起地震,害民眾嚇到徹夜難眠。對此,中央氣象署地震測報中心主任吳健富表示,目前餘震已轉移到花蓮南端較少發生地震的區域釋放能量,且轉移到陸地上來,因為應力調整。花蓮縣自昨(22日)傍晚5時8分起,又開始連續出現403強震的餘震,且幾乎都是極淺層地震,餘震20天至今已突破1100起,其中凌晨2時26分、2時32分,接連發生芮氏規模6.0及6.3強震,導致原本因403強震已被判定為危樓的花蓮統帥大樓、富凱大飯店,均發生嚴重傾斜。對此,吳健富表示,昨傍晚到今(23日)上午8時04分,15小時內已有180起地震,規模6以上有2起,且2起皆達國家警報標準,將近200個地震初步研判都屬於403花蓮規模7.2地震的餘震。若回顧4月3日,當天也發生2起規模6以上餘震,且主震至今20天,地震大多集中在花蓮北邊區域釋放,不過昨天傍晚5時08分後的餘震則有許多集中在壽豐、鳳林,餘震皆位於主震西邊,餘震移到陸地上來,因較為淺層,民眾感受強烈。吳健富解釋,雖然大地震餘震序列會隨時間慢慢縮小或減少,但中間有應力轉移和調整的話,地震數量就會多起來,昨晚至今南邊地震以比較大的形式釋放,主要是應力調整,北端能量釋放後,換地震比較少的南邊釋放,未來調整比較均勻後就會趨於穩定,至於是否有特殊地質讓南邊地震高密集釋放能量,仍待研究探討。吳健富也補充,規模7.2地震不會在短時間透過餘震釋放完,透過921大地震的經驗也可以得知,半年到1年都還是有可能發生餘震,雖然後面餘震會慢慢變小,但仍有可能出現較大餘震,提醒民眾要隨時做好防災準備。吳健富也示警,今天會有鋒面影響,再加上餘震已經超過1100起,所以土石鬆軟,可能造成落石坍方,民眾需多加留意。
震破32起!花蓮地震「最淺1.1公里」 台北好暈氣象署揭原因
花蓮今(22日)傍晚17點08分起至19點22分共發生32件地震,其中18點50分規模最大達5.7、19點16分深度最淺僅1.1公里,另18點46分的2起地震只相距12秒。氣象署地震測報中心主任吳健富表示,今天地震應為403強震餘震,且「沒有異常狀況」,並解釋雙北明顯有感原因。吳健富指出,403強震後餘震多發生在花蓮北邊近海,目前則轉至陸地,故有較大規模、短時間能量釋放情形,但仍屬正常能量釋放,沒有異常情況發生。他解釋,規模7.2的403強震需長時間應力調整,又地球是平衡系統,當一個地方失去平衡,就會在另個地方以應力進行調整,岩層無法克服就會以地震方式釋放能量,例如先前嘉義中埔及白河一帶小型地震,就像「翹翹板」在進行調整。不過也因為長時間應力調整,這段期間地震較空白區域會發生餘震,但餘震數量正朝衰減方向發展,絕大多數為3到4規模地震,且因深度淺、能量散發相當快,震動範圍限縮在震央附近,惟台北因盆地、高樓層緣故仍然較有感。吳健富表示,強調403強震後2個月內都會有餘震。另地震後土石鬆脫,近日又有鋒面來襲,恐發生土石流,建議民眾非必不要前往山區。
11分鐘連6震「全為0403花蓮餘震」 氣象署揭原因:應力調整
震不停!今(22日)下午5時8分發生規模5.5地震,隨後又接連發生多起地震,全台都有感,短短11分鐘內連續6起地震,之後仍有大大小小餘震。對此,氣象署地震中心主任吳健富解釋,這幾起地震都是0403花蓮地震的餘震,。根據氣象署地震測報中心資料,下午5點8分芮氏規模5.5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是這系列地震中規模最大一次,各地最大震度為花蓮4級、南投4級、宜蘭4級、台東2級、嘉義2級、雲林2級、彰化2級、苗栗2級、桃園2級、嘉義2級、新竹縣2級、台南2級、新北2級、台北2級、高雄1級、新竹市1級、基隆1級。接著,5點9分、5點12分、5點15分、5點17分、5點19分,分別發生芮氏規模5.5、4.4、5.3、4.9、4.9、3.2地震。氣象署地震中心主任吳健富說明,前5起地震,以5時8分和5時12分規模較大,震度4級達到國家警報標準,而這些都屬於0403地震的餘震範圍,目前透過餘震將能量釋放。吳健富提醒,雖然能量逐漸變小,但偶爾還是有規模4~5的地震發生。由於0403主震規模7.2,與規模5.5地震能量相差500倍,能量大的地震釋放需要較長時間,地球會應力調整,如同翹翹板一樣,慢慢取得平衡。吳健富指出,目前餘震發生範圍,區域多會在地震空白區域,因應力調整之後,會發生在未地震的地區。地震數量變少,代表能量慢慢釋放,但明天開始鋒面來襲帶來降雨,山區在地震後土石已經鬆軟、鬆脫,若再下雨可能會有山崩落石的危險,提醒民眾避免山區活動。
上午連2震「最大規模5.6」 氣象署曝0403花蓮餘震:下周有雨山區防落石
花蓮地區今(21日)上午10時40分發生規模5.6地震,地震深度30公里,不到30分鐘後,11時7分又發生規模4.6地震,地震深度24.8公里。對此,中央氣象署表示,2起地震均為403花蓮大地震的餘震,並提醒下周有2波鋒面挾帶雨勢,尤其山區要注意安全。中央氣象署地震測報中心技正江準熙說明,上午10時40分的地震發生位置在深度30公里、花蓮偏南部外海的地方,幾乎全台都感受到這起地震,上午2起地震仍屬0403花蓮縣大地震的餘震,在花蓮縣偏南邊的地方。江準熙解釋,花蓮大地震之後的餘震觀察,範圍都在 0403花蓮地震發生中部以北的地方、斷層範圍移動的地方,今天發生的地震廣義來說,是屬於0403地震的餘震,但從斷層角度來看不算是,而是0403花蓮地震主震發生後,產生應力轉移作用而觸發。江準熙指出,0403花蓮地震目前判斷是因為菲律賓海板塊與歐亞大陸板塊擠壓後產生的逆斷層地震,而今天這起地震的實際震源仍需後續進一步分析確定。由於今天這起地震附近本身也是地震好發地區,像是2022年9月17、18日的台東關山地震也屬於這一帶。當大地震發生後,整個震源應力結構會有轉移、調整,應力也會有些轉移,本來北部地方有屏障的範圍,因為屏障減弱以後,本來以北部為主的應力調整,也可能逐漸往南移,進而觸發花蓮縣南部地震。江準熙提醒,未來1周會有2波鋒面挾帶雨勢,山區要注意山崩、落石和交通安全。
震後2周又見5.2餘震 氣象署提醒做好防災準備:規模4以上還會有
花蓮4月3日強震後餘震不斷,17日下午17時17分再發生規模5.2地震,中央氣象署表示,因震央附近仍在進行地體結構應力調整,2週到1個月內仍會發生規模4或5以上餘震,呼籲民眾隨時做好地震防災準備。據《ETtoday新聞雲》報導,由於花蓮近海17日下午17時17分再發生規模5.2地震,氣象署地震測報中心科長廖哲緯表示,傍晚發生的規模5.2地震也是403花蓮地震的餘震之一。餘震的發生主要是因為震央附近仍在進行應力調整,滿大機率還會有規模4以上餘震發生。廖哲緯指出,這次主震規模7.2,發生後約兩周到一個月內仍會有規模4或5以上餘震發生,主震規模越大,代表斷層破裂長度越長,錯動範圍增加越多,應力調整所需要的時間也就就越長。但廖哲緯也表示,經研判目前無異常情形,都是屬於正常的能量釋放,呼籲民眾隨時做好地震防災準備,勿掉以輕心。根據氣象署統計,4月3日花蓮強震後截至17日傍晚,已發生906起餘震,其中規模7以上為4月3日規模7.2主震,規模6至7地震有2起,規模5至6有33起,規模4至5則有262起,規模3至4為609起。
嘉義4月已21起地震! 氣象署曝「無關梅山斷層」:未來2周仍會發生
嘉義地區自4月起已累積21起有感地震,其中規模最大的是於4月13日凌晨2點44分,布袋鎮發生規模4.9地震,中央氣象署地震測報中心科長李伊婷指出,研判是403花蓮地震導致破碎帶的應力調整,與梅山斷層應該無關,未來1至2周將會有規模3到4的地震發生。李伊婷今(14)日於地震記者會中提到,嘉義13日凌晨2點44分發生規模4.9地震,布袋鎮最大震度達4級,以此地震中心半徑10公里來統計,從4月1日至今,已累積有感地震21起,規模4以上更有5起、規模3以上16起,係因花蓮規模7.2地震造成嘉義地下破碎帶應力調整,影響西半部地區盲斷層、未知斷層進行能量釋放。李伊婷進一步解釋,梅山斷層位置偏北,與布袋鎮與有一段距離,研判與梅山斷層無關,仍屬花蓮地震的應力調整。另據地震中心統計,截至今日上午10時06分止,403花蓮主震和其他有感餘震累積已經達879起,整體顯著有感地震為178起,小區域地震則達701起。對此,地震中心也提醒,台灣本來就是地震好發區域,並不會因403花蓮大地震後就減少發生,民眾應該要時刻做好防震準備。
震不停!花蓮東北方規模5.1地震 氣象署:1個月內餘震仍活躍
花蓮3日早上發生的7.2強震已邁入第6天,但餘震依舊不斷,8日下午1時9分台灣東部海域又發生芮氏規模5.1地震,震央在花蓮縣政府東北方32.1公里處,深度5.1公里,屬於極淺層地震,花蓮、宜蘭最大震度達4級。對此,中央氣象署地震測報中心科長何美儀指出,該起地震仍列在0403的餘震內,目前主震和有感餘震累積已達749起,未來一個月內餘震活動仍活躍,不排除再發生規模5以上餘震。8日下午1時9分左右,發生芮氏規模5.1地震,震央在花蓮縣政府東北方32.1公里處,深度5.1公里,屬於極淺層地震,花蓮縣和平、宜蘭縣澳花觀測到最大震度為4級,南投縣、台中市、新竹縣、桃園市、苗栗縣、新北市2級,台北市、新竹市、基隆市、彰化縣、雲林縣、嘉義縣1級。據氣象署統計,截至8日下午14時02分為止,花蓮主震和有感餘震累積已經達749起,其中規模7以上為7.2主震、規模6到7餘震皆為4月3日當天發生的有2起、規模5到6餘震有26起、規模4到5餘震222起,規模3到4餘震498起,整體顯著有感地震共計為160起,小區域地震則有589起。對此,何美儀表示,據目前觀測,地震發生頻率雖有趨緩,但因震央區還在做應力調整,所以仍不排除會再發生規模5以上餘震,且以規模7以上的地震來說,大的餘震不會少,雖頻率會逐漸趨緩,但也很難預估「不能說什麼時候不來就不來」。
花蓮強震「餘震破700起」! 氣象署:不排除再發生規模5以上餘震
花蓮近海3日早上發生芮氏規模7.2強震後,餘震不斷,據最新統計資料,主震及後續餘震相加已有707起地震,而7日晚間6時01分,花蓮外海再度發生規模5.4地震,最大震度位於花蓮、宜蘭4級。對此,中央氣象署地震中心表示,地震發生頻率雖有趨緩,但仍不排除再發生規模5以上餘震。7日晚間6時01分,花蓮外海再度發生有感地震,震央位於花蓮縣政府東北東方40.2公里 ,為芮氏規模5.4地震,地震深度16.9公里。各地最大震度,花蓮縣、宜蘭縣4級;南投縣3級;台中市、桃園市、新北市、新竹縣、苗栗縣、彰化縣、雲林縣2級;台北市、台東縣、基隆市、新竹市、嘉義縣、嘉義市、台南市、高雄市1級。據中央氣象署最新統計,截至7日6時24分,規模6級以上餘震2起、規模5至6級餘震25起、規模4至5級餘震213起,規模3至4級餘震則有466起,其中顯著有感地震共計153起,小區域地震554起,加上主震已累計707起地震,餘震不斷。對此,氣象署地震測報中心科長何美儀表示,該起規模5.4地震仍列在0403強震的餘震內。據目前觀測,地震發生頻率雖有趨緩,但因震央區還在做應力調整,所以仍不排除會再發生規模5以上餘震,且以規模7以上的地震來說,大的餘震不會少,雖頻率會逐漸趨緩,但也很難預估「不能說什麼時候不來就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