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圀宏
」 林圀宏 心臟病 心肌梗塞 猝死國中生多次暈倒「竟是心臟釀禍」 電燒迷走神經可緩解
一名國中生多次暈倒,原先被診斷為癲癇發作,最後求診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心臟內科主任林圀宏,林圀宏診斷國中生是迷走神經暈厥,在過度刺激的情況下,導致心跳變慢血壓下降,腦部沒有得到血液供應而昏倒,目前透過節律器防止心跳變慢。林圀宏表示,國外興起利用電燒心臟迷走神經節的治療方式,把迷走神經節燒灼之後,達到抑制心跳變慢、血壓下降的效果,來治癒迷走神經性暈厥的的病人。林圀宏表示,在暈眩的類別裡面有一種稱之為迷走神經性的暈厥,就是附著在心臟的迷走神經,過度刺激的情況下,導致患者心跳變慢,血壓下降,而腦部沒有得到充足血液供應而昏倒,代表每次暈倒都是非常突然,連防備的時間都沒有,非常危險,例如開車如果突然昏厥,很容易造成車禍,又像是站立突然暈倒,容易造成骨折嚴重外傷等。過去以裝節律器來防止病患心跳慢,但如果病患合併有血壓下降問題,裝節律器並無法改善,而且很多都是屬於年輕的病人,導致每十年要不停的更換節律器,不停的動手術,或是透過藥物讓病人的血壓上升,都是屬於保守治療方式。約在5年以前,國外開始興起燒灼心臟迷走神經節的一個治療方式,把迷走神經節燒灼之後,達到抑制心跳變慢、血壓下降的效果,來治癒迷走神經性暈厥的病人,治癒率達到90%以上,因此,可以一次性的改善和解決病症。迷走神經節是長在心臟的表面,神經節是一個屬於不可再生的組織,所以把附著在心臟表面的迷走神經,藉由電燒的方式找到它的位置之後,加以破壞迷走神經節,讓心跳和血壓恢復正常。
40歲女心臟亂跳又胸悶 「冷凍氣球肺靜脈燒灼術」助恢復健康
一名40歲的女性病患因為心跳變快變亂,出現心悸,伴隨胸痛、胸悶、頭暈的情況。求診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內科部長、心臟血管科主任林圀宏,經過診斷確認是陣發性心房顫動;由於病患屬於初期病症,因此,林圀宏醫師建議使用冷凍氣球肺靜脈燒灼術,經過兩個小時手術,病患出院後,症狀解除,目前持續追蹤觀察。心臟血管科主任林圀宏表示,冷凍氣球肺靜脈燒灼術,主要針對陣發性心房顫動的病人,在左心房後面四條肺靜脈,利用氣球填充液態一氧化氮,讓氣球達到零下負50到負60度的低溫,以此低溫,對肺靜脈入口的一整圈細胞造成破壞,達到阻絕肺靜脈跟心房電氣連通的效果,避免心房顫動再度發生。心臟血管科主任林圀宏指出,冷凍氣球肺靜脈燒灼術治療適合三大族群,首先是心房顫動發生時間不長,仍然處於陣發性的,心臟亂跳一陣後還是會恢復正常,其次是吃藥後心律會恢復正常的病患,以及心臟結構還不至於因為長期的心房顫動造成心房擴大情形下的患者。除了冷凍氣球導管之外,還有一種冷凍燒灼導管,它在導管的前端形成一個比較小的冰球,針對小區域性的細胞,不正常的傳導部位,也可以達到指向性冷凍破壞的效果,適合心臟比較小的病人,特別像孩童。冷凍燒灼的溫度下降是比較緩慢的,可以隨時終止回溫保障安全;同時在形成冰球之後,導管與心臟會形成一個固定的效應,導管不會有移動、滑動的現象產生;除了適合小朋友,也適合異常傳導神經就剛好長在正常神經的隔壁、附近的患者,可以精準又安全的治療。
醫師胸痛3個月找不出異狀 「電腦斷層一照」撿回一命
一名57 歲的內科醫師,胸悶胸痛長達三個月,某天身體非常不適到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急診室急救,透過心臟酶指數以及心電圖檢查,沒有發現異狀。再透過門診電腦斷層掃描,確診是心血管前降支病變,經過緊急心導管手術,搶回一命,目前持續門診追蹤。心導管室主任陳業鵬表示,這名內科醫師並無糖尿病,可能跟工作長期壓力有關,造成心血管阻塞,幸好,這名醫師的右冠狀動脈微小血管持續供應血流, 如果再延遲,最嚴重恐猝死或失去意識。由於前降支血管完全阻塞,且有對側的側枝循環供應,斑塊推測比較硬,屬於複雜性手術,在醫護團隊的努力下,只花不到50分鐘就打通血管。陳業鵬指出,心血管阻塞,三高,肥胖,壓力和抽菸等,都是高危險因子,會造成冠狀動脈問題,近幾年也發現,桃竹竹苗地區,心血管阻塞,有越來越年輕的趨勢,30多歲就發生心臟三條血管右冠狀動脈、左迴旋支,以及左前降支有嚴重病變及血管狹窄,需做心導管手術,因此,建議排解壓力,健康飲食,一個月量一次血壓監測健康。內科部長林圀宏表示,個案胸悶胸痛來急診,抽血、心電圖都沒有異常。類似這種個案在門診可以選擇跑步運動心電圖,鉈201核子醫學攝影和心臟動脈的電腦斷層,但該個案沒有做跑步運動心電圖和鉈201,因為這兩項檢查必須心臟負擔,激發心臟缺氧的表徵,才會看到異常,但個案心臟狀況不穩定情況去增加心臟負荷,可能有較高風險;相較之下,電腦斷層沒有風險。除了減少病人心臟負荷,也是心導管術前的準備工具,異常病症一目了然。醫學影像科總技師周思賢表示,本院心臟電腦斷層檢查,利用8K HD寶石級高階電腦斷層儀執行掃描,以非侵入性的方式,快速、無痛與精準的執行檢查,掃描後能提供準確的鈣化分數與評估血管狹窄阻塞程度,讓病灶無所遁形。
明金成猝逝!心肌梗塞存亡僅10分鐘 醫分析「這習慣」讓年輕人血管傷痕累累
演而優則導的明金成,今年1月20日喜獲龍鳳胎,剛升格當新手爸爸,卻於昨(8日)深夜因心肌梗塞猝逝,享年51歲,留下太太與20天大的雙胞胎。心臟病長年位居國人十大死因第二名,僅次於癌症,但若將所有心血管疾病加總起來,每年死亡人數高達四萬八千多人,早已超越癌症。心臟病是一個概稱,其中包含了心肌梗塞、心律不整、心臟衰竭、心肌炎等等疾病,但不管是哪一種,猝死機率都相當高,其中又以急性心肌梗塞最致命,倒下去第一分鐘如果立刻急救,尚有8~9成機率活命,之後每拖一分鐘存活率就下降7至10%,10分鐘之後幾乎就沒機會了!而冬天更是心血管疾病的好發季節,根據研究顯示,每年的10月到隔年2月,爆發心臟病的比例會增加將近3成,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氣溫變化,另外,夜晚也是心臟病的危險時刻。中醫大新竹附醫內科部部長暨心臟血管科主任林圀宏表示,統計顯示,8成心血管患者都在夜晚發病,尤其是睡到一半離開被窩時風險最高,醫師透露,因為睡覺時身體缺乏水份,血液會較為濃稠,再加上身體沒有活動,本來就容易造成血栓,萬一又突然起身、溫度變化過大,心臟就容易出狀況,而近來溫度變化較為劇烈,恐怕也是明金成昨晚爆發心肌梗塞的原因。此外,林圀宏醫師分析,吸菸恐怕是近年來心肌梗塞年輕案例增加的原因,因為香菸中的有毒物質會直接傷害血管,而且不是只有一、兩條血管,而是全身血管,範圍相當大,如果從國中、高中階段時就開始吸菸,20多歲血管就已經傷痕累累,40~50歲更是猶如走在鋼索上。林圀宏醫師提醒,想要遠離心臟病,定期健檢最為重要,尤其是患有三高疾病、家族史、抽菸等危險族群,除了一般的血壓、心電圖、X光之外,建議更進一步做精細的檢查,例如運動心電圖就能找出難以發現的心律不整問題,及早預防、治療,才能真正遠離心臟病這個不定時炸彈。
心臟衰竭讓老翁無奈坐輪椅 「血管按摩」後竟能日走萬步
「以前喘到無法睡覺,經過治療,可以好好睡覺。以前爬一層樓就氣喘噓噓,現在一口氣可以爬五層樓,還可以走一萬步,非常謝謝醫師的治療。」70歲的洪伯伯過去有高血壓、冠狀動脈疾病及心臟衰竭的病史,近來覺得下肢水腫,呼吸困難,晚上睡覺無法平躺的症狀越來越嚴重,白天也只能以輪椅代步。求診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心臟血管科主任林圀宏,經過診斷,病患心臟肥大心臟衰竭,林圀宏醫師也跟家屬說明,病患情況危急。經過將近兩個月體外反搏治療儀器(EECP)治療,病患已經自行走路,還可以開車。林圀宏主任表示,病患當天就診左心室射出分率只有15.9%,正常人是55%以上,另外,左心室擴張期指數高達70mm,正常人為52mm以下,當下門診後即安排病人住院,觀看過去用藥紀錄及收治後給予的藥物,皆符合現行心臟衰竭標準治療,也給予患者適當的藥物,但患者情況仍然無法有很好的改善。該患者最後接受EECP(體外反博治療),病人長期持續性的心房顫動、心律不整的情形,原先用藥物治療完全無法讓心臟顫動恢復正常,但大約接受兩周EECP治療後恢復正常了,從那時到現在該病患心跳都是維持正常的情況。整個療程大約是七周時間,每次一小時的治療時間,觀察至今將近1年時間,持續追蹤心臟超音波,目前他的左心室的射出分率已從原本的15%進展到49%,雖然還未到正常標準,但患者現在可以很安穩睡覺,再也不用半夜爬起來呼吸,也不再需要使用氧氣,也沒有下肢水腫的情況。林圀宏主任指出,EECP是一種無痛,安全有效,非侵入性治療,可以治療心絞痛、充血性心臟衰竭、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完成療程後,就能恢復日常作息,且可以重複治療。治療過程中,以加壓腿套配合心跳做下肢擠壓,靠機械作用提高主動脈舒張壓,減低主動脈收縮壓,猶如幫血管按摩一般,在不增加心臟負荷的情況下,使心臟冠脈血流量增加,進而改善心肌代謝與功能,促進血液流至全身;療程中EECP利用擴大微小的血管網絡來發展新的道路,尤其在堵塞動脈附近,可增加血流,也因此被稱為「自然的繞道處置」。
猝死時機點1/清晨4點心臟最脆弱 醫:8成患者都在晚上爆發!
近來爆發許多名人猝逝的震驚事件,例如高以翔、黃鴻升,以及近日不幸辭世的王應傑之子王怡中,背後的元凶正是心血管疾病,尤其最近連日低溫風險更大,醫師私下透露,某醫院急診室光是一天就高達5人因心肌梗塞猝死。年僅三十六歲的藝人黃鴻升,因心臟主動脈剝離而逝世,讓人格外感受到心臟疾病的嚴重性。(圖/林勝發攝)國泰醫院心血管中心一般心臟科主治醫師蘇彥伯說,「研究顯示,每年的10月到隔年1月,爆發心臟病的比例會增加將近3成,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氣溫變化。」例如近日就曾在24小時內氣溫驟降15度,不禁讓專家直呼考驗人體健康。「在冷颼颼的冬夜中,最可怕的時間是清晨4點左右!」蘇彥伯說,這些日子有不少患者因心肌梗塞緊急送急診,共同點都在清晨4點左右發作,關鍵就在於交感神經突然亢奮,造成心臟過大的負擔。心臟科醫師蘇彥伯表示,天氣變冷時,心臟病發作的機率也會大幅增加,每年10月到隔年1月,患者人數會增加3成。(圖/醫師蘇彥伯提供)蘇彥伯說,清晨4點左右剛好是容易清醒的時機點,此時人體由較為放鬆的副交感神經轉變成興奮的交感神經主導,會造成血管收縮、心跳加快,心臟負擔就會突然大幅增加,萬一下床吹到冷風,心臟病恐怕瞬間便引爆。「這真的不是危言聳聽!」中醫大新竹附醫內科部部長暨心臟血管科主任林圀宏說,曾有一名派出所副局長值班時,半夜3~4點電話突然響起,副局長驚醒之後離開被窩去接電話,竟突然感到胸背劇烈疼痛,就醫才發現是心臟主動脈剝離。日前寒流來襲,有急診室一晚就接到5位因心臟病猝死的病患。(圖/報系資料庫)林圀宏說,情緒緊張、離開被窩幾秒鐘,竟然就引發心臟疾病。「因為睡覺時身體缺乏水份,血液會較為濃稠,再加上身體沒有活動,本來就容易造成血栓,萬一又突然起身、溫度變化過大,心臟就容易出狀況。」因此夜晚是心臟病的好發時段,林圀宏說大約8成案例都是在這時候發作,建議半夜若要離開被窩,要放慢動作,最好先坐在床邊一會兒、添加衣物保暖後再下床,也不宜使用暖氣讓臥室的溫度過高,以免血液更加濃稠增加風險。(圖/陳家欣繪)
猝死時機點2/你適合跑馬拉松嗎? 最好先做2檢查才安全
國光客運副董事長王應傑的兒子王怡中去年12/17於運動時突然心肌梗塞,25日仍因心臟衰竭死亡,享年39歲,由於王怡中平時有運動習慣,再加上家族無心臟病史,因此讓親友們格外震驚不捨,王應傑受訪時曾感嘆:「只能說遇到了!」王家友人也直呼,不知「明天」與「意外」哪個會先報到?心臟負責人體的血液循環,每分每秒都在運作,如果已經有相關危險因子如肥胖、三高疾病等,一有閃失就容易導致心臟「當機」因而導致猝死,例如劇烈運動就可能瞬間導致心肌缺氧導致猝死。「很多人自認平時都有運動習慣,所以不可能突發心臟病,這是錯誤的觀念。」中醫大新竹附醫內科部部長暨心臟血管科主任林圀宏說,門診有太多運動健將在如常運動時突發心臟病的例子,主要分成兩個原因。內科醫師林圀宏提醒,若有相關心血管疾病風險,要特別小心任何「用力」的時刻,因此要避免便祕的問題。(圖/醫師林圀宏提供)第一是超過負荷。「雖然平時有運動習慣,但可能本來就已經超過體能負荷,所以某一次身體狀況不佳時,就可能引發心臟病風險。」其次是心臟有狀況而不自知,林圀宏說許多運動健將從沒想過自己健康有異狀,直到心臟病發作才知道心臟血管堵了2~3條。「這些人平時運動、沒有三高或家族史,怎麼也想不到自己有心臟病。」林圀宏建議可在健檢時增加運動心電圖或斷層掃描,才能揪出潛在的心臟危險因子,先確定生理機能一切正常之後,再循序漸進增加運動強度,而且只要身體感到不適,就要休息,千萬不要逞強運動。近年非常流行重量訓練,但若有心臟疾病而不自知,就可能爆發心血管風險,建議先進行運動心電圖等檢查,確認無虞才健身。(圖/報系資料庫)
猝死時機點3/重訓便秘恐引爆心臟地雷 泡湯水療禁忌千萬別做
近年很受歡迎的重量訓練,中醫大新竹附醫內科部部長暨心臟血管科主任林圀宏提醒,並非所有人都適合,尤其若有心血管危險因子,最好要加以避免。「因為用力也會增加心臟負擔,或可能導致血管瘤破裂而猝死。」內科醫師林圀宏提醒,若有相關心血管疾病風險,要特別小心任何「用力」的時刻,因此要避免便祕的問題。(圖/醫師林圀宏提供)國泰醫院心血管中心一般心臟科主治醫師蘇彥伯補充,就算是一般人也同樣有風險,例如心肌較為肥厚,瞬間用力就可能導致休克,或是有心律不整但不自知,也可能因此被誘發,例如常見的「馬上風」就是這樣的狀況。如果已經心臟病發作,更要避免任何「用力」時刻。林圀宏透露,自己曾在加護病房看過不少因便秘再次發作心臟病的患者,「所以我一定會開軟便劑給心臟病患,減少發生機率。」國外研究發現,民眾常在假期狂歡飲酒,導致假日後暴增心臟病發案例。(圖/報系資料庫)另外,假日症候群也是常見的心臟病發時刻。「國外研究發現,每當節日過後的上班日,總會有較多心臟病患求診,因此命名為『假日症候群』。」林圀宏說,主要是因為狂歡時容易飲酒過度,會直接影響心臟運作,再加上可能熬夜,身體過度疲累也容易導致病發。至於冬天最熱門的泡湯,長時間泡在高溫的水中,如果不多補充水分,會使血液濃稠增加血栓風險,若是冷熱水池交替泡湯,更可能直接引發心律不整、心肌梗塞,建議三高疾病患者都要避免。還有許多人喜歡泡湯同時進行水療,強力水柱噴灑在身體上當作按摩,林圀宏提醒若衝擊到頸動脈可能會造成血管剝離、或是瞬間造成心跳變慢導致昏迷,所以一定要避開脖子這個部位。許多人冬天時熱愛泡湯,但要避免交替浸泡冷熱水池,同時應多補充水分,以免血液過於濃稠,增加心臟病風險。(圖/本刊資料庫)(禁止酒駕 未滿十八歲禁止飲酒 飲酒過量害人害己)
「王應傑之子猝逝」運動健將仍爆心臟病 醫:關鍵原因是這個!
國光客運副董事長王應傑的兒子王怡中12/17於運動時突然心肌梗塞,25日仍因心臟衰竭死亡,享年39歲。王應傑受訪表示,兒子向來身體非常健康,平常也很愛運動,還曾參加鐵人三項,卻仍不幸猝逝,感嘆「遇到了也沒辦法。」據了解,王怡中是因為要準備馬拉松,所以當天一早就去練跑,卻突然心肌梗塞暈倒送進台大醫院,王家友人私下透露,親友們都相當震驚,因為王怡中正值壯年,加上家族沒有心臟病史,沒想到竟會發生憾事,實在難以想像「明天」、「意外」哪個會先來。12/17當天氣溫偏低,事實上冬天一向是心臟病的好發季節,尤其是寒流來襲時更加明顯,中醫大新竹附醫內科部部長暨心臟血管科主任林圀宏說,心血管存在各式各樣的風險,平時有運動習慣,並不代表就不會在運動時突發心臟病,因為運動本身就會增加心臟的負擔,如果當天氣溫過低、或是身體狀況不佳,就算是沒有心血管風險的人,依舊可能突然引發心臟病而猝逝。「更何況許多人根本不知道自己心臟有問題!」林圀宏說,曾有一位50多歲的男性,平時熱愛運動,時常從南投竹山騎自行車到杉林溪,身體相當健壯,但某一次卻突然在騎車時昏倒,幸運的是後來幸運獲救,才知道心臟竟有3條血管阻塞,患者自己也相當驚訝,因為平時根本沒有任何症狀,運動時也不會感到氣喘吁吁,沒想到心臟竟有問題。林圀宏建議運動一定要循序漸進,千萬不要「越級打怪」,尤其近來因為疫情關係,許多人不能出國,於是便在國內挑戰爬山,一下子過多的身體負擔,對心臟來說非常危險,建議要考量天氣、自身健康狀況,再進行運動。
肚子「噗通噗通」有心跳!她嚇壞求診:心臟掉下去 醫:恐致死
肚子怎麼會有心跳聲?新竹一名83歲阿嬤日前感覺肚子「噗通噗通」的,就和心跳的感覺一樣,嚇得她急忙到醫院求診。醫生替她檢查後表示阿嬤罹患「腹主動脈瘤」,有破裂致死的危機,緊急替她手術治療。(圖/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阿嬤到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求診時,緊張對醫生說:「我的心臟掉到肚子!」內科部長林圀宏仔細檢查後,確認阿嬤的病是腹主動脈瘤,而且尺寸非常巨大,足足有6×6×7公分。林圀宏表示,一般大於5公分以上的腹主動脈瘤,恐有破裂致死的危機,必須靠手術處理。(圖/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林圀宏找來心臟團隊一同為阿嬤開刀,最終阿嬤只住院3天就順利出院!原來醫院替她進行的是「主動脈套膜支架放置手術」,只開了兩個半公分大小的微創傷口就順利完成。傳統手術需要打開腹腔,不僅會造成大範圍的傷口,年紀大的病患也需要更久的恢復期,但阿嬤經最新設備和手術治療,很快就恢復正常生活,也終於讓親友都放心了。(圖/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據《ETtoday》報導,會診的心臟外科主任翁啟峰表示,入腹腔的主動脈部份就是「腹主動脈」,當血管退化或感染、發炎時,血管壁變形就會形成腹主動脈瘤,會跟著心臟一起跳動,阿嬤才會以為心臟掉到肚子裡。翁啟峰提醒,有高血壓、高血脂、感染及發炎或家族史,以及有吸菸、年紀超過65歲者,都是高危險群,若有相關症狀應該要立刻就醫。
醫師不舉!打羽球炫技傷右肩 超音波精準導引注射解除疼痛
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內科部長林圀宏醫師平常喜歡打羽毛球和慢跑,在網路學了幾招高難度動作,和朋友打羽球,沒有熱身,展現新學的招數,沒想到隔日起床後發現右肩疼痛發炎,右手無法平舉,開車無法觸及方向盤,無法正常活動,嚴重影響隔天看診與執行手術,求診復健科主任賴宇亮醫師,經超音波精準定位及疼痛注射後,林圀宏醫師於受傷24小時後,疼痛完全解除,三天後完全恢復可正常看診。經過復健科醫師賴宇亮以超音波精準定位及疼痛注射後,林圀宏醫師於受傷24小時後,疼痛完全解除,三天後完全恢復可正常看診。(圖/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提供)賴宇亮也提到,一名年約50歲的吳姓患者,因發生意外,造成左膝前十字韌帶部份撕裂,經過至少三個月的民俗和藥物治療,疼痛與酸軟無力的情況,絲毫沒有改善。經評估診斷,以高濃度葡萄糖增生療法治療。患者表示:「經過兩次治療,已經改善約八成,明顯好轉。」。賴宇亮表示,運動傷害是指直接造成的肌肉及骨骼系統傷害。根據臨床觀察發現,常見的運動傷害,包括抽筋、扭傷、拉傷、挫傷、骨折等。建議運動前一定要熱身,適度放鬆緊繃的肌肉,增加柔軟度及張力。另外,動作避免太猛、太急,運動後也要適度地冰敷與休息。賴宇亮指出,超音波導引注射應用廣泛,舉凡上肢肩、肘、腕與指關節,下肢髖、膝、與踝關節,軀幹部分的脊椎與全身軟組織皆有明顯的幫助,例如肌腱發炎、肩關節沾黏(五十肩)、網球肘、高爾夫球肘、肌肉或肌腱與韌帶撕裂傷、腕隧道症候群、板機指、足與踝扭挫傷、足底筋膜炎、下背痛,梨狀肌症候群等,在超音波精準定位輔助下,以高濃度葡萄糖增生或再生療法治療 (Prolotherapy and Regenerative Injection Therapy)之疼痛注射,皆能迎「針」而解。
清明疑染疫!49歲男嚴重肺浸潤 「7~8位醫護急搶救」妻直呼「恩人」
一位49歲男性清明連假時曾到人潮聚集處掃墓,沒想到後來開始出現感冒症狀,因此到一般診所就醫,吃了一個禮拜的藥不見好轉,還陸續出現胸悶、盜汗、氣喘等症狀,因此趕緊到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掛急診。經過x光檢查,發現男子竟有嚴重肺水腫、肺浸潤,而且心臟變得肥大,症狀與新冠肺炎極為相似,再加上清明連假的接觸史新冠肺炎症狀相當類似,於是院方立即進行篩檢。但由於男子出現嚴重心肺症狀,雖然篩檢結果尚未出爐,院方為了把握搶救黃金時間救人,心導管室主任陳業鵬和團隊穿著全套防護衣緊急搶救病患。陳業鵬指出,患者送到急診時,心電圖顯示心跳高達每分鐘130下,心跳波形變寬,可能出現致命性的心律不整,所以趕緊將患者送至負壓隔離病房,醫護人員並穿全套防護衣,以「放主動脈汽球幫浦手術」治療,加上內科部部長林圀宏、感染科主任張凱音、胸腔內科主任梁信杰、胸腔內科醫師沈宜成和腸胃科醫師鄧冠宇以及護理師全程待命,經過一個多小時搶救治療,患者終於生命跡象穩定,在加護病房治療約一個禮拜後轉入普通病房,已經平安出院。病患妻子因此特別寫感謝卡片給院方,提到「新冠肺炎結果出爐前,您竟然願意冒可能染疫的風險為外子施行幫浦手術,您的敬業和仁心,我們由衷敬佩。」 也說「當我回神,我看見了7~8位穿著隔離衣的醫師和護理人員,辛苦您們了!」,也在卡片中直呼陳業鵬醫師是「恩人」。 陳業鵬說,自己上一次穿著隔離衣治療是17年前SARS期間,17年後再度穿隔離衣,當然心裡會掙扎,「但是遇到了,為了病人,還是義無反顧。」他笑說,「自己也和家人主動隔離兩個禮拜。」幸好這位患者經過二次採檢皆為陰性,所有醫護人員才終於鬆一口氣,也可以與家人團聚。病患康復後,妻子特別親手製作感謝卡片給醫護人員,並直呼醫師「恩人」。(圖/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提供)陳業鵬醫師(最中)說,自己上一次穿著隔離衣治療是17年前SARS期間,17年後再度穿隔離衣,當然心裡相當掙扎,「但是遇到了,為了病人,還是義無反顧。」(圖/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提供)