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市場
」 蘋果 歐盟 Google APP蘋果恐成歐盟數位法首家被開鍘科技巨頭 罰金高達400億美元
路透5日報導,蘋果可能成為首家因違反歐盟「數位市場法」(DMA)而遭到開罰的大型科技公司。最快將11月內被開鍘。按照DMA規定,蘋果最高可能被重罰近400億美元天價罰金。據知情者透露,歐盟可能在本月內被開罰,但就目前事態發展來看,這個時間點仍有可能出現變化。蘋果拒絕評論相關報導。歐盟執委會未即使回應路透的提問。依照法規,違反DMA的科技公司,最高罰款為其全球一年營收額10%。以蘋果2023會計年度營收將近3,833億美元來看,若被歐盟開鍘最高罰款,罰金即高達約383億美元,這絕對會給蘋果造成嚴重影響。歐盟執委會6月指控蘋果,已經違反其旨在阻止科技業壟斷的DMA法規,讓蘋果成為首家遭執委會指控違反DMA的科技巨頭。歐盟針對科技巨頭壟斷行為不斷出手,目的是讓較小型科技公司能在市場有生存空間。早在3月期間,歐盟就以蘋果透過其App Store各種限制,壓制其他音樂串流對手的競爭力為由,對蘋果重罰18.4億歐元(逾20億美元)。若歐盟再以違反DMA來對蘋果開罰,只會令蘋果面對反壟斷的壓力不斷大增。DMA在2022年11月1日生效。歐盟執委會根據該法,指定蘋果、亞馬遜、微軟、谷歌母公司Alphabet、臉書母公司Meta、和TikTok母公司字節跳動等6家科技巨頭,從2024年3月7日起必須完全遵守DMA規定。其中,蘋果必須讓用戶在其iPad上,可根據自己選擇來設定預設網頁瀏覽器、蘋果在作業系統上允許其他替代性應用程式商店(app store)、讓其他廠牌耳機和智慧筆能應用iPad作業系統上的功能。
歐盟最後通牒! Google須改善搜索引擎壟斷 否則重罰年收10%
根據彭博社報導,谷歌(Google)面臨歐盟最後通牒,須迅速改變搜尋商業模式,讓對手服務能見度提高,否則將依據數位市場法(DMA)對谷歌最高處以全球年營收10%罰款。谷歌將受到來自歐盟監管部門的又一次打擊,歐盟官員正在根據《數字市場法案》準備一份針對谷歌的正式指控書,主要關於谷歌如何在不同搜索服務中(例如Google Flight和Google Hotel),顯示競爭對手的產品結果。如果不遵守規定,谷歌可能面臨高達全球年收入10%的重罰。消息指出,歐盟的初步調查結果可能在10月底之前發布,鑒於歐盟委員會高層人員即將進行改組,會議時間可能有所延後,谷歌仍然有時間去消除歐盟當局的擔憂。對此案的最終裁決將在明年3月底前作出。谷歌的律師本周與歐盟委員會官員進行閉門會議,以緩解監管機構對合規的擔憂。該公司有一項提議,是在谷歌的搜索欄引入新設計,使用戶可以選擇導航到其他搜索平台,或酒店網站和航空公司等直接供應商。谷歌發言人表示,公司試圖在尊重用戶選擇的同時,平衡不同類型網站的需求。歐盟委員會拒絕回應相關消息。
蘋果做出讓步! 批准Epic Games在歐洲市場推出應用app
蘋果公司(Apple)上週五(5日)表示,已批准電子遊戲公司Epic Games的遊戲市場應用程式在歐洲的iPhone和iPad上使用。此前,《要塞英雄》(Fortnite)的製作方Epic Games與這家科技巨頭的矛盾升級,指責蘋果阻礙其在上述設備上建立遊戲商店的努力。歐盟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上個月針對蘋果為驗證側載app和第三方app商城之舉而採取的檢查和審查程序的調查,但拒絕置評。應用開發者和反壟斷監管機構批評蘋果對iOS應用生態系統的嚴格控制。蘋果則回應稱,此次糾紛涉及Epic Sweden AB Marketplace,與已經獲批的Epic Games Fortnite應用程式無關。在蘋果宣佈這一消息之前,Epic表示,iPhone製造商已兩次拒絕該公司提交的文件,原因是這些文件中某些按鈕和標籤的設計與蘋果App Store中使用的設計相似。Epic在社群媒體X上連番發文表示,「公司使用『安裝』和『應用程式內購買』這樣的命名,是比照多個平台上各種熱門app的命名慣例,並且遵循iOS app中按鈕的標準慣例」。並強調,蘋果駁回的決定是「具有阻礙性的」,並且違反歐盟數位市場法案(DMA),因此已向歐盟委員會回報。自2020年遊戲公司Epic指控蘋果在其iPhone操作系統設備上對應用內支付收取高達30%的佣金違反了美國反壟斷法規以來,Epic和蘋果一直在打官司。
歐盟DMA首位開鍘對象 蘋果恐面臨年營收10%天價罰款
歐盟對社群媒體臉書母公司Meta以及美國蘋果公司的反壟斷調查,將在8月前提出初步調查報告。消息人士透露,雖為遵守歐盟前不久剛生效的數位市場法(DMA),蘋果已經做出一系列改變,但仍因涉嫌反市場競爭行為,沒能逃過歐盟指控的命運,恐面臨高達其全球年平均營收 10% 的罰款,成為歐盟第一個開鍘對象。據《路透》14日引述3名知情人士說法,歐盟執委會3月根據數位市場法,要求科技巨頭公司,給予較小規模對手競爭空間,並且讓用戶易於在彼此競爭的社群媒體平台、網路瀏覽器,和應用程式商店等線上服務之間轉換。並對蘋果、Meta,以及Google 公司展開調查。消息人士表示,歐盟主管機關將在8月夏季休假前,發布類似反壟斷指控的初步調查結果,首先針對蘋果,之後是Meta公司。蘋果被指控在其應用程式商店(App Store)設限,阻礙應用程式開發商引導用戶到蘋果以外的第三方平台下載App,以及針對在蘋果系統使用第三方瀏覽器的選擇。至於Meta公司則是聚焦臉書、Instagram上的付費換取無廣告的訂閱服務。蘋果先前已開放 iPhone 用戶自第三方應用程式商店側載 app,也可使用在非 WebKit 引擎上運行的第三方瀏覽器。DMA 還允許開發者為消費者提供應用程式內支付選項,繞過蘋果的應用程式內支付平台。這麼做也意味著蘋果無法收到最高可達 30% 的應用程式商店抽成。知情人士表示,遭指控公司可以提出補救措施,處理調查結果的疑慮。若經歐盟調查確認,蘋果公司未能履行「允許 app 開發者引導用戶前往 App Store 外的優惠,同時不收取額外費用」的義務。如果蘋果被裁定違反 DMA 規定,將面臨高達其全球年平均營收 10% 的罰款。蘋果2023 財年營收為 3830 億美元,代表它可能面臨 383 億美元的巨額罰款。根據上週五(14日)最新消息,歐盟委員會接下來幾周可能正式宣布對蘋果提出指控,但當前僅釋初期調查,因此蘋果可能仍有一些時間對 iOS 進行必要的更改,以找到令歐盟委員會滿意的作法。
歐盟《數位市場法》生效 將拿蘋果、Meta開刀
歐盟旨在監管科技巨頭壟斷行為的《數位市場法》(DMA)3月初生效後,即對美國矽谷科技巨擘展開調查,據知情人士透露,蘋果與臉書母公司Meta可能成為DMA首批開刀對象,面臨反壟斷指控。據3名熟悉內情人士指出,3月時歐盟執委會依據DMA,對蘋果、Meta及谷歌這3家美國科技巨頭展開調查,而蘋果和Meta可能因未遵守歐盟法令而面臨指控。內情人士聲稱,歐盟監管機構將在8月暑假前發布初步調查結果,第一個受到指控的是蘋果,再來是Meta。歐盟調查鎖定蘋果的導引規定(steering rule),指其設下的限制,阻礙app開發商告知用戶在蘋果App Store以外的免費優惠,並對app開發商徵收新費用。另一項調查則是針對蘋果網頁瀏覽器Safari的選擇螢幕,這可能耗費較多時間。至於對Meta的調查,則聚焦其近日推出的付費或同意模式,用戶欲享有無廣告的臉書和Instagram服務,須支付訂閱費。歐盟反壟斷專員維斯塔格(Margrethe Vestager)預計11月去職,歐盟料在此之前做出裁決,被控公司可就歐盟調查的疑慮提出補救措施。違規企業可能被歐盟處以罰金,最高達公司全球年營收的10%。DMA立法目的在遏阻科技巨頭壟斷市場,要求他們對小型對手開放競爭空間,此外社群媒體平台、網路瀏覽器和應用商店等競爭激烈的線上服務,用戶在轉換上能更暢行無阻。不只歐洲,科技巨頭也面臨北美反壟斷調查的壓力。媒體報導美國司法部與聯邦貿易委員會(FTC)達成協議,要對在AI產業具主宰地位的科技業者啟動反壟斷調查,輝達、微軟、OpenAI都被盯上。而谷歌被控線上廣告技術涉及壟斷,母公司Alphabet要求在9月開始審理前就做出裁決,但遭美國聯邦法官以案件爭議太多為由駁回,意味谷歌須在法庭上為自己辯護。
日本通過新法防大型企業壟斷APP市場 違者罰國內銷售額20%超高額罰款
日本參議院於12日通過《智慧型手機應用程式競爭促進法》,新法將監管大型IT企業壟斷APP市場。違規企業將面臨相當於日本國內銷售額20%超高額罰款,遠超日本現行反壟斷法的標準。新法明確禁止大型IT企業的妨礙競爭行為,如強制預裝自家軟體或優待自家產品,限制範圍包含操作系統、應用程式商店、瀏覽器和搜尋引擎。違規企業將面臨相當於其日本國內銷售額20%的高額罰款,遠超現行反壟斷法的罰款標準。此次立法被視為日本數字政策的一個重要里程碑,符合全球加強對巨大IT企業監管的趨勢,預期有助促進業者競爭,推動價格下降,並帶動創新讓使用者增加更多選擇。此外,還有望推動競爭從而使價格下降。新法也要求業者就手法情形作出彙報,若違反後拒不改善,則罰款將調升至30%。擁有壓倒性影響力的蘋果和谷歌,其主要收入來源之一是「應用程式商店」。用戶通過商店安裝程式,在程式內支付的費用首先會進入蘋果或谷歌,扣除最多30%的手續費後才支付給程式開發商。東京一位不願具名的程式開發商對日本放送協會(NHK)表示,30%的手續費負擔相當沉重,如果手續費能降低,就能有更多資金投入新功能開發:「大型應用程式商店確實讓我們的作品可以觸及更多用戶,但希望新法能帶來適當的競爭,藉此減少手續費。」同樣的監管方面歐盟(EU)走在前列,今年3月全面適用對谷歌和蘋果等公司規定禁止事項的《數位市場法》(DMA)。日本政府計劃與歐美的監管機構合作,確保該法有效實施,並共同應對全球範圍內的數位市場壟斷問題。
果粉注意!iOS 17.3認證遭關 謹慎更新iOS 17.3.1
果粉注意!蘋果公司(英語:Apple Inc.)日前發布iOS17.3.1的系統版本,修復iOS17.3導致的文字重疊、重複等錯誤,而隨此次更新釋出,較舊版本的iOS17.3系統認證已遭關閉,意即iPhone使用者若對新版iOS系統不太滿意,一旦更新後也無法降回iOS17.3版本。根據《9To5Mac》報導,蘋果公司1月22日開放更新iOS17.3系統,推出「遭竊裝置防護」、新增Apple Music協作播放清單等8大功能。其中遭竊裝置防護是對倘若用戶的iPhone被偷,系統就會要求透過Face ID臉部辨識或Touch ID指紋辨識驗證身分,才能更改某些關鍵資料。後來蘋果公司2月8日再度釋出iOS17.3.1的系統版本,連帶iPadOS17.3.1、macOS14.3.1、watchOS10.3.1也都連帶同步釋出更新功能,主要針對文字輸入錯誤等問題做出修復。不過就在iOS17.3.1推出之後,蘋果公司關閉iPhone較舊的iOS17.3系統版本認證,表示即便用戶不太滿意iOS17.3.1系統,更新後也無法透過「越獄(jailbreak,取得iOS裝置系統最高權限的技術手段)」降回較舊版本。另外下個iOS17.4系統版本預計3月推出,主要變化在於針對歐盟的《數位市場法案》做出調整,允許用戶使用除了App Store的第三方應用商店,並讓iPhone能夠側載安裝App,也會放寬Safari瀏覽器限制、開放NFC功能。
要求暫緩履行歐盟《數位市場法》守門人職務 法院「這理由」駁回TikTok訴求
在2023年9月時,歐盟依據《數位市場法》(DigitalMarkets Act,DMA)將Facebook、Google、蘋果、TikTok母公司字節跳動等6間公司列為「守門人」(gatekeeper),要求這些企業未來不得做出技術性偏袒自家產品、縮限用戶選擇的行為。而字節跳動不僅向法院提出上訴,同時也提出要求「審理期間暫緩遵守守門人要求」。但如今法院直接駁回字節跳動的請求,因為法院認為字節跳動無法證明「延後遵守」的急迫性與重要性。根據《The Verge》報導指出,《數位市場法》的守門人的概念,是指每月活躍用戶超過4500萬、市值達到75億歐元的企業,這些企業應被視為守門人企業。而被列為守門人的企業,除了不得技術性偏袒自家產品外,還要開放第三方事業與自家企業進行直接互通,同時不得未經用戶同意,將用戶資料進行分析、處理,進而對其投放客製化廣告等行為。而如果身為守門人企業,但是卻違反規定的話,最高可處該公司在全球年總營業額的10%作為罰金,連續違規的話,最高可處總營業額20%的罰金,八年內違規三次的話,歐盟執委會有權對其採取任何必要或矯正之措施。而被歐盟列為守門人企業的名單有Google、Meta、蘋果、亞馬遜、字節跳動等堪稱是目前世上最大型的科技公司。在事發第一時間,字節跳動方面就回應表示TikTok根本沒有符合歐盟規定的守門人企業的標準,認為自己不該列在名單中,也在2023年底對此提出上訴。而字節跳動同時也向法院提出請求,要求在審理期間,TikTok應暫緩遵守守門人企業的規定。但報導中指出,歐盟法院審理後認為,由於字節跳動無法證明其暫緩遵守守門人企業規定的急迫性與重要性,再加上字節跳動也無法證明其存在洩漏機密訊息的實際風險,所以駁回字節跳動的請求。這也代表著,即便歐盟法院後續接受了字節跳動並非是守門人企業的上訴,但在3月《數位市場法》生效之際,TikTok還是要強制履行守門人企業的規定,否則歐盟將有權依法對其開罰。
生成式AI搭配RCS格式簡訊功能 外媒評iOS 18「史上最重要升級」
蘋果上周發布了iOS 17.3,若依照過往慣例,接下來要發布的極有可能就是iOS 18。目前外界還在猜測iOS 18到底還會支援那些新功能,但如果依照《彭博社》科技線記者古爾曼(Mark Gurman)的專欄「Power On」的爆料來看的話,眾多外媒認為,iOS 18極有可能會是史上最重要的升級,因為目前傳聞裡面會加入生成式AI、RCS格式簡訊,以及眾所期待但是又半套的第三方軟體市集。綜合《彭博社》科技線記者古爾曼(Mark Gurman)的專欄「Power On」資料指出,在iOS 18中,蘋果會如同先前預告的加入RCS格式的簡訊服務,先前蘋果就曾向《9to5mac》解釋,就安全性而言,採用點對點加密的iMessage,其實在安全性遠高於RCS通訊協定。但蘋果官方決定讓iMessage與RCS並行處理。屆時,iMessage並不會消失,還是會充當iPhone用戶之間的溝通橋樑,而RCS將會取代傳統的SMS與MMS(但會保留下來當作備選),會與iMessage分開存在。除了RCS格式簡訊外,另外在iOS 18的Siri數位助理的部分,蘋果也計畫導入Apple大型語言模型(LLM)作為輔助,讓Siri能夠解決更複雜的問題,同時也能搭配iOS特有的「捷徑」功能作擴大整合,以此來強化人工智慧在iPhone或是iPad上的實用程度。除此之外,在一些官方的App上,蘋果官方也有意思導入AI來輔助使用者使用,像是Apple Music、Pages、Keynote和Xcode等等軟體。而除了上述兩點外,為了因應歐盟先前出台的《數位市場法案》,傳聞蘋果將會在iOS 18中開放第三方的軟體市集功能。但截至目前為止,針對這部分的情報少之又少,僅知道即便是第三方軟體市集,還是會受到蘋果官方大量的限制,以及這項服務僅限於「歐盟會員國」地區的「iPhone」才可以使用,非會員國的國家或是iPad,是無法使用第三方軟體市集服務的。
因應《數位市場法案》 蘋果明年開放「歐盟地區」從第三方下載App
根據蘋果一份遞交給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SEC)的文件,內容中表示,蘋果將會同意在開放第三方的軟體下載渠道,屆時歐盟地區的蘋果用戶可以從官方App Store以外的地方下載軟體。而這項變動,最快從2024年就會開始。根據《Apple Insider》報導指出,蘋果之所以會同意開放第三方渠道,主要是歐盟先前出台的《數位市場法案》,該法案中規定要求蘋果必須向競爭對手開放應用程式商店的權利,否則蘋果就會面臨退出歐盟市場的可能。當時就傳出,雖然蘋果曾針對這份決議提出異議,但並未撼動歐盟官方的態度。而在一份遞交給SEC的10-K表格中,在提及蘋果未來的業務變革中,蘋果官方明文寫到「由於影響應用商店的立法倡議,如歐盟(EU)數位市場法案,公司須在2024年3月之前遵守。」這也代表著,歐盟地區的蘋果使用者,有機會在2024年就看到第三方軟體下載服務。蘋果官方也在表格中分析開放第三方軟體下載服務的影響,蘋果官方認為,屆時如開放第三方下載服務,官方的App Store的銷售量將會明顯減少,連帶地分潤的傭金收入也會降低「公司的業務、營運成果和財務狀況可能會受到重大不利影響。」
泰坦號探索「鐵達尼」殘骸鬧出人命 富豪付完31萬訂金「臨陣退縮」原因曝
觀光潛水器「泰坦號」(Titan),本月18日赴「鐵達尼號」(Titanic)殘骸附近探索,不料卻發生失聯意外,船內5人被認定全數罹難,引發全球高度關注。綜合外媒報導,原本英國千萬富翁布朗(ChrisBrown)也報名了要參加這次行程,而且還已經支付折合台幣約31.6萬的訂金,但他最後一刻卻選擇自動退出,意外讓自己免於死亡風險,而他背後擔心與顧慮的原因,也跟著曝光了。根據《太陽報》等外媒報導,富商布朗是一名數位市場行銷的高階主管,過去他曾在一次南極徒步之旅中,認識了英國億萬富翁哈定(HamishHarding)。後來2人前往維珍集團創辦人布蘭森(RichardBranson)的私人小島度假,因為大家相談甚歡,也促成了這次原本要成行的泰坦號之旅。布朗事後向媒體指出,在敲定要進行泰坦號探險之旅的時候,當時泰坦號還正處於研發階段,布朗當時與哈定各支付8萬英鎊(約新台幣316萬元)的10%,也就是8000英鎊(約合新台幣31.6萬元)當作這趟旅程的訂金。後來布朗發現,泰坦號的廠商,使用老舊鷹架柱作為潛水器的壓載物,並使用電動遊戲風格的控制器來操控,被他認定營運商似乎有偷工減料的嫌疑,「最後,我寄電子郵件給他們說,『我不能再繼續下去了』,並且要求退款。」不過布朗的好友哈定,最後仍有登上泰坦號,目前已被認定罹難了。而其實根據不少外電的報導都發現,泰坦號營運商「海洋之門探險」多次收到警告,這艘潛水器存在結構安全風險,而該公司在出事後,目前還未針對布朗的評論做出回應。
呼籲G7共同監管ChatGPT 歐盟擬設「AI生成」標籤
歐盟執委會執行副主席、競爭事務執委維斯塔格(Margrethe Vestager)於當地時間24日向《日本經濟新聞》表示,歐盟期望最早在今年就可以針對ChatGPT等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全球規範達成共識。據《日本經濟新聞》的報導,負責歐盟競爭和人工智能政策的維斯塔格表示,「越快通過相關規範會越好。」報導稱,她是第一位針對人工智能新興科技領域訂出監管時間表,並提供技術細節的歐盟高級官員。此外,她還以強力監管美國科技巨頭而聞名。維斯塔格在專訪中提供了新法規可能涵蓋的具體案例,「例如,如果一張照片、一部電影或一首歌是用AI製作的,你就有義務給它貼上標籤。當人們因性別、居住地、年齡等因素而遭到歧視,比如在篩選抵押貸款或保險申請時,它會為AI的使用提供護欄。」她補充,企業應該被要求解釋他們的生成式AI工具是如何做出決策的。「你們為這項技術設置了什麼道德護欄?」在ChatGPT等先進工具興起之前,歐盟已在醞釀新的立法來規範AI的使用。目前擬議的法規需要進行修改,以適應生成式AI。維斯塔格指出,「我確實希望我們能在今年晚些時候達成政治協定,這樣協定就能生效。」但她也強調,擬議的規則不會影響該領域的研究,「你可以測試,你可以創新,你可以追求新的想法,我們只在它投入使用時進行監管。」在談到AI領域的競爭政策時,維斯塔格則表示,「我們仍處於探索階段。此前,微軟投資了ChatGPT的開發商OpenAI。谷歌也推出了自己的生成式AI工具Bard。」維斯塔格進一步點出,歐盟的《數位市場法案》(Digital Markets Act,DMA)旨在限制主要線上平臺的權力,「如果我們發現AI在競爭中發揮了作用,可能會對它進行調整。」她還表示,要求企業防止有害資訊傳播的DMA可能適用於某些情況,直到有關生成式AI的規則被制定出來。她還概述了建立一個辦公室的計畫,該辦公室負責就潛在的AI相關擔憂提供建議和調查。她還表示,希望七大工業國組織(G7)就該技術制定共同規則。
推特前1千大廣告客戶 1月逾半停止買線上廣告
去年10月馬斯克(Elon Musk)買下推特以來,推特不斷流失廣告客戶。最新調查發現去年9月推特前1,000大廣告客戶當中,有超過半數在今年1月已停止在推特平台上購買線上廣告。數位市場分析機構Pathmatics指出,包括可口可樂、聯合利華(Unilever)、吉普、富國銀行及默沙東在內等推特前1,000大廣告客戶當中,有625家都在1月25日前停止在推特平台購買廣告。富國銀行證實已暫停在推特平台購買廣告,但仍繼續使用推特做為對外溝通管道。同屬推特前1,000大廣告客戶的HBO電視台雖然繼續購買推特平台廣告,但單月廣告支出從去年9月的1,200萬美元降至今年1月的5.4萬美元。Pathmatics資料顯示,去年10月推特前1,000大廣告客戶在推特平台上的單月廣告支出合計1.3億美元,但今年1月25日為止只剩4,800萬美元,足足下滑60%以上。
率團訪新加坡 柯文哲:各部門目標一致,進步方能有感
民眾黨主席、台北市長柯文哲昨(15)日率領市府團隊出訪新加坡,中午左右抵達新加坡。柯文哲今天於臉書上發文指出,自己發現新加坡政府非常強烈的意識到e化必然會導致「數位落差 」,使好處被少數人所寡佔,所以致力協助年長及弱勢者學習,將新加坡打造為一個數位包容的環境。只要各部門局處戰略目標一致,給人民清楚方向,進步方能有感。柯文哲在臉書上發文指出,昨天到新加坡第一站是拜訪西南區劉燕玲市長,她思慮清晰、條理分明,除了擔任市長外,同時也身兼貿工部,文化、社區及青年部政務部長,因為新加坡是內閣制,所以她還是議員,一個人兼四份工作。柯文哲表示,劉部長特別分享在疫情期間如何在新加坡店鋪、小販推動「e化」(新加坡稱「數碼工作」),從2020年6月先推出CDC (voucher),在紙本代金券上附QR code,先提供中低收入戶減輕負擔也吸引更多樂齡長者加入數位化行列,後續再推出第二波、第三波,逐步推高e化比例。印象最深的是一份Voucher是以家戶為單位,只要在手機上操作就可以直接分發給多位家庭成員,減少政府分送給人民的壓力,第四波還計畫再升級,可以作為捐款使用。柯文哲指出,接著前往資訊通信媒體發展局Infocomm Media Development Authority(IMDA)拜會,IMDA近年來致力強化數位市場之「法規監管」與「個人隱私保護」,讓企業與政府一起解決數位化帶來的問題。柯文哲表示,此行中也發現新加坡政府非常強烈的意識到e化必然會導致「數位落差」,使好處被少數人所寡佔,因此更用力協助年長、弱勢者學習,將新加坡打造成一個數位包容的環境。只要各部門局處戰略目標一致,給人民清楚方向,進步方能有感。
百億大玩具2/拒管新聞議價 數發部只與數位平台談「攜碼」
立法院即將開議,在野黨已揚言將會在《數位中介服務法》(中介法)與數位發展部(數發部)預算上開闢戰場,嚴格把關。雖然數位發展部部長唐鳳已表示,非法言論的監理業務不屬數發部,不會接手《中介法》,但在野黨指出,《中介法》除了規範網路言論的「數位內容」外,其實也規範利潤分配的「數位市場」,日前學者提出的民間版《新聞媒體與數位平台強制議價法》,也建議數發部為主管機關,只不過數發部卻表示無意接手。民眾黨立委蔡壁如指出,《中介法》草案的內容規範,包含數位內容及數位市場兩個部分,原本應該優先討論的是數位市場秩序,包括網路社群平台在轉貼新聞內容時應如何與內容產製者分潤的相關規範;但在8月22日的第3次公聽會上,與會者討論卻都集中在數位內容的管制,才會引發「大炸鍋」,「箝制言論自由」的批評排山倒海而來,政府只好緊急擱置這項草案。立委蔡壁如認為,網路上的非法言論的確需要規範,但不能拿來做為箝制言論自由的藉口。(圖/翻攝自蔡壁如臉書)蔡壁如指出,網路平台與媒體議價支付使用新聞內容的費用,屬於管理數位市場的一部分,對於維護台灣的健康新聞環境來說很重要,媒體產製的內容被網路平台用來蹭流量,所產生的利潤卻沒有分給真正的製作者,這樣並不公平,也讓媒體流失大量的收入。她說,專家學者在討論《中介法》時,原本要先推「議價法」,但後來歪樓了,全部焦點都落在「管制網路言論」上面。「媒體如果有健康的財源,就不必看政府的臉色,現在幾乎所有的媒體都是靠政府在豢養。」蔡壁如質疑,政府對於數位平台與新聞媒體議價的制度規劃,遲遲沒有進度,固然因為涉及現有不同政府部門,權責相當複雜,但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執政者也不樂見新聞媒體開拓財源。她舉例說,現在選舉近了,衛福部有大筆預算刊登防疫廣告,新聞媒體怎麼敢不報導前衛福部長、台北市長候選人陳時中的正面新聞?她不滿地說,政府光明正大「收買」媒體,「花500萬在電視上教人洗手,另外500萬再幫忙宣傳,媒體為了生存,能不妥協嗎?」政府掌握大筆行銷預算,在不景氣時成為媒體的重要收入來源之一。圖為總統蔡英文與台北市長參選人陳時中出席電腦電玩電器空調影音展。(圖/黃威彬攝)台北市長候選人、「台灣維新」召集人蘇煥智說,對於社群網路平台為使用新聞內容付費給媒體,部分立委及民間學者疾呼政府應立法推動,並建議由數發部主導,結果對於這種會得罪人的立法,數發部又馬上踢皮球,表示必須由政委負責協調。蘇煥智指出,唐鳳表示將由「多元宇宙科」研究跨平台互通性標準,讓民眾以使用單一帳號登入不同的數位平台,但這種「攜碼」的事應該是民間業者自己的商業行為,不須動用到政府部門;反觀數位平台是否向新聞媒體付費,是攸關民主社會健全第四權的議題,數發部卻又不願負責,質疑數發部設立後將造成互搶資源、卻互踢皮球,反而弱化行政院的統合領導力。看來數發部只想透過「多元宇宙科」就「攜碼在不同平台間轉換帳號」這種事與各大數位平台協調,而不打算處理使用者付費、廣告分潤等嚴肅的問題,難怪被批評是花費200億元量身打造的「數位大玩具」。
數位發展部將立法成立 民眾黨籲把人民血汗錢花在刀口上
立法院今(28)日將表決通過「數位發展部組織法草案」,民眾黨立委高虹安、邱臣遠早上舉行記者會表示,民眾黨團樂觀其成,但成立專責的「數位發展部」,並未必能解決當前數位治理能力缺乏的問題。高虹安舉例提出質疑,政府耗資1億9千8百萬「租用」公費疫苗預約平台,是否真的有將人民的血汗錢花在刀口上。去年蔡英文就職典禮宣稱,要大力推動國家數位轉型,高虹安表示,歷經一年多的朝野討論後,台灣終於要進入「重視數位治理」的國家行列了;但基於務實、理性的角度來看,成立了數位發展部後,真的就能後解決當前政府的數位問題嗎?我們還是要再次提醒政府,未來在進行數位治理時,權責一定要分明;使用各類牽涉到國人或使用者個資的數據時,一定得小心,完善防火牆,避免資料外洩。高虹安指出,政府耗資1億9千8百萬「租用」公費疫苗預約平台,在上週五宣布即將停用了;而根據採購網平台,這個平台的租用期間應該到2022年的六月,提早中止使用,是否可以省下一些民脂民膏?還是這筆遠超過業產業行情的租用費,在系統下線後依然得要照付?就算不用再付,「花費近億元租用一個網站服務,是否真的有將人民的血汗錢,花在刀口上?」邱臣遠說,民眾黨黨團相當認同這次數位發展部「創造創新、安全、永續之數位家園」的願景,面對當前日漸複雜的數位治理問題,更希望政府找到解決方法,而非「選舉口號」;目前政院版還有許多不足之處,包含數位領域專業人員恐不足、忽略擔起促進數位市場秩序責任等問題。邱臣遠表示,目前「數位發展部」分別從經濟部、交通部、國發會與行政院資安處等機關移撥業務,卻仍未納入數位金融科技、也未納入NCC的網路平台監理,連各機關可以移撥多少人都還沒有規劃,包括工業局都擔心業務移撥,產業主管機關會不會變更?更擔心目前組織業務編組遭到裁撤,這些都沒有談清楚。業務移撥的機關只想放出雞肋,卻不想失去肥肉給數位發展部,這是目前機關間最大的矛盾。
Google、蘋果APP商店抽成30%遭批壟斷 美議員提案第3方商城
近幾年蘋果、Google頻頻因APP平台抽成問題引發訴訟,美國橫跨兩黨的議員難得達成共識,提出「開放應用程式市場法(Open App Markets Act)」的提案,希望促使蘋果、Android開放第3方商城。出現「開放應用程式市場法(Open App Markets Act)」提案的原因在於,近年許多應用程式開發商,不滿蘋果的APP Store以及Google的Play商店,每筆抽成高達30%,金額太過龐大。也因此使影音平台Netflix以瀏覽器付費繞過平台抽成,但Goolge似乎意識到若未來開發商都循此做法,可能會造成收益降低,因此在9月底開始強制收費,同時要求開發商只能使用Play商店的訂閱系統。該法案由民主黨參議員 Richard Blumenthal、Amy Klobuchar 以及共和黨參議員 Marsha Blackburn共同發起,鎖定的正是蘋果以及Google,認為兩大巨頭不應該強迫開發商只能使用平台的付費機制,更不能因定價問題懲罰開發商;該法案同時也要求蘋果開放第3方商店,。事實上,歐盟日前研擬《數位市場法(Digital Markets Act)》時,蘋果執行長庫克(Tim Cook)就表示,若開放第3方下載,會破壞蘋果自有的安全性;因此美議員提出的法案也有但書,若能證明不開放第3方下載原因是出自隱私、安全或者防詐的話,則可被允許。
西門子7億美元收購Supplyframe 促台灣半導體供應鏈導入數位化
德國西門子公司於歐洲時間5月17日表示,將與Supplyframe簽屬協議,以7億美元收購Supplyframe,預計在2021年第4季度完成。合併之後,Supplyframe將成為西門子數位工業軟體中一個獨立的單位,并在未來保留其目前品牌。西門子表示,該收購案可讓用戶無縫且迅速的獲取西門子的產品資料及Supplyframe的市場產業情報,降低成本、提高決策效率。同時,此收購案亦能讓Supplyframe透過軟體即服務(SaaS),加強與西門子的產品組合—電子設計自動化(EDA)和印刷電路板(PCB),甚至其他領域和技術。西門子股份公司董事成員Cedric Necker表示「我們非常高興將Supplyframe的高度創新精神以及人才團隊引入西門子這個大家庭,Supplyframe將會是加速西門子數位市場的戰略核心,而Supplyframe的智能化系統完美補足了西門子的工業軟體需求,可以有效拓展中小型客戶的市場。」Supplyframe首席執行長兼創始人Steve Flagg也說明,「近期的零件短缺暴露了供應鏈的脆弱性,這是個數位化轉型與智能決策的良好契機,也表示與西門子聯手將會擴大規模,推動DSI至全球。」Supplyframe亞太區總經理洪子倫進一步表示,在此次的併購結合之後,Supplyframe將借重西門子多年累積的經驗,加速Supplyframe進入臺灣市場。臺灣在半導體及電子元件產業的技術和產值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但可惜的是,在整個產業上導入數位化卻仍然有很大的進步空間。洪子倫指出,在新冠肺炎疫情之後,國際間的實體交流受阻,建議政府更應該要運用政策來鼓勵業者導入雲端服務平台,運用數位技術改善營運流效能,為企業帶來新營運模式、增加競爭力,以確保臺灣在全球市場持續保有領導地位。Supplyframe的軟體即服務SaaS產品在過去幾年,以每年約40%的速度增長,預計將以這個速度持續成長。
歐美貿易、科技戰爆發在即 Google、蘋果、臉書恐面臨巨額罰款
歐美的貿易與科技戰即將爆發!歐盟15日公布2項數位服務重要法案草案,要求谷歌、蘋果、臉書等美國科技巨頭改變在歐商業手段,否則可能面臨高達年營業額10%的巨額罰款,甚至可能被迫分拆業務。這2項法案將是歐盟對美國科技業打出最重的一拳,不僅如此,這些巨企的「後院」也竄出火苗,美國多州料將對谷歌提出反壟斷訴訟。歐盟執委會頒布《數位服務法》(Digital Service Act)和《數位市場法》(Digital Markets Act)反壟斷監管草案,被視為20年來首度針對網路規則進行全面改革。執委會表示,法案目的是保障用戶獲得數位服務時的基本權利,以及建立公平競爭環境,促進歐洲數位經濟單一市場的創新、成長和與競爭力。預計可能需要2年,草案方可正式生效。草案規定,主要監管對象涵蓋過去3年內在歐洲年收入不低於65億歐元,或是上個財政年度平均市值不低於650億歐元,且核心服務遍布至少3個歐洲國家的企業,這些企業稱為「守門人」企業。已知至少10家大型企業滿足上述標準,除GAFA(Google、Apple、Facebook、Amazon)和微軟外,Netflix、Instagram、推特、YouTube等皆符合標準。根據《數位服務法》,上述企業必須提高網路廣告透明度,並加強對極端言論與錯誤消息的監管。《數位市場法》則規定,這些企業不得讓自營產品的平台上排名凌駕競爭對手,也不能使用競爭對手的數據資料與之競爭等。違規企業將面臨其在歐洲地區年收入最高10%的罰款,如果1家企業在5年內被開出3張以上罰單,可能被迫出售部分業務。臉書等巨企警告,加強監管可能迫使他們搬離歐洲,造成大量工作機會流失,歐洲民眾甚至可能無法使用網站。美國商會也反嗆,歐盟故意懲罰帶來經濟成長與復甦的「成功公司」,且這些措施「並不會提高歐洲本身的競爭力」。在美國,不久前聯邦貿易委員會(FTC)和來自48個地區的總檢察長聯合提交2份針對Facebook的反壟斷訴訟,要求Facebook切割包括IG和WhatsApp等資產、禁止向軟體開發商施加反競爭條件,且未來收購案都必須事先核准。谷歌繼10月面臨司法部反壟斷訴訟後,科羅拉多州、內布拉斯加州等多州政府最快17日也將提出反壟斷訴訟,指控Google故意調整搜尋結果排列順序,削弱同業競爭力。
川普威脅下Tiktok前途未卜 Triller趁亂竄起
廣受美國年輕人喜愛的中國影音社交軟體TikTok,籠罩在美國政府威脅查禁的陰影下。若微軟收購TikTok過不了總統川普這一關,TikTok恐被迫退出美國市場,用戶開始急尋其他替代選擇。面對TikTok前途未卜,22歲用戶拉嘉納(Frankie Lagana)的應變之道,就是轉移陣地到谷歌旗下的龍頭影音平台YouTube,他已目睹自己的朋友和其他人這麼做。自從川普7月底揚言要對TikTok下禁令, 網紅米契(Tati Mitch)在幾位追隨者的慫恿下,亟力號召她在TikTok的數百萬粉絲,跟隨她轉往其他社交媒體平台,包括Instagram、YouTube及新竄起的Triller。據應用程式分析公司Sensor Tower資料,在7月最後一周,Triller的用戶下載量暴衝,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加超過20倍。除Triller之外,還有Byte、Dubsmash和Clash App等其他影片分享app,也想趁勢而起。上周末Triller衝上蘋果應用程式商店(Apple Store)的免費app排行榜第1名,Byte排第2,TikTok第3。從TikTok用戶一窩蜂找尋新的替代選擇來看,萬一美國的TikTok禁令真的上路,可想而知社群媒生態將大幅翻轉。谷歌、臉書等大企業各自有類似TikTok的產品,屆時它們在數位市場的龍頭地位將更加穩固。川普欲封殺TikTok,對臉書麾下照片分享平台Instagram來說正是時候,Instagram準備在美國和其他50個國家,推出宛如TikTok翻版的Reels。但對TikTok用戶而言,在其他社群平台上另起爐灶沒那麼容易。拉嘉納大吐苦水說:「我現在是火燒屁股,拼命在做YouTube影片。在TikTok與YouTube占有一席之地的意義截然不同,YouTuber走入現實生活還是名人,但出了TikTok沒人認識你。」TikTok在美國有1億用戶,YouTube的全球用戶數超過20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