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琪
」 美國 台灣 TIFA 白宮 拜登重要議題陷僵局…WTO協調功能遭質疑 挨批改革失敗
世界貿易組織(WTO)在阿聯首都阿布扎比,舉行為期五天的第13屆部長級會議於2日落幕,雖然同意電子商務關稅暫停令再延長兩年,但農業和漁業等幾個重要議題陷入僵局,讓WTO協調功能遭質疑,CNBC報導指這是重大改革失敗。歐盟官員指這次會議想解決包括遏制各國對有害環境的漁業進行補貼等重大議題,但因部份國家不退讓而無解。WTO在有害漁業補貼協議上談判已持續逾廿年,本來外界對這次會議提出新漁業協議草案抱很高期望,但最終仍未取得成果,還淪為互相指責局面。雖然多國與會部長已離開而未參加第五天協商,但印度商務部長戈雅爾(Piyush Goyal)和歐盟執委會副主席東布羅夫斯基斯(Valdis Dombrovskis)堅持談判到最後。東氏對於漁農和更廣泛領域上改革缺乏共識感到失望,並把矛頭指向印度。他抱怨在大部份成員國都支持相關協議下,部份協議最終被幾個甚至是一個國家阻擋。印度堅持制定管理公共糧食儲備的永久規則,取代WTO臨時性措施,但部份已發展國家以違反市場機制為由而反對,妨礙連串農業改革計畫。戈雅爾指這次會議未錯失任何事,並滿意談判結果。印度和南非反對延長電子商務關稅暫停令,但在東道主阿聯訴求下而妥協。WTO自1998年首次同意不徵收該稅以來,一直以定期方式延長暫停令。美國貿易代表戴琪(Katherine Tai)會議期間表示若WTO談判失敗,可歸因於金磚國家(BRICS)之間分裂。金磚核心成員中國與印度在包括投資等重大議題上有不同意見。國際商會(ICC)秘書長登頓(John Denton)警告這次會議得出軟弱無力的結果,顯示WTO必須有更細緻而建設性的論辯,否則將沒有一個國家能在如此脆弱的多邊貿易系統中受惠。
台美貿易首批協定簽署 下階段鎖定「這3項議題」
「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首批協定於1日在華府美國在台協會(AIT)總部由我駐美代表蕭美琴大使與AIT執行理事藍鶯(Ingrid Larson)代表雙方簽署,行政院鄧振中政務委員、美國副貿易代表Sarah Bianchi大使及美國在台協會理事主席羅森柏格(Laura Rosenberger)在場見證。鄧振中在簽署後表示,本日台美所簽署之貿易協定,係自1979年以來台美間最具規模、最全面性的貿易談判,所達成的階段性成果,不僅標幟著台美經貿關係歷史性的里程碑,也為台灣和主要貿易國洽簽貿易協定,邁出了關鍵一步。鄧振中指出,感謝美國國會議員對深化台美經貿關係的全力支持,及美國貿易代表戴琪(Katherine Tai)大使領導下美方談判團隊的努力,亦感謝美國政府各部門在談判過程中展現彈性,希望未來雙方團隊能繼續努力,儘速展開後續各項議題的談判,以持續擴大、深化台美經貿合作領域及互惠關係。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表示,本日簽署的首批協定包括關務行政及貿易便捷化、良好法制作業、服務業國內規章、反貪腐、中小企業等5項議題,加上後續即將展開談判的7項議題包括勞動、環境、農業、數位貿易、標準、國營事業、非市場政策與做法,不僅涵蓋了當前全球關心的新興經貿議題,也納入如CPTPP等高標準貿易協定的相關內容。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指出,這些議題的陸續完成談判,將有助於促進市場公平競爭、資訊透明化、降低企業交易成本,並為中小企業帶來更多發展機會及實質利益。更重要的是,這項協定為台美經貿往來打下完備堅實的法律基礎,未來台美雙方可基於合作共識及共同利益,逐步擴充協定的內涵,並有很大機會可以發展為更廣泛的自由貿易協定。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進一步表示,首批協定將增強台灣產業尤其中小企業參與國際經貿投資活動的能力,凸顯台灣接軌國際,且具能力執行高標準的貿易承諾,從而也一定能增加我國參加CPTPP等區域貿易協定及和其他國家洽簽經貿協定之機會。鄧振中也向《中央社》透露,後續即將展開談判的7項議題,目前可能會選擇其中3項議題優先處理,較有可能是環保、勞工與農業議題,不過仍要再跟美方確認,這只是初步規劃。
中美持續對話 白宮積極安排布林肯訪中
美國白宮新聞祕書尚皮耶(Karine Jean-Pierre)周二(23日)表示,美中對話將繼續,美方致力於在「適當」時機重新安排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等高級官員訪中。另外美國印太司令阿基里諾(John C. Aquilino)周二(23日)出席活動時表示,他一再尋求和解放軍高層會談的機會,但對方遲未答應,中方可能以此作為「交換籌碼」(bartering chip)。綜合俄衛網及白宮消息,尚皮耶(Karine Jean-Pierre)在23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談及中國商務部長王文濤計畫於5月底前往美國底特律出席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貿易部長會議,與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Gina Raimondo)、美國貿易代表戴琪分別會面時表示,「我認為這將是一次非常重要的對話。很明顯,這是商務部將要召開的會談」。尚皮耶表示,「關於接下來的舉措以及涉及內閣部長的其他會談和訪問,我們已明確表示,在適當的時候,我們肯定會再次安排國務卿布林肯訪問中國,我們已討論過安排商務部長和財政部長訪問中國的事宜。」她還說,「當時機成熟,當我們覺得時機合適時,這些對話當然會繼續,我們會重新安排可能的訪問。但肯定不會提前發布議程上的內容或這些會談的結果。」與此同時,阿基里諾23日出席紐約非政府組織美中關係全國委員會(NCUSCR)活動時表示,他一再尋求和解放軍高層會談的機會,但對方遲未答應,並可能以此作為「交換籌碼」。他認為,兩軍建立常態溝通是負責任地管控競爭、降低風險、避免誤判的關鍵,不認為參與開放、坦率的對話應被當作談判籌碼,直言風險和衝突代價太高。阿基里諾並指出,美中防務部門有技術性連線可運用,一旦出現突發事件,他肯定會撥打號碼,但「不確定對方會否接聽」;並強調自己已準備好,仍願跟其對口戰區司令員坦率和開放地討論。他表示,美中觀點不同但不代表必須互相對抗,美國不尋求圍堵或打壓中國,激烈競爭只為維護基於規則的秩序。
世界經濟論壇因「政治正確」 將普丁集團「拒於門外」
2023年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WEF)於當地時間16日至20日在瑞士達沃斯(Davos)舉行,預計將討論經濟衰退、氣候及能源等全球重大議題。雖然這次與會的政府官員和企業高層人數超越以往,但有近30名遭西方制裁的俄國大亨政要被拒於門外,包括俄國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也在WEF官網的名人錄中遭到除名。據瑞士《24小時報》(24 heures)的報導,成立於1971年的WEF都會在每年冬季於瑞士滑雪勝地達沃斯舉辦年會,也就是俗稱的達沃斯論壇(Davos Forum),歷年論壇均聚焦於全球工商、政治、學術、媒體等領域的全球重大議題。雖然本次與會的政府官員和企業高層人數超越以往,但今年的達沃斯論壇缺乏政界大咖,七大工業國(G7)元首只有德國總理舒爾茨(Olaf Scholz)出席。而過去在川普(Donald Trump)時代大張旗鼓出席的美國,今年只有貿易代表戴琪(KatherineTai)參與,財政部長葉倫(Janet Yellon)則是在本週出訪瑞士,但「過門不入」。其中,俄國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和支持他的寡頭企業家們也因為俄烏戰爭而被論壇主辦方「拒於門外」。過去普丁和俄國寡頭集團是WEF的常客,即便在2021年的疫情期間,普丁還應邀以視訊方式在該論壇發表了長達45分鐘的言講。但去年2月爆發的俄烏戰爭改變了一切。去年5月舉辦的WEF甚至將俄國館變成了俄國戰爭罪行館,在場地內展示了俄烏戰爭的圖文紀錄。而論壇官網名人錄更將普丁除名,連北韓領導人金正恩都沒有遭到如此的待遇。報導稱,論壇主辦方也停止了來自俄國的長年贊助,包括國營的俄羅斯天然氣工業公司(Gazprom)和聯邦儲備銀行(Sberbank)。另外,過去參與過WEF的62名俄羅斯人中有28位被列上國際制裁名單,因此無法進入瑞士或其他歐洲國家,等於被該論壇「拒於門外」。不過,達沃斯論壇近年來漸漸偏離了嚴肅的經濟學主題,缺少實質性的成就,特別是越來越多對經濟學理解甚少的非政府組織參與,導致現在的達沃斯論壇缺乏真正有學識的專家,以及重要的商業和政治領袖,過多的聚焦在媒體眼中的政治事務,例如全球氣候變遷和非洲的愛滋病問題等。尤其400場論壇幾乎集中在3天之內就要完成,每場約45分鐘的主題要讓4至5位演講者發言,內容更是從地緣政治、虛擬貨幣聊到氣候變遷,「大鍋炒」的論壇性質也被許多專家形容為一個「浮華盛況和陳詞濫調的混合體」。
張忠謀現身APEC會晤岸田文雄 加拿大總理緊握不放致意
今年度的APEC年會近期在泰國曼谷順利地展開,台灣則是由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代表出席。而張忠謀也在會場上會晤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與美國貿易代表戴琪(Katherine Tai)交談,甚至就連加拿大總理杜魯道看到張忠謀時,也雙手緊握著張忠謀,親切的致意寒暄。綜合媒體報導指出,張忠謀18日出席經濟領袖首場閉門會議,除了與企業諮詢委員會(ABAC)代表對話外,也與日本首相岸田文雄進行雙邊會談。在會談中,張忠謀感謝日本在疫情期間對台灣的大力相助,認為這是日台兩邊展現雙方互信互助的友誼。張忠謀同時也感謝日本在各個國際場域中,不斷重申維持台灣海峽和平穩定的重要性,甚至也請日本今後繼續支持台灣參加WHA(世界衛生大會)、ICAO(國際民航組織)、CPTPP(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等國際性重要組織與協定。張忠謀也對岸田文雄表示,台灣願與日本等理念相同的國家持續且強化合作,共同維護台海、印太區域的和平穩定與繁榮發展。報導中指出,除了岸田文雄外,張忠謀也會晤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李顯龍甚至還在自己的臉書上貼出與張忠謀夫婦的合照,在文章中細數過往與張忠謀碰面的時候,更表示自己很高興能再見到張忠謀。張忠謀夫婦會晤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圖/翻攝自李顯龍臉書)而張忠謀的影響力也沒有限制在在亞洲國家的領袖中,在其他地區也是有著超高的人氣。在APEC第一場閉門會議結束後,張忠謀主動向美國貿易代表戴琪打招呼,戴琪也隨即起身,兩人握手交談十多秒,過程中,戴琪露出認真的神色、一邊點頭一邊聆聽著張忠謀所訴說的內容。除此之外,先前才傳出因為洩漏對談內容,讓中共領導人習近平十分不滿的加拿大總理杜魯道,在晚宴時間看到張忠謀時,露出親切的微笑主動打招呼,杜魯道甚至雙手緊握著張忠謀的右手,露出十分誠懇的神色。加拿大總理杜魯道雙手緊握著張忠謀。(圖/總統府提供)
台灣居晶片重要基地 布林肯:台海危機將衝擊全球經濟
中共二十大會議日前落幕,宣告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蟬聯第三任任期,中國高層人事也將大換血,中美接下來的關係發展受外界及美國官員高度關注。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早於9月起,便多次針對台海情勢接連發聲。布林肯於10月27至28日出訪加拿大,在蒙特婁受當地媒體專訪台海議題時表示,台灣在過去50年間是個成功的故事,包括對於中美之間的所有狀況皆能夠和平解決,但是如今中國對台灣越來越具侵略性。布林肯表示,台海區域的海上貿易占全球每日貿易總額的50%,多數手機晶片都是台灣製造,若台海爆發危機,對全世界都是壞事,因此必須維持台海安全。他再重申,中國將對台灣施加更大壓力、脅迫,以各種方式讓台灣處境困難,以此加速統一。並強調,美國和中國目前正在進行一場塑造國際事務的全球競爭,北京目前在國內行徑變得更壓迫,在國外則變得更具侵略性,包括對台灣,中國正與美國捍衛的自由世界秩序對抗。另一方面,,中國外交部長王毅28日接受新任美國駐中國大使伯恩斯(Nicholas Burns)到任拜會。王毅當面放狠話強調作為兩個大國,中美誰也改變不了誰,美方不要再試圖從實力地位出發同中國打交道,不要總想著打壓遏制中國的發展,希望伯恩斯成為,中美之間的橋樑和紐帶。在中美經貿方面,外媒引述美國貿易代表戴琪(Katherine Tai)28日表示,美方仍在觀望中國領導層換屆對中美經濟關係的影響,拜登政府將持續捍衛美國利益,直到中國貿易行為做出改變。戴琪強調,美國已對於中國可能加強經濟控制做好心理準備,但不排除中國可能會推出更多市場化改革措施,隨著中國政府換屆沒有什麼是能肯定的,拜登政府將負責任地管理兩國關係,推動中國改革經濟結構。
英國對北京態度轉鷹!外媒:將列大陸為「威脅國」
英國首相特拉斯(Liz Truss)對中國採取鷹派立場,上任剛滿月不久即傳出要調整對中政策。英媒報導,特拉斯政府將在近日正式把中國列為對英國的「威脅」,這較強森執政時期定調的「系統性競爭對手」更加強硬。此外,美國貿易代表戴琪持續對中關稅的強硬立場,指取消關稅對緩解美國通膨作用不大。英國《衛報》報導,英國政府原本打算年底才完成政策調整,但因英國教育部近期表態支持孔子學院、與特拉斯立場相左,英國政府決定現在迅速開始對中國進行戰略審查。一名英國政府內部人士透露,倫敦當局很可能在數天內正式調整對中立場。《衛報》指出,內閣對於如何與北京打交道感到困惑,特拉斯把中國定位成威脅,即是為了結束這種窘境;但這同時也是她企圖為岌岌可危的首相職位爭取支持的手段。唐寧街發言人則向《衛報》解釋,特拉斯委託政府對該報告進行更新,其中部分原因是為了應對日益「咄咄逼人」的中國,「俄羅斯仍是英國最大威脅,但中國對我們的價值觀和生活方式構成嚴重的長期威脅。」報導指出,英國對中、俄立場的趨近,勢必引發北京反彈。大陸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回應稱,中國的發展給世界帶來機遇,絕非威脅和挑戰;中方希望英國新政府客觀理性看待中國和中英關係,抱守「中國威脅」的舊思維損人害己,沒有出路。同樣對中國採取強硬態度的美國貿易代表戴琪,在參加美國全國企業經濟協會(NABE)年會時表示,影響美國及各國通貨膨脹的因素錯綜複雜,取消對中關稅對抑制通膨作用並不大。被問及當前台海緊張局勢,戴琪僅說兩岸都是美國的重要貿易夥伴,美國正在根據與這些經濟體的特殊關係,量身訂製經濟接觸計畫。
逾400美企贊成貿易戰 白宮擬延長對中關稅
綜合外媒3日報導,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美東時間2日宣布,由於超過400家美國企業強力要求,美方決定延長對中國的高額關稅,同時持續進行複審。中美關稅戰事件簿。中美貿易戰自2018年延燒至今,當前美國面對通膨危機,各界關注美國總統拜登,會否削減對中國進口商品關稅,以緩解國內經濟壓力。外媒報導指出,美國貿易代表署自5月7日起,對美國業界展開諮詢,評估對中國商品進口關稅的下一步走向,該調查於7月5日結束,但因官員意見分歧及美國期中大選將至下,拜登政府遲未做出決定。而美國貿易代表戴琪曾表示,業界調查結果,將成為調整美國對中關稅政策的重要參考依據。美國貿易代表署2日終於做出宣布,該次調查共434份,來自美國生產商和商會等實體的意見,要求政府維持美國前總統川普於2018年和2019年間,陸續向中國商品施加的「301條款」關稅政策。因此,美國對中國的關稅政策,不會在實施後的第四年期滿終止。美國企業主張,懲罰性關稅可促使中國停止對美國有害的貿易政策和措施,包括技術轉讓等不公平競爭行為,同時可加強美國商品對中國進口商品的競爭力等。公告並指出,美國貿易代表署將持續對關稅政策進行審查,強調拜登政府仍可能對此做出改變。但公告未訂定具體時間和審查標準等細節。報導稱,因不滿中國長年不公平貿易行為,川普政府2018年對中國發動貿易戰,前後對約3,700億美元的中國進口商品課徵7.5%~25%的懲罰性關稅,相關措施原訂今年7月6日及8月23日到期。此前一度傳出,拜登會在7月敲定新關稅政策,在美國財長葉倫(Janet Yellen)為首的官員提議下,考慮取消部分不具戰略價值的中國進口商品關稅,涉及約100億美元的自行車和服裝等民生用品,同時針對中國補貼產業展開新一波調查。中國則數度對美國喊話,要求取消全部對中加徵關稅。但自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8月初訪台後,中國隨即在台海進行多次實彈軍演,據傳拜登為此延後對於取消中國關稅的考慮。
美國撤銷關稅恐喊卡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貿易戰沒有贏家
美國通膨居高不下,數月前傳出總統拜登有意撤銷川普時代對中國商品課徵的龐大關稅,以減低企業成本與消費者開支。然而上周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訪台招致中共圍台軍演,拜登政府因此重新衡量相關選項。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昨表示,貿易戰沒有贏家,盡早取消關稅有利於美國,有利於中國,有利於世界。汪文斌強調,當前台海局勢緊張,是非曲直一目了然。美方應立即糾正錯誤,不要指望中方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而應該老老實實回到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路透社引述知情人士說法報導,中共圍台軍演促使華府官員重整思維,一方面不願採取可能被中方視為局勢升級的行動,同時也避免被看成在中國進逼時退縮。熟悉相關進展的官員直言:「我認為台灣改變了一切。」為紓解川普時代對中國進口貨物加徵關稅帶來的成本負擔,拜登執政團隊原先考量各種手段,包括撤銷若干關稅、針對潛在加徵關稅的領域發起「301條款」調查,針對僅能從中國取得特定商品的美國企業擴大豁免等。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接受彭博電視訪問表示,裴洛西訪台使地緣政治「格外複雜」,促使拜登更加需要謹慎權衡。白宮發言人夏爾馬則說:「在台海事件發生以前,總統沒有做出決定,現在依舊也沒做出決定。」她強調,「沒有任何事情被擱置或拖延,所有選項都在檯面上,只有總統能做出決定,他會基於我方利益來定奪。」知情人士告訴路透社,維持對中國商品稅有助美國勞工「公平競爭」,同時能減少美國企業對中國供應商的依賴。另方面,美國生產製造消費性電子產品及汽車、航太等產業,則不斷敦促拜登政府取消高達25%的關稅。川普自2018年針對價值3700億美元、上千件中國進口商品加徵關稅。雖然他在任內批准超過2200項針的關稅豁免,但相關措施在拜登去年1月就任時已經到期,而美國貿易代表戴琪迄今只恢復352個豁免項目。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指出,實際減輕自中國進口民生用品的關稅,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也只會降低0.3個百分點;根據美國勞工部10日公布,7月CPI年增8.5%,雖然低於6月創40年新高的9.1%,減低中國部分進口商品關稅的助益並不顯著。
禁止963人還不夠 俄羅斯新增61名禁止入境名單
截至5月底,俄羅斯為了抵制世界各國的經濟制裁,曾祭出963位禁止入境的名單,其中包含了美國總統拜登、Facebook執行長祖克伯,還有演員摩根費里曼(Morgan Freeman)。而目前傳出,俄羅斯又新增了61位禁止入境的名單,主要對象是政府官員、國防與能源相關的企業龍頭。根據《The Sun Daily》報導指出,這次俄羅斯新增的61位禁止入境名單中,主要是針對美國部分官員,以及涉及軍事、工業、媒體、飛機船舶製造的企業龍頭,還有部分美國國務院的議員、工作人員。據了解,這份名單中包含了美國財政部長葉倫(Janet Louise Yellen)、能源部長葛蘭何(Jennifer Granholm)、白宮通訊主任貝丁菲爾德(Kate Bedingfield)、貿易代表戴琪(Katherine Tai)、國務院網路安全局局長巴克斯(Jennifer Bachus)、退役海軍上將,前參謀長聯席會議副主席溫尼菲爾德 (James Alexander Winnefeld Jr.)等官員。另外還有雷神技術公司前執行副總裁阿特金森(Tracy A. Atkinson)、達美航空高級執行董事執行長巴斯蒂安(Edward H. Bastian)、Oneweb 高級執行董事馬斯特森(Neil Masterson)、羅克韋爾柯林斯公司前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奧爾特貝格 (Kelly Ortberg),以及哥倫比亞廣播公司媒體公司前副總裁萊姆斯(Dana Ann Remus)與環球影業總裁麥基本(Tracy B. McKibben)。
台美經貿重大進展 行政院宣布「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正式啟動
行政院政務委員鄧振中今晚(1)就台美貿易關係話題,和美國副貿易代表莎拉.畢昂奇(Sarah Bianchi)進行對話,並宣布雙方確認啟動「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未來將以此基礎啟動貿易談判,尋求高標準、經濟利益的成果。雙方也確定多達11項議題,將在月底於華府舉行的第一次會議進行談判。行政院發言人羅秉成在記者會上表示,台灣是美中競爭最重要的科技核心與半導體的全球製造中心,與台灣在政治、經濟上的連結,將有助美國穩定供應鏈的韌性與安全,因此「美國國會跟社會各界都主張,要與台灣建立更密切經貿關係」。鄧振中也指出,倡議確定後,首先要開始的11個議題包括貿易便捷、法規制定、農業、反貪汙、中小企業、數位貿易、勞工、環保、標準、國營企業、非市場經濟等議題,表示倡議重點是用堆積木方式,推動協議簽署,且待未來時機成熟,就能在很短時間內完成台美自由貿易協定,因此這項倡議,可以說是台美經貿發展的歷史性突破。鄧振中表示,倡議除有助於提升台美經貿關係,也能加速台灣跟國際多邊、雙邊經貿協議的談判,其中倡議包含印太經濟架構(IPEF)所有內容,也觸及其他供應鏈、減碳、反貪污等議題,兩者相輔相成的關係,將有助於爭取參加IPEF。此外,鄧振中日前在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PEC)貿易部長會議期間與美國貿易代表戴琪(Katherine Tai)進行會談,討論台美經貿議題,並預計數週內再度進行會談。
超越TIFA! 美台將在數周內展開協商
台灣在半導體領域具有重要戰略地位,但美國總統拜登23日在東京正式宣布啟動「印太經濟架構」(IPEF),台灣雖然參與意願甚高卻未獲邀加入,難免失望。不過,如今據美媒報導,美台可望「在數周內」啟動磋商,以深化雙邊經貿關係,而也將令中美關係面臨新的考驗。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27日引述兩名台灣資深政府官員透露,新磋商將「探討深化美台貿易及投資關係的具體方式」,而在「協調和諮商完成後」亦會做出正式宣布。另外,台灣也可能派代表團出席6月在美國馬里蘭州舉行的「選擇美國」(Select USA)投資高峰會。美國財經媒體稍早引述知情人士指出,美台磋商將聚焦強化經濟合作和供應鏈韌性,致力提升雙邊經濟關係,將超越台美「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TIFA)下現有的協商,但範圍未達傳統的自由貿易協定。台灣原先一直期盼借助TIFA談判,與美國簽訂「雙邊貿易協定」(BTA)。未來美台協議很可能涵蓋貿易便利化、供應鏈及農產品貿易等領域。上述元素類似於拜登23日公布的「印太經濟架構」(IPEF)。知情人士透露,雖然美國共和、民主兩黨都有議員希望將台灣納入IPEF,但由於部分同意參與IPEF的國家擔憂北京報復,台灣因此無緣加入。白宮國安顧問蘇利文22日曾稱,美方正尋求在高科技與晶片供應上,深化美台的經濟夥伴關係,但首先會「以雙邊關係形式」追求這一目標。駐美代表蕭美琴23日於華府雙橡園接受媒體採訪時說表示,在IPEF持續演進的過程中台灣會與美方持續溝通,「尋求台灣最適合參與的方式。」至於美台雙邊經貿關係的安排,蕭美琴說,行政院政務委員鄧振中20日在泰國與美國貿易代表戴琪會晤時已取得一定共識,雙方未來會有更具體的努力及作為,對如何深化彼此貿易關係也已指派各自團隊準備密集協商及談判,她認為這是一個「積極訊號」,台灣也會做後續應有準備,以便與美促成接下來的談判與對話。
白宮國安顧問曝「台灣不在印太經濟架構首輪名單」 外交部回應:遺憾但仍樂觀
美國近年積極推動印太經濟架構(IPEF),不過美國白宮國安顧問蘇利文(Jake Sullivan)今(22日)表示「台灣不會被列在IPEF首輪名單內」,但他也強調美國期許深化與台灣的經濟夥伴關係,台美雙邊關係強化會和IPEF同時並進。綜合外媒報導,在跟隨美國總統拜登亞洲行的同時,蘇利文在空軍一號上對記者透露,台灣並未被納入印太經濟架構中,未受邀出席啟動儀式;不過他也強調,美國正尋求和台灣持續深化雙邊經貿關係,尤其是在半導體供應鏈等高科技議題上,包括美國貿易代表戴琪(Katherine Tai)日前和行政院政務委員鄧振中的會面。美國是於2021年10月在東亞高峰會(East Asia Summit)首度提出IPEF構想,做為補足印太戰略(Indo-Pacific Strategy)布局的不足,並彌補美國退出《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後在印太區域的經貿關係缺席;美國原訂於今年3月公布,不過因為俄烏戰爭影響而延宕,拜登明天將與日本、印度、澳洲等國舉行「四方安全對話」(Quad),並預定在會議上宣布啟動IPEF。對此,台灣外交部晚間給出回應,表示對於未獲納入IPEF首輪名單感到遺憾。台灣做為重要經濟體,在全球供應鏈扮演關鍵角色,絕對符合參與IPEF的資格;未來仍會持續積極爭取參與。另一方面如同蘇利文國安顧問所言,台美正在尋求建構深化雙邊經濟夥伴關係的機制。這將會是一個涵蓋供應鏈韌性、勞動、環境與永續發展等議題的前瞻性機制,可望為印太地區的經貿環境建立高標準,為台灣進一步參與區域經貿整合提供重要動力。外交部稱,台美雙方團隊正在積極討論,仍樂觀看待台美經貿關係前景,期待很快可以看到雙邊經貿關係步入嶄新階段。
首會戴琪 鄧振中:提升美台雙邊經貿關係
睽違兩年的APEC部長級實體會議再度舉行,行政院政委鄧振中20日在泰國曼谷與美國貿易代表戴琪會晤。鄧振中表示,未來數周內將會與戴琪再次會談,並共同找到具體可行的方式來提升美台雙邊經貿關係。鄧振中表示,很高興能夠在APEC會議前與戴琪交換意見,這也是戴琪就任一年多來,首次有面對面討論的機會,對增進雙方經貿關係十分有幫助。鄧振中表提及,與戴琪大使談論議題相當廣泛,包括APEC、WTO及台美雙邊經貿等,都能有充分且深入的意見交換,雙方也談及各種可行的方法,將一起努力來提升台美雙邊經貿發展。礙於會談時間有限,鄧振中表說,雙方皆指示團隊人員做好充分準備,未來數周內將再次會談,並共同找到具體可行的方式來提升美台雙邊經貿關係。
美眾議員支持台灣加入印太經濟架構 外交部表達感謝
美國200名跨黨派聯邦眾議員聯名致函拜登政府,呼籲支持台灣參與「印太經濟架構」(IPEF)。外交部今(31)日表示,對美國跨黨派議員力挺我國參與表達感謝,並會繼續與國內經貿相關部會密切配合,進一步加強與美國的雙邊經貿夥伴關係。美國聯邦眾議院「國會台灣連線」4位共同主席共和黨籍的夏波(Steve Chabot)、迪馬里(Mario Diaz-Balart)與民主黨籍的席瑞斯(Albio Sires)及康諾利(Gerald Connolly)領銜,並有200位跨黨派聯邦眾議員於美東時間30日聯名致函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Gina Raimondo)及貿易代表戴琪(Katherine Tai),籲請拜登政府支持台灣參與「印太經濟架構」(IPEF)。外交部發言人歐江安表示,對於美國聯邦眾議院跨黨派議員力挺我國參與IPEF,外交部表達誠摯感謝。該聯名函指出,台灣是美國長期重要的經濟夥伴,也是促進美國供應鏈多元化的關鍵角色;台美透過「經濟繁榮夥伴對話」(EPPD)進行交流,作為「亞太經濟合作」(APEC)會員與區域成員密切合作,並在「全球合作暨訓練架構」(GCTF)下與區域國家建立夥伴關係。因此,台灣應受邀納為IPEF首輪名單,此可明確傳達美國支持其盟友及夥伴且不受中國大陸霸凌。歐江安說,以俄烏戰爭為鑑,台灣面對中國威脅敵意日增,美國對台灣的明確支持更形重要,讓台灣參與IPEF確為展現美國堅決捍衛及強化台美關鍵夥伴關係的必要作為。「台灣長期以來一向積極參與印太區域經貿事務,並致力深化與美國等區域理念相近夥伴的經貿連結。」歐江安說,外交部會繼續與國內經貿相關部會密切配合,進一步加強與美國的雙邊經貿夥伴關係,並積極推動參與區域內重要經貿機制與對話,維護以規則為基礎的區域經貿秩序,共同促進印太區域的自由、開放與繁榮。
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惹風波 我將設2億美元基金投資東歐
立陶宛總統瑙塞達日前表示,讓我國以台灣為名設代表處有錯,昨(6)日又改口,表示立陶宛支持跟台北建立非外交的貿易辦事處。外交部表示,同樣作為自由民主國家及多元社會,台灣可以理解立陶宛國內有不同意見的表達,這很自然;但是基於外交慣例,對於他國政府內部政治發展或決策過程,外交部不便發表評論。對於立陶宛同意我設立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引起中國大陸不滿,並阻止立陶宛商品進入中國市場,外交部指出,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與美國貿易代表戴琪(Katherine Tai)美東時間5日同時表達美方對立陶宛的強力支持,並承諾美方將持續與歐盟及其會員國合作,應處外交及經濟的脅迫行徑。外交部表示,感謝美方連日來持續採取積極且具體的作為,敦促歐洲盟邦採取一致立場,協助民主國家反制專制政體的政經脅迫。外交部發言人歐江安說,我國將設立2億美元規模的「中東歐投資基金」,投資在有利台灣與立陶宛兩國經濟與科技發展戰略意義的產業,協助兩國產業共同提升競爭力,投資領域初步鎖定半導體、生技、雷射等領域的技術合作與關鍵產業的對接,政府及民間也一直持續協助立陶宛遭中國打壓的消費性商品可以儘快轉移到包括台灣在內的新開拓市場。她指出,我國企業如果有意願赴立陶宛,政府會優先考量,但是投資的申請不僅限於立陶宛一國。歐江安說,立陶宛人力素質高,產業發展及科技成熟度與我國有對接互補空間及龐大合作潛力,我國在全球戰略佈局更積極拓展歐洲市場,因此希望透過這個基金展開對歐的鋪路。立陶宛及其他中東歐國家,只要有符合各項條件的商業計畫,未來也都有參與投資合作的機會。
今年出口暢旺墊高基期 台經院估2022年GDP成長率4.10%
台灣經濟研究院於今(8)日舉辦「2022年景氣展望與產業趨勢研討會」,院長張建一表示,民眾生活逐步恢復正常,全球經濟復甦態勢明顯,帶動商品需求並進而推升台灣出口表現,因此台經院調高2021年GDP成長率為6.10%;2022年國內科技應用產品及傳產貨品需求依舊暢旺,內需服務業恢復,失業情況獲得改善,加上政府陸續推出多項振興經濟政策,均有助於帶動內需表現,然受到比較基期偏高影響,台經院預估2022年GDP成長率為4.10%。張建一表示,全球歷經2021年快速反彈,經濟將面臨後疫情時期新一波挑戰,如國際通膨壓力高漲、主要央行貨幣政策正常化、美中關係新變局,以及全球供應鏈重新布局等,而這些挑戰也將透過貿易及金融等管道影響台灣經濟,值得預先研判並加以關注。首先,2022年要面對的挑戰來自於全球通膨及其衍生影響。2021年第2季全球物價明顯升溫,美國消費者物價漲幅連續多月上升至5%以上,歐洲也升至3%以上,主要來自於供給面例如房價、原物料價格高漲,以及供給面中斷不順造成的供不應求,台灣許多產業受惠於國際價格上漲,下游廠商積極回補庫存帶動出口表現,但進入2022年,倘若需求無法進一步回升消化庫存,廠商將面對成本上漲壓力,且由於下游需求恢復程度不一,未必能進行適當的價格轉嫁,這將影響廠商出口競爭力及表現。張建一表示,物價上漲不只影響出口,也牽動台灣內部通膨數據,進一步影響為各國央行為因應物價上漲,貨幣政策正常化甚至緊縮都可能加速進行,進而引發金融及房地產市場的震盪。美歐日中四大央行在2021~2022年期間資產由20兆美元增至30兆,再透過衍生交易將影響外溢至全球金融市場。不過自2021上半年起中日兩國央行寬鬆貨幣腳步先行暫緩,下半年起,美、歐等國央行也開始考慮減少購債,這些舉措在2022年勢將更加明顯,一旦美、歐兩大央行再減少購債,甚至提前由正常化走向升息緊縮,金融市場勢必產生大幅震盪,這將波及台灣雙率走向,也對金融產業產生影響。台經院主任孫明德也表示,自2018年起,美中貿易磨擦持續升溫,雙方對彼此出口商品課徵高額關稅,也引發全球貿易及台灣出口不同程度的消長變化。不過2021年10月,美國貿易代表戴琪提出美中貿易「再掛鉤」和「持久共存」的可能性,這使得美中貿易戰持續或再擴大的可能性降低。另外,台灣積極尋求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2022年也將著手展開各項籌備工作,美中貿易情勢的變化是否影響台灣加入的進程,也將是未來觀察重點。最後,全球供應鏈的重新布局對台灣影響?孫明德表示,美國政府在2021年6月提出百日關鍵供應鏈審查報告,內容直指半導體過於依賴亞洲生產,未來將產生經濟安全風險,因此必須協助建立美國本土製造能力。美國要求台灣廠商赴美生產,日本及歐洲也都採取積極措施,吸引台廠建立當地生產基地,2022年疫情後這些舉措勢將加速。孫明德表示,除了科技產業外,傳統產業近年積極在中國以外尋求新的生產基地,不過2021年印度及越南分別爆發疫情,使得供應鏈遷移腳步受到一定影響,2022年這些產業的動作能否持續,抑或視全球政經新局伺機而動,都將影響台灣對當地出口表現,這些都將是全球供應鏈新布局下的觀察重點。
強調已放寬美牛豬進口 美參議員致函戴琪支持台美TIFA
美國聯邦參議院42位跨黨派參議員聯名致函美國貿易代表戴琪,支持台美TIFA復談及洽簽自由貿易協定(FTA),外交部今(1)日表示,對於美國國會對台灣友好的聯邦議員再次力挺強化台美經貿關係,表達誠摯感謝。42位美國跨黨派參議員於6月29日由聯邦參議院情報委員會主席華納(Mark Warner)及共和黨首席議員魯比歐(Marco Rubio)領銜,聯名致函美國貿易代表戴琪(Katherine Tai),強調台灣已於去年8月宣布放寬美國牛豬進口限制,目前為美方善意回應並展開談判的時機;聯名的參議員也肯定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落實重啟台美TIFA會談的承諾,籲促USTR為未來簽署台美自由貿易協定努力奠定根基。外交部指出,已有50位美國聯邦參議員在去年10月聯名致函當時的美國貿易代表賴海哲(Robert Lighthizer),支持深化台美經貿關係;在本屆美國新國會開議後,再度有42位跨黨派參議員聯名致函新任美國貿易代表,包括多位重量級的參議員,例如與拜登總統關係密切、剛訪台的參院紀律委員會主席昆斯(Chris Coons, D-DE)、參院共和黨黨鞭圖恩(John Thune, R-SD)等多位領導階層參議員,外交部對於聯邦議員再次力挺強化台美經貿關係,表達誠摯感謝。外交部發言人歐江安說,第11屆TIFA會談已於6月30日透過視訊方式舉行,會議成果豐碩,奠定台美經貿關係重大里程碑;外交部將在美國對台灣具有跨黨派支持的深厚基礎上,持續與國內相關部會共同深化台美經貿夥伴關係。
八月公投炸彈1/憂疫苗「遷怒」公投! 美國助攻蔡英文拆彈
蔡政府忙著遏止疫情延燒的同時,面對8月底即將上演的「四大公投」對決,備感壓力。本刊調查,為了化解公投結果可能引爆的政治危機,民進黨分成兩派,一派認為疫情會降低投票率,加上美國捐贈疫苗的友善表現,可趁著疫亂取巧借力美國因素過關;另一派則主張公投延期,以「時間」爭取政策溝通的「空間」。政法界人士分析,前者稍有不慎,民進黨恐會重演2018年大選的大挫敗,後者則需總統發布緊急命令支援,否則屆時可能引發更大的憲政爭議!「反萊豬」、「珍愛藻礁」、「重啟核四」和「公投綁大選」等四大公投,法定投票日在8月28日,距今約60天。先前藍綠互嗆5月展開全島宣傳戰捉對廝殺,由於碰上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只好偃旗息鼓;不過,6月10日一場台美的視訊會議,又瞬間觸動台灣輿情的敏感神經。當天,行政院政務委員鄧振中與美國貿易代表戴琪(Katherine Tai)在會議上,除了互相承諾將重啟中斷5年的「台美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TIFA)會商,也同時提及萊豬議題。民進黨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隨即在臉書聲明表示,「國際媒體在報導台美經貿談判時,都會強調8月公投結果的重要性,這意味著美國其實也在看,美方釋出的善意,是否真的能換得台灣人民的理解?」各方因此開始揣測台美重啟TIFA和柯建銘的弦外之音,不少人大膽解讀「此時談公投的確很突兀,民進黨恐藉疫情爆發,大肆強化美國送疫苗給台灣、重啟經貿談判的善意,稀釋反萊豬的氛圍。」美國務院亞太副助卿費德瑋在美國時間6月17日,更進一步加碼表示,可讓台灣代工疫苗,成為美國「疫苗兵工廠」的盟友。6月20日,美國更直送250萬劑疫苗到台灣,表達相挺的態度。全台陸續施打疫苗,但疫苗量不敷所需,行政官員也不敢保證何時能解除第三級警戒。圖為高雄市施打疫苗。(圖/宋岱融攝)
台美攜手抗疫! AIT:榮幸能將台灣視為全球衛生安全夥伴
台美之間近來互動頻繁,美國在台協會(AIT)經濟組團隊今天表示,很榮幸能夠協助促進AIT與台灣長久以來的公共衛生合作關係。無論是強化美台新冠疫苗的合作,支持台灣有意義參與世界衛生大會,我們都很榮幸能夠將台灣視為全球衛生安全的夥伴。美國貿易代表署大使戴琪和政務委員鄧振中10日晚間舉行視訊會議。雙方同意將在未來數周內,召開第11屆台美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TIFA)會議。這將是TIFA在2016年10月最後一次召開會議後,首度重啟會談。針對台美交流,AIT今天在臉書表示,經濟組很榮幸能夠協助促進AIT與台灣長久以來的公共衛生合作關係。無論是強化美台新冠疫苗的合作,支持台灣有意義參與世界衛生大會、世界衛生組織及其他國際組織。或是透過美國前衛生部長阿薩爾歷史性訪台期間所簽署的醫衛合作瞭解備忘錄,來進一步增進美台公衛合作,AIT表示,我們都很榮幸能夠將台灣視為全球衛生安全的夥伴。文末也標註「真朋友真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