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外作業
」 高溫假 高溫 熱傷害極端高溫頻繁「台灣能有高溫假?」 彭啟明:實施困難
近年來由於全球暖化越來越嚴重,極端氣候出現的越來越頻繁,各地夏季氣溫頻頻創新高,台灣也深受其害,近期不斷出現逾38度的高溫,不少民眾都希望政府可以考慮實施「高溫假」。對此,環境部長彭啟明則坦言,台灣要實施高溫假相當困難。環境部上月31日召開了高溫調適對策研討會,其中彭啟明在談到「高溫假」時表示,台灣因海陸風循環的影響,使得高溫假實施面臨挑戰。儘管正午前後氣溫可能逼近40度,但傍晚氣溫會降至30度左右,因此符合高溫假標準的時間非常有限,彭啟明表示,環境部將研究其他方法來減輕高溫對民眾的影響,不過彭啟明也預測,依照目前的趨勢,未來台灣的氣溫將持續上升,台北市突破40度的情況也只是時間問題。事實上,針對台灣高溫問題,勞動部也在7月時曾表示,「高溫假」並非解決勞動問題的主要方法。勞動部強調,企業應專注於提供勞工防護措施,確保工作環境的安全和舒適。勞動部建議雇主根據勞工的體能狀況,實施熱適應訓練,並適當調整戶外作業時間,以增強勞工對溫濕度變化的耐受力。若發現勞工有身體異常狀況,應立即採取應變措施。職安署則指出,今年全球各地紛紛傳出熱危害造成多人死傷的事故,顯示高氣溫的傷害急增,而臺灣現已進入炎熱季節,對於從事營造業、廣告招牌吊掛、電線桿維修、垃圾清運、外送及道路作業等戶外作業者,應採取遮陽或灑水來降溫、增加工作中的休息頻率、提供充足飲用水、並調整作業時間避開高溫時段等熱危害預防措施,以避免誘發熱疾病。職安署提醒,雇主也應視勞工的體適能,實施熱適應訓練並適當調配其戶外作業時間,以確保勞工對溫濕度的變化具耐受力,同時建立伙伴互護機制,作業勞工彼此互助、監視或由監督者隨時觀察,如有身體異常狀況可立即應變。
天氣太熱「9成民眾」想放高溫假 勞動部:並非解決問題的方法
近期台灣天氣炎熱,各地高溫35、36度,甚至出現了38度以上的極度高溫,這也讓許多戶外工作者苦不堪言,不少民眾都希望政府訂定高溫假制度,對此,勞動部也回應,表示放高溫假並非目前解決高溫勞動問題的主要方法。根據求職網Yes123日前針對連日高溫的勞動調查顯示,據統計,有68.6%勞工在夏天需要戶外工作,當中有52.8%勞工表示公司未主動提供預防高溫措施,其餘47.2%勞工有提供預防高溫措施,例如提供飲料、補充鹽分、中午時段暫停工作,以及提供遮陽空間休息等;有80.7%上班族不想上班,希望雇主可提供人性化的政策,甚至95%民眾支持政府訂定高溫假制度,還有97%希望能提供高溫補貼,平均每月2,338元。對此,根據《TVBS》的報導,勞動部也做出回應,表示放高溫假並非目前解決高溫勞動問題的主要方法,重點應放在企業提供勞工防護措施;提醒雇主應依據勞工的體能狀況,實施熱適應訓練,並適當調整戶外作業時間,以提升勞工對溫濕度變化的耐受力。若發現勞工身體出現異常狀況,應立即採取應變措施,而勞動部也已頒布「高氣溫戶外作業熱危害預防指引」。日前職安署也指出,今年全球各地紛紛傳出熱危害造成多人死傷的事故,顯示高氣溫的傷害急增,而臺灣現已進入炎熱季節,對於從事營造業、廣告招牌吊掛、電線桿維修、垃圾清運、外送及道路作業等戶外作業者,應採取遮陽或灑水來降溫、增加工作中的休息頻率、提供充足飲用水、並調整作業時間避開高溫時段等熱危害預防措施,以避免誘發熱疾病;雇主也應視勞工的體適能,實施熱適應訓練並適當調配其戶外作業時間,以確保勞工對溫濕度的變化具耐受力,同時建立伙伴互護機制,作業勞工彼此互助、監視或由監督者隨時觀察,如有身體異常狀況可立即應變。職安署強調,熱危害預防為夏季期間勞動檢查的重點事項,針對違反規定者要求改善並實施複查,仍未改善者將處新臺幣3萬元至15萬元罰鍰,如雇主未積極防護熱危害導致勞工發生職災,各勞動檢查機構必嚴予查辦重罰。
沸騰索命3/新研究「高溫讓失智中風更惡化」 夜跑不見得好!「輻射熱」更可怕
英國研究顯示,極端氣候下的高溫會影響大腦的神經系統,讓失智症、中風、偏頭痛等疾病更加惡化,甚至造成死亡。專家建議大熱天出門前先參考「熱指數」,再判斷是否適合外出活動。另外,除了白天,晚上也要慎防輻射熱,專家提醒夜跑仍有中暑風險,一旦輕忽恐會危及性命。根據彭博社報導,英國倫敦大學學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研究人員審查了332份報告,探討環境對19種神經系統疾病的影響,包括阿茲海默症及其他形式失智症、偏頭痛、中風、憂鬱症、多發性硬化症和腦膜炎。研究結果顯示,天氣以不同的方式影響每一種疾病,但在大多數情況下,會引發較高的患病率或導致病情惡化。例如,隨著溫度升高,死於中風和失智症的風險會增加,憂鬱症等許多精神疾病的死亡率也會上升,偏頭痛、多種精神疾病和多發性硬化症相關的住院治療也會增加。上述研究已發表於《刺胳針神經醫學》(Lancet Neurology)期刊。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神經病學研究所教授西索迪亞(Sanjay Sisodiya)說:「大腦必須維持在一定溫度範圍內才可正常運作。如果大腦患有疾病,那大腦的體溫調節能力就會受損。」她同時提醒,氣候變暖對大腦的損害已經慢慢發生。中國附醫健康醫學中心副院長林文元表示,「以前都認為早上10點到下午2點比較熱,但現在溫度實在太高了,我認為只要有陽光就要小心!」三軍總醫院中暑防治中心主任朱柏齡則提醒,夜間也要當心輻射熱導致中暑。輻射熱是指地面、建築物吸收太陽輻射後散發出來的熱能。朱柏齡分享,曾有一名50多歲跑者,參加大佳河濱公園夜跑,晚上6點開跑,結果快到終點時突然昏倒,送醫時體溫41度呈現昏迷、多重器官衰竭,10多個小時後才甦醒,結果他完全不記得自己有去路跑。什麼時候適合在戶外運動?專家建議先參考「熱指數」,另外也別以為夜跑較不會中暑,輻射熱的恐怖往往突如其來。(圖/報系資料照)朱柏齡說,夜間溫度雖然比白天低,但柏油路白天時吸收大量熱氣,晚上時這些輻射熱再散出來,所以還是非常悶熱,建議清晨5~6點時運動比較好。另外,門診中也時常出現到溪邊戲水而中暑的案例。朱柏齡表示,同樣是輻射熱作祟。「如果溪邊有很多石頭,而且都是乾地的話,反而會吸收輻射熱,一旦反射上來反而溫度會更高。」朱柏齡建議可從「熱指數」來判斷適不適合外出活動,熱指數是綜合溫度、濕度、輻射熱等數據計算,勞動部職業安全衛生署建制有「高氣溫戶外作業熱危害預防行動資訊網」https://hiosha.osha.gov.tw/content/info/heat1.aspx,可以查詢全台不同區域即時的熱指數,用顏色區分,黃色代表容易疲倦、橙色代表可能熱衰竭與筋攣,時間太長時間會中暑、紅色代表中暑高,不適合運動,建議要進行戶外活動時,可先上去查詢相關資訊。
何種情況可放「低溫假」、天氣太熱有「高溫假」嗎? 6大QA一次看
霸王級寒流來襲,中央氣象署指出,今(22日)至週三(24日)受寒流影響,各地天氣非常寒冷,有10度以下氣溫發生的機率。目前陽明山國小已決議,寒假國小課後照顧班、幼兒園課後留園放「低溫假」,明(23日)與週三停課2天。針對何種情況能放低溫假?由誰決定放假?《CTWANT》為此也整理出6大QA供民眾參考。何種情況可以放「低溫假」?根據相關法規條文,只有風災、水災、地震、土石流等天然災害屬於停班課範圍,低溫、高溫並無列入,除非因為天氣太寒冷導致災害,縣市首長就可考量發布停止上班或上課,學校也可視狀況決定停班停課。地方政府是否能自行評估?內政部長林右昌日前接受媒體聯訪時表示,若天氣寒冷對社會運作及學生上學造成影響,地方政府可以依照相關權責宣布停班停課。北市教育局也表示,22日白天起寒流南下且持續降溫,請各級學校首長掌握天氣資訊,並依天然災害停止上班及上課作業辦法第8條及第9條第3項:「學校首長視實際情形自行決定停止上班及上課」辦理,若決定停班停課,要報教育局備查。對此,台北市長蔣萬安20日指出,之前105年1月也是有一波強烈寒流來,所以在針對陽明山上的山區學校,也請學校評估當時寒假期間有一些課程或活動,如果有狀況就請校長依據既有的天然災害停班停課作業辦法,跟教育局報備之後,就會停止上班、上課,「所以這一次一樣,我們就循例辦理,我們都有相關的作業辦法」。另外,新北市長侯友宜也表示請教育局針對各學校狀況評估,以學生安全為最大考量。上班族能放「低溫假」嗎?「天然災害停止上班及上課作業辦法」僅適用政府機關及學校,民間企業並不適用。不過,根據「天然災害發生事業單位勞工出勤管理及工資給付要點」,雇主在寒流期間要多關心勞工,就能少一點災害,且要留意勞工保暖措施及身體狀況,若未依相關法令規定,採取低氣溫環境作業各項安全衛生及應變措施,導致勞工罹災,將依法查處究辦,最高可處3萬至30萬元罰鍰。另外,若勞工居住所在地或通勤路線所屬縣市首長宣布停止上班,勞工可以不出勤,雇主不得視為曠工、遲到或強迫勞工以事假或其他假別處理,且不得強迫勞工補行工作、扣發全勤獎金、解僱或其他不利處分。且勞工若應雇主要求而出勤,雇主除當日工資照給外,宜加給勞工工資,並提供交通工具、交通津貼或其他必要協助。戶外工作沒低溫假怎麼辦?2021年,職安署訂定「寒冷天氣期間戶外作業安全健康指引」,要求雇主寒流期間做好勞工禦寒保暖措施,防止低溫引起的危害。對於戶外作業的勞工,雇主應留意低溫特報,特別注意低氣溫作業風險,採取必要應變措施,如穿戴保暖衣物或防護具、實施工作調配等、建立伙伴互助系統、實施低氣溫作業危害預防教育訓練及規劃人員身體狀況不適之緊急處置等適當措施,若未依規定致勞工罹災,將依法查處究辦,最高罰15萬元罰鍰。夏天炎熱有「高溫假」嗎?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2013年邀請醫療、法律專家學者與衛生福利部、勞動部、交通部中央氣象局及其他機關開會後獲共識,因高溫難以明確定義,政府機關現階段不適合以法制化方式規範高溫停班停課。勞動部職業安全衛生署署長鄒子廉去年(2023年)在立法院受訪時也解釋,高溫假在國外非常少見,連美國都未訂相關規範,因此會再搜集更多資料做比對,同時也呼籲,雇主應做好預防熱危害之措施。戶外工作是否也應比照室內工作訂有高溫作業標準?鄒子廉表示,室內高溫作業規範是規範室內有鍋爐、火爐、高爐等產生熱源的場所;戶外高溫作業部分,勞動部在設置規則有明確規定「戶外高溫作業相關防範措施」,要求雇主提供遮陽、熱危害評估等管理措施。他強調,戶外也有高溫作業安全指引,可要求事業單位做改善,外界或有誤解,我國早有規範、也有法效性。鄒子廉進一步說明,在炎熱夏季,勞動部同時啟動高溫戶外作業專案檢查,若查到違反缺失,就通知改善;不予改善者,可罰3~15萬元;而若勞工在外從事工作發生中暑或熱疾病,而產生職業疾病,就直接罰3到15萬元。
寒流周日席捲全台氣溫恐跌破10度 上班族好奇是否放低溫假「勞動部這樣說」
寒流周日席捲全台,預計影響到下周三,最低溫甚至下探6度,對此,不少上班族就好奇是否會放「低溫寒流假」,對此,勞動部表示,根據相關法規條文,除了有天災發生之外「並未規定低溫或高溫可以放假」,不過根據訂定的「寒冷天氣期間戶外作業安全健康指引」若雇主未依相關法令規定,導致勞工罹災,最高可處3萬至30萬元罰鍰。根據勞動部職安署表示,按照已訂定「寒冷天氣期間戶外作業安全健康指引」,雇主在寒流期間要多關心勞工,就能少一點災害,且要留意勞工保暖措施及身體狀況。職安數並表示,若未依相關法令規定,採取低氣溫環境作業各項安全衛生及應變措施,導致勞工罹災,將依法查處究辦,最高可處3萬至30萬元罰鍰。職安署也指出,「雇主應訂定並執行職業安全衛生管理計畫,採取必要的安全衛生措施,防止職業災害」。雇主在寒流來襲時,對於戶外作業的勞工,應特別注意低氣溫作業風險,採取必要應變措施,如穿戴保暖衣物或防護具、實施工作調配等、建立伙伴互助系統、實施低氣溫作業危害預防教育訓練及規劃人員身體狀況不適之緊急處置等適當措施。根據氣象署表示,週日寒流將席捲全台,預計會影響至下周三,最低溫還下探6度,外界也好奇,是否會放「低溫寒流假」。不過勞動部回應,根據相關法規條文,除了有天災發生之外,並沒有規定低溫或高溫可以放假,除非因為天氣太寒冷導致災害,縣市首長就可考量發布停止上班或上課。
戶外工作炎熱不堪! 醫授「9方法」預防熱疾病
高溫作業之雇主有依據法令保護勞工的責任,勞工工作日時量平均綜合溫度熱指數(WBGT)在中央主管機關規定值以上時,應每三個月測定綜合溫度熱指數一次以上,從事高溫作業之勞工與雇主可參考「高氣溫勞工熱危害預防指引」。未曾在高氣溫環境工作,為增加勞工對熱的忍耐能力,規劃其熱適應時間至少六天,第一天作業時間可安排為全部工作時間之50%,而後逐日增加 10%之工作量。九大預防措施 預防高溫引起熱疾病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職業醫學科主治醫師游文茹表示,雇主使勞工於夏季期間從事戶外作業,為防範高氣溫環境引起之熱疾病,應視天候狀況採取下列危害預防措施:一、降低作業場所之溫度。二、提供陰涼之休息場所。三、提供適當之飲料或食鹽水。四、調整作業時間。五、增加作業場所巡視之頻率。六、實施健康管理及適當安排工作。七、留意勞工作業前及作業中之健康狀況。八、實施勞工熱疾病預防相關教育宣導。九、建立緊急醫療、通報及應變處理機制。電風扇、低溫細水霧降溫 團隊作業著排汗衣游文茹建議,高氣溫作業環境下,可使用電風扇與低溫細水霧,降低環境溫度,需注意的是,若環境溫度高於人體皮膚溫度時,不可將電風扇吹向勞工,而是將電風扇吹向熱源,操作電扇時,需掌握利用增加空氣濕度與利用低溫空氣吹向人體的原則進行操作。作業現場應採團隊作業,並提供淺色、透氣與易排汗之工作服以及運動飲料、加少許鹽的冷開水或膠質之冷飲,作業期間亦須注意氣溫變化與紫外線,紫外線指數很高時須著長袖工作。加強勞工熱危害教育訓練 熱急症應補充水分、儘速就醫游文茹提醒,平時亦應加強勞工熱危害教育訓練,倘若發生熱急症,現場處理包括迅速移離熱環境至陰涼處、鬆脫衣物、冷水擦拭、補充水份並儘速送醫,過程需注意若有嘔吐則要讓患者側躺,若有肌肉痙攣不可強力按摩或拉扯痙攣的肌肉,以避免肌肉傷害。
10萬年來最熱2/玩水也中暑?這種熱「悄悄鑽體內」 恐傷腦細胞智力退化
為避開地獄級熱浪襲來,竟有人在溪邊玩水時中暑昏倒,就連夏天夜間慢跑也會「斷片」,CTWANT記者就此採訪,多位專家指出,關鍵在於「輻射熱」,包括岸邊石頭或地面及建築物,吸收太陽輻射後散發出來的熱能,反射進人體後溫度更高,「如果持續時間過長,腦細胞甚至會被『煮熟』,永久受損造成智力退化。」根據衛福部統計,2012年熱傷害就診人次5萬8千人,2020年暴增到將近10萬人,熱傷害死亡人數也從10人增加到47人,今年7月統計至24日,熱傷害通報更高達556人次,已經是去年同期2倍。值得注意的是,熱傷害的個案中,有不少是因「消暑」活動而中暑。花蓮曾有一名男子到溪邊玩水,疑似中暑昏倒;近年也有許多人選擇夏天夜跑,沒想到竟然依舊中暑,三軍總醫院中暑防治中心主任朱柏齡受訪表示,原因出在「輻射熱」。輻射熱是指地面、建築物吸收太陽輻射後散發出來的熱能。朱柏齡說,「如果溪邊有很多石頭,而且都是乾地的話,反而會吸收輻射熱,一旦反射上來反而溫度會更高。」同樣的道理,夜間溫度雖然比白天低,但柏油路白天時吸收大量熱氣,晚上時這些輻射熱再散出來,所以還是非常悶熱,建議清晨5~6點時運動比較好。都市中的柏油路、車輛或建築物,都會散發輻射熱讓溫度更往上竄升,就算不是白天也同樣酷熱難耐。(示意圖/周志龍攝)朱柏齡分享,曾有一名50多歲跑者,參加大佳河濱公園夜跑,晚上6點開跑,結果快到終點時突然昏倒,送醫時體溫41度呈現昏迷、多重器官衰竭,10多個小時後才甦醒,結果他完全不記得自己有去路跑。這種類似「斷片」的案例並不少見,曾有一名59歲男子在豔陽下工作中暑昏倒,體溫飆到43.9度,搶救後雖撿回一命,但腦細胞猶如被煮熟般,男子目光呆滯、反應遲緩,問他今年是幾年,他竟回答民國79年。「熱中暑有6大危險族群,包括5歲以下嬰幼兒、65歲以上銀髮族、服用血管收縮藥物者、服用抗組織胺藥物者、肝腎疾病患者、肥胖者。」中醫大新竹附醫中醫師王禎佑說,中暑的原因就是水分不足與排汗調節不佳,上述這些族群的問題都在於無法順利排汗,身體自然不能降溫,就比較容易中暑,建議天氣熱時避免在戶外長時間活動,同時一定要多補充水分。「尤其是孩童更要小心,如果出現噁心、嘔吐等症狀,意識還清楚的話就要立刻補充水分,意識不清楚就要立刻送醫!」中國附醫健康醫學中心副院長林文元提醒,尤其夏天時千萬別留孩子待在已經熄火的車內,短短時間就可能發生憾事。朱柏齡建議父母帶孩子出遊時,準備開水與2條毛巾,若孩子中暑昏迷,父母除了叫救護車,第一時間務必把孩子移到陰涼處,盡可能灑冷水或泡冷水,再把毛巾沾濕後敷在身體上,不時替換,持續降溫到抵達醫院為止。朱柏齡建議可從「熱指數」來判斷適不適合外出活動,熱指數是綜合溫度、濕度、輻射熱等數據計算,勞動部職業安全衛生署建制有「高氣溫戶外作業熱危害預防行動資訊網」https://hiosha.osha.gov.tw/content/info/heat1.aspx,可以查詢全台不同區域即時的熱指數,用顏色區分,黃色代表容易疲倦、橙色代表可能熱衰竭與筋攣,時間太長時間會中暑、紅色代表中暑高,不適合運動,建議要進行戶外活動時,可先上去查詢相關資訊。
防範熱傷害 立委籲:政府應保障戶外勞工
近日高溫不斷,嘉義傳出39歲瓜農在35度氣溫下工作,熱到猝死,對此,立委邱臣遠表示 ,極端氣候正嚴重威脅勞工戶外工作安全,勞動部應有保障戶外勞工的機制並主動稽查。邱臣遠指出,根據衛福部統計,今年7月份截至7月15日止,就有470人因為熱傷害就診,是去年同期的1.6倍。另外衛福部報告則指出,每年高溫季節,為發生熱疾病至急診就醫的高峰期,衛福部提醒經常於戶外工作的勞工,必需特別提高警覺及強化相關預防措施。根據求職網統計,目前有高達93.2%的勞工,認為政府應訂定高溫假,企業方面卻只有46.9%贊成;但對於高溫假是否應有行業與職務限制,則分別有53.3%的勞工同意與43%的企業認同。因此高溫假在勞資雙方的看法上,仍難以達到共識。邱臣遠表示,檢視現有勞工高溫保障規範,只有勞動部於108年訂定的〈高氣溫戶外作業勞工熱危害預防指引〉,並在今年6月份進行第一次修正,計算熱指數,並提出工作與休息時間的建議。不過專家表示,因為指引沒有強制性,加上沒有稽查,戶外勞工難獲保障。邱臣遠認為,面對高溫氣候威脅,政府應有保障戶外勞工的機制,並應加強稽查作業,提醒雇主落實相關規範,避免勞工免受熱危害。此外,勞動部也應進一步研議參考日本採行之WBGT指數,將綜合溫度、濕度、風速及輻射熱、工作服的影響也考量在內,更加完善保障高溫勞動者的權益。
9成勞工贊成「高溫假」 勞動部回應了
yes123求職網調查,有9成勞工認為應制定高溫假。對此,勞動部職安署回應,因各方意見分歧,將持續收集國內外相關資訊審慎評估。職安署說明,高氣溫戶外作業熱危害預防,近年來均為夏季防災重點工作,每年皆透過動態稽查方式,要求雇主落實高氣溫防護措施,本年已特別規劃「戶外作業熱危害高風險事業單位專案檢查」,選列戶外作業高風險事業單位加強檢查,對違反規定者要求於2周內改善並完成複查,未依限改善者處3至15萬罰鍰,此外,如造成熱中暑等職業病,另將處最高30萬罰鍰。為保障戶外高氣溫作業之勞工,職業安全衛生設施規則第324條之6已規定雇主應採取危害預防措施,包括1.降低作業場所之溫度、2.提供陰涼之休息場所、3.提供適當之飲料或食鹽水、4.調整作業時間、5.增加作業場所巡視之頻率、6.實施健康管理及適當安排工作、7.採取勞工熱適應相關措施、8.留意勞工作業前及作業中之健康狀況、9.實施勞工熱疾病預防相關教育宣導、10.建立緊急醫療、通報及應變處理機制。職安署指出,為協助雇主及工作者防範戶外作業熱危害,亦於本年6月1日修正發布高氣溫戶外作業勞工熱危害預防指引及建置「高氣溫戶外作業熱危害預警行動資訊網」,協助雇主評估所在地熱危害風險等級及相關預防資訊,有效提升熱危害管理功效。職安署表示,近年來每年平均實施動態稽查近1萬場次,未來將持續強化執行強度,呼籲雇主善盡預防責任,避免受罰及面臨業務過失刑責,另部分媒體建議應訂定「高溫假」,因各方意見分歧,將持續收集國內外相關資訊審慎評估。
玉里飆41度創今年紀錄!企業應發「高溫津貼」? 勞動部給說法
全台各地持續出現高溫,不僅雙北、宜蘭與花蓮都出現38度以上高溫,花蓮玉里氣溫甚至飆升到41度,創下今年自動測站紀錄,「高溫假」、「高溫津貼」議題再次浮上檯面,對此勞動部重申,資方切記遵守職安暑訂定之「高氣溫戶外作業勞工熱危害預防指引」,至於高溫津貼部分,則由資方自行訂定。根據先前人力銀行調查,近期氣溫飆高,勞資雙方對於「高溫假」意見分歧,有約92%的勞工認為政府應制定高溫假制度,但資方僅49%比例支持;高達95%勞工則認為,應發放「高溫津貼」,企業支持比例提高為56%。對此,勞動部表示,雖如中國大陸、日本皆有部分企業會在溫度過高時發放「高溫津貼」,但這些都是各企業自主發放的,並不是在法治上規定,若國內企業願意發放此福利,勞動部也樂觀其成。同時勞動部也提醒,《職業安全衛生設施規則》有明訂勞工戶外工作應視天候狀況,採取危害預防措施,如提供陰涼休息場所、適當飲料讓勞工補充體力。而職安暑制定「高氣溫戶外作業勞工熱危害預防指引」,針對高溫環境,為保障從事戶外工作勞工安全,資方應提供適當休息時間與場所、注意勞工身體狀況、並提供足夠飲水等,如果違反相關規定並未於期限內改善,最高將可處15萬元罰緩。
最新研究示警 全球均溫升3度…每年將面臨「高達1.6兆美元」經濟損失
2015年《巴黎氣候協定》締約國承諾減碳避免暖化加速,但始終難以達標。一份最新研究示警,若全球均溫升幅達攝氏3度,全球每年將因勞動生產力流失,面臨高達1.6兆美元的經濟損失。國際期刊《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14日發布的研究指出,如果全球平均溫度上升攝氏3度,就連一天當中最涼爽時分,都會對全球勞工造成重大健康威脅。炎熱國家的氣溫和濕度正在急速上升,地球暖化要是無法控制,戶外作業的勞工受到的威脅最大,在波灣國家討生活的南亞移工,可能因此斷送經濟命脈。研究發現,勞工在炎熱潮濕的環境掙扎求生,已讓全球經濟每年損失高達3,110億美元。全球均溫相較於工業化前已多出攝氏1.1度,研究警告,要是全球均溫比現在再高個攝氏2度,經濟損失恐放大5倍以上,多達1.6兆美元。195個締約國2015年簽署《巴黎協定》承諾,以工業化前的全球均溫為基準,將均溫升幅控制在攝氏2度以內,但人類持續燃燒助長暖化的化石燃料,以致遲遲難以達到《巴黎協定》目標。研究警告,萬一全球均溫升幅真的到攝氏3度,現今讓戶外作業勞工提早或延後上工的防暑措施將沒什麼效果,因為全天候都變得酷熱難耐。研究報告共同作者、美國杜克大學講師帕森斯(Luke Parsons)指出,屆時全球勞工連在每天最涼爽時分都無法上工。全球暖化若到這種程度,勞工受傷及腎臟出問題的風險也將升高,甚至是英年早逝。帕森斯表示:「很多低緯度國家戶外作業的勞工,是氣候變遷下最脆弱的一群,為了保護他們,我們必須對未來暖化設限。」據國際勞工組織(ILO)資料,這些高風險區域包括中東地區,當地濕度上升尤其快,而且匯聚3,500萬移工。《自然通訊》研究發現,一旦全球均溫升幅達攝氏3度,卡達和巴林勞工將是最大受害者,每年每人平均將少了逾300小時工時。
新北出現36度橙燈高溫 市府啟動防熱機制
受到近日太平洋熱高壓及沉降影響,造成大臺北地區氣溫炎熱,氣象局也發布了新北市橙燈高溫資訊,尤其今(20)日新北市,有持續出現攝氏三十六度以上高溫的機會。新北市消防局提醒民眾,預防高溫熱傷害有三保,保持涼爽、保持喝水、保持警覺。另外,民眾也要留意家中長者狀況,出門請備妥防熱傷害五裝備,包括太陽眼鏡、寬邊帽、透氣衣物、水瓶、防曬乳等,只要發現身體不適,就要立即撥打119電話求助。新北市長侯友宜表示,市府已於今天上午十時啟動防熱機制,執行公共場所防熱宣導措施,運用回收處理水進行分隔島、公園植被灑水保護及市區路面灑水降溫作業,應該約能降低達攝氏十度的環境溫度,並維持二至三小時。新北市災害防救辦公室主任謝政達說明,市府除持續各公共場所進行防熱宣導措施,提醒市民保持警覺,並啟動下述防熱機制項目,包括市區主要道路、公園及分隔島植被灑水保護措施。里長、社工及員警加強獨居老人問安關懷、加強街友聚集點防熱宣導,並提供避暑場所資訊。市北市府其他防熱機制措施包括:檢視戶外作業業者有關勞工防熱處置作為、加強長期照顧管理中心個案訪視、運用市場廣播宣導攤商補充足量水分、加強攤商及食品業者注意食材保存衛生管理的稽查輔導、119線上醫療指導員加強熱傷害症狀指導協助以及加強學校醫療保健等防熱工作等。消防局長黃德清則呼籲,如發現自己或他人身體出現熱傷害徵兆時,例如體溫升高、皮膚變紅、心跳加速,而且出現抽筋痙攣、噁心嘔吐、頭暈昏迷、神智混亂或無法流汗等症狀,務必進行急救五步驟,「陰涼、脫衣、散熱、喝水、送醫」,或撥打119電話請求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